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昆仑关烈士经典20篇

昆仑雪菊产于新疆昆仑山北麓克里阳山区,又叫克里阳雪菊、冰山雪菊、高寒香菊、天山雪菊、昆仑血菊等,昆仑雪菊是功效独特价格适中的健康礼品之首选。下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昆仑关烈士,供大家参考!

浏览

6948

文章

598

篇1:昆仑健康金福花多少钱附投保案例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昆仑健康金福花保障计划,除了可保疾病身故外,还可保意外身故或伤残,若因疾病导致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还可提供长期护理保险金。那么昆仑健康金福花多少钱?保费是多少呢?下面通过投保案例一起来了解下。昆仑健康金福花多少钱

案例分析:王先生为刚刚出生女儿小花投保了一份金福花保障计划,想为孩子的将来提供一份保障,该计划具体包括金福花长期护理+附加金福花长期意外伤害+金银花长期护理(万能型)。王先生为小花选择777750元保额,首年保费共50000元,10年交,保障期间为20年,小花可获得利益如下:

1、小花满20岁时,可一次性领取关爱金777750元。

2、若小花不幸因疾病导致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则按1.6倍已交保费和现价的较大者给付长期护理金。

3、若小花不幸身故,则按1.2倍已交保费或现价的较大者给付身故保险金。其中意外身故最高给付777750元。意外伤残最高给付777750元。

4、护理账户所产生的护理金可自动进入万能账户,享受日计息月复利,每年可复利12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石首市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位于荆州市石首市桃花山镇鹿角头凤凰山。

桃花山原名东山,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阵地。桃花山西北鹿角峰下湖边生长着3株古老的黄芯树,粗壮的树干上,当年红军刻下的标语依稀可辨,成为石首苏区人民跟随贺龙闹革命活生生的见证。

1930年10月,邓中夏、贺龙率红2军团南征,军团总部设于调关,部队进行紧张的扩军和战前准备。一天,贺龙、邓中夏、周逸群和随行人员到桃花山视察扩军工作时,被大树上刻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所吸引。区委书记邓伯勋介绍说,这些标语是年关时,桃花山赤卫队配合红军独立第1师袭击华容县城团防时刻写的。这些标语先削除树皮,在乳白色的木质上刻字,然后在字槽里涂上桐油和烟垢调制成的油墨。这样制作的标语不怕风吹雨淋,经久不毁。贺龙听后高兴地说:“桃花山苏区输送的红军战士一批批从这里出发,我看这几棵树就叫‘红军树’!今后要把‘红军树’保护好,革命成功了,对青年娃娃是个很好的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桃花山红军树成为革命纪念地。1975年9月10日,贺龙的女儿贺捷生一行专程前来凭吊。1976年,桃花山区委在红军树下建起了红军树纪念亭和纪念碑。2007年,桃花山镇筹资重新修建了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园内建有开国将帅陵、纪念碑、红军广场、浮雕墙、游廊、多功能展厅。

石首市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于1999年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桃花山镇:石首市桃花山镇地处湘鄂交界,距石首市城区32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钱兴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钱兴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诗洞镇安华村委会凤南自然村钱兴纪念小学右侧。纪念碑为冲天式方尖碑,通高6.67米,基座宽3.8米,占地面积241.24平方米。正面刻“钱兴烈士纪念碑”。为纪念钱兴烈士事迹而建。钱兴(1909年—1948年),原名钱发年。怀集县诗洞镇凤南村人。1936年,他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山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共福建省厦门市工委书记、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中共粤桂湘边区工委副书记兼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副政委,是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1948年冬,英勇牺牲,终年39岁。2005年,怀集县委、县政府拨出专项经费建设纪念碑,并于当年12月建成。钱兴烈士纪念碑对怀集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的价值。

诗洞镇:诗洞镇位于怀集县的南部,与广宁、德庆、封开县接壤,是四县八镇的交汇点。全镇总面积325平方公里,人口59831人,辖21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220个自然村。以山地为主,有林面积36亩,耕地2.7万亩,其中水田2.1万亩。 诗洞镇地势南高北低,四面是山丘,中间是盆地,年平均气温20℃,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2℃;年降水量1540毫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位于庄行镇东市南端,始建于1967年,1986年重建。

1929年1月21日,由中共奉贤县委组织,在杭果人、陈云、严朴、茅学勤、刘晓、唐一新等率领下,举行庄行镇农民武装暴-动。是日夜7时半,百余人的队伍中除备有17支驳壳-、2支六寸手-和一些土手-外,多数人持大刀、铁叉、棍棒、长矛和土-。暴-动队伍高举红旗,每人颈佩红布条标记,分三路向奉贤庄行镇进发。8时半左右,打响进攻国民党公安支局的战斗,毙职员一人,伤警士二人,支局长张同昆逃跑,余者全部缴械。公安支局战斗结束后,另外两路队伍才赶到庄行。暴-动队员把鞭炮点燃后放入煤油箱内,冒充机-震摄敌人。暴-动队伍攻占褚泾庙,俘虏三人。商团逃走,公安分队作鸟兽散,全镇的国民党武装,不到一小时全部被解决,暴-动队伍占领乐庄行镇。豪绅地主都已逃跑一空,群众将搜查到的田单、契票、债据浇上煤油焚烧,不料成燎原之势,烧毁了一些房屋。10时许,把守路口的暴-动队员击毙了企图潜往县城南桥报信的庄行镇地保韩永良。暴-动中,共缴获-30多支,队员张四弟、王多生等三人牺牲。

22日凌晨2时左右,暴-动队伍整队集合,宣布已达目的,即令队伍撤出庄行镇。杭果人、陈云、刘晓等立即撤回上海,唐一新、冯阿五、吴大龙、吴三龙等留在当地坚持斗争。茅学勤和高大生等5名红军战士。不幸在上海被捕,2月6日就义。在县境内坚持斗争的中国党员和暴-动骨干先后遭到当局破孩,唐一新等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庄行镇: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03年11月由原邬桥镇和原庄行镇“撤二建一”而成立,位于上海市的正南,濒临杭州湾,距市中心50公里。全镇区域面积69.4平方公里,下辖31个行政村和3个居民区,总人口约6万人,2004年和2005年,分别创建为“上海市一级卫生镇”和“上海市文明镇”。 庄行的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初,因庄氏人家迁入,开设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福清市斗垣村革命烈士纪念室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福清市斗垣村革命烈士纪念室位于福清市海口镇斗垣村程序故居内。

1932年1月,龙高暴-动-的-声刚刚响过,中共福州市委就派黄孝敏来到福清,总结龙高暴-动-经-验教训,为开展新的斗争做准备。余长钺把黄孝敏带到斗垣村,向刚放寒假回家的陈振芳(程序)了解暴-动-情况,并请其祖父陈国祥为黄孝敏治疗疟疾。于是,黄孝敏便在陈家小0-里住下,一面治病,一面工作。黄孝敏趁机向陈振芳(程序)和陈母夏淑琼传播革命思想,引导他们投身革命。小0-成了党的秘密活动点。1932年9月,陈振芳(程序)召集陈忠雄、陈阿垱、陈如山等12名本村党员,在家中成立斗垣农会,发动农民开展抗租、抗税斗争。1934年,担任过福州中心市委委员、宣传部长的黄孝敏再次来陈家开展工作,陈家成为福清早期的革命联络点。当时,党组织的领导人何文成、陈炳奎、刘突军、余长钺、陈云飞、杨采衡等经-常出入陈家。母亲夏淑琼热情接待革命同志,并加入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1936年,黄孝敏到香港找到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回来后,在陈家传达了“西安事变”经-过,并带来党的许多文件、报刊。

陈振先烈士,夏淑琼次子,1922年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福州市委第二书记、中共闽中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兼福(清)平(潭)工委书记。1947年5月,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害于长乐市蕉岭,时年25岁。

为纪念陈振先烈士,1991年由福清市委党史办牵头,福清市老区办拨款,将陈振先原-来生活、活动过的老家进行装饰,将陈振先的战友及革命领导人的相片与信件、手迹等陈列馆中,给后人参观与纪念。室内陈列物品83件,其中包括陈炳奎、陈振先烈士在狱中信件及诗作26件。展室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序故居。

福清市斗垣村革命烈士纪念室于1996年11月被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4月被福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清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来源:《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福州市》)

斗垣村:斗垣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磨山抗日烈士纪念塔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磨山抗日烈士纪念塔为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磨山抗日烈士纪念塔位于东海县石梁河乡磨山顶。1945年原山东省海陵县抗日人民政府为纪念1942年磨山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建。塔基海拔138.3米,面南偏东27度。塔由花岗岩片石砌成,分踏步、塔身、塔顶三部分,通高5.4米,塔身四面凹嵌,由石灰岩方形磨光片石拼成的碑面,高3.5米,宽0.65米,正面阴刻“磨山抗日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字径50厘米,魏书。背刻“海陵县抗日烈士纪念塔序”文,字径4厘米,8行,款具“中华民国三十四年立”。东面刻150多位烈士英名,字径3.5厘米,序文和款均为楷书。磨山抗日烈士纪念塔是一份很有意义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材料,也是一份重要的党史实物资料。1993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中共连云港市党史工作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金伯阳烈士殉国地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金伯阳烈士殉国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金伯阳烈士殉国地,位于辉南县金川镇金川村旱龙湾附近。

金伯阳(1907~1933),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金家屯人。金伯阳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东北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共满洲省委常委。1933年11月15日,在金川县旱龙湾(今属辉南县金川镇)与伪军邵本良部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6岁。1935年,中共中央在《八一宣言》中称金伯阳同志是为抗日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

1933年6月底,满洲省委决定“立即派一得力巡视员”去磐石加强领导力量,金伯阳受命前往。1933年10月27日夜,杨靖宇带领三团和政治保安连横渡辉发河,向辉南、金川、濛江一带挺进,金伯阳随杨靖宇一起率军行动。

1933年11月15日,天黑时部队行军到金川县小金川村旱龙湾附近。大部队由杨靖宇带领翻过岭去,金伯阳带领政治保安连一部住在岭这面做后卫。长途跋涉的战士已进入了梦乡,金伯阳和几名党员还在开会研究工作。这时,伪东边道游击大队长邵本良带领人马突然摸了上来。发现敌情后,金伯阳和政治保安连的刘排长指挥全体战士迅速突围,他俩和事务长及两名战士在后面掩护。战斗打得非常激烈,事务长和一名战士先后牺牲了。金伯阳看到倒下去的战友,怒火满腔,紧握手-狠狠地回击敌人。突然一颗罪恶的-射来,金伯阳倒了下去。接着,他奋力支撑起来,从身上摘下文件包,连同手-一起交给了身边的战士,深情地说:“我不行啦,走不了啦”,然后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就这样,年仅26岁的金伯阳把最后一滴鲜血洒落在辉南的土地上,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金伯阳烈士殉国地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金川村:金川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苏浙军区于1945年1月13日成立,粟裕任司令员,叶飞任副司令员,其所属部队的一部分由泰兴等苏中子弟兵组成。1945年秋,中国0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决定让出浙江、苏南、皖南等8块革0据地。9月下旬,苏浙军区指战员和苏浙皖边根据地的干部奉命撤退到长江以北。10月15日,参加北撤的苏浙军区第四纵队部分指战员和苏南根据地的部分干部、民工近1000人,从武进县荫沙乘“中安”号轮船渡江来泰兴。因轮船陈旧,舱底漏水,加上人员、物资超载,不幸在天星桥西南约2公里的江中沉没,800余人不幸牺牲,其中有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委韦一平(曾任0泰兴中心县委书记)、苏浙公学政治部副主任王绍杰、苏南行政公署财经处长李建模、溧阳县县长徐公鲁、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司令部侦察科长彭安,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组织科长吴志诚、宣教科长王一、副科长司徒阳等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张世聪烈士故居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张世聪烈士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张世聪烈士故居

在大成乡勾刀水村。1985年间,为缅怀革命烈士张世聪。县人民政府在张世聪故居悬匾,以此村作为革命遗址纪念和保护。

张世聪(1909~1945),乳名云生,字学明,1909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白石水(今广西浦北大成)勾刀水村的一个小康家庭。他家世代以农为业,到了父辈兼营商业,生活稍为宽裕。后因匪乱,其父被匪劫持,拿不出赎金而惨遭杀害。年幼丧父的张世聪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全靠母亲操持,家景渐窘。他8岁开始读私塾,学习勤奋,成绩很好,1928年7月考入广东省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岔口西山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岔口西山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三岔口西山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牡丹江市东宁县三岔口镇三岔口村西山山顶上,GPS北纬44°00′27.2"{C}{C}{C}{C}{C}东经{C}{C}{C}{C}{C}131°13′02.2"海拔180米。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的2-3个月,对日本发动进攻,1945年8月9日凌晨苏军出兵东北并进攻东宁,对日军进行了毁灭性打击。为纪念在东宁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1945年11月,苏联红军建造此碑,高度8米,正面宽度0.8米,侧面宽度0.8米,砖砌,水泥抹面,此碑由4部分组成,1、底座?是五角星形,角对角距20米;2、台阶?正方形,角层高0.2米,底层长宽3.05米,上层长宽1.55米;3、碑文?高1.10米长宽各为0.90米;4、碑高?约3米,碑顶有五角星丢失。占用山地660平方米,建筑面积82.4平方米,碑文:塔北:光荣归于俄罗斯人民(俄文);塔东:光荣归于斯大林!(俄文);塔南:光荣归于俄罗斯军队;塔面:☆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是苏联红军解放东宁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

三岔口村:三岔口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红一方面军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红一方面军烈士纪念馆’坐落在宜黄县东陂镇黄柏岭村,属于原红一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会议旧址,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个厅堂,是具有典型的江南明清古建筑,其高墙深苍,飞檐翘脊,雕龙画凤,庭院内木刻、砖雕、石雕古朴典雅,栩栩如生。

‘红一方面军烈士纪念馆’一直作为抚州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省文化厅投资70万元对其进行了修缮,2012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红一方面军烈士纪念馆’成为世人敬仰的红色旅游胜地,每年到此来旅游、缅怀革命先烈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

黄柏岭村:黄柏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黎川革命烈士公园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黎川革命烈士公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黎川县是著名革命老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00多名,为了褒扬和缅怀先烈,并对子孙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55年始建、1956年建成烈士公园,内设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碑和纪念亭等建筑物。

烈士公园大门两侧镌刻着仿毛泽东同志手书“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进门一条宽阔通道,夹道两旁冬青翠柏,四季常青,正中矗立纪念塔。纪念碑上刻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黎川的革命活动事迹。

烈士纪念塔分底座和塔身两部分,底座为正八方形,有10级台阶可登,塔身为四面矩形,塔身为混凝土制成,高十三米,朝南的正面为中共黎川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题词:“革命烈士纪念塔”。东面为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题词:“学习革命先烈的艰苦斗争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背面为中共黎川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题词:“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彻底实现革命的最终目的——共产主义而奋斗!”巍峨壮观,庄严肃穆,每逢清明节,全县人民纷纷前往敬献花圈,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现已列为全县青少年爱国主义和国防知识教育基地。占地19000平方米,长年对外免费开放,年人流量20万人余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陈天章烈士故居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陈天章烈士故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陈天章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外坑村芹山小组。

陈天章(1906—1930.12),别名柯芹,出生于新县镇外坑村一个农村牧师家庭。青年时期在莆田哲理中学求学时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2月加入共青团,为莆田首批共青团员,同年6月转为中-员,历任中共莆田支部、莆田特区委组织委员。1927年1月被选派到福建党政干部训练所学习。同年12月任中共莆田县委组织委员兼管-工作。1928年初负责创建地方革命武装,陈天章深入群众基础较好的澳柄、东度、夹漈等村,发动支部筹-、吸收游击队员,于同年3月在澳柄建立了莆田第一支革命武装,并担任游击队队长,率领游击队转战于莆田山区和平原重镇,打击国民党地方-势力,开展除恶反霸斗争,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1930年8月莆田县的各支游击队合并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第207团,任政治委员,同年11月任中共莆属特委委员,在特委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建立了莆田外坑苏维埃政权。同年12月26日率部在外坑芦尾村执行除恶斗霸任务,遭受驻闽中的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一部会同地方各种-武装800余人的包围,面临严峻的局面,沉着而又果断指挥战斗,英勇反击,因弹尽负伤被捕,后被押送城关,关押在县城的国民党海军陆战队旅部监牢。同年12月28日在莆田城南英勇就义。

陈天章烈士故居原为两层双进土木结构的三间厢房,坐北朝南,二进之间为天井,天井两侧为左右厢房,右厢房共两开间,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1930年,旧房被国民党焚毁;1953年,莆田县人民政府出资重建故居,但仅建了后进及右厢房。在房屋前的空埕地东面有2005年5月芹山村民为烈士立的纪念碑,刻有烈士生平简介。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外坑村:外坑村概况行政隶属和交通位置:外坑村位于涵江区北部偏远山区,距镇政府所在地20.29公里,东与福清东张镇交界,西与白云村相邻,南接江口镇,北与泗洋村毗邻。全村有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287户,1208人,党员25人,土地总面积3.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2500亩,耕地面积1560亩,果树面积340亩。村风村貌:外坑村是革命老区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蚌山建桥烈士纪念广场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蚌山建桥烈士纪念广场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蚌山建桥烈士纪念广场

建桥烈士纪念广场位于淮河铁路双桥西侧圈堤,原建桥烈士纪念碑处。该广场是在建桥烈士纪念碑原址的基础上扩建而成,面积约2722平方米,规划采用规则对称的布局以体现纪念广场的庄严、肃穆。广场在总体布局上分为3个区:入口广场区、主体广场区和安静广场区。

烈士广场图二

其中入口广场区包括入口小广场及走向主体碑前广场的层叠台阶过渡部分;主体广场区包括碑前广场、外广场及纪念碑花池;安静广场区包括碑后休闲平台及周边绿化。碑前广场是游园主体,用棕、黑、灰3种颜色的花岗岩铺成同心圆图案,西侧栽种乔木和培植草坪,绿化区域有小径通向碑后平台,以作集体瞻仰、市民小憩、锻炼休闲的场地,平台东侧栽种高大的乔木与铁道隔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秦青川、刘复初等烈士文化启蒙地和山书院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青川刘复初等烈士文化启蒙地(和山书院)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和山书院位于兴文县县城第二中学校园内。

和山书院为清光绪年间所建,为中式穿斗建筑,建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现保荐基本完整。

在和山书院旧址,存留有清末年间的“振兴文教”石碑。

清末废科举行新学,1903年和山书院改名为泸卫高等小学堂,1911年于此创办古宋中学,招两个班,附设于泸卫高等小学堂;1929年,开办古宋初中,春秋二季招生,到1944年,发展8个班,有学生300人,专职教师20多人。在这里,曾培育出秦青川、王斌、文功元、常化知、刘复初等众多革命志士、优秀共产党人。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宣传民主与进步,上街演讲,演文明戏,印发进步资料和传单,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和腐败,是原古宋县传播新文化和革命思想的策源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荆州市洪湖市瞿家湾镇。

洪湖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洪湖市瞿家湾是湘西苏区首府所在地。1927年至1934年,以贺龙、周逸群、段德昌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武装割据,浴血奋战,创建了以洪湖苏区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曾覆盖58个县市,拥有2万红军和近5万地方武装,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割据范围最大的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是参加长征的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地。它为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并最终夺取全国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开创了水上游击战争的光辉范例。

洪湖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共有代表性建筑39处,它们大部分集中在瞿家湾镇红军街(老街)和沿河路街道南北两边,其余散布在附近村湾。为缅怀革命先烈,在瞿家湾修建了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

瞿家湾镇:瞿家湾镇地处洪湖市西部,西接监利柳关,南倚百里洪湖,北枕洪排大河,东临沙口新场,三横两纵的自然水系,将整个镇域划分为功能各异的不同小区,突显水乡新镇的特色风貌。瞿家湾镇位于东径113◦16',北纬29◦31'。全镇国土面积42.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耕地面积13715亩,大湖养殖水面10万亩,自然资源十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河湾程家老屋程千里烈士故居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河湾程家老屋(程千里烈士故居)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河湾程家老屋(程千里烈士故居)位于潜山县五庙乡红光村,年代为清。

2017年9月22日,河湾程家老屋(程千里烈士故居)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程千里(1895—1927),字藻芬,又名之驹、云庵、昂然,潜山县五庙乡人。中-员。1919年前,程千里就读于安徽省第一中学、安庆第一师范、圣保罗等校。1919年肄业于上海测绘学校。1924年,程千里任五庙乡达材小学教员。1925年春,他在五庙发展共产党员,建立了潜山县第一个党小组。是年,他离开家乡去湖北,参加工人运动。1926年,程千里任职于武汉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施霖烈士后裔厝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施霖烈士后裔厝为福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施霖烈士后裔厝位于福安市溪柄镇山下村田头岗自然村,年代为1953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位于福安市溪柄镇山下村田头岗31号,1953年为革命历史施霖后裔所建。坐西南向东北。单座合院式土木结构,面阔10.36米,进深10.88米,占地面积112.72平方米。二层,主座加两抱厦,屋面简易五脊四面坡,楼梯从后厅右侧墙而上。一层布局以中腰壁分前后厅,两侧为房间。二层两侧设置仓里,中间堆放杂物。南与西向为后期自增建抱厦,以做橱房与堆放农具等杂物用。该房子系省政府为闽东革命根据地受灾群众与革命烈士后裔所建,具有很大的革命历史意义。

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该楼四周外延伸5米。

溪柄镇:溪柄镇至今以有750多年历史,有128.4平方公里红色土地,有3.3万老区人民。革命前辈邓子恢、陶铸、曾志、叶飞、马立峰、施霖、张少廉等曾在这里领导和开展闽东革命斗争,素有“闽东延安”之称。溪柄山青水秀,地灵人杰,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宁德地区农科所、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试点镇、地区领导指挥田在境内交织形成农业科技网。柏柱与新兴的工业小区融为一体、方兴未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新桥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新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淡水街道新桥村横排浪村民小组。为纪念新桥村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刘天、邱翟光、邱声平等20位革命烈士,新桥村委会在2001年动工兴建纪念碑。

在抗日战争初期,新桥村就建立“抗日救亡读书会”,开办农民夜校,组织抗日模范壮丁队。新桥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一批批优秀的青年开赴战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纪念碑正面刻烈士芳名,背面刻烈士生平事迹,碑顶立有红色五角星。自建成至今,每年清明节前后,新桥村委会组织当地师生前往瞻仰,并请老同志讲革命斗争史,成为新桥村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新桥村:新桥村 新桥村位于惠阳区淡水东面,东面与沙田桔子浪交界,南面与大亚湾交界,西面与东华村交界,北面与古屋村交界,辖区总面积约七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3000亩,下辖22个自然村小组,常住户1075户, 5298人,外来人口2598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人均年收入350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白石溪地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白石溪地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白石溪地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是海口市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境内的国营东昌农场东北侧。管理单位是海口市琼山区民政局。

白石溪地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91年落成,纪念碑的园院占地9.8亩,建筑面积160多平方米。园院正面外围为拱形门,上方用大理石镌刻着“浩气长存”4个大字,背面上方为大理石装饰,并镌刻有“功德永存”的字样。园院中央耸立着总高17米的方柱形纪念碑,纪念碑由碑平台、碑座和碑柱三部分组成,下脚长宽各3米,上顶长宽各0.8米,碑的底座长宽各12米,呈方形,钢筋水泥结构。

碑柱正面镌刻“白石溪地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四面嵌镶着黑色大理石,正面镌刻碑文:“白石溪地区1926年建立党组织,是琼山、文昌地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也是海南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该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为海南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各个革命斗争时期涌现了大批英雄人物,为国捐躯的英烈有359人,被敌杀害的群众有3500人,有40个村庄被敌焚烧夷平。英雄们的事迹可歌可泣,永远为人民所敬仰。”此外,碑前两侧还竖立一对3米高的龙柱和一座顶盖橙黄色琉璃瓦的四角形凉亭及两座壁廊。壁廊正面、背面分别用大理石镌刻着建碑简介、烈士英名和各级领导的题词。

信息来源:中共海南省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