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心肌梗死年轻化(通用20篇)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下面就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浏览

4352

文章

215

篇1:怎样让老人的血管保持“年轻化”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探寻长寿之道。但在社会上,各式各样的“长寿秘诀”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令老年朋友们无所适从。其实,很多高龄老人共同的长寿秘诀是:他们都拥有“年轻”的血管,那么怎样让老人的血管保持年轻化”呢?

从人体的生理现象上看,正常红细胞体积的可塑性很大,它能够以变形的方式,通过机体内大小血管输送养分。随着年龄的增长,红细胞的细胞膜会逐渐变硬,其变形能力也会随之降低而无法很顺利地通过毛细血管,导致血管排除废物的能力减弱,从而引起血粘度增加和血脂异常,其直接后果是使血管壁上脂肪沉着,血流速度减慢,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也因此受损。时间一长,血管就会趋于老化,从而引起动脉硬化等疾病,严重的甚至可以影响寿命。

因此,保持血管的“年轻化”对于希望高寿的中老年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我们大致可从下列几方面来进行自我保健: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血管保健方法中最重要和最易行的一种。一般认为饮食宜清淡,少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骨髓、蛋黄、鱼子、蚌、螺、牡蛎、鹌鹑蛋以及带鱼、鳗鱼、鱿鱼、鲍鱼、乌贼、黄鳝等水产品。富含饱和脂肪的食品,如全脂奶粉、奶油、牛油、黄油、棕榈油和椰子油等,可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油,如豆油、菜油、茶油、麻油、玉米油等。多吃瘦肉、鸡肉、鸭肉、甲鱼、黄鱼、鲤鱼、海蜇、海参、蛋白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富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中的桔橘类、柿子、番石榴、木瓜、奇异果、草莓、柠檬、香蕉、葡萄等;蔬菜中的花椰菜、番茄、萝卜、海带、紫菜等都应多食。含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的食物,如核桃、腰果、芝麻等坚果类食物可多食,而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糙米、玉米、燕麦、全麦面粉、绿豆、毛豆、黑豆、杏仁、葡萄干等也是保持血管“年轻”的不错选择。此外,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不挑食,忌暴饮暴食。

适当运动研究资料表明,运动锻炼能有效地改善人体的脂肪代谢,加快脂质的运转、分解和排泄。此外,运动锻炼还能改善机体的糖代谢、血液循环状态和血小板功能,降低血粘度,使血液流动速度加快,血管畅通,并能保持良好的血管弹性和完整的结构与健全的功能。应该注意的是,运动一定要适度而不能过量,中老年人最好是选择一些节奏比较慢和自己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慢跑等来锻炼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急性心肌梗死怎样用药急救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急性心肌梗塞不仅要了解其急救办法,还要学会如何用药治疗,药物虽然不能完全治愈急性心肌梗塞,但是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那么急性心肌梗死怎样用药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病人中约50%在发病后1小时内于院外猝死,死因主要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显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从发病到治疗存在时间延误。其原因有病人就诊延误,以及院前转运、入院后诊断和治疗准备所需的时间过长,其中以病人就诊延误所延误时间最长。

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急救的基本任务是帮助病人安全、迅速地转运到医院,以便尽早开始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重点是缩短病人就诊延误的时间和院前各种延误时间。帮助已患有心脏病或有急性心肌梗死高危因素的病人提高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能力。

一旦发病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停止任何主动活动和运动,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5分钟后可重复使用,若无禁忌立即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司匹林150-300mg,含服硝酸甘油3片仍无效则应拨打120急救电话,由急救中心派出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急救药品和除颤器等设备的救护车,将其运送到附近能提供24小时心脏急救的医院。

急性心肌梗塞如何用药急救上面都有介绍,所以说要多关注,多了解疾病急救知识,对其突发心肌梗塞该如何正确急救等更加需要关注和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治疗冠心病可以使用心肌激光打孔

全文共 1143 字

+ 加入清单

治疗冠心病可以使用心肌激光打孔。提起这项1997年已相继在北京、重庆、哈尔滨等地成功开展的治疗冠心病的新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孟繁超教授说,这是治疗冠心病的最后一招。虽然目前心肌激光打孔治疗冠心病的机制还不十分明了,有许多专家对此的看法也不十分一致,但是对于那些吃药、输液、介入治疗等都无效的冠心病病人,心肌激光打孔无疑是希望之光。孟教授举例说,有一位严重冠心病的病人,任何治疗都无济于事,最后连洗脸、刷牙都会导致冠心病发作。无奈,他接受了心肌激光打孔手术,症状竟奇迹般地消失,以至于可以胜任日常工作了。孟教授感慨地说:能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进而延长生命是这些病人的最大愿望,也是这项手术所力求达到的目的。

具体地说,心肌激光打孔手术的适应症包括:1、严重心绞痛病人药物治疗无效或已达最大药物剂量。2、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高危或靶血管病变不适合做ptca。3、有手术禁忌症或靶血管病变不适合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主要用于以下病人:1、大隐静脉移植退行性变,尤其乳内动脉畅通者。2、冠状动脉病变多发,弥漫及远端血管病变或血管普遍纤细(如糖尿病)者。3、反复发生的ptca后再狭窄或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者。4、慢性完全性堵塞病变,造影不能看到病变远端血管或远端血管不好者。另外,心肌激光打孔术也可用作ptca或cabg的辅助治疗,在ptca或cabg不能进行心肌血运重建的区域同时进行心肌激光打孔治疗。

说来十分有趣,心肌激光打孔术的“灵感”源于鳄鱼、蛇等两栖类动物。早在1933年就有科学家发现两栖类动物的心外膜冠脉系统不发达,心肌呈海绵状,内有大量的管状腔隙及窦状隙与心腔相通。两栖类动物的心肌血供并非来自冠脉系统,而是左室腔内的氧饱和血通过心肌内腔隙直接灌注到心肌。1965年医生们试着采用针头穿刺心肌产生心肌内孔道以达到心肌血运重建的目的。80年代以后,应用激光进行心肌血运重建获得成功。孟教授介绍: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手术分为两类:一是心外膜法,即开胸式,是从心外膜向心腔内打孔,直至将心肌打穿形成隧道。另一种是心内膜法,它是将激光通过光导纤维从股动脉进入左心室,从左心室心内膜向外打孔形成隧道,但不需要打穿心肌。它可以做到创伤很小,在心内科即可操作。

孟教授强调,下列病人不适合心肌激光打孔术:1、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0.30(正常人大于0.45)。2、有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3、凝血机制有问题的病人。4、严重心律失常病人。5、心肌壁厚小于9毫米(一般心肌打孔的深度为5毫米)的病人。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治疗冠心病可以使用心肌激光打孔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年疾病年轻化,警惕冠心病“找上门来”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缺血性心脏病(IHD)是全球工业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此外,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也是65岁以上男女的主要死因。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在老年和缺血时心绞痛症状(胸骨后压力或其他)要么很少,要么不存在。因此,这种症状被称为“非典型”。IHD、心肌梗塞和心绞痛都是冠心病。(参见百度百科缺血性心脏病条目)

为了比较第一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和被送往医院的老年人和年轻人中IHD患病率的危险因素,学者们如伊朗德黑兰医科大学的Soheila Dabiran在伊朗采用了24年(1982005)的调查报告,希望研究结果能为一级和二级预防提供一些信息,并减少这种慢性病的发生。除了使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无法行走的可能性之外,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期刊《老龄化研究进展》(老年问题研究)上,该期刊由研究出版社于2015年1月出版。

学者们定义了以下危险因素:收缩压≥ 140 mmHg为收缩压,舒张压≥ 90 mmHg为舒张压,胆固醇≥ 200 mg/dl为高胆固醇血症,已知的糖尿病或空腹血糖≥ 126 mg/dl,甘油三酯≥ 150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吸烟是一种常见现象,并有阳性家族史。比较结果如下图所示:

其中,老年患者比年轻患者更容易患心肌梗死、糖尿病和收缩期高血压,男性和吸烟者也是如此。有家族史和血脂异常的患者较少患这些疾病。舒张期高血压的患病率在这些年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别在其他研究中也不太重要。心肌梗死的性别差异由年龄因素调节,这可能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对IHD的保护作用减弱。

吸烟对两组患者都有很大影响,但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相对较小。一些危险因素可能呈现相似的分布趋势,如生活方式、血脂异常和家族遗传。年轻的吸烟者比年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风险更低。

从这些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年组和年轻组应该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IHD、急性心肌梗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怎么使用激光来防治心肌缺血呢?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人体心脏的功能是向全身提供血液供应,这种功能是通过心肌纤维的收缩和舒张而实现的。要实现这种功能,心肌纤维就需要源源不断的血液来获得充分的营养并排除代谢物质。如果心肌出现缺血,心肌能量代谢发生紊乱,心脏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那么怎么使用激光防治心肌缺血呢?

心肌缺血对心脏和全身都可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而氧是通过血液输送给细胞的。心脏没有“氧仓库”,完全依赖心肌血供,所以一旦缺血,立刻会引起缺氧。缺氧的直接后果是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减弱,产能减少,使心脏活动时必需的能量供应不足,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同时,代谢的废物也不能被有效及时地清除。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终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若有20%~25%的心肌停止收缩,通常会出现左室功能衰竭;若有40%以上的心肌不能收缩,就会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如果这种情况突然发生,就会出现非常危险的心源性休克,危及患者的生命。

心脏为什么会缺血呢?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狭窄。而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正是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发现,如果使用波长为650纳米的单色弱激光体照射桡动脉及内关穴,可穿透皮肤、肌肉、血管壁等组织,红细胞吸收激光能量后表面类脂层溶解及血液中生物酶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帮助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调节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另外,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能保护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激活细胞中多种酶、改善细胞膜的能量代谢,使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恢复正常,还可以加速清除自由基、解除脂质氧化物对心肌细胞的破坏作用。

30年来,激光疗法在临床上已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这种疗法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为许多患者送来了健康。邦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激光疗法的研究,旨在为三高患者排忧解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理护理常识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病人一旦发病,心理变化复杂,思想负担重,可直接影响治疗和康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那么,你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理护理常识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对盲目自信、过分乐观的患者,应反复讲明本病的有关常识,劝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安排生活;对有焦虑心理的病人,可采取放松治疗法,如学习气功,使病人自如地应用放松疗法应付内心的焦虑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刺激。

2、向病人客观的讲解病情的演变,讲清病情稳定后要适量活动,让病人了解不活动不仅不利于心功能恢复,甚至会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鼓励病人活动并在活动方式和活动量上给予指导;在病人活动时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使病人有安全感,逐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进入监护室的病人有紧张、恐惧的心理,应将监护室内的环境、各种机器使用中出现的情况(如机器噪音、电板使用后皮肤搔痒等)详细介绍给病人,使其尽快适应环境,稳定情绪,配合治疗。

4、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劝病人戒烟、戒酒。因为饮酒可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吸烟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加快粥样硬化,使病情加重。

5、建立一个良好舒适的休养环境,病室安静、整洁;医护人员语言要和蔼可亲,举止大方,使病人心情舒畅。

如果你对老人心理护理要注意什么?患病老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要点?老年冠心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老人痴呆患者如何进行心理护理?如何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护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心肌梗死的“魔鬼”时间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梗死的“魔鬼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每天6时-11时是全天最危险的时段,专家们将其称为“魔鬼时间”。

人体的生物代谢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专家们通过观察发现,一些疾病的发生有着比较明显的时间规律,比如要防范急性心肌梗死,千万不能忽视最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魔鬼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这是因为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后,如同河流淤积了泥沙,使河道水流不畅,冠状动脉被完全阻塞,将造成断流,心肌好比河流所灌溉的农作物,就会因无水而枯死。

专家指出,清晨日出东方,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血压上升,心律加快,血小板活性增强,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状动脉的压力和应切力也随之增加,极易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每天6时-11时是全天最危险的时段,专家们将其称为“魔鬼时间”。

专家们还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在一年之中,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最高;一周之中,以周日、周一发病率最高。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痛、憋气、呼吸困难、心慌,严重者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衰、休克、意识障碍,甚至发生猝死。

专家提醒说,除了警惕“魔鬼时间”外,人们尤其是冠心病患者要懂得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强冷刺激、过度疲劳和暴饮暴食等都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些情况。专家还特别建议患有习惯性便秘的老人避免用力大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面积心肌梗死的症状有哪些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心梗是一种极度危险的疾病,如果人体在忽然之间爆发大面积心梗,是非常危险的,下面来具体的看一下大面积心肌梗死的症状有哪些吧?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

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

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

4.神志障碍

可见于高龄患者。

5.全身症状

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6.胃肠道症状

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7.心律失常

见于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8.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

9.低血压、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40%)时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缩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些发生了心肌梗死为什么会不出现疼痛信号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疼痛是疾病发出的信号,以提醒患者及时就医。可有的人发生心肌梗死,却不出现疼痛信号,下面就来看看有些发生了心肌梗死为什么会不出现疼痛信号吧?

●心脏病变部位不同,对疼痛敏感性不一样。如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则对疼痛不甚敏感;有的是后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现疼痛;还有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害时,常无疼痛感觉。

●个体差异造成对疼痛反应不一样。如老年人全身各器官组织老化,感觉迟钝,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加上脑萎缩或痴呆,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说不出明确的不适,掩盖了病情。

●多见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由于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感觉神经受累,这样便会使痛觉变得迟钝甚至没有痛觉。

●与情绪改变有关。如过度紧张、疲劳等,可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变得迟钝。

那么,怎样才能较早知道自己得了无痛性心梗呢?

虽说心脏疼痛警报系统失灵发不出信号,但并非没有一点征兆。比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及中老年人,如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出冷汗、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困倦乏力、胃部不适、胀满恶心、脉搏细弱不规则等症状,应想到可能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须及时到医院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以便早确诊、早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诱发心肌梗的五个重要因素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梗塞的多发人群已经不仅仅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那么我们就要了解心肌梗塞的病因,才能及时的预防心肌梗塞,因为心肌梗塞随时会造成生命危险。那么,心肌梗发病前兆是什么呢?小编在这里与您分享一下。

1、过劳:做不能胜任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的体育活动,连续紧张的劳累等,都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己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缺血缺氧又可引起动脉痉挛,反过来加重心肌缺氧,严重时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2、激动:有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是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的。据报道,美国有一个州,平均每10场球赛,就有8名观众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3、暴饮暴食:不少心肌梗塞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国内外都有资料说明,周末、节假日急性心梗的发病率较高。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

4、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这就是医生们总要叮嘱冠心病病人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的原因,也是冬春寒冷季节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但其危害性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梗的老年人并不少见。所以,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对于心肌梗塞的发病因素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其中过度劳累,激动等等以及暴饮暴食都可能造成心肌梗塞,大家都应该注意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老年人心肌缺血吃什么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的心肌缺血,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继而引起心肌缺氧,不能维持心脏正常工作而出现各种缺血缺氧症状的一种临床状态。而这种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往往表现为ST段下移以及T波低平或者倒置,也有的表现为ST段上抬。那么老年人心肌缺血吃什么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1、苹果

苹果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苹果对各种疾病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对于心肌缺血来说,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能够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心肌缺血。平常家里可以多预备一些苹果,注意每天坚持食用苹果。香蕉同样具有丰富的钾离子,不妨多吃。

2、山楂

山楂中有丰富的扩张血管的物质,具有增强心肌,调节血脂,减少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对预防心肌缺血有很好的疗效。

3、猕猴桃

猕猴桃被誉为水果之王,其维生素含量高,同时具有抗氧化作用,对于心肌缺血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4、核桃

核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防止动脉硬化带来的心肌缺血症状。具有补心健脑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老人心肌梗死后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心梗的护理在心梗患者的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严重而持续缺血,引起局部坏死,造成临床上一系列严重的心血管及胃肠道症状。因此,为了防止一些并发症发生,心梗的护理包括心梗病人的生活护理,心梗病人的康复护理,心肌梗死的老人该如何护理呢?心肌梗死患者平时外出尽量使用拐杖,另外平时还要多吸氧,是为了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心肌供氧,减轻因缺氧代谢产生的致痛物质。起初3天应持续吸氧,流量以4~6L/min为宜,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3~4L/min,维持1~2天;给予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限制含有大量胆固醇的食品,如鸡蛋、肥肉等,防止胆固醇升高。为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那么老人心肌梗死后如何做好心理护理呢?

一、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急性期表现出恐惧、紧张,原因是由于疼痛与气急引起的濒死感和无名的威胁;恢复期病人较多考虑疾病的愈后和对今后工作与生活的影响,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对心肌梗塞病人应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治疗和整体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二、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舒适、安静的环境对每个人都会感到轻松愉快,对病人更是如此。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可使心率、血压下降,对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艮好的作用,有利于病人渡过险关。

三、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病人入院后都渴望得到医生、护士的理解和信任,特别是危重病人更是如此。医生、护士在病人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关键,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促使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

四、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会心理防线崩溃,因而产生急躁、易怒、悲观情绪。对这类病人要引势利导,给以耐心解释,加以实例说明,稳定情绪,这些病人的治疗效果都较明显。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老人心肌梗死后如何做好心理护理的内容,得了这种疾病的老人心里护理做的好,也是可以加快恢复的,另外本网老人疾病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心肌梗死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心肌梗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心肌梗死可以活多久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和过度劳累,暴饮暴食,寒冷刺激,情绪激动都有关系。心肌梗死一般及时接受治疗不会影响到生存时间,但如果没有治疗可能会有并发症,可能会危害到性命,因此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不可过多补充高脂肪食物。

过劳

如今生活压力较大,有一部分人会从事过度的体育锻炼,或者有着大强度的体力劳动,在此时无形之中会增加心脏负担。在年轻时或许没有体现出来,伴随着年龄逐渐的增长,可能就会诱发斑块破裂,随时都会有急性心肌梗死。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重与劳逸结合,多注意休息,应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应该让自己过度的操劳,以免丢下不可以挽回的危害。

激动

心肌梗死和情绪激动也有关系,比如有一部分人在生活中无法控制情绪,容易紧张,容易激动,容易愤怒,这也会留下一些隐患。再者,进入到冬季之后,突然温度下降,伴随而来的是寒冷刺激,容易会引起心肌梗死。每年的冬季还有春季都是心肌梗死高发的阶段,因此建议有类似情况的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重于保暖,注重防寒,减少隐患。

暴饮暴食

生活条件改善,饮食可选择性比较丰富,但如果在生活中经常性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会导致血液粘稠,血脂浓度快速的上升,甚至还会形成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稍微一个不小心会形成血栓,如果没有尽快的控制,可能会出现心肌梗死,还会危害到个人的健康,因此还是需要注重于相应的防护,在注意这些方面之后,对于个人的健康会有一定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帮信罪”为何被告呈年轻化态势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帮信罪”被告年轻化态势是因为年轻人的网络依赖度高、价值观扭曲、法律意识淡薄。帮信罪的被告呈年轻化态势,不仅给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定因素。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加强预防和减少帮信罪的发生,让年轻人能够在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帮信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提供资金支付、网络接入、广告推广、技术支持、帮助等帮助行为,或者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情节严重的行为。帮信罪的危害性极大,它不仅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且对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年轻人对网络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他们习惯于通过手机上网、购物、聊天、玩游戏等等,这就给网络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当今社会,物质文化和消费文化盛行,很多年轻人追求的是时尚、潮流和物质享受。他们容易被虚荣心和攀比心所驱使,盲目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忽视了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很多年轻人对法律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认为帮信罪只是一种小罪,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大的影响。

预防和减少帮信罪的发生,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年轻人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让他们了解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避免被犯罪分子利用;也需要加强对年轻人的价值观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避免被虚荣心和攀比心理所驱使,盲目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常常是茫然地,人们只知道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却鲜少有人知道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身体尤其的脆弱,经受不起心肌梗死给身体带来的危害。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吧。

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是发生心梗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一年做一次预测性检查,但对于已经发生过心梗的病人,为预防再次心梗的发生,可能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做一次检查,将危险降到最低点。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调节生活方式外,很关键的是进行抗栓治疗,心脏梗塞病人长期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0.05~0.3g/d或双嘧达莫50mg3次/d对抗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被认为有预防心肌梗塞复发的作用。

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便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

洗澡要特别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热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闷热且不通风,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老年冠心病人更是如此。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病人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气候变化时要当心。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气候急剧变化,气压低时,冠心病病人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国内资料表明,持续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硝酸甘油类扩冠药物进行保护。

及时而积极地治疗先兆症状 先兆症状的出现可能为心肌梗塞濒临的表现。宜建议病人住院,及时而积极地按治疗心肌梗塞的措施处理,可减少这些病人发生心肌梗塞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为什么高钾血症时心肌传导性降低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高钙血症。这会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表现为乏力、表情淡漠、键反射减弱,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障碍、木僵和昏迷。另外高钙血症时,心肌兴奋性、传导性降低,高钙血症还会对肾脏产生损害。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为什么高钾血症时心肌传导性降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血钾高于多少是高钾血症

正常的血钾范围为3.5?5.5mmol/l。高钾血症就是超过5.5mmolmmol/L,通常发生在肾功能异常的病人。高钾血症是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治疗高钾血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善:一、补充碳酸氢钠碱化血液降低血钾。二、也可以通过输注葡萄糖水加胰岛素促进血钾向细胞内转移。三、严重的情况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治疗,处理好高钾血症以后还是要注意治疗原发病,防止再发高钾。

心电图检查梯波低是怎么回事

1、T波是心电图检查内容中的5个波段之一,大多数T波变化是和心肌血供异常有关,如冠心病。但有时其他因素也会引起T波改变:脑血管意外、精神紧张、药物以及电介质紊乱。具体情况如下:

2、心电图T波代表快速心室复极的电位变化。

3、T波轻微增高无意义。T波显著增高,见于心肌梗塞早期、高钾血症。

4、T波低平或倒置,见于心肌劳损、心肌缺血、低钾血症。

5、还有T波倒置明显的,可见于心肌梗塞急性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心室肥大。

6、心电图T波改变就是不能说明就是心肌缺血,T波改变可以有多种原因,比如睡眠不好,压力大等非心脏因素,作为年轻的女性出现T波的改变,以非心脏因素为多。

什么方法可降血钾

降血钾措施:

1、口服降钾树脂;

2、使用高渗葡萄糖加胰岛素静脉滴注使血钾移入细胞内;

3、使用百分之十的葡萄糖酸钙20毫升缓慢静脉推注,可以对抗高血钾对心肌的抑制作用;

4、静滴百分之五的碳酸氢钠,提高血液的pH值,使血液中的钾转移到细胞内;

5、选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降血钾。

为什么高钾血症时心肌传导性降低

高钾血症心肌传导性降低,可能是心肌病变绝对值减少引起的。如果患者是有严重高钾血症时,可能是患者的心肌比较兴奋,出现心搏骤停,会降低心肌的传导性。如果患者是极度的高钾血症,其心肌的兴奋率会出现增高。如果患者是急性重度的高钾血症,其心肌兴奋率会出现降低。因此,建议患者平时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需要多注意休息。

为什么高血钾时膜电位降低

细胞内钾离子多,细胞外钠离子多,高血钾时H-K交换增多,所以酸中毒与高血钾常伴发,细胞内K不出来,动作电位的发生中有一环节就是细胞内K与细胞外NA交换的,现在是细胞外K进入细胞内,故膜电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老人原发性心肌病的病因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心脏是我们人体中比较重要的器官,它也是我们生命体征的象征,但是由于我们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抽烟,喝酒等,往往会导致心脏出现疾病,原发性心肌炎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心脏疾病,引发心肌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一起了解下老人原发性心肌病的病因

原发性心肌炎是一组发病缓慢、病因未明、以心脏增大为特点、最后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最初可无自觉不适,以后可在劳累时或轻度劳动时出现气急、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心脏重量增加,各心腔扩大,心肌灰白而松弛;室壁厚度近乎正常,心内膜也可增厚,可有心腔内附壁血栓,常有心肌纤维化,也可心壁成片受损,心脏起搏系统亦可受侵

1.扩张型心肌病

(1)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学说:认为心肌病是在病毒感染后发生的免疫性心肌损害所造成,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发病学说。

(2)心肌内小冠状动脉分支的病变,引起痉挛和阻塞所致。

(3)有些病例有心肌代谢过程中某些酶的缺乏也可能是其机理之一。

(4)部分病例与营养障碍有关,如食物中缺乏微量元素硒可能引起心肌改变。

2.肥厚型心肌病

目前认为该病与遗传有关。

3.限制性心肌病

病因未明。

中医病因

本病的内因在于先天禀赋特异体质,外因则在于感受外邪、毒邪,邪气乘虚侵袭,深入腠理,深入血脉,内舍于心,留而不去,痹阻脉络,心脉阻滞而为病;或因饮食所伤,劳倦思虑,致使脾胃受损,气血生化无源,心失所养;或脾失健运,致使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浊上承而发病。

通过对原发性心肌炎的病因了解,我们也知道导致原发性心肌炎的原因有很多种,一定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为了能够有效避免心脏疾病的发生,平时我们要多注意生活的细节,平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保持情绪平和,心情舒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心肌梗死的病理是什么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急性心肌梗塞必须紧急治疗,因为急性心肌梗塞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猝死,因此大家必须要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还要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的方法,才能帮助患者挽救生命,避免急性造成的重大危险,下面来了解一下心肌梗死的病理是什么吧?

冠状动脉闭塞20~30分钟后,受其供血心肌即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大块的心肌梗死累及心室壁全层称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如仅累及心室壁内层,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在心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坏死的心壁向外膨出,可产生心肌破裂,或逐渐形成室壁膨胀瘤。坏死组织约1~2周后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6~8周形成瘢痕而愈合,称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病理生理的改变与梗死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心肌收缩力减弱、顺应性减低、心肌收缩不协调、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心排血量下降、血压下降、心律增快或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可导致及心源性休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心肌梗病人护理注意事项

全文共 2603 字

+ 加入清单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特点。常并发心衰、休克及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有所提高,并且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本病起病急,病情重,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险性最大的疾病之一,在急性期较易出现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安全。那么,心肌梗病人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呢?小编在这里与您分享一下。

护理工作的好坏,是抢救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尤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要点。

一、休息急性期发病一至二周内要绝对卧床休息。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嘱患者不要主动用力。禁止或减少探视,避免不良刺激和情绪激动,保证患者身心得到休息。给予生活上一切需要。做好晨晚间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帮肋并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饮食和治疗等等。全部由护理人员承担。并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清新,让病人情绪稳定,心情舒畅。以免发生意外,做好护栏保护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二持续高流量氧气(4-6L/min)吸入,病情稳定或疼痛减轻后间歇低流

量给氧(3~4L/min),维持1~2天,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缩小梗塞面积,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减轻疼痛。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给药,保证患者治。

二、症状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应尽快缓解患者疼痛。可用度冷丁或吗啡,硝酸甘油等药物。严重者可用亚冬眠疗法。及时客观记录生命体征,必要时记24小时出入水,发现展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心肌梗塞或应用硝酸甘油后,血压一般偏低,便一定要与心源性休克所致的低血压相鉴别。如血压降低的财时伴有四肢湿冷,尿量减少。提示心源性休克发生,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处理。心肌梗塞若出现心率减慢规则,提示心律失常的发生要及时查心电图,给予及时处理。若出现咳嗽胸闷,可能是左心衰的表现,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抗心衰治疗。

三、饮食护理:因病人的心功能下降,心搏血量减少,加上绝对卧床休息,胃肠功能减弱,消化功能降低,早期急性发作期宜禁食1-2天。待病情稳定后进低盐低脂饮食,产气少,无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因过饱时。迷失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率减慢,横膈增高,挤压心脏,胃的血循环加快,增加心脏负担。易致心。

四、五排便护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病情重而变化快,急性期(4-6)周内,心电极不

稳定,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用力排便是诱导各种严重并发症或突然死亡的因素之一。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用力排便容易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病人的危险性与三种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左室功能衰竭,残余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倾向。用力排便可使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因此心肌梗塞病人千万不能用力排便不习床上大便。进食量少而发生便秘,因此要说服病人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急性期给予缓泻剂,保持1-2天有一次大便。加强腹部按摩,减轻病人精神心理的不安,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发生意外。必要时低压清洁灌肠。心肌梗塞患者如果无并发症者,在严密监护下早期下床坐式排便。对绝对卧床休息的病人,应正确指导和训练定时床上排便的习惯。3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尤其三周内的病人排便时尽可能进行心电?护,对老年人,心功能不全或有室性早搏的病人,要严密?护,并准备好静脉通道。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

五、心理护理:通过多年临床观察,探讨出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分为三型:

(一)紧张型病人表现为焦虑或恐惧,心理高度紧张。

(二)松驰型病人表现无所谓,不在乎心理,不听劝告。

(三)平稳型病人表现比较合作,能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

(1)对第一种类型的患者我们采取关心,疏导,鼓励,体贴,爱护和解释的方法。护理人员应该多关心患者,多与患者谈心,耐心听取患者诉说,从爱护患者的角度多安慰患者,主动关心患者的生活,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治疗,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克服焦虑和恐惧心理,如此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对于第二种类型的患者我们采取关心,鼓励,宣池。疏导为主的方法,护理人员主动关心患者,多向患者分析病情以及检查治疗的目的,克服患者的不在乎心理,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使这类患者达到快而好的恢复。

(3)对第三种类型的患者我们主要加强整体护理A注意环境护理,给患者一个优美舒适的良好环境。B注意饮食护理。C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的高峰在晨间醒来时,对高危患者,进行床边心电临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时记录异常波型。警惕室颤发生,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D恢复期引导患者适当活动。

六、药物治疗的护理:

1严格执行医嘱,按医嘱准确用药,在用药过程中,有效控制输液速度。严密观察

用药作用和副作用,及时客观记录病情,生命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在特殊药物治疗上要掌握有效用药时间和药量。合理按排输液顺序,如尿激酶的应用,地起病2~4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使用大剂量的尿激酶(首次量90~150万单位溶入5/葡萄糖液00ML)静滴。以临床三年的应用效果比较好。

2药物联合应用在临床上我们通常将硝酸甘油10mg,,利多因0.8g,25%硫酸镁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滴.,可止痛,还可预防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持续用药3-5天,治疗效果好,但在用这些药物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滴速一般8-20滴)。以免血压下降而发生意外。

3总之,在治疗心肌梗塞的全过程中,我们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密观察病情,

精心护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心肌梗塞的患者才能得到较快较好的恢复。出院指导:患者康复时,嘱注意休息,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情绪稳定。注意饮食禁忌,生活有规律,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忌劳累,防外感。告诉患者长期服药治疗的重要性,定期复查,出院后如出现心绞痛,胸闷,气促等情,随时就诊。

总之,在治疗心肌梗塞的全过程中,我们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心肌梗塞的患者才能得到较快较好的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心肌梗对老年人造成哪些危害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梗塞的危害很大,很多人对心肌梗塞并不陌生,心肌梗塞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同时也有可能发生在老人的身上,心肌梗塞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广泛,那么,心肌梗对老年人造成哪些危害是什么呢?小编在这里与您分享一下。

肌梗塞是指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分支堵塞,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的病症。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发病时有剧烈而持久的性质类似心绞痛的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症状,服用硝酸甘油无效,可产生严重后果。

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胸痛和不适、虚弱、发汗、晕眩、呕吐、心跳不稳定,有时心肌梗死也会导致昏迷。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病人一般将它描写为积压、紧束的感觉。有时下颌、颈部、臂膀、背部和腹部也会随之疼痛,尤其左臂或颈部容易疼痛。心肌梗死造成的胸痛往往长于30分钟。约四分之一的心肌梗死没有任何症状,尤其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会是这样无症状的。他们往往会感到虚脱、昏厥或无力。约一半的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前就有前兆症状如心绞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