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翻译

翻译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翻译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翻译问题。

分享

浏览

5076

文章

1745

日文翻译中文拍照翻译怎么做?

全文共 140 字

+ 加入清单

工具/材料

qtrans快翻微信小程序

操作方法

1

打开微信,手指往下拉,调出小程序页面。

2

在搜索框中输入qtrans快翻,点击进入小程序。

3

在小程序的此页面,点击拍照翻译按钮。

4

允许访问手机摄像头。

5

在拍照翻译页面,设置好需要翻译的语言,这里选择日语。

6

点击拍照按钮,将需要翻译的日语拍照。

7

稍等一会,就翻译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翻译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是:一般人都认为被老鼠咬了衣服,对衣服主人不吉利,今天我的衣服被咬坏了,因此心里很忧虑。出自《三国志》中曹冲救库吏的故事,讲述三国时期,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挽救库吏生命的故事。

翻译

曹冲少年聪慧,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适用刑罚非常严酷。曹操的马鞍放在库房里,被老鼠咬了个洞,看守库房的守卫很害怕以为自己一定会死,(他们)打算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心里仍担忧这样不能免受惩罚。

曹冲对他们说:“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

曹冲于是用刀刺穿(自己的)衣服,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假装很不开心,脸上显出忧愁的神色。曹操问他为什么,曹冲对他说:“一般人都认为被老鼠咬了衣服,对衣服主人不吉利,今天我的衣服被咬坏了,因此心里很忧虑。”曹操说:“这都是瞎说的,不用为这件事苦恼。”

一会儿,看守库房的小厮来报告马鞍被老鼠咬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上呢?”没有追究这件事。

原文

曹操之子冲早慧,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之曰:“待三日中,

然后自归。” 曹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曹冲

曹冲(196-208),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曹操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展开阅读全文

文侯与虞人期猎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文侯与虞人期猎讲述了魏文侯同管理苑囿一起打猎的故事。启发人们做人要讲究诚信,不能因为自己的快乐或其它事情就违背承诺。守约是诚信的要求和表现,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期猎,体现了他的诚信。君王的诚信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魏国能成为当时的强国,与魏文侯的诚信有关。

原文内容: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全文翻译

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中心思想:

约定相会的日期,如果不能如约,应该在事前通知对方,免得人家苦等,这是守信,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有人以为这些是小事,尤其是对待下属人员,失约似乎更不当一回事。魏文侯因为下起大雨,不能与虞人践约所定的打猎日期,即使左右劝阻,仍坚持亲自赶到虞人那里取消打猎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是一篇励志典故,有两个版本,版本一个侧重于少年努力刻苦成才经历,版本另一个侧重于仕途不顺却有抱负理想。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版本一翻译

范仲淹二岁时死了父亲,母亲贫穷无依无靠,又嫁给常山姓朱的人。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动得流了泪,离开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里睡觉几乎都没有解开衣服,有时夜晚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的要意,情绪愤慨激昂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常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版本二翻译

范仲淹两岁时失去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感到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

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的安危。以至于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够用罢了。他曾经自己吟诵说:“大丈夫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受乐之后才享乐”。

展开阅读全文

花木兰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它的具体翻译如下: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展开阅读全文

春日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1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2

春日古诗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

春日古诗翻译: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4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展开阅读全文

口译翻译成功一般需要几年时间

全文共 127 字

+ 加入清单

口译翻译的学习时间因人而异,但至少需要四年时间。因为口译翻译至少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毕业两年后才能被圈内人和市场广泛接受,四年左右的工作能力会逐渐提高,六年左右就会达到顶峰。然而,不同的翻译人员有不同的黄金时期,甚至50-60岁的老翻译人员仍然活跃在圈内。

展开阅读全文

醉翁亭记翻译一句一译 醉翁亭记翻译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环滁皆山也。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 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 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就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 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 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朝而往, 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 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游山啊。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相错杂地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纵横散乱,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展开阅读全文

春日登楼怀归翻译 春日登楼怀归作者是谁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春日登楼怀归》的作者是寇准,诗意是:闲来无事登上高楼远望,看见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四野空空,只看见流水,却不见船家。只有一只小船整日停在岸边。黄昏时荒寂的村中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这些多像我遥远而熟悉的故乡啊,想到这里,我不由惊醒。

《春日登楼怀归》

宋·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赏析

第一句中的“聊”字引发了坐着的怀归之情,点明题意,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诗的第二句是写景句,将楼下的河流和孤零零的船只描绘了出来。诗的第三句写的是作者看到的远处的风景,正是那远处村里人家的缕缕轻烟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归之情。最后一句以“惊”收尾,表明作者本来深陷沉思,突然一阵心惊,发现自己还在异乡,便不说了,这首诗也就到此结束了。

寇准作品

1、《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2、《江南春·波渺渺》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

展开阅读全文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翻译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文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意思是:听说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这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

这句话出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篇。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被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翻译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翻译句子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翻译:学习好像在追赶什么,又会担心会丢失什么。“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出自《论语·第八章·泰伯篇》,这句话阐述了学习不知满足的紧迫感以及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解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讲的是学习态度的问题。《论语》中有多个篇章谈论孔子是如何对待学习的,比如“学而不厌”、“朝闻道,夕死可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等。

。孔子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的注脚。孔子用这个成语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学如不及”,体现的就是这种为学不知满足的紧迫感和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光生七岁文言文及翻译 先生七岁凛然如成人翻译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光生七岁”出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原文如下: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画以为图。

译文

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让家人讲给他听,马上了解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

一群人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缸上,失足掉了进去,大家都扔下他离去,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缸,(缸里的)水涌出,落水的小孩得救了。(那件事)之后,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中(流传)用(司马光砸缸这件事)画的图画。

展开阅读全文

核舟记的原文翻译以及注释 初二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2922 字

+ 加入清单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讲什么话。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像弥勒佛,敞开胸怀,裸露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趾头,像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这只船的底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上名字,题的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划细得象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色黑。又用上一颗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红颜色。

总计这只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桨、茶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魏子仔细地看了这只核舟后,惊叹道: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誉为象是鬼斧神工的事情很多,可是有谁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自如地进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清清楚楚的?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拿我的话来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在说谎。可现在这

却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从这件作品来看,在棘木刺的尖端,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来。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注释

记:指文体。“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此文选作课文时有所删减。

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奇特。

王叔远:名毅,字叔远。明代民间微雕艺人。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为:做,这里指雕刻。

器皿:指器具。盘,碗一类的东西。

以至:以及。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罔:无,没有。罔不:无不,全都。因: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态。

尝:曾经。

贻余:赠我。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故事。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

云:句尾语助词。

约:大约。

有(yòu)奇(jī):多一点。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高可二黍(shǔ)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一说,古代一百粒排列起来的长度是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是一分。许,上下,表约数。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中间高起宽敞的部分是船舱。轩:高起。敞:宽敞。为:是。

箬(ruò)篷: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篛的异形字是“箬”。

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望:对着,面对着。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

清:清凉。

徐:缓缓地,慢慢地。

兴:起。

石青糁(sǎn)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石青:一种青绿色的矿物颜料。

糁:涂。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作动词用。

髯(rán):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居:位于。

鲁直: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执:拿着。

卷端:指画卷的右端。

卷末:指画卷的左端。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比:靠近。

各隐卷底衣褶中: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类像。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不属(zhǔ):不相类似。

卧右膝:卧倒右膝。

诎(qū):同“屈”,弯曲。

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时用以计数的成串珠子。

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楫(jí):船桨。划船用具。

舟子:撑船的人,船夫。

椎髻(jì):梳成椎形发髻,属于词类活用。

衡:通“横”,横着。

攀:扳着。

啸呼:大声呼叫。

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船背稍夷:船的底面稍平。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即1622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钩:钩的形状。

了了:清清楚楚。

墨:这里的意思是黑色。

篆章:篆字图章。

丹:红色。

箬(ruò)篷:用箬叶编的船篷。

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盈,满。

简:挑选。同“拣”,挑选。

修狭:长而窄。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破釜沉舟文言文翻译 破釜沉舟小古文原文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破釜沉舟》的翻译:项羽于是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全部船只都弄沉,砸破全部锅碗,烧毁军营,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破釜沉舟》的原文

“破釜沉舟”这个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内容为: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破釜沉舟的释义

破釜沉舟的意思是:义无反顾、孤注一掷,表明下定决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破釜沉舟的反义词有: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抱头鼠窜 ,望风而逃。破釜沉舟的用例:1、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2、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谈读书清袁枚翻译 袁枚古人谈读书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那些人不知道“破”字与“有神”这三字说的就是教导他人读书作文的法门。所谓把书读烂了,指的是领略其精神要旨,而非囫囵吞枣而采纳其中的糟粕部分。蚕吃桑叶,吐出来的是蚕丝而非桑叶;蜜蜂采花蜜,酿造的是蜂蜜而非花朵。读书就像是吃饭,善于吃饭的人精神饱满,不善于吃饭的人会生出病症肿瘤。

原文

不知“破”字与“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选自清·袁枚《随园诗话》)

道理

袁枚谈读书的内容告诉我们读书最重要的是领略书中要旨,所以读书破万卷不是仅仅读书的表面意思,而是应该读透书中的精华内容。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对书中精华与糟粕内容不加辨析,不如不读。

展开阅读全文

小米相机翻译功能在哪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手机的功能是越来越多,但生活里比较常用的还是比价有限的,不过大家可能发现小米手机有一个功能还是十分有用的,那就是它的相机翻译功能,可以迅速的将一段文字翻译成英文或者中文,那么小米相机翻译功能在哪呢?小编来告诉如何找到它。

小米相机翻译功能在哪

小米相机的翻译功能其实是很好找的,它就是我们手机桌面上的“扫一扫”那个APP,当你需要翻译的时候,打开扫一扫,然后在app界面的下方找到翻译的选项,选择屏幕下面的拍照,然后拍摄需要翻译的文字就可以了,提醒大家这里还可以选择双语对照的功能。

1、用专业模式来拍照

在小米相机中,其实有一个【专业模式】,启动这个模式,再调整好对应的参数,你能快速拍出好看的照片。

操作步骤:进入小米相机-滑动菜单栏-点击选择【专业模式】(有些小米手机是【手动模式】)-调整参数-按下快门键进行拍照即可。

2、用街拍模式来拍照

小米手机还有一个很好用的拍照设置呢,那就是街拍模式了。街拍模式主要提供了两种模式供大家选择,分别是街拍模式A和街拍模式B。那么这两种模式分别有什么用呢?

街拍模式A:主要用于连拍中,想要快速进行连拍的朋友,可以选择这一模式进行拍照;街拍模式B:主要用于录像中,需要进行录像的朋友,可以根据这一模式来录像。

开启步骤:进入小米【相机】-点击【设置】-点击【街拍模式】-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即可。

3、用夜景增强来拍照

夜景增加,这个拍照设置,不少朋友会感到陌生。这个拍照设置,主要应用在夜景拍摄中。【夜景增强】这一拍照设置有什么作用呢?启动这个拍照设置,我们的手机就会自动拍下多张图片,并将这些照片合成一张更明亮、画面噪点更少的照片。

开启步骤:进入小米【相机】-点击右上角的【三横】图标-点击启动【夜景增强】即可。

小米9相机拍摄技巧

1、如果想减少拍摄时的抖动可以将手机连接耳机,耳机的音量加键就成为快门键,按下即可拍摄。

2、长按想对焦的物体可以开启固定对焦模式。

3、如果感觉手机自动拍摄的图片质量不好,可以开启专业模式,专业模式下用户可以调整ISO和快门速度。

4、长时间用手机录制视频可以选择三脚架。

5、在手机的相册里可以编辑图片,比如改变图片的颜色,调整图片的亮度。

小米相机怎么去掉上面的手机型号

如果我们不想让拍出的相片带有手机型号的水印要怎么办呢?打开相机,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在新出现的页面中点击“设置”。在设置中找到“双摄水印”,关闭“双摄水印”即可删除自带的手机型号。

展开阅读全文

峨眉山月歌翻译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主旨和赏析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峨眉山月歌》的译文:半轮秋月挂在峨眉山前,月亮的影子倒映在青衣江澄澈的水面上。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全诗描绘了航程中清朗优美的秋夜月景,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乡土的惜别之情。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前两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了诗人行船江上所见之景,江月映在江水中,而诗人正在乘轻舟顺流而下,因此在诗人的眼中,峨眉山月看起来就像是随着江水东流,从此句中可以看到诗人与山月相嬉的情趣,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出川的喜悦心情。

后两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写诗人对峨眉山月的思念,实际上就是对故乡的依恋。诗人以象征着故乡的山月为友,全诗情感清朗舒畅,即使怀有离乡的愁情,也被乘流而下的轻快心情所冲淡。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文言文翻译——《使至塞上》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文言文翻译——《雁门太守行》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一: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

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译文二:

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金色鱼鳞一般闪耀着。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凝结在塞上的深红血迹在暮色中如同紫色。部队行进在易水边,风卷动红旗,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沙场。

译文三:

黑云压城头,城墙像要塌陷一样;盔甲映着日光,金鳞似的闪亮。

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边的泥土在夜色中凝聚着紫气。

寒风半卷着红旗,轻骑驰向易水;天寒霜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

为了报答国君招用贤才的诚意,手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石灰吟翻译及赏析 石灰吟古诗原文翻译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石灰吟》的翻译

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锤打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将烈火焚烧看作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不惧怕,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的赏析

全诗托物言志,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写开采石灰石的艰难,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写石灰石要经历烈火焚烧的痛苦,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写石灰石最后烧成石灰粉,第四句写直抒情怀,借石灰石表明作者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吟》的原文

于谦 〔明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创作背景

相传,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谦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