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KDJ金叉选股公式汇总20篇

浏览

3903

文章

993

篇1:excel如何利用函数公式匹配数据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匹配数据,要利用函数公式,而数据匹配有行向匹配和列向匹配,所用的函数公式也不同。

如图中的样式,详细操作步骤请往下看。

步骤

1、以图中的工作表为例。

sheet1工作表有姓名和年龄的数据;sheet2工作表有姓名、电话和住址数据,但没有年龄的数据;sheet1工作表的姓名和sheet2工作表的姓名一样的,但顺序是打乱的。

现在需要把sheet1工作表的年龄数据匹配到sheet2工作表中;

操作:在sheet2工作表A列右侧插入一列,显示为B列,原来B列变为C列,原来C列变为D列;

然后,在B1单元格输入“ 年龄 ”.

2、然后,在B2单元格中输入函数公式:=VLOOKUP(A2,sheet1!A:B,2,FALSE)再按回车键;

3、按回车键后,在sheet2工作表的B2单元格中即显示“22”;sheet2工作表的A2单元格是“秦”,sheet1工作表中“秦”对应的年龄是“22”;数据匹配成功。

4、sheet2工作表中,光标在B2单元格中点下,然后再在单元格的右下角点住不放手,一直拖到B8单元格止。表示,把B2单元格的函数公式复制到B3单元格至B8单元格中。

5、放开鼠标,B3至B8单元格即显出与sheet1工作表所对应的数据。

6、如果数据显示方式是横的不是列,如图中的样式,操作方法如下:

在sheet2工作表的B2单元格输入=OFFSET(Sheet1!$A$1,MATCH($A2,Sheet1!$A:$A,)-1,MATCH(B$1,Sheet1!$1:$1,)-1)再按回车键;

然后,sheet2工作表中,光标在B2单元格中点下,再在单元格的右下角点住不放手,行向拖到H2单元格止。表示,把B2单元格的函数公式复制到C2单元格至H2单元格中。

sheet1工作表的年龄数据即匹配到sheet2工作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怎样将数学公式编辑器添加到word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网络化办公,总是离不开文字编辑,而文字编辑则需要利用word软件来完成!今天小编和大家说说怎么将数学公式编辑器添加到word2013?

工具/材料

word软件

操作方法

1

首先在桌面创建一个新的word文档,然后打开如图所示:

2

然后在打开页面的左上角导航栏中找到“插入”编辑器!

3

打开“插入”会发现在这里可以插入表格、图片、艺术字等,在插入导航栏目处,我们找到“公式”,如图所示:

4

打开“公式”栏目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公式符合,这些符号了涵盖了,从小学到初中数学公式中所有符号,然后你就可以按照你需要编辑的公式,进行编辑了,编辑完后对编辑公式进行复制!

5

然后回到word文档编辑区,进行粘贴,即可完成数学公式在word文档的插入!

特别提示

当然插入公式还有其它方法,小编介绍的只是其中一种,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的数学公式知识有哪些

全文共 2279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要想学好数学初中基础很重要。其实初中的数学一点都不难,同学们不用害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数学公式,欢迎阅读。

学好初中数学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

1.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惰”字)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懒”字,怎么突出“勤”字

“聪”:怎么个勤法,从这个字面上来看,要做到五勤:“耳勤”“眼勤”(耳朵听,眼睛看,接受信息)

“口勤”(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讲话,消化信息)“脑勤”(善于思考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吸收、储存信息)那是不是做到以上四点就行了呢?不是。这个字还有缺陷,在聪下面加上“手”

“手勤”(动手多实践,不仅光做题,做课件,做模型)

这样的人聪明不聪明?

最大的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做到—— 上课认真听讲(这是根本)回家先复习再做题如果课听不好,就别想消化知识

2.学好初中数学还有两个要点,要狠抓两个要点:

学好数学,一要(动手),二要(动脑)。

动脑就是要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学会思考,不要拿到题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多问几个为什么

动手就是多实践,多做题,要“拳不离手”(武术)“曲不离口”(唱歌)

同学就是“题不离手”,这两个要点大家要记住。

“动脑又动手,才能最大地发挥大脑的效率”

3.做到“三个一遍”

大家听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听过“重复是学习之母”吗?

培根(18-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知识就是力量”

“重复是学习之母”

如何重复,我给你们解释一下:

“上课要认真听一遍,动手推一遍,想一遍”

“下课 看 ”

“考试前 ”

初中的数学公式

1.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2.完全平方: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3.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小,小大无处找。

5.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大(鱼)于(吃)取两边,小(鱼)于(吃)取中间。

6.分式混合运算法则: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7.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同乘最简公分母,化成整式写清楚,求得解后须验根,原(根)留、增(根)舍别含糊。

8.最简根式的条件: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

9.特殊点坐标特征: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和(+,-),四个象限分前后;X轴上y为0,x为0在Y轴。

10.象限角的平分线: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征有特点,一、三横纵都相等,二、四横纵确相反。

11.平行某轴的直线: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12.对称点坐标: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X轴对称y相反, Y轴对称,x前面添负号;原点对称最好记,横纵坐标变符号。

1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零次幂底数不为零,整式、奇次根全能行。

14.函数图像的移动规律: 若把一次函数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则用下面后的口诀“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

15.巧记三角函数定义:初中所学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它们实际是三角形边的比值,可以把两个字用/隔开,再用下面的一句话记定义:一位不高明的厨子教徒弟杀鱼,说了这么一句话:正对鱼磷(余邻)直刀切。正:正弦或正切,对:对边即正是对;余:余弦或余弦,邻:邻边即余是邻;切是直角边。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一、阅读理解。目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教材,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重视阅读方法对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地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带着研究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

二、提高听课质量要培养会听课,听懂课的习惯。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有疑必问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抓紧时间问老师和同学,把没有弄懂,没有学明白的知识,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建立自己的错题本,经常翻阅,提醒自己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公积金贷款额度怎么算?计算公式是什么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公积金贷款额度怎么算?公积金贷款的额度根据公积金账户余额倍数、所购房款一定比例、借款人的还贷能力、最高贷款限额四个方面计算出的最小值,为购房者能够贷到的额度。那公积金贷款额度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公积金贷款额度计算公式:1、按还贷能力计算公式按还贷能力计算公式,{(借款人月工资总额+借款人所在单位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还贷能力系数-借款人现有贷款月应还款总额}×贷款期限(月),使用配偶额度的{(夫妻双方月工资总额+夫妻双方所在单位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还贷能力系数-夫妻双方现有贷款月应还款总额}×贷款期限(月)。其中还贷能力系数为40%,月工资总额=公积金月缴额÷(单位缴存比例+个人缴存比例);2、按房屋价格计算公式按房屋价格计算公式,贷款额度=房屋价格×贷款成数,其中贷款成数根据购建修房屋的不同类型和房贷套数来确定;3、按账户余额计算公式按账户余额,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额度不得高于职工申请贷款时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的10倍,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不足2万的按2万计算;4、按最高限额计算

按最高限额,职工家庭购买首套住房的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60万元。

公积金贷款额度

公积金贷款额度怎么算:一、实际还款能力贷款额度=(借款人公积金月缴存额/单位和个人缴存比例之和+配偶公积金月缴存额/单位和个人缴存比例之和)*35%*12个月*贷款年限月汇缴额是指单位和个人缴存公积金的金额缴存比例一般是8%-12%。例如,小明准备申请20年的公积金贷款,他每个月单位和个人各缴存600元公积金,缴存比例为12%。那么小明的货款额度=(600+600)/(12%+12%)*35%*12*20=420000元。二、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贷款额度=(借款人公积金缴存余额+配偶公积金缴存余额)*20倍*借款人缴存时间系数。例如,小明的账户有2万元,他交公积金不到两年,那么根据这个公式,小明的贷款额度=20000*20*0.8=320000元。

以上是关于公积金贷款额度的计算公式介绍,具体分以上几种情况来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有哪些

全文共 1574 字

+ 加入清单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常用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设α同一三角函数一三角函数相同三角函数值相等:

sin(2kπ α)=sinαk∈z

cos(2kπ α)=cosαk∈z

tan(2kπ α)=tanαk∈z

cot(2kπ α)=cotαk∈z

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 α三角函数值和α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 α)=-sinα

cos(π α)=-cosα

tan(π α)=tanα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

sinα sinβ=2sin[(α 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 β)/2]sin[(α-β)/2]

cosα cosβ=2cos[(α 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 β)/2]sin[(α-β)/2]三角函数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三角函数半角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tan(α/2)=sinα/(1cosα)=(1-cosα)/sinα初中数学三角函数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 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 cos(2α))

公式:

sinα=2tan(α/2)/[1 tan^2(α/2)]

cosα=[1-tan^2(α/2)]/[1 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两角和公式

tan(α β)=(tanα 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 tanαtanβ)

cos(α 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 sinαsinβ

sin(α β)=sinαcosβ 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双曲函数

sha=[e^a-e^(-a)]/2

cha=[e^a e^(-a)]/2

tha=sinh(a)/cosh(a)

公式一:

设α同一三角函数一三角函数相同三角函数值相等:

sin(2kπ α)=sinα

cos(2kπ α)=cosα

tan(2kπ α)=tanα

cot(2kπ 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 α三角函数值和α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 α)=-sinα

cos(π α)=-cosα

tan(π α)=tanα

cot(π 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PPI是什么意思 手机屏幕PPI计算公式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PPI是Pixels Per Inch缩写,pixels per inch所表示的是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pixel)数目,简单的来说就是我们手机上面的那个显示屏它显示图片的质感。

2

手机屏幕的PPI当达到一定数值时,人眼就分辨不出颗粒感了,就是看屏幕就不是破碎的带着小点点的画面了。

3

计算公式是PPI=√(X^2+Y^2)/ Z (X:长度像素数;Y:宽度像素数;Z:屏幕大小)。

4

x和y通俗易懂的讲,就比如分辨率1280*720的手机,1280就是x,720就是y。而z就比如4.5英寸的手机屏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excel怎么删除公式保留数据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使用EXCEl的时候,经常需要遇到很多的公式来辅助,也是非常的方便,但是有时候,我们需要来删除这些公式,同时也要保留公式计算的数据,那么该怎么操作呢?

这里简单举例一个简单的公式数据,前面两列之后,当然,我们日常会有更多的复制的公式,但是原理是一样的。

我们选中,然后点击右键,复制,我们用快捷键复制也可以,如图。

复制后,我们点击右键,在粘贴的时候,选择性粘贴,选择数据值的属性粘贴,如图。这样就去除公式,只保留数据了。

除了右键,我们也可以从开始——》粘贴下面的小箭头,选择性来粘贴,如图。直接选择我们的需要的属性图标即可。

也可以选择下方的选择性粘贴,如图。

然后选择数值,点击确定,如图。

这样粘贴的数据,就纯数值了,就没有公式了。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ups电池放电电流计算公式

全文共 2583 字

+ 加入清单

UPS 称为不间断电源,是因为停电的时候,它能快速转换到“逆变”状态,从而不会让在使用中的电脑因为突然停电未来得及存储而失去重要文件。 不是用来当备用电源用的,如果你只是想在停电的时候可以用电,光买逆变器就够了。 一般家用UPS里用的大多是,免维护型铅酸蓄电池

关于充电

1、浮充充电时,请用充电电压2.275V/单格(20℃时的设定值),进行定电压充电或0.002CA以下的电流进行定电流充电。温度有0C以下或40C以上时,有必要对充电电压进行修正,以20C为起点每变化一度,单格电压变化-3mv。2、循环充电时,充电电压以2.40-2.50V/单格(20℃时的设定值),进行定电压电压充电。温度在5C以下或35℃以上进行充电时,以20℃为起点,每变化一度充电电压调整-4mv/单格。

充电初期电流控制在0.25CA以下。

充电量设为放电量的100-120%,但环境温度在5C以下时,设为120-130%。

温度越低(5C以下)充电结束时间越长,温度越高(35C以上)越容易发生过充电,所以特别是在循环使用时,在5C~30C内进行充电较好。

为防止过充电尽量安装充电计时器,或自动转换成涓流式充电方式。

充电时电池温度要控制在-15C~+40C的范围内。

关于放电

放电时请将电池温度控制在-15℃- +50℃的范围内。

连续放电电流请控制在3CA以下(H控制在6CA以下)。

放电终止电压依电流的大小而变化,大体如下所述。注意放时,电压不得低于下述电压。

放电以后请迅速充电。如不小心过放电之后也请立即充电。

放电电流

放电终止电压

0.2CA未满

1.75CA/单格

0.2CA以上0.5CA未满

1.70CA/单格

0.5CA以上 1.0CA未满

1.55CA/单格

1.0CA以上

1.30CA/单格

安装须知

安装蓄电池时,请务必遵守以下事项:

1.1不要在密封空间或火的附近安装蓄电池,否则有引发爆炸及火灾的危险。

1.2不要用乙烯薄膜类有可能引发静电的东西盖住蓄电池,产生静电时有时会引起爆炸。

1.3不要在有可能进水的地方安装蓄电池,否则有发生触电、火灾的危险。

1.4请不要在超过-40 °C~60 °C环境下安装蓄电池。

1.5不要在有粉尘的地方使用蓄电池,否则有可能造成蓄电池短路。

1.6将蓄电池放进箱内使用时,要注意空气流通。

1.7不要有粘性或标贴类物体压住上盖,因上盖下面有排气阀,电池内产生的气体将不能逸出。

1. 8并联的个数——浮充电时,插接式端子电池最多只能关联三列,螺栓紧固式端子没有特别限制,但并联数量小可靠性增加。另外,并联接线时,有必要考虑使各列之间接线导体和接触电阻等同,为使各列充放电电池保持均衡,实际使用上请不要超过三列。

1.9同时使用容量不同、新旧不同,厂家不同的电池时,由于其特性值不同有可能使蓄电池和机器受到损坏,所以请避免使用。

关于保管

1.保管时请注意温度不要超过-20℃~+40℃范围

2.保管电池时必须使电池在完全充电状态下进行保管。由于在运输途中或保存期内因自放电会损失一部分容量,使用时请补充电。

3.长期保管时,为弥补保管期间的自放电, 请进行补充电。在超过40C条件下保管时,对电池寿命有很坏影响,请避免!

4.请在干燥低温,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保管。5.如在保管或转移过程中电池包装不慎被水淋湿,应立即除掉包装纸箱,以避免被水打湿的纸箱成为导体造成电池放电或烧坏正极端子。

日常维护

1.定期对电池进行检查,如发现有灰尘等外观污染情况时,请用水或温水浸湿的布片进行清扫。不要用汽油、香蕉水等有机溶剂或油类进行清洗,另外请避免使用化纤布。

2.浮充时,电池充电过程中总电压或指示盘上电压表的指标值偏离下表所示基准值时(±0.05V/单格)应调查原因并作处理。

UPS电池容量计算公式

UPS具体放电时间计算公式

a. 基本公式:负载的有功功率&TImes;支持时间 = 电池放出容量&TImes;电池电压&TImes;UPS逆变效率其中:负载的有功功率 = 负载总功率&TImes;负载的功率因数,UPS逆变效率≈0.9,电池放出容量 = 电池标称容量×电池放电效率,电池放电效率与放电电流或放电时间有关,可参照下表确定:

b.计算公式:负载的有功功率×支持时间 =电池放出容量×电池电压×UPS逆变效率 c.计算举例:例:负载总功率3000VA,负载功率因数0.7,UPS电池电压96V,要求支持时间1小时,求应选用的电池容量。计算:3000(VA)×0.7×1(h) =电池放出容量 ×96×0.9,得出:电池放出容量= 24.3(Ah)电池标称容量 = 24.3/0.6 = 40.5(Ah)结果:可选用38Ah 的电池(12V/38Ah 电池8块),如果选用12V/24Ah的电池,通过计算公式反推电池放出容量=24×0.6=14.4(Ah),3000(VA) ×0.7×1(h)=14.4(Ah)×电池组电压×0.9,得出:电池组电压=162V,至少需要12V/24Ah的电池12节。

负载总功率2000VA,负载功率因数0.7,UPS电池电压72V,要求支持时间1小时,求应选用的电池容量。计算:2000(VA)×0.7×1(h) =电池放出容量 ×72×0.9,得出:电池放出容量= 21.6(Ah)电池标称容量 = 21.6/0.6 = 36.01(Ah)结果:可选用38Ah 的电池(12V/38Ah 电池6块),如果选用12V/24Ah的电池,通过计算公式反推电池放出容量=24×0.6=14.4(Ah),2000(VA) ×0.7×1(h)=14.4(Ah)×电池组电压×0.9,得出:电池组电压=108V,需要12V/24Ah的电池9节。

电池数量×电池容量×逆变效率=电池电压×负载功率×时间

UPS电池电流的计算方式

UPS、EPS的功率电缆按照3~5A/mm2的电流密度进行配置,同时电缆上的最大电压降不大于3V。

UPS、EPS电源系统的中线有旁路电源输入中线、UPS电源输出中线,其截面积应当为相线电缆截面积的1.5~1.7倍。

UPS、EPS电源系统中有安全保护地线和防雷地线,其截面积应当为相线电缆截面积的0.5~1.0倍。但截面积不小于6mm2。

例如柏克MTT 系列40KVA UPS电源的电流和线缆 每相电流=40KVA*2=80A

电缆计算=80A/3=26.7平方米因此选择比较接近电缆25平方电缆做为输入输出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周长公式三年级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年级图形周长公式有:

正方形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或边长x4;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周长或(长+宽)x2=周长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还会认识更多的图形,并要学会求他们的相关面积、表面积、体积等。

常见图形面积公式

1、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

3、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

6、圆的面积=圆周率x半径2

7、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x高。

小学常见立体图体积、表面积公式

1、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

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

3、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4、圆锥的体积=底面积x高。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球表面积=4*圆周率*半径*半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体重标准是什么 男体重标准计算公式是什么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体重标准是根据人的身高、性别和年龄等因素来确定的一个合理范围。根据性别和身高不同参考值,男性标准体重计算公式是:体重=身高(cm)-105。

男性和女性的基础代谢率(BMR)有所不同。男性通常比女性具有更高的BMR,这意味着男性在静止状态下消耗的能量更多。这是由于男性通常比女性拥有更多的肌肉质量,而肌肉组织相较于脂肪组织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因此在设定标准体重时,需要考虑到性别差异。

身高对于标准体重的计算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人们的身高会受到遗传、营养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人们使用身高作为衡量标准体重的指标时,应该牢记每个人的身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男性和女性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中的常数不同。

这种一般性的标准体重计算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有些人可能具有不同的身体构成,例如,运动员和健美模特通常具有较多的肌肉质量,这可能使他们的标准体重高于一般参考值。另一方面,老年人和孕妇可能因为身体状况的变化而需要更灵活的标准体重计算方法。

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细微之处也可能被忽视。例如,标准体重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其他身体指标如腰围、体脂含量、肌肉质量等同样重要。在评估一个人的体重和健康状况时,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对于某些人来说,身高可能在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职业篮球运动员或舞蹈演员。对于这些人来说,只关注标准体重可能会忽略他们在专业领域中所需的身高。

要考虑到个体差异、身体构成、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因素,采用综合的方法来评估一个人的体重和健康状况。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了解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EXCEL中带单位或符号的数值怎么用公式计算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Excel表格中使用公式计算数值,都是没有单位的。那么EXCEL中带单位或符号的数值怎么用公式计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法。

操作方法

1

我们新建一个表格,输入测试数据

2

选中B2:D5区域,单击右键选中设置单元格格式

3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我们选择自定义,再输入【0分】,点击确定即可

4

接着我们在表格中输入数字,如下图所示

5

最后,我们在D2单元格输入【=B2+C2】,按下回车即可得到总分数,鼠标下拉填充即可得到剩余单元格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魔方教程公式口诀七步是什么?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魔方教程公式口诀七步:1、右逆,上顺,前逆,上逆;2、右逆,下逆,右顺,下顺;3、上顺,右顺,上逆,右逆,上逆,前逆,上顺,前顺;4、前顺,右顺,上顺,右逆,上逆,前逆;5、右顺,上顺,右逆,上顺,右顺,上顺,上顺,右逆;6、上顺,右顺,上逆,左逆,上顺,右逆,上逆,左顺;7、右逆,下逆,右顺,下顺。

魔方练习的时间长了,就熟练了。首先在玩之前,要知道什么是棱块,就是中间的,什么是角块,就是两边的角。在玩之前,一定要先把公式练熟练才行。

还原魔方可以分七个步骤。

第一步,顶层做出绿十字。可用公式:(右逆,上顺,前逆,上逆)

(备注)这里逆是指逆时针,顺指顺指针。魔方又分为上下左右前后,所以会出现以上情况。

首先找到中心是绿色的,然后以这个绿色为中心,把他四周的那四个绿色棱块找出来,最后拼成一个绿色十字。要想拼成这绿十字,也得是从中间的绿色棱块找出来的。

第二步,使绿色角块归位。可用公式:(右逆,下逆,右顺,下顺)公式可重复多遍。

第三步,使中间棱块归位。可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公式是:(上顺,右顺,上逆,右逆,上逆,前逆,上顺,前顺)

第二种情况公式是:(上逆,前逆,上顺,前顺,上顺,右顺,上逆,右逆)

第四步,使顶层棱边归位。可用公式:(前顺,右顺,上顺,右逆,上逆,前逆)

第五步,使顶层棱块归位。可用公式:(右顺,上顺,右逆,上顺,右顺,上顺,上顺,右逆)

第六步,使顶层的角块归位。可用公式:(上顺,右顺,上逆,左逆,上顺,右逆,上逆,左顺)

第七步,使顶层角块归位。可用公式:(右逆,下逆,右顺,下顺)可重复多遍。这时一定要注意,拿着魔方,是红色面在前面,顺时针转动顶层(上顺转一下),然后将需要转动的角转到右上前的位置。按照公式可多几次,做步骤时,下层可能会乱,不要担心,只需按公式继续做就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excel函数公式找出重复的内容方法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可能经常需要在Excel表格中找出重复数据并将他们删除,如果数据庞大,那么我们根本不好找出重复数据的。这里教大家一个好方法,可以帮你快突显并找到重复数据,今天我们就需要函数公式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了,下面我就介绍一下用函数公式来查找表格中重复记录的方法。

方法/步骤

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B7、B12、B22中的内容重复了,一般情况下需要我们删除第12行和第22行。

这里,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如果把重复的数据标记出来,然后通过筛选来删除,那么怎样才能把重复的内容标记出来呢?

我们这里介绍一种利用函数标记重复数据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掌握match和row两个函数的用法。先来看MATCH函数的用法,如下图所示,在C6单元格中输入=MATCH(B6,$B$6:$B$25,0),然后下拉填充至B25,效果如图所示。

下面我们看row函数的用法,如下图所示row函数没有参数,返回值为它所对应的行号。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MATCH函数的返回值和ROW函数的返回值有一定的规律,即MATCH函数的返回值等于row函数的返回值减去5。这样我们就找出了查找重复值的思路:如果“MATCH函数的返回值”不等于“ROW函数的返回值减去5”就说明该行重复了。找出重复值以后删除C列中显示“删除”标记的行,这样我们就去掉了表格中的重复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row函数为什么要减去5,其实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如下图所示,因为需要判断的第一个值离第一行的距离是5行,要使MATCH函数的返回值等于ROW函数的返回值,就要让ROW函数的返回值减去5。

注意事项

MATCH函数在查找时如果遇到重复的内容返回值是该重复内容第一次出现时的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你的体重标准吗?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你的体重标准吗?近日微博这样一则话题火了,据美国最新研究,提出了新的体重计算方式,那么你的体重标准码?标准的体重是怎么计算的呢?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你的体重标准吗

美国研究人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指出,身高体重指数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和是否健康的一个国际常用指标,专家提出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身高cm-100)x0.9(kg)-2.5(kg)。算一下,你的体重标准不?

什么是女生的标准身材

标准的身材取决于胸部、腰部、臀部等的比例以及各自的高度。如果再身体的中心画一条直线,我们可以分别以胸部和臀部为顶点造出两个三角形。

如果中心线两侧的三角形的前后和上下的比例都均等,且有交叉点正好位于腰部则可称为理想的体形。乳峰应位于从头顶起往下2个头部长度的位置,即肩头与肘部之间的正中央的地方。腰部应位于手臂微微弯曲时肘部附近的位置。臀部的理想位置时身高的整二分之一的高度。

标准身材的完美比例

1、上、下身比例:以肚脐为界,上下身比例应为5:8,符合“黄金分割”定律。

2、胸围:由腋下沿胸部的上方最丰满处测量胸围,应为身高的一半。

3、腰围:在正常情况下,量腰的最细部位。腰围较胸围小20厘米。

4、髋围:在体前耻骨平行于臀部最大部位。髋围较胸围大4厘米。

5、大腿围: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线下。大腿围较腰围小10厘米。

6、小腿围:在小腿最丰满处。小腿围较大腿围小20厘米。

7、足颈围:在足颈的最细部位。足颈围较小腿围小10厘米。

8、上臂围:在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的中部。上臂围等于大腿围的一半。

9、颈围:在颈的中部最细处。颈围与小腿围相等。

10、肩宽:两肩峰之间的距离。肩宽等于胸围的一半减4厘米。

饮食要注意

1、要吃蛋白质食物。蛋白质有助于肌肉生长,因此应多吃肉类及大豆制品。但吃肉时,应去除肥肉,以免过多的脂肪积聚身体,引致肥胖。

2、要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可预防骨骼疏松。

3、要吃含钾食物。钾可帮助把多余的水份排出体外。

4、不要喝含太多糖分的饮料或罐装果汁。因为糖分会转化成脂肪,所以吃水果时,也要选取一些糖分含量较低的水果,如苹果、橙、西瓜等。

5、不要摄取过多的盐分。因为盐分会使体内积水,形成水肿,所以应少吃薯片、香肠、咸鱼等高盐分食品。

6、不要吃加工类食品。尽量以天然食物烹调最佳。因为食品添加物的分子大部分较小,会使水分滞留在身体里不易排出,而囤积在下半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底部尽头线是什么意思?下跌尽头线选股公式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顾名思意,尽头线就是行情到头的意思。尽头线包括底部尽头线和顶部尽头线。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底部尽头线是什么意思?下跌尽头线选股公式是什么?

墓碑十字线是什么意思?墓碑十字线出现在底部代表什么?

一、底部尽头线是什么意思?

出现跌势中,第一根K线为大阴线或中阴线,并留有一根下影线,第二根K线为小十字线或小阳小阴线,依附在第一根K线的下影线之内。

形态要点:

1.尽头线的上影线或下影线的右方,带着的K线越小(如小十字星),则信号越强。

2.尽头线的反转信号不是很强烈,成功率不是很高。

二、下跌尽头线选股公式

XG:CL*1.01

ANDH=REF(L,1)ANDH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用VLOOKUP公式找出两列中的重复项

全文共 172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很多人都在用excel软件,那么如何使用VLOOKUP找出两列公式中的重复项?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材料/工具

excel

方法

首先打开excel软件并输入相关信息。

然后输入单元格=VLOOKUP(A2,E:H,2,0)。

然后敲击回车并下拉,从总员工中找到需要找到的员工工作天数。

然后向左拉可以得到员工的工资。

最后,向下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excel怎么设置公式计算

全文共 148 字

+ 加入清单

excel怎么设置公式计算呢?下面小编来教大家。

操作方法

1

首先,我们打开我们的电脑,然后我们打开我们电脑上面的excel;

2

之后我们在里面输入一些数字,然后我们选中图示中的那个单元格;

3

之后我们设置一个公式,我们输入=A1*A2-A3,然后我们按回车键;

4

结果如图所示,这样我们就根据我们设置的公式得到了结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在Word中如何插入没有的公式?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使用word来计算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题目时是非常方便的,那么该如何在word中插入没有公式呢,这里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操作方法

1

打开一个新的word文档,如果自己想用的公式是里面没有的话,就要自己进行设置了,因此直接点击插入,这时候就可以插入一个公式了。

2

然后点击右上角的公式,这时候再选择最下面的插入新公式,这时候就能直接插入一个新的公式了,自己能对其进行设置。

3

接着在新的窗口中点击一些符号,然后进行编辑,自己设置好自己的新的公式,直接点击进行编辑即可。

4

使用导航栏上的数学符号,这时候就能对其进行应用了,也是非常方便的,能让自己使用得更好一些,也能让自己的符号用得更广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导数基本运算公式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导数基本公式

y=c(c为常数)y=0;y=x^ny"=nx^(n-1);y=a^xy=a^xIna,y=e^xy=e^x;y=logaxy=logae/x,y=Inxy=1/x;y=sinxy=cosx;y=cosxy=-sinx。

导数的运算法则:

①(u±v)=u±v;②(uv)=uv+uv;③(u/v)=(uv-uv)/v^2

导数:

导数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描述了这个函数在这一点附近的变化率。如果函数的自变量和取值都是实数的话,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就是该函数所代表的曲线在这一点上的切线斜率。导数的本质是通过极限的概念对函数进行局部的线性逼近。例如在运动学中,物体的位移对于时间的导数就是物体的瞬时速度。

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导数,一个函数也不一定在所有的点上都有导数。若某函数在某一点导数存在,则称其在这一点可导,否则称为不可导。然而,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一数学公式都有什么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两角和公式

sin(A B)=sinAcosB 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 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 sinAsinB

tan(A B)=(tanA 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 tanAtanB)

ctg(A B)=(ctgActgB-1)/(ctgB ctgA)ctg(A-B)=(ctgActgB 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 cosA)/2)cos(A/2)=-√((1 cosA)/2)

tan(A/2)=√((1-cosA)/((1 cosA))tan(A/2)=-√((1-cosA)/((1 cosA))

ctg(A/2)=√((1 cosA)/((1-cosA))ctg(A/2)=-√((1 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 B) sin(A-B)2cosAsinB=sin(A B)-sin(A-B)

2cosAcosB=cos(A B)-sin(A-B)-2sinAsinB=cos(A B)-cos(A-B)

sinA sinB=2sin((A B)/2)cos((A-B)/2cosA cosB=2cos((A B)/2)sin((A-B)/2)

tanA tanB=sin(A 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 ctgBsin(A B)/sinAsinB-ctgA ctgBsin(A B)/sinAsinB

一些数列前n项和

1 2 3 4 5 6 7 8 9 … n=n(n 1)/21 3 5 7 9 11 13 15 … (2n-1)=n2

2 4 6 8 10 12 14 … (2n)=n(n 1)12 22 32 42 52 62 72 82 … n2=n(n 1)(2n 1)/6

13 23 33 43 53 63 …n3=n2(n 1)2/41*2 2*3 3*4 4*5 5*6 6*7 … n(n 1)=n(n 1)(n 2)/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 √(b2-4ac)/2a-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 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注:方程中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

b2-4ac

降幂公式

(sin^2)x=1-cos2x/2

(cos^2)x=i=cos2x/2

万能公式

令tan(a/2)=t

sina=2t/(1 t^2)

cosa=(1-t^2)/(1 t^2)

tana=2t/(1-t^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