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下语文文言文孙权劝学【汇总20篇】

浏览

7561

文章

1000

篇1: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8、古诗文填空。(15分)

(1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出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表现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以积极、乐观、鼓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

(1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答好名句默写题,主要是平常多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要更加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晞、燕脂、的卢、蜡炬、辨、宫阙、览、歇、馨、燕、厦、庇、生等。

中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极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中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使得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记忆名句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能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卖油翁》

全文共 1582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知识

作者: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重点字词:

自矜:自夸。矜,夸耀。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睨:斜着眼睛看。发矢:放箭。矢,箭。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但,只是。颔,点头。但手熟尔:不过手法熟练罢了。尔,罢了。忿然:恼怒的样子。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尔,你。轻,轻视。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乃,就,于是。置,放。以钱覆其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以,用。覆,盖。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徐,慢慢地。杓,现在写作“勺”。沥,注入。因:接着。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

通假字: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一词多义:

之:

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

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代陈尧咨)

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

以:

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射:

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技艺)

而:

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尔: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4、古今异义:

但手熟尔(古义:只,不过;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文章结构:

第一段开端:善射、以此自矜但微颔之

卖油翁发展:吾射不亦精乎但手熟尔熟能

第二段高潮:忿然酌油知之生巧

结局:笑而遣之惟手熟尔

思考与练习:

(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由“忿然”到“笑而遣之”。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卖油翁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技艺是无止境的。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1、忽啼求之:指代书写工具。2、传一乡秀才观之:指代方仲永写的诗。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指代陈尧咨射箭。4、康肃笑而遣之:指代卖油翁。

简答题:

1、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意近即可)

2、描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这两段文字,哪一段写得比较详细,哪一段写得比较简略,这是为什么?

答:写卖油翁沥油一段详细,为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服对方的形象;略写陈尧咨的射技,只用“十中八九”略写,对他恃技骄横则较详,便于突出各自性格,突出文章中心。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他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4、概括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尧咨因善射而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不可一世;卖油翁身怀绝技,但含而不露,而又谦虚谨慎。

5、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睨、颔

哪些词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安敢轻吾射。

6、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本文通过康肃公“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小事,说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7、出现在本文中的成语是:熟能生巧

8、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自己有长处也不应该骄傲自满;他人有长处,应向其学习,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7.古诗文填空。(6分)

⑸王维在《使至塞上》中运用比喻,传神地表达出激愤和抑郁的内心情感的诗句是:

,。

【答案】(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和理解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5)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稍大,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小题1注意“罔”的写法。小题2注意“庇”“俱”的写法。小题3注意“瀚海”阑干”的写法。小题5注意“蓬”“雁”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之对策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阶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五、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之对策

2、运用现有教材,加强课堂训练

第五,看说训练,培养想象能力:想象是人脑对已存储的表像加工改造而造成新得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语文教学中运用教材的科技因素,巧妙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地想象,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支点。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看说训练是融观察、想象、创造、遣词造句能力训练于一体的综合训练。学生可利用课文插图,把当天所见人事及亲身经历场景等,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训练学生叙述事件、描述情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语文名言名句爱国篇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7、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8、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10、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11、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2、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人翁。(朱德)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固定格式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⑴呈:恭敬地送给。

⑵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⑶天街:京城街道。

⑷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⑸最是:正是。

⑹处:时。

⑺绝胜:远远胜过。

⑻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⑼官忙身老大:韩愈写此诗时任吏部侍郎,公务繁忙,故云“官忙”;韩愈时年56岁,故云“身老大”。身老大,年纪大。

⑽即:已经。

⑾凭:这里作“请”讲。

⑿江:曲江,位于唐代京城东南角,为游览胜地,遗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部。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一词多义

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安:

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风雨不动安如山

疑问代词,怎么。安得广厦千万间

动词,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把:

动词,拿、持。把酒话桑麻把酒临风

形容词,白色的。

比:

动词,挨着对着。天涯若比邻

动词,比作。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动词,相比。曹操比于袁绍

兵:

名词,士兵军队。可汗大点兵

名词,兵器武器。兵革非不尖利也

池:

名词,古代护城河。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名词,水池。墨池记

出:

动词,出现、露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动词,出去、出来。不复出焉

动词,拿出。皆出酒食

动词,产生。江山代有才人出

处:

名词,地方。几处早莺争暖树

名词,时候时间。乡书何处达

动词,处在。处江湖之远

次:

名词,层次。不可计其层次矣

动词,编次、编排。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动词,驻扎、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北固山下

丛:

动词,跟从,跟随。择其善者而从之

动词,依从。

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来从楚国游。

形容词,从容。

道:

动词,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名词,道路。古道西风瘦马

名词,道德。伐无道,诛暴秦

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以谘诹善道

名词,学问。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名词,道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动词,得到。既出,得其船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动词,达到。

动词,能够,可以。余因得遍观群书

动词,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发:

名词,头发。可怜白发生

动词,出发。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动词,发出。野芳发而幽香

动词,征发、征派。发闾左谪戍鱼阳

负:

动词,背负。负者歌于途

动词,依靠,依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感:

动词,感动。帝感其诚

动词,伤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动词,感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臣不胜受恩感激观

观:

名词,景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动词,观看,观赏。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动词,阅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以上尽是一些例子,复习时,应学会归类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考语文词语真题汇编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的电信诈骗案件如雨后春笋,行骗者手段之隐蔽,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防不胜防!

B.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忍俊不禁地欢叫着

C.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D.峰环水抱的闽中古城,高高低低的房屋琳琅满目,我们投宿的"幸福人家"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A.使用有误,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不符合语境.

B.使用有误,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与后面的"欢笑"不符,不符合语境.

C.使用正确,符合语境.

D.使用有误,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不符合语境.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沛公至咸阳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

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

注释: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2.以何为丞相()()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二、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

【译文及参考答案】

69.沛公至咸阳

刘邦攻破咸阳后,手下的一些将士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秦朝的国库,把里面的金帛财物都分了,而萧何唯独先进入秦丞相府,把丞相、御史的律令、图籍都收藏起来。后来,刘邦成为汉中王,任用萧何做丞相。项羽和众诸侯们到了咸阳,烧杀抢掠一番离去。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的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贫苦,都因为萧何完备地得到了秦的图籍。

一、1.跑2.用做3.……的原因

二、汉王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疾苦,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的图籍。

三、萧何月下追韩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阙,原意是宫门前的望楼。

辅:护卫。

三秦: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项羽灭秦后,把战国时期的秦国故地分为三部分,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因此称为“三秦”。

风烟望五津: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此则泛指四川。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告别的地方。

沾巾:挥泪告别。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地震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①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②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③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④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女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⑤可笑!

【注释】

①客:客居。②俄而:不久。③趋:快走。④逾:超过。⑤一何:多么。

译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只见外面高楼平房倒而复起,墙倒屋塌之声和小儿啼哭、妇人哀号之声交织一起,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喧闹。人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仆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的颠簸而翻滚。河水泼起一丈多高,鸡鸣狗叫之声遍布全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聚在一起,说不出话来,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由西到北整个变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大。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之对策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阶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五、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之对策

2、运用现有教材,加强课堂训练

第二,多样复述,培养记忆性和理解性:能读不一定能说,复述指把读或听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即将认知对象消化理解后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它不是单纯机械地认知,而是思维活动的反映,含有对内容的筛选、概括和归纳。可概括为三种类型:详细复述、概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复述形式多样,如不断复述、人物复述等。复述课文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角度转换、人称改变、结构变化、内容扩展(进行口头简述、详述。摘要以及创造性复述)等方法训练;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和再创造,更有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应注意复述过程,要把握内容,搞清要求,以组织内部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字音字形练习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选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悬念荡漾呼朋引伴头晕目眩

B.犀利皎洁高瞻远瞩津津有味

C.玲珑摇曳风度翩翩悲天悯人

D.妖娆晨曦未雨绸缪才蔬学浅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选取课本中的重点生字词以辨析字形的方式考查字词的积累。在积累字词时,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准确掌握词语中重点字的字形,要特别注意音同形近的汉字。D项中根据词语意思,可知"才"与"学"相对,与"浅"相对的肯定不能是"蔬",故应是"疏"。

【参考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5.按要求填空.(16分)

⑥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以“▲,▲”描绘了春意乍露,若隐若现的美景.

⑦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爱国热情的句子是“▲,▲”.

⑧挫折与磨难改变不了仁人志士的信念《岳阳楼记》中“▲;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范仲淹的拳拳心语;《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壮志不改;《过零丁洋》中“▲,▲”是文天祥面对生死,取义成仁的抉择

⑨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美好乡村生活场景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5.

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⑦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会挽雕弓如满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⑨示例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说明:本题1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增减字,该空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周处斩蛇》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甲】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

【乙】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丙】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次非,人名,传说是出国的一位勇士。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8.【甲】文中“朝闻夕死”的原句出自《论语·里仁》:“,。”(1分)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或说处杀虎斩蛟蛟或浮或没

B.为乡里所患终为忠臣孝子

C.竟杀蛟而出杀之而复上船

D.舟中之人皆得活乡人皆好之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实冀三横唯余其一()(2)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3)还反涉江,至于中流()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译文:

(2)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

12.【甲】【乙】两文同样写杀蛟,但是表现的主题却不同,请分别指出。(2分)

答:

13.请从【丙】文中概括出孔子评定人品的基本原则。(2分)

答:

(二)(14分)8.朝闻道夕死可矣。(1分)9.C(2分)10.(1)希望。(2)时光流失,光阴虚度。(3)同“返”,回,归。(3分。每小题1分)11.(1)而且人最怕的是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忧不能显扬美名呢?(2)不如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共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即可)12.(甲)文主要是表现周处善于改过自新。(乙)文则主要赞扬次非在危机关头挺身费而出、为民除害的勇气。(2分。意思对即可)13.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2分。意思对即可)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蒹葭》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捞取。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思服】思念。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那一边,指对岸。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她。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之,代“伊人”。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仿佛、好像。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道阻且跻】路又险又高。阻,险。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

【采采】茂盛,众多。

【未已】还没有完。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小石潭记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一、词语: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去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

25.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

26.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

27.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28.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赵襄主学御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译文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l.向2.穷尽3.被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真题讲解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真题讲解

1.(201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连贯、得体的话。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小孩把手伸进装满栗子的瓶中,他想尽可能多地抓一大把,但当他想要拿出手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一部分栗子,又不能拿出手来,只好痛哭流涕。一个行人对他说:“你还是知足一些吧,_______________。”

解析:口语交际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把自己置身于所创设的环境中,因题目创设的情境是行人对手抓栗子拿不出手的小孩的劝诫,因此答案要体现出“知足”和“劝诫”的意思来。

参考答案:示例:只要少拿一些,你的手就能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