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客家

客家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客家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客家问题。

分享

浏览

2841

文章

105

中秋节家宴菜谱客家

全文共 7579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中秋节家庭宴会做什么菜好呢?餐厅菜单什么名称吸引客人呢?小编整理了中秋节家宴菜谱客家,欢迎阅读!

中秋节家宴菜谱客家_中秋家宴菜谱大全_中秋节宴会菜单名称

凉菜、下酒菜

酒鬼花生

1、第一步的准备工作,要前一天晚上就做!首先把花生用温水浸泡一个小时;浸泡以后的花生,用手搓去外面的红衣;将花生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冷冻过夜;

2、第二步锅内放油,放入冷冻好的花生米,用小火,慢慢的将花生米炸成浅金黄色

3、第三步将炸好的花生米盛出来,锅内留底油。干红辣椒用剪刀剪成段;继续开小火,放花椒和干红辣椒炒出香味;

4、第四步下入炸好的花生米翻炒,然后关火;

5、第五步放辣椒粉,盐 白糖,花椒粉翻炒均匀,然后将花生米出锅晾凉。

口水鸡

1、黄鸡洗净,放入大锅中,加入冷水没过鸡、放姜片葱段和少许料酒;盖上盖子用大火煮;大火煮开,转小火煮三分钟后,关火焖15分钟。

2、焖鸡的空档,把花生去皮压碎后,和白芝麻一起放入干的平底锅,炒香,出锅备用。

3、冷锅放入一汤匙花椒和五汤匙食用油,用小火慢慢的把花椒炸香后,把花椒捞出扔掉;准备一个小碗,放入一汤匙辣椒粉,转中大火把锅中的油烧热后,熄火等一会儿,再倒入放了辣椒粉的小碗中。

4、冲了热油的辣椒粉搅拌后,静置备用;把锅中焖好的鸡取出,立刻泡入放了冰块的冷水中,至少十五分钟。

5、把姜末、葱花、蒜末、白糖、芝麻酱、香醋、生抽和炒香的白芝麻和花生碎全部放入一个小碗中,拌匀后再放入步骤7的辣椒油拌匀。鸡从冰水中取出切件,淋上调好的调味汁即可。

6、小贴士:

(1)煮鸡的时候,水要没过鸡身,大火煮开后立即转小火,煮三分钟足以,熄火不要开盖子,焖十五分钟,我买的两斤半重的三黄鸡,不要怀疑,一定熟了,不熟找我。

(2)焖好的鸡泡入放了冰块的冰水中,迅速降温会让鸡皮变得爽脆,口感比不泡冰水的要好吃很多。

(3)鸡肉吃多少切多少,剩下的就放回冷却的鸡汤里泡着,这样第二天吃鸡肉不会因为水份流失而感觉柴。

(4)辣椒粉冲入花椒油后,要静置五分钟以上才会出红油(这油要熄火等待一会儿再冲入,否则油温太高容易把辣椒粉烫黑烫糊了)。花椒要用小火炸,否则炸糊了油会发苦。

7、口水鸡,据说之所以叫口水鸡是因为有很多花椒,吃了会麻到嘴巴瘫痪不由自主流口水。这是一道凉菜,佐料丰富,集麻辣鲜香嫩爽于一身,我想这也是口水鸡这个名字的由来之一。

8、由于是川菜,所以这次我用了正宗四川的花椒和辣椒粉来做,当然,结合我们这里的口味,我把花椒和辣椒的量适当减少了。

凉拌黄瓜

1.备料:黄瓜一根,蒜一瓣,生抽一勺,醋两勺,糖一克,黑芝麻油一勺。

2.黄瓜洗净,用刀背将黄瓜拍裂开,不要太碎,顺着裂缝用刀将其划开。

3.将黄瓜切成小块,放在碗内。

4.将蒜切碎放在小碗内备用。

5.用生抽、醋、一点糖、黑芝麻香油和蒜调成料汁。

6.将料汁倒在黄瓜上搅拌均匀后,装盘。

剁椒皮蛋

皮蛋;剁椒;芝麻;蒜;葱;姜;醋;生抽;麻油;糖;鸡精;

1、将皮蛋放在手心,用棉线拉一下将皮蛋切成四瓣。或者刀沾水切开。

2、切好的皮蛋上剁椒蒜瓣,姜末、醋、头抽、麻油、糖、鸡精拌匀调成调味汁倒在皮蛋上即可。

3、小贴士:

因为酱汁、剁椒都含盐了,所以不需要再加盐,或者根据自己口味调整盐量。食用松花蛋应配以姜末和醋解毒;松花蛋最好蒸煮后食用,不宜存放冰箱。

鱼鲜

清蒸大闸蟹

1、大闸蟹用牙刷刷净

2、蒸锅添水,将姜片放入水中,再倒入少量啤酒。

3、将绑好的活蟹放入,盖盖,冷水大火蒸15—18分钟(蒸的时间视蟹的大小决定)

4、生姜、葱切末,并调入白糖和醋,即成为姜醋蘸汁(蟹性寒,须加姜醋才可食用。)

白灼大虾

鲜虾500克;葱;姜;白酒;生抽;醋;香油;

1、准备适量姜片、葱段和白酒。鲜虾清理头部,剪去虾须虾枪,用牙签挑出虾线洗净备用。

2、炒锅加热,放入少许食用油,放入姜片和葱段炒香。倒入少许白酒。

3、再加入适量白水,大火烧开。待水滚沸后将处理干净的大虾放入锅中。

4、灼熟后捞出。快速放入冰水中,捞出淋干水分盛盘。食用时,蘸食用生抽、醋、香油、姜末等调配成的调料。

5、小贴士:

(1、放白酒葱姜炒香后,加入少许白酒能让灼出的虾更香更鲜美;

(2、放入葱姜能很好的去掉海鲜的腥味;

(3、虾头提前处理过,放入锅中灼熟时避免过多的翻动,这样能更好地保持虾的完整性;

(4、料汁按自己喜欢的口味调就可以。

酸菜鱼

淡水鱼1条、酸菜1袋、泡椒6粒、大蒜3瓣、生姜1小块、八角1粒、花椒1小把、干辣椒10条、香菜1根。

腌鱼材料:蛋清1粒、淀粉1汤匙、料酒1汤匙、白糖1/2汤匙、盐1/2茶匙、白胡椒粉1/3茶匙。

做法:

1、将鱼平放在案板上,取一把锋利的快刀平着从鱼尾处片入鱼肉,贴着中间的鱼骨将鱼肉片下来,然后翻面将另一边的鱼肉片下来;将片下来的大片鱼肉平放在案板上,刀与案板呈45度的角度下刀,将鱼肉切成薄片备用;

2、在切好的鱼肉内调入所以腌鱼材料,用手轻轻抓匀,腌制15分钟;

3、将酸菜洗净后切成小条、大蒜和生姜切成片,干辣椒切成段;

4、锅内倒入比炒菜稍多的油烧至7成热,然后放入1半的花椒和干辣椒段呛锅,待香味出来后再放入八角、大蒜、生姜和泡椒和切好的酸菜一起翻炒;

5、待酸菜的香味炒出来以后,加入约1升的清水然后放入之前剔下的鱼头鱼骨盖上锅盖大火煮开后转文火煮15分钟至汤变浓;

6、轻轻地倒下鱼片烫熟后即可熄火将煮好的酸菜鱼倒入一个大碗或砂锅内(建议使用砂锅,请注意附后的小贴士);

7、将锅清洗干净,然后倒入少许油烧至7成热后放入另一半花椒和干辣椒爆香后倒在煮好的酸菜鱼上,最好放上2根香菜即可。

小贴士:

腌制鱼的时候加蛋清会让鱼肉吃起来更嫩滑,但是也有个小缺点就是会使汤汁稍为混浊,如果大家有好的办法,请讲出来和我分享哈;而加一点白糖,我觉得会让肉质吃起来更鲜美;

烫鱼片的时候一定不要烫太久,看到变色了大致就差不多,时间长了肉老了也就不鲜美了;

最好热油倒在酸菜鱼上会让菜更香,如果你不喜欢太多油,也可以省略这一步,但还是很推荐这个步骤哟,很香呢!

香煎带鱼

材料:

带鱼、鸡蛋等

做法:

1、带鱼段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后,加料酒、食盐和五香粉腌制半个小时

2、打一个鸡蛋,打散,调成蛋液备用

3、起锅,加入植物油烧热

4、将带鱼裹上蛋液,入油锅煎制

5、带鱼段煎至两面金黄,就可以出锅了

小贴士:

1、不用放太多盐,带鱼本来就很小咸;

2、一开始油煎不用太多,因为放带鱼很时间很慢,如果油不够还可以慢慢加。

荤菜

鱼香肉丝

1.备料:猪腿肉250克,嫩笋丝100克,鸡蛋1个,糖15克,醋15克,生油200克,麻油10克,味精2.5克,酱油10克,精盐5克,豆瓣酱10克,黄酒5克,水淀粉15克,胡椒粉适量,葱花,姜末各少许。

2.把猪腿肉切成6厘米长、宽厚各0.2厘米的丝,用酒、盐拌和均匀,放入打散的鸡蛋、生粉调上浆。另将白糖、酱油、醋、味精、水生粉调在小碗里待用。

3.锅烧到六成热时,放入生油,随即倒入肉丝炒散,视断血端锅倒入漏勺,沥去油。锅底留余油,下葱花、姜末、豆瓣酱一起煸出香味后,放笋丝,同时将肉丝入锅炒和,随即将小碗调料倒入锅内,迅速翻炒几下,加味精后勾上薄芡,撒上胡椒粉,浇上麻油起锅装盘。

红烧肉

材料:带皮五花肉1块 老抽2汤匙 料酒2汤匙 白糖2汤匙 大葱2段 生姜2片 八角2粒 陈皮1块 桂皮1块 香叶2片 清水少许 盐少许

作法:

1、把肉洗净后放入锅中,倒入清水没过猪肉后开大火煮15分钟出血沫后捞出放凉,把放凉后的猪肉切成小块;

2、炒锅内倒入适量油烧热,放入猪肉翻炒5分钟,把油炒出来后盛出;

3、把锅洗干净后放入2汤匙清水,水开后倒入白糖,当白糖变成气泡时放入炒过的猪肉翻炒两下,然后倒入老抽、料酒一起翻炒2分钟;

4、把肉倒入砂锅(也可使用炒肉的铁锅),放入大葱、生姜、八角、陈皮、桂皮和香叶再倒小半杯清水使肉都浸在汤汁里,调入少许盐,盖上锅盖小火焖1个小时即可。

小贴士:

制作红烧肉一定要选用带皮的五花肉哟,最美味的就是皮和肥肉;

因为猪皮非常容易粘锅,所以炒肉的时候最好选用不粘锅;

也可以用炒锅盖上盖焖或者是用高压锅节约时间,如果用高压锅焖肉,排气后转最小火大约15分钟即可。

葱爆牛肉

材料:牛臀肉1块 香菜1把 大葱1段 生姜2片

调料:

盐1/3茶匙 味精1/3茶匙 白糖1/3茶匙 白胡椒粉1/3茶匙 老抽1汤匙 米酒1汤匙 淀粉1汤匙 香油1汤匙 香醋1/2汤匙

作法:

1、牛肉竖着切成薄片,即刀垂直于肉的纹理把肉块切成横截面;

2、把葱切成丝、姜片切成丝、香菜切成四段;

3、把除香醋以外的所有调料倒入牛肉片中、再加上几条姜丝,用手抓拌均匀腌制15分钟;

4、炒锅内倒油烧热,放入姜丝爆一下后倒入腌制好的牛肉片快速炒散;

5、当牛肉变色后,加入香醋快速炒匀后熄火然后放入香菜和葱丝,利用余热把香菜和葱丝炒软即可。

干烧排骨

猪大排、葱、八角、花椒、姜、香叶、芝麻

做法:

1、肋排洗净加入白酒腌制半小时,然后沥去汁水备用。

2、炒锅不要放油烧到三成热,转成中小火后放入排骨慢慢翻炒,开始会出水,煸炒到水分完全收干。

3、排骨变色后放入葱姜,继续翻炒至肉质微微焦黄。

4、放入八角、香叶炒匀,然后放入干辣椒、花椒、生抽、老抽、红糖,炒至排骨颜色棕红。

5、加入开水没过排骨表面,加如盐,、白酒、老抽,盖中大火烧开,然后转成中火慢慢炖。

6、最后汤汁快干时,转成大火迅速翻炒,直到汤汁完全收干,最后撒上芝麻即可。

两吃里脊

主料:猪里脊肉200克,油皮100克,荸荠25克,黄瓜25克,木耳(干)10克

调料:大葱2克,姜2克,大蒜(白皮)2克,醋25克,香油15克,鸡蛋清40克,淀粉(豌豆)30克,料酒10克,酱油25克,白砂糖75克,盐2克,植物油110克

做法:

1.将葱、姜洗净均切成丝,蒜去皮切片,待用;淀粉加水适量调匀成水淀粉,待用;将里脊剔去筋,洗净,切成柳叶片;豆腐皮切成大象眼片;去皮的南荠切成0.3厘米厚的片;黄瓜洗净切木碴片;木耳摘洗净,大的改刀。

2.将南荠片用沸水焯一下,控出水分;里脊片放碗内,用盐、水淀粉35克、蛋清搅拌均匀浆好。

3.旺火坐油勺,放入油烧至三四成热,将里脊片拨散滑透,控出油;原勺留少许底油,炝葱、姜、蒜,烹料酒、酱油、醋、高汤,放里脊片、白糖、南荠、黄瓜、木耳,用水淀粉勾流芡,盛入大碗内。

4.另起油勺放入净油,置旺火烧至七八成热时,将豆腐皮下勺烧至酥脆,马上捞出,放入汤盘内。

5.上桌时,将大碗里脊和芡汁,倒入豆腐皮的汤盘中(均匀淋开浇入),发出吱吱的响声。

素菜、荤素搭配

麻婆豆腐

豆腐1盒切成块 肉末(牛肉、猪肉都可)1小碗,豆瓣1大勺、花椒粒1小把、姜末1小勺、蒜末1小勺、彩椒粒1大勺、葱花1大勺、花椒粉1小勺

作法:

1、炒锅内倒适量油加热,待油烧热后(将手置于锅上方,能感温热)倒入肉末,炒散,脱生后盛出备用;

2、炒锅重新倒入油,加热后将花椒粒、蒜末、生姜末倒入爆出香味;

3、放入豆瓣炒出红油后,放入彩椒粒炒匀,然后倒入切成块的豆腐翻炒、烧约3分钟,

4、将之前炒好的肉末倒入锅内、调入味精翻炒数下,再淋入水淀粉勾芡,收汁后起锅撒上葱花和花椒粉即可。

地三鲜

材料:土豆、茄子、彩椒、葱、姜、蒜、花椒面、黄豆酱油、白醋、鸡精、白糖、盐

第一步:土豆、茄子切滚刀片,彩椒切菱形片备用

第二步:锅中倒油烧至七成热 ,倒入茄子、土豆、彩椒依次过油

第三步:用葱花、姜末、蒜末、白糖、花椒面、黄豆酱油、盐、凉白开搅匀调汁

第四步:锅中油烧热,倒入调好的料汁,放入炸好的茄子、土豆、彩椒,烧制2分钟,最后撒上蒜末、鸡精、白醋炒制即可出锅。

清炒油菜

材料:油菜,火麻油,蒜,生抽、耗油,盐

做法:

1、将材料准备好:蒜米洗净切好;油菜清洗干净备用。

2、起锅,倒油2勺火麻油。

3、然后再将蒜米倒入,爆香后再将油菜倒入翻炒。

4、翻炒至油菜变软,然后加入生抽、耗油、盐调味。

5、最后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装盘了。

白菜培根夾

娃娃菜2棵 长条培根一袋 海米一把 清鸡汤1碗 生姜2片 葱白一小段 白胡椒粉1/3茶匙 水芡粉少许

作法:

1、将娃娃菜轻轻地掰开每片叶子清洗干净(不要将每片叶子掰下来哟!)

2、将一片培根放入每一片娃娃菜的叶子上,然后将填好的娃娃菜切为四段并移到盘子里,将盘子放入蒸锅,水开后转小火再蒸15分钟即可取出;

3、另取一锅倒入少许食油烧热,放入海米、姜片和斜切成片的葱白爆出香味,然后倒入清鸡汤烧开,调入白胡椒粉和水芡粉调匀;

4、将勾煮好的汤汁浇于蒸好的娃娃菜上即可。

小贴士:

1、这道菜也可以用较小棵的白菜来代替娃娃菜,鸡汤可选用罐装的也可以用自己家炖的;

3、培根本身就很咸,而罐装的鸡汤也有咸味,所以做菜时不需要再添加额外的盐份。

肉沫蒸蛋

原料:鸡蛋、猪肉馅、油、盐、葱、姜、生姜。

做法:

1. 将鸡蛋打在碗里,加少许生抽和盐,搅拌均匀。

2. 加入两倍于蛋液的温水,搅拌均匀,滤出蛋液上浮着的泡面,最后盖上盖子放入蒸锅中。

3. 冷水上锅,水开后转中火蒸约10-15分钟。

4. 炒锅热油,放入生姜片爆香后捞出生姜不要,再放入葱花,肉沫煸炒,加几滴料酒,肉沫煸炒至颜色发白,加少许老抽和生抽、水煸炒,撒葱花,加少许盐和糖调味后翻炒出锅;将炒好的肉沫倒在蒸好的鸡蛋上即可。

秋葵厚蛋烧

秋葵越来越被人们青睐了,因为它是健康食品。具有软化血管,降血压,补肾。还具有美白抗肿瘤功效。

锅里烧开水,先把秋葵煮一下,煮到颜色变得翠绿,还保持脆的口感的时候捞出冲冷水。秋葵去头去尾巴尖。

在小碗里打好鸡蛋,加牛奶和盐搅拌均匀。

不沾的平底锅或厚蛋烧锅小火烧热,倒一小滴油,大概手指肚那么大。用纸巾把油擦满整个锅底。

倒入三分之一的蛋液,轻轻转动锅铺满锅底。在蛋液上层还没有全部凝固的时候把两根秋葵排成一条直线放在蛋皮的一侧。

开始卷蛋皮吧!用铲子把秋葵那一侧的蛋皮挑起来,然后用手卷啊卷~卷起来后把蛋卷放到锅中间翻面加热,使蛋卷定型。

把蛋卷君推到锅的一侧,在空出来的地方再次倒蛋液,转动锅铺满锅底。在蛋液上面没有完全凝固的时候开始卷,卷好记得热一下定型

同样的方法做最后一层,卷好后同样把蛋卷各面加热定型。然后,蛋卷君就可以出锅啦~~

甜品

拔丝山药

1. 材料:山药、绵白糖、 辅料:生粉、植物油.

2. 山药去皮切滚刀块。(最好带一次性手套,防止粘液刺激皮肤过敏)。

3. 用清水泡洗山药块,沥干水分。

4. 拍上少许生粉。

5. 锅置火上加适量油烧至7成热,逐一下入山药块。

6. 炸至脆硬时捞起沥油。(喜欢面口的可复炸至金黄色捞出)。

7. 盘内抹少油防粘。

8. 另起锅加入植物油、绵白糖,比例为1:3。

9. 小火不停的搅动。

10. 待糖溶解,继续搅拌。

11. 待糖浆变稀,色泽淡黄。(千万不能温度高了,就功亏一篑了糖就会变苦成焦糖了)

12. 迅速放入炸好的山药块。

13. 关火翻炒均匀即可。

炸鲜奶

鲜牛奶 250ml、干玉米淀粉 20g、吉士粉5g、面糊 适量、面粉 100g、玉米淀粉 40g 、泡打粉 3g、盐1g、清水 200ml、色拉油 20g、烹调油 适量、白糖35g

做法:

1、往鲜牛奶里倒入糖、少许盐、玉米淀粉、吉士粉搅匀,搅到无干粉颗粒奶液均匀即可。

2、然后倒入奶锅中用小火熬煮,如果使用电磁炉熬煮最好。

3、把奶液熬煮至稠糊状熟透即可,然后倒入铁盘中晾凉,晾凉后蒙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3-4小时备用。

4、把面粉和玉米淀粉倒入大碗中混合拌匀,面粉里面放入盐和泡打粉拌匀,然后用清水合成稍微稠一些的面糊。

5、合好面糊后倒入色拉油搅匀,搅到使油和面糊充分融合即可。

6、把定好型的奶块从冰箱里取出,用刀切成2厘米见方5厘米长的条。

7、把奶条放入面糊盆中裹匀面糊,油温烧至六七成热时下入裹好面糊的奶条进行炸制。

8、炸到皮脆微黄便可捞出,然后码盘上桌便可食用。

小贴士:

1、制作时,可使用好一些的鲜牛奶,吉士粉没有可不放,可把5克的吉士粉换成玉米淀粉,因为吉士粉也属于淀粉类,如把吉士粉撤掉不添加淀粉会显得奶糊稀一些,会影响奶糕的定型。

2、馅料中糖的多少可按自己喜好来放,喜吃甜的可适量多放些糖,但250克的牛奶,最好不超过50克的糖,太甜也不好吃。馅料一定要使用好的玉米淀粉,而生粉太粘稠,不宜制作馅料。

3、制作时如急用,可把晾凉的奶糕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冻一小时也可以。

4、脆皮面糊合的不宜过稀,稍微浓稠一些为好,用勺舀起面糊倒下呈线形下流即可。

在炸的时候,油温不宜过低,六七成热就可以,油温过低会使外皮吃油,吃起来会有油腻感。炸的颜色不一过深,外皮白色或微黄即可。

蜜汁糯米藕

材料:莲藕两节、糯米半碗、红糖四汤匙、冰糖三汤匙、红枣八个、牙签

做法:

1、准备材料,糯米泡三小时。

2、莲藕洗净去皮,从一头切下2厘米以上。不要切很短,很短孔小不方便灌米。

3、小勺舀一勺放在藕口,用筷子拨进孔里,并插一下。防止空洞不实在。全部灌满。

4。把切下来的藕原封接合,用牙签固定。插进去的时候要用点力,固定结实不容易脱落。

5、红糖,冰糖,红枣,灌好的藕,兑水淹没莲藕。

6、锅底擦一下,放入压力锅。30分钟就解决。

7、煮好的糯米藕拿出来切块摆盘。

12、把煮糯米藕的水盛出来勾芡浇在上面。不勾芡也可以,沾着吃更甜一点。

虾皮紫菜蛋汤

1.虾皮洗净,紫菜撕成小块,香菜择洗干净切小段。

2.鸡蛋一个,打散备用。

3.用姜末炝锅,下入虾皮略炒,加水适量,烧开后淋入鸡蛋液;随即放入紫菜、香菜,并加香油、精盐、葱花适量即可。

饮品

水果茶

各种水果;柠檬一个(用两片);红茶包一个;蜂蜜适量;

1、准备各种材料;水果洗净,该去皮的去皮,该去蒂的去蒂,切成小丁,柠檬切片(两片)。

2、水果丁、柠檬片和红茶包都放茶壶里;倒入开水。

3、盖上盖子焖三分钟,让红茶释放出来,然后取出红茶包。(放一边,下一泡的时候再放入茶壶中泡几分钟取出);等水果茶凉到不烫手的温度,加入蜂蜜搅匀即可饮用。

小贴士:

泡水果茶,材料中的水果品种可以按照自己喜欢放,苹果、梨、菠萝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用时令水果最好。而柠檬是材料中不可缺少的,柠檬的清新味道可以提升整杯茶的味道;红茶包在开水中泡两三分钟即可取出,放在一边,等下一泡的时候再重复这个步骤就可以了。不要把红茶包长时间泡在茶壶里,泡的太浓会掩盖掉水果的清新味道;蜂蜜要等水果茶凉到不烫手再加,温度过高会把蜂蜜中的营养成份破坏掉。

水果茶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把水果放锅里煮几分钟,再冲泡茶叶;另一种就是我今天做的这款,水果不煮,直接用开水冲泡。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省力,相信女童鞋们都会喜欢的。

石榴香槟

材料:4杯碎冰、2杯石榴汁、1/2杯姜汁啤酒、1/4杯白兰地、1瓶香槟或其他起泡酒、石榴籽(装饰用)

制作步骤:

1. 将碎冰、石榴汁、姜汁啤酒、白兰地以及香槟一起倒入一个大杯中。

2. 将各种原料搅拌均匀,使其充分融合。

3. 加入石榴籽后即可装杯饮用。

看了“中秋节家宴菜谱客家”的人还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客家菜菜谱大全

全文共 1706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是中原南下的移民,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迁至岭南山区后,完整地保留了中原的语言与饮食习惯,小编总结了客家菜大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选、整理,供喜欢客家菜的朋友们参考。

客家菜菜谱六:煎蛋角

材料:

鸡蛋(若干个)、前胛肉(200g)、葱(四根)、冬菇(5个)、马蹄(3个)。

做法:

1、把前胛肉(去猪皮)、冬菇(去脚水浸软)、葱头、马蹄(我忘记买了)一起剁好,加适量盐调好味。

2、打好鸡蛋,加适量盐搅拌均匀。可以先用少一点的蛋,看馅的多少下料。

3、起油镬,放两匙羮蛋液煎。记住:一定要关小火,不然做唔赢手脚。

4、在中间的蛋还没有熟的时候放适量馅下去。

5、接着用镬铲铲起半边覆过去,两面翻煎一会。

6、煎好的蛋角铲进煲缽,加适量的沸水,撒一点葱花,用文火煲沸即可。

附注:

煎蛋角就是酿蛋角,又喊酿春、春角煲等等。客家传统家常菜,符合客家人“好食捞大角”的要求。

客家菜的鸡类最有名的就是盐焗鸡了,有天下第一鸡之称。其它的还有白斩和田鸡、家乡水煮鸡、清炖鸡等等。水晶鸡是近年河源客家菜的代表作。

客家菜菜谱四:酿茄子

材料:

茄子500克,猪肉(一刀落)100克,植物油500克(实耗75克),豉油35克,料酒5克,味精1克,淀粉30克。

做法:

1、将猪肉冼净捣成酱、茄子切成0.3厘米厚的片,两面剞成横竖花刀,葱、姜、蒜均切成末,淀粉用水泡上。

2、将炒镬放在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茄片炸透、捞出控去油。炒镬放回旺火上,放入少许油,待油烧热时,放入肉酱煸炒,加入葱末、姜末、豉油10克、料酒,勾芡做成馅(酿酱)。

3、炸好的茄片,每两片中间放入肉馅、码在碗内,上笼用旺火蒸分钟,扣在盘内。

4、将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少许油,加蒜末、豉油25克、味精、高汤,用水淀粉勾成流芡,放点明油、浇在茄子上即成。

附注:

酿苦瓜、酿辣椒、酿茄子合称为酿三宝。

在贺州,酿菜也很平常,但一般叫菜花酿、豆芽酿、茄子酿等等。

客家菜菜谱五:酿腐卷

材料:

腐皮、猪肉、马蹄、糯米粉等

做法:

腐卷皮用酿酱卷成圆柱形,腐卷皮接口用糯米粉水粘好,然后用油炸成金黄色。

附注:

一般来说现在都是以买为主,所以不详细讲。类似的有烧肝花、炸春卷。

这个是家庭式的版本:

1、冬菇浸软去脚,揸干水,蒸10分钟,切丝。

2、笋肉洗浸切丝,揸干水。

3、下油2汤匙,爆透笋肉,下冬菇、甘笋炒匀,埋芡。加入芫荽炒匀,待冷备用。

4、把腐皮改成约5寸方形,每张腐皮搽匀汁料,放入适量馅,包密成长方形,用粉糊封品。

5、下油烧热,油要多些,放下腐皮卷,半煎炸到金黄色,原件或切件上碟

客家菜菜谱三:酿苦瓜

材料:

苦瓜500克,五花肉250克。

调料:

糯米、冬菇、料酒、花生油、水淀粉、葱末、姜末各适量。

做法:

1、将苦瓜去瓤,洗净,切3厘米圆墩;五花肉捣成酱,加入盐等调料拌匀备用。

2、将苦瓜墩空心填满肉馅,摆入盘内,入笼急火蒸熟,取出备用。

3、炒锅注油烧热,下入葱姜末爆镬,加入鲜汤、盐、料酒烧开,用水淀粉勾芡,淋上熟油,浇在苦瓜上即成。

附注:

客家地区端午节的应节菜,苦瓜刚刚出身。也可以用煲钵来煲。

客家菜菜谱二:麻包袋(酿油豆腐)

材料:

油豆腐、猪肉、芋泥、虾米、水发香菇

调料:

姜末、葱末、黄酒、麻油、胡椒粉、盐、味精、豉油各适量

做法:

1、芋头蒸熟制成泥。

2、猪肉、虾米、冬菇一起捣碎,芋泥和其他配料一起搅拌均匀,酿进油豆腐里面,落油镬中炸一下,再放入豉油燒至熟透即可。

附注:

在粤北地区说麻包袋,但一般叫酿油豆腐,拿来打火锅也是不错的。

客家菜菜谱一:酿豆腐

材料:

板豆腐、3/7开肥瘦肉、鱼肉、虾米、咸鱼肉、白菜、葱、姜、麻油、胡椒粉等

做法:

1、猪肉、鱼肉分别捣成肉酱,虾米浸软切幼,咸鱼切幼,葱切粒。将其它各材料放大碗中,加入调味料搅至起胶待用;

2、白菜摘好洗净,放入油、盐、沸水中漉熟盛起;

3、豆腐冲洗滴干,一开四件,用箸只(筷子)夹开一条罅酿入馅酱,放入油镬中煎至微黄色盛起;

4、烧热煲缽,下油一调羹爆香姜片,加入上汤煮沸,放入白菜、豆腐滚片刻,下芡汁滚即可原煲上桌。

附注:

中原“衣冠南迁”的客家人,不但带来了读书皆上品的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煎成金黄色,把猪肉、鱼肉做成的馅“酿”入其中,放进葱花、香油,盛在鸡汤瓦煲内焖着,直到香气四溢。想来到了蛮荒之地的客家人一时无麦可包饺子,才创出如此美味。

展开阅读全文

客家围屋有什么功能

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围屋在防御、聚族而居、防风防水、通风采光、居住等方面都具有很多功能,是客家人聪明才智的艺术杰作。客家围屋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它全面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历史。

部分类型

客家围屋,主要分布于粤东、粤北、东江流域和环处珠江口的深圳、香港等地。粤港地区的客家围屋,大体可以分为15种类型,其中尤以围龙式围屋、城堡式围楼和四角楼最具地方特色。

方形围屋

典型:四角楼方形的围楼主要分布在赣南和粤北,也称为四角楼。和圆形围楼一样,四角楼注重的是建筑的防御性,四条边上一般有二至四层的围楼,四个边角都是碉楼或炮楼,有如堡垒。中间仍然保持“三堂二横”的祠堂形式,或者浓缩为一间祖祠。代表性的方形围楼有江西安远的东升围和龙南关西新围、燕翼围等等,东升围是中国最大的客家方形围屋,关西新围和燕翼围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

崇林世居总面积1.4万平方米。围屋宽128米、长108米,四周围墙高9米,内有住房262间,9厅18井,是广东省第二大客家围屋 。从中原迁徙到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大光村的叶文昭于1798年建造了崇林世居。崇林世居是“回”型围龙屋中,夯土砖木结构的建筑,9厅18井的格局。

大万世居,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古民居)之一,深圳市主要旅游景点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大万路33号坪环社区西南的客家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为古堡式客家围龙屋建筑,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共有房屋400余间。

碧滟楼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周田村,是清代著名华侨领袖“吉隆坡之父”叶亚来的故居,与叶氏宗祠相距大约1公里。建于1889年,是叶亚来发达后出资捐建,也是他成功的标志。碧滟楼是集传统客家建筑工艺建成,内部有形状各异的院落,结构布局得体实用,是一幢惠州地区典型的客家传统四阁楼围屋,正门接开阔的禾 坪。前方开一半月形水塘,水塘两端对称矗立多对旗杆夹(功名碑)。平面呈长方形,长60多米,宽近37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

半圆形围屋

半圆形围屋又被称为围龙屋或者客家围拢屋,主要分布于广东等的梅州、深圳、惠州、河源、韶关,一般都有三百年至八、九百年历史。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有“三栋二横一围龙”;有“三栋四横二围龙”。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有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龙”居多。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客家围屋有什么功能

1、防御功能:客家围屋多建在山区,建造时根据地形特点,多采用“围屋”式建筑,利用围屋的围墙、楼梯、屋顶等,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以抵御盗匪的侵袭。

2、聚族而居:客家围屋是客家人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和乱世盗匪侵扰而建的,一般是几十户或几百户人家聚族而居。围屋内,一家有事,全村帮忙;一户有难,全族相助,具有浓厚的宗族观念。

3、防风防水:客家围屋的屋顶全部是斜坡式的,可以起到防风防水的作用。同时,客家围屋的屋顶和墙壁都有特殊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风雨侵袭。

4、通风采光:客家围屋一般设计成三开间或五开间,中间有天井,既可以采光、通风,又可以增加围屋内的空气流通。

5、居住功能:客家围屋内部结构合理,布局科学,每户人家都有独立的房间,同时还有公共的大厅、厨房、卫生间等。

展开阅读全文

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台湾美食有很多是来自“外省台湾人”的私厨小菜,这道客家小炒也不例外,家常的食材经巧手烹调,变身让人念念不忘的浓味好菜。下面小编带你了解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客家小炒的食物相克知识

豆干+葱:影响钙质的吸收

豆干+蜂蜜:有损听力,腹泻

看过“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

客家小炒的常见做法

客家小炒做法一

1、五香豆干切条。

2、葱切段,蒜切块。

3、小芹菜切段。

4、干红辣椒。

5、少量豆豉。

6、五花肉切片。

7、将上面材料准备好后,锅里放油,将辣椒,豆干与肉先下锅炒,先大火后小火,等到肉颜色变深,再加其它材料。

8、豆干爆香,肉的颜色转黄后可以加大蒜头与芹菜,还有豆豉,注意哦,盐要少放点,因为豆豉有盐,然后放点老抽上色,不需要放生抽,因为生抽咸。等到全熟后再把蒜苗放进去,因为蒜苗比较容易熟,后放菜的颜色好看。

客家小炒做法二

1、将干鱿鱼放入清水中,加少许盐,浸泡约10小时候后,取出,刮去外皮的膜,逆纹切条,泡鱿鱼的水留用。五花肉、豆干均切条。

2、锅中加油少许,先放入豆干条炒出香味,再放入五花肉条、鱿鱼条炒至肉色变白且出香味。

3、放入冰糖、泡鱿鱼的水1/2杯,加盖焖煮至肉熟且汤汁收干时,再加入酱油、胡椒粉拌炒均匀。

4、加入芹菜段及辣椒丝快速拌炒,起锅前将酒自锅边淋下炝出香味即可。

客家小炒做法三

1、黑木耳,豆腐干切条,肉切丝,姜切片备用。

2、芹菜,蒜苗切段备用。

3、先起油锅,把豆腐干煎好,拿出来备用。

4、接着在把猪肉炒过,拿出来备用。

5、在放点油,把姜爆香。

6、在放黑木耳炒一下。

7、在加入芹菜和蒜苗翻炒。

8、在加入炒过肉和豆腐干翻炒,放入酱油和盐。

9、起过前放入鸡精就可以装盘了。

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

1、五花肉冷水下锅煮至表面发白后捞起。

2、煮好的五花肉用凉水冲洗一下后切片备用。

3、水芹菜和红椒切段。

4、鱿鱼清水泡发后切条,香干切条。

5、蒜头切碎,生姜切丝,葱头拍裂。

6、锅烧热,抹一层油后下五花肉煸出油,留油将肉铲起。

7、锅内留油,下香干煎至表面微煎后铲起。

8、下姜葱蒜煸香。

9、倒入泡发的鱿鱼条,加米酒去味提香。

10、倒入煸好的五花肉片。

11、倒入煎好的香干。

12、加生抽、蚝油、黑胡椒粉、白糖调味。

13、倒入芹段和红椒段炒至断生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客家黄酒的功效与作用 客家黄酒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核心功效

活血祛寒、保护心血管系统、美容养颜

简介

客家黄酒是一种特色传统名酒。深圳坪山区客家文化氛围浓郁,继坪山“舞麒麟”收录深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作为最具坪山客家文化特性的客家黄酒以及客家茶果,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受外界关注。

功效作用

1、活血祛寒,黄酒可以活血祛寒,通经活络,在黄酒中加几片姜片煮后饮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能有效抵御寒冷的刺激,预防感冒。

2、保护心血管系统,黄酒中已检测出的无机盐有l8种之多,包括钙、镁、钾、磷等常量元素和铁、铜、锌、硒等微量元素。其中镁既是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和细胞呼吸酶系统不可缺少的辅助因子。也是维护肌肉神经兴奋性和心脏正常功能,保护心血管系统所必需的。

3、美容养颜,黄酒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维生素B1、B2、尼克酸、维生素E都很丰富,长期饮用有利于美容、抗衰老。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无特殊禁忌人群

不宜同食

无特殊同食禁忌

食用方法

客家黄酒煮鸡:将三黄鸡切成小块,生姜妙香,先将三黄鸡爆炒,再将黄酒一齐下锅煮5-10分钟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悠久的福建客家文化

全文共 1492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中国分布最广,影响较深远的一个民族。它不但继承了汉族文化,还融合了南方的土著文化,从而形成客家独特的文化。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福建文化吧!

客家文化是“南化”的主流,是中国文化汉民族文化的分支,它是在中国文化成长期(公元0年~公元1000年)孕育诞生出来的。客从“中”来,客家文化是从中原迁移而来的。更详实的记载是“客家文化是在中国文化融合期(公元1000年~2000年)成长发展起来的”。

宋末元初,元朝蒙古兵南下,两次进攻梅州,蔡蒙吉、文天祥先后率义兵抵抗,失败后,元兵大肆屠杀居民,境内人口锐减,福建、江西的客家人移到梅州的又增加了许多。而同时梅州人又开始了迁居南洋,开始了客家人南走向世界的艰苦辛酸历程。据考证是广东梅县松口的卓谋首途,他带领当时松口卓姓800壮丁,参与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岂料因敌我悬殊,败走潮州,乘船逃退,舟沉崖山,被浸死者十之八九。

卓谋幸免于难,召集生存者,结队乘坐木船,漂泊南洋,至婆罗洲定居。这就是客家人南迁海外的开始。客家人南迁海外,加快了客家地区的开发,也加快了客家文化的成长发展。客家文化将为中国文化高潮期的到来推波助澜。中国文化高潮期就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融合成功的地区就在东南亚地区,有学者称之为“大中华文化圈”。它包括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客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支,也在这“大中华文化圈”活跃着,相信还会继续活跃着、推动着、融合着。”

客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延续和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中原文化的传统,客家文化分为五大类,有客家方言、客家文学、客家艺术、客家习俗和客家建筑。客家是汉民族中一个系统分明又很有特点的支系。历史上的客家人几经迁徙,从中原到南方而先后定居于闽粤赣,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浸润于中的永定客家文学因此呈现出别样的发展形态。永定客家文学包括文人文学和民间文学。

客家文学是有客家人特色的文学,它的历史和客家民系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发展而发展的。客家先民原来主要是一些居住在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的汉族人民。由于天灾和战乱的侵扰,大约从唐宋时期开始,客家先民经过了四次大规模迁移,逐渐在闽西、粤东、赣南共省边界地区定居下来。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繁杭后代,艰难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度过了宋、元、明时期。

时至七世纪,随着清王朝的建立,客家又出现了大规模的迁徙浪潮。这次迁徙有政治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的原因。在政治原因方面,比较明显的一是满族迁入中原,在征服客属各地时,客家义士号召客家人举义勤王,义师失败后,拒绝向清朝政府低头的客家人被迫迁徙他乡。二是清初郑成功抗济驱荷,其部曲名为闽义军,名将罗大力、罗江、赖其肖等多为客家人。他们追随郑成功,迁入合脾。三是会党运动的扩散和以客家人为卞休的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以及广东西路土客大械矛等政治夕卜争因素的影响。

但是,引起建次大规模迁徙浪潮的更主要原因则是出于社会经济。客家人与原住民融合为一体,形成一个特别能吃苦耐劳、团结进取的族群。以后,他们又不断向南方其他各省及海外播衍生息。

在不断的迁徙以及与当地人融合过程中,闽西客家先民在自己的文化中不仅保留了中原汉文化的基本特征,而且吸收了当地民族文化的精华,逐步形成了客家文化的雏形并使之日益成熟,最终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中原汉民族、又区别于当地民族的独特文化。

您可能还喜欢:

独具一带地方的剧种——海城喇叭戏

你所不知的福建八闽文化

源远流长的阜新蒙古剧

走向世界的刀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带你了解龙岩客家文化

全文共 2035 字

+ 加入清单

龙岩,是福建的闽西地区,龙岩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还有珍贵的自然生态。龙岩历史悠久,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中“客家首府”长汀以及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永定土楼,都在龙岩。本期龙岩文化中,小编带大家了解龙岩的客家文化。

龙岩,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辖新罗区、永定区和长汀县、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四县,代管漳平市。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着名侨区,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也是中国着名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所拥有的客家文化主要体现在客家风俗习惯与客家话。

客家风俗习惯

娶亲

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情。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后,新娘要站在门口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这是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创业。接着新娘被背出家门,上车时她的兄弟要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此时,新娘便要放声恸哭。到达男家后,新娘还要跨过火红的木碳炉,以示“兴旺”。之后才开始婚礼的各个程序。

客家凉帽

客家凉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凉帽用薄薄的蔑片或麦杆编成,斗笠的顶部缝着布,帽沿四周除正面外,垂挂着五寸来长的彩布,未婚的姑娘还要在垂布的两端挂五颜六色的彩带。彩带是客家姑娘婚否的标志。凉帽除了有遮阳、防雨、防尘的功能外,亦是客家妇女独特的头饰。

姑田游大龙

元宵佳节游大龙是连城县姑田镇的传统文娱活动,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姑田纸扎龙直径70厘米,长600余米,由一百五十节组成,由600余名青壮年参舞,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闽西木偶戏

木偶多至36个,每个木偶由10多条线操吊,木偶身长77厘米,眼珠会转,嘴会张合,四肢能活动。分为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丑、老旦,文、武净和文丑等角色。木偶戏剧目达到几百种之多。

龙岩语言文化

龙岩长汀、连城、武平、上杭、永定五县通行客家话,均属闽西客家语方言,占本地语言的70%以上;龙岩市新罗区(闽南方言龙岩话片区)、漳平市(闽南语系漳州腔漳平话;部分地区如溪南新桥等接近泉州地区为泉腔)通行闽南语。另外普通话在该地区使用的非常广泛。

龙岩客家文化之旅

龙岩是客家文化的始源地,所历史存留下来的遗迹有很多,其中主要以培田村古民居、连城四堡、土楼民俗文化村、上杭李氏大宗祠、福建土楼等为主。

培田村古民居

培田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位于连城县境内、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以“九厅十八井”为基本特征,组成一个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的古民居建筑群落,它厅高堂阔,雕梁画栋,纵主横次,厅厢配套,卫生设施科学而完善,是建筑工艺与科技的完善结合。

连城四堡

连城另一古镇四堡,是中国唯一活着的古代雕版印刷的见证者。四堡雕版印刷始于宋末,鼎盛于明清,当时此地印坊栉比,书楼林立,当地书商达数百之多,有定点经销,有流动贩卖,外地书商也络绎不绝前来批售,使四堡刊印书籍“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播海外”,成为当时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在雕版展览馆内,一块块乌黑斑驳的木刻印板上,“藏板所有,翻刻必究”,“本斋藏板,翻刻必究”等字标,清晰可见,足见“版权”这个现代的时髦词汇,在当时早已有它的原始萌芽。由于此地地处偏僻山区,有山高皇帝远之感,当时全国不少禁书如《金瓶梅》等得以在此印刷,使四堡雕版印刷更为兴盛。连城四堡已列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幸存的古书坊群也成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土楼民俗文化村

土楼民俗文化村是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位于福建省龙岩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内。景区内建筑独特,其中有富丽堂皇的“圆楼王子”振成楼等其他特征土楼40多座。

上杭李氏大宗祠

位于上杭县境内李氏大宗祠,建筑结构奇特,布局合理,精美堂皇,气势磅礴,熔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于一炉,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李氏后裔(李火德的第23代裔孙李梦兰)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历时四年建成,每年的春清明、春节等节日,均有无数海内外李氏宗亲来此谒祖,被誉为“客家第一宗祠”,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

世界文化遗产客家文化以规模宏伟、凝内御外的永定客家土楼为代表,这里的土楼历史之悠久,种类、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结构之奇巧,功能之齐全堪称世界之最。据统计,这里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30多种,着名的方楼4000多座,最古老是土楼馥馨楼位于永定县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其中圆楼360多座,它似从天而降的飞碟,地上冒出的巨大蘑菇,最为震撼人心,它同古罗马斗兽场和现代体育馆有相似造型的庞大单体建筑,联合国专家则称它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模式”,作为唯一性的世界文化奇观,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福建旅游品牌。

你可能会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包头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令人留连忘返的奇景——仙都

展开阅读全文

客家文化介绍 什么是客家文化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文化,指的是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其包括方言、民俗、民居、山歌、流行音乐、童谣、民歌、人物、山水、诗文、历史、饮食、海内外客家分布等方面。客家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福建、江西、广西等地区。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有着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

客家民系的分布很广,粤闽赣边三角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在国外以东南亚为主。客家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以移民为代表的地域性文化。

客家先民的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江西赣南,广东梅州地区的多层梅州围龙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关西客家古宅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关西位于新竹县东北部,三面环山,凤山溪及其支流流经,青山绿水环抱,古称美里庄;这里空气清新,高龄人瑞多,故有“长寿之乡”的美誉。

关西一带原是原住民的聚居地,清乾隆年间,客家移民由广东海丰、陆丰等地陆续入垦,才改写了关西的开发历史。关西镇的路旁、田野间,矗立着一座座传统客家古厝,散发出悠然古味,其中又以郑氏、罗氏家祠以及坪林的范家古厝最具代表。位于明德路56号的郑家祠堂,建于清光绪年间,为一座燕尾式的四合院传统建筑,正厅上高悬着“带草衍派”匾额,是郑家祠的代表。相传郑氏祖先赴大陆参加科举考试时,正逢祖宅四周“书带草”生长茂盛,祖先一举中第后,郑家子孙便以“带草衍派”自称。

走进郑家祠,幽静的庭院里散置着古朴的陶瓷及石磨;而祠堂宅舍除两侧厢房稍显凌乱外,大致保留完整。已有上百年历史的郑家祠,曾因道路拓宽,险遭折除,后在子孙奔波陈情下,祠堂才被评为三级古迹而保存下来;这一段历时达20余年的陈情过程,连同祠堂历史,被制成大事记列于祠堂大厅。

穿过郑氏家祠右侧的小巷,即可来到北门口2号的罗家祠堂。罗家祠堂正厅所保留的木雕及交趾陶,较郑家祠完整,雕工也更精致,相当具可看性。客家人建筑讲究风水,据传罗家祠就建在关西台地的正脊上,为堪舆学上的宝地,子孙可因此受到庇荫。

范家古厝位于镇郊坪林49号,燕尾式的正厅,加上左侧四道护龙及右侧三道护龙,规模宏伟,远处即可望见其古朴身影,衬着远处葱笼青山。创建于道光30年(1850年)的范家古厝,系由范家第13代范汝舟所建,历经100余年,已传至第20世,可见其悠久历史。

此外,沿着118县道往锦山方向,还有江夏堂、彭屋,由竹16乡道往坪林范家的途中则有豫章堂,均值得一一探访。尤其豫章堂装饰华美,誉为新竹县内最华丽的民宅,不容错过。

乘车风向标:自新竹火车站前搭往关西的新竹客运,或搭竹东、中坜对开的新竹客运,在关西站下车,沿中兴路右转明德路可分抵郑家祠及罗家祠,沿正义路、中正路右转竹16乡道,过南山大桥可抵豫章堂;若自关西搭经坪林往新埔的新竹客运,于南和站下车,则可抵范家古厝。

特别提醒:关西各座古宅皆有后人居住,参访时请保持安静。

展开阅读全文

凤林客家文物馆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凤林客家文物馆坐落在台湾花莲县中部的凤林镇凤林公园内,为东部第一家客家文物馆。它占地面并不大,但馆藏却相当丰富,游客在这座小巧精致的文物馆中可感受台湾东部客家族的万千风情。

凤林客家文物馆共有两层,其中一层主要介绍客家人的垦拓记录、民众信仰、交通运输、生活器具等内容;二楼则介绍客家族传统服饰、早期客家耕种农具,如风鼓楼、而字耙、臼等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农具皆为当地民众自发捐出。此外,馆中的客家米食、菜包等制作与客家农业开垦三宝—稻米、玉米、地瓜的种植,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展品。

凤林客家文物馆内的史料齐全,游客到此,能具体而细微的认识到凤林镇的客家发展史和迁移史。此外,由于该文物馆位于凤林公园内,游客在吸收了饱满的知识后,还可到公园中漫步休憩一番,感受学习与休闲两全其美的乐趣。

Fenglin Township Hakka Cultural Museum

必去理由:了解台湾东部客家族发展史和迁移史的最佳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客家芋饺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芋饺(明溪县本地俗称客秋包)它是福建省20个著名地方特色传统美食之一。

客秋包十分耐煮,也耐存放。煮熟的客秋包吃不完,放到第二天,吃起来乃是柔韧有余,有滋有味,而水饺、馄饨之类的东东,别说放到次日,就是稍稍搁置一回儿,面皮也涨得浮泡气肿的。

明溪人的勤劳,对吃的讲究,对生活的热爱,使客秋包这项伟大的发明诞生了。

明溪人厚爱芋子,日常生活离不开芋子,据说明溪人能用芋子烹制多达数十种菜点。其中客秋包皮滑馅香,无论蒸、煮、包、煎都比通常用面粉制作的饺子更可口,可称得上独具风味。

说起客秋包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明溪隶属汀州府。清朝时汀州人官逊锋在兰州做官。山芋在兰州一带稀少,被当地人看作食物中珍味,胃口大开。事后有人背后对官逊锋评头论足,说他宴席间粗鲁贪吃。这话被官逊锋手下的人听见了并转告官逊锋。官逊锋听后,笑着说,芋子在我们家乡是粗粮,多得很,因为多年在外未吃,故而席间多吃些。后来官逊锋返故乡省亲,特意邀请两位兰州乡绅来汀州归化(现明溪县)做客。两位来客看到归化家家户户都储藏许多芋子,才恍然大悟。官逊锋吩咐友人多烧制芋子款待客人,友人不断更新花样,烧制各式可口的菜肴,其中客秋包皮色似玉,形如半月,内包以猪肉、香菇、大葱调制的馅心,别具一格,让来客大饱口福。此后,客秋包便在明溪客家山乡逐渐传开,现在是人们逢年过节和宴客的必备佳肴。

展开阅读全文

客家白斩鸡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白斩鸡的入闽时间似乎应该定在西晋末的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当时正是中原士族大逃亡的又一波高潮,蜂拥入闽者主要有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客家白斩鸡,当时不过以普通汉菜的面目,隐没在八姓匆促的逃亡脚步和八闽荒凉的山水之间。今的白斩鸡却早已升格为“无鸡不成席”的“汀洲第一大菜”。客家白斩鸡选料极为讲究,最佳的材料必须是当年尚未下蛋、重量两斤半左右的母鸡,而且必须是河田鸡;阉鸡次之,公鸡又次之。此等大小的鸡,肌肉纤维间脂肪沉积适量,因此口感嫩滑,过大过柴,都不为美。

除却客家做法之外,亦有“海派”与“岭南派”。

展开阅读全文

客家盐卤鸭掌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品乡味客家盐焗食品系出客家之都之称的梅州,客家盐焗从上古传承到现在,我们秉承梅州客家的正宗风味,传承客家盐焗美食的传统做法;品乡味坚持选用上等材料,并保持全部出品都具有原汁地道的风味和口感。

客家盐焗特点:具有香、滑、酥、嫩、低脂肪、高营养、色香味俱全;食后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口齿留香,不仅成为喜庆宴席的名菜和聚会佐酒的休闲小食;经过真空包装技术处理后,这种休闲小食也成为外出人们在思乡念祖之时,思乡情 食乡味的一种乡怀、情杯的寄托和成为现如今时尚送礼的佳品。

展开阅读全文

客家地瓜包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醇香、柔软、嫩滑的地瓜包,是客家地区道地的充饥美食,凸现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充满浓郁的乡土韵味。

地瓜包如同北方的饺子,不同的是用地瓜粉作皮,用手工制作,土里土气,或包成棱形、三角形,或船形,大多是包成三角包。早先是山里挖掘的蕨类粉制作,而蕨类植物只有火烧山之后才能生长,虽然质量高,却数量少,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于是,以地瓜粉取而代之,故称地瓜皮。

地瓜包很讲究的是馅料。大多馅料是香菇、瘦肉、冬笋、大葱之类捣碎,加上调味品,放置锅里炒熟。芋头煮熟之后,去皮,拌进地瓜粉反复揉搓,直至如面粉一样可以捏成薄薄的皮,而后包上馅料,或蒸或煮,皆美味鲜嫩。那是山中的珍馐,能端上餐桌招待客人的一道很体面的美食!

春节,客家各户都忙于包地瓜包,亦如北方人的包饺子。在北方,没有饺子就不算过年。客家地区也是如此,没有地瓜包就没有过年的韵味,因此,再穷的人家,既使没钱买肉,也要包几盘素菜的地瓜包。新年来客,地瓜包是必不可少的美食。餐桌有地瓜包,客人就感到舒心美气,多了一分祥和喜庆,那怕客人打着饱嗝,也不能少这道美食!

改革开放后,人们欣赏山野之物,地瓜包堂而皇之的搬上餐桌,成了一道美食,不知迷醉几多食客,那美味久久留在他们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客家煎酿三宝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菜有很多菜式,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就是酿式菜,即将剁好的肉馅酿进各种材料中,然后煎(或者焖)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煎酿三宝,也就酿苦瓜、酿辣椒和酿茄子。

做这道菜的程序是:首先将猪肉、牛肉和鱼肉剁碎,加入调味料拌匀。然后将茄子切成双飞状,要注意中间那一刀不要切断,要有一点点连着;辣椒斜切,去核;苦瓜斜刀切段,每段大约长3厘米,去瓤。然后将拌好的肉馅分别酿入三种食材中。酿苦瓜煎至两边金黄即可,大概煎8分钟左右;茄子则是炸至酥软口感最好;辣椒稍微炸一下即可。

出锅的煎酿三宝颜色鲜艳,味道怡人,让人食欲大开。酿苦瓜微苦鲜香,不但有清热解毒、明目败火、开胃消食之效,吃了还可以暖胃益气。喜欢吃辣椒的人更是不能错过酿辣椒这道菜,吃起来不但有肉的鲜香,还夹杂着辣椒的淡淡香气,可谓两者兼得。酿茄子的造型比较像肉夹馍,也就是两瓣茄子中间夹着肉,口感也很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长汀客家宗祠建筑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长汀客家宗祠建筑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长汀客家宗祠建筑位于龙岩市长汀县汀州镇。由新新巷家祠群、林氏家庙、赖氏坦园公祠、刘氏家庙等组成。其中新新巷家祠群横跨新新巷及中心巷,由曾宅、郑氏家庙、罗氏家庙、傅氏家庙、赖氏宗祠等五座家祠家庙组成,均为清代砖木结构府第式建筑,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林氏家庙建于清代,整体建筑由前空坪、门楼、门厅、天井、正厅、横屋、后花台、后排房等组成,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赖氏坦园公祠建于明代,多次修葺,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刘氏家庙基本保持明代建筑风格,占地面积500平方米。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汀州镇:长汀县汀州镇位于福建省西部,汀江上游,武夷山脉南端,是县人民政府驻地。辖区划10.6平方公理,设九个居委会,6.26万人.自唐以来就是州、君、路、府的所在地,是客家人祖地。是历史悠久的著名手工业城市,为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赞美汀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市之一",1931年中央苏区设"汀州市",有红色小上海之称,一九九二年。

展开阅读全文

永定客家博览园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永定客家博览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永定客家博览园由客家文化博物院、中原汉人南迁纪念坛、客家书画院、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等组成,属2012年省重点民生项目,是永定打造“文化永定”的一个重要载体,截至2月底已投资1.05亿元。客家博览园项目位于永定县城郊乡东溪村,规划由16个子项目组成,占地1576亩,概算总投资10.5亿元。该项目于2008年8月动工兴建,博览园以一条800米长主轴线连接16个子项目,以彰显客家文化特色。目前完成了景观大道龙兴路及其支线、环山公路、客家文化博物院、中原汉人南迁纪念坛、姓氏碑廊的大部分工程,开工建设了客家民俗演艺中心、客家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观音寺、观景台、牌楼等子项目。今年计划投资1.2亿元,在6月底前建成客家姓氏碑廊、客家民俗演艺中心、客家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客家文化博物院、中原汉人南迁纪念坛等项目及观音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客家小镇和中国美协福建土楼创作基地、客家文化书法碑廊、客家书画研究院、客家文化大台阶、观景台等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客家族谱博物馆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族谱博物馆成立于2000年,馆藏的客家族谱达153个姓氏、2900多部、20000多册,并藏有19000多份客家契约以及百多幅祖图和神明崇拜图等宗族文献档案,经鉴定的馆藏文物20875(件/套),三级以上珍贵文物687(件/套),成为海内外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客家族谱收藏中心和研究交流基地。该馆充分利用馆藏血缘文化这一优势,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客家乡亲、专家学者提供寻根探源、族谱对接、科学研究等服务,以鲜明的特色、丰富的活动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上杭县乃至福建省独特响亮的客家文化名片,成为福建省首批对台交流基地。此外,还是台湾联合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龙岩学院两岸四所高校“客家族谱研究教学实践基地”,是龙岩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岩市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县级青少年传承客家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

2018年,客家族谱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标志海内外客家人格外关注的客家族谱博物馆正式列入国家馆行列。

展开阅读全文

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馆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馆即是“鹤湖新居”,是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占地面积24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4530平方米,南北宽166米,东西长109米。

这里是客家人开发深圳地区的历史见证,馆内收藏各类客家家具、劳动工具、生活用品及族谱等文物400余件。基本陈列《客家生活起居室陈列》、《客家劳动工具展示》、《客家民俗风情展》等,较为生动地展示了客家先民劳动、饮食、婚嫁等诸多生产、生活场景。

票价:10元

地址:龙岗区龙岗街道罗瑞合村北街鹤湖新居

电话:0755-84297960

时间:9:00—17:00

地铁:3号线南联站C1出口

乘车指南:B751/M278/M307/M308到龙园路口

龙岗街道:2003年11月26日,龙岗区撤销龙岗镇改设龙岗、龙城两个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将在2004年1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龙岗街道:辖 新生、龙岗、南约、同乐、龙东、南联、盛平、龙岗墟、平南9个社区。龙岗街道的重要性是深圳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深惠、深汕一级公路和惠盐、深汕高速公路的交汇点,是深圳通往淡水、惠州、梅州、汕头、福建等地的必经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独特风味客家菜闽西干货 其菜品制作工艺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独特风味客家闽西干货其菜品制作工艺

神奇独特风味的客家菜一直很受广大朋友们的喜欢,而在更常见的客家招牌菜中,闽西干货更是有名的福建传统名菜。那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关于闽西八大干中几大有名菜干的菜品制作工艺。

1、连城地瓜干

连城地瓜干是福建连城传统的汉族小吃,属于闽西八大干之一。

菜品特色:

连城地瓜干保留着自然的色泽和品质,颜色黄中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耐嚼,而且还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维生素A、B含量。

制作方法:

1)一般是将整块地瓜蒸熟去皮,然后压制、烘烤。

制成之后可保存几年不坏,既可当零食,也可切成小块,拌上面料、鸡蛋、香料,经油炸再沾上冰糖粉作为酒席名菜。这是早期的制作方法,主要产地是连城隔田。

2)将整块地瓜去皮,然后制片或切条、蒸熟、速冻、油炸。

2、永定菜干

永定菜干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闽系名菜,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不仅省内外闻名,在南洋华侨中也颇有影响;同时深受很多人的喜爱。

做法①

制作时先将鲜芥菜洗净,晒1-2天,至菜叶晒软;

然后用蒸笼熏蒸,蒸后再晒,晒后又蒸,如此反复三次以上,即所谓的“三蒸三晒”。

有的加工精细的要七蒸七晒。酸菜干颜色黄褐,味道酸中带甜。

做法②

制作时先将鲜芥菜洗净,然后晒软切碎,加盐揉搓入瓮内,使之发酸,待一周左右取出焖煮晒干;

再用蒸笼熏蒸,蒸后晒干,晒后再蒸,蒸晒两次以上后收藏。

菜品特色:

永定菜干配肉炒、炖、蒸、煮皆味美可口。

3、明溪肉脯干

福建明溪肉脯干是客家风味食品,历史悠久,载誉五百余年,更是居“闽西八大干”之首,驰名海内外。

独特风味:

明溪肉脯干风味独特、工艺古老,讲究色、香、味、形一体。

色,具有特有的红褐色、油润均匀有光泽;

香,它散发出的是猪肉烘烤的自然香气;

味,具有特有的红曲醇味、咸中微甜带植物香辛,耐咀嚼有韧性感,回甘留香;形,厚薄均匀,纤维完整。

制作材料:猪腿肉5000克,黄酒10克,大蒜15克,五香粉6克,盐8克。

制作工艺:

1)加工时间:当地加工肉脯多在农历十一月至翌年的四月。

2)剥肉:加工时取新鲜猪后腿瘦肉,用锋利的剥刀逐层切剥。所剥之肉,其薄如纸。

3)拌料:再用陈酒糟、大蒜、五香粉、精盐、酱油、味精等调料拌匀。

4)烘烤:用大炭火慢慢烘烤而成。

【小贴士】:陈酒是指当年生产,至少贮存3年以上的老黄酒。

菜品特色:

具有咸鲜口味;色泽鲜艳如鲜肉,味道香美胜腊味,别具风味,营养丰富,多食不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