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实用20篇】

浏览

2498

文章

1000

糖尿病人能吃红豆吗?糖尿病吃红豆有什么好处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人在饮食上是特别讲究的,那么有糖尿病的话是否可以吃红豆呢?糖尿病人吃红豆的话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我们来一起介绍下吧!

糖尿病人能吃红豆吗

能吃

糖尿病人是可以适量吃红豆的,红豆是物美价廉的降糖食物,可以帮助胰岛素代谢血糖,将葡萄糖转化成能量,适量的食用对于病情恢复是有帮助的,但要注意,糖尿病患者在吃红豆时候不要加糖.

糖尿病人吃红豆有什么好处

红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E,钾,镁,锌,硒等活性成分,含热量偏低,能够起到降血糖,降血脂,润肠通便的作用,经常适量食用,能够预防糖尿病合并肥胖症,高脂血症.

红豆还含有较多的皂角苷,丰富的微量元素,对糖尿病并发心脏病,肾病水肿有较好的疗效.

红豆的食疗功效

中医认为,红豆具有滋补强壮,健脾利湿,抗菌消炎,利尿消毒,补血等功效.能增进食欲,促进肠胃消化吸收,对贫血,近视,脚气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对糖尿病也有很好的食疗功效.

糖尿病怎么吃红豆好

取红豆30克,粳米50克.

将红豆洗净后浸泡一夜,和洗净的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熬煮至粥粘稠即可.

红豆粥有健脾利湿,抗菌消炎,利尿解毒,补血的功效.

糖尿病吃红豆要注意什么

1、红豆有利水功效,因此尿频人群忌吃红豆.

2、红豆不宜与动物肝脏搭配食用,容易引起中毒.

3、吃红豆不宜喝茶,红豆中的铁和茶中的单宁酸结合,会形成不易于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影响对铁的吸收.

4、红豆食用量不宜过多,一天吃30克为适宜,过多食用会导致体内糖分增多,影响到病情.

冬季红豆食谱推荐

1.红豆冬瓜茶

做法:红豆200克,冬瓜100克,盐少许.先把红豆浸泡半个小时,加入煮滚的1000cc清水中,将冬瓜切成丁,然后和红豆一起煮30分钟左右,要把红豆煮熟就对了,然后熄火.上盖闷十分钟,之后加上一点盐就可以了.每日餐后饮用,至少吃两个星期.

功效:消除全身水肿.

2.红豆大枣汤

做法:红豆100克,大枣10个,水1500克.将红豆清洗干净,用水泡大约30分钟;将大枣清洗干净后,加到红豆水里,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熬至红豆成熟.之后即可食用.

功效:滋补强壮、健脾养胃、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利水排毒.

3.红豆紫米汤

做法:将红豆、紫米各20克洗净浸过夜,将浸泡的水倒掉加入新水煮熟,再以小火煮至熟透即可,秋季补血多吃红豆食用时可加入适量蜂蜜.

功效:红豆本身有利尿作用,有助于改善水肿,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可作为日常食物.但紫米较不易消化,一次不宜过量进食.

红豆搭配建议

1、与红枣搭配.红枣含有丰富的铁元素,红豆也含有丰富的铁元素,二者相搭,可以帮助人们补充铁元素,有利于补血;

2、与薏米搭配.薏米和红豆搭配有利于我们通便利尿,排除毒素,帮助我们减轻身体水肿的现象;

3、与冬瓜搭配.红豆和冬瓜搭配着吃有利于我们降火解暑,滋润我们的五脏,养胃益脾,还可以滋润我们的皮肤,给皮肤补充水分,保持皮肤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怎么能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怎么能预防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最近的一项研究,再一次把“妊娠糖尿病”推到了风口浪尖。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HopkinsUniversity)的王晓斌教授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孕期肥胖的“胖妈”、患有妊娠糖尿病的“糖妈”生的宝宝,患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的风险比健康孕妈生的宝宝高。这项研究一共观察了2734个孩子,其中包括确诊的102名自闭症患儿。

一、结果是令人震惊的

1.与健康的妈妈相比,肥胖、而且怀孕前就患有糖尿病的妈妈们所生的宝宝,患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的风险,是健康孕妈所生宝宝的近4倍。

2.而肥胖而且患妊娠糖尿病的妈妈们所生的宝宝,这个数字也不低,是约3倍。

孕期肥胖很好理解,重在控制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妊娠糖尿病很多孕妈咪表示疑惑,今天我们重点来讨论一下。

二、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

1.妊娠前已确诊患糖尿病,称“糖尿病合并妊娠”;

2.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

所以说,绝大多数糖尿病孕妈是妊娠期糖尿病。因为妈妈们在怀孕后身体的激素水平和代谢情况发生变化,特别到了怀孕的中晚期,孕妈们更容易出现高血糖的情况。

大部分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妈妈在生完宝宝后,血糖会恢复正常,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除了以上最新的研究危害,妊娠期糖尿病还会对孕妈、胎儿、甚至新生儿带来极大的风险,所以,孕期我们不得不防,不得不控。

三、妊娠期糖尿病,如何预防和控制?

1.及时监测

为了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我们建议有高危因素的孕妈在怀孕的6~13周就开始监测血糖。高危因素包括:曾生过巨大儿宝宝、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等。

对于其他的孕妈,在怀孕的24~28周需要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血糖。

2.如果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

对于孕妈而言,最好是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这也是控制孕期体重增长速度的方法)

(1)合理饮食

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多吃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全麦食品,比如燕麦、荞麦、以及豆制品、各种蔬菜;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过量;合理选择零食。避免太多糖的零食,水果也不要选择太多糖分的,比如西瓜、芒果等。

(2)适量运动

推荐孕妈们每天坚持半个小时的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孕妇瑜伽等。

(3)增重适当

要保证进入孕中期以后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1斤。如果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体重增加超过1斤,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4)药物治疗

如果经过饮食和运动调整,血糖还是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这时候就需要使用药物治疗了。一般而言,不推荐孕妈们使用口服降糖药,医生会根据情况加用胰岛素。

(5)定期产检

对于得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妈而言,需要增加产检的次数。每1~2周检查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糖尿病患者谨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偷袭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有两个显着的特点,二是一天之中早晨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季节和时辰的规律呢?

天气寒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纤溶活性下降,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血小板积聚性增高,增加了血液的粘稠度,易于形成血栓。清晨,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中肾上腺素、儿茶酚胺以及糖皮质激素水平浓度升高,体内代谢活性增强,加重心脑血管的狭窄程度和缺血程度,促使粥样斑块的破裂,堵塞血管。

专家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要注意日常保健,谨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袭击。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格外注意。

在糖尿病患者中,50%以上的死亡是由于心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非糖尿病者的4倍。发生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的5倍。目前已将糖尿病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即高血糖对于人体的威胁相当于发生过一次心肌梗塞。这是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糖不仅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且导致心肌细胞代谢障碍,因此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心脏的损害比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异常,其特点是休息时心跳快,活动时变化不大,表现为快而固定的心动过速。因此,当剧烈运动时,心率不能适应生理的需要而相应增快,使心肌缺血缺氧更为严重,容易发生意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11月14日什么节日?联合国糖尿病日是几月几日

全文共 6638 字

+ 加入清单

联合国糖尿病日是哪一天?世界糖尿病日定于每年的11月14日,这一天是胰岛素发现者、加拿大科学家班廷的生日。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

联合国糖尿病日,其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DiabetesDayWDD),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2006年底联合国于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标志

世界糖尿病日的标志是一个蓝环――糖尿病的世界性的象征,它已成为联合抗击糖尿病宣传运动的一部分。这个标志是在2007年通过的,用以标志联合国世界糖尿病日决议的通过。

这个蓝色圆圈标志的意义是非常积极的。对于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这个圆圈都象征着生命和健康。蓝色反映了所有国家共同拥有的天空并且它也是联合国旗的颜色。蓝色圆圈象征着针对糖尿病流行而成立的全球糖尿病社区的大联合,糖尿病治疗产品的大联合,如我国入选的蓝环糖尿病治疗仪等。

联合国糖尿病日的目的和意义

确定世界糖尿病日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要使世界所有国家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和监测,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加关心糖尿病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加强对糖尿病预防措施、治疗手段的研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其特征是血中葡萄糖含量异常升高及尿中出现葡萄糖。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少,且伴有疲乏无力。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且合并多种感染,随病程的延长,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心、血管、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

诊断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公布的糖尿病诊断值是: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11.1mmol/L。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故采用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只能控制病情,但还不能根治糖尿病。即使经过适当的治疗,症状消失,血糖尿糖恢复正常,但做糖耐量试验,也仍不正常,呈糖尿病曲线。如果此时不注意调养,不控制饮食或不按医生的要求治疗,还会出现高血糖及尿糖。因此说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需长期坚持治疗,即使病情控制理想,也要坚持饮食调节,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糖尿病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威胁生命的慢性并发症。因此只要坚持长期治疗,长期稳定控制糖尿病,就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从而达到长寿与健康的目标。

防胜于治。预防的关键在于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懂得必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超重、肥胖和过度精神紧张。

关注糖尿病

2006年底联合国于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2007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宣传主题为“糖尿病和儿童青少年”。

健康在你手中——新千年糖尿病与生活方式。这一主题再次警示人们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的关系。鉴于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唤起群众对糖尿病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曾以“糖尿病无知的代价”作为1995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题,并推出“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糖尿病监测”五项综合措施。2000年世界糖尿病日将生活方式与糖尿病作为主题,再次强调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影响及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1998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为1.43亿人,预计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人,其中发达国家将增加45%,发展中国家将增加200%。中国1996年11省20—74岁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现患率是1984年的4.8倍。同时,中国糖尿病增长幅度正呈现出农村大于城市的显著特点。与1993年相比,1998年中国城市糖尿病患病率上升53%,农村上升128%。当前,糖尿病已成为影响中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

糖尿病的发病情况

糖尿病是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发展迅速,对人们健康危害巨大。近年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造成的医疗开支巨幅增长,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劳动力的巨大损失。据推算,2007年全球约2.46亿人患糖尿病,46%为40-59岁劳动力人口,若不采取任何措施,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增加到3.8亿,其中80%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

糖尿病患者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为印度、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德国;成年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5个国家依次为瑙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巴林和科威特。全球每年约有380万人死于糖尿病。糖尿病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四大疾病。由于糖尿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21世纪的灾难”。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仅危及成年人健康,更是儿童青少年人群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任何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因此,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和世卫组织将儿童青少年作为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关注对象,旨在提醒人们关注糖尿病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

中国目前大约有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另有糖耐量低减者近2000万,糖尿病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

在全球几乎每一个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都在上升。这种疾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截肢、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每年因它而丧命的患者人数与因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而导致的死亡人数不相上下。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主席PierreLefebvre教授概述了以下事实:“50多年来,糖尿病已经发展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糖尿病患者的总人数每年以700多万的速度在递增。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糖尿病的全球肆虐将影响一代人中的超过3.5亿人口。如果消极对待糖尿病,那么它可能会威胁许多国家的医疗保健服务,并吞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为世界糖尿病日选择的主题是“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中的糖尿病”。全球糖尿病代表组织正在把目光投向糖尿病的健康不平等,并正在推广一种理念,即每个糖尿病患者均有权享受到他们各自国家所能够提供的最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糖尿病对这些个人及其家庭的影响通常是毁灭性的。据估计,一些发展中国家中的患糖尿病的穷人治疗糖尿病的花费相当于他们年收入的四分之一。正如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主席ElectMartinSilink所指出的那样:“对于一些人来说,糖尿病的后果是残酷的。贫困人群被逼到更加穷困的境地,并面临着糟糕的选择:花钱去治疗从而面临灾难性的债务还是置自身的健康于不顾从而面对残疾或早早地死去。”

老人、少数族裔和本土居民受肆虐的糖尿病的影响程度参差不齐。在发达国家,65岁以上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是20至40岁人群患病率的将近10倍。据估计在美国,2000年出生的少数族裔人口中将有一半在他们的一生中将患上糖尿病,而总人口的患病率为三分之一。在加拿大,土著居民中糖尿病的流行程度比相同年龄人群总人口的患病率高出三到五倍。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中的情形也是如此。

糖尿病的国际情况

在全球几乎每一个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都在上升。这种疾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截肢、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每年因它而丧命的患者人数与因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而导致的死亡人数不相上下。

世卫组织估计全世界2.2亿多人患有糖尿病。如不进行干预,这一数字到2030年可能会增加一倍以上。近80%的糖尿病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世界节日、国际日、纪念日大全、农历节日大全1月元旦节(1月1日)黑人日(1月第一个星期日)日记情人节(1月14日)国际海关日(1月26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1月27日)国际麻风日(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小寒节气(1月5-7日交节)大寒节气(1月20-21日交节)2月世界湿地日(2月2日)国际气象节(2月10日)情人节(2月14日)国际母语日(2月21日)反殖民主义斗争日(2月21日)立春节气(2月3-5日交节)雨水节气(2月18-20日交节)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月最后一天)3月国际海豹日(3月1日)全国爱耳日(3月3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5日)世界青光眼日(3月6日)国际妇女节(3月8日)保护母亲河日(3月9日)中国植树节(3月12日)白色情人节(3月14日)国际警察日(3月14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国际航海日(3月17日)世界森林日(3月21日)世界儿歌日(3月21日)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3月21日)世界睡眠日(3月21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世界戏剧日(3月27日)复活节(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惊蛰节气(3月5-7日交节)春分节气(3月20-22日交节)4月愚人节(4.1)国际儿童图书日(4.2)世界自闭症日(4.2)巴勒斯坦儿童日(4.5)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4.7)世界高血压日(4.7)世界卫生日(4.7)非洲环境保护日(4.10)世界帕金森病日(4.11)世界社会工作日(4.15)非洲自由日(4.15)世界血友病日(4.17)国际古迹遗址日(4.18)世界地球日(4.22)世界法律日(4.22)世界读书日(4.23)世界防治疟疾日(4.25)世界知识产权日(4.26)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4.28)化学战受害者纪念日(4.29)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4.30)全球青年服务日(4月的第2或第3个周末)潍坊国际风筝节(4月20日至25日)国际秘书节(4月的最后一周星期三)世界儿童日(4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世界航天节(4.12)谷雨节气(4月19日-21日交节)清明节气(4月4-6日交节)5月五一国际劳动节(5.1)世界新闻自由日(5.3)五四青年节(5.4)世界防治哮喘日(5月的第一个周二)世界微笑日(5.8)世界红十字日(5.8)战胜德国法西斯纪念日(5.9)国际护士节(5.12)玫瑰情人节(5.14)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碘缺乏病防治日(5.15)国际家庭日(5.15)世界电信日(5.17)国际博物馆日(5.18)世界计量日(5.20)网络情人节(5.20)全国学生营养日(5.20)世界文化发展日(5.21)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22)全国助残日(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非洲解放日(5.25)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5.26)国际维和人员日(5.29)世界无烟日(5.31)立夏节气(5月5-7日交节)小满节气(5月20-22日交节)6月六一国际儿童节(6.1)世界牛奶日(6.1)世界环境日(6.5)全国爱眼日(6.6)世界海洋日(6.8)中国人口日(6.11)世界无童工日(6.12)世界献血日(6.14)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17)世界难民日(6.20)父亲节(6月的第3个星期日)奥林匹克日(6.23)世界手球日(6.23)全国土地日(6.25)国际禁毒日(6.26)联合国宪章日(6.26)全国科普行动日(6.29)世界青年联欢节(6.30)芒种节气(6月5-7日交节)夏至节气(6月21-22日交节)7月中国共产党诞辰(7.1)香港回归纪念日(7.1)国际建筑日(7.1)国际体育记者日(7.2)美国独立日(7.4)国际接吻日(7.6)国际合作节(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世界过敏性疾病日(7.8)中国航海日(7.11)世界人口日(7.11)银色情人节(7.14)国际冰壶日(7.16)曼德拉国际日(7.18)人类月球日(7.20)世界语创立日(7.26)世界肝炎日(7.28)第一次世界大战(7.28)非洲妇女日(7.30)小暑节气(7月6-8日交节)大暑节气(7月22-24日交节)8月八一建军节(8.1)爸爸节(8.8)全民健身日(8.8)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8.9)国际青年日(8.12)国际左撇子日(8.13)绿色情人节(8.14)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8.15)世界人道主义日(8.19)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8.23)纳米比亚日(8.26)全国律师咨询日(8.26)立秋节气(8月7-9日交节)处暑节气(8月22-24日交节)9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3)国际扫盲日(9.8)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9.8)中国教师节(9.10)世界预防自杀日(9.10)世界清洁地球日(9.14)相片情人节(9.14)国际民族日(9.15)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16)全国爱牙日(9.20)国际和平日(9.21)世界老年痴呆日(9.21)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世界无车日(9.22)世界避孕日(9.26)世界旅游日(9.27)国际翻译日(9.30)国际聋人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海事日(9月的最后一周)白露节气(9月7-9日交节)秋分节气(9月22-24日交节)10月十一国庆节(10.1)国际音乐节(10.1)国际老年人日(10.1)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10.2)国际非暴力日(10.2)世界动物日(10.4)世界空间周(10月4-10日)世界住房日(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教师日(10.5)全国高血压日(10.8)中国航天日(10.8)世界视力日(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世界邮政日(10.9)世界居室卫生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第二个星期三)世界镇痛日(10.11)世界60亿人口日(10.12)世界关节炎日(10.12)世界保健日(10.13)国际标准时间日(10.13)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10.13)世界标准日(10.14)葡萄酒情人节(10.14)全球洗手日(10.15)国际盲人节(10.15)世界农村妇女日(10.15)世界粮食日(10.16)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世界厨师日(10.20)世界骨质疏松日(10.20)世界统计日(10.20)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联合国日(10.24)世界发展信息日(10.24)环卫工人节(10.26)世界男性健康日(10.28)世界卒中日(10.29)世界勤俭日(10.31)万圣节前夜(10.31)寒露节气(10月8-9日交节)霜降节气(10月23-24日交节)11月中国记者节(11.8)全国消防日(11.9)吉尼斯世界纪录日(11.9)世界青年节(11.10)光棍节(11.11)联合国糖尿病日(11.14)电影情人节(11.14)国际宽容日(11.16)国际大学生节(11.17)世界厕所日(11.19)非洲工业化日(11.20)世界电视日(11.21)世界问候日(11.21)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11.25)国际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日(11.29)美国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立冬节气(11月7-8日交节)小雪节气(11月22-23日交节)12月世界艾滋病日(12.1)废除奴隶制国际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12.2)国际残疾人日(12.3)全国法制宣传日(12.4)国际志愿人员日(12.5)国际民航日(12.7)世界足球日(12.9)国际反腐败日(12.9)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12月第二个星期日)世界人权日(12.10)拥抱情人节(12.14)世界强化免疫日(12.15)国际移徙者日(12.18)南南合作日(12.19)澳门回归纪念日(12.20)国际篮球日(12.21)平安夜(12.24)圣诞节(12.25)大雪节气(12月6-8日交节)冬至节气(12月21-23日交节)传统(农历)节日农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糖尿病症状 新婚第二天干呕不断竟是患上这病

全文共 2951 字

+ 加入清单

糖尿病是容易遗传的,所以在结婚之前最好查清楚,省得婚后比较介意,婚姻出现问题,那么糖尿病怎么预防呢?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呢?糖尿病怎么治疗呢?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叔叔家发生的事情,堂弟今年已经28了,家里就他一个男孩子,所以叔叔婶婶都很疼他。

从23到28,期间换了好几份工作,相亲相了无数次,无论是好的家庭或者是好的样貌没有一个相中的。愁的叔叔婶婶见人就想让人说媒去。今年突然之间开了窍,相中了一个,个子不是特别高,样貌也很一般,但是堂弟却很喜欢。用叔叔婶婶的话来说,只要是个女的堂弟喜欢就可以。

结婚的第二天回门堂弟媳突然之间干呕难受,脸色苍白,晚上两点多给我打电话,我说这个病不知道什么原因让到医院去检查下,到医院以后医生让打针,堂弟媳怎么也不让,挣扎的厉害,劝了半天也不行。

医生只好让做下检查,之后结果让在场的大家全部怔住了,查出的结果是糖尿病,血糖值达到了30多,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结果是3.9--6.0mmol/L。/毫无疑问的被确诊为糖尿病。

新婚第二天就出了这样的事,叔叔婶婶气的中午饭也不吃,只是大呼倒霉,堂弟这婚后第二天媳妇儿干呕恶心来检查,竟然是糖尿病,妈妈还逼迫离婚!大家纷纷猜测可能以前就查出来了只是结婚前隐瞒了而已。

叔叔婶婶很生气,婶婶更是觉得不能够忍受,要求堂弟立即离婚!妈妈劝说婶婶,当初做个婚前检查就好了。看来婚前检查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今天我跟大家说说糖尿病的一些知识:

糖尿病是由遗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综合征。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多系统的损害、导致眼睛、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慢性进行性病变。

典型症状:多尿、多饮、多吃,但是体重减轻。有皮肤瘙痒的表现,其他的有四肢酸痛,便秘,视物模糊。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的时候,有烦躁,恶心呕吐,乏力,甚至出现昏迷,腹痛的表现。

如果有糖尿病,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遵医嘱治疗用药。

糖尿病病因

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糖尿病如何预防

1、定期血糖检测

预防糖尿病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在平时要做好血糖检测,定期血糖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血糖浓度的遗传,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就可以及时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2、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进行合理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3、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相对应的,糖尿病的病发率也高了起来,因此,我们要做好体重的控制。

4、合理饮食

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1型糖尿病的青睐对象。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零食、泡面、腌制食品等垃圾食品,对甜食,高热量的食物也要少吃,这些食物都很容易造成肥胖,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1、治疗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与医护人员配合,积极治疗糖尿病,降低血糖水平。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具体治疗方案根据病情而定,但是患者与医护密切配合也是非常重要。

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少吃动物脂肪,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必要时使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时,加服降血压药,有效控制血压。

定期进行眼底、心电图、肾脏及神经系统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治疗。

2、日常防护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不吸烟,不饮酒。

监测血糖: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

正确对待糖尿病: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加强并发症监测: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的危害糖尿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可导致大血管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并发率和病史率为非糖尿病人的3.5倍。

糖尿病对肾脏的危害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会促进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这也是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对周围血管的危害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注意以下肢微血管病变为主,出现下肢疼痛和溃烂、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肢端坏死。在外界因素损伤局部组织或局部感染时较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局部组织溃疡,这种危险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称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对眼睛的危害糖尿病视网膜病是糖尿病的另一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眼睛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引起失明这比一般人多10-25倍,另外,糖尿病还能一起你糖尿病性白内障、青光眼及其他眼病。

糖尿病对神经组织的危害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最常见,这是糖尿病的危害之一。

糖尿病对孕妇的危害患有糖尿病的孕妇特别容易出现自发性流产或者胎儿畸形。而且,糖尿病会使孕妇在生产的时候发生难产,生出的孩子成为巨大儿。

怎么预防糖尿病

1、脑力、体力活动平衡

运动状态下,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作用是最活跃的。还可以改善胰岛素受体的功能,降低血糖。许多糖尿病的患者有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就像长期从事高度紧张的工作,思想比较压抑,或是受到精神打击等等。

2、加强运动

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身体锻炼,要保持一定运动量。控制饮食再加上锻炼,体重就不会过胖。我们大家都知道,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因素,不肥胖患上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哦。

3、注意生活节奏,保持愉快心情

人体各个组织器官活动都有生理的规律性,如果不按时休息,工作强度、时间安排不顺应人体生物钟,是很容易导致器官功能紊乱的。所以糖友平时要注意保持愉悦心情,学会自己减压,有利于器官代谢、功能调节,改善胰岛细胞的供血以及代谢分泌功能。

结语:糖尿病是生活当中十分常见的疾病,而且它还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要多多预防,如果发现已经患了糖尿病的话要积极的配合治疗,那么如何防治糖尿病,大家看了上述小编的介绍都有所了解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儿得了糖尿病后能不能吃糖果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得了糖尿病后能不能糖果?日常吃的红糖、白糖、糖果和作为主食的大米、面粉、谷类、薯类中的淀粉,都属于碳水化合物,或称糖类。糖类在体内被利用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胰岛素比蛋白质及脂肪所需要的多,引起血糖升高的速度快,幅度也高,尤其是蔗糖、葡萄糖一类食品更是如此。糖尿病患儿因胰岛功能本来不足,吃糖后会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在胰岛素不足的情况下会使血糖迅速升高,尿糖加重,对疾病不利。因此糖尿病小儿不宜吃蔗糖类食品或糖果,或应尽量少吃些。甜的水果中含有和蔗糖相似的果糖,也不宜多吃。但如血糖、尿糖不高时,进食少量水果还是可以的。

糖果几乎是每个孩子都爱吃的食品,但不是非吃不可的食品。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使糖尿病小儿了解吃糖果或吃糖类食品过多时对自己的害处,从而使之改变喜食甜食的习惯,另一方面可应用一些非糖类的甜味食品以代替糖果来满足孩子对甜食的需要。甜菊就是一种受到重视的天然糖料。它含有一种物质叫糖甙,甜度为蔗糖的150~300倍,是高甜度、低热能、味质好、对人体无害的糖源,可用来代替蔗糖用于食品或药物的制造。我国引种甜菊已成功,并已用于冷饮、点心、罐头等制品。

对糖尿病患儿必须限制饮食吗?

对糖尿病患儿要给予饮食疗法,使饮食的质和量既要满足营养需要,又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具体要执行“计划饮食”。这是一种合理的科学膳食,既不是饥饿疗法,也不是随意饮食,而是在饮食上要有一定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蜜饯含糖量高吗 糖尿病能吃蜜饯吗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蜜饯大家应该都挺熟悉的了,在它的制作过程中确实需要加入一些糖,因此如果本身身体不适合吃太甜的人,建议少吃比较好,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蜜饯的含糖量吧。

蜜饯含糖量高吗

高。

蜜饯的含糖量高达70%,对于糖尿病患者等不宜过多摄入糖的人群,最好选择那些以功能性甜味剂代替蔗糖的蜜饯产品。蜜饯指以干鲜果品、瓜蔬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糖浸泡或者试加工而成的,品种有很多,但是要注意糖尿病人最好不要食用,对于健康是很不利的哦。

糖尿病能吃蜜饯吗

不能。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是不能食用蜜饯这种东西的,主要是因为蜜饯这种东西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伤害是很大的,你们应该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问题,尽量的去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才不会影响到病情。所以,糖尿病人要注意的是蜜饯这样的食物含有的糖分是比较高的,而且它会导致糖尿病的血糖紊乱,出现各种的症状。

蜜饯的功效与作用

1补充体力

蜜饯中含有较多的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以迅速为人体补充能量,所以可以随身准备一些蜜饯,当感觉到疲劳、乏力的时候,不妨尝试吃一些,可以快速补充体力、缓解疲劳。

2开胃消食

蜜饯一般尝起来都是酸酸甜甜的,所以具有很好的开胃消食的作用。对于食欲不振、胃口不佳的人,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蜜饯,可以起到开胃消食的功效。

3化痰止咳

常吃一些蜜饯,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化痰止咳的作用。

4补充营养

蜜饯中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例如矿物质、氨基酸、纤维素等,虽然含量并不是很多,但是也维持了大部分新鲜水果的营养,这些物质能够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蜜饯选购建议

1、看品牌。虽说大型超市销售的知名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出现过问题,毕竟概率要小得多,比起小作坊生产的产品总是让人稍微放心一些。所以,尽量挑选口碑好的品牌。

2、看包装、看颜色。包装上必须有清楚齐全的信息,产品名称、配料表、制造者或经销商的名称和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等。不要购买包装简陋的产品。颜色特别鲜艳的产品不要购买。

3、闻气味。打开包装后一定要注意产品不能有异味。

4、看状态。好的果脯蜜饯肉质细腻,糖分分布均匀,没有破裂、残损,表面干湿程度基本一致;劣质则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女性糖尿病会有哪些特殊信号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女性糖尿病会有哪些特殊信号?糖尿病患病率没有明显性别之分,但女性糖尿病常常会出现一些性别“信号”。

一是阴部瘙痒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当葡萄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时,部分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这给霉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炎症,出现瘙痒症状。

二是糖尿病孕妇容易生巨大胎儿

由于糖尿病孕妇血液中的葡萄糖增高,孕妇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引起胰岛素分泌活跃,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使胎儿脂肪堆积,脏器增大,体重增加,故胎儿巨大。

三是腰臀比例增大

中年以上妇女应关注自己的腰围。正常腰围与臀围比值为0.70∽0.85,若比例大于0.85,则要警惕糖尿病。

四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性功能障碍

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供应会阴部的营养动脉硬化,管腔狭窄,会影响阴部血液供应,导致爱液分泌减少,神经末梢反应迟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妊辰糖尿病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妊辰糖尿病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每个准妈妈怀孕期间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血压、血糖高。影响宝宝健康,事与愿违,有些准妈妈还是血糖高。孕期血糖高是最闹心的问题,吃多了血糖高,不吃又满足不了宝宝营养需求。

“糖妈妈”是妊娠糖尿病者的“昵称”。妊娠糖尿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孕妈妈,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是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的孕妈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糖妈妈中80%以上属于后者,前者不足20%。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妈妈大多会在生完宝宝后恢复糖代谢正常,但将来患Ⅱ型糖尿病的几率高于正常孕妈妈。

孕妈应在妊娠24~28周“糖筛”妊娠期糖尿病,大多是通过各种筛查发现的。所有孕妈妈都应在孕24~28周进行“糖筛”,超过35岁、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及不良孕产史的孕妈妈需要更早进行“糖筛”,流程如下:

尿糖测定:尿糖阳性者不要仅考虑妊娠期生理性糖尿,应进一步做空腹血糖检查及糖筛查试验。

空腹血糖测定: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筛查试验:建议在孕24~28周进行妊娠糖尿病筛查,50g葡萄糖粉溶于200ml水中,5分钟内服完,其后1小时血糖值≥7.8mmol/L为糖筛查阳性,应检查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异常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者再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75g糖耐量试验:空腹12小时后,口服葡萄糖75g,其正常上限为空腹5.6mmol/L,1小时10.3mmol/L,2小时8.6mmo1/L,3小时6.7mmol/L。其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仅1项高于正常值,诊断为糖耐量异常。

“糖妈妈”应该这样吃一旦被医生诊断为糖尿病,糖妈妈就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啦!

控制好总热量

孕妈妈早期正常饮食,不用增加额外的热量。孕中晚期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25~35千卡热量,但身体状况不同的孕妈妈应根据血糖、尿糖等病情随时调整饮食。孕妈妈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时一般都已到孕中晚期,若想控制好总热量,可从孕28周后,观察自己的体重变化,合理数值为每周增长0.5公斤,一个月最好不超过2公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儿童常喝高糖饮料会得糖尿病吗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人对孩子过分宠爱,要什么给什么,在饮食方面更是如此,只要是孩子想吃的、想喝的,也不管健不健康、适不适合孩子,家长就会满足。殊不知,这样会在潜移默化中害了孩子!那么儿童常喝高糖饮料会得糖尿病吗?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儿童食品安全小知识。

不久前,卫生部发布了《保持健康体重知识要点》,其中特别指出:儿童肥胖危及终身,预防应从早期开始——保持健康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最为重要。其实,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不少孩子过度嗜喝饮料,晚餐暴饮暴食,再加上运动锻炼少得可怜,咋能不胖!

中国城市现在0-6岁的儿童,超重加肥胖已经达到8%,7-17岁的青少年超重加肥胖,更是已经达到了21%。”在卫生部召开的“2009国际健康生活方式博览会”上,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曾指出,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饮用含糖软饮料。

目前为止,很多关于含糖饮料与糖尿病关系的大型研究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长期喝含糖饮料与糖尿病发病相关,但无法推断出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喝含糖饮料会增高糖尿病的风险,但饮料本身是不是直接导致糖尿病呢?不好说,不确定。

长期喝含糖饮料会导致多余的热量储存在体内,转化成脂肪,最终导致超重或者肥胖。而大量确切的研究都提示,肥胖和超重是导致二型糖尿病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含糖饮料跟糖尿病的关系可能不是直接导致,而是间接的。

2015年牛津大学发表的一项大型回顾研究确认了含糖饮料与糖尿病的关连性,但却无法解释这种相关性的生理病理原因。去年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调查了接近10万人,目的就是搞清楚含糖饮料跟糖尿病的关系,结果发现这可能跟饮料的升糖指数有关。像普通可乐这样的高糖饮料喝进去之后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血糖瞬间大幅度升高,身体必须大量释放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胰腺超负荷工作。长期如此的话,就可能造成胰腺的“疲劳”,久而久之,身体出现血糖不耐,血糖就很难迅速恢复到正常范围。另一方面,饮料这样的高升糖指数食物也可能直接导致身体抵抗胰岛素,从而出现即便胰腺分泌了足够的胰岛素,也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总结一下,长期喝含糖饮料的人,糖尿病风险增高,可能是因为这样的人往往体重超重,而超重或肥胖会导致糖尿病。牛津大学的这个研究就试图找到含糖饮料与糖尿病的直接关系,最终结论是含糖饮料导致糖尿病的说法仍然缺乏确切的科学依据,因为很难排除不是其他的因素所致,比如喝含糖饮料的人往往肥胖。

不管怎么样,长期喝含糖饮料不仅仅会提高糖尿病的风险,还会带来很多其他的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所以为了健康,儿童最好不要喝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建议选择无甜味的健康饮料,比如绿茶、咖啡或白水。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分享的关于“儿童常喝高糖饮料会得糖尿病吗”的话题,想要了解高糖饮料影响儿童健康吗等相关常识,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糖尿病怎么办 六款中医药膳有效治疗糖尿病

全文共 290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很难根治的,并且一旦患上糖尿病就会很痛苦。那么,你知道吃什么能够缓解糖尿病的加重吗?你知道治疗糖尿病的误区吗?现在小编为大家推荐六款饮食药膳治疗糖尿病,一起来看看学习一下吧。

糖尿病患者应该深有体会糖尿病的痛苦,糖尿病的饮食禁忌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一旦摄入了过多的糖分等物质,极有可能诱发生命危险。所以糖尿病的吃什么好和不能够吃什么东西是非常需要注意的。中医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规律和食物的药性特征,总结了六款中医药膳有效的缓解治疗了糖尿病。

六款中医药膳治疗糖尿病

洋葱炒黄鳝

原料:黄鳝2条、洋葱2个。

制法:将黄鳝去肠杂切块,洋葱切片。起油锅,先放入黄鳝煎热,再放入洋葱,翻炒片刻,加盐、酱油、清水少量,焖片刻,至黄鳝熟透即可。

功用:理气健脾,降糖降脂。适用于糖尿病并发高血脂血症。洋葱有降血糖作用。黄鳝有“黄鳝鱼素”,对高血糖者具有类似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对血糖过低者又有升高血糖到正常的作用。两味相伍,能健脾、降糖,且味鲜香可口。

注意:有肝胆湿热者,即有右胁疼痛、发热口渴、面目黄疸、胃脘微胀、饮食少、小便短黄,不宜食用本食谱。

山药小麦粥

原料:淮山药60克,小麦60克,粳米30克,加入适量的水煎煮,先用大火煎煮沸腾,再用小火煎煮。

功用:养心阴,止烦渴。用于糖尿病心阴虚者,可见有心烦口渴、多饮多食、小便频数量多等表现。小麦为高纤维食物,能明显降低血糖。

淮山黄芪茶

原料:淮山30克、黄芪30克,煎水代茶。

功用:黄芪能够增强白细胞的能力,加速它的吞噬功能。进而提升了身体的免疫能力,有补气止汗、利水消肿作用。而山药健脾补肾,优势是能够降低血糖,简直就是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山药熟地瘦肉汤

原料:淮山药30克、熟地黄24克、泽泻9克、小茴香3克、猪瘦肉60克,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即可。

功用:滋阴固肾,补脾摄精。适用于糖尿病脾肾俱虚者,症状有小便频数量多、尿浊如米泔水样、困倦乏力、便糖。熟地性味甘、微温。功能生精补髓,滋阴固肾。用于糖尿病肾虚者。

药理证实本品有降血糖作用。泽泻有利水不伤肾,药理证实其有降血糖作用。小茴香辛香,功能开胃,与熟地配伍,防熟地之呆胃及甜腻。

枸杞叶蚌肉汤

原料:胡萝卜60克、蚌肉100克,加清水适量,文火煮1小时,放入洗净的鲜枸杞叶60克,煮沸片刻即可食用。

功能:养肝明目,清热止渴。用于糖尿病视力下降,肝阴虚损者,可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渴多饮、形体消瘦。

枸杞叶能清热明目,治肝虚目暗,又能除烦止渴。胡萝卜性味甘凉,补肝明目、清热止渴,因含高纤维素,有降血糖及降血脂等作用。

蚌肉性味甘咸,微寒,具有养肝明目及清热止渴的功效。本汤最适宜糖尿病目暗属肝虚有热者食用。

注意:糖尿病属脾紧阳虚、形体虚胖、舌胖而淡、苔白垢腻、脉沉迟者不宜饮用本汤。

杞子炖兔肉

原料:枸杞子15克、兔肉250克,文火炖熟。

功能:方中杞子有降血糖和胆固醇的作用,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功效。兔肉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渴作用。两味合用,滋养肝肾,健脾止渴。适合糖尿病偏于肝肾不足者。

糖尿病人的饮食宜忌主要有以下几点

饮食宜淡不宜咸

饮食口味过重,对人身体不利。过食咸味的食物,因咸味入肾,肾主骨,则会引起骨气劳倦困惫,肌肉短缩,心气抑郁。“淡食最补人”,要注意调和饮食五味,使其不偏不重,便可以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流畅,身体健康。对糖尿病人,尤其并发肾病、高血压病的患者,日常饮食更要注意少食钠盐.

饮食宜缓不宜急

吃饭时不要暴饮暴食,粗嚼急咽,食物的消化,咀嚼是第一道工序,只有第一道工序加工的好,食物到了胃肠才能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古人云:“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盖细嚼则食之精华,能滋补五脏,一也;脾胃易于消化,二也;不致吞呛噎咳,三也。”这一总结至今看来仍是非常有道理的,尤其对糖尿病人。

饮食宜暖不宜寒

糖尿病人的饮食温度要适中,过于寒凉或过烫的饮食都将损伤脾胃,引起不良反应。中医认为,人的脾胃喜暖而怕寒,所以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如果我们吃的食物能温度适中,那么,人体的正气将不会受到损伤,病邪也就不会乘虚侵犯机体,身体也就太平了。

饮食宜粗不宜精

糖尿病人应适当增加食物纤维的进量,以利于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降低血脂,减缓饥饿感。下列食品中含纤维量较多,可作为糖尿病人经常选吃的食品:绿豆、海带、荞麦面、玉米面、燕麦面、高粱米、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但也不宜过分单一食用,还要讲究营养平衡。

宜饮茶不宜喝酒

在日本曾有人研究证实,每天饮用适量绿茶,有一定降低血糖的作用。中医学则认为,茶具有提神醒脑、上清头目、下气消食、止渴生津、清热解毒等药用功效,对糖尿病人来说,每日适量饮茶,有百利而无一害。而喝酒则不然,酒是五谷之精华,适量饮酒可以活血通络、御寒、调节精神,但酒为大辛大热之品,过度饮酒会恣伤脾胃,使吃下的食物不得正常运化,反而酿生湿浊,困遏脾气,造成脾虚湿困,胃失濡润,病人虽摄入大量饮食,但脾气不得健运输布,气血不能充养四肢肌肉,反在多食同时见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状。

中药根治糖尿病

比如某中药产品自称为“首家攻克糖尿病治疗难题”……

医学界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中医同样如此。中国医学博大精深,中药药性复杂,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比较共同的认识是:中医、中药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作用,那些自称能根治糖尿病的“中药”是不存在的。

糖尿病人不用终身服药

“中国首个摆脱糖尿病终身服药的科技产品研制成功”……真的如此吗?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当然需要长期用药,而许多病友盲目听信别人的传言,轻信服用某某药就可摆脱终身服药。

有人因擅自停药,突发脑溢血、脑梗、冠心病等。糖尿病是需终身服药的,不过在什么阶段用什么药物治疗是有差异的,需要由专业医生指导。

中药快速降糖

“中药降糖快速,无毒副作用”、“中药快速降糖,同时防治并发症”,真的吗?

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

对于广告中宣称的中药能快速降血糖的药物不能相信,因为它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用药剂量过大;二是标明的成分与实际不符,即产品中含有西药成分但不标明。

糖尿病人无需控制饮食

有些拿糖尿病人来宣传,称“老妈敢大口大口吃西瓜了”、“糖尿病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可能吗?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人尤其要控制主食的量,一天不能超过5两主食,不吃快速升糖的饭菜,如大米粥,要多选粗杂粮;如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等。水果应选含糖低的,如樱桃、菠萝、柚子等,并且最好在两餐间食用。

降糖药能治并发症

降糖药只能降低血糖,对并发症的治疗无效。第二点,糖尿病人不要轻信降下血糖,就不得并发症的传言。

原因很简单,血糖的每一次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像药物、饮食、运动、情绪等,每一次血糖的升高,都会对血管、神经、代谢系统造成一定损伤。

结语:我们都听说过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这句话吧。那么你知道这其中的领头马就是“饮食”吗?所以说治疗糖尿病首先就是注重饮食问题。如果谁说不需要那就是错误的饿,上面的六款食疗推荐时很有效果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试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儿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诀窍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胰脏是人体内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大消化腺,位于第一、二腰椎之前,成人时重量70克~80克。胰脏内主要构成单位是胰岛,其细胞分泌物是胰岛素,是碳水化合物(或称糖)正常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糖尿病就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障碍为主的伴有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儿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诀窍

饮食———防止血糖“坐滑梯”

糖尿病患儿的血糖值就好像坐滑梯一样容易受生活习惯的影响忽高忽低。贪吃,偏食,血糖值容易升高;缺乏自制力,运动过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家长应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平衡膳食计划,坚持实行。

建议

1、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详细记载进食情况。

2、要求患儿随身携带食物,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即进行加餐。

3、放宽对主食的限制,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

运动———让胰岛素更敏感

运动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体重,缓解轻、中度高血压,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情况和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对糖尿病患儿的生长发育更能起到辅助作用。行走、慢跑、爬楼梯、游泳、跳舞、骑车等有氧运动都对孩子有益。

建议

患儿每天运动锻炼两次,运动要有规律,强度由低到中,循序渐进。运动以餐后1—3个小时为宜,从10分钟逐渐延长到30分钟左右。

2、运动时可随身携带软饮料、葡萄干等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以备食用。

3、为防止意外,孩子外出运动时应佩带胸卡,写清病情和家长联络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糖尿病人能不能吃月饼?那些人不宜吃月饼?

全文共 2103 字

+ 加入清单

月饼是汉族传统小吃,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那么糖尿病人能不能吃月饼?那些人不宜吃月饼?

选择月饼种类有讲究

据戴营养师介绍,目前月饼的种类五花八门,但从健康角度来看,主要可分为五大类:一类是脂肪和糖分极高的蛋黄、酥皮、莲蓉等月饼;另一类是脂肪含量较低、但糖分较高的枣泥、豆沙、五仁等月饼;还有一类是胆固醇含量高、用火腿、鲜肉等荤馅制作的咸味月饼;再一类是低糖低脂、纯素的新型月饼如无糖月饼、素食月饼等;还有一类是调理身体的月饼,如阿胶糕月饼。

一般来说,传统月饼如枣泥、豆沙、五仁等,脂肪含量比较低,多以杂粮、坚果为馅料,一般人群都可食用;而用水果、低脂奶酪做馅的冰皮月饼、蔬菜馅的素食月饼等对年轻女性更适宜;蛋黄类月饼的脂肪多,胆固醇也不低,不过营养素丰富,适合小朋友吃;而酥皮月饼因为需要层层酥皮要加入大量的动物油脂,同时为了增加月饼的奶香味,还会加入植物奶油,这样就增加了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其实最不健康,对于爱吃酥皮月饼的老人来说最好少吃。另外,最近比较流行的是阿胶糕月饼,阿胶的特性是味甘、性平,功能为补血止血,滋阴润肺,能从女性的内部开始调理,更有助于补血理气,中秋前后吃阿胶糕月饼不仅能够起到固本培元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匡扶正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令身体保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

近年来,用各种荤馅制作的咸味月饼如火腿、鲍鱼、葱油月饼等很受欢迎,但这类月饼的胆固醇含量高,血脂偏高的人要少吃。

一次吃四分之一就好

由于月饼的热量和脂肪的确都较一般食品为高,戴营养师建议吃月饼还是要节制,不宜多吃。据介绍,一个含有一个蛋黄的月饼约有200克,含热量750大卡及200mg的胆固醇;而没有蛋黄的月饼约为180克,也含700大卡热量;而一碗米饭约为130克,含150大卡热量。换言之,每一个月饼有高达相当于四五碗饭的热量,吃了一个月饼等于吃四五碗饭,这个数目真够叫人心惊的了。

无论吃何种月饼,浅尝即可,每次最好只吃四分之一个。同时,吃月饼后,当天的饭量和餐食也应该减少,以避免摄取过多的热量和油脂。但是,爱吃月饼的人,别以为月饼可取代正常的饭食,而宁可选择只吃月饼,不吃饭;要知道,月饼虽然含高量的脂肪、糖分、胆固醇,但却缺乏米饭、蔬菜、水果等食物所含有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因此无法以月饼取代饭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月饼的糖分及脂肪都很高,因此一般人吃月饼后常会产生饱滞感,因此,吃月饼后可多喝茶,以消解月饼的油腻感,有助消化。

大家都知道月饼含有丰富的油脂和糖分,这里的糖分知道不止是馅料所含的糖分,还有月饼皮也就是面粉所含的糖分,因为面粉里所含的是淀粉,而淀粉水解后会产生大量的糖分,糖尿病人是不宜食用月饼的。

吃月饼的好处有哪些

瓜子、山楂、莲蓉、红小豆、枣泥等,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植物性的种子含不饱和脂肪酸高,以油酸、亚油酸居多,对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有益;含矿物质,有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儿童锌缺乏、缺铁贫血;莲子、红小豆、芝麻含钾很高,置换细胞内钠盐排出,营养心肌、调节血压;从中医角度看,一些原料性温平居多,强心、镇静、安神,一些种子富含维生素E,抗衰老,滋皮肤、乌须发。不过,月饼油多、糖多、以鸭蛋黄为馅的月饼胆固醇高,总体讲是高热量食品。

哪些人不宜吃月饼

糖尿病患者、肥胖者不宜多吃。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不宜多吃月饼,重则可以引起疾病发作。饱食过多的月饼可能产生急性胰腺炎,这种病发病急,少数急病患者可在短期内死亡。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千万不要多吃月饼。因为月饼中的糖、油脂等可增加血液稠度,加重心脏缺血程度,甚至可诱发心肌梗塞。

十二指肠炎或胃炎的患者,对疾病愈合不利,应控制食用。

肾炎患者

肾炎病人忌咸食,而有的月饼含盐量较多,食后常会感到口干舌燥,易喝水过多,加重肾脏负担,使肾性高血压加重,并易出现水肿。

糖尿病患者,因月饼含糖量高,吃得过多,可使血糖急剧升高,使病情加重。

婴幼儿,婴幼儿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够健全,难以承受大量高糖、高脂肪的食品。要注意控制,不能吃太多。

老年人,因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多食可能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

大部分月饼常温保存,即开即食。而像冰皮月饼、冰淇淋月饼等,则需要从冰箱拿出来放一阵子解冻食用,口味更佳。

糖尿病人也能吃月饼

那么糖尿病患者能不能享受月饼的美味呢?戴营养师表示,这是可以的,只要适当把握分寸,同样可以享受吃月饼的快乐;对血糖一向控制比较好的患者来说,适当吃点月饼是可以的。

糖尿病患者吃月饼需遵守的原则

1、选择月饼要恰当。月饼种类繁多,选购时一定要看清配料,含糖和含油脂高的不要选用。

2、吃的要适量。糖尿病患者应以控制疾病为重,尽量少吃月饼,适当尝尝味道,多吃必然导致血糖失控。

3、注意平衡饮食。在吃月饼的同时,必须减少米饭及油脂的摄入,吃多少月饼就要少吃多少饭。如果不小心吃多了,可采取补救措施:减少当天或随后几天进食量、加大运动量以消耗过多的热量。

4、无糖月饼也不可以多吃。尽管这类月饼里没有加入葡萄糖,但月饼内的油脂含量仍然很高,油脂含有比碳水化合物高出更多的热量,而控制糖尿病的要点之一就是控制热量,月饼是面粉做的,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注意事项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妊娠可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使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GDM,使原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孕早期空腹血糖较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如果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那么,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注意事项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妊娠糖尿病人的注意事项:

适当限制糖的摄入量:

以五谷、根茎及豆类为主要来源,尤其是含纤维素较高的燕麦片、糙米和全麦面包。水果中的草莓、菠萝和猕猴桃等含有较高的可溶性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应优先选用。但香蕉、甘蔗、龙眼和葡萄等含糖量较高故不宜多吃。

增加蛋白质:

妊娠时蛋白质的量一定要充足,因为蛋白质不仅是维持子宫和胎盘正常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而且对胎儿的正常发育也非常重要。多食用动物蛋白质如牛奶、乳制品、禽蛋、鱼和豆制品。

维生素的摄入:

维生素D:妊娠时需要量增加,有条件时可饮用加入维生素D的牛奶,或更为简单的方法是每天在阳光下散步。叶酸:妊娠时需要量比平时增加2倍,因此应多吃一些含叶酸较多而对血糖影响较小的食物,如绿叶青菜(如菠菜和甘蓝菜)、豆类、动物肝脏、橙子和全麦面粉等。维生素C:在许多食物中有相当大的含量,如柑橘类水果、猕猴桃、玉米、花椰菜等。

铁、钙等微量元素的需要:

铁是主要的造血物质。妊娠时母亲需要更多地补充铁,而胎儿也需要在肝脏内储存更多的铁,以便在出生后离开母亲时,在不能及时得到足够的铁补充时,能自身造血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肾、动物血、黑木耳、大枣、海产品、豆类、干果、瘦肉等。

钙的补充每天应能保证1200mg,因为钙对胎儿骨骼的发育非常重要,牛奶是钙的主要来源,如果因对牛奶过敏而不能喝牛奶时,应询问医生,获得帮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

适当水果的需要:

水果中的草莓、猕猴桃等可首选,香蕉、荔枝、龙眼和葡萄等含热量较高,不宜多吃。食糖、蜂蜜、巧克力、甜点等双糖、单糖食物应避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引起糖尿病的病因

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糖尿病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缺陷,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代谢异常。糖尿病有个雅称叫“富贵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化,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下面就由小编来告诉你引起糖尿病的原因。

1、糖尿病的治疗

1、药物治疗:这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常用方法,其中磺脲类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双胍类能降低血糖而不诱发低血糖,并且能保护心脑血管。但是多吃药不好,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不管是什么降糖药物大多有一定副作用,使用时必须注意说明书中注明的用法、剂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免误用。

2、饮食治疗:这是每个患者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措施之一。每日摄取的总热量及营养成分一般要根据自己的体重和体力活动强度来制定。另外,还应限制酒精、食盐、高胆固醇食物、脂肪和食糖的摄入。

3、运动治疗:运动也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之一。应根据自身年龄及体质,每日坚持适宜强度的运动和锻炼,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等。有规律的运动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但应注意空腹时运动易导致低血糖,应在餐后30分钟进行。但要注意什么时候可以运动,怎样运动才是最好的。要掌握最好的一种运动方法。

2、引起糖尿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 感染等。

2、肥胖: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 特别是腹型肥胖者。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岛β- 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β- 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引发2型糖尿病。

3、氧化压力: 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氧化压力状态与糖尿病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高血糖状况下,因多元醇代谢的亢进,葡萄糖的自身氧化,氧化磷酸化等引起活性氧自由基过量产生,非酶糖化反应使SOD等抗氧化能力降低,引发氧化压力状态,损伤生物大分子,改变细胞内信息传递,损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发血管内皮细胞的机能障碍,促进血栓形成及LDL的氧化,也通过改变细胞内信息传递,增强MCP-1等付着因子,VEGF等生长因子的表达,引起糖尿病的血管机能障碍。活性氧自由基也通过活化c-Jun激酶,NF-kappaB等,使胰岛素底物蛋白磷酸化,加速IRS-1的降解,引起胰岛素抵抗。另外多元醇代谢的亢进引起PKC活化,糖化终末产物增加,蛋白质机能改变,细胞内运输障碍,引发细胞凋亡等,引起糖尿病神经功能障碍。

4、饮食结构: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5、精神神经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因素所起的重 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6、活动不足: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 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揭秘糖尿病会不会遗传

全文共 1601 字

+ 加入清单

糖尿病遗传

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遗传学观点表明,因调节血糖的基因组合异常,而导致发病。

调查中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亲属比非糖尿病者发病率高得多,其父或其母有糖尿病者分别为8.33%及1.96%,其亲属有糖尿病者发病率为1.620%-5.85%,孪生子糖尿病的发病率为48%。一般认为,隐性遗传常隔代或数代,糖尿病患者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病的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基因遗传,临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

糖尿病易感者,对胰岛素的适应能力很差,容易发生糖尿病。但并非有糖尿病的患者其下一代肯定会得糖尿病。

也就是说虽然有遗传倾向,但糖尿病患者的后代并不一定会得糖尿病。往往有这种情况,糖尿病病人的子女对糖尿病了解比较多,对糖尿病的危害及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比较了解,他们防患于未然,平时就比较注意饮食起居,反而不得糖尿病。

即使血糖有了轻度增高,他们也会积极采取措施,使病情不但不发展,而且能缓解。

所以说,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的,但又是可以预防的。

如何预防糖尿病

1、科学合理膳食,目前主张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0.8g/kg.d),必要时可适量输氨基酸和血浆,在胰岛素保证下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证足够的热量,脂肪要选植物油。这是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措施之一。

2、所有糖尿病病人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要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

3、有条件者应做尿微量蛋白的测定,和β2微球蛋白的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如尿微球蛋白增加,要3-6个月内连测3次,以确定是否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

如果确定为微量蛋白的增加,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者应高度警惕,并注意努力控制血糖,使之尽可能接近正常,若血压>18.7/12Kpa,就应该积极降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同时应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

4、有效控制血压血压控制标准应低于130/80mmHg(或者低于125/75mmHg),少盐饮食,适当锻炼,积极补钙均对控制血压有益。

糖尿病肾病的饮食的注意事项

1、食盐摄入应有限制

为了保护肾脏,减轻其工作负荷,糖尿病人菜肴应尽可能味淡一些,食盐摄入量应在每天7克以内,严重肾衰时还应限制摄入水量。这是糖尿病肾病的饮食的注意事项之一。

2、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

因为糖尿病肾病极易出现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一旦出现,糖尿病肾病的饮食将诱发心律紊乱和肝昏迷。

3、血糖控制至失重要

血糖持续升高,糖尿病肾病的饮食会诱发脂肪胆固醇代谢障碍,促进肾小球,肾毛细血管内膜增厚硬化变性,使其丧失正常功能。控制血糖的关键一是严格限制热量摄人,二是坚持服用降糖药物。

4、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

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糖尿病肾病的饮食可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日常五式远离糖尿病

1、减点肥

有研究显示,超重者若能减掉体重的5%,其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能降低70%。对于一名79公斤的男性而言,大约为4公斤。采用热量计算器,了解每日饮食的热量,能明显提升减肥效果。

2、吃饭先吃菜

吃饭前先来一道醋汁拌蔬菜。阿里森纳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2型糖友或糖尿病前期的人在吃碳水化合物之前,喝两勺醋,餐后血糖升幅会低些。这是因为,醋能减缓淀粉酶分泌,放慢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

3、每周运动4小时

芬兰一项调查发现,运动能激发胰岛细胞的活性。每周运动4小时,或每天运动35分钟的人,即使体重没有变化,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下降80%。

4、减轻压力

在压力状态下,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胃口也大开,血糖升高。清晨起床后做一会儿瑜伽、冥想,散会儿步,能为这一天营造好心情。接电话、开车、照顾孩子前,做3次缓慢的深呼吸,有助于放松身心。

5、每天一杯茶

茶、咖啡等饮品含咖啡因,它能提高新陈代谢,还有助于机体抗氧化能力,帮助细胞吸收糖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哪几类孕妇需筛查妊娠期糖尿病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哪几类孕妇需筛查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以使用中短效胰岛素,不可使用口服降糖药。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或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异常,也就是先怀孕,之后发生的糖尿病。孕妇本来没有糖尿病,受孕以后,性激素分泌增多,它们在人体组织外周有抵抗胰岛素的作用。随着孕周的增加,不断增多的雌、孕激素可促使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保持正常的糖代谢。由于个体差异,并不是所有人的胰岛都有那么好的代偿能力,对于代偿能力不好的人,可能会表现出糖代谢异常,或者胰岛素敏感性不够,妊娠可促使隐性糖尿病变为显性。

诊断妊娠糖尿病必须做糖耐量测试

妊娠期糖尿病多发生在妇女妊娠的中晚期,且患者的空腹血糖多是正常的,因此应该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做此项检查最理想的时间是妊娠的第24~28周。在此期间,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75%以上都可被确诊。

部分得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可能会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是也有很多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连空腹血糖都没有异常。只有在进行糖耐量测试时,血糖浓度才会高于正常水平。所以,妊娠糖尿病主要靠检测血糖来诊断。

哪些孕妇需要筛查

具有下列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及时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年龄在30岁以上、妊娠前就肥胖的孕妇、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多、有糖尿病家族史、生过巨大胎儿和出现过不明原因的死胎、早产、新生儿死亡、习惯性流产、羊水过多,多产妇以及发生过反复的真菌感染等情况的孕妇。如果你属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那么在你妊娠后第一次到医院检查时就应进行筛选试验。

得了妊娠糖尿病该怎么办?

首先要控制饮食。由于妊娠时母亲不仅自己需要营养,而且还要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所以饮食管理的要求与其他类型糖尿病不同,均衡饮食以保证有效控制血糖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关键;其次要适量运动。运动不仅有益于母子的健康,而且有益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应局限于室内,而应适当参加些户外活动。当然,运动前必须先到医院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并与医生一起制订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最后,药物治疗也很关键,经过严格的饮食管理和运动疗法,血糖仍不能有效控制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就应该接受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以免对胎儿构成不利影响。胰岛素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用药。其用药原则是不宜使用长效胰岛素,以选择中、短效胰岛素在餐前使用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糖尿病患者停药时间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2型糖尿病的治疗,最主要的就是依靠口服降糖药物了。那么,只要是2型糖尿病,只要血糖升高就要用口服降糖药,这种观点可取吗?糖尿病病友须知,其实降糖药不是想用就用的。在某些情况下,您还得学会对口服降糖药说“不”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糖尿病患者停药时间第三种情况:1型糖尿病患者

1型糖尿病患者绝不可以单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已不能分泌胰岛素,如果只用口服降糖药而不加以胰岛素补充,将会危及生命。当然,对于这一类患者,某些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是值得提倡的。

糖尿病患者停药时间第四,当患者出现某些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

当患者出现某些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最好不用口服降糖药,这些情况包括:急性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发展到Ⅲ期或Ⅲ期以上的肾脏及眼底病变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停药时间第一种情况: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

这一类患者应该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因为几乎所有降糖药都需经过肝脏代谢,大多数的药物还要经过肾脏排出。如果是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服用了降糖药,就很有可能出现药物蓄积,引起中毒或低血糖症,还有可能会更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糖尿病患者停药时间第五种情况

见于其它某些急症:如心肌梗塞、手术、创伤等,应短期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停药时间第二种情况:患糖尿病的孕妇或哺乳的女性

这一类糖妈妈或“准”糖妈妈们应该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有条件的最好佩戴胰岛素泵治疗,以免血糖控制不佳,从而引起胎儿发育异常。绝大多数口服降糖药可通过乳汁排泄,因此哺乳期女性也须停用口服降糖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儿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症状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糖尿病的诊断,作为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孩子有什么病,不想看到他们不舒服,都想把他们照顾得好好的。下面就介绍一下小儿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症状是什么吧?

小儿糖尿病发病原因:

1、一般认为,遗传是小儿得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有人统计,双亲中有一人患糖尿病,子代的发病率为3%~7%;双亲均为糖尿病者,子代发病率可达30%~50%。此外,环境因素、免疫因素被公认为与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

2、病理生理。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造成葡萄糖利用减少,同时一些反调节激素如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促使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增加、脂肪分解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最终导致血糖升高、血渗透压增高。

当血糖浓度超过肾阈值10mmol/L(180mg/dl)时,导致渗透性利尿,临床出现多尿、多饮症状,糖尿产生,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失衡和脱水。另外,脂肪分解加速,游离脂肪酸过多,最终酮体产生,形成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

3、环境因素。多年来不断有报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病毒的感染有关,如风疹病毒、肋腺炎病毒、可萨奇病毒、脑心肌病毒等感染后发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报告。

小儿糖尿病前期症状:

1、起病较急。约有1/3有患儿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

2、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3、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莓菌性外了且炎而以会阴部闯关为明显的症状。

4、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儿,可于1~2年内发生白内障。晚期患儿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小儿糖尿病临床表现:

小儿糖尿病症状如发生于成年人,常有多食、多饮、多尿症状,其远期并发症是微血管病变所致的眼、心、肾和神经系统损害。婴儿患糖尿病时,多饮、多尿难以被发现。幼儿患者因夜尿多而可出现突然的遗尿,由于遗尿症在幼儿年龄阶段相当普遍,因此可能被家长忽视。小儿遗尿症专科门诊对尿床的患儿必作尿液常规检查,为的就是筛除隐藏在“遗尿症”中的幼儿糖尿病。

小儿糖尿病起病急,一般在3个月内可被确诊。小儿糖尿病的致命危险是酮症酸中毒,而不是微血管病变所致的远期并发症。患儿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越高。酮症酸中毒常表现为多尿、呕吐、腹痛、严重脱水、神情呆滞甚至发生昏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糖尿病的危害 小心被抑郁“缠上”

全文共 174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抑郁症相信很多人都是害怕的,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精神疾病,而说到糖尿病则会认为这是一种普通的疾病,没有任何的害怕,然而这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若是糖尿病患者在心理上不能好好的护理,整天想着它的危害,就要小心患上抑郁症。

糖尿病患者抑郁表现

1.失眠、早醒等睡眠障碍

据了解,抑郁病人的躯体症状中,睡眠障碍占98%,疲乏83%。特别是睡到半夜就醒来,或者比平时早醒2、3个小时,醒后难以再入睡,脑子里尽想些不愉快和绝望的事,比如以后会得糖尿病并发症,眼睛会瞎,脚会烂等等,这是较为典型的抑郁表现。

2.血糖老是降不下来

人的情绪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当人处在紧张、激动、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不良情绪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体内的一些应激性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水平升高,也会对抗胰岛素,使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下降,导致血糖不易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一段时间内用药、运动、饮食都很规律,但血糖就是降不下去,就要引起警惕。

3.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明显

有研究指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以为是年纪大的关系,其实很有可能是抑郁的表现。

4.情绪低落,经常自责

情绪低落是抑郁最明显的症状,特别是情绪低落早晨加重、傍晚减轻的情况,更要引起糖友们的注意。在情绪低落的基础上,患者还可能出现自我评价降低,经常自责,觉得自己患了糖尿病对家庭没贡献,拖累家人等等。

糖尿病与抑郁症是互为影响的两个疾病,糖尿病“五架马车”中就有提出心理防护的重要性。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更不要畏惧心理科的咨询和治疗,家中有糖尿病人(特别是高龄糖友)更要时常关注患者的情绪,必要时到医院咨询、就诊。

血糖长期不稳容易患抑郁症

近年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患上抑郁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3—5倍,抑郁复发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8倍,64%的糖尿病患者在过去的一年中曾有过一次抑郁。更为值得警惕的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不利于血糖控制,甚至会引发悲剧。

糖尿病患者与抑郁的密切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患者必须时刻注意饮食管理,经常监测血糖、长期服药,有些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使用胰岛素预示着病情严重,导致心理压力增加,悲观情绪更严重。

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在5—10年内可能出现并发症,这时刻威胁着患者,必然使人产生恐惧、悲观和焦虑的情绪。另外,长期治疗产生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心理压力会剧增。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时,皮质醇分泌亢进,大量的皮质醇会降低葡萄糖的利用,并拮抗胰岛素,使血糖升高,发生恶性循环。

四类糖尿病病人最易患抑郁症

专家指出,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情况都与糖尿病抑郁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女性情绪波动更大,患抑郁的危险比男性高;中年人承担着来自家庭、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其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血糖长期控制得不好、并发症较多的患者,精神压力及经济压力更大,抑郁的患病率更高。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女性、病程长、并发症多、血糖长期控制不良者,尤应注意排查抑郁等心理疾患并及时治疗。

糖尿病病人患抑郁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患者一旦患上抑郁后,主要表现为心情低落,一开始会闷闷不乐,最终发展到悲痛欲绝;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躁动,严重者还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有些老年患者出现严重失眠、便秘、腹胀、食欲下降、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心前区疼痛,还会出现诸如头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并且服止痛药无效。因此,当家人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状况时,要警惕糖尿病抑郁的发生。

结语:糖尿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常见的,抑郁症在生活中则是不常见,很多人都不会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然而他们其实是有联系的,很多糖尿病患者是非常容易抑郁的,时间长了就真的会患抑郁症,所以广大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心理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糖尿病低血糖如何急救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突发低血糖该如何进行急救相信是很多朋友想要了解的急救知识。大部份的糖尿病人都有过低血糖的经验,有些人形容的极为恐慌,而有些人则无感觉,但共同的地方就是验指血糖时则显示低血糖值。那么糖尿病低血糖如何急救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一疾病急救知识。

如果对于糖尿病认识不足,药物使用不清,或面临低血糖而不会处理,即有可能造成低血糖,重则昏迷不醒;反之为了怕低血糖发作,反而不敢严格控制血糖,而导致急性高血糖合并症。

低血糖症的抢救应快速补充高浓度葡萄糖,迅速纠正血中的低血糖。一般静脉注射50%或25%葡萄糖液20~40ml,视病情可反复使用,直到病人神志转清,出汗停止,心率变慢为止。需要提醒的是对于胰岛素过量或口服磺脲类药物并合用拜糖平所致低血糖时,进食淀粉及蔗糖均不及时有效,因为此时肠道α-葡萄糖苷化酶已被拜糖平竞争性抑制,而必须推注高浓度葡萄糖,以免耽搁抢救时机。

另外,胰高血糖素也能纠正低血糖,一般用1mg静脉、肌肉、皮下注射均可。静注1分钟起效,可维持30分钟。该药对胰岛素过量所致的低血糖效果特佳,但对磺脲类及胰岛素瘤所致的低血糖疗效差。静脉注射50%或25%葡萄糖液后容易出现高血糖,而胰高血糖素逆转低血糖时不伴有高血糖反应,这也是该药的优点之一。

在抢救低血糖的同时,要重视预防低血糖所致的继发性损害,特别是对脑组织的损伤。最新的研究证实:某些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可减轻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对脑的损伤,应及时应用。同时也要保证充分供氧和维持足够的脑血流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