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物圈

生物圈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生物圈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生物圈问题。

分享

浏览

740

文章

35

什么叫生物圈?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链的一个统称,他包含了 生物链和所有细微的生物和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地球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

生物圈是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它衍生出环境生态灾害。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生物圈由哪些部分组成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组成。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物质是煤、石油、泥炭、土壤腐殖质等由生命物质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生物惰性物质是指低层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它是地表有机体的总称,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的环境,是行星地球的独特圈。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组成。

1.大气圈底部:大气圈位于生物圈顶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生活在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是鸟类和昆虫,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2.大部分水圈:水圈主要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海洋和河流湖泊.生物几乎随处可见,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所有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种类非常丰富.比如五颜六色的花草树木,各种昆虫,各种各样的鸟兽,各种形式的水生生物,无处不在的细菌、真菌等等.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叫地球生物圈?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生物圈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从地球诞生到今天的46亿年,大自然一直在缓慢地变化,抚平地面上的一切。地球板块的碰撞将巨大的岩石层推向空气深处,将温暖的洼地变成寒冷的高原。在地球表面,已经创造了无数相互关联、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正是这些多样的生态系统构成了生命的家园。

动物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同的生态系统造就了不同的动物。东非的草原为食草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有大量的斑马和野牛。浅海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在西沙群岛的底部,珊瑚礁为大大小小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许多生态系统中都有一些关键物种。当海底的珊瑚礁被吹灭时,多彩的浅海生物将会消失。热带雨林是地球圈地中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因为它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方。仅厄瓜多尔的热带雨林就有1300种鸟类。世界上有许多种动物。

生命的存在首先取决于能量。地球上生命所需的几乎所有能量都来自太阳。然而,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来说,太阳的能量实际上是通过物种间的传递来喂养所有的生命。日复一日,阳光透过茂密的森林,植物的叶子有独特的能力吸收阳光并将其固定在植物中。这就是光合。光合作用是由叶片细胞中的叶绿素完成的。这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化反应。一旦光合作用停止,地球将成为死星。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在固定太阳能的过程中释放氧气。地球上30%的氧气来自陆地上的绿色植物,70%来自海洋中最大的藻类。对于动物来说,除了用植物作为食物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获得太阳能。

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遵循同样的规则。植物吸收并利用阳光为所有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其他动物(人类也是动物)主要是直接或间接的植物。微生物分解所有失去生存能力的动物和植物,它们合成的物质成为植物的营养。因此,维持地球生命的过程是由多样的生命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什么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圈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三部分。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必须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要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人类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所以,我们要关心爱护身边的生态环境,共同营造人类生存的绿色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四川牟尼沟风景区 联合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全文共 1342 字

+ 加入清单

四川有个地方被列为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那就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牟尼沟风景区,那么大家对于牟尼沟风景区有多少了解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牟尼沟风景区介绍

牟尼沟风景区位于松潘县西南牟尼乡境内。占地面积160平方公里,最低海拔2800米,最高海拔4070米,年平均气温约4度。2011年顶峰国际旅游规划项目。

景区内山、林、洞、海等相应成辉,林木遍野,大小海子可与九寨彩池比美,钙化池瀑布可与黄龙“瑶池”争辉。主要景点有:扎嘎瀑布、牟尼森林、百亩杜鹃、翡翠温泉、百花湖、月亮湖、天鹅湖和溶洞群等。

主要景点

嘎其峡

藏语称“嘎其峡”意为白岩山的激流。瀑布起点海拔3270米,岷山西部丛山峻林汇聚的水流,在上游更高的台地上聚为湖泊,湖水从顶端平分流出。经三级白色台阶跌岩而下,冲击钙华石壁而形成了世界第一钙华瀑布。

二道海

二道海是景区内最大的湖泊,占地1.33万平方米,位于景区的心脏部位,是整个景区的灵魂,湖水平静安详,大气辉宏,只是暗流在海底律动,置身于此,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大自然之灵气与自己共融。

野鸭湖

湛蓝的湖水在千年幽闭的深闺里悠闲自在,独自与青山绿树、蓝天白云对话。这里是野鸭、灰鹤和各种水亲禽的乐园。无论春起花潮的园林,还是落叶飞霜的季节,陪伴她们的是诸多的候鸟南迁北归,都随气候的变化有增有减,而大家却随时都可以看到数千只永远都热爱依恋家园的野鸭在芦苇丛中筑巢孵雏,在湖中游曳嬉戏。隆冬时节雪絮飘飞,坠落松枝,湖中冰块浮动,大气蒸腾,仍然能见到这些鸭群“红掌拨清波”昂扬挺胸,欢快地往来于碧水寒波之中。

石林群

牟尼沟的石林是典型的亚当地貌,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长年累月的山风吹拂、日照雨淋,岩石风化剥蚀,大自然的巧手便雕刻出了这些虎、豹、熊、鹿、武士、仙女众生,还塑造了不同形态的植物、什物轮廓。

翡翠泉

泉眼在草皮的覆盖下隐藏了数千年,只有寺院的高僧喇嘛知晓,用来治疗疾病,在老百姓的传说中被视为治百病的神泉。

五座海

因为五座联袂扬波的海子而得名。五座海背依垮石岩,面对苍茫的群山,独自张扬她的绿波。五座海因为冰川的冰蚀作用形成岸上怪石嶙峋,水下钙华的断树残根与水折射的五光十色,五彩纷呈的特殊的喀斯特地貌。

头道海

头道海是以她周围冷峻挺拔的杉树圆泊以及下游逐层递增的许多不知名的小湖以及湖畔相依相偎,前呼后拥的混交林、红柳丛作为陪衬。在头道海湖群,倒在水中的古树巨杆,各类植物的枝叶残骸,由于钙华活动的籽晶作用,在明净的湖底形成深蓝、暗紫、浅绿等无限丰富的色调与珊瑚状、山石状、雪花状等状貌不一的图案。

人参湖

人参湖在与二道海相邻的上游台地上,因为碧蓝的海底躺着一只乳白色的根须伸张,体形硕大的很象人参的石化树根而得名,是此地湖泊中的一大奇观。

珍珠湖

珍珠湖又名“煮珠海”,面积40余平方米,位于二道海景区的最深处,因湖底泉眼喷水如明珠串串,湖面水沸珠翻而得名。传说这是黄龙真人住二道海尚未迁居黄龙时,为九天仙女营造的祛病沐浴池。

珍珠湖水温较高,即便是大雪冰封的严冬时节,水温也在20℃左右,温泉周围硫磺气味浓烈,泉边有一颗鳞干虬劲的古松,树上挂满经幡,每年夏季,方圆百里的群众都会结队到此洗浴,以求祛除百病,人入湖中,身体四周会散发一种特殊的异香,其原因至今仍待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雷奥普拉塔诺生物圈保留地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雷奥普拉塔诺生物圈保留地位于雷奥普拉塔诺河的分水岭处,是中美洲少数几个湿热带雨林保护区之一。保留地内有数量丰富、种类繁多的植物和野生动物。在它加勒比海岸延伸的山地上,居住有2000多名土著居民,他们仍然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是洪都拉斯最重要的生物保护区。

保护区是洪都拉斯境内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保护地,地形的悬殊导致了生态系统类型的广泛分布。其中潮湿的热带森林和极度潮湿的亚热带森林成为两个主要生物带,绝大部分的保护地(约85%)隶属于潮湿的热带森林范围之内,仅有10~15%位于亚热带潮湿的森林地带。这里也是中美地区实属罕见的潮湿热带雨林之一,森林中含有丰富多姿的植物和野生动物,包括几种全球性的濒危动物种。雷奥普拉塔诺生物圈保留地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生活着180多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39种哺乳动物和377种鸟类。珍稀动物有美洲湾鳄、古比埃姆鳄、美洲豹等。濒危动物包括大型食蚁动物、貘、美洲虎等。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叶片的结构:由上下表皮(保护组织)叶肉(营养组织)叶脉(输导组织)构成。

制作徒手切片时,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的目的是避免细胞失水

属于输导组织,内有导管和筛管

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排列整齐,气孔少

内有叶绿体上层是栅栏组织,下层是海绵组织

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排列不整齐,气孔多

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胞能控制气孔的张开和

闭合。气孔白天张开,夜晚大多关闭。陆生植物的气孔多分布在下表

皮,水生植物的气孔多分布在上表皮。

3、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水、无机盐的吸收和运

输(相当于拉力);降低植物体温度;提高空气湿度;参与

生物圈水循环。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是温度,湿度。

4、控制气孔开闭,调节植物体内水分蒸腾的是()

A、表皮细胞B、叶肉细胞C、保卫细胞D、叶脉细胞

5、植物体在进行下列活动时,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蒸腾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地)、农田生态系统(人工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的生态系统)。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1非生物因素把各种生态系统联系在一起。(阳光、空气、水)

2从地域关系看,各种生态系统彼此交错连接。(如长江贯穿所有的生态系统)3生物的活动跨越所有的生态系统。

44物质的流动跨越所有的生态系统。

例: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中的所有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树木C、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D、一个池塘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B)

A.恒定的B.有限的C.无限的D.不受环境影响的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即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围绕某一数值不断变化的。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2、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是对动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常见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水中生活的动物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有鳍游泳:(胸鳍、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5)用鳃呼吸;水从口近,鳃盖的后缘出

6)体内有鳔,能调节身体比重,在鳍协助下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层;

7)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形态:鳃丝呈细丝状

3.观察鳃颜色: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结构:有鳃弓、鳃丝、鳃耙组成

腔肠动物:海葵、珊瑚等

软体动物:乌贼、河蚌等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圈中的动物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的主要类群

基础知识

一、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1.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通过肌肉和刚毛来完成运动。

2.体壁分泌黏液,保持湿润以保证呼吸。

3.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

4.常见种类:蚯蚓、水蛭等。

二、蝗虫是节肢动物的代表。

1.蝗虫结构:

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体表坚硬具有外骨骼

运动结构:三对足,两对翅,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前翅革质起保护作用,后翅膜质适合飞翔。

感觉结构:一对复眼,三个单眼,触角分节。

呼吸结构:进出气体的结构为气门。

2.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

3.节肢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体表有外骨骼,运动器官发达等。

三、鱼类--鲫鱼

1.身体呈梭形,适合游泳。

2.体表具有鳞片;背部体色深灰黑色,腹部白色,是一种保护色。

3.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侧线作用: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四、鸟类

1.体形:流线型。

2.飞行器官:前肢特化为翼。

3.肌肉:胸肌发达。

4.骨骼:具有龙骨突,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

5.消化:消化系统发达,直肠极短。

6.呼吸方式:双重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7.体温:恒定。

五、哺乳动物

1.体表:被毛,保温有作用。

2.体腔: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3.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适于切断、磨碎食物。

4.呼吸:用肺呼吸。

5.体温:恒定。

6.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7.生殖和发育:体内受精,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1.有性生殖: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3.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

甘薯、葡萄、菊、月季的哉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叫做砧木。

4、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繁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利用茎尖、根尖、花药、花粉等)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昆虫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具有一定的差异。

2、完全变态: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等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称为完全变态。

3、不完全变态:蝗虫、蟋蟀、蝼蛄、螳螂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青蛙发育过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

2、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原因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能上路。

4、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繁衍的影响:导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能力下降。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水受到污染。

四、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卵壳:保护作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卵壳膜:保护作用

卵白:保护作用,提供营养

卵黄: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

胚盘:最终发育成雏鸡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和生物圈

全文共 1886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单元生物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保护生物圈的原因与意义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保护生物圈的原因意义

生物圈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生物圈包括了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在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里,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都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也是其中的生物,若是生物圈失去了平衡,人类也就很难在地球上生存了。

不杀生是不可能的,我们吃的肉就是杀了牛羊猪的生,而适当地杀这些非频临动物而且繁殖快的动物,对环境并无大碍。

保护生物圈的意义很大,把它们统统归纳起来,一句话,就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

生物圈被破坏,即使人类能够侥幸活下来,没有了其它生物,人类不仅立刻失去了食物来源,而且,因为生物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失去,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人类就会慢慢地挂掉。人不是主宰地球的生物,不能称霸于其它生物,因为我们要赖它们以生存。

人靠其它生物生存,其它动物要靠环境生存。一批又一批的频临生物灭绝,归根到底是人类大肆破坏它们生存的环境,但也无可避免地,环境也会遭到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的破坏。所以,我们能够做的,不仅仅是只顾着保护最频临的动物——最重要的是管理好未被破坏的环境,已破坏的环境修理好,这样才能避免更多的动物灭绝。

我们能做的,不是什么惊世大事,而是身边随手的事。少扔一块纸巾,口渴时路过商店忍忍口,少浪费一个塑料瓶,少吐一块口香糖,多走几步路少用机动车,这些都是我们容易做、应该做的事。

保护环境,从你我开始,从随手小事开始。一切并非人类慷慨地为了整个地球,自私一点说,人类保护环境是为了人类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生物知识点:生物圈中的动物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一、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1.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通过肌肉和刚毛来完成运动。

2.体壁分泌黏液,保持湿润以保证呼吸。

3.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

4.常见种类:蚯蚓、水蛭等。

二、蝗虫是节肢动物的代表。

1.蝗虫结构:

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体表坚硬具有外骨骼

运动结构:三对足,两对翅,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前翅革质起保护作用,后翅膜质适合飞翔。

感觉结构:一对复眼,三个单眼,触角分节。

呼吸结构:进出气体的结构为气门。

2.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

3.节肢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体表有外骨骼,运动器官发达等。

三、鱼类--鲫鱼

1.身体呈梭形,适合游泳。

2.体表具有鳞片;背部体色深灰黑色,腹部白色,是一种保护色。

3.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侧线作用: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生物知识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水中生活的动物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有鳍游泳:(胸鳍、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5)用鳃呼吸;水从口近,鳃盖的后缘出

6)体内有鳔,能调节身体比重,在鳍协助下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层;

7)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形态:鳃丝呈细丝状

3.观察鳃颜色: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结构:有鳃弓、鳃丝、鳃耙组成

腔肠动物:海葵、珊瑚等

软体动物:乌贼、河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生物知识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公式:光能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氧气

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

物质转化的过程: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3)光合作用实质

能量转化的过程: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5)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照光: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④清水漂洗;

⑤滴加碘液染色(有淀粉的部位遇碘变蓝色):

⑥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⑦证明(结论):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为增加产量,常采用的方法是: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

3.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概念

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

公式:有机物十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2)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发出去。

(3)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保存蔬菜水果: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

适当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延长保质期。

(4)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4.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生物知识点:生物圈中的人

全文共 1656 字

+ 加入清单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人体缺乏无机盐、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及食物来源

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成麦芽糖);

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初步将蛋白质消化成多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液,将脂肪变为脂肪颗粒)

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彻底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肠腺(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彻底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①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酶(肠液、胰液)———→葡萄糖(在口腔中开始)

②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酶(胃液、胰液、肠液)——→氨基酸(在胃中开始)

③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胆汁(肝脏)——→脂肪微粒———酶(肠液、胰液)———→甘油+脂肪酸(在小肠中开始)

(因页面限制,箭头中间即为反应条件)

(2)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小肠的特点:

①小肠长;

②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

③消化液种类多(有肠液、胰液和胆汁);

④绒毛壁薄,只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4.关注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5.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

(1)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的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废物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结构和功能如下: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型和输血:将血型分为O、A、B、AB血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合,则红细胞会凝聚成团,堵塞血管。

(3)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4)心脏四腔:两心房,两心室。

6.血液循环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动脉血转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由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8.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氧化碳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肺泡——→氧气

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肺泡中的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氧气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交换: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而毛细血管将氧气输送给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转变成静脉血。

9.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圈的水循环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的原因

水在植物体内作用很大,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有利于光合作用,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会影响植物的分布,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不同植物需水量(和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量(和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因此种植时必须进行合理灌溉(合理施肥)。

2.水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植物主要靠根吸水分和无机盐,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其次是伸长区。

适于吸水的特点:根毛数量多,根毛的细胞壁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根毛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吸水的途径:外界溶液里的水分→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根的失水: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失水途径:液泡→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外界溶液。应用举例:“烧苗”、“腌菜”等等。

3.茎的结构

从外到里是:树皮内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髓。木本植物有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不断的分裂,能使茎逐年长粗。草本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导管位于植物茎内的木质部,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位于茎内的韧皮部,向下运输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叶片包括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除保卫细胞外不含叶绿体,起保护作用(表皮属保护组织)。栅栏组织叶肉细胞: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排列整齐,绿色深;海绵组织叶肉细胞: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少,排列疏松,绿色浅,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气孔的结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5.蒸腾作用

概念:蒸腾作用指植物体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通过气孔蒸腾散失到体外的过程。部位主要在叶片,其次是幼嫩茎和叶柄。在20C到300C之间,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温度越低,蒸腾作用越弱。

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中导管→叶脉→气孔→大气。

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水以及水分从根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提高降水量,降低环境温度;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