0

算数学的妙招【精选20篇】

浏览

7903

文章

1000

数学知识点: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四边形相关概念

1、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凸四边形

把四边形的任一边向两方延长,如果其他个边都在延长所得直线的同一旁,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凸四边形。

3、对角线

在四边形中,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对角线。

4、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边如果确定后,它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这是三角形的稳定性。但是四边形的四边确定后,它的形状不能确定,这就是四边形所具有的不稳定性,它在生产、生活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5、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的计算公式

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数学童话故事——骑鹰访古之谁绕着谁转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蒂丹补充道:“众所周知,老八得到6两银子。因为老三和老八总共得到20两,老三得到20-6 = 14两。然而,老三比老八多5个A,而老三有14-6 = 8两,所以a=8÷5=1.6两。找到A,你就会找到一切。”

蒂丹写道:老8.6两,老7 6+1.6=7.6两,老九6-1.6 = 4.4两,然后给他们的兄弟10个,从最大的开始,一个列表:17.2,15.6,14,12.4,10.8,9.2,7.6,6,4.4,2.8兄弟10,他们都满意地笑了。为了奖励铁蛋,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给了他一张去听讲座的票。

铁蛋走进一个挤满了人的大房间。一个又矮又胖的数学家站在讲台上发表演讲:“你知道吗?一个圆角等于360度,每次60分钟,每次60秒,这是我们巴比伦人的规定,是我们巴比伦人的骄傲!”

听了这话,蒂丹问数学家,“请问,你为什么规定圆角等于360度?”

“你很好地提出了这个问题。”数学家解释道,“因为太阳一直围绕地球旋转。”

“嗯?太阳绕着地球转?”铁蛋楞了。

数学家补充道:“太阳每年绕地球一周,一年有360天。”

“嗯?一年有360天?”铁蛋楞了一下。

数学家说:“我们把太阳一天的转角设置为1度角。”

“不,不。你说的有些不对劲。”铁蛋站起来喊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Word2003怎么编辑复杂的数学运算公式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Word是一个很好的文字编辑软件,在Word里同样可以编辑制作复杂数学运算式,一个复杂的数学运算式里有乘方,开方等符号,这些数学运算符如何能够在Word里输出呢,下面我们就来实现复杂运算式的编辑制作。

1、打开word2003,进入word2003的工作环境,如图所示:

2、在上面的菜单栏里找到“ 插入 ”命令,如图所示:

3、在插入菜单的下拉菜单里找到“ 对象选项 ”如图所示:

4、点击“ 对 象”选项后。弹出对象对话框,如图所示:

5、在对象对话框里找到 “Microsoft公式3.0 ”选项,如图所示:

6、点击“ Microsoft 公式3.0”选 项后,就进入公式编辑模式了,如图所示:

7、我们在这里就可以输入我们的数学运算式, 输入”y“和“=”后,点击公式里的分式和根式模板,在下拉菜单里选择分式,在编辑区就出现了分式符号,如图所示

8、让光标在分式的分子上面,然后选中公式里的分式和根式模板,在下拉菜单里选择开方符号,在编辑区就出现了开方符号,如图所示:

9、光标在开方里,我们输入数字”3“,并将光标移出开方符号外,输入”sinx“,分子就输入完了,如图所示:

10、将光标指向分母上, 输入”2“,”-“,”cosx “,这样就得到我们的运算式了,如图所示:

11、输入完毕后,关闭公式对话框,就是我们最后想要的数学运算式了,如图所示:

注意事项: 这里我们使用的是Word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二数学上知识点:平方根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平方根表示法: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a叫被开方数。

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被开方数a≥0

平方根性质:①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②0的平方根是它本身0。③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区别:

1、定义不同。2表示方法不同。3、个数不同。4、取值范围不同。

联系

1、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2、存在条件相同。3、0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都是0

含根号式子的意义:表示a的平方根,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a的负的平方根。

求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完全平方数类型

①想谁的平方是数a。②所以a的平方根是多少。③用式子表示。

求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只需找出平方后等于a的正数。

三个重要的非负数:

求正数a的平方根的方法;完全平方数类型

①想谁的平方是数a。②所以a的平方根是多少。③用式子表示=。

公式:(a≥0)∣a∣=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知能点2:方案选择问题

6.某蔬菜公司的一种绿色蔬菜,若在市场上直接销售,每吨利润为1000元,经粗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可达4500元,经精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涨至7500元,当地一家公司收购这种蔬菜140吨,该公司的加工生产能力是:如果对蔬菜进行粗加工,每天可加工16吨,如果进行精加工,每天可加工6吨,但两种加工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受季度等条件限制,公司必须在15天将这批蔬菜全部销售或加工完毕,为此公司研制了三种可行方案:

方案一:将蔬菜全部进行粗加工.

方案二:尽可能多地对蔬菜进行细加工,没来得及进行加工的蔬菜,在市场上直接销售.

方案三:将部分蔬菜进行精加工,其余蔬菜进行粗加工,并恰好15天完成.

你认为哪种方案获利最多?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数学故事——猪八戒卖菜的故事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故事——猪卖蔬菜的故事

八戒和师父从西方取经回来后,就失业了。为了谋生,猪租了十几亩菜地,种了白菜。

一天,狐狸兄弟骑着三轮车来买菜。一般来说,价格是在切菜前商定的,但猪什么也没说就切了1000公斤卷心菜。“批发价,每公斤10美分,”他在降价后说。

这个价格是真实的,没有浮动的水。狐狸兄弟显然知道市场情况,所以他们没有讨价还价。嘀咕了一会儿后,狐狸老板说:“我经营一家餐馆。只要有蔬菜帮助,我哥哥就是一个养鱼户。只要蔬菜叶子喂鱼。因此,我买食物,每公斤8美分。他买蔬菜叶子,每公斤给你2美分。这样,每公斤白菜仍卖10美分,你的老猪就一点也不会吃亏。”

八戒想想也对,同意了。所以这三个人立刻打开了盒子,花了将近半个小时把蔬菜的两面和叶子分开,然后称重。狐狸兄弟付了约定的价格,把蔬菜装进三轮车带走了。

当他们离开时,八戒数了数手中的钱,立刻吃惊地瞪着眼。为什么?他应该得到100元的钱,但是他得到的钱要少得多。这是怎么回事?猪蹲下来打坐,用小棍子在地上打转。后来,终于明白了,1公斤蔬菜要8美分,1公斤叶子要2美分,2公斤蔬菜加起来总共只收了10美分,鬼就在这里了。

我种蔬菜挣不了多少钱,但这次狐狸和他的两个兄弟陷入了困境。猪非常生气,一连几天都吃不好东西。

几天后,尝过糖果的狐狸兄弟又来了。八戒见了,骂道:“你离我远点。你不能一次骗我两次。我不想和你做生意。”

狐狸兄弟对猪咧嘴一笑,说:“老猪,商人,你为什么不说出来做呢?这次我保证不让你受苦。我会给你每公斤蔬菜16美分,每公斤蔬菜叶4美分,每公斤蔬菜20美分,这样你就不会受苦了。”

八戒以为这样肯定不会吃亏。所以他卖给他们1000公斤白菜。

狐狸兄弟走后,八戒数了数手中的钱,又惊呆了。他应该收到100元的钱,但为什么只有88元?另外,12元钱在哪里?八戒迷惑不解,只好请教他的猴哥哥。

行者听了,道:“你分头卖菜,有三种情形:

1.菜面和叶子一样,都是500公斤,所以这种情况才卖:0.16× 500+0.04× 500 = 100元

2.配菜多,叶子少,比100元还多,比如:0.16× 600+0.04× 400 = 112元

3.菜地越来越少,菜叶越来越多,所以这种情况还不到100元。猪卖的就是这个,0.16× 400+0.04× 600 = 88元

八戒听了行者解说,恍然大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状元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全文共 1833 字

+ 加入清单

方法每个同学都想要,尤其是学霸的学习方法,其实,在小编看来,所有的方法如果少了“执行力”这个词,都不称之为方法了!下面总结的状元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小编认为都很好,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合的,并持续下去哦!

状元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新疆理科状元: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新旧结合、注重通法、记忆结论、抠透细节。

学了新知识,回头看看旧的东西,你会发现可以用新知识解决许多旧问题,同样只要你善于联系,旧知识照样可以解决新问题。例如:用导数解决函数单调性问题,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数列证明不等式,当然函数也可解决不等式。因此,知识的结合是很重要的。就说数形结合吧,数没有形直观,形没有数逻辑性强,二者刚好互补。

同样,结合意味着化归、转化,如:非等比,等差数列转化为等比,等差数列,甚至各项大于0的等比数列取对数也可化为等差数列。所有公式中,万能公式沟通了三角与实数(只需令tanA=x),这不也是一种结合吗?

知识盲点:

1.空集的特殊性;

2.不等式系数的不确定性;

3.消元过程扩大解集;

4.均值不等式应用中忽视取等条件;

5.区分最值与极值;

6.等比数列小心q=1的情况;

7.a//b即a=xb(b0);

8.做题中任何题都应优先定义域;

9.轨迹及方程问题中注意各轨迹方程的定义,如:圆要求D2+E2-4F>;0等;

10.两圆位置关系与半径的联系。

易错点:

1.忽略定义域;

2.分类讨论做不到“不重不漏”;

3.忽略了定理,定义的限定条件;

4.向量法求二面角,对其是否大于90度不清楚;

5.遗漏一些特殊情况,如:空集,求数列通项忽略对n=1的验证,忽略导数不存在的点及斜率不存在的情况等。

云南理科状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且不谈“粒子之小,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处处都闪烁应用数学的光芒,高度抽象的纯粹数学,也有其深刻而动人的美丽,堪称艰深难懂而璀璨美丽的艺术。恰如Russell所说:“公正而论,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无上的美—一种冷峻严肃的美,如同一尊雕塑。”学习数学不仅为了应试解题,更要培养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与严密性,提升思维品质。

学好数学关键在于思考。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细心品味其内涵与外延,也能触摸到深刻的美丽。数学教材要通读,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一步步推导出美丽的结论,前后勾连,交织成严密知识网络。记忆公式要学会举一反三,注意不同条件下结论的变化,掌握公式的推广和特例,衍生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式。

平时做题时,不要满足于记忆解答,要体会每一步的“动机”,才算完成了思维训练。只记住步骤而不思索动机,不像在看书,倒像在校稿。习题要精做,关键在于赋予每道题应有的思维分量。习题要精选精做,每做一题,要归纳解题的入口和关键步骤,尝试着改变条件和结论,探索一类题的解法。

各类考试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要做到快速、准确地解题,必须采取一定解题策略,在“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回顾”四个环节里节约时间,提高准确率,争取拿到所有应得的分数。

高考数学的题型颇有规律可循,平时多进行定时、定量的解题训练,才能突破弱项,提升速度,找到解题的感觉。

广西文科状元:

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可惜高考时由于太过粗心没考出应有水平,我很遗憾。但是,学弟学妹们,现在希望还掌握在你们手中,不管现在成绩如何,还有时间做出调整。只要把握好,高分甚至满分数学和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

题海战术

我个人还是比较支持题海战术的。数学考试范围广,题形多。只有多练才能达到多见识的目的,靠典型题目做少量题型得到高分是非常难的。当然,不能盲目做题,要精选题目,而且做完后要总结规律。最好能把做错题目抄录下来,以便最后巩固。

套题训练

数学的成绩是练出来的,而且要用符合高考的标准来练,而套题是最符合要求的。我练套题是捏准时间,然后严格打分,通过每星期两三套那样的练下来,找出自己的薄弱知识点,然后重点击破。就这样节节提高,到最后胸有成竹。小建议:套题训练最好留到二轮或者三轮复习时。

不要马虎

高考中我就因为马虎而白白丢分,很是遗憾。数学考试中经常听到同学抱怨说:“怎么又马虎粗心了!”或是“这道以前错过的题目怎么又做错了!”为了防止犯低级错误,我的做法是时刻提醒我自己要小心。我经常在考试前在草稿纸或者本子上写上自己平时容易犯的错误,比如一定要记得函数的定义域之类的。然后考试时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要犯此类错误,这样效果很好。还有就是,考试时不要总想着做完所有题目后有时间检查,一定要把题做成一遍就过,一遍就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代数学可以预测比特币最高价达到22万美元吗?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比特币最高价能够达到22万美元吗?古代数学可以预测?比特币是使用数学代码构建的,几乎所有方面,从硬盘供应到价格,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切都深深沉浸在数学中。

在中世纪首次推广的古代数学可能是预测比特币顶部和底部的关键。根据到目前为止数字序列的跟踪方式,一位加密分析师认为,它将把每场比特币的下一次比特币上涨至22万美元。

数学是对数量,结构,空间和变化的研究。这些关键属性中的每一个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比特币的核心。数量,将代表有多少比特币被硬编码存在; 结构将代表比特币的代码和区块链,理论上空间可以代表图表模式,例如加密资产最近破坏的对称三角形; 而变化将由价格行为和价值变化来表示,或者可能通过比特币定期计划的减半来表示。

由于数学对比特币如此重要,它是否也能成为使用由中世纪着名数学家开发的数字序列来解锁准确预测价格顶部和底部的能力的关键?一位加密分析师认为如此,并建议如果继续遵循该序列,比特币顶部的下一个目标将是每个BTC 220,000美元。

分析师表示,比特币“由斐波纳契数据统治”,并遵循“神奇的数学路径。”使用斐波那契序列 – 一系列数字,通过将两个数字相加可以找到下一个数字 – 分析师声称每个前一个周期的顶部和底部是可预测的,如果遵循相同的模式,BTC的下一个逻辑顶部将是220,000美元。

至于什么时候到达目标,分析师没有说,但也提供了一个底部比特币将达到最高目标后,动量开始逆转。根据该理论,下一个比特币底部将达到36,000美元。

鉴于数学对比特币的重要性,以及有史以来第一次加密资产在数学中的根深蒂固,分析师的预测可以证明是正确的。但只有时间会证明比特币是否继续遵循斐波纳契序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数学知识点:三角形的内角和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在同一平面内,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位顺次相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组成多变形的那些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多变形相邻两边所夹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多变形的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在原来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

依据三角形内角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斜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夹直角的两边叫做直角边,直角的对边叫做斜边.

新初三快扫码关注

本网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学习技巧,学科知识点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数学探险故事之荒岛历险12珍宝不翼而飞

全文共 1691 字

+ 加入清单

谁拿走了宝藏?尤希记得黑塔曾经承认有一个身份不明的寻宝者。看来宝藏已经被藏宝者带走了。

米切尔建议黑塔再次被提审,并让他详细谈谈拿走宝藏的人。西点军校点点头,并立即质疑黑塔。

黑塔看到事情已经结束,并说出了真相。他说:“小个子男人对我说,当一个男人左手拿着一朵杏花时,他问我,‘罗成怎么样?我会把纸条给他。"

当尤实进一步问这个男人是男是女时,他长什么样?黑塔摇摇头,说它不知道它是否是一个神圣的部落。这个小个子男人似乎没有告诉他任何关于藏宝者的具体情况。

米切尔还建议传讯小杰克。罗科摇了摇头,说道,“这个小个子不会有什么结果。这个小个子男人非常固执。”

我该怎么办?几个人皱起眉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突然,罗科问了一个问题,说道:“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寻宝者可能来自一个神圣的部落吗?还是他们是局外人?”

经过各种分析,每个人都认为成为局外人是非常可能的。

罗科说:“既然藏宝者是个局外人,恐怕连小个子自己也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每个人都认为罗科是对的。

罗科接着说:“因为我是外国人,我也是外国人,我会装扮成一个寻宝者,并直接联系小家伙。你觉得怎么样?”

尤实笑着说:“伟大的数学家,你怎么能一辈子都这么聪明糊涂呢?宝藏已经被拿走了,你还想要什么?”

“不,不,你被那些小家伙骗了。”罗科分析说,“我们一直在跟踪那个小个子男人,他没有时间和藏宝者取得联系,我们也没有发现这个小个子男人和其他人有联系。因此,我认为这个小个子男人故意在53号洞挖了一个洞,给人的印象是宝藏被拿走了,我们可能还不知道宝藏埋在哪里。”

洛克的话让每个人都使劲点头。然而,白发苍苍的老人反对罗科假扮成一个寻宝者来和这个小个子男人取得联系。

白发老人说:“小个子男人冷酷无情。如果他发现你假装成一个寻宝者,你的处境会非常危险!”

罗科笑着说:“中国有句谚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最近没有一个外国人来过这个岛。我是唯一从空中掉下来的外国人。请相信我能成功。”

对于罗科的提议,尤实拿不定主意。米切尔也表达了对白发老人根本不同意的担忧。然而,罗科已经下定决心,并坚持测试它。罗科详细解释了他是如何想象和这个小个子男人联系在一起的。

最后,乌什同意了罗克的计划,并安排了如何保护罗克的安全。于是,从那个小个子男人那里拿回财宝的计划开始了。

小杰克躺在牢房里的藤床上,那只不过是一间结实的木屋。月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瘦削的脸上。他不累,一对老鼠在跑来跑去,想知道他怎么会被它们抓住。我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窗外有规律的脚步声,是卫兵士兵来回走动的声音。小杰克翻了个身,不知道如何逃跑。突然,他听到一声沉重的“哐当”声,好像有什么东西掉到了地上。这个小个子男人迅速坐起来,走到窗前向外看。外面很安静,但是守卫他的士兵已经走了。就在小个子感到困惑的时候,“咔嚓”一声,门锁被打开了。一个蒙面人走了进来,用纯正的英语对小个子男人说:“跟我来!”这时,小个子男人没有时间去想这个男人是谁。他跟着他走出小屋,直奔白洞山。

一阵低着头猛跑,累得小家伙一个劲儿地喘着粗气。在树下,蒙面人停下了。小个子靠在大树上喘着气,“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我真的跟不上你。”

蒙面人说,“如果他们跑不快,他们就会被打破。”

小个子男人说,“我听到你的声音有点熟悉。摘下你的面具,让我看看你是谁。”

蒙面人伸手,“唰”的一声摘下了面具。小个子男人目不转睛地看着,惊呆了。这不是他的死敌罗克吗?

小个子男人退后一步,眼睛盯着罗科,问道,“你想救我吗?你想玩什么把戏?”

罗科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从里面拿出一朵杏花。罗科接过左手里的花,严肃地问道:“罗成怎么样?”罗科的举动让这个小个子男人大吃一惊。小个子男人结结巴巴地说,“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

罗科说:“先别问发生了什么,你必须尽快回答我的问题!”

“这个??”小个子男人沉默了一会儿。他翻着白眼说,“哦,你去问罗成!他早就走了,但他留下的东西仍然完好无损!”

罗科说:“我只是来拿东西的,快给我!”

“给你?”小个子男人冷笑着说,“你不想骗我!你找不到我藏起来的宝藏,想出一个巧妙的诡计来骗我,你就不会睁开眼睛。我的小杰克这么容易受骗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如何使用excel中的数学公式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使用excel办公,但对于一些什么都不懂的人来说,使用excel就只有现学现卖了,下面将简单地介绍一下如何使用excel中的数学公式,一起来看看吧!

步骤

1、首先,我们先新建一个excel的文档。

2、然后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已经建立好的一些数字。

3、首先,我们看到我们菜单栏中的开始选项。

4、然后点击菜单栏旁边的公式。

5、有一些函数使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选择插入。

6、这里我们实现自定义函数,点击旁边的空白C1,然后点击上方的公式输入那里,输入=,然后输入A1, B1之类的,最后回车就可以自动帮你计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数学几何公式:圆

全文共 159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几何公式:圆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R/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魔方中的数学知识

全文共 5527 字

+ 加入清单

风靡全球的魔方也蕴藏着数学,那么你对魔方中的数学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魔方中的数学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魔方以及其数学原理

对于魔方,我们应该都不陌生,近两年来,魔方初级玩法,稍微细心一点的人都可以发现,魔方作为益智玩具的一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摆上了货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不久以前,我因为无聊,也就拿了一个魔方来,准备学习学习。(其实是因为同学说,许许多多数学牛人魔方都玩得很好,所以就虚荣心作祟了)然后又有一个同学和我说:"玩魔方没有意思,一看到魔方我就想起小学那些奥赛题了。"其实在研究了之后,我不认同这一点,我认为魔方作为一个特殊的代数结构,还是有其相当大的存在价值和研究价值的。这篇文章主要是由一些魔方的入门知识(科普版)和数学原理(数学版)组成的。科普版主要写魔方的基本知识,以及其玩法,启发公式的重要性。数学版主要是对魔方的数学原理进行探究,其中包含群论的一些内容。

科普版:

魔方(Rubiks Cube)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鲁比克教授在1974年发明的。他发明魔方的目的是考察建筑学院学生的空间建构能力。具体地说,魔方由26块组成,具有12个棱块,8个角块,6个中心块组成,魔方中心那一块是中空的。同时6个中心块是无法移动的。那么,其实,一个魔方只有12个棱块,8个角块可以移动。(其实,拆过魔方的人都清楚,我就是一个拆魔方狂热分子。。。)。转动魔方只有一种操作,那就是,将一个面顺时针转90度。其他所有操作,都是这个操作复合而成的。那么,这一个操作,可以将魔方变出多少种不同的状态呢?答案是4.3*10^19。如此复杂的一个状态集合,也难怪大家难以把一个魔方复原了。

我佩服那些没有通过学习魔方玩法而自己把魔方复原出来的人。我自己就没有,(其实是我一位同学太坏了!他把我的魔方拆下来,又装上,于是那个是一个永不可复原的魔方,害得我后来白弄了半个月,只复原成只有一个角块不对,当然我也感谢这位同学,他让我思考了到底把魔方拆了再拼上,是一个正确魔方的概率有多大,详见数学版)这些没有自己把魔方复原的人大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我非常敬佩这些人的毅力。正是他们,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魔方公式,才使我们还原魔方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普通玩法,也就是各种爱好者啦,他们满足于复原一个魔方,而不作更高的要求。

竞速玩法,为了追求更高的速度的玩法,这些复原方法是万能方法,而且他们运用的是复原方法中比较快的一种。我在这里写几种复原方法:

1. 层进法(入门方法):将魔方的一层一层进行还原,每一层进行还原,最后复原整个魔方,这种方法如果有一个好魔方1min之内可以轻松完成。

2. CFOP法(主流方法):分为4步完成,C=cross(底层十字)F=first 2 layers(前两层)O=orient last layer(顶层定位)P=position last layer(顶层定向)。这个方法可以在30S内轻松完成。

这些方法大都和CFOP方法属于一个系统的。一般只是稍微的改变一下。

时间上的节省是用记忆力换得的,层进法只需要记忆不过20种情况,不到10个公式即可,而CFOP法则需要记忆上百种情况,及其所对应公式。所以为了比别人快,记忆很多东西是不可避免的。层进法需要大约120步,而CFOP法需要大约60步。关于群论上理论证明,复原任意一个魔方,只需要最多26步(这个界不是紧的),那么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一个人大脑有足够的容量,记忆足够多的公式,那最多26步就可以完成了,肯定是一个创造吉尼斯纪录的成绩。不过,我觉得,比速度。。至少对于我来说,记忆不了那么多吧。所以这种玩法其实是记忆公式。

盲拧:蒙着眼睛把一个魔方复原,是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呢?如果按照CFOP法,这可不可能呢?答案是否定的,从盲拧和正常拧的世界纪录就可以看出它们用的方法不是一种,至今没有一个人成为这样的记忆奇才。因为百余种情况不是闹着玩的,而且每完成一步以后需要观察再进行下一步,蒙着眼睛是做不到的。这就需要一个神奇的公式 三轮换公式,通过这个公式,不仅仅使我们变换的块数最少,而且还减小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也使盲拧变成了一种可能。只需要记住4个公式就可以完成。当然同时,更让人头疼的可能是记住20块的位置朝向了。所以说,盲拧与其说是神奇,倒不如说是记忆位置。这个在CCTV科学探索中播出过。

最小步数复原:这个很NB。。应该是通过记公式算公式吧,我不太了解原理了。就把记录写在这里。。。目前的世界纪录是28步还原,耗时2个半小时。

还有单拧(单手拧)脚拧。。。当然我认为这些是无聊的。。

数学版:

曾经有个人发表了一个一篇关于三轮换的文章,结果。。有人钦佩,有人讽刺,只有极少数的人和作者进行了讨论。魔友大部分只是记住公式,其实也不用知道原理。他们也许是对的,不过,我在这里说一句,我觉得中国对于数学至少是不重视的,数学只是作为一种升学手段应用于应试教育中。尤其是奥数,其实数学当中哪里有那么多的技巧??奥数中绝大部分的题目来源于同年龄段更高等的数学之中。很多人都说奥数题又偏又难,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学过相关知识而去做题,不习惯那些思考方式,怎么会不觉得难?为什么陶哲轩12岁拿到奥数金牌并且成为数学大师而中国本土出了那么多奥数金牌却都平平庸庸?因为陶哲轩不是做题做出来的,他在12岁前就把微积分学完了而且学得很好。再者中国为什么那么多人痛恨数学?做题做的。数学是很直观的东西,每一个概念都对应一个直观,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只要用心看就有收获。

符号:u=upper, f=front, b=back,魔方站论坛, r=right, d=down, l=left

我们将魔方面对右面(r面),看到右面一层如下左图,转动Y3后如右图,就可得出各块的变动。

类似分析Z3,

二者复合为

其中对角方块,右上角的正号表示此块顺时针转2π/3 ,负号表示反时针转。对棱方块表示有一个方向的翻转。 上面分析说明,经过Y3,Z3两个转动,上右前角块回到原地,但顺时针转了2π/3 。还有5个角方块做了一个轮换,各反时针转了2π/3 ,或说顺时针转了4π/3 。7个棱方块做了一个轮换。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置换群,它是全部状态的一个子群,但它不是一个普通的20阶群,因为其棱块角块的朝向问题,魔方的群结构比一般的20阶群更复杂。而且它有另一个特点 更为特殊。

特殊之处在于两个三轮换公式(分别是对棱块,角块),这个公式我首先是直观认识到的,是我在学习层进法中众多公式的一个,它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把3个棱块(角块)互换,相当于(123)->(231),而且在确定位置的情况下,这3块的朝向是确定的。我本来没有打算去证明这个结论,因为我们线性代数老师说过:"如果你不信这件事情的话,亲自去做做不就行了。

我们证明对于棱块的三轮换公式是存在的。设想有两个轮换t1, t2, 它们分别代表一个对于魔方的置换。这两个轮换有一个特点,他们变换了一个相同的棱块记为a,t1中a1->a,魔方高级玩法公式,t2中b1->a,下面我们做一个共轭变换t=(t1)(t2)(t1),t是什么呢?t是一个近似t2的变换,只不过t1的a1变到t2的"轨道"里去了,而a还在原来的位置,下面我们做(t2)(t),就有a1,a,b1互换位置。

我们有图解如下:

其实证明中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因为只有8个角块,所以说我们要找两个共用一个角块的四轮换才可以,我们可以利用上述方法继续找,方法不详述了。

推论:我们能找到任意三轮换公式(即任何3个棱块(角块)都存在三轮换)。

对棱块进行说明,记6个棱块,123456,首先我们能找到两个三轮换(123),(345),我们作一个共轭变换(345)(123)(345)=(124),这样我们就从一个三轮换推到了另一个三轮换。我们再找一个关于6的棱块,把(124)共轭成(164),这样,164三个棱块都是任选的了,证毕。

三轮换公式完全说明了魔方中角块和边块是互不影响的!也就是我们可以把魔方的20块拆成12个角块和8个边块分别进行研究。下面我有些?。。我应该说明二轮换公式是不存在的,不过我没有证明出来,但它确实是不存在的。也许哪位高人可以帮我。其实计算机搜索应该是可以解决的。。但一个纯数学的证明会更好些。

下面讨论如果把一个魔方拆了之后再拼上,正确概率有多大?我们知道一个好的魔方和一个不好的魔方只是不在一个"轨道"里,但是他们变出的状态时一样多的,因为他们同构。所以说我们只需要算出魔方不同轨道个数即可。

我们首先计算出随便拼出的魔方有多少种状态,这是可以由初等数学的排列组合解决的。

12!*8!*2^12*3^8=519024039293878272000

然后我们利用上面的结果,把角块和棱块分开考虑。对于棱块,全部正确是一种情况,如果我们把一块棱块朝向改变,其余都正确,是不可复原的。而这一个棱块可以在任意位置,它们都在一个轨道内(这个用任意三轮换公式可以证明)。还有一种是两个棱块调换位置,注意调换位置之后再改变朝向也是可以化到这种情况里的,而3个棱块及以上的调换,都可以用三轮换公式约简到2个棱块及以下的调换。所以对于棱块来说,只有3种情况。同样,由于角块多了一种朝向,所以是4种,那么,我们一共有3*4=12个轨道。

在这12个轨道里,我们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所以我们随意拼上正确的概率为1/12。

由此,我们可以计算魔方的状态数:12!*8!*2^12*3^8*1/12=43252003274489856000

后记:

其实我有更深的思考,魔方只是群论中的一个具体例子,但它已经如此繁复,有限群的研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而23步就一定能复原一个魔方给了计算机科学更大的挑战。如何搜索,能不能出现更新的技术都是小魔方能引入的大问题。实际上,把魔方用群的语言表示出来,最后找到复原解,是一个纯粹符号的计算,它只涉及到置换群的乘法,要找到复原魔法的最小步骤解,只需把分解成最少次乘法。研究这个搜索技术应该对研究置换群的运算是有很大好处的。

将魔方符号化是有好处的,它直接允许我们用计算机来研究魔方。

把魔方当作数学看,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也是学习群论的一种手段吧。

看过“魔方中的数学知识“

魔方中的数学知识

通常所说的魔方,其国际标准称呼是鲁比克魔方,由匈牙利布达佩斯应用艺术学院的建筑学教授鲁比克—艾尔内于1974年发明! 关于鲁比克发明魔方的初衷,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是为了发明一种教具,以帮助学生理解、认识立体空间的构造。

鲁比克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他发明了一个极其具有挑战性的益智玩具,当他第一次将自己发明的魔方打乱,才发现了这个后来被无数人反复证明的事实:原始状态的魔方一旦被打乱,想要将其复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1980年初,一家玩具公司将魔方带至在巴黎、伦敦和美国召开的国际玩具博览会展出。此后不久,随着魔方制造技术的改进,魔方迅速风靡全球。到1982年,短短的3年间魔方在全球就售出了200多万只,而到今天,全世界售出了数亿只魔方,魔方已经成为全球最为流行的玩具之一。

魔方核心是三个相互垂直的轴,保证魔方的顺利转动。外观上,由26个小正方体组成一个正方体。其中包括与中心轴相连的中心方块6个,相对位置固定不动,仅一面涂有颜色;棱块12个,两面有颜色;角块8个,三面有色。复原状态下,魔方每面都涂有相同的颜色,六个面的颜色各不相同。魔方每个面都可以自由转动,从而打乱魔方,形成变化多端的组合。

魔方组合的数量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计算:8个角块可以互换位置,存在8!种组合(8=8*7*6*5*4*3*2*1),又可以翻转,每个角块可以具有’种空间位置,但因为不能单独翻转一个角块,需要除以3,总共存在8!* 37种组合;12个棱块可以互换位置,得到12!,又可以翻转,得到212,但因为不能单独翻转一个棱块,也不能单独交换任意两个棱块的位置,需要分别除以2,得到12!*212/(2*2)种组合。综上,得到魔方的所有可能组合数为:8!*37*12!*212/(2*2)=43,252,003,274,489,856,000≈4.33*1019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某位玩家想要尝试所有的组合,哪怕不吃不喝不睡,每秒钟转出十种不同的组合,也要花上千亿年的时间才能如愿,这约是当前宇宙年龄的10倍。

实际上,如果将魔方拆开随意组合,其组合情况将多达5.19*1020种。也就是说,如果拆散魔方,再随意安装,有11/12的几率无法恢复原状。所以如果魔方被拆散,安装时应按复原状态安装,否则极可能会无法复原。

魔方复原的另一个困难来自于我们只能按特定的方式复原,即反复旋转某一面,一面上的9个方块必须整体参与运动,这样我们在复原过程中总是会打乱已经复原的部分,这种限制大大加大了复原魔方的难度。

很显然,任意组合的魔方都可以在有限步骤内复原,那么,问题来了,是否存在复原任意组合魔方所需的最少转动次数N?也即,如果至多进行N次转动便可以将任意魔方复原,这个N具体为多少?这个数字N被称为上帝数字,从魔方刚刚流行的1982年便被提了出来。

当然,对任意的魔方,寻找最少的转动步骤是极其困难的,需要针对每种情况寻找特定的步骤。一般的,还是利用本文前面所述的复原办法,只需学习记忆少量的套路或公式,如CFOP法,需要学习记忆119个公式,平均只需55次转动便可复原魔方。

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在它复杂表面的背后,隐藏着大量极其简单、漂亮的规律。有趣的游戏、手头的玩具,往往在简单中蕴藏着深刻的数学规律。而复杂的数学经常以极其简单、漂亮的形式展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等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全文共 1993 字

+ 加入清单

高等数学不比以往初中、高中的数学来得简单,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高等数学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等数学的学习建议:

1。举例具体化。如理解导数时,自己也举个例子,如f(x)=820302X2+811211(x的平方)。

2。比喻形象化。就是打比方,比如把一个二元函数的图形想成邻家女孩的头上的草帽。

3。类比初级化。比如把二元函数跟一元函数类比,泰勒公式想成二次函数,好理解。

4。多书参考法。去你们图书管借几本不是一个作者写的高数教材,虽然讲的内容都一样,但不同的作者往往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述,对你来说,从很多不同的角度、例子理解同一个问题,往往就容易多了。Just have a try!

5。不懂暂跳法。对一些定理的证明、推导过程等,如果一时不明白没关系,暂时放过,记下这个疑点待以后解决就可以了。

高等数学学习方法指导2

1、按部就班。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的经验是,每新学一个定理,便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本训练。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常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4、标出重点。平常看题看课本的时候,碰到有好的解题方法或重点内容,可以用鲜艳的彩笔划出来,以便以后复习时能一目了然.

高等数学学习方法指导3

一、摒弃中学的学习方法

与高中相比,大学的高等数学课程则不一样,教材仅是作为一种主要的参考书。要求学生以课堂上老师所讲的重点和难点为线索,通过大量地阅读教材和同类的参考书,以充分消化和掌握课堂上所讲授内容,然后做课后习题巩固所掌握知识,这就是进行反复地创造性的学习。这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它不仅要求学生主动地、自觉地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在松散地环境下能约束自己,并且要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学得扎实,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抓好三个环节

什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最好方法呢?这根据每个人的学习时的习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不同而异,但就一般说来,均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其一是课前预习。这一过程很重要,因为只有课前预习过,才会在听课时做到心中有数,即老师所讲的内容哪些是属于难以理解的,什么是重点等,这样带着一些问题去听老师讲课,效果就很明显了,同时预习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你的自学能力,这对自己来说将是终身受益的。预习的过程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一般地一次课内容花三、四十分钟左右时间就可以了。在预习时不必要把所有问题弄懂,只要带着这些不懂的问题去听课就行。其二是上课用心听讲,并且要记好课堂笔记。

对于上课要用心听讲大家都明白,但要记好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有的同学就不以为然了,认为教材上都有,大可不必去记,有的同学甚至说:中学里老师就告诉我们,数学课不用记笔记。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也是中学里带来的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首先可以说:老师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的讲授,绝对不是教材上的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翻阅了大量的同类参考书,而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体会,反复推敲怎样讲授才能使学生更好的领会和掌握后才写成讲稿的。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的授课教案既有以往成功的经验体会,同时也有过去的教训的借鉴。而且将一次课的内容归纳成有条理性的几点,有些典型的例题、习题的适当选择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所没有完全具备的,因此,学生在听课的同时必须记好课堂笔记,同时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即勤动笔对于自己学习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其三,课后复习,整理笔记,认真完成课后作业。课后的自习,不少人是赶快做作业,这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其实下课后应该进一步认真钻研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在完全弄懂本次课内容之后,整理充实课堂笔记,有些需要理解的地方添上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掌握的知识,然后再完成作业,这要比下课就赶作业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完成作业的速度也要快得多。

三、善于归纳,经历“由厚变薄”的过程

人们常说:读书学习要善于把书本“从薄到厚,还要从厚到薄”。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这条经验可以说是非常实在的。因为学习的本身就是知识的不断积累,这样书也就“由薄变厚”了,内容也就越来越多了,但是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要全面记住所有有用的东西而不遗忘是很难办到的,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对自己学的知识加以归纳总结,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本质的东西,然后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记住最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而其余部分只要在此基础上经过推理便可以了解,这就是“由厚变薄”。所以在每章结束或一个单元的内容讲完后,应该进行总结,把其中基本概念、定理、基本公式及计算方法加以归纳,然后有条理用大脑记忆起来,这样所学知识就完全属于你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数学几何知识点:圆的切线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中考即将来临,为了给各位同学以帮助,本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数学几何的知识点。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生数学日记之围篱笆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生数学日记的围栏

我家前面有一块空地。爷爷在菜地上种蔬菜。但是不知何故,村子里的狗和小猫总是在花园里遇到麻烦。他们每天在花园里打架,蔬菜总是不好。爷爷决定在菜园周围建一个竹栅栏。

星期天,我爷爷让我帮助他。他在竹林里砍了几根竹子,并把它们锯成几段。我数了数,把锯好的竹片堆在一边。锯完之后,爷爷对我说,“肖伟,有几个?”我笑着对爷爷说,“不,我数了37。”"嗯,如果每一片分成4块竹片,总共可以分成多少块呢?"我知道这是爷爷在考验我,但它赢不了我。我马上对爷爷说:“37×4=148,可以劈成148。”“是的,让我们绕过栅栏!”

爷爷在长方形菜地的四角打了四根竹竿,问我:"如果一根竹竿插在10厘米的地方,这些竹片够不够?"我又用脑子了。15米=1500厘米,1500÷10=150根,总共148片竹片,少了2片-不,还有4堆,不是吗?它应该再加两堆,所以我对爷爷说,“够了,再加两堆!”爷爷称赞我如此聪明。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要你仔细观察,用你的头脑,一切都可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数学知识点:三角函数公式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数学故事——棋盘上的粮食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故事——棋盘上的谷物

古印度、中国、埃及和巴比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传说古代印度的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有64格棋盘的国际象棋,非常新颖有趣。他把象棋献给国王。国王非常高兴,下令奖励这位棋手。臣下问棋手想要什么。棋手说:“他只需要食物,并满足于向国王要一些食物。”当被问及他需要多少食物时,他说他只要求第一格中的一粒米,第二格中的两粒米和第三格中的四粒米。?简而言之,后网格中的大米是前一个网格的两倍大,所以只需填满64个网格。国王一听,欣然同意。部长们还同意,如果大米的数量足够多,他们会带领棋手去取大米。然而,这还不足以支付储存在仓库里的所有大米。你知道为什么吗?

解决方法:米粒的数量根据棋手的要求而定。可以列举如下:

1+2+22+23+24+25+??+264-1

= 18446744073709551615(谷物)如果建造仓库来储存这些大米,仓库应该有多大?有人计算过,如果仓库高4米,宽10米,那么它的长度应该是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两倍。这个长方体仓库不能装在地球上,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传说法庭数了三天的米粒!这就是中学数学中的“等比例数列之和”问题。当时,它只是手工制作的。当然,国库里不可能有这么多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数学知识点:常考题型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几何综合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景型等,背景鲜活,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几何为主的综合题常常在一定的图形背景下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和、差、倍、分及比例关系等)。

2.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点与线、线与线、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3.几何计算问题。

4.动态几何问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数学家与消防员数学故事会系列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数学家觉得他已经有足够的数学知识,所以他去消防队宣布他想成为一名消防员。

消防队长说,“你看起来不错,但我得先给你做个测试。”

消防队长把数学家带到消防队后院的小巷,那里有一个仓库、一个消防栓和一卷水管。消防队长问,"假设仓库着火了,你会怎么做?"数学家回答说:“我把消防栓和水管连接起来,打开水管,然后灭火。”消防队长说:“正是!最后一个问题:假设你进入一条小巷,仓库没有着火,你会怎么做?”数学家疑惑地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回答道:“我将点亮仓库。”消防队长喊道,“什么?这太可怕了!你为什么放火烧了仓库?”数学家回答说:“这样,我将把问题简化成我已经解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典型例题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甲种铅笔每支0.3元,乙种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列方程)

0.3x+(20-x)×0.6=9

解析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说明:两种铅笔共20支,甲种铅笔x支,乙种铅笔20-x支。

解题步骤:

解:设甲种铅笔买了x支,

列方程

0.3x+(20-x)×0.6=9。

小结: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设未知数,列方程。

对称图形,同时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