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人唱歌对身体健康最重要(精彩20篇)

使你长寿的睡姿有哪些——对人体来说,睡眠充足、睡眠质量良好是长寿的必要条件之一,充足的睡眠对人体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老人唱歌对身体健康最重要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带你了解下吧,希望你喜欢!

浏览

3244

文章

68

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坚持运动的好处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运动保持身体健康重要因素。早在2400年以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讲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生命和健康,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分和运动。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使人青春永驻、精神焕发。下面跟随本网了解一下吧!

一个好的运动计划应包括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就是指长时间进行运动(耐力运动),使得心(循环系统)、肺(呼吸系统)得到充分的有效刺激,提高心、肺功能。从而让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良好的氧气和营养供应,维持最佳的功能状况。包括骑自行车、游泳、慢跑、打羽毛球等。

无氧运动:所谓的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度剧烈运动。如赛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肌肉训练等。这些运动能调节和锻炼肌肉,主要是由肌肉糖原提供能量。

坚持运动的好处

1、缓解身体自然疼痛

如果你感到膝盖、肩膀、背部或脖子疼痛、僵硬时,休息并不是最好方法。专家表示,长期坚持有氧运动的成年人同那些总是喜欢躺坐在沙发上的人相比,肌骨骼不适的几率低25%。运动可以释放出内啡肽(一种可以镇痛的荷尔蒙),它是身体疼痛舒缓剂,还可让肌腱不易被拉伤。缓解身体一些慢性症状,如关节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的研究证明:关节炎患者在经过6个月低强度的锻炼(如平衡运动)之后,疼痛感降低了25%,僵硬感降低了16%。

每周两次练习瑜伽或太极,可增加身体柔韧性,并且减少疼痛感。

2、削减感冒几率33%

适当的运动不只是能够加快你的新陈代谢,它还可以提升你的身体免疫力,帮助你的身体对抗感冒病毒和其他细菌的入侵。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发现,每周进行5次时长45分钟的心肺锻炼课程的女性,发生感冒的次数是那些每周进行一次拉伸锻炼的女性的1/3。

保持运动,但不要做过度。如果经常剧烈运动,例如跑步超过90分钟,反而会降低身体免疫力。

3、更健康的口腔

专家认为,牙线和牙刷其实并不是靓丽笑容的唯一法宝,锻炼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他们最新的研究发现,成年人每周进行5次30分钟适度的运动,患上牙周炎的几率会降低42%,这种牙龈疾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得更为频繁。运动也能像阻止牙周炎一样抑制心脏病的发生--因为它能够降低血液中导致炎症发生的C反应蛋白的含量水平。

除了保持适当的运动之外,最好每年进行两次牙齿清洗,如果牙科医生告诉你患上牙龈疾病的几率很高的话,那么还要增加洗牙的次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老人想身体健康要每天吃哪些坚果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都比较看重健康,对于保健养生也有许多讲究,尤其是饮食保健,那么老人身体健康要每天吃哪些坚果呢?最普通的食物,若能坚持吃,效果也不同凡响。每天坚持吃三个核桃、四个桂圆对身体大有裨益。

三个核桃健脑润肺

核桃的药用价值很高。小孩吃核桃补脑;中青年、上班族压力大,吃些核桃能缓解大脑疲劳,减轻压力;老年人吃桃核能抗衰老。

核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此外,核桃中还含有锌、锰、铬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铬有促进胆固醇代谢和保护心血管的功能,高血脂患者和肥胖的人可以吃点。

四个桂圆开胃安神

桂圆也叫龙眼,是珍贵的滋养强化剂。王国玮介绍说,桂圆性温味甘,益心脾,有开胃、养血益脾、补心安神的功效。中医里可用于治疗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春天人们容易困乏,吃几个桂圆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桂圆含丰富的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对于劳心费神的人很有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人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全文共 1829 字

+ 加入清单

衰老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生命的必然过程,衰老导致功能减退,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因此没必要因为衰老而恐慌。不少老年人都注重身体的保健,做个健康的老年人,那么老人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健康的老年人是什么样的?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人的健康是躯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用十六个字概括一下就是:无病无弱、身心健全、社会适应、环境和谐。对于健康老年人,中华医学会也给出了一个标准供大家参考:

1、躯体无明显的畸形,无明显的驼背等不良体形。

2、无明显的肺功能下降或者不全,包括慢性的肺部疾病。

3、无肝硬化、肾脏疾病及恶性肿瘤。

4、神经系统基本正常,无偏瘫,老年人无痴呆,或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5、心脏的基本功能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的器质性的心脏病。

老年人该如何保健身体?

1、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改善循环,提高动脉弹性,保持正常血压,增强心肺功能;增强体力,保持肌力关节功能;减少脂肪堆积,降血脂;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老年人运动可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项目,做到合理运动。提倡以有氧运动(低强度、持续、规律的运动)为主,辅以静力运动和柔韧运动,老人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身体状况选择锻炼项目,高龄、血压过高、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不适合大强度运动。并且保证每周定时、定量的规律性运动,避免有兴趣既运动过量,不想动时就不运动。老年人运动量可以由少到多,逐步达量,如从每周运动3、4次,每次10至15分钟慢慢增至每周运动5至7次,每次30至60分钟。运动强度也以不引起身体不适为宜,或是根据运动后达到的心率来确定,运动最大心率达到自己极限心率的60-70%为宜,高血压患者不超过60%。个人极限心率的计算为:220-年龄。同时,老年人运动是要格外注意运动保护、防止意外。2、戒烟限酒。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既广泛而且严重,对生命的威胁很大。迄今为止,已知的与烟草有关的疾病已超过25种。烟草所致的急性危害包括缺氧、心跳加快、气喘、阳痿、不孕症以及增加血清二氧化碳浓度。吸烟的长期危害主要是引发疾病和死亡,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肺癌及其他癌症。有研究显示吸烟可使冠心病发病危险增加2.2倍,因吸烟导致心脏病死亡的人数每年约有6.2万;吸烟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96%,30%的恶性肿瘤系由于吸烟所致,85%的肺癌与吸烟有关。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而且危及间接吸烟者多种同样的病,特别对婴幼儿危害更大,可导致急性死亡、呼吸道疾病及中耳疾病等。

少量饮酒对健康是有一定益处的,少量饮红葡萄酒可延缓动脉硬化,预防部分心脏病。但大量饮酒对肝脏造成损害、还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老年人以喝低度酒,如啤酒、葡萄酒为宜,控制每餐饮酒酒精含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50至100毫升葡萄酒、或一罐啤酒),且勿空腹、或与碳酸饮料共饮。另外,患肝病、消化性溃疡、心脏病的人都不适宜饮酒。3、心理平衡。

健康生活应学会控制生活压力,精神过度紧张可使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增高,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老年人平时要尽量做到情绪安定,处事不要过激,力戒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要主动创造开心场面,开怀大笑。及时宣泄,防肝气郁结。4、生活规律。

规律有序的生活是健康的保障,应做到起居有时、合理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有规律的睡眠可使体内的荷尔蒙正常分泌,并保持相对平衡,从而保证生命器官在一个稳定的内环境中工作。5、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得到治疗,增加治愈的几率,减小治疗的难度。即使是没有病的老人,通过体检,也可以全面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听取医生的意见,用以指导以后的生活保健,使自己的生活更科学、更健康。6、合理膳食。

老年人消化功能降低,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器官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对老年人应做到饮食有度、注意低脂、低盐、少糖,饮食粗细搭配、增加食物中淀粉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食富含维生素食品、少食生、冷、煎、炸。这样有益于控制血脂,使血压下降。同时,还应根据自身运动量及慢性病情来控制食量和体重,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为: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米。指数正常值为20-22,若大于25则属于超重,具有慢病风险。另外,男性腰围大于102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8厘米就属于腹型肥胖,同样需要控制体重。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减轻体重也不宜过快,以每周小于1公斤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养生秘诀让老人拥有健康身体

全文共 4228 字

+ 加入清单

目录

第一章:老年人养生最怕的五个字

第二章:老年人养生营养有哪些特殊要求

第三章:老年人养生饮食需注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关注养生,而老年人的养生是重中之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都在减退,容易招来疾病危害。那么,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老年人的养生秘方,让老人的身体健康保持在最佳状态。

老年人养生最怕的五个字

摔:1/3老人都摔过

可能你正慢病缠身,或者你身体还算硬朗,但不论处于哪种情况,摔倒都是容易导致老人伤残的危险因素。有数据显示,65岁—80岁、8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发生跌倒的几率分别高达30%和50%左右;加拿大一医疗服务中心2009年的数据也显示,每年每3名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曾跌倒过,其中又有近半数不只跌倒一次,而且有近半数的人因跌倒而受伤,发生骨折几率很高。

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高芳堃教授说:“要规避这种风险,至少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补充钙和胶原类物质以强健肌肉和骨质,预防骨质疏松。比如,在多喝牛奶之余,老人,特别是女性,可补充一些钙剂。

其二是注意老年人居室的布置和房间设施的安排,去除屋里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地面要防滑、通道要无障碍物,清除所有杂物。家具要固定妥当、常用物品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最好在浴室或通道处安装上适宜老人的扶手。家具的高度、床的高矮以及摆放的位置尽量方便适宜老人,诸如:桌子应比年轻人用的稍低些,(上接第一版)以70―75厘米为宜;老人最好在床头放一盏灯;通向卫生间的过道装一盏夜灯;在床头准备一个手电,也有应急功能。此外,一双跟脚、防滑的软帮鞋是老人的最佳选择。

堵:肠胃怕堵,心更怕堵

交通堵了是闹心,人堵了,就是闹病了。对于老人来说,最不能堵的一是消化道,二是心。

在人体中,最易堵的无疑是消化道,高芳堃指出,对于消化功能已走下坡路的老人,黏、糯的食物是最大忌。老人多半牙不好、口又重,软、黏、甜的粽子、年糕、糯米团子就像是专门针对老人这些特点而设计的。然而,这些食物“入口容易消化难”,轻则胃不舒服,重则发生胃黏膜出血,甚至肠梗阻。尤其是晚饭,老年人最好别吃糯黏的食物,平时想吃时也要适可而止。当然,消化道通畅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要消除便秘,为此,老年人要做到适当多吃粗纤维食物、多喝水,平时做做揉腹操,晚饭不要吃得过饱,饭后休息15分钟到半小时再外出活动。

不仅身体通道会堵,心也会堵,老人堵了心,麻烦更大。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科医师西英俊指出,不管是因为心情不快而大发脾气,还是暗自生闷气,都对身体无益。尤其是老人孤独、自卑等负面情感更多,因而身体受情绪所累的问题也更突出。

西英俊建议,为避免老人的不良情绪,子女要记得多嘘寒问暖,老人自己也要学会调节:遇到问题及时沟通,把怒火扼杀在摇篮里;有愤怒应及时适当表达,比如采用“幽默发脾气法”,学会自我调侃。平时多参加社区活动,发展兴趣爱好,也能防止坏心情找上门。

独:不独居、不孤独

年轻人通常会很享受独居一室的自在,老人却最怕独居一室的孤寂。这种没人说话,没人照顾,“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甚至媒体曝出“独居老人去世个把月才被发现”的新闻,也已不算新鲜。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指出,老年人的孤独,源自他们各方面能力衰退后引发的不安全感。而要消减这一负面情绪,按照护航理论,他们应该获得3个圈子的支持,即子女家人、朋友街坊和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其他人。

“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父母退休后,在家吃喝不愁,平时还有不少娱乐爱好,过得很潇洒,根本用不着自己总去关心。”李娟说,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一项关于国民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丧偶老人来说,家人的关怀是最主要的;而对于老夫妻俩来说,由于有了相互间最基本的家人关怀,朋友的支持才相对凸显出来。但无论如何,老朋友间的关心都无法取代家人。

因此,除了老人自己要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外,年轻人更要“常回家看看”。李娟说,看老人时,买些礼物没问题,但千万不能把它变成一种形式,“平时给朋友礼物还总要附上一张卡片呢,给老人的怎么能干巴巴就送出去呢?”拿出礼物的同时,别忘了多聊两句,说说过去的事,让老人回忆起自己当年身强力壮、风华正茂的状态,这对于帮他们找回自信、激发乐观心态都非常有益。

另外,对于丧偶老人,最好不要让他们独居,如果不得已必须如此,也要提前给老人设置好联系家人、亲朋、近邻的电话快捷键,并请周围邻居或小区物业人员多加探望。当然,最要紧的,是自己尽可能多地回去。

漏:服药检查不能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马长生教授表示,心脑血管疾病缠身是大部分老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在300万以上,其中,漏检查、漏服药、漏治疗是主因。

“很多人都觉得,有这些基础疾病的老人应该忌生气、忌着急,以防血压升高,甚至因此导致猝死。其实,因此而发病的几率并不是特别高,即便发病,也是因为血压等指标本来就控制不到位。”马长生认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其实是求“稳”,即用药不能漏、监测不能漏、及时跟进病情调整治疗不能漏。只要保证了以上前提,即便偶尔发发脾气,着急一回也不会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

拖:小病一拖成大病

这在老年人身上比较普遍,比如小感冒拖成重肺炎就屡见不鲜。高芳堃说,老年人免疫能力低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自我调整能力也都比较差。因此一旦着凉感冒,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转为呼吸道感染,危及生命。更麻烦的是,老人在被病原体感染、发炎后,其临床体征通常表现不典型,多见精神倦怠,很难引起重视和注意,贻误病情,小病拖成大病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此,高芳堃建议,老年人及其亲属应多了解一些老年病相关知识。如果老年人感觉浑身酸软、无力、精神倦怠等,要及时进行身体调理,如果是初发感冒,可以服用感冒冲剂、多喝水,多休息,饮食清淡些。如果经过调理后,情况还没有改善,而且出现了咳嗽等症状,就要尽早去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秋入冬和冬入春是老人最易患病的时节,应格外注意保健。”

老年人养生营养有哪些特殊要求

一般来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膳食中热能供给应逐渐减少。因为老年人活动量减少,如果热能供应过多,容易引起肥胖。据观察,人在20~39岁期间,男性(体重为65公斤)能量供应每日需12552千焦(3000千卡),女性(体重为55公斤)每日需9204千焦(2200千卡);40~49岁期间,对热能的需要在上述的基础上减少5%;50~59岁减少10%;60~69岁减少20%;70岁以上减少30%。老年人总热能在6276~10041千焦(1500~2400千卡)就可维持一般生理活动的需要。因此,对老年人饮食量应加以调整,以防止热能摄入过多。在老年人营养中,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老年人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对蛋白质的利用能力也降低。为了补偿功能消耗,维持机体组织代谢、修补的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应注意蛋白质的供给。如果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足,一味强调老年人要食素,会造成机体负氮平稳,加速肌肉等组织的衰老退化,使酶活性降低,引起贫血,对疾病抵抗力减弱,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多数医学专家主张,老年人的蛋白质供给不应低于青壮年的供给量。

老年人总的进食量减少,应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才能避免老年性蛋白质不足症。老年人蛋白质供应量每日按每公斤体重1克~1.5克(占食物总热能的10%~15%)为宜。因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肾脏功能也弱,故保持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适当比例比蛋白质的量更为重要。

老年人总的热能摄入减少,而蛋白质需求量却相对不变,故膳食中脂肪与糖类的供给应该减少,蛋白质相应增加。高脂肪饮食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脂肪摄入过多易产生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继之会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但是,机体的必需脂肪酸要从食物中获得,一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需要脂肪参与。所以,过分强调限制脂肪的摄入,对健康亦不利。适量的植物油,可增加食物风味,有增强食欲的作用。一般老年人脂肪摄入量战总热能的20%~25%(包括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脂肪,总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约1克脂肪)为宜。

老年人应控制糖类的摄入量,尤其应限制纯糖的摄入。因为糖在体内可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但有些含糖量多的食物中含膳食纤维较多,而膳食纤维对于老年人有特殊的义,故对这类食物不应限制太多。

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人体组织、器官功能的减退、老化,与维生素缺乏和利用率低有关。在老年人的营养供应中,要有充足的维生毒,其供给量不应低于中、青年人。对于无机盐,老年人也容易缺乏,尤其是钙、铁等。不少的老年人,因缺钙而造成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骨变形。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必须限制钠盐的摄入。盐能使水分在体内储存增多,排出减少,加重心脏负担。高血压患者禁忌高盐饮食。

老年人养生饮食需注意

蛋白质。

包括优质蛋白和非优质蛋白,前者的来源主要是奶制品、鸡蛋,瘦肉、鱼、虾、豆制品等;后者主要来源米、蔬菜等。

脂肪。

包括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很多老年人害怕脂肪,因为害怕脂肪会导致高血脂、冠心病的等。其实,老年人也应该摄取脂肪,因为脂肪有保暖等作用。老年人可选择植物性脂肪,因它含不饱和脂肪。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提供人体必须的热量,主要食物来源有:蔗糖、谷物(如大米、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高粱等)、水果、坚果、蔬菜等。

1、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小米、大米、黑米交叉食用,可使营养结构趋向均衡。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起码要有1斤蔬菜、两个水果。至于糖尿病患者可吃低糖的蔬果,如杨桃、番茄等。

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豆类首推黄豆。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老年人可多吃鱼,海鱼较好。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当体重,一天最好要锻炼1小时。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高血压、癌症的发病与高盐的摄入密切相关。

7、饮酒应限量。高血压的人忌喝酒,正常人则可适量喝红酒。

总结:老人养生平时的生活细节很关键,饮食习惯也很重要,空余时间多做些运动,避免老人最害怕的5项意外。虽然老人是夕阳,但照样可以发光发热,当然,前提必须是有个健康的身体。老人的养生原则要牢记。(作者李子豪、张芳,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人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要经常补髓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若想延年益寿,身体健康,必须注重经常补充人体精髓的不足,尤其是老人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要经常补髓。

众所周知,骨为人体一身之支架。骨骼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质量。正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血如故。”这里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人体的骨骼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中医认为,骨为髓所养,精又生髓。故髓、精决定了骨骼的生长发育与功能。若髓不养骨,即会造成骨骼方面的疾病。如婴幼儿的佝偻病,成年人的骨质软化病,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病等。

祖国医学则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髓,若肾精亏虚,骨髓不充,故会腰痛而腿膝无力。正如《内经》所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由此看来,精与髓的充盈与否,不仅影响到人体的骨骼系统,还将严重损伤人体的先天之本———肾。祖国医学还认为,肾主人体生长发育,人体的衰老及长寿均和肾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换言之,只有精髓充足,肾才能发挥其先天之本的作用。由此看来,养生必重补髓。

中医同时认为,精生髓,若髓不足,就需要有阴精不断化生骨髓。所以,补髓即补精,而精盛,元气则盛。又因为真元之气藏于肾,只有肾精充足,元气才有来源。而祖国医学所说的真气、元气,正类似现代医学所指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即髓充、元气盛,人体才有强大的抵抗力及免疫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午睡对我们身体健康有多重要?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保持一个良好的午睡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在午后休息一会儿,这并不是我们懒散,而是由于我们体内的生物节律在起作用。关注健康养生的本安全网下面为大家分享下相关的安全知识,希望大家能养成一个健康午睡的好习惯。

午睡的重要性:

德国的研究者坎贝尔认为,睡眠周期是由大脑控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某种变化;同时发现,午休是自然睡眠周期的一个部分。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睡眠研究专家说,午休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人类自我保护的方式。最初,午休可能只是人们为了躲避正午的烈日,后来逐渐变成一种习惯;那时的人类是生活在暖热的地区,户外劳动是人们维持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午休成为人们避免遭受热浪袭击的方法。

尽管有少数人从某一时期开始不再午休,但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是被迫放弃这种“享受”的;如果放弃午休只是暂时的,一旦有了条件,他们会重新养成午休的习惯。应当提倡的是,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要使自己无暇午休。

德国科学家一项关于睡眠的最新研究发现,午觉是效率最高的一种睡眠。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睡眠专家们研究发现,人体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在上午9时、中午1时和下午5时,有3个睡眠高峰,尤其是中午1时的高峰较明显。也就是说,人除了夜间睡眠外,在白天有一个以4小时为间隔的睡眠节律。专家们认为,人白天的睡眠节律往往被繁忙的工作、学习和紧张的情绪所掩盖,或被酒茶之类具有神经兴奋作用的饮料所消除。所以,有些人白天并没有困乏之感。然而,一旦此类外界刺激减少,人体白天的睡眠节律就会显露出来,到时候会有困乏感,到了中午很自然地想休息。倘若外界的兴奋刺激完全消失,人们的睡眠值亦进一步降低,上下午的两个睡眠节律也会自然地显现出来。这便是人们为为什么要午休的道理。

研究还表明,午休是正常睡眠和清醒的生物节律的表现规律,是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条件。不少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都会体会到,午休后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国外有资料证明,在一些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这与午休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有关。所以,有人把午休比喻为最佳的“健康充电”,是有充分的道理的。

既然午睡这么重要,大家从今天起,就开始养成一个午睡的好习惯吧。更多午睡好处及注意事项相关的安全知识尽在本安全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人抖空竹有益于身体健康吗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您知道吗?抖空竹在2006年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民族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记载。现今在北方地区,很多老人仍然把它当作一项健身运动。老人抖空竹好吗?老人抖空竹有益身体健康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抖空竹是全身的有氧运动,经常练习,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的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四点:

1.全身运动,促进协调能力抖空竹的动作,看上去似乎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然,它是全身的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的。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同时不同程度地运动着,同时需要脚步跟随,巧妙配合才能完成既定的花样动作,经过反复地锻炼,从而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促进人脑的发育,提高灵敏性,还可以延缓衰老。

2.精神集中,提高视力抖空竹时,精神要高度集中,做各种花样时,眼睛始终都要注视着空竹在空间旋转位置的变化,随时反映给大脑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准确无误地完成花样动作,所以双眼和脑神经在抖空竹的过程中会不断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在蓝天白云下眼球不停地转动,这能起到提高视力的作用。

3.动作舒展,促进血液循环抖空竹时的花样技巧、动作都要舒展到位,人体各部位的骨骼、肌肉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促进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动作保证了静脉的血液回流,在抖空竹时,呼吸自然就会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人体各器官的组织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因而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现象得到缓解。

4.反复刺激,改善消化能力抖空竹运动对胃肠道消化系统起着反复性的刺激作用,可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有促进消化能力的作用,预防便秘,这对老年人更为重要。我们可以把抖空竹比做保健体操,使您保持精神愉快,心情好,食欲好。

抖空竹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体育运动之一,它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也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表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抖空竹的行列,有的地方还进行各项竞赛,这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了极大的宣传作用。感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试一试这个有趣的健身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学习一些老人健身安全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老人中秋吃月饼勿忽视身体健康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你是否准备好吃着月饼看天上的嫦娥?我们大家都知道月经是高热量食物,那么,是否老年人可以肆无忌惮的食用?有关专家指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应适量食用月饼,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所以,老人中秋吃月饼勿忽视身体健康。

老人中秋养生吃月饼勿忽视身体健康

糖尿病患者

月饼含糖量高,如吃得过多,可能会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引起意外;而即使少量食用,糖尿病患者也应该相应减少相当量的主食摄入。目前市场上有所谓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无糖月饼购买,但应当引起注意的是,某些所谓的无糖月饼,实际上只是将蔗糖换成了麦芽糖,并且无糖月饼中所含的油脂并不少于普通月饼,热量仍然较高,食用过多一样会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对于美味可口的月饼千万要慎食。肝胆疾病患者

患有胆囊炎、胆结石的老人,过量食用月饼,会引起胆囊收缩,胆汁滞留,易致原有疾病的急性发作或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引发急性胰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而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大量的脂肪在体内堆积,得不到有效的消化而形成的。月饼大多都含有丰富的脂肪、油类、糖类,因此脂肪肝患者尽量少食用月饼。胃肠道疾病患者

老年人由于各项身体功能出现退行性变,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如过多食用高油、高糖的月饼会加重消化道负担,易引起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尤其对于患有消化性溃疡的老人,如进食过多月饼,则能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影响溃疡的愈合甚至加重病情,严重者还可诱发消化道出血和穿孔。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月饼是一种高糖、高脂食品,食用过多可能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导致血流减慢,不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如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程度,严重者甚至诱发心肌梗塞。患有这类疾病的老年人如想吃月饼最好是在早上或中午,晚上应少吃或不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老人饭后听音乐为什么有助其身体健康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饭后音乐,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对老年人大有裨益,下面来了解一下老人饭后听音乐为什么有助身体健康吧?

古籍《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脏闻乐则磨”的说法。听柔和轻松的音乐,可以配合进食;而饭后欣赏音乐,可以使元气归宗,乐以忘忧,健脾消食。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美妙的音乐,使人体产生和谐的共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脑肝肾功能,增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体分泌,有利于新陈代谢。

1972年,波兰政府根据几位病理学家和音乐学家的建议,设立了第一个“音乐治疗研究所”,颇见奇效。医生给病人的“药”是一张德国古典作曲家巴赫的音乐唱片,“每日三次,饭后服用”,使按时欣赏音乐的病人所患多年的神经性胃病痊愈。不久,英、美、日等国有的医院也采用了音乐治疗的方法。

饭后养生听音乐,要考虑到人们的个性心理特点与音乐爱好程度等,因为这些因素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只有根据人们的爱好,精心选择适当的音乐,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老人常旅游,真的有益身体健康吗?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老年人而言,旅游也有可能会非常有压力,需要注意的事情非常多,不可以不顾老年人的身体需要就让老年人去参加旅行。合理的旅游规划和安排,可以帮助老年人享受旅行的乐趣。那么,老人常旅游,真的有益身体健康吗?

1、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老年人在旅游的过程中,可以见识到祖国的秀丽山水,各地的风俗民情。老年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而不是电视机直接接触到美丽的风景,了解各地各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饮食习惯等。增长了见识,并且不再局限于家庭的环境中,开阔了眼界。

2、放松心情、亲近自然

旅游可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由于旅游胜地多山清水秀,风景幽美,鸟语花香,不仅可以一览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而且能借以舒展情怀,令人心旷神怡,胸怀开阔,使人在美的欣赏中陶冶情操。此外,老年人一旦离家出游,一切大事小事、烦心事、家务事都抛在身后,无事一身轻。赏景的心情与居家过日子截然不同,精神的放松,心态的放松,也有益于身心的调养。

3、重返社会、接触人群

退休之后的老年人怕与社会隔离,怕被时代忘记,他们渴望融入社会,接触社会,旅游和出行,就成了他们与社会交流的渠道。老年人平时生活在城市中,尤其退休以后,人际交往减少经常感到孤独寂寞。外出旅游多与家人,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结伴而行,既可互相照应,又是相互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良机。此外,在旅途中或是住地的旅店里又或是在旅游景点上,又可结识许多新朋友。如此可使老年旅游者心情更加舒畅、快活。对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性格颇有好处,有利于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4、锻炼身体、有益身心

旅游可锻炼体魄,增进健康。长途旅行是一项消耗较大的运动,无论是坐车、行走,还是爬山、逛景点,由于其密度和时长,都比一般的健身运动消耗体能。游览之时,精神振奋,烦恼、郁闷烟消云散,休息之时肌肉由紧张转为松弛,睡眠好,吃饭香,对身体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游览过程中,还能受到阳光的沐浴,从而增强体质,健康长寿。

5、缓解孤独、排解寂寞

老年人平时呆在家里孤单寂寞,通过旅游可以接触外面的世界,心胸和眼界更加开阔;走出了狭窄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情趣,对身心的健康自然有好处,也可以激发老年人旺盛的精力。

总之,对于老年人来说,旅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注意的事情非常多,尤其是对于身体不健康,存在慢性疾病,平时很少出远门的人来说,更是需要特别注意。作为儿女,如果父母有旅行的需要,一定要慎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老人吃什么食物对身体有健康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老人要活得健康长寿,要吃什么食物好?由于老人的体质相对较弱,他们的消化功能也在退化,老人的饮食要更加地合理、健康,以此保证营养的吸收。那么老人吃什么食物对身体有健康呢?下面小编跟大家说说。

老年人要注意控制体重过快的增长,因为老年人新陈代谢变慢、活动减少,能量消耗也就减少,所以每天摄入的热量要递减。由于内分泌环境的改变,老年人脂肪代谢趋于旺盛,多余的热量均会转变成脂类储存起来,增加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建议老年人多进清淡和高纤维含量的饮食,多运动,少吃甜食和面食,少吃油腻,以不饿为原则,不宜吃饱喝足。

老年人在食物选择中,应该保证有充足蛋白质的供应,特别是含有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食品。可以轮流选择牛乳、瘦肉、鱼肉、大豆类制品(特别是豆浆)中的不同品种,粮食中也应粗细粮搭配。如大豆粉与玉米粉的搭配,其中的蛋氨酸与赖氨酸可以起到互补的效果。谷物中不宜选用糯米及相关食品。

脂肪摄入要适量,每天在30克以下为宜。特别是饱和脂肪酸不能摄入过多,因为十分容易氧化,且含不等量的多环芳烃化合物,这些与细胞衰老及脂褐质(即老年人脸上的色素沉着斑)堆积有关。食油的选择应轮流使用各种油类品种,如葵花子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不宜多吃胆固醇含量甚高的动物内脏及鸡鸭血。如果血脂、胆固醇处于正常范围的老年人,隔天吃1只鸡蛋是比较合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老人健康长寿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饮食相宜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饮食能养身治病,亦能养身致病。正如医圣张仲景所说:若行相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因此,我们必须合理膳食,讲究烹饪,食饮相宜,调养脾胃,其实老人健康长寿重要的一条就是饮食相宜。

博食就是对食物原料以及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都去品尝食用,而不要有所偏嗜。现代营养要求人们博取食物,营养互补。如果生活中长期对食物原料有所偏嗜,就会使人体的营养失去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

配食饮食调配,理应与中药的配伍一样,要按规矩、无偏过,方可有益身心。配膳中,应当注意主粮与杂粮的搭配、荤食与素食的搭配、寒性与热性食物的搭配、五味恰当的搭配,以达到营养平衡,而且还要注意烹调方法,否则就有可能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

熟食高温熟食,可以杀菌消毒,利于消化吸收。熟食还可以增进美味,去除恶味;同时,食物内部的有效营养成分释放出来,因而适口可食,利于营养卫生。现今除部分水果可以生食外,其它食物原料一般都须经过火的加工处理,否则将会危及人体的健康。有人做过试验,蔬菜煮熟,失掉了一部分营养素,但是由于加热分解利于吸收所含营养成分。

节食中国古代医书《内经素问》提出“饮食有节”、“无使过之”的观点。节食要求饮食要控制数量,以不过量为宜。

医食利用食物预防和治疗疾病,即“饮食疗法”。《本草经集注》中曾将“果蔬米食”列为药物的一个种类专门加以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老人常食蜂蜜有益身体健康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蜂蜜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天然营养佳品,又是中药的重要配药材料。蜂蜜也含糖份,为何能作为老人保健食品?专家认为蜂蜜所含的糖百分之八十是易于消化的葡萄糖和果糖,而且其比例非常合适,能直接为人体吸收利用。此外,蜂蜜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人体各方面的不足,有利于老人益寿延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人常食蜂蜜有益身体健康

中外许多文献记载,世界五大长寿乡之一的格鲁吉亚的阿巴哈吉亚乡,乡民喜爱养蜂,常食蜂蜜,寿星故多。另外,蜂蜜有很强的杀菌力。美国科研人员把赤痢菌放入蜂蜜中,经10小时后全部死灭,伤寒菌、大肠杆菌48小时也都死亡。老人体弱,易受病菌侵害,常食蜂蜜可以抵制有害病菌。我国已出版《蜂蜜治病400例》(宋治君等著)一书,书中载有老入常食蜂蜜可以防治咳嗽、失眠、心血管疾病、消化不良、胃肠溃疡、便秘及痢疾等病。

有人说:“蜂蜜是老人牛奶”,意为老人可以长期服用,有利无弊,这不失为热衷食疗保健者的经验之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怀旧心理不利于老人身体健康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人老了不仅要面对身体衰老的残酷现实,心理上还要备受煎熬。临床医学统计表明,有严重怀旧心理的老年人,死亡率和癌症、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分别比正常老年人高3、4倍,同时也易导致老年性痴呆症、抑郁症和消化性溃疡等病,会加速人体衰老。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怀旧心理不利于老人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

许多老年人爱“回忆往事”,其实老人过度怀旧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随着年龄增长,短期记忆能力下降,而远期记忆能力反而增强,因而对储存在大脑中的往事印象很深。常表现为回忆过去,触景生情,念叨不绝,从而获得心理平衡和安慰。一旦受到抑制,则烦躁、易怒、焦虑、抑郁。

老年人应克服过度“怀旧心理”,应正确评价一生中的是与非,不要为是沾沾自喜,过分高兴;也不要为非而耿耿于怀,悲痛。

培养健康的心理,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练书法、养花、看书读报等。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质。更要加强人际交往,互相交流信息,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些对老年人都十分重要。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长寿老人五大心理特征?老人自杀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空巢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老人不肯带孩子的心理?怎样了解老人心理?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老人养生早起七件事有益身体健康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年轻的时候领悟不到健康的重要,随着年龄的增加,会感觉到健康来之不易。老年人因为抵抗力的降低很容易患上一些疾病,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老年人会“想方设法”让自己更健康。老年人每天早产起床之前做几个简单的动作,就会使人全天精力充沛,有利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下:

老人养生早起七件事有益身体健康

(1)搓脸

早晨起来之后,先用双手的中指同时揉搓两个鼻孔旁的“迎香穴”数次,然后上行搓到额头,再向两侧分开,沿两颊下行搓到额尖汇合。如此反复搓脸20次,有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面部肌肤抗风寒的能力,有醒脑和预防感冒的功效。天长日久,还能减少面部皱纹,改善容颜。

(2)运转眼球

先左右,后上下,各转10次,能提高视押经的灵活性,增强视力。

(3)叩齿

轻闭嘴唇,上下牙齿互相叩击36次,问宜旋舌,以舌尖溉顶上额数次。

能促进口腔、牙齿、牙床和牙GB的血液循环,增强唾液分泌,提高牙齿抗力和咀嚼功能等作用。

(4)挺腹

平卧,伸直双腿,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腹部有力地向上挺起,松下。反复挺腹十余次,可增强脂肌弹性和力量,预防腹部肌肉松弛、聚,且能健胃肠、利消化。

(5)提肛

聚精会神地提紧肛门十余次,可增强肛门括约肌力量,改善肛周血液循环,预防脱肛、痔疮、便秘。

(6)弹脑

两手掌心分别按紧两耳,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轻弹击后脑,反复3—4次,可解疲乏,防头晕,强听力,治耳鸣。

(7)梳头

坐在床上,十指代梳。从前额梳到枕部,从两侧领颗梳到头顶,反复数十次。可改善发根的营养供应,减少脱发、白发,促进头发乌亮,且能醒脑爽神,降低血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老人经常外出旅游让身体更健康

全文共 1280 字

+ 加入清单

老人经常外出旅游身体健康。旅游,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利,也是老年人所钟情的活动项目,相比年轻人,老年人的闲暇时间相对比较多,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在晚年结伴旅游,访名声踏古迹,畅游自然享受晚年生活。老年人由于在身体素质、心理状态、阅历等情况与其他年龄段人群差异很大,在选择旅游的地点及方式也具有独特性。

关注身体健康,追求生命质量

城市老年人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修养,有相对稳定的职业和较为丰富的经济收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幸福美满的家庭。他们富有见解,注重实际,珍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他们喜欢环境优美、优雅宁静的自然山水、田园风光、湖泊海滨、不喜欢喧闹的城市,拥挤的人流;他们喜欢参与垂钓、野营、度假、日光浴等轻松而愉快的活动。以北京、广东为例,北京近郊或远郊的环境优美的森林公园、清静安宁的度假村、以垂钓休闲性质的旅游地老年人比例较高;广东从化温泉成为老年游客经常光顾之地,也反映老年旅游者关注身体健康、追求生命质量的旅游需求。

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以及怀旧思乡情结

老年人普遍具有对中国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的向往,具有怀旧思乡的情结,喜欢追根求源、寻亲访友。中国传统文化对中老年旅游者吸引力较大的是武术(尤其是适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太极拳)、书法等。如:河北省旅游局连续主办五届的以“宏扬太极文化,增进中外太极爱好者交流联谊会”为主题的“中国永年太极拳联谊会”旅游活动,受到中老年旅游者的喜爱。再如:日本旅游市场,1995年来华旅游超过50岁的中老年旅客为435712人,占来华总人数的33.4%。在日本,被称为“婴儿潮”的战后出生的那代人正值50岁左右,大约有700万人,他们中大多是带着怀旧心情故地重游,而且比上一代更有家庭观念,更爱旅游,他们喜欢参观名人古迹、历史遗迹,对旅游景点的各种文学材料、背景介绍,诸如诗词、典故、名人字画、神化传说等,都有浓厚的兴趣。

对旅游产品价格要求经济实惠

我国现阶段的老年人经历较长时间的并不富裕的生活,大多都有勤俭节约的习惯,尽管消费水平已经提高,但太高的消费价格仍会使老人望而却步,加上我国老年人中具备很强支付能力的人并不多,所以多数老年人对旅游产品价格要求经济实惠,据在上海召开的一次老年旅游会议上传出的信息,全国目前有17%的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宽裕,对旅游的要求呈现高档次外,而近70%的老年人有旅游愿望,但希望经济实惠。

以团队旅游活动为主

老年人由于行动迟缓和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往往老俩口或与邻居、老朋友随团而行,对旅程中各种活动的安排,要求以舒适、休闲和旅游机构的高质量服务为标准。这之中,健全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是老年旅游团完成旅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老年旅游团不同于一般旅游团的一个显著特点。

出行可自由安排时间

老年人闲暇时间多,全年的任何时间都可以组团成行。但对老年人说,选择在旅游淡季出行旅游,可以避免高峰期人多拥挤的情况,让老年人在从容的状态下旅游;而对旅行社来说,可以将各方面的成本降到最低,从而获得最大的利润。

让老年人置身名山大川,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可以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使老年人开阔心胸,增长见识,锻炼体魄。在旅游中忘记自己年龄,弥补老年人晚年的精神失落感,给单调的晚年生活增添色彩,让旅游成为了快乐与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经常做脚步运动有利于老人身体健康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中医认为,脚部是人的第二心脏,而脚踝是左右脚部血液流动的重要关口,所以常动脚踝降血压。但是对于经常做脚步运动有利于老人身体健康有些人明白,有些人糊涂,今天小编就来为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请不要错过喔。

如果脚踝柔软有弹性,那么回心的静脉血液就能顺利通过脚踝;如果脚踝老化僵硬,那么回心的静脉血液就会像“塞车”一样淤滞在脚踝附近,这样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长期下去就可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并且,脚踝部的血液循环不畅,对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也非常不利于病情的好转。

因此,通过做体操或按摩,使脚踝由僵硬转化为柔软灵活状态,尤其对于老年人,不但可以使回心血液顺畅地通过脚踝,还可以缓解高血压的症状。

老人该如何活动脚

考虑到老年人需要简便、安全运动的特点。建议老年人在活动脚踝的时候,做做以下几个动作。

上下活动脚踝

坐在椅子上或床上,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略微伸直,配合呼吸活动脚踝及脚掌。即呼气时脚尖尽量向下压,吸气时脚尖尽量往上勾。呼吸速度不宜太急,两脚各做10次(多做不限)。

旋转脚踝

以跷二郎腿的姿势,将左脚抬起,置于右侧大腿上,以右手手指能轻易握住左脚趾为标准。然后左手握住左脚踝的上方,使脚踝不致移动,右手握住左脚前掌,向左右各旋转10次,然后换右脚来做。

伸直脚踝

跪坐,脚背朝下,上身缓缓向后仰,以尽量拉伸脚踝前端的肌肉(此刻脚踝被拉得很酸),保持这个姿势约1分钟(或更长)。

强化脚踝

老年人可以站在台阶上或木板上,两脚脚尖前1/3着地,其余2/3悬空站立。为了强化脚踝力量,可踮起脚尖,放下;再踮起,再放下,共做10次。

这些动作简单易学,对位置和力度没有中医按摩要求那么准确,只要使脚踝有舒适、略微发热的感觉,就能起到作用。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每天早晚、长走后,或者睡前、睡醒后规律性地锻炼脚踝,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

如果你对老人养生操的好处有哪些?老人做养肺操的好处?老人每天搓筷子能增强免疫力吗?老人常做五行操的好处?最适合老人的拍打健身法有哪些?搓脚养生法可以让老人滋阴补肾吗?等有关老人健身方面的事儿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养生操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老人睡觉不摘假牙对身体健康危害大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中国55岁以上人口约2.6亿,超过1/4的老年人配戴假牙。专家指出,假牙护理不当将有可能成为疾病的隐患,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义齿性口炎、细菌性肺炎等,所以说老人睡觉不摘假牙对身体健康危害大。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黏膜科主任医师刘宏伟教授介绍,临床上发现很大一部分患者睡觉时不摘假牙,而大部分患者在清洁假牙的频率和方法上有误区,而长期不摘假牙、不清洁假牙,会影响全身健康。

假牙放进口腔中会逐渐变脏,形成菌斑和病菌,可能引起严重的口腔和其他全身疾病。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潜在的病原菌就可能定植于假牙上,譬如念珠菌;有研究表明,念珠菌可能在25%甚至是60%的假牙配戴人群中引起“义齿性口炎”。而附着在假牙上的其他一些病原菌也有可能向下通过口咽部进入呼吸系统,而引起细菌性肺炎。因此提醒假牙配戴者每天睡觉前一定要摘下假牙,做好:泡、刷、冲这三个步骤。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人睡觉不摘假牙对身体健康危害大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老人如何做事才能让身体更健康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年纪大了,不需要再像年轻人那样拼搏,在做事的时候,不要不顾自己的身体去做了,对于老年人来说,养生其实更重要,下面来看看老人如何做事才能让身体更健康吧?

健身强度八分是上限。退休后不能再像20多岁时那样在健身过程中100%全力以赴。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应以80%为上限,尽量避免在健身过程中受伤。

饮食八分饱。吃的过饱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对于消化功能衰退的老人尤应如此。因此,饭吃八分饱是老人要谨记的准则。以下做法可帮老人达到这个目标:一是饭前最好喝碗汤,可让饭量自动减少1/3。二是每顿饭至少吃20分钟。因为大脑要20分钟之后才能接到吃饱的信号,吃得过快,大脑还来不及反应就已吃撑了。三是一定要细嚼慢咽。

旅游慢节奏。如果限时间游玩一个国际大都市,老年游客没有必要马不停蹄地游览景点。应该放慢旅游节奏,选择最想去的几个景点看看。留足时间,在当地小餐馆坐坐,在景点椅子上坐下歇脚,在酒店附近散散步,与当地人唠唠嗑,悠然自得地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社交别太频繁。退休之后有更多的空余时间,与亲朋好友交往的机会更多。但如果社交活动过于频繁,也容易感到日子过得很累。成功的退休后生活应包括留有足够的时间追求个人爱好或兴趣。社交等活动时间可占80%,个人爱好及放松活动可占20%。

退休工作别满负荷。一些老人退休之后仍然继续工作,觉得很有意义也获得满足感。然而,对大多数退休老人而言,理想的退休后工作安排并非满负荷工作。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以退休前的80%左右较为合理。所以说就算是对于健身,也是要量力而行的,不要像年轻人那样做的那么激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老人在冬季进补身体更健康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冬天的来临,天气变化比较大了,温差也有很大的变化,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冬季,“寒”是此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中医认为:老人在冬季进补身体健康

在寒冷的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变缓,这样虽可尽可能地保存体力,但同时也降低了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死亡率都以冬季为最高。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段。专家此时提醒,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进补要顺应自然,注意养阳。

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冬季要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提高机体的耐寒力。狗肉、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此外每天晨起服人参酒一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将牛肉切小块,加黄酒、葱、姜用砂锅炖烂,食肉喝汤,可益气止渴、滋养脾胃。

中医认为,“冬者,天地闭藏”,即是说冬季万物闭藏,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种动植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因此,冬季养生应注重敛阴护阳:尽量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坚持适当锻炼,但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锻炼后要及时擦干汗液;注意背部保暖,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极易通过人体背部侵入而引发疾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其应注意避寒就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饮食做到“12点” 老人身体更健康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对膳食要求比较特殊,所以为了确保健康长寿,需要做到以下“12点”。

1.数量少一点

主食宜比年轻时少15%。

小编推荐:6种食物有益老人身体健康

2.质量好一点

宜食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禽类、乳类、大豆制品等。

3.蔬菜多一点

蔬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芹菜、韭菜等,每日不少于250克。

小编推荐:早吃热晚吃凉老人更健康

4.菜要淡一点

盐吃多了会增加血容量,使心、肾负担加重,所以每日食盐量要控制在6克以内。

5.喝水多一点

喝水少,血液黏稠,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每日保证摄入2500毫升左右的水。

6.品种杂一点

营养均衡、荤素兼顾、粗细搭配,每天主、副食不少于10种。

7.饭菜香一点

老年人味觉功能减退,所以菜中可适当放些调味品,如葱、姜、蒜、香油、醋等,以促进食欲。

小编推荐:冬季老人驱寒必吃的八大食物

8.饭菜烂一点

每天的食物要做得软、烂一些,以利于消化吸收。

9.微量元素补一点

铜、硒、铬、镁等微量元素,要适量补些。

小编推荐:老人秋季饮食“四宝”

10.吃得慢一点

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退,所以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11.早餐好一点

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胃里已排空,所以早餐量要占全天的30%~40%,以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能量。

12.晚餐早一点

晚餐宜早点吃,饭后宜稍微活动一下,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