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秋

春秋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春秋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春秋问题。

分享

浏览

1579

文章

159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很多人才都投奔秦国呢?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战国时期,为何天下人才拥向大秦

这首先是因为是阶级逐渐的发展壮大,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也就是因为如此,无数的人都会选择投奔秦国

西周时期为了能够有效维护统治,马上就会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也同样会创造周礼。在周礼之下社会之中的等级秩序分明,往往就会从上往下来一次的评分,在这一个等级体系中,不同身份的人也必须要遵循对应的礼仪还有制度,否则这必然就是僭越礼制。西周社会表面上好像就呈现出一种比较和谐的状态,但是在这背后又会有着垄断政治。

随着时间逐渐的发展为主,垄断政治整体的局面也会出现一些改变,一方面也就是贵族的政治斗争,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落败而逐渐的造成社会等级的降低。伴随着社会逐渐的发展,整个社会阶级结构也同样会出现变化,所以无数的人都会选择离开。

春秋时期这种诸侯之间的争霸也会处于一个比较克制的阶段,当时诸侯们发动战争的目的,也并非是为了让敌国灭亡,而是想要让对方承认自己的地位。对于人们的思想上也会有着较大的影响,甚至在实际作战的过程中也会显得非常有礼貌。在此时就能够有效得到较大的发展及群体的人数,也会不断的壮大,这就能够有效实现自身的价值。

对于各个国家来说,贵族因为较长的一段时间都会出现垄断朝政的现象,而且国内的政治环境早就已经一潭死水。只有那一些有能力有才学,有思想的人才可以进入到国家发展,才可以有效注入一些源源不断的动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比较好的一种优势,这早就已经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比较有优势性的一个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春秋三传是哪三传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音谷梁)三本典籍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若无注释,则难以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展开阅读全文

春秋第一个霸主是谁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他被称为姜小白、吕小白或是公子小白,他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也是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在位期间,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日益强盛。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甄即现在的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因此齐桓公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由于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最后齐桓公成为了中原霸主,并得到了周天子的赏赐。

展开阅读全文

诗经论语春秋三部著作成书顺序是怎样的?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春秋;论语

诗经论语春秋三部著作成书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话分别是:《诗经》、《春秋》、《论语》。《诗经》成书于春秋中期。《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

《诗经》、《论语》、《春秋》三部著作的成书时间《诗经》最早,成书于春秋中期。《春秋》次之,是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论语》最晚,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将他与弟子言行语录汇总编写而成的。

《诗经》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等,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据文献说,至迟自西周起,就有太史记载国家大事。《春秋》是由鲁国史官记录大量当时本国诸侯,大夫,国人等失礼非礼之事;鲁国史官也会收集其他诸侯国公侯大夫等失礼非礼之事,会记录诸侯国公侯间大夫等间书信内容,比如晋叔向与郑国子产关于铸刑书的书信,其中记录了齐国史官因为保持真实记录而被杀掉的事件等等。

《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展开阅读全文

春秋五霸分别是谁?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中学历史教科书兼顾两种说法。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或《荀子》的版本。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或《荀子》的版本。《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展开阅读全文

春秋五霸是谁 第一个称霸的是谁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有很多说法,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了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说法: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和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合鹿(hélǘ),越王勾践。这是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其他人认为,所谓五霸,应该是一种虚指,而不是五位国君。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时期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

霸权,政治之名,即伯,音变成霸权,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它的名字是诸侯和朝天子,但它实际上是用天子来命令诸侯。春秋时期,天子衰落,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落,权威不再,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为了争夺世界,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开始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纵横,东征西讨。前后有几个诸侯依次成为霸权。

春秋五霸是春秋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诸侯争霸战争为战国时期的并购统一战争做了早期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自春秋至汉代台谢是什么建筑形式 什么是台谢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台榭是在春秋汉代这段长达六七百年的时期里,宫室和宗庙中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具备了防潮和防御的作用。中国古代所称的台榭,是指将夯土堆成的高墩称为台,然后在上建造木质结构的房屋称为榭,这样的组合就被称为台榭。

最初的台榭是建在夯土台上,这些台榭一般都是以敞厅为主,没有墙壁,规模也不大。人们可以在台榭上眺望、宴饮和行射等活动。台榭的建造方法十分独特,需要将夯土堆积成一座高墩,然后在墩顶上建造木构房屋。这种建筑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的高度,还可以避免地面潮湿对建筑的影响,在沿海地区尤为常见。

与一般的建筑相比,台榭更注重的是其功能性和实用性。它们常常作为观景台、宴会场所及行射等活动的场所。观景台是台榭的主要功能之一。古代的台榭常常建在山丘或高坡上,从台榭上可以俯瞰周围的风景,尤其是湖泊和山脉。这种建筑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清凉宜人的地方,可以欣赏美景、休息放松。

台榭还被广泛应用于宴会和娱乐活动。古代的宴会通常在宫殿中的台榭举行,一方面可以享受到台榭带来的凉爽和开阔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欣赏到周围的景色。宴会时,人们可以在台榭内部设立饭桌及座位,以供宾客们就坐享用美食。台榭的开放结构也非常适合进行娱乐活动,如歌舞、演出等。

台榭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是具备一定的防御功能。由于位于高墩之上,台榭可以让人们更容易观察到周围的环境,增强警戒能力。与此同时,台榭还可以作为堡垒式的建筑,提供一定的防御措施。在战争时期,人们可以在台榭上设置箭塔和其他防御设施,以抵挡敌人的进攻。

尽管台榭在古代中国建筑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建筑形式渐渐消失。现代的建筑更注重的是实用性、舒适度和美观性,而台榭的建造方式相对较为繁琐,不易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台榭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台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淹城春秋乐园在哪里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淹城“春秋乐园”—— 全球首家春秋文化主题梦幻乐园,按照游览顺序,春秋乐园分为五大功能区,分别是入口服务区、诸子百家园、春秋文化演艺区、春秋主题体验区以及春秋民俗文化区。下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淹城春秋乐园在哪里吧。

苏南地区自驾路线

312国道—常州市—长虹路出口—武宜路岔路口—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

沿江高速—常州南出口—常武路—延政路岔路口—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

锡宜高速—槽桥出口—常武路—延政路岔路口—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

沪宁高速—常州江阴出口—龙城

常武地区公交线路

B1线至淹城公交中心站(下车往淹城方向100米)

B11线至人民路转B1至淹城公交中心站(下车往淹城方向100米)

14路至延政西路(下车往淹城方向50米)

68路车至淹城(下车往淹城方向50米)

80路车至淹城公交中心站(下车往淹城方向50米)

门票

成人票 160元

成人票 竹筏漂流 2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春秋时期晋国最昏庸无能的皇帝是谁?晋国鼎盛时期有多强?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之所以叫百家齐放,就是因为当时每个大国都有自己最鼎盛的辉煌时期,今天就和大家讲讲晋国的故事。在春秋前期,齐国一直是最大的霸主,但是后来晋国和楚国有逐渐占据了上风,但是晋国比较不好的是出现了几位昏庸无能皇帝,但是其中有一位还真的铸造了晋国的百年根基,要说国运好起来可能还真的是挡都挡不住。

许多人认为晋国的霸业成於晋文公重耳,实则不然。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长达19年之久,回国即位时就已经62岁了,早已经垂垂老矣了,再怎么励精图治、改善吏政,能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而其之所以能够在即位的第2年就能为周室平定王子带之乱,即位的第5年就能战胜强楚、开创晋国长达百余年的诸侯霸业。这显然是要归结到晋国原就具备称霸的大国基础的。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晋文公重耳也可以说得上是晋国霸业的摘桃人,而晋国霸业的实际奠基者其实要归结到晋国历史上那个著名的“昏君”也就是晋文公重耳的父亲晋献公诡诸。

晋国的始封君是唐叔虞,也就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有个成语叫“桐叶封弟”,讲的就是周成王拿片剪成圭形的桐叶逗他的弟弟叔虞说:“用这个封你”,结果被史官记录下来,而周公又以“天子不可戏言”而因此要求周成王将叔虞分封为诸侯,于是叔虞就被封於唐地,后“唐”改为“晋”,是为晋国。其实,这个就是个流言,周以小邦攻克大邦殷,其统治中心又远在关中,为了控制东方之地,封建诸侯就成了周王室巩固统治的国策方略。而分封诸侯就是以宗法制为依托的,所以,才有周所封七十一国,其同姓者五十三国。而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嫡子,周成王的弟弟,整个周王室血缘最亲的人,本就是分封诸侯的最为重要的对象,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有“桐叶封弟”这个戏言。再说,如果天子的戏言可以当真,周成王如果是拿桐叶跟身边的太监、宫女们开玩笑怎么办呢?拿自己的王位跟人开玩笑怎么办呢?,所以桐叶封弟切莫当真,因为那本就是封给该被封之人的。

自唐叔虞十传至晋昭侯,晋昭侯封其叔成师於曲沃,是为曲沃桓叔,从此掀开了晋国长达67年之久的以小宗最终取代大宗的“曲沃代晋”的战争。晋曲沃一系在历经桓叔、庄伯至曲沃武公三十七年尽并晋地,并以抢掠来的珍宝器物贿赂新立的周釐王,是以被周王室正式任命为晋国国君,曲沃武公也就改称为晋武公。第二年,晋武公去世,其子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

晋献公在位期间,攻灭骊戎、耿、霍、魏、杨,芮、郇、耿、冀等国,击败狄戎,后又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而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写道,当此时,晋彊(通强),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黄河中游皆为晋国所有,可以说晋国的百年霸业的基础自此算是打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春秋战国时期40则经典历史典故

全文共 8098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战国时期算是我们第一个百家齐放的时代,孔子、老子等人的智慧理念也是一直传流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有意思的故事也有很多,这里就为大家准备了40则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历史典故,大家可以从中看到古代人的智慧的确非常令人钦佩,能够在千年以前就有这些领悟确实非常厉害。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1

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

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

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

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

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8

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9

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10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11

胡服骑射

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2

窃符救赵

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13

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14

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15

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

勾践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6

爱媵贱女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嫁妆,光穿着有华丽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新嫁到晋国时,晋国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漂亮,于是都想找个陪嫁的女妾抢回家去,却认为秦国的国主还不如女妾漂亮,而轻贱秦国的国主。

这则故事是韩非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时讲的一则故事。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一起说明一种办事的道理,即切勿怀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后世常以此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17

白虹贯日

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聂政以母亲尚在需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

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现象,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晕。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诚上感天道。

18

毕万昌大

出自《左传闵公元年》:春秋时,晋献公灭掉魏,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现在把魏地赏给毕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

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其实这些都是古人附会之说。后世就常以“毕万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19

抱冰握火

出自《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

20

常存抱柱信

出自《庄子盗跖》,屋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而尾生则宁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约。尾生忠于爱情,信守约誓,但头脑僵化,不知变故,故抱柱而死。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21

表里山河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楚决战之前,晋文公的谋臣,他也是晋文公的舅舅子犯劝文公参加决战,他认为即使仗打败了,凭太行山和黄河之险,也可固守无虞。

后世常用“表里山河”说明地理国防之固。而元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者,意踟蹰。中的“山河表里”即用此事,一方面说明潼关形势的险要;另一方面反衬诗人一路所见秦汉宫阙的破败,百姓处于战乱之际的无边苦难。

22

甘拜下风

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在秦晋韩原之战中,晋军大败,晋惠公被秦兵所俘获,晋大夫头发蓬乱下垂的拔帐随行。秦穆公劝说道:“二三子何其担忧也!寡人准备请晋君去我秦国,岂敢太过分呢(这是表面上安慰晋国大夫等人的话)?”

晋大夫于是三拜稽首道:“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实际上晋大夫这番话,是与秦穆公约誓,希望他说了话要算数。“下风”的意思就是你的诺言不仅天地共鉴,我们在下这些做臣子的也都听见了,希望你不要食言。

“拜下风”原是谦恭卑怯的举止,后逐渐又演化成“甘拜下风”的成语,用为甘居下列的自谦词。

23

背城借一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公元前五八九年,晋、鲁、卫三国的联军击败齐军后,齐顷公派大臣宾媚人(即国佐,曾主持齐国之政)带上贿赂去见晋军主帅却克,当晋方提出屈辱齐国的苛刻条件时,宾媚人本着维护齐国尊严,坚决地加以拒绝,并准备”背城借一“。

鲁、卫两军主将,都劝告却克与齐停战求和,晋终于放弃了继续进攻的主张,签订了盟约,齐国得以转危为安。后来以“背城借一”表示誓与敌人决一死战。

24

班荆道故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时,楚国伍子胥的祖父伍举与蔡水师子朝(文公之子,公子朝)的儿子公孙归生是好朋友。伍举娶与王子牟(即申公),王子牟因犯罪逃亡后,楚人皆言:“王子牟逃亡实为伍举护送之。”于是伍举也因受牵连而逃奔到郑国,然后准备到晋国去。

恰在这时,公孙归生也将要去晋国,二人在郑国郊国相遇。他们“班荆(扯草铺地)相与食(坐在上面,一面吃东西),而言复故(一面攀谈返回楚国的事情)。后以“班荆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话旧情。

25

苌弘化碧

出自《庄子外物》。苌弘是春秋时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的大夫。刘氏与晋范氏世代通婚姻,苌弘曾帮助过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他,晋君怪怨周敬王,周敬王便把苌弘杀死。

苌弘死于蜀,蜀人感之,以柜盛放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及精诚之至也。当然化碧之说为后人的演义。后来常以“苌弘化碧”来比喻忠贞之人含冤而死;或指为国献身,忠烈精神长存。像明末著名将领袁崇焕就有死后,鲜血化碧一说。

26

悬梁刺股

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游说秦王,上书上次,秦王没有采纳他的主张,他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好。他伤感之余,刻苦自励,夜以继日的努力攻读。夜里读书至困欲睡时,就用锥子刺扎大腿,以便清醒起来,继续学习。

这种勤苦自强的精神,历来被人称颂,成为旧时劝学的典型事例。后世常以“刺股”用为勤苦读书、奋发自强的典故。

27

操刀伤锦

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春秋时,郑国大夫子皮想让自己的一个小臣尹何,担任私有领地的邑大夫的官职。因为郑子产是他晚年举荐而执政的,可能认为提拔尹何,子产不会反对。郑子产主张“学而后入政”,这样才不致把事情办坏,才是用人稳妥的办法。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子产以“未能操刀而使割“,”美锦不使人学制“作比,阐明不可本末倒置。以今天的眼光看,学而后作虽无可厚非,但干中求学,干也是学,也是不能偏的。后人“操刀”“伤锦”合二为一,用来比喻才薄力单,难以预胜任。

28

楚幕有乌

出自《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伐郑,郑国得到其他诸侯国家的援救,迫使楚军连夜撤退。楚军为了防止郑军及诸侯国援军的援救,军队于夜间悄悄撤走,却留下了空空的营幕作为掩护。

军幕空虚,所以乌鸦才栖止在上面,郑国人由此判断出楚军营内的虚实,才停止了向桐丘奔逃。后来用这个典故,常指败退或军事力量的空虚。

29

丁公凿井

出自《吕氏春秋察传》。春秋战国时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因为家中无井,所以就在自家院中打了一口井,他觉得这样一来,洗涤和取水就不需要专用一个人了,说是等于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

有人听到这话后就把它传讹了,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后来就以此比喻以讹传讹,或主观主义凭空解释,把事情搞得颠倒悖谬。

30

大义灭亲

出自《左传 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

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

《左传》因此称赞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31

东施效颦

出自《庄子 天运》。越国有一个绝色美女名叫西施。她长得非常漂亮,无论怎样打扮,一举一动都是美丽动人的。

有一天,她在村中的道路上行走,突然胸口疼痛起来,疼得紧皱眉头,便不知不觉地用手按着胸口处,咧着嘴似笑非笑的。东施看见西施皱着眉头,觉得样子十分好看。于是,就照样模仿起来。

村民们看到她一反常态的样子,莫名其妙的多看了她两眼,丑姑娘东施却以为人家喜欢上她了,于是她更加紧皱眉头咧开大嘴强笑,这一下,把别人都给吓跑了。后以“东施效颦”来比喻“丑拙”盲目机械地效仿“美巧”,结果适得其反,闹出笑柄。

32

呆若木鸡

出自《庄子 达生》。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派人反复催促,纪渻子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

庄子用这个故事,原义是指为了说明有些事情不必亶承天生自然之理,经过人为的训练,也能积习成性,达到改造“物”的目的。但是传到了后世,却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神态,则全用为贬义。

33

盗憎主人

出自《左传成公十五年》。春秋时,晋伯宗为人正直,在朝常直言不讳,妻子常劝他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好直言,必及于难。”后来伯宗果然因为结怨过多而被杀。

“盗憎主人”是说盗贼憎恨被他盗窃、抢劫的主人,后来就比喻坏人怨恨正直的人,无道恨有道,恶恨善,丑恨美,坏人恨好人。

34

得鱼忘筌

出自《庄子 外物》。庄子说:“筌所以能捕到鱼,是因为得鱼而忘筌。”后世用“得鱼忘筌”比喻办事情一旦达到了目的,便把赖以达到目的的手段忘掉或抛弃。

35

断织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被后世誉为“亚圣”,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地位,与他幼年所受的教育有关。孟子年幼时,他的母亲非常注重对他的教育。有一次,孟子由于贪玩而没有上学,他母亲知道后,非常生气,当即拿起剪刀,割断正在织布的织线。

从此以后,孟子发奋苦读,终于成为大学者。后来就用“断织”为勉励努力求学,不可中道荒废的典故。此外人们也用断织来表示贤妇劝学。

36

高山流水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流水。”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一天夜里,伯牙乘船游览。弹起一首《高山流水》,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岸上子期叫绝不已,伯牙兴奋极了,此后二人成为至交知己。

37

高枕无忧

出自《战国策·齐策》。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冯谖是投奔田文的一个门客,在没有任何功劳的情况下,再三向田文提出丰厚的待遇,田文都满足了他。他后来担任了替田文向农民收租的任务,但是他却将所有的契约,免去了农民的负担,为田文在国民中赢得了好的名声,而在田文受到齐王怀疑的时候,田文封地的民众争相迎接。

而冯谖在这个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他通过让梁国重金聘用田文,从而使齐王害怕田文为梁国服务而使其国家强大,就命请田文为齐国相。于是田文在其后的十年间都在齐国为相。

38

利令智昏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司马迁在文末的评述中说:“鄙谚曰:‘利令智昏。’长平一战之前,秦攻打韩,韩国的一部分土地与韩国本土失去了联系,这一块地就是上党地区,韩国便把它割让给秦国,以求苟且。但是上党的军民痛恨秦国,他们在冯亭的带领下要求向赵投降。

在赵国内部,关于是否接受冯亭的投降起了争议,一部分人认为,接受投降,必然引起秦国的恼怒,到时候,秦必定大举来攻打,这是赵国不愿意看到的。

以平原君赵胜为首的一部分人则主张,上党地区是咽喉要地,且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何乐而不为。赵国最终接受了上党的投降,并由此引发了战国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

39

兵不厌诈

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春秋时期,齐国自齐桓公称霸之后,因为后继不力,退出了霸主地位。在整个中华大地,一个新的霸主呼之欲出。而楚、秦、晋都是有力的争夺者。

这个时候,楚国与晋国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楚欲称霸必须向北进,而晋又如何肯向楚国低头。公元前633年。楚攻宋,宋虽然不失为一个二等强国,但也绝非是十七正盛的楚国的对手,宋向晋求救。

这个时候,晋国出了个公子重耳,他在王位的争夺中败下了阵来,无奈之余。晋国并未派出大军与楚国正面交锋,而是攻打了楚国的附庸国曹和卫。

楚国于是派并前来与晋决战,战争初期,楚占据上风,晋却使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使得秦齐皆助晋国。此时,楚成王见局势对己不利,便下令撤退。但是楚军主将子玉一心与晋决战,于是带领部队前来与晋军交战。

晋文公重耳当初争夺王位失利,被迫离开晋国落难他国的时候,一些小国却并不礼遇他,而楚王却给了盛情款待了他。

楚王问重耳,如果他日你当上晋国国君,如何报答我?重耳恭敬的回答:如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于此时),再与您交战。

晋国面队来势汹汹的楚军,就主动的退后了三舍的距离,到达城濮。晋军的主动后退起到了诱敌深入(这个词的典故应该是出自于毛泽东,而不是战国时期)的目的,也履行了当初重耳的诺言,可谓一石二鸟,得了便宜还卖了乖。

最终,晋在城濮大胜了楚军,战争的过程就不必讲了,大家都清楚。楚国完败,子玉继承了楚军主将在战败后自杀的传统,但也不能用“惨”字来形容楚国,毕竟楚军主力还在,并未太多的伤及筋骨。

这一战确立了晋的霸主地位,楚国也并未完全退出霸主的争夺,但秦晋在此一段时间内成为争霸的主角。

兵不厌诈”近乎完美的表现在了整个大战过程中,这也是晋国的优良传统,也是“诈”的最完美最忠实的执行者,秦楚等国常常是其玩弄的对象,例如赵盾先迎秦军,以立襄公弟,后反悔,不迎接不说,反而派并攻打护送的秦军。

晋之后,秦国人优良的学习传统得到了发挥,也在“诈”字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和氏壁、骗楚王入秦扣押等等,可谓学有所成;而楚国在“诈”字上自然比不上前两位了,吃亏当然也就是不计其数了。

40

马首是瞻

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春秋时期,晋国作为中原大国,处于天下的政治中心和地理中心,其他大国如要称霸,必须要过晋国这一关,反之,如果晋国要确立其霸主地位,也必须击败其他的挑战者。

所以,秦、楚都与晋国发生过多次的大规模战争,总的来说,各有胜负,任何一方都没有确立绝对的优势。

在周灵王十三年,公元前559年的时候,晋国率领着其鲁、齐、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及郑等附庸国向秦国发动进攻,并且一路打到了咸阳的附近。

秦军的顽强的拒绝求和,并在泾水上下毒,联军伤亡不少。联军统帅荀偃于是下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就是说:“鸡鸣套车,填塞水井,铲平土灶,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前进”。

但是联军并不是团结一气,各国军队只是拼凑起来的,并不齐心。栾黡首先就违抗命令,带领下军回国了。荀偃没有办法,也就只好下令诸侯军队全部撤离了秦国。

总的来说,荀偃大有破釜沉舟,团结一致,共同对秦军发动致命一击的决心,无奈,诸侯军队各怀鬼胎,哪能按照他的意思去办,失败是必然的结果了。

展开阅读全文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地图是怎样的?楚国是怎么被秦国灭掉的?

全文共 1235 字

+ 加入清单

楚国春秋时期第一个崛起的大国,最强时期占据了当时的半壁江山,但楚国最后也没能完成统一全国的壮举,而是让后来居上的秦国实现了,为什么秦国反而完成了逆袭呢?但是楚国的地图已经非常辽阔,和其他国家的对比非常鲜明,而秦国更是只有一点小,但是到了战国时代,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迅速强大起来,和其他国家拉开了差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另一说公元前403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就战国七雄来说,楚国是传统强国,而且疆域面积在顶峰时期几乎占到了天下之半。不过,坐拥半壁江山的楚国,却让秦国最终一统了天下,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早在西周建立时,因感念楚人出兵帮助灭商的缘故,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让他到丹阳建立了最初的楚国(方圆五十里)。但是,对于不断扩张的楚国,早在春秋时期就陆续吞并了周边的小国,成为一个地方数千里的大国。到了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对于当时的楚国,可谓坐拥半壁江山,但是,最终的结局却是秦始皇消灭楚国。

对此,在笔者看来,针对楚国面积辽阔,却无法和秦国争天下的问题,第一个原因是楚国当时主要处在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但是,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长江以南地区的人口非常稀少,不少还是蛮荒之地。换而言之,楚国虽然坐拥半壁江山,但是实际的人口却没有那么多,这促使楚国的兵力相对于秦国没有什么优势。同时,地域辽阔的楚国,因为士族卿大夫的分散,促使楚国王室的权力没有秦国集中,其凝聚力也无法和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相提并论。

再者,相对于秦国、齐国、燕国、韩国、魏国、赵国这六国,楚国可以说是变法最不彻底的一个诸侯国。众所周知,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各个诸侯国为了走向强化,纷纷进行了变法,比如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赵国进行了胡服骑射、齐国早在管仲时期就进行了变法等。与此相对应的是,楚国吴起变法九年而亡,屈原想变法而不得。楚悼王重用吴起变法,变法九年而有小成,将楚国的疆域扩大到今湖南、广西等地。但是,吴起被杀害后,其变法却没有延续下去。对于变法的抗拒,成为楚国无法和秦国争天下的重要原因。

最后,相对于秦国,楚国也出现了楚威王、楚悼王等有作为的君主,但是,楚国的昏君却让这一明君积累的成果不断流失。比如楚怀王在位期间,贸然进攻秦国导致楚国丧失了大量的兵马和土地。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秦国扣留,最终死在秦国。此后,楚国从战略主动彻底变成战略被动,失去与秦争夺天下的资格。就战国后期来说,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对于秦始皇以及之前的几位君主,不少都很有作为,但是,楚国后期的国君,大部分都毫无作为。对此,在笔者看来,国君上的差距,也是导致楚国失去和秦国争天下资格的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丁春秋和无崖子有什么恩怨?他为什么要偷袭无崖子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无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和丁春秋等人的恩怨,都是因为一个“情”字。丁春秋和无崖子并没有什么血海深仇,他也完全没必要重伤无崖子,但因为李秋水的关系,让丁春秋下了狠心,不然死的人可能会是他。论长相和武功,丁春秋肯定都不如无崖子,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李秋水为什么要去勾引丁春秋,他们会是出于真心吗?就算丁春秋动了心,李秋水多半只想利用他,因为她还恨无崖子。根据推测,无崖子应该是患有恋物癖,所以才慢慢冷落李秋水,导致两人分开。如果李秋水想要报复无崖子,她和丁春秋在一起必然会让他感到蒙羞,所以才造成了这场悲剧。从结果来看,他们当中没有一个赢家,大家最后都输了。

当年,无崖子从李秋水和天山童姥中,选择了前者,那是因为李秋水故意陷害天山童姥,导致她在练功时走火入魔,身材永远都没办法长大,两人的恩怨就此结下。以天山童姥的性格来说,肯定是有仇必报,所以李秋水今后必定没有好日子过。无崖子得知李秋水和丁春秋在一起,就是天山童姥告的密,无崖子作为掌门也是要面子的,一气之下准备上门找他们要说法,结果却被暗算。

其实无崖子和李秋水成亲以后,有打算把逍遥派掌门之位传给丁春秋,论天赋丁春秋是要高于苏星河的。不过丁春秋心肠狠毒,功利心太重,无崖子担心他当上掌门以后,会和其他门派结怨,所以想提升他的细想境界,最好能多一份逍遥的属性,少一份称霸的心态,毕竟这是逍遥派的一贯作风。但丁春秋并没有悟到这点,他背着无崖子修习毒功,这要是让他练成,可能逍遥派的名声就全毁在他的手上了。

所以无崖子也是没办法,他想隐退过自己的生活,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结果感情还出现不顺,完事后被徒弟戴了绿帽,这换谁肯定都忍不了。没办法,丁春秋或许是被利用,但已经解释不清了,只能搏命一拼,最后他偷袭得手,无崖子跌落山崖。按理来说,李秋水要是真的只想气无崖子应该也不想让他受到伤害,看到无崖子生死未卜,她也没把丁春秋怎么样,这点似乎有些蹊跷。

不过最惨的还是天山童姥,被李秋水摆一道后就成了边缘人,要不是遇上虚竹,她还不知道无崖子近况到底如何。不清楚是不是因为逍遥派管理太封闭,和外界接触太少,所以只能在门派内部找对象,不然也不会发生这一系列的事件了。

展开阅读全文

春秋战国有哪些著名战争?春秋战国十大经典战争介绍

全文共 2037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令人称奇的史诗级事件。从齐桓公称霸到百家争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到晋楚中原争霸;秦赵长平大战到秦王扫六合,简直就是一部史诗剧了。那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战争呢?其中最出名的长平之战大家肯定听说过,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春秋战国十大经典战争,每次战役都是历史变革的见证者。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各诸侯国争夺霸主,战争频繁。看一下这一时期10大战争.

1、长勺之战

公元前684年,鲁庄公率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击败齐军的作战。

齐军仗着兵强马壮,侵入鲁境。鲁庄公暂时避开齐军锋芒,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齐国统帅鲍叔牙以下将士都轻视鲁军,认为不堪一击,于是发起声势汹涌的攻击。鲁国先退让齐军2次进攻,然后防守反击,取得大胜。

后果:齐国的争霸势头被遏止。

2吴越争霸

春秋末期,东南地区吴、越为扩张势力,逐鹿中原而进行的争霸战争。

公元前510年,吴国兴起,占领越国檇李。公元前505年,吴军主力在楚都郢时,越乘机侵入吴境。此后双方延续了20多年战争,吴国先胜后败。公元前473年),越国攻吴,吴王夫差自杀,而越国吞并吴国。

后果:吴国灭亡。

3 三家分晋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后果:春秋强国晋国灭亡,历史进入战国时代。

4、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桂陵之战后,经过几年的休整后,魏国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继续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孙膑运用减灶之计,在马陵大破魏军,前后歼敌10万余人。

后果:魏国被削弱,齐国崛起,秦国坐收渔利,魏国从此无力阻止秦国东进。

5、五国攻秦

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军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进攻秦军的作战。

魏王驱逐张仪,改用公孙衍为相,行“合纵”之策。在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五国共推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公孙衍还联络义渠国由侧背进攻秦国,配合联军。楚、燕两国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只有魏、赵、韩三国军队与秦军交战,被击败。

后果:各国不能一心,被打败后魏赵韩更加虚弱。

6、即墨之战

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为首联军攻打齐国的一场战争,燕军仅在六个月的时间,就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克。

前283年,齐襄王死守莒城以抗燕军,并号召民众起来抵抗。齐国宗室田单在即墨率领全城军民抵抗,双方交战五年。前279年,燕惠王继位,田单使用反间计,使得乐毅被废除职务。最后,田单用火牛计反击,最终将燕军赶出齐国。

后果:齐国复国

7、赵破匈奴之战

公元前244年,赵边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匈奴的重要围歼战。

此战,李牧针对匈奴军骑兵机动性、战斗力强及以掠夺为主要作战目的的特点,实施坚壁清野,使敌优势无从发挥,军需无法补充,同时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自身战斗力;俟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后,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进行包围,取得胜利。

后果:大败匈奴

8、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大将军白起率军在长平全歼赵军的大规模歼灭战。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赵王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秦国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后果:赵国元气大伤,秦国加速统一进程。

9、邯郸之战

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邯郸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秦昭襄王在赵国内部团结、外部合纵抗秦形势已成的情况下,坚持攻赵,在战略上已属失策;而在初战失利、顿兵坚城时,仍一再增兵继续强攻。

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投降,赵魏韩楚联军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

后果: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10、秦灭六国的战争

公元前236—前221年,秦军攻灭赵国(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地)、韩国(今河南中部)、燕国(今河北中部北部、辽宁大部等地)、楚国(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大部等地)、魏国(今河南中部偏东)、齐国(今山东境)六国,统一中国的战争。

后果:秦灭六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吕氏春秋的作者是谁?一字千金是怎么来的?

全文共 157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标题,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答案。《吕氏春秋》的作者,就是战国时期的吕不韦,只不过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吕氏春秋》只是吕不韦主持编撰的,最后署上他的姓名,真正的作者,并不能算是吕不韦。而另一个很有名的成语“一字千金”,正是从吕不韦编撰这本书的过程当中流传下来的,那么,具体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吕不韦其人,原本身为一个卫国商人,不见得能够对一个国家的走势起到什么作用,但是他偏偏就做到了。他还是一个商人的时候,往来各地,低买高出,给自己累计起了千金的家产。当时,还是太子的秦孝文王嬴柱有二十几个儿子,而他最宠爱的妃子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在他的这些儿子当中,有一个排名不先不后,在中间位置的儿子,名为异人,异人的母亲是夏姬,并不怎么受宠。

异人作为人质,被送到赵国,但是由于秦赵两国是世仇,所以异人在赵国的待遇并不怎么样,生活窘迫。某次吕不韦到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遇见了异人,他的态度和其他人可不一样,完全把异人当做宝贝。他认为异人就像是一件奇货,囤积居奇,日后定然能有高价售出的一天。他劝说异人听从他的安排,异人留在赵国结交宾客,而吕不韦前往秦国,说服了华阳夫人和她的弟弟阳泉君,从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下手,劝她让异人成为太子,如此一来,异人感念华阳夫人的恩情,华阳夫人以后的日子也有着落了。

正是由于吕不韦的协助,原本不是储君的异人,最终回到秦国,更名子楚,秦孝文王去世后,子楚继位,史称秦庄襄王。庄襄王奉自己的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公元前249年,任吕不韦为秦国称此昂,封文信侯,河南洛阳的十万户都是他的食邑,家中奴仆更是上万人。庄襄王即位仅三年就去世,太子政继位为秦王,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秦王政尊吕不韦为相邦,称他为“仲父”,可以说,吕不韦此时的地位是极其荣耀的。

而《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一部黄老道家的重要巨著,当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这四个人合称为“战国四公子”。由于秦国越来越强大,各国贵族为了对抗秦国,尽力网罗人才,扩大自己的势力,养“士”非常盛行。这里的“士”,包括学士、方士、术士等,而这四个人,就是在这方面非常著名的四个人。

人多了,就容易想要争个高下,不仅他们之间是这样,秦国的吕不韦也是如此。毕竟秦国这么强大,所以他也同样招揽文士,而且待遇非常优厚。吕不韦与四公子有一点不同,他不看重勇士,而是非常注重文采。因为吕不韦本人善于谋略,所以人以群分,他也不怎么看得起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更何况,他身处秦国,秦国的勇士难道还少吗?

另外,当时很多嘴皮子利索的人一个二个都喜欢著书立说,不仅闻名天下,还能够名垂青史,这一点让吕不韦羡慕不已。只是,他本人出身商贾,做生意是一套一套的,写文那可就真是够为难了。于是他就借助这些能说能写的文人,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最后,书终于成了,他又找来几位高手,对那些门客们的文章进行筛选分类,修改定稿,综合成一本,名字就叫做《吕氏春秋》。但是别忘了,吕不韦是商人,《吕氏春秋》作为自己的商品,生产出来了算什么,还需要推广宣传。于是,吕不韦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

他找人把书誊抄整齐,挂在咸阳城门口,说,要是有谁能够在上面改动一个字,就赏给他千金。这样的诱惑力是非常大的,但是看得人虽然多,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改动一个字。不过,这也不是说里面的文字已经达到完美,也很可能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谁也不敢当这个出头鸟罢了。这的确是一个相当好的办法,没多久,吕不韦连同《吕氏春秋》,就上了当时战国的热搜。

这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虽然说,吕不韦这个人,连同他编书的目的,都带有很明显的求名的气息,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却保存了不少现在原作已经失传的文字和思想,以道家为主,汇合先秦时期的诸多学派,借别人的功劳,提升了自己的光辉形象,对于研究先秦学说,的确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剑王朝有没有历史背景?是以春秋战国为背景吗?

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剑王朝》当中有众多人物的名字,虽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是总还是会让人们联想到那些真实的人物,比如有叫郑袖的,还有扶苏、张仪、苏秦等等,这些曾经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名字。那么剑王朝到底有没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呢?这部剧难道是以春秋战功时代为历史背景的吗?剑王朝的背景到底是什么?1.剑王朝是哪个朝代?

秦朝,剑王朝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是秦王朝,以秦朝为历史模板,但做了一定的改良,最后结局也改变了。

剧版背景则是在一个架空的时期,并没有具体的原型朝代。男主生在武国,后来七年一次的鹿山会盟,让武国重回巅峰,邺、擎、蘇三国岌岌可危。其实和战国时期的局势有几分相似。

在剧中李现饰演的丁宁,是秦国都长陵的市井少年,每天所想的却是颠覆大秦王朝,杀死修行已至前所未有的第八境的秦皇帝。其实他是王惊梦的转世,和元武郑袖有仇,最后手刃仇人。

剑王朝小说人物结局是这样的,最后元武死了,丁宁请求扶苏上位。扶苏登基,楚燕齐消失,天下一统。丁宁与“小姨”长孙浅雪结婚双双退隐了,过上了闲云野鹤的幸福生活。2.剑王朝历史背景介绍

电视剧《剑王朝》以战国末期为背景,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秦国展开。秦国出现了一位天纵奇才,这位少年创造了修炼史上的奇迹,就连秦国国君元武皇帝为之震惊,甚至因为少年的出现产生了危机感。

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既是混乱的,又是蓬勃发展的。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七国并列称雄的空前局面,之后秦国崛起,灭六国,一统天下。战国时代在时间的长河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剑王朝》以战国末期为背景,此时的秦国已经实现了大一统,齐、楚、燕、韩、赵、魏皆被灭国,元武皇帝称霸天下。这部剧虽然是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却在其中融入了仙侠元素,奇幻和史实碰撞出了不一样的花火。

《剑王朝》由李一桐和李现领衔主演,两人分别饰演公孙浅雪和丁宁这一角色。公孙浅雪出身名门,是旧贵族家的千金。她有倾城容貌,清冷孤傲,宛如盛开在冰山上的雪莲。

丁宁就是那位出山后让皇帝大为忌惮的少年。丁宁身体不好,五脏之气过盛,如果找不到解决方法就会丧命。丁宁想与命运做斗争,想活下去,因为他心中藏着杀死大秦皇帝的梦想。3.春秋战国历史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展开阅读全文

梨园春秋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梨园春秋位于爱园镇境内,有百年梨园、农耕体验、采摘、奇特果品展示、植物认养、垂钓等娱乐项目。配套服务项目有观光旅游、餐饮服务等,上百棵百年老梨树,每年4月梨树开花,置身于梨园春景,一望无际的玉树银花,农家庭院掩隐其中,勾画出一幅唯美的画卷。现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

爱园镇:爱园镇行政区域面积106.5平方千米,人口9.6万人,辖4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泗阳县辖乡。1957年设爱国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26.5公里。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3.5万。泗(阳)沭(阳)公路过境。辖农牧、爱园、官庄、徐刘、郝庄、倪圩、涧河、冒庄、松张、刘圩、南岗、张唐、染坊、史荡、双泓、唐圩、洪园、郑屯、。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距市区约七公里是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据说,这也是世界上公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面积约0.6平方公里,迄今已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

相传商朝末年,东夷奄君为躲避周王的攻打,带领部落南下,筑成挖壕固守数年,因四周都是护城河,好像淹在水里一样,故称淹城。

淹城气势壮观,遗址有土墙三重,分为外城、内城、子城,各城均有护城河环绕,只在西面有一出口通道。外城呈椭圆形,周长约2.5公里,内城和子城都为方形。城内有淹君殿、跑马岗、甘露城、头墩、肚墩、脚墩、玉井、摇铃钟声、龙泉等古景点。城内外散布着的百余个土墩中,以头墩、肚墩、脚墩为最大。近年来淹城先后出大量几何印纹陶罐、缸、瓮、钵等珍贵文物,其中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舟“的独木舟、造型优美的青铜器、原始青瓷器和陶器。部分出土文物曾到国外展出,受到赞誉。3000年的风风雨雨,留下的都是造化的杰作。涉足其间,犹如进入世外桃园,那江南水乡充盈清澈的碧水,那蕴藏的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给人古老、幽静、深厚的感受,是考古、休闲、度假旅游绝佳去处。无怪乎这里有“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的说法。

关于淹城的来历和淹城的主人究竟是谁,史学界和考古界众说纷纭,至今仍无定论.一说淹城曾是商末周初奄国的国都,奄君就是当时在山东曲阜之东的奄国君主.相传奄君就是周成王时与商代后人武庚勾结发动叛乱的奄国君王,被周成王所灭后,带领残部从山东辗转逃到江南,在这里凿河为堑,堆土为城,仍称“奄“.因为古代0水的“淹“字与没有0水的“奄“字通用,一直流传至今,遂有“淹城“之名.另一说是春秋晚期吴国公子季扎不满阖闾刺杀王僚夺取王位,决心与阖闾的-政治决裂,“终身不入吴国“,便在封地延陵筑城挖河,以示淹留之决心,帮名“淹城“.自然,淹城的主人是季扎了.淹城,这座历史古城,沿有许多不解之谜,有待考古工作者、历史学家去揭开谜底。据史书记载,淹城古城墙最高达20米,墙基宽25-30米,全部由泥土夯筑而成。

3000年的风风雨雨,留下来的都是造化的杰作。客观存在有的是江南水乡充盈清澈的碧水,有的是沃野上千年遗留下来的几何图形般的丰碑,以及许多蕴藏在地下的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涉足其间,犹如进入世外桃园,给人古老、幽静、深厚的感受。这里的人有这样一种说法:“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可见,“淹城在人们心目中不同凡响的吸引力。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决定,要加紧开发淹城,使之成为太湖风景区的著名旅游点之一。

1958年以来,淹城出土了大量几何印纹陶罐、缸、瓮、钵和青铜器(如铜编钟、铜鼎),在内城发掘出的独木船,轰动了中国考古学界,最大的一只为整段楠木火烤斧凿而成,长11米、宽0.9米、深0.45米,被誉为“天下第一舟”,现珍藏在北京博物院。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中心城区。

展开阅读全文

春秋三传指哪三传 春秋三传分别指什么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三传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是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据《汉书·艺文志》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孔子作《春秋》时,与左丘明参观鲁国的史记,据行事,论人道,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明聘以正礼乐,其中有所褒讳贬损,不可写明,乃口授弟子。而弟子们后来所言互异。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实,故讨论本事而作传,证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至于公谷二传,则是口传要义,传了几代以后,始写成文字。

《公羊传》是齐国的公羊高受传于子夏,再传其子,子孙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与齐人胡母生合写成书,《谷梁传》至何时何人始着为书,史记不详,据《汉志》注,只知始承传者是鲁国的谷梁子。颜师古注,谷梁子名喜,桓谭《新论》以为名赤,王充《论衡》以为名置,阮孝绪《七录》以为名俶。四名何者为是,难以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春节民俗小吃之年糕:起源于春秋战国 初一吃有“年年高”之意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黏性大,吃起来口感极软的年糕,是很多地方春节过年必不可少的民俗小吃之一。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年糕的历史起源及春节食用注意事项。

年糕的历史起源

相传,这种味道独特的民俗小吃,是从苏州传开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苏州是吴国的国都。那时诸侯称霸,战火连年。吴国为防敌国进袭,修筑了一道坚固的城墙。

这天,吴王摆下盛宴庆贺。席间群臣纵情酒乐,认为有了坚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无忧了。见此情景,国相伍子胥深感忧虑。他叫来贴身随从,嘱咐道:“满朝文武如今都以为高墙可保吴国太平。城墙固然可以抵挡敌兵,但里边的人要想出去也会同样受制。如果敌人围而不打,吴国岂不是作茧自缚?忘乎所以,必至祸乱。倘若我有不测,吴国受困,粮草不济,你可去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取粮。”随从以为伍子胥酒喝多了,并未当真。没过多久,国王驾崩,夫差继承王位,听信馋言,赐伍子胥自刎。越王勾践便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这些糯粉救了全城老百姓。此后,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粉做“城砖”,(就是年糕样子的由来)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便被称作年糕了。

春节的大年初一的早点人们讲究吃年糕,这是取其“年年高”之意。

年糕(nián-gāo,ricecake;newyearcake)汉族传统食物,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东北一带则用黄米蒸成,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如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另有老北京传统老字号以“年糕钱”为名。慈城的水磨年糕也是极为有名。

年糕食用注意事项

年糕营养分析

年糕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烟酸、钙、磷、钾、镁等营养元素。

据化验,年糕的热量较高,是米饭的数倍。因而不宜多吃,少吃不腻,既补充营养,又对身体好。

年糕保存方法

把年糕浸泡在清水里是一个保存的好办法,但要注意,浸泡在清水里的年糕需要每天清洗,水也要天天更换,这样才能保存更长的时间;如果你的年糕一直浸在水里,没清洗也没换水,已经出现酸味,就不能再吃了。另外,年糕洗净后,每块用保鲜袋包好,放在冰箱冷冻室里,吃多少拿多少,这个方法可以将年糕保存更久。

年糕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有肠胃疾病患者尽量避免食用,不易消化。

总之,年糕虽好吃,但一定要适量,特别是消化能力差的朋友,不要因为一时贪嘴,而辜负了春节吃年糕的美好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黄精什么时候采 春秋采收均可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黄精的成熟时间也是季节性的,过早或者过晚采摘都是不利的,会影响药材的效果。那么,黄精什么时候采?

黄精什么时候采摘

黄精春、秋采收均可,以秋末冬初采收的根状茎肥壮而饱满,质量最佳。黄精移栽根茎1~2年收获;播种种子3~4年收获。于秋末或春初刨出根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和病疤。

黄精怎么采收

采收与加工一般春、秋两季采收,以秋季采收质量好,栽培3~4年秋季地上部枯萎后采收,挖取根茎,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去泥土,置蒸笼内蒸至呈现油润时,取出晒干或烘干,或置水中煮沸后,捞出晒干或烘干。

处理方法

1、黄精除去杂质,洗净,略润,切厚片,干燥。

2、酒黄精取净黄精,照酒炖法或酒蒸法(附录ⅡD)炖透或蒸透,稍晾,切厚片,干燥。酒炖法:取净料加黄酒拌匀,置炖罐内,密闭,隔水炖至约48小时,色显黑有泽。每100kg黄精,用黄酒20kg。

各种药材的采收时间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