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物中考知识点归纳(合集20篇)

蓝鲸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海洋生物。以下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有关地球上最大的海洋生物蓝鲸的文章。

浏览

1738

文章

1000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两栖动物生殖

现存的两栖动物约有2500种,它们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最常见的是蛙类,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春末夏初,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两栖动物的发育(变态发育)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日期变更线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一共有两条,基本位于180度经线的日界线被成为“国际日界线”。而另一条,则被称为“自然日界线”。

经日界线划分之后,东12区和西12区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二者既属于同一时区(它们有相同的钟点),又是相隔最远的二个时区(一个在极东,一个在极西,它们相隔24个时区,日期相差1日)。东12区比西12区要早1日。因此,船舶和飞机在越过日界线时,要变更日期:自东12区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要退回1日;反之,自西12区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要跳过1日。虽然两个时区的日期不同,但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同。

有了日界线,并在过日界线时进行日期进退,环球航行和时刻换算就可以避免日期混乱。在上例中,华盛顿所在的西5区,只能被看作位于北京所在的东8区之西。因此,华盛顿的时刻,只能是迟于北京时间13小时,而不是早于北京时间11小时。但是,推算的方法可以有两种:既可以向西推算,也可以向东推算,只要在越过日界线进行日期进退,其结果完全相同。例如,自北京向西推算,退13时,不经过日界线,华盛顿时间为昨日17时;若向东推算,进11时,为同日17时,因向东越过日界线,退1日,华盛顿时间仍为昨日17时。两种推算途径结果相同,避免了日期混乱。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以西为东十二区,以东为西十二区,因此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一天,而从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加一天。

多说几句,0度经线对应的时区是中时区,0度经线以东地区得经线度数为东经,时区也对应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同理,0度经线以西地区得经线度数为西经,时区也对应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因此可以想象一下,当你从中时区向东走的时候,将从东一区到达东十二区,再向东走,就要进入西十二区了,日期也要相应减一天了。

相关的利用日界线:

在推理小说中,特别是叙述性诡计的小说,在时间上,会利用到国际日界变更线。

相关的小说,张震扬《星岛之不可思议》

相关的谜题也会用到。

在一些谜题中,往往会出现坐飞机时生下的双胞胎,妹妹比姐姐大。

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不动的,在2008年8月8日20时的北京奥运会中,这一时刻,可使全世界的人们处在同一天。

日界线一共有两条,基本位于180度经线的日界线被成为“国际日界线”。而另一条,则被称为“自然日界线”。

总结:它实际上就是地方时为当日24时,次日零时的那条经线,它与国际日界线(180度经线)共同将地球分为两个不同的日期。而当自然日界线与国际日界线重合的时候,地球所有的地方都是同一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中考教材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第四册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第四册

2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北方有人欺负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杀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2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驾驭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地域发展差异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发达国家大多具有较高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指经济、社会方面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通常指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许多战略要地,无论从经济、贸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南北对话:

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成为“南北对话”。

发达国家的特点:

1.人均GDP高;

2.工业技术先进;

3.科学技术先进;

4.社会福利高。

发展中国家特点:

1.技术低下,主要依靠资源出口;

2.人口众多,人均GDP不足;

3.医疗水平、社会福利差。

南北差距的原因及改变措施:

1.历史原因:近代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剥削和侵略;

2.根本原因:贸易不公平,南北经济合作中存在剪刀差。

3.改进措施:发展中国家应当改进生产方式,开发新兴产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刚果河概述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流经赤道两侧,获得南北半球丰富降水的交替补给,具有水量大及年内变化小的水情特征。

河口年平均流量为每秒41000立方米,最大流量达每秒80000立方米。如果按流量来划分,刚果河的流量仅次于亚马逊河,是世界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唯一干流两次穿越赤道的河流。河口成较深溺谷,河槽向大西洋底延伸150公里,在河口外形成广阔的淡水洋面。干支流多险滩、瀑布和急流,以中游博约马瀑布群和下游利文斯顿瀑布群最为著名。

刚果河流域包括了刚果民主共和国几乎全部领土,刚果和中非共和国大部、赞比亚东部、安哥拉北部以及喀麦隆和坦桑尼亚的一部分领土。在这片广阔的流域,密集的支流、副支流和小河分成许多河汊,构成一个扇形河道网。这些河流从周围海拔270至460米的一片会聚的斜坡上流入一个中央洼地,这个洼地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刚果河主要支流有乌班吉河、夸河和桑加河。刚果河自源头至河口分上、中下很不相同的三段。上游的特点是多汇流、湖泊、瀑布和险滩;中游有7个大瀑布组成的瀑布群,称为博约马(旧称斯坦利)瀑布;下游分成两汊,形成一片广阔的湖区,称为马莱博湖。刚果河流域具有非洲最湿润的炎热气候,最广袤、最浓密的赤道热带雨林。刚果河有终年不断的雨水供给,流量匀衡。稠密的常绿森林和受赤道气候重要影响的刚果河流域同样广阔。森林区的外边是热带大草原带。刚果河中有多种鱼类和鳄鱼。刚果河自博约马瀑布以下可部分通航,加上众多支流,构成总长约16000公里的航运水道系统,对促进内陆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刚果河流域的水力蕴藏量占世界已知水力资源的六分之一,但目前尚未进行多少开发。金沙萨以下建有大型。

刚果河左岸支流多发源自安哥拉、赞比亚;右岸支流多发源自喀麦隆、中非,干流流经赞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刚果河全长4640公里,流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公里,其中60%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其余面积分布在刚果共和国、喀麦隆、中非、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安哥拉等国。河口年平均流量3900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3026亿立方米,年径流深342毫米。其流域面积和流量均居非洲首位,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第二位。在非洲其长度仅次于尼罗河,而流量却比尼罗河大16倍。

从马莱博湖往上游起,刚果河流域所承接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毫米(60吋)左右,其中约1/4强流入大西洋。但刚果河的灌溉流域大约只有亚马逊河的一半大小,河口的流量每秒约41,000立方米(1,450,000立方呎),比亚马逊的每秒179,000立方米(6,350,000立方呎)要少得多。

总结:刚果河又称扎伊尔河。非洲第二长河。位于中西非。上游卢阿拉巴河发源于扎伊尔沙巴高原,最远源在赞比亚境内,叫谦比西河。北流出博约马瀑布后始称刚果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光合作用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不断地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所制造的氧气量大大超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量,多余的都以气体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动物又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进行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部分生物及其残体被微生物分解或形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于大气中,形成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一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碳—氧平衡的意义:

①维持大气成分的稳定。

②提供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和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③为人类化石燃料的利用和化工生产提供氧气。

温室效应:

所谓温室效应,就是太阳的短波辐射可以透大气射到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温室效应可能会导致有些地方降水增加引发洪灾,有些地方极度干旱引起沙漠化;气候变暖还会引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最终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首先应大规模植树造林,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自然界的碳氧平衡;其次利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斯大林时期:1924-1953年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1、经济成就

(1)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2)到1937年,苏联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与此同时加快实现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2、政治方面: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苏联新宪法的制定。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特点:总体上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具体表现如下:

A、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B、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所有的决策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到斯大林个人手中,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性:在当时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一定历史条件下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作出伟大贡献,它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同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显示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2)消极性:A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C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D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4、启示(建议):

(1)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机制,这都打了斯大林模式的烙印。改革开放后,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伟大成就。

(2)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效的途径,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3)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要坚持改革开放,重视工农业协调发展,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探索生命的奥秘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探索生命奥秘

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⒈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⒉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因素(直接影响生物):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生物因素:影像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第2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⒈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反光镜:凹面镜:光线弱时用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⒉使用:取出→安放镜头→对光(白亮的视野)→放置→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观察

⒊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滴(植物:清水;人:生理盐水)→取(薄而透明)→浸→展→盖→染(后吸)→看

二、探索生命的方法

⒈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⒉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生物知识点: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遗传信息是指上一代传给子代的控制该物种遗传性状的全部信息。

1、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多莉羊例子

2、遗传信息的载体——DNA(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3、基因是指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断。

4、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注:1)、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2)、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

3)、染色体数量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5、细胞中有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花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生物的学习,下面是老师对花的知识做的详解讲解,大家认真看看下面讲解的内容哦。

1.花的结构:一朵完全花由花柄、花托、花被和花蕊组成,其中花蕊与果实、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部分。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雄蕊有花丝和花药,花药中有花粉,内含精子;雌蕊有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里有胚珠,内含卵细胞。

2.花作为植物的重要生殖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形成果实和种子。而果实主要是由雌蕊中的子房发育而成的,种子则是由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的,这一过程必须有雄蕊产生的花粉来参与,因此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3.当花的各部分都发育成熟,花被展开,花蕊露出来,就叫开花。开花以后,就会传粉,开花和传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4.人工辅助授粉:通过人工的方法给植物进行辅助授粉,从而弥补自然传粉不足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鲁尔区交通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

水运

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从莱茵河口上溯的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的顶推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从杜伊斯堡到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年均运输量达1亿吨,并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区内还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个,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联系。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铁路及公路

铁路运输与河运同样发达。区内铁路密度非常大,营运里程达9850公里,占全国近1/5,多东西走向,从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区内及其它工业区联系的纽带,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鲁尔区公路汽车行驶的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倍,达每公里55辆。

总结:东北、南面又邻近本国下萨克森的经济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汉谟拉比法典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老师提供下面的复习资料学习。

汉谟拉比法典

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

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

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上面对汉谟拉比法典知识点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老师提供的复习资料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复习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

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它具有双重任务,在编图时作为图解表示地图内容的准绳,用图时作为必不可少的阅读指南。图例应符合完备性和一致性的原则。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在地图上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比如山脉、河流、城市、铁路等所用的符号叫做图例。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常注明在地图的边角上。图例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是现代地图的语言,是读图和用读所借助的工具。地图符号一般包括各种大小、粗细、颜色不同的点、线、图形等。符号的设计要能表达地面景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而且还能反映出各种景物的质和量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因此图例常设计成与实地景物轮廓相似的几何图形。

注记,一般是指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等的数字,都叫注记。它是为了人们更好的利用地图获得知识信息的有力表征。例如,等高线地图上,为了准确说明地理事物,就需要标明海拔高度,注明关键地理事物的名称等信息。在地图上起说明作用的各种文字、数字,统称注记。注记常和符号相配合,说明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物的名称、位置、范围、高低、等级、主次等等。注记也属广义的地图符号系统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知识汇总

全文共 2440 字

+ 加入清单

(一)细胞:是人体结构中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二)组织--由一些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细胞群)

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分布:体表和体内一些器官的内表面,如胃肠等内壁里。

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功能:保护、吸收

(2)肌肉组织功能:具运动功能,能够收缩和舒张结构特点:由肌细胞构成,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骨骼肌:附在骨骼上。细胞呈纤维状,上有明暗相间的条纹)平滑肌:分布在胃、肠等的壁上。梭形,肌纤维无横纹心肌:分布在心脏的壁里。细胞呈圆柱形,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3)结缔组织特点: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较多功能:营养、支持、连接、保护作用分布:十分广泛

(4)神经组织特点: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组成。分布:主要分布在脑、脊髓中。

功能: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

(三)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

人体由八个系统构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主要对生命活动形式调节功能,神经调节额特点是迅速、短暂而精确;激素调节特点是缓慢、持久而弥散)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1.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外环境):气温气压氧气淡水食物

2.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部分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红细胞(运输氧气)白细胞(免疫防御)血小板(止血作用)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4.人体各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消化系统的作用是补充内环境中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泌尿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形成尿液维持细胞外液的量和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以及pH的相对稳定。循环系统的作用是物质运输和物质交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是对各种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的生存及生理功能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毛细血管:壁薄(便于物质和气体通过)表面积大(增大了物质和气体交换面积)血液流速慢(使物质的气体得到充分交换)

组织液:细胞外液中在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是血液滤除毛细血管壁的血浆成,除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成分基本与血浆相同)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前者是气体出入的通道,后者是进行交换的通道,它的活动可补充细胞代谢消耗的氧气,排除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维持细胞外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

肺:壁薄(便于气体通过)肺泡数量多(增大了气体交替的面积)

小肠:内壁有皱襞和绒毛(扩大吸收面积)绒毛壁薄(便与养料通过·)

肾在泌尿过程中不仅起排泄作用,还对机体的无机盐平衡、水平衡和酸碱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肾单位:肾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三种器官组成。其中位于中枢部分的是脑和脊髓位于周围的是脑神经和脊神经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最大部分位于最上方,表面覆盖大脑皮质是神经元细胞体聚集的地方]、小脑[大脑后面,脑干的背侧,主要调节身体的随意运动维持和调节姿势,维持身体平衡]、脑干[间脑和脊髓之间,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重要的生命中枢)三部分]);脊髓

丘脑:位于大脑和中脑之间,包括丘脑和下丘脑(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纽带)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髓神经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细胞体、突起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反射。它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的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吸吮反射、排尿反射等。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垂体(位于大脑的下部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甲状腺(位于颈前部,吼和气管的两侧分泌甲状腺激素)、胸腺、胰岛(散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性腺。

激素加速或抑制某些器官和组织的活动

垂体: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的生长)幼年分泌不足患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患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1.促进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2.促进生长发育(包括神经系统的发育)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4.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分泌过多患甲亢身体,缺碘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胰岛: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分泌不足患糖尿病分泌过多患低血糖

性状:人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通过精子卵细胞的传递给后代】

染色体: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

精子和卵细胞中各有23条染色体

男性可以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

基因:具有特定遗传效应,决定生物性状,在生物体内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显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青春期:男生10~14,女生10~12,形态发育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

传染病:由各种病原体(病菌、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能在人人畜畜人畜之间相互传染。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发病率高,血液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或母婴传播,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和预防的根本措施。

艾滋病:感染了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结核病: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如肺结核肠结核骨结核淋巴结核,感染率最高。

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三防线:皮肤和粘膜,巨噬细胞和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免疫反应的开启(后天建立。

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绿洲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绿洲指在大尺度荒漠背景基质上,以小尺度范围,但具有相当规模的生物群落为基础,构成能够相对稳定维持的、具有明显小气候效应的异质生态景观。

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往往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发达的地方。它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

沙漠中的沃土,出现於终年淡水源不断之处。绿洲大小不一,从小泉水周围1公顷(2.5亩)左右到大面积有天然水或灌溉的土地。绿洲的水源大多来自地下;泉和井(有些是自流井)由砂岩含水层补给,其受水区可能远在800多公里(500多哩)以外,例如利比亚荒漠的哈尔加(al-Kharijah)绿洲和达赫拉(al-Dakhilah)绿洲。撒哈拉2/3的人口在绿洲定居并依赖其灌溉,这些地区有适於植物迅速生长的温度。在撒哈拉所有的绿洲,枣椰树是主要的树木和食物的来源,在其荫影下生长著柠檬果、无花果、桃、杏、蔬菜和小麦、大麦、粟等谷物。

沙漠地区天然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但这些绿洲地区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充足,只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等农作物都能生长良好。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与内蒙古河套平原都有不少绿洲分布。

绿洲是浩瀚沙漠中的片片沃土,它就像是沙漠瀚海上美丽的珍珠,镶嵌在沙漠里,闪烁着神奇的色彩。

总结:相当规模的生物群落可以保证绿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稳定性以及结构上的系统性;其小气候效应则保证了绿洲能够具有人类和其它生物种群活动的适宜气候环境,有利于形成景观生态健康成长的生物链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保持生态平衡重要意义

(1)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使各类生物濒临灭绝.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例如,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害虫的好手.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一系列惨痛的后果.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而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它.

(2)维持生态平衡就是维持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类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保护相对稳定.应该多种树,不用化学物质及材料,少用塑料袋,合理运用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动物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锋面特征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锋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互作用的过渡带,因而锋两侧的温度、湿度、稳定度以及风、云、气压等气象要素有明显差异,可以把锋看成是大气中气象要素的不连续面。

(1)锋面有坡度:锋面在空间向冷区倾斜,具有一定坡度。锋在空间呈倾斜状态是锋的一个重要特征。锋面坡度的形成和保持是地球偏转力作用的结果。一般锋面的坡度约在1/50-1/200之间,由于锋面坡度很小,锋面所遮掩的地区必然很大。如坡度为1/100,锋线长为1000公里、高为10公里的锋,其掩盖的面积可达100万平方公里;由于有坡度,可使暖空气沿倾斜面上升,为云雨天气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2)气象要素有突变:气团内部的温、湿、压等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小,而锋两侧的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大。

①温度场:气团内部的气温水平分布比较均匀,通常在100公里内的气温差为1℃,最多不超过2℃。而锋附近区域内,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差异非常明显,100公里的水平距离内可相差近10℃,比气团内部的温度差异大5-10倍;在垂直方向上,气团中温度垂直分布是随高度递减的。然而锋区附近,由于下部是冷气团,上部是暖气团,锋面上下温度差异比较大,锋面往往是逆温层。

②气压场:锋面两侧是密度不同的冷、暖气团,因而锋区的气压变化比气团内部的气压变化要大的多。锋附近区域气压的分布不均匀,锋处于气压槽中,等压线通过锋面有指向高压的折角,或锋处于两个高压之间气压相对较低的地区,等压线几乎与锋面平行。

③锋附近风场:风在锋面两侧有明显的逆向转变,即由锋后到锋前,风向呈逆时针方向变化。

(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由于锋面有坡度,冷暖空气交绥,暖空气可沿坡上升或被迫抬升,且暖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因而,空气绝热上升,水汽凝结,易形成云雨天气。由于锋面是各种气象要素水平差异较大地区,能量集中,天气变化剧烈。所以,锋是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总结:锋是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它并不是一个几何面,而是一个不太规则的倾斜面。它的下面是冷空气,上面是暖空气。由于冷空气比暖空气重,因而,它们的交接地带就是一个倾斜的交接地区。

编辑推荐:锋面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蝗虫

全文共 174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理解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

2。通过观察蝗虫身体结构与生理的小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以及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一方面树立生命科学价值观,另方面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分析

1。蝗虫是学生学习昆虫知识的典型代表,它个体较大,分布很广。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很容易得到实物进行观察实验。同时,蝗虫又是曾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人们对蝗虫的研究比较清楚。所以,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是学生学习昆虫纲的基础,也是学习节肢动物门其他纲动物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是本课的重点。怎样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呢?首先,教师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观察到蝗虫的实物标本;其次就是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多而不繁,有规律可循;再有就是要多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蝗虫本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中去寻找防治它的方法及措施。这样,既突出了蝗虫形态结构的重要性,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了解形态结构对防治害虫的意义。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本课的难点在蝗虫的发育。其中有两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其一是幼虫的“龄”,虽然教材中对“龄”的概念叙述得很清楚(这个清楚是对教师而言)。但对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并不能立刻弄明白。所以,需要教师利用教材中蝗虫的发育图解并加上板书的归纳来使学生理解“龄”的概念。例如,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

通过以上板书结合教材中的图解,学生会对“龄”有比较明确的理解。如:蜕过一次皮的幼虫是2龄虫,蜕过二次皮的是3龄虫……,这就像农历计算年龄的方法一样。

其二是不完全变态的概念,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态是指形态的改变。所以,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什么是不完全变态,首先应该讲清这个“态”的含义,也就是蝗虫的发育过程其形态的改变不明显,小蝗虫和大蝗虫“长相”相似,学生对这个“态”的含义明确了,在以后讲什么是完全变态就能够容易理解了。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的设计:

(1)依教材顺序引入:由于本课是本章内容的第一讲,而本课的蝗虫与本章的题目——节肢动物门有何关系呢?应该在引言中简单说明,例如:“节肢动物的最大特点是足分节,大家看看手中的蝗虫标本(或活体),它具有这个特征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将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的分类地位向学生讲明,然后再简单说明为什么要以蝗虫为代表来学习昆虫。(因为蝗虫体型较大、结构典型、分布广、易捕捉,同时它又是农业害虫……等。)这样的引言很清楚、简洁,但不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一般不采用这样的引言。

(2)从实物引入:首先将蝗虫活体或标本发给学生,然后直接提出问题,如:“大家拿到的动物是什么?”“谁能描述一下蝗虫的形态?”……这样的引言将门纲的内容舍去而直接将本课的主题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就讲蝗虫。同时从发放和观察实物开始,会使学生将注意力很快集中于手中的蝗虫,兴趣陡然而升,这是一种既突出主题又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较好的引入方式。

(3)其他引入的方法:由于本课要讲的蝗虫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动物,直接引入,学生会不感兴趣。所以,要了解学生情况,往往学生对很熟悉的动物缺乏细心的观察,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蝗虫用什么来呼吸?”“蝗虫有耳吗?”“蝗虫有鼻子吗?”“蝗虫是怎样繁殖后代的?”……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多数学生是不清楚的。所以,从设疑来引入也是较好的方法。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录像等做为引入方式,放一段有关蝗虫的录像片,然后根据录像内容设计几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总之,引言的设计多种多样,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最主要目的。

2。新课的设计:

以“实物引入”的方法为例来设计教学过程比较适合本课的特点,也是大多数学校和生物教师容易做到的,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较好的效果。所以,下面就这种方法谈谈具体的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由于教学进度正好是在秋后,所以,课前发动学生捕捉到足够量的蝗虫是很容易的事,有了实物,课上的安排就可以围绕着实物的观察而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第三产业关系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第三产业中的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服务业,本身就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

(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第一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差不多都拥有发达的农业。

(2)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先把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一、二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总结:当今世界,电子计算机在第三产业的渗透最为广泛,第三产业已成为拥有计算机最多的部门,由此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拓展了第三产业的服务领域,导致了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带来了高效率和高效益。

编辑推荐:第三产业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生物知识点:水中生活的动物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与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毛细血管_中,而_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的含量增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