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理学

地理学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地理学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地理学问题。

分享

浏览

3260

文章

14

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什么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最早的地理学著作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它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展开阅读全文

徐霞客是地理学家吗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徐霞客地理学家。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江阴县人,也是现在的江苏省江阴市人,是明代的文学家、旅游家以及地理学家,他所写的《徐霞客游记》是经过三十年考察撰写而成的,被称之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走遍了现今二十一个省、自治区以及市,“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所,探幽寻秘,并记录下来,记录观察到的各种地理、人文、动植物等状况。他的游历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寻奇访胜,更是为了寻找大自然的规律,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山脉、地质、水道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调查都取得了较多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郭守敬是地理学家吗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郭守敬不是地理学家,他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也就是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与许衡、王恂等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终于制订出《授时历》。《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通行三百六十多年。

至元二十八年,有人建议利用滦河和浑河作为向上都运粮的渠道,忽必烈不能决断,派郭守敬去实地勘查。郭守敬探测到中途,发现这些建议不切实际。他在调查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其中就包括大都运河方案。将方案上报给忽必烈,忽必烈得知后很是高兴,由郭守敬任领都水监事一职,开始了大都运河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地理学诺贝尔奖是什么奖项?

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维加奖

维加奖设立于1881年,是著名地理学家和北冰洋航道开拓者阿道夫·艾瑞克·诺登舍尔德在1878至1880年间,率领“维加号”首次通过大西洋和太平洋东北部,完成环绕欧亚大陆的历史性航行之后设立的。维加奖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分支,每三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杰出的地学科学家进行海选之后评选出一名获奖者,由瑞典国王颁奖,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

维加奖是截止2020年地理学最高奖项,同样由瑞典国王颁奖,因此也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自1881年设立以来,每三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杰出的地学科学家进行海选之后评选出一名获奖者。设立135年来共有65位获奖者,其中有四次考察青藏高原以及周边地区并写出“从极地到极地”巨著的斯文·赫定(Sven Hedin),有创造了“地理循环理论”的戴维斯(Davis),有创造了“阿尔斯冰期理论”的彭克(Penck),有证实了“米兰科维奇理论”的英柏瑞(Imbrie),有“古海洋学之父”称号的埃米利亚尼(Emiliani),有创造了“稳定同位素温度理论”的丹斯果(Dansgaard),以及开拓了山地冰芯气候研究的汤姆森(Thompson)等著名科学家。2017年维加奖将授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教授。

2016年12月26日,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SSAG)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2017年维加奖将授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教授。在颁奖仪式上,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主席斯滕·哈格贝里宣读了姚檀栋的获奖成就。随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姚檀栋颁发了维加奖奖章,并对他表示祝贺。哈格贝里介绍,维加奖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分支,均为每三年评选一次,姚檀栋获得的是自然地理的维加奖章。

姚檀栋是首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获此殊荣的首位亚洲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担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和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是国际上公认的冰冻圈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

过去二十年中,姚檀栋领导的科研项目与美国、法国、德国、瑞士、荷兰、冰岛、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日本等几十个国家的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由他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Third Pole Environment-TPE)”不但凝聚了国际上从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的科技精英,也取得了重要科学发现。姚檀栋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冰芯记录、冰川变化实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不同方法的综合集成研究发现,现在是过去2000年来最温暖的时段,当今的全球气候变暖和印度季风与西风交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及其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什么?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山海经

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上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此外,这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这部书的作者没有详细记录。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山海经》。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其《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高中地理怎么学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文科中的理科,高中地理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学好的,所以很多人进入高中分了文理班之后,特别头疼的就是物理课程了。那么,你知道如何才能将高中地理学好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操作方法

1

掌握要点。不管怎么说,高中地理的考试和复习都是与课本有关的,所以课本上的所有要点都应该掌握好,这样才不会觉得难度很大。毕竟地理的学习是有梯度的,如果我们能将基础给搞好了,一步步进阶的话就不会认为有那么难了。

2

注意特征。高中地理很多时候最要紧的是记住各类事物的特征,比如说南极洲和北极洲各自的特征是怎样的,这样你就很容易记住两者之间的区别了。

3

记好地图册。这是很重要的学习工具,我们必须要记忆好,因为地图册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信息,而且能帮助我们的脑海记住各地地方的地貌和特征。

4

分类归纳。学好高中地理还要注意分类归纳,比如说每个地方的海拔是怎样的,气候如何,只要我们一一归纳好,做好总结,我们就能很好的记住这个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了。

展开阅读全文

怎样学好旅游地理学

全文共 138 字

+ 加入清单

坚持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不懂的知识点和问题,带着这些去上课,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多参与课堂交流互动,结合思考和记录,学会快速总结整理知识点。课后复习时,整合知识点,对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制作知识点卡或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复习具体案例与所学知识点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地理学中海雾形成的原因_海雾的形成条件

全文共 3721 字

+ 加入清单

海雾,在沿海每到春暖花开,由冷转暖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迷迷蒙蒙毛毛细雨的天气,能见度显著降低,海雾的形成条件原因让人好奇。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海雾的相关知识。

海雾形成的原因与条件

海雾是指在海洋影响下生成在海洋上的雾,它是在特定的海洋水文和气象条件下产生的,换句话说,海雾在那些经常可以满足成雾条件的海区出现的机会多,反之亦然,因而海洋上海雾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季节性。

海洋上雾的绝大多数是平流雾,因此这里将着重介绍平流雾的形成条件。

冷的海面

大量观测结果证实,平流雾大都出现在冷海面水域上空。尤其在沿着气流方向海水表面温度迅速降低的水域,即寒暖流交汇区的冷水面上或水平温度梯度较大的海陆交界地区,移经其上的暖湿气流更容易变性冷却使水汽凝结,雾在这些水域就更加频繁多见。

例如,发源于白令海和鄂霍茨克海的亲潮寒流在北海道东岸与黑潮相遇,形成强大的冷暖流锋区,它是日本以东洋面成为“海上雾都”的主要原因。冷的海面是形成海雾的重要条件,但是海水表面温度“冷”有一临界值,观测表明,海雾发生地区域大致限于表向水温低于20°的冷海面。我国沿海水域的海雾发生区域大多与这个水温界限相符合。

例如,2月华南沿海正是海雾最多的水域,而此时从北部湾经琼州海峡直到合湾海峡,表面水温均低于20°,与多雾区域十分吻合。5月份,表面水温等20°线推移到浙江沿海和东海中部,而此时正是这个海区海雾最为频繁的时期。对于20°表面水温这个界限,也并非各海区都是一样的,像黄海北部8月份的雾就发生在表面水温低于24°的海面上。

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我国近海有利于雾生成的表面水温的界限值应诙确定为24°。必须指出,海雾发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单一的海面水温条件,只有当水温条件和气象条件都合适,才可能有利于雾的发生。例如,2月黄海和东海的表面水温虽然不到20°,但时处隆冬,风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少,不能提供合适的成雾气象条件,所以海雾很少。4,5月之后,黄、东海表面水温仍低于20°,但此时气象或雾条件优越,多有海雾发生。

一定的海气温差

如上所述,平流雾的生成,除了表面水温低于某界限值的条件之外,还取决于海面水温和气象条件的配合,其中就有水温与气温之间的配合。但是,海水表面温度与其上的空气温度之间差值(即气温与海面水温之差)究竟达到多大时,才最有利于雾的生成呢?对于这个问题,过去曾经有人认为,海气温差愈大,愈有利于雾的形成。其实不然,大量的观测事实表明,当气温高于海面水温左右时,雾出现最多。

在气温高于水温的情况下,雾次数随着气温与水温差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当差值大于以后,雾就很少发生。这是因为海水有着巨大的热容,海面水温不会很低,若气温比水温高得多时,空气的饱和水汽压就变大,难以达到饱和,从而不利于海雾的生成。

另外,当在气温稍低于水温吋,也可以见到有相当数量的雾出现,并且雾次数随着水温高于气温的差值的增大而不断减少。在气温高出海温2-3°时雾最常见,雾大多集中在气温高出海温0-6°范围内,当温差达到以上时雾极少出现。

适宜的风场

暖湿气流的长时期存在,对海雾的生成与发展相当重要,它可以不断向雾区补充成雾必需的大量水汽和热量。所以有雾生成时,一般盛行偏南或偏东气流。在我国,有利于雾形成的风向随海区而异。一般说来,东中国海水域,以偏南风时雾最多,南海则以偏东风时雾最为常见。

海上风速的大小与海雾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风速过大,会使空气层中产生较强的湍流交换,促使上层空气的热量往下传送,妨碍低层冷却,不利于雾的形成;风速太弱,一方面空气中的湍流交换相当弱,只能使海面上很浅薄的一层空气冷却,同时风速太弱也不能大量输送暖湿空气到达海面,即使有雾生成,也不能长久维持。

例如,西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雾发生时的风力事为2-3级或3-4级,风力2-4级时出现的雾频率可达全部雾的70%以上;风力在1级以下和6级以上时,雾较少出现。

充足的水汽含量

过去不少人认为,雾形成时的相对湿度应达100%,即处于饱和状态。近年来的许多观测结果表明,海雾形成时的相对湿度并不一定达到100%,有时相对湿度在80%以上便有雾发生,这可能与海上有丰富的吸湿性极强的凝结核(盐粒)有关。相对湿度的大小和雾的关系还有某种日变化的特征。

一般凌晨和夜晚时刻发生的雾大多数出现在空气处于或接近饱和状态之下,并且随着相对湿度值的稍稍减小,雾次数会迅速减少;当相对湿度低于95%,就不再有雾生成,在中午时间,雾次数随相对湿度的减小变化不大,当相对湿度低到88%时,还能有雾发生。较强的逆温层结雾是大气处在稳定层结状态下的一种凝结现象。

在海雾的形成过程中,低层大气通常总有逆温层存在,它像一个无形的盖子,阻挡着水汽向上空扩散,抑制低层大气的对流发展,使水汽和凝结核聚积在低空,对雾的形成极为有利。

在稳定性的雾中,最典型的温度垂直廓线是雾层中表现为微弱的降温和等温,而在其上则是逆温。平流雾雾层上的逆温的出现率约为90%左右。通常逆温强度越强时,逆温层的厚度越大,常见的逆温层厚度在400—500m左右。

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

海雾的形成往往与一定的天气系统活动相关联,特别是在髙气压医域内,对雾的生成和维持最为有利。虽然雾多见于高压区内,但其他天气系统伴随的雾也有一定的比重。

例如,日本海的雾主要出现在北太平洋高压和鄂霍次克海高压区内,约占36%;冷暖锋产生的锋面雾也不少,约占30%,由于雾是稳定层结下出现的天气现象,所以锋面雾多出现在锋面降水不活跃的地方,像低压后部、暖锋前的降水区域等。其余雾产生在低压区,低压边缘和静止锋等天气系统内。

海雾的分布情况

世界海域的海雾全球各海区的海雾,类型虽然很多,但其中范围大、影响严重的,首推平流冷却雾,而以中 高纬度大西洋的 纽芬兰岛为中心和以北 太平洋 千岛群岛为中心的两个带状雾区最为显著,以南印度洋 爱德华王子群岛为中心的带状雾区也很突出。其次便是大洋东岸低纬度 信风带上游的雾,如太平洋东岸的加利福尼亚外海和秘鲁外海,大西洋东岸的加拿利群岛以南的海域和 纳米比亚外海,都是这类雾区。这些海域的海雾多在春夏盛行,尤以夏季为最。其特点是雾浓,持续时间长,严重的大雾可持续1~2个月。 平流 蒸发雾多见于冷季的副极地或冰山和流冰的外缘水域,雾层薄,形似炊烟。但当它在春秋季节与平流冷却雾在中、高纬度海域交替出现时,也常构成大片 浓雾区。至于散布在世界各海域(或湖泊)的零星雾区,大多有地区性,难成体系,且不一定属于同一雾型。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海雾分布不均匀,出现的季节也不完全一样。渤海的海雾只出现在 辽东半岛和 山东半岛沿海水域;黄海全海区基本上都有雾;东海的雾多出现于中国沿岸,日本西南海域和琉球群岛几乎不出现海雾;南海的雾只局限于中国沿岸水域。山东半岛东岸、朝鲜半岛 西岸和 舟山群岛为 3个多雾中心。海雾的时间变化,南海始于1月中旬,终于4月中旬,雾期为3个月; 台湾海峡始于2月中旬,终于6月中旬,雾期为 4个月;东海始于3月,终于7月中旬,雾期为4~5个月;黄海始于3月中旬,终于8月中旬,雾期为5个月。可见在空间分布上,雾区随纬度的增高而扩大;在时间变化上,雾期也随纬度的增高而延长。至于在近海水域,则岛屿雾恒多于岸滨雾。

通过对海雾的观测和调查,了解它的属性和分布变化的规律,进一步应用天气学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可以进行海雾的预报。此外已提出一些 动力学模式,试作海雾的数值预报;通过模拟实验,可研究海雾的生消过程和作用机制。>>>下一页更多精彩“加强对海雾的应对能力”

海雾的种类

依成因不同,可把海雾分成 平流雾、 混合雾、 辐射雾和 地形雾4种。

平流雾

因空气 平流作用在海面上生成的雾。它包括两种:

①平流冷却雾。又称 暖平流雾,有时简称 平流雾,为暖气流受海面冷却,其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雾。这种雾比较浓,雾区范围大,持续时间长, 能见度小,春季多见于北 太平洋西部的 千岛群岛和北大西洋西部的纽芬兰附近海域。

②平流 蒸发雾。海水蒸发,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而成的雾,又称 冷平流雾或冰洋烟雾。 冷空气流到暖海面上,由于低层空气下暖上冷,层结不稳定,故雾区虽大,雾层却不厚,雾也不浓。从两极区域流出的冷空气到达其邻近暖海面上或在巨大冰山附近的水域上时,均可生成平流蒸发雾。

混合雾

冷(暖)季 混合雾。海上风暴产生的空中降水的水滴蒸发,使空气中的水汽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这种空气与从高(低)纬度来的冷(暖)空气混合,就冷却而成雾。这种雾多出现在冷(暖)季。

辐射雾

①浮膜 辐射雾。漂浮在港湾或岸滨的海面上的油污或悬浮物结成薄膜,晴天黎明前后,因 辐射冷却而在浮膜上产生了雾。

②盐层辐射雾。风浪激起的浪花飞沫经蒸发后留下盐粒,借湍流作用在低空构成含盐的气层,夜间因辐射冷却,就在盐层上面生成了雾。

③冰面辐射雾。高纬度冷季时的海面覆冰或巨大冰山面上,因辐射冷却而生成雾。

地形雾

①岛屿雾。空气爬越岛屿过程中冷却而成的雾。

②岸滨雾。产生于海岸附近,夜间随陆风漂移蔓延于海上。白天借海风推动,可漂入海岸陆区。

空气层结的改变,可使海雾升高变为层云,也可以使层云降低变成海雾。中国东海岸和 美国西海岸都有这种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史家之绝唱《史记》 也是一本地理学名著下

全文共 2724 字

+ 加入清单

前一篇文章回忆说,《史记》是历史学家的杰作,也是一本著名的地理书(中)

司马迁旅行后回到北京,他想尽全力编纂史书,但朝廷招他为“大夫”。这位“医生”不是医生,而是负责朝廷出入车辆的低级官员。汉武帝巡视郡县祭祀五帝,守省内风俗,封泰山时,大夫成了车的服务员。对司马迁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旅游过去是私人旅游,但现在是官方旅游,不仅可以继续游览祖国的大江大河和大山,观察市场和人民,而且还不需要考虑费用。

在接下来的20年左右,司马迁跟随汉武帝经过甘泉(陕西淳化县西北)、荥阳、固原等地,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借助旅行,他掌握了世界古往今来的大趋势,这是他在历史、文学和地理方面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忍受死亡,成为杰作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了他的父亲,成为皇帝。我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死前,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诚实的历史学家。

司马迁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现他长期以来的愿望,即编纂从古到汉初的史书。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首先,时间跨度很大,总计超过3000年;其次,古代数据,尤其是古代数据,非常稀缺。第三,历史学家过去常常写断代史,没有这样的方法来记录许多朝代的历史。第四,中国太大,地理知识的收集不完整。它还需要经常去其他地方。幸运的是,司马迁已经从他的旅行中养成了不畏艰难的品质。他从游行收集的数据开始了漫长的编纂之旅,并与国家历史博物馆中的书籍相结合。

转眼之间,就到了公元前98年,编辑书籍的第10年,连续旅行的第10年。从18岁到48岁,司马迁在野外度过了30年的大部分时光。

司马迁的肖像(来源:万维网)

史书未编,祸从天降:汉武帝因在李陵事件中为光将军的后代说句公道话,被激怒,受到了贪污的惩罚。他想死几次,但最终他不得不羞愧地活着,因为历史书还没有完成。“那些忍受苦难,隐居在泥土中,拒绝放弃,憎恨自私,做任何事的人”,努力工作,努力创造了一部52万字的通史名著《史记》。

货殖光辉传记

《史记》在世界历史、文学、天文学、地理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自汉代以来,专家学者们就著书立说,讨论历史和文学。由于与地理的关系,相关著作仅在明代出现。事实上,《史记》在地理学上非常有价值。这是中国地理学史上不可替代的杰作。

《历史学家记录》复印件

《史记》的地理内容不仅收录了精彩的人物传记,而且专门用《货殖列传》详细描述了汉初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和过程,概括了当时国家经济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密度、社会风俗和经济特点。这对中外学者研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边疆地理仍然是有价值的资料。

顾名思义,货殖的意思是“货币再生产”,即利用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进行商业活动并从中获利的过程。《货殖传》作为《史记》中专门论述经济和地理的一章,根据地理位置将全国30多个城市分为几个经济区。最重要的是关中经济区。关中是一个平原地带,土地肥沃,农业种植历史悠久,农业生产高度集约化。关中经济区的主要城市包括咸阳和长安,以长安为龙头。交通便利,商业发达,长安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长安包括北部的荣寨、东部的三晋、东部的韩、赵、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西南部的甘肃、蜀、四川、陕南、甘肃、清代等少数民族地区。它人口密度大,文化水平高,经济适应性强。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它的管理。

关中经济区南部有巴蜀区,成都是其代表城市。北有天水、陇西四县,相当于现在的甘肃地区。关中经济区的重要性,正如书中所说,“关中是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人口不超过三人,但数量丰富,数量是六人”。

三河经济区是第二大经济区,主要包括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这三条河是指河东(山西西南部)、河内和河南(河南北部)。三河经济区是中原地区的商业和交通枢纽。《货殖传》说:“过去,唐朝的人住在河东,殷的人住在河南,周的人住在河南。世界三河,若鼎”。洛阳是三江中最重要的城市,是交通的必经之地,控制着关中通往华北平原的通道。这里有许多商人,经济也很发达。

汉代四大经济区地形图(照片来源:精英网)

《货殖传》还介绍了赵岩、齐鲁、楚岳经济区的地理、产品和重要人物。它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2000多年前中国经济地理的轮廓,反映了当时每个经济区最本质和最重要的地理特征以及每个经济区的地位。这些描述对此后的经济思想和区域地理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介绍经济区,《货殖传》还创造性地研究了“人地关系”。即人类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两大因素。司马迁在他的著作中把人的劳动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提。丰富的地理环境并不意味着经济繁荣。地理环境更差,但可以充分发挥该地区的其他优势。例如,在他的第一次旅行中,他发现虽然江南“没有饥饿和饥饿,但却“没有积累和贫困”。对这种人地关系的理解相当先进。正如地理专家侯仁之所说:“货殖传记创造性地说明,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上,地理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方面,司马迁无疑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先驱。

地理研究之路漫漫

《史记》地理研究直到明代才出现,这并不奇怪,因为重视文学而忽视理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在研究明代通史的地理学家中,凌志龙更为著名。他用“太史公评淮南、衡山之计为谋反,荆楚风俗薄,表勇轻猛”来说明《史记》已开始全面描写地理风俗。到了清代,学者们开始正视《史记》的地理角色。清朝的初学者潘永济睁开眼睛,大胆地把《史记》当作一幅地图。他想:“这张地图上既有项的传播,又有传的错误,这真是一个化学工业。”

《史记·林萍》复印件(来源:孔子旧书网)

明清以后,对《史记》与地理关系的研究趋于沉寂。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用现代方法对《史记》与地理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工作才相继出现。有两本书值得一提,一本是2005年1月出版的“研究整合”系列。《历史研究》系列第八卷收录的论文集中于《货殖传》的专业研究,引起学者和专家的关注。另一本是吴宏岐和王元林的《司马迁与中国地理》。本书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它有5章,超过22万字。其内容涉及《史记》、《史记》与中国人文地理、《史记》与中国区域地理和地图学的地理思想。它系统地揭示了这位“中国历史之父”历经30年的旅行和屈辱而编撰的这部著名历史著作的地理价值和研究意义。

—————————————————————

[参考]

1.专著《司马迁与中国地理》,作者吴红旗、王元林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2.李慕南主编:《明人古地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

3.论文《地理补编》,李惠康主编,《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9月。

4.论文《地理研究的精品》,颜博主编,天水大学学报,2007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史家之绝唱《史记》 也是一本地理学名著中

全文共 2329 字

+ 加入清单

前一篇文章回顾说,《史记》是历史学家的杰作,也是地理学的杰作(第一部分)

年轻的司马迁在公元前128年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学术之旅,怀着拯救世界的雄心和深入了解社会的决心,研究历史、山川、水利、地理、人文等。旅行对自然科学中的地理研究是最有益的。

司马迁背着一个简单的袋子,经过万城,从武关(今陕西省商县)到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渡过长江多年。

不怕千里跋涉的艰辛。

司马迁的第一站来到了南阳市(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历史悠久。这是长江、汉江、淮河流经关中的必经之路。它的工商业发达,是南北之间的贸易中心。这里“俗杂善,业多贾”,还有“先王遗风,重农重臣”,司马迁写此情。同时,他还详细记录了在此考察的历史人物和地理知识,待回国后整理出来。

离开宛城后,司马迁经过襄樊(今湖北省),来到历史名城南郡。他爬上楼梯向外看。这座城市的建筑都是绿树成荫。城外的护城河就像一条玉带,被阳台的倒影和岸边柳树的微风所环绕。风景真的很迷人。南郡位于长江中游。“镇巴戍直”是春秋以来秦、楚争夺的战略要地。后来在三国时期,吴和蜀都决心赢得南郡。

然后司马迁跟随爱国诗人屈原的足迹来到汨罗江。当屈原看到楚国日渐衰落时,他既忠诚又担心。他写了成千上万首古诗,如《离骚》和《九歌》,表现了极大的愤慨。被流放后,秦毁灭了楚国,他的理想和希望破灭了,他沉入汨罗江,留下的只是一个清闲的生活和永远忠诚的灵魂。“不难看出屈原内心深处的自我...看看他是谁...他用丝绸记录了这次旅行,并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分析了屈原的生平。此访为后来屈原传记的撰写和楚地理的介绍做了充分的准备。

汨罗江(照片来源:地图网)

司马迁从湘江上九嶷山。这座山和九峰的不同山有着相同的外观。这座山终年被白云、青松和竹子环绕。在考察了古代舜帝的遗迹后,他写下了“舜帝的首次南征在苍梧的荒野中失败,为零陵葬在长江以南的九邑”的历史事实。在下九嶷山,他还考察了西楚人的地理特征和风俗习惯,并记载“此地风俗轻而易怒,地薄而积少”。

周游全国书写历史

杨涵峰在汉代的阳台上。司马迁的访问是一个重要的停留。韩阳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山顶,海拔1474米。据说大禹曾经坐在上面计划如何“泄九江”。站在舞台上,南面的山上看到茂密的黑松,奇特而古雅。向北望去,长江绵延数千英里。东莞五老峰和太一峰,以及其他一些山峰,都喜欢这座山的起伏,并屹立不倒。虽然大禹治水的故事是一个传说,但山脚下的村民们却是口耳相传,家谱中也有记载于的事迹。司马迁认为历史事实,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应该写进历史书里。去了汉阳后,他把注意力集中在长江以南的经济形势上。其中,有关古生物和地理的记载十分珍贵:“南、子、江、桂、金、、廉(铝)、丹砂、犀牛、玳瑁、朱姬、池、葛,”(南昌、江西)产金,长沙产铝、锡由此可见,西汉时期江南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但自然资源丰富。

此后,司马迁先后去过惠济州(浙江省绍兴市)、姑苏(江苏省武县)、彭城(江苏省徐州市)、阳城(河南省登封市东南)等地。途中,他详细了解了秦末阳城起义的陈胜,以及楚汉战争时期彭城的刘邦、小贺、范蒯等人。

楚汉之争是最近一次针对司马迁的大规模战争,也是给后人提供经验教训的素材来源。在楚汉之争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它不仅产生了许多历史人物,而且被项羽指定为都城。司马迁走访了彭城沛县刘邦等人的旧居,并赴淮北了解樊哙杀狗和张亮死藏夏皮的详细情况。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历史书写作获得了真实感人的第一手资料。

秦末彭城之战地图(来源:Sina.com)

在最后一站,大良市(河南省开封市),司马迁被深深地感动了。因为这里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首都。不仅"暗救赵"的故事发生了,而且秦与魏之间的最后一场战争也发生了。他站在易门(大梁的东门)向过往的村民和安息的村民询问“秘密营救赵”的故事,并不时用笔和木简作记录。

在全国实行是有益的。

经过多年的旅行,司马迁回到了长安。旅程长达数万英里。不用说,他又累又饿,而且流离失所。然而,他确实收获了很多。其中,最美妙的事情可以用一首诗来形容:"不要去学校感觉浅薄,永远不知道如何去做"。

疗养后,抖落一身尘土。司马迁一心一意地整理路上收集的各种信息、史料和文物,沉浸在旅游的兴奋之中。他不仅像一个观众,能真正欣赏历史人物的悲喜剧,欣赏周围的风景名胜;像导演一样,他不仅拍摄剧中不同地方的场景,还准备拍摄从古代到汉初的历史剧。这出戏以前从未看过。他雄心勃勃,希望在几天内完成“剧本”。

司马迁铜像(来源:Sina.com)

这次全国巡礼对司马迁后来的史书创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感受到了汉代的浓厚氛围,领略了山川民族的骄傲,增长了他的知识和才干,接触了社会各阶层,看到了人民的疾苦,形成了深刻而有见地的见解,从而有助于发扬他的精神,激发他独特的精神,著书立说。可以说,没有这次旅行,就不会有伟大的后期作品。太史公遍游天下,周遍游天下名山大川,与君浩同游。因此,他的文学风格是稀疏的,广泛的,相当奇怪...他的风格充满了它,他的外表充满了它,他的风格充满了它。”几年后,著名学者苏辙的评论切中要害。

自信的司马迁总结了这次访问的成果,并打算起草一份提纲和编纂史书。这个计划不如改变好。他遇到了什么?这本书什么时候开始?如果你想知道事情的结果,请听下一期的解释。

———————————————————

[参考]

1.专著《司马迁与中国地理》,作者吴红旗、王元林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2.李慕南主编:《明人古地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

3.论文《地理补编》,李惠康主编,《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9月。

4.论文《地理研究的精品》,颜博主编,天水大学学报,2007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史家之绝唱《史记》 也是一本地理学名著上

全文共 2193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史记》是从古代黄帝到西汉三千多年来中华民族详细发展的总的历史记录。《史记》因其悠久的历史、广泛的记述、创新的传记例证和典雅雄健的文笔,被誉为“中国史学的不朽丰碑”,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高度赞扬。然而,鲁迅所说的“史家独特的歌咏和《离骚》的押韵”却被史家和文坛公认为最公正、最准确的评价。

《史记》的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领域。它涵盖了天文学、历法、地理学、物理学、水利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它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融为一体,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历史书,它“收集世界上的旧新闻,检验它的行动,记录它的成功和失败以及它的失败。”对于《史记》在历史和文学领域的贡献,历来不乏研究者,但对于其他领域,尤其是地理领域的价值研究,直到明代才真正开始。事实上,《史记》提出了先进的地理思想,至今对科学发展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在中国地理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第一代通史:历史学家的记录(图片来源:万维网)

一本好书必须由一个好作者来写。《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出生于一个世袭的官员,他“继承了世界上的古代著作和事件,却从未在太史公那里完成收集”。受其父太史公司马谈的影响,他不仅思考了历代的“成败论”,研究了皇帝、将军、商人、学者、游侠、刺客等的传奇经历,而且还关心中国中原及日本、朝鲜、南越、西域等国的地理。后人评价他为“继孔子之后总结和继承中华民族文化500年的又一位著名学者”,并公开称赞他为“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年轻时游历全国,30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野外度过的,掌握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良好的家庭风格和广博的知识使他成为一个坚韧不拔的人,他没有放弃《史记》的创作,尽管后来他遭受了巨大的屈辱。

官方历史学家京都成为通史

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首都长安(现在的Xi)到处都是交通和商店。这座城市里有一座小楼,安静、优雅,散发着墨香。在小楼书店里,群山像书海一样堆积。在尖山,一位目光深邃、外表蓬乱的学者放下毛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没有客人知道,忘记家庭事务,集中精力,睡觉和吃饭,”这位学者终于完成了一部毕生努力的通史。

正在编纂史书的司马迁(资料来源:Sina.com)

为了这本书,他闭门写了十多年,准备了一生的材料。这本书的地理内容不是寻找章节和句子,而是从他自己的调查和现场调查中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他认为,这部通史可以为后世的历史学家、作家和学者提供有效的帮助。他觉得这本书实现了他生活的全部意义。

这本书叫做《历史学家记录》。它的故事始于汉朝的鼎盛时期...

史圣龙门给我们的孩子过生日

公元前145年,地球的东部和西部分属于两个时代,震惊了后代:西部的罗马诞生了三四个世纪,迎来了著名的朱利叶斯·凯撒时代;经过60到70年的休养生息,东汉王朝在被汉高祖刘邦消灭了秦朝之后,进入了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

此时,在龙门县的周知村(今陕西省韩城市南部),前官员司马谈抱着一个强壮的婴儿,司马迁无法将它放下。他心里不停地问,小家伙,你能跳过那个陡峭的目标吗?

当地的名字是龙门,这是传说中“鲤鱼跃龙门”的地方。黄河发源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流经一个困难的水患——龙门,然后流入太行山。龙门位于关东和关西的交界处。西汉时期,关东进入农业社会,关西人过着落后的游牧生活。

鲤鱼跃龙门(图片来源:北京视觉网)

“鲤鱼跃龙门”的故事使龙门充满了诗意和神话。司马迁会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著名的老师是有名的,但是一个父亲是一个伟大的弟子。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龙门附近的农村度过的。龙门山上的岩洞里,龙门的老百姓用石头过河做桥,用树修路。半个山都是松树和树木,风景清澈美丽,就像一个天堂。形势的胜利和这里美丽的风景是龙门最好的名胜。美丽的风景孕育了司马迁美好的人生理想!

公元前135年,当司马谈被任命为朝廷的“圣旨”时,他把他10岁的儿子司马迁带到首都长安,住在茂陵。他出生在吴立。司马谈学识渊博,曾师从天文学家唐都和学者杨鹤的《易经》。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想成为一名历史学家,写一本史无前例的历史书。通过不断的努力,他实现了自己的老愿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历史学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能够继承祖先的接班人。

长安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最繁荣的城市。在这里,司马迁跟随他的父亲向著名学者唐都学习天文历法,向儒家大师董仲舒学习杨公春秋,向古文大师和孔子的第十二孙孔安学习古文尚书。司马迁在他父亲的直接教育和伟大的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为他创作传世巨著奠定了丰富的基础。

韩长安复原地图(来源:互动百科)

司马迁闭门苦读,像一条游动的鲤鱼,正在为“跳龙门”积蓄力量。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准备周游全国。因为他知道一个称职的历史学家必须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者,而不是一个坐着谈论陶的老师。司马迁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他去哪里了?难忘的故事是什么?......要想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请听下一集。

————————————————

[参考]

1.专著《司马迁与中国地理》,作者吴红旗、王元林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2.李慕南主编:《明人古地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

3.论文《地理补编》,李惠康主编,《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9月。

4.论文《地理研究的精品》,颜博主编,天水大学学报,2007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最早的地理学著作什么记录了我国古代地理 中国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最早记录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水利等诸多方面内容的地理学著作是《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全书不到三万二千字,却包罗万汇,记载了包括中国古代神话、地理、动植物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的介绍

《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5个部分,《海经》分为《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

《山海经》记载了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的百科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最早的地理学著作什么记录了我国古代地理 记录了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山海经》,其中记述了许许多多古时候志怪的古籍,大致上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其《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一地理学的习方法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怎样才能学好初一地理,下面和小编具体了解下初一地理学方法

初一地理的学习方法:

(1)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

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2)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3)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

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4)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试想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点不懂,何以动手去搞建设?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样不行。

要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读图和学习绘图,用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做到“心中有图”。

其次,要用联系的观点学习,例如,气候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矿产和工业有密切的关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有关系。各种自然条件彼此又有关系,如:气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此外,还要多阅读地理书籍、报刊、观看电视节目和收听广播中有关地理的内容,从电脑网络上获取有关地理的信息,这些都能丰富我们的地理知识、锻炼我们的才智,使我们更好地学习地理!

除了这些之外,学习地理,既要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理图表等技能,还要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观察时,要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