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者

作者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作者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作者问题。

分享

浏览

7311

文章

452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区别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通讯作者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一些杂志会约你申稿,写综述。

第一作者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此作者不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

通讯作者是课题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他要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实际上如果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研究成果算是通讯作者的。通讯作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如果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研究成果算是通讯作者的。

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一些反映老板重要观点的文章,老板也不会放过既是第一又是通讯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去年的树作者是谁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新美南吉曾经是与小川未明、坪田让治等人齐名的童话作家,但仅活了30岁, 他创作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大多是在逝世后出版的。他的作品非常强调故事性,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去年的树作者是谁:

《去年的树》是日本已故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名作。作家在极为精短的篇幅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凄楚动人的故事。

主要作品有《毛毯和钵之子》、《爷爷和玻璃罩煤油灯》、《新美南吉全集》、《校定新美南吉全集》等。作品《去年的树》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4年级上册,和教科版3年级下册。

展开阅读全文

水经注的作者是谁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水经注》的作者

《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人,北魏时期酷吏、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

郦道元的主要成就

郦道元勤奋好学,广泛阅读各种奇书,不仅为西汉后期桑钦编写的地理书籍《水经》作注,而且写成了地理巨著《水经注》,还有《本志》十三篇以及《七聘》等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春晓作者是谁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展开阅读全文

《步辇图》的作者是谁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640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阎立本的绘画,一是线条刚劲有力,二是色彩古雅沉着,三是人物神态刻画细致。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阎立本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当时禄东赞朝见唐太宗,实际上是为了替松赞干布向文成公主求亲,《步辇图》内容反映的,正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四大名著的作者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施耐庵,《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红楼梦》作者是清代曹雪芹。

四大名著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课外书籍了,即《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虽然《红楼梦》有些陌生,但对于前三者,相信大部分人都不用再提了。那么你知道,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都是谁吗?

详细内容

1

《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全书借鉴“唐僧取经”这一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明代作者吴承恩的艺术加工,师徒四人历经艰险、降妖除魔,通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取得真经的故事。同时借此小说,也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的社会现实。

2

《水浒传》又名《水浒》、《忠义水浒传》,为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所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之一,流传极广。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从最初的反抗欺压到最后消亡的宏大故事,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及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3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同样也是元末明初作家罗贯中所写,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现如今有多个版本。后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并改换诗文。全书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以及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4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小长篇小说,为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为视角,将他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设为主线,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乐府诗集的作者是谁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兰诗》。

乐府诗集的作者

《乐府诗集》为诗歌类著作,是北宋郭茂倩所编著的乐府歌辞集。《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sci通讯作者的意义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sci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通讯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对于欧洲某些按姓名字序排列作者署名的期刊来说,通讯作者的标识就显得更为重要。

通讯作者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通讯作者一般是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其主要贡献是提供研究经费,试验场所,实验室, 仪器设备等与实验相关的物质资源。通讯作者是试验的指挥员。通讯作者的身份一般是导师,教授或者研究机构的项目负责人。他们也许 不直接做具体的实验,但是,在整个试验阶段, 都会很关注试验的进程,提供指导性意见。

通讯作者的意义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他要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应该说,通讯作者多数情况和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这样的话实际上是省略了通讯作者。

只有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时候,才有必要加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通讯作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一些杂志会约你申稿,写综述。这些会大大地提高你在科学界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论文作者署名规则

全文共 137 字

+ 加入清单

论文作者的签名顺序应按对论文的贡献排序,作者应注明作者单位的全名(包括部门)和邮政代码;如果是多部门、多单位合作项目,则在名称右上角标明序列号,然后在名称下方标明各单位名称和邮政代码。排名在安排过程中不得更改。签名作者是对论文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所有签名作者都应对论文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在历史上是什么结局?

全文共 154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张继可能很多人不太认识这个人,但是如果小编要说这个人是写《枫桥夜泊》的作者,那么应该有不少的人都认识他了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千古名句无人不知到无人不晓,那么最后张继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困顿一生的张继,终于在当了一年多的盐铁判官之后,驾鹤西去。生前的功名利禄,死后的荣辱得失,与他再无任何联系。

不知道他临死之际,是否会想起十年前那一段紧张时刻。

高堂之上,唐明皇危坐龙椅,杨国忠侍立一旁,他的姐姐杨贵妃坐在黄帝的侧身。大殿里,跪着几个等待铨选的进士,张继赫然其中。

几十年来他无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又无数次落第。这一次他终于如愿得以考中进士了,他怎么能不紧张?胳肢窝的冷汗顺着肋骨流下,粘在衣服上,湿了一大片。他跪在大堂不敢抬头,浑身哆哆嗦嗦的,甚至听不清皇上在说什么。

啰嗦一大堆之后,皇帝陛下金口一开,一串儿名字脱口而出,张继并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他懵逼了,他知道自己又一次落第了,吓得瘫坐在地上,不知所措。

杨国忠使了一个颜色,明堂之外进来几个金甲侍卫,把张继架出宫殿,扔在外面。秋天的风真的和煦啊,太阳照在脸上暖洋洋的。间或还有一丝丝的桂花香飘在鼻子里,这是他家乡的味道,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他没脸回去。

长安居、大不易,他不过是一个落魄文人,又怎能在都城过日子?终究,他还是背着一身行囊,离开了他梦寐以求的朝堂。

南下的路艰辛而漫长,比来时更难走。狼虫虎豹已无所惧,张继甚至祈求路上跳出一个强盗把他杀了,或者草丛里跑出来一只老虎把他吃了。他没有勇气自杀,却一次次躲过了他杀,唉!命运啊,造化弄人。

分岔路口,张继再一次迷茫了,蹲在地上嚎啕大哭。张继本是书香门第,因得罪权贵,家道中落,为了重振张家,张继一心想进入仕途。这次考中进士,可能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机会了,可是他失败了。

无人的旷野,哭声震天。可是老天爷在忙着伺候当朝皇上,皇上在与杨贵妃嬉戏游乐,没有人会关心这么一个失落的文人。

哭是没有用的,泪水流干的张继,拍拍身上的泥土,向东走去。东边这条路通向苏州的,年轻的时候,张继也曾走过这条路。当年何等风光!现如今,穷的连个买路钱都没有了。

行至苏州,已是夜幕。张继窝在河边等渡,可是身上全无一文钱了。船家将舟摆过,看到他是一个落魄文人,顿生怜悯,把他请上船留宿。唉!唉!唉!同情穷人的,在这个世上也许只有穷人了。

月上枝头,张继惆怅的无法入眠,起身站在船头,写下《枫桥夜泊》。

此时的大唐已是千疮百孔,奸臣当道、风起云涌,一场阴谋已经悄然酝酿,只待一个临界点。张继来到苏州时,安禄山纠集史思明,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自大唐开国以来,百姓安居乐业,从未有兵戎之祸。今日忽闻战乱,张继怎不愕然?失落的张继仿佛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投笔从戎,加入了征讨叛军的队伍。

终于,经过几年的南征北战,大唐的军队收复失地。因战功,张继被提升为盐铁判官,穷了一辈子的他,竟然被人测试人品,让他去管钱!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张继虽然在这判官任上,不贪不枉,两袖清风。

一年之后,张继死在任上。好友刘长卿来祭拜他,看到张继的尸体就摆在庭院当间,家徒四壁,连个像样的棺材都没有。便纠集几个好友,发起了众筹,要给他买一副棺材。让人意外的是,众筹并不顺利,钱没那么好哄。

张继死的时候,大唐有太多的文人陨落,比如李白、杜甫等等。大家都很穷,到底该接济谁是个大问题!张继无名无姓,看客还不紧着诗仙诗圣的棺材买?

等到开始给张继众筹的时候,他已经凉了好几个月了。据说张继被埋在苏州,又有传说他被埋在襄阳,一千多年过去了,无人祭拜张继。世上关于张继的传说,只剩下那个秋夜,只有那个失落惆怅的落魄文人。

展开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中都写了一些什么内容?《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

全文共 2680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黄帝内经》,相信大家多少都有听说了,《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两个部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医学典籍。我国传统的医学四大经典之作就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本草经》。那么《黄帝内经》中写着一些什么内容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名称由来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被收录于“医经”中。

所谓“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之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其重要性。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为“经”,如儒家“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浅显的“三字经”等。之所以称“内经”,并非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是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的《内篇》、《外篇》,《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只是《黄帝外经》及扁鹊、白氏诸经均已散佚不传。成书时代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黄帝内经》成书时代,古人主要有三种观点:先秦时期

持这种观点的人有晋代的皇甫谧 ,宋代的林亿、高保衡等。他们认为像黄帝内经这样科学巨著,非通晓智慧的圣贤大智不能为之,所以必定是黄帝所作。战国时期

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宋代的邵雍、程颢 、司马光、朱熹,明代的桑悦、方以智、方孝儒、清代魏荔彤等。其主要理由是:首先,将《黄帝内经·素问》与同样是战国时代的《周礼》相比较,有许多相同之处,足以充分证明两书是同一时代、同一思想体系的作品;其次,《史记·扁鹊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与《黄帝内经·素问》的内容相类似,但却朴素、原始得多,而《史记·仓公列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却比《黄帝内经·素问》有所进步,由此推断:《黄帝内经》应当是扁鹊时代以后、仓公时代之前的作品,也就是战国时代的作品。最后,以《黄帝内经》的文体为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先秦之文,多作韵语,而《素问》中韵语的文字特别多。

清代《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进一步肯定了这一说法,因为《四库全书》在中国古代学术界有相当高的地位,这种说法也就被许多人所接受。西汉时期

明代郎瑛从夏禹时仪狄造酒的传说和“罗”出现于汉代等证据推断《素问》产生于西汉时期。

现代中医学专家刘长林 [23] 、吴文鼎 [24]等人也持这种意见。其主要理由是:其一,《黄帝内经》全书约计20万字,这在2000多年前可以说是一部巨著。编著这样的医籍需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这在战事连年、七雄割据的战国时代是不可能办到的。只有在西汉时期,随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才为医学家编著医籍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其二,西汉初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修务训》曰:“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记之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黄帝内经》在书名和思想内容上与“黄老学派”的密切联系,也为只有在西汉“黄老学派”鼎盛时期才能成书提供了佐证;其三,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仓公列传》中,记述了西汉初年名医淳于意在接受老师公乘阳庆传授给他的十种医书中,竟没有《黄帝内经》,这也足以说明《黄帝内经》不可能成书于西汉之前。

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古人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为战国时期较为可信。但也不能认为《素问》、《灵枢》所有篇章尽出战国。元末明初医学家吕复对此发表过中肯的见解,认为内经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周木《素问纠略序》、程敏政《新安文献集·运气说》、黄省曾《五岳山人集·内经注辨序》等人也赞同吕复。

比较科学的观点是,《黄帝内经》并不是由一个作者完成于一个短时间内,是多个作者跨越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集结而成:

一、先秦文体多韵语,而《黄帝内经》中一些篇章亦有不少韵语,这些章节可能是先秦时期的作品。

二、与1973年长沙马王堆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1972年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压药简牍、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六王斌盘”和“太乙九宫占盘”相比较,可知《灵柩》中有些篇章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有些成书于西汉更早。

三、《黄帝内经》中引用的一些文献,如《上下经》、《睽度》等是战国甚至更早的著作。

四、《素问·宝命全形论》中用的“黔首”一词,是战国及秦代对国民的称呼,而《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相傅之官”和“州都之官”则是曹魏时期出现的官名。

五、《灵枢》中个别篇章晚出,如《阴阳系日月篇》有“寅者,正月之生阳也”句,故可断定成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0 )颁布太初历之后。

六、《素问》中一些篇章用干支纪年,而采用干支纪年是东汉之事。《素问》第七卷亡佚已久,唐王冰据其先师张公秘本补入《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实际上是另一部医书《阴阳大论》。以其用甲子纪年,便可断定必在东汉汉章帝元和二年(085)颁布四分历之后;以其曾被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时所引用,因此一定在张仲景之先。

七、《素问》中第七十二篇《刺法论》和第七十三篇《本病论》,在王冰次注《素问》时已是有目无文,宋刘温舒著《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时却将该二篇作为《素问遗篇》陈列于后。可以认为这两篇系唐宋间的伪作。

综合论之,《黄帝内经》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至于王冰之所补与刘温舒之所附不应视为《黄帝内经》文,但依惯例认为属于内经亦无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小荷才露尖尖角是哪首诗?含意思、拼音、翻译、作者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小荷才露尖尖角是出自于哪一首诗呢?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小编也知道这首诗词,但是还真的不知道这首诗是出自于哪一首诗了,也就是不知道这首诗的名字了,那么这首到底是出自于哪一首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还一起来学习学习这首诗的意思,拼音,含义,作者翻译等问题,感兴趣的网友可以一起来学习学习!

小荷才露尖尖角是出自于:“《小池》”这首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作者是:“宋代的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全文是:

《小池》

作者: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才露尖尖角全诗拼音:

【xiǎo chí 】

《》小池》

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ì liú ,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óu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xiǎo hé cái lù jiān jiān jiǎo , zǎo yǒu qīng tíng lì shàng tóu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才露尖尖角全文翻译: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小荷才露尖尖角解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且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展开阅读全文

抱朴子作者 抱朴子由谁所著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抱朴子》是晋代葛洪编著的一部道教典籍,分为内、外篇。《抱朴子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灾却病,属于道家;《抱朴子外篇》则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属于儒家的范畴。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他还撰有医学著作《玉函方》一百卷,《肘后备急方》三卷,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的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鸟趣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鸟语》这篇文章表达了表达了作者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赞美了家乡鸟语花香,人鸟和谐的美好环境。

分析:《鸟语》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叙述了“我”爱鸟,爱看鸟儿那美丽的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通过长期的与鸟儿交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它们的歌声催促中,懂得了鸟语的含义,感受到燕子勤劳的可贵,从大雁飞行中,懂得纪律的重要,从苍鹰高飞中,学会勇敢顽强的精神。在与鸟儿的交谈揣摩中成为好朋友,懂得了道理。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赞美了家乡鸟语花香,人鸟和谐的美好环境。

附《鸟语》原文:

我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那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

听爷爷说,鸟儿是会“说话”的,有人也真懂鸟语。据说,古时候有个叫公冶长的人,就是位通晓鸟语的专家。有一次,他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他爬上南山,果然背回一只摔死的大肥羊。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赏,能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听它们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也是很快意的。于是,我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

春天,布谷鸟飞来了。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我最喜欢跟布谷鸟对话了:

“你做什么?”

“种田织布。”

“你喜欢什么?”

“勤劳刻苦。”

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爷爷见我呆愣愣地跟树上的鸟儿说傻话,便在一旁提醒我:“听,布谷鸟叫你勤劳刻苦呢!还不赶快上学去,愣着干啥?”我听了立即背起书包,向学校跑去。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总是给人们预报喜讯,乡里人都很喜欢它。所以,尽管它的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每当这时,我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着喜事快快降临。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还有画眉啦,黄莺啦,百灵啦……它们的“语言”丰富极了!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音”自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却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展开阅读全文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红楼梦的作者是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是清代学者。他写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与《水浒传》《三国演义》并被称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主角是贾家的公子贾宝玉,以贾宝玉的视角讲述了一群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从各个照度展现不同女性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世事百态,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红楼梦》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

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

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

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

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

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

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

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

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

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

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节选

展开阅读全文

天上的星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天上的星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天上的星星》这篇文章以孩童的视角,表达了孩童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孩童希望得到大人的理解的心情。这篇文章也抒发了作者对没有自由空间的孩童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大人随意约束孩子自由的行为和态度的不满。

《天上的星星》的节选

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

我们都抬起头来,就在我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我们就好奇地数起星星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啊,两颗,三颗十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一时间,漫天星空,一片闪亮。

展开阅读全文

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朝花夕拾表现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朝花夕拾》表达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全文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朝花夕拾》简介

《朝花夕拾》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讲的是鲁迅以前的事情。《朝花夕拾》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鲁迅简介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而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鲁迅的小说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他的杂文极具批判性,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

他的散文比杂文多了一些明朗、纯真和亲切的味道,例如《朝花夕拾》就侧重于对世态人情的描画,既侧重于生机盎然的自然情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满含生趣的少年行动(如《社戏》)的真切忆述,又侧重于带着宽厚的亲情刻画活生生的人物、比如藤野先生、范爱农、“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咏柳作者把柳树比作什么 咏柳里把柳树比喻成什么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咏柳作者柳树比作碧玉,点出了柳叶的雅致,又将款款下垂的柳枝比作绿丝条,突出了柳枝妩媚的形态。全诗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首句写树,将树拟人化。作者将柳树比作碧玉,将柳树与妙龄少女联系起来,使人看见柳树的时候就能联想到一位少女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次句将柳叶比作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突出柳枝的妩媚。

第三句“绿丝绦”继续联想,用设问的手法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又赞美了春风,给人们以春的信息。作者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文学常识:1-6册重要的作品、作者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1-6册重要作品作者

魏巍当代作家长篇小说《东方》散文《我的老师》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都德法国小说家《最后一》(短篇小说)

林嗣环清代人《口技》选自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周立波当代作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分马》节选自长篇小说《暴风骤雨》

高尔基苏联作家《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散文诗《海燕》

杨朔作家主要作品散文集《海市》、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荔枝蜜》(散文选自《杨朔散文选》)

展开阅读全文

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作者作品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