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心肌

心肌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心肌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心肌问题。

分享

浏览

4629

文章

198

心肌梗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梗死是由于持久而严重的心肌急性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梗塞坏死。一般均伴有心室功能不同程度损害;临床上可,以见到严重胸痛和组织坏死的一些全身反应。常常伴有急性循环衰竭及严重的心律失常。那么,心肌梗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小编在这里与您分享一下。

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1、溶栓治疗:如无急诊PCT治疗条件,或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时,若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对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常用溶栓剂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静脉注射给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最严重的是脑出血。溶栓治疗后仍宜转至有PCI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

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应进行溶栓治疗。

2、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该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旨在应用特制的球囊导管扩张刚堵塞的血管使之再通,使缺血心肌获得再灌注以挽救濒死心肌。成功的病例,堵塞的冠状动脉出现再通,胸痛消失,心电图迅速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若无溶栓的禁忌,应首选溶栓治疗,在溶栓失败或溶栓后残余高度狭窄有PTCA适应证的患者,则可择期进行PTCA.对有溶栓禁忌或左室功能严重失调,出现低血压、休克,可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支持下争取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3、抗凝疗法:广泛的心肌梗塞或梗塞范围在扩大,可考虑应用。如有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新近手术创口未愈,活动性溃疡病,应禁用。用肝素50mg静脉滴注每6小时一次,共2日,控制凝血时间在20-30分钟内,与此同时口服双香豆素首剂200mg,第2日100mg,以后每日25-75mg维持。也可用华法令首剂15-20mg,第2日5-10mg,以后每日2.5-5mg维持。使凝血酶原时间为正常的两倍左右,疗程至少4周。治疗期中如发生出血应立即中止抗凝治疗,由肝素引起者用等量鱼精蛋白静脉滴注,双香豆素类引起者用维生素K1静脉注射,每次20mg。

4、β受体阻滞剂: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用心得安或美多心安可能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的灌注。

5、钙拮抗剂:异搏定、硝苯吡啶对预防或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保护心肌有一定作用。

6、葡萄糖-胰岛素-钾(极化液):氯化钾1.5g,普通胰岛素8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7-14日为一疗程,可促进游离脂肪酸的脂化过程,并抑制脂肪分解,降低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葡萄糖和氯化钾分别提供能量和恢复心肌细胞膜的极化状态有利于心肌细胞存活。

7、激素:急性心肌梗塞早期使用激素可能有保护心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诱发心肌梗的五个重要因素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梗塞的多发人群已经不仅仅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那么我们就要了解心肌梗塞的病因,才能及时的预防心肌梗塞,因为心肌梗塞随时会造成生命危险。那么,心肌梗发病前兆是什么呢?小编在这里与您分享一下。

1、过劳:做不能胜任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的体育活动,连续紧张的劳累等,都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己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缺血缺氧又可引起动脉痉挛,反过来加重心肌缺氧,严重时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2、激动:有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是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的。据报道,美国有一个州,平均每10场球赛,就有8名观众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3、暴饮暴食:不少心肌梗塞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国内外都有资料说明,周末、节假日急性心梗的发病率较高。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

4、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这就是医生们总要叮嘱冠心病病人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的原因,也是冬春寒冷季节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但其危害性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梗的老年人并不少见。所以,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对于心肌梗塞的发病因素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其中过度劳累,激动等等以及暴饮暴食都可能造成心肌梗塞,大家都应该注意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老年人心肌梗如何治疗

全文共 1910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老年人患病牢明显高于年轻人。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主要原因,亦有少部分由于病变冠脉严重而持久地痉挛所致。那么,老年人心肌梗如何治疗呢?小编在这里与您分享一下。

老年人心肌梗死的治疗

原则保护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扩大。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

1.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一般治疗

心电、血压和呼吸监测5~7天以及时发现抢救室颤先兆和室颤、心搏骤停等严重心律失常。间断(持续)吸氧。一般第1周内绝对卧床,可逐渐在床上作四肢的活动。第2周逐步离床站立和床边缓步走动。第3~4周逐步至室外慢步走动。有严重并发症。高龄或体弱的老年患者,卧床时间宜适当延长。饮食以少量多餐、清淡易消化为宜。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2.解除老年人心肌梗死的疼痛

早期有效镇痛十分重要。有效方法为吗啡3mg皮下注射,亦可小剂量静脉注射,必要时可每隔5分钟后再注射1次。低血压、心动过缓、高龄及有严重肺疾患病史者慎用,呼吸小于12次/分钟者禁用。此外。应持续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

3.溶栓治疗老年人心肌梗死

应早开始溶栓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再灌注。

(1)指征:

1)持续性胸痛:超过半小时,古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者。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mV、胸导联>0.2mV。

3)发病≤6小时者。对于发病6~12小时者,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4)年龄≤70岁。>70岁者,应根据梗死范围,一般状态,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2)老年人心肌梗死的禁忌证:

1)两周内曾行手术或严重外伤者以及有活动性出血者(胃肠道溃疡、咯血等)。

2)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后于溶栓前血压仍≥24.0/14.7kPa(180/llOmmHg)者。

3)高度怀疑有夹层动脉瘤者。

4)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史者。

5)有出血性视网膜病史者。

6)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7)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患者。

(3)方法:

1)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并即刻口服阿司匹林0.15-0.3g,以后每日1次,3~5天后改为50~150mg/d,长期服用。

2)溶栓药物:尿激酶150万~200万u溶于100ml5%葡萄糖液中30分钟滴完。静脉给药法或冠脉插管注射法。同时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小时1次,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次/天,持续3~5天。另一类为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剂,包括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ro-UK(单链前尿激酶)。在国内使用不多。rt-PA8mg静脉推注,然后42mg于90分钟内静脉滴注。

3)溶栓后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连续心电图变化及血清心肌酶学检测,用肝素者需监测凝血时间。溶栓并发症主要有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和一过性低血压及过敏反应等。

4.心律失常治疗

老年人心肌梗死早期即使是偶发室性早搏也极易转变为室颤。在室性早搏渐多或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应立即用利多乍因50~100mg静脉注射,每5~10分钟可重复1次至早搏消失,继以静脉滴注维持。对于发生心室颤动患者,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静脉滴注,严重患者可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做临时保护。

5.老年人心肌梗死休克的处理

(1)补充血容量: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大汗、呕吐、周围血管舒张等,均可导致血容量不足,应适当补足血容量。

(2)升压药的使用: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过低,可适当使用升压药,如多巴胺10~3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g中静脉滴注。

(3)血管扩张剂的应用:经上述处理血压仍不升,且疑有周围血管收缩状态者,可静脉滴注适量的硝普钠、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

6.老年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治疗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急性左心衰竭较多见,应高度重视,~旦确定尽早处理,洋地黄类药物应慎用,尤其在心肌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必须使用时剂量要减半。右心室梗死的病人应慎用利尿剂。

7.扩血管药物

(1)硝酸甘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可能缩小梗死面积,尤其对于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肿时。但低血压,休克者应慎用。

(2)β受体阻滞剂:老年人心肌梗死初几小时内应用可减轻心肌损伤和死亡率,继续使用则能减少冉梗死率和(或)死亡率。使用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为: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快速心律失常.如快速房颤以及血清心肌酶再次升高提示有梗死延展等。禁忌证为:心率

(3)钙拮抗剂:适用于梗死后心绞痛发作考虑与冠脉痉挛有关,以及PCI术后预防冠状动脉痉挛,不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老人心肌梗死后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心梗的护理在心梗患者的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严重而持续缺血,引起局部坏死,造成临床上一系列严重的心血管及胃肠道症状。因此,为了防止一些并发症发生,心梗的护理包括心梗病人的生活护理,心梗病人的康复护理,心肌梗死的老人该如何护理呢?心肌梗死患者平时外出尽量使用拐杖,另外平时还要多吸氧,是为了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心肌供氧,减轻因缺氧代谢产生的致痛物质。起初3天应持续吸氧,流量以4~6L/min为宜,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3~4L/min,维持1~2天;给予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限制含有大量胆固醇的食品,如鸡蛋、肥肉等,防止胆固醇升高。为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那么老人心肌梗死后如何做好心理护理呢?

一、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急性期表现出恐惧、紧张,原因是由于疼痛与气急引起的濒死感和无名的威胁;恢复期病人较多考虑疾病的愈后和对今后工作与生活的影响,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对心肌梗塞病人应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治疗和整体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二、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舒适、安静的环境对每个人都会感到轻松愉快,对病人更是如此。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可使心率、血压下降,对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艮好的作用,有利于病人渡过险关。

三、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病人入院后都渴望得到医生、护士的理解和信任,特别是危重病人更是如此。医生、护士在病人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关键,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促使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

四、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会心理防线崩溃,因而产生急躁、易怒、悲观情绪。对这类病人要引势利导,给以耐心解释,加以实例说明,稳定情绪,这些病人的治疗效果都较明显。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老人心肌梗死后如何做好心理护理的内容,得了这种疾病的老人心里护理做的好,也是可以加快恢复的,另外本网老人疾病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心肌梗死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哟!

展开阅读全文

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梗死在目前的医学上还是一个难题,其中造成心肌梗死的一大问题就是血栓。血栓会使病情变得越来越严重,并引发一系列恶劣的后果,给治疗增加难度。所以进行溶栓治疗是治疗心肌梗死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来看看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是什么意思吧?

经调查证明,心肌坏死的数量是决定患者预后最主要的因素。限制心肌坏死范围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如能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将冠状动脉再通,使心肌重新得到充足的血液灌注,就能阻止梗塞范围的扩大。基于上述想法,溶栓疗法应运而生。就是溶解血栓的治疗方法,即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使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将血栓溶解,使冠状动脉再通,使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和尿激酶,它们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溶解血液中的纤维素原及纤维素,从而使血栓溶解。

溶栓疗法根据用药途径可分为冠状动脉内溶栓及静脉内溶栓两种。冠状动脉内溶栓是先用导管经动脉插入冠状动脉再注射尿激酶或链激酶,使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溶解,其成功率为68%-89%。但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溶栓需要进行动脉插管,可能会延搁一定时间,因此近年来多采取静脉内溶栓。静脉内溶栓治疗不需插管,而且可在一般医院内进行,甚至可在救护车中进行,因此使用更为广泛。它是在短时间内,一般为30分钟内将50万-150万单位链激酶由静脉滴入,有效率为50%~90%不等。

展开阅读全文

心肌梗死遇三急可能会一触即发

全文共 1062 字

+ 加入清单

专家提醒说,冠心病人在生活中如果学会自我防护,可有效延缓或阻止冠心病的发生。

患有冠心病的冯老先生在家排便时,因用力过猛,诱发冠心病,导致心肌梗死。记者昨日在采访中获悉,除了生理和心理因素外,约有一半的患者因生活“不拘小节”诱发冠心病。专家提醒说心肌梗死遇三急可能一触即发

排便用力过猛诱发冠心病

冯老先生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长期患有便秘,但并未引起注意。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他在厕所里呆了近两个小时也没能出来。家里人推门一看,发现他晕倒在马桶上,急忙拨打120送往医院。经心电图一检查,老人被发现早已患有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他的血管腔明显比健康人缩小。医生说,像冯老先生这样的患者,排便时如果用力过度,极易出现腹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当心肌供氧不足时,可诱发心绞痛,甚至引起心肌梗死或猝死。据介绍,近年来因“三急”问题诱发心绞痛的患者医院急诊科经常见到。上个月,一名患有前列腺肥大的冠心病患者,因尿急而排尿不畅,心里一紧张,身体一用劲,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功能不全而发生心绞痛,经医院一系列紧急抢救,才得以康复出院。

警惕生活细节可缓阻病发

专家告诉记者,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目前,医学界公认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种: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肥胖、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高龄、性别与年龄等。冠心病人除了按医嘱服药外,还应时刻警惕一些生活小节,如避免排尿时过于用力和精神紧张,及时治疗尿道疾患;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过度。夏日炎炎,室内外温差过大,如从高温的室外走向空调较冷的室内,避免寒冷刺激,回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有些冠心病患者夜间心绞痛发作,是由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肌供血不足或因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发病。此类冠心病人可将床头抬高25厘米,以减少发作。午间也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心绞痛病史者应节制房事

一般而言,心绞痛频频发作者应节制房事。因为性高潮时,心率可增加至120-140次/分,血压也增高,这对冠心病人是超负荷的。即使时冠心病发作少者,在过性生活前也要服长效硝酸甘油制剂,其中如果发生胸闷、气短等应立即中止。饱餐后血液流于胃肠,而心肌血液相对供应不足,同时血脂暂时升高,防碍了心肌氧的运输,尤其是餐后即从事劳动或快步行走更易引发心绞痛。因此冠心病人要注意饮食不过饱,饭后适当休息。冠心病人可少量饮葡萄酒,但过量饮酒则可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临床上许多冠心病患者,由于情绪激动或过于悲痛使心绞痛发作。由情绪引发者,服药一般效果不佳。保持情绪稳定,才可尽快康复或减少发作。

展开阅读全文

心肌梗死与天气变化有什么关系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梗死与天气变化有什么关系呢?来自北京部分大医院的数字表明,急诊科接待的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上升了3成。北京气象台专家提醒,市民要学会利用气象资料,让气象指数指导生活,特别是平时身体体质较差的中老年人。北京医院急诊医生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带来的身体上的细小变化,一旦意识到病情加重,要及时就诊。

在高压形势控制下,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在冬季强大的高气压前缘常常伴有冷锋,带来寒潮天气。由于寒冷的刺激,使人体血管收缩,周围阻力增加,动脉平均压升高,引起心肌缺氧严重,所以心肌梗塞发病特别多。医疗气象学的研究,已发现有77%的心肌梗塞患者,54%的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感受性很高。

据了解,老年人每日出行的第一件事常常是晨练。为此,专家建议心脑血管病患者不要在最近这样恶劣的天气下轻易从事晨练或者其他形式的锻炼。像第二天早晨有降水,皮肤大多比较干涩,韧性降低,稍不注意极易擦破,所以不宜晨练;阴天不要在树林中晨练,以免二氧化碳中毒;雾天不宜进行晨练等室外锻炼,尤其是浓雾天,因为机体需氧量与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共同作用将造成供氧不足,产生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良症状,从而导致病原体趁虚而入。影响锻炼的因素还有空气质量,1至3级时可以晨练;4级时要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达到5级时必须停止晨练。

背景资料:气象病指的是与气象变化有关的疾病,此类疾病的发作或症状加重受天气突变的影响。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湿度、气压、风力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我国与其它位于中纬度地带的国家和地区一样,天气突变大多是“锋面”这个天气系统带来的。“锋面”是指冷暖气团之间的交界面,在它附近,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变化非常剧烈,特别是冬季,随着寒潮的不时南侵,锋面活动更为频繁,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出现了高峰值。

展开阅读全文

心肌梗死的“魔鬼”时间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梗死的“魔鬼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每天6时-11时是全天最危险的时段,专家们将其称为“魔鬼时间”。

人体的生物代谢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专家们通过观察发现,一些疾病的发生有着比较明显的时间规律,比如要防范急性心肌梗死,千万不能忽视最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魔鬼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这是因为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后,如同河流淤积了泥沙,使河道水流不畅,冠状动脉被完全阻塞,将造成断流,心肌好比河流所灌溉的农作物,就会因无水而枯死。

专家指出,清晨日出东方,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血压上升,心律加快,血小板活性增强,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状动脉的压力和应切力也随之增加,极易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每天6时-11时是全天最危险的时段,专家们将其称为“魔鬼时间”。

专家们还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在一年之中,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最高;一周之中,以周日、周一发病率最高。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痛、憋气、呼吸困难、心慌,严重者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衰、休克、意识障碍,甚至发生猝死。

专家提醒说,除了警惕“魔鬼时间”外,人们尤其是冠心病患者要懂得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强冷刺激、过度疲劳和暴饮暴食等都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些情况。专家还特别建议患有习惯性便秘的老人避免用力大便。

展开阅读全文

心肌梗死的常识有哪些

全文共 3022 字

+ 加入清单

9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血栓病与斑块破裂,供应受损区的动脉闭塞(此前已因动脉粥样硬化而部分阻塞)有关.推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内膜改变诱发的血小板功能异常促发了血栓形成,大约2/3的病人出现血栓自溶,因此,24小时后仅30%仍有血栓性闭塞,下面来了解一下心肌梗死的常识有哪些吧?

由动脉栓塞(如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消耗性心内膜炎)引起的心肌梗死少见,有报道冠脉痉挛和其他冠脉正常者也可发生心肌梗死.可卡因造成强烈的冠脉痉挛,使用者可表现为可卡因诱发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尸检和冠脉造影表明可卡因诱发的冠脉血栓形成,可发生于正常的冠状动脉,或叠合在已经存在的粥样斑块上。

心肌梗死主要是lv的病变,但可延伸至右心室(rv)或心房.rv梗死常常由右冠状动脉或占优势的左回旋支闭塞引起,特征是rv充盈压高,通常伴重度三尖瓣反流和心排血量降低,大约半数下壁心肌梗死者出现不同程度的rv功能不全,10%~15%有血流动力学异常.任何下后壁心肌梗死伴颈静脉压升高而血压低或休克者均应考虑有rv功能不全。

心脏继续泵血的能力直接与心肌损害的范围有关,死于心源性休克者梗死面积常达到或超过左室质量的一半,或者新梗死结合瘢痕超过左室质量的一半.前壁梗死比下后壁梗死范围大,预后差,常由左冠状动脉树尤其是前降支闭塞引起,而下后壁梗死反映了右冠状动脉或占优势的左回旋支动脉的闭塞。

透壁性梗死累及自心外膜至心内膜心肌的全层,常见的特征是心电图上有异常q波,非透壁性或内膜下梗死不贯穿整个室壁,仅引起st段和t波异常.心内膜下梗死常侵及心肌的内1/3,此处室壁张力最高,心肌血流最易受循环改变的影响,此型心肌梗死也可继发于长时间的低血压.由于临床上不能准确地确定坏死的穿壁深度,最好把心肌梗死分为q波和非q波二种,心肌破坏的量可由ck升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来估计。

症状和体征

约2/3的病人在发病前数天至数周有先兆症状;包括不稳定性或恶化型心绞痛,气短或疲乏.急性心肌梗死的初发症状常是深部,胸骨下内脏痛,描述为隐痛或压迫感,通常放射至背,下颌或左臂.疼痛与心绞痛不适相似,但常更严重,持续更长,休息或硝酸甘油几乎不缓解,或仅暂时缓解.然而,不舒适也可很轻微,可能20%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无痛或未被病人认为是疾病.女性可有不典型的胸部不适,老年人更多地诉述呼吸困难而不是缺血型胸痛.严重发作时,病人忧虑,可有濒死感.也可出现恶心,呕吐,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lv衰竭,肺水肿,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的症状也可很明显。

体检时,病人常处于严重疼痛,不安,忧虑状态,伴皮肤苍白,湿冷.可有明显的周围或中央性发绀,脉纤细,血压多变,如不发生心源性休克,许多病人开始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心音常有些遥远,第四心音普遍存在,心尖区可闻及柔和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反映了乳头肌功能不全),开始就听到摩擦音或更响亮的杂音提示先前就有心脏病或提示其他诊断,心肌梗死症状出现后几小时内听到摩擦音少见,如有则表明可能是急性心包炎而不是心肌梗死.摩擦音常短暂存在,多见于q波性心肌梗死后2~3天。

并发症

心律失常见于90%以上的心肌梗死病人(参见第205节).心动过缓或室性异位搏动(veb)见于心肌梗死的早期,传导障碍表明损及窦房结,房室结和特殊的传导组织.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最初72小时的主要死亡原因,包括起源于任何部位的心动过速,心率足够快以致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莫氏ⅱ型或ⅱ度,ⅲ度心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宽qrs波的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心房激动不能到达心室,室率慢)不常见,常提示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窄qrs波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常提示下壁或后壁梗死.心搏停止少见,除非作为进行性lv衰竭和休克的终末表现。

窦房结功能障碍受下列因素影响:窦房结动脉的起源(即左或右冠状动脉),闭塞的部位,先前存在窦房结病变的可能性,尤其是老年人.除非心率慢于50次/分,一般窦性心动过缓无临床意义.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常是不祥预兆,反映了lv衰竭和低心排血量,还应寻找其他原因(如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

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异位搏动(aeb),心房颤动和心房朴动(比心房颤动少见),见于约10%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反映了lv衰竭或右房梗死.阵发性房速不常见,这些病人先前多曾有房速发作。

最初24小时内出现的心房颤动常是短暂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0岁,心衰,以前心肌梗死病史,大范围前壁梗死,心房梗死,心包炎,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慢性肺部疾病和低氧血症.溶栓治疗减少了发生率,反复的阵发性房颤是一个不良的预后征象,他增加了系统栓塞的危险。

房室传导阻滞中,房室传导的可逆性改变---伴p-r延长的莫氏ⅰ型传导异常或文氏现象相对常见,尤其是下壁---隔面梗死累及到lv后壁的血供时,该部有支配房室结的分支.这些紊乱常呈自限性.对阻滞类型的心电图诊断很重要,进展成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少见.伴心搏脱落的真性莫氏ⅱ型或qrs波群宽而慢的房室传导阻滞常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不祥的并发症。

室性心律失常常见,veb见于大多数心肌梗死病人,但并不能成为治疗依据.原发性vf出现在心肌梗死后最初几小时内,迟发性vf可能伴有持续的或后期的心肌缺血,如伴有血流动力学恶化则是预后差的标志.室性心律失常反映了缺氧,电解质紊乱或交感神经活性过高。

心衰见于2/3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病人,通常lv功能不全占优势,表现为呼吸困难,肺底湿啰音,低氧血症.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面积的大小,lv充盈压的升高,以及心排血量减少的程度.lv衰竭时,pao2在应用速效利尿剂(如呋噻米40mg静注)前后的反应有助于确定诊断:lv衰竭的pao2降低在利尿后应升高.死亡率直接随lv衰竭的严重性而变化。

rv梗死的表现包括rv充盈压升高,颈静脉怒张,肺野清晰和低血压.右胸前导联(v4r)st段抬高1mm高度提示rv梗死,rv梗死并发lv梗死则死亡率增加。

低氧血症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常继发于伴有肺通气/灌注关系改变的左房压升高,肺间质水肿,肺泡塌陷及生理性分流的增加.50~70岁的病人,卧床休息时的正常pao2大约为82±5mmhg。

急性心肌梗死的低血压是由于心室充盈减少或继发于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收缩力丧失所致.lv充盈减少最常见的原因是静脉回流减少,后者继发于低血容量,尤其是接受强力袢利尿剂者,但也可能提示rv梗死.确定低血压的原因有时需要经皮插入球囊飘浮导管测定心内压力.如果系统性低血压者左房压低,给予晶体的液体负荷(0.9%或0.45%nacl溶液)是合适的,在监测系统动脉压和左房压的同时,30分钟内给予200~400ml上述液体,如血压上升,而左房压仅轻微增加,提示低血容量的诊断.另一个指标(如不能测心内压力)是:血压升高,临床改善而没有肺充血也提示为低血容量。

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65%,特征是低血压,心动过速,尿量减少,意识障碍,大汗及肢端发冷,最常见于广泛前壁梗死和lv功能性心肌丧失>50%者。

心肌梗死后可再缺血.心肌梗死的胸痛一般在12~24小时内消退,任何残存的或后来的胸痛都可能代表心包炎,肺栓塞或其他并发症(如肺炎,胃症状,再缺血),再缺血通常伴有心电图上st-t的可逆性改变,血压可升高.1/3没有复发胸痛的病人存在有无痛性缺血(心电图改变而无疼痛),连续的梗死后缺血的证据提示更多的心肌有梗死的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造成老年人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心肌缺血对老年人的生活、健康质量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常见的是低血压,主动脉供血减少或者是冠状动脉阻塞等问题所造成,而且心肌缺血对心脏全身都是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的,那么造成老年人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的供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存在着波动,但这种波动经过机体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如果任何一种原因引起心肌缺血,经机体调节不能满足心脏工作需要,这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

2、可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心瓣膜病、血黏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

3、临床显示: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狭窄。而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就是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

4、心肌缺血对心脏和全身都可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而氧是通过血液输送给细胞的。心脏没有“氧仓库”,完全依赖心肌血供,所以一旦缺血,立刻会引起缺氧。缺氧的直接后果是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减弱,产能减小,使心脏活动时必需的能量供应不足,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同时,代谢的废物也不能被有效及时地清除,易产生不利影响。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终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若有20%~25%的心肌停止收缩,通常会出现左室功能衰竭;若有40%以上的心肌不能收缩,就会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如果这种情况突然发生,就会出现非常危险的心源性休克。

展开阅读全文

讲解心肌劳损症状和预防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劳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心肌劳损就是指心肌长期在高负荷下过度工作,比如过度肥胖,高血压,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导致心肌受损,此时心肌可能缺血,也可能供血正常。如确诊心肌缺血,长期发展可能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等情况,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讲解心肌劳损症状预防

易发群体

一般老年人,从事职业需要精神高度紧张,而运动量较少的人群,肥胖高脂血症患者中如出现T波改变应怀疑有心肌缺血的病变,尤其以往曾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更应警惕。年轻人,工作不需要过度精神紧张,血脂水平正常的人群,出现T波改变可以与以往心电图对比,如无明显改变并无太大意义。

症状

心肌劳损是一个心电图的诊断,心肌劳损本身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是也可以出现在象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状况下,治疗取决于基本的病因。如果是冠心病或心绞痛引起的,适当应用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即可。

预防和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改变工作生活方式,适当锻炼,节制饮食,控制血脂,减轻体重,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并服用相关药物。心肌劳损是一个心电图的诊断,心肌劳损本身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是也可以出现在象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状况下,治疗取决于基本的病因。如果是冠心病或心绞痛引起的,适当应用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中医预防心肌再梗死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中医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选方用药以及实验研究等方面多层次进行了深入探讨,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中医预防心肌再梗死。

中医药防治ami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色。如某些中药饮片或注射剂可止痛,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抗凝血、防止再灌注损伤,营养心肌等。所以中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防治ami有重要现实意义。

ami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预后及远期疗效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预防ami后并发症的出现,对于患者能否最终痊愈,恢复生活能力有直接影响。

这其中,ami后再梗塞的预防是当前日益引起重视的课题。因为患者许多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达到临床治愈而出院,并不能算是最终治愈。

统计资料证实,ami复发率高达7.8%~29.6%,复发的期限以两年内为最高,占总复发率的33%~50%,且相当多的病例是多次复发。ami发生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导致的冠状动脉闭塞率也达8%~15%。

所以依照循证医学的精神,力争提高病人远期生存率,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是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探索ami及并发症治疗措施的出发点。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而致局部坏死。

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近年来发现冠状动脉持久痉挛,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痉挛,也是引起ami的因素之一。ami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内壁增厚,导致血栓形成,阻塞了冠脉,造成心肌缺血氧发生组织坏死。

当临床症状消失后,冠脉粥样化和血液黏稠度异常等病理基础依然存在。如果这些因素进一步发展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梗死就很容易重新形成。ptca的内膜损伤引起血小板聚集,内膜、肌层增生可使再通的冠脉闭塞。

中医认为ami后再栓塞的病因病机多由于本虚标实。本虚以阴、阳、气、血虚为主。ami后病人的精神和体力都有不同程度减退。情志易抑郁,胸阳失展,血脉不和。而ami后心气耗伤,胸阳不振,运血乏力,血滞心脉。《灵枢·经脉》篇:“手少阳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故ami后的患者多易见阵发的心痛、胸闷气短、脉结代等症状。邪实中以气滞、瘀、痰、湿、饮、寒凝为主要特征。其中瘀是关键,寒、热、诸虚皆由瘀而生,瘀在再梗死的易患因素中占主导地位。

其中多见血瘀。冠状动脉造影也表明瘀证型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严重,说明中医辨证分型有客观病理变化作基础。因此ami后易发生再梗死的患者辨证分型主要为气虚型、血瘀型和气虚血瘀型。临床根据不同的症状特点,给予预防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

展开阅读全文

有些发生了心肌梗死为什么会不出现疼痛信号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疼痛是疾病发出的信号,以提醒患者及时就医。可有的人发生心肌梗死,却不出现疼痛信号,下面就来看看有些发生了心肌梗死为什么会不出现疼痛信号吧?

●心脏病变部位不同,对疼痛敏感性不一样。如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则对疼痛不甚敏感;有的是后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现疼痛;还有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害时,常无疼痛感觉。

●个体差异造成对疼痛反应不一样。如老年人全身各器官组织老化,感觉迟钝,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加上脑萎缩或痴呆,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说不出明确的不适,掩盖了病情。

●多见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由于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感觉神经受累,这样便会使痛觉变得迟钝甚至没有痛觉。

●与情绪改变有关。如过度紧张、疲劳等,可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变得迟钝。

那么,怎样才能较早知道自己得了无痛性心梗呢?

虽说心脏疼痛警报系统失灵发不出信号,但并非没有一点征兆。比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及中老年人,如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出冷汗、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困倦乏力、胃部不适、胀满恶心、脉搏细弱不规则等症状,应想到可能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须及时到医院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以便早确诊、早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心肌梗死的病理是什么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急性心肌梗塞必须紧急治疗,因为急性心肌梗塞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猝死,因此大家必须要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还要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的方法,才能帮助患者挽救生命,避免急性造成的重大危险,下面来了解一下心肌梗死的病理是什么吧?

冠状动脉闭塞20~30分钟后,受其供血心肌即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大块的心肌梗死累及心室壁全层称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如仅累及心室壁内层,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在心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坏死的心壁向外膨出,可产生心肌破裂,或逐渐形成室壁膨胀瘤。坏死组织约1~2周后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6~8周形成瘢痕而愈合,称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病理生理的改变与梗死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心肌收缩力减弱、顺应性减低、心肌收缩不协调、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心排血量下降、血压下降、心律增快或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可导致及心源性休克。

展开阅读全文

心肌梗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随时急救的准备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

统计发现20%的心肌梗死属于夜间睡眠相关性心脏事件,但从死亡率来看,突发心梗未及时到医院就诊就死于院外的高达30%。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心肌梗死有一定的病发时间,很多的人发病的时候,身边没有人,可能就直接死亡了,那么心肌梗死患者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随时急救准备呢?

夜晚0点~2点是心梗发病高峰时间,此时气温最低,加之夜晚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易出现心律失常。再加上睡眠时人体比较缺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统计发现20%的心肌梗死属于夜间睡眠相关性心脏事件,但从死亡率来看,突发心梗未及时到医院就诊就死于院外的高达30%。

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越早采取措施,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小,预后就越好。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心梗症状发作60分钟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死亡率最低;而症状发作超过120分钟才得以救治者,死亡率显着升高。美国心脏病学会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就诊到接受PCl的最佳治疗时间定为90分钟。然而,真正能在起病后90分钟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并不多,尤其夜间发病的人,有些怕影响家人,强忍到天亮才去看病;独居老人等到在外面的孩子回来后再到医院;有的患者发病后自己步行、骑自行车到医院,这会增加心肌负荷,增加耗氧量,路途中易出现心脏骤停而死亡。

为预防夜间心梗突发,有冠心病史的中老年人及三高人群应做到,床头放置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和一杯水;呼叫家人时立即有人应答。一旦感觉胸闷胸痛,逐渐出现上肢疼痛及不常见的恶心、发冷汗,应高度怀疑心梗发作,立刻咀嚼阿司匹林片300毫克,或含服硝酸甘油一片,然后拨打120急救电话。患者保持安静,不要乱动增加心脏负荷。抓紧抢救时间,抢救车上提前和医院做好沟通,做好抢救准备,尽量免去看就诊时的繁琐环节,到院后直接抢救。

除了午夜,清晨也是心梗高峰时段。因清晨醒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体力或脑力劳动,或吸烟时的应激反应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预防措施是,早上睁开眼睛后应先不起身,躺着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喝一杯温开水后再起床,且起床动作不要太猛,缓慢为宜。

通过介绍,我们对于心肌梗死的危害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老年人最好不要和老伴分床睡觉,这样在自己发病的时候也有个人照应。

展开阅读全文

老年人心肌缺血注意什么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对人的心脏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平时心肌缺血患者要多加注意,那么老年人心肌缺血注意什么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1、戒烟、限酒,吸烟促使与加重动脉硬化,引起冠状血管痉挛,应戒烟;乙醇

2、低盐,每日6克以下,盐摄入过多,可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与心肌耗氧;

3、低脂,高脂可加速动脉硬化,有冠心病心肌缺血者,降脂目标:根据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胆固醇——应降至4.7以下,甘油三脂——应降至1.7以下,低密度脂蛋白应降至2.6以下。

4、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精神紧张与刺激,有心绞痛等急性缺血症状时,更要注意。心肌缺血较稳定者,可适当活动,如快步走、慢跑、太极拳等,可增强心脑血管的功能、改善供血,促进康复。

5、饮食不宜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注意防寒,避免引发冠状动脉痉挛。

展开阅读全文

心肌灌注不足常见于冠心病无症状表现的亲属中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灌注不足常见于冠心病症状表现亲属中。据美国心脏协会杂志1月的循环杂志报道,在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冠心病(cad)的研究对象中,半数以上的人存在潘生丁诱导的心肌灌注异常,尽管他们没有任何症状。

休斯敦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的k.lancegould博士及其同事使用静态潘生丁心脏pet灌注成像技术对90位受试者进行了评估。受试者包括18位诊断为cad的患者(先证者),和32位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一人是上述18位先证者的无症状成年人。

此外还有30位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但无cad家族史的无症状受试者,以及10位无心脏病危险因素和无cad家族史的对照者。

研究人员报道说,在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cad的无症状受试者中,50%存在潘生丁诱导的心肌灌注不足。这些不足有5%或更多的心脏影像所见,其出现可伴或不伴其他危险因素。

gould博士小组还指出:“与伴有其他相似危险因素但无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受试者相比,家族史与更广泛的病变(更大面积的关注不足)有关,而与更严重的病变(灌注不足的强度)无关。”

“显然,单纯的家族史通过尚不明了的机制与标准的危险因素一样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重要的是,在远未出现症状之前,我们就能在这些家庭成员中发现早期病变,并提供有力的预防和可逆性治疗措施。”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肌灌注不足常见于冠心病无症状表现的亲属中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慢跑对心肌缺血有好处吗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慢跑是有氧呼吸运动的一种,跑步20分钟之后脂肪就开始燃烧,通过跑步,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它能使全身的肌肉有节律的收缩和松弛,使肌肉纤维增多,蛋白质含量增那高,我们在慢跑时该注意什么呢?跑作为一种健康的运动已经吸引了一大批狂热的爱好者,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很多人的跑步姿势是不正确的。很多人跑后不是膝盖受伤就是脚踝受伤,大部分是姿势不正确导致的。因此你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跑步姿势,头部不要前倾或后仰跑步的时候,头部、脖子、脊柱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避免头部的前倾或后仰,即便是加速的时候,头和身体也是同时前倾的,大家知道慢跑对心肌缺血好处吗?

当然是有好处的,心肌缺血的额患者可以进行慢跑,亦慢不亦快,每跑三步一吸,三步一呼!只用鼻子和腹部呼吸!早晨在9点到10点间锻炼,晚间也9点左右!不可贪多,循序渐进,只要长期坚持方可奏效!

研究表明,进行轻松的慢跑运动,能增强呼吸功能,可使肺活量增加,提高人体通气和换气能力,慢跑时所供给的氧气较静坐时可多8~12倍。氧气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吸氧的能力大小又直接影响到心肺功能。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吸氧能力较低,而锻炼能提高吸氧能力。练慢跑的老年人,最大吸氧量不仅显著高于不锻炼的同龄老人,而且还高于参加一般性锻炼的老年人。慢跑运动可使心肌增强、增厚,具有锻炼心脏、保护心脏的作用。多年从事慢跑运动的老年人的心脏大小及功能与不参加锻炼的20岁的年轻人的心脏无异,这是因为长期坚持锻炼,改善了心肌营养,使得心肌发达,功能提高。

慢跑可使血流增快、血管弹性增强,具有活血祛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慢跑时冠状动脉血流量较安静时可增加10倍,即每分钟血流量可达1200~1400毫升。坚持长期慢跑的人,平时心跳频率可下降到每分钟50~60次左右,这可使心肌得到较长时间的休整。慢跑能促进全身新陈代谢,能改善脂类代谢,可防治血液中脂质过高。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老年性疾病大多与体内脂质代谢有关,慢跑能改善体内脂类物质的正常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可预防和减少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从而起到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的作用。慢跑可控制体重,预防动脉硬化,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消除大脑疲劳。慢跑运动还可使人体产生一种低频振动,可使血管平滑肌得到锻炼,从而增加血管的张力,能通过振动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排除,同时又能防止血脂在血管壁上的堆积,这在防治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上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心肌梗死家庭防治措施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那么心肌梗死家庭防治措施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家庭防治措施

1、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

搬抬重物时必然要弯腰屏气,其生理效应与用力屏气大致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

2、放松精神

愉快地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对任何事物要能泰然处之;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但应避免竞争激烈的比赛,即使比赛也应以锻炼身体增加乐趣为目的,不以输赢论高低。

3、适度锻炼

一般来说,要达到锻炼的目的,每周至少要有三次认真的体育锻炼,每次不少于20分钟,但也不宜超过50分钟。开始时要先活动一下身体,如举臂、伸腿等。锻炼结束时要做一些放松活动,不应立即停止活动,更不应锻炼后马上上床休息,否则容易引起头晕,对心脏不利。

在参加体育锻炼之前,应该先测定体力耐受程度。运动锻炼不要过度,过度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使左心室过度疲劳和促使发生心力衰竭。运动量一般可视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定。如果是心、肺功能都正常的人,可以根据锻炼后的最高心率限度来定。具体计算方法是,从220减去年龄数,再乘以O.75。例如您今年60岁,那么(220—60)x0.75:120次,如果超过120次,则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4、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

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高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一般闷热且不通风,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老年冠心病病人更是如此。冠心病较严重的病人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洗澡。

5、要注意气候变化

在严寒或强冷空气的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气候急剧变化、气压低时,冠心病病人会感到明显有不适。资料表明,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扩冠药物进行保护。

6、做好日常保护

冠心病人日常生活中各种保护措施非常重要,同时,还要懂得和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并给予及时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心肌酶检查的正常值是多少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检查正常值是多少

心肌酶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患有各种心肌疾病,比如说心肌梗塞,通过检查数据可以知道患者的身体状况。

1、谷草转氨酶

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中,主要在心、肝、骨骼饥肾、胰、脾、肺、RBC中。其中以心肌细胞含量最丰富。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线粒体中(M-AST)。胞浆中(C-AST)仅占12%,可溶性的正常血清中AST很少,只有上述组织发生病变时,才释放入血。AST在心肌中含量最多,所以在急性心梗6-12h升高,48h达高峰,3-5d恢复正常。

2、乳酸脱氢酶

有五种同功酶LDH1-LDH5。广泛分布,主要在肾,其次心肌,骨骼肌,其它肝、脾、胰、肺。急性心梗、骨骼肌损伤、某些肝炎、白血并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及恶性肿瘤,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升高。急性心梗12-24hLDH升高,48-72h达高峰,1-2周后恢复正常。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胸腹水中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慢性肾小球肾炎、SLE、糖尿病肾病等病人中,尿血清乳酸脱氢酶可达正常人3-6倍,尿中含多种抑制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物质,如尿素、小分子肽类、低PH值也可抑制LDH活性。尿毒症患者LDH正常,透析后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

怎样查心肌酶

心肌酶是确诊心肌梗塞等疾病的主要依据,所以如果发现疑似症状,就要及时做好心肌酶检查。

检查心肌酶主要是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的通透性。临床上在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和骨骼肌损伤的情况下,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在诊断疾病时,应该测定哪些心肌酶在临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临床当然希望测定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高(或低)就能确诊,否则就可排除,但这类理想化的指标是很难存在的,因此我们选择诊断用指标时就得依照如下原则:

1、有较高的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的指标变化。

2、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

3、生物半寿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

4、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

心肌酶检查需要空腹吗

每一种检查都有一些注意事项,因为都有可能影响到检查效果,心肌酶也不一样,但心肌酶检查时不用空腹。

一般说的空腹主要是胃肠道的某些相关检查,饮食后会刺激酶的分泌。抽血检查心肌酶对饮食影响不大,所以不严格禁食,另外与运动关系不大。所以说检查心肌酶不需要禁食和限制活动,当然空腹检查也没有影响。心肌酶是查心肌有没有病变,大部分是为了看有没有心肌梗死发生。

心肌酶谱主要包括:CK-MB、LDH、α-HBDH等,是反应心肌损伤较特异的指标,临床通常是结合两者并且综合患者ECG的动态演变及有典型症状等综合诊断的。以往认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是男性>45岁,女性>50岁,但近些年各国的冠心病的大样本调查都显示该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所以也不排除年轻人发病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