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比喻

比喻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比喻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比喻问题。

分享

浏览

332

文章

116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

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十二种。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是,比喻是将一物比作另一物,拟人是将一物比作人。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用“成了”可以写哪些比喻句?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1、阳光之下,湖面成了金色的镜子。

2、夜晚的北京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3、天上的星星,地上的火把,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4、战士们成了下山的猛虎。

5、热闹的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6、听说明天放假,乐乐的脸乐成了一朵花。

7、广场成了人的海洋。

8、非典期间,人们的团结筑成了一座长城。

9、我们成了祖国的花朵。

10、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11、他坏事做尽,成了过街人人喊打的老鼠。

12、秋天的落叶铺满了我家门口,形成了一条浅黄色的大街。

13、他听说自己考试考了第一名,他开心的成了一朵花。

14、春风成了一双手,抚摸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

15、稻子熟了,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

16、春天的植物园成了花的海洋。

17、孩子可爱的脸成了红红的苹果!

18、松树成了城市的门卫。

19、下雨的时候,莲叶成了小青蛙的绿色的大伞。

20、夏雨匆匆,敲在清脆的荷叶上,成了夏日最美的奏曲。

21、夕阳下,被染红的云彩成了新娘火红的嫁衣。

22、我冒着大雨跑回来,简直成了一个“落汤鸡”。

23、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白云,成了一块宽广无边的蓝盈盈的玻璃。

24、晚上的小星星仿佛成了一个个小灯笼、

展开阅读全文

描写春天的比喻句有哪些?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小草也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好像随着晨风在轻轻地唱歌起舞。

3、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5、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6、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

7、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8、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9、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10、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1、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12、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13、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音符。

14、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欢乐。

15、春天是一个优美的舞蹈,让世界充满微笑。个个的小毛桃,活像算盘珠子。

16、新生的幼林,多像婴儿头上的绒花。

17、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绒毯。

18、那小草的颜色丰富多彩,一片一片连起来,赛过巧手编织的花毯,活生生,自然而又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柳条像什么的比喻句有哪些?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1、翠绿的柳条好像一根根绿色的丝带。

2、柳条像小姑娘长长的辫子。

3、长长的柳条像一位身材细弱的姑娘,微风吹过它就翩翩起舞。

4、长长的柳条像豆蔻少女的芊芊玉手,在风中轻抚着我的脸颊。

5、长长的柳条像一位美丽的姑娘的手臂,在风中舞动。

6、一阵微风拂过,长长的柳条像优雅的舞者般舞动起来。

7、春风在轻抚杨柳,长长的柳条轻轻摆动,就像正在梳头的女孩儿。

8、柳树的枝干上又长出了长长的枝条,柔软的枝条垂下来,像一头浓密的头发。

3、春天到了,柳树的长长的枝条上抽出了嫩芽,像在春天的五线谱上挂满了音符。

10、河岸边长长的柳条随风摇摆想一个天生的.舞蹈者绽放青春的光芒。

11、杨柳枝条上已经鼓出鹅黄色的嫩芽,一个个就像雏鸡的小嘴。

12、柳条儿就好像仙女跳舞的裙带一样在风中摆动。

13、柳条在空中飞舞着,如同少女的长发。

14、嫩绿的枝条就像一群小精灵在空中飞舞着。

15、雨雾纷纷扬扬地洒在柳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又像春蚕吞食桑叶。

16、柳条变得柔软了,像春姑娘轻轻扭动腰肢在轻盈舞蹈。

17、细雨像微尘般地飘着,湖边的杨柳像新浴出来的少女的头发,滴着晶莹的水珠。

18、长长的柳条儿像少女微扬的青丝,在风中轻舞。

19、春天到了,柳树的枝条上抽出了嫩芽,像在春天的五线谱上挂满了音符!

20、长长的柳条儿像妈妈温柔的手臂,拂过我的头顶。

21、嫩绿的柳条像姑娘们柔顺的头发。

22、柳树的枝干上又长出了密密的枝条,柔软的枝条垂下来,像一头浓密的头发。

展开阅读全文

胡子像什么比喻句?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1、他满脸的络腮胡子,像无数根横七竖八的银针。

2、他向后一仰,山羊胡子一撅一撅的像个兔尾巴。

3、短短的胡子,一根根的矗了出来,正似一个脱了毛的旧刷子。

4、他胡子稀稀拉拉,像一把晒干的谷子根。

5、只见他那齐刷刷的白胡碴儿,好像刚割过的韭菜一样,扎煞着。

6、那人满脸是扎里扎煞的胡须,好像刀枪林立。

7、这胡子乱蓬蓬的,像冬天原野上的一把枯萎的野草。

8、他满下巴都是黑胡茬子,像一根根钢针似的扎在那儿,我真怕它刺痛我。

9、他黑苍苍的脸上长满了密匝匝的络腮胡子,像一丛被踩过的乱糟糟的茅草。

10、微微翘起的下巴,长着乱蓬蓬的胡子,像是用火燎过似的又卷又黄。

11、爸爸的胡子又粗又硬,像刺猬身上的刺,又像刷子上的毛,扎在我脸上又痒义疼。

12、老汉一面听着,一面捋着像干老玉米须一样的胡子。

13、他的胡子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像标点里的逗号,既不能翘然而起,又不够飘然而袅。

14、爸爸的胡子又粗又硬,像刺猬身上的刺,又像刷子上的毛,扎在我脸上又痒义疼。

15、他脸上的胡子卷成许多极小的圆圈,像是沼地上的青苔。

16、他嘴角上生着几根黄胡子碴儿,像经了霜的草儿似的。

17、那部浓密密的大胡子像把铲子,比头发的颜色更淡些。

18、这胡子乱蓬蓬的,像冬天原野上的一把枯萎的野草。

19、他胡子稀稀拉拉,像一把晒干的谷子根。

20、他嘴边沿长着圈黑乎乎的胡子,远看像贴着块黑丝绒。

展开阅读全文

垂柳在风中飘荡改为比喻句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垂柳在风中飘荡改为比喻句是:“垂柳如一根根草绳般在风中摇摆”。还可以改成垂柳在风中飘荡就像小姑娘一样在翩翩起舞。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扩展资料

垂柳(学名:Salix babylonica),杨柳科柳属植物。其产自长江及黄河流域,现在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江苏华丰苗木基地,安徽等地,亚洲、欧洲、美洲各国亦有引种。

垂柳为高大落叶乔木,高达18m,胸径1m,树冠倒广卵形;小枝细长下垂,淡黄褐色;叶互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8~16cm,先端渐长尖,基部楔形,无毛或幼叶微有毛,具细锯齿,托叶披针形;雄蕊2,花丝分离,花药黄色,腺体2;雌花子房无柄,腺体1;花期3-4月;果熟期4-6月。其分布广泛,生命力强,是常见的树种之一。垂柳也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行道树,观赏价值较高,因而成本低廉。

展开阅读全文

定海神针比喻什么意思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定海神针比喻: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人。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可以保持稳定,并且有条不紊的处理身边的事情,让整个局面稳定下来,那么这类人就可以用“定海神针”来比喻他。“定海神针”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后为孙悟空所得,成为其打斗的兵刃,也叫如意金箍棒。

根据《西游记》的记载,《西游记》中孙悟空所使用的兵器。书中说原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后遗下的定海神珍铁,放在东海。金箍棒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是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在平常所见的各种金箍棒的形象是一根两头各有一段黄色,中间为红色的棍子。

定海神针造句:

1、利益对立的双方相互怀疑监督是支撑金融市场保持平衡的定海神针。

2、然而,政治家应当崇敬文学,它是无涯学海中常被忽视的侧面,是艰难时世下的一枚定海神针。

3、这意味着,西尔维斯特很可能继续担任这支青年军中的后防定海神针。

4、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去争金夺银,在场内场外,他们更是队内的“定海神针”。

5、海上狂风怒吼、波浪滔天,他像“定海神针”一样立在驾驶室里。

展开阅读全文

狡兔三窟比喻什么人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狡兔三窟比喻特别狡猾的人,语出《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指的是孟尝君与他的门客的故事。这则成语源于《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刺客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经常作为斗争的工具的来使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大批刺客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开始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刺客的事迹最先出现于《左传》与《战国策》等书中,对于他们的记述基本上都是历史和文学糅合在一起,很难区分。

展开阅读全文

掩耳盗铃出自哪里?用来比喻什么?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掩耳盗铃的近义词有:自欺欺人、弄巧成拙,反义词有:开诚布公、众所周知。

“掩耳盗铃”的典故出自战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翻译:晋国的大夫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没法背。于是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砸了一下那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展开阅读全文

比喻句怎么用

全文共 101 字

+ 加入清单

隐喻句的使用是将本体比作隐喻,将隐喻比作本体,而本体和隐喻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东西。例如:雨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就像一座挂在天空上的彩桥。这句话是彩桥,本体是彩虹,彩虹是彩桥,彩桥是彩虹。

展开阅读全文

拟人句包含比喻吗

全文共 103 字

+ 加入清单

拟人句不包含隐喻。拟人句采用拟人修辞的方法,即将事物人格化,将没有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与人相同的动作和感情。隐喻是另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即用简单、具体、生动的东西代替抽象、难以理解的东西。两者不能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你能分得清楚吗?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比喻比拟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比喻和比拟都是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都有比的成分在内,而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在于,它们所比的对象不同,比喻它只是将两个有共同特点的或者是共同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作为一个比的手法。

而比拟则是更进一步,它要有一个具体的要求,要将之拟人化,比如说像每束花都是一首诗,跟每一束花都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们两个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将花比作了诗,这是两个具有共同性的事物,花跟诗都是可欣赏的,都是美的存在,而另外一个将花比作了女子,这是拟人化的过程,所以说比喻和比拟的区别主要就在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打头阵什么意思 打头阵比喻什么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平时所说的打头阵是在先头作战,通常比喻事先要做某件事情,当然也代表冲在前面起带头的作用。如果利用打头阵来造句,通常代表的是战争开始,带头的将军冲在最前面打头阵,后面的士兵也紧紧的跟着将军。

1

打头阵的出处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制造枪榴弹》:“这地方周围是山,鬼子到了半山腰,坐在山洼里休息,命令伪军打头阵。张则孙《黄浦江的风暴·回忆录》:“只要出兵抗战,我们一定打头阵。

2

茅盾《搬的喜剧》中表示:如果一定要打,那么隔壁人家不是天天唱着要去打头阵吗?另外丁玲在母亲中表示:吴姐姐,你就打头阵,现在老爷们口里不说心下是不赞成的。

3

有关打头阵的故事

在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楼兰族不断的南下进行骚扰,而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需要上前线。由于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这时候他根本就不能够选择上战场,而家中的弟弟年纪特别的小,所以木兰在这个时候决定替父从军,开始了他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当然这也是所谓的打头阵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比喻句是什么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 喻体 和比喻词组成,又有 明喻 、暗喻、隐喻之分。 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温馨提示:在习作中,用上比喻的 修辞手法 ,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比喻句,其实就是 打比方 ,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运用比喻句应该注意

(1)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当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句;

1.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3.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4.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5.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6.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7.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8.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9.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10.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1.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12.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3.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4.荷叶上有几颗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15.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6.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17.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18.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19.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2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展开阅读全文

黄花闺女的黄花是什么花?黄花用来比喻什么?

全文共 1952 字

+ 加入清单

现如今人们经常会用“黄花闺女”这个词来比喻还没有结婚的小姑娘,不过黄花这个词听起来让人不是很好理解,黄花到底是什么花,为什么可以用来比喻未婚的小姑娘呢?黄花到底是什么意思,和少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黄花闺女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黄花闺女是什么意思

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喜爱“贴黄花”,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脸两颊上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同时,“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而且能保持贞节。

还有一种说法是未经历人事的少女额头绒毛是黄色的。

所谓黄花闺女,是指还没婚嫁的女孩子。从另一种意义上,也就是处女。“黄花闺女”这种称谓在我国十分盛行。如今,很多未婚女子早已偷尝禁果,因而应该特指没有婚配无性经历的女子。

黄花闺女,即指“处女”。古代未婚女子梳妆时喜爱“贴黄花”,或用黄色颜料在额头、两颊画成花纹,或用黄纸剪成花样粘贴,或用黄色花瓣装饰。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黄花”代表高洁的菊花,引申女子的贞节。2、黄花闺女为何用来形容未婚女子

其实,我们在形容未婚女子的时候,黄花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菊花,在古代,人们都认为菊花是一种贞洁的象征,《神农本草经》中曾经有记载,这种花又被叫做节花,人们也喜欢用贞洁来赞美这种花,在那个时候,人们对于未婚女子的贞洁是非常重视的,所以不会向现代这么开放,未婚女子都是保持纯洁的,和菊花的品性相似,所以就经常用菊花来比喻那些还有着处子之身的女子。它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女花,而在那个时候,“女”字也专门用来指未婚的女子,这么看来,在古人的思想里菊花和未婚的女子确实是有着很深的联系,所以就用菊花来比喻未婚女子。

可能大家也会想到,既然是用菊花来形容未婚女子,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把她们叫做“菊花闺女”,而非要称为“黄花闺女”呢?大家都知道菊花的颜色最常见的就是黄色,而黄花就能直接的表达出菊花的颜色鲜艳,可以直接的表现出未婚女子的楚楚动人,在古代的时候,很多文人也会在诗句中用黄花来代替菊花。而菊花经过这些文人的加工以后,就有了黄花这么一个新叫法,也就有了“黄花闺女”的叫法,但是说到黄花不知道大家想起一句话没,“黄花菜都凉了”,这里也是黄花,但是这里的黄花并不是菊花,而是指的萱草,虽然都是黄花,但是并不是指的一种花。

其实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一位公主长得非常漂亮,有一次在宫里游玩,累了就直接躺在了草地上,当时正好是梅花开放的时候,刮了一阵微风就把花吹落了,有几片花瓣恰巧就落在了她的额头上,花瓣在额头染上了颜色,她变得更加的妩媚了,宫女们看见都非常的惊讶,从那以后,爱美的公主就时常在额头上贴一朵梅花。传到民间以后,很多的女子就都效仿,但是梅花也是有季节的,于是有人就用了黄色花朵的花粉做成胭脂,然后用来化妆,因为粉料都是黄色的,而且一般用这个的都是还没出嫁的女子,所以这就成了对未婚女子的称谓。3、黄花闺女的传说

关于“黄花闺女”一词的由来,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南朝某年农历正月初七这天的下午,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与宫女们在宫廷里嬉戏。过了一会儿,寿阳公主感到有些累了,便躺卧在含章殿的檐下小憩。这时恰好有一阵微风吹来,将腊梅花吹得纷纷落下,其中有几朵碰巧落到了寿阳公主的额头上,经汗水渍染后,在公主的前额上留下了腊梅花样的淡淡花痕,拂拭不去,使寿阳公主显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皇后见了,十分喜欢,特意让寿阳公主保留着它,三天后才将其用水洗掉。此后,爱美的寿阳公主便时常摘几片腊梅花,粘贴在自己前额上,以助美观。宫女们见了,个个称奇,并跟着仿效起来。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不久,这种被人们称为“梅花妆”(或简称“梅妆”)的妆饰方式便在宫中流传开来(事见宋代李等撰《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人日》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后来,“梅花妆”又进一步流传到民间,并受到了女孩子们的喜爱,特别是那些官宦大户人家的女孩子以及歌伎舞女们,更是争相仿效。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加之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展开阅读全文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比喻什么意思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釜底抽薪意思:将柴火从锅底抽去,使水停止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釜底抽薪》的故事

东汉末年的时候,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实际上却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对峙时间过久,双方粮草供给是这场战役成败的关键。袁绍仗势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因为他不把小小的曹操放在眼里,于是没有安派重兵。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疾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全部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展开阅读全文

滑铁卢比喻什么意思 滑铁卢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滑铁卢比喻惨痛的失败。象征意义:拿破仑一直打胜仗,直到在滑铁卢大败,便开始走下坡路,之后拿破仑被囚禁。所以滑铁卢用来形容由成功到失败的转折点。

滑铁卢战役

1815年6月18日,由法军对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决战,最后反法联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次战役结束了拿破仑帝国,也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战败后,拿破仑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滑铁卢

滑铁卢是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的小城市,交通发达,伦多以西1小时车程处,距尼亚加拉瀑布1.5小时的车程。与另一城市基奇纳毗邻,被称为K-W “双子城”。

滑铁卢比喻什么

滑铁卢比喻竞争失败。用来形容在决定关头时失败,形容由鼎盛时期走向衰败的转折点,或者诱发导致衰败的关键性事件。引申义就是一个人失败的地方或是让一个人就此失败的一件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曾照彩云归比喻什么 曾照彩云归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曾照彩云归”比喻她像一朵美丽的彩云翩然归去。其中“彩云”比喻作者眷恋的歌女小苹。“曾照彩云归”出自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是写作者和恋人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抒发了作者对歌女小苹的挚爱之情。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原文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词人出身于宰相之家,早年曾养着名叫苹、鸿、莲、云的四个歌女,亲自教授歌曲。后来家道中落,她们都散了。“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是说在当时明月照映之下。小苹这一歌女像一朵彩云似地归来。它既是指过去,也是从现在忆起。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比喻的种类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

比喻:比喻的构成(此构成为大众有特殊的):本体+喻体+比喻词。值得注意的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备一定的相似点。运用比喻的好处: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很大作用。它不但可以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节省笔墨,使语言精练明快。

通常比喻分为3种:

明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比喻句称之为明喻。例:太阳像个大火球。太阳:本体;像:比喻词;大火球:喻体。两者的相似点:热。

暗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不明显看出来。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景色:本体;简直:比喻词;山水画:喻体。两者相似点:绿,都是景色。

借喻:只有喻体。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必须注意:一、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你说话的对象所熟悉的。二、与被比喻的事物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事物,不能用来做比。

比喻必须爱憎分明,富有感情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比喻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常是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为人所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令人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

(1)本体: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

像、好像、若、似、似的、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

(1)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