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原文

原文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原文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原文问题。

分享

浏览

2089

文章

501

乡村四月古诗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1

乡村四月古诗原文: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

乡村四月古诗翻译: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3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4

乡村四月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展开阅读全文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

全文共 2034 字

+ 加入清单
1

陋室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

陋室铭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3

陋室铭注释:(1)陋室: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2)在(zài):在于,动词。

(3)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4)灵(líng):神奇;灵异。

(5)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6)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8)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12)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4)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7)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20)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21)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4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所虽然简陋,但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的技巧,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和反复推敲了。四到七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王充求学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王充求学》全文:“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书籍但不守章摘句。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很熟悉。

《王充求学》告诉了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面要广。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学习的大好时光,学习王充爱学和好学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朱子家训原文带拼音

全文共 1822 字

+ 加入清单

黎明(lí míng)即(jí)起(qǐ),洒扫(sǎ sǎo)庭( tíng)除( chú),要(yào)内外( nèi wài)整洁( zhěng jié)。

既(jì)昏(hūn)便(biàn)息(xī),关(guān)锁(suǒ)门户(mén hù),必(bì)亲自(qīn zì)检点(jiǎn diǎn)。

一(yī)粥(zhōu)一(yī) 饭(fàn),当(dāng)思(sī)来(lái)处(chù)不易(búyì)。

半(bàn)丝(sī)半(bàn)缕(lǚ),恒(héng)念(niàn)物力(wùlì)维(wéi)艰(jiān)。宜(yí)未(wèi)雨(yǔ)而(ér)绸缪(chóu móu),毋(wú)临(lín)渴(kě)而(ér)掘(jué)井(jǐng)。

自(zì)奉(fèng)必(bì )须(xū)俭(jiǎn)约(yuē),宴(yàn)客(kè)切(qiē)勿(wù)留(liú )连(lián)。

器具(qì jù)质(zhì)而(ér)洁(jié),瓦(wǎ)缶(fǒu)胜(shèng)金玉(jīn yù)。

饮(yǐn)食(shí)约(yuē)而(ér)精(jīng),园(yuán)蔬(shū)胜(shèng) 珍(zhēn)馐(xiū)。

勿(wù)营(yíng)华(huá)屋(wū),勿(wù)谋(móu)良(liáng)田(tián)。

三(sān)姑(gū)六(liù)婆(pó),实(shí)淫(yín)盗(dào)之(zhī)媒(méi)。

婢(bì)美(měi)妾(qiè)娇(jiāo),非(fēi)闺(guī)房(fáng)之(zhī)福(fú)。

奴(nú)仆(pú)勿(wù)用(yòng)俊(jùn)美(měi),妻(qī)妾(qiè)切(qiè)忌(jì)艳(yàn)妆(zhuāng) 。

祖(zǔ)宗(zōng)虽(suī)远(yuǎn),祭(jì)祀(sì)不(bù)可(kě)不(bù)诚(chéng)。

子(zǐ)孙(sūn)虽(suī)愚(yú),经(jīng)书(shū)不(bù)可(kě)不(bù)读(dú)。

居(jū)身(shēn)务(wù)期(qī)质(zhì)朴(pǔ),教(jiào)子(zǐ)要(yào) 有(yǒu)义(yì)方(fāng)。

勿(wù)贪(tān)意(yì)外(wài)之(zhī)财(cái),勿(wù)饮(yǐn)过(guò)量(liàng)之(zhī)酒(jiǔ)。

施(shī)惠(huì)勿(wù)念(niàn),受(shòu)恩(ēn)莫(mò)忘(wàng)。

凡事( fán shì)当(dāng)留余地(liú yú dì),得意(dé yì)不宜(bù yí)再(zài)往(wǎng)。

人(rén)有(yǒu)喜庆(xǐ qìng),不可(bùkě)生(shēng)妒忌心( dù jì xīn) ;人(rén)有(yǒu)祸患(huò huàn),不可(bù kě)生(shēng)喜(xǐ)幸(xìng)心(xīn)。

善(shàn)欲(yù)人(rén)见(jiàn),不是(bú shì)真(zhēn)善( shàn).恶(è)恐(kǒng)人(rén)知(zhī),便是(biàn shì)大(dà)恶(è)。

见(jiàn)色(sè) 而(ér)起(qǐ)淫(yín)心(xīn),报(bào)在(zài)妻(qī)女(nǚ);匿(nì)怨(yuàn)而(ér)用(yòng)暗(àn)箭(jiàn),祸(huò)延(yán)子(zǐ)孙(sūn)。

家(jiā)门(mén)和(hé)顺(shùn),虽(suī)饔(yōng)飧(sūn)不(bù)继(jì),亦(yì)有(yǒu)余(yú)欢(huān);国(guó)课(kè)早(zǎo)完(wán),即(jí)囊(náng)橐(tuó)无(wú)余(yú),自(zì)得(dé)至(zhì)乐(lè)。

读书(dú shū)志(zhì) 在(zài)圣贤(shèng xián),为(wéi)官(guān)心(xīn)存(cún)君(jūn)国(guó)。

守(shǒu)分(fēn)安(ān)命(mìng),顺(shùn)时(shí)听(tīng)天(tiān)。

为人(wéi rén)若(ruò)此(cǐ),庶(shù)乎(hū)近(jìn)焉(yān)。

展开阅读全文

造化钟神秀原文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1

造化钟神秀这句古诗出自出自唐代杜甫的《望岳》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

《望岳》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同: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3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4

创作背景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1443 字

+ 加入清单
1

泰山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2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

3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4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桐城姚鼐记述。

展开阅读全文

封神演义土行孙洞房原文,看看原著中土行孙和邓婵玉是怎么洞房的

全文共 141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f封神演义》大家也知道的这部小说还是写得比较的粗矿的,所以这也是很多网友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最近很多人觉得这个电视剧看得十分的不过瘾,因为原著里面的很多内容完全没有展现了,所以看得真的不过瘾,但是问题也不大了,小编下面给大家找来了这个原著中土行孙和邓婵玉的洞房原文看看这两个人到底是怎么洞房的吧,有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封神演义中貌美如花,性格刚烈的冷美人邓婵玉,后被土行孙活捉并委身于他,事实上土行孙根本配不上邓婵玉的,对于土行孙的外貌是这样描述的:人又矮长得又丑,他们能在一起,主要是土行孙霸王硬上功,一起看看土行孙和邓婵玉新婚之夜时近身肉搏的香艳场面吧!

土行孙简介:土行孙是许仲琳的古典名著《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土行孙自幼拜夹龙山飞云洞惧留孙为师,学艺千年,善使一根镔铁棍,又会地行术,能日行千里。他被申公豹蛊惑,盗走师父的捆仙绳,下山辅助邓九公伐西岐。一个身怀“土遁”绝技的豪杰,能够在地下快速潜行。

因为这绝技,他立下了许多功劳。他也多次被敌人擒获,但只要让他的身体接触到土地,就会像鱼儿游进大海一样消逝得无影无踪。土行孙身上的优点并不多,但有一条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所在,哪个方面行、哪个方面不行,他的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这叫定位明确。在这一点上他比那些不自知的肌肉武将们不知道高明了多少。

土行孙和邓婵玉洞房原文:

土行孙将邓婵玉活捉之后,邓婵玉被土行孙一时话,说得低头不语。土行孙见小姐略有回心之意,近前促之曰:“小姐自思你是香闺女质,天上奇葩,不才乃夹龙山门徒,相隔不啻天渊,今日何幸,得与小姐玉体相亲,情同夙觏。”放肆吧www.fun48.com

便欲上前,强牵其衣;小姐见此光景,不觉粉面通红,以手拒之曰:“事虽如此,岂得用强?俟我明日请命於父亲,再成亲不迟。土行孙此时情兴已迫,按纳不住;上前一把搂住,小姐抵死拒住。土行孙曰:“良辰吉日,何必苦推,有误佳期。”

竟将一手去解其衣,小姐双手推托,彼此扭作一堆;小姐终是女流,如何敌得土行孙过。不一时,满面流汗,喘吁气急,手已酸软,土行孙乘隙,右手插入里去,婵玉及至以手抵当,不觉其带已断;及将双手住里衣,其力愈怯。土行孙待至,以手一抱,暖玉温香,已贴满胸怀,檀口香腮,轻轻按摺;

小姐娇羞无主,将脸左右闪躲,不觉流泪满面曰:“如是特强,定死不从。”土行孙那里肯放,死命压住,彼此推扭,又一个时辰(两小时啊!!),土行孙见小姐终是不肯顺从,乃哄之曰:

“小姐既是如此,我也不敢用强,只恐小姐明日见了尊翁变卦,无以为信耳。”小姐忙曰:“我此身已属将军,安有变卦之理,只将军肯容怜我,见过父亲,庶成我之节;若我是有负初心,定不逢好死。”

土行孙曰:“既然如此,贤妻请起。”土行孙将双手搂抱其颈,轻轾扶起邓婵玉以为真心放她起来,不曾提防将身超时,使用一手推开土行孙之手,土行孙乘机将双手插入小姐腰里,抱紧了一提,腰已松了。里衣迳往下一卸;邓婵玉被土行孙所算,及落手相持时,已被双肩隔住手,如何得下来,小姐展挣不住,不得已言曰:“将军薄幸,既是夫妻,如何哄我?”土行孙曰:“若不如此,贤妻又要千推万阻。”

小姐惟闭目不言,娇羞满面,任土行孙解带脱衣,二人扶入锦帐。婵玉对土行孙曰:“贱妾系香闺幼稚,不识云雨,乞将军怜护。”

土行孙曰:“小姐娇香艳质,不才羡慕久矣,安敢逞逛。”正是翡翠衾甲,初试海棠新雨;鸳鸯枕上,漫飘桂蕊奇香。彼此温存交相慕恋;极人间之乐,无过此时矣。

展开阅读全文

吴三省和解连环是谁害死谁?吴三省害我解连环原文

全文共 1511 字

+ 加入清单

《盗墓笔记》中的一大疑点就是吴三省和解连环究竟是谁害死谁。吴邪等人一开始都以为是吴三省害死了解连环,其实真相是解连环害死了三叔,还冒充他的身份。吴邪在海底墓看见三叔留下的一行字“吴三省害我解连环死不瞑目”,但可惜的是吴邪读反了,因此才有了这样的误解。不过此后解连环的真正身份还是会被揭秘,也就是个时间问题了。

解连环害死吴三省

电视剧《怒海潜沙》中,不仅有惊险的盗墓经历,而且剧中解连环的死因备受关注,而吴邪也一直帮助解雨臣调查解连环的死因,从种种蛛丝马迹来看,解连环的死和吴三省有关系,难道解连环是吴三省害死的吗?还活着的吴三省,也就是吴邪的三叔是这样告诉吴邪的,都因为那次两个人单独去海底墓才造成了死亡。

当时,吴三省、解连环、裘德考以及考古队一起去海底墓,但是他们一群人刚进洞穴就被尸蟞给攻击了,之后很多人中毒死了,也是因为这样考古队的人决定要出海,但三叔发现解连环又去了海底墓,而三叔就一直跟着解连环,就想要看看他要干什么。

三叔说,那个时候解连环没有潜水经验,他的氧气瓶里氧气不足,在两个人一起探寻海底墓时,解连环被造型怪异的人俑吓到,之后就看见了一个棺木,而解连环向棺木里面丢了一个火折子,之后还触动了机关。

三叔就开始寻找让机关停下来的办法,而这个时候解连环却在棺木旁边死去了,而这时三叔还遭到了黑影人的攻击,从三叔的口中可以知道,解连环并不是三叔害死的,而解连环的死因是不是因为触动棺木的机关而死,这还要等后续剧情的播出,而吴邪在结局的时候肯定能够找到答案的。

从三叔的回忆中,大家应该发现了,解连环和吴三省年轻时长得一模一样,而原著中解连环是考古能力比较强的人,他还曾经假扮过三叔,根据原著小说的剧情来看,其实现在的三叔就是解连环,而真正的三叔已经去世了。

在原著中,其实并不是吴三省害死解连环,而是解连环害死吴三省。当初吴邪在海底墓中看见了一行字,吴三省害我解连环死不瞑目。其实真实的顺序是,解连环害我吴三省死不瞑目,不知道电视剧的剧情中会不会演出来。

吴三省和解连环的秘密

在电视剧《怒海替沙》中,吴三省和解连环年轻时长得一模一样,不少观众好奇吴三省和解连环是一个人演的吗?剧中,吴三省和解连环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两个人长得像,还因为两个人一死一活,吴三省和解连环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吴三省和解连环是一个人演的,年轻的吴三省和解连环的扮演者是演员姚奕辰,姚奕辰上海戏剧学院毕业,他是上海人,2008年的时候正式出道。姚奕辰也出演过不少热播剧,像是《怪侠一枝梅》、《克拉恋人》、《娘家的故事之爱的陪伴》以及《下一站,别离》等。

在悬疑剧《怒海潜沙&秦岭神树》中,姚奕辰一人分饰两角,他饰演的年轻的吴三省和解连环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吴三省和解连环长得一样,但两个人的行为举止还是大有不同的,而姚奕辰很好的演出了两个人的区别。

据悉,吴三省和解连环的秘密其实就是两个人互换身份的事情,而且现在活着的所谓的吴邪的三叔实际上才是真正的解连环,而真正的三叔已经死去了。解连环的一生其实也挺传奇的,解连环从小就很聪明,因为三岁的时候就能解开九连环,所以才有了解连环这个名字。

解连环遇到了裘德考,他和裘德考有了利益关系,他就帮助裘德考寻找一些海底墓的情报,后来因为自己和吴三省长得像,于是他就利用了吴三省和文锦的恋人关系进入了考古队。

不过,吴三省发现了解连环半夜去海底墓盗裘德考要的东西,两个人发生了争执,后来一起下墓,为了对付神秘的“它”,两个人达成了互相使用吴三省的身份。蛇沼鬼城后,真正的三叔就不见了。

而吴邪其实也发现了三叔的变化,因为有一段时间三叔的性格总是不一样,而解连环就一直假扮吴三省,这个事情在结局的时候才曝光的。

展开阅读全文

将进酒 李白翻译 将进酒的原文解释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没有看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镜子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人生得意的时候就要尽情享受,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散尽也能够再次获得。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该痛快地喝三百杯。岑勋,元丹丘,赶快喝酒,不要停下来。我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并没有什么珍贵,只希望能够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叫侍儿拿去统统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将进酒》原文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

诗的前六句,主要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腾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因此,我们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辜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社戏课文原文 初二社戏鲁迅原文

全文共 417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建,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

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

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

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没有空地呢……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杆,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

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

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⑺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展开阅读全文

扬州慢姜燮原文 扬州慢姜燮原文全文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淮左名都》译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开头三句描述出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后面两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卖油翁原文朗读 原文朗读卖油翁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jiě)牛斫(zhuó)轮者何异?

展开阅读全文

赵襄王赛马落后的原因 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原文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赵襄王与王子期赛马落后原因是:赵襄王赛马时的心思完全在对手身上,只想着超过对手,却忘了保持马与车辆的配合,因此落败。赵襄王与王子期赛马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喻老》中的一篇文章,即《赵襄王学御》。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如果只考虑输赢,那么可能会适得其反。

《赵襄王学御》的原文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译文:

战国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马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赛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技术)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使用得不恰当。凡是驾车需要注重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很远的地方。如今你在我后面就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就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但是你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 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主要内容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dēng)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zhàng),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zhú)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dǎo]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zhī),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jī)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zōng)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盘古开天地》的主要内容

全文讲述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子路曾皙冉有原文注音 子路曾皙冉有原文及注音

全文共 1909 字

+ 加入清单

子 zǐ 路 lù、 曾 zēng 皙 xī、 冉 rǎn 有 yǒu、 公 gōng 西 xī 华 huá 侍 shì 坐 zuò。 子 zǐ 曰 yuē:“ 以 yǐ 吾 wú 一 yī 日 rì 长 zhǎng 乎 hū 尔 ěr, 毋 wú 吾 wú 以 yǐ 也 yě。 居 jū 则 zé 曰 yuē: ‘ 不 bù 吾 wú 知 zhī 也 yě。 ’ 如 rú 或 huò 知 zhī 尔 ěr, 则 zé 何 hé 以 yǐ 哉 zāi?”

子 zǐ 路 lù 率 shuài 尔 ěr 而 ér 对 duì 曰 yuē:“ 千 qiān 乘 shèng 之 zhī 国 guó, 摄 shè 乎 hū 大 dà 国 guó 之 zhī 间 jiān, 加 jiā 之 zhī 以 yǐ 师 shī 旅 lǚ, 因 yīn 之 zhī 以 yǐ 饥 jī 馑 jǐn; 由 yóu 也 yě 为 wéi 之 zhī, 比 bǐ 及 jí 三 sān 年 nián, 可 kě 使 shǐ 有 yǒu 勇 yǒng, 且 qiě 知 zhī 方 fāng 也 yě。”

夫 fū 子 zǐ 哂 shěn 之 zhī。

“ 求 qiú, 尔 ěr 何 hé 如 rú?”

对 duì 曰 yuē:“ 方 fāng 六 liù 七 qī 十 shí, 如 rú 五 wǔ 六 liù 十 shí, 求 qiú 也 yě 为 wéi 之 zhī, 比 bǐ 及 jí 三 sān 年 nián, 可 kě 使 shǐ 足 zú 民 mín。 如 rú 其 qí 礼 lǐ 乐 yuè, 以 yǐ 俟 sì 君 jūn 子 zi。”

“ 赤 chì, 尔 ěr 何 hé 如 rú?”

对 duì 曰 yuē:“ 非 fēi 曰 yuē 能 néng 之 zhī, 愿 yuàn 学 xué 焉 yān。 宗 zōng 庙 miào 之 zhī 事 shì, 如 rú 会 huì 同 tóng, 端 duān 章 zhāng 甫 fǔ, 愿 yuàn 为 wéi 小 xiǎo 相 xiāng 焉 yān。”

“ 点 diǎn, 尔 ěr 何 hé 如 rú?”

鼓 gǔ 瑟 sè 希 xī, 铿 kēng 尔 ěr, 舍 shě 瑟 sè 而 ér 作 zuò, 对 duì 曰 yuē:“ 异 yì 乎 hū 三 sān 子 zǐ 者 zhě 之 zhī 撰 zhuàn。”

子 zǐ 曰 yuē:“ 何 hé 伤 shāng 乎 hū? 亦 yì 各 gè 言 yán 其 qí 志 zhì 也 yě!”

曰 yuē:“ 莫 mò 春 chūn 者 zhě, 春 chūn 服 fú 既 jì 成 chéng, 冠 guān 者 zhě 五 wǔ 六 liù 人 rén, 童 tóng 子 zǐ 六 liù 七 qī 人 rén, 浴 yù 乎 hū 沂 yí, 风 fēng 乎 hū 舞 wǔ 雩 yú, 咏 yǒng 而 ér 归 guī。”

夫 fū 子 zǐ 喟 kuì 然 rán 叹 tàn 曰 yuē:“ 吾 wú 与 yǔ 点 diǎn 也 yě。”

三 sān 子 zǐ 者 zhě 出 chū, 曾 zēng 皙 xī 后 hòu。 曾 zēng 皙 xī 曰 yuē:“ 夫 fú 三 sān 子 zǐ 者 zhě 之 zhī 言 yán 何 hé 如 rú?”

子 zǐ 曰 yuē:“ 亦 yì 各 gè 言 yán 其 qí 志 zhì 也 yě 已 yǐ 矣 yǐ!”

曰 yuē:“ 夫 fū 子 zǐ 何 hé 哂 shěn 由 yóu 也 yě?”

曰 yuē:“ 为 wéi 国 guó 以 yǐ 礼 lǐ, 其 qí 言 yán 不 bù 让 ràng, 是 shì 故 gù 哂 shěn 之 zhī。 唯 wéi 求 qiú 则 zé 非 fēi 邦 bāng 也 yě 与 yǔ? 安 ān 见 jiàn 方 fāng 六 liù 七 qī 十 shí, 如 rú 五 wǔ 六 liù 十 shí 而 ér 非 fēi 邦 bāng 也 yě 者 zhě? 唯 wéi 赤 chì 则 zé 非 fēi 邦 bāng 也 yě 与 yǔ? 宗 zōng 庙 miào 会 huì 同 tóng, 非 fēi 诸 zhū 侯 hóu 而 ér 何 hé? 赤 chì 也 yě 为 wéi 之 zhī 小 xiǎo, 孰 shú 能 néng 为 wéi 之 zhī 大 dà?”

展开阅读全文

背影课文原文 背影课文原文朱自清

全文共 1330 字

+ 加入清单

背影》的课文原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展开阅读全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古文全篇翻译 晋书李密原文及注释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出自《晋书·李密传》,全文译文如下: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他又名虔。(李密的)父亲很早就逝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对母亲的感情很深厚,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

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

原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②。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节选)

展开阅读全文

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原文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出师表》一文表达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以及他甘愿以身许国、为汉室鞠躬尽瘁的忠贞之心。《出师表》是汉丞相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全篇旨在劝勉刘禅继承先主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出师表》的赏析

《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全文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出师表》的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此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

展开阅读全文

丰乐亭游春其三翻译 丰乐亭游春其三翻译和原文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丰乐亭游春·其三》的译文:红花开了满树,夕阳将要从青山上落下。广阔的郊野上,草色青青一望无垠。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要离去,脚踏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眷恋之情。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宋代〕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赏析:前两句“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描绘出青山红树、白日西沉、萋萋碧草的画面。后两句“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把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既缠绵又酣畅,也令读者惆怅不已。

创作背景

欧阳修于公元1046年(庆历六年)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第二年三月写了《丰乐亭游春》这组诗。本首是其第三首。

展开阅读全文

杞人忧天的意思翻译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杞人忧天指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不可能发生的事。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其近义词为庸人自扰、杞人之忧、伯虑愁眠,反义词有:无忧无虑、若无其事。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翻译

杞国有个担忧天地崩塌坠落,身体没有地方寄托,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的人。又有为他的忧虑而担忧的人,因此去开导他,说:“天,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地方没有气体。你伸展四肢,活动呼吸,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为何担忧(天地)崩塌坠落呢?”那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应当坠落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中会发光的东西,即使坠落下来,也不能对你造成伤害。”那人又说:“那地崩塌了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聚积的土块罢了,充满了四方,没有地方没有土块,你踩踏(在上面),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何担忧地崩塌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人消除忧虑,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消除忧虑非常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