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客家擂茶用什么菜做的精彩20篇

春节过后不久,就会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你知道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吗?下面问学吧小编精心整理了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浏览

6193

文章

105

长汀客家宗祠建筑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长汀客家宗祠建筑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长汀客家宗祠建筑位于龙岩市长汀县汀州镇。由新新巷家祠群、林氏家庙、赖氏坦园公祠、刘氏家庙等组成。其中新新巷家祠群横跨新新巷及中心巷,由曾宅、郑氏家庙、罗氏家庙、傅氏家庙、赖氏宗祠等五座家祠家庙组成,均为清代砖木结构府第式建筑,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林氏家庙建于清代,整体建筑由前空坪、门楼、门厅、天井、正厅、横屋、后花台、后排房等组成,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赖氏坦园公祠建于明代,多次修葺,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刘氏家庙基本保持明代建筑风格,占地面积500平方米。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汀州镇:长汀县汀州镇位于福建省西部,汀江上游,武夷山脉南端,是县人民政府驻地。辖区划10.6平方公理,设九个居委会,6.26万人.自唐以来就是州、君、路、府的所在地,是客家人祖地。是历史悠久的著名手工业城市,为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赞美汀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市之一",1931年中央苏区设"汀州市",有红色小上海之称,一九九二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永定土楼在哪个省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永定土楼,又称筒子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最古老的是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

客家文化代表性建筑永定土楼在哪个省

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永定土楼位于福建省,具体位置在龙岩市永定区。福建省,简称“闽”,是我国省级行政区,因境内有福州、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才开始出现福建。

福建省省会是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福建省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福建省下辖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级市,共有12个县级市,44个县,29个市辖区。

福建地势呈“依山傍海”态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做客家小炒的详细步骤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做客家小炒的详细步骤,客家小炒的一般做法,客家小炒的由来等知识,更多请查阅网。

客家小炒的一般做法

客家小炒做法一

1、五香豆干切条。

2、葱切段,蒜切块。

3、小芹菜切段。

4、干红辣椒。

5、少量豆豉。

6、五花肉切片。

7、将上面材料准备好后,锅里放油,将辣椒,豆干与肉先下锅炒,先大火后小火,等到肉颜色变深,再加其它材料。

8、豆干爆香,肉的颜色转黄后可以加大蒜头与芹菜,还有豆豉,注意哦,盐要少放点,因为豆豉有盐,然后放点老抽上色,不需要放生抽,因为生抽咸。等到全熟后再把蒜苗放进去,因为蒜苗比较容易熟,后放菜的颜色好看。

客家小炒做法二

1、将干鱿鱼放入清水中,加少许盐,浸泡约10小时候后,取出,刮去外皮的膜,逆纹切条,泡鱿鱼的水留用。五花肉、豆干均切条。

2、锅中加油少许,先放入豆干条炒出香味,再放入五花肉条、鱿鱼条炒至肉色变白且出香味。

3、放入冰糖、泡鱿鱼的水1/2杯,加盖焖煮至肉熟且汤汁收干时,再加入酱油、胡椒粉拌炒均匀。

4、加入芹菜段及辣椒丝快速拌炒,起锅前将酒自锅边淋下炝出香味即可。

客家小炒做法三

1、干鱿鱼事先泡软(约3小时),把五花肉、干鱿鱼及豆干切成约同样大小的条状,以一大匙油热锅后,转小火分别批煸香煸熟取出备用。

2、蒜苗切段,把蒜白及蒜绿分开,芹菜切段,辣椒切片备用。

3、原锅续入1/2大匙油加热后,把蒜白、辣椒投入爆香,接着把五花肉、干鱿鱼、豆干一起加进去拌炒。

4、加入酱油膏让食材吃进酱香后,续入其他调味料调味。

5、最后加入蒜绿及芹菜拌匀,试试味道,如不够咸则以酱油膏最调整。

做客家小炒的详细步骤

1、五花肉冷水下锅煮至表面发白后捞起。

2、煮好的五花肉用凉水冲洗一下后切片备用。

3、水芹菜和红椒切段。

4、鱿鱼清水泡发后切条,香干切条。

5、蒜头切碎,生姜切丝,葱头拍裂。

6、锅烧热,抹一层油后下五花肉煸出油,留油将肉铲起。

7、锅内留油,下香干煎至表面微煎后铲起。

8、下姜葱蒜煸香。

9、倒入泡发的鱿鱼条,加米酒去味提香。

10、倒入煸好的五花肉片。

11、倒入煎好的香干。

12、加生抽、蚝油、黑胡椒粉、白糖调味。

13、倒入芹段和红椒段炒至断生即可。

客家小炒的由来

台湾美食有很多是来自“外省台湾人”的私厨小菜,这道客家小炒也不例外,家常的食材经巧手烹调,变身让人念念不忘的浓味好菜。

看过“做客家小炒的详细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客家民俗博物馆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民俗博物馆位于东源县仙塘镇,距市区12公里,依托一座古老的“府第式”民居--锁头独角楼而设立。仙塘镇附近有古民居建筑30多座,选作客家民俗博物馆的这座民居建于明末清初。客家民俗博物馆内陈列有100多件客家人在不同年代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都配有文字照片资料,陈列品中,有石磨、碓、八卦床、八仙桌、棕笼等实物。这座客家民俗语博物馆是迎香港百年回归、电视连续剧>前十集的主要拍摄地,开镜仪式就在此举行。

门票

5元

景点位置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仙塘镇,距市区12公里

仙塘镇:仙塘镇位于河源市东北部,是县城所在地,距县城5公里。全镇总面积1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74亩;下辖1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仙塘镇水陆交通方便,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205国道、河义公路、东环路、河龙、粤赣高速公路、东江河等自南向北贯穿全境,设有仙塘火车货运站,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仙塘镇林业、矿产和水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矿种有稀土、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客家三杯鸡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三杯”的含义因为用料中有“酱油、食油、米酒各一杯”,所以这3杯就叫3杯鸡。

基本材料

·嫩子鸡一只,

·酱油、食油、米酒各一杯,

·姜块,葱,小麻油

做法

1.将嫩子鸡洗净剁成5公分见方的块连同鸡脏、肝全部装入砂钵内,同时用容量80克左右的杯盏,量入酱油、食油、米酒,放入姜块、葱白段少许,不放水;

2.用炭火炉子微火炖开,每隔十分钟左右翻动一次,以防烧焦。盖子不宜多开,约炖半小时至卤汁收浓即成。拣去葱、姜,加入少量小麻油即可

注意:如果是第一次做,一定要买便宜点的鸡,否则做坏了就只有后悔了

特色:因烹调鸡块时加入甜米酒、猪油、酱油各一小杯,不放汤水,用炭火将鸡块炖熟,故名。“三杯鸡”的来源,据说是厨师在外地偶然发现,回昌后,烹制方法又作了改进,调料中增加了香葱、生姜等,用小砂锅加盖放在炭炉上慢火炖制。上桌后满座飘香,砂锅内鸡块色泽发红,鸡肉鲜美,汤汁香醇,且为原味,深受欢迎。

营养价值:鸡肉-鸡肉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补虚益智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上说常吃鸡肉能通神;后世医家大多认为食之令人聪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客家小吃与节日是什么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小吃是客家饮食的另一部分,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及做红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东西”,每种小吃几乎都与农事季节有关,或者说反映了一种客家习俗。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客家小吃与节日习俗九、十一月冬至

客家地区有句话叫做“冬(冬至)大过年(春节)”,意思是比春节还要隆重,因为秋收冬藏,农事已毕,一年耕稼,丰硕喜人。这天吃的小吃是萝卜糍,由于这时天气寒冷干燥,所以客家人都在这一时节腊猪肉、腌咸菜等,准备过春节,这天腊的猪肉可保存较长时间。

客家小吃与节日习俗五、五月五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以表示纪念屈原,还吃酿苦瓜和用刚收成的黄豆做的酿豆腐。

客家小吃与节日习俗七、八月十五中秋节

吃月饼、炒田螺及板栗、柚子、山梨等瓜果。月饼、田螺都表示团圆,这天外出做工的人都要回家过节。以往还有放孔明灯作娱乐的传统。

客家小吃与节日习俗一、正月元宵节

元宵节客家人总要吃汤丸和悬挂花灯笼。汤丸有咸与甜两种,取“团圆”的好兆头。客家人的习惯是过了元宵节、吃了汤丸以后,就要送回家过年的亲人出远门,表示祝愿亲人一年在外平平安安、年底再回来团圆。

在元宵节或早三几天,上一年“添丁”的人家要在祖屋中厅的梁上悬挂大花灯笼,并请亲朋好友前来吃洒祝贺,期间户主抱来去年出生的男婴先向先祖神位参拜,接着参拜长辈,长辈给“利是”表示祝愿,完毕后众人开怀畅饮,吃过灯酒,男婴就算正式加入家族行列,将名字注入族谱。一般是一个儿子挂一个灯笼,哪个围屋挂的灯笼越多就越光彩,表示人丁兴旺。

客家小吃与节日习俗八、九月九重阳节

也叫鬼节,客家人祖上的二次葬都在这天进行。这天吃的小吃是九重皮。

客家小吃与节日习俗十、春节(过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开始不出远门,忙着准备过年的食品、迎接远归的亲人。过年吃糯米做的油果、大笼糍,还有红烧肉、酿豆腐等客家菜。特别是大年三十除夕,客家人不管多远都要赶回家吃“团圆饭”,与亲人团聚。

客家小吃与节日习俗四、四月7

也叫水节,立夏节,因为是在表黄不接的时候,过节吃的食品较差,大多数吃的是杰米粉与麦皮混和做的糍。

客家小吃与节日习俗六、七月8

上半年农作物的收成与下半年的耕种已基本结束,有喜庆丰收和放假休息的气氛,这天家家户户磨豆腐、吃鸭子,还要吃多种做法的新鲜花生。

客家小吃与节日习俗三、三月清明

这一期间野艾草比较鲜嫩,客家人就采来做成糍来吃。清明过后,就开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语说:“吃了野艾糍,肩头磨得损。” 在广州的万绿湖酒家里,还有一道叫做“野艾煎蛋”的菜式,据其朱老板介绍,野艾还具有清凉滋补的功效。

客家小吃与节日习俗二、二月10

取下花灯 , 烧过年贴的对联、“利是”,清理、吃完过年时剩下的食品,如米糕、料花等,准备开春干农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客家文化的代表永定土楼在哪个省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文化代表永定土楼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

永定土楼,又称筒子楼,是最古老的是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福建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永定客家土楼有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群、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建筑艺术瑰宝。

福建省永定县位于闽西的龙岩地区,这里分布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它们被统称为永定客家土楼。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永定全县有圆楼360余座,方楼4000余座,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里?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土楼建造特点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客家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其中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百八人。

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客家的特产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特产有梅州金柚、农家梅菜扣肉、炸芋圆、松原麦芽糖、艾糍、算盘子、炸南瓜圆、水蒸鸡、炸角子、豆腐套餐等。

1、梅州金柚:是梅州的王牌特产,是人们普遍喜爱的水果,梅县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金柚的生产地。

2、农家梅菜扣肉:农家梅菜扣肉以肥而著名,第一次品尝此肉的人,会因为它的肥腻而止筷,但是当你尝一口之后,会觉得它没有那么肥腻。

3、炸芋圆:客家特产炸芋圆入口特别的香脆,有浓浓的香芋味,而且油而不腻,客家人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炸香芋圆。

4、松原麦芽糖:在梅县松源镇流传甚久,是一种颇有名气的土特产,深受梅州百姓和外地游客的喜爱。

5、艾糍: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材,人们会将艾草加入花生或者芝麻,团成小团在锅里蒸煮,做成艾糍。

6、算盘子:是传统的客家小吃,它的颜色是绿色和紫色。它的形状就像算盘。非常的漂亮,象征着团圆。

7、炸南瓜圆:是客家不可缺少的一道菜。之最的方法是把南瓜切碎,把米粉和盐粘在一起,做成干馅备用。

8、水蒸鸡:是客家的特色菜,这是一种用山里长大的鸡做成的菜,用虫草颗粒喂养,吃的时候,会用手撕它,然后用特殊的味道吃。

9、炸角子:是每个客家人都会做的小吃,它的制作方法与北方的饺子相似,但是里面的馅料非常的不同。

10、豆腐套餐:包括豆腐布丁、油炸豆腐、豆腐球、糯米豆腐、油炸豆腐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客家菜菜谱大全

全文共 1706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是中原南下的移民,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迁至岭南山区后,完整地保留了中原的语言与饮食习惯,小编总结了客家菜大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选、整理,供喜欢客家菜的朋友们参考。

客家菜菜谱六:煎蛋角

材料:

鸡蛋(若干个)、前胛肉(200g)、葱(四根)、冬菇(5个)、马蹄(3个)。

做法:

1、把前胛肉(去猪皮)、冬菇(去脚水浸软)、葱头、马蹄(我忘记买了)一起剁好,加适量盐调好味。

2、打好鸡蛋,加适量盐搅拌均匀。可以先用少一点的蛋,看馅的多少下料。

3、起油镬,放两匙羮蛋液煎。记住:一定要关小火,不然做唔赢手脚。

4、在中间的蛋还没有熟的时候放适量馅下去。

5、接着用镬铲铲起半边覆过去,两面翻煎一会。

6、煎好的蛋角铲进煲缽,加适量的沸水,撒一点葱花,用文火煲沸即可。

附注:

煎蛋角就是酿蛋角,又喊酿春、春角煲等等。客家传统家常菜,符合客家人“好食捞大角”的要求。

客家菜的鸡类最有名的就是盐焗鸡了,有天下第一鸡之称。其它的还有白斩和田鸡、家乡水煮鸡、清炖鸡等等。水晶鸡是近年河源客家菜的代表作。

客家菜菜谱四:酿茄子

材料:

茄子500克,猪肉(一刀落)100克,植物油500克(实耗75克),豉油35克,料酒5克,味精1克,淀粉30克。

做法:

1、将猪肉冼净捣成酱、茄子切成0.3厘米厚的片,两面剞成横竖花刀,葱、姜、蒜均切成末,淀粉用水泡上。

2、将炒镬放在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茄片炸透、捞出控去油。炒镬放回旺火上,放入少许油,待油烧热时,放入肉酱煸炒,加入葱末、姜末、豉油10克、料酒,勾芡做成馅(酿酱)。

3、炸好的茄片,每两片中间放入肉馅、码在碗内,上笼用旺火蒸分钟,扣在盘内。

4、将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少许油,加蒜末、豉油25克、味精、高汤,用水淀粉勾成流芡,放点明油、浇在茄子上即成。

附注:

酿苦瓜、酿辣椒、酿茄子合称为酿三宝。

在贺州,酿菜也很平常,但一般叫菜花酿、豆芽酿、茄子酿等等。

客家菜菜谱五:酿腐卷

材料:

腐皮、猪肉、马蹄、糯米粉等

做法:

腐卷皮用酿酱卷成圆柱形,腐卷皮接口用糯米粉水粘好,然后用油炸成金黄色。

附注:

一般来说现在都是以买为主,所以不详细讲。类似的有烧肝花、炸春卷。

这个是家庭式的版本:

1、冬菇浸软去脚,揸干水,蒸10分钟,切丝。

2、笋肉洗浸切丝,揸干水。

3、下油2汤匙,爆透笋肉,下冬菇、甘笋炒匀,埋芡。加入芫荽炒匀,待冷备用。

4、把腐皮改成约5寸方形,每张腐皮搽匀汁料,放入适量馅,包密成长方形,用粉糊封品。

5、下油烧热,油要多些,放下腐皮卷,半煎炸到金黄色,原件或切件上碟

客家菜菜谱三:酿苦瓜

材料:

苦瓜500克,五花肉250克。

调料:

糯米、冬菇、料酒、花生油、水淀粉、葱末、姜末各适量。

做法:

1、将苦瓜去瓤,洗净,切3厘米圆墩;五花肉捣成酱,加入盐等调料拌匀备用。

2、将苦瓜墩空心填满肉馅,摆入盘内,入笼急火蒸熟,取出备用。

3、炒锅注油烧热,下入葱姜末爆镬,加入鲜汤、盐、料酒烧开,用水淀粉勾芡,淋上熟油,浇在苦瓜上即成。

附注:

客家地区端午节的应节菜,苦瓜刚刚出身。也可以用煲钵来煲。

客家菜菜谱二:麻包袋(酿油豆腐)

材料:

油豆腐、猪肉、芋泥、虾米、水发香菇

调料:

姜末、葱末、黄酒、麻油、胡椒粉、盐、味精、豉油各适量

做法:

1、芋头蒸熟制成泥。

2、猪肉、虾米、冬菇一起捣碎,芋泥和其他配料一起搅拌均匀,酿进油豆腐里面,落油镬中炸一下,再放入豉油燒至熟透即可。

附注:

在粤北地区说麻包袋,但一般叫酿油豆腐,拿来打火锅也是不错的。

客家菜菜谱一:酿豆腐

材料:

板豆腐、3/7开肥瘦肉、鱼肉、虾米、咸鱼肉、白菜、葱、姜、麻油、胡椒粉等

做法:

1、猪肉、鱼肉分别捣成肉酱,虾米浸软切幼,咸鱼切幼,葱切粒。将其它各材料放大碗中,加入调味料搅至起胶待用;

2、白菜摘好洗净,放入油、盐、沸水中漉熟盛起;

3、豆腐冲洗滴干,一开四件,用箸只(筷子)夹开一条罅酿入馅酱,放入油镬中煎至微黄色盛起;

4、烧热煲缽,下油一调羹爆香姜片,加入上汤煮沸,放入白菜、豆腐滚片刻,下芡汁滚即可原煲上桌。

附注:

中原“衣冠南迁”的客家人,不但带来了读书皆上品的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煎成金黄色,把猪肉、鱼肉做成的馅“酿”入其中,放进葱花、香油,盛在鸡汤瓦煲内焖着,直到香气四溢。想来到了蛮荒之地的客家人一时无麦可包饺子,才创出如此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颠沛流离的客家人祖先,客家文化发源地在哪

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主要散布在华中和华南各省,尤以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为集中,是大本营,大多的客家人都曾颠沛流离发源地迁徙到五湖四海,因此就有了东方的吉卜赛人的称号。本期的客家文化带你去寻根问底:客家文化发源地在哪。

“客家人”这一汉族民系,目前在中国大陆主要散布在华中和华南各省,尤以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为集中,是大本营。尽管如此,他们却是“客人”,他们的祖居地或发源地不在华南。对客家人追本溯源,首要的是查族谱,找遗迹,辨文化习俗。

客家人最重视谱牒的撰修,因为要“崇先报本,启裕后昆。”不论生活如何坎坷,历经磨难,多次迁徙,颠沛流离,客家人都会口头流传或后人补纂,把本家族氏的源流记录保存下下来,这给我们探究客家人的起源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在客家人的姓氏族谱中,对本家族系祖源有详细的记载。据所收集看到的族谱资料反映,客家人源于汉族。我们知道,汉族源于华夏族,华夏族源于黄帝、炎帝及夷、黎、戊、苗、狄等族。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代,各族系部落经过多次反复冲突、融合、分化、再融合,而形成以黄帝为始祖的华夏族,汉代后改称汉族。所以客家也源于各族系部落,但以黄帝族系为最多。三皇五帝是汉族也是客家民系的祖源。

客家的先祖们,经过在中原广袤的土地的厮杀合并,到周朝武王克殷后,分封成71个诸候国,后来这些诸候国人,或以国名为姓、或以祖先字号及谥为姓,分出许多的姓氏。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的姓氏,已基本确定完善。“姓”成为有血缘关系的世系同族的称号;“氏”则是同姓衍生的分支。在客家姓氏族谱中,对自家姓氏渊源开卷就有明确的记载。

客家族谱浩繁复杂,难以一一罗列。综合而看各姓氏祖先发端于中原地区。这一点可由客家姓氏的郡望地得到印证。所谓姓氏郡望地,一是这个姓氏他自身选定的;二是历史上公认的;三是郡望地有的既是发迹的地方,也是这个姓氏起源的地方;四是这此郡望地大多数在汉晋至隋唐时期,也有部分在先秦时期确定。

统计资料显示,客家祖先起源或发迹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尤以黄河流域占绝大多数。两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客家人源于此是不争的事实。客家学泰斗罗香林先生有言:客家先民其先世则多属于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淮水流域以西,汉水流域以东等,即所谓中原旧地。有学者更把客家发源地圈定了一个具体的范围即:“北起并州之上党,西界司州之弘农,东达扬州之淮南,南至豫州之新蔡。”过去还有种传统说法,认为客家来自河南的光山、固始两县。

你可能也喜欢:

台湾客家人名人盘点

台湾有多少客家人,台湾客家人的数量

带你了解龙岩客家文化

品味独特的英国饮茶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客家芋子饺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饺子大都用面粉做皮包成的,而在我家乡却是用芋子加适量番薯粉做饺子皮包成的一种饺子。芋子和番薯那是家乡的主要杂粮,正如农谚所言:“番薯芋子半年粮”。在我们客家地区芋子被视为“农家最重之蔬”,它既可当蔬菜,又可当粮食。因此,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每至秋季,家家户户的地窖、房角都堆满那红姣姣的地瓜和黑黢黢的芋子。当地还流传着一个“芋赈饥”的小故事:古时有一寺僧,专力种芋,岁收极多,杵之如泥,筑造为墙,后遇大饥,独此寺四十余僧食芋泥以度凶岁。可见芋子是个好东西,是山中之珍品。而聪明能干的客家人在吃杂粮时,不断变换口味,变换芋子的吃法,更新芋子的烹制花样,以芋子烹制菜肴宴请客人,于是就在生活实践中烹制出乡间美食——芋子饺。

制做“芋子饺”方法简便。儿时,每每过年过节才能吃上芋子饺。我最喜爱吃母亲制作的芋子饺。如今母亲做芋子饺的情形还时常浮现眼前:母亲将个大、易烂的芋子洗净,连皮置锅内煮熟,然后取出剥去芋皮,置簸箕内捣(烂)成芋泥后,加入适量番薯粉和精盐,用擀面杖擀成饺子皮待用。接着将瘦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丝、虾仁、箩卜丝、葱白等料剁碎,放入精盐、味精下锅翻炒,滤去汤汁即成馅心,出锅置盆中待用。当饺子皮和馅心做好后,就开始包芋子饺了。于是,全家人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一会儿功夫,皮如琥珀,形如半月的芋子饺便一排排、一群群、一片片站起来了。那令人难忘的包芋子饺场景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散发出缕缕的温馨。特别是大年三十晚上的那顿芋子饺,就更有着特殊的味道,家人之间一年来的理解和支持,对新一年的展望,对老人的祝福,对晚辈的期待,似乎都默默融入那手上的芋子饺之中了。芋子饺包好后,母亲就小心翼翼地摆入垫有纱布的蒸笼中,下锅用猛火蒸15分钟后便香气如蝶、满屋翩跹,令人垂涎。此时出锅摆盘,放入麻油、猪油等调料。一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芋子饺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趁热食之皮滑滑的、嫩嫩的,馅香香的、美美的,每人一大盘,吃得笑逐颜开,吃得心花怒放。芋子饺除蒸着吃,也可用水煮、油炸、油煎等各种烹调方法,其味各具特色。(连允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龙南县博物馆客家围屋博物馆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龙南县博物馆客家围屋博物馆)位于县文化艺术中心西北区,占地面积1859平方米,展厅面积2400多平方米,总投资4000余万元,于2018年4月建成,5月16日正式开馆对社会免费开放。龙南县博物馆分为上下两层,依次设有历史厅、围屋厅、技艺厅、民俗厅共四个主题展厅。展出各类珍贵文物120余件(套),地形沙盘2处,民俗场景14处,围屋微缩模型26座,同时还运用了幻影成像、3D成像、VR体验等多种高新技术手段,陈展内容丰富,趣味性与教育性并重。

龙南县文化艺术中心西北区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8:30-16:30)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客家菜的步骤制作有哪些

全文共 1937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菜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行于广东的惠州、河源、梅州;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汀州;广西的贺州、玉林;台湾新竹县、苗栗县等地,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在粤菜或闽菜系中独树一帜。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客家菜的步骤制作,希望能帮到你。

客家菜的步骤制作:客家菜木耳酿肉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 木耳 猪肉 生抽

木耳酿肉是客家待客的一种好菜,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美味,这道菜口感鲜嫩爽脆,泡发后的木耳象是一个个小灯盏,中间的小窝窝正好用来酿上肉馅,酿出来的成品一个个小巧可爱,入口不油不腻,反而还有几分清爽的滋味,让人吃的根本停不下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道让人吃的停不下来的木耳酿肉的做法吧。

木耳酿肉

食材:

干木耳,鲮鱼猪肉末

辅料:

油,糖,红烧酱油,淀粉,胡椒粉,盐,生抽,耗油,蒜苗,葱姜水

操作步骤:

1、干木耳提前浸泡发透,洗净备用。

2、鲮鱼猪肉末加入葱姜水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上劲后,加入调味料(盐,糖,生抽,胡椒粉,蚝油等)。

3、取一个木耳在内壁均匀地涂抹一圈淀粉,它的作用是使肉末有附着力,不易掉落,取一小块肉馅酿入其中。

4、放少量油润锅,小火,把酿有肉末的木耳入锅煎至金黄后盛出备用,这里要注意的是,入锅煎制必须是有肉那面朝下煎哦。

5、锅中加入适量清水,调入适量盐,糖,蚝油,生抽,红烧酱油等调味料。

6、把煎好的木耳酿肉回锅,开大火烧制,临出锅加入适量淀粉水勾个芡。

7、最后洒上少许蒜苗即可盛盘。

客家菜的步骤制作:桐源山连城白鸭汤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 鸭掌 味精

桐源山连城白鸭汤是一道宫廷菜,有滋阴润燥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这桐源山连城白鸭汤清香甘甜,不油不腥,具有滋阴补肾,安神助眠,润肺排毒等作用。是清朝皇家贡品。是一道老少皆宜的营养补汤,好啦,想必大家已经很想知道这道菜是怎么做的了,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桐源山连城白鸭汤的做法吧。

桐源山连城白鸭汤

食材:

桐源山连城白鸭

辅料:

盐,林芝,鸭掌,虫草

操作步骤:

1、将桐源山连城白鸭洗净后放入锅焯水,过滤掉血水等。

2、将桐源山连城白鸭洗净,剁成几大块,切除鸭屁股。

3、将剁好的桐源山连城白鸭放入砂锅中,放入适量的清水(矿泉水最佳)。

4、将弄好的炖罐放入大锅中,先大火把水烧开,后改小火炖3个小时左右,即可放盐起锅,食用了。

桐源山连城白鸭汤的做法

这道桐源山连城白鸭汤烹饪方式上基本没什么技巧,鸭屁股一定要除干净。除了自己需要的药材,其他不需要放任何香料辅助。这道桐源山连城白鸭汤适合家中有老少的家庭食用,桐源山连城白鸭是全国唯一药膳鸭,是很好的食补佳品。汤色清淳,清炖即可无需添加香料与味精。

客家菜的步骤制作:客家姜丝炒大肠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 姜 猪大肠 蒜苗

今天小编主要要教大家的是客家菜,客家菜可以说是台湾菜,首先我们就来说说这客家名菜之一姜丝炒大肠,姜丝炒大肠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姜丝有祛寒的功效,所以体寒的人吃这道菜最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美味的客家菜姜丝炒大肠到底是怎么做的吧。

姜丝炒大肠

食材:

猪大肠,蒜苗,姜丝

辅料:

油,酱油,盐,耗油

操作步骤:

1、洗干净猪大肠,重复洗几次,去掉多余的肥油,猪大肠切块,姜丝,蒜苗切好备用。

2、锅烧热下入猪大肠焯一下水,已经焯水的猪大肠,明显小了很多。

3、热锅下入姜丝,蒜头用油爆炒,然后下入猪大肠翻炒。

4、下入少许盐和白糖翻炒,放入一勺酱油上色,爆炒一下。

5、这个时候要把蒜苗叶放下去翻炒,最后下入蚝油翻炒均匀即可。

姜丝炒大肠的做法

一口姜丝,一口大肠,再塞一口白饭,混合在口中的滋味,感受醋的味道和大肠的嚼劲,客家菜果然不同凡响,在台湾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桃园、新竹、苗栗、台南、美浓…等地,这些地方也衍生许多地道的美食,在台湾算是美食的重要据点。

客家菜的步骤制作:去火客家酿苦瓜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 苦瓜 胡椒粉 胡椒

苦瓜大家都知道有去火的功效,而客家菜就利用的这一特点做出了美味的客家酿苦瓜,除了它清热解毒、明目败火、开胃消食外,主要是酿苦瓜的口感很是棒,苦瓜吃起来甘而不苦,肉馅干而不柴,有着苦瓜的甘和葱的香,真是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在吃一个,好了,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客家酿苦瓜的具体做法吧。

客家酿苦瓜

食材:

苦瓜,细香葱,猪梅头肉

辅料:

盐,生抽,生粉,胡椒粉

操作步骤:

1、苦瓜两条,(不要太大的)洗净备用,梅头肉和小葱洗净,控干水份,将苦瓜切成3厘米长。

2、把肉剁成末,再把葱切细,放进肉末。

3、加入生粉,盐,生粉,生抽,胡椒粉拌匀腌制10分钟。

4、苦瓜用勺把去除苦瓜心,水烧开,放入苦瓜焯水6分钟。

5、捞出既用凉水冲凉,可保持苦瓜的青色,把苦瓜摔干水分酿入肉馅压实。

6、依次酿好余下的苦瓜,电饼铛加热放油,煎两面到微黄,再放少许水焖至10分钟。

7、煮好的苦瓜勾芡,浇在苦瓜上既可食用。

客家酿苦瓜的做法

其实大家不要把苦瓜想象的那么苦,这么做出来的苦瓜其实一点也不苦,并且还能起到清热解毒、明目败火、开胃消食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梅州客家娘酒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娘酒在客家地方也叫老酒、黄酒。客家娘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足足有五千年的历史,据[嘉应州志]中的记载,早在宋代以前就有“老酒仍为频开瓮”的诗句,说明客家娘酒在宋朝的时候已经很有名了。

客家人是一群特殊的名居,古代因政治、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大规模由中原迁居到南方各地,形成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自己独特品质的客家文化和风俗习惯,客家特色的酒文化延续了中原酒文化的特性,又加上了客家的元素成为中国酒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客家娘酒是客家饮食文化和酿酒文化相结合的精华,已经成为梅县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容,生活的必需品,影响和贯穿了勤劳善良的客家人一生,让大家看到了客家人醇厚、古朴的生活。

农家人常常说:“酿酒做豆腐,无人敢称老师傅”,即便做了几十年黄酒的师傅也不敢大意。客家娘酒制作工艺主要是选料、浸泡、蒸米、冷却、拌入酒曲、发酵、取酒、炙烤等程序,要酿造好的娘酒,全凭个人经验和技巧。经过火炙灭菌处理后的娘酒不会变质,其色赤红,浓稠如油,其味醇厚,愈长时间,愈能起到滋阴固肾、强身健体的效果。客家娘酒不加酒精和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绿色饮品。酒精度低,营养价值高,内含1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含量比啤酒高出七八倍。《幼学琼林》中记载:“其味香芬甜美,色泽温赤,饮之通天地之灵气,活经络之神脉,尤适健身养颜之益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桥溪客家民俗文化村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桥溪客家民俗文化村位于梅县雁洋镇桥溪村,距雁南飞茶田4公里,是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新开发的旅游景点。该村现有人口216人,常住人口50多人,有海外华侨三胞6000多人。该村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桥溪村始称叩头溪,方圆约1平方公里,四面环山,东有五指峰,西有义安寨,南为笠麻顶,北为香炉峰,奇峰秀顶,气势昂然。村口的五彩林,有七棵古树,均为百年大树,有五种树种,分别为红楠(樟科)、青蓝树(黄叶树科)、山杜英(杜英科)、白车木(桃金娘科)、荷木(山茶科),其中青蓝树是目前国内外发现该树种中最大的一棵。

村内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有朱氏的继善楼和反围龙式的积善堂等;继善楼是由旅印尼华侨朱氏十七世祖维乾公之二子琪源公等五昆仲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动工兴建;民国三年(1914年)落成,继善楼依山傍水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680平方米;共有房间70间;继善楼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横向方形布局;是两层夯筑杠子屋楼房,俗称“七杠楼”;其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以及营造的文化氛围为粤东地区少见而闻名遐迩。另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居民建筑是善庆楼,该楼约有110年历史;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22间,是一座堂前向外周匝式的反围龙式建筑,其建筑结构在传统客家围龙屋建筑中别具一格;在粤东客家地区极为少见。

村内还有多处景点,村中的自然景观、客家风情习俗和历史沿革堪称“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和革命老区的一个缩影,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引来中外民俗学者、建筑专家和游客参观考察。

桥溪村:桥1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客家炸豆腐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习俗: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是谐音,是以祈福禳灾为主题的年禧菜中不可缺的内容。

豆腐是素菜中的当家副食,百膳素为先,在进入年禧食品准备阶段,把豆腐放在腊月廿五,不单是为了押韵,也是对素(素净)菜的重视。豆腐在年禧期(腊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有三大用途:一是三十晚上子时的饺子要吃由白菜(财)、豆腐(福)和炸排叉儿(形似盘长)末为馅的素馅,以求下一年素素净净,没有小人背后议论,没有歹人与己争讼;二是年夜饭时与荸荠(合家必齐)、苹果(平平安安)、咸什(十样锦)、豆腐合称“四平(平安就是福)”菜;三是“一品锅”中的炸豆腐(豆泡儿)。“一品锅”的具体做法是:铁锅一口,菜分七重:蔬菜垫底,肉片一层;面筋填馅,蛋饺居中;红烧鸭块,上覆豆泡儿;青菜为上,文火炖成。食“一品锅”时要逐层吃,逐层拨开。“一品锅”实际是杂烩菜,冬季围而食之,气氛很是热烈。

豆腐的美味人尽皆知,历来受到大家喜爱,其营养价值自然也不必多说,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采用最简单的素材,经简易手法烹调就能让人回味再三的客家名菜——炸豆腐。

据悉,炸豆腐是客家特色菜之一,记者了解到,炸豆腐这道客家美食从食材选料到烹饪都十分有讲究。

选用本地上好黄豆为原料,做成豆腐,然后采用油炸,这就成了客家炸豆腐。

记者发现,客家炸豆腐表面呈金黄色,每块都大小一致,看上去就香酥无比,让人直流口水。吃上一口,才发现客家的炸豆腐和其他的炸豆腐口味并不相同,其内如丝网,表面十分富有弹性,口感细软、绵实;和表层不同的是,客家炸豆腐的中间部位仍保留了白豆腐的嫩滑,一口咬下去,浓浓的豆香过齿难忘。

看似简单的炸豆腐,要把豆腐炸到表皮恰好金黄微酥,而表层之下却还跟雪花似的轻软白皙,究竟有何诀窍?

对此,老手艺人介绍说,客家炸豆腐做法是将本地豆腐切快,放入热油中炸制而成。吃时蘸上特制的蘸料,外酥内嫩,风味相当独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炸豆腐时不宜太久,且油温不可太低,这样可以避免豆腐炸得太老。吃的时候,调味料可淋在炸豆腐上,或是蘸着吃,不同吃法都有各自不同的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客家酿鸡蛋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擅长做各式各样的酿菜。旧时,物质匮乏,酿鸡蛋是客家地区款待亲戚朋友的最佳菜肴。小时候都盼望着能多走走亲戚,好美美地吃上一顿香喷喷的酿鸡蛋。味道鲜美,营养素含量全面,尤含蛋白质及矿物质。

说起客家人喜欢做酿菜的情结,传说是一种对饺子的情结所造就的。酿就是把类似饺子馅料的酿酱酿进豆腐等主料里,就像是酿豆腐、酿苦瓜、酿豆芽等。由于客家对“酿”情有独钟,把其他包进去的菜式也叫酿了,如“酿粄、酿春”等。酿菜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也颇为花心思,最注重的是厨娘的手巧与耐心。还有人说,嫁到客家的媳妇,只有把酿菜做好了,才能算是称职的客家新娘哦。

用料:

鸡蛋4个,猪瘦肉50克,香菜2棵,姜、葱、油、味精、食盐、干淀粉各少许。

客家酿鸡蛋制作

①将瘦肉剁成肉末,葱和姜切成碎末。

②炒锅上火,加入油20克,放入肉末炒开,加入葱、姜末和少量的食盐等调料,将肉馅烧熟。

③将3个鸡蛋放入清水中煮熟,取出去皮切成两瓣,去掉蛋黄,在原蛋黄处放入肉末。

④将另外1个鸡蛋打入盘中,用筷子调打成泡沫,加入少量干淀粉,搅拌均匀,将调好的浆汁盖在鸡蛋上,将肉馅盖住即可,放入香菜,置入锅中蒸熟,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客家牛肉丸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熟知的牛肉丸,很多人误以为是潮州菜。其实是正宗客家菜。早期汕头卖牛肉丸的小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们挑着小担挨街串巷叫卖。尤其晚上,在韩堤路八角亭至公园后面的韩江一带,常有穿梭小舟,船头挂着一盏小灯,专为停驳在那里的客家货船供卖夜宵,专卖牛肉丸汤。20世纪40年代的新兴街一带饮食摊档甚多,以罗锦章制作的牛肉丸具有特色而闻名。

福建永定下洋牛肉丸,也相传由广东兴宁人传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客家牛肉丸,用客家话讲是“牛肉搏丸”,其制作过程喊“捣肉丸”。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礼记注流》列有八珍,第五珍叫“捣珍”其法是:“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读枚,脊侧肉)。每物与牛若,捶反侧之,去其饵(筋腱),熟出之,去其颤,揉其肉。”此法在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称为“跳丸炙”,是因其弹性能跳而名。可见,客家菜系的“捣珍”技法,出自古人,来自中原。如此种种,都说明客家烹饪术作为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勘称古意浓厚,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炼出的智慧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客家风味面线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主料:面线2扎约重约320克,半肥瘦猪肉约150克

辅料:虾仁,韭菜,绿豆芽菜各约80克,虾米约30克,冬菇4只

调料:腌肉料:生抽,生粉,油,砂糖,盐各半茶匙约20克,冬菇4只,上汤半杯。调料:鱼露2汤匙,三参油适量,上汤1汤匙。

制作:

1、面线放煮水中焯熟,捞起过冷水,放入冻上汤内浸片刻,然后沥干。

2、虾仁洗净,去肠,起油镬炒熟,虾米洗净,浸软,起油镬炒熟,虾米洗净,浸软,起油镬炒香,半肥瘦猪肉切丝,用腌肉料拌匀,然后泡油,冬菇浸软,切丝,用少许油、生抽拌腌,芽菜洗净,韭菜洗净,切段。

3、烧热油三汤匙,爆炒冬菇、猪肉、虾仁和虾米,下调味料和面线大火兜炒,跟着下韭菜和芽菜,炒至汁液浓稠时便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现今最大的客家土楼 深远楼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们在感叹国外建筑的神奇时更应该对国内的传统建筑艺术多去了解,土楼同样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上的一笔浓墨重彩。

那么,本期土楼文化看看深远楼。

深远楼

深远楼地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古竹乡井头村,是客家土楼中最大的一座,直径达89米之巨,置身其中宛如在一座城堡之中,让人叹为观止。楼里四圈,直径89米,周长289.5米,外圈四层,房子532间;中圈三层,房子250间;里圈一层,房子30间。共有房子532间,里头最多住着90户人600余人。

深远楼建于清光绪三年,是苏氏八世祖福深和九世祖声远主建的,为纪念他们开创基业的功德,其后裔取福深的“深”字和声远的“远”字为名,故名为深远楼。

深远楼位于金山古寨西麓,顏临金丰溪上游南岸,坐南向北,左隔永定高央公路銀古竹中学毗连,石越阡陌与闻名于世的五实楼界接壤,其以楼名嵌字的植联:“深院贮春辉,桃季芳菲新岁月;远山环福地”可谓形象地勾画了它的自然之美。

深远楼的楼风很好,住民的文明程度较高,待人热情,有中原汉族客家好客之遗风。内院包括檐廓和天井均铺设水泥地面,清洁卫生,给游人以美好的印象。斯楼的知名度,随着对外开放日益提高。日本国川畴市学者大久保和夫参访后,在《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文里有这样的记述:

深通楼的造型规摸似乎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间题:虽然我们无足够理由说客家人的聚族而居是中国之最,但是同屋顶不是同村之下三四百个房间与五六百人之血缘聚居规摸,是古来中国所罕见的。在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政治学与建筑学上,这种聚居形式和规模,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