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自然环境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自然环境问题。

分享

浏览

1165

文章

17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特征包括:地势高亢、历史年轻、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日较差大、冰雪与寒冻风化作用普遍、高原动植物地理和生态适应现象、垂直变化普遍并与水平地带紧密结合等。

我国的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复杂,气候恶劣,有部分地区不适合人居住,那么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都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地势高亢、历史年轻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地球上最近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地壳变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表现为大幅度的近代上升,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且有许多超过雪线、海拔6,000—8,000米的山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在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总轮廓中有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是最高一级地势阶梯,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由此向东逐级下降,最后经由我国东部低地及浅海大陆架没入太平洋海盆。

2

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日较差大

空气稀薄、大气干洁的青藏高原上,太阳总辐射高达130—190千卡/厘米2·年,比同纬低海拔地区高50—100%不等。但高海拔所导致的相对低温和寒冷是突出的。高原面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低达—10——15℃,与我国温带地区大体相当。暖季,我国东部夏季风盛行,最热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30℃之间,且南北差异不大,唯独青藏高原成为全国最凉的地区。

3

冰雪与寒冻风化作用普遍

巨大的海拔高程有利于冰川、冻土的发育和独特的冰缘与寒冻风化作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现代冰川发育,占全国冰川面积的五分之四以上。第四纪古冰川地貌遗迹广布于极高山区周围,部分地区还成为景观的重要要素。冻土在高原上广泛发育,其中多年冻土连续分布于高原中北部,厚达80—120米,成为中低纬巨大的冻土岛。

4

高原动植物地理和生态适应现象

青藏高原上动植物区系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动物方面高原内部属古北界区系,东南部属于东洋界区系;植物方面相应地分属于泛北极区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即历史古老的喜暖湿成分占据东南部,而较年轻的耐寒旱种类则分布于高原内部。

5

垂直变化普遍并与水平地带紧密结合

青藏高原不仅边缘高山环绕、高差悬殊,而且高原内部也广布许多山脉,起伏不小。因此垂直自然带普遍发育,可以归纳为海洋性系统与大陆性系统两类性质不同的带谱。另一方面,范围巨大的青藏高原受大地势结构和大气环流特点的制约,形成了自东南向西北由暖湿至寒旱的水平分异梯度,表现为从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地带性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自然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自然环境是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些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会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在自然环境中,又可以按照生态系统分为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水生环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水域,陆生环境包括平原、高山、森林、矿物等。

水生环境的变化比陆生环境缓和、简单,水中生物的进化也比较缓慢,陆生环境范围小于水生环境,但其内部的差异和变化却比水生环境大得多,这种多样性和多变性的条件,促进了陆生生物的发展,生物种属远多于水生生物,并且空间差异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一,可以将土分为哪几种?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家庭,那么土壤便是养育人口的母亲。土壤是自然环境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没有土壤,可能就没有生命。可是土分为哪几类呢?一般来说,土的分类即土的工程分类。按此分类的话土可分为8类。这八类土质主要以坚硬程度为标准划分的,是哪八类呢?

第一类:松软土。这类土通常水分比较充足,比如淤泥。第二类:普通土。也就是平时见到最多的种植土。第三类:坚土。土质较为坚硬,典型代表有黄土。第四类:砂砾坚土。顾名思义,这种土质的主要成分是沙砾,密实度中等。第五类:软石。主要有著名的页岩,泥灰岩等。第六类:次坚石。这类土要采取一定的爆破操作才能挖采。第七类:坚石。著名的大理岩就属于坚石。第八类:特坚石。这类土可以说是埋藏最深的土了,必须通过爆破才能采用。

综上,土分为以下八类: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特坚石。每种土都有特定的性态和特征。好好珍惜和爱护现有的土地吧!

展开阅读全文

自然环境中的桃胶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行程因素?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桃胶是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又名桃油,桃脂,桃花泪,桃树胶,桃凝。是桃树自然分泌,或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伤口,而分泌桃胶有利于伤口自愈。比较粘稠的液体通过太阳晒蒸发,产生固体。干的桃胶呈结晶石状很硬,看着有点像琥珀。桃胶有足够的水溶性和适当的粘度,用清水浸泡十多个小时候后泡发变软。它有清血降脂,缓解压力和抗皱嫩肤的功效。树胶的主要组成为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等。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桃树枝干部位出现肿胀,然后流出淡红色黄色透明树脂,尤其雨后流胶现象更为严重。冻状胶体颜色逐渐变成淡红色。如果天气干燥,胶状物转变成淡红色坚硬胶块呈结晶状,粘附于枝干表皮。雨后流胶量大并且胶大多数在干后呈浅黄色或白色透明固体,因为暴雨使桃树吸收大量水分,把体内胶质稀释后,第一批流出来的胶呈浅黄色或白色透明树胶,此种胶质营养成分含量低。

桃胶是从桃树上分泌出来的天然胶;桃树茂盛时,以刀割树皮,久则有胶溢出,故而采收,有时桃树也会自己将桃胶分泌出来。用小刀削取上述树种干上的胶质物,置于阳光下晒干,即为桃胶原料。

展开阅读全文

英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英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什么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自然环境特征:英国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岛国,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西北部多低山高原,东南部为平原。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

英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本土之外,其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不仅如此,英国还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

英国东临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即为法国。英国终年受西风和海洋的影响,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适合植物生长。英国虽然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一日之内,时晴时雨。

展开阅读全文

光污染会影响自然环境吗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污染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环境污染源,因为人们每天的生活和光打交道,光不像烟能直观的看到,所以往往容易忽视它的影响。光污染能够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那么光污染会影响自然环境吗?

毋庸置疑,光污染干扰着生态,而且危害很大。

数百万年来,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在自然光的作用下生长和繁殖的,现在的照明对自然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干预,科学家发现,一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杀死35万只昆虫。长此下去,很可能会严重危及昆虫世界的多样性。因为昆虫是大自然食物链上一个重要的环节,比如说鸟类和蝙蝠,就是以昆虫为主要食物的。许多植物是靠昆虫传授花粉的。如果没有了昆虫,必将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

人工灯光的光点有时可以传到数十公里以外。不少动物虽然远离光源,却也受到光的作用。其中鸟类在迁徙期最容易受人工光源的干扰。鸟类一般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光却常常使它们迷失方向。有时候鸟类还误把高楼的灯光当作星星,最后撞死在大楼上。据美国鸟类学家统计,每年平均有400万只鸟因撞上高楼上的广告灯而死。

光污染还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照明耗电约两万亿度,生产这些电力要排放十几亿吨的CO2和一千多万吨SO2。而研究表明,地球环境变暖因素的50%是由CO2造成的,而大约80%的CO2来自化工燃料的燃烧。除此以外,照明设备排放的热量也助长了城市的温度升高。

由此可见,光污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极其巨大,希望所有人都能重视起来。更多的光污染知识介绍,请大家继续关注的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辐射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都有辐射,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那辐射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辐射对环境会造成哪些污染?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下。

辐射污染小知识: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比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而且还会下酸雨,有时候,从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这种酸雨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经过氧化形成硫酸,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纸品、纺织品、皮革制品等腐蚀破碎,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

提醒您:如果辐射污染环境那么危害是非常大的,为了防止这种危害发生,我们可以多了解一些辐射污染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另外也可利用辐射检测仪来检测辐射的应范围,然后及时做好针对性措施。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网站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过度开垦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过度开垦会导致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肆虐甚至会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因为在过度开垦的过程中会破坏原有植物,草皮遭到破坏、树木被砍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对于这种破坏性的砍伐树木,开垦耕地的行为,已经上升到法律条文进行明令禁止。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擅自开垦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森林、林木未造成毁坏或者被开垦的林地上没有森林、林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处非法开垦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罚款。

《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今天小编就过度开垦对自然环境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过度开垦的后果有多严重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除人类这一高级生物种类之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其他生物物种,这种生命的创造是大自然的奇迹,人类对待自然环境正确态度是什么呢?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应当是:

1.尊重地球上一切生命物种

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命物种都参与了生态进化的过程,并且具有它们适合环境的优越性和追求自己生存的目的性;它们在生态价值方面是平等的。因此,人类应该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的自然生存权利。

2.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

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交融互摄、互相依存的系统。在整个自然界中,无论海洋、陆地和空中的动植物,乃至各种无机物,均为地球这一“整体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为自组织系统,地球虽然有其遭受破坏后自我修复的能力,但它对外来破坏力的忍受终究是有极限的。对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部分的破坏一旦超出其忍受值,便会环环相扣,危及整个地球生态,并最终祸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生态价值的保存中首要的是必须维持它的稳定性、整合性和平衡性。

3.顺应自然的生活

人类应该从自然中学习到生活的智慧,过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生活。顺应自然的生活必须遵循如下几条原则:最小伤害性原则、比例性原则、分配公正原则、公正补偿原则。

今天小编对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如何减少生态破坏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干旱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干旱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哪些影响,干旱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接下来请大家跟随小编的脚步来了解一下吧。

干旱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小编总结如下:

干旱造成植被大面积枯死,生态退化深度发展,还将给自然保护区带来很大冲击,给高原湖泊治理带来更多挑战。要保护生态环境,以优良的生态环境缓解干旱及其带来的损失。通过加强生态建设,尤其是植被修复和生态系统重建,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水环境治理;尽快推进生态补偿工作。

干旱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影响最直接。人的生活用水、牲畜饮用水不能保障,种植的农作物不能生长,造成减产或绝收。还对城区居民生活有重要影响。饮用水的供应受到一定影响,有些城市限水或间断供水;粮食、蔬菜、水果价格上扬;旱区人们的生活成本普遍上升。长期干旱影响空气质量,某些疾病影响增大;由于浇水不及时,城乡苗木、花卉等园林绿化受到影响。

此外,干旱也将给高原湖泊治理带来更多的挑战。由于干旱缺水,湖泊生态需水量增加,湖泊有效水资源量减少。气温升高、空气干燥,也使湖泊蒸发量增加,水位急剧下降。同时,流域能够补充到湖泊里的水量显著减少或断流,使湖泊的水循环状况发生改变,导致水体中的污染物相对浓度增加,水质更易恶化,大大增加了蓝藻暴发的可能性。

以上内容由提供给大家,还望采纳。下期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讲座小编给大家介绍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灾害会影响自然环境吗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恐龙灭绝的推测之一就是由于空间天气的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变化,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恐龙的灭绝。

空间天气是指由太阳活动引起的短时间尺度的变化,例如:太阳上出现的耀斑和日冕物质的抛射等剧烈活动,给地球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卫星运行和安全,以及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和危害,以及通讯损坏。那么天文灾害会影响自然环境吗?

天文灾害对自然环境是有影响的,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太阳活动的“蒙德极小期”,这是英国天文学家蒙德最先发现的。蒙德的研究证明,公元1645到1715年间,太阳上很少有黑子。而这个时期,北欧气候非常寒冷。我国历史学家的考证证明,这个时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时期,被称作“小冰河期”。我国的地震学家也证明,这个时期是华北大地震最多的时期。人们认为这个时期的寒冷和地震与太阳上少黑子有关。

从1801年科学家就开始研究太阳黑子与地球上旱涝灾害的关系,发现当日面上黑子少时,一些地区雨量就少,地面干旱。但是,后来有的统计研究认为当黑子多时,一些地区雨量就少,地面干旱。这种对不同地区统计而得到的相反结果就很难使人相信地面雨量的多少与太阳活动有直接关系。从物理角度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即便有关也是太阳因素经地球内因的作用进行了再分配。

今天小编就天文灾害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常见的天文灾害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关注网站其他更多的知识,希望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地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的破坏力极强,不仅能使房屋倒塌而危及到人的生命,还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地震次生环境灾害,就是指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野生物种的迁移,突发性的洪灾,持继性的滑坡及土壤侵蚀,自然资源减少,用于燃料,建筑,住房目的的森林被毁,卫生条件差及废弃物管理不当引起的健康危害,建筑材料运输量大幅度增加,涸水河道及河流,溪流两岸的碎物堆积,地表或地下水水体污染,河流补给过程中淤泥堆积造成的危害。

2.地震可能引发一些危险品的泄漏。在剧烈的地震之后,一些储有危险品液体的容器破裂,使之流入附近水体,改变水质情况,造成水污染,而由于水体的流动性,还会扩大污染范围影响。在地震中有许多化工厂,造纸厂等排污量大的企业受损,化学物质外泄,水处理系统瘫痪;

3.对于居民住宅,厕所,阴沟等污水管道的破裂,使污水外排;倒塌的建筑物,亦使固体废弃物大量增多。

4.地震还会影响到地区城镇与农村居民聚居地污染物的分布,尤其是因为地裂,建筑物倒塌等因素而引起的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变化。

5.地震若使水库,水利枢纽等蓄水工程,或是湖泊等自然水利发生溃决,还会导致洪灾,加重对环境的影响。

6.地震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如果遇到持续的降雨会加大尸体处理的难度。遇难者尸体堆积过久,腐败物质随雨水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而对尸体进行的防腐处理,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亦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今天小编就地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强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自然环境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11.我国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土地沙漠化严重;2.水土流失严重;3.乱占耕地

12.针对我国不容乐观的土地资源国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3.保护耕地的措施:1.依法用地,规划用地;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3.开展宣传活动;4.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5.禁止乱占耕地。

编辑推荐:中国自然环境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自然环境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1.自然资源的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水能,都是自然资源。

3.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虽然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更新或循环使用,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这样才能在一定意义上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利用不合理,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开发速度大于其再生速度,一味的浪费,那么就会使可再生资源失去其可再生性,变成为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一天会枯竭,逐渐“取之用尽”。

4.我国自然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地大物博”中的“物博”的含义:总量大,种类多。

东部季风区,气候相同,气候湿润,在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耕地),在山地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林地),这说明地形对土地类型分布的影响;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地形都有山地,那么为什么会有林地和草地之分,原因是草地在西北内陆,气候不受季风影响,是大陆性气候,而林地是在东部季风区,这说明在地形相同的时候,气候也影响土地类型的分布。

10.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等边远地区。

编辑推荐:中国自然环境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自然环境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16.夏季风和冬季风的特点比较

17.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锋面雨又称梅雨

18.季风区的气候特点:雨热同期

20.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21.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2.内流河内流区内流湖咸水湖(青海湖、纳木错)

23.外流河外流区外流湖淡水湖(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24.额尔齐斯河(西北)流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西南)流入印度洋,长江、黄河流入太平洋;我国没有河流流入大西洋。(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25.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季风区内

自古黄河称"三善",善淤善决善搬迁。如果要把黄河治,三游方法不一般。

上修水库调水量,中保水土是关键,下游固堤分洪流,淤灌也能夺高产。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

28.长江频发洪灾原因:1.流域内支流多,暴雨时同时涨水;2.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蓄作用减弱;3.上游植被遭坏,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道弯曲,不利水流下行

29.如何更好的利用长江的水运价值?1.平垸行洪;2.裁弯取直;3.退田还湖;4.疏浚河道;5.加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30.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的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水产养殖等

31.长江的两个称号:“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编辑推荐:中国自然环境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自然环境

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1.地势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第一级阶梯雄踞西南,主要是青藏高原。

2.阶梯分界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极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地33%、高原26%、盆地19%、丘陵10%、平原12%)

4.主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高原、盆地、平原顺序为从大到小)

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5.山脉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较多,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大别山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小兴安岭(以上为主要的)

6.各山脉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7.要想充分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应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坚决杜绝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禁止乱开矿,滥采矿,以及过量捕杀野生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

8.受纬度位置....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7月份(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其他地方普遍高温,均在20摄氏度以上。1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秦岭--淮河

9.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10.根据活动积温,我国划分五个温度带,从北到南依次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青藏高原位于高原气候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11.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多在1600mm以上,而西北内陆有大片地区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

1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13.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降水量>800mm)、半湿润地区(400mm

14.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共同影响,我国形成了显著的季风气候

15.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编辑推荐:中国自然环境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亚洲的自然环境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亚洲自然环境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7、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8、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9、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10、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1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12、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13、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14、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15、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