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著作

著作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著作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著作问题。

分享

浏览

5185

文章

103

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什么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最早的地理学著作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它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是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论语春秋三部著作成书的先后顺序是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春秋》、《论语》。

《诗经》成书于东周时期;《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

扩展资料: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等,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3、《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展开阅读全文

三吏三别是指哪些著作?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瑶湾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生活在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一生深察人民的疾苦,他的作品也多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同时,也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饱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憎恶之情。

杜甫用老翁自诉自叹、慰人亦即自慰的独白语气展开描写,着重表现人物时而沉重忧愤、时而旷达释然的复杂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多变的情思基调,决定了诗的结构层次,让诗显得更为严谨整饬,情节跌宕起伏。

展开阅读全文

素位而行出自哪部著作?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礼记·中庸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素位而行出自《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位的解释是现在所处之地位。语出《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颖达 疏:“素,乡也。乡其所居之位而行其所行之事,不愿行在位外之事。”

《中庸》作者现学术届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学者认为是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

其表达的内涵是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达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达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其主旨是修养人性,其中关联了学习的方式,做人的规范和“三达德”等。

展开阅读全文

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农学家与史学家相比,数量寥若晨星。正因其人少,其成就也就愈显得珍贵。那大家知道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谁写的吗?

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氾胜之书》是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氾胜之书_》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的《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作者介绍

氾胜之,泛水(今山东省曹县北)人,西汉著名农学家。他所编著的《氾胜之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中游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伤寒论是谁的著作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1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张仲景 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2

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出处可参照郝万山先生的讲义视频,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

3

《伤寒论》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

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

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4

六经形证,是《伤寒论》全书的纲领,它是把证候分类而定出来的,后世认为这是不废的法则,张仲景观察到热性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六个类型,同时又运用《素问》的精神分析了阳热、表实和阴寒、里虚。即"三阳证"与"三阴证"。

展开阅读全文

张仲景的著作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南阳五圣之一。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元朝明朝以后被奉为“医圣”,甚至有庙供奉香火。

在西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综上所述,张仲景,我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为人。他的著作为《伤寒杂病论》。

展开阅读全文

扬州通儒焦循与数学著作《加减乘除释》

全文共 2173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家乡知道天文学和数学,但从当时的状态来看,台州最好的编辑是陈(侯耀之)。今天,唐力似乎学到了更多。”1799年冬天,山东的一个学政治的学生阮元在读扬州寄来的手稿《唐力学姬叔》时,为这个案子鼓掌。当他读完手稿中的专著“加、减、乘、除和解释”时,他很兴奋,立即写下了最初的几个字。然后,做了两个决定:第一,写序言;第二,将焦循的事迹收入其代表作《周人传》。

阮元形象(来源:Sohu.com)

阮元生活在甘龙、嘉庆、道光三个朝代,被誉为“新疆九省宰相”、“一代文宗”。周仁的传记也因“中国第一部科学家传记”而闻名。焦循要获得“科技领袖”阮元的美誉,需要做些什么?什么样的书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解释?

沉迷于计算和钻研古籍

事实上,焦循只是一块布。没有他杰出的才能和对天文历法计算的深入研究,他和阮元不可能有任何交集。

焦循,扬州人,年轻时就读于扬州安定书院。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农民家庭。虽然他的父亲继承了近1000亩土地,但他不善于管理,失去了家庭。年轻的焦循参加了科举考试,但他的成绩并不令人满意,所以他不得不开一所学校教书以养家糊口。他不是第一个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他非常清楚科举考试的弊端。他全心全意地投身于他的仕途,专注于研究儒家经典和天文统计。

焦循32岁的时候,他学习了《算术九章》,并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运算非常感兴趣。为此,他写了一本关于四种操作的书。在他修改之前,他收到了他的好朋友李锐的邀请去山东学习数学。焦循喜欢交朋友。人们有时称他为与李锐和王来“三个朋友交谈”。为了按时赴约,焦循不得不把《算术九章》的初稿按在柜台的底部,准备以后再修改。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奠基之作。它自汉代问世以来,一直影响着传统数学的发展。以前的学者研究这本书主要从算法开始,为后代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焦循采取了不同的方法,着重研究《九章算术》的内容之间的关系,以使其更加有效。经过研究,他发现这本书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运算只渗透在解中。当然,这些解决方案都遵循四个操作的相关规则。九章不能用于加、减、乘和除,但加、减、乘和除可以用于九章他激动地写道。

《算术九章》的书影(来源:旧书网)

在焦循看来,总结《九章算术》中四种运算的规律是未来数学发展的方向。因此,他没有忙于修改手稿。相反,他反复研读《算术笔记九章》、《孙子兵法》、《张秋俭心经》等书籍,以求对中国古代传统数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1797年,焦循独自一人住在家中。他翻出压在箱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手稿,并逐一修改。最后,他完成了一部数学专著,名为“加、减、乘、除和解释”。

数学专著是同类著作中的第一部。

作为中国第一部总结四大运算法则的数学巨著,《加减乘除释》共八卷。基本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卷和第五卷主要讨论加减规则,第二卷主要讨论乘除规则,第三卷主要讨论乘除规则,第四卷和第六卷讨论分数规则,第七卷和第八卷进行总结。这本书总结了这四种运算的性质和规则,总共96种,每一种都相当于一个定理或公式。其中,数学中有五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规则: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到加法的分配律。从现代数学理论来看,这些运算在基础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加数和加数被交换,结果保持不变."在我国数学史上,像这样的四种算法首次以书面形式出现,这四种算法为所有一年级小学生所熟知。

“加减乘除释义”专著(来源:孔子旧书网)

在讨论上述操作规则时,焦循选择了一个非常简洁的方法,即“先列出原则,后忽略目标”。“纲要”是指列举的运算规则或公式,“客观”是指《纲要》之后的《九章算术》等古籍中的问题,以达到“纲要清晰、客观清晰”的效果。

“加、减、乘、除和解释”也讨论了这四种运算之间的关系。例如,焦循在第二卷中提出除法不脱离乘法,乘法实际上是加法。加法的反义词是减法,乘法和除法也是。由此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快速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要知道四种运算,首先必须知道加法。这就是为什么小学数学教科书从教学加法开始。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解释的另一个贡献在于,这本书使用a、b、c和d来表示数字,这些数字与当前代数教科书中使用的拉丁字母a、b、c和d相同。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充分证明了“加、减、乘、除、解”是第一部用抽象符号表达数学运算规则和公式的专著。它的发表标志着焦循的数学思想进入了理性思维阶段,把中国数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给传统数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据说焦循在读完《加减法乘除解释学》后就准备去杭州了。一个是和他的好朋友李锐等人分享他的新作品。二是根据当时在浙江学习政治的阮元的协议,集中研究宋元数学经典。原来他为了挽救宋元数学,一直在整理宋元数学古籍。焦循从事数学研究已有几十年,而“加、减、乘、除和解释”只是其成就之一。科学还有什么其他重要贡献?如果你想知道事情的结果,请听下一章。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参考]

1.论文《焦循数学研究》由扬州大学朱家生撰写。

2.论文“焦循数学天文学研究”,作者:王军,内蒙古师范大学。

3.山东大学郑石教授的论文《焦循易学思想探析》。

展开阅读全文

这部茶疗著作,与杨贵妃有关?下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本关于茶的书。这和杨贵妃有关吗?(1)

新修订的《本草》又名《唐本草》,由23人编纂而成,其中包括公元659年唐朝政府下令的医学专家苏静。据说这本书不仅是中国政府出版的第一部药学经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学专著。陈赞奇从小就在研究草药,他知道《新修本草》只是按照州县政府的命令编写的,以书写药物的形状。孙昌戊己等人都是朝廷的高官,不能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因此,在内容上存在一些疏漏和错误,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和编辑。

《新修本草》1959年版(来自收集网)

公元739年,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研究和写作,一部十卷本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终于出版了。顾名思义,《本草纲目》主要是对《辛休本草》中丢失的药物进行整理。与《新修本草》相比,本书增加了692种新草药,各具理论和实践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草纲目》分为前言1卷、本草纲目6卷和争议解决3卷。《本草纲目》将中药的药性分为宣传、流通、补充、排泄、燥湿等10大类,是临床方剂的基本原则。因此,对后代有“10剂量”分类。“解决争端”部分提出的“动物实验”是世界上最早的动物药理学实验,比西方早近一千年。所谓的动物药理学实验是指用动物进行的实验,以了解药物的性能。

《本草纲目》出版后,先后被收入《医心方》(日本)、《证本草》(宋)、《开宝本草》(宋)、《嘉祐本草》(宋)等医书。书中记录的一些治疗茶的有效秘方影响了东南亚国家的外交。

后来,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本·曹·伊势的原版不幸丢失了。后世医家用眼睛识别珍珠,并根据《本草纲目》等进行修复,最终《本草纲目》再次出版。遗憾的是,《本草纲目》中只剩下几个字,如“茶是治百病之良药,茶是治百病之良药”。

到了明代,医学专家李时珍读了《本草纲目》,喜出望外。他称这本书为“一本充满书籍、纯核材料、装订谬误和隐藏秘密的书。自从《本草纲目》以来,它只是一本书。后来,他在编纂《本草纲目》时,引用了《本草纲目》中的368种药物。

3

历史已经进入了新世纪。2003年,本草学家、本草文献研究的创始人尚志军出版了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本草纲目》。这本46万字的书对《本草释疑》作了全面的阐释和注释。《本草纲目》中引用了127种药学文献,体现了陈赞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经过几千年的考验和磨难,一代著名的制药工厂终于再次展现出他们的光芒。

尚志军的《本草纲目》(网上)

陈赞奇一生中当然没有想到的是,茶疗养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采药”。自唐代以来,医生们从未停止过对茶养生茶的研究。清代,风盛行于茶的治疗,凉茶的内容、应用范围和制作方法不断更新和丰富。迄今为止,茶的治疗已成为中医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

展开阅读全文

道尔顿和他的里程碑式著作——《化学哲学新体系》

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1781年,15岁的约翰·道尔顿和他的哥哥去了离他们家乡不远的肯德尔镇,在他们堂兄经营的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在业余时间,道尔顿在学校图书馆丰富藏书的帮助下努力工作,涉猎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在这里,道尔顿遇到了一个奇怪的人,约翰·豪,他的性格和兴趣非常相似。这个人两岁时因天花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掌握了许多学科。他甚至可以通过触觉、味觉和嗅觉来区分各种当地植物,还可以进行非常复杂的心理计算。

在哈夫的指导和鼓励下,道尔顿在他的知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在1787年开始记天气日记和进行系统的科学观察。1793年,道尔顿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气象观测论文集》,论述了云的形成、蒸发过程和大气降水的分布。

英国肯德尔镇的街景(来自小萌摩尔的博客)

长期的气象观测自然导致道尔顿研究气体的性质和组成。他仔细研究了各种气体,如大气和水蒸气,以及物理现象,如蒸发、压缩和膨胀。他还探索了混合气体的状态、气体的扩散以及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他发现,当两种不同重量的气体混合时,它们会迅速自动地分散在一起。1801年,他提出在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行为都独立于其他气体,并且不受其他气体的影响。此外,在相同的温度下,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力是每种气体单独存在时压力的总和。

似乎只有同一种气体的组成粒子互相排斥。为了解释气体的各种物理性质,似乎有必要假设所有物质都是由相同大小的元素组成的。道尔顿继续推测,液体和固体,像气体一样,可能都有一些最小的组成单位。这种物质的单个颗粒太小,看不见。这时,他想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思想——它只是基于哲学考虑而不是经验事实。他选择用“原子”这个词来指这种粒子,并相信它可以用来解释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各种定律。

道尔顿在1808年出版的原子符号和原子量(网络图)

道尔顿逐渐从上述研究成果中得出一些基本定律,并于1804年冬天在伦敦首次就这些定律的主要内容发表公开演讲。后来,他的一些科学朋友敦促他尽快公布研究结果。他们认为,“任何进一步的拖延都会损害科学的利益和作者自身的声誉”。然而,道尔顿是一个极其严格和严肃的人。在又做了一些实验并花了大量时间整理材料和内容后,他于1808年开始以卷的形式展示他的代表作《化学哲学新体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化学原子论,并讨论了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和合金的相关问题。

道尔顿的原子理论基于以下基本思想:化学元素由不可分割的粒子组成——原子,原子是所有化学变化中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单位;同一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是不同的。当具有简单数值比的元素的原子结合时,它们就结合了。

单个原子的质量太小,无法测量。道尔顿提议把最轻的元素氢定为基本单位1,以便氧、氮、硫、碳等的相对原子量。可以通过实验简单计算。道尔顿还创造了一套化学命名法,通过使用一些不同的字母和符号来帮助人们写化学反应公式,并更方便地解释每个化学反应的原理。

道尔顿与化学哲学新体系(网络图)的汉译

道尔顿不仅重视观察实验,而且擅长理性思考。他的原子理论(现在看来有些不一定是正确的)深刻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奥秘和规律,使化学从一个化学混乱、看不到内部联系的阶段真正走上定量发展的阶段,只描述自然现象,从而为建立一个完整的化学学科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1844年7月26日,道尔顿用颤抖的双手创造了最后一个天气记录。他第二天早上去世了。在8月12日的公众葬礼上,100多节车厢护送道尔顿的棺材到墓地,数百名市民紧随其后步行前往。街道两旁的商店也关闭,以示哀悼。

(原标题“道尔顿的原子论和“新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有哪些?揭秘中国古代数学著到底有多厉害!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其实大家也应该还是比较的没什么感觉的,小编反正觉得中国古代怎么会有数学呢?好像并没有啊,但是古代人又是怎么算账的呢?其实这些也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了,所以在理论上我们的印象好像就是说中国古代好像并没有数学什么的,但是其实这些都是谬论啊,中国古代的数学真的多之又多的,那么具体又有哪些呢?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有哪些?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孙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机》等10部算书,被称为“算经十书”。

揭秘中国古代数学著到底有多厉害!

其实中国古代并没有科学这个东西,大家日常还是比较迷信的,很多东西都没办法去解释。不过在数学方面,从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第一部数学著作,可以说中国人数学好也是一种传统了。如果放大来看的话,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到底有多厉害呢?可能在清朝以前都是领先的,而且明朝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因为在当时发现了一部著作,其中的定理是能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的。其实发现结论不难,证明结论是对的才难。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除耳熟能详的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外,中国的古代在数学中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用来计算的算筹,至公元前一世纪,更是出现了《周髀算经》这一部数学著作,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勾股定理在此书中就已提出,在此之后的《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四元玉鉴》等数学著作进一步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带向新的高峰,但在进入明清之后,随着封建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对思想的管控也愈发紧,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缓慢,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发展更是受到冲击,在明代之后逐渐出现断层,但直至《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的被发现,才让世人了解明代数学发展的水平。

王文素,约生于1465年,字尚彬,山西汾州人,出身于晋商家庭,或许是出身于商人家庭,因而王文素对于珠算十分感兴趣,在成年之后,对于数学的研究,可谓是手不释卷。至明朝武宗八年(1513年),其旷世著作《古今算学宝鉴》终于问世,可惜的是由于资金的不充裕,因而未能大量刊印,嘉靖元年(1522年),已六十岁的王文素对《古今算学宝鉴》重新修订并命名为《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二年后在他人的资助下终于得以大量印刷。

《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全书共四十二卷,二百零三条,三百一十七诀,一千二百六十问,订为十二册。该书对璎珞图、连环图等数字排列纵横图进行了大量的复杂研究,其中的一些研究方法如正等测图法更是超越了同时期的研究,而在一些问题的运算方法上,较前代数学家不同的是,王文素强调以算法为中心,即首先将问题整理分类,但在对问题进行计算时却以运算方法为分类根本。该书最大的特色就是书中的例题全部来源的现实生活之中,加、减、乘、除直至复杂的开方全部是由王文素采用珠算计算,因而《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也被称为中国的第一部朱算书。

王文素的《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由于内容涵盖量之大,运算方法之先进,被现在数学研究者公认为明代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准。由于研究之费心,成书之困难,王文素自言道:“诸家算籍甚差讹,暮玩朝参已证磨。有意刊传财力寡,无人成就恨嗟多。鲁麟直得逢尼父,楚璧须还遇卞和。良马若非遇伯乐,盐车困死告谁何。”但经历明末战乱以及清末民初的军阀混战,《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险些失传,直至1935年,在北京图书馆的旧书堆中被人发现,由此《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才重新回到世人眼中。

展开阅读全文

我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是哪一部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是什么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又名《本草经》或《本经》,成书于汉代,是中国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神农本草经》简介

《神农本草经》又名《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的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神农本草经》里面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神农本草经》的影响

1、《神农本草经》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

2、《神农本草经》对秦汉以前零散的药物知识进行了第一次系统的总结,历来被尊为药物学的经典著作,至今仍是学习中医中药的重要参考书。

展开阅读全文

洛阳纸贵与哪部著作有关 洛阳纸贵与什么有关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纸贵”与左思写的《三都赋》有关。左思写了《三都赋》之后,人们都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造成纸张供不应求,导致纸价上涨,才出现了“洛阳纸贵”这一成语。

“洛阳纸贵”的故事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十分顽皮,也不爱读书。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可别提他了,小儿左思一点都不爱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小左思听到之后,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之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三都赋》。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明朝宋应星编著的是什么 宋应星编著了什么著作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宋应星编著的是《天工开物》,这本科学技术著作被称为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作品简介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既是对古代科学传统的有效继承,也与当时兴起的各种具有启蒙意义的反权威意识,实学意识和民生意识息息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古代内容最丰富的药学著作 中国古代内容最丰富的药学著作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内容最丰富药学著作是《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计五十二卷,穷数十万年本草发掘累加,堪称原物质医药专著世界之巨。作者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制,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

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

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阴阳、四气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展开阅读全文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著作是什么体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是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著作是《论语》,这是一部语录体、叙事体的著作。《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书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也是中国春秋时期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书中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叙事体简介

叙事体是曲艺的文学体式之一,主要是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进行故事说唱,这种文学体裁为曲艺文学的主体。

语录体简介

语录体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先生的言行,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体。

展开阅读全文

四元玉鉴是哪一代朱世杰的著作 四元玉鉴的作者是哪朝人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四元玉鉴》是元代教育家朱世杰著作,朱世杰字汉卿,号松庭,汉族,燕山人氏。朱世杰是元代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有着“中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誉,代表作有《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

朱世杰简介

朱世杰,字汉卿,号松庭,汉族,燕山人氏。朱世杰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是元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数学家,有着“中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誉。朱世杰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消未知数方法,称为四元消法,直到18世纪,法国数学家贝祖提出的高次方程组解法才超过朱世杰。

《四元玉鉴》简介

《四元玉鉴》的作者是朱世杰,是中国元代数学重要著作之一。《四元玉鉴》全书共分3卷,24门,288问,书中所有问题都与求解方程或求解方程组有关。

《四元玉鉴》是我国古代水平最高的一部数学著作,但是由于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没有列出具体的演算过程,所以比较难懂,这也是这本书美中不足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著作财产权的特点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著作权包含财产权,也就是著作权人拥有作品带来的经济利益,而且可以使用财产权进行作品的延伸,那么,著作财产权的特点有哪些呢?怎样运用法律正确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一起来了解关于这方面的名誉维权小知识吧。

第一,著作财产权拥有丰富多样的内容以及利益,包括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使用作品的其他权利。

第二,著作财产权是属于无形的产权,其无形性表现在行使权利时,不以权利人对实体财产的控制为转移。

第三,著作财产权是法律授予的权利,也就是说,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以前,著作权并没有得到承认,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才能被权利人所享有。

第四,著作财产权具有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的限制,也就是说,虽然著作权人拥有对著作财产权的专有性和独占性,但也只限在本国境内,而且法律只保护著作权人财产权在其死亡后的五十年内,也就是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的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综上所述,著作财产权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以及利益;属于无形的产权;受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的限制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之主要著作的基本内容归类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采自15个地区的诗,其中大多数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是产生地王都附近的诗;“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

2、《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3、《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洲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

4、《左传》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

5、《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6、《西厢记》写书生张生与崔相国之女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

7、《世说新语》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年间许多贵族、名人的言谈逸事。

8、《三国演义》以蜀汉与曹魏的斗争为主线,描写了自汉末群雄逐鹿至西晋统一历史进程。

9、《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中心,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黑暗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10、《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篱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11、《聊斋志异》描写歌颂爱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政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12、《桃花扇》以候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3、《长生殿》一方面颂扬李、杨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另一方面又谴责他们荒淫祸国,企图达到“垂戒来世”的目的。

14、《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爱情故事,提示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