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客家擂茶用什么菜做的【优秀20篇】

春节过后不久,就会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你知道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吗?下面问学吧小编精心整理了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浏览

6200

文章

105

客家的特产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特产有梅州金柚、农家梅菜扣肉、炸芋圆、松原麦芽糖、艾糍、算盘子、炸南瓜圆、水蒸鸡、炸角子、豆腐套餐等。

1、梅州金柚:是梅州的王牌特产,是人们普遍喜爱的水果,梅县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金柚的生产地。

2、农家梅菜扣肉:农家梅菜扣肉以肥而著名,第一次品尝此肉的人,会因为它的肥腻而止筷,但是当你尝一口之后,会觉得它没有那么肥腻。

3、炸芋圆:客家特产炸芋圆入口特别的香脆,有浓浓的香芋味,而且油而不腻,客家人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炸香芋圆。

4、松原麦芽糖:在梅县松源镇流传甚久,是一种颇有名气的土特产,深受梅州百姓和外地游客的喜爱。

5、艾糍: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材,人们会将艾草加入花生或者芝麻,团成小团在锅里蒸煮,做成艾糍。

6、算盘子:是传统的客家小吃,它的颜色是绿色和紫色。它的形状就像算盘。非常的漂亮,象征着团圆。

7、炸南瓜圆:是客家不可缺少的一道菜。之最的方法是把南瓜切碎,把米粉和盐粘在一起,做成干馅备用。

8、水蒸鸡:是客家的特色菜,这是一种用山里长大的鸡做成的菜,用虫草颗粒喂养,吃的时候,会用手撕它,然后用特殊的味道吃。

9、炸角子:是每个客家人都会做的小吃,它的制作方法与北方的饺子相似,但是里面的馅料非常的不同。

10、豆腐套餐:包括豆腐布丁、油炸豆腐、豆腐球、糯米豆腐、油炸豆腐皮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颠沛流离的客家人祖先,客家文化发源地在哪

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主要散布在华中和华南各省,尤以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为集中,是大本营,大多的客家人都曾颠沛流离发源地迁徙到五湖四海,因此就有了东方的吉卜赛人的称号。本期的客家文化带你去寻根问底:客家文化发源地在哪。

“客家人”这一汉族民系,目前在中国大陆主要散布在华中和华南各省,尤以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为集中,是大本营。尽管如此,他们却是“客人”,他们的祖居地或发源地不在华南。对客家人追本溯源,首要的是查族谱,找遗迹,辨文化习俗。

客家人最重视谱牒的撰修,因为要“崇先报本,启裕后昆。”不论生活如何坎坷,历经磨难,多次迁徙,颠沛流离,客家人都会口头流传或后人补纂,把本家族氏的源流记录保存下下来,这给我们探究客家人的起源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在客家人的姓氏族谱中,对本家族系祖源有详细的记载。据所收集看到的族谱资料反映,客家人源于汉族。我们知道,汉族源于华夏族,华夏族源于黄帝、炎帝及夷、黎、戊、苗、狄等族。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代,各族系部落经过多次反复冲突、融合、分化、再融合,而形成以黄帝为始祖的华夏族,汉代后改称汉族。所以客家也源于各族系部落,但以黄帝族系为最多。三皇五帝是汉族也是客家民系的祖源。

客家的先祖们,经过在中原广袤的土地的厮杀合并,到周朝武王克殷后,分封成71个诸候国,后来这些诸候国人,或以国名为姓、或以祖先字号及谥为姓,分出许多的姓氏。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的姓氏,已基本确定完善。“姓”成为有血缘关系的世系同族的称号;“氏”则是同姓衍生的分支。在客家姓氏族谱中,对自家姓氏渊源开卷就有明确的记载。

客家族谱浩繁复杂,难以一一罗列。综合而看各姓氏祖先发端于中原地区。这一点可由客家姓氏的郡望地得到印证。所谓姓氏郡望地,一是这个姓氏他自身选定的;二是历史上公认的;三是郡望地有的既是发迹的地方,也是这个姓氏起源的地方;四是这此郡望地大多数在汉晋至隋唐时期,也有部分在先秦时期确定。

统计资料显示,客家祖先起源或发迹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尤以黄河流域占绝大多数。两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客家人源于此是不争的事实。客家学泰斗罗香林先生有言:客家先民其先世则多属于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淮水流域以西,汉水流域以东等,即所谓中原旧地。有学者更把客家发源地圈定了一个具体的范围即:“北起并州之上党,西界司州之弘农,东达扬州之淮南,南至豫州之新蔡。”过去还有种传统说法,认为客家来自河南的光山、固始两县。

你可能也喜欢:

台湾客家人名人盘点

台湾有多少客家人,台湾客家人的数量

带你了解龙岩客家文化

品味独特的英国饮茶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桥溪客家民俗文化村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桥溪客家民俗文化村位于梅县雁洋镇桥溪村,距雁南飞茶田4公里,是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新开发的旅游景点。该村现有人口216人,常住人口50多人,有海外华侨三胞6000多人。该村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桥溪村始称叩头溪,方圆约1平方公里,四面环山,东有五指峰,西有义安寨,南为笠麻顶,北为香炉峰,奇峰秀顶,气势昂然。村口的五彩林,有七棵古树,均为百年大树,有五种树种,分别为红楠(樟科)、青蓝树(黄叶树科)、山杜英(杜英科)、白车木(桃金娘科)、荷木(山茶科),其中青蓝树是目前国内外发现该树种中最大的一棵。

村内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有朱氏的继善楼和反围龙式的积善堂等;继善楼是由旅印尼华侨朱氏十七世祖维乾公之二子琪源公等五昆仲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动工兴建;民国三年(1914年)落成,继善楼依山傍水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680平方米;共有房间70间;继善楼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横向方形布局;是两层夯筑杠子屋楼房,俗称“七杠楼”;其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以及营造的文化氛围为粤东地区少见而闻名遐迩。另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居民建筑是善庆楼,该楼约有110年历史;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22间,是一座堂前向外周匝式的反围龙式建筑,其建筑结构在传统客家围龙屋建筑中别具一格;在粤东客家地区极为少见。

村内还有多处景点,村中的自然景观、客家风情习俗和历史沿革堪称“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和革命老区的一个缩影,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引来中外民俗学者、建筑专家和游客参观考察。

桥溪村:桥1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客家牛肉丸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熟知的牛肉丸,很多人误以为是潮州菜。其实是正宗客家菜。早期汕头卖牛肉丸的小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们挑着小担挨街串巷叫卖。尤其晚上,在韩堤路八角亭至公园后面的韩江一带,常有穿梭小舟,船头挂着一盏小灯,专为停驳在那里的客家货船供卖夜宵,专卖牛肉丸汤。20世纪40年代的新兴街一带饮食摊档甚多,以罗锦章制作的牛肉丸具有特色而闻名。

福建永定下洋牛肉丸,也相传由广东兴宁人传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客家牛肉丸,用客家话讲是“牛肉搏丸”,其制作过程喊“捣肉丸”。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礼记注流》列有八珍,第五珍叫“捣珍”其法是:“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读枚,脊侧肉)。每物与牛若,捶反侧之,去其饵(筋腱),熟出之,去其颤,揉其肉。”此法在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称为“跳丸炙”,是因其弹性能跳而名。可见,客家菜系的“捣珍”技法,出自古人,来自中原。如此种种,都说明客家烹饪术作为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勘称古意浓厚,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炼出的智慧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客家黄酒的功效与作用 客家黄酒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核心功效

活血祛寒、保护心血管系统、美容养颜

简介

客家黄酒是一种特色传统名酒。深圳坪山区客家文化氛围浓郁,继坪山“舞麒麟”收录深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作为最具坪山客家文化特性的客家黄酒以及客家茶果,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受外界关注。

功效作用

1、活血祛寒,黄酒可以活血祛寒,通经活络,在黄酒中加几片姜片煮后饮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能有效抵御寒冷的刺激,预防感冒。

2、保护心血管系统,黄酒中已检测出的无机盐有l8种之多,包括钙、镁、钾、磷等常量元素和铁、铜、锌、硒等微量元素。其中镁既是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和细胞呼吸酶系统不可缺少的辅助因子。也是维护肌肉神经兴奋性和心脏正常功能,保护心血管系统所必需的。

3、美容养颜,黄酒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维生素B1、B2、尼克酸、维生素E都很丰富,长期饮用有利于美容、抗衰老。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无特殊禁忌人群

不宜同食

无特殊同食禁忌

食用方法

客家黄酒煮鸡:将三黄鸡切成小块,生姜妙香,先将三黄鸡爆炒,再将黄酒一齐下锅煮5-10分钟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在八步区莲塘镇白花村,是广西10个生态博物馆加一个民族博物馆“10+1”工程中的一项民族文化保护工程,也是中国首座客家文化生态博物馆。投资180万元,它由工作站、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和保护区四个部门组成,其中工作站、信息中心和展示中心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保护区由白花村和仁冲村组成。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人独有的建筑形式,馆区内有大大小小的客家围屋近600间,主要是府第式、锁头屋和围龙屋三种形式。在展示区摆放有客家人-或生产用具以及客家人的-习俗展览,具有特殊的科研价值,是一个全方位了解客家文化的生态博物馆。

白花村:白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赣州客家酿豆腐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特点

口味清淡,鲜嫩。

原料

豆腐、猪肉茸、蛋、香菇、冬笋、虾米、葱、姜、盐、味精、淀粉、酱油、食用油、高汤、香油。

制作方法

豆腐切成3×5cm条形,葱上面除去中间部分豆腐,肉茸加入配料末及调料、淀粉搅拌成馅填入豆腐内,用粉水抹平,下锅煎有馅的一面至固皮,放汤加味精、少许酱油调味,稍烤,扣碗内肉馅一面朝下蒸10分钟,复扣盘内,浇琉璃芡,淋香油撒葱即可。

文化背景

酿豆腐是客家人的传统名菜,据说从唐代起,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客家先民原来在中原,那里盛产小麦,中原人常常用面粉包饺子吃,迁徙到赣、闽、粤后,这里只产大米,面粉很少,以大豆为原料制作豆腐则是许多农家的拿手好戏,因此,客家先民想到,猪肉剁成馅,用面粉搓皮可以包饺子,把肉馅包进豆腐里,豆腐的味道不是更鲜美吗?于是,就有了酿豆腐这道菜。

据2004年从南洋采访客家人回来的赣州电视台记者撰文说,“酿豆腐”不仅是中国客家的美味佳肴,而且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洋客家餐馆中流传至今,成为了一道标志性的菜肴。还有专营酿豆腐店,海外的客家人也经常在此聚会,到客家人餐馆准能吃到酿豆腐。

江西赣州名菜:酿豆腐。酿豆腐,是客家第一大菜、第一名菜。孙中山先生是客家人。1918年他在广东梅县松口一位同盟会员家中吃了这道菜赞不绝口。

赣南很多地方把酿豆腐作为筵席风味菜,而且和“立夏”节联系在一起。信丰人请客在介绍地方风味时自谦地说,信丰菜是“咸咸辣辣、麻麻答答、胡胡借借”。意思说口味醇厚浓重、芨大油足。信丰人过“立夏”蒸米粉肉、蒸晶头、酿豆府外,还包蛋饺、煮蛋、炒田螺,他们说“立夏立夏,田螺食夜”,一派农家丰稔欢乐和田野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客家菜菜谱大全

全文共 1706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是中原南下的移民,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迁至岭南山区后,完整地保留了中原的语言与饮食习惯,小编总结了客家菜大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选、整理,供喜欢客家菜的朋友们参考。

客家菜菜谱六:煎蛋角

材料:

鸡蛋(若干个)、前胛肉(200g)、葱(四根)、冬菇(5个)、马蹄(3个)。

做法:

1、把前胛肉(去猪皮)、冬菇(去脚水浸软)、葱头、马蹄(我忘记买了)一起剁好,加适量盐调好味。

2、打好鸡蛋,加适量盐搅拌均匀。可以先用少一点的蛋,看馅的多少下料。

3、起油镬,放两匙羮蛋液煎。记住:一定要关小火,不然做唔赢手脚。

4、在中间的蛋还没有熟的时候放适量馅下去。

5、接着用镬铲铲起半边覆过去,两面翻煎一会。

6、煎好的蛋角铲进煲缽,加适量的沸水,撒一点葱花,用文火煲沸即可。

附注:

煎蛋角就是酿蛋角,又喊酿春、春角煲等等。客家传统家常菜,符合客家人“好食捞大角”的要求。

客家菜的鸡类最有名的就是盐焗鸡了,有天下第一鸡之称。其它的还有白斩和田鸡、家乡水煮鸡、清炖鸡等等。水晶鸡是近年河源客家菜的代表作。

客家菜菜谱四:酿茄子

材料:

茄子500克,猪肉(一刀落)100克,植物油500克(实耗75克),豉油35克,料酒5克,味精1克,淀粉30克。

做法:

1、将猪肉冼净捣成酱、茄子切成0.3厘米厚的片,两面剞成横竖花刀,葱、姜、蒜均切成末,淀粉用水泡上。

2、将炒镬放在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茄片炸透、捞出控去油。炒镬放回旺火上,放入少许油,待油烧热时,放入肉酱煸炒,加入葱末、姜末、豉油10克、料酒,勾芡做成馅(酿酱)。

3、炸好的茄片,每两片中间放入肉馅、码在碗内,上笼用旺火蒸分钟,扣在盘内。

4、将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少许油,加蒜末、豉油25克、味精、高汤,用水淀粉勾成流芡,放点明油、浇在茄子上即成。

附注:

酿苦瓜、酿辣椒、酿茄子合称为酿三宝。

在贺州,酿菜也很平常,但一般叫菜花酿、豆芽酿、茄子酿等等。

客家菜菜谱五:酿腐卷

材料:

腐皮、猪肉、马蹄、糯米粉等

做法:

腐卷皮用酿酱卷成圆柱形,腐卷皮接口用糯米粉水粘好,然后用油炸成金黄色。

附注:

一般来说现在都是以买为主,所以不详细讲。类似的有烧肝花、炸春卷。

这个是家庭式的版本:

1、冬菇浸软去脚,揸干水,蒸10分钟,切丝。

2、笋肉洗浸切丝,揸干水。

3、下油2汤匙,爆透笋肉,下冬菇、甘笋炒匀,埋芡。加入芫荽炒匀,待冷备用。

4、把腐皮改成约5寸方形,每张腐皮搽匀汁料,放入适量馅,包密成长方形,用粉糊封品。

5、下油烧热,油要多些,放下腐皮卷,半煎炸到金黄色,原件或切件上碟

客家菜菜谱三:酿苦瓜

材料:

苦瓜500克,五花肉250克。

调料:

糯米、冬菇、料酒、花生油、水淀粉、葱末、姜末各适量。

做法:

1、将苦瓜去瓤,洗净,切3厘米圆墩;五花肉捣成酱,加入盐等调料拌匀备用。

2、将苦瓜墩空心填满肉馅,摆入盘内,入笼急火蒸熟,取出备用。

3、炒锅注油烧热,下入葱姜末爆镬,加入鲜汤、盐、料酒烧开,用水淀粉勾芡,淋上熟油,浇在苦瓜上即成。

附注:

客家地区端午节的应节菜,苦瓜刚刚出身。也可以用煲钵来煲。

客家菜菜谱二:麻包袋(酿油豆腐)

材料:

油豆腐、猪肉、芋泥、虾米、水发香菇

调料:

姜末、葱末、黄酒、麻油、胡椒粉、盐、味精、豉油各适量

做法:

1、芋头蒸熟制成泥。

2、猪肉、虾米、冬菇一起捣碎,芋泥和其他配料一起搅拌均匀,酿进油豆腐里面,落油镬中炸一下,再放入豉油燒至熟透即可。

附注:

在粤北地区说麻包袋,但一般叫酿油豆腐,拿来打火锅也是不错的。

客家菜菜谱一:酿豆腐

材料:

板豆腐、3/7开肥瘦肉、鱼肉、虾米、咸鱼肉、白菜、葱、姜、麻油、胡椒粉等

做法:

1、猪肉、鱼肉分别捣成肉酱,虾米浸软切幼,咸鱼切幼,葱切粒。将其它各材料放大碗中,加入调味料搅至起胶待用;

2、白菜摘好洗净,放入油、盐、沸水中漉熟盛起;

3、豆腐冲洗滴干,一开四件,用箸只(筷子)夹开一条罅酿入馅酱,放入油镬中煎至微黄色盛起;

4、烧热煲缽,下油一调羹爆香姜片,加入上汤煮沸,放入白菜、豆腐滚片刻,下芡汁滚即可原煲上桌。

附注:

中原“衣冠南迁”的客家人,不但带来了读书皆上品的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煎成金黄色,把猪肉、鱼肉做成的馅“酿”入其中,放进葱花、香油,盛在鸡汤瓦煲内焖着,直到香气四溢。想来到了蛮荒之地的客家人一时无麦可包饺子,才创出如此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北埔客家擂茶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明清时期移民台湾的客家人将擂茶引入,擂茶在北埔乡被作为一种产业推广,于是在多人多年的努力下,近年到北埔老街喝擂茶不仅已成为一种风潮,更俨然是一股新饮茶文化。

喝擂茶必备的两样工具是擂钵和擂棍,前者外观和一般的钵一样,但钵内有一条条的沟纹,后者是用坚硬的番石榴木制成的短木棒。喝擂茶时,只要将茶叶、花生、黑白芝麻、番瓜子、松子等材料倒入钵内,再用擂棍研磨成出油的粉末状,然后冲入热开水,再用小碗分装,并加入爆香的米,就是一碗香甜可口的擂茶。

为了让顾客不用远赴北埔,同样也能享受擂茶的好滋味,当地擂茶店还将爆香的米及研磨成粉末的擂茶材料装袋销售,虽然少了研磨时的乐趣,但是用热水冲开便能立即享用的便利性,仍吸引不少消费者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凤林客家文物馆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凤林客家文物馆坐落在台湾花莲县中部的凤林镇凤林公园内,为东部第一家客家文物馆。它占地面并不大,但馆藏却相当丰富,游客在这座小巧精致的文物馆中可感受台湾东部客家族的万千风情。

凤林客家文物馆共有两层,其中一层主要介绍客家人的垦拓记录、民众信仰、交通运输、生活器具等内容;二楼则介绍客家族传统服饰、早期客家耕种农具,如风鼓楼、而字耙、臼等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农具皆为当地民众自发捐出。此外,馆中的客家米食、菜包等制作与客家农业开垦三宝—稻米、玉米、地瓜的种植,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展品。

凤林客家文物馆内的史料齐全,游客到此,能具体而细微的认识到凤林镇的客家发展史和迁移史。此外,由于该文物馆位于凤林公园内,游客在吸收了饱满的知识后,还可到公园中漫步休憩一番,感受学习与休闲两全其美的乐趣。

Fenglin Township Hakka Cultural Museum

必去理由:了解台湾东部客家族发展史和迁移史的最佳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客家炸豆腐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习俗: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是谐音,是以祈福禳灾为主题的年禧菜中不可缺的内容。

豆腐是素菜中的当家副食,百膳素为先,在进入年禧食品准备阶段,把豆腐放在腊月廿五,不单是为了押韵,也是对素(素净)菜的重视。豆腐在年禧期(腊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有三大用途:一是三十晚上子时的饺子要吃由白菜(财)、豆腐(福)和炸排叉儿(形似盘长)末为馅的素馅,以求下一年素素净净,没有小人背后议论,没有歹人与己争讼;二是年夜饭时与荸荠(合家必齐)、苹果(平平安安)、咸什(十样锦)、豆腐合称“四平(平安就是福)”菜;三是“一品锅”中的炸豆腐(豆泡儿)。“一品锅”的具体做法是:铁锅一口,菜分七重:蔬菜垫底,肉片一层;面筋填馅,蛋饺居中;红烧鸭块,上覆豆泡儿;青菜为上,文火炖成。食“一品锅”时要逐层吃,逐层拨开。“一品锅”实际是杂烩菜,冬季围而食之,气氛很是热烈。

豆腐的美味人尽皆知,历来受到大家喜爱,其营养价值自然也不必多说,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采用最简单的素材,经简易手法烹调就能让人回味再三的客家名菜——炸豆腐。

据悉,炸豆腐是客家特色菜之一,记者了解到,炸豆腐这道客家美食从食材选料到烹饪都十分有讲究。

选用本地上好黄豆为原料,做成豆腐,然后采用油炸,这就成了客家炸豆腐。

记者发现,客家炸豆腐表面呈金黄色,每块都大小一致,看上去就香酥无比,让人直流口水。吃上一口,才发现客家的炸豆腐和其他的炸豆腐口味并不相同,其内如丝网,表面十分富有弹性,口感细软、绵实;和表层不同的是,客家炸豆腐的中间部位仍保留了白豆腐的嫩滑,一口咬下去,浓浓的豆香过齿难忘。

看似简单的炸豆腐,要把豆腐炸到表皮恰好金黄微酥,而表层之下却还跟雪花似的轻软白皙,究竟有何诀窍?

对此,老手艺人介绍说,客家炸豆腐做法是将本地豆腐切快,放入热油中炸制而成。吃时蘸上特制的蘸料,外酥内嫩,风味相当独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炸豆腐时不宜太久,且油温不可太低,这样可以避免豆腐炸得太老。吃的时候,调味料可淋在炸豆腐上,或是蘸着吃,不同吃法都有各自不同的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客家艾糍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艾糍

三月清明,这一期间野艾草比较鲜嫩,客家人就采来做成糍来吃。清明过后,就开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语说:“吃了野艾糍,肩头磨得损。”

清明期间有些小店,还有一道叫做“野艾煎蛋”的菜式,野艾具有清凉滋补的功效。

春天到,艾草香,摘艾叶,做艾糍,这是翁源客家人长久以来的习俗,这也是春天给我们的一种献礼。艾糍清香独特,饱含客家人的巧思匠心。具有浓郁香气的艾草与香甜的糯米相结合,这一个个碧绿的团子充满着春天的气息,吃一口软糯甜香,是有名的客家美食。

艾草是一种野菜,一般长在菜园的田埂里或空闲的田地里,是天然的绿色的食品,每到春季,尤其是几场春雨过后,一丛丛艾草就会雨后春笋般从田间地头冒出来,摘艾叶要摘最上面的最嫩的部分,这样做出来的艾糍味道才最香最浓郁。采摘回来的艾草要重新摘选一次,留下嫩叶嫩茎,用清水洗几次,洗的时候注意不要太用力,不要扭出艾汁,洗干净泥土后就可以放进锅里煮了,艾叶要煮得很烂才可以用来和面,一般煮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捞起备用了。把煮好的艾叶和糯米放在盆中,加入适量生油和赤砂糖,然后不停地揉搓面团,让艾叶和糯米粉充分地糅合在一起,直到面团子柔软均匀。做艾糍的馅料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各地有所不同,甜的馅料是用花生、芝麻、白砂糖捣碎混合在一起,喜欢咸的还可以用蔬菜和猪肉做成馅料,看个人的喜好。包艾糍其实和包饺子有些相像,但是包艾糍的面皮比较特别,因为面团里加入了天然的艾草,整个面团的手感会比较厚实和粗糙些,只能手工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小心地加工成面皮,要把面皮压得又薄又大,包的馅料又多又香,这样包出来的艾糍圆滚滚,非常有“料”,很是好看!但是要注意不能把面皮按得太薄,不然馅料很容易跑出来,一蒸就“露馅”了。标准的艾糍应该看起来表面光滑、完美无缺,一点也看不到接口的痕迹。蒸艾糍也是有讲究的,在农村蒸艾糍,要用传统的大锅,用柴火蒸出来的艾糍会有一股独特的清香,这是用现代厨具无法比拟的,把水烧开后就可以开始蒸艾糍了,通常蒸15-20分钟就可以了,之前浅绿色的小团子就会变成墨绿色,刚蒸好的艾糍软糯甜香,口感略微粘牙,之前淡淡的艾草清香变得非常浓郁,咬一口唇齿留香。据翁源江尾镇葸茅岭村的村民介绍,吃艾糍是他们村里留下来的风俗,艾可以暖胃、健胃,味道很清香,吃艾糍暖身体的说法是从老0那里一直遗传下来的,艾糍不仅好吃,更具有药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土楼,是客家先民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胡锦涛同志赞誉“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规模宏大的客家土楼,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称得上是古代民居建筑中的”航空母舰",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客家土楼是客家人世代相袭、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是客家民居(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三大类别之一,主要有福建客家土楼和广东客家土楼,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华安、平和和粤东的大埔、蕉岭、饶平等地。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

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 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客家土楼中,圆楼、方楼、宫殿式土楼、五凤式土楼、府第式土楼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除五风楼是中原汉族府第式建筑形式的直接传承外,圆、方土楼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但其祖祠建于全楼中心,仍保持中原汉族礼制传统中孝悌尊卑观念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永定土楼在哪个省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永定土楼,又称筒子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最古老的是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

客家文化代表性建筑永定土楼在哪个省

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永定土楼位于福建省,具体位置在龙岩市永定区。福建省,简称“闽”,是我国省级行政区,因境内有福州、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才开始出现福建。

福建省省会是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福建省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福建省下辖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级市,共有12个县级市,44个县,29个市辖区。

福建地势呈“依山傍海”态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曲木客家土围城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曲木客家围城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合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在广西合浦县曲樟乡曲木村,有一座始建于1883年的土围城,因其保存较为完好,现已成为客家文化和建筑的“活化石”,是一个蕴含丰厚客家围城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

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曲樟曲木客家土围城,是广西第二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围城,是合浦县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具备很大的参观、开发价值。

曲木客家土围城位于合浦县曲樟乡政府的所在地曲木村内,背山面水,距六湖水库约500米。土围城占地约6050平方米,由“老城”、新城”两部分构成,城内的住民均为陈氏。现围屋的整体保存基本完整,大部分房屋仍有村民居住。

土围城是一方既独立又开放的客家风情园,内有滋养生命的老井,有朗朗吟诵的书声,其间还有鸟叫、虫鸣、犬吠、牛哞,是一曲乡村的天籁之音。走在土围城中,客家人的风柜、石牛(碌碡)、水烟筒、石碓,还有牛车、犁头、耥耙、挂在屋檐下的竹篓和飘在灰青瓦脊上的袅袅炊烟,令人胸际间充满乡愁的感怀。土围城外,淡淡的清风中,田间地头,客家汉子、客家女人正在辛勤劳作,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唱着“厌艾艾,担塘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饮食小常识:客家酿菜这样做好吃有营养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网小编语:酿菜是广东客家人最闻名的佳肴。凡来到广东的外地人,在大小餐馆都能品尝到客家酿菜。

广东东北部地区客家人的先祖大都来自河南、河北或关中平原,古代因岭南少产小麦,迁居岭南的客家先民将包饺子的技巧加以改造,以豆腐代替面粉,把肉塞入豆腐发展为酿豆腐,后来又逐渐产生了酿菜卷、酿豆皮、酿苦瓜等系列食品。

“酿”取包裹、内中的意思,符合其制作方法,即在一种原料中塞进、涂上另一种或几种原料,然后加热成菜。酿菜又分为豆腐酿和蔬菜酿,青绿色的苦瓜中灌满肉馅,名为酿苦瓜;金黄色的油豆腐中灌了肉馅,叫酿油豆腐;辣椒、青椒、茄子都可成为酿菜的配料,极大地丰富了餐桌。

营养学角度看,酿菜营养搭配合理,酿豆腐中豆腐和瘦肉都属于高蛋白食物,豆腐缺少蛋氨酸,而肉中蛋氨酸含量高,二者搭配起到蛋白质互补作用,适宜贫血、低蛋白血症、老人、高尿酸血症患者。蔬菜酿则减少了肉馅中菜汁的流失,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营养。

酿菜多采用蒸、炖方式,对水溶性维生素保存率高。建议烹调酿菜时多蒸炖,少煎炸,以减少营养流失。对于肥胖人群及高血脂患者,烹调酿菜时,应尽量少放肉馅和盐,减少脂肪摄入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客家风味面线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主料:面线2扎约重约320克,半肥瘦猪肉约150克

辅料:虾仁,韭菜,绿豆芽菜各约80克,虾米约30克,冬菇4只

调料:腌肉料:生抽,生粉,油,砂糖,盐各半茶匙约20克,冬菇4只,上汤半杯。调料:鱼露2汤匙,三参油适量,上汤1汤匙。

制作:

1、面线放煮水中焯熟,捞起过冷水,放入冻上汤内浸片刻,然后沥干。

2、虾仁洗净,去肠,起油镬炒熟,虾米洗净,浸软,起油镬炒熟,虾米洗净,浸软,起油镬炒香,半肥瘦猪肉切丝,用腌肉料拌匀,然后泡油,冬菇浸软,切丝,用少许油、生抽拌腌,芽菜洗净,韭菜洗净,切段。

3、烧热油三汤匙,爆炒冬菇、猪肉、虾仁和虾米,下调味料和面线大火兜炒,跟着下韭菜和芽菜,炒至汁液浓稠时便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客家盐酒鸡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盐酒鸡

在以前,广西客家人居住的地方还没有冰箱,所以保存食物很不方便。为了能够更长时间地保存食物,客家人经常一次性将好几只鸡用盐和米酒泡上一晚,这样做出来的鸡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

做盐酒鸡所使用的米酒最好是客家的米酒,客家米酒味道香醇甜美,是淡淡的米黄色。鸡一定要用阉鸡,因为阉鸡的皮厚肉多,口感更好,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做菜时,首先在锅里放入适当的水,将鸡放入锅中煮至熟透。这里需要注意火候,因为如果煮太久,肉质太老,口感就没有那么好了。在烹煮鸡的时间里,可以按鸡肉的份量准备适量米酒。一般半公斤鸡肉至少要配0.25公斤米酒。在泡制的过程中要放入适量的盐巴和味精。调好料酒后,把煮熟的鸡放入酒中腌制一个晚上,腌制好后,酒的香味已经进入肉中。接下来就是把全鸡切块,装入盘中,加入一些姜丝,加热一下即可上桌。吃起来除了有盐焗鸡的风味,还可以品尝出淡淡的米酒香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万绿湖客家风情馆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万绿湖客家风情馆于2006年10月建成开馆,客家风情馆--由我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题写馆名的“万绿湖客家风情馆”以客家特有的骑楼建筑风格进行设计施工,展厅共分2层,建设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筑风格完全按照传统客家建筑设计。抢救一批正在流失的民间珍品,唤醒人们对客家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提高河源文化品位,不断促进河源文化、旅游的发展。客家风情馆的主要内容是:以客家喜庆文化为灵魂,通过不同时期的历史图文和珍贵实物利用多种展示手法,生动演绎客家“八喜”,翔实展示河源客家人的五次大迁徙的历史渊源、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民间工艺、生产生活习俗等。馆内收集的藏品多达3万多件,其中展出的有5千多件,都是一些珍稀的民间藏品,该馆广东省目前首个比较系统和比较完整展出客家文化的博物馆。

信息来源:河源万绿湖风景区官方网站万绿湖镜花缘旅游区水月湾龙凤岛镜花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客家菜的传统美食文化 精美客家菜的特色

全文共 1698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菜的传统美食文化精美客家菜的特色

广东菜一直是海外中国菜的代表,有很大的影响。而在广东菜中,客家菜也有这不错的重要地位。所以继续还是带您探索中国美食文化,看看客家菜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哪里?

客家菜属于广东菜中的一种,也是汉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与古代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常见的传统客家招牌菜有梅菜扣肉、盐焗鸡、三杯鸭等等。

客家菜与另一菜系潮州菜相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于“肥、咸、熟”,在广东菜系中独树一帜,因此客家菜以其独有的风味在中华美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客家菜的菜品特色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

客家菜属于广东菜中的一种,也是汉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与古代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常见的传统客家招牌菜有梅菜扣肉、盐焗鸡、三杯鸭等等。

客家菜与另一菜系潮州菜相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于“肥、咸、熟”,在广东菜系中独树一帜,因此客家菜以其独有的风味在中华美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客家菜的菜品特色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

取玫瑰酒一杯置于两杯之间,然后整钵放入铁锅,加瓦盆作盖,取中火烧锅,鸽熟时杯中还存清酒半杯,但其酒味已荡然无存,只是鸽肉酒香扑鼻而已。

②另外,现今客家烹饪技艺中,有许多做法,溯本追源,极其古老,在现代菜谱中独具特色,如东江肉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

而《礼记注流》中记载列有八珍,第五珍叫“捣珍”。其法是:“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读枚,脊侧肉)。

每物与牛若,捶反侧之,去其饵(筋腱),熟出之,去其颤,揉其肉。”此法在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称为“跳丸炙”,是因其弹性能跳而名。

可见,客家菜系的“捣珍”技法,出自古人,来自中原。如此种种都说明,客家烹饪术作为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勘称古意浓厚,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炼出的智慧结晶。

客家菜的饮食特色

它可以用四个字来说:就是素、野、粗、杂的传统吃法。

吃粗吃杂——客家人的文化传统。

以粮食而言,稻米是主食,其它包括番薯和芋都归为杂粮之属。

以菜肴而言,总的特色是:

1、重山珍,轻海味。

这既不算粗,也不算杂。这是由客家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因为客家居域多为山区,只有山珍,没有海味(少数例外)。

2、重内容,轻形式。

这与客家人大多喜欢实实在在、不甚追求花里花哨的性格有关。

3、重原味,轻浑浊。

这可以说是客家人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例如袁枚即提倡菜肴的本味、独味,反对鱼翅、海参同烧,鸡与猪肉为伍,以至各不得其味。

李渔也主张在烹调时保持主料的本色、本味,认为最好吃的荣料,大多宜于单独烹制。

4、重蒸煮,轻炸煎。

这是因为客家人大多比较适应温性和清淡的饮食,较不适应热性的饮食。

所以吃粗吃杂,不挑食,不偏食,有益于平衡营养,有益身体健康。而且《黄帝内经》中有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原理,这是很有道理的。

吃野

饮食中的“野”,一般指野菜、野果、野味,而吃野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而客家人也承继了这一传统。

“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鲜、无污染,这正是营养学家所提倡的。由于客家地处山林区,野味资源丰富,所以野味更是客家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吃素

客家对吃素有两种理解,一是不吃荤,二是没油吃。

不吃荤的“荤”指肉类或动物油,没油吃的“油”兼指植物油和动物油。在无荤可吃的情况下,客家人最偏爱的素食大概莫过于豆腐了,它只需少许植物油即可,这也许是豆腐风靡客家地区的一条重要原因。

所以综合客家菜的饮食文化看来:如今在返朴归真之风日浓的饮食界,发扬光大客家饮食文化的精华,并继承其精美神奇的烹饪技艺,这无疑不存在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客家黄酒什么味道 客家黄酒适合什么人喝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黄酒是一种常见的发酵酒,没有白酒那么刺鼻的味道,更多的是发酵后的香气。那么,客家黄酒什么味道?客家黄酒适合什么人喝?

客家黄酒什么味道

喝酒前清理口腔,微品一口,有一股淡淡的酒香。然后是一种类似药酒的味道。然后就能感受到一种微微的甜味。刚开始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这种不适的感觉可能主要来自,那是药酒的味道。但是如果长期喝的话。这个味道肯定会对身体有益健康。不像白酒,味道那么浓烈。喝完一杯之后,还会想喝一杯。留在口中的味道,会让人回味悠远。

客家黄酒的喝法

倾倒过程就能闻到散发出来的浓郁黄酒香味,醇厚甜香。

温过之后倒入杯中,酒香扑鼻而来。浅尝一口,酒香浓郁,顿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浑身暖洋洋的,好舒服。

好酒要大家一起喝才有意义。改天聚会让所有人都来品一品,一起过来感受一下黄酒的甘甜。让所有人知道中国酒类,黄酒文化源远流长。

客家黄酒适合什么人喝

酒的包装朴实大方,送人自用都适宜。酒味厚重甜美芬芳,比较适合女性饮用。整个品饮过程令人愉悦,酒体香气干净,纯厚挂杯,杯底留余香。不会喝酒的人也可以饮用,对于喜欢烈酒的我,建议女士们品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