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2018

文章

84

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草船借箭 在草船借箭中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在草船借箭中周瑜是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周瑜,字公瑾,汉末时期东吴名将。他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所以在一次商议军事时故意提出限诸葛亮在十天内制造出十万支弓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但却淡定的表示“只需要三天”,还立下了军令状。到第三天时,诸葛亮请鲁肃帮忙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诸葛亮利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越国和吴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越国现在的现在的浙江省,灭亡吴国后,大致包括山东南部、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吴国大致是今天的江苏省和一半的安徽省,极盛时期还包括湖北省、一半的河南省。

吴国,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 ,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后期位于吴,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越国,处东南扬州之地,是中国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由华夏族在中国东南方建立的诸侯国。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越国封地处欧余山之南面,国君为姒姓。蹄开基为欧阳氏。越国主要以绍兴禹王陵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周瑜、刘备、曹操、袁绍谁带兵打仗最强?

全文共 256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并不是每位将领都会带兵打仗的,作为全军统帅也是如此。如果就拿周瑜刘备曹操袁绍四人相比谁的能力会更强一些呢?曹操和刘备相比已经是曹操赢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上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是打仗除了看硬实力以外还要看软实力,这方面就是刘备的强项了。下面这个故事就非常好玩了,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乱世纷争,英雄尽显才能。常言道,兵者,诡也。兵不在乎多少,不在乎勇猛,在于将帅如何调配,如何布阵,如何奇袭。邓艾带领千余名兵卒,翻山越岭偷渡阴平,最后只有残兵百余人,天降奇兵于成都后方,刘禅大惊开城投降,如果阿斗知道只有百余人,必然死守,而且邓艾可能被砍成肉酱。可见兵者,在于调度也。

如今让周瑜、刘备、曹操、袁绍等四人各带领一千兵卒,各自占领一个山头,最后这四个山头有谁统领?来自三国真实历史事件的分析。

周瑜是东吴的都督,善于水战,而且弓马骑射娴熟,弹得一手好琴,视孔明为挚友。著名的赤壁之战来自于周瑜的手笔,铁锁连舟计谋,黄盖苦肉计的实施,利用东南大风火红曹操战船,最后以五万之众大败曹操百万大军。周瑜是一位帅才,善使计谋,缺点是心眼小,容易妒忌别人。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身份已经无从考察,只知道以织席贩履为生。他从一位平民条件,桃园三结义收服关羽和张飞,三顾茅庐求得诸葛孔明,获得赵云、马超、黄忠等大将的信任,他有他的智慧之处。刘备一生拼搏,创建蜀汉政权甚是辛苦,最后因为关羽之死,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阻,发动夷陵之战,最后被白面书生陆逊所败,在白帝城抑郁而死。刘备喜欢用哭收买人心,屡试不爽,缺点是兵法欠缺,容易暴走。兵法欠缺是夷陵大败,暴走是刘备殴打督邮,张飞没有打,不要再冤枉他了。

曹操是乱世枭雄也,当年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视袁绍为草芥,不足为虑,最后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袁绍不久病逝,儿子为了争夺兵权反目成仇,曹操趁机一一剿灭。当时被曹操认为英雄的人物,只有刘备一人也。曹操果然眼光独特,最后刘备成了他的劲敌,曹操爱才,不忍杀之,不知曹操最后作何感想。曹操爱读书,精于兵法,兵法有云:真亦假,假亦真,真假本无定数,防之,慎之。曹操做事果断,而且喜欢听取别人的谏言,算是一个名公,缺点是多疑,而且妒才。

袁绍身处四世三公的家族,不管在乱世还是当今的社会,出身很重要,出身代表着门槛的高贵。当时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诸侯共讨之,袁绍便被推为盟主,虽然最后联盟解散了,但是袁绍获得了人气和口碑。袁绍为人温和,有大才,但是优柔寡断,不善决策,做事不果断,内心充满了怜悯之心,在和平年代袁绍绝对是一个香饽饽,在乱世之中难免有点欠缺。

此四人守着山头,刘备以泪洗面无人问津,周瑜独自饮酒弹琴,曹操举头望月赋诗一首,袁绍大呼,我的颜良和文丑何在!此时,曹操暗中派人来到袁绍处,一封书信以求和好,信上说:“你以前是我们的盟主,既然现在四人各守山头,一时僵持不下,不如盟主发一文书,让我等三人臣服于你,我们还做你的小弟”。

袁绍看到书信,心中很是喜悦,我是名门望族,大家肯定会像以前一样拥护我,于是袁绍向刘备和周瑜各送一封书信,要求大家罢兵言和,由我做盟主,你们做我的将军。刘备看到后,心中思虑好久,心想我本是皇族之后,怎可在你麾下为将,此计必然是曹孟德所出。周瑜看到信后,大骂袁绍小人也,我周瑜七尺男儿,怎可投降你个匹夫。

等了好久,只有刘备回了一封信,只有一句话:“孟德之计乎?”袁绍看到很是惊讶,忙问周边人如何是好,周边人有的说曹操是坏人,有的说刘备是小人,袁绍不知如何是好,不知何为!这时曹操带领兵将来到袁绍处,说和他一起讨伐刘备,刘备是真小人,袁绍信以为真,开城让曹操进去,这是曹操大呼:“诛杀袁绍,斩袁绍人头者赏百金。”袁绍听到此话,顿时瘫坐在地,带领兵将投降了,最后被曹操斩杀。

此时此刻,曹操有两座山头,刘备和周瑜各一个。周瑜看不惯曹操的真小人,带领士兵攻山,曹操此时刚获大胜,兵将士气正盛,毫无犹豫的出兵对战周瑜,周瑜可是一位帅才,而且武功很高,一个回合斩下了几个人头,曹操大惊,立马收兵据守,不管周瑜如何叫喊,曹操一直坚守不出。刘备自知武不如周瑜,谋不如曹操,他哭着来到周瑜处,和周瑜说自己无能,愿意听从将军差遣,愿意和将军结为秦晋之好,永不相负。周瑜看到刘备的眼泪,心生怜悯之心,纵然英雄无敌,也有柔弱的一面,于是周瑜和刘备联合共同抗曹。

刘备善哭泣,讨好别人,然后心里打着小算盘,他和周瑜说:“自己城池要有人守护,我只带了百余名兵卒,我本人过来和你一起抗曹。”周瑜感觉刘备本人在,必然不会背叛,于是周瑜一心策划如何对战曹操。曹操也不是弱者,他也是身经百战,自然也不会怕周瑜,只是周瑜战场杀伐很强,单打独斗不如周瑜,思前想后不知如何谋划。周瑜和刘备再一次喝酒中,突然周瑜想到苦肉计,如果刘备假意投降曹操,曹操此时正愁如何对战,必然会相信刘备的投靠,刘备的双锏也是战场的利器,如果曹操和刘备联合,必然大败周瑜。

刘备听取周瑜的建议,写一书信送给曹操,曹操当时第一反应是诈降,但是细想刘备即便诈降也不是我对手,可以趁机收服刘备为自己所用。周瑜假装攻打刘备,刘备带领士兵去曹操处,刘备选一大雾天气,那天大雾环山,伸手不见五指,曹操站在山上根本看不到刘备等人,因为不惧怕刘备,便开门让他上山,但是进去了很多人,一直有人进山,曹操顿时大惊,刘备骗我,这不是一千人马,是两千人马。

只见周瑜一个闪身来到曹操旁,一剑把曹操斩杀。刘备看到曹操被杀,忽然大呼:“曹操有令,斩杀周瑜,因为群龙无首,士兵听到刘备的呼喊,顿时带着兵器涌向周瑜,周瑜一时不防,身重数剑,在手下人的保护下逃离出去,只有百余人逃回山里。”

此时雾已散去,曹操人头落地,刘备自称大汉王叔,举义兵讨伐周瑜,为曹操报仇,瞬间集齐了三千多人的队伍。刘备带领士兵攻山,周瑜拒不出战,因为身中数剑,伤势严重,一直在屋中抢救,但是周瑜不甘心,多次穿衣上阵但是体力不支而倒地。刘备自知周瑜心胸狭窄,让士兵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越听越气,最后剑伤崩裂而死。

刘备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也许不服,但是刘备处处示弱,不争便是争,刘备用哭博取别人的信任,自己打着小算盘,虽然胜利了,但是胜之不武。真实的刘备也是在赤壁之战后,大收荆州城池,才有得三分天下的根基,其实这个战功是周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周瑜打黄盖的故事简述 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成功了吗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这个可是非常经典的一句歇后语了。而且也是经常被用在生活中。那么这个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呢?他们使用的这个苦肉计最后成功了吗?经过如何?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周瑜打黄盖的故事简述

在《三国演义》中演绎: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说的是赤壁之战,苦肉计只不过是用挨打的方式使我方武将假降于敌方。讲的是周瑜打黄盖,黄盖船带火油诈降驶向曹操战船,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操连船的故事,黄盖故意倚老卖老,和周瑜唱反调,周瑜忍心打三代老臣黄盖,就这样蒙蔽了很多的双眼。

然后黄盖再暗渡陈仓派心腹给曹操送反叛信,到后来借东风火烧曹操百万大军此一战三国形势基本形成黄盖也是赤壁之战不可缺少的人物。

2、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成功了吗

成功了。

其中在打黄盖时有一个很小的插曲:周瑜要将黄盖斩首时,鲁肃替黄盖求情,而且暗示一旁观看的诸葛亮一起求情,但是诸葛亮一点要求情的意思都没有。等到黄盖被打五十大板之后,鲁肃去营中找诸葛亮质问:“黄盖被打,我等都去求情,你是贵客,为什么见死不救?”诸葛亮听完脸色一变:“子敬(鲁肃的字)欺负我啊!”鲁肃就疑惑了:“我一直对待你都不错,哪来欺负你?"诸葛亮大笑着说:这是周瑜和黄盖在用苦肉计,利用假情报让蔡中蔡和传消息,我怎么可以随便说出?"鲁肃显得有点不相信,诸葛亮又说:"这事千万别告诉周瑜.要不他又要找我麻烦了,你只说我也埋怨他就行了。"鲁肃便答应了。回到周瑜营中,周瑜问鲁肃:”诸葛亮对此事有何看法?“鲁肃便按照诸葛亮教他的回答:”他说他也埋怨都督做法。“周瑜听完非常高兴:”这次瞒过他了。“鲁肃问怎么回事,周瑜回答:”这是我和黄盖为了麻痹曹操使的诈降计,看来诸葛亮完全不知道,这人未必是我对手。"鲁肃听完大吃一惊,心里暗暗佩服诸葛亮的先见之明。

可见苦肉计瞒得过曹操,瞒不过诸葛亮。要是曹操像诸葛亮一样谨慎,那么黄盖那五十杖不单白打,赤壁之战的历史也要改写了。

周瑜打黄盖后来演变成一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周瑜历史上有什么功绩?周瑜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周瑜,很多人会想到他与诸葛亮之间的精彩对决,也会想到他是一个最终被诸葛亮给气死的狭隘小人。而事实上,周瑜不仅不狭隘,还是一个大度的君子,他在为东吴效力的期间,有过非常多的功绩,这些功绩可不是一个小人能够做得到的。那么,周瑜的一生到底有过怎样的贡献?他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

周瑜是一个由内而外都散发着与他的名字相呼应的“美玉”品质的人,他本就出身大族,家中的堂祖父、堂叔都是汉室太尉,父亲也曾担任洛阳令。周瑜还与孙策同一年出生,周瑜听闻孙策的名气,还曾经亲自去拜访,两人关系甚好。

出身高,相貌俊美,而且受到过很好的教育,相互来往的也都是大人物,这样的周瑜,自然也是拥有远大志向,希望能做出一番事业的人。事实上,他也的确做出了很多事情,只可惜当真应了一句话“天妒英才”,周瑜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未来的三国,还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

周瑜的功绩,首先,在孙坚讨伐董卓的时候,周瑜劝孙策带着家人移居庐江,还让出大宅院给他们一家居住,两家关系非常好。这虽然听上去不像是什么大作为,但是联想一下孙家的地位和日后的发展,在这个时候帮助孙策一家,不仅是在帮助自己和孙家,更是在帮助东吴的未来。

之后,就是协助孙策平定江东。周瑜一直大力支持孙策,并且帮助他征战,孙策对此也是十分高兴,说自己只要有了周瑜,大事可成,由此可见周瑜在孙策心中的地位,以及他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周瑜还再这一期间认识了鲁肃,眼光独到的周瑜看得出来鲁肃非同寻常,主动结交。

不幸的事,孙策遇刺身亡,临终前将重任托付给弟弟孙权,但那个时候孙权年纪还小,孙策的事情又太突然,孙权根本还没有和他们之间建立起君臣关系,不过,周瑜等人都认为孙权可以和他们一起成大业,于是倾力辅佐,而且在所有的臣子当中,只有周瑜一直以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完全不像其他人,只把他当做将军。

这也是孙权后来十分信任和依赖周瑜的原因,孙权每次赐给周瑜东西的时候,总是最多的,别人都没法比,周瑜对孙氏也是忠诚,曹操曾经看中周瑜的才华,想要挖墙脚,周瑜十分干脆地拒绝了他,也正是因此,天下士人越来越敬佩周瑜。

而后,就是非常出名的赤壁之战了。周瑜在这场奠定三国基础的战役中,从最初的向孙权分析局势,坚定孙权出兵的决心,到后来奉命抗曹,都有非常重要的任务和贡献,而且还是最后火烧曹操计策的拍板人。

只是,周瑜最可惜的也就是他的病逝了,年仅三十六岁便病逝,孙权亲自为他穿上丧服,迎接他的灵柩,后来也常与人提起周瑜,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周瑜,才有了东吴,才有了后来的孙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鲁肃和周瑜谁更厉害?鲁肃却一直被小看

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鲁肃周瑜可以说都是三国鼎立的奠基人,因为如果没有他们两人坚持对抗曹魏,可能孙权就要像曹操投降了,刘备他们也不用玩了。鲁肃和周瑜一直都是好友,两人很早之前就合作过,而鲁肃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鲁肃不仅饱读诗书,而且胆识过人,面对拿着大刀的关羽也不怕。如果要拿鲁肃和周瑜做个比较,来人应该是平分秋色,而鲁肃可能还一直被人小看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被描绘为一个傻乎乎的文人,被诸葛亮玩来玩去,毫无智慧。真实的历史上,鲁肃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对东吴的贡献远大于大名鼎鼎的周瑜。被文人一嘲弄,他竟然成了一介腐儒,真是可悲。

鲁肃是豪族出身,家里钱粮非常多,周瑜当时在巢长,听说鲁肃的名气很大,于是就来拜访。周瑜进来就问他要粮食,鲁肃连思考都没有思考,直接把一个巨大的粮食囤的所有粮食全部送给了周瑜,让周瑜非常感动。

从这一个细节可以看出,鲁肃是个满身侠义精神的人,而不是酸腐的文人。具体说,他有武将的谋略,而不是文人的小技。黄巾起义波及了鲁肃的家乡,他带着几百人拒绝了袁术的招募,并且与袁术的人张弓对峙,最终成功投奔周瑜。

以几百人的手下,对抗袁术的大军,这是鲁肃的过人之处。孙策东渡之后,周瑜将鲁肃介绍给了孙策,深受孙策器重。然而,孙策屠戮英豪的行为引起了鲁肃的极大反感,鲁肃在孙策身边的几年,基本上没给孙策提什么大计谋。

孙策死后,孙权上台,孙权的宽厚给鲁肃留下了巨大的积极印象。鲁肃开始在江东政权活跃起来。至少在两件事上,鲁肃做出了惊人的突破。第一件事是给孙权提出了江东密议,告诉孙权,以江东为基业,取荆州、拿下巴蜀,然后争天下的策略。

尽管这个策略受到了江东豪族张昭的鄙视,但是孙权还是很欣赏鲁肃。刘表死后,鲁肃提出了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的计策,也获得了孙权的支持。没有鲁肃就没有孙刘联合,也就没有刘备后来的基业,同时没有三国时代。

周瑜去世后,鲁肃取代了他的位置,坚持与刘备联合,为江东的军事力量发展奠定了极为卓越的基础。鲁肃的性格特点是,极为豪侠而不是文绉绉的。尽管他与诸葛亮因为赤壁之战有旧交,但是本质上与诸葛亮不是一类人。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被描绘为一个文弱的书生,且被诸葛亮玩来玩去,这真是太不应该了。鲁肃的智力不在诸葛亮之下,他的综合能力也不次于诸葛亮。真正的把他们放在一起,诸葛亮未必是他的对手。

经过电视剧的渲染,鲁肃更像个愚笨的小瘪三,而不是一代英豪。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从鲁肃密议中借鉴来的,消息的来源就是他的哥哥诸葛瑾。无论是否是真的,至少从侧面上证明,鲁肃并非等闲之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周瑜怎么死的?周瑜是谁?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字公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周瑜出身士族,从小与孙策一同长大,孙策英年早逝,于是周瑜辅佐孙权,孙权视之如兄。

据说周瑜风采斐然,而且精通音律。曾经有一次周瑜边喝酒边听音乐,其他人在敲击乐器的时候,有一个乐器声准不对,而周瑜在喝醉酒的情况下,依然能精确地分辨出到底哪个对哪个不对,说明周瑜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非常之高。

周瑜的军事才能也十分了得,在三国时期,周瑜率领着孙刘联军与曹操相抗,最终火烧赤壁,打败了曹操,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三国演义当中塑造了周瑜小心眼的形象,说周瑜是被诸葛亮三气而死,实际上周瑜为人十分大度。曾经东吴政权有一位将领叫做程普,他十分看不惯周瑜,觉得周瑜年纪很轻,但是经过一番交流之后,发现周瑜其实为人宽和,于是程普感慨道与周郎相交,就像喝美酒一样,酒不自人人自醉,十分惬意。

周瑜年仅36岁就已亡故,事实上是周瑜在征讨荆州的时候,在路途当中水土不服,又偶感风寒最终病故。周瑜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一生对东吴政权三分天下的格局创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就是周瑜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周瑜之死到底是哪一些原因?患有疾病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的死亡是患有疾病而导致。因为常年的操劳、常年的奔波、常年没有好好的休息,已经留下病根,最终因为患有疾病而离开人世,给人留下了无数的遗憾。

周瑜受伤

赤壁之战之后,周瑜原本是希望能够有效夺取江陵城,然后约定日期,准备和对方大战。只是很可惜,在对战的过程中不小心被乱箭伤到,而且伤势非常的严重。周瑜受伤这件事情是非常严重的,否则并不可能会选择强挨着站起来去巡逻。这应该是一个即将要死亡的重要原因,古人的寿命基本上都比不上现在,周瑜死的时候大概是36岁,再加上受这么严重的伤,是能够理解的。

不是突然而死亡

周瑜如果觉得事情有一些异常,这会给身边的人或者是家里人留下一些暗示,起码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根本不可能会和当前的结果一样。根据历史的资料可以显示周瑜并不是突然的死亡,而是患有疾病之后逐渐的加重而死亡,有更多的时间选择给孙权交代。这证明因为患有疾病而死亡,在三国志周瑜传,还有鲁肃传中,全部都会有着相应的介绍。

周瑜个人简介

周瑜是东汉末年时期一位有知名度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谋略家,身材高大、容貌俊美,有着远大的志向。在历史的记载中,周瑜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文武兼备,更是拥有着雄才大略,是东吴能够有效获得军事成功的主要功臣,被人认为是人世间的豪杰英雄。孙坚的大儿子孙策和周瑜之间年龄是一样的,两人情趣相投,全部都是心怀大志的少年,关系非常的好,只是很可惜周瑜英年早逝,这真是让人觉得遗憾至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周瑜死后小乔为什么消失了?小乔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的老婆小乔也算是三国时期的大美女了,只是可惜周瑜英年早逝,最终没能和小乔一起携手到老。不过周瑜死后好像小乔也跟着一起消失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三国里周瑜去世后,小乔也就没什么记载了,所以关于小乔后来的事情也都成了谜。这里我们也就帮大家做一个分析,看看小乔今后的结局有可能是怎样的。

三国时最有名的美女,是貂蝉。但要说三国最让人心痒痒的美女,莫过于大小乔这一对儿人妻了。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曹操曹阿瞒可是一直惦记着这对儿姐妹花,据说发兵东吴,就是为了抢女人去的。

毕竟貂蝉虽美,但男女关系太为混乱,倒了几手了,反倒让人欲望不那么大。倒是大小乔,一直是养在深闺,妾不如偷嘛。

大小乔两姐妹,一个嫁了孙权,一个嫁了周瑜。孙权就不说了,江东王。周瑜,说是三国第一美男也不为过。后世有一个成语叫“一时瑜亮”,讲的就是周瑜和诸葛亮。但和诸葛亮纯粹的文士形象不同,周瑜是个儒将,长得高大威猛英俊,而且还懂得音律,属于顶级的招女孩子喜欢的那种人。

但说起来这对儿姐妹花,也不是愿意就这么嫁了的。虽然在电影《赤壁》里面,周瑜和小乔情意绵绵的,但其实大小乔是孙权和周瑜破了宛城之后,俘获的。毕竟大军破城,奸淫掳掠那是少不了的。大小乔的家眷,想必死在东吴刀下的也不少,这样自然称不上什么情意绵绵。但在那个时代,一介弱女子,又能如何呢?

周瑜死后,小乔在江东靠着周瑜的余泽,一直安然无恙地活到了47岁,在那个年代也算是高寿了。但毕竟大都督不在,小乔过的肯定没有之前那么好,并且小乔没有和周瑜生孩子,一直在抚养周瑜和其他人生的孩子,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也就可想而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正史中周瑜死后小乔去哪了

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小乔和大乔这两位想必大家都知道的只有用美丽两个字来形容了,才貌双全就是给两个量身打造的吧,而且这个两个人也嫁得很好,但是就是周郎的命有点短啊,而且大乔也好不到那去,那么在正史中,周瑜死后,小乔去哪了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1

看过一个现代人写的,不可描述的小说,说孙权趁孙策在前方打仗的时候设计得到了大乔,后来孙策被刺杀身亡,孙权成了吴主,经过了紧张的赤壁之战,后来一次孙权看到了小乔,心有所动,于是通过大乔,又得到了妹妹小乔。

后来周瑜年纪轻轻的去世了,吴大帝孙权则坐拥两大美人大乔和小乔,很是逍遥。

这个脑洞大开的故事,有两个前提,那就是大桥和小乔都是年轻守寡,而且,大乔小乔真的很美。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激周瑜时的说辞,就是要东吴用一叶小舟把两位美女送到曹营,曹操就会退兵。以曹操的尿性其实他是很喜欢人妻或者寡妇的,当年为了得到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杜夫人,他是不惜开罪关羽的。

三国志上说大乔小乔“皆国色也”,真的很美,而且她们嫁给的夫君都是短寿的人,孙策26岁就死了,周瑜不过比他多活了十年,36岁时就英年早逝。

大乔小乔应该很早就守寡了,所以才给编故事的现代人很多想像的空间。

2

周瑜死时只有36岁,和小乔共同生活了9年,育有2子一女。

从古人娶妻都娶比自己略小的规律来看,当时周瑜去世,小乔不过30岁左右,正是一个女人最黄金的年纪,其生活肯定不成问题,被东吴照顾的妥妥的。

但是她后来的生活史书上是不写的,所以编故事的就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象。

但是周瑜和小乔的三个孩子,史书上却有提到,长子周循娶了孙权的长公主孙鲁班,但是周循和他爹一样,是个短命的,“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周循的作风很像他爹,可惜天不假年,早早的去世了,后来长公主孙鲁班很快又再嫁大将全琮,所以历史上孙鲁班又被称为全公主。

周瑜女儿又被许配给了孙权的太子孙登,历史上对这位姑娘的记述也只有五个字“女配太子登”具体后来她在皇宫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历史是没有记载的,因为孙权太能活了,活活熬死了太子,孙登33岁就去世了。

周小妹是孙登正式的太子妃,举行婚礼时孙权亲自去参加了各个环节,可见对这门婚姻的重视程度。

周瑜的小儿子周胤,孙权也很重视,从老孙家找了个姑娘嫁他,还封周胤为都乡侯。但是这哥们比交放飞自我,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正事儿一概不理,孙权一怒把他变为庶人,让他回家玩去。

后来诸葛瑾,步骘,全琮(就是周胤大嫂的现老公)纷纷为周胤求情,说这小子虽然混蛋,但是他爹可是周瑜啊,求您放过他吧。

孙权一想:“孤非周公瑾,不帝矣”没有人周瑜自己别说当皇帝了,恐怕现在在都不知道给老曹家欺负成啥样了呢。不看僧面看佛面,冲着周瑜就饶过周胤吧,于是孙权下令,恢复周胤的爵位,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这边孙权刚下旨,另一边周胤就死了,时年四十岁。

3

虽然周胤吃喝嫖赌,但是因为活的够长,后世很多自认周瑜后人的人,在家谱上都能追溯到周胤的名下,说:“胤公享年四十,夫人享年三十有八,生子有三,即豫、泰、纂也。”

周瑜家族和现代的肯尼迪家族有点像,都有早逝这个特点,这里面其实就有很多好玩的想象了,比方说阴谋论什么的。

小乔大乔在他们的丈夫死后就从历史上消失了,虽然她们的生活还在继续,也许精彩,但是失去了和那个传奇男人的绑定后,变得也就无足轻重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周瑜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下场如何?孙权为何对他们很不好?

全文共 2385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作为汉末东吴的名将,因为与孙策是好友,后来也就一直在辅佐孙策,孙策死后又继续辅佐孙权。只是周瑜虽然厉害,奈何却英年早逝,早早的就离开了人世,还没有完成自己心中的大业。而很多人也想要知道,周瑜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周瑜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周循和周胤,女儿名字不详,后来嫁给了孙权长子,称为周妃。那么周循和周胤这两个周瑜的儿子,他们又是什么结局呢?为什么说孙权对他们很不好?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周瑜是怎么死的

周瑜又与程普进军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两军尚未交锋,周瑜先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马包围了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了吕蒙的计谋,留下凌统守卫后方,率军驰援夷陵,大破曹军于夷陵城下,所杀过半。曹军乘夜逃走,途经木柴堵塞的险路,无奈,骑马者皆弃马徒行。周瑜率兵追赶截击,获得战马三百匹,军威大振。

周瑜率兵屯驻北岸,约定日期大战曹仁。周瑜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胁,伤势严重,退兵回营。曹仁闻周瑜卧病在床,亲自督帅士兵上阵攻击吴兵。周瑜奋身而起,巡视各营,激励将士杀敌。

经过一年的交战,周瑜对曹仁“所杀伤甚众”,使得曹仁只好弃城而走。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州陵三个县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

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献计软禁刘备,直接管理刘备阵营的军队部属,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仍需牵制,又认为刘备恐怕难以控制,所以没有采纳。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驻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阳),突然病卒,年仅三十六岁。孙权听闻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承担。孙权称帝后,对公卿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2、周瑜两个儿子简介

周循,生卒年不详,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周循出身庐江周氏,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周循有当年父亲周瑜的遗风,被孙权厚爱,迎娶大帝长女鲁班。官至骑都尉,早卒。

周循,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很有周瑜的遗风,被孙权厚爱,迎娶大帝长女鲁班。周循早卒,死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前。因此以其弟周胤为都乡侯。

周胤,生卒年不详,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周胤出身庐江周氏,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次子。初任兴业都尉,娶宗室之女为妻,领亲兵一千,驻守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都乡侯。后因罪被免官为民,迁徙庐陵郡。

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替他求情,请求赦免其罪、发还他的兵马并恢复他的爵位。朱然和全琮又上书,孙权于是许可,诏书未发时恰逢周胤去世。孙权任命周胤为兴业都尉,又将宗室女嫁于他,领亲兵一千。周胤驻守公安时,因父亲的缘故受到孙权喜爱夸赞。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追录功臣。因周循已过世,于是封其弟周胤为都乡侯。周胤在功臣后代里爵位最高,然而却仗着父亲功劳居功自傲沉湎于酒色,后来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并迁徙到庐陵郡。

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联名上疏说请求看在其父周瑜的份上原谅周胤的过错。

孙权回复说他深深感念和周瑜的感情,看在两人的面子上,希望周胤能改过自新。这时朱然和全琮也上奏替周胤说情,于是孙权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正当这时周胤病死。3、周瑜死后孙权如何对待周瑜的儿子

我们都知道家中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孙权的哥哥,孙策给他创立下来了,而孙策起初只有18岁,因为父亲的死,手下也是一哄而散。是他的好友周瑜将他们家的祖宅让给了孙策家住,然后又带领了兵马支持孙策创立江东,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孙策创立天下的根本,可以说的是江东天下的创立有周瑜的功劳。

后来周瑜前去投奔孙策,但是他们两个人都是24岁,孙策给他授予官职,赏赐兵马,江南等地的人都把周瑜叫做周郎。而他们两个人娶了一对姐妹花,因为这层关系更近了一步,成为了连襟关系,可惜孙策死于刺客之手,江东的大权又落入了18岁的孙权手中。

因为孙权的年弱,政治局面又十分不稳定,周瑜又带领兵马前往都城,表明辅助孙权的决心,这样一个举措稳住了孙权的地位,让那些有二心的人不敢妄动。当时孙权年纪轻轻的上位,朝廷并没有授给他官职,他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将军,因此所有人对他没有礼数,是周瑜率先向孙权行君臣之礼,就是这样子形成了一个江东稳定的局面。

后来周瑜一直远镇外地,却赶上了曹操下江南,当时江东群臣所有人都支持投降,只有周瑜举荐的鲁肃和他自己坚决要求抵抗,并且力排众议说服了孙权抗击曹操。然后又亲自领军在赤壁之中将曹操大军击败,这才有了江东后来的江山。功劳之大,在整个东吴找不出第二个人,那么在他英年早逝之后,孙权对他的两个儿子又有什么做法呢?

周瑜的第一个儿子娶了孙权的女儿,史书上记载他有着周瑜的风范,但是很年轻就去世了。而他的第二个儿子很小的时候孙权就给他授予官职,后来又将自己家族的女儿嫁给了他,并且给他赐予了1000多的兵马,让他在地方驻守。后来因为孙权称帝,二儿子周胤被赐予了侯爵,可是不久之后就被判定有罪,而发配到南方去了。不觉让人有一点惋惜之情。

可是几年之后,孙权的大臣诸葛瑾等人连名给孙权上书说,我们曾经江东的元勋之子周胤,因为他父亲伟大的功劳,很小就被宠爱,所以他放纵自己给自己招来了祸患。但是我们作为臣子的认为,周瑜曾经在朝庭是国家的心腹重臣,在外面是名震天下的大将,每次亲自冒着枪林箭雨去做战,这才能打败曹操,保护了江东的平稳。

然而他刚死不久,就让他的儿子成为了平民,就让那些有功之臣看了不禁心寒呀,所以我们想替他向您求个情,饶过他的罪过吧。然而孙权在想念和赞扬了周瑜的功劳之后并没有答应,后来诸葛瑾等人连续上表,朱然和全综也上书求情,孙权这才答应,没想到现在这个时候周胤却因为病死了。让人唏嘘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国周瑜是怎么成名的?周瑜真的比诸葛亮厉害么?

全文共 1251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比孙权更早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因为江东这片江山就是孙策和周瑜打下来的,如果孙策还在世的话估计也就没孙权什么事了。不过周瑜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周瑜才智过人还精通乐器,最重要的是长得非常帅,如果要说周瑜的成名之战应该就是赤壁大战了。如果按照正史里的说法周瑜在赤壁之战绝对是最大功臣,能力也是在诸葛亮之上。

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周瑜率领孙瑜等江东将领出兵麻、保二屯,讨伐发动叛乱的山越少数民族。在周瑜的带领之下,战事进展顺利,不但斩杀了叛军渠帅,而且还俘获一万多人,为稳定江东地区内部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割据荆州的刘表派出大将黄祖及邓龙进犯柴桑等地,周瑜率部打败敌军并生擒邓龙;第二年,孙权发动了征讨黄祖的战争,周瑜被委任为前部大督,率领吕蒙、凌统、董袭等江东将领,首先消灭了黄祖军队的前锋,之后将黄祖的主力击溃,并将黄祖斩杀,其属下的数万之众也成为了周瑜的俘虏。

当然,这些事例只是周瑜作为一名出色军事家的几个小故事,周瑜一生最为辉煌的时刻出现了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也就是后人所熟知的赤壁大战。

当时曹操大举进攻出兵荆州,刘表的次子刘琮率众投降,寄寓荆州的刘备集团也被曹操打败,仓皇逃往夏口,荆州地区大部被曹操占领。曹操写了一封充满威胁、利诱的劝降信给孙权,宣称自己统兵八十万众,打算与孙权会猎江东。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下,以张昭为首的群臣惊慌失措,纷纷建议孙权投降曹操,面对一片投降之声,孙权问策于周瑜。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周瑜客观、冷静的分析,让孙权心中的疑虑一扫而空,至此,在孙权的坚定支持下,赤壁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大战刚刚开始的阶段,周瑜以逸待劳,很快就在首战将曹军击败,挫败了曹操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曹操不得不退回长江北岸,与周瑜隔江对峙。在战争转入相持阶段以后,周瑜抓住了曹军不习长江冬季气候、贸然将战船用铁索相连的致命弱点,集思广益,采纳了部将黄盖的建议,利用黄盖的诈降骗取曹操的信任,火烧曹军战船,一举将数十万曹操大军击溃,取得了赤壁之战的巨大胜利。

之后,周瑜又率领孙刘联军主力围攻曹操在荆州地区的战略要地江陵,与曹军江陵守将曹仁展开争夺。在江陵争夺战中,周瑜一直亲临前线指挥,并在一次战斗的过程中右臂中箭,身负重伤。曹仁听说周瑜受伤,立即派军讨战。周瑜强忍伤痛,亲自巡视军营,稳定了全军士气,使得曹仁的图谋未能得逞。最终,在孙刘联军的进攻下,曹仁不得不在次年年底撤出江陵,这个荆州地区重要的战略要地从此落入了孙刘联军的手中。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作为这场战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的周瑜功不可没。在这场战争中,周瑜表现出了杰出的战略分析策划能力与谋略、决断能力。正是由于周瑜的出色表现,才确保了战争的胜利。紧接着发生的江陵之战,是继赤壁之战之后孙刘联军对曹操进行的又一场战略决战。在这场战争中,周瑜身先士卒,勇略兼备,终于获得了战争的胜利。随着孙刘联盟瓜分了荆州数郡,三国鼎立的雏形开始逐步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在正史中几乎完美的周瑜,为何后世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全文共 2940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来说,我们看待古人,看他的事迹、人品,自然应当在正史中去寻找,虽然也不一定记录的一丝不差,但是相对来说还算是公正。然而三国历史却是一个例外,很多人拿演义的内容当正史,却把真正的正史放在一边,因此对于很多人事物都会产生偏见。就比如,在正史中接近完美周瑜,到了民间,却为何会被贬得一文不值呢?

在史书《三国志》里,陈寿对于周瑜的评价很高,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盛赞之,并评价其: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后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并称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袁术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正式投奔孙策,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己方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体现了一个军事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周瑜去世,孙权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东吴的王图霸业,随周瑜猝死化为泡影,自此从欲染指天下转为偏安一方。”可见周瑜在东吴所起的作用是无人可替代的。

《三国志》记载,周瑜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雅量高致,气度恢弘。孙策初亡,孙权“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诸将礼简时,周瑜对比自己年幼的孙权极为恭敬,因此有性度恢廓评语,仅与程普不和,但他折节下交,终令程普叹服。史载,“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与人相交时如饮醇酒,典故就出自程普与周瑜交往的感受。而陈寿提到的“曲有误,周郎顾”,则成为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一个常用的典故。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周瑜称得上是十分完美,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然而到了后世,周瑜的形象却开始不断地变异,甚至最后在民间变得面目全非了。

到了东晋,周瑜的厄运就来了。这个偏安江左、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大做文章。他们巧妙地选择了同样割据一方的蜀汉作为正统,开始认定,周瑜为“小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习凿齿的《汉晋春秋》。

此后数百年,蜀魏正统之争纷纷扬扬。到了唐朝,正统之争开始出现在唐诗中。首先是杜甫,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对于这位忧国忧民的名相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再就是杜牧,这位诗人在诗中不加掩饰地调侃周瑜,历史在文学中开始出现偏差,“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到了宋朝,宋人治史之风颇盛,常常明是治史实为思想政治观的较量,文人政客间的朋党之争更是惊心触目,三国正统之争也在争斗之列,宋文坛多位大家被卷入。最终朱熹的理学占据了历史的上风,帝蜀寇魏、尊刘贬曹渐成定局。随后的元明清三代,史家多承朱熹的“帝蜀寇魏”论。人物的善恶褒贬也随之潮起潮落,数度浮沉,最尴尬的当属身处其中的东吴。为了尊刘,自然就得贬曹贬孙,作为孙权集团的周瑜,其形象自然也难逃打压。

然而,在民间的话语权里,周瑜的身后命运更惨。

三国故事在三国时代结束之后不久便在民间有所流传。到了宋代,周瑜的形象已经彻底地扭曲了。如今所能找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资料,就是宋元之际出现的话本《三分事略》。在这部为适应市民娱乐需求而产生的话本中,周瑜的形象已经是一落千丈了:在政治上,他鼠目寸光,为一己私利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在军事上,他看似颇有才华,却又似乎人皆可败;在人格修养上,他好大喜功,心胸狭隘。史传文学中那个雅量高致、出众人之表的周公瑾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才智碌碌、妒贤嫉能的平庸之辈。

市井间“尊刘贬曹”的观念早已有之。在苏轼的小品《东坡志林》中,就曾对民间三国有过这样的描述,“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感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民间对人物的褒贬品评是有着自己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他们“尊刘”,拥“帝蜀”,而对于站在对立面的周瑜,自然不会有好感。

之后,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的出现,彻底把周瑜的形象钉在了自相矛盾的演义标准上。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结交孙策,开拓江东,定建霸业;举荐鲁肃,纳降甘宁,举贤任能;最后火攻破敌,建立不朽功勋。而另一面,当遇到刘备集团的中心人物,周瑜又不得不退一射之地。对于那些中心人物,周瑜只能是陪衬。

这一切,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中仿佛达到了极点。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正视听。

关于诸葛亮三气周瑜:正史记载,连刘备都评价周瑜“器量广大”,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关于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巧计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和周瑜的计谋根本没关系。

关于智激周瑜:纯粹子虚乌有。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孙权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关于借东风:虚构,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乃周瑜等东吴将领之功。

关于荆州问题:实乃周瑜死后,鲁肃为了“联刘抗曹”把周瑜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周瑜生前掌握江陵彝陵等入川水道,东吴攻打西蜀不存在和刘备借道的问题。周瑜死后,在鲁肃的主张下把南郡地区借了刘备,此后东吴派出孙瑜伐蜀被刘备挡道,演义中可能故意把孙瑜和周瑜搞混了。

正史的影响力,远远不及永远的畅销书、拥有亿万读者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明朝之后,人们对周瑜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回荡在几百年来的民间话语中。刘继兴认为,假如周瑜真地下有知,估计他会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三国演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的形象 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的英雄形象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念奴娇·赤壁怀古》塑造了一个英姿勃发、年少风流、儒雅娴静,又取得丰功伟绩的英武的周瑜形象,作者借咏史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词的下阕从周郎引发,作者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作者借用小乔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吴国怎么被灭的 三国中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率兵攻打越国。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被抓到了吴国。伍子胥建议杀掉越王,吴王不听劝,还派越王去放牛牧羊。

三年后,越王被释放回国。越王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为了报仇雪恨,晚上就睡在稻草堆上,还在房梁上掉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就尝尝苦胆,以此来激励自己。越王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同时,他还加强军队的训练,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变得国富民强。于是,越王亲自带兵攻打吴国,并取得了胜利。吴王夫差后悔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最后羞愧自杀,吴国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三气周瑜是哪三气 三气周瑜是哪三次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三气周瑜”是罗贯中所作《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那么“三气周瑜”到底是哪“三气”呢?

首先第一气就是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久攻不下,诸葛亮却攻下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其次第二气则是周瑜设计,想在孙尚香嫁给刘备的时候杀掉刘备,但是又被诸葛亮识破,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第三气与荆州有关,想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因为欲攻取西川必须途经荆襄,可是周瑜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曹操找蒋干游说周瑜去吃闭门羹 周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对于东吴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人物,如果不是周瑜和孙策一起打下江东那也不会有后来的吴国。之后周瑜的地位也是快速上升,成为了大都督,在赤壁之战上立下大功。当年曹操也请蒋干游说周瑜,希望周瑜能到曹魏来,但是被周瑜给拒绝了。其实周瑜还是懂的知恩图报的,而且非常的重感情讲义气,只是可惜死的有点早不然还会有更多的贡献。

不过,随着年轻的周瑜在江东集团地位的日益提升,也引起了一些老资格将领们的不满,老将程普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程普,早年就跟随孙坚的父亲孙坚南征北战,立下过无数功勋,在孙策时期也是颇受重用,眼看着年轻的周瑜在江东集团的地位超越自己,心中很不是滋味。仗着自己年长,又是孙坚时期的旧臣,程普公开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多次讥讽、嘲笑周瑜。

为了维护江东集团的团结,周瑜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并不与程普计较,还不时向程普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将请教。时间一长,程普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无礼及错误,并与周瑜成为了一对忘年之交。程普感叹到:“与周瑜交往,就像是品尝佳酿一样,不知不觉就让人陶醉了。”通过这件事情,周瑜以大局为重的气度在江东集团广为流传,都被周瑜那种谦让的风度而深深折服。

周瑜的名气也引起了一代枭雄曹操的关注,爱才如命的曹操也打起了周瑜的注意。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3年)左右,曹操派出了周瑜少年时期的同窗、在扬州一代负有盛名的才子蒋干前往江东,企图说服周瑜归顺。于是,蒋干身穿布衣、头戴葛巾,以私人的名义去拜访周瑜。

不料周瑜一眼就看出来蒋干此行的目的,一见面就给了蒋干一个下马威,周瑜说:“你不远千里而来是为曹操做说客的吧?”蒋干则是一口否认。周瑜又把蒋干请到自己的军营里,在看完了军营之中仓库、军用物资、器械、仪仗之后,周瑜又将孙权先后赐给自己的服饰及其他物品一一摆在蒋干的面前。

然后,周瑜向蒋干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我蒙受孙氏兄弟的知遇之恩,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即使是苏秦、张仪在世、郦叟复出,也别想说服我去投降曹操。”蒋干回去以后,一再在曹操面前称赞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打动。

在排除了来自内外的干扰之后,周瑜终于能够将出众的才能和智慧用在了巩固和壮大江东集团实力的战事之中,多次取得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功绩谁更高呢?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周瑜诸葛亮谁的功劳更大

其实在赤壁之战中,并不是诸葛亮的功劳最大,而是周瑜,诸葛亮的作用早就已经被过分的夸张,其实当时周瑜就是主要的核心,诸葛亮只是负责去游说。

当时的赤壁一战,其中一方就是曹操,另外一方就是周瑜,在历史上周瑜本身就是一个主战派。诸葛亮在这中间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绝对性的作用,最多也只是起到一个游说的权利。真正能够坚定孙权决心的,应该就是周瑜的分析,还有周瑜对于自己的一种相信。大家都会听到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无非就是虚构。

三国演义中把这次的赤壁之战所有功劳全部都只给了诸葛亮,其实在这一次里面我们也会知道周瑜也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也是一个典型的主战派,就是因为如此才能够有效解决一切的问题。

赤壁之战之所以能够胜利,其实就是用火攻,这次火攻的胜利早就已经超过诸葛亮的预料,甚至也早就已经超过周瑜的预料。但是这一个计谋确实是周瑜想出来的,和诸葛亮真的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并且周瑜因为东风马上就选择设定一个计划,这才能够直接烧掉曹操的军营。

所以在赤壁之战中总指挥肯定就是周瑜,诸葛亮只不过是分析了形势,至于草船借箭,又或者是设计火攻,这所有的一切只不过就是美化诸葛亮,这就是一种艺术加工并不是真实的情况。当我们在真正的分析之后会发现赤壁之战中最为主要的那么肯定也就是周瑜,周瑜才是一个主要的力量,如果不是周瑜的存在,相信也不可能会有后期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为什么三国赫赫有名的周瑜的儿子却不出名?

全文共 161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时期的人物啊其实真的各个都是枭雄啊,各个都是英雄啊,最近小编有看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人说其实英雄的儿子们也非常的给力啊,但是也有人发现了周瑜的儿子好像都没有听说过啊,那么为什么周瑜的儿子这么不出名呢?下面跟随小编揭秘看看!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点出了遗传的重要性。单以三国时期的文臣武将为例,这一道理多次得到了验证。例如蜀将黄权,智勇双全,在汉中争夺战中,为黄忠阵斩夏侯渊出力良多,其子黄崇随诸葛瞻抵御邓艾,提出了有效的迎敌策略;诸葛亮则祖孙三人,皆忠义无双;江东名将陆逊,曾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其子陆抗也是一代军神;魏将文钦骁勇善战,其子文鸯,则能在司马师大军中七进七出,等等。可是汉末三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其后人却几乎不为人知。他是谁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孙吴四英杰”之首的周瑜。周瑜,字公瑾,是小霸王孙策的发小,也是孙策平定江东时的元老及大功臣。孙策去世之后,他又开始辅佐孙权,在军事上,他曾从征黄祖,也曾火烧赤壁;在战略方针上,他曾提出扣留刘备,与曹操两分天下,也曾提出进军西川,雄据巴蜀,再与曹操角逐。连孙权都曾感慨,“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在准备攻打益州的时候,亡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只是他不仅自己的结局令人唏嘘,其两个儿子的下场也让人难以接受——一人早夭,一人因罪被流放。

按理说,周瑜是江东重臣,就算他早逝,其后人也应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才对,可《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群臣请愿,孙权准备赦免他的时候)会胤病死。”他的后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周瑜没来得及教导

抛开早逝的周循不谈,单说周胤,他之所以获罪,是因为孙权授予他精兵,赐给他爵位之后,他不但不思为国效力,反而倚仗自己的权势,沉迷酒色不能自制,孙权数次警告也无济于事。这种情况一看便知是缺乏教育的问题,毕竟周瑜公元210年便已去世,这个时候其长子周循也才八九岁的样子,周胤的年龄则更小,再加上周瑜一直忙于战事,也没有时间教导子女,周胤长歪并不意外。再加上周瑜、周循相继早逝之后,他便能为了周瑜一脉唯一的传人,不管是他家庭,还是其他曾与周瑜交好的人,都乐意惯着他,他做出一些荒诞的事情,可能性则更大。

二、周循和周胤自己的原因

周循早逝,很可能是受周瑜遗传,或者本身存在什么疾病,他的早夭,任何人都只能唏嘘却无可奈何;至于周胤,则有自己不争气的缘故。毕们兄弟二人,同时丧父,周循“有瑜风”,他却成长为了这般模样,除了与缺乏与亲的教导有关,也有他自身的原因。毕竟汉末三国时期,幼年或少年丧父,却成为大才的人物并不少,例如刘备、黄盖、姜维、鲁肃等,都是在缺乏父亲教导的情况下长大的,可是这些人并没有长成他这般模样。

三、孙权故意为之

当然了,如今还有一种比较阴谋论的说法,那就是孙权故意为之。毕竟,孙权是一个非常小家子气的人,在权势方面比较严防死守,例如他称帝之后,只为自己的父亲孙坚追加了帝号,却只将为自己打下江东的哥哥孙策,追封为了长沙桓王;再如他一直重用自己提拔起来的人物,却对江东的世族,以及孙策时期的旧臣进行打压,等等。而周瑜出身名门,又是功劳不可抹杀的重臣,孙权忌惮他是难免的。毕竟周瑜不但出身好、功劳大,还是孙策的发小与连襟,他很可能害怕,如果自己一脉与孙策一脉,争夺江东控制权的时候,周瑜一族对战在孙策后人一方,即使周瑜早逝,他也不放心,所以对“有瑜风”的周瑜长子周循下了毒手,对长歪了的周胤进行了捧杀,甚至故意命人对其进行了错误的诱导。

仔细分析下来,这三种原因皆有可能,甚至三者兼而有之也说不定,只不过,这些事情史料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已不可考,不知道大家对于此事,有什么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赤壁之战谁的功劳最大?周瑜和诸葛亮谁才是最大功臣?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到底谁才是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呢?相信大家内心的候选人肯定会有周瑜诸葛亮,周瑜作为东吴大都督也是吴蜀联军的总指挥,自然功不可没。但是诸葛亮借东风才是最后能重创曹操大军。所以两人的功劳也是旗鼓相当,不过这个评判场景只能放在演义里面,因为正史当中诸葛亮根本就没参加过赤壁之战,所以这就非常尴尬了,那功劳肯定就是周瑜一人的事情了。但是按照演义里的说法,诸葛亮的贡献也是不能小瞧的。

其实周瑜应该算是诸葛亮的前辈,毕竟周瑜很早就和孙策一起建立了东吴政权,也算是东吴奠基者之一。而赤壁之战发生的时候,才是诸葛亮出仕的第二年,自然各方面肯定都排不上位,就跟别说能和周瑜平起平坐了。所以从两人的资历来看,周瑜是完胜诸葛亮的。不过诸葛亮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管你是谁我都敢和你比比,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信诸葛亮才敢一人前往东吴舌战群儒,最后说服了孙权和刘备结盟,不然双方各自为战的话胜率肯定会小很多。

在赤壁之战中间,诸葛亮上演了一次神奇的草船借箭,同样证明了自己的智慧非凡,而且这种操作只有高手才做的出来,如果换做心理素质稍微差点的人估计就只能弃船逃跑了。所以诸葛亮这次算是扳回一城,而周瑜也对诸葛亮刮目相看,心想“这刚初出茅庐的小子原来还有两把刷子,看来以后也会是一位非常棘手的对手。”这回周瑜算是猜对了,只是好像他没算到自己最后还死在了诸葛亮手上,也是相当的讽刺了。

不过最关键的计谋还是周瑜和黄盖上演的苦肉计,直接成功骗过了曹操的眼睛,黄盖诈降成功还让曹操付出了有史以来最惨痛代价。这才是蜀吴能够以少胜多的关键因素,但这件事和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你可能会说诸葛亮算准了东风,不然黄盖的船业撞不到曹操的船,但是这件事是周瑜和黄盖秘密进行的,所以周瑜肯定也会算天气,这也并不是诸葛亮的专利。

总结看下来呢,赤壁之战最大功劳的人还是周瑜。毕竟周瑜作战经验更加老道,诸葛亮还需要经历几年实战的磨练,才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对于周瑜来说这也只是常规操作而已,不过最可惜的是周瑜死的太早,不然说不定和诸葛亮之间还能擦出不少火花,后人也能有跟多有意思的故事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