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秦孝公的孙子(精选20篇)

孙子所著《孙子兵法》,该书较利沃默而言更为深奥难懂。这部著作是2500年前的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将军所著。秦孝公的孙子?下面问学吧小编来告诉大家。这本书最初是作为战场致胜的论文而做的,如果你只从字面上阅读该书,会发现这本书中的故事是关于武装的军队、火攻、古老的兵器以及2000年前的战役对策的。但是,人们现在阅读并在世界范围内

浏览

2158

文章

63

篇1:祖父母房子可以过户给孙子吗 需要什么费用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房子的继承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家里的孩子比较多的话,那么,在过户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纠纷的情况,都想要这套房子,于是老人就决定把自己的房子过户给孙子,那么,爷爷的房子可以直接过户给孙子吗,必须要清楚能不能直接过户,另外,还要知道哪些房子是不能出现继承权的。

爷爷的房子可以直接过户给孙子吗

爷爷的房子可以过户给孙子。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过户:买卖方式过户住房给孙子,不能主张要回住房,但是房主可以凭买卖合同要求受让方支付购房款;如果是赠与方式过户住房,孙子违反赠与协议约定前提,房主可以起诉主张要回住房。法律依据:《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条: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第一百九十二条: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

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第一百九十四条: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要求返还赠与的财产。第一百九十五条: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哪些房子不能继承

1、能继承房产

被继承人单独拥有房产;被继承人和他人共有房产,但需要进行协商继承份额;被继承人和他人有约定份额共有房产,继承人继承同等份额;被继承人只有使用权房产,只能继承房屋使用权。

2、不能继成房产:

保障新住房不能继承。

3、农村宅基地房屋继承问题:

继承人和被继承人户口属于同一个村(同一个集体经济组织内),可以继承农村宅基地;如果继承人和被继承人不属于同一个村,继承人只能继承被继承人现有房屋,不能继承房屋宅基地使用权。

文章里主要根据爷爷的房子可以直接过户给孙子吗这个问题,给大家做出了一个介绍,爷爷的房子是直接可以过户给孙子的,一般的话有两种过户方式,任意选择一种过户就可以了,这样的话也不用担心家里的孩子比较多,会产生继承纠纷的问题,此时,也告诉了大家哪些房子是不能继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朱元璋明明那么多儿子,为何非要传位给孙子呢?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朱元璋儿子众多,为何非将皇位传给孙子?

朱元璋选择把位子留给孙子,是因为对于嫡系的深情,另外是因为藩王制度带来的烦恼,最终是因为看错了自己的孙子。自己的孙子原本确实是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但是宽容的人未必就可以成为皇帝,这些都会让人觉得有一些无法理解吧。

一、对嫡系的深情

是因为朱元璋一直都会喜欢嫡系。朱元璋和自己的皇后绝对是患难之交,两人很早就已经走到一起,更是历经风风雨雨。太子朱标的表现也是非常好的,一直都会接受一个比较正统的教育,始终都会对父母比较孝顺,而且还会对兄弟友爱,是一个非常宽容的大哥。

二、藩王制带来的烦恼

明朝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真正的藩王时代,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全部都分成多个不同的地方,希望能够牢牢的看住朱家天下。朱元璋从黑暗时代走来,又经历李善长,还有胡惟庸等人的威胁,对于所以有着一定的偏见。因此一直都会认为,只有自己的儿子才有可能会100%效忠自己的朝廷,其他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才会选择这么做,只是很可惜,最终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看错了朱允炆

朱元璋选择朱允炆,是因为非常了解这个孩子,这个孩子,无论是对大臣,对老百姓,对叔叔,对皇帝,对父母都是非常宽容的。但是就是因为特别的宽容,也就意味着根本就不适合成为一个皇帝。朱元璋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孙子登上皇位,更是直接掀起蓝玉案,把所有的武将赶尽杀绝。虽然说仁慈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一旦过于的仁慈,地位其实也没有办法稳固下来,因为别人可能就找不到任何的结果去反对。只要是真正的做到宽厚,估计也未必会造反,而是为了面对万一的状况,因此就留下了善于防守的大将,只是根本就没有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退休夫妇如何理财支持孙子留学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退休夫妇如何理财支持孙子留学

理财案例:

白先生夫妇已经退休,炒股多年,投资性流动资产中,股票占比高达80%。由于儿子的经济实力有限,白先生很想助孙子的留学之程一臂之力。但近期股市下跌,理财人士建议,白先生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应建立应急储备金,适当配置保险,开源节流,将部分股票转为理财产品或基金。

资产现状:

资产负债情况

白先生家庭资产负债情况比较简单,无负债。投资性流动资产中,股票占比高达80%,定期存款仅占20%;投资性资产中,房产占比64.3%。整体而言,资产配比表现出流动性弱、风险较高的特征。

收入支出情况

白先生家庭当前除了生活开销外,无其他支出,家庭的储蓄比率为78%。

保障情况

白先生从国企退休,有基本的社会保险,但随着未来医疗费用的攀升,仅靠医保只能是杯水车薪。建议考虑购买部分商业性疾病险作为补充。

其他情况

房产:一套价值90万元的一居房用于出租,月租金收入3000元,无贷款。

教育:孙子9岁,家人一致希望将孙子送去英国念初中、高中、大学。由于儿子的经济实力有限,白先生想助孙子的留学之程一臂之力。

理财建议:

白先生应建立起家庭的应急储备金,应预留3至6个月的月支出金额,需准备大约6000元,以活期存款或货币市场基金的形式保留。货币基金目前收益率比一年期定存高,而且期限灵活,实施T+1的方式,更可保证要用钱赎回时,一天就能到账。

此外,可以通过购买合适的理财产品来实现资产增值。比如将40万元股票卖出,换成遵循经济周期规律进行投资的经济周期类基金产品,由专业人士根据经济形势打理资产。

保险规划

白先生和爱人已经退休,各种保险的费率都很高。老年人的保险组合应为意外伤害险+意外补充医疗保险。建议白先生为自己和爱人年缴保费320元,分别获得30万元的意外险保障。

此外,白先生还应为自己和爱人配置年缴保费1260元的意外补充医疗保险。

孙子留学规划

目前去英国留学一年的学费及生活费合人民币大约是20万~25万(初中、高中)、25万~28万(本科,参考留学教育网最新数据)。每年的学费成长率大概是5%左右。5年后开始出国留学(14周岁以后在英国可以读初中),留学10年,至少需要准备约268万元。减去投资房产、租金及可投资资金,依然有100多万元的缺口。对于白先生家庭来说,5年积累100多万元,压力过大。

如果将出国时间延后3年,即17岁时去英国读高中,则要在8年后准备约195万元。对于白先生家庭来说是可以承担的。195万元减去8年的租金、升值后的房产和可投资资产,缺口大约在35万元左右。选择一只指数型基金月投,积累35万元的教育金。以指数型基金定投平均投资报酬率8%为例,积累8年,每月还需投资4947元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汉武帝知道刘据含冤而亡,为什么不立他儿子的孙子为储君?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汉武帝明知刘据含冤而亡为何不立刘据的孙子储君

汉武帝不能够轻易承认错误,一旦恢复刘病已的身份,则认为自己做错了,那么自然就会失去统治威力。

其实在这一次的巫蛊之乱中,和太子作对的会有两股势力其中一股就是奸臣,之所以选择反对太子,是因为太子特别的刚正不阿,担心太子一旦在登基之后,第一时间就会选择清算他们。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而另外一个原因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带头人就是当时的当将军李广利还有宰相。之所以选择和太子作对,这完全是因为政治斗争,因为他们想要让汉武帝的第5个儿子成为新的太子,所以就只能够选择陷害。

汉武帝其实在回到京城之后,就已经明白这中间的来龙去脉,知道太子是被冤枉的,但是根本就不敢给太子翻案,更加不敢恢复儿子孙子的身份。因为在这件事情中会牵扯到很多人,如果牵扯到自己的老五,是不是也同样需要追究呢,而一旦恢复刘病已的身份。这是不是也就意味着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做错的?那么如果真的言而无信,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以后不会有人相信自己?

更加重要的就是在恢复身份之后,那一些隐藏在深处的奸臣,会不会就会选择针对刘病已呢?对于当时的汉武帝来说,与其选择恢复身份,还不如选择留在外面,最起码相对比较安全,所以汉武帝在回京之后也没有多做什么。不过在回到京城之后,也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而是马上就告诉一些自己信任的官员,只是很可惜自己的太子早就已经被冤枉死,这可能也是非常遗憾的事实,不过从这里也会让大家知道身在帝王之家就是有着许多的无可奈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奶奶没了孙子有忌讳吗 奶奶没了孙子有什么忌讳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习俗不同,规矩不同,一般是一年内不办红事,注意老人头七。如是家中有老人去世了之后,相信很多的人都会去想起一些禁忌,因为就像很多人都会问老人去世过之后孙子会有什么禁忌,那么在老人去世后作为家中的小贝,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太要去注意的,也没什么太过于要禁忌的,只是有一些事情还是要多多的去了解一下。

奶奶去世孙子有禁忌吗

一般在奶奶去世过之后,孙子都是没有什么太多禁忌的,当然在一些地区之中则是会一年之内不能够办红,是因为像是奶奶是属于直系亲属再去办公室是不太合适的,结婚等喜事都会推迟到第2年再去办。其次则是在去世过之后家中贴对联是不能够贴的。第2个春节再贴不一样的地区,习俗也会有所区别,在大多数的地区之中孙子他是要给去世奶奶守孝,甚至在古代的时候守孝还要守三年,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没有了那么多的讲究和禁忌。

头七文化

在我国的殡葬习俗之中,都是会根据老人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时间和日子算出老人的头七是什么时候,因为像是在我国,一般头七都是指人去世过之后的第7天,不同的地区也有着不一样的习俗,有些地区之中则是在头七当天孙子要格外注意,因为像是老辈儿有特别疼爱孙子的,就是会来找素。孙子说说话很容易吓到家中的小孩子,所以会在头七的时候给死者准备一碗饭,所有的家人都回避,这样既能够让死者放心,家中人也不会使家中小孩受到影响。

孙子是否要守孝

在奶奶去世过之后,本家的儿孙辈都是要去守孝的,也就是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在我国本身就十分注重孝道,老人去世过之后直系血亲必须守孝,在古代的时候,守孝的规矩会更多一些,儿子长孙守孝要达到27个月,甚至守孝期间还不能够参加科举,不能结婚,不能举行庆典,过年不能够去拜访亲朋好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孙子,孙武,孙膑是什么关系?揭秘孙子孙武孙膑的区别

全文共 162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我国的并发,很多人呢都会想到:“不战而屈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等等一些经典名句。而这些兵法名句都是出自于我国历史上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子所著作的《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了,凝结了古人的智慧和韬略,也得到了无数人的推崇。

在春秋战国时期,“子”是对人的尊称,如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等等。孙子当然也有自己的名字,在兵家著作《尉缭子》中,记载着“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同样,《史记》中也记载道:“孙子武者”。而战国时期,还有一位军事名家孙膑

那么,孙子、孙武、孙膑又是什么关系?

既然“子”是一种尊称,所以说孙子就是对姓孙的人的尊称。因为孙武名气太大,孙子便成为了他的专属称谓。一说到到孙子,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孙武和他的兵书。

至于孙武、孙膑是否是同一人,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人生经历。

鲁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年),孙武出生于齐国,关于他的确切出生地点,有着许多种说法。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认为,孙武出生于乐安县,也就是今广饶县一带。《惠民县志》则认为孙武生于惠民县,《左传》记载,孙武的祖父住在今天的临淄区。

吴王阖闾三年(前512年),阖闾厉兵秣马,准备向西讨伐楚国。临行前,大夫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精通作战之法的孙武。阖闾看完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后,便召来孙武,任命他为将军。吴国在楚境接连取得胜利,一度准备攻陷其首都郢都,但孙武阻止道:“民劳,未可,待之。”

于是,阖闾采取孙武“伐交”代替“伐兵”的计策,用鼓动其它国家攻伐楚国代替自己出击,从而既削弱楚国力量,又保全自己。接下来的几年间,吴国接连击败楚国、越国,取得了对外战争的一系列胜利,直到吴王阖闾九年(前506年),孙武认为时机已到,便联合唐国和蔡国出兵攻楚,吴军五战五胜,攻入了郢都。

不过,阖闾死后,吴王夫差继位,曾经举荐孙武的伍子胥被冤杀。孙武心灰意冷,隐居到郊外,不久也去世了。《史记》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按照司马迁的这一说法,孙膑是在孙武去世的一百多年后才出生的。

孙膑和庞涓都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孙膑的才华智慧,都要甩开庞涓八条街。庞涓后来在魏国当上了大将,便将孙膑带到了魏国。

作为师兄弟,庞涓担心孙膑能力超过自己而受到魏惠王的重用,便想着法子陷害孙膑。结果,孙膑被砍去双足,脸上也被刺上记号。本来想干些大事,没想到在同学的黑手下受尽了屈辱。孙膑心里充满惆怅。

天无绝人之路。齐国有使臣来到魏国,孙膑求见,

并被带回了齐国,并成为了大将田忌的部下。

因帮助田忌赛马,孙膑见到了齐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这次对话,孙膑坦陈战法,齐威王心为所动。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赵国攻打卫国。作为盟国,魏国出兵攻打赵国,围困了其首都邯郸。大敌当前,赵国向齐国请求援助。

眼看魏国兵多将广,对邯郸形成包围之势。孙膑提出了出其不意,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大梁使其退兵的计策。齐威王采纳这个建议,攻打大梁。后院失火,魏国迅速撤兵,化解了赵国困局。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齐国再度出兵救援。孙膑再度使用了围魏救赵的方法,直取大梁。

这次交战,实际上是孙膑和庞涓的交锋。魏国主将庞涓吸取围魏救赵的教训,率领大军回防。孙膑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他下令“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刚刚进入魏国领地时,齐军吃饭时做了十万灶,第二天削减到五万,然后是三万。

假象往往会迷惑狂王者的眼睛。庞涓认为齐军军纪涣散,士卒四处逃散,便抛下主力,率少量精兵快速追击。孙膑早有准备,他在马陵埋伏弩兵。日暮时分,庞涓到达。突然,万箭齐发,庞涓部下几乎全军覆灭。马陵成为庞涓人生之路的终点,他拔剑自刎,了却了自己的一生。

孙武处在春秋时期,而孙膑则处在战国时期,二者相隔百余年,不可能是同一个人。而作为孙武后人,孙膑传承发展了孙武的学说,《孙膑兵法》更是对《孙子兵法》的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孙子需要赡养老人的案例分析

全文共 4280 字

+ 加入清单

赡养,指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长辈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你对赡养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赡养的相关法律知识。

家庭老人赡养协议书被赡养人姓名

父亲:————母亲:————

赡养人姓名

长子:——————次子:————

为维护被赡养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被赡养人的晚年生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赡养人和被赡养人签订如下养协议。

第一条赡养的基本原则

1、赡养人不分男女都有赡养被赡养人的义务,各赡养人应积极履行对被赡养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赡养人应尊重被赡养人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隐私,禁止侮辱、诽谤、殴打、虐待和遗弃被赡养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家庭成员应尊重、照顾被赡养人。被赡养人所需的各项赡养费用和物资由赡养人根据各自的经济状况协商负担。

2、被赡养人在身体健康、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给赡养人及家庭以帮助,酌情减轻赡养人的负担。被赡养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给予赡养人一定的帮助,但赡养人不得要求被赡养人承担不愿意或力不能及的劳动。

3、被赡养人的房产权、房屋租赁权和居住权受法律保护,未经被赡养人同意或者授权,赡养人及其配偶、子女不得强占、出卖、出租、转让或者拆除。经被赡养人同意由赡养人出资翻建的,应当明确被赡养人享有的产权和居住权。

4、赡养人不得强行将有配偶的被赡养人分开赡养。赡养人应当尊重被赡养人的婚姻自由,被赡养人有权携带自有财产再婚;赡养人及其家庭成员不得以被赡养人的婚姻关系发生变化为由,强占、分割、隐匿、损毁属于被赡养人的房屋及其他财产,或者限制被赡养人对其所有财产的使用和处分。被赡养人再婚的,赡养人仍有赡养的义务,不得以此为借口不尽赡养义务。

5、被赡养人有权依法继承配偶、父母、子女的遗产和接受遗赠。被赡养人的财产依法由被赡养人自主支配,赡养人及其配偶、子女不得向被赡养人强行索取。赡养人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可以对被赡养人适当多增加赡养费,经济条件较差的,在征得被赡养人和其他赡养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赡养费。

第二条:赡养人的主要义务

1、赡养人应保证被赡养人每年添置两套外衣、一套内衣、鞋帽等个人物品,所需费用由赡养人共同承担。赡养人保证被赡养人的衣服、被褥干净、整洁,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由当期赡养人负责,被赡养人同赡养人共同居住的由同住赡养人负责。

当期赡养人是指赡养人按照本协议轮流赡养、护理、照顾被赡养人,当轮到具体的赡养人时,该赡养人即为当期赡养人。

2、赡养人应妥善安排好被赡养人的膳食结构,保证被赡养人吃饱、吃好,保证每周至少有一顿肉、鱼、蛋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食品的购买、烹饪和餐具的清洗,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由当期赡养人负责;被赡养人同赡养人共同居住的,由同住赡养人负责。被赡养人对膳食有特殊要求的,应尽量满足被赡养人的要求。被赡养人单独居住自己负责购买、烹饪的,所需费用由赡养人共同承担,在征得被赡养人同意的情况下,赡养人可以提供粮食、蔬菜以及柴、米、油、盐等实物。

3、赡养人应为被赡养人提供安全、舒适、方便的居住场所以及其它生活用品。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被赡养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被赡养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如房屋损毁,赡养人应负责及时维修,确保被赡养人的住所不破、不漏,卫生整洁,费用由赡养人共同承担。如被赡养人租赁房屋居住的,房租由赡养人共同承担。因房屋拆迁被赡养人没有居住房屋的,被赡养人可以选择到任何赡养人家居住。被赡养人的拆迁补偿款任何赡养人不得截留、侵占。

4、如被赡养人不能自行出行,赡养人应安排时间负责被赡养人出行,所需交通费由当期赡养人承担。被赡养人单独居住时所需的水、电、煤等日常必须费用由各赡养人承担。被赡养人生活用品、个人用品的更换、维修费用由各赡养人共同承担。

5、被赡养人生病,赡养人应及时给予医治,并负责生活照料与护理。被赡养人日常检查、就诊、买药由当期赡养人或同住赡养人负责,就近购买。被赡养人大病需住院治疗的,应就近治疗。被赡养人住院期间由各赡养人轮流护理,没有时间或条件亲自护理的,由当期赡养人聘请专人护理。

6、被赡养人生活不能自理时,赡养人自行护理的,每个月轮换一次,由当期赡养人护理。个别赡养人不能亲自照料被赡养人的,可以按照被赡养人的意愿,请人代为照料,并及时支付所需费用。赡养人之间可以协商由其中一个赡养人护理,其他赡养人应支付相应的补助,补助的数额由赡养人共同协商。

7、被赡养人体弱多病行走不便的,赡养人要及时给予医治、照顾和精心看护,在精神上关心被赡养人,不得用粗暴蛮横的语言对待被赡养人。

8、赡养人每年要为被赡养人庆祝生日,宴会费用由全体赡养人共同承担。庆祝期间赡养人尽可能创造轻松、愉悦的气氛,不得谈及伤害、侮辱被赡养人或其他赡养人的话题。

9、赡养人有义务根据被赡养人的意愿代耕、代种、收割被赡养人的责任田、承包田、自留地,照管被赡养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被赡养人所有。被赡养人可以对提供劳务的赡养人给予适当补助。

10、赡养人有义务按照被赡养人的要求代为缴纳各种费用,接送物品、邮件。赡养人有义务按照被赡养人的要求管理其他事务,其他赡养人不得干涉。

第三条赡养的方式、周期

1、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赡养人应主动上门赡养,各赡养人每个月轮换一次。

2、被赡养人同赡养人同住的,各赡养人按照长幼顺序每个月轮换一次,下一顺序的赡养人负责上门接回被赡养人。

第四条赡养费及共同承担的费用数额、给付方式、给付时间

1、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赡养人每月给付被赡养人赡养费元。

2、赡养人应以现金方式支付赡养费,赡养人应填好相应凭证,赡养人应对支付赡养费或共同分担的费用承担举证责任。

3、赡养费或共同承担的费用,由赡养人承担。如被赡养人有退休工资或其他收入的,赡养费或共同承担的费用从被赡养人的退休工资或其他收入中优先支取,具体由当期赡养人、同住赡养人或预定的监护人、被赡养人委托的人负责支取。

被赡养人有医疗保险的,从医疗保险或医疗保险卡中支取,医疗保险不能报销的或被赡养人无力支付的医疗、护理等费用,由赡养人共同承担。被赡养人同意从存款或其他财产中支取的,在保留丧葬费用的前提下,赡养人可以从中支取,不足部分,赡养人共同承担。

4、赡养协议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赡养人单独居住的,赡养费标准按照当地物价上涨幅度每二年浮动一次,并不低于当期赡养人家庭成员生活标准或当地最低生活标准(以两者高者为标准)。

第五条属于全体赡养人共同分摊的费用

1、被赡养人的衣、食、住、行、医疗等费用。

2、被赡养人单独生活发生的水、电、煤等生活费用。

3、被赡养人生日宴会费用。

4、丧葬费用等被赡养人花费的其他需要共同分摊的费用。

第六条被赡养人的丧葬费用分担和遗产继承

1、被赡养人去世后,赡养人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丧事,丧葬费用从被赡养人的遗产中支取,不足部分由赡养人共同承担。

2、赡养人应遵守国家关于丧葬的有关规定,不得铺张浪费。个别赡养人在未同其他赡养人协商的情况下,超过正常标准办理丧事的,所花费的费用,由责任人自行承担。正常标准范围内所支出的合理费用,赡养人共同承担。#p#副标题#e#

3、被赡养人去世后,被赡养人的遗产有遗嘱的按遗嘱执行。没有遗嘱的按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被赡养人的个人物品、金银首饰等遗产可以由赡养人通过竞价的方式获得,所得款项按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

第七条协议变更的条件和争议的解决方法

1、变更本协议应取得被赡养人、赡养人全部同意后方可变更、修改。

2、因履行本协议出现纠纷的,赡养人各方应友好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等调解组织调解;调解不成的,由被赡养人、赡养人向被赡养人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3、赡养人在协商、调解的过程中,各赡养人应本着实事求是、求同存异、最有利于维护被赡养人利益的原则进行协商,妥善处理好争议事宜。

第八条违约责任

1、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被赡养人婚姻关系变化或其它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2、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赡养人有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3、赡养人不履行给付赡养费、共同分担费用的,除了支付赡养费、共同分担的费用外,还应按照应当缴纳的赡养费、共同分担的费用数额的每日1%支付违约金。因赡养人不履行本协议而产生的诉讼费、律师费、交通费、赡养期间的护理人员费用由违约的赡养人承担。

4、赡养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在继承遗产时少分或不分。

5、部分赡养人不履行义务,其他赡养人按照长幼顺序由不尽赡养义务赡养人的下一顺序赡养人继续履行赡养协议约定的义务,任何赡养人不得以此作为自己不履行义务的理由。

6、本协议赡养人共同委托村民委会监督执行。

7、本协议共3页,一式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赡养人、被赡养人、协议履行监督人、村(居)民委会各执一份。

被赡养人

父亲:母亲:

赡养人协助赡养人

长子:配偶:

次子:配偶:

协议签订时间:年月日

协议签订地点:

看过“孙子需要赡养老人的案例分析

孙子需要赡养老人的案例分析

案情

子女无力赡养 老人失去照护

现年80多岁的徐大爷夫妇,育有一子一女,不幸的是多年前女儿因为患病离开了人世,几年前自己的儿子也患病住进了医院,经过医院检查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需要长期卧床疗养。无奈之下,徐大爷夫妻提出了让孙子赡养自己的请求,但孙子认为其没有赡养的义务,只能在经济上提供适当的帮助却不能履行赡养义务。徐大爷多次和孙子进行沟通,孙子均表示拒绝,无奈之下徐大爷向法院提出了诉讼,将孙子告上了法庭。

孙子需要赡养老人的案例分析

调解

法院进行调解 老人要求获支持

根据老人的诉讼,法院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徐大爷的女儿已经去世,儿子也的确失去了赡养的能力,考虑到徐大爷夫妻俩年龄较大,生活也比较困难,需要人赡养,因此在徐大爷和他孙子之间进行了调解。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和孙女以及有能力的外孙和外孙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而在徐大爷的案件中,其孙子有稳定工作和收入,具有负担和赡养能力,同时徐大爷的女儿已经去世,儿子卧床无力赡养,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因此孙子应该履行赡养徐大爷夫妻俩的义务。

另外,除了上述情况孙辈应该对老人履行赡养义务外,如果出现孙子是由祖父母抚养长大或者孙子继承了父亲的财产的情况,孙辈也应该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

相关法条链接

婚姻法

第二十八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相关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孙子兵法是谁写的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孙子兵法藏胸中猜生肖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孙子兵法藏胸中”说的生肖是猴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人很有谋略,兵法战术信手拈来,因为兵法已经在心里了;而猴子正是一种活泼机灵、足智多谋、做事有领导能力的动物。

每年到了元宵节和中秋节的时候,各个城市都会举行猜字谜的活动,猜对字谜就有奖品,通常家长们带着孩子都会积极参与,今天小编也带着大家来猜一猜“孙子兵法藏胸中”是什么生肖。

详细内容

1

猴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九,与十二支配属“申”,故一天十二时辰中的“申时”,下午3~5时(即“申时”);这个时候,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属猴。

2

猴是灵长目动物的俗称,绝大多数灵长类动物以不同形式的树栖或半树栖生活,只有环尾狐猴、狒狒和叟猴地栖或在多岩石地区生活;通常以小家族群活动,也结大群活动,多数能直立行走,但时间不长。

3

猴子大多为杂食性,以植物为主,也不放弃唾手可得的肉食,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如指猴善于抠食树洞或石隙中的昆虫;猩猩的食量很大,几乎把绝大部分的活动时间用以觅食。

4

在猴类王国中,有着独特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分为猴王、二猴王(小群落首领)和一般子民;动物学专家指出,猴王在猴群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主要负责保护猴群的安全,而二猴王相当于宰相,管理猴群中的一切事物。

5

正因如此,猴王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年富力强的“臣民”的挑战,一旦猴王战败下场将会很惨,要么在战斗中被打死,侥幸活下来的也只能在猴群中充当最下等的角色,胜利者自然就荣升为新一代的猴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秦国大将王翦的孙子,为什么打不过楚国大将项燕的孙子?

全文共 1071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末期,秦始皇扫灭六国,这其中大将王翦以及他的王家可谓是劳苦功高,除了他还有他的儿子王贲和孙子王离,都是秦国大将。然而,秦朝刚建立十五年就被灭掉,推翻秦朝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王翦灭楚国时,死掉的楚国大将项燕的孙子项羽,而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又打败了王翦的孙子王离,那么,为什么王翦没能像爷爷那样,大败楚军呢?

对于灭楚国,秦始皇嬴政认为,这是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事情,当时问两个人,一个是李信,需要二十万,一个是王翦,需要六十万。或许是觉得王翦弱了,或许是觉得李信需要压一压气势,秦始皇派了李信出兵,结果自然是惨败,而且还是整个战国末期,楚国唯一一次把秦国打得这么惨,而且当时楚国的条件也很困难,李信虽然傲了些,可是能力也不差,项燕能打成这个样子,可见实力也是相当强悍。

这一次的失败,秦国并不会罢手,秦始皇亲自去找王翦,答应给他六十万人,王翦率兵与楚军对阵,但是表现出来的却是消极状态,不愿意跟项燕打。时间一长,项燕耗不住了,准备撤兵,王翦等了一年多,等的就是这一刻,于是,秦军向楚军发起进攻,楚军大败,项燕自尽而亡。

此一战之后,秦国基本上已经没有对手了,一个燕国和一个齐国,就算加起来都不够打的,更何况燕王还想求和,杀了太子丹,齐国最终更是不战而降。

然而,仅仅存在了十五年,秦国就走上了灭亡的道路。项燕的孙子项羽,与王翦的孙子王离也进行过交战,就是巨鹿之战。

了解项羽的人都知道,项羽为人虽然自大又有些妇人之仁,但是军事能力却是一等一的。

当时,项羽杀掉宋义,自己成为上将军之后,李恪渡过黄河杀向巨鹿,解赵国之围。秦国方面,章邯等来了王离的援助,粮食也是十分充足,与对方比起来,占尽优势。初战与二战,赵王一方都失败了,赵王愈发着急,即便是有燕国齐国援助,但面对章邯和王离,都还是不敢出兵。终于,项羽带兵而来,这一站,也是项羽以少胜多,破釜沉舟的来历。他命令士兵只带上足够三天的粮食,砸掉做饭的锅,不打败秦军誓不归还。

这种情况下,楚军勇猛无比,只要是秦军,见一个杀一个,王离安排好其他人,自己前去追击楚军,结果刚出去没多远,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秦军就被杀得倒下一片。三战三败,王离不得已,只有退回去。

休整过后,这个时候,项羽告诉楚军只剩下一天的粮食了,如果不打败秦军,结果如何不用多说。楚军气势汹汹,杀得秦军无力还手,王离也被项羽俘获。只是,被俘之后怎么样,却没人知道了,想来也不会好到哪去吧。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样看来,似乎将也不过三代,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王翦为将杀戮太多,终于到了王离就遭到了报应,还是“一代不如一代”,王离再也达不到王翦的高度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孙子算经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大约1500年前,伟大的数学家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写了一个问题:“今天,在同一个笼子里有35头94脚的小兔子。小兔子怎么样?”同一个笼子里有几只鸡和兔子,从上往下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英尺。每个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和兔子?孩子们,你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你知道孙子是如何解决“鸡和兔子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问题吗?

原来,孙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假设,如果每只鸡和兔子的脚被切掉一半,每只鸡就会变成一只“独腿鸡”,每只兔子就会变成一只“两条腿兔”。就这样,“独腿鸡”和“两条腿兔”的脚从94只变成了47只。然而,每只“鸡”的头和脚的数量之比为1: 1,每只“兔子”的头和脚的数量之比为1: 2。因此,如果有一只“两条腿的兔子”,脚的数量将比头的数量多1。因此,“一只脚鸡”和“两只脚兔”的脚数和它们的头数之差就是兔子数,即47-35 = 12(兔子);鸡的数量是:35-12 = 23只(只)。

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用方程来解决。我们可以首先假设兔子的数量(即头的数量)是x,因为“鸡头+兔子头=35”,所以“鸡头=35-x”。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有x只兔子,应该有4只兔子脚,鸡的数量是(35-x),所以应该有2只(35-x)鸡脚。现在已知鸡和兔脚的总数是94,因此,我们可以列出以下关系:

4x+2×(35-x)=94

x=12

所以我们可以计算出鸡的数量是35-12=23。

还有这样一个问题:“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三个给大和尚,一个给小和尚。有多少和尚,大的和小的?”答案是25个大和尚和75个小和尚。你知道它是如何计算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林徽因的孙子孙女为何都改了姓氏?

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林徽因和梁思成我们都知道,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们不仅在当时,即便是现代,也依然是很有名,也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而民间也一直都流传着很多关于林徽因故事,虽然说很多人关心的都是她的情感生活,但是她的学术成就却也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为什么林徽因的孙子孙女后来都改了姓?他们都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后人,为何后来却不再延续自己本来的姓氏,却要改姓其他的姓氏?他们改姓的目的是什么,又是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这样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林徽因的子女

林徽因,民国女神,1928年在加拿大渥太华与梁启超长子梁思成举行婚礼,婚后1年生下女儿梁再冰,婚后4年,生下儿子梁从诫。林徽因孙子孙女,也就是林徽因与梁思成唯一儿梁从诫的一双儿女。

按照中国“子随父姓”的传统,梁从诫的孩子当然姓梁,爷爷梁启超家族姓又是名门望族,那他们为何都改了其他姓氏呢?

这就得说说梁家复杂的豪门婚姻。梁思成在林徽因之后,再娶林洙,结过两次婚。儿子梁从诫也结过两次婚。

方便了解人物,先来了解下族谱:

第一代:梁启超

李蕙仙(妻子,长子:梁思成)

第二代:梁思成

林徽因(第一任妻子,1955年去世)

林洙(第二任妻子,1962年结婚)

第三代:梁从诫

周如玫(第一任妻子,生儿子“梁鉴”后改名“周志兵”)

方晶(第二任妻子,生女儿“梁帆”后改名“方帆”)

第四代:梁鉴(周志兵)

女儿“周洋”又改回梁姓“梁周洋”2.从梁从诫的两次婚姻说起

第一次婚姻,妻子周如玫,是当时北大校长周培源的女儿,俩人都是清华北大书香门第,可谓没当户对,两人青梅竹马。

1950年,梁从诫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后,因两分之差落榜,后转入北大历史系学习,在大学两人确定为恋人,1954年大学毕业后完婚,婚后两人完婚,婚后一年生子,取名:梁鉴。可是幸福的婚姻仅维持了仅仅10年,1964年,两人因三观不合离婚。梁鉴抚养权判给了前妻,因为周培源家里三个女儿没有儿子,为了延续香火,就将外孙“梁鉴”改名“周志兵”,随了周姓。

离婚不久,梁从诫又娶了第二任妻子方晶,生了一个女儿梁帆。梁帆从小被送到美国留学,1900年5月因在荷兰参加“为世界儿童为未来为和平”活动,她为没有中国国旗而争取中国利益,这件事传入中国加上她名门之后的光环她一下子名声大噪,之后人们总是拿她和奶奶林徽因作比较,梁帆为人低调,她实在不想活在爷爷奶奶的光环之下,整天被人当做谈资,经过父亲梁从诫同意,也随了母姓,把名字改成方帆。3.梁思成再娶,后母当家,梁家已今非昔比

虽然现在不是民国时代了,改姓氏不再是对长辈大不敬和祖宗的意思,但是,梁家毕竟是中国顶级豪门望族,梁帆改姓,放弃梁氏,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爷爷梁思成的二婚,伤透了父亲梁从诫的心。1955年,林徽因肺病加重病逝,1962年,梁思成再婚,娶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女人林洙。后母林洙的介入,对后来梁家形成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先说说林洙这个人:

首先是她的出身和身份,她曾经是林徽因的学生,并且当年和第一任丈夫程应铨结婚主婚人就是梁思成,丈夫跟梁思成是同事在清华教书,林徽因刚刚去世,她却立马追随在梁思成身边,逼的自己的丈夫最后挑水自尽,梁思成后来娶这个女人,几乎和所有朋友断绝了关系,并且林洙还极其霸道,进门后就取下了加中所有林徽因的照片,要知道当年林徽因还曾在她和程应铨结婚时帮助过他们夫妇,并且还手把手教过林洙英语,梁再冰知道后母的德行后扇了林洙一耳光,“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梁从诫当然对这个后母的梁家也极其失望。

更可气的是,1972年父亲梁思成去世后,林洙多次出书回忆林徽因、梁思成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恩怨,多次抹黑林徽因,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林徽因及整改梁家的解读。林洙让曾经和谐的梁家出现了严重的家庭危机,梁思成去世,梁从诫和梁再冰几乎从来没有回过梁家。所以,自己的女儿也随了妻子姓氏,也许是梁从诫对林洙时代梁家家族荣耀感的一种失望和抗议吧。

不过梁家一门三院士,9子皆才俊,毕竟是民国顶级豪门,能成为其后代毕竟是一种身份和荣耀,等到梁家第五代的时候,出现了反转:周志兵的女儿、宇洋国际的创始人周洋又改回了梁姓“梁周洋”。

一入豪门深似海,名门望族是非多。名门姓氏有时候不仅是地位荣耀也是束缚枷锁,个中滋味,怕是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孙子兵法中上兵指的是什么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这里的上兵指的是上乘的用兵技巧,就是说在打仗的时候,要用好的计谋,这样才能不花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被誉为古今中外第一兵书,受历代军事学家推崇,但其真正的魅力却往往遭到大众误解。

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制造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将帅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孙子兵法是谁写的 孙子兵法谁写的作者是谁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字长卿,他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兵圣”,同时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

《孙子兵法》又被称为《孙武兵法》,被誉为“古代第一兵书”,更被称为“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在古时候的兵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的军事学术理论和战争实践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可谓兵家常备。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分别是《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间》。《孙子兵法》强调作战人员必须对战争高度重视,并且不可以浪战,要知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切勿一股脑儿往前冲,在用兵的时候要学会出其不意,避实击虚,在关于治理军队上,将帅要爱护自己的兵卒,而官兵也要服从将帅的统领。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分别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

三十六计顺口溜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

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

树暗走痴姑,釜空苦远客。

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外孙遗传外婆基因的可能性有多大?外婆如果患病孙子会不会患病?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遗传非常神奇。一些孩子长得像爸爸或者妈妈,一些孩子的长相则不肖似他们的父母,而是像他们的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那么,外孙遗传外婆多少基因呢?

外婆会遗传给外孙25%的基因。由于外孙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因此携带更多的是外婆的基因。在X染色体、Y染色体配对的时候,会发生互换。所以,外孙也会携带奶奶的基因。相貌有一定遗传性,因此孩子像外婆,不是一件稀奇事。一些疾病有隔代遗传的可能,如血友病、精神疾病等。如果外婆有血友病基因,那么女儿也会有血友病基因。要是这个女儿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有血友病。因此,在结婚之前,一定要做遗传病检查,免得生下一个不健康的宝宝。

外孙遗传了外婆25%的基因。因此,外孙的相貌不似母亲,也不似父亲,而是外婆,是很正常的现象,不需要过于大惊小怪。如果外婆有某种疾病的致病基因,外孙有可能患上这种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用“公倍数法”解“孙子问题”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180.如何用“常见的多重方法”来解决“孙子问题”?

在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中,曾经提出一个问题:“今天有什么东西不知道它的数目?三个或三个数字中的两个被留下,五个或五个数字中的三个被留下,七个或七个数字中的两个被留下。怎么了?”

它被翻译成现代语言:“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文章。三个地方有两篇以上的文章,五个地方有三篇以上的文章,七个地方有两篇以上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多少?”这个问题通常被称为“孙子定理”或“孙子问题”。它的解法由来已久,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用普通乘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如下:首先考虑第一个条件,将剩余的数设为1。从第二个和第三个条件开始,5和7的公倍数是35,但35 u 3的余数是2,而不是1,而35 u 2的余数= 70,70÷ 3正好是1,也就是说,可以被5和7整除的数,以及1除以3的余数是70。

考虑到第二个条件,剩余的数字是1。从第一个和第三个条件开始,3和7的公倍数是21,21÷ 5的余数正好是1。这表明能被3和7整除的数和能被5整除的数是21。

然后考虑第三个条件,从第一个和第二个条件开始,这样剩余的数也是1、3和5的公倍数,15÷ 7的余数正好是1,这表明可以被3和5整除的数以及被7整除的数和1的余数是15。

因此,2除以5和7的数是70× 2 = 140。除以3和7,3除以5的数是:21×3 = 63;除以3和5,2除以7的数是15×2=30。满足三个条件的数的和必须具有被3除成余数2、被5除成余数3和被7除成余数2的特征。

140+63+30 = 233,这个结果是正确的,但不是唯一的,因为除数3、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105,233加上或减去105,并且结果仍然满足主题中的所有条件。然而,当105减小时,在正整数的范围内,差值小于105。

如果在原问题的最后一个问题上加上“至少”,那就是“至少是几何?”那么:233-105-105=23。这23是满足问题条件的最小数。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明代程大伟的“算法系统”中,有如下公式:

他们三个七十多岁,有五棵树和21朵梅花。

七个孩子的团聚花了半个月的时间,除了105个孩子,其他人都知道了。

该公式中提到的计算步骤与前面描述的过程类似,如下所示:

2×70+3×21+2×15=233

233-105-105=23

检验:23 ÷ 3 = 7...2 23 u 5 = 4...3

23 u 7 = 3 ... 2w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那大家知道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吗?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核心在于挑战规则,出奇制胜,规则就是没有规则,讲究谋略。《孙子兵法》表明从宏观上我们需要在出兵前对敌我双方决定胜负的政治、军事、兵力等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估算出战事的发展进程以及胜负的可能性,再制订作战计划,这是战前用兵的要领。

而孙子兵法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齐文化伦理思想的特点,即讲“仁”,但是“仁”主要用于对士卒的管理和教育方面,同时还要符合战胜敌人、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才能再“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包拯的儿子孙子都比他早死,为什么包拯还有后人?

全文共 1901 字

+ 加入清单

包拯包青天,那是一个活跃在不公平的案件当中的代表公平正义的形象,包拯判案非常公正,不管对方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都是一视同仁。虽然这些都是民间对包拯的传说,而且还认为,包拯因为断案公正,所以死后到了阴间,才成为了阎王爷。而关于包拯的后人,也有很多人关心,在历史上包拯的儿子孙子在包拯死前就已经死了,但是为什么包拯还能后世人丁兴旺呢?

宋代的包拯为官清廉,嫉恶如仇。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给当地百姓带来一个朗朗乾坤。包拯积劳成疾去世后,宋仁宗亲率文武百官前往吊唁,赐谥号“孝肃”。因此,后人又亲切地称包拯为“孝肃公”或“包公”。而包公的事迹,也被被后世编成戏曲、小说,广为传唱,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青天大老爷”的形象。

不过,包拯生前也很不幸,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先他去世了,包拯晚年丧子失孙,眼见着就要绝后。不过我们都知道,包拯的后人现在非常多,而且散布在全国各地,人丁兴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包拯一生有过两妻一妾。原配夫人李氏,在嫁给包拯一年后不幸红颜早逝,没能为包拯留下一儿半女。

李氏去世后,包拯又取了一个妻子董氏。董氏非常贤德,颇有大家风范。她不但孝敬公婆,相夫教子,还经常为包拯排忧解难,成为包拯身后名副其实的半边天。

董氏为包拯生下了一子二女。长子包繶娶崔氏为妻,两个女儿先后出嫁,生活还算富足平静。

包繶和崔氏结婚后,两人恩爱有加,相互扶持。但天有不测风云,两年后,21岁的包繶,却又因病去世了。这对包拯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他不但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而且承受着世上最残酷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而董氏更是气急攻心,一病不起。

而包拯的儿媳妇崔氏,同样悲痛欲绝。不过,崔氏强压着心中的悲痛,一如既往地孝敬公婆,尽心侍奉气倒在床的婆婆董氏。包拯夫妇看在眼里,疼在心理。经过合计,两人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让崔氏回到娘家,改嫁他人。恰在此时,崔氏的母亲也赶到了包家,准备将女儿领回。

当包拯夫妇把这决定告诉崔氏时,遭到了崔氏的拼死拒绝。《崔氏墓志铭》记载:“(崔氏)蓬首雨泣,以死自誓,遂尽志以孝养”。意思是说,崔氏哭得像下雨一样,对包拯发誓说,如果让她回娘家,她就要当场死掉。她要终其一生,侍奉二老。

崔氏的这片赤诚之心,感动得包拯夫妇泪流满面,于是答应了崔氏的要求。至此后,崔氏就留在了包家,一边以女儿的身份侍奉包拯夫妇,一边含辛茹苦地抚养她和包繶唯一的儿子包文辅。一家人相互慰藉,风雨同舟地过了几年。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崔氏5岁的儿子包文辅,又突然夭折了。这个打击对包拯来说,甚至超过了当初他失去儿子的伤痛。

因为孙子死去后,包家有可能就此断了香火。在古代,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是天大的事,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难道真是自古忠孝难两全,上天真要包拯做一个“不孝”之人吗?

本来包拯已经没有了后代了,为何现在包拯的后代又人丁兴旺呢?原来,包拯还有一个妾,那就是孙氏。《宋史》载,“拯尝出其媵”。这里的“媵”,指的就是滕妾,也就是包拯的侍妾孙氏。

包拯在痛失爱子和爱孙后,心情一直郁郁寡欢。原本就不苟言笑的他,脸上再无一丝笑容,日子就在这样孤独寂寞的境况中度过。转眼到了包拯59岁这年。也许是包拯觉得生活无望,也许是孙氏犯了什么不可饶恕之过,包拯将孙氏遣回了娘家。但包拯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孙氏已身怀有孕。

儿媳妇崔氏知道到后,对孙氏的遭遇感同身受,暗地里经常接济孙氏。当他得知孙氏有了身孕后,更是对孙氏百般呵护,想方设法地瞒着包拯夫妇,照顾孙氏。

在崔氏的悉心照顾下,孙氏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男婴。这让崔氏喜出望外,包家终于后继有人了。但她并没有急于将这个惊天大喜告诉包拯,她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在包拯60大寿这天,崔氏把这个男孩儿抱回了包家,当面交给包拯,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禀告了包拯夫妇。望着崔氏手中这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包拯大喜过望,开怀大笑,随即为孩子取名为包衍。上天还是眷顾了包拯,终于让他晚年得子。就这样,包拯幸福地度过了自己的最后几年的生活。

1062年5月,正在朝堂理政的包拯突发重疾。弥留之际,他把5岁的包衍叫到病榻前,立下了史上有名的“包公遗嘱”:“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包拯去世后,崔氏俨然成了包衍的母亲,将整个包家扛在了自己的肩上。她将包衍的姓名改为包绶,不但将其抚养成人,更是找人教授其学业,帮他成家立业,直到包绶入朝为官。

包绶同样为官清廉,完全继承了其父遗志,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崔氏“长嫂为母”的感人事迹,让天下人为之动容。宋哲宗知道后,诏封崔氏为“永嘉郡君”,并下诏书予以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孙子应怎样与老人沟通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家里有一老,胜似多一宝。但许多年轻人不知道该如何与老人打交道,以至于让“宝贝”变成了“累赘”,甚至产生了矛盾。孙子应怎样与老人沟通?如何让老人度过一个愉快的晚年,本文有高招。

要耐心。

人老了,总是会唠唠叨叨,一件事情说很多次。其实,他们不是故意的,只是他们忘了他们说过罢了,不要觉得厌烦,你听就是了。说真的,你有多少时间听他们唠叨,以后可能你想听都听不到了

告诉他们,你很爱他们。

人老了,总是会觉得自己没人爱。多点回去看他们,回去看他们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们你爱他们。

带上你的心意。

带上给他们的小礼物去看看他们,告诉他们这是特意给他们挑的。他们会很开心的,不会在乎你礼物的贵重,只有你用心。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多陪陪他们。

出外打工或者读书的你们,回家就多陪陪他们,学会珍惜他们。有时候,听听他们讲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也是一种乐趣。

多问候他们。

时不时打个电话给他们问问好,问他们过得好吗?冷了多穿衣服什么的,他们会很高兴的。

告诉他们你过得很好。

其实这个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可以告诉他们你的工作近况,你最近哪里玩了,很开心。这才是他们想要的。

作为晚辈,我们应该体谅老人的苦闷,主动亲近他们、问安、陪他们谈话,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度过愉快的晚年。很多事情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想到,甚至不屑去想。只要我们头脑中有老人的地位,眼睛里有老人的需要,手脚上肯为老人服务,与老人和睦相处相亲互爱就不是一件难事。更多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请关注,小编带你了解如何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爷爷颤颤巍巍去见孙子最后一面怎么说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一场意外孙子溺亡,爷爷在得知之后颤颤巍巍一路狂奔过去,想见孙子最后一面。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让人泪流满面,打捞现场更是发人深省。短短几分钟时间,孩子就和家人阴阳两隔,永远诀别于人世间。

事情的发生

老人15岁的孩子就在家中的附近玩耍,一个不小心掉落到河中,等到周边人发现把孩子打捞上来,发现孩子早已没有呼吸。老人的宝贝孙子前一秒依然还在活蹦乱跳,短短几分钟就已经阴阳两隔,一家人会陷入到无尽的悲伤以及自责中,最痛心的必然是孩子的爷爷。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突然听闻孙子去世对老人而言简直是致命的打击。

坚持看望孙子最后一面

爷爷不顾家人反对,依然坚持看望孙子最后一面,短短的几十米路程,用尽全身的力气,悔恨的眼泪,颤抖的双腿,几十米的路,就好像是耗尽了一生的思念以及痛苦。在女儿的搀扶下终于看到孙子的尸体,老人无法控制内心的悲伤,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哭得天昏地暗,撕心裂肺。此情此景,草木为之含悲,令所有的人掉下眼泪。

需要注意好防水措施

活着的人,能做的事不畏惧未来生活,依然需要继续好好的活着,应该就是对逝去者最大的安慰。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就应该从细节开始,应该注意讲安全从零抓起。在溺水预防教育方面,要把无事当成有事小事当成大事,才可以真正的做到警钟长鸣,才可以防微杜渐,才能够真正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减少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即便是家中附近的河边,也可能会有意外,因此还需要注重于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减少相应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