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考现代史知识点【实用20篇】

实心球是一种体育器材,实心材质,呈球形。它同时也是一种体育项目,讲究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部分地区将“投掷实心球”的分数计入中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考现代史知识点,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浏览

3201

文章

1000

篇1:中考数理化学习方法

全文共 2316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生该如何学好数理化呢?下面和小编具体了解下中考数理化学习方法

中考物理学习方法:

第一、考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一测”后,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个别学生分数不近如人意,要找出问题,根据个人情况要加以重视,是基本概念、理解问题出错,还是应试过程中粗心大意、不良习惯造成的,要归纳错误原因。 第二、二轮是专题复习,以力学和电学为主,仍要抓住中档题和基本题的训练,对典型的题目要认真地进行思路和方法的总结,进行综合的训练,提高自己的分析解题能力。在此期间,做一些基本综合模拟卷,但难度不宜大,强调对知识和概念的熟悉,起到温故和记忆的作用。 第三、重视基本实验的复习,对所做过的19个实验在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进行规类和总结。实验题一般是两个题目,一个是做过的实验略有变动,另外一个是以熟悉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在一个新的实验背景下灵活应用的问题,可能是设计型的实验中的数据的处理问题或者测量问题等,难度一般不大,但是得分率却不高。在进行实验复习时,一定不能走过场,要进行系统强化复习,而且要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复习。 第四,最重要的是要抓好高效率学习时间,科学而合理的计划对你现在来说

中考化学学习方法:

1.回归课本,巩固基础。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用语、物质的通性和特性等化学主干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牢会用。要加强训练,多做一些基本题和中等难度的题,首先要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通过训练复习,提高解题技巧性和准确性,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巩固基础还体现在强化审题意识。审题不慎,急于求成,考虑不周是同学在解题时常出现的通病,也是考试失分的因素。

2.善思多问,提高效率。解题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有一些题自己确实不会做,不要花很多时间苦思冥想,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历届考生成功的经验表明:在二轮复习中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本,是二轮复习中的重要一环。

4.归纳提高,灵活应用。二轮复习要注重知识的归纳,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精练各章节要点,如有机物抓住烃、卤代烃、醇、醛、酸、酯的一系列变化关系。加成与消去、酯化与水解、加聚与缩聚的区别。不仅能解“死”题,更会解“活”题,特别要注重化学信息知识的应用。

5.错题新记,查漏补缺。平时要积累错题,在临近中考前,您再有针对性的复习,争取做到举一反三,同样的错误不再犯第二次。

中考数学学习方法:

第一,梳理策略总结梳理,提炼方法。复习的最后阶段,对于知识点的总结梳理,应重视教材,立足基础,在准确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公式、法则、定理的实质及其基本运用的基础上,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题型的总结梳理,应摆脱盲目的题海战术,对重点习题进行归类,找出解题规律,要关注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如方案设计题型中有一类试题,不改变图形面积把一个图形剪拼成另一个指定图形。总结发现,这类题有三种类型,一类是剪切线的条数不限制进行拼接;一类是剪切线的条数有限制进行拼接;一类是给出若干小图形拼接成固定图形。梳理了题型就可以进一步探索解题规律。同时也可以换角度进行思考,如一个任意的三角形可以剪拼成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最少需几条剪切线?联想到任意四边形可以剪拼成哪些特殊图形,任意梯形可以剪拼成哪些特殊图形等。做题时,要注重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发现规律,做到触类旁通。

反思错题,提升能力。在备考期间,要想降低错误率,除了进行及时修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反思错题,具体做法是:将已复习过的内容进行“会诊”,找到最薄弱部分,特别是对月考、模拟试卷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认真分析,也可以将试卷进行重新剪贴、分类对比,从中发现自己复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正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例如,是计算马虎,还是法则使用不当;是审题不仔细,还是对试题中已知条件或所求结论理解有误;是解题思路不对,还是定理应用出错等等,消除某个薄弱环节比做一百道题更重要。应把这些做错的习题和不懂不会的习题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找到了解题的最佳途径。事实上,如果考前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纠正,就会越快地提高数学能力。对其中那些反复出错的问题可以考虑再做一遍,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以绝后患。并且要静下心来,通过学习、回忆,而有所思,有所悟,便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便能悟出道理、悟出规律。

第二,答题策略首先,审题时注意力要集中思维应直接指向试题,力争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审题时,应弄清已知条件、所求结论,同时在短时间内汇集有关概念、公式、定理,用综合法、或分析法、或两头凑的方法,探索解题途径。特别注意已知条件所设的陷阱,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是否该分类讨论,以免丢解。

其次,在答题顺序上,应逐题进行解答要正确迅速地完成选择题和填空题,有效利用时间,为顺利完成中档题和压轴题奠定基础。在逐题进行解答时,遇到一时解不出的题应先放下(别忘了做记号,以免落题),把会解的题目都做完后,再回来把留下的疑难逐一解决。

第三,遇到平时没见过的题目,不要慌,稳定好情绪题目貌似异常,其实都出自原本。要冷静回想它与平时见过的题目、书本中的知识有哪些关联。要相信自己的功底,多方寻找思路,便能豁然得释。切忌对着题发呆不敢下手,有时动笔做一做或者画一画,就图形进行相应地分析,也就做出来了。尽可能解答一步是一步,不放过多得一分的机会。

第四,解综合题时,应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否则前面错了,后面即使方法对了,也得分甚少。最后,注意认真检查如感觉某题答错了,不能盲目去改,要十分冷静地重新审题,仔细研究,确定此时思路正确,再动笔去改,因为此时易把正确的改错了,尽量减少失误。检查在数学考试中尤为重要,它是减少失误的最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学习方法

全文共 3398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中考学习方法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考学习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考学习方法: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

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

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 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7、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 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9、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10、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冲刺中考学习方法

全文共 5898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冲刺中考学习方法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冲刺中考学习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冲刺中考学习方法:物理

主要记忆课本中的公式,定义(重在理解不是死记硬背),对课本上的试验要重看一遍,要理解,要完整,就是把书上的试验都填全就行了,这是考试的重点。物理学分声学,光学,电学,热学,力学。就这几部分。

声学的重点是原理:音色,音调和响度等;

光学的重点是光的性质:反射,折射,平面镜原理,透镜成像(重点)和应用。

电学主要是电流,电压,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性质,电功率,电功,焦耳定律,电磁的性质,现象,试验,单位换算(这里会出大量的题,是重点),公式要熟,变形公式用的要快。

热学主要是物态变化,热力学公式的应用;给你补充一个书上没有但考试考的公式:Q=mq,这是固体热量的计算公式。Q是热量,m是质量,q是热值

力学比较多: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功,功率,能量转化等)主要把公式,导出公式,公式间的互化等掌握住,实验方法和结论。

冲刺中考学习方法:化学

要熟练掌握1-20号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的书写。要正确书写化学式和方程式,熟记各种药品的俗称,颜色,气味。要熟练质量分数的计算,这是重点,初中的化学计算只有这一个,所以必需要会。各种气体的制取,收集都是重点,还要多做习题掌握题型。

冲刺中考学习方法:语文

把握重点 巧用方法

现在中考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当前同学们对语文复习存在着这样 两种心态:一部分同学认为语文知识点繁多,而且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语文时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认真复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考试却不见成效,感觉语文复习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从前几年学生复习情况来看,在冲刺阶段,若能够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正确的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讲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

(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

(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看书读报。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其次,在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年的答卷中都存在着一些考生不认真看原文,不能认真审题的毛病。平时做阅读练习,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抓准题眼、抓住关键词句,再作答。另外,书写也应重视,若平时书写潦草,则会在积累中出现错别字,在写作中丢掉书写分。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若平时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考试时也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丢分。

总之,“厚积而薄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答题思路,以及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当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复习中有所侧重。若三者都能兼顾,相信你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制定计划 勤于复习

中考临近,有些同学开始紧张慌乱起来,对下一步的语文复习感到有些困惑,总觉束手无策。在此,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就语文复习谈几点自己的意见,希望能为同学们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一、认真解读《考试说明》,强化目标意识 每年的语文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不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我认为同学们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制定精密复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行为来自精密的计划。同学们要在老师制定的复习计划下,有自己的个人计划,包括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也包括复习的方法和巩固的手段。

三、重视专题复习

2月上旬——4月上旬是第一轮复习,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纲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

经过第一轮复习,我认为第二轮复习(4月上旬—5月20日左右)应该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即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顺序,将它们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在语文总复习中,我认为专题复习是最重要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可以使以前散见于课文中的基础知识系统化,使同学们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来俯视语文知识体系,消除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因此,我们都应该重视这一阶段的复习。 根据历年语文考试说明中的所列考项,我们可以将复习内容归为四个专题:

一是基础知识。包括1语音2汉字3词短语和句子4标点5修辞方法6文体、文学常识。

二是文言文阅读。

三是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

四是写作。在进行专题复习时,首先要明确每项专题的复习要点,然后再结合练习进行巩固。

在复习过程中为了便于更好地记忆掌握一些知识,我们还可采取列表、再分类的形式。如复习文学常识时,可按作者姓名、时代(国籍)、对作者评价、篇目、体裁、出处列表归类记忆。复习文言文时,可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词义等类别列表归类掌握。根据近年来中考中古诗诗文积累默写部分开放题型的出现,我们也可试着将古诗文分类整理记忆,如可分为壮志抱负、战争场面、爱国忧民、亲情乡愁、山水田园、边塞风光、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劝学惜时、乐观自信、富含哲理、咏史怀古、逆境磨砺篇等等。

四、进行模拟练习(或综合训练)

5月21日—6月上旬可称为第三轮复习,这一轮复习重在模拟训练,可帮助同学们在完成专题复习后,检测学习的成效,同时又能起到进行中考实战的演习,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训练时可选近三年的中考题或选难度、容量与近年中考题相近的题目练习,真正起到模拟的作用。

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是梳理已学过的知识,如字词句知识、修辞、阅读、写作知识等。但是复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应用。以复习修辞为例:不是要看是否知道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或排比,而是要理解别人文章里为什么要用这些修辞方法,自己会不会用这些修辞。

2、复习是温习老师教过的方法,像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阅读文言文现代文的方法,写作的方法等。但是复习各种方法,不是为了记住它们,而是看看会不会运用。

3、复习不能光看已经学过的,应以旧带新,培养提高运用原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复习文言文为例:课文固然要复习,但也要找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短文读一读,看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究竟怎样,由课内迁移到课外。现代文的复习更应这样。

冲刺中考学习方法:英语

要把1-3年级的英语单词复习一遍,把各单元的短语,语法总结归纳一下,重点课文要熟读,要背的背一背;找本语法书把初中学过语法过一遍,练听力,做习题。

冲刺中考学习方法:政、史

初三毕业班学生都进入了最后的复习、调整和冲刺阶段。要巩固前面复习的成果,查漏补缺,扬长补短,加强记忆,将知识真正落实到记忆;同时还要把握好中考考纲要求,熟悉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找准中考的感觉。

梳理反思

把平时的练习和老师教授的方法,通过训练,形成自己自觉的考场意识,积极自主地进行知识、能力和心理的全方位调整,不断坚定信心。对于重点、难点,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个性化”的知识梳理和反思,特别要总结和反思自己常出现错误的原因,形成再答题时的有效反应,避免错误的发生。

同时,要将做过的练习,来一个认真的反思。对在各个科目上出现的典型错误,来一次集中的梳理,从中发现自己知识的“盲点”和“误区”,提高感悟与反思能力。做一些“有中考味道”的典型题,来检验复习反思效果,可以达到知识梳理上事半功倍的效果。

零敲碎打

临近中考,模拟考试会很频繁。首先要做到不要让“模拟”牵着鼻子走,一定要按照中考试卷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千万不要因为“仿真度”不高的所谓模拟题和“烂题”而乱了自己的手脚,伤了心理。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回做”历年中考试题,研读试卷分析,对考试要求、试题选材特点、命题方法和容易出现的错误胸中有数,这样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

实战演练

在考前进行一些实战演练。演练的时间、答题程序和要求等,尽量贴近中考真实环境,在“实战演练”中把自己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要调整自己考前的心理、考试中的节奏、处理问题的方法技巧等。通过训练,形成合理的答题顺序,学会整体把握考试时间,有效控制考试节奏。同时,越临近考试,就越要调整好生物钟和答题心理,使自己能渐渐进入中考临考状态,渐渐“兴奋”起来,力争中考有好的发挥。

精选:专家建议 中考前冲刺复习方法

中考试卷很少出现偏题怪题。中考试卷上基础知识占70%,难题只占整体卷面的10%左右。中考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各学科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外语学科重视听力考查及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对听力的考查,注重的是在语境中考查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听力和词汇的考查范围以考纲为准。

语文学科注重考查学生实际阅读和表达能力,考纲已列出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学生可作为参考,中考时内容会适当向外扩展。在积累和运用、阅读和写作考查中还注重对汉字书写的考查,错别字要扣分。

数学学科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在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及思维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卷的政治和历史也有一定的要求,依托课本出题,又有适当的拓展及时事部分的考查。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要认真审题,把握住“要点是关键,细节是亮点!”不临时改变自己的做题战术,用熟悉的策略应对考场中的试题,不忘根据后线索解决前面的题。最后一定要及时填涂“机读卡”,否则将影响考试成绩,给自己造成终生的遗憾。

建议制定严格的时间表

比如早晨6点到8点,头脑清醒,体力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间;晚上6点到10点,不利于记忆,可安排完成复杂计算的作业。一旦定下来就严格执行。这样做使孩子具有一定的紧迫感,加强了注意力,最终使其学习效果得以提高。

冲刺中考学习方法:数学

主要记忆课本中的公式,定义,要熟练,做到张口就来。

要多做习题,目的是要从习题中掌握学习的技术和巧门,不同的题有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技巧,由其是函数中的动点题是现在出题的热点要多做,但不要做太难的题,以会为主。初中数学的学习重点是函数(包括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是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包括基本性质,相似,全等,旋转,平移,对称等);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梯形,棱形,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的性质,定义,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孩子中考吃什么补脑效果更好呢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经常都会看到一些中学生在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回家做作业复习功课,繁重的学习压力压得他们快喘不过气来,但为了中考冲刺也不得不努力克服。但长期的用脑情况会让他们感觉身心疲惫,精神不济,严重还会影响长高。因此补脑对他们来说就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孩子中考吃什么补脑效果更好呢?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为大家作出一个详细的解答。

营养原则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三种产能营养素的适宜。

2、蛋白质:维持大脑各种活动状态和参与神经传导的神经递质,是由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或衍生的。

3、脂肪:大脑中的蛋白质和灰质含有大量神经鞘磷脂,必需脂肪酸参合成。

4、矿物质:钙、锌、铁、铜和碘等无机盐,对脑的学习记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脑部供氧等均有重要作用。

5、维生素:脑力劳动者需要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叶酸和维生素C等。

适宜食物

1、主食及豆类:选择小麦、粳米、黑米、黑芝麻等含矿物质丰富的食物。

2、肉蛋奶:猪心、猪脑、猪髓、牛奶、牛髓、羊肾、驴肉、鸽肉、鲈鱼、鳜鱼、黄花鱼、带鱼、胖头鱼、海参等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3、蔬菜:选择圆白菜、山药、芋头、口蘑、香菇、胡萝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4、水果:选择莲子、百合、龙眼肉、酸枣、大枣、桑椹、葡萄干、荔枝肉等脂肪、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5、其它:豆类、蛋类、奶类、鱼类、核桃仁、芝麻、蜂蜜、玉米、小米、木耳、金针菜、金针菇。

饮食禁忌

1、习惯吃过咸食物的人,不仅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还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而智力迟钝,记忆力下降,甚至过早老化。

2、食物中含铅量过高会损伤大脑引起智力低下。食物有:爆米花、皮蛋含有氧化铅和铅盐,铅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

3、含铝食物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钝,所以,早餐不能以油条为主食。经常使用铝锅炒菜,铝壶烧开水也应注意摄铝量增大的问题。

以上内容就是我为大家作出的详细解释,相信广大家长朋友们对孩子中考吃什么补脑效果更好这个问题心中也有了一个正确的答案。另外我还想再提醒一下朋友们,孩子参加中考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应当多与他们沟通,同时要帮助他们释放压力,缓解紧张的心情。让孩子们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参加中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总复习时还应做好“后勤”工作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复习时还应做好后勤”工作

中考总复习时还应做好“后勤”工作

a合理饮食以清淡为主

天气的炎热使很多考生的食欲都下降,再加上靠前的压力,很多考生都患上了“厌食症”。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革命还未成功,怎么能让身体先垮呢。因此怎么调整饮食才能让考生以最佳的身体状态参加考试,这就是家长需要做的后勤“a计划”。

专家指出,夏季饮食应该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三方面为原则,并且同时对于蔬果等食物也不能少。家长平时给考生准备饮食时,除了要遵守三原则以外,同时还应该多选择一些富含蛋白质、铁、钙、维生素d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鱼、虾、瘦肉、蛋、豆浆、牛奶等。

考生的饮食最忌讳的就是过于油腻,因此平时应该尽量减少纯油脂食物,比如像黄油和油炸食品等。但专家同时还要提醒各位家长,由于每个考生所处环境以及饮食习惯都不同,因此在调理饮食时,最好是不要照搬,否则很容易使考生出现不习惯的现象,从而影响复习进度。

除了在饮食上要调整以外,同时家长应该在家中添置一个小药箱,如果考生出现感冒、肠胃不适等问题时可以及时调理。

b注意小细节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面对学校、家庭的压力,很多考生在考试前都背负着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很有可能会影响考生在考场的正常发挥。因此在备考阶段,家长应该帮助考生及时调整心态,并且不要给考生过于沉重的压力,以免影响到复习的心态。

家长要懂得如何减轻考生的心理负担,平时一定要防止对考生过于关心,关心越多压力也就越大。甚至于还有点家长在孩子复习功课时一会儿给冲杯热牛奶,一会儿给送块西瓜,这样会打扰到考生原有的思绪。

不要给孩子定过高目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国很多家长的心愿,但专家提醒,在考生备考期间,家长最好不要给考生定过高的目标。就算有着很高的期望也最好是不要总在考生面前说,这些话除了会加重考生压力以外,同时还会使考生感到反感。

要允许孩子发脾气

过重的心理压力,以及考前的紧张,使很多考生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这个时候家长不应该给予制止,而是让考生有一个发脾气的空间,这是他们宣泄压力的一种方式。当发一通脾气过后,心理压力也就释放了。当孩子发脾气时,与孩子对立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解决方式,家长应该想办法疏导。

中考总复习阶段是最邻近中考的一个月,因此这个时候更应该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复习以及备考中。家长对于考生的心理变化一定要及时发现,这样才能及时疏导,及时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考生饮食准则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考生饮食准则

考生饮食坚持原则:

一、戒多吃油条、油饼、馒头,以防铝对大脑的危害。

馒头中含铝量较高,油条油饼中也含铝。每天吃一两根油条,铝摄入量会比允许量超出60毫克,经常吃这类食物的孩子,容易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

二、戒多吃过咸食物。

长期习惯吃过咸食物的人,不仅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还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而导致智力迟钝,记忆力下降。

三、戒多吃油炸食物。

在油温200℃以上煎炸过的食品,以及长时间暴晒于阳光下的食物中过氧化脂含量较多,如花生米、鱼虾类、腊肉、熏肉等,会促使大脑早衰或痴呆。

四、戒多吃味精。

成人每天吃味精不宜超过4克,吃多了会妨碍智力发展。

五、戒高蛋白摄入过量。

过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牛肉、鸡、蛋、虾、花生等,会使人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常可出现精神不振,头昏头痛,思维及判断能力下降。

六、戒部分营养缺乏,只偏爱某几种食物。

这样很可能失去补充身体必须营养的来源,并不能保持良好的食欲和最佳的饮食状态,会影响消化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利,时间长了,有害于大脑发育和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四种心态帮助孩子顺利中考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四种心态帮助孩子顺利中考

眼看着中考马上就要来临了,很多家长甚至比自己的孩子还紧张。但是,家长的这种紧张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甚至不能正常的复习,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呢?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告诉家长,只要有以下四种心态,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中考。

一、同理心

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去理解孩子对中考的担忧,了解中学心理,了解孩子为学习而付出的努力,理解孩子的苦和累。当孩子因疲劳听听音乐,看一会儿电视,或是出去散散步,给同学打一个电话等,家长都要给予理解,因为这都是孩子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方法。不要一看到孩子休息就感到紧张,唠叨个不停。对于学习感到过于紧张的孩子,家长也不要硬性否定孩子的紧张情绪,要以同理心去支持孩子。

二、平常心

越是临近中考,家长越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家长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中考,因为中考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必然遇到的一件事,必须要有的一个经历。也应该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孩子,因为人的才能不仅有水平的差异,还有种类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所以不要让中考过分地干扰自己和孩子的心境。平时生活起居怎么样,现在还怎样,适当注意一点,只要不影响孩子学习就行了。家长的这一份平常心还有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让孩子在中考中能正常发挥。

三、宽容心

临近中考,孩子心理压力很大。初中生由于年纪小,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强,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会让孩子感受到被侵犯。也许你的一个动作就让他爆发。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学会多理解孩子,不计较,不要责备,给孩子更多的接纳和关心。当孩子感觉疲惫烦躁时,提醒孩子做一些运动来休息大脑,减轻疲劳,发泄情绪;也可放上一段轻松的音乐来帮助孩子舒缓紧张的情绪。

四、仁爱心

临近中考,孩子的学习节奏加快,压力加大,大脑活动处于高紧张状态。这时让孩子吃好、休息好是对孩子的一种支持。家长可选择一些既清淡又营养丰富的食品,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等食品,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同时可让孩子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品,也可以熬些薏米粥、绿豆粥、银耳莲子汤等,适量放些糖,既美味营养,又清热祛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孩子饮食起居的照顾还是以自然为好,不要过于小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孩子中考压力大家长也失眠

全文共 1241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中考压力家长失眠

考试临近家长压力大失了眠

“我家孩子马上中考了,我和他爸现在可紧张了,不知道该和孩子说点啥,我问他需要爸妈做点啥,他说啥也不用……”市民张女士的想法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的想法。她说,为了让儿子安心备考,她和丈夫每天电视不敢看,甚至不敢在家里大声说话,“最近几天我都睡不着觉,一闭上眼睛全是孩子考试这点事儿。”她更关心的是这段时间该如何和孩子交流,让儿子轻松地上考场。

专家表示,像张女士这样的家长近来明显增多。“实际上家长对孩子的关注表达出来,问孩子需要爸爸妈妈干什么,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压力暗示。”有很多家长比考生还紧张,焦虑紧张的程度甚至比考生还明显,使整个家庭氛围处于紧张压抑的氛围中。

家长和考生要有平常心

很多时候,家长由于期盼产生的压力要比孩子更大,在不经意中家长将这些压力转嫁给了孩子,使孩子们也产生了焦虑。家长的过分关心,小心翼翼的行为会使孩子觉得家里的生活规律被自己打乱了,反而增加了心理负担,让孩子认为我父母都这样了,我再考不好就太对不起他们了。从而陷入更深的紧张和焦虑中。

“其实,家长和考生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颗平常心。”专家认为,孩子同家长们都应该摆正心态,正确认知中考,其实中考只是我们面对心理大考。家长们面对“心理大考”,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专家建议,应该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平时啥样现在还啥样。”一如往常的家庭环境,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备考环境。

考生家长不要给孩子提过高要求,避免斥责,更要少些絮叨。其实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了解此次考试的重要性,所以家长不必要再给予不必要的压力。家长在家里不要搞“倒计时”,也不要反复对孩子说“考不好没关系”之类的话,这样的话语其实家长自己说的时候想必都觉得不真实。

考前这段时间,家长可抽出时间陪考生到户外活动,比如散步、听听音乐等活动,这样有助于舒缓考生紧张的心情,但最好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免生物钟作息时间紊乱。

人生中一次经历,并不能对我们作为一个决定性的宣判,所以顺其自然、尽力就好,在生活中家长和孩子完全可以像平时一样相处,有说有笑、一如往常的生活,使考生放松下来,家长的表率作用才能使考生以平常心态去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

孩子爱发脾气家长可冷处理

备考的学生由于心理过于紧张,常常会发生不同以往的举动,此时家长应该如何处理是一门学问。“考试临近,我家孩子近来心情特别烦躁,没事就愿意发脾气,有时一点儿小事就发火了,家长该怎么做?”市民赵先生为此十分苦恼。

专家发现,类似的问题十分常见。她建议家长们此时应做“冷处理”。考生发脾气是由于考前的一种焦虑表现,此时就更加禁忌家长对孩子说别着急,或者千万不要再用“好好考,一定考上好学校”等语言,这样反而会更加激化双方的矛盾,而不利于孩子释放焦虑。这时家长可以首先给孩子发泄的空间,孩子莫名其妙地找毛病、发脾气,家长不必太在意,当他稍有缓和的时候可以带他出去走走,让其平和心境的同时,在愿意的情况下让他倾诉一下压力,如果家长有能力的话帮助分析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知识点:世界现代史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2.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俄)。

4.列宁找到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的标志: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5.苏联成立的:1922年底成立。

6.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7.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8.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凡尔赛和约》内容:殖民地问题。

9.华盛顿会议最大的受益国:美国;

最大的受害国:中国;

受限制最厉害的国家:日本。

10.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新”的体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由于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因此并没有根除经济危机)

12.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13.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8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16.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或最大规模)的标志: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

17.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8.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19.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诺曼底登陆。

20.“二战”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2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2.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

23.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美国。

24.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5.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盟。最大的政治体:联合国。

26.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发展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

27.印巴冲突的根源:“印巴分治”(蒙巴顿方案)。

28.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

中东问题的本质:领土争端。

29.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和美国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30.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31.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32.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挑战: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

33.我国政府应对全球化趋势的最主要措施:2001年加入WTO。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化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整体进入了小康社会。在商品供应上改变了以往凭票和限量的做法,全部商品敞开供应。

①主要变化:

②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说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⑵就业制度的变化: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当今我国在就业方面最大的改革是择业市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五年计划”时间表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201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2015年

为什么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三个五年计划中间有3年的空白时间?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执行期间遇到了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我国经济建设己不能按照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继续发展,国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个方针是1960年8月周恩来、李富春主持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时提出来,经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后来,中央又多次召开会议,进一步制定了一系列贯彻落实的政策和措施,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坚决的全面的调整。到1962年,经济调整工作开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许多方面都出现了迅速恢复的转机。为了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1963年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从当年起,再用二三年的时间,继续实行"八字方针"。在这之后的三年调整时期,除继续改善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之外,着重是加强现有生产能力的填平补齐,并搞好一批设备的更新;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适当组织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65年,原定的各项调整任务均顺利完成,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新的面貌,这就是3年调整时期。也就是为什么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3个五年计划中间有3年的空白时间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为巩固新中国的斗争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一、土地改革运动

1.时间:1950-1952年2.开始标志:中央人民政府公布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结果: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4.意义:(1)彻底废除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战争

1.背景:①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同时派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②美国把战火烧到了中国东北边境,新中国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③中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参战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4.概况: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总司令:彭德怀,结束: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3.英雄人物:上甘岭战役中(1)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2)遵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4.意义: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②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③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归纳列举: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采取的措施:

①和平解放西藏;②稳定物价之战(米棉之战);③土地改革;④抗美援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意义: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2.发表: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发表。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亚非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我国政府派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会议。2.特点: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3.内容: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4)结果: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一、中共八大1.时间:1956年9月;地点:北京。2.地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取得成果: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大跃进":(1)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3.表现:(1)工业方面:大炼钢铁运动,(2)农业:对农作物的产量估计浮夸;农村办起人民公社,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4.人民公社化运动:(1)特点:一大二公。(2)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5.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6.后果: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7.失误的原因:(1)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2)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3)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8.教训:(1)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3)要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一、"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1.原因:毛泽东错误地分析了国内形势。2.开始标志: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3.全面发动: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4.全面夺权:1967年1月,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5.最大冤案:刘少奇案,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开除出党。

6.两个反革命集体: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7.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2.危害:(1)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2)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3)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五、启示: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为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悲剧,必须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铸造共和国钢铁长城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我国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2)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3)1967年6月,我国又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4)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

2.标志: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地球卫星的空间技术。

3."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主义、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4.军事力量: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成立的时间:1949年4月和11月。2.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一、1.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2)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二、中美建交:

1."小球转动大球"指中美的乒乓外交。

2.建交过程:(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见了他,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为"改变世界的一周"。(2)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双方认为:a、要实行_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__,反对__霸权主义_的威胁;b、只有一个中国,_台湾_是中国的一部分。(3)_尼克松访华_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对_国际形势__产生了重大影响。(4)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5)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4)1972年9月,中日建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一、科技的发展:1.农业科学家袁隆平1973年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亩产量很高,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八六三计划":即《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纲要》,1986年3月制定,目的: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我国政府的战略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科学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教育:1.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的: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

2.两大举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3.奠基工程:198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三、文艺和体育:1.文化艺术:1981年设立茅盾文学奖、1991年开始实施"五个一工程"。

2.体育:(1)零的突破: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我国突破了奥运金牌零的记录,共或金牌15枚,名列金牌榜第四。(2)新的飞跃: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我国获金牌28枚,名列金牌榜第三。(3)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我国获金牌51枚,名列金牌榜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我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1.一国两制:(1)提出: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被运用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由构想进入实践。(2)含义: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3)地位: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香港和澳门回归: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分别是紫荆花红旗、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两岸交往的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3)前提:一个中国。(4)交往的任务: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4)1995年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呼吁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5)日益密切的交往: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民往来以及新闻、科技、学术、体育、文艺等各方面的交流蓬勃发展。(6)有利条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一、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2.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初步建立起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二、就业制度的改变:(1)就业方针: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体制。(2)就业观念改变:逐渐告别"铁饭碗"、"大锅饭",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20世纪90年代,我国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重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建立。

四、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1)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宗旨是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提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中国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2001年,我国加入。

五、中共十五大:

1.时间: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