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两栖动物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两栖动物问题。

分享

浏览

7492

文章

66

乌龟是两栖动物吗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乌龟不是两栖动物,是爬行动物。乌龟有时特指乌龟别称金龟、草龟、泥龟和山龟等,是常见的龟鳖目动物之一。

乌龟身上长有非常坚固的甲壳,受袭击时龟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它还是现存古老的爬行动物。乌龟是变温动物,生活受环境气温的影响较大。当气温在10℃以下时,乌龟静卧于池底的淤泥中或卧于覆盖有稻草的松土中,不食不动,进行冬眠。

中国各地几乎均有乌龟分布,但以长江中下游各省的产量较高。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巴西和朝鲜。

展开阅读全文

鳄鱼是两栖动物吗?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鳄鱼不是两栖动物,它属于嵴椎类爬行动物,因为两栖动物不是指可以在水上和陆地上行动,而是指幼体是用鳃唿吸,变态发育后的成体用肺唿吸,而鳄鱼从小就是用肺唿吸的,所以它不是两栖动物。

拓展资料:

鳄鱼是高等的爬行动物,它用肺唿吸,心脏分为四个室,它的口腔顶壁上有一块骨质的腭,把鼻腔和口腔隔开,它的牙齿只生在上下颌的齿槽内,而这些都和哺乳动物相似,这说明哺乳动物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的。鳄鱼的两只眼睛长在头部的上端,它除了眼睑以外,还有透明的瞬膜,这种结构使它能适应水中的环境。

鳄类中个体最大的是湾鳄,体长平均为4米,个体最小的是生活在我国的扬子鳄,体长只有1.25米左右。

由于人们的滥捕乱杀,鳄类的数量日益减少,各产鳄国已制订了法律保护它们。扬子鳄虽然仅生活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珍贵稀有的野生动物,1973年,国际保护野生动物大会将其列为临危种和禁运种,而扬子鳄已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蜥蜴是两栖动物吗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蜥蜴不是两栖动物

蜥蜴是属于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是对水的依赖性是比较强的,而且在水中是要靠皮肤辅助的,从而进行呼吸,蜥蜴只有用肺呼吸,所以蜥蜴不是两栖动物。蜥蜴是蜥蜴科、蜥蜴属下的一种动物,俗称为四脚蛇,又叫做蛇舅母,在世界各个地区都是有分布着的,是属于冷血爬虫类,品种繁多,地球上分布的蜥蜴大概有三千种左右。

大多数蜥蜴是分布在亚热带以及热带,其生活的环境是多样化的,主要是树栖、半水栖、陆栖以及土中穴居,主要是以昆虫为食,但也有的蜥蜴会吃植物,大部分的蜥蜴属于肉食性动物,只有少部分的蜥蜴是杂食性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蝾螈是两栖动物吗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蝾螈两栖动物

蝾螈是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生物的统称,在水中产卵,幼体孵化后就是成体的微缩版,幼体是水生生物,有鳃,成体后鳃就会退化消失,改用肺呼吸,蝾螈的皮肤透水性较强,水分流失较快,需要生活在多水的环境中保持皮肤的湿润,因为对水的依赖性较强,对水质的变化也比较敏感,要求较高。

蝾螈常常被作为宠物饲养,因为外形与大鲵相似,常用大鲵的俗称娃娃鱼作为蝾螈的宠物商品名,其实市面上被称为娃娃鱼的黑色蝾螈其实是红腹蝾螈,这种蝾螈体内有河豚毒素,在饲养时需要注意不要带伤接触。

展开阅读全文

河马属于两栖动物吗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两栖动物。河马是哺乳纲、鲸偶蹄目、河马科属的杂食性淡水物种。躯体粗圆,四肢短,脚有4趾,头硕大,眼、耳较小,嘴特别大,尾巴较小,下犬齿巨大。河马的体型虽大却可轻巧的浮在水中,还能在水中待超过5分钟。

河马是地球上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的生物,生活在非洲热带水草丰盛地区,常由10余只组成群体,有时也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单独的河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兽。

河马是一种半水生哺乳动物,通常栖息在浅湖,河流和沼泽中。水必须足够深,河马才能将其整个身体浸入水中。通常,最好使用深约2米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青蛙是两栖动物吗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青蛙两栖动物,也是脊椎动物。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会潜伏到水中。青蛙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会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由于其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因此对于人类来说,青蛙是一种益虫。

青蛙在幼年时期会将卵产在水中,之后经过孵化就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不能在陆地生活,需要一直在水中成长,这个时候它是要用腮来进行呼吸的。之后慢慢成长变成青蛙形态后就用肺呼吸,甚至有一些种类还可以用皮肤进行呼吸,这个时候的青蛙就可以进行陆地生活。青蛙一般体型都比较苗条,且比较善于在水中游泳。

展开阅读全文

两栖动物有哪些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两栖动物是一类原始的、初登陆的、具五趾型的变温四足动物,其皮肤裸露,分泌腺众多,混合型血液循环。那么两栖动物有哪些呢?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雨蛙、树蛙、蟾蜍、大鲵、小鲵、蝾螈等。其个体发育周期有一个变态过程,即以鳃呼吸生活于水中的幼体,在短期内完成变态,成为以肺呼吸能营陆地生活的成体。

两栖类动物由鱼类进化而来,长期的物种进化使两栖动物既能活跃在陆地上,又能游动于水中。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产卵,发育过程中有变态,幼体接近于鱼类,而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还是两栖动物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乌龟属于爬行动物。乌龟是龟科、拟水龟属爬行动物。乌龟头小,不及背甲宽的1/4,头顶前部平滑,后部皮肤具细粒状鳞,吻端向内侧下斜切,喙缘的角质鞘较薄,下颚左右齿骨间的交角小于90°,背甲较平扁,具3条纵棱,四肢略扁平,指、趾间均具蹼,具爪。

乌龟属半水半栖、半陆性爬行动物。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及其他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火热时,便成群地寻找荫凉处。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便把头、四肢和尾缩入壳内。乌龟是杂食性动物,以动物性的昆虫、蠕虫、小鱼、虾、螺、蚌、植物性的嫩叶、浮萍、瓜皮、麦粒、稻谷、杂草种子为食,耐饥饿能力强,数月不百进食也饿不死。

乌龟为变温动物,水温在10℃以下时,即静卧水底淤泥或有覆盖物的松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从11月到次年4月,当水温上升到15℃时,出穴活动。水温18-20℃开始摄食。20℃以上怕热,躲在深水淤泥中。乌龟的生长较为缓慢。在常规条件下,乌龟生长速度为:一龄龟体重多在15克左右,二龄龟50克,三龄龟100克,四龄龟200克,五龄龟250-350克,六龄龟400克左右。雄龟生长慢,性成熟最大个体一般在750克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鳄鱼属于两栖动物吗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鳄鱼不是两栖动物,它属于脊椎类爬行动物,因为两栖动物不是指可以在水上和陆地上行动,而是指幼体是用鳃呼吸,变态发育后的成体用肺呼吸,而鳄鱼从小就是用肺呼吸的,所以它不是两栖动物。

鳄鱼为肉食性卵生脊椎类爬行动物,是两亿多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最古老爬行动物,也是迄今生存着的最原始动物之一。鳄鱼因强盛的生命力而生存和繁衍,成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活化石之一。鳄鱼属于濒危野生保护动物,被国际上列为I类保护的濒危野生动植物。我国特产的扬子鳄 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2003年国家林业局批准了尼罗鳄、湾鳄和暹罗鳄等3种鳄鱼列入首批54种可商业利用的野生动物。

鳄鱼平时喜欢栖息于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乱草蓬蒿中的潮湿地带。鳄鱼往往给人以行动迟钝的假象。还有人形容鳄鱼行进时,不用身体贴地向前爬行,而是踉跄蹒跚、四足伸张、身体浮起、尾拖于地。

展开阅读全文

章鱼是两栖动物吗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章鱼不是两栖动物

章鱼是软体动物,并不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一般指的是能够适应或者是习惯在陆地和水中两处生活的动物,如蛙、蟾蜍、蛇等。章鱼是被认为无脊椎动物中智力较高者,而且具有高度发达的含色素的细胞,能够快速的改变体色,还能像最灵活的变色龙一样,改变自身的构造和颜色,变得像一块覆盖在藻类的石头上,等待时机扑向猎物。

章鱼是章鱼科二十六属两百五十二种海洋软体动物的一个统称,是头足纲下最大的一个科,可分为谷蛸亚科、深海多足蛸亚科、爱尔斗蛸亚科、蛸亚科。章鱼科是重要的商业性头足类,中国北部沿海的短蛸和南部沿海的真蛸都有一定的产量。

展开阅读全文

两栖动物有哪些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1

常见的两栖动物:雨蛙、树蛙、蟾蜍、大鲵、蝾螈、蚓螈、吻蚓、鱼螈、山鳖、石蛙、和鲵鱼等等。它是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现在大约有七千多种两栖动物。

2

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一些蚓螈除外),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一生不能离水,因为可以在两处生存,称为两栖。

3

两栖动物是冷血动物。两栖动物由鱼类进化而来。长期的物种进化使两栖动物既能活跃在陆地上,又能游动于水中;与动物界中其他种类相比,地球上现存的两栖动物的物种较少,目前正式被确认的种类约有4350种,分无足目、无尾目和有尾目三目。

4

两栖动物3个目的体形异,它们的防御、扩散、迁移的能力弱,对环境的依赖性大,虽然有各种生态保护适应,但比其它纲的脊椎动物种类仍然较少,其分布除海洋和大沙漠外,平原、丘陵、高山和高原等各种生境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最高分布海拔可达5000米左右。它们大多昼伏夜出,白天多隐蔽,黄昏至黎明时活动频繁,酷热或严寒时以夏蛰 或冬眠方式度过。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没有防御敌害的能力,鱼、蛇、鸟、兽都是它们的天敌。

展开阅读全文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具体有何不同?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养护/习性

修剪周期

1年

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区别:

1、所属纲属不同

两栖动物属于两栖纲,爬行动物属于爬行纲。

2、构造不同

爬行类心脏有两心房两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体温不恒定,是真正适应陆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并由此产生出恒温的鸟类和哺乳类。两栖动物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

3、生活环境不同

爬行动物的生活环境: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幼体在水中,成体陆地和水。

4、特征不同

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展开阅读全文

河马是两栖动物吗?是什么种类的?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作为胎生的物种之一,属于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的适应水生生活的性状。

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产卵,发育过程中有变态,幼体(蝌蚪)接近于鱼类,而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但是有些两栖动物进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产卵,有些从卵中孵化出来几乎就已经完成了变态,还有些终生保持幼体的形态。而河马是胎生的,有恒定的体温,并且通过哺乳的方式养于幼崽,所以河马是哺乳动物。

河马的特点:

1、河马喜群居,善游泳,怕冷,喜温暖的气候。它们的皮肤长时间离水会干裂,而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

2、河马是草食动物,但是稀疏獠牙长十厘米,母河马为保护小河马极具领域攻击性。河马成对或结成小群活动,老年雄性常单独活动。

3、河马的夜行性:它们几乎整个白天都在河水中或是河流附近睡觉或休息,晚上出来吃食,有时会顺水游出30多公里觅食。

4、河马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偶食陆地作物,以草为主,有时到田地去吃庄稼,食物短缺时,它们也吃肉。

展开阅读全文

天鹅是两栖动物吗?为什么?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天鹅不是两栖动物,天鹅属于鸟类,因为天鹅出生时用肺呼吸,而两栖类出生的时候由鳃呼吸,成年后才用肺和皮肤呼吸,这是两栖类和鸟类最大的区别。天鹅身上有羽毛,两栖类的皮肤呈裸露状态,没有任何羽毛,因此天鹅不是两栖动物。

天鹅

天鹅属于鸟类,同时也属游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除非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陆均有分布。为鸭科中个体最大的类群。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眼腺裸露;尾短而圆,尾羽20-24枚;蹼强大,但后趾不具瓣蹼。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螺类和软体动物。

两栖动物的特点

两栖动物包括所有生没有卵壳的卵,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不能一生离水,因为可以在两处生存,称为两栖,它是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史前最大的两栖动物有多大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现生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要数中国特有的学名叫大鲵的娃娃鱼。已知最大的大鲵体长可达2米以上。大鲵是一种既有尾巴也有腿、脚的两栖动物,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人尸鲵属。大鲵是现生两栖动物中的庞然大物。但是远古时代的两栖动物中,有很多都不比现生的大鲵小。比如2.95亿年前生活在美国的长脸螈,体长可达2米,重达90千克,牙齿锋利,身体粗壮,是当时地球上最凶猛的掠食者之一。又如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库尔鲵,生活在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4~5米,头大而圆,宽大于长,这类动物也因此被归入短头鲵类。当时的澳大利亚位于南极圈内,气候也相对较冷。库尔鲵生活在裂谷的急流中,可能像现生的鳄鱼一样,在水中用伏击的方式狩猎。

库尔鲵已经是两栖动物中的“巨人”了,但它却拿不到最终的冠军。来自巴西的发现让人们大吃一惊。在巴西东北部的帕纳巴盆地发现了一些零散的化石骨骼,科学家把它们拼接起来,发现这是一种过去未知的巨型两栖动物。它被命名为锯齿螈,身长竟达9米,生活在2.7亿年前,是已知最大的两栖动物。锯齿螈有长且呈锥形的吻部,数目众多且尖的牙齿,长长的身躯,四肢短小,它有力的尾部能为游泳提供动力。锯齿螈生活在热带潮湿的地区,外形像现在的长吻鳄,以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为食,是江河湖泊和沼泽中的顶级掠食者。人类应该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上现存最大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全文共 1641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什么是两栖动物吗?知道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吗?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种大鲵

全球现存最大的三种大鲵,中国大鲵身长可达1.8米,日本大鲵身长可达1.5米,隐鳃鲵身长可达0.75米。除美洲大鲵外,其余分布于亚洲。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被称为“活化石”。

中国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一般寿命50至60年,有说能生存达80至100年。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取其**像婴儿啼哭;日本大鲵俗称“大山椒鱼”,源于其身有山椒味道。

体形扁长,四肢很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间有蹼,有一短而侧扁的尾巴。属两栖动物,水中用鳃呼吸,水外用肺兼皮肤呼吸,皮肤只有黏膜,没有鳞片覆盖。

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中国大鲵俗名娃娃鱼、海狗鱼、狗鱼,主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它的**酷似小孩的啼哭,所以一般又称它为娃娃鱼。早在2000年前已有不少书籍提到“鲵鱼有四足,如鳖而行疾、有鱼之体、而似足行、声如小儿啼”。

尽管长得圆润呆萌,但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温良谦和的动物。其性凶猛,肉食性,白天一动不动,夜晚出来觅食。捕食昆虫、鱼、虾、老鼠等,甚至其他两栖动物,张口就吃,从不挑食。

它保持了泥盆纪巨大肉食性两栖动物的特征,仍然拥有祖先在水中的霸主地位。

雌鲵每年7~8月间产卵,卵产于岩石洞内,每尾产卵300枚以上,剩下的抚育任务就交给了雄鲵。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圆状,将卵围住,以免被水冲走或遭受敌害,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鲵,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雄鲵才肯离去。

世界上现存最大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1726 年,一个瑞士医生Johann JacobScheuchzer发现了一个化石。这个化石被一位宗教人士视为是在圣经中所描述的大洪水期间有罪人类的遗骸,并称之为洪水证人。1812年,化石被乔治·居维叶验证为大鲵。

几个绝活

它视力不好,却是山间溪流的凶猛掠食者。

感官灵敏,神经元分布众多,借由头和身体知觉去侦测水压改变来捕食猎物。身体侧线的触感极强,周围的一切都尽在它的掌握。

善于潜伏,爆发力强。流线形的身体使它游动起来很轻快,能迅速抓住猎物。为了便于抓到猎物,也便于躲避天敌,体色与周围的石头等物的颜色非常相似。

非常能忍受饥饿,在清凉的水中甚至可以长达几个月不进食。在蝌蚪期用鳃呼吸,成年后用肺呼吸,这也使它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还能通过脱皮来适应环境,每次脱皮时间间隔10---15天。正常的脱皮跟蛇的蜕皮一样,可以促进娃娃鱼生长,也可以将老皮上的一些病菌随皮一起脱掉。

大鲵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都面临下面的处境,不能不让人扼腕。

野外种群濒临灭绝----极危

中国大鲵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对水质、环境要求都很高,喜欢生活在清洁的溪水中,水质不好容易死亡。

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栖息地受到污染,分布区成倍缩小,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短短几十年内种群数量剧减80%,被IUCN列为极危物种。伦敦动物学会把中国大鲵放在两栖动物受威胁清单的第二位。目前,属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与此对照的是,人们把大鲵肉作为一种珍贵的美味,养殖业空前繁荣。2011年,陕西进行了一次只针对持证养殖场的普查,调查显示养殖场**有260万大鲵,而此后养殖业规模爆炸式增长。

在这些养殖场,绝大多数繁殖所用的种鱼要么是直接从野外捕获的,要么是野外捕获个体的第一代后代。这些捕捞**加剧野外种群的减少。若野生大鲵灭绝,养殖业也要遭殃。即使野生种群不灭绝,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场的选择性繁殖也会改变大鲵的身体和行为特征。

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在四川通江县成立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护区,这是中国长江上游大鲵的重要分布区,也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岩原鲤种群在嘉陵江上游支流的集中分布区,它的建立对于保护我国西南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水生动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乌龟是两栖动物吗

全文共 2052 字

+ 加入清单

乌龟虽然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但它并不是两栖类动物。常说的两栖类动物主要是幼年时期主要依靠腮部进行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成熟后,主要是靠肺部维持主要的呼吸、皮肤进行辅助呼吸。

形态特征

乌龟,是龟鳖目地龟科拟水龟属爬行动物。又称草龟、泥龟、金龟、香龟等。乌龟头部、颈部的侧面有黄色的线状斑纹;上缘不呈钩状,具有坚强的甲壳,甲壳椭圆形,略扁平;背面为褐色或黑色,腹面略带黄色,均有暗褐色斑纹;四肢粗壮,略扁;雄性较小,背甲黑色,尾较长,有异臭;雌性较大,背甲棕褐色,尾较短,无异臭。

乌龟雄性背甲长94-168毫米,宽63.2-105毫米;雌性背甲长73.1-170毫米,宽52-116.5毫米。头中等大小,头宽约为背甲宽的1/4-1/3;头顶前部平滑,后部被以多边形的细粒状小鳞;吻短,端部略微超出下颚,并向内侧下方斜切;上喙边缘平直或中间部微凹;鼓膜明显。背甲较平扁。有3条纵棱,雄性成体棱弱。颈盾小,略呈梯形,后缘较宽;椎盾5枚,第一枚五边形,宽长相等或长略大于宽,第二至第四枚六边形,宽大于长;肋盾4枚,较之相邻椎盾略宽或等宽;缘盾11对;臀盾1对,呈矩形。背甲盾片常有分裂或畸型,致使盾片数超过正常数目。甲桥明显,具腋盾和胯盾,腋盾的大小变异殊大。腹甲平坦,几与背甲等长,前缘平截略向上翘,后缘缺刻较深,前宽后窄;雄性腹甲的后中部略凹;喉盾近三角形;肱盾外缘较长,似呈楔形;腹盾缝>股盾缝>胸盾缝>喉盾缝>肛盾缝>肱盾缝。四肢略扁平。前臂及掌跖部有横列大鳞;指、趾间均全蹼,具爪,尾较短小。

头骨有一骨质颧弓;方轭骨与眶后骨,轭骨相切接;顶骨前缘平截,后端延伸至上枕骨末端;上枕骨脊后部略为上翘;鳞骨后部成锐角。上颚咀嚼面中等,无中央嵴。骨质内鼻孔位于眼眶后半部的同一平面上。下颚左右齿骨间的交角小于90度;冠状骨与下颚长之比为1:2.8。椎板8枚,略呈六边形,有的几呈矩形;肋板8对;缘板11对。腹甲与背甲以骨缝连接,甲桥弱。有较发达的腋柱和胯柱,向上仲达肋板外缘;肱胸盾缝横切于内腹板后部1/4或更少。生活时,背甲棕褐色,雄性几近黑色。腹甲及甲桥棕黄色,雄性色深。每一盾片均有黑褐色大斑块,有时腹甲几乎全被黑褐色斑块所占,仅在缝线处呈现棕黄色。头部橄榄色或黑褐色;头侧及咽喉部有暗色镶边的黄纹及黄斑,并向后延伸至颈部,雄性不明显。四肢灰褐色。雄龟有异臭。染色体数2n=52。

乌龟是两栖动物

乌龟不是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而乌龟自生下来就是用肺呼吸,而且是变温动物,所以它是爬行动物不是两栖动物。

乌龟是爬行动物 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爬行动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胚胎由于可以在产于陆地上的羊膜卵中发育,使其繁殖和发育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人们常见的蛇、蜥蜴、龟、鳖、鳄鱼等,均属爬行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卵生,有羊膜卵,变温,皮肤干燥,被有鳞片或甲板,骨骼也具有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指趾有爪,有利于陆地爬行和攀援。两栖动物也是人们熟知的一类动物,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哪些

1、青蛙:青蛙是最常见的两栖动物。它的幼体是蝌蚪,用鳃呼吸,发育过程中会先长出后腿,然后长出前腿,之后尾巴会逐渐消失。这种动物通常栖息在河流、池塘以及稻田中,多以昆虫为食,对农业有一定的益处。

2、娃娃鱼:娃娃鱼的学名叫大鲵,由于叫声像婴儿啼哭,故名娃娃鱼。这种动物通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岩洞、石穴中,而且会靠近溪流深潭。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耐饿性很强,数月不吃东西都不会饿死。

3、六角恐龙:六角恐龙是蝾螈的一种,也是两栖动物。和很多两栖动物不同的是,它在幼体状态下就能繁殖,经常作为观赏水族饲养。这种动物的食性较杂,主要以水藻、鱼虫等为食,也能吃小鱼、虾肉等。

生活习性

乌龟是半水栖类、杂食性、变温动物。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火热时,便成群地寻找荫凉处。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便把头、四肢和尾缩入壳内。

乌龟是杂食性动物,喜食昆虫、蠕虫、小鱼虾等动物性食物,亦可食嫩叶、浮萍、草种、稻谷等植物。

乌龟为变温动物,水温在10℃以下时,即静卧水底淤泥或有覆盖物的松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从11月到次年4月,当水温上升到15℃时,出穴活动。水温18-20℃开始摄食。20℃以上怕热,躲在深水淤泥中。

乌龟的生长较为缓慢。在常规条件下,乌龟生长速度为:一龄龟体重多在15克左右,二龄龟50克,三龄龟100克,四龄龟200克,五龄龟250-350克,六龄龟400克左右。雄龟生长慢,性成熟最大个体一般在750克以下。

乌龟的分布范围

乌龟分布于日本(本州、九州)、朝鲜、韩国、东帝汶、印度尼西亚(较小的桑达岛)、帕劳、中国。乌龟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香港、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在广西各地均有分布,而以玉林、博白和邕宁等地数量较多。欧洲、美洲等地有引种。

展开阅读全文

最大的两栖动物是娃娃鱼的原因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因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中国大鲵除西藏、内蒙、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娃娃鱼

最大的两栖动物是娃娃鱼的原因

娃娃鱼不是鱼,而是产于中国的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因为它能像鱼一样生活在水中,且叫声又酷似婴儿的哭声,所以称它为娃娃鱼。其实,它的学名是中国大鲵,属于网栖动物。

娃娃鱼头部宽阔扁平,眼小口大,尾巴扁长,体长可达1.8米,通可达数十千克。它的体表较光滑,带有黏液腺,散有小疣粒,背部棕褐色,夹有黑斑。它的四肢短小,前肢有4指,后肢有5趾,游泳时前后肢紧贴身体两侧,靠弯动躯干和尾巴前进。

娃娃鱼喜欢生活在海拔200~1600米的山区溪流中。通常白天隐伏在有回流水的洞内,傍晚或夜间外出觅食。它食性广泛,喜欢吃鱼、 蟹、水蛇和蛙类等动物。但是,它的颚齿只有捕食功能,而没有咀嚼功能,因而捕到猎物时只能大口囫囵吞下,送到胃内慢慢消化。有时它吞下 一只蛙,10多天也不能完全消化,所以它有很强的耐饥饿能力。

夏季是娃娃鱼产卵的季节。一条雌鱼一年产一次卵,每次可产卵300~600枚,卵乳色,被胶质囊穿成念珠状。雌鱼产卵完毕就急匆匆地离去,由雄鱼担当护卵育子的责任。为了保护卵,雄鱼常将念珠状的卵带 盘在身上,或把身体蜷曲成半U形,将黏附在石上的卵带围起来,进行孵化。两周后,幼鲵出世,雄傲完成了父亲的责任,才会离洞而去。

到了冬季,娃娃鱼本身没有调节体温的能力,无法抵御严寒的侵袭,只好躲进水潭或洞穴内,停止进食,进人冬眠,一直等到第二年三四月份天气转暖时,才出洞游荡,寻找食物。

娃娃鱼主要分布在中长江以南各地,它不仅对研究生物进化和地理 分布有珍贵的科学价值,而旦有很高的经济和医药价值,被我国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全球两栖动物面临巨大生存危机 数量急剧减少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成员西蒙·N·斯图亚特领导的研究小组10月14日公布了一份名为《全球两栖动物评估》的报告。报告认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蝾螈、蟾蜍、青蛙和火蜥蜴等两栖动物面临巨大生存危机,其数量也在急剧减少

据美联社10月14日报道,报告说,占已知两栖动物种类32.5%的1856种两栖动物在全球范围内的生存状况已受到了威胁。而鸟类和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比率分别是12%和23%,都要少于两栖动物。

这份研究报告同时指出,目前,有435种两栖动物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自1980年以来,至少已经有9种两栖动物在世界范围内消失;另外,近些年从未在野外发现过其踪迹的113种两栖动物也可能遭到了灭顶之灾。

斯图亚特对两栖动物生存状态表示担忧。他说,从报告中看到的是这些物种在以空前的速度减少和灭绝。斯图亚特认为,很多原因导致了两栖动物数量的降低,如过度开发和栖息地遭到破坏等,然而还有一些因素并不为人所知,至今还是一团谜。斯图亚特说,两栖动物数量的减少或许暗示着我们周围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某种恶劣的变化。

报道说,这份名为《全球两栖动物评估》的研究报告涵盖了60多个国家共500多名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它向人们揭示了严峻的现实状况,并试图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弹涂鱼是两栖动物吗?弹涂鱼营养价值有哪些

全文共 2206 字

+ 加入清单

弹涂鱼又是一种名为跳跳鱼的鱼种,甚至有人说其是鱼类中的天才。那么,弹涂鱼是两栖动物吗?弹涂鱼营养价值有哪些?

弹涂鱼是两栖动物吗

两栖鱼,这种鱼的鳃沾点水就能在地面上呼吸。

弹涂鱼(学名:PeriophthalmusmodestusCantor,1842[1]),又名跳跳鱼,江边、海边,常见为刺鳍鱼科,世界上共有25种弹涂鱼,根据其形体和行为特点可将其归为四个种类;中国沿海主要有3属6种,分别为弹涂鱼、大弹涂鱼、青弹涂鱼、大青弹涂鱼。常见的种类有弹涂鱼、大弹涂鱼,青弹涂鱼。弹涂鱼有鳃,是真正的鱼,一类进化程度较低的古老鱼类小动物。

弹涂鱼是鱼类中的天才,它们一生有很多时间都不在水里度过。它们居住的地方长满了红树林,它们很高兴爬到树干或树枝上去。它们把腹鳍用作吸盘,用来抓住树木,用胸鳍向上爬行。弹涂鱼的鳃的周边长有小口,可以盛住一次呼吸的水,很像我们能屏住一次呼吸。它们爬上树,所以能在涨潮时呆在水域外。

弹涂鱼营养价值有哪些

跳跳鱼营养丰富。据分析,每棵鱼肉含蛋白质、脂肪,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烟酸和维生素B1、B2等,其营养成分甚至胜过对龙虾等名贵水产品。

跳跳鱼具有壮阳滋阴的作用。跳跳鱼有着补肾壮腰、活雪舒筋等药用功效,对手术后的病人及产后妇女有较好的滋补功效,在东南亚被誉为“水中人参”。

跳跳鱼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弹涂鱼表皮的滑涎杀菌消炎,常食弹涂鱼可辅助治疗传染性肝炎、痔疮、疖癣等症。对温热、水肿、泄泻也有一定疗效。跳跳鱼有益于心血管。跳跳鱼,因为含脂肪较少,含胆固醇更少;且含一种特殊的物质,有保护血管的作用,是高血压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弹涂鱼怎么养

弹涂鱼栖息于河口咸淡水水域,近岸滩涂处或底质烂泥的低潮区,对恶劣环境的水质耐受力强。广盐性,喜穴居,穴一般为Y字形,由孔道、正孔口和后孔口构成。正孔口用于进出,后孔口用于换气。依靠胸鳍和尾柄在水面上、沙滩、岩石上爬行或跳跃;匍匐于泥涂上觅食底栖硅藻、蓝绿藻、鱼食,也食少量桡足类及有机质。

池塘条件养殖弹涂鱼的池塘一般以2——10亩为宜,池底要求平坦,底质以软粘土为佳,利于弹涂鱼钻穴栖息。池底应高出海区低潮线,便于排干水晒坪。在池中央挖十字沟,池沿开出一条环形边缘沟,形成“田”字,一般沟宽2米,沟深约30厘米,便于排水晒坪时庇护弹涂鱼。池塘最好进、排水分开,连接中央沟,池底由进水闸门向排水闸门倾斜,排水闸门底部应比进水闸门底部低20厘米左右,以利于排干池水。在进、排水闸门及池塘四周均设置防逃设施。

清池与消毒放养前半个月,将池水先排干,连续晒坪数天,直至坪面晒成龟裂状,然后按每亩生石灰75——100千克或漂白粉(有效氯32%)30ppm全塘泼洒进行消毒,清除敌害生物。

培植底藻养殖池塘清池与消毒后,就着手开始培植底藻。方法是每亩池塘施放发酵鸡粪或猪粪20——30千克、米糠15千克,还可施加藻类生长素、微生物、油麸等。施肥时,应选择无风的晴天,将鸡粪等均匀地泼洒在池底,注意不要出现堆积。然后,进10——15厘米的海水,海水比重1.010——1.014为宜。经3——5天后,底藻逐渐繁殖起来,形成藻床。藻床以褐色硅藻及较嫩的绿藻为最好。

投放苗种培植好底藻后,即可投苗。苗种主要来源于海区采捕的天然苗。选用鱼苗要求各鳍完整、鳞片齐全、无机械损伤、活力强。放苗密度控制在5000——7000尾/亩,规格200——240尾/千克。由于弹涂鱼不会同类相残,因此可以分批放养,收获时捕大留小。

养成管理开始投苗后,应维持水深10——15厘米左右,保持水质清澈,让阳光能透射到池底,便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加速底藻繁殖。但养殖一段时间后,原先培植的底藻将被弹涂鱼吃掉,水质开始变得混浊。为满足池内弹涂鱼生长的需求,这时应及时排干水晒底和施肥,以便重新繁殖底藻,供弹涂鱼觅食。但值得注意的是,排水晒池应关注天气预报,否则如遇下雨天,藻床会被冲毁。另外,要防止凶猛鱼类、鸟类、蟹类、海螺类等对弹涂鱼的危害。

弹涂鱼养殖过程中出现鱼病较少,但有时会出现寄生孢虫,症状为在鳞片和表皮之下有黄色小点,镜检为孢虫的孢囊,可用0.5ppm“聚维酮碘”全池泼洒防治。还有一种小形的海蛭偶尔会寄生在瘦弱的鱼体上,严重时可用90%晶体“敌百虫”0.5ppm全池泼洒。

①鱼害:海鳗,沙鳗等鱼类会捕食弹涂鱼幼苗,每次进水时应加拦网,防止其侵入塘内。

②鸟害:一般采用驱赶或警吓,赶走鸟类。

③蟹害:小型蟹会侵入弹涂鱼洞内捕食弹涂鱼,或弹涂鱼误入蟹洞亦被捕杀充食,所以塘的周围要用塑料板密围,以防蟹类侵入,也可晚上用灯光捕杀塘内小蟹。

④其它害:如海螺,多毛类虽不直接危害弹涂鱼,但与弹涂鱼争食硅藻,也要设法驱除掉。

大弹涂鱼的捕捞可用手捉法、笼捕法和吊网法等。手捉法是捕者找到鱼穴后,直接用手沿孔道捉取,其缺点是渔获或成活率较低。笼捕法是捕者找到鱼穴后,用泥土封住后孔口,用鱼笼口插入正孔口,待其从正孔口出来进入鱼笼而捕获。吊网法是利用大弹涂鱼潮水的习性,先把池水排到2厘米浅或排干水池,在鱼池注水口设置吊网,利用涨潮时慢慢注水,大弹涂鱼将逆流群集进人吊网内,拉动网绳吊起捕获。

注意事项

水温14——30℃生长较快,14℃以下隐居洞穴,索食少,生长慢。

弹涂鱼有钻孔栖息的习性,其孔道至少有两个口,一为正孔口,另一为后孔口,正孔口较大。

水中维持时间超过十天会引起死亡。

孔穴一般是独占性的。但在繁殖季节常有雌雄同穴现象。在弹涂鱼的孔道也作产卵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