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时候的姓氏有哪些最新20篇

浏览

323

文章

186

我国有多少姓氏?百家姓是中国姓氏大全吗?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百家姓》上至老叟,下至孩童,可以说是无人不知,甚至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人也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可为何在百家姓当中“赵钱孙李”为首呢?这个《百家姓》是否是中国姓氏大权呢?咱们中国人为何会有姓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姓氏是标示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姓氏最早是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姓与氏的区别逐渐缩小,《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秦朝一统后,姓氏合而为一。

《百家姓》是一本记录中国姓氏的书籍,其内容来源于姓氏的发展。在《百家姓》之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可以上溯至商朝的甲骨文。战国时还曾有史官编著了《世本》,记载黄帝至春秋时期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邑等等,可惜到宋朝已经逐渐毁坏。

《百家姓》是宋朝初期吴越地区的一个书生编撰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据史书记载,吴越国由钱鏐创立,是五代十国时期相对稳定的一个割据政权。钱鏐一再告诫子孙,如遇王者,不要兴兵,应纳土归顺。

后来的吴越王钱俶,曾为赵宋平定江南效力,宋太宗时更献国归宋,受封王爵。江浙的民众因此躲过战乱,所以一直感念吴越钱王。「孙」是钱俶正室王妃之姓,而「李」则是与吴越毗邻的南唐皇室之姓。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了百家姓的前四位。

《百家姓》并非只有一百个姓,原本是收集了411个姓氏,后来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根据「2018年全国姓名报告」,目前全国在用姓氏共计6150个,《百家姓》占全国户籍人口总量的近85%。王姓、李姓户籍人口数量均超过1亿,王、李、张、刘、陈5个姓氏户籍人口数量占据了头五把交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覃字除了做姓氏,还可怎么用?

全文共 14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汉字有两个读音,可以读作qín,和勤奋的勤同音;也可以读作tán,和谈话的谈同音。

覃读作qín时,是姓氏的意思;也可以读作tán,是深广 ;延长,延及 的意思,同样也可以作为姓氏。

覃在古汉语中使用较多,组词如思覃,表示把箭搭在弓上。但在当今日常生活中基本没什么使用,更多时候是作为姓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契丹人是怎样的一群人,如今哪些姓氏是契丹人留下的?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契丹人,估计很多人仅仅只是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听说过一些,但很多东西还是不清楚的,对于契丹人的姓氏可以说是知之甚微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关于契丹人姓氏方面的事情。废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我国历史来看,契丹建国是从公元的九一六年开始建立,一直到公元的一一二五年辽国诞生,契丹建国的历史结束,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辽王朝也已经逝去了近九百年。虽然说,契丹建国曾经所创造的辉煌,很多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消磨了,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印记却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

谈起契丹人,对于契丹人的姓氏就会想到耶律和萧氏这两个姓氏,其他的姓氏大多都没有人知道。那契丹人的姓氏到底是来自哪呢,这其中有什么典故呢?根据《契丹国志》之中的记载,契丹族原本是没有姓氏,他的族人都把山川地势作为自己的名,而对于耶律这个姓氏,其最开始也是河流的名字,这条河位于契丹人居住地方,后来随着发展,耶律这一词才被作为了部落名字。契丹人一直到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都没有自己的姓氏,人们都是用部落的名称来区分不同的地区。

《辽史·后妃传》中曾写到,辽朝的皇帝尊称为刘氏,他应该是为了向汉高祖刘邦看齐,希望像他一样有勇有谋;而其大臣贵族则以贤臣萧何为榜样,故而称为萧氏。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辽国其他的百姓也开始逐渐使用耶律和萧作为姓氏;一直到辽国灭亡后,耶律氏的族人为了躲避祸乱,才放弃了耶律和萧这两个姓氏,从而改为其他的汉姓。

除此之外,契丹也曾出现过其他姓氏。在930年,东丹王其长子耶律倍投奔了后唐,被当时的皇帝赐名为李慕华,而跟随他的五百名随从也被赐于穆、罕、罗、易、盖等汉姓。以上这些,就是我国历史上所记载的契丹人的姓氏。对于契丹族,随着新旧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它们使用汉族姓氏、学习汉族习俗文化,已经真正融入了中原文化,成为了汉族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时候洗澡叫什么名字?看完就了解了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洗澡叫沐浴。“沐浴”即洗澡,现代口语很少说“沐浴”,但是它却是古代常用之词。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海录碎事臣职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

沐浴包括头、身、手、脚的洗浴。然而古人却分得极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 澡,洒手也。

所谓“濯”、“洒”就是洗的意思。古代的沐浴与今日的洗澡的意义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把许慎对“沐”、“浴”、“洗”、“澡”的解释合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今日洗澡。

古代人洗头发用的是皂角或者猪苓。猪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猪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普通人就用皂角洗头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十大最好姓氏是什么?

全文共 318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姓名姓氏的问题,有的人就要问了,这个十大最好的姓氏会是什么呢?其实每个人坑定觉得自己的姓氏当然是最好的,所以这个十大最好的姓氏坑定算自己一份了,但是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个公认的,那么这个公认的十大最好姓氏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吧!1、【王】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

【起源】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遂为氏。①出于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子孙在陈国,齐王田和为其后人。②出于子姓。③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④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又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邪(今山东胶南),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为王氏。⑤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姓为王氏。⑥南北朝时,西魏鲜卑族复姓可颇氏。亦改为王氏。⑦赐姓,如燕王丹的玄孙嘉,在西汉末年王莽当朝时被赐姓王氏。⑧冒姓,如隋末王世充本姓支氏。

【家族名人】王子乔、王翦、王昭君、王莽、王羲之、王安石、王阳明。2、【金】

从字义来看:有多金多福的含义,财富的象征。从音调上来看:音调为阴平,音律优美。从受欢迎的程度来看:随着文化的传播,人们对于金姓了解的越来越多,如:金钟国、金希澈、金贤重、金宇彬等等。综上所述,字从整体上出发属于我认为的最好听的姓氏。

【起源】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名挚,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以金德王,故号为金天氏,登帝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少昊的子孙中,有一支简化他的号为姓氏,就是金氏。得姓始祖:金天氏(少昊)始祖地:山东曲阜。郡望堂号:彭城、京兆;丽泽堂。

【家族名人】 金圣叹、 金农、 金日磾、金刚智、 金幼孜、 金彦、金仲山。3、【安】

:从发音与字面上认为最好听的姓氏之一。发音为"阴平。给人一种舒适、舒心、乖巧的字面意思。运用在女孩子姓氏中,就可以想到安玥、安琪儿等等好听的名字。

【起源】①黄帝的儿子。远古黄帝有儿子叫昌意,昌意的长子叫颛顼,继承帝位。②出自他姓或赐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③以国名为氏。唐代有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国国名首字为氏。④出自满族改汉姓而来的安姓。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在渤海国时即有此姓。改为安姓的满族老姓包括:安佳氏、额勒赫氏、纳喇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尔丹氏(达斡尔族)等。⑤相传先秦时有安国,国君偃姓,是帝尧贤臣皋陶的后裔,其后代也有安姓。

【家族名人】安世高、安国、安清、安禄山、安重荣。4、【虞】

属于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引申为高贵、珍贵、神圣之义。音调为阳平。悦耳动听,朗朗上口。不管运用给男孩,还是女孩起名都给人一种聪明、古典的气息。

【起源】①源于姚姓,是姚姓的分支,出自上古五帝最后一位禅让制帝王舜帝姚重华之子商均,以国名为氏。虞姓源于商均源于子姓,出自商、周时期古矢国,属于以居地或国名为氏。②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年仲雍庶孙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③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虞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④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⑤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氏。⑥源于地名,出自上古地理方位虞渊,属于以宗教信仰为氏。

【家族名人】虞克文、虞万发、虞元吉、虞皎、虞恺、虞睿良、虞睿才。5、【景】

从日至京,指日光,环境的风光的含义。也指佩服、敬慕的含义。发音响亮,寓意美好,与其他名字搭配使其发音更加动听。比如:女演员景甜,运用"甜”字搭配姓氏“景”起名,在发音上给人一种甜美可爱、聪明乖巧等字眼。在寓意上寓意着孩子能说会道、明辨是非、甜美动人。

【起源】①是战国时期,楚国王室三大姓---屈,景,昭,之一,皆为楚国王室分封子孙的食邑地名,后代以之为姓。②是景姓,是战国时齐国君主齐景公的后代,以王父名为姓,相传姓景。③郡望堂号 秦置晋阳县,属-一战国时楚将。

【家族名人】景阳、 景延广、 景幼南。6、【钱 】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自然是这个“钱”字最最好听了。

【起源】①据《通志·氏族略》、《姓谱》等书记载,钱氏源自彭祖篯铿。《史记·楚世家》:彭祖姓篯名铿,尧封於彭城,为大彭国始祖,他被后人尊称为彭祖。②中国钱姓血脉比较纯正,较少发生外族和外姓的融入。但在元明清时,钱姓开始出现与周边民族融合的现象,今回族、苗族、壮族、傣族、藏族、黎族、土家族、哈尼族、布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少量钱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为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钱氏。明清云南地区的哈尼族钱姓土司是来自临安的钱姓汉族,其后裔在当地都拥有很大的影响。【家族名人】钱谬、钱起、钱德洪、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7、【龙】

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姓龙的是不是很自豪呀。

【起源】龙姓,汉族姓氏。古老的姓氏,春秋时有龙子,战国时有魏国大将军龙贾,发祥于河南山东间地。商朝有龙母尊、商子龙鼎、子龙壶、子龙爵、子龙斛、子龙觯、商"子龙"铜戈等,周朝有龙伯戟等,清华简《系年》有:"乃归厉王于彻,龙伯和立。"春秋早期有樊夫人龙嬴壶、樊夫人龙嬴盘等(樊国君夫人嬴姓龙氏)。

【家族名人】龙伯高、龙敏、龙章、龙仁夫、龙启瑞、龙云。8、【欧阳】

作为一一个复姓,其最早起源于上古八大姓之-的姒姓。而它的好听程度不用我提及,大家也有着一定的印象。如:欧阳娜娜、欧阳震华等等都是寓意吉祥且姓氏优美动听的好名字。

【起源】欧阳姓源流单纯,出自姒姓,欧阳氏的得姓,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根据《路氏》上的记载说,越王无疆的次子,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边,后代中有欧氏,欧阳氏。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无疆时,为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阳为氏。

【家族名人】欧阳修、欧阳生、欧阳询、欧阳歙、欧阳通。9、【慕容】

给人一种自信,且气质非凡的特征。不管与什么名字搭配都会给予孩子同样的特性。且发音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属于人们最喜爱的姓氏之一。

【起源】①源自高辛氏,是帝喾的后裔,远古时,有个黄帝后代叫"封",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传统文化。②出自汉代,以寺庙名称命姓,称慕容氏。③慕容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以部落名称为氏。慕容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国,前后历时七十多年。④源于鲜卑王朝的赐姓,鲜卑后人的西夏王朝也曾赐汉人功臣慕容姓。

【家族名人】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三藏、慕容延钊、慕容彦超、慕容冲。10、【诸葛】

一一个霸气且响亮的复姓,当运用在男孩子姓氏当中之时可以搭配出最好听的名字方案。如:诸葛宇宁、诸葛俊弘等等名字即赋予孩子聪明伶俐、光明磊落之外,发音上也悦耳动听,朗朗上口。

【起源】①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有熊氏之后,属于音讹改姓为氏。据史籍《世本·氏姓篇》记载:"有熊氏之后为詹葛氏,其后齐人语讹,以詹葛为诸葛。②源于嬴姓,出自黄帝后裔葛伯的封国。据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夏王朝时期,黄帝之支庶伯益的后代飞廉被封在葛地(今河南宁陵),建葛国,称为葛伯。葛国灭亡后,其王族子孙和国民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葛氏。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今山东沂南),因阳都已有葛氏,遂称后迁来的葛氏为诸葛氏。③源于改姓,出自秦末陈胜吴广大将葛婴,属于帝王封赐改姓为氏。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时,属下有大将葛婴,他屡立战功,后来却被陈胜听信谗言所杀害。到了西汉朝时期,汉文帝刘恒感其忠勇,特赐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今山东诸城),其后代遂以诸葛为姓氏,称诸葛氏,世代相传至今。

【家族名人】诸葛生、诸葛祚、诸葛鉴元、诸葛恪、诸葛思祯、诸葛贞、诸葛瞻、诸葛亮、诸葛融、诸葛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项羽的姓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现在没有姓项的人了?

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是西楚霸王,只是最后和刘邦之争败下阵来,选择在乌江自刎。不过项羽的姓氏却成了谜,历史上好像也没几个人是姓项的,而且到了现代几乎已经看不到项这个姓氏了,难道是因为项氏在某个时段灭绝了么?项羽这个姓到底又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底,毕竟项羽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为大英雄,英雄的陨灭就太令人遗憾了。

项国,为淮河中上游一带姬姓子国,传说是周武王之弟季毂(谷)的封国,与顿国(见顿国篇)、沈子国、陈国毗邻,跨颖水而建,其都城在颖水之北,故址在今河南沈丘县西北部一带。《辞海》中有“项县”一条:“春秋时项国,后属楚,秦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沈丘。”说明项国从西周之初立国起,经春秋、最后灭亡归楚都一直在这个位置。

“项”字由来,这个字不见于甲骨文金文,《说文解字》释义:“项,颈后也。”古时称脖子正面为“颈”,背面为“项”,故有“项背”之说。但这个字跟项国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项地处于黄河长江之间,前依黄河,背靠长江,据为中原腹心,实为咽喉(颈项)要地,也是历代兵家重地,足以说明其先天重要的地缘优势,周王室将这块地方分封给嫡系宗室,这自然也是一大因素。

关于项国的历史,史书上记载极少,直到春秋初期亡国时才被正史简略的带过。

《公羊传》和《榖梁传》都记载说:“夏,灭项。孰灭之? 桓公也。何以不言桓公也?为贤者讳也。”意思是公元前643年夏天,灭项国,是谁为之?齐桓公也。为什么《左传》中不言明,鲁国史官为贤者齐桓公隐讳也。也许是考虑到当时齐桓公德高望重的国际地位,史官故而没能言明。

但《左传·僖公十七年》却说是鲁国灭亡了项国:“师灭项。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人以为讨,而止公。秋,声姜以公故,会齐侯于卞。九月,公至。”说得是公元前643年,鲁国在与齐、宋、陈、卫、郑、许、邢、曹等诸侯会盟淮上之际顺便灭亡了项国。但齐国以此为理由讨伐鲁国,将鲁僖公软禁在齐国,不让回国。看来,鲁国灭项是违规操作,由此惹怒了齐国,后来鲁僖公夫人、齐桓公女儿姜氏出面斡旋,会齐侯于卞,九月,鲁僖公才得以回国。而这一年的冬天,一代霸主齐桓公去世。应该说,项国的灭亡跟齐桓公霸主权威的衰落有关,之前两年齐桓公的重要支柱管仲去世,齐桓公晚年由于身边小人作遂,国家陷入动荡,二十年霸主地位已经开始摇摇欲坠。可以说,项国的灭亡是春秋另一位小霸鲁僖公崛起的兆头。

不管哪种说法,反正项国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只留下了一个姓氏,形成项姓。不过,即使鲁国灭了项国,项国离鲁国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虽说鲁国统治了一段时间,后来随着鲁国国力的衰弱,到底鞭长莫及,项国最后还是落入了楚国的囊中,至于楚国何时占了项地,就不得而知了。总之,楚国将其分封给了芈姓族人项燕,西楚霸王项羽就出身在这里。秦末时项羽还一度恢复了楚国,当时后怀王熊心还将项羽封为“鲁公”,为什么会是“鲁公”,或许是因为之前项国属鲁国国土,从这一点来看,当年项国确系鲁国所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姓氏的由来是什么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图腾,目前学界有3种观点:图腾名称是一个群体共同的名称;图腾是群体的祖先,成员都是由图腾繁衍而来;图腾是群体的保护神。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时候那么多白银现在都去哪里了?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白银属于贵重金属,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当中可以看到那些达官贵人动不动就是能拿出千两白银,万两白银的。这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白银是一件很常有的金属,而且数量还很多。但是如今似乎白银没有那么多了,那么这些白银现在都去了哪里呢?专家就说出了其中隐藏的几个原因。

中国古代的白银其实并不是特别多,因为中国的银矿开采比较困难,后来中国在明清时期通过海外贸易吸取了大量的白银,所以开始用白银作为货币进行流通,白银也成了市场上主要的贵金属。

但是在清朝末年,列强以残忍的方式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各种不平等的赔偿条约,其中就有赔偿白银多少亿,白银在这场掠夺中损失惨重,后来美国为了发行货币,开始从世界各国购买白银,中国的白银再次大量流失,而国民政府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并且从民间收集了很多的白银,等解放战争后,国民党就带着这些白银去到了台湾。

其实中国的白银以前是很多的,现在的白银储存量比起以前是少了不少,很多电子元件和机械上都需要用到白银,白银在工业上的用途比较多,不过在云贵川一代,很多少数民族手中都还有银饰,因为传统习俗问题,他们每一代都会制造银饰传承下去,因此也储存了一些白银。

无论是黄金还是白银,都是贵重金属的一种,以前家中有白银代表的是有钱有权的象征,但是现在的白银更多地是在人生活方面被使用,像是首饰又或者是机械制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代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代州是哪个地方古时候的称呼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代州现在山西省忻州市的代县。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实际上,代县还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是“中国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2020年的时候,代县正式退出了贫困县的名单。

代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在秦统一六国后,代县就属于三十六郡之一的太原郡管辖;而在公元前221年的时候,代县才正式建成“广武县”。后来,在汉高祖十一年的时候,太原郡改为代国,广武县就归代国管辖。在东汉时期,广武县改归雁门郡管辖;而后在十六国时期,广武县先后被汉、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等六国所占有。

在隋开皇五年的时候,废除了雁门郡,改成了代州,广武县也改成了雁门县;而在公元1263年的时候,取消了雁门县,直接改称为“代州”。在公元1369年的时候,又将代州降为代县,八年之后又重新升为州,主要归太原府管辖。清代时期沿用了代州的制度,直到民国元年,废代州并改称为代县,直属山西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同姓氏的人可以结婚吗?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可以

两个同姓的人是可以结婚的,我国的法律没有规定同姓氏的人不能结婚。

目前国家法律上没有规定说同姓的人不可以结婚。很多人对这个抱有疑问是因为说到同姓人结婚由此想到了近亲的关系,我们中国人就避讳近亲之间的婚姻,因为同姓近亲结婚会影响下一代孩子健康和基因,所以就自然而然不让近亲的结婚,我们在生活中也不少见同姓的人结婚,因为我们的血缘关系只要没有超过三代就能结婚,还有是同姓且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生的孩子也不会不健康。

如果说两个同姓氏人是真心相爱且又是近亲关系是不可以结婚的,而且婚姻法上也禁止三代以内直系血亲结婚,因为这种结婚之后生育的孩子可能会不健康,在结婚之后双方要孩子的话得去医院检查能不能生,不是想当然的想生就生。

两个同姓又不是近亲关系的大可放心结婚,实在担心也可以去正规医院做一个基因检测,这样会更加安心。同姓的两个人结婚的话孩子即随爸爸姓也随妈妈姓,就没有明显的区别了。生活中是同姓又是三代以内血缘关系结婚的我们几乎没有见到过,所以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存在,但是也不能排除有。

同姓人之间结婚首先要考虑后代孩子基因问题,如果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就不用考虑这些问题,因为世界那么大,不可能没有重复的姓氏,姓氏是固定的,但是人就不是固定的,就好比如我们中国有那么十几亿人口,但是不可能每个人的姓氏都不一样吧,而且地域那么广,怎么可能会没有相同姓氏的人存在,我们就像动植物一样都是多姿多彩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所以只要新人双方没有直接的近关系就可以结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上古时期的姓氏有哪些?揭秘上古时期八大姓

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我们通过一个人的姓氏能够看出他的家族大概起源于哪里,名字随便更改,但是姓却绝对是不会改的。因为姓氏必定是一个家族所流传下来的,同时姓氏也是标志这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符号。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中间从来没有断层,有着5000年的历史,有流传了最古老的八大姓,这八大姓分别是什么?又起源于哪里呢?

姓氏的起源于母系社会,因为那个时期的人们都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同一个姓氏就代表着他们是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也就是说一个氏族它名下的成员就都是出自同一个母系祖先。而上古八大姓多是女字旁也是跟母系社会有很大关系,这表示的是不同的女性祖先下的氏族人群,后期的姓氏多是由上古八大姓演变而来的。

姬姓,周朝的国姓,它起源于黄帝,黄帝因为长期住在姬水,就以姬为姓。周朝跟诸侯国灭亡之后,姬姓的族人几乎都进行了迁徙,后期姬姓衍生出了周、吴、王、张等411个姓氏。像周姓是在唐朝的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之后,因为避讳其中的基,姬姓就改了周姓。姬姓的名人也较多,其中大多是在周朝,比如说周武王姬发。还有春秋战国的管仲、夫差、扁鹊都是姬姓后人。

姜姓起源于炎帝神农氏,炎帝在姜水出生,所以就以姜为名。战国后期的时候,诸侯争霸,姜姓在其中被田氏灭了,后代就比较分散了。到现在,一共是有许、谢等102个姓氏是起源于姜姓的。而姜姓最有名的就是姜子牙了吧,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一起灭商纣王的事迹被神话后有了一部《封神演义》。满洲八旗的姜佳氏跟章佳氏有一部分后期集体改为了姜姓。

姒姓,与上边的姬姓跟姜姓是长期保持通婚的一个姓氏。它出自大禹,就是治理黄河的那个大禹。姒姓虽然说是历史悠久,但是现如今是这个姓氏的人已经比较少了。清光绪元年的时候曾经有人修了一本《祀禹录》,里面的大禹家谱记载了从大禹开始姒姓后裔的繁衍过程。

嬴姓,这个姓听起来就比较霸气啊,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秦国跟赵国的国姓。有猜测嬴姓出自曾被大禹选为继承人的皋陶,但伯益跟皋陶之间的关系尚不能确认。而秦国跟嬴姓挂钩实在周朝的时候,孝王给伯益赐姓嬴,后来嬴姓后人在秦地建立城,秦的地域随着时间慢慢扩大,最后到了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嬴政也叫赵政,赵氏是属于嬴姓十四氏之一。

姚、妫是同一家的,都是出自舜。在《通志·氏族略》记载了,舜在姚墟出生,就以地为氏,所以舜也叫姚重华。后来长期住在妫水就以妫为姓氏了。姚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还找到了舜的后人妫满,把他的大女儿嫁给了妫满。

妘姓是中国传说的远古历史时代的祝融八姓之一,祝融是三皇五帝时期夏官火正的官名,也有火神的传说。祝融八姓分别是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其中司马懿是祝融氏的后人,变成司马氏是因为在尧时期,把祝融这个官名改成了司马。

姞姓,这个姓氏是起源于黄帝时期,直接由黄帝赐的姓氏。第一个得到这个姓氏的是黄帝二十五个儿子之一的伯儵,这个是上古姞姓的唯一来源。伯儵得到姓氏之后,还被赐封地古燕。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伯儵的后人把这个姓氏的女字旁去掉了,就出了吉这个姓氏。原本的姞姓族人也渐渐的把姓氏改为了燕、杨等姓氏。

这些姓氏多是从黄帝时期就有了的,后期的姓氏基本都是在这八个姓氏之中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赐土来命氏的方式出现了,氏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这些姓氏的发展后来被集中写出了百家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古时候的礼仪

全文共 2031 字

+ 加入清单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方面的内容。礼仪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学习礼仪,更是做人素质的最基本需要。从古至今都一如既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古时候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1、古时候的礼仪

1. 待客不得不大,持家不得不小。

2. 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的还击。

3. 人活在这个世上,首先要学会一个“忍”字。

4. 任何时候对任何人不要轻易告诉对方你的秘密。

5. 钱不是靠攒的,会花才会赚。

6. 学无止境,不仅仅是学书本知识,更要学会怎么待人处事,社会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

7. 不要跟同事议论上司或其他同事的是非,你的无心之言很可能成为别人打击你的证据。

8. 做事情,做好了是你的本分,做的不好就是你失职。

9. 只有错买,没有错卖。不要只顾着贪小便宜。

10. 有时候孤单是正常的,不要害怕,要自己调剂。

11. 打电话接电话第一句话一定要是“喂,您好”;挂电话的时候等别人先挂。

12. 一次不忠百次不容。

13. 不随地吐痰扔东西,如果没有垃圾箱,就拎回家扔垃圾筒里。

14. 多看书对心灵有益,你会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15. 是你去适应社会,不是社会来适应你。

16. 不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要笑在人前笑,要哭一个人躲起来哭。

17. 走路手不要插在口袋里。

18. 简单的事情复杂做,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19. 说道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诺。

20. 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贪财,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

2、古时候的礼仪

1. 屋里有人的时候,出门要轻手关门。

2. 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

3. 与其花空心思留住男人,不如让男人花空心思留住自己。

4. 人穷志不短。

5. 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如果中间隔了人,不要从别人面前经过递,而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

6. 自己有本事才是真的本事。

7. 别人给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8. 别人对你说话,你起码要能接话,不能人家说了上句,你没了下句,或者一味的说着啊啊啊,是是是。

9. 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假装没注意到。

10. 心情不好,再好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也补救不了皮肤。

3、古时候的礼仪

1. 给人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

2. 坐椅子不要翘起来。

3. 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

4. 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5. 送人走要说:“慢走。”

6. 遇到那种往里往外都能开的门,拉而不是推。

7. 君子可寓意于物,但不可留意于物。

8. 出门在外能忍则忍,退一步海阔天空。

9. 擦桌子的时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抹。

10. 生活中会遇见各式各样的人,你不可能与每个人都合拍,但是有一点是四海皆准的: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

4、古时候的礼仪

1. 去别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2. 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

3. 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4. 如果问别人话,别人不回答你,不要死着脸皮不停的问。

5. 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6. 捡东西或者穿鞋时候要蹲下去,不要弯腰撅屁股。

7. 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8. 递刀具给别人要记得递刀柄那一端。

9. 不揭别人的短处。

10. 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这样显得很没礼貌。

11. 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12.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13. 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先辨驳,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再解释。

14. 做事情要适可而止,无论是狂吃喜欢的食物还是闹脾气。

15. 到朋友家吃完饭,要主动帮忙洗碗清理桌子-----主人做饭已经很辛苦了,不能事后还让主人清理。

16. 有真正的朋友,但不知你有没有福气遇到。不管有没有遇到,都不要否认它。不要算计别人,尤其不要算计自己喜欢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不要使用手段去得到。

17. 最勇敢的事情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不要害怕欺骗,但要知道世界上存在欺骗。

18. 借钱的时候,心里要有个底,就是要想着这个钱是回不来的。所以借出去的钱永远要在自己能承受的损失范围之内。可以承受的数字以内,即使回不来,也是心里早准备好的。自己不能承受损失的数目,就不能借。

19. 最好的朋友之间,除非他穷的吃不了饭了,否则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许多可贵的友谊都败坏在钱上。

20.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天上不会掉馅饼。

21. 不管什么条件下,仔细刷牙,特别是晚上。

22. 早上一定要吃早餐,没有早餐喝杯水也一定要。

23. 少说别人是非,把自己管牢。

24. 你是无价之宝。

25. 女生,和男孩子出去要自己买单。

26. 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怨天由人,在做之前要想想应不应该,出了事要学会自己解决。

27. 进入有人管理的电梯,应主动后进后出。进入无人管理的电梯时,则应当先进去,后出来;先进去是为了控制电梯,后出来也是为了控制电梯。

28. 乘自动扶梯时,尽量站在右侧,把左侧让给有急事需要通过的人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华姓氏将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是怎么回事?你的姓有什么来源?

全文共 1486 字

+ 加入清单

姓氏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有的人姓氏很常见,但是有些人的姓非常罕见,有人姓单字,也有人是复姓,每个姓氏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一个姓或许会衍生出很多个姓,也有可能一个姓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姓。那么,面对中华姓氏将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你想说些什么呢?你知道你的姓氏有什么历史来源吗?

首届中华姓氏申遗大会7日在福州举行,来自海内外姓氏文化专家和姓氏组织代表共两百余人与会,共同倡导传承和保护中华姓氏文化,推动中华姓氏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福建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原会长游嘉瑞在致辞中指出,中华姓氏文化维系着中华民族强烈的祖根情怀和血脉之情,是中华民族子孙寻根溯源的“活化石”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嘉瑞认为,福建作为中华姓氏文化的重要发展地,承载着独特而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对中华姓氏文化的贡献与提升,极大促进了中华姓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福建是“海丝”核心区,与台湾、广东、浙江及东南亚国家血脉相连,是海外华侨华人魂牵梦绕的祖籍地,使福建在中华姓氏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2020年在福州举办。中国科学院姓氏文化研究专家袁义达认为,首届中华姓氏申遗大会对接世界遗产大会这一国际平台,将公益性论坛与文化、艺术、旅游产业相结合,将推动中华姓氏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舞台。

袁义达认为,推动中华姓氏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将进一步推动和规范中华姓氏文化的传承传播活动。

当天下午,《姓氏辞海》编撰工程、《姓氏影像》拍摄工程等中华姓氏申遗十大工程也启动。

首届中华姓氏申遗大会由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组委会、福建省朱子文化发展促进会和福建省开闽姓氏文化研究院等共同举办。

拓展阅读

世界记忆遗产(Memory of theWorld)又称世界记忆、世界记忆工程或世界档案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

其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世界记忆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延伸。至2013年6月共有100个国家的299份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和文献集合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中国已有10份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分别是: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大金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样式雷“建筑图档(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黄帝内经》(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广东省档案局与福建省档案局),中国元代西藏官方档案(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南京大屠杀档案》(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背景

自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迄今已有177个缔约国,它是影响最大、参与国最多的国际公约之一;教科文组织还据此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实施公约的决策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批准世界遗产名录,确定和解除濒危世界遗产名单。所谓“世界遗产”就是经过权威认定的具有突出的价值、为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财富。世界性、杰出性、独特性是世界遗产的显著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时候的新娘为什么要盖上红盖头?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说,现在很多所谓的中式婚礼,都是现代人出于热闹而被弄得面目全非,完全失去了古时候的韵味,但是有一些习惯倒是没有改变,比如盖一块红盖头,由新郎揭下来。那么,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习俗吗?新娘盖上红盖头,有什么用特殊的寓意吗?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只仅仅盖住头顶。

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

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新娘的盖头都选用红色的。

古人结婚新娘为什么要盖红盖头?

古时候婚礼时,新娘头上都会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绸缎,被称为红盖头,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只仅仅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新娘的盖头都选用红色的。

古代结婚的红盖头需要丈夫揭起

新娘为什么要蒙盖头,还与神话传说有关。

据唐朝李冗的《独异志》载,传说在宇宙初开的时候,天下只有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商议,要配为夫妻。但他俩又觉得害羞。于是兄妹俩上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空中的几个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话一落音,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聚合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蒙头代替了。

世界上许多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中,都有兄妹结婚的情节,而且都有用树叶、兽皮或编织物遮面避羞的描述。新娘蒙红盖头只是由其演变过来的。我认为那只是一种风俗!新娘怕太阳晒因为红色在人们的眼中就是吉祥,就幸福的兆头,新的一对新人在众人的关注下许下了一生的开始,就此开始了新的如血如梦的红色幸福。

用红色的,当然是为了吉利了,大红大利嘛.为什么用红盖头,我有问过我奶奶,她说,这个是因为以前的女孩子是不随便出门的,特别是要出嫁的女孩子一定要呆在家里,不能随便见人,在结婚的时候又不能不见到人,那就用一块布盖在新娘的头上,可这布当然得用红色的才好看,用其他的颜色的怎么跟婚礼这样喜庆的场面搭调。

在福建省的闽南地区,很多的传统婚礼,是用红雨伞而不是红盖头,那是为了不让什么东西落在新娘的头上,这样不吉利,和红盖头有异曲同工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孩子随爸爸姓还是妈妈姓?学问很深,别让孩子在姓氏上毁了一生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男女平等观点的提倡,现在有很多家庭不再主张孩子随父亲姓了,尤其是二胎家庭,有的家长让长子随父姓,让幼子随母姓,这也使得很多的姥爷姥姥支持此做法,毕竟90后独生子女的居多,不少老人因为只有一个女儿而显得十分落寞,将来的外甥或者外甥女还得随别人姓,想想心里就不舒服,而让外甥外甥女随自己女儿的姓,这跟养儿子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想法虽好,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不利的,甚至说能够毁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随妈妈姓,一般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

正常来说,孩子选择跟妈妈姓,一是爸爸妈妈离婚了,离婚之后孩子由法院判给了妈妈抚养,这个时候很多妈妈的做法就是将孩子改姓,改跟自己姓,这样也显得亲近,同时也象征着彻底断绝和之前丈夫的来往。第二种原因,则是男人倒插门,也就是上门女婿,因为男人的地位不高,所以孩子也要求跟母亲姓。

随妈妈姓,难免会引来诸多的非议

孩子随妈妈姓,在上小学之前,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步入小学,或者是初中之后,难免会填写一些家庭情况表,其他同学看到孩子填写父母的时候,肯定会产生疑问,问孩子为什么会随妈妈姓,而不是爸爸姓呢?是不是爸爸妈妈离异了?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微妙的变化,年龄越大,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等将来步入社会,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依然需要无休止的解释。

如果不进行解释的话,也难免会引来其他人的猜测,这样其实更不好。如果被猜测为离异家庭,孩子在学校里容易被孤立,甚至说受到欺负,如果被猜测为爸爸是入赘,那么会引来同学的嘲笑,认为孩子的父亲是一个没有用的人,连同孩子一并被嘲笑,将来步入社会也是如此,甚至会成为同事间的一个话题去讨论,在面试应聘的时候,也少不了解释,对人生是非常不利的。

两个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实则更不可取

也有的二胎家庭,选择折中,那就是一个孩子随父姓,一个孩子随母姓,看似很完美,但实际是更不可取,且不说随母姓的孩子将来会遇到各种问题,就连兄弟姐妹之间,也会产生隔阂。两个孩子一起玩耍,别人问起来,你们叫什么名字,结果说出姓名后却不同姓,让别人误认为不是亲兄弟或者亲姐妹,慢慢的也会让孩子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感。

在孩子姓名选择上,尽可能选择随爸爸姓

总的来说,在孩子的姓氏选择上,还是尽可能的选择随爸爸姓,很多家庭认为这是传统的思想,其实放眼世界,不仅是在我们国家,在其他很多国家也是如此,而且大多数家庭也都这样做了。既然如此,为何要让自己的孩子标新立异呢?如果对孩子影响好还行,问题是让孩子随妈妈姓,妈妈一时是觉得爽了,但是对孩子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这会让孩子产生诸多的焦虑和疑惑,并且伴随一生。因此,聪明的家长还是应该给孩子起码的尊重,让孩子随父亲姓,同时这也是夫妻双方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时候打仗为什么非要攻下城池?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时候打仗需要攻下城池会有三个原因,一是为了补充资源,二是战略意义,三是政治意义。在经过分析之后必然就会发现,在当时的年代根本就不可以忽略城池,因为这就意味着自己会放弃很多的优势。

一、补充资源

城池就会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可以储存武器,可以储存粮食。在打下一座城池之后,就可以用这里的资源来有效补充在作战时的消耗,而且也可以把后续的粮食运到需要打仗的地方。再者还会有人员的补充以及药品的补充,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必然肯定就会出现一些伤亡,而那个时候的交通并不方便,不可能会携带许多的物品。因此每占领一座城池必然就可以得到很多的俘虏,这些人虽然可能不愿意为自己效力,但是完全可以充当苦力。

二、战略意义

绕过城池并不是说没有办法实现,但是绕过的话就会被别人派出增援。这就意味着整个军队很有可能就需要分开来作战,就算支援的数量并不是很大,在此时也有可能就会骚扰到对方,这就应该保证进攻方在粮食这一方面可以直接送到根据地。就算在后续的作战过程中面临失败,也无需过于的担心,可以直接回到这里,然后去做进一步的打算,可如果直接跳过这里,这就意味着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言。

三、政治意义

在古代的时候大家都会知道城池的建设本来就和现代会有所区别,会把所有的人才和经济全部都放在一起,也会有很多知名度的人都会在这里,因此如果拿下一座城池,这就意味着可以利用这里的人去管理。还可以吸引周边的一些人才,毕竟在城池的边上,估计也仅仅只有这么一个,想要发展不可能会选择离开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时候的三司会审是指哪三司?建立三司的目的是什么?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说现在的法律是越来越严格了。现在都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时代了,不管犯了什么罪,在法律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那么,在古代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们都说古代的明朝是一个等级制度很严格的朝代,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明朝,说到明朝大家都是知道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民建立的朝代,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当时的朱元璋其实疑心是很重的,说到原因也是因为朱元璋小时候的成长背景决定的,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朱元璋生活在农村,从小便经历了很多的辛酸和贫穷。而在当时甚至要活不下去的时候朱元璋去当了和尚,后来参见红巾军,最后顺利的推翻了元朝成立了明朝。上位后的朱元璋也是做出了很多的改革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皇权。

那么,当时的明朝对于犯人惩治还是很严格的,在明朝也是有相应的法律对一些犯罪进行了约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古时候的三司会审是指哪三司?建立三司的目的是什么?

说到三司会审其实最早的时候是出现在明朝。当时的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巩固自己的皇权,同时,为了让法律更加的有威严,更加的能够得到人心,是下令由三大司法机构共同的来处理一些案件,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减少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那么,三司主要就是包括首先是刑部了,是中央的一级审判机构。第二是大理寺,是专门审核刑部的案件的。而最后一个就是都察院了,都察院主要负责监管和弹劾的权利。

三司会审主要也就是体现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特点,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要设置三司会审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为了减少一些冤假错案。在古代并不像现在这样,有权威的法官加上律师的辩护,不过在古代还是有很多的冤案出现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相比大家都知道,虽然说这是一个传说,但是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当时人们心中的不满。和对当时社会的腐败而又无能为力的一种呼唤。

总而言之,当时的三司会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也从另一方面加强了当时皇帝的权利的。不过,三司会审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于皇帝,所以还是很难做到全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时候押送犯人很辛苦,为什么还有人抢着去?

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有“流放”的刑罚,判了流放之刑的人往往是非常惨的,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毕竟徒步走向数百数千里的流放地,很多人半路上都撑不住死了,而侥幸撑得住的人,到了流放地也没那么快活,想要翻身基本上是没有可能。但是,尽管路上坚信,很多人却都还愿意去押送那些人犯前往流放地,这是为什么,他们为何不怕路途遥远也受苦呢?

举凡看古代文学作品或古装类影视剧,其中多有“押送”犯人到某某地方服苦役的桥段,这些画面在《水浒传》中尤为常见,你看那豹子头林冲,你看那行者武松,你看那玉麒麟卢俊义,你看那美髯公朱仝等等等等,就连梁山泊头领及时雨宋公明哥哥也有过此劫。只不过,宋哥哥有面又有钱,一路上没受罪,而另外几位的日子就没有这么好过了,昔日的威风一概全无,上戴木枷下戴锁,左右公差水火无情棍专打这懒散之人,纵使到了目的地,也要实实在在脱层皮。唉,苦哇……

却不知这受苦的差事在古代之时却偏偏有人愿意干,你道为何?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押解人犯去服苦役,尽管跋山涉水十分辛苦,但好处多多。首先,这份差事属于出“公差”,换现在词,就是外出公干,属于为政府办事的特派员。因此一路之上的伙食费和住宿费衙门全包,另外除了基本工资之外,还要额外奖金,当然那个时候没有这些词,无外乎就是赏钱。出行之前,官差可以领到两双崭新的软底靴,还有两套崭新的差人服,另外有官衙文书一封,所经县衙,需提供照应,安排住宿吃喝。一路之上,有何花费,只需凭借“票引”(类似于现代的发票),回衙之后可以如数报销。公差早就做了手脚,明明花了一两银子,他偏偏写三两,一两报销,二两哥几个私底下分了。就算在官衙当差可以吃拿卡要,但衙门口子总心里不踏实,出外公干就不同了,反正也没人看见,真假全看自己有多贪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平日在官衙当差,需看太爷的脸色,可出来就不同了,在官衙中,县太爷是老大,如今这一路之上,咱哥几个就是老大,心情不好,将人犯拉将过来,说打就打,说骂就骂,稍有反驳,一通老拳揍过去,管保收拾的服服帖帖。有权利不用,省着也是浪费。为了让自己家人好过一些,人犯家属会提前孝敬公差,使得银子越多,他的心情就越好,对人犯也就越照顾。而且一路之上的消费,全有人犯花销,官衙给的那些公干银子,全进了自己腰包。可若是没有银子孝敬,对方是个穷哈哈,那么就别怪爷们儿心歹,不收拾你个三魂不见七魄不是好差役。你看那《水浒传》中的董超、薛霸,干的就是这种营生,而且这俩家伙都是老油子,属奸猾之辈。

长话短说,其中故事不用细表,最后说个让人可发一叹之事。公差押解人犯,还有一重好处,那就是人犯之中往往有女子。这一路之上,此女犯真可谓受尽凌辱,投宿之时,公差哥哥若是兴起,褪下衣裤,水火无情棍岔开人犯双腿,四敞大开左右一捆,来个霸王硬上弓,扑上去便做那腌臜之事。可怜人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能任由公差糟蹋。

不止如此,沿途之上,公差还做些买卖,有那个登徒子或光棍子看中人犯,只管交钱,差官便将人犯捆缚好,任由这些拿钱之人逍遥,或一个或十个,只要不将人犯折腾死,对于差官来说,自然是“多多益善”。为防人犯不堪受辱而咬舌自尽,差官会用一根短木撑住人犯牙齿,如驴马戴的“嚼子”一样。各位,只需闭眼略一思量,便可将那不堪的画面尽收眼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时亚岁指哪个节气 古时候的亚岁是指哪个节气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的亚岁指的是冬至。亚岁的意思是仅亚于岁首的意思,又叫做南至、小年,表示的是年关将近的意思,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过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个节气。

节气的介绍

节气指的是历法中二十四个特定节令,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上古先民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冬至在每年公历12月21-23日左右。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时候经常说的鲤鱼跳龙门,指的是鱼跳出水面吗?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对于鱼跳出龙门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描述,比如白鱼入舟、白鱼登舟、 鱼跃龙门 、老鱼跳波、鲤鱼跳龙门等等,那么鱼跳出水面是什么征兆呢?

其实说鱼跳出水面预示好兆头的这种说法是属于封建迷信的,鱼之所以跳出水面主要原因是因为气压低,水体缺氧,鱼要到上层氧气相对多的水面来补充氧,所以夏天闷热的时候,鱼会有泛塘的现象。

鱼跳出水面,是由于池塘中空气不足的缘故,鱼跳出水面来吸食空气中的氧气。这样现象被称为鱼的"浮头"。鱼的浮头现象,在冬季的夜晚和夏季雷电之后,最容易发生。绿色植物只有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后才会放出氧气,到了夜间也会吸收氧气。水中的绿色植物也是这样的,这会造成池塘缺氧。冬天到来的时候,由于水中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也会分消耗大量的氧气。夏季雷雨时,水面温度低池底水温高。高温的水向上升时,池底的腐植质也跟着被翻起。这时候,腐植质要大量吸氧来加速分解,同时,又会放出大量的碳酸气。鱼在水里缺氧,又要忍受碳酸气,所以浮头。浮头现象严重时会引起鱼类的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槐树下砸锅分家是哪个姓氏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槐树下砸锅分家是牛姓。

早年的时候,牛家祖祖辈辈辅佐皇族,口碑极好,家境比较厚实,那一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牛家人就架设一口大粥锅,来为经过这里的讨饭者施舍一口粥饭,由于连年的大旱,讨饭的人数不胜数,以至于牛家也无法生存下去,兄弟几人便商量分家各奔东西,就决定将那口大锅摔成四半,并且承诺如果将来谁飞黄腾达了,不要忘了寻亲血脉之本,遇到了就要互相帮助。

最早的打锅牛指的是牛弘后裔初蒙难打锅的故事,而影响比较广泛的是十八打锅牛与打锅牛并不属于同一个支系。

牛姓的源出:

1、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以及《唐书·世系表》所记载,周武王封微子(纣王庶兄)于宋,以奉汤王之祀,微子之后裔宋司寇牛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2、寮姓改为牛姓:据《隋书》以及《路史》记载,隋代牛弘,其父寮允为北魏侍中,赐牛姓。

3、源于牛国:出自西周时期“牛医先生”的封国,周文王的重孙遇见一位牛医,他精通韵律,遂拜其为先生,赐封地为牛国,这位牛医回来晋升为了太常卿,职任协律郎,以牛国国名为氏,称为牛氏。

4、形成于民间:农家与牛为伴,终日不离,有的就以牛为姓。

5、他族改姓而来: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把总有牛姓,为纳西族;清满洲人士,世居沈阳,归镶黄旗包衣管领;今满、藏、土家、东乡。回、朝鲜、彝族等民族均有此姓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