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一(合集20篇)

用不了多久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了,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是即将参加高考学生们最难熬的时间,既要挑灯苦读,还要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而这个时候的父母,则会想尽办法给孩子补充营养,并且陪伴孩子给予相应的鼓励。可仍旧有不少父母,会瞬间变成高考焦虑父母,不但不能够给予孩子有效陪伴,还会对孩子的心态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所以说高考在即,学生父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非常重要。那么,高考学生父母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远离高考焦虑父母呢?来吧各位,这儿有最好的答案,一起看过来吧!

浏览

1938

文章

1000

年初中语文名句默写练习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6.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田家少闲月,————。(白居易《观刈麦》)

(2)树木丛生,————。(曹操《观沧海》)

(3)————,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7)人不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8)——————,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9)世有伯乐,——————。(韩愈《马说》)

(10)-————,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6.(10分)

(1)五月人倍忙

(2)百草丰茂

(3)采菊东篱下

(4)病树前头万木春

(5)淡妆浓抹总相宜

(6)大漠孤烟直

(7)将军白发征夫泪

(8)商女不知亡国恨

(9)然后有千里马

(10)己所不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学生高考结束 警惕考后综合症

全文共 1148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高考结束警惕考后综合症

紧张的高考结束后,身心疲惫的考生从紧张期一下子过渡到了松弛期,考后放松的方式花样百出:疯狂K歌,毕业聚餐、通宵熬夜看球……对此,专家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勿骤然从“紧绷状态”转向“松弛状态”,而是要科学放松,实现良性循环,避免“考后综合征”出现。

考后狂欢几天咽喉炎来扰

经过紧张的高考,学生的精神立马放松下来。刚走出考场那天晚上,吕扬和同学出去“聚一下”,谁知晚上11点左右就被同学抬回来了。“当时孩子喝得太醉,吐得满身都是,刚躺下没多久又上吐下泻……”妈妈回想起当晚的情景,仍心有余悸。“考试累了,就让他彻彻底底地去放松了。”妈妈有些后悔没事先提醒孩子聚会要有个度。考后第二天,酒醒后的吕扬又约上几位同学一起聚餐、K歌,昏天黑地地玩了几天后,再与好友在成都周边景点转了一圈。回来后,学生就觉得咽喉不适,疼痛,并伴有吞咽疼痛、声音嘶哑、咳嗽、嗓子有异物感,需要经常清嗓。

连续两天下来,难以忍受喉咙之痛的吕扬来到医院,才知道自己患上了考试综合征中的一种——急性咽喉炎。医生告诉学生,像他一样因“过度放松”而患病的考生还不在少数。

生活不规律导致免疫力下降

“高考结束后生活失去规律,一些考生因长期受到压抑而突然爆发放纵娱乐,K歌时乱用嗓子嘶喊,再加上世界杯的来临,熬夜看球、作息颠倒,导致身体疲劳,抵抗力下降或用声过度导致急性咽喉炎的发生。”专家医生告诉记者。

专家表示,每年高考过后,家长出于“可怜孩子”的角度,多允许孩子随意放纵玩耍,而刚刚摆脱考试“束缚”的考生又缺乏自制力,总会出现长时间抽烟、喝酒、上网、看电视等情况,这不仅会对身体有伤害,还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此外,还有一些考生由于高考前劳累过度,导致免疫力下降,考后突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更多的是因为之前学习压力过大,考后熬夜上网、蹦迪、K歌导致静脉血管扩张所引发的突发性耳聋,发病率较高。

专家建议

放松要有度

考生考后释放,舒畅心情,可以理解。“大家毕业了,感情丢不开,聚聚餐、唱唱歌,也是可以的。”专家医生说,“但是放松一定要有度,通宵耍,抽烟、饮酒都是不行的。”由于在18岁之前,人的肝脏解毒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白酒更要少喝。同时,暴食暴饮会导致肠胃道功能紊乱,不及时救治甚至危及生命。而没有休息好,抵抗力会下降,感冒或其他疾病容易来袭。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耳朵功能可能受影响。

专家建议:高考结束后,考生首先应该好好休息,调整生活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其次要补充营养,不要暴饮暴食,更不要贪吃冷饮,以免引发肠胃不适。不要为了犒劳自己就打乱生物钟,适度放松后应当及时回归规律生活,增强自律性。聚餐时以红酒代替,喝少量啤酒。他提醒考生,高考结束并不代表学业生涯结束,健康的身体对未来大学生学习会提供更大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会考难点词语解释绵里藏针等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美轮美奂měilúnměihuàn轮:指轮囷(qūn),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此处指高大,名词作形容词;奂:众多,盛大。古时形容房屋建筑的高大,众多与宏丽。现也常用来形容人家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美轮美奂本只形容建筑之美。

绵里藏针miánlǐcángzhēn绵:丝棉。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民不聊生mínbùliáoshēng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形容人民生活困难。

摩肩接踵mójiānjiēzhǒng摩:摩擦。踵:脚后跟。接:碰。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真题训练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真题训练

4.阅读下面一则笑话,然后从语文的角度说说产生笑料的原因。

一个歌舞团,新到了一位节目主持人。第一次上台,领导再三嘱咐她不要紧张。可她还是紧张,上场后报的第一个节目是独唱《当枫叶红了的时候》,她却报成了《当红叶枫了的时候》,全场哗然。下场后,领导安慰她:“不要紧,注意报对下一个节目:合唱《我们都是一家人》。”没料到她更紧张,上场时报成了《我们一家都是人》,领导晕倒。

(首届“语文报杯”原创试题大赛参赛作品设计者/甘肃陈海龙)

5.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中央政府决定,从2007年春季起,在全国范围内免收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收标准为:农村小学每生每学期50元,农村初中每生每学期65元,

城区小学每生每学期75元,城区初中每生每学期95元,农村贫困学生仍继续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免收学杂费政策的落实,切实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并有效缓解了城乡学生的上学难问题,成为惠及老百姓的又一件好事、实事。请你代表所有的中学生,谈谈对国家落实这项教育政策的感受。(不少于100字)(首届“语文报杯”原创试题大赛参赛作品设计者/吉林李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会考难点词语解释顾影自怜等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孤掌难鸣gūzhǎngnánmíng孤:单独;鸣:叫。一个巴掌难以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顾影自怜gùyǐngzìlián顾:看;怜:怜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光怪陆离guāngguàilùlí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现象奇特,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

含英咀华hányīngjǔhuá英、华:这里指花朵;咀:细嚼,引申为体味。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语文必背名言警句专业知识部分

全文共 1541 字

+ 加入清单

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8.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4.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25.多行不义,必自毙。

2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9.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3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3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7.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3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4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5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5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6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6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6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66.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6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70.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7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7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78.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7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81.前车覆,后车戒。

8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8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8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8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9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9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8.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9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重点词语解释毛遂自荐等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83、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84、门庭若市:若,如、好像。市,集市。门口和庭院就像集市一样,热闹非凡。形容往来人很多。

85、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86、名列前茅:名,名次。茅,茅草。前茅,古时行军用于报警的兵器。指名次排列在前面。

87、名正言顺:名,名义。正,正当。顺,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顺序。指名份或名义正当,说话做事理由充足,有依据。

88、莫名其妙:名,说出。妙,奥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表示很奇怪,不知道怎么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114.【2018重庆市A卷】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这台被称作“天眼”的超大望远镜走在了科技的前沿,令世界瞩目。

B.随着我市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推进,书店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

C.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D.重庆两江新区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短短几年时间,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

3.(3分)C(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变得开阔或通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语文重点诗文名言名句汇总:诗言情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爱国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忧民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杜甫《谒先主庙》)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杜甫《去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战争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思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离别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可不止现在有

全文共 3131 字

+ 加入清单

当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时,如果你用八个词来描述你的高三,你会用什么?

小统只能想到这八个字——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在古代,也有五年制大学入学考试和三年制模拟考试?

当你想到这八个字时,也许你还会头疼,但是对于几百年前的学生来说,这八个字是一条伟大的生命线。

古代有没有类似“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参考书?

当然有,而且命运与现在大不相同。

在古代,也有五年制大学入学考试和三年制模拟考试?

1

谈到古代“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是如何产生的,首先必须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于隋唐时期,持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挑选学者的方法代代不同,但一切都保持不变。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历史、文艺、时事。

经典史以“粘贴经典”和“墨夷”为主要考试形式。

《铁经》相当于填补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一个空白,《墨夷》相当于翻译和理解中国古代的词语和句子。死记硬背完全是一种努力。你可以阅读你的官方父亲指定的版本并背下来。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想变懒。

有需求就有供应。有几种类似红宝书的小册子可以随身携带。一个是“绝版集集”,另一个是“齐静”。

南宋的朱看到这本书,生气地说:“不要断章取义,以免误以为是晚辈。”

文艺、诗歌考试、赋和散文都相当于命题作文。它们不仅要与主题严格相关,还要与规则和韵律严格相关。即使他们震惊,他们也不能随意发挥。

像“黄河水如何移出天堂”这样的风骚句子因为“逸韵”(走调)而不能通过考试。不按照试卷要求的押韵方法写诗是不可能的。

后来,宋朝的科举礼部发行了一种特殊的“礼部韵”来指导学生为考试而写作。因此,这并不是很难,只要多读点范文和练习拼音就行了。

目前,这有点困难。“策略”的测试,也就是策略理论,有点像问答,也有点像论文答辩,也就是说,抛出一个问题,考生会回答。

这个问题可能是皇帝目前正在经历的国家大事,或者考官应该如何解释一个半经典的句子,或者考生对当时的热点问题和社会新闻有什么看法。

这种时事话题可以说是时间和命运的问题。这完全取决于应试者是否有灵性。

如果没有灵魂呢?四书五经教你如何学习正义,如何做人,但它们没有教你如何打破规则。

唐代诗人白居易闭关数月,潜心研究时事,提出75条策略,并不忘与好友袁振分享成果。当测试结果出来时,白居易第二,袁振第一。

在古代,也有五年制大学入学考试和三年制模拟考试?

然而,白居易并不关心这些细节。他把自己的考试经历和75个项目编成了“策林”,并慷慨地发表出来,这为无数在策林海中挣扎的学生照亮了道路。

元初,我放弃了学校书法家的头衔,退居杨的位子。我关了好几个月的门,思考当代的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75个政策项目。而第一微枝,到第二颜。任何回应的人都不应该使用一两件东西。其余的是由于能量,不能被放弃。它被收集成四卷。它叫“策林”云儿。-森林政策前言

当时,这种专门为检验博弈论而设计的参考书被称为“战略包含”。

有了现成的、概括的参考书,谁还能在5000年里上下浮动?

有一段时间,为了应付时事考试,学生们“不去寻找历史文献,而只是背诵文学策略”,并记住那些收集的政策。因此,晚唐的科举考试不得不增加经典和文学的比重。

2

以上最大的成就是“时事写作”,这是一篇为科举考试写的文章。因为收藏作品的封面大多是黄色的,所以它被称为“黄色被套”和“黄色签注”,也被称为—

宋代版“五年原创,三年模拟”

就像今天的红宝书一样,宋朝的学者得到了一本黄色的书。

这本书由书店收集和出售。它特别出版了这次科学考试中的优秀试题,即古代高考满分作文。它还邀请著名的专家来评论和示范文章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经典,诗歌和散文,以及策略。

在南宋时期,“五三”变得更加流行。有人总结说,科举考试的本质就是“背熟文章”(实时背熟以前考试中的优秀文章),并通过模仿当前文章结合主题进行回答。

当时影响较大的《五三集》包括《文颂娴记》、《圣宋文瑄》、《新刻圣宋文海》和《古今科学源流新注》。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将学习重点从学习经典和历史、学习知识转移到背诵和记忆当前的课文。这显然与朝廷选拔人才和学者的初衷大相径庭。

作为回应,这位官方的父亲非常不高兴,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没收并焚烧了他发现的一切。

各大书店颤抖着,一直密切关注着风。他们改变了畅销书的名称,并再次出版。

明清时期,八股文被用来选拔文人,科举考试也更加程式化和规范化。相应地,明清时期的“五三”也更为常规。

每次地方和议会考试结束后,礼部都会选出写作符合程序、主题符合封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试卷,由政府编辑、刻写并向世界发行。

这些书在明代被称为“卢晓”,在清代被称为“莫言”。

那些通过考试的人也将把他们在考场上写的文章发表给别人。之所以叫,是因为他用了朱的笔在抄写。

这些是“高考原始试题”和通过适当渠道流传的优秀高分作文选择题。事实上,书店没有资格私下印刷它们。

《清惠典史·李补贡桔》载:“康熙九年议批:此后,每年乡约考试试卷,李补选中幅文字,印成册,发给天下。所有私人雕刻都是严格禁止的。”

然而,甘龙皇帝认为,与其让书店老板盲目和偷偷摸摸,不如政府强迫海盗死亡,开封取消了禁令。朝廷教你手拉手抄作文。这是为了“帝国四书”。

在朝廷高层官员的默许下,科举指导书得以顺利通过,声名大噪,公开流传。

清代吴的《儒林外史》第十三版中,文书店贴出一则广告:“本店力劝滁州先生选择三客乡会的水墨历程。谁要是有着和朱娟同样家庭的记录和关怀,幸运的是,嘉兴府街的文娄海书店是不会错过的。”

其大意是,该出版社专门聘请了一位著名的科举导师,并为这次全国考试的作文选了三个满分。真正的保证是,请去喵旗舰店买它。

从这一点来看,科举考试用“五三”,当人们早已习惯了。

3

事实上,除了“五三”之外,古代还有专门的预习班和补习班。

宋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和松阳书院——实际上是宋代众多科举学院中成绩突出的四门考前培训课程。

在科举考试中屡遭失败的书院老师们,通过多年对科举的热爱和谋杀,已经领悟到了考试的真谛。或者兼职科举相关职位,贫困学生在学习的海洋中苦苦挣扎,无法解脱,下到渡劫,造福学生。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宋著名的科举教师,名叫吕祖谦。

这位鲁先生学识渊博,也当过官。最重要的是,他所担任的官职与教学和科举考试密切相关,如商学博士、国学教授,还主持过省级考试和宫廷考试。

陆先生看到学生在科举考试中犯下的许多罪行,忍不住亲自下海指点。

教科书作家朱让他的儿子帮助,后者写了一本辅导书,训练他的学习。

“这个儿子绝对懒。他既不知道如何学习,也不能努力用自己的成绩写文章。今天,千里之外,带着疲惫的高明,渴望的痛苦,给折起一点认识……”

儿子,我管不了。尽管老师的要求很严格,让他知道如何学习,我会很满意的!

经过半个月的训练,吕祖谦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今天的继承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这里的学习中来……”

老父亲朱看着,眼里充满了泪水:“全家人都很感激!”

晚清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科举教师,名叫路德——不是宗教改革的路德,而是润生这个词的路德。

他的名气很高,可以称得上是晚清科举室中的考研政治人物萧秀蓉,在陕西关中的考场上统治了30多年。那些没有通过考试的人不一定使用路德先生的助教,那些通过考试的人没有一个没有得到路德先生的指导。

曾国藩极力向他的子侄推荐路德的科举指导材料。他敦促他们如果在家乡买不到的话,要立即留言。我在北京帮你买的。

"...久慕佩服杨。在过去的30年里,所有在陕西的中国人都进入了润生先生的大门。湖北官员也这么认为。和芮的侄子等。必须购买“仁载堂高泉”和“程华冠铁石”并仔细摇动它们。如果武汉买不到,或者北京可以回购折扣。”

文章最初的标题是“古代也有五年制大学入学考试和三年制模拟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9.【2018广西桂林市】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14日,在俄罗斯世界杯的揭幕战上,沙特队出师不利,负于对手。

B.酷热的天气里,人们大多躲在房间吹空调,大街上行人寥寥无几。

C.桂林各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工作人员循规蹈矩,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D.安朗看到电视上的特技表演,很是羡幕,却只能望洋兴叹。

【答案】3.C

【解析】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相矛盾,使用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年初中语文名句默写练习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5.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4)山回路转不见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6)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7)——————,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8)——————,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要施展雄才大略、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5.(10分)

(1)窈窕淑女

(2)采菊东篱下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雪上空留马行处

(5)惟吾德馨

(6)蜡炬成灰泪始干

(7)春风又绿江南岸

(8)会挽雕弓如满月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之对策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阶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五、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之对策

2、运用现有教材,加强课堂训练

第二,多样复述,培养记忆性和理解性:能读不一定能说,复述指把读或听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即将认知对象消化理解后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它不是单纯机械地认知,而是思维活动的反映,含有对内容的筛选、概括和归纳。可概括为三种类型:详细复述、概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复述形式多样,如不断复述、人物复述等。复述课文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角度转换、人称改变、结构变化、内容扩展(进行口头简述、详述。摘要以及创造性复述)等方法训练;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和再创造,更有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应注意复述过程,要把握内容,搞清要求,以组织内部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

3.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春秋繁露》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6.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三毛《送你一匹马》

7.上学的机会是受人控制的,但读书与实践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课堂,在这个学校中学习的权力只掌握在你自己手中,是任何人都剥夺不了的。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这比任何名牌大学的校徽重要得多!——北岛《城门开》

8.背生字,做习题,一天不得间断,因为学习语言,不进则退。——杨绛《杂忆与杂写》

9.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忆读书》

10.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季羡林读书与做人》

11.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12.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3.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14.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弗兰西斯·培根《培根论人生》

15.一个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学习的方法。——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16.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的心灵对话。——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7.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梭罗《瓦尔登湖》

18.你不是不擅长学习,只是没有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而已。——东野圭吾《梦幻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考语文高分方法

全文共 2753 字

+ 加入清单

我相信,只要看到这个题目的同学,都会点进来看看!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想进步,都想学好,但是,大家要记住,要想学习好,必须得踏实的真正去做才可以!今天,小编为你带来了高考语文高分方法

高考语文高分技巧

1.准确定位,做好规划

认真分析,给自己的学业水平出初步定位,结合实际,树立目标。有了理想和目标,学习才会有追求的动力。可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检测目标,并在一定的时间后对目标进行修改和完善。

2.抓牢基础,形成网络

高三的学习一定要抓基础,并把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为现在的高考正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

3.主动学习,善于总结

高三的学习其实是对十年苦读的一次总复习,在这个高二转折到高三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转变身份,主动学习,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梳理者,把自己的所学尽可能地全部整理一次,发现薄弱之处,及时有针对性地补漏补缺,强化自己的知识储备。

猜您感兴趣:

高考语文高分方法是什么

一、语文基础题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三、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答题技巧: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四、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是答错。

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

五、古诗鉴赏

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02年“折柳”,2003年“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全文共 3399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看似简单,但是提升起来比较困难。很多同学的语文尤其是写作部分存在着很大问题。今天,小编为你带来了高考语文复习方法指导。

高考考前必知的饮食原则

1、保持原有饮食习惯,食谱不可大变

不要再临近考试或者考试期间给考生添加平日很少吃的食物。不习惯这些食物的肠胃对于这些陌生的食物可能会不适应,很容易造成腹泻,更有甚之会产生过敏。身体不舒服了,情绪受到影响,自然容易影响考试。

2、保证充足的主食量,且粗细搭配

由于大脑主要是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充足的主食能提供的碳水化合物是保证大脑的高速运转的前提条件。但过于精细米面升糖指数太高,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不利于正在用脑的学生们。适当地在主食中添加燕麦、杂豆、荞麦、糙米等杂粮,可以适当缓解血糖的波动,并且粗粮能提供丰富的B族维生素,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有利于长时间维持精力和情绪的稳定,保证学习效率。

3、注意饮食卫生,选择在家就餐

夏季因为温度高容易造成食物变质,最安全的一定是存在于自家的厨房中。最美味的,肯定是妈妈烹饪的味道,尽量避免在外就餐或者食用外卖食品。

4、不要迷信保健品

每到高考前,一些健脑、增加记忆力的保健品就会走俏。其实人类大脑的发育、神经元的数量早在幼儿期就已成形,想通过短期内补充DHA、EPA等保健品短时间内提升脑力和记忆力,效果甚微。休息好,精神放松这些才是提高学习战斗力的主力因素。当然对于一些考前焦虑、抑郁、神经衰弱、食欲下降的考生,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5、零食要适当

由于考生在备考期间能量消耗大,所以口袋和书包里应该常备一些健康的零食以备饥饿之需。相比于薯片、蜜饯、冷饮等零食,水果、酸奶和干果(核桃、大枣、杏仁)都是不错的选择。

6、多吃颜色丰富的蔬菜,品种多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应吃蔬菜400-500g。蔬菜不仅为我们提供每日必须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还有一些活性因子。特别是一些深色、彩色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摄取营养的同时还能刺激考生的食欲。

7、食不过量

当吃的过饱时候血液都集中到消化系统进行工作,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导致昏昏欲睡。所以在考生的一日三餐安排中要避免吃的过饱。尤其是晚餐,因为吃的太饱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还会影响睡眠。休息不好的考生谈不上精神抖擞,连正常的思维和记忆力都会大打折扣。

8、清淡饮食、少油少盐

蒸、煮、炖这几种烹饪方式都非常适合在考生备考期间扮演主要角色,这样的烹饪手法做出来的食物营养损失小、口感细软,容易消化。另外也要控制盐的用量,避免因摄入盐过多引起口渴。

猜您感兴趣: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推荐

一、语文基础题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三、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答题技巧: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四、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是答错。

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

五、古诗鉴赏

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02年“折柳”,2003年“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8.文言诗文默写填空。(12分)

(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达了词人渴望实现抗金大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1)独怆然而涕下(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3)溯游从之(4)征蓬出汉塞(⑤)谁家新燕啄春泥。(6)衡阳雁去无留意(7)长风破浪会有时(8)采菊东篱下(9)受任于败军之际(10)百废具兴(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此题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解答过程】答案为:

(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重点字:赢)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根据上下文进行写,回忆诗文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准确审题:首先,静下心来读题,读完题,切忌浮光掠影,切勿心浮气躁,未读完就做,只读前一半就答,或只看横线后一半就写都实为大忌,应严谨细心。二、抓关键词:即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注意筛选联想,调动积累感悟运用。在遇到“运用性默写”时,这类题目取材于现实生活,设置了具体情境,考察考生从情景中筛选有用信息,作为学生,看到某诗人,就该想到他们写过的名句……这种名句意识应该有。

考点解析】语文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与规律

语文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与规律

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识记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突然回忆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要包括引导句在内作“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

如果命题是三选二,答题时就应以最有把握的题做起,做了两题就够了。如果三题都做(最好不要这样),要确保前两题完全正确,因为高考阅卷评分有时规定只看你做的前两题,有错误即扣分,即使你第三条做对了也不给分。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

(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四)要留意具体环境

(五)要留心语句顺序

(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会考难点词语解释弥天大谎等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煞费苦心shàfèikǔxīn煞:极度,很。形容费尽心思。

深思慎取

舐犊情深shìdúqíngshēn 舐:用舌头舔;犊:小牛。舐犊:老牛爱小牛,比喻人之爱子。老牛舔小牛的毛以示对它的深切疼爱。比喻对子女的感情很深。

瘦削不堪

天大谎mítiāndàhuǎng弥天:满天。形容天大的谎话。

妙手回春miàoshǒuhuíchūn妙:绝妙;妙手:指技能高超的人;回春:使春天重又回来,比喻把快要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会考难点词语解释真知灼见等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昭然若揭zhāoránruójiē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针砭时弊zhēnbiānshíbì砭:古代治病的石头针。指出现在社会中存在的不正之风,恶劣习气等。比喻指出错误缺点。

真知灼见zhēnzhīzhuòjiàn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振聋发聩zhènlòngfākuì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口语交际的解题技巧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听说能力,具体要求是:①把握对方说话的要点,做出准确地判断或得体的回答。②说话时语言表达要简明、得体、连贯。口语交际是通过设置具体的情景来考查的,具体的交际情景的设置、呈现方式,目前更多的是文字材料,但也有图表材料、有声材料等。除了“听话”“说话”能力的考查外,对所给材料中某些句子进行不同表达句式的变换也是需要注意的。

命题形式大致有两大类:一类为选择题,另一类为书写题。“听话”“说话”题的题面设计为一种或几种对话情景,要求学生依据情景答题,可分为单一型对话题和复合型对话题。单一型对话题指的是设计某一情景,要求考生以自己或以情景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说一段简明、得体的话。常见方式有:访谈式、辩论式、劝说式、推荐式等。而复合型对话则要求考生面对同一情境中的不同对象或不同情境中同一个对象或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对象说出应说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考前孩子情绪不稳定怎么办

全文共 188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两天是高考期间,北京中学心理咨询处接连收到了很多家长的抱怨,孩子在高考间特别容易发脾气,照顾不周就会被一顿埋怨。那么孩子高考期间发脾气怎么办?针对高考期间孩子爱发脾气的情形,心理专家提供了疏导方案。 孩子复习压力大,不管做什么都是紧张情绪的一种发泄。高考前孩子情绪不稳定怎么解决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带你了解下吧,希望你喜欢!

其实孩子爱发脾气,主要是对考试没有自信心,导致精神紧绷压力大。所以,对于孩子高考期间发脾气怎么办最好的方式,是帮助孩子缓解高考压力,给孩子恢复高考自信。

孩子学习成功的秘诀

01掌握时机

老人的头脑在早晨比较清醒。加拿大贝克莱斯特健康科学院的罗特曼研究所曾对一组60至82岁的老人开展测试,发现他们在上午8:30至10:30之间较易集中精神、排除干扰,而到了下午1点至5点,他们的表现就会下降。核磁共振也显示,到了下午时分,这些老人的脑袋就“闲置”起来、转到了所谓的“缺省模式”,这时的他们往往耽于遐想。而相比之下,年轻成人脑中和维持注意有关的区域在午后仍旧十分活跃。

不过,为了使自己的努力得到最大回报,年轻人也不妨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规划一番。另一项研究指出,年龄在十六七岁的女孩,如果下午3点学习,她们对材料的记忆就比较牢固,而如果在晚上9点学习,记忆的效果就比较差。不过,如果学的是包含动作的技术,那就是在晚上效果更佳了。德国弗赖堡大学的克里斯多夫·尼森(Christoph Nissen)解释说:“这个结果表明,下午比较适合学习语言,晚上适合学习钢琴和其他乐器。”

学习的时机为什么重要?我们知道,在学习新知和技能之后,可以用睡眠来巩固记忆。尼森认为,在学习和睡眠之间可能有一个“关键时期”(critical window),且动作学习的关键时期或许比其他类型的记忆要短。至于成年人是否能像青少年一般从这个关键时期中受益,这一点还不清楚。“事实证明青少年的学习能力较成年人强、睡得也更好。”尼森说。

02考考自己

普渡大学的杰弗里·卡尔皮克(Jeffrey Karpicke)曾用一项重大研究证明了自我测试的重要作用。他让学生学习40个斯瓦希里语单词,一部分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回忆这些单词的意义,他们在一周后的测验中平均记起了80%的单词;另一部分学生只是细读单词、并未主动测验自己,他们平均只记起了36%。这以后的其他研究也指出了同样的观点:自我测试的效果要超过一些常见的学习策略,比如画泡泡图来归纳一段文字的大意之类。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太过辛苦,不要灰心。威廉姆斯学院的奈特·康奈尔(Nate Kornell)和同事发现,要提高学习成果,重要的是努力回想学过的内容,至于是不是想得起来倒在其次。与我们想当然的观点不同,查看正确答案大大有助于日后的回忆,作用和你凭自己努力回忆不相上下。

“这个发现相当使人意外。”康奈尔说,“研究记忆的人向来认为,在问题和答案之间隐藏着一条条‘通路’。他们还错误地以为,学习者只有自己走通这些道路,才能学到最多,如果中途放弃或者走了岔路、接着直接去翻看答案,学习的效果就会打折。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发现指出,我们必须对记忆的工作机理重新思考。同时,这个发现也给那些偷懒的学习者送去了希望。

有的时候,一些人会强迫自己学习,这种学习方法肯定是错误的。我们要为不学而学,要懂得学习不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只要自己稍微的努力一下,不经意间就可以把知识的精髓掌握住。如果总是强迫自己学习,那么肯定学不到有用的东西。

高考前孩子情绪不稳定怎么解决方法——如论如何也得睡觉

还有少数考生,临近高考考试疯狂复习,想把每一分钟时间都抓住,不吃不睡。专家提醒: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要保持充足的精力,避免到考场上打不起精神。

高考前孩子情绪不稳定怎么解决方法——要给自己正向暗示

答卷时不要受高考考场内其他考生的影响,要学会给自己正向暗示,对一些问题进行合理化解释。看到别人提前交卷,不要着急,那不是他觉得考题容易,而是他觉得这一门考得不好,已经不是他拿分的科目,他不愿意再浪费时间了。

通过以上对孩子高考期间发脾气怎么办问题的解答,相信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知道该怎么做了。另外提醒,有很多学生有在考完对答案的习惯。专家建议,谁对谁错只有判卷老师知道,对答案只会影响心情,所以在答案出来之前最好还是安心等待。

高考前孩子情绪不稳定怎么解决方法——利用考前短时记忆

有一部分考生,在高考前不知道该看点什么,好像什么都会,一做题又都不会,于是在家里耍脾气。老师提醒,现在不是解决“会不会”的问题,是解决“熟不熟”的问题。不会的题不要看了,会但还不熟的再关注关注,做这些都能有效应对孩子高考期间发脾气怎么办的问题。

高考前孩子情绪不稳定怎么解决方法——不要放弃机会

每年都有考生因自信心不足而想到,明年肯定还有机会高考,今年放弃,明年再考。专家建议,不要轻易放弃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