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7690

文章

410

基因编辑:让细胞“变身”为生物计算机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杂志28日报道,由波士顿大学合成生物学家威尔逊·黄领导的一个小组提出了一种方法,用基因工程方法编辑哺乳动物细胞的DNA,进行复杂的计算,并将这些细胞转化为生物计算机。他们希望新的编程技术将有助于癌症治疗,并且按需生长可以替代受损身体部位的组织等。

科学家们正试图将细胞编辑工程从细菌扩展到哺乳动物细胞,以创造有助于检测和治疗人类疾病的DNA回路。然而,许多努力都失败了,因为复杂电路的正常运行需要单个基因元件的切换才能稳定工作。开启或关闭基因的最常见方式是将称为转录因子的蛋白质与特定基因结合,并调节它们的表达。问题是这些转录因子有微妙的不稳定性。

黄的团队放弃了转录因子,使用剪切酶来转换人类肾细胞的基因。为了设计DNA电路,黄的团队在常规细胞机器启动后插入了四个额外的DNA片段,其中两个被称为重组酶片段,当与特定药物结合时,其可以激活并点亮能够产生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从而成功且稳定地控制DNA开关。

在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的一份报告中,黄的团队报告说,通过在不同的靶线上增加更多的重组酶,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电路来执行不同的逻辑运算。目前,该团队已经建立了113个不同的电路,成功率为96.5%。进一步论证证明,他们设计的人体细胞生物学样本系统使电路能够在不同的输入组合下运行16种不同的逻辑。

合成生物学家希望利用这些新的细胞回路来创造新的疗法。例如,可以设计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来检测癌细胞产生的生物标记;或者尝试设计干细胞,在不同信号的提示下发展成特定的细胞类型,并根据需要产生人类患者所需的身体组织,如产生胰岛素的β;产生软骨的细胞或软骨细胞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人傻请不要怪基因!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寻找智力基因的科学家正在努力。对人类认知最大和最严格的遗传学研究之一的结果变得不确定。专家承认,即使对影响智力和其他行为特征的微小基因进行令人信服的鉴定,也可能需要搜索100多万人的基因组。

先前对双胞胎的研究再次证明,智力、个性和其他行为特征都有其遗传基础,但将智商与特定的DNA变异联系起来已经带来了大量不可重复的结果。批评家认为,由于希望观念和宽松统计的影响,研究中的一些方法已经被摧毁。

国际合作组织“社会科学遗传学联合会”的研究人员希望从医学遗传学方法中学习,更严格地研究基因如何影响行为。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他们比较了超过12.6万人的基因组,发现有3种基因变异与一个人的受教育年限或他是否上过大学有关。然而,这些变体的影响非常小——每个变体都与人们是否有额外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有关。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小组再次在106,000人中寻找与教育时间相关的基因变异,其中一些人参加了2013年的研究。他们选择了69种与人们教育水平更密切相关的基因变体。为了建立与智商更直接的联系,每种基因变体还与24000名接受认知能力测试的人的基因组进行了交叉检查。结果表明,有3个基因变异既有文化水平又有较高的智商得分。

在智商测试中,这三种基因变异的每一种平均贡献0.3分(大约2/3的人的智商得分在85和115之间),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拥有每种变异的两份拷贝,他在智商测试中的得分将比没有这些变异的人高1.8分。

该研究的共同负责人、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社会科学家丹尼尔·本杰明(Daniel Benjamin)表示,由于这些基因变异还与身高等其他复杂特征相关,因此单独分析时,它们对智力的影响约为1/20。然而,要找到常见的基因变异来解释与人的智商分数、教育水平和其他行为特征相关的15%的变异,需要对100多万人进行研究。

“因为影响如此之小,它们表明失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神经原学家凯文·米切尔说。“智力是通过认知测试和教育水平等替代评估来表达的。虽然智力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遗传的,但是智力特征是由普通的遗传变异决定的这一观点还没有在大量人群中得到证实。

“我们没有取得任何成就。”本杰明说,他和他的同事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的努力可能会付诸东流,但仍有一些发现,比如许多基因影响人们的智力特征,但每一个都有非常小的影响,这也有助于未来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萌芽时代的基因技术用理智指导行动

全文共 1208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的遗传特征被破译了,但困难的工作刚刚开始。现在需要的是认识基因组的30亿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国际人类基因组项目(HGP)经过长达15年的研究,现在,这一长串的字符都储存到了计算机里。

可能共有近3万个基因,像单个的词语一样分散在遗传物质的长链上。其中大约三分之一属于已知。在这些基本遗传物质的帮助下,细胞生成了不同数量的蛋白质。也许是25万种,也许更多。

介绍遗传物质已被测定的序列

人体正是以此生成了肌肉和大脑,控制生长,引导神经搏动。联邦教育研究部证实,周一(译者注:4月14日)将在华盛顿介绍已确定的人体基因排序。

现在面临的任务一点不比破解细密编织而成的生命网络更轻松。类似的“蛋白质组”项目已经小规模展开。来自柏林马科斯-戴尔布吕克中心的彦斯·莱西教授在谈到遗传本质之间的关系时说:“基因的相互作用是如此复杂,也许从原则上来讲我们根本无法掌握它。”

研究成果免费在网上公布

正如名为“基因时代”的项目中自动排序仪所遇到的困难一样,目前的任务相当艰难,绝不是眨眼之间就能自动解决了的。

特别是患者,医务人员以及制药工业将从中受益。研究人员希望在基因及蛋白质的帮助下了解人体内的运作,以解释心脏病,血循环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的起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病人的基因有针对性地研制药物,这种药物的副作用将比较小或根本没有。

彻底改变人类是不可能的

柏林著名的生物学家彦斯·莱西说,针对器官中“简单而明显的错误”进行直接的基因修正是最容易的。莱西列举了血友病的例子,唯一的一项基因突变阻碍了血液凝固。“看上去对此进行修理是可能的。但这与对一个系统进行完善甚至完全重组是截然不同的事。”

与此不同,几乎其它所有遗传疾病的形成都有许多基因参与。因此,国家伦理委员会的成员莱西提醒人们不要对生物技术抱有过高期望。他说:“典型的疾病是非常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从原因推断出影响。”这位生物学家坚信,不可能将人类进行“重组”。虽然即使是门外汉也能为一把一流的小提琴更换断了的琴弦,但只有大师才能对整个乐器进行加工和完善。“而假如人们想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事物,最可能发生的事却是,将其彻底搅成一锅粥。”

1967年诺贝尔和化学奖得主,来自德国哥廷根的曼弗雷德·埃根教授说,虽然目前基因组已得到破译,但人们对所有这一切之间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 他期待着生物技术会取得巨大进步。这位哥廷根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所长补充道:“人类应当用理智指导行动。在我看来,治愈一种严重的遗传疾病就是理智而丝毫不需要顾虑的行动。”

DNA发现50年

基因排序完成恰好正值DNA结构发现50年。1953年2月28日上午,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了分子的立体构造。埃根说:“他们俩人由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也就是分子生物学。”两位年轻的科学家为此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分子发现50年后的今天,他们可以在屏幕上查阅到大约32亿4千2百万个基因序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诺奖风向标”揭晓!“基因表达”才是今年的重头戏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然而,在她开始向我们走来之前,我们打了一千次电话,催了一千次,她的所谓的诺贝尔奖风向标终于出来了。拉斯克分为三个部分: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在组蛋白修饰和基因表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开拓新领域的迈克尔·格伦斯坦和大卫·阿利斯。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授予阿斯利康的约翰·格伦,他把它开发成最有用的麻醉剂。拉斯克特别成就奖授予了琼·阿奇钦格。基于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领导地位,她在核糖核酸生物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发现,慷慨地指导了新兴科学家,并积极热情地支持妇女参与科学研究。

2018年阿尔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旨在表彰两位科学家的发现,他们已经阐明了组蛋白的化学修饰是如何影响基因表达的,组蛋白是染色体中包裹DNA的蛋白质。通过对酵母的遗传研究,迈克尔·格伦斯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证明了组蛋白可以显著影响活细胞中的基因活性,并为理解特定氨基酸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奠定了基础。c .大卫·阿利斯(洛克菲勒大学)发现了一种酶,它能将一种特定的化学基团附着在组蛋白的特定氨基酸上。这种组蛋白修饰酶已被证明是一种已确立的基因辅激活剂,其生物化学能力令研究人员望而却步。格伦斯坦和艾丽丝揭开了以前隐藏的基因控制层,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约翰·B获得了2018年拉斯克-德巴基临床医学研究奖。格伦(从阿斯利康退休),他发现并开发了异丙酚,一种作用迅速且不受残留物影响的化学物质,使其成为最广泛使用的麻醉剂。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异丙酚是一种“基本药物”。在做出决定时,已有超过1.9亿人接受了该药物。

2018年拉斯克-科什兰医学特别成就奖表彰了一个人,他的毕生贡献给她的同事们带来了最深切的敬畏和尊重。40年来,琼·阿奇钦格·史泰兹(耶鲁大学)在生物医学领域一直扮演着领导角色。她在核糖核酸生物学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发现,慷慨地指导了崭露头角的科学家,并积极热情地支持妇女从事科学研究。Steitz一直致力于充分整合科学界的所有成员,并坚信实现这一目标是确保科学事业健康创新的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科学家发现一种基因变异可增加黑素瘤发病风险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国际团队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基因变异增加黑素瘤发病风险。新发现有助于医学界开发出防治这种恶性皮肤癌的更有效方法。

这项研究由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对184名黑素瘤患者进行了基因测序,结果发现,名为POT1的基因如出现变异会显著增加患上黑素瘤的风险。

分析显示,该基因变异会抑制与之相应的蛋白质发挥作用,而这种蛋白质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护染色体,防止其受损。皮肤癌等癌症与染色体受损有密切联系。

进一步研究发现,带有这种基因变异的家族出现白血病等其他类型癌症的几率也高于正常水平,这可能预示着该变异与其他类型癌症的患病风险也有关联。

参与研究的英国桑格研究所研究员戴维·亚当斯说,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对黑素瘤这种难治癌症进行风险筛查,未来还有望将这种基因变异作为治疗靶点,开发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黑素瘤是由于皮肤中的色素细胞发生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癌症。据统计,最近30年全球黑素瘤发病率上升4倍,但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此前研究发现,黑素瘤发病风险与日光照射、皮肤类型和家族病史等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美国首次对人类胚胎开展基因编辑

全文共 1465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网站7月26日的报道,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HSU)的研究人员已经使用CRISPR技术对大量单细胞胚胎的DNA进行基因编辑。这是美国首次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

美国首个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

OHSU科学家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领导了这项研究。他拒绝对实验结果发表评论,并表示还没有最终决定是否出版它。但是实验组的其他科学家证实他们确实使用CRISPR技术来编辑人类胚胎。“据我所知,这是美国第一次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实验小组的核心成员、索克生物研究所的成员吴军告诉媒体。

出生于哈萨克斯坦的米塔利波夫是灵长类胚胎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多年来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2007年,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第一次克隆了猴子,然后用不同猴子的细胞制造出猴子的混合胚胎,植入雌性猴子体内并成功繁殖。2013年,他的实验室通过克隆技术生产了人类胚胎,这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方法为特定患者生产干细胞。

尽管经过编辑的胚胎在实验室中只发育了几天,而且没有植入子宫,但这项研究被认为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第一,实验中的胚胎数量最多,超过了此前其他国家科学家编辑的胚胎数量;其次,实验证明CRISPR技术在纠正导致遗传性疾病的缺陷基因方面既安全又有效。

证明CRISPR编辑胚胎是安全有效的。

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研究中,科学家的主要目的是证明他们能够消除或纠正导致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这种“生殖基因工程”技术,一旦患病儿童的基因被改造,这些变得正常的基因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不仅从“标准”上治愈疾病,而且从“根源”上消除病因。

然而,在去年报道的一些胚胎编辑实验中,由于胚胎数量有限,实验结果表明CRISPR编辑胚胎不仅会带来遗漏效应,还会在错误的位点编辑基因,这是“不安全的”。所有胚胎细胞的目标DNA都不能被编辑,并且一些没有被成功编辑的细胞是“混合的”,这意味着CRISPR在编辑胚胎时是无效的,并且不能被100%编辑。

米塔利波夫团队的实验推翻了上述结论,证明CRISPR技术可以完全避免在编辑胚胎时遗漏目标和未编辑细胞“混杂”的副作用。一位熟悉这项研究的内部人士表示,他们已经利用携带基因突变的男性生殖细胞在体外培育了数十个胚胎,胚胎数量超过了之前的研究规模。“他们原则上证明了CRISPR通过将可编辑基因的化学物质注入卵细胞来编辑胚胎是完全可行的,卵细胞将很快开始受精形成胚胎。这项新研究比以往任何类似的研究都更进了一步。”

这项研究符合美国科学院的报告倡议。

多年来,当其他国家的科学家相继公布胚胎编辑这一有争议的领域的实验结果时,美国科学家只能怀着复杂的心情旁观。他们不是惊讶就是嫉妒,有时会警告可能的风险。一些批评家担心这种编辑生殖细胞的实验会为“设计婴儿”打开大门,并通过基因增强编辑技术给孩子带来一些特殊技能。

然而,米塔利波夫团队这次对人类胚胎的编辑完全符合美国科学院今年2月发布的推荐报告。该报告首次允许“婴儿设计”使用CRISPR技术对胚胎、精子或卵子等生殖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但目的是预防先天性遗传疾病。该报告还禁止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基因增强的目的,即超越治疗界限来改善外观或智力,这将导致社会不公。

在美国,国会禁止使用经过编辑的胚胎进行任何人工授精来生孩子。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颁布了一项法律,禁止批准任何此类临床试验。尽管美国官员出于宗教和伦理目的设置了各种障碍,米塔利波夫的研究这次“浮出水面”,表明“潜在的”美国科学家一直在关注和实践基因编辑婴儿的设计,他们不愿意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谁建立了第一个遗传学专业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遗传学研究生物起源、进化与发育的基因和基因组结构、功能与演变及其规律,经历了孟德尔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而进入了系统遗传学研究时期。

建立了第一个遗传学专业

是谈家桢。谈家桢,浙江宁波人,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20世纪50年代,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他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

谈家桢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学七十余年,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发现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关键论据。他为我国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曾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副校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肠道细菌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基因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好”细菌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改变附近细胞的染色体。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饮食和癌症之间的联系。

由英国巴巴汉姆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人类结肠上皮组织中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其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可用作开启和关闭基因的表观遗传开关。

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在身体的另一部分,大脑中这些化学物质的含量也增加了。

巴豆化是最近发现的基因编辑过程,它不同于更常见的基因操作,称为甲基化。这两个过程的基因被编译的方式已经改变,通过调整周围的化学物质而不改变实际的代码本身。

甲基化是甲基(CH3)加到核苷酸上,通常是胞嘧啶(C),但有时是腺苷(A),腺苷将乙酰基转移到组蛋白上,以保持DNA链有序排列。研究人员在肠组织中发现了巴豆酰化修饰的组蛋白,这表明某种物质确实阻止了细胞去除那些乙酰基。当肠道中的水果纤维被微生物发酵时,会产生一种叫做短链脂肪酸(SCFA)的有机小分子。先前的研究表明,细胞代谢和巴豆酰化修饰之间存在联系,而这些短链脂肪酸是罪魁祸首。

研究人员分析了结肠、脑、肝、脾和肾的组织,发现大脑和结肠中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水平较高。为什么这些物质出现在大脑而不是其他器官中?这仍然是一个谜。然而,这项新的研究表明细菌是这种异常现象的最终原因。“短链脂肪酸是肠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但我们也证明了它们影响基因组的巴豆化修饰。”巴巴汉姆研究所的雷切尔解释道。

具体来说,在健康人结肠中发现的细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分子通过阻止一种称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HDAC2)的酶去除标记来促进巴豆酰化修饰。为了证明细菌确实起作用,研究人员成立了一个控制小组。他们给老鼠注射抗生素,以破坏它们肠道中的大多数细菌菌群。不仅短链脂肪酸的分子含量减少,而且肠内组蛋白的巴豆酰化修饰也减少。

这项研究可能会有一些有益的效果,比如了解人类基因是如何受到自身饮食的影响,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饮食与肠癌之间的关系。全球每年约有77万人死于肠癌。寻找更多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是研究人员的首要任务。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注意饮食,以确保不仅我们的身体得到良好的营养,而且我们身体中最小的公民。

这项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帕特里克·沃尔高-韦斯说,“人体的肠道是无数细菌的家园。这些细菌帮助消化食物,如植物纤维。它们也是有害细菌的屏障,形成我们的免疫系统。”这些细菌如何特异性地影响人类细胞是这一系列过程的关键部分。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完善CRISPR,基因编辑系统有了通用的“刹车装置”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的《细胞》杂志最近发表了克里斯普-卡斯9基因编辑工具的共同发现者詹妮弗·邓纳(Jennifer Dunner)团队的最新成果:他们通过X射线衍射结晶发现,抑制卡斯9活性的两种蛋白ACRⅱC1和ACRⅱC3具有完全不同的作用机制,而ACRⅱC1具有广谱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它可以在不同的基因编辑系统中充当“刹车装置”,允许基因编辑过程在适当的时候终止,并减少误靶效应。

CRISPR-Cas9系统简单高效,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错误基因修复后,系统不能停止剪切功能,但可能继续修饰正常基因,导致靶效应缺失。科学家一直期望从细菌的自然系统中找到一个“安全门”,可以及时关闭基因编辑过程。

已经发现至少7种Cas9抑制蛋白(ACR蛋白)具有停止细胞剪切和编辑的功能。这一次,donderner的团队选择了两种已经被证明能抑制人类细胞中Cas9的蛋白质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作用模式。ACRⅱC1能与Cas9中两个重要的结合氨基酸紧密结合,使Cas9失去剪切功能。然而,ACRⅱC3改变了它的结构,允许两个Cas9分子形成二聚体,使Cas9不能再与DNA结合。基于两种不同的机制,ACRⅱC1能抑制多种不同的广谱Cas9蛋白,而ACRⅱC3只能抑制一种叫NmeCas9的蛋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志玮今年4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轰动性的论文。他首次研究了另一种Cas9抑制蛋白——ACRⅱC4的作用机制,并证实它能有效抑制SpyCas9的基因编辑活性。黄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比唐娜团队报道的要早。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ACRⅱC1和ACRⅱC3具有比ACRⅱC4更好的抑制作用。然而,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最有效的抑制蛋白并将其添加到基因编辑系统中,这样Cas9就可以在完成基因编辑任务后及时“关闭”该功能,以避免遗漏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爸爸和妈妈,到底是谁的基因决定了孩子的智商和长相?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夫妻之中,谁的基因决定孩子智商长相?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民间,有一种说法是男孩更像妈妈,女孩长得更像爸爸。这种说法是否靠谱呢?智商的遗传又是如何影响孩子的智商呢?

1

一、男孩更像妈妈,女孩长得更像爸爸的说法是否靠谱?

这种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是科学研究并没有证明它的正确性。实际上,孩子的长相是由父母的基因共同决定的,而不是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基因起决定作用。父母的基因会在孩子身上发生随机组合,因此孩子的长相也会有所不同。而且,孩子的长相也受到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因此,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有可能会长得像父母的某一方,也有可能会长得像双方的结合体。

2

二、智商的遗传对孩子的智力影响

智商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智商的遗传率在70%左右。这意味着,智商的高低与父母的基因密切相关。父母的智商越高,孩子的智商越有可能比较高。但是,智商的遗传并不是单一基因的决定,而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即使父母的智商较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一定会非常高。同样的,即使父母的智商较低,孩子的智商也不一定会非常低。此外,与智商相关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商,如营养、学习、生活习惯等。

3

三、男女智商个体差异

从个体智商差异分析,男性个体差异会相对比较大。女性而言,其智商分布就相对集中,彼此差异很小。但是,从性别角度来看,并不能说智商高低与性别有直接关系。科学研究表明,母亲的遗传基因确实会对孩子的智力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在孩子的智商上面,很大程度上是由母亲决定的。但是,父亲的遗传基因同样也会对孩子的智商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夫妻之中,孩子的智商和长相是由父母的基因共同决定的。父母的遗传基因会在孩子身上发生随机组合,因此孩子的智商和长相也会有所不同。但具体到个人,孩子的智商也有均值回归现象,也就是说父母都是高智商,但他们的孩子很可能非常普通,甚至低于平均值。而一对智商普通的父母,也有可能生出高智商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冻龄基因是什么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冻龄基因”目前并没有目前的科学定义,常见于媒体,多用来赞叹某名人多年未见明显衰老。“冻龄”则是一个美容专业用语,指冻结肌肤的年龄,让肌肤的年轻和美好能够常驻。目前可以通过激活干细胞、纤维母细胞内部去皱等方法,在细胞层面延缓衰老。

尽管没有科学证实的所谓“冻龄基因”,但衰老基因却已被一项科学研究所发现。2016年4月28日,《当代生物学》刊登了一项最新的科学发现,研究发现有些人的体内含有一种名为MC1R的基因,这种基因与人的衰老密切相关。MC1R基因是控制黑色素生成的主要基因,也是产生红头发、白皮肤的基因。这种基因的存在,会让视觉年龄和实际年龄产生误差。

普遍来说,DNA中携带MC1R变异体的人们看上去比他们实际年龄大约要大2岁。这些DNA变异之间的关系与感知年龄是不受年龄、性别、肤色、或晒伤所影响的。所以呢,如果你也“不幸”的带有MC1R基因,那么是较容易显老的;相对来说,不带有MC1R基因的朋友们则会显得年轻一些。

而在更早前的研究中还发现,一个人的视觉年龄除了受遗传影响之外,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生活在海风未曾停歇的海边,光是海风就足够吹皱你的肌肤,让你显得更加衰老。这也同时说明了,尽管基因/遗传会影响一个人的视觉年龄,良好的环境、合理的保养,也能够让你显得更为年轻。

想要让肌肤青春常驻,离不开足够的保养,更离不开良好的身心状态。多位娱乐圈的“冻龄”美人都曾表示过,冻龄并没有秘诀,清淡饮食、健康生活以及愉悦积极的心态,是留住青春最好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夫妻中谁的基因决定孩子的智商和相貌?

全文共 21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就让小编为各位分析一下夫妻中谁的基因决定孩子智商相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你是不是常常跟孩子他爹争论肚子里的孩子是男还是女,长得会像谁?你希望宝宝长成什么样子?眼睛像你,鼻子像他?身材像你,智商随他爸?

操作方法

1

就拿我家孩子来说吧 ,大家都说我女儿的相貌跟我很像,但身材跟与智力跟他爸爸很像。她在事业方面的专注和执着度做跟他爸爸很像,而在生活中的倔强度跟我很像。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她自己身高只有一米四几,而她老公身高有一米八左右,他家里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她儿子的身高长到一米八多,女儿身高长到一米七。

她家的两个孩子身高够高吧?很显然,她的两个孩子在身高方面都遗传了他爸爸的基因,而在智力和相貌方面就遗传了妈妈的基因。

所以,夫妻俩谁的基因决定孩子的智商与相貌呢?那是因情况而定的,不能一概而论。大家觉得呢?

2

智力有一定的遗传性,同时受到环境、营养、教育等后天因素的影响。据科学家评估,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约占50%-60%,就遗传而言,妈妈聪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聪明,如果是个男孩子,就会更聪明。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类与智力有关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女性有2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1个,所以妈妈的智力在遗传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关于相貌的方面

肤色:总遵循“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让人别无选择。若父母皮肤较黑,绝不会有白嫩肌肤的子女;若一方白一方黑,大部分会给子女一个“中性”肤色,也有更偏向一方的情况。

眼形:孩子的眼形、大小遗传自父母,大眼睛相对小眼睛是显性遗传。父母有一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会大一些。

双眼皮:双眼皮是显性遗传,单眼皮与双眼皮的人生宝宝极有可能是双眼皮。但父母都是单眼皮,一般孩子也是单眼皮。

眼球颜色:黑色等深色相对于浅色而言是显性遗传。也就是说,黑眼球和蓝眼球的人,所生的孩子不会是蓝眼球。

睫毛:长睫毛也是显性遗传的。父母只要一人有长睫毛,孩子遗传长睫毛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鼻子:一般来讲,鼻子大、高而鼻孔宽呈显性遗传。父母中一人是挺直的鼻梁,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鼻子的遗传基因会一直持续到成年,小时候矮鼻子,成年还可能变成高鼻子。

耳朵:耳朵的形状是遗传的,大耳朵相对于小耳朵是显性遗传。父母双方只要一个人是大耳朵,那么孩子就极有可能也是一对大耳朵。

下颚:是不容“商量”的显性遗传。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子女常毫无例外地长着酷似的下巴,“像”得有些离奇。

肥胖:会使子女们有53%的机会成为大胖子,如果父母有一方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便下降到40%。这说明,胖与不胖,大约有一半可以由人为因素决定,因此,父母完全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充分运动使自己体态匀称。

秃头:造物主似乎偏袒女性,让秃头只传给男子。比如,父亲是秃头,遗传给儿子概率则有50%,就连母亲的父亲,也会将自己秃头的25%的概率留给外孙们。这种传男不传女的性别遗传倾向,让男士们无可奈何。

青春痘:这个让少男少女耿耿于怀的容颜症,居然也与遗传有关。因为父母双方若患过青春痘,子女们的患病率将比无家庭史者高出20倍。

腿型:酷似父母的那双脂肪堆积的腿,完全可以通过充分的锻炼而塑造为修长健壮的腿。倒是那双腿若因遗传而显得过长或太短时,就无法再塑,只有听任自然了。

3

性别谁决定?——爸爸

我们知道决定孩子性别的染色体是由男女双方提供的,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然而女性的两条染色体都是XX,男性的染色体是XY.所以,在遗传的过程中,女性只能提供X染色体,男性则可以提供X或Y 染色体。也就是说,如果男性提供了X染色体,那么孩子的性别染色体就是XX,孩子是女孩儿;反之,则是XY,孩子是男孩儿。所以,对于孩子的性别来说,很大程度上是父亲决定的。我们知道决定孩子性别的染色体是由男女双方提供的,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然而女性的两条染色体都是XX,男性的染色体是XY.所以,在遗传的过程中,女性只能提供X染色体,男性则可以提供X或Y 染色体。也就是说,如果男性提供了X染色体,那么孩子的性别染色体就是XX,孩子是女孩儿;反之,则是XY,孩子是男孩儿。所以,对于孩子的性别来说,很大程度上是父亲决定的。

谁对孩子的身高影响更大?——各一半。

在北方流传这样一句话: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这是真的吗?科学告诉我们,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除了营养状况外,孩子的身高有百分之其实掌握在父母手中,父亲占百分之三十五,母亲亦是。所以,如果父母双方都不高,就要靠宝宝后天那百分之三十的努力了。

性格谁的遗传大?——爸爸

一般来说,爸爸对孩子的性格遗传是比较大的。性格的形成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还是后天影响。父母相比较而言,父亲的影响重于母亲。子女之间,父亲对女儿的影响又相对大一下。心理学家认为,父亲在女儿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个性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智商谁决定?——妈妈

当你看到一个男生很聪明,那他的妈妈也一定十分聪明,爸爸则不一定了。母亲对孩子智商的影响是父亲的三倍。所以,如果你是男生,你觉得你很笨,你可以找个聪明的女生做妻子,以后你孩子翻盘的机会有百分之七十五,但如果你是女生,感觉自己很笨,孩子。。。恩,还是有机会翻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7件事优化长寿基因

全文共 2639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会发现现在的老年人的寿命会比以前人的寿命都要长很多,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说是因为生活改善了,人们才能够更加的长寿真的是这样的吗?今天我们就随着本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怎样做才能够优化我们的长寿基因,以及想要长寿每天坚持怎么做好,下面就去了解一下吧。

“长寿”是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追求的一个目标。目前科学界已经逐渐的揭开了人类的衰老以及长寿的密码,那么这个密码就是存在于我们的染色体上面的“端粒”。端粒长的人寿命就会长,端粒短的人那么寿命就很短。

虽然通过基因工程或端粒激活技术,延年益寿还尚需时日,不过通过生活方式的简单改变也能使端粒得到保护或延长,进而延长人类寿命。美国《预防》杂志就在3月26刊文,教给大家可改变长寿基因的7件事。

1.少把压力挂嘴边

压力看不到摸不着,殊不知压力真的会影响寿命。美国加州大学在一项针对同龄女性的研究中发现,经常感到压力大的女性,其基因端粒的长度比压力小的女性短得多,差距相当于早衰老10年。而退休女性的端粒则相对更长,这说明压力减轻后,端粒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关的研究人员表示,经过研究证明随着我们的平时的工作量的增大以及工作压力的变大,现代人的基因端粒长度正在不断的缩减。不过,在平时能够经常的去锻炼身体的,做瑜伽运动的以及冥想打坐的或者是与朋友聊天听音乐的人能够让自己的压力得到缓解,这样可以是端粒酶的活力提高到43%,进而可以起到延长端粒的作用。

另外,研究人员还特别推荐了“扮鬼脸解压法”:面部收缩(仿佛有东西砸到脚上时的面部表情)15秒,然后放松,反复几次后,可有效缓解紧张情绪。

2.让运动成为“朋友”

久坐不动能减寿可不是耸人听闻。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绝经后妇女如果不锻炼,其端粒缩短的危险就会增加15倍。研究者表示,锻炼身体既有助于消除压力,也有助于提高端粒酶活力。如果每天高强度运动14分钟,连续3天后,就会收到效果。

在运动方式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运动更有助于持之以恒,爬山、快步走、游泳、球类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在制订运动目标时,应切合实际,不要急功近利。另外,适当给自己一个奖赏并且找个运动伙伴也非常重要。

3.餐桌上多些粗粮

膳食纤维是我们人体中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根据美国的维克森林大学的研究我们发现,膳食纤维,特别是来自于谷物类的纤维素,除了能够保持笑话系统中健康的主要因素外,还能够延长端粒的长度。

研究人员认为,全谷食物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是其中的关键所在。除了全谷物食品,干豌豆、扁豆、青豆等豆类,茄子、菠菜、无花果和梨,都是我们平时忽视的高纤维食物,常吃它们能帮你每天轻松获得25—30克膳食纤维。

4.经常盯着体重秤

如果你发现肚子上的“游泳圈”又大了一圈,那么你离长寿的目标就又远了一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会导致慢性炎症,进而出现氧化损伤,而端粒对氧化损伤非常敏感。身体超重或肥胖时间越长,身体所受氧化的损伤就越大,肥胖会加速人体衰老进程。

5.多补充“天然维生素”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的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C、E和B12有助于延长端粒长度,因为它们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保护端粒免受损伤。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的女性的端粒,大约比不补充的女性长5%。

研究人员表示,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合理膳食就能够摄入人体需要的各种维生素,不需要额外补充。通过天然饮食进行补充更安全,抗衰老效果也会更好。

6.每周至少吃两次鱼

保护心脏和健脑是吃鱼公认的好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项有关营养对人体端粒影响的研究发现,吃鱼还能改善并保护端粒。人体在补充鱼中含有的欧米伽-3脂肪酸四个月后,就可以使血液细胞中的端粒更长。

三文鱼、金枪鱼等多脂鱼含欧米伽-3脂肪酸最多,可以抵抗炎症和氧化损伤,进而对端粒起到保护作用。研究者建议,一般成年人每周至少应吃两次鱼。

7.试着坚持以上好习惯

改善长寿基因是一件长久的事情,研究人员表示,将多种健康习惯相结合,才可以使延长端粒的效果最大化。

研究发现,如果通过打坐放松身心、经常进食全谷食物和鱼类、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每周6天坚持每天步行30分钟、补充鱼油,最终能让人体端粒酶活力提高29%—84%。因此,要想自己更加长寿,就要做到将这些好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想要长寿每天坚持怎么做好

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长生不老药”。近日,美国《男性健康》杂志载文,列出10个好习惯,有助延年益寿。

1.起床后90分钟内吃完早餐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早上起床90分钟之后才吃早餐的人,肥胖几率会增加50%。这会直接导致因肠癌、膀胱癌和肝癌死亡的危险增加。因此,早餐一定要在起床后90分钟内吃完。

2.喝薄荷茶

美国布法罗大学研究发现,薄荷茶含有强抗氧化剂,有助于减轻炎症、提高警觉度、使糖尿病危险降低52%。

3.茶叶至少泡3分钟

茶叶浸泡时间少于3分钟,会导致茶水中抗氧化剂的含量大大降低,抗病功效大减。

4.不带病工作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生病后仍坚持工作的人,比在家好好休息的人,在3年内罹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加了2倍。因此,生病了就要及时治疗,千万别逞能。

5.别用空气清新剂

美国威林耶稣大学科学家发现,空气清新剂不仅影响人的嗅觉,还会伤肺。如果室内气味不好,可以放些肉桂,同样能使人神清气爽。

6.饭前吃沙拉

饭前先吃沙拉,有助于防止血糖和胰岛素骤升。同时,沙拉中的橄榄油和食醋有益血管健康,降低患癌危险。

7.菜里放咖喱

美国罗格斯大学发现,咖喱粉中的姜黄素与西兰花、菜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的异硫氰酸盐相结合,能增强抗击前列腺癌的作用。每周在菜里放一次咖喱就能见效。

8.侧着身睡觉

睡眠呼吸暂停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使人白天更加疲劳,身体抵抗力下降。瑞士伯尔尼大学附属医院最新研究发现,侧卧可减少睡眠呼吸暂停现象,保证睡眠质量。

9.每餐要有5种颜色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多吃各种果蔬有助于提高防癌作用、降低脑卒中危险。每餐果蔬最好有5种颜色:蓝色(或紫色)、绿色、白色、红色和黄色(或橙色)等。

10.每天5杯水

美国洛马琳达大学科学家发现,每天至少喝5杯水(每杯267克)的男性,比每天喝水不足两杯的人,罹患致命性心脏病的危险低54%。

结语:我们结合上文能够了解到,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由于繁重的工作压力和负面的情绪会让人的长寿基因缩短,那么只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以及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的注意运动才能够让我们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拥有长寿的基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人自带降胆固醇基因,你信吗?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一些人吃胆固醇高的食物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而有些人吃了却很健康?找到人体内调控胆固醇水平的机制,这正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保亮教授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

有人自带降胆固醇基因,你信吗?

近日,《科学》杂志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发表了宋保亮研究组的最新成果,他们从人体中发现了一个新基因,该基因可以调控人体的胆固醇吸收,这一发现为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了新的药物研发靶点。

研究表明,胆固醇水平主要受两方面调控,一方面饮食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受遗传因素影响。从人类遗传学的角度探究胆固醇的调控机制,这正是宋保亮团队研究的课题。

不同种族之间LDL-C的含量及冠心病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为揭示新的胆固醇调控基因,宋保亮课题组与新疆医科大学马依彤团队合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了一个家族性低LDL-C的哈萨克族人家系,通过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和基因关联性分析,发现LIMA1基因罕见移码突变(K306fs)与低LDL-C显著相关。为弄清楚基因变异与胆固醇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团队接着开展了更深入的研究。

对变异携带者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胆固醇吸收下降,这一发现在基因敲除小鼠身上得到证实和重现。通过分子水平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它介导小肠胆固醇吸收的功能和作用机理,这也为干预人的血脂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基因工程改造微生物降解农药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农药降解研究领域日趋活跃,研究者们相继对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的微生物降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已经确定了微生物在土壤和水环境的农药降解中起主要作用。研究者分离到一批能降解或转化某种农药的微生物类群,逐步弄清了微生物降解农药的主要作用方式及降解机制,以及各类化学农药的微生物降解途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基因工程改造微生物降解农药。

1.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类别

已报道的降解农药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等,大多数来自土壤微生物类群。细菌由于其生化上的多种适用能力以及容易诱发突变菌株从而占了主要的位置,其中假单胞菌属是最活跃的菌株,对多种农药有分解作用。

2.微生物降解农药的途径与机理

目前,对于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菌。细菌降解农药的本质是酶促反应,即化合物通过一定的方式进入细菌体内,然后在各种酶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最终将农药完全降解或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无毒或毒性较小化合物的过程。

如假单胞菌ADP菌株以莠去津为唯一碳源,有3种酶参与了降解莠去津的前几步反应,首先是AtzA酶催化莠去津水解脱氯的反应,得到无毒的羟基莠去津,该酶是莠去津生物降解的关键酶;其次是AtzB酶催化羟基莠去津脱氯氨基反应,产生N-异丙基氰尿酰胺;第3步是AtzC酶催化忖异丙基氰尿酰胺生成氰尿酸和异丙胺;最终莠去津被降解为CO2和NH3。由于降解酶往往比产生该类酶的微生物菌体更能忍受异常环境条件,酶的降解效率远高于微生物本身,所以利用降解酶可以作为净化农药污染的有效手段。但是,降解酶在土壤中容易受非生物变性、土壤吸附等作用而失活,难以长时间保持降解活性,并且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差等因素,限制了降解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微生物降解,想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请到,更多的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华大基因印加果面膜好用吗?华大基因印加果面膜怎么样?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华大基因印加果面膜是一款纯天然面膜。今天本网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华大基因印加果面膜好用吗?华大基因印加果面膜怎么样?

华大基因印加果面膜好用吗

首先要说面膜纸做的很大,宽度和长度都很够,不会有人脸比本鸡还大了放心!而且鼻梁这些比较凸的位置也做得很服帖,这真的不简单!多少面膜根本就敷不好鼻翼位置啊摔!精华液不是非常粘稠的那种,其实精华液本来并不是越稠越好的,不然多加点增稠剂就可以骗你啦!关键还是敷完之后不粘腻!基本拍一拍按一按慢慢吸收就好!不黏腻这点很重要!有些面膜敷完浓浓一层在脸上也是一言难尽。上面说过即时保湿是面膜是很重要的作用,很明显即时保湿很不错,水分含量上升了30+!皮肤会比较软,抹上去也滑滑的,非常舒服!如果皮肤很粗糙又要上妆的话,用它来做妆前护理不会让你失望的!

华大基因印加果面膜怎么样

从名字上就知道,这款面膜主打的是印加果,这是华大基因的科学家在南美时偶然发现的植物。可贵之处在于高含量的OMEGA-3和OMEGA-6!这是人体必须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抗炎、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合成神经酰胺、增加细胞间脂质。也就是可以帮助增加皮肤自身保湿力,还能避免炎症。除此以外,印加果的α-亚麻酸含量高达40%,可以控制水分的散失,保湿能力远高于橄榄油和马油!

品牌介绍

华大基因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主要是把前沿的多组学科研成果应用于医学健康、农业育种、资源保存等领域。如果是搞科研的,一定会对这个名字很熟悉!那么跨界因为华大基因有农业育种的能力,又有基因的研究,所以研究植物萃取对人皮肤的益处特别在行。这样的背景让本鸡灰常放心!那么华大基因打头阵的护肤品就是——面!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备孕基因检测费用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放弃婚检的夫妻,专家建议,有必要在准备怀孕阶段把婚检的大部分项目认真地查一遍,这对于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关系重大。那么,备孕基因检测费用呢?这就给您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

备孕基因检查,从几百元到千元不等。

基因检测套餐包括:男士肿瘤基因检测、女士肿瘤基因检测、肝脏药物代谢功能预测、高血压罹患风险检测、高血脂罹患风险检测、冠心病罹患风险检测、急性心肌梗塞罹患风险检测、脑中风罹患风险检测、糖尿病罹患风险预测、老年性痴呆罹患风险预测、成人肥胖体质评估、成人哮喘罹患风险检测、慢性食物过敏原分析等。

缺陷儿出生率过高,不仅对国家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形成负面影响,更给每一个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与其让胎儿在生下来后承受痛苦,不如在妊娠期间、甚至备孕期间就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判断胎儿是否存在严重缺陷的风险,如果确实有高风险,选择性流产才是更好的选择。

事实上,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做法,在世卫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中的二级预防就是,通过孕期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的严重先天缺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基因检测主要针对遗传性疾病,目前应引起备孕女性注意的就是脆性X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是目前世界上遗传性智力缺陷的首因,也是仅次于唐氏综合征的第二大智力低下综合征。脆性X患儿的母亲为FMR1基因前突变潜在携带者,中国平均每130个正常女性中就有1个是FMR1基因前突变携带者,携带者有50%的几率会将突变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并伴随生育脆性X综合征患儿的风险。”

脆性X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为严重的智力障碍,并伴有语言障碍、行为异常,如孤独症、多动症等。目前的医学水平对此疾病尚无有效的*方法,FMR1基因检测是*的预防手段。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台湾等多个发达国家及地区都对育龄女性开展了脆性X综合征的产前筛查,从而大幅降低了脆性X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免疫疗法不起效,原来肿瘤细胞打开“隐身”基因

全文共 1546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2011年第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问世以来,患有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和其他癌症的患者获得了生命的希望,存活率显著提高。不幸的是,这种免疫疗法并不是对所有癌症患者都有效。以乳腺癌为例,一些研究估计只有5%~30%的患者受益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的使用。

许多科学家想知道为什么大多数病人对免疫疗法没有反应。“是什么阻止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理解这一点是为所有癌症患者找到治疗方法的第一步。”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罗伯特·布拉德利博士认为。

就在最近,布拉德利博士和他的同事斯蒂芬·塔普斯科特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可能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的基因。瞄准这种叫做DUX4的基因可能会帮助更多的癌症患者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获益。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细胞,发育细胞》的子期刊上。

为了找到可能影响癌症免疫反应的肿瘤相关基因,布拉德利博士的团队检查了近10,000个肿瘤样本的基因表达谱。这些病例包括33种癌症,包括实体瘤,如膀胱癌、乳腺癌、肺癌、肾癌和胃癌。在26种不同类型的癌症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几个与癌症高度相关的基因。

其中,DUX4基因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过去,没有人将这种基因与癌症联系起来。

塔普斯科特博士过去一直在研究DUX4蛋白,他知道DUX4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驱动基因表达。在成人体细胞中,DUX4通常应该是沉默的。事实上,当基因突变导致肌肉细胞中DUX4的异常重启时,人们将遭受一种罕见的疾病,这种疾病被称为面肩肱型营养不良(FSHD)。

为什么DUX4出现在这么多种癌细胞中?为了找出这种基因给癌细胞带来了什么好处,研究小组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是斯蒂芬·塔普斯科特博士、艾米·坎贝尔博士、周国良博士和罗伯特·布拉德利博士(照片来源: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

首先,研究人员证实DUX4在大多数癌细胞中重新激活,激活与早期胚胎发育相同的基因表达。

对DUX4和癌细胞免疫反应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探索表明,与不表达DUX4的癌细胞相比,表达DUX4的肿瘤中免疫细胞的杀伤活性减弱。

为了找出原因,研究小组将注意力转向杀死癌细胞的免疫T细胞。t细胞只能攻击他们“看到的”通过检查其他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片段(抗原肽),T细胞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发起攻击。主要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第一类分子负责向T细胞呈递这种抗原肽。

然而,当研究人员检查肿瘤细胞系中MHC-1分子的水平时,他们发现当DUX4的表达水平高时,MHC-1的水平降低。" DUX4阻止MHC呈递抗原,因此癌细胞对免疫系统来说是“看不见的”. "塔普斯科特教授解释道。

▲DUX4与MHC-1依赖抗原呈递关系示意图(照片来源:参考[1)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没有反应。会不会是DUX4导致癌细胞变得不可见?

为了检验这种联系,研究人员检查了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捐献的组织样本。这些患者接受了CTLA-4抗体或帕金森-1抗体(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在分析了这些样品中DUX4的表达水平后,可以肯定的是,与药物治疗后肿瘤萎缩的患者相比,DUX4的转录活性在似乎没有任何作用的患者中更高。此外,肿瘤中DUX4无表达或低表达的患者比DUX4水平较高的患者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布拉德利博士说,这一结果表明,通过检查癌细胞中的DUX4,可以确定哪些患者可能不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影响。

在塔普斯科特博士看来,他们正在开发的针对罕见疾病FSHD的DUX4靶向药物可能有助于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癌症治疗中的功效。据报道,研究小组已经开始在实验室测试这种药物对癌细胞DUX4的有效性。

我们期望这项工作最终将导致DUX4靶向治疗的发展,并帮助免疫疗法惠及更多的癌症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哪几种自带长寿基因的食物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人人都渴望长命百岁,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长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节制欲望、生活规律、运动锻炼,还需要营养饮食。那么,哪几种自带长寿基因食物

1.苹果

每日吃一个苹果可以大幅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苹果含有的栎精具有消炎作用。苹果同时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

2.鱼

关心心脏健康的人应当多吃鱼,每周做三顿鱼菜或每天吃30克鱼肉,能够使中风风险降低50%。医学研究证明,经常吃鱼的日本人和爱斯基摩人与很少吃鱼的民族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要小得多。

3.草莓

只要多吃草莓就能充分补充维生素C,草莓同时富含铁,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草莓中的染色物质和香精油,能形成特别酶。

4.大豆

大豆富含卵磷脂和维生素B,能够提高思维能力,促进神经系统功能。大豆还是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

5.辣椒

红辣椒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减肥,辣椒素能刺激胃液分泌,防止肠胃中有害细菌的滋生。甜辣椒同样有益健康,它富含维生素C,能够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

6.牛奶

牛奶是主要营养食品,富含高蛋白、易吸收的脂肪和乳糖。牛奶富含钙,从小喝牛奶积聚的钙能在年老时预防骨质疏松症,同时也是保障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正常常功能所不可缺少的。

7.胡萝卜

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不仅能够保护基因结构,预防癌症,还能改善皮肤,增强视力。

8.绿茶

决定绿茶神奇功效的成分是儿茶酚,这种生物活性物质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前列腺癌,同时对减肥也大有帮助,不过为了燃烧多余脂肪,每日至少应喝4大杯绿茶水。

9.香蕉

香蕉是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水果,还含有各种各样的微量元素,能阻止糖迅速进入血液,其中镁含量丰富,吃上1根香蕉就能满足人体24小时所需镁元素的1/6。

10.大蒜

大蒜不仅能够防治感冒,还能增强消化功能。另外大蒜还能很好地净化血管,防止血管堵塞,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老年朋友想要延年益寿除了多吃这些养生食物外,平时也要尽量少吃油炸类、腌制类的食物,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摄入均衡营养,达到真正的养生保健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科学家:操纵细胞和基因 人类可活500岁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设想再活100年或更久?一些专家说,科学成就有朝一日可使人类长寿,超越现在认为的天寿,多活数十年。

蒙特克拉尔州立大学教授迈克尔·蔡说:“我想我们正在叩着长生不老的大门。也许我们可以在2075年之前看到这一天的到来,这还是保守的估计。”

他是在世界未来学会年会场外发表意见。未来学会以思考社会各方面的将来为宗旨。

纽瓦克新泽西州医学院教授劳里阿在该学会在旧金山举行的会议上提呈报告说,操纵细胞基因的成就加上钠米技术的进展,有望使人类在将来长命,到时人类的寿命将超越过去所认为的极限。

他说:“10年前的科幻小说再也不是科幻小说了。”

他说:“(科学)突飞猛进,因此人类可以活到120岁或180岁。有些人甚至认为没有极限,人类可以活到200岁、300岁或500岁。”

老年学专家持怀疑态度

在会场外,许多老年学专家怀疑这种说法,他们说,人类的身体天生不能活超越120年。即使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疾病也比较少,他们说,人脑和其他器官的衰退最终将使所有的人难逃一死。

新英格兰百岁人瑞研究所所长伯尔斯说:“这些人高谈阔论,以为大部分的人都将会如此,这是不切合实际的,这纯粹是科幻小说。”

他在电话专访中说:”我们会接近我们的身体能力极限。要普通的人活到100岁或180岁就像送太空梭上冥王星一样艰难。”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老年和人类发育研究所所长科恩说,要大大延长人类寿命就得修改一个人的基因结构,改变跟随衰老而来的残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太空基因转移基因工程生物育种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进行基因转移比在地球上更容易,成功率更高。研究表明,在航天飞机上对大豆进行的基因转移试验表明其成功率是地球上的10倍。目前,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在太空中更容易做基因转移的原因。据推测,由于地球轨道的低重力,某种目前尚不清楚的原因使基因转移更加容易。

太空给基因工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工作环境,这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人们可以培育出更多具有抗病虫害的农作物。

通常情况下,研究人员采用把细菌的某些遗传基因材料导入到植物细胞内,以培育出新的植物。但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很低。

在地球上,给大豆进行基因转移的成功率仅为千分之一,这就是研究人员要把目光投向太空的原因。现在,研究人员正集中研究在太空将各种疫苗移植到大豆体内。

科学家目前正计划在国际空间站上建立基因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不但可进行基因移植工作,而且还可在太空中培育新的转基因植物,甚至是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