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细胞核

细胞核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细胞核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细胞核问题。

分享

浏览

1114

文章

13

细胞核结构是怎么样的

全文共 168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核,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封闭式膜状胞器,内部含有细胞中大多数的遗传物质,也就是DNA。这些DNA与多种蛋白质,如组织蛋白复合形成染色质。而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时,会浓缩形成染色体,其中所含的所有基因合称为核基因。细胞核的主要构造为核膜,是一种将细胞核完全包覆的双层膜,可使膜内物质与细胞质、以及具有细胞骨架功能的网状结构核纤层分隔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细胞核的功能是什么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细胞核具有控制细胞的遗传、生长和发育的功能,是遗传物质携带者,细胞的控制中心。不同的细胞失去细胞核后存活的时间不同。

生物学中的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五个结构。每一个结构都有其独特作用,那么细胞核的功能是什么呢?

详细内容

1

一般说真核细胞失去细胞核后,很快就会死亡,但红细胞失去核后还能生活120天;植物筛管细胞,失去核后,能活好几年。

2

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从细胞核的结构可以看出,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而DNA分子又是主要遗传物质。当遗传物质向后代传递时,必须在核中进行复制。所以,细胞核是遗传物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3

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

4

细胞核又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例如,英国的克隆绵羊“多莉”就是将一只母羊卵细胞的细胞核除去,然后,在这个去核的卵细胞中,移植进另一个母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最后由这个卵细胞发育而成的。

5

因此,对细胞核功能的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血小板有细胞核吗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血小板又称血栓形成细胞,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质脱落的小块,因此没有细胞核,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它能加速血液凝固,防止细菌入侵。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负责血细胞再生。

血小板是人体的一种血细胞,由骨髓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因为血小板是从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来的碎片,通常是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血小板虽然没有细胞核,但具有粘附、聚集、分泌、释放、收缩的功能,能促进止血,在人体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若血小板数量减少,人体就会出现出血症状。

血小板为圆盘形,直径1~4微米至7~8微米,且个体差异较大(5~12立方微米)。由于血小板的运动和变形,一般观察方法表现为多种形式。血小板结构复杂,简而言之,由外向内为三层结构,即由外膜、单元膜和膜下微丝结构组成的外围为第一层;第二层为凝胶层,电镜下与周围平行的微丝和微管结构;第三层为微器官层、有线粒体、致密小体、残留核心等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被视为“管家”的细胞核与衰老有什么关系?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核大小可能会揭示细胞,甚至细胞所属有机体的寿命。过去几年,研究人员一直研究衰老和被称为细胞核糖体工厂的细胞器之间的联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被视为“管家”的细胞核与衰老有什么关系?欢迎阅读。

细胞核被视为一个管家

“细胞核被视为一个管家:负责生产核糖体RNA,这对于维持细胞活力必不可少的蛋白质的合成十分重要。”德国马普学会衰老研究所Adam Antebi说,“但很多研究表明,细胞核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包括寿命控制。”

对衰老和细胞核的研究已经在酵母、蠕虫、鳉鱼和小鼠身上进行,并在人体进行了早期研究。其中,蠕虫研究十分直观,因为它们只能存活一个月,所以人们能微调其基因组,观察寿命的变化。Antebi等人已经发现,与衰老有关的共同通路最终会影响细胞核的大小——拥有扩大细胞核的生物体寿命较短,而细胞核萎缩的生物体寿命更长。

许多长寿通路都集中在一个叫做NCL-1的细胞核基因上。饮食限制、减少胰岛素信号,以及其他延长寿命的干预措施增加了NCL-1的活性,减少了细胞核的大小和核糖体的产生。而缺乏NCL-1的蠕虫也能从相关治疗中延长寿命。

另一种情况是,患有诸如癌症或早衰症等疾病的蠕虫,由于核糖体合成的增加,细胞核增大。但人们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小细胞核能延长寿命,这可能与细胞更新有关。

这是否意味着细胞核是一种细胞定时器?不完全是。Antebi认为,细胞器更有可能是生长控制中心。

“细胞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器,它被选中协调细胞中所有不同的信息过程,这些过程将蛋白质和RNA结合在一起。而对信息的正确处理和对环境的及时反应是对细胞和有机体有益的。”Antebi说。

Antebi感兴趣的是更多了解细胞核是否在特定的年龄相关通路上起作用,或者细胞器是否对有机体层面的生理机能有全面影响,比如免疫功能或代谢调节。这项工作还探讨了将细胞核作为监测生物体健康或长寿的标记物的可能性 。

展开阅读全文

曹雪涛团队:首个细胞核内DNA免疫识别受体被发现

全文共 139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以长期研究论文的形式在网上发表的最新一期《科学》。

根据这篇论文的报道,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自然免疫识别受体,被称为hnRNP-A2B1,它能感知和辨别入侵的病毒dna。受体分子可以特异性识别细胞核中的病毒DNA,然后激活自然免疫信号通路,诱导干扰素产生,并启动自然免疫反应,消除DNA病毒的感染。

曹雪涛团队:在细胞核中发现第一个DNA免疫识别受体

这项工作为自然免疫和炎症的研究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突破“禁区”

免疫是一项重要的生理功能。身体依靠这一功能来识别“自我”和“非自我”,消灭和排斥入侵的病毒和其他致病物质,并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经过多年的探索,科学家们在鉴定外源病原体DNA的分子机制及其抗病毒免疫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可以识别病毒DNA的天然免疫受体存在于细胞质中。

例如,2013年,《科学》报道了中国科学家陈知建团队的一项重大发现——一种叫做cGAS的蛋白质可以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DNA。

然而,绝大多数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进入细胞核释放病毒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并在感染宿主细胞后在细胞核中复制。

细胞核结构紧凑有序,一直被认为是“免疫禁区”。

无论细胞核中是否存在天然免疫识别分子,以及如何识别进入细胞核的病原体DNA,长期致力于免疫学前沿研究的曹雪涛及其团队,都被“免疫禁区”这两个科学问题深深吸引。

“我想看看当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它的细胞核会发生什么。”提到研究的初衷,曹雪涛供认不讳。

“大海捞针”

为了从细胞核中筛选出能够识别病毒DNA的天然免疫受体,带领博士后研究人员王磊和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师温开展了这种“大海捞针”式的研究。

研究人员同时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用生物素标记的病毒基因组DNA从核提取物中沉淀出DNA结合蛋白,并进行质谱鉴定;另一种是通过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检测,寻找具有激活自然免疫信号通路潜在功能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分子在DNA病毒感染后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

"这两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目标蛋白质分子."曹雪涛说,这两种方法分别获得了数百个分子。经过交叉比较,筛选出23个候选分子。

随后,他们通过一系列体内和体外功能筛选,最终鉴定出一种靶分子,即异源核核糖核蛋白A2B 1(hRNp-A2B 1)。这是核DNA的天然免疫识别受体,科学家正在寻找它来识别病毒DNA。

“旧”蛋白质扮演新角色

事实上,hnRNPA2B1是一种“旧”蛋白质,“其正常功能是结合核糖核酸,”曹雪涛告诉《中国科学》。

接下来,研究人员对这种“旧”蛋白质的新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人员称,在DNA病毒感染后,hnRNPA2B1在226位二聚化并去甲基化精氨酸(Arg226),然后转移到细胞质中并与STING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激活TBKIRF3信号转导途径,从而启动基因表达,如干扰素。

同时,研究还发现,hnRNPA2B1可以放大和增强细胞质中天然免疫分子的信号通路,诱导更多的干扰素产生,并有效触发天然免疫反应。

“这项研究加深了人们对自然免疫调节的理解,并为抗病毒治疗和炎症预防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潜在的新目标。”曹雪涛说。

他还透露,这篇论文最初是作为《科学》杂志的“速读”文章提交的,后来被编辑部接受为更有分量的“长文章”。

近年来,曹雪涛团队在两个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自然免疫和炎症性疾病、肿瘤免疫治疗和免疫逃逸。

展开阅读全文

体细胞核移植让“返老还童”不再是梦想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台湾大学、南开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成功地从缺乏端粒酶杂合性的小鼠体细胞中获得了具有延长的端粒和真正的发育多能性的多能干细胞。这一成就从实验和理论两个层面表明,人类的“复兴”不再是梦。

细胞移植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每一轮DNA复制,最后都会有一段DNA丢失。如果没有补偿机制,经过几千代的复制,DNA最终会缩短甚至消失,从而导致两种后果——衰老和肿瘤。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詹姆斯·沃森称之为“末端复制问题”。此后,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卡罗尔·格雷德发现,在DNA复制过程中丢失的基因片段是端粒,它像头盔一样,通过自我“牺牲”来保证DNA序列的完整性。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这两位科学家证实了一种叫做“端粒酶”的物质在维持甚至延长端粒长度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Blackburn和clauder还因发现端粒酶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末端端粒的机制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台湾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宋丽英教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刘玲教授和美国密执安大学医学中心的徐杰教授已经使用端粒酶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小鼠模型,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成功地获得了端粒显著延长的多能干细胞。在四倍体胚胎互补实验中,这是最严格的多能性测试,从上述实验获得的多能干细胞被证明具有真正的发育多能性。端粒酶基因杂合性缺失小鼠的后代可以正常繁殖,没有任何过早衰老的迹象。本实验的结果表明,由缺乏端粒酶基因杂合性的细胞经核移植后形成的多能干细胞可分化并发育成体内的任何一种细胞,可用于自身细胞组织的修复,且具有安全性。

据了解,体细胞核移植是目前体细胞重编程技术最重要的手段。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实验室通过该技术有效地获得了具有多种发育潜能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在核移植过程中,卵子通过表达某些特定因子‘修复’体细胞核中缺失的端粒酶基因。最终获得的多能干细胞的端粒长度得到有效延长,其功能得到恢复。”该研究团队成员、博士生郭表示,该研究不仅有助于干细胞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造福于早衰等疾病患者,也为人们实现“返老还童”的理论梦想打开了一扇天窗。

展开阅读全文

细胞核的组成结构 细胞核的结构包括哪些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核组成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基质。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结构,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细胞核。

细胞核的主要构造为核膜,是一种将细胞核完全包覆的双层膜,可使膜内物质与细胞质、以及具有细胞骨架功能的网状结构核纤层分隔开来。由于多数分子无法直接穿透核膜,因此需要核孔作为物质的进出通道。

细胞核内不含有任何其他膜状的结构,但也并非完全均匀,其中存在许多由特殊蛋白质、RNA以及DNA所复合而成的次核体。而其中受理解最透彻的是核仁,此结构主要参与核内RNA 的合成。RNA是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核糖体在核仁中产出之后,会进入细胞质进行mRNA的转译。

展开阅读全文

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的结构包括哪些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核结构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基质。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器,在1802年的时候,弗朗兹·鲍尔便对它进行了最早的描述。

细胞核

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它是英国科学家布朗于1831年发现并命名的。大多呈球形或椭圆形。通常一个,也有两个或多个的。借双层多孔的核膜与细胞质分隔。核内含有核液、染色质(或染色体)和核仁。

细胞核的主要构造是核膜,这是一种将细胞核完全包覆的双层膜,可使膜内物质与细胞质、以及具有细胞骨架功能的网状结构核纤层分隔开来。由于多数分子无法直接穿透核膜,因此需要核孔作为物质的进出通道。这些孔洞可让小分子与离子自由通透;而如蛋白质般较大的分子,则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才能通过。核运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功能;基因表现与染色体的保存,皆有赖于核孔上所进行的输送作用。

细胞核的功能

1、细胞核可以控制细胞的遗传,生长和发育。

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3、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细胞核的作用是什么 细胞核的功能是什么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核作用主要有两个,细胞核既可以作为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同时也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从细胞核的结构可以看出,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而DNA分子又是主要遗传物质。当遗传物质向后代传递时,必须在核中进行复制。

一、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从细胞核的结构可以看出,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而DNA分子又是主要遗传物质。当遗传物质向后代传递时,必须在核中进行复制。所以,细胞核是遗传物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二、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又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例如,英国的克隆绵羊“多莉”就是将一只母羊卵细胞的细胞核除去,然后,在这个去核的卵细胞中,移植进另一个母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最后由这个卵细胞发育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

概念:

DNA也叫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结构: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呈双螺旋结构。

亲子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用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一个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就存在疑问了。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主要的遗传物质

现代遗传学研究认为,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在染色体中的含量比较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于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所以说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胞核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核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遗传信息是指上一代传给子代的控制该物种遗传性状的全部信息。

1、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多莉羊例子

2、遗传信息的载体——DNA(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3、基因是指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断。

4、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注:1)、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2)、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

3)、染色体数量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5、细胞中有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核定义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尽管细胞核的形状有多种多样,但是它的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即主要结构是由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骨架构成。

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从其结构,我们可以得出细胞核的功能:控制细胞的遗传,生长和发育。德国藻类学哈姆林的伞藻嫁接试验验证了细胞核是遗传物质携带者。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一般说真核细胞失去细胞核后,很快就会死亡,但红细胞失去核后还能生活120天;植物筛管细胞,失去核后,能活好几年。

1.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从细胞核的结构可以看出,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而DNA分子又是主要遗传物质。当遗传物质向后代传递时,必须在核中进行复制。所以,细胞核是遗传物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2.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又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例如,英国的克隆绵羊“多莉”就是将一只母羊卵细胞的细胞核除去,然后,在这个去核的卵细胞中,移植进另一个母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最后由这个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多莉”的遗传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一样。这一实例充分说明了细胞核在控制细胞的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对细胞核功能的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间接传递信息的,如内分泌腺细胞将(激素)分泌出来后,由(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作用与远处的靶细胞;有直接传递信息的,如(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则是通过两个细胞(细胞膜)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交流。

一般认为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是受体。受体主要指细胞膜中的(糖蛋白)它对细胞外信号分子的结合有特异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