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震

地震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地震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地震问题。

分享

浏览

4582

文章

3049

为什么会有地震?地震的成因是什么?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这期间产生的地震波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的自然现象,当前科技水平尚且无法预测地震到来,不论代销,都是无法预测的。

地震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地震成因也是目前科学中一个重大课题,比较贴近的说法有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等等,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说法是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威尔逊首先提出来的,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这个概念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地壳运动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方,比如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对于地震,现在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全面宣传地震意识,而不是沉迷于预测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发生地震如何自救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自救行为包括:防止东西砸伤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子,尽量保持自己的手脚活动,努力寻找和打开通道等。

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万一地震发生的时候,有关人员应该怎样开展自救行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共同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尽量找一些毛巾、衣物或者其他布料,将它们弄湿,掩住自己的口鼻处,包住头部,防止吸入灰尘引发窒息,也防止东西砸伤头部。

2

尽量保持自己的手脚活动,清理压到身上的物件和尘土。

3

观察周围是否有物件能够藏身躲避,或者挪动身边的东西支撑起上方的物件,以免它倒塌,同时扩大身边的活动空间,多一些空气。

4

如果是与其他人一起被压埋在一个地方,那么要互相鼓励,互相说话吸引注意力,千万不可都放松。

5

努力寻找和打开通道,设法朝着有光的方向和宽敞的方向移动。

6

一时之间找不到办法脱离困境的,一定要保存体力,不能随意浪费力气,尽量寻找水和一些生活代用品,为自己争取延长生存的时间,等待救援。

7

因为被掩埋或者被困在某一个密闭环境中,所以光是喊救命有可能无法让外面的人注意到,所在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利用其他的方式来向外界传达呼救信息,比如用硬物敲打墙壁,敲打水管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地震火灾逃生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2417 字

+ 加入清单

提升普通民众和基层社会的灾害应对能力对提升全社会的减灾能力而言至关重要,而通过手抄报这种简单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民众的地震逃生知识。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地震火灾生手抄报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地震火灾逃生手抄报内容2: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地震火灾逃生手抄报内容欣赏

地震火灾逃生手抄报内容1

地震火灾逃生手抄报内容2

地震火灾逃生手抄报内容3

地震火灾逃生手抄报内容4

地震火灾逃生手抄报内容1: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则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搭乘电梯的话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地震火灾逃生手抄报内容4

展开阅读全文

小学地震逃生知识手抄报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属于多发地震国家,因此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地震逃生能力。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地震逃生知识手抄报,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小学地震逃生知识手抄报资料:家长如何教孩子火灾中的自救知识

一,不准玩火。要经常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尤其孩子单独在家时更是如此。要向孩子讲清玩火的危害,让孩子刻骨铭心地知道水火无情。

二,让孩子有面对火灾的勇气。家长应该先告诉孩子,无论他遇到多么危机的局面,都必须坚持活下去。所有应对紧急情况的知识和技巧,只有在孩子有活下去的勇气时,才能发挥作用。3

三,逃生技能。火灾发生时基本都会比较突然,所以应该教育孩子发生火灾时先要保持镇静,尽快逃生最关键。并且如果周围有火灾演戏,可以带孩子一同参与,训练孩子在火情中的应变能力。以下几项父母要特别注意。

1,在发生火灾时,要打报警电话119.

2,在火灾发生后,马上离开现场。

3,在未开门逃生时,应以手背试试门的扶柄或门框的温度,而不是直接打开门。一旦温度太高,勿打开门,请尝试使用其他逃生口;如果温度不高,勿站着,打开门,免得被涌入的大火浓烟烧到,浓烟呛着。正确的方式是蹲下来背部靠门,小心并缓慢的开门。如果浓烟及交温流入房内,应该马上关住门,留在室内等待救援,并寻找毛巾,棉被等塞着门缝。

小学地震逃生知识手抄报欣赏

小学地震逃生知识手抄报1

小学地震逃生知识手抄报2

小学地震逃生知识手抄报3

小学地震逃生知识手抄报4

小学地震逃生知识手抄报5

小学地震逃生知识手抄报6

小学地震逃生知识手抄报7

展开阅读全文

地震逃生自救互救的方法

全文共 1385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地震,海啸等天灾我们无法制止,那么我们只能学好天灾来临时的自救技能,以此来保护自己。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地震逃生自救互救方法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地震后的群众互救方法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工作岗位上的同事,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是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减少伤亡。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1、在互救过程中,要有组织,讲究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增加不应有的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在开挖施救中,最好用手一点点拨,不可用利器刨挖。

2、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3、在互救中,应利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

4、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应保护支撑物,清除埋压物,才能保护被压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

5、清除压埋物及钻凿、分割时,有条件的要泼水,以防伤员呛闷而死。

6、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护通风,递送食品,静等时机再进行营救。

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

一次大震发生后,到处是断坦残壁,危楼及倒房构成的瓦砾堆。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时间就是生命,从历次大地震的经验得知,地震发生后,一天内扒出的人,救活率可达80%,第二吞们有30-40%,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地震自救常识十条

全文共 5120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大自然运动,我们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在地震发生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措施,减少伤亡。那么,你知道发生地震时该怎样自救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震自救常识十条,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

(一)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学校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述地震和防震抗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时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间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绝不可让学生乱跑或跳楼;待地震过后,应当按学校准备的疏散路线,在老师的指挥下,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如果是在操场或室外,则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二)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1、震时若在车间门口,应迅速逃到室外空旷地带避震。

2、在车间离门较远的地方,应迅速躲在墙角下、机器架下或躲在中间支撑柱下,同时应关闭机床的电源、水龙头、电焊枪等。一般厂房车间跨度较大,在震时易于塌落,但房架大多数为框架结构,塌落时多为整体下落。所以,躲在墙角、立柱、机器架下还是比较安全的。车间内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

3、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数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三)在行驶车辆中的人如何避震

驾驶员应立即减速,逐步刹闸,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坐席等,以免摔倒或碰伤;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四)楼房内人员如何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卫生间去暂避一时。因为卫生间结构力强,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厨房也属承重墙多,开间小的房间,但因电、气密布,地震时极易因管道破坏而导致天然气泄漏,躲入其中发生中毒、火灾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不宜进入。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在发生地震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被关在电梯中,迅速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五)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六)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手提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七)户外避震

首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造成多人死伤。因而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处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地震自救时应该避免的错误九条

1、胸部有锐利物刺入忌拔

震中建筑物坍塌很容易导致锐利的器物刺入人体胸部,此时,很多伤者习惯性的动作是顺手将锐器拔出。要注意,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原因有两点:首先,在没有救护措施时突然拔出器物很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大量出血,危急生命。其次,大气在拔出锐器的瞬间很容易进入负压胸膜腔,造成气胸,引发纵隔摆动,挤压心脏而停跳。正确的做法先用手稳固住插入物,也可简单用布条(紧急情况时可用衣服等代替)轻轻束缚住锐器刺入部位,避免剧烈活动,等待或寻求救援。

2、肠子外露不能往回塞

肚皮是人体上很薄很脆弱的部位,一旦在震中受伤,很容易造成肚皮被刺破使肠子脱出。遇到这种情况,大家的下意识动作是用手托住脱出的肠子往肚腔里塞,这也是十分错误的做法。原因有三点:1、脱出肠子很容易被感染,在没有医疗条件的情况下,自己往回塞很容易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2、盲目地回塞肠子时,容易使肠子扭塞,导致机械性肠梗阻;3、脱落出的肠子很可能已经被刺破,回塞容易导致一些粪便等脏物透过肠壁溢出,导致严重腹膜炎。

3、近肢端动脉出血绑扎点忌就近

震中如果造成手臂部或小腿部近肢端(也就是靠近手、脚的踝部)动脉出血,在绑扎时,要注意不能在出血点就近部位缚扎,应选择过膝、过肘的绑扎点。因为相应大血管穿行于尺桡骨和胫腓骨之间,不利于止血且易伤及相关神经(桡神经)。

4、皮肤破损出血切忌用泥土糊

民间有种说法,对于皮肤破损出血的情况拿泥土糊上去可消炎止血。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泥土中含有一种厌氧菌——破伤风杆菌,用这种方法不仅起不到消毒止血的功效,还很容易导致破伤风,重者致命。

5、骨折后(被砸后)肢体切忌“轻举妄动”

震中倘若遇到被砸的情况,首先要考虑骨折的可能性。那么在自救的过程中,要避免被砸部位的活动,防止骨折断端受到二次伤害,加重血管和神经的严重损伤。可因地制宜,找两个小木棍之类的东西越过关节夹住骨折部位,再用绳或布条缠绕,以远端指趾不麻木为宜,就会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

6、遇有害气体泄漏切忌顺风躲避

地震中各项设施损坏,有害气体泄漏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灾民遇到这种情况时都十分慌乱,只顾逃跑躲避忽略风向。很多人甚至是盲目地跟着人群顺风而跑。要注意,此时逆风而上是最正确的躲避方法,可有效避免有害气体顺风而下,致人体受到的伤害。

7、自救时呼救忌盲目大喊大叫

地震时如果被困无法逃脱,大家都知道通过呼救引起救援人员注意。但通常有很多人出于惊慌,在被困时声嘶力竭地哭泣,拼尽全身力气呼喊自己的亲人,要注意这样盲目的持续大喊大叫,会过多地消耗体力,导致肌体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昏厥或休克。此时应抓住时机有效呼叫,尚可充分利用一些手边的金属物进行敲击,或采用发光的亮片(如玻璃、镜子等),通过反射光引起救援人员注意,如有收音机可开大音响等多种呼救方式,从而达到自救呼叫的目的。

8、颈椎损伤忌抬颌后仰

地震中被长时间掩埋的伤员获救时,常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喜欢后仰一下头、深呼一口气,好像这样才能把胸中的废气排除干净,但往往此时意外就发生了。由于地震坍塌、高处坠落等因素,颈椎最易受到损伤,在长时间不动的情况下突然后仰过深(这种后仰动作在急救医学上称为“鼻颌位”),容易导致颈髓横断,造成脊髓休克,危及生命。正确的做法是用双手扶住颈部,两侧相对制动,最大限度避免颈髓横断致命性二次损伤。

9、被困时呼吸忌快而浅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在遇到地震等险情灾难降临时,人们处于惊慌失措或过度恐惧的状态时,呼吸容易急速,换气频率加快。但快而浅的呼吸容易使二氧化碳的呼出过多,而人体呼吸机氧供不充分,引起呼吸碱中毒,使氧解离曲线左移,组织释放氧受阻,致机体缺氧更进一步恶化;由此而导致昏迷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故自救时应控制情绪、保持镇静,宜采用慢而缓的呼吸方式,避免上述情况。

地震自救常识十条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搭乘电梯的话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展开阅读全文

在地震中如何自救

全文共 238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地震的发生,因此做好相应的地震知识学习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发生地震如何自救呢?以下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希望你喜欢。

地震如何互救

(1)主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2)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

(3)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4)外援抢救队伍应当首先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是医院、学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5)救援需讲究方法。首先应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6)对于埋压废虚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7)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

(8)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和医疗点

地震如何自救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震时如何正确避震

(一)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学校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述地震和防震抗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时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间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绝不可让学生乱跑或跳楼;待地震过后,应当按学校准备的疏散路线,在老师的指挥下,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如果是在操场或室外,则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二)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1、震时若在车间门口,应迅速逃到室外空旷地带避震。

2、在车间离门较远的地方,应迅速躲在墙角下、机器架下或躲在中间支撑柱下,同时应关闭机床的电源、水龙头、电焊枪等。一般厂房车间跨度较大,在震时易于塌落,但房架大多数为框架结构,塌落时多为整体下落。所以,躲在墙角、立柱、机器架下还是比较安全的。车间内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

3、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数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三)在行驶车辆中的人如何避震

驾驶员应立即减速,逐步刹闸,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坐席等,以免摔倒或碰伤;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四)楼房内人员如何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卫生间去暂避一时。因为卫生间结构力强,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厨房也属承重墙多,开间小的房间,但因电、气密布,地震时极易因管道破坏而导致天然气泄漏,躲入其中发生中毒、火灾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不宜进入。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在发生地震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被关在电梯中,迅速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五)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六)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手提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七)户外避震

首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造成多人死伤。因而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处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展开阅读全文

防地震的知识

全文共 2535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那么,你了解防地震的知识吗?以下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希望你喜欢。

防地震的知识二:震时应急主要措施

1、遇震时一定要镇静,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或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和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跨度小的厨房、厕所、墙角或桌子、床等家具下进行躲避。

2、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和阳台上。绝对不可以使用打火机或蜡烛,因为空气中可能含有易燃易爆气体。

3、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立交桥、高烟囱、高门脸、女儿墙及桥梁、隧道、峭壁陡坡或海边等;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更不要在狭窄的巷道和楼梯上停留。

4、遇到山崩、滑坡,要横着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5、处于泥石流区域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要避开山脚、陡峭的山坡、山崖等。

6、实施平时设想好的各种避震方式方法,带上必要的救护药品及避震器物。

7、尽可能迅速逃离建筑物,转移到空旷场地。来不及逃出时,尽量躲在室内墙角或支撑结构较多的空间部位及器物之下。

8、迅速切断电源和煤气管道,迅速远离易燃易爆及有毒气体源。

防地震的知识一:震时如何正确避震

(一)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学校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述地震和防震抗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时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间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绝不可让学生乱跑或跳楼;待地震过后,应当按学校准备的疏散路线,在老师的指挥下,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如果是在操场或室外,则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二)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1、震时若在车间门口,应迅速逃到室外空旷地带避震。

2、在车间离门较远的地方,应迅速躲在墙角下、机器架下或躲在中间支撑柱下,同时应关闭机床的电源、水龙头、电焊枪等。一般厂房车间跨度较大,在震时易于塌落,但房架大多数为框架结构,塌落时多为整体下落。所以,躲在墙角、立柱、机器架下还是比较安全的。车间内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

3、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数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三)在行驶车辆中的人如何避震

驾驶员应立即减速,逐步刹闸,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坐席等,以免摔倒或碰伤;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四)楼房内人员如何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卫生间去暂避一时。因为卫生间结构力强,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厨房也属承重墙多,开间小的房间,但因电、气密布,地震时极易因管道破坏而导致天然气泄漏,躲入其中发生中毒、火灾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不宜进入。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在发生地震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被关在电梯中,迅速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五)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六)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手提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七)户外避震

首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造成多人死伤。因而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处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防地震的知识三:震后自救方法

1、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一定要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

2、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3、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但粉尘污染的防护需干燥的织物来捂住口鼻)。

4、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5、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可用不透水的东西接水以备所需,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地震知识问答

全文共 14214 字

+ 加入清单

你对地震知识的了解有多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地震知识问答,快来做做看吧。

地震知识问答第1篇

51.什么是地声,它有什么特点?

答: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

地声的声响与平日人们熟悉的声音不同且多种多样。如:“犹如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似采石放连珠炮般的声响”“类似于机器轰鸣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等。但是,有时地声也不易与远处传来的风声、雷声、机器轰鸣声等相鉴别。

52.地光有什么特点?

答:地光也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象,我国已在多次地震前观测到,它们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

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有的也像电火光。它们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地光出现的时间一般很短,所以不易观测。鉴别地光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它的形状和颜色有时也与电焊光、闪电等有相似之处。

53.为什么说“建筑大计,抗震第一”?

答:据统计,世界上130次巨大的地震灾害中,90%~95%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因此,居民住房、单位办公楼、学校校舍、工厂厂房,乃至水、电、气、通信等生命线工程,能否抗御大地震的袭击,是能否把震灾损失降到最低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建筑大计,抗震第一”。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防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54.地震为什么会造成房屋的破坏?

答:地震时造成房屋破坏的“元凶”是地震力。什么是地震力?简单地说,这是一种惯性力,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人会向前倾倒,就是惯性力的作用。地震时地震波引起地面震动产生的地震力作用于建筑物,如果房屋经受不住地震力的作用,轻者损坏,重者就会倒塌;地震越强,房屋所受到的地震力越大,破坏就越严重。

55.影响震时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是什么?

答:首先与地震本身有关,地震越大,震中距越小,震源深度越浅,破坏越重。其次是房屋本身的质量,包括其结构是否合理,施工质量是否到位等。第三是建筑物所在地的场地条件,包括场地土质的坚硬程度、覆盖层的深度等等。最后,局部地形对震害的影响也很大。

56.什么是地震谣传?

答:有时,会有一些关于地震的“消息”在社会上流传,它们并非是政府公开发布的地震预报意见,而是地震谣传。

强烈地震灾害造成人们对地震的恐惧,加之对地震知识和相关法规不够了解,人们便容易偏听偏信一些无根据的、所谓的“地震消息”,这是地震谣传得以存在的土壤。产生地震谣传的具体原因有:

①把一些自然现象,如由于气候返暖果树二次开花,春季大地复苏解冻而引起的翻砂、冒水等现象,误认为是地震异常。

②地震部门正常的业务活动,如野外观测、地震考察、对某种前兆异常的落实、地震会商、抗震会议、防震减灾宣传等,引起的猜疑。

③来自海外蛊惑人心的宣传,或别有用心的造谣。

④受封建迷信思想的蒙蔽而上当受骗。

57.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答: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地震谣传:

①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如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

②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

58.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

答:①不相信。尽管地震预测尚未过关,但是有地震部门在进行监测研究,有政府部门在组织和部署有关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地震谣传。

②不传播。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将要发生,是绝对不会向人民群众隐瞒的。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

③及时报告。当听到地震传闻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

④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59.什么是地震前兆?

答: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

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观测微观前兆是科学家的工作;而发现临近地震前的宏观前兆,则既要靠科学家,也要靠广大群众。由于宏观前兆往往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因此,了解它的特点,学会识别它们,对防震减灾有重要作用。

60.地震微观前兆是怎样观测的?

答:观测小地震的活动要使用地震仪;观测其他地震微观前兆则须使用前兆观测仪器,其种类很多。如观测和记录地壳形变的仪器有倾斜仪、自记水管仪、伸缩仪、水准仪、激光测距仪等;观测和记录地磁场变化的有磁变仪、核旋仪、地磁经纬仪等。观测地电、地应力、重力、水氡、水位、水质成分及其他微观前兆现象,也都有相应的仪器。

61.你知道《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吗?

答:这个条例是在1994年1月10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各类地震观测仪器正常工作,以取得可靠的数据,每个公民都应当自觉贯彻这个条例。

条例中明确规定的地震监测设施的保护范围是:

①地震台内的监测仪器设备、设施;

②地震台外的观测用山洞、仪器房、观测井(水点)、井房、观测线路、通信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专用填坝、专用道路、避雷装置及其附属设施;

③地震遥测台网接收中心的观测设备、中继站、遥测点用房等;地震专用测量标志、测量场地等。

震后救人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先救近处的人。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萍水

相逢的路人,只要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相反,舍近求远,往往会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②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③先救青壮年。这样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

④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有一个农村妇女,她为了使更多的人获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使之可以呼吸,然后马上去救别人;结果她一人在很短时间内救出了好几十人。

62.怎样寻找被埋压人员?

答:①先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也可用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者。

②如果听不到声音,可请其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

③根据现场情况,分析被埋压人员可能的位置。

63.扒挖被埋人员时怎样保证他的安全?

答:①使用工具扒挖埋压物,当接近被埋人员时,不可用利器刨挖。

②要特别注意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埋压者造成新的伤害。

③扒挖过程中应尽早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

④扒挖过程中灰尘太大时,可喷水降尘,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

⑤扒挖过程中可先将水、食品或药物等递给被埋压者使用,以增强其生命力。

⑥施救时尽量先将被埋压者头部暴露出来,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再使其胸腹和身体其他部分露出。

⑦对于不能自行出来者,应使其尽量暴露全身再抬救出来,不可强拉硬拽。

64.应给予被救出人员哪些特殊护理?

答:①蒙上他的双眼,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

②不可让其突然进食过多。

③要避免被救的人情绪过于激动,给予他必要的心理抚慰。

④对受伤者,要就地做相应的紧急处理。

65.如何救治和护送伤员?

答:①首先要仔细观察和询问伤员的伤情。

②对于颈、腰部疼痛的患者特别要注意让他平卧,并尽量躺在硬板上;搬运时保证其头颅、颈部和躯体处于水平位置,以免造成脊髓损伤。

③昏迷的伤员要平卧,且将其头部后仰、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的分泌物,防止其呼吸道堵塞。

④给伤员喝水时,一定要先从少量开始,以免大量饮水造成急性胃扩张,导致严重后果。

⑤可用衣被、绳索、门板、木棍等组合成简易担架搬运伤员。

66.为什么灾难来临时自救互救至关重要?

答:时间就是生命,多次强烈地震的救灾过程表明,灾民的自救互救能最大限度地赢得时间,挽救生命。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后,唐山市区(不包括郊区和矿区)的70多万人中,约有80%~90%即60多万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屋内,而通过市区居民和当地驻军的努力,80%以上的被埋压者获救,灾民的自救与互救使数以十万计的人死里逃生,大大降低了伤亡率。

67.强烈地震时人们有可能自救求生吗?

答:唐山等地震的事实告诉我们,当强烈地震发生时,在房倒屋塌前的瞬间,仍然蕴含着生的机遇与希望——大震预警现象、预警时间、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条件。据对唐山地震中974位幸存者的调查,有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行为,其中188人获得成功,安全脱险;成功者占采取避震行为者的72.9%。

像唐山地震这么惨烈的灾难人们都有逃生的希望,对于那些破坏力相对较弱的地震,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只要掌握了一定的避震知识,临震不慌,沉着应对,生命就与我们同在。

68.什么是大震的预警现象?

答:在大震前短暂的时间内出现的、能够预示强烈地震即将到来的临震宏观现象,叫做大震的预警现象。例如:

——地面的初期震动,一般是感到“颠动”;

——地声,强烈而怪异,例如听到的声音“好似刮风”,但树梢和地上的菜叶都不动;

——地光,明亮而恐怖,例如有人形容它“亮如白昼,但树无影”。

据对唐山地震幸存者的调查,极震区倒房户的室内人员,震时清醒或惊醒的715人中,发现预警现象的约占32%;其中(有的人同时感到几种现象):

——感到了初期震动的,102人,占44.0%;

——听见地声的,100人,占43.1%;

——看见地光的,39人;占16.8%。

69.什么是大震的预警时间?

答: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时间虽然短暂,但仍可以大致划分出三个不同的阶段:地面颠动(先颠),一般伴有声、光等现象,即预警现象出现;地面大幅度晃动(后晃);房屋倒塌。也就是说,从地面开始颠动到房屋倒塌,有一定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叫大震的预警时间。

预警时间的长短与地震大小、距震中的远近、房屋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据唐山地震后的调查测算,以能够对预警时间作出估计的177例为依据进行统计,多数被震醒的人提供的预警时间仅为数秒,而震时清醒者提供的预警时间可达十几秒,少数可达20秒以上。粗略估计,唐山地震的预警时间约为10~20秒。

地震知识问答第2篇

1.你了解我们的家园——地球吗?

答:从太空望去,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形象地讲,地球的内部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地壳好比是外面一层薄薄的蛋壳,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最里边的蛋黄。

地球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运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地下深处由植物生成的煤海,盘山公路边陡峻山崖上显示的地层弯曲与变形……无不书写着亿万年来大地沧海桑田的变迁。

然而,地壳的运动与变化并非都是缓慢的,有时也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骤然爆发,常常给我们的星球带来灾难,其中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

2.什么是地震?

答: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

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人工地震 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脉动 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

层的经常性微动。

狭义而言,人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

3.天然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它的影响范围一般较小,发生得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岩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地震。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

的破坏也较小。

4.构造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答:通常,我们所说的地震是指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这就要从地球的内部构造说起。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约为6370千米的多层球体,最外层的地壳相当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它与地幔(厚约2900千米)的最上层共同形成了厚约100千米的岩石圈。

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当岩石圈某处岩层发生突然破裂、错动时,便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在瞬间急剧释放出来,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由该处向四面八方传播出

去,直到地球表面,引起地表的震动,便造成地震。

5.什么是断层,它与地震有关吗?

答:断层是地下岩层沿一个破裂面或破裂带两侧发生相对位错的现象。地震往往是由断层活动引起的,是断层活动的一种表现,所以地震与断层的关系十分密切。

断层一般在中上地壳最为明显,有的直接出露地表,有的则隐伏在地下;它们的规模也各不相同。

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称为断层面;根据断层面两盘运动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正断层(上盘相对下滑)、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冲)、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相对水平错动)三种类型。

与地震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在现代构造环境下曾有活动的那些断层,即活断层。

6.全球每年发生多少地震?

答: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远,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唐山、汶川这样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大约有一两次。

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目前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7.什么叫地震波,它有哪些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面波 当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会产生沿界面或地表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称为面波。面波传播速度小于横波,所以跟在横波的后面。

8.什么叫震源? 什么叫震中,它是怎样确定的?

答: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由于方法不同,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往往并不重合。1900年以前没有仪器记录时,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按破坏范围而确定的宏观震中。

9.什么叫震中距,如何划分地震的远近?

答: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距离上观察,远近不同,叫法也不一样。对于观察点而言,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称为远震,震中距在100~1000千米的称为近震,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内的称为地方震。例如,汶川地震对于300多千米处的重庆而言为近震;而对千里之外的北京而言,则为远震。

10.什么叫震源深度?

答: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千米的地震为中源地震。同样强度的地震,震源越浅,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为浅源地震。

11.什么是震级,它是怎样测定的?

答: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把“尺子”,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有关。震级越高,表明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震级通常是通过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面运动的振动幅度来测定的,由于地震波传播路径、地震台台址条件等的差异,不同台站所测定的震级不尽相同,所以常常取各台的平均值作为一次地震的震级。

地震发生时,距震中较近的台站常会因为仪器记录振

幅“出格”而难以确定震级,此时就必须借助更远的台站来测定。所以,地震过后一段时间对震级进行修订是常有的事。

12.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几类?

答: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13.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震级有什么不同?

答: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打个比方,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一般而言,震中地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减小。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Ⅺ度;受唐山地震影响,天津市区烈度为Ⅷ度,北京市多数地区烈度为Ⅵ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地烈度就更低了。

14.地震烈度是怎样评定的?

答:地震烈度是以人的感觉、器物反应、房屋等结构和地表破坏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的,反映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如自然村或城镇部分区域)地震破坏程度的平均水平,须由科技人员通过现场调查予以评定。

一次地震后,一个地区的地震烈度会受到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场地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用于说明地震烈度的等级划分、评定方法与评定标志的技术标准是地震烈度表,各国所采用的烈度表不尽相同。

15.我国评定地震烈度的技术标准是什么?

答:我国评定地震烈度的技术标准是《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它将烈度划分为12度,其评定依据之一是:Ⅰ~Ⅴ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觉为主;Ⅵ~Ⅹ度以房屋震害为主,人的感觉仅供参考;Ⅺ、Ⅻ度以房屋破坏和地表破坏现象为主。

按这个烈度表的评定标准,一般而言,烈度为Ⅲ~Ⅴ度时人们有感,Ⅵ度以上有破坏,Ⅸ~Ⅹ度破坏严重,Ⅺ度以上为毁灭性破坏。

16.什么是烈度分布图?什么是烈度异常区?

答:烈度分布图又叫做等震线图。震后调查结束后,将各烈度评定点的结果标示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图上,然后由高到低把烈度相同点的外包线(即等震线)勾画出来,便构成地震烈度分布图。

震中区的烈度称为震中烈度,唐山、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都达到Ⅺ度。一般而言,震中地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减小。但是也存在局部地区的烈度高于或低于周边烈度的现象,如果这种烈度异常点连片出现,则可划分出一个局部的烈度异常区。

造成烈度异常的原因往往是场地条件:软弱场地易加重震害,形成高烈度异常区;坚硬场地则可减小震害,形成低烈度异常区。这就是地震破坏程度并非随震中距的加大而一致减小的原因。

17.震源深度对震中烈度有影响吗?

答:震源深度对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很大。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浅,造成的破坏越重。据统计,当震源深度从20千米减小到10千米,或从10千米减小到5千米时,震中烈度均可提高1度。这常常是有些地震震级并不太高,但破坏较严重的原因之一。

18.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几个主要地震带?

答: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19.什么是板块构造,它与地震活动有关吗?

答:地球最上层包括地壳在内的约100千米范围的岩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连在一起的鸡蛋壳,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层称为板块,它们各自在上地幔内的软流层上“漂浮”、运移,有的板块会俯冲到地幔内数百千米深的地方。

地球上最大的板块有六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板块,如菲律宾板块等。

把世界地震分布与全球板块分布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两者非常吻合。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这就说明,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20.什么是板缘地震?什么是板内地震?

答: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叫板缘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叫板内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包括我国)的地震多属此类。板内地震除与板块运动有关,还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

21.我国为什么是多地震的国家?

答: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活动的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自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已发生4¾ 级以上地震3800余次;其中,6~6.9级地震460余次,7~7.9级地震99次, 8级以上地震9次。

22.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5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23.什么是“南北地震带”?

答: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24.什么叫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答:通过对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大量资料的统计,发现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表现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每个活跃期均可能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甚至8级左右的巨大地震。地震活动周期可分为几百年的长周期和几十年的短周期;不同地震带活动周期也不尽相同。

25.什么是地震序列?

答:一次中强以上地震前后,在震源区及其附近,往往有一系列地震相继发生;这些成因上有联系的地震就构成了一个地震序列。

根据地震序列的能量分布、主震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比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的震级差等,可将地震序列划分为主震-余震型、震群型、孤立型三类;根据有无前震,又可把地震序列分为主震-余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震群型三类。

由于强震发生后,往往还会有较大余震,甚至更大地震发生,所以震后还须防备强余震的袭击。

26.什么是主震-余震型地震?

答:主震-余震型地震的特点是: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级。

有时,主震发生前先有一些前震出现,这种主震-余震型地震也叫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例如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前,自2月1日起即突然出现小震活动,且其频度和强度都不断升高,于2月4日上午出现两次有感地震;主震于当日18时36分发生。

27.什么是震群型地震?

答:有两个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丰富;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级以下。如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即属此类,在3月8日~22日的15天内,先后发生6级以上地震5次,震级分别为7.2,6.8,6.7,6.2,6.0级。

28.什么是孤立型地震?

答: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2.4级以上。例如,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

震即属于此类,它的最大余震只有3级左右。

29.我国地震灾害为什么严重?

答: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本身并不是灾害,但当它达到一定强度,发生在有人类生存的空间,且人们对它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时,便可造成灾害。地震越强,人口越密,抗御能力越低,灾害越重。

我国恰恰在以上三方面都十分不利。首先,我国地震频繁,强度大,而且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大陆地区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只有十几至几十千米。其次,我国许多人口稠密地区,如台湾、福建、四川、云南等,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区,约有一半城市处于地震多发区或强震波及区,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十分惨重。第三,我国经济不够发达,广大农村和相当一部分城镇,建筑物质量不高,抗震性能差,抗御地震的能力低。

所以,我国地震灾害十分严重。20世纪内,我国已有50多万人死于地震,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

30.什么是地震的直接灾害?

答:地震直接灾害是指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大范围地面倾斜、升降和变形,以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或倒塌;

——地面破坏,如地裂缝、地基沉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水体的振荡,如海啸、湖震等;

——其他如地光烧伤人畜等。

以上破坏是造成震后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毁坏、社会经济受损等灾害后果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31.什么是地震的次生灾害?

答:地震灾害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状态或社会正常秩序从而导致的灾害,称为地震次生灾害。如地震引起的火灾、水灾,有毒容器破坏后毒气、毒液或放射性物质等泄漏造成的灾害等。

地震后还会引发种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与饥荒。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还带来新的继发性灾害,如通信事故、计算机事故等。这些灾害是否发生或灾害大小,往往与社会条件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32.地震火灾是怎样引起的?

答:地震火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由于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火势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往往酿成大灾。例如,1923年9月1日的日本关东地震发生在中午人们做饭之时,加之城内民居多为木质构造,震后立即引燃大火;而震裂的煤气管道和油库开裂溢出大量燃油,更助长了火势蔓延;由于消防设施瘫痪,大火竟燃烧了数天之久,烧毁房屋44万多座,造成10多万人死于地震火灾。

33.地震水灾是怎样造成的?

答: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是由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例如,1786年6月1日,我国四川省康定南发生7½级地震,大渡河沿岸出现大规模山崩,引起河流壅塞,形成堰塞湖;断流10日后,河道溃决,高数十丈的洪水汹涌而下,造成严重水患。

34.震后疫病为什么容易流行?

答: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水源、供水系统等遭到破坏或受到污染,灾区生活环境严重恶化,故极易造成疫病流行。社会条件的优劣与灾后疫病是否流行,关系极为密切。例如,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省华县发生8级地震,史载,死亡人数“奏报有名者”达83万之众;实则直接死于地震的只有十数万人,其余70余万人均死于瘟疫和饥荒。而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震后瘟疫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发生时正值炎热的夏季,但却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人间奇迹,次年春季流行传染病发病率比常年还低。

35.地震海啸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国有危害吗?

答: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除了地震以外,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塌陷、滑坡等也能引起海啸。

由深海地震引起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海啸形成后,大约以每小时数百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海域传播,一旦进入大陆架,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使波浪高度骤然增加,有时可达二三十米,从而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难。

从历史记录和科学分析来看,远洋海啸对我国大陆沿海影响较小。但我国台湾沿海,尤其是台湾东部沿海,地震海啸的威胁不容忽视,尤其是由近海地震引起的局部海啸,应给予高度关注。

36.每个家庭应从哪些方面做好防震准备?

答: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震情观念,每个家庭要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制定防震避震预案,为震时自救和互救创造条件。例如,对自家住房的抗震能力,周围的环境,室内水、电、煤气等设施的状况,各类物品的存放条件,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处在已有地震短临预报的地区,还应准备自救必备的物品。

37.怎样摆放室内物品才有利于避震?

答:地震时,室内家具、物品的倾倒、坠落等,常常是致人伤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家具物品的摆放要合理:

——防止掉落或倾倒伤人、伤物,堵塞通道;

——有利于形成三角空间以便震时藏身避险;

——保持对外通道的畅通,便于震时从室内撤离;

——处置好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火灾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38.怎样防止家具物品震时倾倒或坠落?

答:

——把悬挂的物品拿下来或设法固定住;

——高大家具要固定,顶上不要放重物;

——组合家具要连接,固定在墙上或地上;

——橱柜内重的东西放下边,轻的东西放上边;

——储放易碎品的橱柜最好加门、加插销;

——尽量不使用带轮子的家具,以防震时滑移。

39.为什么卧室的防震措施最重要?

答:地震可能发生在你睡觉的时候,睡觉时你对地震

的警觉力最差,从卧室撤往室外的路线较长,因此,按防震要求布置卧室至关重要。

——床的位置要避开外墙、窗口、房梁,摆放在坚固、承重的内墙边;

——床上方不要悬挂吊灯、镜框等重物;

——床要牢固,最好不使用带有轮子的床;

——床下不要堆放杂物;

——可能时给床安一个抗震架。

40.怎样在室内准备好避震的场所和通道?

答:·应准备的避震场所

——将坚固的写字台、床或低矮的家具下腾空;

——把结实家具旁边的内墙角空出来;

——有条件的可按防震要求布置一间抗震房。

·保持室内外通道的畅通

——室内家具不要摆放太满;

——房门口、内外走廊上不要堆放杂物。

41.为预防次生灾害应处理好哪些不安全品?

答:·仔细放置好家中的危险品

——易燃物,如煤油、汽油、酒精、油漆、稀料等;

——易爆品,如煤气罐、氧气包等;

——易腐蚀的化学制剂,如硫酸、盐酸等;

——有毒物品,如杀虫剂、农药等。

·把用不着的尽早清理掉或存放好

——防撞击,防破碎;

——防翻倒,防泄露;

——防燃烧,防爆炸。

42.家中应常备哪些震后急需用品?

答:

——生活日用品,如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等;

——必要的常用药品,如治疗感冒、肠胃病的药,一般外伤用药等;

——照明用品,如应急灯、手电筒(电池)或自动充电电筒、蜡烛等;

——必要的身份证件等重要物品。

这些东西集中存放在“家庭防震包”或轻巧的小提箱里。

43.睡觉时哪些物品应放在床头边?

答:为预防地震的突然袭击,睡觉前,应检查下列物品是否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

——眼镜,如果你是近视眼,这是你不能离开的;

——手机(别忘充电),这是你与他人联系的重要工具;

——手电筒,黑暗中你必须使用它;

——如有必要,可准备一个自用的防震包,但一定要放重要的东西。

44.避震时应怎样保护自己?

答:·采取有利于避震的姿势

——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45.家住楼房怎样避震?

答:·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

——坚固的桌下或床下;

——低矮、坚固的家具边;

——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

——内承重墙墙角;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要注意

——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

——不要到楼梯去;

——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46.家住平房怎样避震?

答:·有条件时尽快跑到室外避震

如果屋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

外避震。

·室内避震较安全的地点

——炕沿下或低矮、坚固的家具边;

——坚固的桌子下(旁)或床下(旁)。

·震时不可取的行为

——滞留在床(炕)上;

——躲在房梁下;

——躲在窗户边;

——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47.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

答: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③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④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48.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染等。因此,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去查明原因,做出判断。

49.动物行为异常有哪些表现?

答: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

——惊恐反应 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 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 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50.动物行为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反常现象的因素很多,例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以及动物自身不适,如生病、怀孕等等。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另外,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以后),人们情绪过分紧张,也可能在观察动物行为时出现错觉。因此,发现异常后不要惊慌,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地震的知识手抄报的图片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地震知识及避震技巧可以通过手抄报进行宣传教育。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关于地震的知识手抄报的图片,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地震逃难法

在经常会发生地震的地方,人们都积累了一些预防地震的经验。当然,有预报地震的健全设备和机构是可以避免巨大的损害的。对一般家庭来说,当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办呢?现列出九条注意事项,供参考:

1、不要惊慌地奔出室外,首先暂时躲在坚固的家具或桌子底,最好躲在体积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

2、一次强震过后,不应安心下来,要准备应付余震的发生。

3、震后首先将大火扑灭。

4、尽量步行到避震所,携带物应尽量减至最少。

5、不要走过狭窄的道路、沟渠边缘、悬崖或河边,以免发生意外。

6、注意不要靠近山体、悬崖,以免崩裂发生意外。

7、靠近海岸时,必须注意海啸的发生。在低洼地则应防止水淹。

8、不要害怕余震,也不要乱听谣言。

9、遵守秩序,注意卫生。

暂时不能脱险保护自己的方法

1、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哭喊,不要勉强行动。

2、延缓生命。寻找食物和水;食物和水节约使用;无饮用水时,可用尿液解渴。

3、如果受伤,想办法包扎;尽量少活动。

关于地震的知识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

全文共 1553 字

+ 加入清单

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邢台地震纪念碑、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6年9月12日在隆尧县城奠基动工,占地面积7770平方米,建筑面积2640平方米。1987年3月8日国务院、全国政协、国家地震局、河北省政府、河北省地震局、邢台地区行署在邢台地震纪念碑广场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仪式,从此向社会开放。2006年3月在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之际,中国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邢台市政府和隆尧县政府共同投资重修,隶属隆尧县政府,由隆尧县地震局负责具体管理。内设馆长一人、讲解员一人、管理员二人,经费来源于县财政拨款和上级补助资金。

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建筑面积44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五块对接结构,分中大厅、东西侧厅和东西耳厅。馆名“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鎏金大字,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同志所题,中大厅中央矗立着周恩来总理、在白家寨慰问灾民大会上讲话时的全身青铜塑像,塑像高2.06米,标志着2006年重塑;塑像底座高1.04米,底座和塑像全高为3.10米,标志着3月10日到白家寨慰问;周总理塑像背景是在极震区崛起的世界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隆尧东方食品城;大厅东侧为当年地震灾区群众自发传颂、著名作曲家李劫夫谱曲的《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歌曲;大厅西侧是著名画家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国画;大厅顶部有56盏灯环绕着四个同心圆,寓意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同心同德、坚强不屈,一定能够战胜不管是天上的还是地下的任何困难和敌人,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东西侧厅和东耳厅设置“邢台地震资料陈列展”,展览以大型原始照片为主,辅以文字说明,图表及相关影视资料,主要内容有:邢台蒙难、亲切关怀、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地震研究和邢襄巨变六部分;陈列实物有:周总理3月9日晚听取汇报时座的沙发、3月10日慰问灾民讲话时踏着的救灾木箱、喝水用的粗瓷大碗和部分地震观测简易仪器。集中再现了1966年3月邢台发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毁灭性大地震的灾情,开国总理周恩来、副总理李先念、中央慰问团团长曾山等心系人民群众的公仆风范,人民子弟兵的军民鱼水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各民族大团结精神;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多路探索,中国特色地震预报从这里崛起的实际场面。同时展示了震后40年来,邢台人民弘扬伟大的抗震精神,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昔日震灾区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一个崭新的邢台正展翅腾飞。

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的前方,矗立着邢台地震纪念碑,纪念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干挂泰山红花岗岩石面,高19.66米,标志着邢台大地震发生于1966年,纪念碑平台高1.5米,面积为1200平方米,装饰汉白玉护栏,平台正面台阶分为两阶,第一阶三级、第二阶八级,寓意发生大-是3月8日,碑的两侧仿“人”字突边,象征震区人民“人定胜天、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强意志。纪念碑正面刻有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名的“邢台地震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背面刻着周恩来总理制定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抗震救灾方针的鎏金大字。碑座正面刻有碑文,两侧及背面刻有三幅汉白玉线雕,分别为“蒙难”、“救援”和“重建”。

向社会开放20年来,接待国内外前来瞻仰、参观学习和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120万人,1996年3月25日,李鹏总理为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题词:“加强防震减灾,保护人民安全”。2006年6月18日,国家副主席-莅临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瞻仰、视察,给予亲切嘱托和鼓励,并签名留念。邢台地震纪念碑、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不仅成为对外活动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还被命名为邢台市“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地震后饮食 量充足营养均衡是基本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后,灾区各项供应都会出现短缺现象,在所有应急供应中,最需要保证的,就是食品的充足供应,及食品营养均衡,因为地震后当地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如果健康饮食不能保证,就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地震后饮食首先保证饮食量充足

由于地震灾害面广、受害人群多,因此地震后最大的饮食问题是食物不够,因此在面对灾区人民的饮食支援和派发方面,应当首先确定食物量的充足,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较多、能量较为充足的主食为主,如馒头、面包、饼干、方便面等。主食最好要耐得住储存,以避免因食物的腐坏、霉变造成灾区人民食物中毒等。对于食物的生产日期也要特别注意,不发放过期和即将过期的食品。

地震后饮食最后保证食品营养与均衡

地震后一般很难保证食物的营养摄入均衡,但如果长期只食用主食补充能量,主食中缺少如维生素A、维生素C等必需维生素,人体一旦缺少这些必需维生素,身体很容易出现不适。当前情况下,蔬菜水果难以供给给大量灾区人民,且蔬菜水果不耐放,容易腐坏变质,加大当地食品卫生危险性,因此有条件应当考虑购买药品性质的维生素片进行发放。一般的维生素片便宜、性价比高,更适合非常时期灾区人民的维生素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地震安全应急措施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发生一般很突然,之前有预兆的也很难察觉。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发达国家也难以预测。那么,当地震发生时,该怎么办?

1.不要惊慌,冷静面对。任何突发自然灾害面前,都不要惊慌,要迅速做出判断。

2.地震波纵波比横波传播的快,所以,地震时,人的感觉一般是地面先上下波动,然后是左右波动。不过,上下波动时人往往难以察觉。要抓紧时间在横波到来前逃生。

3.迅速观察地形,如果是平房,要迅速猫腰冲出房子,如果是楼房,来不及的话,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等房间,因为这些地方建筑应力强,安全

4.如果震级大,逃生来不及,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尽量减少损害。

5.如果不幸被埋在建筑物下,也不要恐慌,要冷静自救。恐慌只会浪费你的能量,先观察一下,判断自己是否受伤及程度,如果出血要压迫出血处,防止出血过多,要确保呼吸畅通,深呼吸,等待救援。

今天小编对地震安全应急措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过后怎么防止传染瘟疫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地震应该躲在哪里安全可靠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若开始时震级不高,人们应当迅速离开建筑群,分散到空旷的场地上去。在来不及逃出房屋的情况下,住平房的人可就近躲避在坚固的写字台下、炕沿下、床板下等。住楼房的人应尽快从大房间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当来不及逃离大房间时,应躲在内墙墙角下、家具与门框附近等处,并保护头部和呼吸安全;不要躲在楼房的外墙角,以防外墙震裂倒塌而跌出墙外。不可躲在阳台上、窗户旁与拥在楼梯口,更不可盲目跳楼以防摔伤。

当主震约在20秒钟过去后,要立即撤出房间,以防余震造成的伤害。住高层楼房的人不可乘电梯逃离。为防地震造成停电和火灾,可沿楼梯撤出。逃出室外或己在室外的人应保护头部,以防止被瓦砾等物砸伤,并迅速往广场、操场、公园等空旷安全处疏散,要躲开狭窄街道、高楼、影壁、女儿墙、烟囱、桥梁、高压线、变压器、河堤,水坝等危险地段。大地震后还有多次余震,大震过后不能立即回到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内;倒塌的建筑物如发主火灾应迅速扑灭,以救出被困往其中幸存的人。

今天小编对地震应该躲在哪里安全可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地震火山有什么危害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危害有:火山泥石流、熔浆流等。那么,大家知道地震火山有什么危害吗?

主要的危害是影响全球气候: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昏暗的白昼和狂风暴雨,甚至泥浆雨都会困扰当地居民长达数月之久。火山灰和火山气体被喷到高空中去,它们就会随风散布到很远的地方。这些火山物质会遮住阳光,导致气温下降。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喷发后会发生什么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地震按破坏程度分类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32×32)倍。

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救援行动的地震事件。破坏性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恐怖的自然灾害。2008年汶川地震。2005年前印度尼西亚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38万人死亡。1976年前的唐山地震死亡24万人,整个唐山市瞬间成为一片废墟,1920年的海源地震死亡20万人,以及东京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墨西哥大地震,等等,都是造成数十万人伤亡的、震惊世界的地变。

今天小编对地震按破坏程度分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有哪几种类型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5.5级地震的后果是什么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

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由此可知5.5级地震属于中强震,其破坏性的大小要与当地的建筑抗震水平有关。

2017年5月11日5时58分,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发生5.5级地震,当地震感强烈。截至8时50分,据初步核查,地震已造成8人死亡,23人受伤,其中一人重伤,多间房屋倒塌。

2018年9月4日5时52分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发生5.5级地震,没有收到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等灾情信息。

今天小编对5.5级地震的后果是什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地震如何逃生以及更多的自然灾害知识和地质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预防地震灾害的生活小常识

全文共 1247 字

+ 加入清单

1.地震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列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3度,少数人有感。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11—12度,毁灭性破坏。

2.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

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应急要点:

(1)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2)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电台播发的有关新闻,做好防震准备。

(3)了解震情趋势,不听信、传播谣言,确保社会稳定。

3.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

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地震。

应急要点:

(1)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2)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3)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4)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5)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6)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7)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8)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4.地震时切忌惊慌

我们感觉到的地震,大多数是有感、强有感地震,少数能造成轻微破坏,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是极少数。因此,当遇到地震时切忌恐慌,要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正确行动。特别在高楼和人员密集场所,就地躲避最现实。我国有过地震并没造成任何破坏,但惊慌失措的人们互相拥挤踩踏造成重伤甚至死亡的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观测电磁场变化 可预测地震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1970年1月5日,在云南通海发生7.8级大地震。震前,震中区有些人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忽然发现收音机音量减小,声音嘈杂不清,特别是在震前几分钟,播音干脆中断。再如,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之前,县广播站的人发现,在震前5-30分钟,收音机杂音很大,无法调试,接着发生了大地震。

地震前磁场变化,很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1872年12月15日印度发生地震前,巴西里亚至伦敦的电报线上出现了异常电流;1930年日本北伊豆地震时,电流计也记到了海底电线上的异常电流。

地震能引起电磁场的变化。一般认为磁场变化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

二是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岩石温度的改变也能使岩石电磁性质改变。唐山地震前两天,距唐山200多公里的延庆县测雨雷达站和空军雷达站,都连续收到来自京、津、唐上空的一种奇异的电磁波。

因此,观测电磁场的变化也成为预报地震的主要手段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家庭地震安全知识

全文共 1412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对人类最具威胁性的自然灾害之一,那么家庭要如何防震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家庭地震安全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家庭地震安全知识——遇到地震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地震,根据房屋结构的不同及距震中远近,从地震初动到房屋倒塌会有十几秒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因此,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避震。

1、如果在平房里,能直接跑到室外是最安全的。如果来不及,可迅速趴在床边、躲在桌旁(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如果房屋开始倒塌,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后再撤到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处在楼房的一、二层,无危险坠落物掉落,可迅速跑到楼外避震。如果来不及或处在较高的楼层,要及时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或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躲避。如厕所、厨房、墙根、储藏室、坚固的桌下、床边、农村土炕炕沿下、低矮而坚固的家具旁及房间内侧的墙角、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等。

3、选择好躲避处后应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采用蹲下或坐下姿势,脸朝下,双臂护头,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

应急注意事项

1、遇震不要惊慌,要从容镇定,不盲目乱跑。

2、不要待在床上,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在楼梯间躲避,也不要乘坐电梯,更不要跳楼。

3、应远离吊顶、吊灯下,无支撑物的空房间内,外墙、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水泥预制板墙、门柱旁边等危险处。

4、如同时遇到燃气或有毒气体泄漏,要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逆风躲避。

5、躲进房间后,要把门打开,以便于逃生或他人救援。

6、在教室内遇到地震时,学生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快速撤离。来不及撤离时,可迅速躲到课桌下,双手抓住桌腿,也可躲在课桌、实验台旁边,或躲避在教室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并用双手保护好头部。

看过“家庭地震安全知识“

家庭地震安全知识——地震征兆

1、地下水异常。指井水、泉水等出现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水位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柚竭或涌出等异常现象。人们总结成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生活中家畜及蛇、老鼠等动物在地震来临前都有所预感,会出现反常现象。人们总结成谚语: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

3、气象异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久旱不

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等。另外,地震前往往会看到浮云在天空呈极长的射线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地震中心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4、地声异常。指震前从地下发出像炮响雷鸣、重车行驶、大风鼓荡一样的声响。如果在震中区,3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前往往可听到。

5、地光异常。指震前出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银蓝色、白紫色等混合色光亮。光亮形态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地光多在震前几小时至几分钟内出现,往往持续几秒钟时间,出现的范围也较大。

6、地气异常。指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白、黑、黄或无色的雾气。雾气往往伴有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7、地动异常。指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往往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

8、地鼓异常。指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9、电磁异常。常表现为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家用电器出现异常,尤其是收音机失灵。还表现为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