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

分享

浏览

7533

文章

6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8 年 4 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

3、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全文共 198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

2

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主要是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而兴其的。

3

二者的指导思想略有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孙中山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马克思主义。

4

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失败告终,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领导与动力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新中国是在不断的革命斗争中诞生的,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领导动力

操作方法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

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三大对象,分别是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阶级和政党充当领导者,必须由无产阶级极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展开阅读全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

全文共 13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革命的驱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驱动力,是新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盟军,是中国革命最广泛的驱动力,也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全文共 1435 字

+ 加入清单

【总体结构综述】

1919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并推动了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的反动统治,并把工作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纠正自身的错误,通过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并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粉碎了******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基础知识识记】

五四运动①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②爆发:1919年由北京大学的学生发起,其口号主要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领导了学生斗争;③发展:6月初,斗争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④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⑤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北伐战争①目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②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③主战场的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④胜利进军的原因: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井冈山会师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也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初期由于错误的方针路线,遭到了巨大损失。在危急关头,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正确路线方针指引下,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粉碎了******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能力情感价值】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表现出了坚决的斗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情操,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所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

(2)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但他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不断的纠正自身错误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始终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3)工农红军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革命经历了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的过程。能够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我们要学习长征中红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三册复习攻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三册复习攻略: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一、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125——132)

1、五四爱国运动:(P125——127)

(1)导火线:一战中交战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中国是参加协约国一方的作战。1918年,一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转折:1919年上海工人罢工,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4)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撤销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原因: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5)意义:(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爱国学生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130——132)

(1)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③干部和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2)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P135、139)

1、黄埔军校:1924年5月,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军事干部,并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北伐战争:1926年,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北伐战争开始,由蒋介石任总司令。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湖南、湖北是北伐的主要战场,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