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为什么把曹操叫曹阿瞒(最新20篇)

浏览

3652

文章

671

篇1:司马懿早年为什么不愿出仕?司马懿是看不上曹操么?

全文共 1048 字

+ 加入清单

谁能想到,最后架空魏国曹氏的司马懿,当年是被曹操强行征召入仕的。其实司马懿在年轻时原本有机会和诸葛亮在同一年出仕,但司马懿却主动往后拖了七年。司马懿只比诸葛亮大两岁,但两人的名声和经验诸葛亮要远超司马懿,这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不合理的,但事实就是这样。因为曹操早年请司马懿入仕时,被司马懿给拒绝掉了,而且司马懿还是装病来躲避应招的,结果这一躲就是七年时间。要知道在东汉末年,每一年当中发生的事对天下格局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更别说七年内发生的事情了。

司马家族在汉朝内虽然也算不上什么高贵的大家族,但在颍川也是名门之一了。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当时在洛阳担任京兆伊,相当于是首都市长的职位,所以司马家日子过得也还挺不错。司马防一共有8个儿子,俗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是家里的二儿子。在汉朝时期,想要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大家族,基本上都需要在儒家文学方面有所研习,也就是在儒学历史上留下你的痕迹,但司马家在这方面是没什么底蕴的,所以杨修才会说看不起他们司马家。

不过到了司马懿这一代,情况就有些许改观了。因为有人开始注意到了司马懿,觉得他不是一般人,在名仕杨俊的口中,司马懿是司马防八个儿子当中学识和天赋最高的。所以司马懿第一次获得了名望,而曹操又是一位爱才之人,自然就会注意到司马懿。其实司马氏和曹氏的交情也还不错,司马防对曹操还有举荐之恩,所以曹操很早就把司马防的大儿子司马朗招如朝中为曹操做事。不过既然是人才肯定也不会嫌多,201年曹操就派人征辟司马懿到附中任职,但是却被司马懿给拒绝掉了。

当时司马懿也就22岁,同诸葛亮出仕时同岁。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想要出人头地那就只能当官,这么好的机会司马懿为什么要拒绝呢?因为司马懿嫌弃曹操是赘阉遗丑,也就是说司马懿看不上曹操是宦官后代,所以不想为曹操做事。当然司马懿有这种想法也跟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有关,并不是无缘无故的歧视。所以司马懿就强行在家装病,曹操还派人先去查看,结果司马懿真的就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好像瘫痪了一般,第一次应招算是躲过了。

不过能躲一时躲不了一世,208年曹操当了丞相以后,强行征召司马懿担任文学掾,而且还专门交代如果司马懿这次又病了也要强行拖入朝中。司马懿后怕曹操所以这次就乖乖入仕了,但当时曹操身边已经人才济济,似乎也用不上司马懿,所以就让司马懿陪同在太子身边。最后司马懿选择辅佐曹丕,随着曹丕改朝称帝,司马懿也一路高升,但当时司马懿还并没有反叛之心,至于说最后发动高平陵之变架空曹氏,可能也怪不了曹操,只能说曹操的后代没能保住这片江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孙权熬死了刘备曹操,为何却没能统一三国?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孙权熬死了对手曹操刘备,为什么还是不能统一天下?

孙权虽然熬死了曹操和刘备,但是实力比较弱,而且也没有正统的地位,在后期难免有一些欠缺进取心,自然没有办法统一三国。

在东汉末年时期,曹操,孙权以及刘备三方。北方的曹魏领头人是曹操,西面后来建立的蜀汉就是刘备这一方。孙权虽然将刘备还有曹操都熬死,可是并没有熬垮蜀国,还有魏国。公务这一方面没有,因为刘备的是还有曹操的,是得到更多的好处,东吴的实力还是比较有限的,根本就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

古代的封建社会拥有一个政治集团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拥有号召力,曹操一方选择挟天子以令,诸侯能够得到汉朝皇帝的禅让,然后拥有一个正统的地位。蜀汉这一方刘备以皇叔自称,因此也同样是正统的一方,显然孙权就会比较尴尬,没有得到前朝皇帝的禅让,而且也并不是什么汉室宗亲后裔,如果从正统地位上来看,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没有一个正统的地位,孙权虽然可以在东吴这一个方向,凭借着孙家父子的长期经营可以统治,但如果进军中原显然是没有办法得到中原老百姓的支持,自然也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还有号召力。

孙权在年少的时候继承自己父亲的大业,可以说是年少出英雄。在赤壁之战中能够打败实力比较雄厚的曹操之后,进入到不断扩张的阶段,这就是一个英姿飒爽的有志之君。

刘备和曹操先后去世,孙权年龄逐渐的增长,很明显进取心早就已经比不上从前,也有可能是之前的北伐全部都没有获得成功,打击了孙权的积极性。再进入到孙权的统治,后期很明显就有一些任命的态度,根本就不像年轻的时候拥有着雄心壮志。东吴当时的通知有很多的地方全部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根本就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荀彧一生忠于汉室为什么还愿意帮曹操做事?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荀彧和曹操原本是不可能一起共事的,因为荀彧一生都是汉臣也不愿意看到曹操颠覆汉室,不过当时刘家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主持大局了,所以荀彧必须要选择一个人先把汉室给稳定住,不然可能早就被董卓给毁掉了。荀彧也知道曹操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所以荀彧内心也十分纠结,自己的明主到底在哪?最后还是无奈被曹操弃用,抑郁致死。

众人都知道,曹操帝国基业的由来,出去他自己本性英勇,本领才智过人之外,他手下的一谷堆才人智者,也是他的一大利器啊。对他本人来说,强大的军事本领和令人惊艳的诗书才华都是有很多历史故事可以验证的,就说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样的话语,就足以证明曹操的才华了,要没有这么厉害的本事,撩妹估计也不会太顺利。

但是去掉这些他本人的本事来说,他的成功也是少不了他手下人的心血的,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曹操的世界也是如此的。就说他前期起步之时,没有合适的军官之时,若是没有当时名气盛极一时的荀彧前去投奔,曹操的基础能够打的牢,打的稳吗?这也就说明了,曹大哥还是有一定的本事的,毕竟这个荀彧可不简单啊。

荀彧这个人,家里也是有地位,有背景的,但是他的祖辈是一个分支,做的最大的官也就是个小司马,可是这个官职到了荀彧这里显然就不够看了,为啥呢?大家辛辛苦苦,战战兢兢的熬一辈子才得来的官,荀彧大大年仅20的时候就做到了哦,怎么样,有没有人比人气死人的感觉?而荀彧也是在投奔了曹操之后有了这一德高望重的官职,这也不能说是袁绍对荀彧不好,袁绍也是上宾之礼好好的顾着荀彧的,但是就是说曹操的人格魅力,有点大了。

后来的荀彧不仅是自己做事亲力亲为,各种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还带来了一个郭嘉,这个郭嘉可以说也是曹操手下的一个重要的军官首脑,也是有一套熟练的套路的,后来荀彧帮助曹操差不多收了北方,郭嘉也是在军中一步步的收获人心和肯定,能够独当一面的为曹公服务。

再说说这个郭嘉也是个有耐心的人,他原本也是在袁绍手下工作的,但是他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袁绍不是自己想要跟随的人,于是乎自己就辞了职,自己闲着自己,一心一意的的等待着命运给自己的转机,这一等,时间可就不短了,在那个战争时局变幻莫测的时代,他却是什么也不管,一等就是六年。后来等来了荀彧的推荐,成了自己想要成就的人生,虽说后来战死沙场,但是此生也是无憾,三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华佗死后,曹操为什么不找张仲景看病?

全文共 1581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知道华佗是因为曹操的头疼病而被曹操杀掉的。虽然说这只是一个传说,真实的华佗并非是这样死的,但是历史上曹操也的确因为头疼病,而痛苦了很久。但是当时除了华佗之外,还有另外一位名医张仲景。张仲景的生卒年在历史上其实和曹操都是差不多的。那为什么在华佗死了以后,曹操没有找张仲景来给自己看病呢?是因为当时的张仲景并不出名吗?还是有其他的什么原因,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曹操认识张仲景吗

《三国志》里曹冲杀华佗的时候,荀彧劝谏:“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这是一个专业人才,宽大处理吧。曹操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我就不信,死了张屠夫就吃带毛猪吗?医生多得是,杀!然而转眼就被打脸。

后来他的爱子仓舒病重,曹操说:“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我后悔杀了华佗啊,否则这孩子也不会死。但曹操时代的神医可不止华佗一个人,还有一个人叫张仲景,后世奉为医圣,一部《伤寒杂病论》造福人员无数。曹操为什么不找他呢?

按说曹操应该认识他,因为张仲景认识何顒,《何顒别传》上何顒见过年轻时的张仲景,说他:“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后将成为名医。”后来张仲景不光成为名医还成为医圣。

何顒似乎特别喜欢做类似这样的预言,《后汉书》上他曾经预言曹操:“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2.为什么曹操不找张仲景

这么说来,他既认识曹操又认识张仲景,所以曹操很有可能知道张仲景,但是也不排除何顒由于这一生见人就夸,从来就没有留意过,后来也就忘了张仲景是谁,而且曹冲死在了公元208年,而何顒这个时候已经去世快二十年了,即便何顒提过,曹操估计也忘了。

但是《何顒别传》上说王粲也认识张仲景,在王粲十七岁的时候,张仲景就对他做出预言:“三十岁的时候,你眉毛当脱落。”王粲没有当回事,后来果然到三十岁,他的眉毛就掉光了。

这位王粲和曹家父子一起名为建安七子,和曹操熟悉得很,怎么能不推荐呢?然而曹操就是不知道他,不光曹操不知道他,《后汉书》、《三国志》乃至搜罗各种三国八卦的裴松之也没有提到过他。3.张仲景的名气是怎么来的

但是张仲景在后世名气却很大。葛洪在《抱朴子》里说起当年的神医神技,都说:“淳于能解颅以理脑,元化能刳腹以澣胃……仲景穿胸以纳赤饼。”

在他的笔下,淳于意(西汉人)能做开颅手术,华佗能洗涤肠胃,张仲景能把病人胸腔打开放入药饼,他和华佗一样,外科手术的本领让今天的人都叹为观止。

《晋书·皇甫谧传》里就说:“华佗存精于独识,仲景垂妙于定方。“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说:“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也就是在唐朝,江南的医师们都还把张仲景的药方视为珍宝,不轻易示人。可见张仲景的名气不光在传说里。

也就是在唐朝,才有人认识到史家对张仲景的不公平,唐朝人甘伯宗写了一本《名医录》,收录名医,分别为他们做传,其中就有张仲景,然而这本书到了南宋也不见了,现代人只能从零零星星的史料中去搜罗这位名医的一生。

他大概是南阳人,从小跟随自己家乡的张伯祖学习医术,青出于蓝,成年后,张仲景被举孝廉,在刘表手下做官做到了长沙太守。为官期间,定期为百姓治病,救人无数。

正所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张仲景这一生差点要实现这两个愿望了。

然而这些记录毕竟是后人辑录,真实性不大,例如当时长沙太守名单里没有张仲景的名字,《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是南阳人,他身为张仲景老乡,他没有道理不知道,也没有道理不为张仲景立传。由此而推论,根本不存在张仲景其人。

但这么一个医学名家,名声流传将近两千年,突然到了现在经这么一考证,没了,这也太离谱了。我以为,张仲景当然是存在的,他未必是南阳人,未必做过长沙太守,由于他主要活动在南方一带,治病救人,在民间留下非常好的名声,只不过他不像华佗供职于曹操府中,不被当时史家所注意,所以就没有被立传。但是随着他的著作在医生手里流转,越来越让人注意到他的价值,张仲景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曹操在华容道被放走是谁决定的?诸葛亮真正意图是什么?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让曹操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原本以为自己手握80万大军就算吴蜀联手也不会是自己对手,但是没想到自己却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最后只能从华容道逃走。但是最后蜀国却放走了曹操,这到底会是谁的意思呢?如果真的是故意的,那诸葛亮此番用意到底又是什么?毕竟还能抓到曹操的机会不会轻易让你有第二次的。

三国故事,总有说不完的精彩。当时曹操正是兵强马壮之时,一心南下的曹操只想收服江东,甚至还想不战而胜。但是真正率兵南下才发现,刘备已经和孙权联合,以一敌二的曹操自然是敌不过,甚至被诸葛亮布置的重重关卡围了起来,鲜有逃脱的机会。

诸葛亮当时就判断好了曹操将要逃跑的位置,他也安排了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人四处埋伏,唯独把华容道这个位置安排给了关羽。因为曹操曾经放过关羽一马,所以刘备当时很担心关羽为了情义会放走曹操,因此不同意诸葛亮的安排。

但是当诸葛亮告诉了刘备这个安排的时候,刘备同意了,并且再次肯定了诸葛亮的高明之处。诸葛亮表示,其实安排关羽去华容道就是想让他放走曹操,而且他也断定关羽的重情重义会促使他放走曹操,但是依照诸葛亮的意思,蜀国万不可抓住甚至杀死曹操。

因为当时即使是蜀国和吴国联合,但是曹操的魏国依旧是势力最强的那一方,所以假如蜀国这边杀死了曹操,一定会招来魏国人拼死般的反扑,三国局势讲究综合联合,所以如果矛盾点对准蜀国的话,到时候蜀国必定不保,甚至吴国都会反过来攻打蜀国。

诸葛亮后来还说到,其实吴国也是有机会抓住曹操的,但是他们故意漏走了曹操,想让蜀国杀死曹操,这样仇恨值就不会在吴国人身上吗,而是蜀国人。但是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断定了吴国会这么做,所以巧妙地安排了关羽放走曹操,也帮助蜀国避免的大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孙权到底有什么能力?曹操欣赏孙权什么?

全文共 1373 字

+ 加入清单

东吴被称为是三国里最“人和”的地方,基本上孙权在位的时候没发生过什么内斗大臣们都能和谐相处,其实这是非常不同意的。很多人都感觉孙权是曹操和刘备里面存在感最低的,但是在正史当中东吴的记载也是非常多。就连曹操就表达出对孙权的喜爱之情肯定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曹操非常喜欢孙权性格当中的一点,这恰好是他自己没有的东西。

由于小说《三国演义》要突出蜀汉正统,所以着重描写了刘备和诸葛亮,诸如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人都有比较详细的刻画;而“大反派”曹魏,当然也要凸显出相应的实力来才行,这样才有剧情的发展。

而位居江东的孙权一方,则显得有点尴尬,时而与刘备联合对抗曹操,典型就是“赤壁之战”;时而与曹操联合对抗刘备,典型就是吕蒙取荆州;其实无论是刘备还是曹操,都有无数粉丝,但是喜欢孙权的,还真是寥寥无几,因为中国人最恨的就是“墙头草”;但是正史中的孙权又是什么样的呢?真的那么“窝囊”吗?

其实孙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曹操应该是相当有话语权的,如今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出自曹操之口:“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其实曹操和孙权的父亲孙坚是同一年出生的,两人年龄一样大,所以孙权在曹操眼中就是一个子辈。

而且曹操和孙坚应该算是旧识,在讨伐董卓的时候,两人都是保汉驱董的急先锋,而且两人能力都非常不俗,可能当时孙坚更胜一筹。但是曹操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的这句话呢?话说在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

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来了,准备攻击,曹操说:“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命令严整军队,弓弩不得妄发。孙权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孙权回去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张小纸条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对众人说:“孙权不会欺骗我。”于是撤回军队回去了。隐约可见孙权豪爽幽默的性格,也可见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特殊情感。

我想,在曹操说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时候,内心一定是在想自己的几个儿子,有谁能比得上孙权,结果想了一圈,不由还是一声幽幽叹息;论综合能力,都不如孙权,即使表现最好的曹丕,在性格和手腕上,都略有不如。

现在对孙权的看法普遍是守成之君,但其实,要明白东吴的奠基人孙策,只是拿下了江东六郡作为东吴的根基,在孙权统治时期,东吴疆域扩展为四州,分别为扬州、荆州、广州、交州。

孙吴的疆域范围,北至庐江郡,南通日南郡,西达交趾郡,东临东海,涵括我国现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重庆、上海市、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比起孙策时期,扩大了数倍有余。

而且东吴算是夹缝中求生存,内有山越之患,北有曹魏重兵压境,西部刘备就是头“白眼狼”,在国内还有众多豪门世族盘踞,可以说是三大势力中生存环境最恶劣的,但也是三大势力中最后一个灭亡的。

其实孙权的功绩还有很多,如多次派人出海,最有名的当属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但是由于小说和戏曲等民间演变,孙权的形象已经和正史中的形象相去甚远,相信现在很多人可能看到“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还会发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曹操为什么会放过对手刘备?是因为郭嘉的劝说吗?

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还在曹操眼底下的时候,有人就曾经建议除去刘备,这个人如果留着,将来难保不会成为劲敌。不得不说,这个看法确实是很长远,但是最终曹操也没有杀了刘备,以至于他后来与自己争夺天下。事实上,郭嘉也曾经告诉过曹操,不建议杀掉刘备,但是料事如神的郭嘉为什么会这样认为?他给曹操的建议真的只有这样一条吗?

如果说曹操手下最得力的几个谋士是谁?应该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人物是郭嘉。在曹操的智囊团队中郭嘉不仅深谋远虑而且还是年龄最为年轻的一位。郭嘉病逝的时候年仅38岁,但是他追随曹操的的时间就有11年。在此期间郭嘉协助曹操一统北方建立了赫赫功勋。曹操对郭嘉的感情不亚于刘备对诸葛亮,甚至曹操因为郭嘉年纪较轻想在自己去世之后将国家大事托付与他。郭嘉生前给曹操出了很多计策,这些计策大都凑效。但关于处理刘备的问题上郭嘉给曹操的建议却饱受争议。

原来在刘备得到徐州之后不久吕布便前来投奔于他,当时刘备将吕布安排在小沛城里驻扎。而占据淮南的袁术这时候想趁刘备在徐州立足维稳的时候夺取徐州,于是就派大军攻打刘备。在刘备率军前去迎战袁术的时候吕布趁机偷袭了徐州,刘备一下子就成了丧家之犬。为了对付吕布,刘备便联手曹操最终一举将吕布擒杀。

在攻灭吕布之后刘备便随曹操一起回到了许都城,当时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认为刘备是人中豪杰将来会是曹操的劲敌,应该趁刘备现在力量不够强大的时候除去他。这时候曹操于是就找来了郭嘉商议,郭嘉以杀了刘备一人会断绝天下英雄投奔曹操的念头为由劝曹操留刘备一命。曹操最终听取了郭嘉的建议放过了刘备,所以后来有人说是郭嘉尽管料事如神在关于刘备的这件事上还是失算了。那么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我们说郭嘉劝曹操留下刘备一条性命的确不假,但郭嘉也同时建议曹操对刘备要进行防范。但是刘备有关羽张飞这两员虎将伴随左右而且刘备也很会收买人心,郭嘉事实上早就看出了刘备不会甘居人下。于是郭嘉给曹操的建议是将刘备软禁在自己的身边,用高官厚禄金钱美女养着刘备不让刘备有施展抱负的空间。

按道理说郭嘉的这个建议的确是很不错,这样一来曹操既得到了尊重人才的美名又除出了一个强大的对手。然而曹操可能是出于对于自己过度的自信,他不仅十分亲近刘备而且还给刘备带兵出走的机会。后来袁术准备北上投奔袁绍的时候,刘备趁郭嘉没在曹操身边的时候向曹操请求带兵去截击袁术。曹操竟然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当郭嘉知道刘备带兵出走的时候立刻前来劝阻曹操不过已经为时已晚。后来刘备出走后不久立即反叛曹操,曹操得知刘备叛变之后也后悔莫及没有听取郭嘉的建议。

因此我们说郭嘉劝曹操放过刘备仅仅是让曹操留下刘备的性命以稳定那么想投奔曹操人的心,而曹操却因为过度的自信让刘备带兵出走替自己攻打袁术。如果曹操接受郭嘉软禁刘备的建议那么后来也就没有天下三分的局面了,不能说郭嘉的策略失误只能说曹操没有认真的听取郭嘉的建议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蜀汉官二代为什么不如曹魏官二代?曹操、司马懿教子有什么特殊秘方?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蜀汉和曹魏的开国一代君臣并没有拉开多大差距,但是从二代开始好像差距就越拉越大了。例如曹操和司马懿的儿子就要比刘备还有诸葛亮的儿子出色很多,关键是刘禅好像没有继承刘备任何优点,反而还有种玩世不恭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这样两代的差距呢?难道曹魏那边出身的孩子所受到的教育就会更好么。实际上还真有这方面的原因,刘备生出刘禅时,自己的势力还不是特别稳固,而且还好几次都差点弄丢刘禅,当时刘备自己都忙着逃命就更别说照顾刘禅了。

可能没有赵云单骑救主,刘备大儿子早就牺牲在战场只上了。不过刘备应该也知道自己继任者的重要性,为什么不好好教育刘禅呢?答案就是没时间,早期忙于奔命后期又要开疆扩土建立王朝,刘备实在太忙了。其实曹操这边也没时间亲自教自己的儿子,而且曹操的儿子又那么多,一个个教早就累死了。但曹操有一位能力很强的贤内助,她就是卞夫人,在卞夫人的教育下曹丕和曹植脱颖而出,成为了当时天下有名的文人,这是蜀汉始终达不到的高度。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刘备,毕竟刘备一个底层出身的人,能干到同曹操、孙权一个高度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要怪也只能怪刘禅自己不争气,不懂父辈一生付出的心血和经历的艰辛。不过刘禅即位后在朝中始终也抬不起头,特别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因为刘备托孤时已经明确表达诸葛亮要高于刘禅,所以刘禅就算是皇帝也不敢违抗诸葛亮,导致朝中其他大臣也丝毫不把刘禅放在眼里,如果刘备早年能注意到这点或许对刘禅还有一些帮助。

曹魏这边,司马懿家族也同样非常厉害。可以说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非常聪明,而且能力很强,要比诸葛亮的儿子高出一截。当然司马懿已经为他们把路给铺好了,后面怎么走还是要看他们自己的选择。诸葛亮这边明显没有司马懿那样的机会,而且诸葛亮也不可能以下犯上,夺取皇位。但是诸葛亮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培养成接班人,还要让没什么存在感的蒋琬接替自己呢?

可能就是因为诸葛亮为人太过于正直,怕让自己儿子接替自己,引朝中闲话说他利用职位关系包庇亲属。但诸葛亮不这样做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蜀汉让黄皓一个宦官给搅得天翻地覆,完全没人能够出面制止他。所以说蜀汉官二代们没曹魏官二代厉害也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如果双方换一个阵营的话,那结果肯定也就不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陈宫离开曹操之后,为何投靠勇夫吕布,而不是刘备原因有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陈宫选择投靠吕布,而不愿意选择刘备的原因

陈宫在三国的历史中也是位很厉害的人物,那时候的曹操之所以能够当上兖州之主,主要就是因为陈宫的功劳,在三国演义中,陈宫离开曹操是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并且曹操宁叫我负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负我的态度让陈宫心寒,所以离开,但是真正的三国历史中,陈宫的离开跟他后来选择吕布而不是刘备是有直接关系的。

那时候陈宫之所以会离开曹操,就是因为他们这些士族想要自己掌握权利,而不是一直寄人篱下,那么,陈宫投降吕布而不是刘备就可以说得通了,因为那时候的刘备是要比吕布有头脑的,对于陈宫来说,刘备更加的不好控制,所以吕布就是第一人选。

其次,刘备那时候跟其他士族的关系并不好,从吕布不费吹灰之力就从刘备的手中拿下徐州来看,最少,徐州的士族跟刘备的关系是很差的,所以,综上考虑,陈宫为了能够自己掌权,就选择了吕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华容道义释曹操的经过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一战曹军大败后,曹操带着残兵一路向北逃去。在途中遇赵云、张飞等人的伏击,让曹军只剩下三百多人。刚逃到华容道不久,曹操就嘲笑诸葛亮等人竟然没在此处设下埋伏。话音刚落,两边突然出现埋伏的蜀军。关羽也站在路中间挡住曹操的去路。

由于曹军长路奔波早已人困马乏,程昱便建议曹操利用关羽重情义的性格来脱困。于是,曹操向关羽诉说当年自己对他的恩情。经过一番思索,关羽便念在曹操与自己过去的情份上,不惜违抗军令状将曹操等人从华容道放走。关羽义释曹操展了非凡的气度和感恩图报的精神,是君子人格的典范,此举也赢得了世人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曹操的哪个儿子称象?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曹冲

曹冲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冲是曹操和环夫人之子,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

曹操的哪个儿子称象?

曹冲(196年-208年),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今亳州)人,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赤壁之战曹操实际兵力到底有多少?曹操真实兵力揭秘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赤壁之战号称有80万水军,实际上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是绝不可能有这么多兵力的。因为东汉末年整个人口开始直线下滑,曹操所掌管的地方也就只有几百万人,从这里面拿出80万人打仗时绝对不可能的事情。那曹操当时到底有多少兵力参战呢?我们可以大致根据当时的人口做出一个推算,如果曹操真有80万大军那直接平推蜀吴怎样联手都不可能挡得住。

曹操当时所统领的北方人口不到300多万人,去掉一半女性,一半老弱病残,也就七八十万壮劳力。而这些人,曹操不可能全部带上战场,要有驻守各地和平时农业生产。这再减去一半,也就三十来万能去赤壁作战兵力了。但是,真实的兵力更少。军队不是你想要多少人就能养多少兵,因为还要考虑后勤。

其实,主战派的周瑜给孙权分析过曹军的数量,周瑜是这样分析的:曹操说他有水步兵八十万,那肯定是吓唬人的。在我看来,曹操北方军队差不多十五六万,荆州刘琮投降后,差不多有七八万人,那么加起来差不多是二十三万左右。

曹操南下荆州之时,曹操从北方军队当中抽调出了步兵八万余人、骑兵一万余人出征,但是这些被抽调的部队并没有全部参战(因为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在一条行军路线上,上限兵力也只能是五六万,如果超过了,不仅会导致道路拥塞,后勤也无法保障)

再说曹操收编刘表的荆州兵,(演义小说里是号称步兵水军骑兵共十八万余人)其实总数大概也就七八万左右。而且荆州南四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仅仅只是被抚定,曹军并没动用那些地方的部队,仅仅动用了集结在襄阳等地的两万余人。

我们看一场战役,兵力只是一个方面,战术是一个方面。他最终要获取的是政治利益。所以呢,看问题应该是在战略高度。在战役当中的十次胜利,也比不过一次战略的胜利来得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曹操的父亲为什么要给宦官当儿子?曹操究竟姓曹还是姓夏侯?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大家都不陌生,他作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政权的奠基人,也是后来人们争议非常大的一个人物。很多人关心曹操到底算是什么形象,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占据的角度不同,角度不同,那么评价自然也就不同。曹操的父亲曹嵩,史书中记载他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也有说他原本是夏侯家人,那么为什么曹嵩会成为曹腾的养子呢?曹操到底应该是姓曹还是应该姓夏侯?

曹嵩是曹操的父亲,这一点是确认无疑的,但是,曹嵩的父亲又是谁呢?这就有很大的疑问了。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所以曹腾尽管名义上是曹嵩的父亲,但在实际上他们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更何况曹腾是一个宦官,是不可能生出孩子的,所以,曹嵩很可能是曹腾为了保住自己的家业而收养的,或者曹嵩为了抬高身份而认了养父,当然这只是事情可能性的一种推测。

《三国演义》认为,曹操本是夏侯家的人,也就是说,曹嵩原本也姓夏侯。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三国吴人所注《曹瞒传》提到曹嵩本姓夏侯,为夏侯惇叔父。不过这些虽然是古人的记载,但是也只能作为参考。

2013年有研究表明,“元宝坑一号东汉墓”的墓主(可能是曹操叔祖父曹鼎),经过古DNA比对,确认汉代丞相曹参的家族基因与曹嵩、曹操的家族基因没有关系,因此也就否认掉了“曹操被认为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人”这种说法。

不仅如此,同样通过比对,推翻了曹嵩本姓夏侯的说法,因此也就为曹嵩的身世提供了一条线索,曹嵩有可能是来自他亲生父亲或养父曹腾的本族。不过这样的研究也有漏洞,关键就在于这个墓主人究竟是不是曹鼎。如果这一点确认,那么后面的一切就都可以确认了。

曹腾又是谁呢?他是东汉时期的一名宦官,因为拥立汉桓帝有功,因而被封为费亭侯,在宫中三十多年,从来没有出过大错,并且推举贤人,与很多人印象当中那些祸国的宦官完全不同。种暠弹劾他,他却称种暠为能吏,仅凭这一点,他就甩了其他宦官好几条街。

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后,他被追尊为高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追封为皇帝的宦官。

曹操到底姓什么?其实从曹嵩成为曹腾养子的那一刻起,曹操就注定要姓曹了,不管曹嵩以前到底姓什么。古代很注重传承,只要是过继走了,即便是原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也必须按照新的身份来称呼对方,从这一点来说,曹嵩姓曹,曹操自然也就姓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曹操唯才是举为何得不到天下士子之心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的唯才是举,曹丕为何搞不了

诸葛亮所使用的拉拢人才靠的是道德的力量和理想的激励,但是这两点曹操身上恰恰都很缺乏。这也是曹操唯才是举却得不到下士子之心的直接原因。

曹操缺少道德的约束,很多事情的处置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做,过分信任理性的力量,几次颁发举贤令,甚至鼓励不仁不孝但有能力的士人入仕。曹操追求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律其实一直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流淌。拜神就是拜的这个神或者神人能力特别强的地方,求的都是现世报,这里面的行为逻辑也很是简单,曹操便是这种想法和思维。

在这里还有一点,对于曹操唯才是举的目的并不明确。如果说曹操唯才是举是为了统一天下的话,那么统一以后天下的样子,曹操没有想,也来不及想。如果统一天下是为了让曹操继续为所欲为,那么这样的天下统一只对曹操有益,对于其他人,尤其是其他士族没有任何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曹操可以让多人围攻吕布,但是为不敢围攻张飞呢?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张飞想必大家都比较的清楚的这个人吧,也的的确确是有点厉害,那个一声吼啊,完全是可以把敌人的战斗力消减几层的,但是有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曹操经常性的让多人围攻吕布,但是却不敢围攻张飞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曹操只要见到吕布,就会让好几位大将一起围攻吕布,说吕布非一人可敌,曾派最顶尖的大将阵容,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一起上。而在长坂坡时,曹操为何不敢让大将围攻张飞呢?

濮阳之战,曹操不顾面子,下令六将一起上,打吕布一个人。最终,吕布招架不住,退走。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曹操复得兖州,程昱便请进兵取濮阳。操令许褚、典韦为先锋,夏侯□、夏侯渊为左军,李典、乐进为右军,操自领中军,于禁、吕虔为合后。兵至濮阳,吕布欲自将出迎,陈宫谏:“不可出战。待众将聚会后方可。”吕布曰:“吾怕谁来?”遂不听宫言,引兵出阵,横戟大骂。许褚便出。斗二十合,不分胜负。操曰:“吕布非一人可胜。”便差典韦助战,两将夹攻;左边夏侯□、夏侯渊,右边李典、乐进齐到,六员将共攻吕布。布遮拦不住,拨马回城。

长坂坡时,曹操追上了刘备,刘备让张飞率二十骑断后,张飞在当阳桥头,横枪立马,曹操不敢进兵,张飞一个人,怒目圆睁,曹操吓得不敢上前,最终退兵。

先是文聘率军追赵云,到了长坂桥头,看到张飞,不敢向前走了。

很快,后面的大部队就到了,而且阵容强大,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都到了。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操闻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这一帮人到了之后,也不敢向前走了,怕中埋伏,于是,有人赶紧向曹操报告,曹操听说之后,亲自来了。

曹操看张飞,想起了之前听关羽说的,我三弟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就像弯腰拿东西那么简单,于是,不敢硬拼,随即下令撤军。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

曹操真的是相信张飞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吗?

很明显,曹操是相信的,因为关羽在万马军中斩杀颜良,这是曹操亲眼所见,关羽那么厉害,张飞当然也有这个本事。

颜良多厉害,徐晃二十合都被打败了,但被关羽一刀斩杀。

关羽那么傲,他服气谁啊?既然关羽都说张飞厉害,证明关羽也是佩服张飞的,所以,曹操才害怕,长坂坡前不敢让这些大将一起上,万一哪个大将被杀,曹操损失就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赤壁之战曹操身边谋士为什么都没能给出好的计谋?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身边的人才最多,这也好曹操爱人才有关,但是在最为关键的赤壁一战上为什么曹操的这么多谋士都没能给出好的计谋呢?感觉全是吴蜀这边出尽了风头,曹魏一点反抗的余力都没有。实际上曹操并不擅长打水战,而且刚开始有点小看对手的实力,认为自己可以轻易取胜。曹操当时自信也是不无道理,身边的谋士就有些失职了。

曹操可以一举歼灭张绣、董卓、袁术、袁绍、吕布北方的五大势力,成为北方的霸主。曹操身边的五大谋士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功不可没。那为何在赤壁之战前,曹操的五大谋士却一言不发,选择沉默呢?

曹操

第一,五大谋士本来就是各作乱军阀的谋士,只是后来因一些原因才投靠曹操。荀彧、郭嘉原本是袁绍手下谋士,后来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才转投曹操。郭嘉空有一身才华,却在袁绍手下的不到赏识,在荀彧的推荐下,投到曹操门下。程昱本就是汉朝老陈,对各大作乱军阀相当熟悉。贾诩更是让曹操吃尽苦头,差点丧命的奇才。真是因为这些谋士知己知彼,才能辅助曹操一统北方。而刘备,孙权都在南方,这些谋士都不熟悉二人,那又任何给出计策呢。

荀彧

第二,五大谋士都是土生土长北方人,对北方的环境比较熟悉。当时各大作乱军阀都是在北方,或者中原。所以各谋士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华。然而赤壁之战是在南方,任何人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中,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研究,适应。当时局势并不能给他们太多的时间来研究,适应。所以,五大谋士在赤壁之战是很难有多作为的。

程昱

第三,曹操的野心日益明显,这就违背了谋士的初心。五大谋士刚开始帮助曹操是想与曹操一起匡扶汉室,恢复汉朝天下。但是,随着曹操一步一步的胜利,曹操的野心也日益明显。这就让谋士们觉得,曹操并非像想象的那样要恢复汉室天下,而是想取代汉室,一统天下。现在的曹操是在利用自己为其打天下。最终上演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惨剧。然而曹操杀了皇后以后,野心暴涨,使得曹操和荀彧从此决裂。而曹操手下的众多谋士,都是由荀彧举荐,这就导致曹操得不到好的计谋,这就为曹操后来害死荀彧埋下了一颗雷。

贾诩

第四,谋士为自己寻求一条生路。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是剩下的五大谋士愿意看到的结果。在赤壁之战之际,最擅长攻击的谋士郭嘉已经死了,而曹操和荀彧的矛盾日益加剧,大多数谋士都站在荀彧这边。而谋士们有的曾经是曹操的敌人,有的也说过很多与曹操相违背的言论,尤其是贾诩,甚至差点要了曹操的老命。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一旦得了天下,以曹操的为人和缺点,这些谋士的下场是什么样,大家心知肚明,所有大家选择沉默。

赤壁之战

曹操虽有野心,一腔热血,但其生性多疑,最终还是没得得人心,致使所有谋士选择沉默。所以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是必然的而非偶然性。谋士在整个战事中是相当重要的人物。如战事是一把刀,那谋士便是那最锋利的刀刃。你对曹操赤壁之战有什么不同见解,可在评论区留言。喜欢的请转发点赞,不喜勿喷。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孔融多次冒犯曹操只因说了这句话惹上杀身之祸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孔融在魏国也属于一位人才,非常能说会道经常能让曹操哑口无言,但是孔融在职场上的敏感度稍稍差了一些,不知道察言观色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性子做事。曹操也是一个爱才之人,所以孔融到底做了什么引来杀身之祸呢?其实曹操对于身边的人容忍起来也是有度的,一般只要不是太过分曹操不会莫名其妙杀你,但是你威胁到了曹操的地位或者威严那就不好说了。

中国人都知道一个故事——“孔融让梨”,4岁的小孔融谦让自己的兄弟姐妹,吃梨选择最小的,这个故事一时间广为传颂,人们都说孔融是一个人才。然而对于孔融来说,这个故事只是他漫长人生的一个转瞬即逝的片段。

孔融从小给人的印象就是品性善良、尊敬兄长、父母。但是他却被曹操以不孝和谋反之罪处死,徒留给后人感叹。那么曹操为何就一定非得杀掉孔融呢?

孔融很有才华,博闻强识,如果他只是一个文人,那么他一定会很成功,但是对于孔融来说,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可能就是走上政途。孔融不具备政治才能,但是他仍有一番抱负。他想的是国家和天下,可悲的是他并没有相应的才能。

曹操生性多疑,虽然爱才但是杀起人来也是毫不手软。在他手底下做事,稍有自知之明的人就该知道收敛行事,虚心做人。但是孔融却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他仗着手中的笔和在天下士子中的威望,目空一切。

他常常和人争论,言辞犀利不留情面,长此以往,得罪人不说最后却引得祸从口出的下场。

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曹操看着是非常窝火,但是一时间却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满腔怒火无处宣泄,于是便找了一个替罪羊杨彪,以此来宣泄一下内心的怒火。

曹操诬陷杨彪谋反,上疏请求让杨彪下狱。孔融听了,立马找曹操讲道理,言辞犀利让曹操一时无言以对,无奈之下只能释放杨彪。杨彪得救,孔融那个高兴啊,但是曹操却是更加生气了。

孔融凭一己之力救下了杨彪,虽说够朋友但是也应该收敛一点,给曹操一点台阶下。奈何孔融非但不收敛,反而大肆宣扬,找各种机会讽刺、挖苦曹操。曹操知道后,忍了。

后来曹操颁布禁酒令,本事一件好事,但孔融又不开心了,开启了喷子模式,曹操忍了。

再后来曹操准备罚吴、蜀,孔融又不开心了,这次曹操没忍住。因为孔融说了一句:“以无义之师讨伐仁义之师,岂有不败之理?”这一次曹操为何没有忍,因为孔融说的话已经威胁到了他的地位,将他放在了道德至低点。

所以说,曹操爱才,为何又杀孔融,不是因为他度量小,而是他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他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曹操专车怎样支付

全文共 140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专车是新能源汽车旅游服务的专车品牌,那么曹操专车打车怎么付钱呢?让我们来看看。

首先打开曹操专车app,点击左上三横

然后选择钱包

进入钱包后,可以点击【充值】预存部分资金,方便打车后自动扣费

此外,还可以点击下面的设置免密支付,开通支付宝免密支付后,每次打车都可以直接从支付宝扣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曹操为什么喜欢人妻?曹操抢别人妻子不怕被报复么?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虽然伟大,但是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爱人妻。虽然古代女性地位偏低,但是被人抢了老婆肯定还是不好受的,毕竟男人最注重的就是尊严。但是曹操这样做难道就不怕被人报复么?还是说曹操这样做能给他带来一些好处么?感觉也就是为了一己私欲罢了,当时曹操在这方面的确有些肆无忌惮,也是被后人诟病最多的事情了。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天下英雄并起。曹操就在此时逐步崛起,曹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物,很多人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一代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统一北方,奠定了曹魏基础。也有人说他是奸雄,杀人如麻,篡权夺位。但无论如何,曹操都能算是一个成功人物,平定北方战乱,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是东汉三国时期的英雄之一。

也许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吧,身为一代枭雄的曹操有一个特殊爱好,让当时的人们很难理解,特别是害惨了很多已婚女人,让她们有苦难言。

曹操对别人的妻妾有着特殊的喜爱,尤其是敌人或者对手的漂亮妻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曹操特别喜欢已婚的漂亮女人,俗称少妇。攻打徐州吕布时,俘获吕布手下将领秦宜禄的夫人杜氏,杜氏很漂亮。曹操就直接纳为自己的小妾,而据说当时关羽也非常喜欢这位美人。却被曹操横刀夺爱了,曹操连吕布的赤兔马都能送给关羽,但美人却不行,曹操的喜好可见一斑。

张绣投降曹操,本来没有反意。谁知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婶娘,也就是张济之妻邹氏。邹氏虽然守寡,不再年轻,但是气质出众,风韵迷人。可能成熟的妇人自有一番韵味吧,曹操完全被吸引,强行霸占。最终张绣用计起兵造反。曹操的大将典韦和儿子及侄子战死,曹操也是死里逃生。

但是曹操并没有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喜好,仍然一如往常。很多战败的对手妻妾都被曹操收编,袁绍,袁术的都有。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是估计数量不会少。

这些已婚女子其实是有苦难言,但也没有办法,谁让曹操的势力这么大呢。在当时可以说是很不道德,曹操的快乐其实建立在这些女子痛苦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曹操为何专爱别人的老婆?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为啥喜欢别人的妻子

曹操会选择这么做,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就是拥有着出色的美貌,第2个是因为拥有着征服欲,第3个就是因为政治因素。

一、美貌

曹操在选择讨伐张秀时会觉得春心荡漾,因此就马上询问附近有没有美人。侄儿马上就到外面去抓了一个美女,还说这其实就是张绣的婶娘。不知道是否能够让曹操喜欢,曹操一看之后觉得眼前的女子果然漂亮。同时曹操也会发现眼前的这个女子根本就不害怕自己,无论自己问什么都能够对答如流,确实有意思,马上就选择挥退其他的人,接着两人共赴巫山。

邹氏不仅貌美,不仅长得非常的漂亮,同样也是一个识时务之人,自己的丈夫已经死了,侄子投降,能够被曹操看中,也算是找到了一个靠山。但是侄子在得知之后,也同样觉得有一些无法接受杀的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二、王者的征服欲

曹操无数的女子全部都是手下败将的妻子,是从战场上直接带回来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有效满足这一个非常可怕的征服欲望?曹操和关羽一起攻击吕布,两人约定把敌方大将的妻子直接交给关羽处理,从此之后传宗接代。关羽在清理战场时,曹操就已经把这一个女子盯上,早就已经占为己有。

三、政治因素

许多人都会认为曹操就是一个好色之人,看到漂亮的女子就想要留在自己的身边。其实曹操也并不是一个肤浅的人,会选择抢夺别人的妻子,在这里还会有一些政治因素。这一些家族还会有一些旧部下,那么完全就可以归自己所用。不仅可以得到美人,而且还能够得到很多的帮手,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可以说曹操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这样的一个方法,很多人根本就学不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