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煮汤圆要放(优秀20篇)

浏览

435

文章

494

篇1: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吃元宵

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就要到了哦,今天已经是2月24号了农历来到了正月初九,我们在耐心等待6天元宵节就会和我们见面了。随着元宵节的到来新一轮的南北之争又要被大家吵翻天了,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吃元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元宵节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吃元宵或汤圆的注意事项

1、可搭配辛味食物降低脾胃损伤

在吃汤圆或元宵时,不妨配点辣菜护脾胃。因为它们含糖特别高,而太甜的食物会影响脾胃。中医说“甘入脾”,味甘的食物如汤圆,有“缓滞”作用,适量摄取能为肠胃带来能量。所以最好搭配一些小菜,比如蒜泥茄子、洋葱拌木耳等,不仅爽口解腻,营养也更均衡。

2、油脂含量高,要会挑选

汤圆和元宵的馅料当中不仅仅有糖,更含有相当多的固态油脂。吃3个,就相当于吃1盘炒菜的油。因此,最好优先选择果仁、芝麻、豆沙等馅料的汤圆。另外甜馅常会使糖尿病患血糖失控;花生、芝麻、豆沙等含磷量高,会加重肾脏病患者病情,应特别注意。

3、要趁热吃,老化回生后无益消化

汤圆、元宵、粽子等糯米制品特别是冷却后的这些食品,老人、小孩等消化条件较弱的群体需要慎食,普通人若没有强大的消化能力也要适可而止,最好趁热吃,放凉后就别再吃了。

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

北方元宵是“滚”出来的

【原料】糯米粉、黑芝麻、油、冰糖

【做法】

1、将黑芝麻炒一下,炒的过程中要不停地翻动不要炒过,冷凉后放在粉碎机里磨成粉状,然后放适量油在少量开水里将冰糖化开放进芝麻里。

2、拌好的馅料放在保鲜膜上,用手按压成圆饼形,用刀把馅料切成粗细均等的小方块,制作好的馅料放在冰箱冷冻10分钟。

3、冷冻好的馅料取出放在笊篱中,把笊篱放在糯米水中浸泡并立即提起,使馅料表面均匀地蘸一层糯米水。

4、再放在保鲜碗中和糯米粉,用力摇动,使馅料被糯米粉均匀地包裹,包好的元宵再用水煮一会就可以了。

南方汤圆是“包”出来的

【原料】炒熟黑芝麻65克、砂糖35克、黄油75克、糯米粉200克、温水

【做法】

1、炒熟的黑芝麻和砂糖一起放在料理机里面打碎。

2、黄油放小锅里面小火慢慢加热,把黄油全部融化就可以不要太热,然后把黑芝麻糖粉倒入搅拌均匀。

3、放冰箱冷藏至凝固后按每个15克,搓成圆形备用。

4、糯米粉加入温水,和面揉好分开大概30克一个,搓成圆形再要两只手拇指轻轻按压成小碗状,取一个馅料放入。

5、左手按住馅料,右手拇指和食指配合慢慢收紧,一点点缩小最后捏紧收口,再放到干糯米粉里面滚上一层干粉。

6、烧开水煮汤圆,煮至汤圆漂浮上来就差不多了,多煮会口感更好。

吃汤圆还是吃元宵

北方一般吃元宵,而且都是芝麻或花生的,做法上是滚,比较干,像汉子。

在南方的话汤圆比较多,而且各种各样的馅,芝麻,花生,水果,肉,是包出来的,面不是实的,含水较大,比较圆润,像姑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宵节吃汤圆的意义_元宵民俗大全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元宵节吃汤圆意义_元宵民俗大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元宵民俗<二>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元宵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在元宵节这一天吃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具有很好的寓意。

古时“元宵”可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的,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元宵节的许多传统习俗中都与“灯”有关。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人们在欢庆节日就会举办舞狮舞龙等来助兴,舞龙都是采用一些彩色布条制作成龙的样式。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就出现过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人们还会在元宵节这天晚上相约一起到街上走一走,结伴而行,见桥必过,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据说这样就能够保证一整年都不会得病。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在元宵节这一日,一些比较热闹的地方还会举行“猜灯谜”游戏,将灯谜放到一个个灯笼下方,对于知道灯谜的人可以将灯谜写在纸上,猜得最多者就可以获得奖品。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回应的人众多,而后猜灯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文武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

看过电影《黄飞鸿》的人,对舞狮这项活动,应该印象都非常深刻。狮子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紫姑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于夜间在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祭祀。

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踩高跷的人往往装扮戏曲折子,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

而踩高跷的角色,因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非常具有观赏性。

吃汤圆的意义<一>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元宵节吃汤圆,其风俗大行于宋代。宋人周必大的《平园续稿》中有“元宵煮浮元子,前辈似未曾赋此”之说。后来,元宵又称为“汤元”。清代李调元的诗句“风雨夜祭人散尽,孤灯又唤卖汤元”即是指此。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他忌讳谐音“袁消”的“元宵”,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这种小吃的名称,几经变易,才被固定下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也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4节气冬至时节吃汤圆是纪念谁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时节尤其是来到南方,才知道原来南方人在冬至的时候也是会吃汤圆的,地域的不同造就了文化差异的不同。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4节气冬至时节吃汤圆是纪念的人物,欢迎参阅。

冬至时节吃汤圆是纪念谁

冬至吃汤圆一般情况下来说,在古代的时候,南方地区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就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他就是没有祖家的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也是非常看重这一提案,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所以冬至的这一天都是哪些在外边工作的人,在这一天回到家里和家人团圆,一起吃汤圆,冬至吃汤圆也意味着是团团圆圆的意思。

冬至吃汤圆含义

在南方,人们主要是吃汤圆,寓意这团团圆圆的意思。古有有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的习俗了。在冬至的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就要去祀神祭祖,再后来的时候是和一家人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是冬至的一种传统习俗,在江南特别的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一种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的意思,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所以民间就有了“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赠送给亲朋好友。旧时的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的这一天吃汤圆,象征着家庭和谐和吉祥。

南方冬至吃汤圆的来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还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冬至为什么要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柳德芳汤圆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柳德芳汤圆是长沙市的名特小吃,为柳德芳汤圆店独家经营。它创始于清道光(1821一1850)年间,系用姓名为店号,故名柳德芳汤圆。柳德芳,别号柳三,人称长桥柳,小时家境贫寒,以卖汤圆为生。由于汤圆选料上乘、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因而颇有名气,买者非柳三的汤圆不食。1852年(清咸丰二年)柳三在河街南货馆购面粉,不曾想,面粉中竟有53两的大宝银子,遂又购回6篓,果然又得了6个53两的大宝银锭。得此横财,柳三随购一间铺面,专营汤圆,因其所制汤圆个大、糕糯、馅多,肉素兼备,咸、甜双全,不粘唇,不腻心,回味悠长,博得广大食客赞赏。

据传,陕甘总督左宗棠曾感其汤圆鲜美香甜,赠其柳德芳汤圆馆“枵腹而来,君休问价;从心所欲,我亦重涎”的楹联后柳德芳将其装裱挂入店堂,时值学院闳开,各县举子来长沙应试,在汤圆馆见了左宗棠的亲笔檄联,无不赞叹其笔力苍劲,以至招来更多的文人墨客,从此慕名而来,以至不吃柳德芳汤圆不算到长沙成一时之风气,故其每日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声名流传响誉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醪糟汤圆孕妇能吃吗 注意事项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醪糟汤圆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米酒汤圆,不过各地的叫法上不同而已,米酒汤圆里面含有一定的酒精成分。那么,醪糟汤圆孕妇能吃吗?

醪糟汤圆孕妇能吃吗

孕期适量吃一些酒酿汤圆是没有影响的,不少孕妈担心酒酿汤圆中含有酒精,事实上酒酿汤圆中的酒精含量是非常低的,所以准妈妈们只要吃的不过量是没有关系的,而且少量的酒精酒精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消化及增进食欲的功能。同时酒酿还具有益气,养颜,补血,生津等功效。

营养分析

1、汤圆粉含蛋白质、脂肪、淀粉、钙、磷、铁、核黄素等成分;

2、汤圆馅中的芝麻、核桃等都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

3、醪糟含有多种酶,能助消化、活血补血,醪糟煮汤圆有助于汤圆中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所吸收。

醪糟汤圆的好处

醪糟热量高,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醪糟里含有少量的酒精,而酒精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消化及增进食欲的功能。醪糟益气,养颜,补血,生津,对产妇有催乳作用。现代医学认为,醪糟含的醣化酵素是天然荷尔蒙,有丰胸、调节内分泌的功用。

孕妇吃醪糟汤圆注意事项

1、酒酿汤圆汤圆热量较高,吃多了不易消化,因此准妈妈们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量。

2、酒酿是由糯米或者大米经过酵母发酵而制成,其热量高,生湿热,如果是阳亢体质,体内热气盛的人食用酒酿后,很容易上火。表现为流鼻血、便秘、全身发热等。如果有感冒,将会加重病情。所以如果是体热或感冒的孕妇最好不要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宵节如何制作好吃的汤圆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冬至、元宵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汤圆是少不了的一道甜品,汤圆可以是自己做也可以买速冻的,你知道汤圆的制作过程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元宵汤圆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历史来源

1、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2、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

制作方法

1、将花生和核桃仁

2、准备好原材料放入微波炉高火两分钟左右,然后去皮

3、将花生和核桃仁切细

4、锅里放入白芝麻干炒,炒熟

5、加入花生和核桃仁,加入适量红糖和猪油,翻炒均匀,稍微湿一点,不要太干

6、元宵的馅料就做好了

7、用快烧开的水,一点一点加入,将糯米粉揉成干湿合适的面团

8、取大小合适的汤圆面团搓圆,然后挖空,装入馅料,不要装太满

9、收口,然后搓成光滑的汤圆

10、放入水快烧开的锅里,轻轻晃动锅,开中小火,煮七八分钟至汤圆熟

11、出锅了,非常美味

吃汤圆的寓意

1、正月十五吃汤圆,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3、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宝宝能吃速冻汤圆吗?宝宝多大能吃速冻汤圆?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速冻汤圆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吃的食物。特别是忙于工作,没时间做饭的人们,给大家带来了不少方便快捷。有人困惑了,宝宝多大能吃速冻汤圆?关于,宝宝能吃速冻汤圆吗?宝宝多大能吃速冻汤圆?本网小编来为您一一解答!

宝宝可以吃速冻汤圆吗

3岁以内的宝宝不适合吃汤圆。以下5点解答你为什么!

1.汤圆的外皮一般都是糯米粉为食材。糯米含较多淀粉,粘性高,不易消化。小孩子在食用汤圆时应特别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碍。

2.糯米较黏,1岁以下的宝宝很可能将元宵粘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

3.1~2岁的宝宝不容易嚼碎元宵馅中的花生。

4.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孩子也要尽量少吃元宵以防加重病情。

5.消化功能较弱的孩子,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善,即使大一些的孩子吃元宵时不能急于整个吃,要分成1/3~1/2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以防意外。

宝宝多大能吃速冻汤圆

3岁以后的孩子可以考虑吃些汤圆,3岁以内的孩子不建议吃汤圆。因为汤圆的外皮一般都是糯米粉为食材,而糯米含较多淀粉,粘性高,不易消化,1岁以下的孩子很可能将元宵粘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如果是有馅的汤圆,1到2岁的孩子也不容易嚼碎元宵馅中的花生等食材。

而且孩子的消化功能较弱,吞咽反射也尚未发育完善,即使是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吃汤圆,也不能急于整个吃,要分成1/3~1/2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以防意外。需要注意的是,肠胃功能不佳的孩子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应尽量少吃元宵以防加重病情。

宝宝吃汤圆的年龄建议

1、0-1岁:绝对不能吃

婴儿吞咽反射尚未成熟,加上此时的宝贝刚刚开始萌出乳牙,咀嚼能力很差,更增加了吞咽的难度。一旦吞咽差错,食物由口腔呛入气管,很容易进入右侧支气管而引起窒息。

2、1岁-2岁:强烈建议不吃

汤圆很黏,宝贝的吞咽和咀嚼能力仍未发育成熟,乳牙也未出齐,可能将汤圆黏在食道上而阻塞呼吸道,也有可能呛入气管。如果宝贝吵闹着想吃汤圆时,妈咪可故意准备与宝贝口味喜好相反的汤圆,或“怪味”汤圆,弄一点点馅给宝贝尝尝,以善意的欺骗来打消宝贝吃汤圆的念头。

3、2岁-3岁:谨慎进食,最好不吃

2岁以后宝贝的乳牙逐渐出齐,但仍需谨记并未发育完善。如果宝贝已不会被食物呛到、噎到,又很想尝尝汤圆的滋味,可尝试性地给宝贝吃吃。将1个汤圆分成小份后食用,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以防意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速冻汤圆怎么煮做好吃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都知道速冻汤圆放到水里煮,而对于新鲜汤圆和速冻汤圆要煮的时间以及加水等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到底怎么煮,还有什么时间放到锅里,放多少水,放到水里后要煮多久,煮出来的汤圆才最好吃呢。

材料/工具

速冻汤圆水锅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在正常温度的环境下放着一段时间,大约让汤圆自然解冻10分钟左右。

然后打开燃气灶,锅里加入水,开始烧水。水的量遵循一个规则,要把一会儿放入的汤圆全都没入水中。

在水烧到沸腾的时候,小心地把汤圆放入水中去,放下去继续烧。

大概1-2分钟,水再一次的沸腾的时候,汤圆就会浮起来,这个时候加一次冷水,再继续烧水。

等到第二次汤圆浮起来的时候,这个时候汤圆煮熟了。

最后,锅的时候,如果是甜的,可以在汤水里加入一些白糖,这样和甜馅结合起来更好吃,如果是肉的咸的馅料,可以弄些酱油等辅料加入汤水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元宵节为什么吃汤圆

全文共 372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吗?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元宵节各地习俗

[北京]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

[山东]

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

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郲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

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江苏]

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江西]

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于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

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

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

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

新安县民有于去年生男者,皆于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

云龙县于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浙江]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潮汕]

潮汕的元宵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旧俗的游神赛会都集中在元宵前后进行,活动时间长、项目多,民俗文化色彩更为浓烈。潮汕各地元宵风俗活动内容大都有吊花灯、游花灯、舞狮、猜灯谜、吃汤丸等。其主要内容在灯,故又称灯节。

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据糯米汤圆外型圆圆的,里面带馅或实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则叫汤圆。元宵汤圆可以有很多花样。尤其带馅的品种最多。甜馅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虾米等。还有菜馅元宵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称“五味元宵”,寓意勤劳、长久、向上。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元宵节为什么吃汤圆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糯米汤圆外型圆圆的,里面带馅或实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则叫汤圆。元宵汤圆可以有很多花样。尤其带馅的品种最多。

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元宵节花灯的来源及寓意

元宵节花灯的寓意: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 “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

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花灯的起源:

花灯起源于唐代,盛于明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中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如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元宵减肥番薯芋头小汤圆怎么做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都离不开汤圆,但是很多减肥的朋友又很想吃,用番薯芋头做汤圆不会让你变胖哦。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减肥汤圆之番薯芋头小汤圆,欢迎大家阅读。

● 番薯芋头小汤圆的瘦身原理:

一般包馅汤圆包括咸肉或是芝麻、花生,5颗汤圆就约有300大卡的热量,4颗就相当于半碗饭。番薯芋头汤圆就是用高纤维低热量的芋头和番薯取代了部分淀粉,降低热量的同时增加饱腹感,非常适合减肥的朋友。

芋头的纤维约为米饭四倍,由于消化纤维的时间更长,所以在食用后血糖只会缓慢上升,有助于控制血糖。要注意的是芋头一定要煮熟,生芋头有草酸钙,不能消化,摄入过多易致肾结石。

●番薯芋头小汤圆的做法:

1和面团

糯米粉加热开水,和成面团。抹点温水,盖上盖,放置15分钟左右。

2做馅料

番薯去皮,切成小丁,加少量水,用微波炉煮软,然后用勺子捣成泥,拌匀。芋头馅做法相同。

3包汤圆

将揉好的面团搓成条,做成一个个大小适中的小剂子,用手搓圆,再压扁做成面皮。取适量芋头馅料和番薯馅料,包在面皮里,搓圆。

4煮汤圆

烧开水,把做好的汤圆放进锅中。如果喜欢吃甜味汤,可以在煮开水时放入少量桂圆肉。

5盛汤圆,完成

等到汤圆都浮起来时就煮熟了。盛出汤圆,完成。

●芋头的营养功效

芋头性平,味甘、辛,有小毒。能益脾胃,调中气 ,化痰散结。可治少食乏力、痕疡结核、久痢便血、痈毒等病症。

芋头所含的矿物质中,氟的含量较高,具有洁齿防龋、保护牙齿的作用。

芋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作为防治癌瘤的常用药膳主食。在癌症手术或术后放疗、化疗及其康复的过程中,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番薯的营养功效

红薯含有独特的生物 类黄酮成分,能促使排便通畅,可有效抑制 乳腺癌和 结肠癌的发生;能提高消化器官的功能,滋补肝肾,也可以有效治疗肝炎和 黄疸。

红薯蛋白质质量高,可弥补大米、白面中的营养缺失,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对主食中营养的利用率,使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具有阻止糖分转化脂肪的特殊功能;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防止便秘,用来治疗痔疮和肛裂等,对预防直肠癌和结肠癌也有一定作用。

红薯对人体器官黏膜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可抑制胆固醇的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肝肾中的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元宵节什么时间吃汤圆最好

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就是元宵节和情人节啦,中国几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吃汤圆的习俗到底该不该继承,在网络上存在着各种声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元宵吃汤圆的适合时间,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吃汤圆的来历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不适宜吃汤圆的人

尿病患者

元宵含糖量较高,患者若贪图口福,可使血糖急剧升高,不仅会加重病情,还能诱发酮症酸中毒。

溃疡病患者

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严重者可诱发胃出血、胃穿孔等。

胃肠消化功能不良者:元宵是由糯米面做成的,黏性较大,不易消化,食后可导致胃痛、胃胀、嗳气、反酸甚至腹泻。

急性胃肠炎患者:患者的胃肠道正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病人应吃些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吃元宵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吃汤圆的时间

餐中。原因:如果开餐就吃,高糖分会迅速刺激胰岛来分泌胰岛素,会让体内血糖出现不稳定的状况,这对于血糖异常的人会有很大的伤害。如果餐后再吃,餐后酒足饭饱,再吃热量高的汤圆可能会导致总热量过度超标,不利于健康。而餐中吃,作为元宵大餐高潮中的一道点睛之笔,既在欢笑之余共享团团圆圆之寓意,又能避免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元宵节习俗及由来_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和含义

全文共 2556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又名汤圆,“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元宵节习俗由来_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和含义.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从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呢?

元宵节吃汤圆的原因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专家介绍称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民俗专家表示,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据糯米汤圆外型圆圆的,里面带馅或实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则叫汤圆。元宵汤圆可以有很多花样。尤其带馅的品种最多。甜馅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虾米等。还有菜馅元宵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称“五味元宵”,寓意勤劳、长久、向上。

传统的制作方法,南方做汤圆,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

元宵节吃汤圆的食疗好处

1、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

2、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

3、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4、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

5、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元宵节吃汤圆的注意事项

汤圆虽好吃,吃多了也会伤身。从营养学来看,糯米做的皮,豆沙、芝麻等甜馅,都是高糖分、高热量食品。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的时候得注意以下几方面:

1、首先,汤圆虽好吃,但不宜多吃。汤圆属高热量、高糖分食品,含有油脂,缺乏营养素,除热量和糖外,没有太多营养。

2、其次,汤圆不宜在早上吃。早上胃肠道功能最弱,而汤圆外皮大多糯米做的,不易被消化,早餐吃易消化不良。

3、再次,吃汤圆时,别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同时减少其它主食摄入量。一般来说吃3个汤圆相当于1两主食。一般主食摄入量在2两左右,吃汤圆控制在五个到六个左右,过量的话会给肠胃造成负担。

4、最后,油炸汤圆少吃。油炸汤圆虽然香脆,但会使本身油脂含量高的汤圆油脂比例更高,能量密度增加,成为更不健康的食品。胆囊、胰腺疾病患者,食用油炸汤圆很可能加重病情。

5、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病后消化力弱者和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建议应忌食汤圆,糖尿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糯米汤圆。建议健康成人吃汤圆也要适量,每天50克左右为宜,不要多吃。另外,体重超重或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也不宜过多食用含大量油脂及糖分高的汤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汤圆可以油炸吗?速冻汤圆可以油炸吗?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速冻汤圆是我们比较常见的食物,现做的汤圆口感会更好,但不少人觉得麻烦,都会直接购买速冻汤圆食用。也有人困惑,速冻汤圆可以油炸吗?关于,汤圆可以油炸吗?速冻汤圆可以油炸吗?本网小编来为您一一解答!

汤圆可以油炸吗

元宵和汤圆都可以炸着吃。有两个办法,一是直接放到油里炸,而且一边炸一边用勺子把元宵或汤圆敲开一道小缝防止汤圆在受热是发生爆炸。这样做缺点是里面的馅容易流出来好煳锅。还有就是先把汤圆或元宵放在笼屉上蒸一下,再炸。就是费事麻烦一点,但是不用敲缝馅跑不出来。汤圆比较完整。

速冻汤圆可以油炸吗

速冻汤圆是可以油脂的,先将速冻汤圆解冻。然后将芝麻洗净后放入一个盘子里,放入汤圆滚一下沾上芝麻,用粗一些的针将汤圆扎上小孔。把油锅洗净烧干水气后,加入适量菜油,并用大火将菜油烧至中热。在将沾上芝麻的汤圆放入锅内,改为小火慢慢炸,不然汤圆粘很容易炸焦。最后炸到金黄色即可用漏勺捞出,沥干油,就好装盘上桌。

油炸速冻汤圆的正确做法

1、汤圆解冻完成后滚上一层芝麻,然后用牙签在汤圆上扎3~4个小眼,小眼的深度以刚刚到达馅的位置比较好,大约1cm左右的样子吧。照这样扎好小眼以后,再入锅油炸的时候既不会漏馅,也不会爆掉,是油炸汤圆成功的关键之一。

2、油锅倒足量油大火开烧,烧至三四成油温时将汤圆下锅,改用小火慢慢炸到金黄色出锅控油,装盘开吃。

油炸速冻汤圆的做法与成功要点,油炸汤圆怎么做

总结油炸汤圆的成功诀窍

1、每只汤圆至少要扎3~4个小眼,这样可以防止炸至过程中突然爆裂,但扎了小眼后也不能掉以轻心,也要做好防止意外爆裂的准备。

2、做油炸汤圆要在三四成油温时下锅,并用小火慢慢地炸到金黄色,如果油温太高或火太大就容易炸糊,而且外面糊了里面却不熟。

3、白芝麻换成黑芝麻也是可以的,芝麻的用量随自己的喜好就行了。

4、也有人喜欢把汤圆煮过或蒸过以后再炸,麻烦而且远不如直接炸的口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好吃的自制汤圆要如何做

全文共 1458 字

+ 加入清单

汤圆是我们国家非常有特色的食品,汤圆的做法有很多种,每个地方的汤圆做法都有所不同,但是汤圆的养生功效是差不多的。下面就让小编给你介绍一下好吃自制汤圆要如何做?

好吃的自制汤圆做法1

材料

南瓜,糯米粉,豆沙馅

做法

1.南瓜先入过锅蒸熟(或者微波打熟),把肉用勺子挖出来,自然成泥状。

2.趁热把南瓜泥和糯米粉混合揉成团,蒸熟的南瓜水分比较多,基本不用加水了,若是和出的粉团太硬,可以再加些温水。

3.和出的粉团,搓条,揪成小剂子。

4.按扁,包入豆沙馅,团成圆子。

5.可以煮着吃,还可以把南瓜汤圆表面沾点面包糠油锅烧至七成热,下圆子,中火炸熟。

小诀窍

爱吃甜的,可以在和南瓜粉团的时候放些糖。

好吃的自制汤圆做法2

材料

糯米粉100克(约做出10个肉丸大小的汤圆),生花生50克,黑芝麻25克,白糖50克,汤原料:姜两片,片糖(白糖冰糖均可)

做法

1、干锅烧热,小火,要不停地翻炒以防止炒糊了,慢慢地炒熟,闻到芝麻香就差不多了

2、装起芝麻后接着炒花生,同样要不停地翻炒,直到炒出香味,花生衣都变红甚至脱落,最保险的方法当然是尝一颗就知道熟不熟啦~

3、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熄火了,用锅的余温继续把花生烘一下

4、主角出场了!把花生和芝麻分别捣碎。

5、最后把两种碎加上白糖,拌匀备用

6、糯米粉加适量清水,揉成面团

7、揪一小团面,搓圆,再用手指按一个小窝

8、放入花生芝麻馅,轻轻捏紧封口后,揉圆.(用一个大盘子洒上干粉,把揉好的汤圆先摆放在一起,全部做好后再煮)

9、用姜和糖先煮开糖水,放入汤圆,转中小火煮至汤圆浮起即可

小诀窍

1、馅里面的白糖放多点会更美味

2、用姜片煮的糖水可以趋寒暖胃,和甜汤圆也很搭

3、和煮水饺差不多,煮汤圆的时候,水开后加入一匙冷水,反复三次,让汤圆在似滚未滚的状态煮熟,不容易破

好吃的自制汤圆做法3

材料

甜南瓜、芝麻汤圆、鲜奶、水、糯米粉水、糖、盐。

做法

1、将南瓜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撒少量水,放入微波炉微波4-5分钟使南瓜变熟软;

2、取出南瓜,用擀面杖将之捣成南瓜泥;

3、锅里加水烧开,放入宁波芝麻汤圆,稍稍搅拌煮至汤圆浮起后,加半碗冷水继续煮开,然后捞起煮好的汤圆浸泡在冰水里;

4、锅洗净后加适量鲜奶、水,倒入之前捣好的南瓜泥,一边煮一边充分的拌匀,等烧开后,加入适量的糯米粉水勾芡搅拌成南瓜糊;

5、最后将煮好的汤圆倒回南瓜糊里,加适量糖、少许盐拌匀即可。

小诀窍

1、南瓜最好选用口感细腻、香甜的品种,口感色彩都比较好;

2、也可选择用水煮南瓜,但是南瓜煮的过程中会出水,所以开始不要加入太多的水,煮熟后也要充分捣烂成泥;

3、鲜奶可用牛奶代替,用2只锅同时煮汤圆和南瓜糊更快捷;

4、除了自己做汤圆,偷懒的可用市售的芝麻小汤圆代替,煮好的汤圆浸泡在冰水里,可以使汤圆更Q滑(也可省略浸泡步骤);

5、糯米粉加适量水即成糯米粉水,可以增加南瓜糊的黏稠度,但是注意不要加的太多,以免过于浓稠,口感不佳;

6、最后加盐旨在提味,用量要非常少。

看过“好吃的自制汤圆要如何做”

好吃的自制汤圆做法4

材料

巧克力100克,红糖适量,植物油2汤勺,熟面粉1小碗,糯米粉适量

做法

1. 将巧克力放入碗中,用微波炉加热2分钟。

2. 巧克力熔化成浆,加入红糖、植物油调匀。(红糖的用量可酌情掌握,如果是纯度较高的黑巧克力可多加些红糖,如果巧克力本身已经很甜可不加红糖)

3. 一点点加入熟面粉,边加边搅拌,直至混和物能捏成球,巧克力馅即成。(生面粉用微波炉加热1-2分钟即成熟面粉)

4. 糯米粉中加入温水揉成面团,整成长条形,再分成小块,在手心中按扁,包入巧克力馅,搓成圆球即可。

5. 水烧开,放入包好的汤圆,煮至汤圆漂起,再煮2分钟即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五仁汤圆馅怎么做好吃?不仅是月饼有五仁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五仁月饼相信大家是不陌生了,可是居然没有想到连汤圆都有五仁的,明天元宵节,要不要试一试奇葩的五仁汤圆呢?不过虽然不寻常,味道还是不错的!

五仁汤圆是哪五仁

五仁汤圆,汤圆的一种,以核桃仁、瓜子仁、杏仁、橄榄仁、芝麻为食材做成。

主料:糯米粉600克左右

辅料:核桃20克、花生仁20克、瓜子仁20克白芝麻20克、葡萄干20克、猪油40克、白糖60克、熟面粉10克

五仁汤圆的做法

翡翠五仁汤圆的做法步骤

1.拿出家里还没来得及吃掉的果仁们。

2.我的瓜子仁是生的,要用无油无水的干锅炒一下,炒果仁的时候要用中火,并且不停的翻动,以免炒糊。

3.炒好的果仁,晾凉后和其他果仁放在一起用擀面杖碾碎。

其他果仁都很好碾碎,就是这个大杏仁需要耐心和力气。

4.普通面粉放到无油无水的干锅里用中火炒成熟面。白色的面粉变成浅褐色即可关火。

5.取个大碗,把果仁碎、糖、熟面粉、已经放置室温软化的黄油放在一起搅拌均匀。

6.包汤圆前将五仁馅揉成等分的小圆球备用。

7.在糯米粉中倒入适量的清水,水要一点一点的加,和好面后,在一半面团中加入香兰叶汁揉成浅绿色的面,放在一边腥一会儿,这个时候可以制作五仁馅。

8.把白色和绿色的面团分别用手搓成差不多长,差不多粗细的长条。把四根面团岔开颜色放在一起,切成小剂子。

9.糯米面团的伸展性不好,不要用擀面杖擀,用手掌按成面片包裹住五仁馅。我用秤称了一下,馅料大概是8克左右,面团是16克左右,这样包出的汤圆比例比较合适,易操作,还不宜破。

10.包好的汤圆用手搓圆后放在洒着干糯米粉的案板上待煮,汤圆不宜放在室温中放置太长时间,不然容易裂口,煮的时候会流馅。吃不了的汤圆放到冰箱里随吃随煮。

五仁汤圆的馅怎么做好

干果炒熟或者加热烘烤一下更香,然后放入研磨机搅打成粉末,如果喜欢有颗粒的可以稍微打一下就行。加入切碎的葡萄干,跟白糖、猪油和熟面粉混合,揉搓成团,然后分成小块,揉圆。如果太软可以冷冻10分钟定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猜灯谜。你知道元宵节吃汤圆原因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元宵节吃汤圆原因,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传统美食

1、元宵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成。而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2、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河南">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3、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

猜你喜欢:

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专家介绍称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民俗专家表示,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

元宵节吃汤圆原因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专家介绍称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民俗专家表示,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全文共 2367 字

+ 加入清单

期待已久的元宵节到啦,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元宵节的由来

其一: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其二: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据了解,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糯米汤圆外型圆圆的,里面带馅或实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则叫汤圆。元宵汤圆可以有很多花样。尤其带馅的品种最多。

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将馅儿团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滚成,汤圆则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儿,再包馅儿而成,做法完完全全不一样。元宵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观灯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老李汤圆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汤圆,古名浮圆子。因为正月十五是上元节。晚上叫元宵,所以就把吃汤圆称之为吃元宵。青岛市南特色小吃店的”大老李汤圆”取其传统之精华,独创“水磨糯粉、石磨造馅,手工包制、现做现卖”的十六字工艺法,推陈出新,形成独特风格,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大老李汤圆的特点是:滑、软、粘而不沾牙,爽、香,甜而不腻口。个小圆匀,皮薄馅大,开水下锅,一漂就熟,更适合现代生活节 奏。在花色品种上,除保持受欢迎的黑芝麻、花生,黄豆,豆沙,枣泥,桂花。玫瑰,水果、八宝馅等,还在无糖馅上精选原料,推出了无糖芝麻。花生、黄豆、豆沙馅汤圆,特别是结合岛城特色开发的海鲜,鲜肉、香菇油菜、药膳型的鸡腿蘑菇等,有效解除糖尿病及肥胖者不敢吃糖的苦恼。

大老李还为南方消费者准备了酒 酿、小圆籽,供选用。荣获:青岛特色小吃称号。山东名小吃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汤圆面用热水还是冷水?汤圆和面热水还是冷水?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汤圆是元宵节的必备美食之一,很多人都会自己在家里做,吃起来更卫生,更放心。那么,汤圆面用热水还是冷水?汤圆和面热水还是冷水?

汤圆和面热水还是冷水

做汤圆和面时要用温水,如北方气候干燥,和面时要稍湿润一些,和好的面要多揉一会儿,感觉面已上劲为止。包汤圆之前可先把馅均匀地搓成型,这样包出来的汤圆洁白好看。包汤圆时最主要的是打面坯子,面坯子的大小一定要均匀,这样包出来的汤圆大小一样,然后像包饺子一样把馅包进去后要用双手轻轻地搓圆,越圆越好。

汤圆怎么做

1、在糯米粉里加入温开水搅拌均匀后和面。

2、和好面,但是发现面团不是很柔软。

3、取一个40克左右的小面团,放入锅里煮开,煮熟,面团浮起说明熟了。

4、把揉好的面团掰成小块,把刚才煮熟的小面团放入,和均匀。

5、和好的面团非常柔软,有弹性,能拉长。

6、把面团搓长后分成一个个30克左右的小剂子。

7、把小剂子放在手下一起搓圆,如果你做不到,就一个个拿起来搓圆。

8、取一个搓圆的剂子,摁扁。

9、将芝麻和白糖粉碎拌匀,馅心。

10、包入芝麻馅后包紧封口再次搓圆。

11、将打碎的姜和冰片糖放入沸水锅内煮开,溶化后放入揉好的汤圆,煮到汤圆全部上浮即可。

自制汤圆技巧

糯米粉和好,只要能做成汤圆就可以,不用跟做馒头似的揉。汤圆的口感,跟糯米粉的做法关系很大,去买那种水磨的糯米粉,干磨不好吃。

不要做的太软,否则下锅容易糊。在跟蒸馒头的面差不多。如果是做不放陷的纯汤圆,和好面之后,可以放置一段时间,这样糯米面会变的更软一些,口感更好。但是注意别太长时间,会酸的。

汤圆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取一小团面,手搓成圆圆的。如果要放陷,就用面包好馅之后,再搓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冬至吃汤圆还是吃饺子

全文共 1441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自古就被重视,一直流传至今,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至吃汤圆还是吃饺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冬至吃汤圆习俗

冬至节气的时候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现在主要是在南方地区吃汤圆习俗较多一些。

冬至的历史渊源

古代祭天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周代的正月等于现代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的简介

最早的时候人们是不过冬至这个节日的,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而且还有着各种过节的风俗。

冬至吃饺子习俗

冬至节气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张仲景,他是南阳稂东人,他着作了《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现在主要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流传较广。

冬至吃汤圆还是吃饺子

北方饺子,南方汤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