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苏联

苏联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苏联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苏联问题。

分享

浏览

7949

文章

161

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

全文共 141 字

+ 加入清单

1991年苏联解体,分解成15个国家,其中最大的就是俄罗斯,以前的苏联本质上是以俄罗斯为中心的。

十五个国家的名字分别是: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独立、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

展开阅读全文

苏联为什么解体?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苏联的政治和经济问题积重难返

1991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对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视和研究。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瓦解的事件。

1991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创始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森林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别洛韦日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展开阅读全文

现在苏联叫什么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现在苏联已经解体为15个国家,这15个国家分别有自己的名称,不再有苏联这个称谓。

苏联曾经是一个超级大国,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后来因为特殊原因导致了解体,那么现在苏联叫做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苏联解体后成为15个国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哈萨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15个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

2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 1922 年 12 月 30 日由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联邦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而成,至 1991 年 12 月 25 日解体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横跨大部分东欧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北亚;陆上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和加拿大隔海相望。

3

苏联宪法规定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 15 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权力高度集中,并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的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并与同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展开了激烈的争霸。

4

1991 年 12 月 25 日,以时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政治地位。至此,庞大的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5

苏联的经济总量曾长期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名。其钢铁、石油、煤炭、棉花、奶产品等曾长期超过美国……,按此推算前苏联应该属于发达国家,而且应该是排名很靠前的发达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苏修与苏联区别是什么?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苏修苏联区别是:“苏修”全称“苏联修正主义”,即社会帝国主义;“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

“苏修”全称“苏联修正主义”,即社会帝国主义。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中苏关系恶化后的产物,意指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社会帝国主义一词,列宁首先使用,指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帝国主义。20世纪60年代,中国称苏联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即苏联修正主义。

赫鲁晓夫上台后,大力批判斯大林主义与苏联共产党前领导人斯大林,并且对外奉行大国沙文主义,因此,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认为苏联的做法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路线形成了新的帝国主义,于是开始称曾经的“老大哥”为“苏修社会帝国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溥仪在苏联时 宝物是如何放置的 因宝物太多想出一个荒唐的办法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苏联时,溥仪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他知道自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傀儡,但也无法改变过去的历史。为了保命,溥仪献上了一部分自己的宝物,并宣称自己要支援苏联的建设。不过,他并没有献出全部的宝物,而是留下了最好的一部分,把它藏到了黑色皮箱的箱底夹层里,再用各种方法往夹层里塞,甚至把肥皂也塞满了。最终,还是有一些宝物无法装进去,只能扔掉。

虽然这种做法有些荒唐,但对于溥仪来说,保护自己的财产也是一种必要的生存战略。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并不由自己掌控,只能尽量减少损失,留下一部分宝物作为自己的后盾。

而现在,溥仪的黑色皮箱已成为历史上的一个传奇。这个箱子不仅承载了溥仪的宝物,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几乎每个人都对它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在想象中浮现出一个充满珠宝和奢华的画面。

这个箱子也让人们思考,对于我们来说,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是钱财,还是精神文明?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是否也应该像溥仪一样,保护和珍视自己的财产和精神财富,用它们来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溥仪的黑色皮箱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物品,但它却蕴含了很多故事和我们对生存和财富的思考。或许,它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箱子本身,而在于我们从中汲取的启示和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苏联王牌飞行员阔日杜布有多狠?狠起来连自己都打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王牌飞行员,若是按照战绩和击落飞机数量来衡量的话,那无疑是击落了352架飞机的德国战神级王牌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但如果按照出击击落比和战斗技巧来看,有个人平均出战两次就击落一架敌机,效率超越了哈特曼,而且从没被击落过一次,甚至没有负过伤。

这个二战奇迹的创造者,就是二战苏联的头号王牌飞行员伊万·阔日杜布

阔日杜布的战绩是击落62架,不但是苏联也是盟军第一王牌飞行员,而且他的对手是强大的德国空军,这一击落数字更加可贵,更厉害的是,他还是二战中苏联唯一击落德军喷气式战斗机的人。

阔日杜布出身于乌克兰的一个乡村,性格低调坚毅,属于典型的“人狠话不多”。航校毕业后因为技术出色担任教官,卫国战争爆发后上了前线。在与精锐的德国空军对战中,他一个半月中,接连打下7架德国飞机,荣升为大队长,1943年10月在他击落20架敌机后,获得第一枚“苏联英雄”勋章。一年后击落数字达到40架,获得第二枚“苏联英雄”勋章。1945年柏林战役结束后,又获得了第三枚“苏联英雄”勋章。

一个人获得三枚“苏联英雄”,阔日杜布成为苏联红军的顶级英雄。他的威名甚至震慑住德国空军,每次见到他编号27的La-7战斗机时,个个心惊胆战。

截止战争结束,阔日杜布共完成330次飞行,参加空战120次,击落敌机62架——阔日杜布曾向记者陈述他曾击落敌机100架以上,但苏联官方只承认62架。

其实,苏联官方还少算了两架——阔日杜布还击落过两架友军飞机。

柏林战役之前,当时美军B-17轰炸机出动,正巧苏联空军也在出击,阔日杜布对“空中堡垒”很好奇,飞近察看。不料被两架护航的美军飞机误认做敌机,立即开火射击。阔日杜布毫不示弱,在空战中将其一一击落。两个美国飞行员一人死亡,一人跳伞被救。

事后,苏军悄悄将这两架的作战记录抹去,直到战后才披露。

1950年,朝鲜战争中,阔日杜布率近卫第151师进驻中国东北,支援抗美援朝,先后击落了258架敌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护这个鼎鼎大名的苏联英雄,斯大林亲自下令禁止阔日杜布亲自升空作战。

同样的命令,斯大林还在二战中下过一次。当时,克里米亚半岛的战斗中,击毙309名德军的著名狙击女英雄帕夫利琴科受伤,斯大林亲派潜艇接她回国,并不许她再上前线。

阔日杜布1985年晋升为空军元帅,1991年逝世,享年71岁。

展开阅读全文

苏联奇葩军官,战前开会一直开到全军被俘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二战哪些奇葩的事情,肯定很多人就会想到了意大利。也确实,意大利是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大BUG。什么撬棍没带就主动投降,在战俘营里挖隧道挖到对面战俘营只是因为那边有意大利面,给自己建造战俘营,开心的把自己关了进去。诸如此类的奇葩事情在当年意大利的军队了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然而这种奇葩事情也不是只有意大利的军队中才会出现,今天小编就要像大家介绍一个源于苏联军队中的奇葩事情。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众所周知,在二战中,德国和苏联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在战场上发生了很多惨烈的战役,也发生过很多奇葩的事情,实在是让人尴尬。当时德军在进攻苏联的时候,是十分凶悍的,联连攻破苏军的防御,不仅大量的苏军阵亡,还有很多人选择了投降,加入了德军的行列。

在德军的进攻下,苏联的损失很大,虽然拼命阻止,但是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被德军一路打到了首都,还好最后拼劲了所有的力量阻止了德军的进攻。

不过要说战争初期,苏军中其实有很多军官都是一些没有用的军官,一到真正的战场上根本没有作用,甚至会有反作用。

就比如说在一个苏军的一个师中有一个这样没有实战能力的师长,他能成为师长也不知道是怎么才爬上去的,不过在战场上,他最厉害的就是给士兵开会,说的全师口头上的话。

他就是捷斯金,一到战场上,他能发挥的就是反作用了,完全依照规则来参加战争,当时德军已经发起进攻了,他手下的部队已经受到攻击了。此时已经乱成一团的士兵已经赶紧集结起来战斗,可是他就不一样了,他觉得战斗前必须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他叫来了所有人来开会。

这个时候开会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平时可以在战前来个战前动员,可是在这个时候他却要按照作战部署先开会,开会也就算了,他这个会一开就是半个多小时,也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可能士兵也是干着急,却没有什么办法,谁让自己遇到了这样的长官呢?这个师长的嗓门也挺大,不停的说着这场战斗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后续的话语,而且讲话的速度大概就和领导讲话差不多,相当的慢。

在他们开会的外面,德军早就已经进攻了很久了,即使经常会有炮弹落在他们的附近,但是他依然没有管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在他看来,这个会议十分重要,可能会对战局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他还没有将会议开完的时候,士兵也已经绝望了,因为外面的德军已经冲了过来,德军可是战斗了很久,全副武装的冲到了他们的面前,整个师的苏军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反击,就已经全都成了德军的战俘,而捷斯金同样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苏联解体威胁野生动物?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人员利用从俄罗斯联邦狩猎哺乳动物检测局数据库收集的数据,分析了8种大型哺乳动物的数量变化趋势,包括狍子、马鹿、驯鹿、驼鹿、野猪、棕熊、猞猁和灰狼。数据日期是从1981年到2010年,取样期包括1991年苏联政府垮台的时期。

通过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除狼之外,大型哺乳动物的种群增长率有了明显的变化:苏联政府垮台后,除狼之外的所有其他七种大型哺乳动物的种群增长率立即下降;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年里,野猪、驼鹿和棕熊的种群增长率大大下降。在研究区域,这三种动物的种群增长率下降了85%或更多。

与其他哺乳动物种群增长率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狼。从1992年到2000年,俄罗斯狼的数量增加了150%+(这里不是增长率而是数量),而在政治稳定的北美和欧洲,哺乳动物的数量在同样的30年里没有表现出类似的波动。尽管还没有最终决定,俄罗斯哺乳动物数量的变化可能是政治动荡后野生动物管理真空期的结果。

经济大起大落,农田荒芜,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将依靠狩猎偷猎来获取食物和经济资源。此外,狼群数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政府缺乏控制措施,而狼群数量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野生动物数量的减少。

尽管没有更明确的证据表明俄罗斯证据的不稳定性导致了野生动物数量的下降,但这项研究仍然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福利和野生动物数量之间关系的关注。

这项研究发表在本月的《保护生物学》上。

展开阅读全文

二战结束后苏联为何非要弄死容克贵族?如果不这样就无法征服德国

全文共 249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军国主义”,我们很多人估计第一反应就是20世纪上半页恶贯满盈的日本了。然而在历史上还有这另外一个我们非常熟悉且典型的军国主义却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待遇”,这个国家不仅没有因为“军国主义”而受到人们的唾骂,反之当今还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这个国家便是德国。说到德国的发展与成长,那就不得不从德意志的统一开始说起了。德意志的统一事实上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漫长的改革是以王朝战争而收尾的。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简单地讲述了一下普鲁士文化一大重要发源地柯尼斯堡,也就是如今的加里宁格勒是如何被德国“抛弃”落入俄国人之手的。在英法等国称霸欧洲的年代里,德国想要异军突起,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后来,德意志帝国建立时,德国人耀武扬威般地在法国凡尔赛宫里举办了加冕仪式,不过,相比这些格式化的东西,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强大,政权稳固、国家统一和富有是必然要素。

普鲁士王国在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个强劲的对手,那便是奥地利。不过相比奥地利,前者的机会显然更多一些:普鲁士更具资源和经济优势,与其说是“铁与血”成就了普鲁士和后来的德国,我们还不如说是富饶的煤和钢给了“铁与血”底气,撑起了那个为人称道的强悍国家。在硬件方面,普鲁士人占据了“天时地利”,而流淌在这个民族骨子里的全民尚武文化更是帮了大忙。

首先,大概有许多朋友都发现了一点: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之中绝大多数有名有号的将领名字中都带着“冯(Von)”这个字眼。人们通常将其视为贵族身份的象征,不过严格地讲,把它当成“来源地”这样一个概念则更加准确一些。作为普鲁士人的先辈,日耳曼族靠武力征服了伟大的罗马帝国。他们顺理成章地接过了地盘,在欧洲中部落了脚。后来,很多在莱茵河畔居住的军事贵族开始向波兰、立陶宛等邻邦讨要土地作为自己的领地,在这个过中,“冯”打破了地理概念的制约,成了德国军国文化的一大象征。

另外,说起德国军人,“容克贵族”这个词我们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最初,这个词大概并不是个完完全全的“好词”,它曾代指过地主之子,又曾笼统地代表那些没有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直到16世纪以后,军事贵族逐渐接管国家大权后,容克贵族这个概念才真正定型并被推向历史的前台。有这样一种有趣的比喻:别的国家是拥有军队的国家,而德国是“一支拥有国家的军队”。在军国主义最为巅峰的年代里,每28个成年德国人中(包括女性)就有一名军人;相比同时期其他军事强国,法国是70人,英国是80余人,而总是被称为“战斗民族”的俄国这一数字是130。

一手为强大王国诞生荡平道路的腓特烈大帝对军国主义的追捧狂热得有些令人发指:据记载,这位国王几乎从来不穿便装,一年到头都穿军服。他有许多身特制的军装,翻来覆去地换着穿。另外,除非有重要的来宾,他睡觉都要睡在波茨坦王宫前草坪上的帐篷里,无论严寒还是盛夏,他只盖一条薄军毯。据说,腓特烈二世为了时刻保持挺拔的军姿,他要枕着一块硬木睡觉。对军国主义追捧到这份儿上,这位国王真算得上是空前绝后了。相比之下,二战中日本那群所谓的“军国主义者”,看上去更像是一伙穷凶极恶的强盗小丑,靠投机和坑骗搞到了一个国家的权力罢了。

普鲁士国王们对军事的热爱并不是个人爱好,他们通过许多措施,将尚武精神完完全全地注入到了整个民族的血液中。在此,我们不妨讲个具体例子:早期的德军制服袖口有一排铜扣,这排扣子一点用都没有,无端增加了一道繁琐的制衣工序,还增加了不少成本。既然坏处如此之多,那么为何还要做这样的设计呢?原来,腓特烈二世认为军队能够保持光鲜的仪容仪表,这对提高士气大有裨益;而他在视察部队时,总是发现士兵的袖口非常脏——士兵习惯用袖口擦汗,这极大地影响了军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腓特烈特意授意做了这个完全多余的设计。

有了尚武的国家元首,有了尚武的民族文化,接下来便是为战争提供一些需要了。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德国是依靠王朝战争崛起的。从1864年到1870年,从丹麦到奥地利,又从奥地利到法国,对手一个比一个强悍,德国却总能立于不败,有三样发明功不可没——铁路、总参谋部和后膛枪。铁路可以帮助普鲁士人快速调动军队,应付敌人的攻势做到轻松自如;总参谋部的出现令普鲁士军队作战计划周密而明确;武器革新带来的战力提升更不用说了,后膛枪让普鲁士官兵能够卧姿射击,拿着前膛枪的敌军便成了活靶子。就拿普奥战争来说,一场战斗中,仅一个上午,奥地利军队便损失了4600余人;整个战争,奥地利比普鲁士多出了整整一倍的伤亡。

从日耳曼到普鲁士,从腓特烈大帝到俾斯麦,德国人一步一个脚印,在军国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深。据统计,苏德战争初期,要在战场上歼灭1名德军士兵,苏军要付出10倍伤亡;在西线,要杀死1个德国兵,也至少有3名盟军士兵受伤或阵亡。若要寻求二战德军战斗力如此骇人的原因,蒙哥马利元帅的一番话大概能做个参考:“在英国,听到一个家族四代从军就已经十分了不起了,可是在德国,一个家族从20代人以前便开始为国效力,这都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这是什么概念?若要换成咱们熟悉的概念,30年算一代人,一个家族从1419年便开始征战沙场了。那会儿,成祖朱棣还带着大明王师和蒙古人打得难解难分呢。蒙哥马利表示,大部分国家的军人是因为需要打仗才走上战场,德国人打仗则单纯是好战;德国人跟邻居几乎都打了个遍,还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

若要从1701年建立普鲁士王国开始算起,在两百多年时间里,德国人还真没碰到几个让他们为难的对手,直到他们把刀子捅进了红色巨人邻居的肚子里,才发觉事情终于不再那么简单。对于德国的本质,苏联人看得清清楚楚。二战结束时,苏联便与美英等国达成共识,一定要瓦解德国容克贵族群体,彻底清洗掉流淌在德国人血管里的尚武精神;德国终于不再那么好战了,也有人哀叹:骄傲的德国人的脊梁就此被打断了。

然而今天我们回头再看,二战已经结束半个多世纪了,战争结束时一贫如洗的德国虽然失去了军国主义,却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再一次崛起:德国又一次成了世界排名前十、欧洲经济第一的世界一流强国;联邦国防军比几十年前似乎差多了,但它仍被诸多专家认为是西欧大陆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二战时期苏联军队的伙食是怎样的?盘点二战苏军伙食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的总体生活水平与现在相比的话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但是当时也不乏有一些比人家提前强大富裕起来的国家。这些国家不仅仅能为士兵们制造出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且还能够给士兵们提供充足的美食。相比之下,同一时间的中国可就惨多了,既没有兵工厂,士兵们也吃不起像样的伙食。当然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年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军中的伙食可是相当诱人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那些主要参战国中,还有一个国家的伙食也是非常不尽人意的。但是这个国家却能靠着自己研制生产先进的武器,有能力制造飞机、坦克以及各种枪支大炮,这个国家就是苏联。苏联在二战期间的军工产业是可圈可点的,这都要归功于战前苏联有着一个较好的工业底子。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可是紧随德国的工业大国。

强大的工业体系支撑着整个苏联对抗着法西斯的侵略,但是与工业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苏联军队中的伙食,那可是相当糟糕的。有句话说,苏联人是靠着波波沙和黑色伏特加以及黑面包才打赢了卫国战争。波波沙大家都知道,苏联自主研制的冲锋枪。这黑伏特加又是什么呢?据说是将黑色鞋油涂抹在面包上,然后用被涂了鞋油的何况面包将伏特加酒过滤一遍喝下,他们认为这种黑色的伏特加给人一种不一样的味道。这黑面包是主要的充饥食品,是一些掺和了木屑的面包。

要说二战期间苏联的伙食如何?看看上面,一股子黑色鞋油加面包味道的伏特加磨和掺了木屑的黑面包,这不知道会不会把人给吃死了。而且这黑面包非常的硬,很难下咽,据说不吃还能当板砖用。不过这种面包吃了十分充饥,也不容易饿。说到这可能大家就有个问题了,既然苏联的工业能力非常发达,那么为何不能做一些像样的食品供给士兵们呢?而这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苏联的农业非常的落后。而且当时苏联的粮仓乌克兰已经被德军攻陷,更是让苏联军队粮食严重匮乏。

不过千万不要看不起这掺了木屑的黑面包和黑色伏特加,这苏联士兵们对这两件食品可是非常有情感的,自己吃的可是津津有味的。而且一开始的时候,这给面包中还掺和了其他什么熏肉、瓜子仁等一些食品,而且还配有罗宋汤。但是随着战事慢慢吃紧,后方资源越来越少,苏军士兵就只能就着白开水吃黑面包了,运气好的时候还能自制黑色伏特加就着吃了。

展开阅读全文

二战戴钢盔的苏联士兵与带布帽的苏联士兵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钢盔,这个对于战场上的士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相当于就是士兵的一层保障,能够阻挡爆炸产生的石块或是弹片等等。若是没有钢盔的花,一旦这些东西击中了士兵的头盔,那很有可能就是致命的。盔的作用就是保护士兵的头部,让他们免受伤害。二战的时候,很多士兵都佩戴钢盔,但是一位苏联老兵却说,钢盔是渣渣,戴布帽才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虽说钢盔可以保护士兵的头部免受伤害,但是钢盔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困扰着

士兵,就是重量,二战的时候俄国使用的钢盔有四斤多重,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士兵的负担,也限制了士兵的行动和灵活性。而且有的俄军说,戴上钢盔自己的脖子都没办法扭动,这样很影响战场上的观察,以及战术的实行,影响作战结果。除此以外,当时苏军的作战环境非常艰苦,大家基本都是处在吃不饱的状态,再戴上这么重钢盔,士兵根本没有体力再去战斗。

除了钢盔重,还有一个问题也给士兵带来不便,就是钢盔的材料,钢盔由于自身材料问题,无论冬夏都让士兵觉得十分不方便。冬天气温低,钢盔太凉,士兵戴它的时候,要在里面垫点东西;夏天钢盔又不透气,戴着它又很闷,要经常摘下来透透气。基于这些原因,当时苏军对钢盔的的抵触情绪非常严重。

所以一般战场上的老兵精锐很少带钢盔,都是戴布帽,但是有很多新兵由于经验少还会戴钢盔,最初的时候老兵会嘲笑他们,但是经历几次战斗后,这些新兵也发现了钢盔的弊端,也不怎么戴钢盔了。这一现象持续到80年代,出现了取代钢盔的新材料头盔,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大家对钢盔的抵触情绪也渐渐消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珍宝岛事件中一辆损坏的坦克为何对苏联那么重要?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珍宝岛事件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大家也看到了,但是其中有一件事情非常搞笑,话说当时的苏联有一辆损坏坦克,但是最后苏联却非要夺回来,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1969年3月2日,在我国的北方发生了一件大事。苏军出动了约70人武力干扰我军边防士兵对固有领土珍宝岛巡逻,虽在我军的反击下苏军撤出珍宝岛,但是苏军并没有死心。同年3月15日苏军又派出小股部队侵入珍宝岛,由于当时苏军准备充足交火尤为激烈,最后还是我军取得了胜利,苏军丢下一辆损坏的坦克狼狈后撤。

这辆瘫痪的坦克在当时的来头可不小,它就是T-62主战坦克。该坦克的行驶路程大约为400-500公里,速度最大可以达到每小时50公里。其越野能力也不错,跨越宽度和深度较小的战壕没有压力。用115mm滑膛炮做主炮,还配有多挺机枪。别看T-62坦克和现代坦克相比弱的不止一筹,但在当时其综合还是十分强悍的,故苏联生产大约两万辆。

T-62主战坦克是苏联1962年才定型的主战坦克,直到1965年因红场阅兵才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对其重视程度。众所周知以前苏联的军事实力十分强大,T-62型坦克能被苏联看重自然有一些独到之处。珍宝岛事件中苏军就是自信T-62型坦克的优异性能,将其开在最前面,被我军的火箭筒击中了履带导致无法回撤。

T-62型坦克可是苏联当时最新的坦克,它的瘫痪让苏军十分紧张。如果放任不管该坦克中的先进技术可能会流失,这是苏联无法容忍的。为了避免先进技术流失,苏联想尽了办法。组织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可是没有成功。感觉回收T-62坦克无望的苏军派出了工兵对其进行爆破,苏军该计划仍然失败。最后苏军甚至想到用炮击的方式摧毁瘫痪在河面的坦克。可惜只是炸开了冰面,坦克沉入河底。

展开阅读全文

苏联的战争动员有多强大?揭秘大国战争动员能力

全文共 165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那最基本的就是国防了,只要保证了足够多的军队和国防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本国不会遭受到外来者的侵略或是被征服,这也是保证本国人们生活的基础。但若是长期保持一支非常大规模的常备军,不但是不必要的,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的资源,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但若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国防力量,又会容易遭到他国的武装入侵,所以现代国家普遍采用了一种平战结合的部队组织形式:建立预备役部队。

(俄罗斯红场阅兵彩排)

预备役部队,就是指当过兵或者接受过战术训练的适龄男女青年,平时为平民身份,但是每年保证接受一定时间的军事训练,以保障自身的技战术水平不会缺失。一旦国家出现战争或者天灾等重大紧急状况,可以被迅速征召并组成部队,参与战斗或者救灾抢险等特殊任务。预备役是各国军队重要的后备力量,保证一定数量的预备役部队,可以有效确保出现突发情况时,可以迅速扩充部队,应付各种危机。

(我军的预备役部队正在训练使用高射炮)

国家的动员能力,很大程度上看两个方面:第一,国家的工业化程度;第二,国家的人口水平。工业化程度很好理解,就是一个国家能够有多少工业产业能够生产武器装备。这一点在全面战争中尤为重要,例如在二战时期,苏德战争,德国依靠闪电战偷袭苏联,在战争初期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是苏联强大的工业产业一旦完成战时动员,所爆发出来的能量,德国根本抵抗不住。以苏军使用最多的T-34型坦克为例,这种被东西方广泛认为是"二战中最好的中型坦克"的坦克,从该坦克设计定型到最终停产一共生产了高达84000辆!超过了当时德国所有坦克总和的近4倍,这还不算其他著名的例如KV、JS-2等坦克的产量!

(T-34型坦克由于产量过于巨大,以至于到今天依然有少数国家在使用这种装备,例如老挝。图为俄罗斯从老挝"回购"的T-34坦克)

在今天,俄罗斯陆军现役坦克总数只有大约2500辆左右,但是他们依然封存着超过8000辆的坦克,一旦战争需要,这些坦克完全可以迅速启封,经过短暂的调试修整后重新入列使用。换句话说,虽然俄军现役部队的坦克数量只有美军的一半左右,但是只要打起仗来,俄军坦克部队一夜之间就可以同样扩充到1万辆以上,苏联留下的"钢铁洪流"依然令人胆寒。这也就是为什么俄罗斯如今看起来似乎是虚弱不堪,但是依然能够源源不断地支持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甚至还能反败为胜的重要原因。

(2008年俄格战争中的俄罗斯装甲部队,"钢铁洪流"雄风依旧)

除了国防的工业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一点是高素质的人口。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工业发达国家,其人口素质普遍较高,特别是从苏联时代开始,俄罗斯的教育就极富特色:苏联时代,孩子们从小学开始,每年都要接受固定的军事科目训练,所以在苏联时期,只要是高中毕业的俄罗斯青年,无论男女,几乎都能够拆装AK-47,甚至还能使用地雷、手榴弹等轻武器。在苏联解体多年,曾经有俄罗斯杜马议员公开对媒体表示:"如今我们的小学生连手榴弹都不会扔了……"由此可见苏联当年军事教育的功底扎实深厚。

(从小参加军事训练的俄罗斯孩子,尚武基因深入骨髓,他们手里可都是真枪)

在苏联时代,出于冷战的需要,苏军不但保有规模庞大的现役部队,而且还有规模更加庞大的后备役部队,在1970年代苏军的后备役部队可以迅速动员超过一千万的兵力,使苏军在一个月内达到2000万。如今的俄罗斯虽然综合国力无法和当年的苏联相比,但是毕竟还有总数高达1.9亿的人口基数,而且考虑到俄罗斯原本教育体系相对发达,因此年轻人素质普遍较高,所以快速征召预备役对于俄罗斯而言并不是很难。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数据,目前俄罗斯预备役部队总兵力在550~600万之间,依然是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

(俄罗斯少年军校的女兵,真正的不爱红装爱武装)

古人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意思是说国家再大,如果穷兵黩武,那必然灭亡,而如果忘记国防和战争,那必然会让国家民族陷入危险之中。所以,预备役部队建设对一个国家而言,有着生死存亡的重要意义,必须要严肃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二战时苏联红军巅峰时期为什么没有拿下黑海出海口?

全文共 275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苏联红军其实在二战战场还是很有实力的,到了中后也算是巅峰了,但是有一点想必很多人都不太明白,话说处于巅峰时期的苏联红军当时却没有选择拿下黑海出海口这个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也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没什么特殊原因,苏联当时实力不足。尽管斯大林在波兹坦会议上强硬的要求英美同意让苏联代替土耳其接管黑海海峡,英美在原则上也没反对。但后来土耳其力扛苏联,又适时投入北约的怀抱。斯大林因此也就没敢再打黑海出海口的主意。

俄国盯上黑海海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彼得大帝父亲阿列克谢一世时期。

公元1653年,原属奥斯曼帝国附庸的东乌克兰宣布并入沙俄帝国版图。奥斯曼苏丹随即联合克里木汗国、波兰立陶宛、西乌克兰一起共同抵抗沙俄。结果是沙俄胜利,逼迫奥斯曼帝国签署了《巴赫奇萨莱和约》。将东乌克兰和基辅并入沙俄帝国的版图。

由于乌克兰丢了,奥斯曼帝国在黑海北岸的零星据点无法抵御沙俄的侵蚀。于是到了彼得大帝时期,沙俄吞并了整个黑海北岸,开始盯上了黑海海峡。

其后将近两百年时间,沙俄和奥斯曼帝国在黑海沿岸打打停停,由于奥斯曼帝国本身的实力不弱,再加上英国为了遏制沙俄,经常帮奥斯曼帝国。因此沙俄也就始终没能够吞并黑海海峡。

到了1833年,沙俄才终于迎来机会。这是沙俄吞并黑海海峡第三接近成功的一年。(后来还有两次更接近成功)

当时,奥斯曼帝国和埃及大打出手,沙俄表示可以给予奥斯曼援助,但代价就是奥斯曼要出让黑海海峡的部分权益。奥斯曼苏丹为了尽快搞死埃及,就跟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安吉阿尔-斯凯莱西条约》。

这个条约的大体内容就是俄罗斯和奥斯曼如果发生内乱,或者被侵略,双方都有义务予以支援。比如,俄国受侵略时,土耳其必须封锁达达尼尔海峡,只允许俄国军舰进入。

这就相当于,奥斯曼帝国变成了替沙俄把守黑海海峡的看门狗了。

眼见奥斯曼被沙俄拉过去,英国很不爽。这么重要的海峡被俄国掌控了,以后还怎么遏制沙俄南侵?

于是在1841年,英国拉拢奥地利、普鲁士和法国,逼迫沙俄一起与奥斯曼帝国重新修约。五国在伦敦签署《海峡公约》。

根据这个条约,奥斯曼帝国有权在和平时期封锁黑海两海峡,英法等列强“集体保障”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独立。

这一国际公约是英国外交的胜利,它第一次把黑海两海峡置于国际共管之下。

但是俄国很不爽,到手的肥肉丢了。于是沙俄在1853年再次入侵奥斯曼,这一战在历史上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持续了三年,沙俄被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法国一通围殴,惨败收场。

战后,沙俄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还丧失了之前取得的很多利益。并且,由于战败的影响,沙俄国内还爆发了革命和农奴危机。为了稳定国内局势,沙俄不得不暂时放弃和奥斯曼帝国的较量。

但是,沙俄眦睚必报,不会忘记侵占整个黑海海峡的计划。它们只是暂时偃旗息鼓,如果有机会,一定会趁虚而动。

1877年5月这个机会来了。这是沙俄吞并黑海海峡第二接近成功的一年。

当时,由于奥斯曼帝国内部发生内战,沙俄国决定趁机收拾奥斯曼。

这一次,沙俄学乖了。在正式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前,提前向英国承诺,不会占有君士坦丁堡和改变两海峡现状。

但是,沙俄一向不讲信用。俄军在战争过程中摧枯拉朽,一度把战火烧到了离君士坦丁堡只有12公里处的亚得里亚堡。

英国见沙俄如此不讲信用,便派了一支舰队开进达达尼尔海峡,威慑俄军。同时英国首相还表示,一旦俄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就立刻和俄国断交、开战。迫于压力,沙俄停止了进军君士坦丁堡的步伐。

沙俄希望的“自由通过黑海两海峡,自由进入地中海”预期目标,依旧没有实现。

随后的四十年时间,沙俄和奥斯曼帝国没有再发生大战。这种和平的局面一直到1914年爆发第一次大战后,才被打破。

一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选择站到德国和奥匈帝国一边,加入了同盟国。

作为同盟国对手的英国和法国为了尽快拉拢沙俄参战,就在1915年3月和沙俄达成一个秘密协议,即《君士坦丁堡和海峡问题秘密协定》。

根据这个秘密协议:君士坦丁堡、黑海海峡和马尔马拉海全部划归俄国;英国放弃阻止俄国走出黑海海峡的传统政策。

这一协议,是沙俄吞并黑海海峡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机会。

但是就在协议签订后仅两年,沙俄就爆发了革命,沙皇政权被推翻,苏联成立。

新成立的苏联为了减少树敌,专心对抗西方协约国,就在1917年12月3日发表的《告俄罗斯和东方全体伊斯兰教劳动人民书》中宣称:废除关于强占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的秘密条约,取消关于瓜分土耳其和从土耳其手中夺取亚美尼亚的条约。

不过众所周知,苏联人说的话不能当真。当苏联稳住局势后,其对黑海海峡的野心再次暴露出来。

起先,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统治,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为了得到苏联支持,就跟苏联秘密缔结了一份《苏土友好条约》,宣称“原奥斯曼帝国所属海域属于土耳其和苏联”。

但是对于这个结果,协约国非常不满意。于是在1922年10月11日,协约国又逼迫土耳其签订了《穆达尼亚停战协定》。

根据这个协议,协约国承认土耳其对原奥斯曼帝国的海域有管理权,但其海域的周边国家都有自由出入的权限(有吨位限制)。对于这个结果,苏联一直都表示反对。

于是在1936年7月20日,黑海海域周边所有国家再次签订《蒙德勒海峡公约》,规定黑海海峡在和平时期可以随便走,战争时期由土耳其决定谁能走。

这一次缔约,苏联才勉强同意。

此后九年,苏联不是在防备德国,就是在跟德国开战,无暇顾及黑海问题。

到了1945年7月,当德国被彻底搞死后,苏联又再次重提黑海海峡问题。

当时,斯大林在波兹坦会议上大放厥词,公然声称“一个受英国支持的小国,竟然卡住了堂堂苏联的咽喉,不给苏联出路,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为此,斯大林提出修改《蒙特勒公约》,要求英美同意“苏方船只自由地进出黑海,而且在土耳其没有能力保证自由通航时,由苏联用武力来保卫自由通航”的建议。

由于当时英、美希望苏联尽快对日宣战,便没有会议上硬顶斯大林,而是做出:《蒙特勒公约》在原则上需要修改,但具体修改事宜应由美、英、苏各自与土尔其单独谈判的决定。

斯大林当时觉得土耳其这种小国必然会屈服于自己,也就同意了这个决定。

但是谁能料到,日本投降后,苏联的利用价值大大降低。英美给土耳其打气,让土耳其什么条约都别跟苏联签。于是在此后的谈判中,苏联和土耳其也就没有能达成任何新协议。《蒙特勒公约》继续有效,不做任何修改。

斯大林被摆了一道,非常不开心,于是苏土关系恶化。在面临苏联强大军事压力下,土耳其硬杠了几年,实在扛不住,就选择彻底投入西方的怀抱,成为了北约成员国。

土耳其抱了大粗腿,斯大林拿他没辙。关于黑海海峡的问题,到此也就只能罢休了。

截止今天为止,1936年签署的《蒙特勒公约》仍然是黑海海峡的国际法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苏联红军烈士陵园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苏联红军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纪念塔总高为16.25米,塔身为八棱型,顶端有一颗金星,正面用俄文镌刻着“为苏联的荣誉和胜利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烈士公墓墓碑上的文字则是:“此处安葬着对日本帝国主义作战中牺牲的英雄,祖国永远不忘你们的功勋”。苏联红军烈士公园位于市北区东部一道街和二道街之间,占地2公顷。是为了纪念1945年在满洲里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内有红军烈士纪念塔和烈士公墓。

展开阅读全文

日本投降的时候为何我国能从苏联接手大量关东军武器 苏联从哪弄来的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数以万计的士兵献出了生命,他们都为了自己的国家奋战。当时的苏联在世界上拥有着较好的重工业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并且还与德国死磕了好几年,最终还赢得了战争。在1945年的5月,德国投降,成为了战败国,还面临着巨额赔款。

等到欧洲的战争全都结束之后,苏联终于将矛头对准了具有很强侵略性的日本,日本在二战中不仅侵略我国,另外还有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缅甸、泰国等国家。日本关东军驻防在东北,于是苏军决定对日军兵分三路进行袭击。

在苏军面前,在当时的日本陆军中,关东军的实力堪称最强,就连装备用的也是最好的。有着“皇军之花”的称号。日军当时对东北早就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侵略计划,甚至想要将其大力发展,之后全国移民到东北。但是在苏军的面前,却不堪一击。在不到半个的时间内,很快就选择了向苏军投降。

而东北也在这个时候迎来了解放的时刻,日本关东军在投降之后,很快就将自己的武器上缴。那么这些装备应该怎么处理呢?当然是被我军的第四野战军给接收了。它成立时间是在1949年的3月11日,也参过不少的战役,比如说锦州战役、沙岭战斗、以及四平保卫战等等。这么多关东军武器,肯定对于四野军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好处。

那苏联军队为何要把这大量关东军装备留给我军呢?主要有以下这三点原因。第一点,苏军装备很先进,已经比日军的装备要精良不少,比如说伊尓-4,是二战中最好中型轰炸机的一种,在夜袭柏林一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外,还有纳甘M1895左轮手枪、以及莫辛-纳甘栓动步枪等等。所以苏军对日军装备提不起兴趣,就很大方地交给我军战士来管理了。

第二点,苏军在撤退之间,在东北拆走不少的机械装备,这其中就包括了钢铁厂、还有日军的水电厂、火电厂、甚至是飞机制造厂等等,全部拆卸,一直到1946年春,苏军才彻底从东北撤军。在他们的眼中,以及把日资工业看成是一种战利品,所以他们必须要把这些东西全部搬走,甚至连一些配套的设施,列如钢轨、机车之类的东西,也都全部拆除,带回苏联,这就导致了工业上损失了8亿多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苏联改革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1953--1964年。

2.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

2.前期重点:经济改革,没取得成效。

3.后期重点:政治改革。

4.影响: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1991年底)

1.原因:

(1)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极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其它原因: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等。

2.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3.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前苏联国宝——高加索犬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高加索

说起最凶猛的狗狗,很多国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藏獒,但是战斗种族俄罗斯有一种体型巨大,战斗力和藏獒不相上下的犬种,甚至和藏獒抢夺“犬中之王”的称号,在前苏联时期,它们被当做国宝级的物种,而且还被“限制出境”。这就是今天的主角——高加索犬。一、介绍高加索犬是一种强有力的运动型犬,也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猛犬之一,护主能力超强。它有着与众不同的头部和表情,魁梧强壮的身体,楔形的头部,深陷形状的眼睛结合起来使得它有了一种像熊一样的外观。高加索犬是一种英勇智慧意志坚定的护卫犬,对于它的主人温顺且听从指挥。和大多数的牧犬比起来,高加索是比较冷淡、运动量少的狗。所以高加索犬夜间活动比较频繁。它们喜欢趴卧,看起来像在原地打瞌睡,但只要有一点干扰它们马上会精神起来,而且绝大多数高加索犬的动作会快捷得令人吃惊。但这种狗成熟得比较缓慢,性格执拗。二、历史古代游牧部落停留在高加索的偏远地带,他们带来了这种犬种,在外界环境的选择下,这种工作犬演变成了现代的高加索犬,在现代是稀有珍贵的犬种。高加索犬的名字不但来源于它的起源地,还来源于这种狗存在的目的。高加索指的是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达干斯坦,伊朗和土尔其在内的区域。Ovtcharka是俄语词汇,翻译过来就是牧羊犬的意思。与普通的牧犬不同,高加索实质上是一种牲畜的护卫犬,该犬种的繁育目的是可以和牧群形影不离有效地抵御掠夺者---无论狼群,熊还是盗贼。20 世纪60年代,第一只高加索在列宁格勒的工作犬展上首次亮相。原始的高加索犬有着及其优秀的品质,许多繁育者都致力保护这些高加索。另外,俄罗斯在20世纪初经受了一战二战等巨大的苦难,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食物缺乏,危险重重,人们无法照顾好他们的狗,这样就导致了高加索进行了艰苦的自然选择繁育。冷战结束前高加索犬未被西方犬界所知晓。由于深居山中,很少受到外界注意,因此关于它们的记录也不多。在前苏联时期,它们被当做国宝级的物种,而且还被“限制出境”。1969年,高加索犬来到原东德,作为边境巡逻犬被赋与看守柏林围墙的重大责任。许多高加索犬被送给德国普通家庭。在德国精细的育种,确保了这种谨慎独立犬的前途,随着它的大众化,育种家们更注意选择它们的温顺品性。

展开阅读全文

苏联红犬多少钱一只?苏联红犬价格盘点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苏联红犬是獒种犬和狼种犬的结合,基因强悍,抗病毒能力强。打斗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很棒,它们体型高大威武,对主人非常忠诚。是很优秀的护卫犬,一般外形以黑背红腹立耳为最优。那么苏联红犬多少钱一只?苏联红犬价格盘点

苏联红犬多少钱一只?苏联红犬价格受很多因素影响,如血统、品相、性别、地域等等。主要是那得看它正不正规了,如果是正规的,血统就是纯正的,那么它的市场是比较好的,而且它们的健康也是很有保障的,所以价格也随之变高,最主要的是你花了钱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狗狗。有的买卖者不会为苏联红犬办理血统证书,也不会有相关芯片,为了能节约成本,他们在卖的时候甚至连疫苗都不会去做,这些人一般一年也卖不了多少条。因此,需要买苏联红幼犬的话,还是要到正规的犬繁殖基地,这里的狗狗健康而且也不便宜,一只纯种的苏联红幼犬价格不会低于1500元,3个月的苏联红幼犬价格在2000元左右。苏联红犬适应能力强,生长发育快,易于饲养,通人性,极富感情,所以很多人都看中了这个“好帮手”。

也正是因为苏联红的能力强,相对其它狼种犬更为好斗,所以在面对比特、土佐、杜高等专业斗犬时,苏联红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实力。这种犬种并不是专门用于斗争当中的,它们所拥有的大耳朵就是弱点,斗犬的过程中处于绝对劣势,不过这项运动也从侧面反应了该犬种强悍的身体素质和性格。通过适当的训练和指导,天生智商高、富有感情的它们便会很好的融入家庭,成为忠诚可靠的伙伴,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它,多喂它吃粗粮,这样的话对它们的身体好,对肠胃也有帮助,不能吃带可可的东西,对它心脏不好,为了不让它流眼泪,就不能吃太咸的东西,经常性地带它去外面玩玩,晒晒阳光。

苏联红犬价格相对于其他犬种来说,并不是很便宜,因为它的优势、市场都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前景,所以购买一只就不会低于一千五的,这还只是幼犬。如果你买到了苏联红犬,一定要好好对待它,科学管理、科学饲养,这样才能长得好,而且也能抵抗疾病。苏联红犬多少钱一只?你了解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二战后苏联崛起的原因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二战苏联崛起,会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二战后苏联崛起的原因吧!

二战后苏联崛起的原因

1、二战后苏联通过向德国进军,在事实上占领了大部分东欧国家以及德国的大部分,根据二战时期承认的事实占领,那些东欧的国家大多在政治经济上收到苏联的影响,从而苏联的影响力迅速扩张到半个欧洲。

2、二战之后,苏联通过计划经济可以集中精力办大事儿的优点,集中精力恢复了国内以及东欧国家的经济,从而极速恢复了国力。

3、二战之后英法依赖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法国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法国只是个被解放的国家,而有了殖民地,法国依旧是列强。英国的战后地位也是依靠对于印度、南非和澳大利亚的控制权和影响力而定的,但是二战之后数十年间,非洲国家相继脱离英法控制,然后落入了美苏的控制下。随着英法相对影响力和实力的下降,苏联跃居欧洲第一强国。

4、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包括收到苏联影响力扩张出来的欧洲、朝鲜以及自带干粮的中国。特别是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通老百姓,对于苏联和社会主义有着比较大的向往。

5、随着核武器的发展,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苏联是世界上第二个有了核武器,就是说明了苏联已经有了自保的能力,美国对苏联核打击的计划不得不考虑核报复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