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康熙

康熙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康熙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康熙问题。

分享

浏览

5766

文章

133

康熙皇帝为何杀了唯一的亲妹妹的两个儿子?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康熙临死前为什么要杀自己的两个儿子

康熙皇帝也解释道杀吴应熊还有杀吴应熊的儿子,这就是为了寒老贼之心,是为了激励三军之心。

和硕恪长公主其实一开始对于这一门婚事还是比较满意的,两人在结婚之后4年就拥有了三个非常可爱的孩子,这也就意味着两人恩爱有加。但是伴随着顺治皇帝的驾崩,公主的好日子也同样已经开始进入到倒计时的阶段。康熙皇帝为了能够有效巩固自己的政权,自然就会选择去削藩,吴三桂在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就拿出一个准备辞官的折子,想看一下朝廷是什么样的想法。

可是吴三桂怎么也没有想到康熙帝王完全没有给自己面子,直接就选择盖章,吴三桂有一些不满,所以就开始选择造反。这件事情马上就让建宁公主大惊失色,因为不知道朝廷到底会如何处置。建宁公主虽然有一些害怕,但是想着自己的丈夫,又没有参与这一次的谋反,而且自己同样也是皇亲国戚说不定就可以逃脱一劫。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伴随着叛乱的气焰逐渐的嚣张,康熙皇帝就决定猝死,留在京城的吴应熊还有孩子。

建宁公主在惊慌失措之下马上就闯进皇宫,希望皇帝能够高抬贵手,饶过自己的丈夫还有儿子,但是皇帝怎么可能会心软呢?还是坚决下了死命令。同时又把这位公主软禁在冷宫中,一夜之间没有两个儿子,没有了丈夫,同样也会一直都在惊慌失措中度过,然后却没有想到康熙帝王为了斩草除根,也没有放过剩下来的孩子,即便建宁公主哭得撕心裂肺,更是磕出了血,也没有任何的作用。

在失去孩子失去丈夫之后,心已经彻底的死掉,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的欢笑,最终离开人世的时候只有63岁。

展开阅读全文

乾隆有什么特质?为何能被康熙看中呢?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乾隆为什么能得到康熙的喜爱?

乾隆首先会拥有着比较出色的外貌,而且也会拥有着比较出色的能力,就是因为如此才能够逐渐得到康熙皇帝的认可。

乾隆身材修长,眉清目秀,两只眼睛中也同样会闪烁着灵动还有智慧,康熙也会把这所有的一切全部都看在眼中,更是喜在心头。随后又马上检查了功课,康熙的每一个题目,他全部都能够对答如流,康熙原本就非常喜欢这一个小孙子,现在再看到了如此出色的学业情况之后,也同样会非常的欣喜。

另外在当时的封建时代,大部分的人都会比较相信生辰八字,康熙皇帝本身也就是如此,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让人送来了弘历的生辰八字。经过一番研究之后会发现确实相当的不错,上面会显示子嗣最多,身旺,富贵,寿命最长。总之一句话,这一个孩子其实就会拥有着帝王之相。

在经过批阅之后,康熙皇帝马上就下了旨意,决定把孩子带到自己的身边,然后去养育,小小年纪就一直留在康熙皇帝的身边,这也能够给接下来成为乾隆皇帝,埋下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康熙之所以会在众多的人中选择他,就是因为聪明好学,同样也是因为生辰八字,这不仅有后天的努力,也同样会有先天的运气,总之能够成为皇帝,这不仅是康熙的选择,也同样是一个历史的选择。

当我们在看到他成为皇帝之后,确实各方面都非常的不错,相信也就是这一个原因才能够备受认可。这确实是一个为民考虑的好皇帝,而且这些年来也同样已经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印象。也有人会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让人特别佩服的皇帝,从自身的特质就已经让大家看到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上康熙和乾隆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康熙乾隆为何长寿?

乾隆和康熙之所以会长寿,是因为一直以来都会比较注重养生,而且也会注重于饮食起居,做到起居有序有所节制。

康熙的养生一般都会注重于饮食起居,毕竟要想健康长寿,就需要注重于衣食起居井然有序,只要有节制,那么这才是养生的核心。康熙在养生这一方面会有效避免过量的饮酒,暴饮暴食,会有效注重于荤素搭配,这才能够有效促进于长寿。

乾隆的养生虽然会有所区别,但是也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主要是依靠活动筋骨,吐纳肺腑。这也是为了让自己拥有着比较强健的身体,可以有效提升抵抗能力,后者同样也会依靠康熙的长寿秘诀

当我们在经过分析之后,会发现大部分的帝王不是沉迷于女色,就是经常性的酗酒,总是会大鱼大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真的没有办法促进于身体健康。如今的现代人为了能够延年益寿也同样会经常性的购买一些保健品,古代的时候也会有很多的药物,比如说秦始皇一直都在追求长生不老,所以就会胡乱的服用药物,最终就导致死亡。

乾隆还有康熙根本就不相信这些丹药,也没有打算去服用这些丹药,也就是说很多的皇帝之所以丢掉性命,完全是因为服用丹药所导致。田荣以及康熙始终都会觉得要想健康长寿必然就应该遵循自然法则,这也是其他皇帝所做不到的。康熙5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出现白色的胡须,也有一些大臣表示在服用丹药的时候就可以逐渐的缓解,康熙在听完之后也并没有多说什么,只不过是一笑而过,毕竟人在逐渐成长时出现白虎子,这本来就是一个人之常情,让世人看到自己长了白胡子还在一直工作,这才是值得赞扬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康熙和孝庄太后的关系非常好,为何孝庄死后迟迟不为她下葬?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康熙孝庄太后感情深厚为何孝庄死后迟迟不安葬她?

这其实就是因为康熙内心的不舍,还有孝庄在临死之前的吩咐,要想知道这件事情必然就需要从康熙皇帝这方面来出发。

康熙皇帝其实和顺治皇帝一样,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登上皇位,但是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又有一些区别,总体来说康熙皇帝肯定要比顺治皇帝更惨。康熙皇帝在幼年的时候,为了有效躲避痘痘,小小年纪就已经被送到附近的住宅中生活,再好不容易返回紫禁城之后,连接的根本就不是和家人的团聚,而是父亲已经逐渐离世的消息。

父母双亲的离世,这也导致康熙皇帝的身边只有皇祖母的照顾,也正是在自己祖母的照顾下,也能够感受到来自于亲情的温暖以及爱,可以说孝庄已经弥补了康熙内心的空缺,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校长才可以成为康熙皇帝生命中完全不可以替代的存在。

在肖张的指导之下,慢慢的就变成了一代圣君,最重要的是孝庄依然还是康熙皇帝非常坚定的一个支持者,无论是在收复台湾,去除鳌拜,又或者是在平定三藩,校长一直都会站在康熙的身边,然后给予更多的支持,必然,也就能够给巨大的勇气,能够拥有着更多的信心。

所做的一切其实也能够让康熙成为一代明君,也就是因为有孝庄才可以出现后期的康熙大帝,康熙皇帝对于自己的祖母本身就是打从心底的尊敬。可能也就是因为如此,在孝庄太后去世之后,康熙的内心一直都会有着许多的不舍,根本就不愿意选择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康熙元年是公元多少年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康熙元年是指公元1662年。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孙子,顺治皇帝的儿子,雍正皇帝的父亲,乾隆皇帝的爷爷。

康熙皇帝在八岁的时候登基,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清朝迎来了“康熙盛世”,同时还实现了领土统一。但是康熙并没有像其他皇帝那样,从小就养尊处优。他的童年生活比较悲惨,也许正因为如此,养成了比较坚强的性格。另外,他还具有远大的意志力、非凡的智慧以及过人的胆识。

展开阅读全文

被康熙帝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是谁?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张伯行

在中国的清代,曾经出现过著名的廉吏,他是礼部尚书张伯行,他为官清正,被康熙皇帝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善吏”一词始见于《史记》,意为良吏。自古以来,为政当施善政,治国当行善治,为官当做善吏。

张伯行任江苏巡抚的时候,为禁下属送礼,专门发布檄文:“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着名。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谥清恪。

张伯行自幼即聪敏好学,受父亲、祖父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在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张伯行考中了举人,四年后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三十一年,即公元1692年,补授内阁中书,从此步入仕途。张伯行做官虽晚,但他任官始终忠于职守,克勤克俭,因而声名闻于天下,不但康熙皇帝对他多次表彰、擢升,百姓也称赞他是“天下第一清官”。

在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授任山东济宁道,当时正值灾荒,人民流离失所。他就让人从家中运粮食救济灾民,又捐出几船钱帛分发给百姓。到任后立即开仓赈济,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为此,他被指控擅动仓谷,应该革职问罪。张伯行认为“仓谷为轻,民命为重”,据理力争,最终使上司免去了给他的处分。做官为民是张伯行始终坚持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年幼的康熙是如何除掉手握大权的鳌拜的?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康熙是怎样铲除权臣鳌拜的?

是利用一群喜欢摔跤的男孩子,当然,在除掉鳌拜的时候,也完全是因为鳌拜过于的狂妄,完全没有把这一群人放在眼中,这才导致自己被逮捕。

康熙在只有8岁的时候就已经登上皇位,但是因为年龄比较小,因此父皇就会选择留下几个辅政大臣,在这些辅政大臣中,最嚣张的必然就是鳌拜,不仅会害其他的几个辅臣,到了后来也同样连早朝都不上。在众多的大臣中,鳌拜本身就是一枝独大,在当前的朝堂中势力也同样会比较复杂。

因此就算康熙比较生气,也照样没有任何的方法,就只能够选择忍着。康熙在贵族里面就会特意的挑选十几个会比较擅长摔跤的男孩,这些人的年龄一般和康熙是差不多的,基本上都是十几岁左右,这些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一天到晚摔跤。鳌拜并不是没有看到,早就已经看到过好几次,但是根本就没有在意,认为这只不过是男孩子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没有阻止。

相反也会觉得非常的高兴,因为皇帝越是贪玩,自己在朝堂中的权利肯定也就会越大,巴不得康熙一天到晚就只顾着吃喝玩乐,其他什么都不要管。

其实康熙根本就不是在玩,而是一直都在训练这些少年,然后让他们去一起对付鳌拜,等到训练一段时间之后,见准时机就让鳌拜来觐见。等到鳌拜过来时又拿走了鳌拜的随身兵器,这几个人早就已经朝着鳌拜扑了过来,接着就制服了鳌拜。其实在众多的小皇帝登上皇位过程中,要说比较成功的,肯定就是康熙,一直以来都会比较隐忍,在隐忍之后会逐渐的爆发,然后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帝王,人们也会觉得这还是非常不错的,当然在这背后必然也会有许多的付出。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康熙罗汉钱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康熙时期的钱(AD1662)铸造,铸造精良,铜制优良,西字少一笔,直径2662.0-26.9mm左右,过27mm极为罕见。

康熙罗汉钱是什么?

康熙罗汉钱是康熙时期铸造的康熙通宝的异品。与普通康熙通宝的区别在于,康熙罗汉钱的通字旁边是单点,而普通康熙通宝大多是双点;康熙罗汉钱的西字左上没有垂直,而普通康熙通宝则写为,这是识别罗汉钱的关键。

康熙罗汉钱的直径为26.0-26.9mm左右,过27mm这是非常罕见的。康熙罗汉钱具有极好的意义,象征着吉祥、幸福、安全和长寿,爱到老,在中华民国时期,夫妻之间存在着互赠罗汉钱的现象,所以康熙罗汉钱也起着爱的作用。它是一个受欢迎的品种,生存较少,升值潜力巨大,近年来市场价格飙升,值得收藏和投资。

与普通的康熙通宝小平钱相比,康熙罗汉钱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康熙罗汉钱制作精美,铜质优良,色泽金黄,外廓圆润,地章平整,内廓方正,穿口干净整洁,钱文笔粗。

其次,康熙罗汉钱文康熙通宝四字中的通字旁边是单点,俗称一点通。而普通康熙通宝大多是双点。

第三,康熙罗汉钱的熙字左上没有垂直,而普通的康熙通宝则写为,这是鉴别罗汉钱的关键。

第四,康熙罗汉钱钱文康熙通宝四字中的康字第八划分为一个圆点。

第五,康熙罗汉的钱比普通的康熙通宝要重。

第六,康熙罗汉钱背面穿孔,两侧铸有满文宝泉二字。

展开阅读全文

康熙会如此厚爱乾隆这个孙子吗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康熙最宠爱的孙子乾隆?

确实非常厚爱自己的孙子,之所以会如此的厚爱,是因为容貌比较突出,生辰八字很特殊,而且也会拥有着很高的天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康熙皇帝一直都会比较宠爱这一个小孙子,可能从第1面就已经确定了自己未来的抉择。而至于在这中间有没有自己父亲的辅助,自然也就不得而知,也希望大家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一、容貌方面比较突出

有一次康熙皇帝正在牡丹台上喝酒,就把酒杯放下,看到了乾隆感觉到这个孩子眉清目秀,眼睛很是漂亮。在第一眼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孩子非常一般,于是就把乾隆叫到自己的面前,询问了学习还有生活的事情,面对爷爷的提问也会认真的回答。他看到眼前的孩子如此的聪明时,马上就确定了自己的想法,更加喜欢眼前的孩子。

二、生辰八字很特殊

在第1次见到这个孩子之后,马上就会牢记在心中,后来当乾隆直接来到圆明园,甚至还会专门去写了八字,这件事情之后,康熙皇帝就决定把乾隆带回宫中抚养。原来在乾隆的八字中会有一种富贵命,这就说明这一个人非常的优秀,而且文武都会非常的擅长,是一个很孝顺的人,康熙在见到之后很开心就决定带回宫中,从此之后好好的培养。

三、有着很高的天赋

能够在皇宫中生活,这已经是与众不同。之后在和康熙相处的过程中,康熙同样也能够发现眼前的这个孩子头脑特别聪慧,拥有着较强的反应能力。有一次教乾隆射箭,没有想到一窍不通的乾隆居然能够五箭全中。当时的康熙也会觉得特别的开心,马上就送了一件黄马褂,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康熙皇帝真的非常喜欢乾隆,而且也会有着一种宠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雍正是康熙的第几个儿子 康熙是雍正的父亲吗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雍正康熙的第4个儿子,雍正是大清朝的第4个皇帝,同样也是我国历史上特别长寿的一个皇帝。雍正在位期间也曾经实行一系列的措施,被称之为雍正改革。

雍正的背景信息

雍正在我国的大清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皇帝在位时间,总共是13年,从1723年一直到1735年。雍正是康熙的儿子,名字是胤禛。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并且有政治手段的统治者,在他的带领之下,整个国家慢慢的走向繁荣富强。性格偏向于果断,坚决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而且还拥有着较强的执行力以及责任感。

雍正的生平事迹

在雍正成为皇帝之前,清朝早就出现许多不稳定因素,雍正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来有效面对所有的问题,并且还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其中比较有知名度的就是火耗归公。甚至还会选择整顿官僚机构,会加强中央集权,然后推出密折制度,指的所有的官员都不会轻易的欺瞒。与此同时还会选择快速的促进文化教育创建许多的学校,以及图书馆,能够快速的促进文化的发展,使得大清朝的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历史上对雍正的评价

雍正的政策以及改革对于中国历史还会产生一些深远的影响,通过改革有效提升国家的行政管理能力,给后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对官僚机构的整顿政策,也能有效减少贪污腐败的现象,后期的教育政策以及文化政策,也可以快速的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在中国政治史上,雍正是一个极其有影响力的人,被大家称之为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君主。在中国的历史上,他确实是一位付出巨大贡献之人,但同样也会有一些批评和争议。

展开阅读全文

康熙的陵寝真的在深水潭里?康熙为什么要把自己埋葬在深水里面

全文共 178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康熙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十分的有趣,话说他也挺有意思的,他在死后好像把自己埋葬在一个深水谭里面了,那么有的网友也就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啊?下面我们不防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公元1722年12月20日(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久的帝王——康熙皇帝病逝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卒年69岁。

康熙皇帝去世之后,其子雍正皇帝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后葬于今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之景陵。

景陵位于遵化清东陵孝陵(其父顺治皇帝之陵)之东1公里左右。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开始动工,至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工程全部告竣,前后用时达十五年之久。

景陵是入关后清王朝在东陵建造的第二座帝王陵寝。其建筑规模比孝陵稍逊,建筑样式大致参考孝陵,但局部细微之处又有所不同。

同其它皇陵一样,景陵的选址也是慎之又慎!

因为在封建帝王看来,帝陵陵寝选址的“风水”好坏不仅关乎皇家自己的家族兴旺,亦直接对江山社稷产生巨大影响。

由于清东陵所在的陵区是顺治皇帝钦定,按照中国古代「子随父葬」及「昭穆之制」的原则,康熙皇帝陵址的选择也必须是在遵化昌瑞山一带,且离自己父亲的孝陵亦不会很远。

同其他大多数古代帝王一样,康熙皇帝陵寝的建造也是其在位时既已开始。

初康熙皇帝命选陵大臣为自己在昌瑞山寻找万年吉穴之处。

后大臣们在距离孝陵东侧一公里处,经堪舆大家的精心甄选,为康熙皇帝寻得一“风水”绝佳之地。

选陵大臣回京复命,康熙皇帝听完奏报后便接受了此选址的建议(也有说法是,康熙皇帝为防万一,曾亲临自己陵址处考察,然后才做出最终决定)。

(清东陵各帝陵分布)

关于康熙陵址的选择,民间还有一种神秘传说。

即康熙派出选陵大臣赴东陵为自己寻觅陵址所在地,后选陵大臣发现今景陵所在地是一块难得“风水”宝地。

此地山峦起伏,草木丛茂,松柏长青,是建陵的上佳之地。然而事事难全,此选址初有一瑕疵。

其瑕疵就是陵址划定区的中心位置有一方深水潭

当地百姓讲“深水潭的低部和昌瑞山对面的龙门口地下有一个巨大通道以水相连,故水潭经常有蛟龙出没。且每遇大旱,人们便会来到这里设香案摆贡品求雨,屡试不爽,十分灵验。”

于是选陵大臣便将此地情况上报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听后大感惊奇,便亲往勘之。康熙皇帝初见此潭后一言不发,且在此地暂住一晚。第二天便宣布此地为自己万年吉地的建造之处。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陵寝动工之日,该深水潭中的水突然只剩下一半。如此一来,修造陵寝的工匠们大喜过望,便将其余半潭水顺势清理了出去,这样陵寝便正式开工。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种民间传说,且没有任何可以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

事实上,陵寝选址最怕建在低洼地带!因为皇陵需要建设规模宏大的地宫,在低洼地带建设地宫无疑是自找难堪。

设想一下,低洼地带由于容易渗水、存水。如此一来建造好的地宫不久即会“水漫金山”。

在这样的地宫中存放帝王的棺木,其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古代修造帝王陵寝除了“风水”方面的考虑外,其余最重视的就是排水,其次就是土壤成分。

我们知道康熙的儿子雍正皇帝之所以没有在清东陵为自己建造陵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雍正皇帝发现清东陵所在的昌瑞山地区土壤中砂石成分居多故渗水严重。

若是在此地建造地宫直接后果就是,地宫建成后不久即会被渗水侵入,且由于土壤中砂石含量巨大,故很容易造成已建成的地宫发生变形。

考虑再三,雍正皇帝断然拒绝了选陵大臣们的建议改选其它地方。

现在来看雍正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康熙皇帝的景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都出现了地宫严重渗水的情况,有些棺椁甚至直接飘浮在地宫当中。

所以说题干所叙述的康熙皇帝景陵建造在深水潭中是一个错误的伪命题!

去过清东陵景陵参观的朋友都知道景陵是依山势所建,所以根本不会存在什么深水潭!但即便如此,由于地宫排水系统没有处理好,致使地宫渗水仍然非常严重。

(空中俯瞰康熙皇帝景陵)

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一生功勋卓著。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治理黄河为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现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尊称“千古一帝”。

然而康熙皇帝精心为自己挑选、建造的陵寝却并没有让自己安眠于地下。而是先后遭遇军阀盗掘,致使地宫一片凌乱,自己及后妃的尸体时至今日仍然被侵泡在冰冷的地宫渗水当中。这不得不令后世唏嘘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鳌拜手握四十万重兵,为何没在康熙帝对付他之前谋反?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鳌拜,可能还有一些小伙伴们觉得比较陌生。他是清朝初年跟随皇太极一起南征北战的重将,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后来皇太极去世了,鳌拜协助福临继承了皇位,之后鳌拜便得到了顺治皇帝的重用,更是在顺治帝驾崩之际被指定为康熙帝的四大顾命大臣之一。后来鳌拜逐渐独揽大权,康熙帝要对付他时他还手握重兵,可为何鳌拜没有谋反呢?

其实鳌拜虽然独断专权,但从来没有不臣之心,他为大清抛头颅洒热血,一生忠心耿耿,可能后期是渴望权力,但是绝对没有窥觑过帝位。本来鳌拜是排在四大顾命大臣末位的,前面还有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但是索尼由于年纪太大,对于权力没什么欲望,于是称病不出。遏必隆是依附鳌拜的。剩下只有苏克萨哈跟鳌拜争权。但鳌拜作为“满洲第一勇士”,行事果断,苏克萨哈根本不是鳌拜的对手,在苏克萨哈被处死后大权自然都落入了鳌拜的手中。

鳌拜作为辅政大臣,本来就是要在皇帝没有亲政之前执掌朝政大权的。只是鳌拜是武将出身,性子也比较直爽,在他眼里小皇帝只是个年不更事的小屁孩,怎么会把他放在眼里,但是他忽略了康熙帝在慢慢长大,心智也在慢慢成熟。鳌拜一直在康熙帝面前独断专权肯定会引起日渐长大的皇帝的不满,但仅仅也只是不满,还没有实力打倒鳌拜。

鳌拜手握重兵不反除了他没有不臣之心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造反名不正言不顺,古代都讲究师出有名,而当时的天下大势是清朝一统江山,国家在蒸蒸日上,这个时候鳌拜造反根本没有正当借口。况且鳌拜并不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他造反以后势必要改朝换代,那么原来满清的那些贵族会答应吗?一个国家并不是真的只属于皇帝一人,还有皇帝背后的家族势力,所以历史上许多权臣也都只是掌握权力,并没有推翻皇帝。比如秦朝的赵高,西汉的霍光,东汉的曹操等等。造反并不是只靠武力就行,以当时鳌拜的实力,可能会成功攻陷紫禁城,但绝对不会长久,毕竟鳌拜只是一介武夫,治国安天下不在行。

康熙帝也是知道鳌拜的忠心的,没有处死鳌拜,只是将他圈禁,而且罗列出的鳌拜三十六大罪状,也没有说他谋反。后来雍正帝继位第一件事就是为鳌拜平凡,可见鳌拜没有谋反之心,只是他的存在让胸怀大略的康熙帝无法发挥,所以才会被康熙帝扳倒。一个从来没有想过谋反的人,又怎么会在皇帝突然对付他之前谋反呢?

展开阅读全文

康熙为什么把自己的陵寝建在深水里?他不怕漏水吗?

全文共 1790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陵墓自然都是建造在地面下面的,周围自然全都是土,但即便是这样,其实陵墓里面也并不能保证在后世不会漏水,很多古墓出土的时候,都是已经被浸泡过很多年了。然而康熙皇帝却将自己的陵墓直接就修建在了水里,这就更加让人不理解了,为什么还要把陵墓修建在水里,他难道就不怕漏水吗?在水里漏水的后果可比在土里漏水的后果更严重吧,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1.康熙景陵简介

景陵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陵寝,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稍南二里许。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初十日开始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营建告成。康熙皇帝首创了先葬皇后,地宫门不关闭,以待皇帝的先例。

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日孝诚皇后、孝昭皇后同奉安入景陵地宫;康熙二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孝懿皇后同奉安地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奉安于景陵地宫,掩闭地宫。

《钦定大清会典》卷42:景陵在昌瑞山,孝东陵之东。孝诚皇后合葬,孝昭皇后、孝懿皇后、孝恭皇后祔葬,敬敏皇贵妃(雍正元年,雍正因允祥之故,将其母敏妃追封为皇考皇贵妃和其谥号)从葬景陵地宫。

火灾

景陵发生过两次重大火灾,分别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和1952年。光绪年间的那场大火烧毁了隆恩殿,直至宣统年间才完成重建,着火原因至今未知,怀疑是由于守陵大臣玩忽职守,误使火种进入以木制为主的宫殿而引起的。而1952年的那次则是由于接触雷电引起的。另外还有多次火灾由于损失较上述两次较少故不一一列举。

盗墓

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中国仍是动荡不安,清东陵附近的一些土匪掀起了继1928年7月孙殿英之后的第二次盗掘清东陵文物的狂潮。同年9月当地一个姓张的人纠集约300余人对景陵展开了大规模的盗掘,将尘封了200余年的景陵地宫打开把随葬珍宝全部盗走,康熙皇帝及四后一皇贵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对外开放”了7年,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当时的工作人员,把景陵的盗洞口密封起来,但是对地宫里面没有做任何清理。

1995年到1996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景陵的地面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使景陵的地面建筑基本上已经恢复历史原貌。2.景陵被盗,地宫积水2米,难道是因建在深水潭里

1945年,清东陵附近盘踞着一伙土匪,土匪头子人称“刀疤张”,纠集300余人,参照1928年7月“东陵大盗”事件的做法,用火药炸开了康熙的景陵陵寝地宫入口,带着刀、斧、钎等工具,将康熙及四后一妃(孝诚皇后、仁孝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敬敏皇贵妃)的棺椁劈开,并将所有骸骨拖出棺外,弃于地上。随后,将地宫内的陪葬的珍宝席卷一空。

由于盗贼逃离仓促,并未将炸开的地宫入口封闭,因此每逢下雨,雨水就会灌进地宫,康熙及四后一妃的遗骸同样全部泡在了水里。

1952年,考古人员来到景陵,发现地宫入口敞开,探头一看,发现地宫积满雨水,足有两米多深。当时,正处建国初年,事务繁多,考古人员无暇进行清理,只是对地宫入口进行了封堵。但是,康熙皇帝和他的四后一妃的尸骸依旧浸泡在水中,实在令人感叹。

这或许就是某些人传言的:“康熙陵寝建在深水潭里吧。”3.景陵三场大火,引出水潭神龟复仇传说

第一场大火:1832年1月14日凌晨,景陵西朝房南次间的后檐发生火灾,烧毁席排一架,熏焦檐椽十九根、飞檐一丈三尺、檐头面宽五尺。

第二场大火:1905年2月20日深夜,隆恩殿及其所有的陈设在火灾中全部付之一炬。后来,历时四年,花费白银六十万一千九百九十三两七钱七分,才将隆恩殿修复。

第三场大火:1952年7月14日傍晚,景陵圣德神功碑亭发生火灾。

第一场大灾,被认定为守陵人员不小心失火所致;第三场火灾,被认定为雷电所致;唯有损失最大的第二场火灾,始终未查明真相。

因此,众说纷纭,猜测不断。其中,就有神龟复仇的传说。

1676年2月10日,景陵动工之初,旁边有一个池塘,池塘中居住着一只修行神龟。当时,由于清朝龙气正盛,神龟不愿意招惹,只好忍气吞声搬家到清东陵前面的龙门口暂住。200年后,当神龟看到清朝气数将尽,因此就出来报复了。

其实,康熙的景陵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稍南二里许,只是在初建之时,那里地势较为低洼,但最终还是要通过平整处理,又那里来的建在“深水潭里”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容妃死的时候康熙为什么说朕累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容妃可以说是《康熙王朝》中一个非常悲剧的人物了,她和康熙尽管是真心相爱,两人都是对对方十分信任,但是为了继承人的事情,康熙还是做出了对不起容妃的选择,但即便是受尽了屈辱,容妃也一直没有怨恨过康熙,她还是无条件的相信他。但是容妃最终还是死了,死的很悲惨,而康熙在这时候却说了一句朕累了,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1.容妃简介

容妃,电视剧《康熙王朝》人物,康熙妃子,由李建群饰演。葬于裕陵妃园寝。

容妃与康熙是感情知音,同时也是三宫六院粉黛三千中最爱的女人。容妃是聪明的,善解人意,大度宽容,美貌与智慧并存,强烈地吸引着康熙对她的宠爱,容妃母女俩是“阴冷”的后宫中惟一能给予康熙温暖的亲人。

但是在江山与容妃之间,康熙还是选择了江山,只因为容妃传达了孝庄的懿旨,力保太子胤礽,而慧妃又煽风点火,立证容妃假传孝庄太皇太后懿旨,康熙尽管相信容妃的话,但面临对未来江山继承人的问题还是考虑周详,认为太子不适合接任,又不能说孝庄的不是,只好说容妃假传懿旨,让自己心爱的女人成为他爱新觉罗家族政治的牺牲品。夺容贵妃之位降为常在,后因放走红玉,康熙将容妃逐出后宫为奴,于是慧妃就小人得志,叫她去刷马桶。容妃深爱康熙、理解康熙、包容康熙,一直等着康熙接她回去,无怨无悔地刷着马桶,直到康熙举办千叟宴当日被砸在马桶车下,离开人世,死后被康熙帝追谥“孝慈仁皇后”。2.康熙真的很爱容妃,但是自己也无可奈何

在《康熙王朝》前半部分,皇后赫舍里死后容妃就成为了康熙最为宠爱的人,以至于慧妃看到了也很吃醋,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容妃理解康熙皇帝,皇帝虽然富有四海,但是每天也是公务缠身,所以皇帝来到后宫只是想好好的找一个人聊聊天,释放一下自己压力,善解人意的容妃经常开导康熙皇帝,这也是康熙皇帝喜欢去找容妃的原因。

整部《康熙王朝》看下来,康熙、容妃、蓝琪儿三人最像是一家人,康熙像一名慈父,容妃是一位慈母,而蓝琪儿活泼可爱,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幕啊,最让我感触的一句话是康熙说的,蓝琪儿生日,康熙皇帝送了蓝琪儿一只玉兔,蓝琪儿嗔怪的说到:宫里不是送过礼物了吗,皇阿玛为什么还要送那个我。康熙皇帝认真的说:哪些礼物是皇帝送的,这个是父亲送的。让人感受到了帝王家的温暖。3.容妃、蓝琪儿是康熙最爱的人,最后却一个个离他而去,康熙在最后真的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但是蓝琪儿被康熙作为一个工具远嫁戈尔丹,蓝琪儿恨死了康熙,最后当蓝琪儿爱上了戈尔丹,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康熙又将戈尔丹的人头砍下,蓝琪儿万念俱焚,独自带着阿密达回到了乌兰木通。

容妃因为后宫干政被康熙罚入辛者库,日日夜夜干着洗马桶的贱活。康熙也知道容妃并没有矫旨欺君,老祖宗也交代过不能够废太子,但是太子的行为已经太让康熙失望,皇位传于他天下必定大乱,在天下百姓和自己最爱的女人面前,康熙选择了前者,因为首先是一个皇帝,其次才是一个丈夫。

最后在康熙的寿宴上,辛者库太监叫正在洗马桶的容妃快点,容妃大喜,以为皇帝回心转意要召见自己,换来了太监的大骂,原来是叫容妃洗马桶快一点,容妃最后面无表情,让人落泪。容妃不知道的事,皇帝虽然会犯错,但是皇帝是不会承认的,虽然自己是对的,其实自己也是错的。

寿宴上,李德全禀报容妃被马桶砸死,康熙愣住了,因为他知道现在他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听到消息后也无心寿宴,只是说了一句“朕累了”。

在容妃的棺椁前,康熙颁布圣旨将容妃立为皇后,容妃一辈子没有生下一个儿子,这是对她最大的殊荣,也算是对她的一种补偿。

展开阅读全文

康熙为什么要给朱元璋下跪?

全文共 1794 字

+ 加入清单

康熙作为清朝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位皇帝,同时也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身为皇帝的他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人物。而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一个清朝皇帝,一个明朝皇帝,清朝取明朝而代之,按理说两方应该是势同水火,但是为什么康熙却要向朱元璋下跪呢?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又是什么,康熙是自愿给朱元璋下跪的吗?康熙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史书记载的康熙给朱元璋下跪

"明朝洪武乃创业之祖,朕两次南巡俱举祀典,亲往奠酒,今朕临幸,当再亲祭……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

《清圣祖实录》中对康熙给朱元璋下跪有这么一段详细的记载。在此之前可能会有人怀疑其真实性,但是有史有据,对此不可否认。

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千古一帝,开辟了明朝的宏图霸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清朝,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他8岁就登基做了皇帝,14岁亲政,更是开创了清朝的盛世局面,被称为"千年一帝"。历史上,这两位皇帝都大有作为,明明都是皇帝,那为何康熙要给朱元璋下跪呢?要知道,身为帝王,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么这次康熙皇帝又是出于什么这样做呢?2、最先要考虑的就是政治因素

在经过改朝换代后,最先要做的就是安抚民心,巩固统治。要知道,明朝是汉人建立的天下,而清朝是由满族打下的天下。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民族,无论在生活习惯方面还是在文化礼节方面肯定都有很多不一样的也没地方。这样一来,民众之间肯定会出现排斥、动乱现象。而且本身汉人就要比满人多出来很多倍,为了能够让清朝长治久安,作为一代帝王的康熙帝肯定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肯定是想通过下跪让那些明朝的遗民看到清朝想要求和的诚意,也能够让汉人感受到被尊重,从而让他们减少对大清朝的恨意和敌意,这么做也能够促进民族融合,对清朝的统治是有利而无害的。若下跪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康熙帝肯定也是十分乐意的。

除此之外,肯定也有康熙皇帝的个人因素掺杂在其中。康熙帝能够给朱元璋下跪说明在心底里对朱元璋还是非常认可的。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创下了很多丰功伟绩,不仅对明朝有着深刻的影响,还给清朝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俗话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个新的王朝的建立肯定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时候就要学习前朝的先进经验。

清朝也是如此,在大清入关之后,为了把清朝建设的更好,在很多方面他们都借鉴了明朝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在制度方面。

清朝制度的设立就是在明朝制度的基础上,又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除了学习先进文化,清朝的皇帝们也会经常祭拜明朝的皇帝。正所谓:"君权神授",虽然说清朝是推翻了明朝才建立的,但也可以说是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皇权,这一切都是上天赐予的。康熙帝跪拜朱元璋也是为了告诉世人,自己接替了皇权,彰显了皇权的传承性。

历史上很多事情都能体现出这一点。朱由检就是一个例子。朱由检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死在历史上也是相当奇葩的一件事了。他是在一颗歪脖子树上上吊吊死的。身为一代帝王,最后连个棺材都没有。后来,在清朝入关之后,直接为清朝挖了一个新的陵墓,这才让朱由检在死后的灵魂有了一个安放的地方。这些事都表明清朝对待前朝还是十分注重传承性的。3、拉拢士大夫为自己所用

其实,还有重要的一点。当初清朝在推翻明朝之后,就在北京定都了。原来的那些明朝的很多士大夫为了保命,都落荒而逃去到了南方。士大夫可以说是古代的经济精英了,不仅如此他们还承担着道德教化的角色。士大夫既有文人学者还包括朝廷官员,可谓是文化精英。这群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所以,为了将这群人拉拢到朝廷之中,为了能将他们为清朝所用。康熙帝肯定要有所表示的,借着这次给朱元璋下跪这一举动,也是想拉拢那些士大夫,打消他们心中对清朝的抵抗。

而且,康熙帝对朱元璋行跪拜之礼也是为了给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想让世人看一下自己其实是一个心胸宽广的圣明的君主。而且,当时在行跪拜礼的时候,有很多旧朝的汉人都在旁观看,他们也能够通过这次跪拜礼,看到康熙皇帝的诚意,如此对待朱元璋,那么对待旧朝的人民肯定也是真心诚意的。康熙皇帝作为"千年一帝",为了能够统治好自己的国家,对其行跪拜礼就能达到的效果,又怎么吝啬呢?康熙帝作为一代明君,根本也就不拘小节。他的这一做法也让他的治国理政之路变得更加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这本医学名著,曾被康熙帝赞誉

全文共 2631 字

+ 加入清单

1705年3月在阳春,清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住在长江以南的曹园。曹园位于南京小苍山,是清初江宁织造曹寅的政府所在地,也是清代江南三大名园之一。这个花园花木繁茂,非常漂亮。康熙皇帝正在花园里散步,突然有人告诉他,吴江的一个学生张艺谋来献书了。附近的说,张氏家族世代行医,行医拯救世界。它在当地很有名。康熙立即在接见了张氏族。

康熙南巡图(网上)

张艺谋赠送的书都是他父亲写的。最后一本书叫做《张仪彤》,是他父亲经过50年的艰苦努力写成的。康熙当时没有仔细阅读,但回到北京仔细阅读后,他发现这本书很好,所以他决定“立即送玉德堂,准备装订。”这本书后来被收入《四Ku全书》,一直流传到今天。

张世艺通是什么样的书?为什么张艺谋的父亲要花50年才能完成?......这一切必须从吴江张氏家族开始。

隐居15年

1644年,明朝灭亡于沈嘉,崇祯皇帝在景山公园上吊自杀,城市被彻底颠覆。然而,在千里之外的苏州太湖和洞庭山,那里是和平的。在山中央的一个院子里,年轻的江南才子张鲁关上门感谢客人,专心学医。可以说,“他对窗外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一心只看医学书籍”。

张鲁的祖先住在苏州地区的崇明县(今上海)。他的祖父张震去江苏做官,他的家人搬到了吴江(今江苏省吴县)。张鲁年轻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学习古典文学和历史的同时,他开始对黄绮的技能感兴趣。他的父亲让他为科举而学习,走上了仕途之路。张鲁也曾几次试图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是在明朝末年,当时政府混乱,农民起义继续,国家处于危险之中,科举考试流于形式。面对当前的形势,张鹭感叹人生不易。在做出痛苦的决定后,他放弃了科学研究,隐居在洞庭山,专注于“生命的研究”。

所有在医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是从研究古代医学经典开始,追根溯源,收集数百本书籍,融会古今,结合临床经验写书。张鹭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方面,他研究了《黄帝内经》、《伤寒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医书,另一方面,他分析了自己处理的病历,并定期整理病历笔记。在阅读医学书籍的过程中,他发现尽管历代有许多医学和药学书籍,但它们要么是某种专著,要么是学校医学书籍,真正全面的医学书籍很少。经过思考,他决定写一本全面的医学书籍,它将成为后人的案头参考工具。

想了又做,张鹭开始了可怜的创作生涯。过去的15年已经过去了。农民起义失败,满族人进入中原建立清朝,外面一片喧哗。尽管如此,张璐只专注于研究和行医。他的医学名字越来越响亮。人们有时称他为“三位医学专家”,与俞昌、吴倩并称。

张璐的影像(来自互联网)

1659年,张鲁完成了一部10多万字的综合性医学著作的初稿。然而,他认为这本名为《医学归来》的古书“不尽如人意,难以向他人展示”,所以他只给几个朋友看过。这时,吴江家乡的人说老人病得很重,请他回家。因此,张鲁收拾好行李和书籍,踏上了返回家乡的旅程。

在路上,他告诉自己,他必须尽最大努力提高“医疗回报”。

三十五年精修

回国孝敬父母后,张鲁,一位儒生,致力于学医、著书或修订《医归》。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先后完成了以下几本书:《三味诊断》、《伤寒论》、《千金方衍化》、《真经》等。其中,有四卷本《经风苑》。它主要指《本草纲目》的写作方法,详述了中药的名称、来源和性味等。该书出版后多次重印,其内容经常被医生引用。

《圣经》与原著相遇的书影(网络图)

受《诗经》的流行鼓舞,张鲁加快了《医归》的修订步伐。然而,这注定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首先,他必须查阅数百本历代医学书籍,最后选择了130多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次,为了使各科的医学资料准确,他经常向、李等40多位专家请教。

年复一年,1695年,秋来迎来了春天。77岁的张璐终于在吴江的家乡完成了《易规》的全部修订和编纂工作。他将这本以治疗杂病为主的综合性医书改名为《张佟大夫》,然后到书商处印刷发行。顾名思义,他希望把这本书作为医生的通用工具。从1644年开始,花了50年才完成最后的草稿。

《张世医通》的体例是以清初王肯堂的证治规范为基础的。它包括16卷,分为内部和外部部门。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第1至7卷,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第9卷,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第12卷。每个主题都有一个症状、解释等的详细列表。所列的主方是以薛吉、张介宾等“文部学派”的医案为依据,以达到考古验证和有据可查的目的。

张世艺通的书影(网络图)

该书充分体现了张鲁在古今结合,结合临床实践,明辨真伪,不盲从的思想。例如,在《外科》第9卷中,他不仅详细地描述了“乳房、腋下、胁下、肘、腕、胫、膝等外感疾病,均与阴阳偏阻相合……”的症状,而且还指出了“该病是由丈夫未能离营、营中之气被夺、五气被焚所致”的原因。他得出结论说,这是一种“百死一生的疾病”...通常是由于疏忽造成的”。在治疗过程中,他应该“与营地团结起来,一旦有救就开始创业”。根据张仪彤的说法,这种疾病实际上是一种肿瘤,由个人情感或职业的严重挫折和心脏的抑郁引起。最好在疾病开始时立即治疗。具体的方法是打开心结。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张医案》更完整、更具工具价值,张鲁晚年曾请次子张翼绰重新编撰《牧可陆贽》,三子张翼绶重新编撰《痘诊断心传》,定稿后收入《张医案》。

张世易通文字(网络图)

附言

出版的《张世医通》深受医家喜爱,成为清初医家必备的参考书。1699年夏,即最终版本的第四年,该书在江南重印,这一版本一直保存至今。几年后,这本书被传播到日本、朝鲜和其他国家,变得非常受欢迎。但是这些张鹭却无法见到,因为他六个月前死于1698年12月17日,享年81岁。

虽然《张世艺通》在民间很受欢迎,但由于张鲁长期隐居等原因,该书一直没有传到朝廷。1705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时,传来了张艺谋去南京曹颖元继承父业的故事。康熙皇帝此行的收获,除了他治理黄河和欣赏江南曹园景色的计划外,也是张鲁在50年间完成的著名医学著作。

作为题外话,曹寅有一个曾孙,曹雪芹。曹雪芹写了一本著名的书《红楼梦》。曹颖元是《红楼梦》中贾府大观园的原型。张世艺通是康熙皇帝在大观园发现的。它的光是永恒的。这难道不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个好故事吗?

大观园的原型是南京曹园,曾多次受到康熙皇帝的接见。(选自《文画红楼梦》)

[参考]

1.论文《清儒医章录研究》,金玉锁,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

2.论文《清初名医张鲁家史考》,马一平著,《中医文化》2016年第5期。

3.论文《张鲁伤寒杂病学术成就分析》,,北方药学,2012年第10期。

展开阅读全文

《群芳谱》变身记:康熙力主修订植物学巨著

全文共 3036 字

+ 加入清单

1685年夏,清康熙皇帝召见了四位才华横溢的文官,即王皓、张、、黄、。在这四个人中,王皓是最年轻的,只有30出头。蔡文也是最优秀的,是新进士,授礼部侍郎官职。因此,他受到康熙的高度重视。

书桌上,有一份厚厚的手稿,那是《群芳谱》。上一次,他说晚明新城的才子王花了十几年才完成这部巨著。他不想在死后50年被他的孙子王渔洋推荐给康熙。

王的《群芳谱》(网络图)

康熙的文学和行政技巧非同寻常。读了一会儿之后,我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作者对人民的心血。他非常清楚,鉴于作者有限的知识、经验和资源,这本书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康熙,一个才华横溢、视野开阔的人,在用武力统一国家的同时,没有忘记用文学来统治世界。他决心编纂几部史无前例的古籍。他怎么可能不被如此优秀的农学专著所吸引呢?

谁将带头?在最近的部长们的推荐下,康熙很快确定了由王皓领导的四人编辑委员会。有一个新进士带路,还有一个经验丰富而又谨慎的张仪等着带大后方,编辑《群芳谱》应该不在话下。

”改编的《方普之组》,全是赖仲卿的作品。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看到这本伟大的清朝植物学和植物学的圣书。”不一定。他把脸转向正在弯腰的王浩。“王回到政府后,把我说的适应要求整理出来,最早明天就会呈上法庭。”

王皓等人只是回应道。退出皇家书房后,每个人都出席了仪式大厅,并收到了一套精装的《群芳谱》。

康熙一生主持了无数书籍的编纂(网络图)

二十三年是不寻常的。

王浩回到办公室,把自己锁在书房里,抑制住激动的情绪,整理了一下思绪,整理了康熙的一些改编意见。其观点大致如下:第一,充分尊重原作者的劳动成果。除新书名称外,应包括“群芳谱”字样,所有引用的原文应逐一注明;第二,书的内容已经被修改,使主题更清晰,目录更清晰,尤其是植物学的条目。逻辑应该非常严格。第三是充分完善每一部分的内容,引用大量古籍和资料,整本书足以展现中国的尊严。第四是增强文学性和可读性,尽量不使用枯燥的纯理论。第五,提醒康熙参加编纂工作。除了写诗,他还为一些章节写了序言。

从康熙所提出的这些改编意见中,王浩隐约发现编辑《群芳谱》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事实正是如此。王浩和其他大臣通常要处理朝廷的许多事务。他们经常不得不在晚上来整理材料和复习写作。偏偏“群芳谱”涉及的领域很广,普通公务员只能查阅信息,这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久,王浩被任命为湖南巡抚,在湘西任职。他是一个对一切负责的人,天生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他远离张翼、邵等编辑官员。平日很难聚在一起,更别说与康熙保持有效的沟通。

王浩的“日月同辉”的遗产是有价值的。(网络图)

桃花盛开又凋谢。春天来了又走了。

一年,两年,三年...

1700年,王浩以地方官员的身份写道,《群芳谱》已经编纂了15年。他遇到许多困难,进展缓慢,非常不安。康熙反复思考,在将他调回北京的同时,他任命刘浩为首席编辑,以加快编辑进程。

刘浩是陕西泾阳人。他是1688年的进士。他去河南省监督御史。他对植物学和气候学研究很深,受到康熙的高度重视。康熙正计划编纂大规模的《康熙字典》,刘浩已被列为编委会成员之一。

刘浩是个工作狂。接到康熙的任命后,王浩和其他人被叫去24小时查看信息,并在有空的时候查看文字。他还不时亲自去皇宫向康熙索要为此写的诗。

1708年5月10日,也就是康熙第一次召见王浩和其他公务员的23年后,刘魁把一部200多万字的植物学巨著交给了朝廷,同时还公布了呈件。康熙开始读书时,他立刻喜出望外。他不仅下令表彰刘浩、王皓等公务员,还欣然作序,并命名《钦定裴文斋广方群年谱》。所谓的裴文中,自然是康熙的书房,也是王浩和其他公务员第一次被召见的地方。广泛地,广泛地,广泛地,它表明这本书是为了促进“群芳谱”为所有人的利益。

《皇家沛文斋广方群谱》(网络图)复印件

伟大的作品不同寻常。

作为清代以前最辉煌的植物书籍,其丰富的材料、广泛的内容、清晰的思路、对新旧作品的处理都体现了康熙的良苦用心,甚至可以说是“开天辟地”。

《广方群谱》共100卷11谱,包括气象谱(6卷)、谷谱(4卷)、茶谱(4卷)、花谱(6卷)、竹谱(5卷)等。其中,仅花谱就有32卷,已收集栽培植物1600种。每一卷都配有诗歌、歌曲和赋、真名集、特色介绍等。有无数卷。这本书形式统一,材料丰富,内容严谨,是康熙最满意的地方。鉴于《方群年谱》原书中“植物”一章下有四条,但顺序不统一,还有一些简单而详细的条目,故将《方群年谱》改为三条:回考、集考、别录。“回考”一节摘录了从古代到清代地方政府记录中各种植物的轶事记录。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大,除了球场,个人无法完成。二是《集藻》收录了从古代到清代的各种植物的诗词歌赋,其中康熙自己写的诗词歌赋(均标有“帝王诗词”字样)约占全书的70%,显示了《广方群谱》的高度文学性。这也反映了康熙最初的编辑宗旨“增强文学性和可读性”。

菊花在书“一个广泛的香味和花”。(网络图)

在原始典籍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尊重原始典籍,这一点在《广年谱》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重写《广方群谱》涉及四个谱:大部分《年谱》被删除,一小部分以新名“浦田”与“浦田”合并;删除原“鹤谱”和“鱼谱”;原“茶竹谱”分为“茶谱”和“竹谱”。由此可见,《广方群谱》主要介绍实用植物,《田甜谱》只是植物学的一个铺垫。这一改编使群芳谱的主题更加清晰。此外,尽管《广年谱》增加了80%以上的新内容,保留了约20%的原书,但在原书中保留的任何旧文章的开头都注明了“元”一词。新添加的内容在开头用“增加”一词来区分。

《广方群谱》不仅尊重原著,也尊重原著作者。这本书的序言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篇序言是康熙写的,“当参观和体验田野时,庄稼的艰难和劳动的艰辛...这本书的编纂是为了保护我们的人民”。从字里行间,似乎可以看出康熙在这本书里深沉的意图和博大的胸怀。第二篇是原作者王·的《群芳谱序》,即所谓“贤者专赞贤节之善,不可不创”(《四·Ku全书》)。第三件是刘浩的《出版成呈件》。这种形式不仅详细解释了出版的起源,还提到了《方群年谱》的实用价值。

康熙《广方群谱序》(网络图)

这一切,也许与前言“笔如甘露,洒五色芳菲;文章《青云直上,碧空三河映月》是形容《广谱》的一个恰当的表达。

附言

据说王浩在编辑《广方群年谱》后,被任命为监造河工。这项任务极其繁重。另外,由于以前工作的积累,我只能提交一封信申请回山东省临清县的老家。他回到家乡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总编辑刘魁赠送《广方群年谱》后,接管了《康熙字典》的编校工作。他“准确地审阅和编辑了这两本书”(《清史稿》),并于1710年因精疲力尽而逝世,享年51岁。康熙对两位朝臣的去世深表遗憾,并安慰了他们。

尽管《广年谱》的编者已经去世,但它的价值将永存,并受到广大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喜爱。作为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发展历史的自然科学经典,该书在写作时被许多人引用。《广方群谱》诞生后,出现了许多版本。除了清代的康熙本,还有《姑苏艺兮斋》和《江左林纾》的版本。民国时期,图书馆藏书种类繁多,有张进图书公司的《世音本》等。然而,在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船多次将广群芳带入日本。进入现代,随着1985年上海书店《广年谱》的影印出版,《国学基础丛书》将在植物学、气候学等领域再次绽放光芒。

—————————————————————

[参考]

1、《广阔的风景》,王浩等主编,第一版,1985年6月,商务印书馆。

2.论文《对作者的质疑》,作者欧,,《广东园林》1987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康熙临米芾诗碑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康熙临米芾诗碑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康熙临米芾诗碑碑文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五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在西暖阁考翰林时临米芾的五言诗,赠给翰林冉觐祖,冉觐祖四年后命人刻石纪念。原立于鲁庙村鲁公庙理学祠,1964年春移藏于刘集乡大冉庄冉纪成家里。

碑长1.89米,宽0.61米,厚0.16米,文为行楷,竖行,碑额“御书”二字为篆书,碑四周饰以阴线云纹,文曰:“西掖恩华降 南官命席阑 讵知鸡树后 更接凤池欢 临米芾 康熙四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赐翰林院检讨臣冉觐祖”。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康熙有哪些长寿秘诀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康熙皇帝初登宝座时,贪恋女色,时间长了,便感到浑身乏力,头晕目眩,不思饮食。御医不敢直言,只好开些滋补之药,但终是抵不过他纵欲无度,不几年的工夫,康熙的身体便越来越虚弱了。康熙心里纳闷,自己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怎么身体反倒不如那些粗茶淡饭、整天为生计而奔波的下人?难道人的寿命真有定数?他决定出去寻找长寿秘诀,那么康熙有哪些长寿秘诀呢?

康熙换了身便装,悄悄地出了皇宫,可转遍了京城,却一无所获。康熙不甘心,又一个人悄悄地出了京城。康熙一路寻访,来到一个叫无扰村的村子,他看见三个白胡子老人正在榕树下练字。康熙走上前,双手一抱拳说:“三位老人家,打扰了,在下有一事请教。”三位老人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康熙笑着说:“三位年事已高,却身体康健,请问可有长寿秘诀?”三人听后热情地招呼康熙落座。刘翁在纸上写了四句话:“老汉今年九十三,不嫌粗茶与淡饭,每天饭后走百步,早睡早起自然安。”曾翁接着写道:“老翁今年九十八,一生烟酒都不呷,一日三餐留余地,说说笑笑度年华。”谭翁也接着提笔写道:“鄙人今年九十九,高寿经验难出口,千思万想得一条,只因老婆长得丑。”

康熙重谢了三人,高高兴兴地回到了京城,一个人坐在皇宫细心琢磨,悟出了许多道理。从那以后,康熙改变了自己原来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身体一天天硬朗起来,后来成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康熙和苏麻喇姑是什么关系 康熙和苏麻喇姑同过房吗

全文共 1424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这个康熙的一些事情,还是比较好奇的,毕竟在很多电视剧中,康熙的出镜率是最多的。但是关于康熙和这个叫苏麻喇姑的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在历史上,他们两个人同过房吗?相信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康熙和苏麻喇姑是什么关系

苏麻喇姑和康熙是师徒关系。苏麻喇姑是康熙的祖母孝庄文皇后的侍女,曾经担任过康熙帝的启蒙老师。

苏麻喇姑,蒙古族人,开始的名字是苏茉儿,后来改名苏麻喇姑。她出生于牧农之家,后来被选入贝勒府,作为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小姐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

苏麻喇姑随主人嫁到盛京后,凭借聪明的头脑和刻苦的努力,掌握了满语,并且写的一手漂亮的满文,学文知礼,整体的文化素养都提高了。她成了孝庄文皇后身边的得力助手,办事利索,处事灵巧。

孝庄文皇后在皇太极去世后,扶持儿子顺治帝登位,但国家大权都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年幼的顺治帝需要母亲的指点,母子二人的秘密联系都是由苏麻喇姑负责的。

顺治十一年,康熙帝出生,孝庄就让苏麻喇姑照料孙子,康熙的的启蒙和满文都是苏麻喇姑担任的。这时间宫里流行天花,年幼的康熙的被送到紫禁城外避痘,苏麻喇姑每天骑着马来教导他功课,所以在康熙帝幼年与苏麻喇姑的相处比父母都多,两人感情也很深厚。

孝庄文皇后病逝后,康熙为了安慰苏麻喇姑悲伤的心情,把自己的十二子交于她抚养,这也表明康熙帝对这个长辈的信任和重视。

康熙四十四年,苏麻喇姑去世,康熙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2、康熙和苏麻喇姑同过房吗

行房这事即使康熙皇帝想,苏麻喇姑毫无疑问不容易给的,终究她这个人个性化很强,尽管是皇上,也不可以乱来对吧,两个人前后左右差了40几岁呢,念爱这件事情,彻底就很假了,因此 大伙儿也应当懂的。

苏麻喇姑与康熙皇帝是主仆关系,但她对主人赤胆忠心,还教过幼时康熙皇帝满文,因而宫里的具体影响力很高,备受尊重。孝庄文皇后称她为福晋,它是清代皇家闺女的专用型头衔;顺治帝与她论平辈;康熙皇帝则称她为“额涅”、“额娘”,即妈妈;康熙皇帝的众皇上们,则敬称她为奶奶。而苏麻喇姑却很有知人之明,自始至终谦恭慎重。她不但在孝庄文皇后眼前恭恭敬敬,当心服侍,并且对低于自身40几岁的康熙皇帝奉若神明,在皇上眼前一直自称为奴婢。

3、苏麻喇姑为什么不嫁给康熙

1、苏麻对康熙的情谊完全是姐姐对弟弟的情谊,就像当初老祖宗对她说的那样,他既是你的主子,又是你的弟弟,但你对他不可有非分之想。如果苏麻对康熙有那么一丁点喜欢,凭苏麻的贞洁性格,绝不会在见到伍次友后怦然心动。

2、老祖宗深知这一点,苏麻不喜欢皇上,并且苏麻也不应该喜欢皇上,因为她知道康熙一旦娶了苏麻,康熙将会少了一个左膀右臂。一则苏麻若为康熙妻子,其行动必然受到其身份的制约。二则,孝庄也担心苏麻一旦成为娘娘后,其心思便不在康熙身上了。

3、但是拥有全天下的玄烨认为苏麻理应是他的,而且必须是他的。老祖宗便将计就记,把苏麻许给皇上,她知道苏麻肯定不会嫁给皇上的,她这样做是为了让康熙知难而退。于是当苏麻以剪发拒绝皇上时,孝庄便又将计就记,赏了一个尼姑庵给苏麻,说的不好听点就是将苏麻封为尼姑,这样做又有两点好处:

一则可以让康熙彻底死心,因为康熙日后即使对苏麻再情深,也 不可能娶一个尼姑为妻,这于天理王法都难容。

二则可以让康熙放心,她苏麻即为尼姑,日后即使苏麻对伍次友还心有眷顾,但是她也不能嫁给伍次友,伍次友也不能娶她。康熙便可不必耿耿于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