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水灾过后会有地震吗(汇总20篇)

浏览

7061

文章

1000

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什么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特别是发生在城市和其他人口、工程设施高度密集地区的地震,可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口伤亡,大量建筑工程设施严重破坏,有时甚至毁灭城镇,成为损失特别严重的巨灾。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灾害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震的直接灾害是指由于地震破坏作用,包括地震引起的强烈振动和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导致房屋、工程结构、物品等物质的破坏,包括以下几方面:

⒈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广,是地震袭击的主要对象。房屋坍塌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恶果是砸压屋内人员,造成人员伤亡和室内财产破坏损失。

⒉人工建造的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气、输油、供暖等生命线系统,大坝、灌渠等水利工程等,都是地震破坏的对象,这些结构设施破坏的后果也包括本身的价值和功能丧失两个方面。城镇生命线系统的功能丧失还给救灾带来极大的障碍,加剧地震灾害。

⒊工业设施、设备、装置的破坏显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正常的供应和经济发展。

⒋牲畜、车辆等室外财产也遭到地震的破坏。

⒌大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崩塌等现象还破坏基础设施、农田等,造成林地和农田的损毁。

今天小编对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什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强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长假过后如何摆脱节日综合症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长假过后如何摆脱节日综合症

症状一:全身乏力疲惫症

长假玩乐过度,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如是过度疲劳引起的“睡眠紊乱”,就需赶快采取补救措施。

应对方法:通过休息、调整生物钟、洗澡泡脚等消除疲劳,睡眠是驱除疲劳的重要手段。要让大脑放松休息,可轻轻按摩头部、听听音乐等;要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序;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此外,睡前先以温水淋浴,或做腹部深呼吸,帮助入睡;恢复自己的生物钟,都有助克服“睡眠紊乱”。

症状二:工作恐慌症

过节后,重新投入正常紧张的工作,部分人会有种陌生感,甚至有人会产生恐惧感。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在心理上进行调整,可以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应对方法:由于长时间的松弛,人们的预警性会有所下降,工作伊始,效率有可能比较低,这时,不要强求自己马上进入最佳状态,允许自己有一个调整过程。在上班第一周,先从事轻松容易的工作,给自己一个缓冲,不要因为工作上有不愉快的地方就逃避。空余时间,可以跟同事聊聊天,或做做操,减轻些压力。回家后,也可以听听轻音乐,做些放松训练。旅游回来的人,还没有从疲惫状态恢复,可以适当地喝些咖啡、茶,利用它们来帮助自己的大脑渐渐兴奋,也可以做一些运动来激发大脑兴奋,提高办事效率。

症状三:神经性厌食

吃是春节的“主旋律”,美味佳肴琳琅满目,各种特色小吃应接不暇,亲戚朋友聚会不断,很多人在欢乐气氛的衬托下,就忘记了“饮食适度”。每年春节期间,急性肠胃炎、酒精中毒、胃出血患者比平常多出10%—20%,这主要与饮食不当、生活没有规律有关。过节往往出现一天嘴不停的现象,吃多了,就容易撑着,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塞满鱼肉的肠胃也歇歇。

应对方法:如引起反胃、烧心等症状,可以吃些保护胃黏膜的药。提高食欲最佳的方法就是参加运动,如轻快的步行、慢跑、跳舞等,这样胃口也会被“吊”起来。

症状四:过渡放松旅行后综合症

难得的假期当然要到远一点的地方玩玩,由于时间比较紧,很多人的旅行都是辗转于各个旅游景点,消耗量大量的体力精力,再加上水土不服、饮食不规律等因素,破坏了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建议出行归来,首先要充分休息,恢复体力和免疫力。多喝水、多吃果蔬,以补充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和C),要保证起居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什么是地震设防烈度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要求是指经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或审定的,对建设工程制定的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它是在综合考虑地震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程度、允许的风险水平及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和国家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主要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动数表述,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所应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

当前,我国的抗震设计仍然是以概念设计为主。只有少数工程结构才使用抗震验算或模型实验等辅助设计手段。在概念设计中的抗震措施要求,是根据国内外震害经验的总结而规定的。所以,我国现行的各抗震设计规范大都是以"设防烈度"或"设计烈度"为依据的。特别是地基处理、选材选型和结构抗震措施等,均要求按烈度分档进行设计。

今天小编对什么是地震设防烈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江西历史上的地震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江西省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长江,属于华东地区。省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江西处北回归线附近,全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历史上,在江西境内发生过多次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最大一次为1806年会昌6.0级地震。1911年在九江附近发生过5级地震;1361年九岭山以南的晋安发生过5.5级地震;公元319年在晋安西边发生了5.5级地震。从总体来看,这种地震是中等强度的地震,也就是中强震。其中近年来江西南部、北部地震活动相对活跃,1987年8月2日赣南寻乌发生5.5级地震;1995年1月24日寻乌又发生4.5级地震;同年4月15日在赣北瑞昌、九江、德安等三县交界处发生4.9级地震。

江西近年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987年,当时寻乌县曾有过5.5级地震,这是1949年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破坏性不是很大。就历史来看,九江5.7级地震是江西地区百年来强度最强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2011年9月10日晚23点20分,江西省瑞昌市和湖北阳新县交界处发生4.6级地震。

今天小编对江西历史上的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地震级数与波及的范围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里氏震级"反映的是地震释放出来能量的大小,按几何倍数增加,地震每相差两倍,能量释放则相差1000倍,每级之间相差31.6倍。其中一级地震释放能量为2.0×10^6焦耳,二级地震释放能量为6.3×10^7焦耳,三级地震释放能量为2.0×10^9焦耳,四级地震释放能量为6.3×10^10焦耳,五级地震释放能量为2.0×10^12焦耳,六级地震释放能量为6.3×10^13焦耳,七级地震释放能量为2×10^15焦耳,八级地震释放能量6.3×10^16焦耳,九级地震释放能量为2×10^18焦耳,十级地震释放能量6.3×10^19焦耳,十一级地震释放能量为2×10^21焦耳,十二级地震释放能量6.3×10^22焦耳。

地震级数波及范围

1.里氏2.0以下的地震很小,没感觉,约每天8,000次;

2.里氏2.0-2.9的地震,人一般没感觉,约每天1,000次;

3.里氏3.0-3.9的地震,会有感觉,但是很少会造成损失,估计每年49,000次;

4.里氏4.0-4.9的地震,室内东西摇晃出声,不太可能有大量损失。当地震强度超过4.5级时,已足够让全球的地震仪监测得到。估计每年6,200次;

5.里氏5.0-5.9的地震,可在小区域内对设计、建造不佳或偷工减料的建筑物造成大量破坏,但对设计/建造优良的建筑物则只会有少量的损害。每年800次;

6.里氏6.0-6.9的地震,可摧毁方圆100英里以内的居住区。每年120次;

7.里氏7.0-7.9的地震,可对更大的区域造成严重破坏。每年18次;

8.里氏8.0-8.9的地震,可摧毁方圆数百英里的区域。每年1次;

9.里氏9.0-9.9的地震,摧毁方圆数千英里的区域,每20年1次;

10.里氏10+从来没有记载极其罕见(未知)。

今天小编对地震级数与波及的范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火星地震会释放氢气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来源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从古至今,人类就一直在不断的对其进行探索。与地球相比,火星地质活动较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份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但日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火星地震释放氢气微生物提供能量来源

据外媒报道,目前,研究人员研究英国最偏远区域外赫布里底群岛的岩石样本时获得了新的发现,岩石中释放的氢气令研究人员颇感兴趣,暗示着这一过程可能也出现在火星,潜在孕育着火星生命。

氢气可作为生命维持的能量来源,供给地下微生物存活下来。研究负责人、英国亚伯丁大学约翰-帕内尔说:“地震可以导致摩擦力,我们对外赫布里底群岛远古岩石分析显示如何释放出氢气,氢气是简单微生物的燃料,因此微生物以地震过程中地表下岩石形成的氢气为食。这一模型可应用于其它岩态行星,火星上的火震也可能产生氢气,因此这些氢气很可能供给火星亚表面的微生物存活下来。

研究人员还表示,分析结果显示当前火震保守估计预测制造的氢气对于微生物十分有用,从而增加了适当栖息地的可能性,支持火星亚表面存活生命形式。目前,美国宇航局计划2018年太空任务中测量火震活动,帕内尔教授说:“我们的数据将使这些测量变得更具吸引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地震仪是测定地震震级的仪器吗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仪测定地震震级仪器,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s,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数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μm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3级。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

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约1000(~32×32)倍。

今天小编对地震仪是测定地震震级的仪器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天津发生地震的概率大吗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天津处在太行山-京津唐一带的地震带上,是可能发生地震的,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导致天津遭到Ⅷ~Ⅸ度的破坏。

天津地处华北盆地,该盆地新近纪以来处于后裂谷的热沉降阶段,基底断层被厚层的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1966年M7.2级邢台地震和1976年M7.8级唐山地震均发生在隐伏断层并且地表破裂不发育。基于国内地震地质学家对华北地区地震构造的长期不懈研究工作及其本人最新开展的唐山地区古地震工作,专家指出过去1000年时间天津-河间-磁县断裂带(长约600公里)发生16次M≥6级地震事件,地震震中从断裂带的北端和南端向中间迁移,徐杰老师早期发现的“天津-大城地震空区”进一步限定为以天津为中心、长约~180公里的地震空区。报告的重点是唐山地区的探槽挖掘工作,探槽剖面沉积单元和砂土液化事件的识别和切割关系以及定年结果揭示800-500年前存在强震事件,这与1624年滦县地震的历史记录吻合,得出这一地区的地震复发周期可能要短于先前6000-7000年的认识,需警惕天津地区的潜在的地震危险。

今天小编对温哥华地震概率有多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如何简单预测地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宏观异常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1)震前地下流体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内容和方法。在地震史料记载中,震前地下水位升降变化最为常见,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也较为普遍,即主要表现为水温变化、翻花、冒泡、打旋、发浑、变色、变味等。对地下水的观察,不仅要了解地下水变化的原因,还要了解地下水(如井泉水、龙潭水、温泉水)所处的构造部位、水的补给源、正常动态、干扰因素(降雨及工业用水、农田灌水、气候变化、季节变化、补给源变化)以及正常水温变化范围、水的透明度等。

(2)震前动物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内容和方法。对鸟类,如对家鸽的观察主要以惊飞、视听反应和进窝时间等为主。其他鸟类,如鹦鹉等,一般以撞笼不休,惊叫等为异常。鱼类以浮跳、上蹿、惊游、跳出、扎水、尾巴上翘、活动加剧等行为反应为多。对大牲畜、家畜、家禽、狗、猫、蛇等陆生动物的观察应选择2~3种作为代表,重点从行为活动和生活节律两方面进行观察。

(3)其他震前宏观前兆的观察。在地震前的短期和临震时段,在未来震中地区除地下流体、动物出现宏观异常反应外,还可能在未来的发震构造带上和极震区出现局部大气增温、地裂缝、地面凸起或塌陷、人感不适、植物异常、局部热异常、地声、地光、地气雾等震前宏观异常现象。

今天小编对如何简单预测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地震来了该怎么办

全文共 2705 字

+ 加入清单

遇到突发事件地震来了,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

1、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2)在平房的避震措施。当判断是近震时,能逃先逃,难逃则躲。

能逃先逃:如果你的位置距离房门较近,并且通道畅通,应该立即逃出房外。外逃时,最好头顶被子、枕头、安全帽。

难逃则躲:如果你的位置距离房门较远,或者室内房间布局复杂,通道狭窄曲折,外逃困难时,应立即在室内避震。要迅速躲在桌子旁边,床旁边,炕沿下或其他理想的地方。在室内避震时,要远离窗户和房顶大梁,不要靠近碎砖墙体。

注意:当打不开房门时,应在室内避震,千万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

2、在室外的应急避震措施。

(1)在室外活动的人们,要迅速环顾四周,根据所处的位置,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要远离建筑物,特别不要进入建筑物取物或救人。安全知识

(2)在街道上的 行人,要迅速离开电线杆、路灯、变压器、烟囱、高大建筑物等危险设施、设备和围墙、狭窄通道等。

(3)在过街桥或立交桥下的行人,要迅速远离桥下,跑到开 阔的地方,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近处有利地点躲避。

(4)行使中的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缓慢的逐渐刹车,停靠在路边或宽阔地,车上的乘客要抓住车中 的座椅,或就地蹲下,抓住其他牢固的物件。

(5)江河面上的船只,要立即停止航行,或者马上就近靠岸。

(6)在山区的人们,要远离陡崖,密切注意山崩、滑 坡、泥石流。当出现这些迹象时,千万不能在其前面往山下跑,应立即横向撤离。

(7)处在石化、煤化、天然气等易爆、有毒的设施附近的人们,要迅速离开,朝 污染源的上风处迎风奔跑,当遇到毒气泄漏,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向逆风方向奔跑;当遇到易燃气体泄漏,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逆风方向跑去, 同时切忌使用明火,以防爆炸燃烧。

(8)遇到火灾的人们,要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地震停止后,逆风向(或垂直风向)匍匐前进,转移到安全地方。

3、车间工人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4、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5、在街上行走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6、学校人员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避震原则:

(1)不要惊慌。在大地震来临时,要保持镇静,避免惊慌。要克服“惊呆”和“惊逃”两种不良反映。地震时严重伤亡的众多事例,大多是慌忙向外奔跑所致。

(2)伏而待定。要保持镇静,迅速躲到附近最安全的地方,这是从历史的经验和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3)定后转移。在主震之后相对平静的一段时间内,迅速离开藏身之处,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8、在家里的应急避震措施(2种情况)

(1)在楼房的避震措施。如果你在家里(公寓、楼房)遇到地震,应牢记6个字:一判断;二躲避;三疏散。

一判断:判断是近震还是远震。如果是远震,看着晃动几秒钟,再去打听这次地震发生在哪里、有多大。如果是近震,首先感到上下剧烈颠动,就要立刻采取行动,绝对不能迟疑。

二躲避:迅速躲在坚固的床沿旁边,卫生间、小厨房、小储藏间、内承重墙的墙角、墙根、已经固定好的大衣柜的旁边。躲避时,要用随手物件保护头部、 捂住口鼻,以免砸伤大脑或被泥沙烟尘呛住。躲避的姿势:身体尽量全区缩小、卧倒或蹲下,随手用物件护住头部、捂住口鼻,另一手抓住一格固定物(墙角或桌角)。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和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该采取自我保护的姿势,头尽量向胸部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或颈部。

三疏散:摇晃一停止,要立刻离开住所,疏散到空旷安全地带。注意:地震时,不要采取以下6种行为:

-----不要乘电梯。地震时电梯可能严重变形 危及生命,或断电无法逃生。

-----不要到阳台上。建筑物如果受损,阳台最容易毁坏的地方。

-----不要到窗户或外墙边。建筑物如果受损,窗户和外墙 是容易毁坏的地方。

-----不要找衣物或贵重物品。生命宝贵,逃生要紧。

------不要在床上或地中央。这属于危险地带。

------千万不要跳楼。 事实证明,跳楼的伤害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地震预报成功案例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地震学家曾成功预报了1975年2月4日的辽宁省海城大地震,政府在地震前一天疏散了一百万人。其他成功的案例还有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197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6.7级地震;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99年11月29日的海城岫岩地震,中国地震局提前一周发布预测。中国地震预测主要是基于震前的异常事件,例如地下水位、动物行为或前震等等。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都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①地球的“不可入性”。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10~20km处,由于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人们对地下震源的研究,仅能依靠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从地表间接地探测。

②地震现象的复杂性。由于孕震过程是非线性的,其演化途径和结果不是唯一确定的,它存在多种可能性,至今仍未找到一种确定性的地震前兆。

③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一般而言,大地震的复发周期为数百年乃至数千年,远远超过了现代仪器观测时间,限制了对已有预报思路和方法的有效检验。

今天小编对地震预报成功案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什么是板缘地震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威尔逊首先提出“板块”概念,1968年法国人把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它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的理论研究。

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叫板缘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世界各国科学家长期研究发现,地壳并不完整,厚薄也不均匀,而是分成几大块“板块”。在地球内部巨大力量的推动下,这些“板块”像是在地幔的岩浆上“漂浮”,或因互相接近而挤压、俯冲,或因互相远离而发生拖拽,形成岩石层复杂的运动。岩石层通过数亿年缓慢的运动,造出了如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脉这样的高原峻岭,也造成出了大西洋、印度洋这样的浩瀚大海,形成了今天地球七大洲四大洋的格局。在岩石层缓慢变化的同时,岩石层局部不断发生急剧的断裂和错动,造成了大小小的地震。日本是一个地震、火山活动频繁的国家,这与日本列岛处在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交界区域有关。

今天小编对什么是板缘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有哪几种类型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频繁小地震是大地震前兆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发生地震要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地壳内部的能量要积蓄到一定程度。当地壳内部的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地壳的裂隙释放向地球表面,这就是地震。那么,很多地方在发生地震前,往往会有一些小地震,这个就是人类用来预警的重要手段,它往往表明,这个地方的地壳十分不稳定,处于活跃状态,如果一个地方在某个时间段内频繁发生小地震,那它有可能就是大地震的前兆。前震可以发生在主震前几分钟、几天甚至数年。2002年苏门答腊地震被认为是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的前震,两者之间时间相隔超过2年。

但是,事情也不是绝对的,有的时候,一个地方发生了小地震,却不会发生大地震。因为地震发生还要有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要有足够的能量。一个地方发生多次小地震,很有可能会把地壳内部积蓄的能量给释放出来。那么剩余的能量不足,就不会发生地震了,即使有地震,也只是小地震。所以,现在科学家们在积极的想办法,在地震来临之前,先把地壳内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以降低地震等级甚至是消除地震。所以,小地震之后不一定会发生大地震的,那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今天小编对频繁小地震是大地震前兆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做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在震区中,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坚固的墙体,塌下来时可以承受住形成空间的地方。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在楼房里时,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今天小编对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过后怎么防止传染瘟疫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地震急救包都有什么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急救包是在预防地震等灾害发生时以及灾害发生后,提供用于维持生命的食物、饮水、药品及简单的生活和求救必须品的应急包。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关于地震急救包方面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地震急救包都有什么

1.附有加强橡胶指垫的棉线手套一副。遭到地震后,自救逃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是被砖石杂物困住时,单靠自己双手很难脱险。而戴上这种手套,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挖掘砖石瓦砾的能力,增强自己挖掘出险的可能。同时,这种手套戴上后还可以防滑,如果脱险时需要攀爬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2.应急食品两罐,内容物包括每罐110克有盐压缩饼干,冰糖糖块和熟花生米,这些食物的味道并不好吃,但是热量很高,可以有效补充体力和矿物质。按照说明,这两罐食品,在静止不动时能够满足一个成年人坚持4天的营养需要,加上人自身在断粮情况下有一定的自持时间,这将大大提高受灾者等待救援的时间。

3.饮用水两罐,每罐340克。由于人对于水分的需要更甚于食品,所以在防灾应急箱中的水用双层金属罐包装,以尽量避免在地震中遭遇挤压损坏。遵照医学研究的结果,这种饮用水中不掺杂果汁等添加材料,据说这样是最能保障饮用水发挥救生效率的做法。同时,不掺杂添加材料,在必要时还可以用这种纯净水清洗伤口,避免感染。

4.经过特殊处理的蜡烛两根,火柴一盒。在一些应急箱中,也有放置应急灯的,但大多数日本的应急箱放置蜡烛。这是因为蜡烛可以不怕潮湿影响,品质可靠,除照明外还可以充当火种和判断氧气含量。这种通过特殊处理的蜡烛,可以连续燃烧4.5个小时,比大多数应急灯能够提供的照明时间都要长。

5.超薄保温雨衣一件。这种银色的保温雨衣是高科技产品,整件雨衣折叠后和一条手帕的体积不相上下,重量极轻,却可以连头包裹一个壮年大汉。这种雨衣采用了类似美国阿波罗飞船宇航员太空服的材料,可以有效隔热并有较好的韧性。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很多人在废墟残骸中等待救援时面临体温下降的问题,这种雨衣可以有效地保存体温,增加生存的希望。必要时也可用它制成简易的储水器,来保存雨水以供饮用。

6.高强度尼龙携行袋一个,使用者可以用这种携行袋将箱内物品全部装入随身携带。在地震中,脱离危险地带后,往往当地还有无水无电交通中断的阶段。那时,随身携带应急箱中的食品饮水,就很有价值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过后这个病症要注意 预防很关键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过后,回到工作岗位,回城工作有之、开始上学有之,不再是新年的喧嚣,多了几分安静,但是,在这后面,你关心你身体吗?毕竟在过年期间,三天两头聚餐已成常态,这样做确实能满足一时的味蕾,但是,会伤害身体。

在湖南某些医院,不少人因为在过年期间过多食用油腻食物造成胰腺炎的发作,甚至住进了医院,这些情况其实应该引起大家注意,先来了解胰腺炎是什么病症

什么是胰腺炎

胰腺炎很常见,是身体胰腺胰蛋白酶的消化出现了问题,引起的疾病,胰腺出现水肿、充血、坏死会造成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引起胰腺炎的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胰液在腺体的作用下,会产生活性的胰酶原,在我们的肠道中,十二指肠中有胆汁,十二指肠会分泌一种肠激酶,会造成肠道受到阻碍,造成排泄不畅,引起胰腺炎的发生。

胰腺炎的分类

作为一种炎症,胰腺炎的出现,往往让人触手不及,会被分为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属于一种胰酶消化胰腺周围组织出现的一种急性炎症,就胆部来说,会出现胆道系统疾病,引起结石、水肿等。

有些时候,急性胰腺炎还会造成休克的发生,造成胰液外溢,对腹膜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则属于一种反复性发作的病症,会对胰腺造成慢性破坏。

慢性胰腺炎大多发生在腹部上面,会出现程度不一的消化方面的疾病,表现为腹胀、消瘦、脂肪泻等。

如何预防胰腺炎

避免暴饮暴食

注意暴饮暴食对调节身体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节假日,狂吃海喝会造成较多的食物进入到十二指肠,不断的刺激胰腺发生分泌,会造成胰腺炎的发生。

不酗酒

过年期间少不了喝酒,小酒怡情、大酒伤身,过多酗酒对身体伤害极大,这是因为在喝酒的时候,会造成胰腺的分泌物变得粘稠,不断的堵塞胰腺的管道,造成胰腺的分泌物不能正常的排出体外。

做到不酗酒,能很好的促进胰腺的分泌、运行,对调节保健非常好。

油腻的食物要少吃

过年的时候,各种油腻的食物满足你的食欲,特别是那些脂肪含量非常丰富的食物,往往会造成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不断增高,这样会增加胰腺炎的发生几率。

做到均衡饮食,把荤食、素食搭配起来一起食用,对调节身体、保健身体非常好。

这就是在生活中关于胰腺炎的描述,胰腺炎的出现往往是自己没有注意好饮食导致,希望大家多加注意,科学合理食用食用,才能获得好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地震时室外躲避应距离建筑物多远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强烈的地震,会引起地面强烈的振动,会导致建筑物倒塌,这是地震致伤、致死的主要原因。地震发生时,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地震过后应该躲到室外安全的地带。室外的人员在发生地震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虹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避灾的地点应选择在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的垮塌范围距离之外。同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应避开地震断裂带,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生地段。

2)应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空旷且地势略高,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的地形。

3)应选择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之外。

4)如果选择室内公共场所的场、馆、所作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或作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用房的,应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并在地震发生后依照GB18208.2-2001进行建筑物的安全鉴定,鉴定合格后方可启用。

今天小编对地震时室外躲避应距离建筑物多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谷雨节气过后适合多吃凉拌菜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谷雨一到,夏天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免疫力和防御功能下降,容易诱发一些春季常见的疾病。因此,合理的调整饮食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吃的营养、又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呢?小编特地为您总结了晚春饮食保健原则,助您健康度过这个春天。

祖国传统医学讲究天人合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那么人也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且五脏与四季对应,春天属木,肝气旺。中医说的‘肝气太旺’,大致相当于说人紧张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就是现代语言所讲的‘应激’反应状态。肝气旺,人就容易发怒,容易紧张,容易急躁。”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也记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

在整个春季里,食养原则是减酸益甘而养脾气。因为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时应减酸味,不能再助长肝气以免过旺,这样可以保护脾气不受克伐。甘是脾的本味,为了抗御肝气的可能侵犯,增加甘味以增强脾气,可以此加强机体的防御。

谷雨养生宜多吃凉拌菜。

中医讲食物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所谓“酸”不是现在常说的酸性碱性食物的意思,性味和味道大致相同,但也不是太绝对。

而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味道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比如大枣和山药。五谷杂粮,大部分都算“甘”,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核桃、栗子等等,不是完全由口味来分。如果把“甘”理解为多吃糖可就错了。

气温升高后,细菌、病毒也活跃,应多吃有利于调节免疫功能的食品,可常吃些野菜,比如鱼腥草,它抗感染的功能就很好,焯一下,那种特别的腥味就可以去很多,再略加调料拌为凉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地震怎么逃生安全可靠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最好的办法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或者蹲在承重墙的墙根处。特别注意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地震时,大桥会震塌坠落河中,隧道有可能塌陷,被堵。地震发生的时候应该迅速离开桥面,以及隧道。

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今天小编对地震怎么逃生安全可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国地震监测事例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地震监测技术系统始建于20世纪60至70年代,经过多年的连续运转,观测技术系统老化、落后现象严重。"九五"期间,地震监测技术系统改造完成、数字化地震台网和大震预报系统建成。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实现了由模拟向数字化的根本转变。中国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建成后,国家地震台网和省级地震台网中近一半的台战、地震前兆台网中近三分之一的测项实现了数字化改造。目前,我国大陆已有由49个数字化地震台组成的国家地震台网和26个区域数字台网在运行。改变了过去观测资料精度低、信息不丰富、传递速度慢、时效性差的状况。

监测事例

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境内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8公里。我国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紧急安排多颗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对地震灾区进行连续多次监测。截至11月24日,已通过卫星数据应急共享通道提供地震灾区震前和震后卫星影像共计16景。其中,震前影像10景,分别是高分一号影像4景、资源三号影像2景、资源一号02C星影像2景,实践九号A星影像2景;震后影像6景,分别是资源一号02C影像2景、高分一号影像4景。目前,这些数据已第一时间分发给中国地震局、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国土资源部以及四川省当地相关部门。未来一段时间,服务地震灾害的监测卫星将持续对灾区进行观测,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所获取的数据。

今天小编对我国地震监测事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地震海啸影响金银油吗

全文共 1540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海啸影响金银油吗?地震海啸本身就会影响到经济,自然会影响到金银油,地震海啸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通过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日本福岛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引发海啸预警。这令人回想起2011年3月份发生的那次灾难,当时福岛地区的核电站曾经遭到严重损坏。受日本强震影响,周二亚市早盘日元汇率应声跳涨,其它避险资产,如黄金和美债同样走高,日经期货则下滑。目前金融市场仍在密切事态发展,若后果严重,则可能会对市场造成更加显著的影响。

受到日本福岛地震的影响,避险情绪升温使得银价在开盘之后持续大涨,最高已经触及16.70美元,而之后如果地震事件进一步发酵,银价很有可能会站上17美元。从前期高点来看,目前银价上方的强压力位在16.80美元,如果日内避险情绪无法助推银价破位,那么白银价格还会被打压回到16.50-16.80的震荡区间。

黄金方面,受日本强震影响,全球避险模式开启,避险黄金趁机反弹,同时,周二(11月22日)亚市早盘,美元指数呈现下跌态势,美元的下跌为金价提供支撑。从技术面来看黄金,现在小时线节奏是关键,将周五低点1203作为起点,当天高点为1216,昨天不破新低的情况下突破周五高点至1218,隔夜回踩1209后现在继续上升,整个小时线就是震荡上升行情,目前1220美元的阻力位依旧不得破,但从日内基本面及走势来看料有望突破该阻力,上方进一步看向1232美元附近,下方支撑可关注1210美元,破位关注1200美元位置。从指标来看,K线目前触及布林带中轨即将突破,附图KD指标持续向上运行。综合来看,黄金价格目前仍有上涨动能,需要关注1220美元阻力的突破情况,突破看1225,今日建议1212-1225区间内高空低多操作!

白银方面白银受压上周高点下降趋势线,随着昨天日线转阳,价格就在趋势线下运行,有一定突破的可能,现在白银价位就在今年上升的61.8%位置,就是16.5附近,有支撑是肯定的,四小时来看上方依然受阻于16.8美元位置,昨日晚间出现偏大幅的回落,触及16.5美元后反弹,该点为短线上的关键支撑。从指标来看,K线运行在布林带中轨下方,附图KD指标K值向下触及D值后又拐头向上。综合来看,白银价格同样存在上涨的动能,今日白银建议16.5多,止损16.3,目标17.1

原油暴力拉升多头强势。昨日油价急升4%,至三周高位,受助于主要产油国下周可能同意限产的预期升温及市场预期原油库存减少的情况,距离月底的会议时间越来越近,近几日产油国都在商讨冻产问题,就连此前态度强硬的伊朗也做出妥协,国际原油价格也开始从低位反弹逾4%,美元强势及原油库存高企都敌不过OPEC积极言论,油价持续上涨,而这使得市场看多油价人数愈发增多。

原油,果然是交割后做多原油,上周下探回升,周五交割后昨天原油大幅上升,我们看好的49位置一天就到了,在日线中阳支撑下,今天还是要看多,看样子短期内就要回到50了,原油涨跌幅确实很大,尤其时间还很短,短线操作则继续看多原油,可能等不到太大回调,小回落直接多原油;目前短线上受阻于49美元整数关口,进一步受阻于49.5美元附近,若日内能突破这亮点则有望测试50美元关口,下方关注47.8——48美元区间支撑。从指标来看,K线大幅高开远离布林带上轨,附图MACD指标金叉向上发散,红色动能柱大幅放量;KD指标持续上行,不过目前有所走黄。综合来看,技术面上油价仍有上涨动能,但鉴于K线高开,且在布林带上轨上方,可能有修复行情,预计亚盘时段油价将震荡走平,日内建议美原油48.4多,止损47.8,目标50!

地震海啸对其金银油的影响是很大的,毕竟地震海啸对经济上的影响是深远的,要时刻关注,多了解海洋灾害小知识,尤其是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等要多加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