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物中考知识点归纳(优秀20篇)

蓝鲸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海洋生物。以下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有关地球上最大的海洋生物蓝鲸的文章。

浏览

1759

文章

1000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三册复习攻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三册复习攻略: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一、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125——132)

1、五四爱国运动:(P125——127)

(1)导火线:一战中交战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中国是参加协约国一方的作战。1918年,一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转折:1919年上海工人罢工,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4)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撤销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原因: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5)意义:(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爱国学生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130——132)

(1)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③干部和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2)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P135、139)

1、黄埔军校:1924年5月,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军事干部,并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北伐战争:1926年,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北伐战争开始,由蒋介石任总司令。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湖南、湖北是北伐的主要战场,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的基本常识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阿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反射的概念

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的类型

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1)简单反射

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二册复习攻略:辽宋夏金朝--元朝

全文共 179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二册复习攻略:辽宋夏金朝--元朝

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P54-59)

1、经济重心南移: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农业:两宋时期,由于政府提倡,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种植。从越南引入的优良品种占城稻也得到推广,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南宋时棉花的种植从北宋时的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3、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迅速兴起

4、制瓷业:两宋重要瓷窑有遍布各地,其中定窑、均窑、哥窑(烧出裂纹)等,久负盛名。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

5、采矿业:北宋时煤大量开采,东京城的百姓已开始用煤做燃料。

6、造船业: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是国家。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从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就可以证明)

7、商业: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城市布局打破了唐朝的“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还有娱乐场所“瓦子”;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它的繁荣景象)。③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百万。

8、海外贸易: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两宋政府在这里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收入,在两宋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以输出瓷器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等。

二、辽(契丹族)、宋、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等政权的并立

(P45-53)

1、辽的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契丹皇帝辽太宗从后晋皇帝石敬唐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后来改国号为辽。(1125年金灭辽)杨家将的故事与辽(契丹)有关。1005年,北宋与辽结成澶渊之盟,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2、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天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北宋:960——1127年金灭北宋)

3、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大夏,史称西夏。

4、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在会宁称帝,国号金,后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5、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岳飞的抗

金斗争赢得了人民的尊敬。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民族融合

(P60-62)识人物图(P60)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成吉思汗不属于元朝)

2、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改蒙古为元朝;1276年灭南宋,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最终失败,1279年统一全国。

3、行省制度:元政府建立行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忽必烈时开始实行)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4、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5、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6、元朝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与当时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为世界第一的大港口。

7、回族的形成(民族融合的发展):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边疆各族和一些定居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见指南第6页)

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资治通鉴》(P70—74页)

1、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2、指南针:司南——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战国),后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使用,并由阿拉伯传到欧洲,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丹时发明的,唐末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武器有火箭、突火枪、火炮等。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4、《资治通鉴》: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P7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生物知识点:多肽链合成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1.一级结构加工修饰

⑴N端甲酰蛋氨酸或蛋氨酸的切除:N端甲酰蛋氨酸是多肽链合成的起始氨基酸,必须在多肽链折迭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之前被切除。其过程是:①去甲酰化;②去蛋氨酰基。

⑵氨基酸的修饰:由专一性的酶催化进行修饰,包括糖基化、羟基化、磷酸化、甲酰化等。

⑶二硫键的形成:由专一性的氧化酶催化,将-SH氧化为-S-S-。

⑷肽段的切除:由专一性的蛋白酶催化,将部分肽段切除。

2.高级结构的形成

⑴构象的形成:在分子内伴侣、辅助酶及分子伴侣的协助下,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

⑵亚基的聚合。⑶辅基的连接。

3.靶向输送

蛋白质合成后,定向地被输送到其执行功能的场所称为靶向输送。大多数情况下,被输送的蛋白质分子需穿过膜性结构,才能到达特定的地点。因此,在这些蛋白质分子的氨基端,一般都带有一段疏水的肽段,称为信号肽。分泌型蛋白质的定向输送,就是靠信号肽与胞浆中的信号肽识别粒子(SRP)识别并特异结合,然后再通过SRP与膜上的对接蛋白(DP)识别并结合后,将所携带的蛋白质送出细胞。

信号肽假说:信号肽位于新合成的分泌蛋白N端。对分泌蛋白的靶向运输起决定作用。①细胞内的信号肽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肽,使肽链合成暂时停止,SRP引导核蛋白体结合粗面内质网膜;②SRP识别、结合内质网膜上的对接蛋白,水解GTP使SRP分离,多肽链继续延长;③信号肽引导延长多肽进入内质网腔后,经信号肽酶切除。分泌蛋白在高尔基体包装成分泌颗粒出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两栖动物生殖

现存的两栖动物约有2500种,它们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最常见的是蛙类,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春末夏初,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两栖动物的发育(变态发育)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例1: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下列哪一组食物?()

?A.甜食B.谷类食物C.含脂肪成分多的食物D.含蛋白质、钙、磷多的食物

解析:甜食富含糖类,糖类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在体内积累;单纯多吃谷类食物也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而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钙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所以青少年应按人体需要合理安排饮食。

答案:D

练习1:膳食中不搭配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会造成身体缺乏()。

?A.淀粉和蛋白质B.维生素和无机盐C.蛋白质和淀粉D.维生素和脂肪

2.膳食中不搭配哪类食物会造成缺乏供能物质?()

?A.谷类B.肉类C.奶和奶制品类D.蔬菜水果类

最新考题考纲解读:1.以选择、综合分析的形式考查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作用和食物来源。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维生素的缺乏症。3.以选择、识图分析的形式考查钙、铁、碘的无机盐的缺乏症。4.以选择、和填图分析的形式考查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以选择、识图形式考查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部位及过程,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和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和过程。6.以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资料形式,考查合理膳食和平衡膳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西方文化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内容是对西方文化做的复习资料学习。

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之根是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

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它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罗马的建筑:如,凯旋门、万神殿、古罗马竞技场,罗马被称着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条条道路通罗马。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的科学家。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古希腊是欧洲的戏剧的故乡。

希望上面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同学们对此知识点能很好的掌握,并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相信同学们会做的很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免疫功能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1、人体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是人体抵抗病原体侵袭的能力。

2、人体免疫的功能:

(1)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2)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健康。

(3)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等)

3、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4、抗原与抗体的概念:

(1)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2)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

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叫做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细菌真菌动植物人类危害

细菌和真菌中某些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寄生在活的动植物和人体的体表或体内,吸取营养物质,成为病原体,致使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有些腐生细菌能使食品腐败变质;有些真菌如青霉、曲霉,使食品、衣服等发霉变质、长毛腐烂等;还有一些曲霉如黄曲霉能产生黄曲霉素,使人致癌。

大型真菌中的蘑菇,有些种类本身含有毒素,称毒蕈(毒蘑菇),如毒蝇鹅膏、毒伞、花褶伞(“狗尿苔”)等,误食了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虹膜、

脉络膜、视网膜。

内容物有: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晶状体病变会出现白内障,房水

压力大会出现青光眼。看近物时,

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远物时,晶状体曲度变小)

﹡视觉形成:光线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视网膜(感光细胞)-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近视原因:①眼球前后径过长、②晶状体曲度过大。矫正方法:戴凹透镜。

(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长时间收缩,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真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

﹡耳:外耳(耳郭、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听觉形成:声波经过: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耳蜗中的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表面是大脑皮层,含有多种功能区—神经中枢。小脑功能:①维持身体平衡;②使运动协调、准确。脑干功能:能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脊髓功能:①反射;②传导。

﹡神经细胞又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以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递冲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1.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希腊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的特点:更多的商品经济成分和议会政治体制。

2.在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1)形成: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2)表现:①除_十将军_外,各级官员,向所有公民开放。

②公民大会、_五百人会议_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利,__公民大会_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③雅典的每个_公民_都有机会以_抽签__的形式参与政治活动。④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__津贴___。

(3)评价:①局限性:平等和公正的民主原则仅适用与雅典男性成年公民。②进步性: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

3.古代罗马共和国成立的时间_前509年__。

4.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爆发的战争。影响:(1)积极:使罗马掠夺了大量的土地,奴隶和战胜品,使罗马变得空前强大和繁荣。

(2)消极:但也使罗马的贪婪和占有欲恶性膨胀,疆域的扩大使原有的共和国体制不再适应新的统治需要。5.公元前27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的进化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进化

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产生的摇篮。原始生命的产生,揭开了生物进化的新纪元。生物进化的规律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在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的作用。

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的总称。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这说明生物是进化发展的。而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发现化石,说明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就是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的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选择者是人,结果是创造了生物的新品种。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过渡繁殖的倾向,而食物和生活空间非常有限,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竞争。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欧洲东部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欧洲东部

(一)范围和国家

1.范围:欧洲东部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欧洲部分。北亚: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2.国家分布:3.独联体总部设在明斯克

(二)俄罗斯

1.自然概况(1)地形:较平坦,以高原、平原为主,组成: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2)气候特征: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3)河湖:河流: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湖泊: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4)资源:石油、天然气、煤、森林、水能、铁矿、有色金属等。

2.经济概况(1)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两大工业区,新发展的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2)农业:不稳定,谷物需进口,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为主要农业带

3.城市与交通(1)交通以铁路为主: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2)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自然环境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16.夏季风和冬季风的特点比较

17.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锋面雨又称梅雨

18.季风区的气候特点:雨热同期

20.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21.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2.内流河内流区内流湖咸水湖(青海湖、纳木错)

23.外流河外流区外流湖淡水湖(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24.额尔齐斯河(西北)流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西南)流入印度洋,长江、黄河流入太平洋;我国没有河流流入大西洋。(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25.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季风区内

自古黄河称"三善",善淤善决善搬迁。如果要把黄河治,三游方法不一般。

上修水库调水量,中保水土是关键,下游固堤分洪流,淤灌也能夺高产。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

28.长江频发洪灾原因:1.流域内支流多,暴雨时同时涨水;2.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蓄作用减弱;3.上游植被遭坏,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道弯曲,不利水流下行

29.如何更好的利用长江的水运价值?1.平垸行洪;2.裁弯取直;3.退田还湖;4.疏浚河道;5.加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30.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的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水产养殖等

31.长江的两个称号:“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编辑推荐:中国自然环境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光合作用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不断地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所制造的氧气量大大超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量,多余的都以气体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动物又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进行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部分生物及其残体被微生物分解或形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于大气中,形成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一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碳—氧平衡的意义:

①维持大气成分的稳定。

②提供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和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③为人类化石燃料的利用和化工生产提供氧气。

温室效应:

所谓温室效应,就是太阳的短波辐射可以透大气射到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温室效应可能会导致有些地方降水增加引发洪灾,有些地方极度干旱引起沙漠化;气候变暖还会引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最终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首先应大规模植树造林,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自然界的碳氧平衡;其次利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排泄概念

排泄,指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1)[excrete;defecate]∶生物把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不消化的食物都被排泄了。

(2)[drain]∶使多余的水排出。排泄不畅。

(3)即排尿,二氧化碳,便是排泄。(注:排便不是排泄,而是排遗)。

排泄的途径

排泄的途径:

排泄的意义

下列哪几项属于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①提供营养物质②排出代谢废物③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④提供能量⑤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酵母菌和霉菌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l)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和孢子)。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命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探索精神。

(2)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重点难点

1、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初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因为通过本实验过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思想情感,还可以给学生创造互相学习、协作共进的机会。

3、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具准备

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利用实物激发兴趣导出主题

学生实验、观察实物、培养能力,强化知识

利用实验,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理解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历史:文艺复兴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历史: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P65—72)〈理解〉

1、背景:14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大利出现;资产阶级为了追求财富,享受生活,要求在意识领域打破教会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因而出现了文艺复兴。

2、14世纪,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兴起,15世纪后半期扩大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3、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4、实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5、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详见课本P66—72)

(1)文学:但丁(P66插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伟大诗人(先驱),其代表作是〈神曲〉(马克思称之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意大利的彼特拉克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法国作家拉伯雷的代表作是〈巨人传〉;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是《堂吉诃德》;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P70插图)的代表作是〈哈姆雷特〉和〈威尼斯商人〉。

(2)美术:达·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P67插图)和〈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和绘画成就最为突出,其雕塑代表是〈大卫〉,〈创世纪〉是一幅画在天花板上的宗教壁画;拉斐尔的画以圣母像为代表,三人被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3)技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在学习中国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了活字印刷术。

(4)天文学: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挑战教会的“地球中心说”;意大利的布鲁诺、伽利略(制作了一台天文望远镜)和德意志的开普勒论证并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

(5)医学:英国医生哈维探明了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6、影响: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桎梏,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陆地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1.陆地(29%)

(1)大陆、大洲、半岛、岛屿(2)七大洲:名称与分布;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地形特征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很大,中高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非洲:以高原为主欧洲:以平原、山地为主,是世界海拔最低的大洲南极洲:冰岛大陆,世界海拔最高大洲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南美洲:西部山地,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二)海洋(占71%)

1.洋、海、海峡2.四大洋名称分布:太平洋(面积最大)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三)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山地—海拔较高,地表起伏大,坡度陡;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广阔;丘陵:海拔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缓;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盆地:周高中低

2.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大陆坡、海沟、海岭、洋盆3.地形的变化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结果(1)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表现形式:风、流水、冰川、海浪等,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三册复习攻略:近代化的起步

全文共 288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三册复习攻略:近代化起步

一、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掀起的)(P51-53)识图

1、总理衙门的设置: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由奕訢等充任办事大臣。它的设立,标志着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2、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4、代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5、主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6、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工矿企业表见书52页)

A、前期的口号是“自强”,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第一所:1861年,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

B、后期的口号是“求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第一所:1872年,李鸿章创建上海轮船招商局),以辅助军事工业;

C、兴办新式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学堂:京师同文馆)(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D、设立翻译馆;E、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F、创建近代海军(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代中期)。1885年,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

7、失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8、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作用):

①局限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说明依靠封建官僚地主搞近代工业,既不能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也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灾难。)

②进步性:A、它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B、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百日维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P71-73)识图

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介绍“西学”,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4、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居于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

5、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组织保国会。

6、内容(具体措施见书本P71页):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变法开始,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变法措施被废除,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前后仅有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即戊戌变法)

7、影响:A、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最重要的影响)。B、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民”即资产阶级)。

8、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9、失败原因:①维新派没有实力,又没有发动群众,依靠的又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②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

结论:说明通过变法使中国富强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P81、83、84)

1、建立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革命宣传中心:上海和东京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4、创立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核心)民生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5、领导辛亥革命: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或封建帝制)。12月,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6、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以后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1913年,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护国运动(1915年,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护法运动(1917年,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但是,最后都以失败为告终。

7、改组国民党:1922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苏联的建议,着手改组国民党。

8、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9、创办黄埔军校:1924年5月,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人才。

10、1925年,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四、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P90——92)(识记)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宣布废除宣统帝号,成立湖北军政府,中华民国建立。

2、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孙中山颁布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公元纪年转化为民国纪年:公元XXXX年减去1911

民国纪年转化为公元纪年:民国XX年加1911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P95)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它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最大的功绩)。失败原因: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六、新文化运动(P122-125)(见指南15页)

1、兴起的原因:1912年4月1日是,孙中山解职,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政治上进行反动统治,镇压革命,文化上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因此,在这时一股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掀起了。

2、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识图),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4、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内容:①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②后期——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第一个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又是一次文学革命)

6、作用:①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②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③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