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考现代史知识点【汇集20篇】

实心球是一种体育器材,实心材质,呈球形。它同时也是一种体育项目,讲究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部分地区将“投掷实心球”的分数计入中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考现代史知识点,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浏览

3186

文章

1000

篇1: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包头札记》

全文共 4072 字

+ 加入清单

包头札记

周沙尘

一个秋天的早晨,我乘火车沿着黑绿斑斓似虎皮纹的大青山南麓,旅行到了位于东经110”的包头市。我一走出车站,就看见屹立在城西南的大青山和乌拉山像紧紧地拉起了手,怀抱着无数雕梁画栋、色彩瑰丽的楼房和方形钢筋水泥大厦;怀抱着高大的烟囱;怀抱着红白旗、三脚架、钻塔和钻井;怀抱着伸着长长脖子的塔式吊车;也怀抱着荒野和黄沙。汽车像电流一样在它的周身奔驰。

第二天,我看到了蒙族青年戈根澳拉夫的诗歌:

远方来的朋友,热烈欢迎你们看看我们的家乡。你也许听见过传说,塞北是山鹰盘旋,狐兔出没的地方。可是现在,我们用劳动的双手,筑起铁路,盖起工厂,我们还要从青山的怀中,掏出那黑色的宝藏,让它给祖国贡献力量。

此外,我又听到了其他民族的青年们也像戈根澳拉夫一样地歌唱:一个描图员在描绘新包头的蓝图时,唱道:

我看见了钢铁厂,铁水奔流似火河。

一个工地主任在工棚内和建筑工人们审视着厂房蓝图,看着看着,他那像平土机上的钢板般的手掌一下压在蓝图上,对他身旁的一个瓦工说:

“你看,我们这一代人,要在这个草原上给后辈留下一座金光四射的城。”

钢将要在这塞外高原上诞生!这讯息是1953年中国共产党包头市代表会议向全市人民宣布的。紧接着,一批被人们称为“服务性的工厂”就建设起来。到今年第一季度已新建砖瓦等十一个国营工厂,新建和扩建耐火器材厂、汽车修配厂、机械厂和印刷等一批地方国营工厂。公元1949年“九一九”和平解放前,包头只有六个工厂,工人290人。现在全市参加生产的工人已达一万二千一百四十多人。1953年矿山勘探进入高潮,一个三千多人的铁矿勘探队,在两年内做出了比较成功的地质报告。从1952年到今年上半年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建筑面积已达二百二十多万平方米,修建和扩建的水泥马路总长度达七十多里,为解放前的七倍半。包兰、包白、包石等铁路和厂区的无数条专用线铁路正在修建。现在一支几万人,其中包括几千技术人员的工业基本建设队伍,分散在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市区内紧张地建设各项工程。近年来种植了四百三十多万株树木,新建的人民公园已经开放,各种花木间生园中。此情此景,使我想起“紫荆关外野人家,十里不见桃杏花”的诗句,已被新的历史遗弃了。

包头,蒙语叫“包克图”,包克图是“鹿”的译音。海拔1000米,平均温度是6.6”C,春秋多风沙。远在二百六十多年前,这儿是一块未开垦的地方。蒙族人民在这水草丰富的土地上,过着游牧生活。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清朝统治者过此征服准噶尔部,始有内地商人同来,从事商业活动,到公元1710年前后,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等地的商人到此经营皮毛、药材、鸦片。与此同时,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逃荒到此的难民为数不少。公元1725年以后,来此经商的人渐渐增多,在现在的西脑包和井尔坪一带开始建筑房屋,公元1738年内地来此的农民在现在的东河村附近定居耕种,才形成包头村,由于商业的发达,公元1809年改村为镇,属萨拉齐管辖。到公元1810年清朝统治者为着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开始在此筑砌土城,至今已一百四十多年。

公元1922年京包铁路通车,包头就被人们称做“水旱码头”,西北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多从这儿集散,京津的工业品又从这儿运送到内蒙古西部的农业区和畜牧区去。最适合说明当时的经济特点是所谓“皮毛一动百业兴”。据历史统计材料:公元1936年包头上市的绒毛达两千多万斤,皮张上市数目也很大。

包头附近盛产大米、小麦、莅麦、糜子、土豆等粮食和甜菜、油料等经济作物,附近的乌兰察布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年年繁殖大批牛、马、羊、骆驼,地下蕴藏着煤、铁、石棉和云母等大量矿物。

过去有个想实现孙中山主义的任君,曾在包头附近试办过“新农试验场”。据说他的政治理想首先是通过新村把农民组织起来,做到由自养到自卫,再由自卫到自治。最高的理想,是要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本节制资本的主张,田产不许买卖及抵押。

冯玉祥将军驻军在此时,也曾计划建设一处城区,分商业区、住宅区和农业区等等。

日本帝国主义者曾建立两个惟利是图的工厂,修过一条从包头到石拐沟煤矿的铁路,后又在公元1945年拆毁。

包头人民曾有过一个城市居民起码的愿望,在国民党统治年代捐献出两万银元,想在城区修条下水道,结果大部分银元流到了国民党贪官污吏的囊中。每年一到雨季,山洪依旧侵入市区,几条大街变成河流。

无论新村运动的理想,将军的计划,日本人的如意算盘,都丝毫没有改变包头地方落后贫穷的现实。

现在,包头中等学校的学生比公元1949年以前增加八倍,共有一万二千四百多人,七个由各厂矿经办的中等技术学校的学生尚未计算在内。小学校由公元1949年的二十四所增加到八十所了。几年来,有七万人参加了扫除文盲的学习。五十人以上的基层工会都有图书馆,全市有五个公共文化馆。第三文化馆的管理员告诉我,他那儿的藏书快到一万册。《包头日报》日销四千多份。影剧院由解放前的两个增加到七个,工人文化宫除经常放映电影,并有了规模较大的业余京剧团。医院的病床比1949年前增加三十五倍多,第一工人疗养院今年四月开始接待不传染的各种慢性病人,各厂矿还有疗养所三十六个。

1934年我国有一位学者到包头旅行,看到此地文化落后,忧郁地“觉得很气闷”。如果这位学者现在来旧地重游,他的心情一定会大不相同了。

现在,包头已是内蒙古自治区酉部一个较大的城市,人口较解放初期增加两倍多,已达三十多万;有汉、蒙、回、满、朝鲜、达斡尔、维吾尔、彝、东乡等十个民族,其中汉族最多,回族其次,蒙族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其他各民族人数都很少。交通发展很快,公元1954年10月以前,京包铁路每日仅开一对客车,现在日开三对客车尚不够,每月还要增开四、五次临时客车,在包头下车的旅客去年比公元1950年增加五万多人。货运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上半年增加86.2%,到达货物主要是建筑器材和机械,到站的日用品也增加很快。去年以前每天平均到四个车皮,今年四月开始每天平均到十一个车皮。运出货物有粮食、牲畜、天然碱、皮毛、药材、煤,主要是牲畜、粮食和煤,过去主要是皮毛,现在皮毛少了,因是甘肃一带的皮毛不再经此转运,多由宝兰路运出。这就是以前人们都说包头是商业城市,现在逐渐在变迁的重要原因。

现在以包头为起点,有七条公路通往河套和乌兰察布草原等地区,黄河航运由包头湖水而上可达甘肃中卫,顺水而下可抵山西偏关。铁路、公路和航路将华北和内蒙古西部辽阔的地区联接了起来。

9月17日,我从文化宫门前的公共汽车站上车,到建设工地去,那儿正在紧张地进行全面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条像铺着一匹白绸子似的马路,已由市区延伸出去几十里,在它的尽头,是我国钢铁工业基地之———包头钢铁联合企业。

我的邻座是一位建筑工程师,他听说我是包头新客,就热情地为我介绍包头仅有的古迹!东门外“转龙藏”佛寺。他说,那儿风景很好,泉水由寺中流出,终年不涸。以前全城居民的饮水,全由安装在石壁上的三个石雕龙头式的水口供给。转龙藏是因泉水水流旋转,曲折婉蜒很像龙形而得名的。寺前有一片古树,寺右有一“望河亭”,游人到这儿,就可观赏“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美景。

这位工程师由黄河谈到了鲤鱼:

“黄河的中下游是祖国文化最先开发的地区,包头的文化发展将紧紧地联系着黄河,正在建设的这座巨大的城市,太需要把黄河的水引进来。

“你初来一定要去尝尝黄河的金丝鲤鱼,一般人说黄河鲤鱼,是把河套乌梁素海出产的也算在内了;当地人是严格区别的,因为蹬口附近黄河里的鲤鱼比乌梁素海的要好得多,肥嫩得进口就化,味道的鲜美只有南方的鲥鱼可以相比。”

接着,我们谈到未来的包头钢铁联合企业。这个企业初步设计将拥有采矿、冶金、焦化和耐火器材等许多大工厂和矿山,独立的工业建筑物要有好几百项,工厂区的铁路车站就有几十个,各个主要车间和附属辅助车间都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操作,运输将最大限度地利用电气化、自动化和机械化,在个别部门,还考虑了要利用最新的科学成就——示踪原子。

他兴致勃勃地说着,并且说明:“和我们建设鞍钢完全不同,新工厂是要在一片荒野上建筑起来,它们将形成东西长度约达一百里的城市,这个城市的主要内容就是工厂。”

一席话没有谈完,车到了终点站。我走出汽车,眼前是几百幢崭新的建筑物,愈往远看,林立的附属厂房和脚手架愈多,偶尔有一二苏联专家在工地上来回走着。

第二天,我才知道这处已初具城市规模的地方,是在去年四月间才盖起第一幢平房的。为我讲述这些情况的是生产队长杨致谦同志,他站在工地上指点着说:“去年3月19日一支不到一百人的建筑工程队伍,在大风大雪的伴送下到了这儿,随同我们来的只有三千多块砖一车粮食以及一些日用品。那时这儿只有一面3米高的小红旗,方圆几公里除了几个零星的村庄,稀疏的几栋土屋,就只有勘测队竖起的本质界标。头一天我们找好了盖房子的位置,用三块砖头垒起来作标志,第二天去施工,砖头被风沙淹没了,又得重找,但在十多天以后这儿终于出现了第一幢房屋。”

他的声音是平静的,看得出他尽力避免谈他们所遇到的困难。他接着说:“不久以前,一个由十一个民族的青年组成的代表团来这儿访问,几百个青年人一看见塔式吊车在预制品工厂里伸长着巨臂,其中一个青年问;‘出钢的地方是这儿吗?’我说不是,于是他们随着我的手从这儿遥望西北。那时候,除了绿色的草地和黄色的沙滩外,还什么也看不见。”

他用充满信心的口气边笑边说,眼睛闪着光。

“现在你往正前方看吧,变了!”“变了”,这两个字他说得特别有力,把我的视线引向已经有许多附属厂房的地方去。

杨队长像是看出我已听得有些神往,于是,他仍旧平静地说:“同志!再过几年来看吧,这儿就是出钢的地方,它的设备比鞍钢现代化。”他伸出一只食指向西一指,像要画出一个椭圆形的圈子,但他画到东边就停住了,然后说i“那就是包钢的厂房地区,有人说东西长将有十五里,现有的建筑都还不是主厂房。”

他的神色和动作,使我看出,他们把这儿已发生的事情,只看作是开始;将要发生的事情,还千百倍贵子已发生的事情!

摘自:《旅行家》1956年第1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爱莲新说》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爱莲,中国古人已树立了很好的风操,周敦颐赏荷悟出了通达的哲理;曹植爱莲则为荷花立传作赋,情切意真。今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余往紫竹院公园赏荷,却别有所感。

从东门进园,北行数百步,一桥相隔的荷地映人眼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景色,平展而出,一缕缕荷香随之扑鼻而来,越走近池岸,清香愈加沁人心脾。定睛看那密密层层的荷叶,恰似一个个碧绿的“承露盘”。每张荷叶上都承托着大大小小的、滚动着的晶莹水珠。荷叶丛中,盛开着红若涂朱、洁如素玉的荷花,楚楚动人,极富魅力。

过莲桥,行至荷花渡南岸,突然,一阵疾风大作,只见满池荷叶,忽而由东向西摇摆,忽而又由西向东摇摆,一柄柄莲茎上的碧叶被卷成滚滚绿浪。它们互不撞击,互不挤轧,更不彼躲此藏,层次分明,顺乎自然,疾风愈烈,也只是循声而动,绝无乱摆乱问的。群生莲之如是劲健,贵在于单株素质之匀称,无高低参差之不齐故也。

疾风一过,莲池复归平静,满池如珠如玉的荷花婷婷玉立,更美更清新。莲池群生之荷,竟无一疏落,无一折茎,无一不显得雄劲。视之,喷喷称赞:群生荷其抗御疾风之力,非单株所能有者,若离群而立,幸存者几许呢!?颐公未见及此,故伊“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世俗高洁,而忽略群体赖以生存之潜力,故余以所见所感,特写此文以抒胸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山湖草原》

全文共 4067 字

+ 加入清单

夜幕里,西宁仍然酣睡着。

这正是黎明前的时刻,天特别黑暗,我和旅伴们互相呼应着,黑摸摸地攀上了卡车,出发了。

可爱的司机,他把车打得特别亮,虽然,车里是黑糊糊的,可量,我们有着这一道明亮的灯光,心里就觉得舒畅多了。

车灯划出了一条银色的道路。我们看得见前进的方向?听得见白杨的细语声。呵,高原的白杨,你难道没有睡眠吗?你这么早醒来,就在低唱,莫非喜欢远征的司机和旅客们?你这么早醒来,就在低吟,莫非召唤着黎明,以在黎明升起的时候,唱起更豪壮的歌?

处在黎明的前夜,倾听着白杨的细语声,我的心里涌起了一阵海潮。这已经多久多久了,我总算怀着渴望,今天就要踏进柴达木盆地了。我晓得,这时候,车灯向前探索的道路,是一条充满着美丽、奇趣和英雄的道路。可是,为什么当黎明在高原的天际升起的时候,我的眼睛觉得潮湿,我在想望些什么,希冀些什么?这不是祖国的黎明吗,多好的高原的黎明呵!

黎明迎着高原的寒风来到了。

黎明沿着青藏公路奔走着。黎明披着曙色彩衣,迈开了大步,唤醒了雄鹰、雀鸟,唤醒了高山、大地。于是,高原的一切昂起了头,活跃起来了。

八月,高原的麦子黄了,菜子花儿开了,青稞随着晨风,掀起一条条波纹,向远山飘然而去。在曙色里,高原是一个金黄的天地。

卡车冲着晨风驶行着。

旅伴们在清爽的早晨,精神焕发,挤在一起,开始了询问,谈乐。这一行旅伴,多色多样,有穿着虎皮贴边的紫红色皮衣的藏族兄弟,有戴着白帽穿着黑色长袍的回族兄弟。这几个淳朴的农民,是到察汉乌苏农场去的,这几个身强力壮的工匠,是到茶卡做木工活的;这里有盐的、掏炭的、修路的和放牧的,这里有到噶尔穆、大柴旦、茫崖和昆仑山去的……。这里,不要太多的询问,除了四个回拉萨的藏民,大伙都是到柴达木盆地去的,只是工作岗位不同而已。和这些旅伴们在一起,我觉得格外贴近。

太阳出来了。天气变暖和了。

我们的卡车驶过了湟源县城,向海藏咽喉——日月山奔去了。

这是一座真正巍峨、峻峭的山,多么难以攀登的山呵!向上爬,险要极了。大山腰间,车子好象直立起来似的,头朝着天,鼓着全身的力气,一面吼叫着,一面向上冲去。从下到上,大约有一个多钟头,车子才爬上了山顶。

我看见,山顶路边上,竖立着一根长方形的石碑,上面刻着三个红色大字:日月山。呵,日月山,多么雄壮眩目的名字!抬头望去天空湛蓝、低矮,给人以奇异和压抑的感觉。而飘浮在山顶上的白去好象一条条银色的小河,又好象一团团纯白的花朵,只要伸出后去就可以摘过来似的。一座峻峭、奇特的山,真不愧日月山的称号。

日月山是海藏咽喉,又是农牧区的分水线。向东看,眼前是农舍、湟水、麦田、青稞和菜子花;向西看,眼前是崇山峻岭,是绿色一片,是茫茫无边的草原。在这八朋的高原上,远望起来,一边是金色的天地,一边是绿色的天地,绘成了一幅奇观的画面。千百年来,青藏高原上的各族人民,就在日月山上出入;就在日月山两面,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耕田种地,打猎放牧,和大自然进行着斗争,创造着财富、奇迹。千百年来,这日月山上曾经走过了多少虔诚的教徒、喇嘛和善舞的各族男女,女曾流传着多少英雄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呢。

日月山上有着唐朝文成公主的传说。人们说,她接受了西藏王子的婚约,从长安乘轿出嫁,西行千里,来到这座山。她在这峻峭难行的山上,看见太阳和长安的不一样,月亮也和长安的不一样,引起了无限相思。于是,唐太宗为给女儿消愁,特意铸造了一轮金日,一轮金月,送上了此山。……

这时候,卡车翻过了山顶,向山下走去转回头,再看看日月山,仿佛它昂起了头面,正在和蓝天攀谈着什么;一阵,它又好象乘坐着白云,在天空中遨游。在这种绮丽的山景里,人们自然会想起家乡,家乡的山和这里的山是不同的。人们也自然会称赞不已,为这座山想象着动听的传说了。

下山路,曲转漫长。不知拐了多少弯,才下去了。

山下,有一条小河,叫做倒淌河。一般河水都是从西向东流的,这条河水却是从茫茫向西流的。据说,文成公主从日月山下来的时候,换下坐轿,改乘坐骑,向西走去了。她看见前面是荒山旷野,是茫茫无边的草原,觉得凄凉,孤寂,又引起了无限怀念,哭了。她的哭声感动了天雨,唤起了小河的共鸣。于是,河水倒流了,顺着公主西行的方向流了。又有人说,倒淌河的水是公主的眼泪汇成的呢。……

唐代,文成公主出嫁西藏的路,确实是艰难,荒凉的,她在草原上落泪,也是自然的。但是,现在,山上有路,草原上有路,通往西藏的路,又宽大,又抄近。一辆一辆载重卡车,一队一队的载重卡车,把各族人民寄托在传说里的幸福和幻想运来了,送到身边来了。日月山上出现了新的修筑公路的英雄故事,倒淌河畔出现了草原上第一座小市镇。这里有旅舍、食堂、商店,过路的藏族旅客,把牦牛放入草地,在这里憩在这里憩憩脚吧。过路的地质勘探者,在进盆地以前,也在这里用碗热饭吧。

河水仍然倒流着,可是生活却向西面无限政党地而又豪迈地行进了。

我们在倒淌河憩了一会,又向前走了。

眼前,展开一片草原,一片辽阔健美的草原!

在绿色的大地上,绿色的风浪里,这边是一群棕黑色的牦牛,一个黑红色脸面的老人,骑在牦牛背上,一晃一晃,悠闲地走着。这边是一群灰白色和枣红色的马儿一个戴着毡帽的小伙,又英俊、又威武、一阵,他高叫了几声,一阵,他又拍起马向马群冲去了。向前走,又遇上了一大群羊儿,它们活蹦乱跳,调皮得很;一只羊儿咬住一根草,不住地扇动着耳朵,还不停地摇摆着尾巴。一个穿着花边长袍的牧羊姑娘,看起来黑壮,潇洒,甩着又粗又长的发辫,挥着手中的鞭子;她把微笑投向了羊群,又拉开了嗓子,把柔情的青海“花儿”送上了草原的上空。

草原向前伸展着,牧关姑娘的歌声在上面荡漾着。多么辽阔的草原,多么迷人的草原呵!

沿着草原驶行,人的心情再舒畅不过了。

这时候,蓦然,草原的西北方向,浮现起一条拱形的光带,仿佛晴空里突然飞过来一道闪电似的。

旅伴们嚷叫起来了:“青海湖,青海湖呀!”

那个腰里别着金色腰刀的藏族青年,快乐得扯下黑礼帽扬着,又伸长脖子,出人意外地高喊起来:“嘎——来来来——”他是在向青海湖致敬呵!

青海湖穿行在草原上,闪着碧绿的光彩。她微微地漾溢着,闪动着,好象草原上升起了一支碧绿的竖琴。那一个接一个的纤细的波纹,不是竖琴上的弦丝吗?她伴随着微风,又好象送过来了一阵抒情的动人心怀的乐曲。

卡车,你怎么跑得缓慢了?快些吧,快些送我们到青海湖边去吧。当车子刚在大喇嘛河站停稳的时候,人们就跳了下来,不约而同地向青海湖跑去了。

我跑着,在野花丛生的草地上跑着。

我来到青海湖畔了。

刚才,远山眺望,青海湖是那样地轻波、细流,那样地温柔、多姿。现在,湖畔观望,她却鼓动着丰满的胸膛,以神异的力量,掀起了碧波大浪,排上天空,拍击着湖岸。她发出了激昂的歌声,好象有着无穷的热情,任性地向草原倾泻,向天空抛酒!

一群水鸭子飞过来了,它们仿佛是湖的宠儿,扑打着翅膀,嬉戏着浪花,亲着湖面,然后又在湖空翱翔。雄鹰,一个个雄鹰,它们伫立在湖畔岩石上,威严地凝视着什么。当人们在湖畔走过的时候,它们就扇起了大翅,从人们的头上掠过,然后又转动着威胁的眼睛,噘起钩形的尖嘴,在湖空盘旋。呵,雄鹰,多么森严的青海湖的守护者呵!

青海湖是高原上一个巨大的湖泊,驰名的湖泊,青海以她命名。千百年来,她被人们称颂着,是人们欢乐、理想、幸福和美的化身。我想起了《西宁府新志》的一些记述:人们称青海湖为“仙海“。据载:“海面七百余里,为众水会归之所,故海岸东西南北皆有水泉,厥草丰美,宜畜牧,素号乐土。……”湖中央,有一座“海心山”,又称“龙驹岛”,据载:“每科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之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多么神秘、美丽的记载。

这里盛产闻名的“青海冰鱼”。每冬冰合后,渔民在冰湖上打洞穿孔,借着月亮星光,打起灯笼,燃起篝火,鱼儿就成群结队地游来,踊跃地从洞孔跳上来,捉吧,捕吧,可多哩!人们说,“青海冰鱼”在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销路好极了。但是,自唐以来,青海湖曾经是封建统治阶级和吐番部族的争夺地,湖畔洒下了无数鲜血,埋下了无数白骨。伟大诗人杜甫写下了这样凄惨的诗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这时候,青海湖在高原上欢腾着。看看吧。青海湖脚立在草原上,扬头吻着蔚蓝的天,显出一种多么豪放美丽的风姿。她好象伸出了强大的手臂,一只手托起蓝天、白云、高山;一只手牵着草原和牛儿、马儿、羊儿。千百年来,在她的胸怀里,抚育了多少子孙后代,多少英雄儿女?草原多么葱绿,茂盛;牲灵多么繁荣,健美。青海湖,母亲般的青海湖呵!

我又回望着草原。两只牦牛窝着头,正在舞着犄角斗架。一只羊羔跪在母羊脚下,正在一拱一拱地吃奶。那个戴着毡帽的牧发辫的牧羊姑娘,她再次挥起鞭子,拉长了嗓子,唱起来了,好象她有永远唱不完的歌似的。这是爱情的歌,还是赞美山湖的歌?随着她的歌声,那个小伙子拉住了马,白云低头了,鸟儿飞来了,山湖微笑了。

呵,生活是这样的豪迈,这样的美好,为什么不歌唱呢!

我歌唱高原上的山、湖、草原。

我歌唱高原上朴实、勤劳、强悍的人民。

让过路的旅客们,让开垦柴达木盆地人们,从山、湖、草原汲取力量,更好地创造生活吧!

我不能再停留了,青海湖呵,前面,还有着更豪壮的生活等待着我。

我双手掬起湖水,饱尝了一口,向西行进了。……

1957年8月17日,茶卡

作者简介:李若冰,当代作家。原名杜德明,曾用名沙驼铃。生于1926年。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阎家堡人。因家境困苦,从小卖给他人,备受虐待,后在八路军协助下,十二岁逃出家乡,到了延安,在革命队伍里学习和工作。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转业到西北文联,不久到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4年到中国作家协会西安会从事专业创作。1956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7年被选为陕西省五届人大代表。现任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在勘探的道路上》、《柴达木手记》、《旅途集》、《山·湖·草原》、《神泉日出》,特写集《红色的道路》,还有一些未编集的小说、诗、散文、特写、短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专题复习:口语交际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专题复习口语交际

五、考题解析

例1、根据下面提供的的语言环境,回答后面的问题,说话人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1)中考临近了,小明却还在看电视。这时妈妈走过来,生气地说;"马上要中考了,你居然还在看电视?"

小明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说,才可能不让妈妈生气?

小明说:"。"

(2)几个不同身份的人围绕"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国脚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烂丰富的色彩。"对此,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请你代他们回答。

小孩说:。

病人说:。(2003年四川中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英语知识点:常用“be +形容词+ for”结构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常用“be+形容词+for”结构

beanxiousfor渴望;担忧

bebadfor对…不利;对…有害

beboundfor前往

becelebratedfor因…而著名

beconvenientfor对…方便,在…附近

beeagerfor渴望

befamousfor因…闻名

befitfor合适,适合

begoodfor对…有益(方便)

begratefulfor对……心存感激

behungryfor渴望得到

belatefor迟到

benecessaryfor对…有必要

bereadyfor为…准备好

besorryfor为…感到抱歉;为…感到难过

besuitablefor对…合适(适宜)

bethankfulfor因…而感激

bewell-knownfor以…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英语知识点:形容词清单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形容词清单

1.good,well,nice,fine

good是涵义最广的常用词,属一般用语,主要指“人的品质好”或“东西的质量好”等意思。如:

Milkisgoodforchildren.

牛奶对儿童有益。

Johnisagoodworker.

约翰是一名好工人。

nice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着重强调人们的感觉,含有“漂亮的”、“美妙的”、“美味的”等意思;也可表示对人“友好和蔼”。如:

Thechipsarenice.

这些炸土豆条很好吃。

Nicetomeetyou.很高兴见到您。

fine侧重于表示“质量精细”、“身体健康”,还可以表示“天气晴”等意,语气比good重。如:

—Howareyou?你身体好吗?

—Fine,thankyou.很好,谢谢你。

Itisafinedaytoday.今天天气晴朗。

well常用作副词,修饰动词;也可用作形容词(仅作表语),表示“身体好”、“健康的”、“顺利的”等意;还可译为“满意的;恰当的”等。如:

Mygrandmaisverywell.我奶奶身体很好。

LiuNingspeaksEnglishwell.刘宁英语讲得很好。

2.tall与high;short与low

说人、动物、树木等有生命的东西,要用tall,不用high,如atallwoman一个高个子妇女。

high表示不与地面接触的人或物的高,或人站在桌子上、飞机飞上天空的高度等。如:

Heishighupinthetree.

他高高地爬在树上。

Theplaneissohighinthesky.

飞机在空中这么高。

指建筑物、山时用tall或high都可以,不过high的程度比tall高。

high可作副词,tall不能。

tall的反义词为short,high的反义词为low。

指人(树、楼)的个子时用tall与short;指其他事物(含价格price时)一般用high与low。如:

Hesverytall/short.他个子高/矮。

Talltreesarestandingonbothsidesofthatavenue.

大道的两侧有高大的树木。

Afewpeopleliveonhighmountains.

少量的人住在高山上。

3.real与true

(1)real指客观上存在,并非想象和虚构的,它是与“无”相对而言。如:

MoYansrealnameisGuanMoye.

莫言的真名字是管谟业。

(2)true是指“真正的”,“真实的”,强调事实和实际情况相符,它是与“假”相对而言。如:

Thenewsistrue.这消息是真的。(不是假消息)

可将true或real用作修饰一个实体,表示这完全是“真的”,不是伪造的。如:

Itsatrue/realpearl.这是真珍珠。

true还可以表示“正确的”,real没有这种用法。如:

Whathesaidistrue.他说的话是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考英语知识点:介词的概念和构成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介词概念构成

介词(preposition):也叫前置词。在英语里,它的搭配能力最强。但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需要和名词或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及从句)构成介词短语,才能在句中充当成分。

介词是一种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需与动词、形容词和名词搭配,才能在句子中充当成分。介词是用于名词或代词之前,表示词与词之间关系的词类,介词常与动词、形容词和名词搭配表示不同意义。介词短语中介词后接名词、代词或可以替代名词的词(如:动名词v-ing).介词后的代词永远为宾格形式。

介词短语:构成

介词+名词WegotoschoolfromMondaytoSaturday.

介词+代词Couldyoulookforitinsteadofme?

介词+动名词Heinsistedonstayinghome.

介词+连接代/副词Iwasthinkingofhowwecouldgetthere.

介词+不定式/从句Hegivesussomeadviceonhowtofinishit.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考英语知识点:SVOC主谓宾宾补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SVOC(主谓宾宾补)

Subject(主语)+Verb(动词)+Object(宾语)+Complement(补语)

这种句型中的宾语+补语可统称为“复合宾语”。担任补语的常常是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分词、动词不定式等。如:

Keepthechildrenquiet,please.请让孩子们安静下来。

Hepaintedthewallwhite.他把墙漆成白色。

Wefoundhimanhonestperson.我们发现他是一个诚实的人。

Hismothertoldhimnottoplayonthestreet.他母亲告诉他不要在街上玩。

注意:动词have,make,let,see,hear,notice,feel,observe,watch等后面所接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补时,不带to。如:

Thebossmadehimdotheworkallday.老板让他整天做那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阅读理解辅导:突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感觉文章和选项差不多看懂了,可是做题还是有点迷糊,老出错。请问曲老师我做阅读理解时该从哪里入手啊?

阅读理解部分特别容易失分,要想做好此项考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门别类识别文体

不同的阅读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叙文,主要抓四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从中分析他们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等;议论文必须正确把握文章的论点和论据,理清论证思路,再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应用文其形式多样,题材各异,对这类文体的阅读应简明扼要地抓住所需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2、统览全篇摘录要点

阅读理解是对整个文章的目的、意图、观点、立场、态度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解,统览全篇和问题找出提供信息或暗示的文章细节部分。

3、开动脑筋推测词意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规定,学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及构词法推测词义,旨在使学生的知识内化,同时运用知识和生活经验及逻辑推理去理解短文。

4、条分缕析理解长句

在实际考试中,长句是初中生阅读理解的难点之一,对于这类句子要分清主次,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再找出修饰它的从句或短语等。经过分析,化整为零,化繁为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沧海日出》

全文共 4929 字

+ 加入清单

乍从那持续多日干燥燠热的北京,来到这气温最高不过摄氏二十度左右的北戴河,就象从又热又闷的蒸笼里跳进了清澈凉爽的池水里似的,感到无比的爽快、惬意,心身舒畅。在这舒畅惬意之余,真有些相见恨晚了。

说起来也很惭愧,我这个生长于渤海之滨从小就热爱大海的人,虽然也曾游览过一些国内外著名的海滨胜地,然而这名闻遐迩向往已久的北戴河,却一直到现在,才第一次投入它的怀抱。不过,说也奇怪,在这之前,我对它却并不陌生,它那幽美的风貌,早就观赏过了。不是从图画和电影中,也不是借助于文学作品或者人们的口头描叙,而却是在一个梦中,不,确切一点说,是在一个象梦一般的幻境中。

那是在我童年的时候,有一次,我到刚退了潮的海滩上去赶海。突然,我的面前,出现了一幅迷人的画面:一抹树木葱茏的山峦,横亘在大海的上空;一块块奇形怪状的岩石,耸立在山峰之上;一座座小巧玲珑的楼房,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中。啊,这么多各种样式不同的楼房:圆顶的,尖顶的,方顶的,好看极了。它是那么美,那么奇特。还有庙宇寺院,亭台楼阁,它们有的深藏在林木环绕的山崖里,有的耸立在峭壁巉岩的山巅上,特别是那最东边一处陡峰上面的四角凉亭,连同它旁边一块高出于大海里的岩石,非常令人瞩目,亭子里面,还影影绰绰地仿佛是有人影在活动哩。一缕缕白色的烟雾,在山树间、海边上飘荡着,使得这迷人的景色,时隐时现,似幻似真,更增加了幽美和神秘的色彩。……

忽然间,一阵大风吹来,那山峦树木,亭台楼阁,霎时间变成了一缕缕青烟,一片片白云,飘荡着,变幻着,象电影的淡入镜头一样,消失了,不见了。

这悠忽而来而又飘而没的神奇景色,简直使我惊呆了,也着迷了。人们告诉我,这是海市。有人说这海市是天上的仙境,也有人说它是人间的一处名胜,就是这大海对面的北戴河。

这就是我第一次听到北戴河这名字。但是当时我并不相信人间竟然真的会有这么一个美妙神奇的所在,而倒更多地相信那是仙境,是没有人间烟火世俗喧嚣的虚幻缥缈的仙境。

长大了,增长了一些知识。才知道那大海的对面,确实是有一个叫北戴河的名胜之地。由此,这地方就常常在我的思慕和向往之中了。特别是当读到一些描叙这地方的文学作品时,比如曹操那脍炙人口的诗篇:“东临蝎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既醉心于这诗词的优美,更神往于那山海的雄伟,于是,对北戴河这地方的兴致也就越发的浓厚了。

也曾向写过《雪浪花》和《秋风萧瑟》的杨朔同志打听过:“北戴河真的很美?”

“确实很美。”杨朔兴致勃勃地回答说。“我建议你找机会到那儿去看看。”于是,我决心找机会去北戴河了。这与其说是我对于海边风景的特殊爱好,不如说是想印证一下童年时代看到的那次海市的情景的好奇心。

机会是很多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就一直拖延了下来。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我被“四人帮”绑架到北京关押了起来。人身失去了自由,连自己的亲人都看不到,那里还敢奢想去北戴河呢?不,想,倒也确实是想过。在那漫长而又寂寞的铁窗生活中,人生的乐趣,往日的梦想来,什么没有反反复复的想过呢?北戴河和海市中的情景当然也不例外,而且,每当想到它的时候,总不免有些遗憾,后悔过去失去了太多的机会,又怅惘今后不复再有这样的机会了。但是,当整个国家和人民都在遭受着深重的苦难,多少精神和物质上的宝贵财富被破坏殆尽的时候,没有到过北戴河,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在那大夜弥天的时刻,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去奢想北戴河?这只不过是表现了对于自由的强烈向往和渴望而已。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现在,当我真的终于来到北戴河的时候,那种感受,那种心情,真是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

好奇心终于得到了满足,印证的结果是确实无讹:那横亘在蓝天白云之间的带山峦,招聘掩映在葱茏林木中的庙宇寺院,亭台楼阁,那耸立在海边和山上的巉岩怪石,尤其是西山上的观音寺,东岭上的鸽子窝……这一切,恰和当年我在这渤海南岸千里之外的海滩上看到的海市蜃景一模一样。宛如两张同样的照片叠在一起似的。这实在不能使我惊奇了。然而,这仅只是我最初的一点印象,而却不是我最深刻的感受。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呢?是美,是一种特别的美,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

就拿山来说吧,这儿的山,比别处并没有什么特别之点,然而却使我感到它特美,特别好看。海,也是如此。它仿佛特别的蓝,特别的壮丽雄伟。而且,这儿,一天之内,一夜之间,日出日落,潮涨潮退,风雨阴晴,都各有不同的姿态,各有不同的美。我常和三两好友,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气候中,穿行山林漫步海滨,去领略那姿态万千风貌各异的美。我尤其喜欢在那夕阳衔山的傍晚,坐在海边的岩石上面,眼看着西天边上的晚霞渐渐地隐去,黄昏在松涛和海潮声中悄悄地降落下来,广阔的天幕上出现了最初的几颗星星,树木间晃动着飒飒飞翔的蝙蝠的黑影。这时候,四周静极了,也美极了,什么喧嚣的声音都听不到,只听见海水在轻轻地舐着沙滩,发出温柔的细语,仿佛它也在吟咏那“黄昏到寺蝙蝠飞”的诗句,赞美这夜幕初降时刻的山与海的幽美。等到那一轮清辉四射的明月,从东面黑苍苍的水天交界之处的大海里涌了出来时,这山与海,又有一番不同的情景了。这时候,那广阔的大海,到处闪烁着一片耀眼的银光,海边的山川、树木、楼房、寺院,也洒上了柔和的月光,这月光下的北戴河,就活象一幅淡淡的水墨现儿似的,隐隐约约朦朦胧胧地,又是一种富有诗意的美。

甚至,夜深时分,当你躺到床上闭上了眼睛的时候,一切景物都看不见了,却仍然还能感受到那种诗意的美的存在。这就是那催你入眠的涛声,这涛声,在万籁俱寂的夜里,有节奏的哗——哗——响着,温柔极了,好听极了,简直就是一支抒情优美的催眠曲。每天夜里,我都在这温柔悦耳的涛声中入睡,每天清晨,又在这温柔悦耳的涛声中醒来。

啊,美,伟大的美,令人陶醉的美。

然而,还有更美的呢:那就是日出。

人们告诉我,在北戴河那著名的二十四景当中,最美最壮丽的景致,要算是在东山鹰角亭上看日出了。

看日出须得早起。四点钟还不到,我就爬起身来,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这时候,天还很黑。夜间下了一场雨,现在还未晴透。但是云隙中却已经放射出晓星残月的光辉。我贪婪地呼吸着那雨后黎明的清新空气,一个人在空荡荡不见人迹的路上走着,还以为我是起身最早的一个人呢,那知爬上山顶一看,有两个黑黝黝的人影,早已伫立在鹰角亭旁了。

嗬!还有比我更积极的人。

走到亭前仔细一看,却原来是一老一小,那老的年纪在七旬开外,一头皓发满脸银髯,一看那风度,就猜得出是位学者。小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很美,也很窈窕,却有着北方人健壮的体魄。那两人看到我后,都彬彬有礼地点了点头,又转回身去,继续倚着亭柱观望东方的海空。我不愿干拢他们的清兴,颔首还礼后,也倚在一根亭柱上面,默默地眺望起来。

这时候,残云已经散尽了,几颗寥寥的时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东方的天空,泛起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粉红的颜色。这广阔无垠的天空和这文章无垠的大海,完全被粉红色的霞光,溶合在一起了,分不清它们的界限,也看不见它们的轮廓。只感到一种柔和的明快的美。四周,静极了,只听见山下海水轻轻地冲刷着搀岩的哗哗声,微风吹着树叶的沙声。此外,什么声音都没有,连鸟儿的叫声也没有,仿佛,它们也被眼前这柔和美丽的霞光所陶醉了。

早霞渐渐变浓变深,粉红的颜色,渐渐变成为橘红,以后又变成为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象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溶为一体的苍茫远方在那闪烁着一片火焰似的波光的大海里,一轮红得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阳,冉冉地升腾起来,开始的时候,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了海面。霎时间,那辽阔无垠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在那太阳风刚跃出的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仿佛是无数个火红的太阳,铺成了一条又宽又亮又红的海上大路,从太阳底下,一直伸展到鹰角亭下的海边。这路,金晃晃红彤彤的,又直又长,看着它,就仿佛使人觉得:循着这条金晃晃红彤彤的大路,就可以一直走进那太阳里去。

啊,美极了,壮观极了。

我再回头向西边望去,只见西面的山峰、树木、庙宇、楼房,也全都罩上了一片金晃晃的红光。还有那从渔村里飘起来的乳白色的炊烟和在山林中飘荡的薄纱似的的晨雾,也都变成了金晃晃红彤彤的颜色,象一缕缕色彩鲜艳的缎子,在山林和楼房之间轻轻地飘拂着,飘拂着。于是,那山峰、树木、庙宇、楼房,就在这袅袅的炊烟和晨雾之中,时隐时现,似真似幻。看着眼前这迷人的景色,我恍惚觉得自己又回到童年时代,置身于渤海南岸的渔村海滩上。一时间,我竟然忘了我眼前的这幅带有神奇色彩的幽美画面,究竟是北戴河中的海市呢,还是海市中的北戴河?究竟是实实在在的人间呢,还是那虚幻缥缈的仙境?

“啊,美极了,太美了!”我的身旁,有人在大声赞叹了。

我回头望去,原来是陪同那个老学者的年青姑娘。她双手抱在胸前,仰脸望着那从大海中升起的太阳,现出异常激动而又惊奇的神色。她那充满了青春活力的美丽的脸,在朝阳和霞光的映照下,红彤彤地,显得更加鲜艳,更加美丽,真象一朵盛开怒放的三月桃花。

是的,美,实在是太美了。老实说,著名的中外海滨胜地,我看到的虽然不算多,可也不算太少。青岛、烟台、普陀、南海自不消说,波罗的海海滨也曾到过。日出呢,也不止看过一次,在那一万米以上的高空中飞机上看到过,在那黄山后海陆空的狮子峰也看到过,在那视野辽阔的崂山顶上也看到过。可是为什么这儿的山,这儿的海陆空,这儿的日出,我觉得比起上面我所看到过的那一些,却更使我感到美,感到壮观?为什么?

我正在思索之间,仿佛应和着我的这个思想似的,那姑娘又回头看着那位老学者,提出了我心里想着的这个问题:

“爷爷,这儿十多年前,咱们也曾来过几次,可是为什么今天我觉得它比过去更美了?为什么,你说呀。”

那位老学者有没有回答孙女的问话,却兀自高高地仰着头,眼睛一动不动望着那金晃晃红彤彤的东方海空。用他那宏亮的声音,琅琅地吟咏出下面的诗句:

“云开山益秀,雨霁花弥香;十年重游处,不堪话沧桑。”

“好,好诗!”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因为它正好道出了我的共同感受,也回答了我正在思考的问题。

那姑娘嫣然一笑,连连地点头,用她那银铃般的声音,重复和品味着这诗句

“‘云开山益秀,雨霁花弥香’。对,是这个道理。”接着,头又摇了几摇,蹙着眉头说:“不过,后面的那一句,我不同意。它有点伤感的味道。你瞧,云开了,雨霁了,太阳又新出来了。眼前景物这么美,老是伤感能行吗?”

“对,好孩子,你说的对。一切都过去了,不应该伤感,也没有时间伤感,应该抓紧这大好时光,奋勇前进。我不老,我觉得更年青了,我还可以和你们那些年青人比赛一阵子,怎么样?”那老学者说罢,哈哈大笑着,伸开胳膊把孙女揽在怀里,爷孙两个,说着笑着,大踏步向着前面走去。

金晃晃红彤彤的朝阳和霞光,映照在他们的身上,使得他们的全身也都金晃晃红彤彤地,煞是好看,他们就在这初升的阳光下安详地坚定地走着,直着,一直走进了那橘红色的山林深处,不见了。仿佛,他们和那金晃晃红彤彤的朝阳和霞光溶化成为一体了。

这又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

而这,却又是我童年时看到的那个海市蜃景中所没有的。

是的,那海市虽然也很美,但却绝对没有象今天的北戴河这样美。

然而,这样美的又岂止是北戴河呢?

作者简介:峻青,原名孙俊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22年。山东省海阳县西楼子村人。幼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十三岁即做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地方抗日民主政府从事教育和群众工作。1941年写了第一篇作品。1944年后。任胶东区党委机关报《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敌后武工队小队长。1948年春,随军南下,作中原新华记者。后调《中原日报》、中南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52年,调中南文艺界联合会从事专业创作。后调上海,任作协上海分会代理党组书记。1957年任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1960年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边》、《海燕》、《最后的报告》、《胶东纪事》、《怒涛》;长篇小说《海啸》;散文集《秋色赋》、《欧行书简》。此外,还有与人合写的论文集《谈谈短篇小说的写作》。

摘自:《旅游天地》1980年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我在新疆看见了飞碟》

全文共 2538 字

+ 加入清单

8月25日,我们看见了UFO,在新疆。

这一天,是个非常有意义的日子。当时我们已经在远离乌鲁木齐六百公里的北疆福海县。福海县在准噶尔盆地的北缘,坐落在茫茫戈壁上,遥遥相对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但福海并不荒凉,它是一个异常美丽的县城,它绿色笼葱,湖水澄碧,楼房小巧玲珑,偌大的绿洲上只有一万人口。福海县委书记孙葆煜不仅是个汉人,而且是地道的江南秀才。他是江苏南通人,五十年代大学毕业后支援祖国边疆建设的热血青年。三十多年的边塞风沙竟然没有冷却他的一腔热血,他硬是呆在福海,与福海人一道把当年只有一个小卖部的县城建设成了一个马路宽又平的具有江南秀色的小城。

只有几百公里几百公里地穿越了沙漠和戈壁的人,才会深切地觉出福海是个奇迹,而像孙葆煜这样的人生真正是个内容丰富的好故事。况且福海的地域辽阔,有许多人迹罕至的山谷和海子(湖泊);有黄金宝石和奇花异草;哈萨克牧民骑着马,赶着羊群,弹着冬不拉,歌唱着家乡和爱情在牧场上放牧;还有著名的福海大尾羊做成的手抓羊肉,其味道鲜美无比。我们这几个饱受现代大城市风尘污染的从事写作的人到福海如入桃源之境,无一不被感动。于是,我们与福海便有了一件趣事,作家刘与孙书记联手创作一桩壮举:作家刘出任福海县解特阿勒热乡的名誉乡长。8月25日那天我们送作家刘去解乡上任。晚饭大家为刘乡长举杯庆贺。就在这个晚上,UFO出现了。UFO是比较科学的说法,但是在那天晚上,在我们看到那个不明飞行物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叫起来:飞碟!

新疆与内地的时间差大约有两个半小时。晚上北京时间十点多钟在新疆被当作八点多钟使用。8月25日那天天气晴朗,蓝天白云,晚上九点左右,夕阳才沉入西天。因为那天作家刘上任,乡里事先在餐馆准备了酒菜,所以晚餐吃得比较早,十点来钟就吃完了。而平时的这个时间,也许正吃晚饭,也许还没吃晚饭,也许在奔驰的汽车里,那样的话,我们大概就无缘与UFO相遇了。

晚饭后,我们来到县委县政府的办公楼,准备在这儿打几个长途电话,时间大约是十点一刻左右,但突然停电了。司机开车去找县委办公室主任,我们在夜色中等候。戈壁滩上的夜晚有两大特点,其一是静,其二是夜空无比开阔。记得好像万籁俱静,夜风微拂,灰蓝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作家王作家申和我进了一楼办公室,电来了。我看报纸,王和申轮流拨电话。作家刘已是乡长,自个留在餐馆与他的乡干部一一握别,自然就晚来一步。作家刘在办公室拨了一次电话,未通,也去看报纸,忽地司机冲进来,急促地叫道:刘乡长,快出来!

刘应声跑出去,我们三人一惊,对视了一眼,不知所以然,作家王并没停止拨电话。然而作家刘随即又返回办公室,在门口说:池莉快来!

作家刘是一个让我们闹不清真假的有意思的朋友。平日他常戏称我们为“老师”。蓦地这一下格外正常地叫我的名字,大家立刻意识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气氛。于是,房间里的三个人放下电话和报纸就跑了出去。

出去我们便惊呆了,大家不约而同说了声“飞碟”,然后就一动不动望着天空。这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辉煌啊!西北面的天空上横着一束巨大的光束,它雪亮雪亮的光芒照亮了整片西北的天幕,光束由一只唱片大小的碟状飞行器所发出,碟状飞行器快速地自转着,似乎悬在空中。它像白炽灯那样呈现出橙红色的光亮,灼灼耀眼。飞碟快速地顺时针自转着,带出了两道明显的白色涡流。它缓慢地朝东南方向移动了一些似乎又静止下来悬在空中。它那橙红发亮的碟体,那碟体旋转带出的两络拂尘般的涡流,那横扫整个西北天空的雪亮的光束,太奇特太震慑人了。这时有人焦急地说:相机呢相机呢?有人颓丧答:我们全傻瓜嘛!

我们几个人携带的全是最普通的傻瓜相机,而且在这手忙脚乱的关头都不知放在哪儿了,大家谁也不愿意离开片刻,都明白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奇缘。还有一点,大家对飞碟的直观感觉比较一致,都觉得它离我们至少有千米以上的距离,一般照相机无法拍它。

静悄悄的,整个县城几乎没有一丝声音。十分突兀地,飞碟忽然朝我们所在的地面直逼下来。在这一刹那,我以为它要降了。但又是十分突兀地,飞碟停住了,向高空移退,只见它一闪,变成了一个星星般的亮点,接着再一闪,不见了。从一只唱片大小的碟只是一闪就变成了星星大小的亮点,这是多么快的速度呵!只有那束它留下的光束横抹在空中,经久不熄,它缓缓地一点点地暗淡下去,差不多一个小时之后,天空才恢复一片蓝色。

当飞碟消失之后,我立刻看了手表,当时时间是10点35分。由司机提供的时间算一算,我们看到飞碟的整个时间至少持续了5分钟。但我们所感觉到的那一刻远比5分钟漫长。

这天晚上,我们一个个兴奋极了。彼此问:你相信有飞碟吗?又彼此答:从此相信了!彼此又问:如果那一刻飞碟下来要带你走,你去吗?又彼此热烈地答:去!

我们调动各自的经验和学问展开了讨论,会不会是导弹发射?不,导弹发射我们都已在电视中多次见过。会不会是人造卫星,特殊形状的卫星?不,我们认为卫星的形状固然不排除碟状的可能,但卫星决不可能飘浮移动和静止悬挂,它有它恒定的轨道。宇宙飞船呢?宇宙飞船不曾有顺时针快速自转这种飞行方式。会不会是某种天象?如大气层里有时会产生高速自转的云团,但云团发光是需要太阳的支持的,等等。我们像严谨的科学家一样逐一驳倒各种假设,最后一致认为我们看到的是外星的飞碟。

在看到飞碟之后的这一番热烈讨论之中,有一个字最是令人回肠荡气的,那就是当被问到“如果飞碟要带走你,你去吗”时候的回答——去!这痛快!这勇敢!这豪迈!把人类天性中原始的冒险精神和摆脱陈旧的生活的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在平常的日子里非常难以见到的心灵的袒露。由于这一瞬间的袒露,大家都差不多成了好朋友。

这一夜我们睡得很晚,可我上床之后依然久久难以入睡。早在八十年代初,我曾订阅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飞碟探索》和《自然之谜》杂志。我相信飞碟的存在。我相信超光速的存在。我相信广袤的宇宙里不会仅仅只有地球上存在高智能生物。我相信任何假设都有可能变成事实,当我们的宇宙飞船终于挣脱了地球的吸引力到达别的星球之后,我更坚定地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可能,只要我们敢于想象和敢于实践。

因为有了8月25日,从此我将永远难忘新疆。有质量有意思的日子尽管总是那么短暂,但对个体生命来说,它一日胜于百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之语文中的地理知识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右:西为右

3.河:黄河。江:长江

4.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5.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6.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7.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8.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9.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10.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11.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12.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13.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14.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15.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16.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17.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18.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1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2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2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英语形容词知识点:形容词比较级定义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形容词比较级定义

英语中的形容词通常用三种形式来表达事物的等级差别,分别是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大部分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通过变化词尾来实现的,属于规则变化,但也有少数是不规则变化。

英语中有些形容词说明形状、材质等,还有些形容词没有程度可分或其本身就表示某种程度,故而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常见的有:

Right正确的wrong错误的possible可能的east东方的empty空的

Impossible不可能的favorite最喜欢的round圆的golden金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考英语知识点:M开头的副词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M开头的副词

1,mainlyadv.主要地,首要地

2,moreadj.,adv.&n.更大的;大多数的;

短语:1.morethan多于……

e.g.Morethanonepersonhashelpedhim.不止一人帮助过他。

2.nomore(=not…anymore)不再

e.g.Timelostwillnomorereturn.时间一去不复返。

3.nomorethan不过,仅仅。

e.g.Hehadnomorethanoneyuanwithhim.Whatcouldhebuyhiswifeforherbirthday

他身上只有一元钱,他能给他妻子买点什么生日礼物呢

4.notmorethan不超过;

e.g.Heworkedhardonandon,butthebosspaidhimnotmorethantenyuanaday.

他不停地卖力工作,但老板每天至多付他十元钱。

5.moreandmore越来越……

6.moreorless或多或少

e.g.Whatyouhavedonewillmoreorlessbehelpfultous.

你所做的一切或多或少将对我们有帮助。

7.themore…themore…越……越……

e.g.Themorewepay,themorewegain.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3,maybeadv.或许;大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考英语定语从句知识点:As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As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

1.引导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1)as多与such或thesame连用,可以代替先行词是人或物的名词。

(2)as也可单独使用,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作用相当于which。例如:

Theelephantsnoseislikeasnake,asanybodycansee.

(3)thesame…that与thesame…as在意思上是不同的。

2.As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位置

as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位置较灵活,可以位于主句前面.中间或后面,一般用逗号与主句隔开,但which所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只能放在主句之后。例如:

(1)Asisexpected,theEnglandteamwonthefootballmatch.

(2)Theearthrunsaroundthesun,asisknownbyeveryon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考英语宾语从句知识点:宾语从句的引导词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宾语从句引导

(1)陈述句作宾语从句引导词用that。that在从句中不充当任何句子成分,无实际意思,在口语或非正式文体中常省略。如:

Hesaid(that)itwascoldinMoscow.Motherknows(that)Jimwillworkhard.

(2)一般疑问句作宾语从句引导词用whether或if。whether或if表示“是否、是不是”的意思,不能省略。如:

Iwanttoknowif/whethertheanswerisright.Lucyaskedif/whethertheyhadacheapershirt.

(3)特殊疑问句作宾语从句引导词用原来的疑问词,只不过在宾语从句中称作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在从句中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有一定的意思,不能省略。如:

Pleasetellhimwhichclassyouarein.HeaskedmewhomIwaswaitingfor.

Couldyoutellmewherethepostofficeis?Pleaseasktheteacherhowwecangetther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考英语知识点:时间状语从句

全文共 960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时间状语从句

(1)时间状语从句常用when,as,while,before,after,since,till,until,assoonas等连词来引导。例如:

Itwasraininghardwhenwegottoschoolyesterday.

Whilehewasdoinghishomework,thetelephonerang.

Ashewalkedalongthelake,hesanghappily.

HehadlearnedalittleChinesebeforehecametoChina.

Afterhefinishedmiddleschool,hewenttoworkinafactory.

(2)在时间状语从句里,通常不用将来时态,用现在时态表示将来的动作或状态。例如:

I’llringyouupassoonasIgettoNewYork.

Iwilltellhimeverythingwhenhecomesback.

Hewon’tbelieveituntilheseesitwithhisowneyes.

(3)在带有till或until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里,如果主句用肯定式,其含义是“一直到……时”,谓语动词只能用延续性动词。如果主句用否定式,其含义是“直到……才……”,“在……以前不……”,谓语动词可用瞬间动词。例如:

Theyoungmanreadtillthelightwentout.

Let’swaituntiltherainstops.

Wewon’tstartuntilBobcomes.

Don’tgetoffuntilthebusstops.

[Practice]

Ididn’tknowhecamebackImethiminthestreet.

A.since B.whenC.until D.after

请填入适当的引导词

Ihaven’theardfromhim_____hewenttoAmerica.

Wefoundthebookstwodays____hehadgoneaway.

Donotleavetheroom_____youhavefinishedthetest.

点击查看更多信息

新初三快扫码关注

本网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学习技巧,学科知识点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物理知识点:液化

全文共 18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液化

⑴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⑵液化的两种方法:

①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能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液化。

②压缩体积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的方法是不能液化的。

注:石油液化气,气体打火机都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⑶气体液化时放出热量: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

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⑷常见的液化现象:雾,露,白气(是水珠),水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光的色散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光的色散

一定义:

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色散。

七种:红、橙、黄、绿、蓝、靛、紫。

雨后的彩虹就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二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彩电的色条只有这三种颜色)。

三红外线和紫外线:

⑴红外线:

①定义:光谱中红光外侧的光,叫红外线。

②红外线的应用:遥控器,夜视仪。

⑵紫外线:

①定义:光谱中紫光外侧的光叫紫外线。

②紫外线的应用:

杀菌(医院的紫外线灯),验钞机,合成维D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损伤皮肤。

注: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看不见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的概念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概念

一透镜的种类:⑴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⑵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二关于透镜的概念(如图①②):

⑴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圆心的直线叫主光轴。

⑵光心:主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

⑶焦点(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实焦点)。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虚焦点)。

注: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⑷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