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公主以下的称呼汇编20篇

浏览

2845

文章

1000

古代解决光棍问题的七种手段

全文共 2491 字

+ 加入清单

光棍,是人类性行为有了约束关系后出现的一种现象,它不是性问题,而是婚姻问题。在古代,光棍问题其实比现在要严重多了,且历代都有。古代允许开妓院,女子卖淫合法,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部分光棍男人的性生活。

但逛妓院终归不是彻底的解决办法。那么,古代是如何解决光棍问题的?我简单归纳一下,一般说来有以下七种种手段

图:西厢记,张生私会崔莺莺

一、强制女子出嫁如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官府要强行给她找对象。《晋书·武帝纪》(卷三)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女孩子到17岁了,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那么地方领导就要给她找老公了,逼其强行嫁人。

到了南北朝时如果女孩适龄不出嫁,还犯法呢,家里人都要跟着坐牢,这就是《宋书·周朗传》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现在有不少女孩子,对男朋友挑三捡四的,最后把自己弄成了剩女,在过去你这样做是犯罪行为呢,小心给家人带来麻烦。强迫女子出嫁,初衷可能是增加人口的需要,但在客观上却解决了不少光棍娶不起老婆的问题。

二、官媒指定过去男女婚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大家都懂,就是给男女牵红线的介绍人。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在普救寺里的偶然相遇,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中间有一个红娘,这红娘就是媒人。这种媒人都是民间的,属私媒。官媒,就是官府负责解决光棍男人婚姻配偶的专职人员,与今天民政上发结婚证书的公务员在职能上有相同的地方,但权力更大,官媒通过强制手段给光棍找老婆,指定某女嫁给某男,纯是“拉女配”。

在清代,就设有“官媒”,如大量男子被罚配去的新疆,为了边疆稳定,后继有人,就设了不少官媒,方便给大量的光棍男找老婆。一些农民起义军的妻女、灾区逃荒女子,往往被官媒指定给某一光棍,让他们一起生活,繁衍后代。因为男多女少,官媒油水很足,光棍们争着送“聘金”呢,不送就向光棍索红包。有意思的是,为了防止男女绕过官媒私下来往,玩私奔,官媒常在晚上“查墙子”。所谓的“墙子”就是小巷子、旮旯处,这些男女方便私会之所。如果发现崔莺莺和张生那样翻墙私会现象,光棍男子往往会被官媒赶走。

图: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支持寡妇再嫁过去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的说法,且“好女不嫁二夫”,讲究从一而终。因为迷信认为,一个女人嫁给了两个男人,等于让两个男人过手,是犯贱,会被人看不起不说,死后也不得安宁,到阴间会遭二鬼缠身。如果二鬼闹到阎王爷那里就恐怖了,往往会判女鬼锯成两半,分给二鬼。所以,古代让寡妇再嫁还是有难度的,为了使适婚男女比例平衡,在男多女少的地方,不论是民间,还是官府,对寡妇再嫁都持积极的支持的态度,而不是强调三纲五常,从一而终。

四、鼓励娶二婚与上面提倡寡妇再嫁相对是鼓励男人娶寡妇,找二婚老婆。过去男人一般视娶寡妇为低人一等,在社会上会抬不起头,让人看不起,除非实在讨不到,或讨不起黄花闺女了,才会选择有婚史的女人结婚成家。所以,过去不只寡妇再嫁难,男子娶二婚女亦难。但是,任何事物只要看多了就好办了。习以为常之下,还会慢慢演变成一种社会风俗。在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中,便不以娶寡为耻,特别是在家族内部,弟娶嫂,嫂嫁叔成了一种常规伦理。

在早期,一些少数民族甚至还有“妻后母”风俗,即儿子娶老爸的小老婆做老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便遇到过这种令她尴尬的事情,她和亲边塞,丈夫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死后,只得入乡随俗,嫁给了前夫的儿子。这种家庭内部的再婚和再嫁,初衷是最大可能地利用育龄女人的生殖能力,来增加家族人丁问题,但在事实上却也有助于解决光棍问题。

图:古代富人妻妾成群

五、限制富人娶妾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男女性别比例是一定的,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上不会有剩男或剩女。但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过去不像现在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在漫长时间内,实行的是多妻制或一妻多妾制,如今天的大款般的有钱男人(有权男人就更甭说了),家里可以有三妻四妾,大红灯笼高高挂。这样便人为造成了男多女人现象,好多适婚男人找不到适龄的女人,适婚女人去当小老婆了啊。国家统治者看到男人过度纳妾给社会带来的多方面严重问题,所以,不少朝代都加以限制,并不是说你有钱就能任意讨小的。

我在以前的博文中谈过这问题。如在汉代,蔡邕所着的《独断》称,“卿大夫一妻二妾”,有特殊贡献,才可以最多娶八个妾——“功成受封,得备八妾”。有点文化和身份的人,可以娶一个妾,即“士一妻一妾”。普通老百姓是不准娶小老婆的,“庶人一夫一妇”,和现在一样,是一夫一妻制。元代则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庶人(老百姓)不得娶妾。

即使符合纳妾条件的,也不是什么时想纳就什么时纳的。如明朝,朱元璋规定,亲王一级的“许奏选一次,多者止于十人”;世子及郡王则少多了,减了一多半,“额妾四人,一生中一般就是纳妾一次,除非无后才可再纳。

图:古代爱情

六、一妻多夫这就不用解释了,大家都明白,就是一个女人有不只一名丈夫,或者说,几个男人合伙娶一个妻子,轮流同房。这种现象在今天的西藏等地方,在共和国成立好多年后,仍能找到研究案例,往往是兄弟几个共娶一个妻子。

七、增加“奔”的机会奔,可简单理解男女自由交流,“私奔”里的奔就有这种意思。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叫为单身男女提供交友的平台,这种解决光棍的手段,在现代最受推崇,工会、居委会的大妈大婶最乐于此事。春秋时期的“仲春会”就一个典型的“奔”机会,为青年适婚男女、有生育能力男女的相处提供了特殊机会,提高男女婚配率。《周礼》中的《地官·媒民》是这样说的,“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仲春会”一般在“三月三”。除了这一天,古代可以给光棍提供择偶良机还有不少,如正月十五、七月七等。

当然,古代解决光棍问题的手段和方式还有很多。但是,话说回来,再多也没有现代机会多、花样多。现在有电脑,有网络,有舞厅,有歌厅……还有如《非诚勿扰》这样的的电视相亲节目。依我来说,光棍们现在根本不需要什么媒人、红娘,自己就能把意中女孩搞定,“脱光”并不是问题。你说呢,光棍兄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古代文人为什么会以地名自称 这些称呼有何讲究

全文共 139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文人一般除了本名以外,还有很多别称。例如韩愈的别称就有昌黎先生、韩吏部、韩昌黎等。生活在河北的小伙伴应该会好奇,昌黎是地名,如今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韩愈为什么会拿一个地名当自称呢?其实这些名字都不是随便起的,用地名自居的人也不止韩愈一位。今天就准备跟大家讲讲,古人的别称到底有哪些究竟,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来了解看看,肯定能帮你增长一些小知识。1、地名指称

这个包括郡望、出生地、居住地、任职地等。

唐代文学家韩愈,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他常以“昌黎”自称。昌黎(今辽宁义县)系韩氏望族所在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唐代柳宗元,人称“柳河东”。“昌黎”、“河东”等地名,均为家族的“郡望”。

所谓“郡望”,“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

“郡望”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并以此而别于其他的同姓族人。

古代以籍贯或出生地称人以示尊敬,这叫作“地望”。

例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人称“张曲江”;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和明代戏曲家汤显祖都是江西临川人,故分别被称为“王临川”、“汤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清末康有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袁世凯河南项城人,被称为“袁项城”等。

另外,称李鸿章为“李合肥”、翁同龢为“翁常熟”、梁启超为“梁新会”等,皆以籍贯相称。

还有用任职之地的地名来称人的。

汉代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晋代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唐代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等。2、官爵指称,包括官名、封号等

官爵指称属于尊称,别人或后人使用这类称呼,是为了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尊崇和敬仰,但被称呼者本人却不可使用。

用官名相称,多用简称或加以缩减。如汉代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太傅”;班固曾任兰台史令,因称“班兰台”;蔡邕曾任左中郎将,因称“蔡中郎”;东汉马援曾任伏波将军,世称“马伏波”;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等。

用封号相称的,例如汉代投笔从戎的班超曾被封为定远侯,世称“班定远”。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曾在晋代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唐代张说封燕国公,故称“张燕公”;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封鲁郡公,故称“颜鲁公”;宋代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称“王荆公”;司马光追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3、行第指称

所谓行第,就是某人在家族中排行的次序。

唐人行第不是按一父所生兄弟长幼排序,而按同一曾祖父的堂兄弟(或堂姐妹)出生先后而定。唐人诗文集常有以行第(排行)相互称呼的例子,如《别董大》《送元二使西安》《与元九书》《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答王十二》《问刘十九》之类。

朋友之间,称李白为李十二,称杜甫为杜二,称高适为高三十五,称韩愈为韩十八,称柳宗元为柳八,称元稹为元九,称张籍为张二十八等,这是当时通行的习惯。宋代亦沿袭这种风习,如秦七(秦观)、欧九(欧阳修)、黄九(黄庭坚)等。

按照这个比对,你应该称为什么呢?

【作者简介】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语言学会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代皇帝为什么不让太子结党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古代皇帝太子,本来就是父亲和儿子的关系,而且太子一般都是要继承皇位的,可是为什么皇帝在位期间,不允许太子结党呢?毕竟太子和朝臣打好关系,登基之后也好管理。至于原因的话,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所谓太子结党,是指太子为培养自己的势力,而过早地参与朝廷权力争夺引起政局动荡,在古代被称为“交通之罪。”

而太子是皇帝赐予的一个头衔,其实无权处理各方事物,但太子毕竟要继承皇位,需要得到历练,并不被禁止与人正常交往,而禁止太子结党也是有历史文化沿革的。

而皇帝是最高的立法者、司法者、行政长官、军事统帅,皇权至上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涵,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就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才,不允许也不可能允许有其他势力发展。

最为主要一点就是,皇权面前无父子,皇帝怕太子结党之后抢夺自己的皇位。

大家可能忽略了皇帝和太子的年龄差距,古代和现代不一样,现代人二三十岁结婚,父亲比儿子大二十多岁甚至三十多岁很正常。但是古代不一样,一般成亲较早,特别是皇族子弟,基本上十三四岁就会结婚,而太子在册立之后,不用多久就会进行大婚,所以皇帝和太子的年龄差距较小。

比如,汉文帝出生于公元前203年——汉景帝出生于公元前188年,汉文帝就比汉景帝大15岁。齐高帝萧道成427年出生,而他的儿子齐武帝萧赜440年出生,父子两人相差13岁。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例子,两个人就相差十几岁,换成你,你能不防着?再一个,皇帝要是活得久,像清朝康熙和乾隆这样长寿的帝王,重孙都能见到。

在这种情况之下,皇帝和太子年纪差距较小,皇帝还年富力强,但是太子面对皇权又蠢蠢欲动,很容易造成太子夺权逼位的事情。

如果太子有了心腹党派,而且这些还是掌权的朝臣,那么在大臣眼里,皇位迟早是太子的,在那个时候,皇帝的话语权必然是大不如从前,甚至为了更进一步,朝臣还会逼迫皇上退位,唐太宗李世民的手下不就正是这样逼迫唐高祖李渊换太子并且退位的么。

总而言之,皇帝之所以不让太子结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预防太子夺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华古代农器的成就和启示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传统文明,农为主体,农器为其骨干。我国古代农器技术甚为先进,有些早于世界其他国家一千多年。因而,把历史上出现过的有代表性的农机具汇总起来,制图配文出版,是很有意义的一项工作,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华农器图谱》的编纂和出版值得充分地肯定。而且,它还为中国农业机械发展史、中国农业发展史、中国科技发展史、中华文明史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系统翔实的重要资料,对世界农业史、世界科技史之研究也是一个贡献,因此,其学术意义实在不容低估。

我国的古代农器具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犁,世界各地很早就有这种耕地工具,只是形制互不相同。到公元一、二世纪时,我国的犁已成为世界上很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一直到20世纪中叶,我国的阳泉犁还长期畅销南洋各地。翻车、石碾、扇车等机具也都是我国最先发明的。据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的考证,西方使用翻车晚于中国约1500年,使用扇车晚于中国1400年,使用石碾晚于中国1300年,水碾则晚了900年。回顾中华民族对世界农业机械、农业和世界文明所做出的卓绝贡献,我们无疑会感到自豪与骄傲,同时也必然会从中得到激励和启示

第一,以种植业为中心的农业,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可预见的将来,都是基础性产业。要发展农业这一基础性产业,就要依靠现代农业科技,而不断改进和创新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华农器,尤其是一些优秀的传统农器,至今仍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参考的价值,仍有许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合理成分。因而,我们要在研究原有农器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适应于现代农业生产的机具。

第三,农业机械是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下,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作物、不同的作物生长发育期间进行作业的,且作业条件变化较大,因此,一种新型农业机械的研制、开发、示范、推广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和完善。农业机械的发展要锲而不舍、反复研究、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21世纪,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进入新的高潮。农业需要更快地发展,农业机械工作者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任重道远。《图谱》将激励更多的青年立志献身于农业机械化的崇高事业,以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更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代襄阳城有什么作用 襄阳城为什么是古代军事重镇

全文共 171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襄阳城,想必大家应该都非长熟悉了,毕竟在古装剧中,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襄阳城这个地名。而且现在襄阳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旅游景点。那么在古代,襄阳城到底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为什么会说襄阳城是古代的军事重镇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都与湖北历史文化名城襄阳有关。

尤其是《神雕侠侣》中,大侠郭靖遍邀天下英雄,与当地军民一起保卫襄阳城,经过昏天黑地的浴血奋战,最终击杀蒙哥,取得了辉煌胜利,成就了郭靖的一世英名,也让襄阳城名满天下,成为了一个充满了英雄气概和侠义精神的地方。

从中国地理上看,中原大地被两条最重要的河流自西向东流经,这就是黄河与长江,所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也是中原先民最早的运动之地,而襄阳城所在地差不多就是中原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线,也可以明白为南北分界线所在地。

既然是分界线,就一定是南北交流的重要位置,从西周其时的国都镐京(今西安西北)一直到最东边的大海,你会发现襄阳这个地方是北方南下最好的位置,没有之一。

在西边,从关中平原南下,只有跨越八百里的秦川才气到达汉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徒步穿越也是很是难题的,更不用说大规模的民间交流和军事入侵了。

在东边,从江淮一带南下,只有渡过在其时被称为天险的长江才气南下,别以为现在很容易渡过长江,在古代交通不蓬勃而且没有一座能越过长江的桥梁,长江就是一道难于逾越的天险,无论是南方对北方,或者北方对南方,都由于长江的存在,而发生了阻遏。

在中部,从一马平川的中原要地洛阳南下,只有经由襄阳城,渡江汉水,才气到达江汉平原的要地,同时也是荆州的重镇江陵城,而且还不用渡过长江,就能到达荆州的焦点地带,而支撑民间交流或者南北战争的最重要节点就是襄阳城。

从中原历史上看,在禹贡上古九州中,襄阳作为荆州最北边的位置,与其时正处于天下之中的豫州接壤,其时的襄阳可以说是豫州南下的唯一必经之地,但由于中原早期的运动中心还是在处于黄河流域的西安到洛阳一带的焦点位置,襄阳在上古时期的作用,也仅限于中原向南扩张的节点。

在春秋战国时期,襄阳是楚国北进和秦国伐楚的战略要地,在中原王朝不是大一统王朝时,襄阳的作用只能是局部的南北战略要地,在中原王朝是统一朝代时,襄阳所体现的作用就是一个帝国南北焦点战略要地。

从战争生长的战略性来看,襄阳是北方政权最喜欢南下的所在,因为北方善于骑兵和步兵,不善于山地战和水战,从西安一直到长江入海口上海近三千里的门路上,只有襄阳像个山间的峡谷一样,能够让骑兵和步兵军团通过,东边的关中全是山,西边的江淮都是水,都倒霉于骑兵和步兵作战。

最厥后看一下襄阳的地理位置,襄阳的东边是武当山,西边是大洪山、桐柏山以及大别山脉,西南是荆山山脉,东南是水网森林密面的云梦泽,南方是荆州的焦点江陵城所在地,北边是古代中原人口较多的南阳。

也就是说,襄阳只有南北两个偏向可以很利便的收支,其他偏向都因为地理因素造成倒霉于通行,而襄阳处于山间的平地,就像个峡谷一样,是南北的必经之处,只此一家,别无选择,这就是襄阳的奇特性和唯一性。

为什么说襄阳城是古代军事重镇,中原第一城池呢?就是因为襄阳在多方面的奇特性和唯一性,具备不行替代的重要性。襄阳的重要性体现在:

1、地理位置上的奇特性,襄阳处于山间的平地,就像个峡谷一样,可以利便让骑兵和步兵通行。

2、处于南北交汇的分界线,是北方政权南征最利便的门路,没有之一,因为西边的崇山峻岭和东边的水网密布,从襄阳走最利便,多次南北政权的大规模征战就发生在襄阳。

3、离古代中原中心城池距离较近的原因,襄阳离古代中原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洛阳长长安都比力近,同时襄阳率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荆州和夷陵也较近。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北方政权南下的时候通常都要取道襄阳,因为一旦攻取这里,则可以顺江而下水陆并进东向攻取南京。此时此刻,长江天险已经不能很好的起到正面阻隔的防御作用了,这就使得南方政权的防御能力大打折扣。西晋灭吴采取的便是走的襄阳这一路,蒙元灭宋也是在最终攻克了襄阳之后。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古代战争中襄阳往往是南北政权争夺的焦点,哪一方占据了襄阳几乎可以使得整体攻守易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玫瑰公主

全文共 2027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有个国王和王后一直没有孩子,他们为此非常伤心苦恼。有一天,王后正在河边散步,一条小鱼把头浮出水面对她说:“你的愿望就会实现了,不久你就会生下一个女儿的。”过了一段时间,那条小鱼所预言的情况真的实现了,王后真的生下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国王高兴得时时刻刻爱不释手,决定举行一个大型宴会。他不仅邀请了他的亲戚、朋友和外宾,而且邀来了几乎所有的女巫师,让她们为他的女儿送来善良美好的祝愿。

他的王国里一共有十三个女巫师,而他只有十二个金盘子来招待她们进餐,所以他只邀请了十二个女巫师,留下一个没有邀请。盛大的宴会结束后,各位来宾都给这个小公主送上了最好的礼物。女巫师们一个送给她美德,另一个送给她美貌,还有一个送给她富有,她们把世人所希望的,世上所有的优点和期盼都送给了她。当第十一个女巫师刚刚为她祝福之后,第十三个女巫师,也就是那个没有被邀请的女巫师走了进来,她对没有被邀请感到非常愤怒,她要对此进行报复,要献上她恶毒的咒语。所以她进来后就大声叫道:“国王的女儿在十五岁时会被一个纺锤弄伤,最后死去。”所有在场的人都大惊失色。可是第十二个女巫师还没有献上她的礼物,便走上前来说:“这个凶险的咒语的确会应验,但公主能够化险为夷。

她不会死去,而只是昏睡过去,而且一睡就是一百年。”国王为了不使他的女儿遭到那种不幸,命令将王国里的所有纺锤都收上来,又把它们全部销毁。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巫师们的所有祝福都在公主身上应验了:她聪明美丽,性格温柔,举止优雅,真是人见人爱。但恰恰在她十五岁的那一天,国王和王后都不在家,公主单独一个人被留在王宫里。她在宫里到处穿来穿去,大小房间都看完了,最后,她来到了一个古老的宫楼。宫楼里面有一座很狭窄的楼梯,楼梯尽头有一扇门,门上插着一把金钥匙。当她转动金钥匙时,门一下子就弹开了,一个老太婆坐在里面在忙着纺纱。公主见了说道:“喂!老妈妈,您好!您这是在干什么呀?”“纺纱。”老太婆回答说,接着又点了点头。“这小东西转起来真有意思!”说着,公主上前也想拿起纺锤纺纱,但她刚一碰到它,立即就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以前的咒语真的应验了。然而,她并没有死,只是倒在那里沉沉地睡去了。国王和王后正在这时回来了,他们刚走进大厅也跟着睡着了;马厩里的马,院子里的狗,屋顶上的鸽子,墙上的苍蝇,也都跟着睡着了;甚至连火炉里的火也停止燃烧入睡了;烧烤的肉不炸响了;厨师此刻正抓住一个做错了事的童工的头发,要给他一耳光,让他滚出去,他们两个也定在那儿睡过去了。

玫瑰公主》图册所有的一切都不动了,全都沉沉地睡去。不久,王宫的四周长出了一道蒺藜组成的大篱笆,年复一年,它们越长越高,越长越茂密,最后竟将整座宫殿遮得严严实实,甚至连屋顶和烟囱也看不见了。于是,关于这个王国流传开了这样一个传说,一个漂亮的正在睡觉的玫瑰公主的传说,人们所说的玫瑰公主其实就是国王的女儿。从那以后,有不少王子来探险,他们披荆斩棘想穿过树篱到王宫里去,但都没有成功,不是被蒺藜缠住就是被树丛跘倒在里面,就像是有无数只手牢牢地抓住他们难以脱身一样,他们最终都痛苦地死去。许多许多年过去了,一天,又有一位王子踏上了这块土地。一位老大爷向他讲起了蒺藜树丛的故事,说树篱之内有一座漂亮的王宫,王宫里有一位仙女般的公主,她的名字叫玫瑰公主,她和整座王宫及里面的人都在沉睡。他还说,他曾听他的爷爷谈起有许许多多的王子来过这儿,他们都想穿过树篱,但都被缠在里面死去了。听了这些,这位王子说:“所有这些都吓不倒我,我要看玫瑰公主去!”老人劝他不要去试,可他却坚持要去。

这天,时间正好过去了一百年,所以当王子来到树篱丛时,他看到的全是盛开着美丽花朵的灌木,他很轻松地就穿过了树篱。随着他在前面走,身后树篱又密密地合拢了。最后,他到达了王宫,看见大院内狗躺在那儿沉睡,马厩里的马在沉睡,屋顶上的鸽子将头埋在翅膀下沉睡。他走进王宫内,看见墙上的苍蝇在沉睡,厨房里的厨师向上举着手,似乎是要打那童工一耳光,一个女仆手里抓着一只黑母鸡准备拔毛。他继续向里寻去,一切都静得出奇,连自己的呼吸都清晰可闻。终于,他来到古老的宫楼,推开了玫瑰公主在的那个小房间的门。玫瑰公主睡得正香,她是那么美丽动人,他瞪大眼睛,连眨也舍不得眨一下,看着看着,禁不住俯下身去吻了她一下。就这一吻,玫瑰小姐一下子苏醒过来,她张开双眼,微笑着充满深情地注视着他,王子抱着她一起走出了宫楼。

此刻,国王和王后也醒过来了,王宫里所有的人都醒过来了。他们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互相凝视着,似乎还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马站了起来,摇摆着身体;狗儿欢跳不止,汪汪吠叫;鸽子由翅膀下抬起了头,昂首四顾,振翅飞向田野;墙上的苍蝇嗡嗡地飞了开去;厨房里的火又窜起了火苗开始烧饭,烧烤的肉又吱吱作响;厨师怒吼着扇了童工一个耳光;女仆继续给鸡拔毛,一切都恢复了往日的模样。不久,王子和玫瑰公主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典礼,他们幸福欢乐地生活在一起,一直白头到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戒指在古代代表的“禁戒”的标志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戒指如今大多数情况下是婚姻情况的代表。而戒指的来源于有很多叫法,在其中一种叫法是来自古时候的我国皇宫,史籍里将之称之为“约指”、“笔记”、“代指”等。

那时候天子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子。而当妃子群妾拥有杯孕或别的状况不可以贴近君主时,就会以金指环套在右手,以禁戒君王的“御幸”;平常则用银指环,套在右手。

之后,戒指传入民俗,去其本意,认为美观大方,时间一长便留成作风。因而,女性在那时候戴指环,并不是以便炫美,也非以便装饰设计,只是以警示慎,起着禁戒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代夫妻之间的礼仪

全文共 1616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家庭能否幸福,取决于夫妻之间,所以夫妻之间的相处是很重要的。古代三妻四妾到如今的一夫一妻制,夫妻之间都是要注重一些礼仪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 古代夫妻之间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古代夫妻之间的礼仪

丈夫的应当以五事对待妻子:

首先,丈夫应当尊敬妻子,每天外出和回来当告知妻子。

其次,丈夫应当供给妻子衣食之需,使妻子在自己的呵护下过得幸福美满。

再次,丈夫应当给予妻子供日常开销的金银等物,并且供给妻子必要的诸如珠宝等装饰品。

第四,家中的所有物品交给妻子管理,让妻子有当家做主的权利。丈夫这样做,不仅是对妻子的尊重,也为了使自己能够安心在外做事业。

第五,做丈夫的不得背着妻子在外蓄养供役使的女人。

丈夫对待妻子应当做到以下五点:

首先,对妻子以礼相待,尊重妻子。对一个男人来说,妻子是他一生中最亲的人,终生相伴,相互扶助。父母虽然亲,但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老去;子女长大会成家立业,离你而去。所以,丈夫对妻子要以礼相待,勤加爱护,建立相濡以沫的关系。

第二,在家中保持男人的严肃,不随便嬉戏,在妻儿面前树立起威信,因为男子在家中有教化妻儿的职责。

第三,随时供应妻儿们的衣食之需。

第四,丈夫应当经常供给妻子庄严自身的装饰品。女人的爱美之心更胜于男人,作为人夫,在自己允许的条件下,为妻子提供必要的装饰品。

第五,丈夫应当托付妻子管理家财和眷属。佛陀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告诫善生,做丈夫的应当将家务之事委托妻子主管,既是对妻子的信任,也是对家庭事务的合理分工。现代社会中,很多家庭并不完全由妻子管理家财和家人,但是真正由女人来掌握家财的家庭,往往会过得比一般家庭要好。

二、妻对夫的礼仪和义务

妻子对待丈夫,应当做到以下五点:首先,丈夫从外面回来,妻应当起身迎接,体现妻对丈夫支撑家庭的感恩之情,当今社会,夫妇一起工作支撑家庭,如果能相互迎接,会使家庭关系更为融洽。

其次,丈夫不在家时,妻应当在家为丈夫做饭,打扫卫生等待丈夫回来,当今社会夫妇一起工作的情况很多,如果能一起分担家务,也能使家庭和睦。

再次,妻子应当对丈夫保持忠贞,不得与夫外的男人有染。不得辱骂他人,乃至受人辱骂不得以骂回应。

第四,妻子应当听从丈夫正确的教诫,家中共有财产不得私自藏匿。否则会失去彼此的信任。

第五,丈夫休息之后,自己再休息。在古代社会,男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女人通常不外出工作,当今社会此作法显得过时,但作法背后的用意是善待丈夫,如果夫妇间相互善待,则家庭稳定,和乐幸福。

妻子对丈夫应行的五事:

首先,妻子应当每天先于丈夫起床,操持好家务,以示对丈夫的关心。虽然现代社会,丈夫和妻子有各自的工作,但妻如果能每天先于丈夫起床,能够将家庭操持得更好,还能赢得丈夫的赞美。

其次,妻子不能先于丈夫而坐,体现妻对丈夫的恭敬,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妻希望得到丈夫的爱护和尊重,自己首先要守礼。

再次,妻子对丈夫的言语要温顺和气,让丈夫感到家庭的温暖。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丈夫在家庭中都起着顶梁柱的作用。妻能对丈夫和颜悦色,从生活各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使身心疲惫的丈夫感觉到家庭的温暖,使丈夫也能够更加爱护妻和子女,任劳任怨地承担家庭责任。

第四,妻子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丈夫。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站在丈夫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关心丈夫,对丈夫的缺点与不足,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保持家庭和睦。

第五,妻子最好能够顺从丈夫的意旨做事。佛陀指出,丈夫在维持家庭生活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妻应当多替丈夫分担家庭事务,减轻丈夫的生活压力。凡丈夫托付的事情,只要有利于促进夫妻关系,和谐家庭发展,妻都应当按照丈夫的心意去做。

夫妻的关系是一个家庭稳定的基础,而家庭是国家的细胞,家庭稳定,便是国家安定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夫妻应当按照佛陀的教诫,平等相待,里外分工合作,各司职守,各尽本份,彼此照应,相互供养,相互成就。夫妇相处的伦常道理经得起时空的考验,即使现代的夫妻都能够按佛陀的教育去做,家庭也一定会幸福美满,其乐融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秋节古代人是如何称呼的

全文共 3011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韩两国共同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你知道中秋古代人的叫法吗?下面小编就告诉你中秋古代人的叫法,一起看看吧!

古代中秋节习俗

一、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士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二、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三、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四、玩兔儿爷

近人金易、沈义羚所著的《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

故事说,晚饭后按着宫里的习惯,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袭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吧,“太阴君”是由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请出神码来(一张纸上印一个大兔子在月宫里捣药),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的,是方的。街上有时偶然听到晋北人唱“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甜不过尕妹妹的温柔。”可见,晋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

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为祭兔时做的。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下。宫女荣儿说:“就这样,由皇后带着妃子、格格和我们大家行完礼,就算礼成。我们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点礼仪不周,得罪了神鬼,给自己降下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都是争着参加。”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虔诚。

从这个故事看,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变化。

中秋古代人的叫法

1、仲秋节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2、八月节

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八月节(八月十五至二十日)。节日的头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装,齐集在寨子的地坪上。据说,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动一直延续到节日的最后一天。

3、女儿节

民间拜月,每当圆月升起的时候,各家在庭院中迎着月光陈设香案,按习俗多为全家妇女拜祭,即使是回娘家暂住的媳妇届时也必须返回婆家过中秋,北方民间还流传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谚语,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女儿节。

4、兔爷节

老北京中秋节祭月有供兔爷的习俗,京城里的老少爷们儿也把这天叫做“兔爷节”。兔爷是北京独有的民间神 ,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的灶君庙被认为是兔儿爷的老窝,一到农历八月,买兔爷的人们便络绎不绝。

5、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这也是叫“月夕”的原因之一。

6、玩月节

是日,古代有月下游玩、设宴赏月的习俗,所以被称为“玩月节”。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条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当时的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民间也不会早早休息,连小孩都不肯睡,“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7、拜月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8、八月会

八月会亦称“调声节”。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海南省儋州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这天,种植男女青年汇集镇上,互赠香糕、月饼、花巾、彩扇、背心等。成群结队,川流过市。晚上拥出村口。到预定集合场地,进行规模盛大的调声对歌活动。

古代中秋节食俗

1、桂花糕

桂花酒,八月桂花香,的确,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中秋节时许多人家都会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无论是桂花糕还是桂花酒都无一例外地散发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2、田螺

在广东许多地方,中秋节还会有吃螺蛳的习惯。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而且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3、月饼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小吃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其中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

4、鸭肉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而且,八月份的鸭子整好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猜你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英国古代牧羊犬的形态特征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古代牧羊犬(详情介绍)

英国古代牧羊犬一身飘逸蓬松的毛发,不仅显示出他高贵的身份,更能抵御严寒气候,公犬有领状毛,而母犬没有。公犬外貌显得雄壮,而没有不必要的攻击性。母犬性情温柔,但身体不能软弱无力。母犬背部可比公犬略长。英国古牧犬的背部不能过长,因为过长可能导致背部软弱,无法胜任其正常的工作,失去了工作犬的价值。但与此同时,太紧凑的身体对一种拖曳宠物狗来说,也非常不利。饲养者应该采取折中方案,致力于培养这样的古牧:性情活泼,体形中等,身体不过长但肌肉发达,胸部不能过深,且肋部伸展良好,颈部结实,前躯直而腰部非常结实。【体形】大小――公犬的身高(从肩胛骨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在55.8厘米以上,母犬在53.3厘米以上。比例――体长(从肩胛前端到坐骨结节的距离)几乎与肩高相等。体格――肌肉发达,骨量充足。【头部】眼睛――褐色,蓝色或一个眼睛褐色、一个眼睛蓝色。琥珀色或黄色眼睛不符合要求。耳朵――中等大小,平贴在头部两侧。颅骨――宽大且最好呈正方形。眼眶上缘适度圆拱。整个颅骨都被覆毛发。头脑上前额与吻之间的凹陷边界清楚。下颌――长、结实、正方形。鼻子――黑色,大。牙齿――结实、大、整齐。钳状咬合或剪状咬合。【颈部◆背线和躯干】颈部――长,温和地成弓形。背线――在肩胂骨比腰部略低,但没有软弱或松弛的迹象。注意:背线是这一品种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品种的特征。躯干――短而紧凑,臀部比肩部要宽,肋骨支撑良好,胸部深而宽。尾――断尾,尾巴在贴近身体处切断。【前躯】肩胛骨倾斜向后,尖端狭窄。前肢盖,且骨量充足。从扇胛骨到肘关节的距离与从肘关节到地面的距离几乎相等。【后躯】圆,肌肉发达,跗关节位置低。站立时,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跖骨都垂直于地面。【脚】小而圆,脚趾圆拱,脚垫又硬又厚,趾尖笔直向前。【被毛】丰厚,质地较硬,不直,但很蓬松,不能卷曲。毛发的品质和质地要比单纯的毛量更重要。-V-±B或柔软的被毛属于缺陷。在没有修剪和季节性脱毛前,底毛具有防水能力。大腿和臀部的毛发比其他部位的毛发要更浓厚、更长。被毛轮廓和质地都可以用人工方式修剪、清理,但足爪和屁股不能修剪。【颜色】任何深度的灰色、灰白色、蓝色或蓝黑色,带有或不带白色斑纹皆可。任何褐色、淡黄色 都是严重缺陷。【步态】小跑时,动作轻松有力,步幅大,步频低。奔跑时很有弹 性,也能以低速度踱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梦幻的粉红公主房装修效果图漂亮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网上爆出了“最嗲女神”林志玲的粉红公主卧室,粉色的电视柜,粉色的衣橱,玫红色的地毯、椅子,行李箱也是紫红色的,就连在家穿的居家服也是嫩粉嫩粉的。整个房间都弥漫着粉色的空气,充斥着少女的气质,可以看来林志玲这种“嗲嗲”的风格和这粉红色卧室有着极大的关系。

梦幻的粉红公主房装修效果图欣赏:

林志玲的粉红色公主卧室

然而,对于粉色来说,这几乎是所有少女都无法地抵抗的颜色,那么今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几种粉红卧室装修效果图,让每个少女心中的公主梦实现。

粉红卧室装修效果图一

粉红卧室装修效果图

一个粉红色的卧室,必然是以粉红色为主打,而墙面最为室内最大的装修区域,也就最能够快速的体现出室内装修风格的,因此将墙面涂上粉红色的油漆涂料,再加上可爱的配饰,那么就能容易的打造出可爱、梦幻的粉红色卧室装修风格了。

在上面的这款粉红卧室装修效果图中,将卧室墙面涂刷了粉红色涂料,这种淡淡的粉红色涂料,给人温和、舒适的视觉感受之外,特奠定了室内装修风格,加上可爱的娃娃、粉红色窗帘以及可爱的贴纸等,将少女的浪漫、天真表露无疑。

粉红卧室装修效果图二

粉红卧室装修效果图

粉红卧室的装修,不仅仅需要在墙面上做功夫,床最为卧室之中最大的家具,也是表现粉色卧室装修风格的主要载体。所以将床以及床上用品等装扮成粉红色,也是表现少女情怀的一种方式。

在上面这款粉红卧室装修效果图中我们可以直接的感受到卧室主人的天真、浪漫,墙面上波点状的粉红色壁纸,加上蝴蝶式墙面装饰品,而最为突出的就是床为欧式造型,白色和粉红色的结合,打造出甜美的效果。

粉红卧室装修效果图三

粉红卧室装修效果图

粉红色卧室,不仅表现出少女的天真、浪漫,也是少女们对于“公主”的一种向往,而欧式装修之中,对于公主的表现当然少不了欧式造型的床。不仅体现出欧式之中的古典,配合现代的家具更有现代的气息。

在上面这款粉红卧室装修效果图中,不仅采用玫红色墙面和欧式的床,还将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的文化带入其中,例如墙面上的孔雀图和西方油画,将中西结合起来,彰显出良好的文化素养。

每一个少女都有一个“公主梦”,那么将自己的卧室打造出公主般的梦幻风格并不困难,相信再看了小编为您带来的粉红卧室装修效果图,您一定有这方面的灵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古代爷爷奶奶称呼有哪些

全文共 124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叫爷爷为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叫奶奶为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体会历史印记,感悟中原古代文明之光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中原地区在古代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问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在中原文化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古代文明印记。本期的中原文化带你去感悟中原古代文明之光。

感悟中原古代文明之光

去郑州大学附近的旅途,走进了河南博物院,那里不仅有自于20世纪初安阳、淅川、洛阳、商丘、开封、三门峡、辉县、新郑、安阳等地的考古发掘13万多件的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和历代陶瓷器、玉器,更有仰韶文化起的“文明曙光”(原始社会时期)、“三代辉煌”(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脉源。在博物院的一段浏览,领略的是中原华夏民族生息延伸的经历,也从内心对这片土地孕育的文明产生敬仰。

莲鹤方壶

河南博物院最早的藏品之一,为保护及研究随其一起于1923年出土的大批新郑城关李家楼村郑公大墓珍贵文物亦是河南博物院创立的初衷之一。这是一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壶身上下遍布纹饰,异常瑰丽,尤其壶顶中央站立一展翅的鹤鸟,开创前所未有的清新风气。原有一对,另一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甲骨文

博物院门前

走进博物院的远古文明展览,原始社会展厅、夏商展厅、西周展厅和东周展厅,用简洁精美的语言和珍贵的文物,讲述那华夏文化源远流长的记事,在一步步前行、一次次端详中,都有赞叹和感悟。二里头、郑州商城、甲骨文、殷墟、青铜器、洛邑、虢国贵族墓地、三晋文化等一个地名和文物名称,串起了从原始社会、夏。商、周的文化脉络。

妇好鸮尊

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系商代晚期器物。通高45.9厘米,口径16.4厘米。盛酒器,形体呈猫头鹰状,昂首、圆目、宽喙、小耳、高冠,双翅并拢,双足与垂尾共为三点支撑,后颈有口,上有盖。内壁铸“妇好”二字铭文。背有兽首弓形鋬。器身满布缛丽的纹饰,造型典雅凝重,为商器之精品。

贾湖骨笛

裴李岗文化。用飞禽翅骨制成,基本具备七声音阶,距今七八千年,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是竖吹管乐器的鼻祖。

你可能也喜欢:

流传六千多年的历史,中原文化是什么意思

中原文化代表人物: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

半部中国史: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有什么关系

酒文化:各种酒的饮用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是什么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松赞干布成为吐蕃的国王后,用几年的时间兼并了周边的小国,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而后松赞干布谋求和唐朝的密切的关系,先后两次向唐朝的皇帝求亲后,唐朝的皇帝同意了他的和亲请求;文成公主原本是皇帝亲戚的一个女儿,被封为了公主,在大臣的护送下前往吐蕃,松赞干布亲自迎接自己妻子,随同自己的妻子一起回到了拉萨。

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文成公主到了拉萨之后就开始移风易俗,将儒教和佛教传播到拉萨;文成公主竭力推行中原的习俗,还倡议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向吐蕃人民传授经书,使他们熟悉佛法、虔心向善。

西藏地区气候寒冷,农业种植技术落后。文成公主实验性地种植从中原带来的五谷种子和菜籽。有一些粮食和蔬菜,如玉米、土豆、蚕豆、油菜等成功地适应了高原的水土。小麦在种植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最后成了高原的主粮青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建宁公主是谁的女儿 建宁公主是康熙的什么人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被这个建宁公主刷屏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建宁公主到底是谁的女儿呢?好像还挺给力的,还有这个建宁公主又是康熙的什么人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是康熙的姑姑,是皇太极的第十四女儿,所以这个建宁公主和康熙就是姑侄关系了。

但是在鹿鼎记中,这个建宁公主的身份就非常遗憾了,建宁公主的母亲前明将领毛文龙之女毛东珠,而她生父在书中并未确切说明,一直成谜哦,所以和康熙的关系虽然明面上是玉妹,但是真实性就得要重新研究了。

建宁公主简介:

建宁公主,是在金庸小说《鹿鼎记》登场中虚拟人物。是主人公韦小宝的七位夫人之一,性格刁蛮、泼辣、胆大妄为。

在金庸笔下,这位金枝玉叶的公主却是一个有点心理变态的施虐狂兼受虐狂,常常是刚才还打得韦小宝鼻青脸肿,嘴歪眼斜,转瞬间就跪在地上大叫“桂贝勒”了。

她身世可怜,母亲本是神龙教为了得到《四十二章经》而安排进宫的一个卧底——前明将领毛文龙之女毛东珠,而她生父在书中并未确切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国古代的田径纪录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田径运动作为一项军事技能,在中国古代随着战争的需要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与西欧发展起来的田径运动完全不同。军事训练虽然重视跑、跳、扔能力的训练,但不重视成绩记录,所以没有运动成绩的记录。然而,一些相关数据可以从史料中进行交叉核对,从侧面大致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田径运动的水平。

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网络图)

陶的《元末明初南村弃耕记》记载了元代有一个名为“归田池”的长跑比赛。“贵由红。是的。尝试每一步。这叫做放手。在大都,它从河西开始。如果商都,从泥河开始。三个多小时,走180英里,登上王位,鞠躬,欢呼万岁”。在古代,一天被计算为12小时,而现在3小时是6小时。6小时跑180英里,1小时跑15000米。

“南村弃耕”(网络地图)

《北石羊大眼睛传》记载,大眼睛“三人一条长绳,扎成一个发髻,直直地走,好像绳子丢了似的,但马驰不如它”。虽然这里没有具体的结果,但可以想象,一根3丈长的绳子可以跑成一条直线,如果没有100米11秒的速度是不可能的。

古代田径(网络地图)

根据《黄发传》中的另一个记载,在南方历史上,“新建的巴山人也是如此。他有勇气每天走200英里,还能跳30英尺。”距离是跳远。根据中国历代度量衡变化表,梁朝的一英尺相当于今天的0.2505米,所以三英尺等于7.05米。黄发的跳远纪录是7.05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英国古代牧羊犬的寿命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古代牧羊犬(详情介绍)

狗狗的寿命再长也就短短十几二十年,但是它们所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以及心灵上的慰藉却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很多饲主为了能让狗狗活得更长久一些,往往不会去计较什么代价。英国古代牧羊犬的寿命一般是多少呢,该犬的平均寿命通常在10-12年左右,不过狗狗的寿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并不能按常理来判断。

品种对于狗狗的寿命固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狗狗寿命的因素主要还在于主人平时的饲养方法,正确的饲养方法能让狗狗生活得更健康,而且能够减少疾病发生地概率。合理地喂食方法不会让狗狗出现营养不良,或者是营养过剩的问题。选择正确的食物也不会让狗狗出现因食物而出现拉肚子、或者是其它肠道疾病等问题。因此合理地饮食安排对于狗狗的寿命有着很大的影响。

良好的护理习惯也是影响狗狗寿命的一个因素,如果主人平时不注重清洁护理,那么很可能就会让狗狗受到细菌的侵害,从而出现某些问题。一旦出现某些疾病,我们就要为其用药,所谓用药三分毒,不管是什么要对于身体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影响,因此这也是影响狗狗寿命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所以说狗狗的寿命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而我们能做的其实就是将狗狗平时的饮食工作、以及护理工作这种最基本但是却很重要的事做好,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狗狗因一些小事而出现问题,让它们生活得更长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代女子称呼是什么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女子的别称有很多,主要有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张祕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青娥:指代青年女子。娥,“蛾眉”的省称。

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裙钗:因妇女著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巾帼: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智慧出众的妇女的代称。如清代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乾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代最流行的九中养生方法你知道吗?

全文共 242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古代时期是有许多养生方法,人们重视养生,特别是古代皇室追求养生或者长生不老,而四处寻求各种良方,那么他们寻求的养生方法到底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最流行的九中养生方法

秘方一: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秘方二: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秘方三:固精养生

中医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秘方四: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秘方五:顺时养生

中医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秘方六:排毒养生

中医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以“排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

秘方七:静神养生

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秘方八:修身养生

中医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秘方九:调气养生

中医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能之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导致元气的虚、陷、滞、逆等症候,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

养生小方法

1.快跑5分钟,堪比慢跑45分钟。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研究发现,每周进行3次5分钟短跑或每天骑车45分钟,都能增强新陈代谢,促进心脏健康。与慢跑、健步走等运动相比,高强度的运动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相同的结果,而且更有利于坚持下去。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陆一帆指出,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快跑属于后者,能增强爆发力和反应速度,维持内分泌平衡,减少跌倒风险。现在学界普遍认为,老年人也需要一些无氧运动。老人快跑时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摔跤和过度疲劳。平时还可练习仰卧推举、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加强四肢、腰背部的力量。

2.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1小时。

很多人认为冥想“很玄”,冥想是西方化的叫法,在中国被称为“内观”,心理学称之为“正念”,与传统的禅修、打坐颇为相似。冥想就是关注自己的一呼一吸,将心神收归身体,不去胡思乱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正念冥想可提高大脑的连通性,增强记忆力,消除恐惧和压力。傅春胜说,最初级的冥想简单易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想”:不带任何评价地看待一件事物,比如凝视一朵花、观察一片叶、仰望一次夜空……只需几分钟,就能放松大脑和心情,解除焦虑和疲惫,回归精神饱满、思维清晰的状态,就像从熟睡中自然醒来一样充满活力。

3.午睡10分钟,堪比熟睡2小时。

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午后小睡10分钟就可以赶跑困意,对神经的放松效果堪比深睡眠2小时。如果每天午睡30分钟,可使激素分泌更趋平衡,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减少30%。用午睡给自己“充电”,可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晚上睡眠不好的人,更要在中午小睡一会,能改善睡眠不足带来的影响。施明建议,午睡时间可选在午饭后半小时,不要吃完饭马上睡觉;午休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否则更疲劳。上班族午睡时尽量不要趴在桌上,可自备折叠躺椅。

上班族日常养生方法

一、小口喝水

喝水时最好小口小口地喝、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灌太大口,否则身体无法有效吸收。喝太大口的水,就像忽然间下起大雨一样,尤其是循环差、经络容易阻滞的人,反而会引起身体局部“闹水灾”,也就是水肿。

二、多摄取具抗氧化功效食物

如维他命C、E,绿茶多酚、葡萄多酚等,都是具有抗氧化功效的成分,可以多摄取水果;由于葡萄多酚存在于葡萄籽内,建议吃葡萄时,可以改成喝葡萄汁,连葡萄籽一起打汁,才能有效摄取葡萄多酚。

三、吃含水量超过70%的水果蔬菜

每天补充适当的保湿果蔬,由内而外抗干燥。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过70%,即便一天只吃500克果蔬,也能获得300多毫升水分。养生专家发现,芦荟、莴苣、黄瓜、葡萄、白萝卜、芹菜、葡萄、梨、苹果、柑桔等都有助于滋阴润燥。

湿气太重怎么排出来

1、运动

运动出汗是人体保持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运动排汗进行祛湿,祛湿的同时,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2、注意室内通风

不通风是加重湿气的重要原因,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平时要适当开窗透气,特别是房间内潮气重时。

3、拔罐

拔罐是通过刺激人体血脉和神经,起来舒经活络、祛除体内寒气的作用。湿属于邪气的一种,拔火罐不仅可以祛除邪气,还能够驱除体内的风、寒、热等邪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代女性看病如何保护隐私

全文共 402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我国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现在看病都是很方便的,而且也没有什么男医生不可以看女患者之说。那您知道古代人看病是什么样的吗?您知道古代保护女患者隐私方法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有关古代看病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看啊。>>>男人情不自禁想亲密的心理

古代保护女患者隐私方法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女性患者看病该如何保护她们的隐私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社会话题。

古代医生诊疗有望、闻、问、切即所谓的“四诊”。

在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医生如何为女患者看病?

女患者不能随便找医生看病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

在古代医生大部分都为男性,并且在儒家伦理男性医生是占主导地位的,而且讲究“男女有别”以及“男女授受不亲”之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古代一直存在“女病难医”以及“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女人”等说法,这是女患者都是处于很困难的状态之下。

特别是皇帝后宫的女病人,男医生尤其“碰不得”。即使病得再重,也不能随便请男医生进宫去为女患者看病。而且,历朝历代都有规范后宫女人就医行为的规矩。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六月,命礼臣议宫官女职之制时特别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可见,嫔妃生病只能根据病情让医生开药方,即所谓“以证取药”。

朱元璋如此这般,初衷是“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根本上还是考虑后宫女人的隐私。

就是是古代的医生已经是被允许进入后宫给哪些娘娘们看病,也有存在非常严格的规定,也是不可以轻松给患者看病的。

民间有这么一个传说,明成祖朱棣的孝慈皇后患有乳疾,不少名医诊后都不见效,皆因无法直视,诊断困难。

有一天来了一位道士,说能治好皇后的病。但这道士只能远远地站在门外,不能进入皇后的房间。

如何切脉?这道士想出了一个法子,让人在皇后的手腕缠上一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判断皇后的脉象。

朱棣为了测试道士医术的真假,暗中将丝线先后绑在皇后的玉环上和猫脚上,结果都被道士识破了,结果道士真的治好了皇后的病。

这个传说既说明道士的医术相当高明,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男医生给高贵妇女看病的难度。

民间女性同样有封建礼教的禁锢,女子生病特别是患了妇科疾病往往羞于启齿,或语焉不详。有的女病人宁愿病死也不愿意公开隐私。

元明善的《节妇》中,记载了一位乳房生疮溃烂的寡妇马氏,由于拒绝男医生治疗,最终丧命。马氏说:“宁死,此疾不可男子见。”

男医生不能接触女病人肌肤

明代《习医规格》规定“隔帷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

古代看病,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就医模式。“走出去”就是去医生家里就诊,但女人生病了,更多是“请进来”,把医生领到家里看,以方便医生的望、闻、问、切。

这时候,女病人仍不能直接给医生看,要用东西“隔”一下,以遵从“男女授受不亲”的信条。即便可以出来见男医生,女病人也要用纱巾或扇子“蔽面”。

普遍的情况是,家人会在病床前设纱帐,也有的在闺房外挂帷,医生透过纱帐观察女病人的气色、舌象等,完成“望诊”的程序。光“望”当然不行,“四诊”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切”。

切诊,即号脉,又称把脉,摸捏病人的手臂号脉象。而古代女人最忌讳手让别的男人摸,被陌生人摸了算是“失贞”。

宋代司马光的《家范》中记载一例子:一妇女带着孩子,背着丈夫的遗体投宿,男店主不准,把她硬拉了出去。这个妇女便认为被污身了,用斧子砍掉了被拉过的手臂。

这种行为虽然极端,但说明古代女人的贞洁意识十分强烈。

所以古代男医生给女病人诊疗时,是绝对不会直接触碰女病人肌肤的。但不摸如何切诊?医生会戴上手套,或是用薄纱罩在女病人的手臂上,然后才出手号脉。

明代名医李梴在《医学入门·习医规格》中,总结出一套古代医生行医的行为准则,其中提到给女患者看病的如下注意事项.

“如诊妇女,须托其至亲,先问证色与舌及所饮食,然后随其所便,或证重而就床隔帐诊之,或证轻而就门隔帷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寡妇室女,愈加敬谨,此非小节。”

李梴还特别指出,遇到女病人家庭困难,医生要“自袖薄纱”。

皇家用女医生为妃嫔“视乳产之疾”

清朝御医为慈禧太后:隔着帷帐“牵线切脉”

李梴所说的,是为一般女病人医治时的注意事项,如对隐私要求更高,隔纱挂帷都不允许,那么怎么办?首先是找女医生。但古代女医生毕竟不多,男医生的水平远远高于女医生,所以对重要女性病人还得请男医生。

不过,男医生即便再德高望重,面对女病人也要回避,传说他们常用的诊断方法是“牵线切脉”,也叫“悬丝切脉”。

所谓“牵线切脉”,是用丝线一头固定在女病人的手臂上,另一头由医生远远牵着,通过丝线的信息传导,完成“切诊”过程。

古代的医生怎么看病

《黄帝内经》里黄帝的老师岐伯说,诊治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那就是:“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意思是:关好门窗,多方面地询问病人的病情,顺从他的心意,心满则其神回,神回则昌,神不回则亡。为什么要关好门窗呢?

这是不是太夸张了?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看病的,可谓坐立不安。而古人看病,医生和病人都要从容坐定了才行。

关好门窗更是了解隐衷的需要,医生要了解病人的饮食居处和生活经历,是不是从当官的变成老百姓了,是不是从富人变成穷人了,暴乐暴苦,始乐后苦,都可能是病的起因。

从起因再问到病的过程,一步步的询问不仅使医生探察明白了,似乎也有启蒙病人之效,病人逐步领会了患病的来龙去脉,领会也成为诊治的一部分。

而前述那种看病法,刚坐下,人与人的交流一点没有,就把你从切身的感觉里拉出来,让你去跟机器打交道,假如你不想进入那个“非人”的系统,想先听一听医生的直觉,他是没空理你的。

你只好去化验拍片,拿回一个非人系统的“解释”来(这个解释医生“翻译”给你听,你也听不懂),然后你吃药打针(疑疑惑惑,盲吃盲打)。

整个诊病的过程如隔靴搔痒,治病好像掩耳盗铃。古时候没有医疗设备代行检查之责,惟有不惮其烦细细沟通,方能减少错误。

如今有医疗设备插足医患之间,看病相对简单化了,整体水平也提高了,机器用标准化的语言替代了庸医的模棱两可。

但是机器的功能强大到横亘医患之间,也的确令人不满,所以医患双方都在尽力把“人”的平台往上搭,从普通门诊到专家门诊,再到高级专家会诊中心,虽然是市场经济的操作方式,骨子里还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愿望。

古代解决“看病难”的招数

从秦汉到清末史书均有朝廷“赐药”于民的记载

早在上古周代,朝廷已设有专门为老百姓服务的“疾医”,《周代·天宫》称,疾医的职责是“掌养万民之疾病”。在古代,方便群众就医,让老百姓看得起病,较常见的办法之一是“赐药”。

古代赐药活动多出现在瘟疫、传染病流行期间,针对看不起病的老百姓,平常也会赐药。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曹魏、南朝齐、北朝魏都曾在平常背景下这么做过。

从秦汉到清末的历代相关史料,几乎所有朝代史书上都有赐药的记载,到了宋元以后,赐药事例更多。如本专栏以前《古代购药也“实名制”吗》一文提到的南宋朝廷给京城临安(今天杭州)居民送医送药一事,即属于赐药行为。

针对京城病疫流行,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六月二十一日,宋高宗赵构要求翰林院派出4名医官,给临安城内外的老百姓看病巡诊、赶制药品;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宋孝宗赵慎则要求所有医务人员上岗,走上临安街头,挨家挨户上门发药。

不只朝廷和皇帝会赐药,地方衙门和官员,也不时为辖区内老百姓提供免费医疗。

《后汉书·钟离意传》记载,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会稽郡一带(今江浙境内)发生特大疫情,死了好几万人。当时负责地方具体事务的钟离意,便亲自到疫区照看、慰问病人,送去医药,因此赢得民心。

北魏时期孝文帝设“别坊”免费看病就医

建立公众医疗机构,是古今通行、方便患者就医的最可靠办法。西周时期已有专门为贵族服务的医疗机构,但由官府成立的面向老百姓的医疗机构,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出现。

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间更需要医疗服务。当时,南朝齐文惠太子萧长懋建立“六疾馆”,救济、收养穷人。

“六疾馆”并非专门的医疗机构,仅相当于现代的福利院。开办给老百姓看病的官办医院,则是少数民族鲜卑政权北魏(公元386-557年)设立的。

当时的皇帝叫元宏,史称孝文帝。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小皇帝之一,虚岁5岁继位,年号“太和”,在冯太后助推下,北魏在“深水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连姓都改了,易“拓跋”为“元”,史称“太和改制”。

北魏的“医改”创新突出地表现在解决民间看病的问题上。皇兴四年(公元470年),北魏便曾开展过临时性“送医上门”活动,派医生到“基层”,为患者免费看病、发药。

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北魏创办了中国历史上首个面向基层的政府医疗机构“别坊”。别坊有别于为官员和贵族服务的“太医院”,是专门为看不起病的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

有学者称,“别坊”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人民医院”,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费用全免。

唐玄宗李隆基“亲制广济方颁示天下”

然而,北魏的“别坊”主要是针对京城地区的,对外地或边远地区的患者则采取赠送指导性医药手册的办法,供基层医务人员和患者参考、选择。

为此,北魏专门安排医署主管官员,召集当时的一流医疗专家,选择医方精华,汇编成30卷“医疗手册”,在全国公开免费派送。这种汇编医方、普及医药知识的做法,早在皇兴四年“送医上门”活动时,便搞过一次。

唐朝的医疗卫生机构相当完备,大大缓解了以前朝代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但唐朝为老百姓“看得起病”所作的努力,具有创造性的“医改”设计,要算立法,以法律条款形式,来规范医生的职业行为,强调医德,突出救死扶伤。

结语:看了小编上文的介绍,您应该已经知道古代保护女患者隐私方法都有哪些了吧,您也应该已经知道古代的医生怎么看病了吧,是不是感觉古代女性看病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呢?我想您一定跟我一样的想法,那小编希望您可以把今天的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们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延禧攻略中万紫千红是什么?古代习俗打树花和烟花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1568 字

+ 加入清单

延禧攻略中的万紫千红为什么看起来这么像烟花呢?其实可以把万紫千红理解成是另一种“烟花”形式的习俗。实际上万紫千红是河北省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据说第一次打树花是在唐朝,李白还在他的诗中记载了这一幕。那万紫千红在古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习俗呢?万紫千红又和烟花有什么区别?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很多观众都知道《延禧攻略》中的“万紫千红” 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不过这种节目在剧中看起来并没有烟花漂亮,实际上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会明白打树花的壮观。

《延禧攻略》第32集中,高贵妃见皇帝过问万紫千红的节目,赶紧向其介绍,还带着皇帝一起观看表演。娴妃也跟了过来,与皇帝一起欣赏万紫千红的表演,节目精彩缤纷,漫天火花绚丽夺目,让人叹为观止。高贵妃闻言,表示自己还要搭建舞台,并且走到了表演的地方。可是节目中的火花早就被做了手脚,高贵妃被火花烫伤,场面惊险不已。

《延禧攻略》中还可以看到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技艺,这也是首部将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带到观众视野的影视作品。

李白曾有"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诗句赞美秋夜冶炼盛景,因此在《延禧攻略》剧中"打树花"被称作"万紫千红",是高贵妃(谭卓 饰)为了取悦太后(宋春丽饰)而精心准备的节目,同时也在剧情推动上起了不小的作用。

负责这场戏"打树花"表演的匠人们不辞辛苦参与拍摄,只为能够把文化传承下来,其中一位老匠人说:"好害怕有一天我们没了,这个文化也消失了,这个年轻人没人爱学,希望通过电视剧这样一个(大众媒体),让大家看到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有多美"。

“打树花”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古人云"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铁匠买不起烟花却从打铁中得到灵感发明了"打树花"。

表演时匠人身着厚重羊皮袄,用新出炉1600多摄氏度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形状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被称为"树花",场面十分壮观。"打树花"也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许多第一次观看打树花的人来说,之前的兴趣也许在于它有现代烟花无法相比的民俗表演性,没想到无论它的壮观还是璀璨同样不逊色于火力强劲的烟花,差别只是在颜色上没有那么丰富。

为了营造更为热烈的场面,表演艺人会趁着前一场烟花还未散尽时,接连再泼上几勺铁水,让火花此起彼伏,错落有致,给人们呈献了一出别致的视觉盛宴。

据说当年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年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也同样渴望着热闹喜庆,但铁匠买不起烟花,他们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城门上方的砖墙上,好似朵朵烟花盛开。

这种特别的“烟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其热闹喜庆的氛围绝不输给拥有烟花的富人们,因此便有了每逢过年“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的民俗。

以前的打树花是在暖泉镇的古堡城墙上进行的,因为场地狭小,又有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赶来看热闹,于是,镇上专门新修了“天下第一堡树花广场”用于表演。

最早记录打树花活动的,是唐代诗人李白,他在《秋浦歌十七首》中写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754年(唐天宝十三年)李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往来于池、歙诸州,《秋浦歌十七首》即此时游秋浦所作。

《唐书·地理志》记载:“秋浦固产银、产铜之区。”从李白的诗中可看出,唐代的冶炼工人倾倒铜渣时“打树花”的情景,紫烟中红星乱闪,极为美丽,并且有声有色,伴以歌舞。

近年来,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博物奇妙夜》等文化类节目的热播,中华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年轻观众的喜爱。当《延禧攻略》通过各种层面,把非遗文化融入到电视剧中,受到年轻网友追捧自然是顺理成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