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语文仿写题及答案(20篇)

浏览

3894

文章

350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一、通假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3、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古今异义

1、朋: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一般实词

1、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愠(yùn):生气,发怒。

3、日:每天。

4、谋:谋划,指办事。

5、忠:尽心竭力。

6、交:结交,交往。

7、信:真诚,诚实。

8、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刚强,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

16、施: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之字音与字形

全文共 3573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年级下册专项复习(一)字音字形

第一单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奠基(diàn)选聘(pìng)谣言(yáo)鞠躬尽瘁(cuì)

B.硕果(shuò)卓越(zhuō)迭起(dié)深恶痛绝(wù)

C.校对(jiào)咳嗽(késou)调羹(gēng)燕然勒功(yān)

D.草率(shuài)萦带(yíng)澎湃(péngbái)鲜为人知(xiǎn)

(解析:A.“聘”应读作“pìn”;B.“卓”应读作“zhuó”;D.“湃”应读作“pà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元勋薪金可歌可泣当之无愧

B.挚友深霄截然不同马革裹尸

C.昼夜吩咐锋芒毕露兀兀穷年

D.碟里疙瘩群蚁排衙迥乎不同

(解析:B.“霄”应写作“宵”。)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己——已)

(2)佩服、仰暮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暮——慕)

(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迥迥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迥迥——炯炯)

(4)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瑕及此。(瑕——暇)

(5)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遏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遏——竭)

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仰之弥(mí)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

(2)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dǒu)牛,声震天地!

(3)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huàn)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第二单元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气魄(pò)山巅(diān)狂澜(lán)踱来踱去(dù)

B.喧闹(xuān)戒尺(jiè)诧异(zhà)一泻万丈(xiè)

C.祈祷(qí)呻吟(yín)字帖(tiè)宛转(wǎn)

D.丰饶(náo)污秽(huì)山涧(jiàn)嗥鸣(háo)

(解析:A.“踱”应读作“duó”;B.“诧”应读作“chà”;D.“饶”应读作“ráo”。)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屏嶂榜样劈成滋长

B.哺育誓言田垄懊悔

C.惩罚胸膛土壤默锲

D.斑斓高梁埋葬亘古

(解析:A.“嶂”应写作“障”;C.“锲”应写作“契”;D.“梁”应写作“粱”。)

7.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注音。

(1)惊涛澎湃(péngpài),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pī)成南北两面。

(2)韩麦尔先生呢,踱(duó)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3)但是他哽(gěng)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4)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zhì)痛的热爱。

(5)我想起幽(yōu)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lán)语,原野上怪诞(dàn)的狂风……

第三单元

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疮疤(chuāng)霹雳(pīlì)惧惮(dān)惶恐(huáng)

B.震悚(sǒng)涎水(yán)镶嵌(qiàn)眼翳(yì)

C.孤孀(shuāng)晌午(xiǎng)愧怍(kuìzuò)门槛(kǎn)

D.取缔(dì)攥(zuàn)黏性(nián)粗拙(zhuō)

(解析:A.“惮”应读作“dàn”;B.“涎”应读作“xián”;C.“晌”应读作“shǎng”。)

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烦suǒ(琐)书zhāi(斋)烦zào(躁)胸pú(脯)头lú(颅)

jié(诘)问tā(塌)败荒pì(僻)竹gān(竿)còu(凑)合

10.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xù)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sǒng)起来。

(3)黄泥是用来砌(qì)缝的,这种黏(nián)性很强的黄泥掺(chān)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4)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zhì)了过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hài)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5)但当我哀悼(dào)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第四单元

1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生疏(shū)商酌(zhuó)契约(qì)悲天悯人(mǐng)

B.陡峭(qiào)竹篾(miè)累赘(zuì)颠沛流离(pèi)

C.恍惚(huǎng)修葺(qì)晶莹(yíng)不耻下问(chǐ)

D.恳切(qiè)譬如(pì)简陋(lòu)诲人不倦(huǐ)

(解析:A.“悯”应读作“mǐn”;B.“赘”应读作“zhuì”;D.“诲”应读作“huì”。)

1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妥tiē(帖)yōu(悠)闲xún(循)环拖tà(沓)修rùn(润)如shì(释)重负

niǎn(撵)走别niu(扭)太阳zhài(寨)监dū(督)感kǎi(慨)花bàn(瓣)

1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jǐ)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

(2)梦中恍惚(hū)在那香气四溢(yì)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3)大抵(d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4)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lǎn)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5)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ɡōnɡ)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第五单元

1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迸溅(bìng)挑逗(tiǎo)枯槐(huái)仙露琼浆(qióng)

B.凝望(níng)酒酿(liàng)赤裸(luǒ)忍俊不禁(jīn)

C.忏悔(chàn)哆嗦(suo)萋萋(qī)盘虬卧龙(qiú)

D.瞬息(shùn)涉足(shè)伫立(chù)祸不单行(huò)

(解析:A.“迸”应读作“bèng”;B.“酿”应读作“niàng”;D.“伫”应读作“zhù”。)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潺头矜持幼稚猥琐

B.灼灼绽开颤抖幽寂

C.褪尽遗撼忧郁藤萝

D.伶钉服侍魂魄污染

(解析:A.“潺”应写作“孱”;C.“撼”应写作“憾”;D.“钉”应写作“仃”。)

16.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每一穗(suì)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diàn)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船舱(cāng)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2)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niàng),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3)纤纤(xiān)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4)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xù)着我的梦。

(5)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wéi)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得火灼灼(zhuó)的,可我的小桃树……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

第六单元

1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吞噬(shì)疲惫(bèi)钦佩(qīn)心有灵犀(xī)

B.闲暇(xiá)蔚蓝(wèi)鲁莽(mǎng)海市蜃楼(shèng)

C.严谨(jǐn)稠密(chóu)俯瞰(kàn)屏息凝神(pǐng)

D.凛冽(lǐnliè)拯救(zhěn)无虞(yú)忧心忡忡(chōng)

(解析:B.“蜃”应读作“shèn”;C.“屏”应读作“bǐng”;D.“拯”应读作“zhěng”。)

1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毡鞋点掇迟钝保佑

B.厄运模拟堡罍辜负

C.轮墎蒙眬凸现羸弱

D.概率合拢吟唱告罄

(解析:A.“掇”应写作“缀”;B.“罍”应写作“垒”;C.“墎”应写作“廓”。)

19.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zhuài)了出来。

(2)他们的心在战栗(lì),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xùn)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3)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wú)宁说更害怕回家。

(4)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yùn),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5)估计在我之前遨(áo)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验,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素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点:解读教材的功夫;课堂教学的功夫。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文章内容。

语文教师培养基本素养的方法

首先,转换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育实践。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教育态度和行为。然而,目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观念需要彻底更新的还不多。所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关键中的关键。

其次,提高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就指出教师品德的重要性: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都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就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最后,强化专业素质,适应教材需要。跨进新世纪,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更新,信息传递将飞跃发展。当今的学生是伴着电视长大的一代,电脑网络的出现使学生的视野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学科结构看,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出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综合的趋势。据介绍,新课标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任务。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把握人文性、实践性、母语性等这些学科特点,着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实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不仅是多层面的,更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结构系统。这就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是自身具备这些基本素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理论视野,厚积薄发,不断进取和创新,从而在语文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语言素养

结合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形式,更多来自于语言表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副好口才。我着重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谈谈课堂上教师的语文素养。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的话语没有语文味,刻板、粗糙,不打动人心,无法让学生感到语文的可爱。如果教师的语言不打动人心,无法让人有倾听的欲望,怎么能要求学生好好地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呢?

课堂上的语文教师,既有运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也有面对教材书面语言朗读的声音,这都是语文的声音,都反映出语文教师的基本语言素养。比如,朗读是否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讲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使学生身心得以灌溉与滋养。其实,讲解也好,朗读也罢,身为语文教师,应当把每一节课当作自己语言素养修炼的课堂,将课堂上每一处的讲解语、小结语、提示语都做精心地准备,将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反复品读其中的滋味,熟读甚至成诵。于是,面对手中的语文教材,也许不要学生长篇大论地发言,或没完没了地质疑,慢慢的,也许你会以朗读的方式和学生对话、以交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慢慢的,你和学生的语感就这样涵养起来了――这也许是我们最简单可行的语文方式。

2.知识素养,即要拥有广博的知识

语文这个科目与其他课程相比,知识十分博杂,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都要涉及。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博古通今的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活的知识库。这对学生来说,当然也是再好不过的一大幸事了。教师融会贯通、旁征博引地讲解,来自于自身厚重的语文积淀,从而也能大大激发起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3.文学素养,即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艺术

文学,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加强文学修养,除了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能够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是更高要求。语文教师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情感与语言应该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理科教师常常被要求语言干净,这一点对语文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同样适用,但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师的文学语言除去判断与指令,同时还肩负着感染与熏陶的责任,除了教材,教师语言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语文教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内心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余韵,流水淙淙,泉水叮咚。语文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灵性的、温度的、湿润的。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当学生从语文教育中获得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的喜欢,甚至热爱。语文教师凭借文学的力量,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把这种幸福感弥散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幸福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语文九上《岳阳楼记》

全文共 3057 字

+ 加入清单

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

原文及翻译: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四年(1044)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阳做太守?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的规模,在岳阳楼上雕刻了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虽然如此,那么(此地)北方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向那连绵的雨繁密不断,连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愤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状;?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特别是)傍晚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长啸和猿猴的哀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着矣。(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心情),(会觉得)满眼(望去都是)萧条的景色,感慨到了极点而十分悲伤。?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到了春天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岸芷汀蓝,郁郁青青。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有时候(湖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呢!?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耻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简直是高兴到了极点。?嗟夫!唉!?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什么原因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因为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或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替君主担忧。?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的也担忧,隐退江湖也担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即使)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噫!啊!?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课下注释:

1选自《范文正公集》(《四部丛刊》本)。岳阳楼,湖南岳阳市西门城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2庆历四年: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结尾“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具:通“俱”,全,皆。

7属:通“嘱”,嘱托。8胜状:胜景,好景色。

9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10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

11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

12大观:雄伟景象。

13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4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5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极,尽,这里有远通的意思。

16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17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19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20淫雨:连绵的雨。

21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2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3排空:冲向天空。

24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25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26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2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28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9景:日光。

30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32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

33锦鳞:美丽的鱼。鳞,代鱼。

34岸芷汀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一种香草。

35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6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37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8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39何极:哪有穷尽。

40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

41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42求:探求。

43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44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4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6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47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48其必曰??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49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主要内容、中心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一般认为,范仲淹在河南省邓州市写的这篇散文,所以并未登上岳阳楼。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排比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

(1)用排比来说理,可起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

(1)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3)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语文病句快速辨析切入点:出现了“的”字的短语义

全文共 198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1.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

解析: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2.2003年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当晚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解析:搭配不当,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的”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语文词语知识点:词语的运用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词语运用?

理解词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词语,表情达意。?

(1)同义词的运用:一般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配备一组同义(近义)词,要求将这些同义词选填在适当的位置上。要注意词语的细微差异和搭配对象。?

(2)词语的释义及辨误: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某个词,或选出释义有误的一项,可借鉴上述释词方法予以订正。?

(3)选填恰当的关联词:要放在准确的位置上,注意虚词的搭配,防止滥用和残缺,充分利用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利用已知推断未知,选填好关联词语。?

(4)理解选用成语:要注意成语的本义、比喻义及其适用的对象、场合和习惯。?

(5)多义词的运用:要注意多义词的多义性特点,依据语境,准确辨析。?

(6)要注意“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的作用。?

(7)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不能生造词语,更不能随意拆成语,应遵循各类词的固有的使用习惯。?

(8)要辨明每个词语中的字的音、形、义,不要将词语中的字写错了、音读错了、义辨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方法详解:排比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

(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2)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4)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

(5)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一、通假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二、词类活用

1、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腰间挂着,名词用作动词。

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穿着旧棉袄,破衣服,名词用动词。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

4、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笔,用笔,名词用作状语。

5、主人日再食食提供伙食,名作动。

三、古今异义

1、汤:滕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2、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3、趋:尝趋百里外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向,归向。

4、走:录毕,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四、重点实词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超过约定的期限。

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引、提出)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候)

5、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6、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

7、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

8、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10、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

11、执经叩问:求教。叩,问。

12、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13、门人弟子填其室: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

14、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5、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6、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17、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

18、(礼愈)至:周到。

19、俟(sì)其欣悦:等待。

20、(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21、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2、穷冬:严冬。

23、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4、(至)舍:学舍,书舍。

25、僵劲:僵硬。

26、(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27、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

28、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29、(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

30、(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

31、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32、(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33、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

34、益慕圣贤之道:仰慕

35、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36、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

37、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

3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语文古诗词名言名句:读书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6.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0.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文言文‖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送东阳马生序》

全文共 6976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jiǎ)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ū)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shè),四支僵劲(jìng,多音字)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é)。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i),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shè)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bì)衣处(chǔ)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选自《宋学士文集》(《四部丛刊》)

译文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学习。(但是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办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亲手抄录,算好约定的日子归还。(即使)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水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书。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书籍。已经成年时,(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我)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可以交往求教。我曾经跑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他的屋子里挤满了(向他求教的)学生,(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他身旁恭恭敬敬地等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有时会遇到前辈的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也更加周到,不敢用一句话来回复;等到他高兴时,就再次去请教他。所以我虽然很愚笨,但最终还是有所收获。

当我跟随老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行走。隆冬季节,刮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用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将我)裹起来,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提供给我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用。与我同住的别的同学都穿着用丝绸做的华丽的、有刺绣的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佩戴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的样子好像神仙一样;我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那是)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那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这些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朝廷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了;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了;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天质低下,而是(他的)心不如我专一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辩论,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的人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注释

[1]余:我。

[2]手自:亲自动手。

[3]嗜:特别爱好。

[4]无从:无法。

[5]致书:得到书。致:得到。

[6]假借:同义复词。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7]弗之怠(dà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8]走:跑。

[9]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10]以是:因此。

[11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这里即指二十岁。既:已经。

[12]患:担心,忧虑。

[13]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4]尝:曾经。

[15]趋:小步快跑,小跑。

[16]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7]叩问:请教。叩,请教。同义复词。

[18]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又作德高望重。望,声望,名望。隆:高。

[19]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充。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20]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

[21]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22]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现尊敬而专心)。

[23]或:有时

[24]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25]至:周到。

[26]复:回答。

[27]俟(sì):等待。

[28]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箧:书箱。屣:鞋。

[29]穷冬:严冬。

[30]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31]舍:学舍,书馆。

[32]支:通“肢”,肢体。

[33]媵(yìng)人:陪嫁的婢女,这里指服侍的人。

[34]汤:热水。

[35]沃灌:浇洗。

[36]衾(qīn):被子。

[37]拥:围着。

[38]而:表承接。

[39]乃:才。

[40]寓逆旅:寄居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41]被(pī):通“披”,穿戴

[42]缨:帽带

[43]腰:在腰间挂着。腰,名词作动词。

[44]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45]烨(y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46]缊(yùn)袍敝(bì)衣:穿着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47]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略无:毫无。慕、艳,羡慕。

[4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中:内心。口体之奉:供奉口和身体,指吃的和穿的。奉:供养。

[49]盖:大概。

[50]道:说,讲。

[51]耄(mào)老: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

[52]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

[53]缀:这里意为“跟随”。

[54]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

[55]诸生:指太学生。

[56]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

[57]县官:这里指朝廷。

[58]廪(lǐn)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59]裘(qiú):皮衣。

[60]葛:夏布衣服。

[61]遗(wèi):赠,这里指接济。

[62]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代指有学识的人。

[63]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64]流辈:同辈。

[65]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66]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67]谒(yè):拜见。

[68]撰(zhuàn):同“撰”,写。

[69]长书:长信。

[70]贽(zhì至):古时初次拜见时所赠的礼物。

[71]夷:平易。

[72]“谓余”二句: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人努力学习,这是说到了我的本意。

[73]诋:毁谤。

[74]际遇之盛:遭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

[75]骄乡人:对同乡骄傲。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佩。)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名词作状语,动手)

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县官日有bing稍之供(日:每日,名词作状语)

寓逆旅(寓,名词作动词,寄住。)

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肥,形容词作名词,鲜嫩肥美)

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余下)

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

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走路)

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

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

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为因此,今义为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今义:小兵)

右备容臭(xiù)(臭:古义:香气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今义:表界限)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今义:硕士后的学位)

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今义:填满填充)

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同义复词

1.假=借:借

2.叩=问:请教

3.沃=灌:浇洗

4.廪=稍:米粮

5.叱=咄:训斥,呵责

6.欣=悦:高兴,快乐

一词多义

1、以:

(1)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

(2)介词:把,用(以衾拥覆;生以乡人子谒余;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

(3)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2.之:

(1)结构助词:的(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代词(走送之)

(3)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余之从师也)

(4)无实义(无鲜肥滋味之享)

3.患:

(1)担忧,忧虑,动词(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忧患,名词(无冻馁之患矣)

4.故:

(1)所以,连词(故余虽愚)

(2)特意,故意,副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5.道:

(1)学说,名词(益慕圣贤之道)

(2)说,动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至:

(1)周到,形容词(色愈恭,礼愈至)

(2)到,动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7.质:

(1)询问,动词(援疑质理)

(2)本质,资质,名词(非天质之卑)

8.色:

(1)脸色(未尝稍降辞色)

(2)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3)颜色(课外)

9.而:

(1)表转折:但,却(足肤皲裂而不知)

(2)表承接:(久而乃和)

10.卒

(1)同“猝”。仓促,急速(行西逾陇卒)

(2)突然(则亡以应卒)

(3)死

(4)完毕

(5)终于

11.或

(1)有时(或遇其叱咄)

(2)有的人(或以钱币乞之)

12.慕

①仰慕(益慕圣贤之道)

②羡慕(略无慕艳意)

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四肢)

2媵人持汤沃灌,(灌:通“盥”,浇洗)

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倒装句

1、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之”代笔录的事。“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2、岂他人之过哉(岂……哉?哪里是……呢?固定句式。)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于)+名词(家)=介宾作状语是状语后置原来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省略句:1.先达德隆望尊,(先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余)援疑质理,(余)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余)则又请焉。译: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学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候遇到他地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等到他高兴了,我旧又请教。

2.(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省略主语)翻译:(我)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同(我)交游,(向他们请教)。

3.寓(于)逆旅主人。(省略介词)翻译:我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

问题研究

1.对比作用

用太学生们学习条件的优越和作者自己学习条件低劣形成对比,表明作者精神的富有和志趣的高尚,从对比中得出结论,说明学业能否有成就,取决于主观努力,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且在对比中使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波澜。

2.作者写本文的意图是什么?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劝勉马生珍惜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

3.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如果学习条件差,要勤勉治学,不怕吃苦;学习条件好,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

4.宋濂的求学经历,告诉马生什么道理?虽然时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学精神,我们还有哪些值得借鉴?

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自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作为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于贫贱,不慕富贵的精神和对后学的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度,诚实守信、尊师重教也都是值得肯定的。

5.作者并不因为衣食住行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读书声画创作一幅对联:

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侧耳为学勤。

6.作者为什么从最艰难的严冬季节着笔?

用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刻苦的学习,有概括作用。

7.“余虽愚,卒或有所闻”的原因?

不因家贫放弃读书的梦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虚心向他人请教,态度极其恭敬。

8.写衣食住行之苦的目的?

衣食对比同舍生,那些住在同一旅馆里的富家子弟,而是表现自己中有足乐者,也就是内心的乐趣。

9.“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我赞成中有足乐,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生读书的必备条件,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享受,是一种高尚的情趣。

10.读完本文,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劳才能取得好成绩。学业的精通,良好品质的形成,主要在于主观努力。

1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远行万里,向先达虚心请教。

12.具体指出稳重的描写和议论语句,并说说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描写:“未尝稍降辞色”形象地写出了老师严肃的神态;“俯身倾耳”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奇案功德姿态;“烨然若神人”形象地写出了同舍生华丽的外表;“缊袍敝衣”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粗陋的衣着。

议论:“余虽愚,卒或有所闻”点名虚心请教的好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点明不耻恶衣食的原因;“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点明段旨;“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表明段旨;“是可谓善学者矣”点明马生的为人;“余故道为送至难以告之”点明段旨。

13.对于刻苦勤奋、执着向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有什么看法?

这种刻苦向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学者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耐于艰难困苦的品格,只有勤勉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14.本文为什么没有板起面孔,说教之感?

作者现身说法,借事明理,以情感人,让后辈从亲切委婉的故事叙述中领悟要义,要义比单纯议论更感人,更容易被马生接受。(将自己求学之难与太学生优越学习条件形成对比,情真理足),使人折服。

15.写了哪几方面的难?

幼时求学借书抄录之难;成年求师叩问之难;从师求教的跋涉之难;衣食粗劣,生活简朴。

16.怎样看待作者尊师从师的态度?

A.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尊敬师长,请教问题态度恭敬,认真听取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对老师求全责备。只有尊师重教,才能学有所成。

B.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这是中国旧式教育中最普通的现象,包含着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言之成理即可)

17.“善学者”应有怎样的品质?

为学者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耐于艰难困苦的品格,只有勤勉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18.有关文章主旨的对联?

名闻天下文称四海缘于心无旁骛

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只因养尊处优

19.本文作者的学习态度是怎样的?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作者的学习态度是嗜学,乐以忘忧,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20.“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从他人处借书抄阅,按约定之期归还。所以别人都愿意借书给宋濂。宋濂也得以饱览群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语文名句名篇情境式默写

全文共 1630 字

+ 加入清单

1.《论语》中孔子所说的“ 见贤思齐焉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两句用在党员身上,就是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扪参历井仰胁息 , 以手抚膺坐长叹 ”。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4.《岳阳楼记》中能体现岳阳楼长联上“范希文两字关情”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苏轼在《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之短暂,个体之渺小。

6.庄子在《逍遥游》结尾中列举出三类人的“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句子是(任答一类人即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表达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思。

8.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爱莲说》中作者以菊花与莲花作对比,指出莲花是花中君子,描写菊花的句子是:“菊,花之隐逸者也。”

10.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 二者不可得兼 , 舍生而取义者也”

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痛惜后人不知汲取教训,必将让再后来的人为之扼腕叹息的句子是: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12.《离骚》节选的开篇两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 , 哀民生之多艰 ”,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文情绪的抒发奠定了基调。它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1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吾师道也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14.《诗经·氓》当中,女主人公追述婚后生活,认为错不在己,于是用“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两句谴责男子没有准则,反复无常,感情不专。

1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16.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这两句,写出了琵琶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

17.屈原《离骚》中“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 谣诼谓余以善淫 _”两句,用一个美丽而遭不幸的女子比喻自己因遭嫉妒而被谗毁,以致被君王弃用。

18.刘禹锡《陋室铭》中“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两句,写出了居室主人摆脱官场俗务后的轻松自在,两耳清静,又没有繁琐的政务劳累自己的身体。

1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纵一苇之所如 , 凌万顷之茫然”两句,描写白己任凭小船飘荡而越过广阔江面的情景。

20.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22.《次北固山下》中,王湾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时间飞逝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2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征谏言,臣民们如果能做到“ 能谤讥于市朝 , 闻寡人之耳者”就可以受到下赏。

24.《小石潭记》中“ 俶尔远逝 , 往来翕忽 ”两句写出游鱼自由自在轻灵游动的姿态。

2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一句来含蓄表达聆听琵琶女歌唱后的悲伤之前,它在后世成了表达悲伤凄切的代名词。

26.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舳舻千里 , 旌旗蔽空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7.白居易《琵琶行》中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她调弦校音,信手弹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语文字词知识点:成语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我们主要要了解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

①望文生义,即只根据字面的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

②褒贬误用,即对成语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本来是含有褒义的,却用到贬义的语境中去。这是我们同学最喜欢碰到的一类情况,因为它较容易判断。

③对象用错,即指该成语是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却被张冠李戴地用到乙类事物上去。

④不合语境,是指成语的适用语境被错用而致使用不当。

⑤重复累赘,是指在语句中已含有成语里的含义,再用成语,则造成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标点符号知识点:逗号的应用的七种情况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逗号

逗号是句中点号的重点。在单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以下七种情况

(一)、表示句子里边的一般停顿。

例: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二)单句的一般成分之间--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不用点号。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这些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甲、主语、谓语的情况特殊

第一、主语(复杂的短语作主语)和谓语比较长,主语和谓语中间通常要用逗号。

例: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第二、主语虽然短,但需要强调,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她,就是这次比赛中唯一的女冠军。

第三、主语后面带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后面要用逗号。

例:你啊,还是这个老脾气。

第四、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后有时要停顿,要用逗号。

例:你的申请,厂长已经同意了。

乙、变式句中间要用逗号。

第一、谓语前置的句子。

例:出来吧,你们!

第二、定语后置的句子。

例: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第四、状语提到主语前头的句子。

例: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禾已经准备好了。

例:忽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

丙、宾语较长,特别是当主谓短语或者动宾短语作宾语时,前边往往要用逗号。

例:我知道,你是为中国战士的鲜血而痛惜……

例: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半个小时简化太极拳。

例:司机答应,把这批大学生尽快送到火车站。

(三)、某些复指短语后头或组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张敏,我们的班长,昨天突然病了。

例:这位是总务主任,我们的管家人。

(四)句子中除了一般成分外,还有独立成分。这些独立成分和一般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我们,包括领导同志,明天都要去植树。

(五)较长的并列的词语之间,一般要用逗号。

例: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反映出来。

(六)、反复的词语之间要用逗号。

例:水,水,我要喝水。

(七)、转折连词后可用逗号,以突出转折的意思。

例:我的身体不太好,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好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不合逻辑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1.自相矛盾

示例: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很多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示例2: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

解析:“突然”和“渐渐”矛盾。

示例3: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解析:“大约”和“左右”自相矛盾,删去其中一个。

2.范围不清

示例1: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解析:“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项科学专家和其他人才”。

示例2: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灾区,不仅亲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还派人给灾区群众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和食品。

解析:“救援物资”就包括“食品”。

3.主客颠倒

示例1: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解析:主体是人,客体是物即作品,正确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人对物不陌生,所以例句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或“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来说是不陌生的”。

示例2: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

解析:“人的健康对于睡眠”改为“睡眠对于人的健康”。

4.双重否定

示例:司机师傅要控制车速,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发生。

解析:“防止”的应该是“再次发生”,所以应该去掉“不要”。

5.两面对一面

示例:是否努力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解析:这里是前后不照应,前面是双方面,后面是单方面,应该在“取得”前面加上“能否”或去掉“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语文文言文字义疾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疾jí

“疾”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象人的正面,下边是“矢”字,象箭。合起来指人被箭射中。表示伤病。

①疾病。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祭十二郎文》)

②疼痛。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梁惠王下》)

③恨,痛心。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④憎恶,怨恨。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

⑤通“嫉”,妒忌。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⑥快。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⑦强,猛烈。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⑧锐利。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的一类题型,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

操作方法

1

阅读文言文时应该结合语境准确解释字词的含义,一定要注意到注释,可能会带来很有用的信息,发挥联想结合日常积累到文言知识来解题。

2

将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语言是必考的题型,做这种题要能准确理解句子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要善于联系上下文推断句子的意思,从整体上理解,不要断章取义。

3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它的意义和用法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所以应结合文言文所表达的语境来分析其包含的意思。

4

文言文阅读可以先浏览一遍文章,把有用的信息标注出来,做题时再仔细阅读,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修辞专项训练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修辞专项训练

1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A夸张设问B比喻设问C夸张反问D比喻反问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当而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引申经典成语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5.感悟方面

孔子认为天与人的生命及其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人应当像天那样对待生命,对待一切事物做到“天人合一”,提倡进行“仁、义、礼、智、信”诸道德境界的修炼和陶冶。《论语》的一些阐述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及追求的境界,表现为:

【后生可畏】

[出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子罕》)

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富贵浮云】

[出处]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乐以忘忧】

[出处]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快乐得忘了忧愁。

【不亦乐乎】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不也是很快乐吗?原指心里很高兴。现形容状态、动作等达到极端、非常的程度。

【望而生畏】

[出处]“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尧曰》)

《释义》看到了就害怕。

编辑推荐:源自《论语》中的经典成语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知识点:句子成分的划分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补语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格式:“谁”+“干什么”

(主语)(谓语)(宾语)

例:杨亚‖写字

主谓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谓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主语)(谓语、宾语)

例:猫‖捉鱼

主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谓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他‖是学生

主谓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画眉唱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古诗词名言名句:奉献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8.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