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留守儿童的法律法规有哪些问题【汇总20篇】

浏览

1446

文章

44

公益组织能解决留守儿童哪些问题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近些年,中国的公益慈善组织越来越体现出自身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能力与作用。公益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解决留守儿童一些问题。那么公益组织能解决留守儿童哪些问题呢?下面和了解下吧。

公益组织能解决留守儿童助学金、大病救助、爱心包裹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物质和身体健康的需求,也希望通过专业的心理关怀项目,教育的补充和提升项目来弥补他们学习滞后、情感缺失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提升独立生活、自我控制和自我修为的能力,建立起较强的社会安全感。需要我们号召更多专业的人士,深入到一线,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动员村民共同建设乡村。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社会该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社会组织建立统筹工作机制,契合需求开展关爱服务。

一是探索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志愿者公益基金支持等方式,吸纳专业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专业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建立互惠长效机制,使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制度化、长效化。

二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乡村建立临时监护人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群团组织协同公益基金会共同出资,或留守儿童父母抵偿方式,招募专职的儿童福利员在接受培训后为家庭和儿童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弥补由于家庭不完整和监护能力不足导致的儿童发展问题。

以上是公益组织能解决留守儿童哪些问题。想了解更多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请继续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揭留守儿童三大心理问题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家庭因为生活拮据,不得不把孩子放在家里,父母外出打工赚钱,那么留守儿童就会出现。大多数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心理会出现一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揭秘留守儿童的三大心理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操作方法

1

失落心理

这是留守儿童或多或少会出现的一种心理,明明知道父母在外很辛苦,明明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可是天长日久被留守在家里,留守儿童心里还是会有很深的失落感的。

2

敏感

这也是留守儿童出现的一种心理,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都特别的敏感,看起来很是成熟,而这份成熟只不过是敏感的一种表现罢了。

3

孤独

留守儿童大多数会和年老的姥姥姥爷或者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上了岁数和孩子之间是有代沟的,那么留守儿童势必会出现孤独、无助的心理。

4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内心很阳光,这和孩子自身的性格发展有关,也和元在外的父母有关,身在外一定会很辛苦,但现在是网络时代,每天再忙也要记得给孩子打电话或者视频,多多关心孩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会减少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怎样看待留守儿童犯罪问题

全文共 1217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权益保护情况指出,现今有六成的青少年犯罪有“留守”背景,异地籍犯罪占到总体七成由于疏于管教,加上社会诱惑增多,部分留守少年儿童沾染上沉迷游戏、吸毒、赌博等恶习,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那么怎样看待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呢?下面会给您答案。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23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接下来看下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猎奇心理。“留守儿童”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接受新生事物快,这是他们的天性,如果引导得当,这种天性就是优点,可以指导他们进行创新。反之,他们就会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是逆反心理。“留守儿童”正处于逆反心理强烈的时期,对一些“代理家长”的“棍棒教育”、“说教式”教育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差生”的做法,一些学业不优、行为偏异、家教不严、生活负担重的“留守儿童”因不堪忍受而产生强烈的对立、仇视情绪,甚至采用叛逆或者暴力方式进行反抗,有的因此厌学、辍学,过早踏入社会,最终受社会上不良诱惑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

为了孩子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全文共 1892 字

+ 加入清单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需要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四个方面切入,全面地认识目前留守儿童的问题,并做好解决对策,让数量不断增加的留守儿童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以政府积极改革制度为起点

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首先要从政府入手,政府要积极改革户籍制度,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具体来说,其一,政府的底线是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其二,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其三,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我国要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其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最后,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充分协作。横向上,各部门应协调一致以尽本部门应尽责任;纵向上,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有效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不能等问题非常严重时才采取补救性措施,而应提前做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②。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问题,具体可以借鉴江苏省在2006年秋季尝试的给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发放《义务教育证》的方法,拥有《义务教育证》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可以到城市教育部门指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这样就解决了处于义务教育体制之外的城市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不至于是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而缺少父母的关爱。

(二)以学校加强关注度为重点

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是隔代监护,祖辈们本身文化水平低下,除了照顾孩子的生存和生活方面以外,基本上把教育这等重点问题交给了学校。由此看来,学校的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学校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更新教育理念要更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加强安全知识与青春期教育,特别是针对女童,学校应该加强其性安全防范意识;第二,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情况,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多接近他们,并创造一个温暖的集体生活,让留守儿童不觉得孤单,从而弥补其因亲情缺失而受到的伤害;第三,学校应开通留守儿童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充分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向家长深入地反映孩子的具体表现,和家长共同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

(三)以家庭倾注更多关注为中心

家庭是教育儿童、少年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来说,第一,要认识到亲情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父母要和孩子加强情感上的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只在物质上满足他们;第二,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第三,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比较有文化且有一定责任感的亲朋好友处,并且多和监护人联系,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各种情况。

(四)以社会的大力宣传教育为辅助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就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靠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大力关注能够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具体的做法是:第一,相关部门应在城市民工集中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好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使其能够更加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第二,应该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等,努力构筑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监护网络。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有哪些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网络的普及,各种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显得更加突出。那么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有哪些呢?下面和了解下吧。

“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所以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法制和自救能力教育。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儿童安全教育误区有哪些?

教孩子逃进卧室等封闭房间?

卧室等密闭房间易燃物较多且没有水源,一旦火苗进入后果不堪设想!

正确方法是:家长应该教孩子无法逃离火场时首选卫生间、厨房等有水房间躲避,也可以去阳台躲避,“携带湿毛巾,打开所有的窗户,及时呼救,但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跌出窗外。”

教孩子使用各类消防器材?

消防器材是灭火逃生的良方,但孩子就算知道如何使用,也拿不动。

正确方法是:家长应该教孩子发现火灾后第一时间找到爸爸妈妈或者其他大人,跟大家一起行动,如果周围没人,参照第二条行动。

为了孩子安全,我们应撑握些儿童安全教育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留守儿童为什么会有心理问题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常年见不到父母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据河南省公布的一项调查,河南省现有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300余万。以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儿童不足280名,“留守儿童”213人。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份额绝对不小的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留守儿童为什么会有心理问题呢?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很容易出现“三多”和“三缺”问题:隔代监护多溺爱、寄养监护多偏爱、无人监护多失爱;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由于孩子们本身贪玩,缺乏自律意识,相当多的孩子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出现了缺馅,尤其心理问题十分突出。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问题更多的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如自制力差、自我中心、金钱主义、自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

1、“留守儿童”容易违纪,叛逆心理苗头出现。

在农村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低年级及学前儿童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偷小摸;不诚实,经常说谎;高年级“留守儿童”开始出现叛逆心理,攻击意识很强,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教,更有甚者还盲目冲动、打架斗殴。

2、“留守儿童”普遍厌学,自卑心理十分严重。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参加活动、自卑心理严重、生活无聊而空虚。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中,胆小怕事、课堂不敢回答问题的占75℅以上;高年级“留守儿童”中,由于对学习失去信心,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留守儿童有哪些心理问题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在农村或者偏远的山区,经常会有这样的孩子,外出打,孩子们长年累月的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他们就是留守儿童。可能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条件也不错,但是健康也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留守儿童有哪些心理问题吧?

1、这些孩子孤单地留守,少有依靠

内心的寂寞与忧伤,生活上的不便与环境的歧视,意外的人身伤害,无一不在困扰着这些孩子。由于缺乏亲情滋养,这些幼小心灵,有的走向消极、孤僻,有的变得任性、暴躁。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这些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据调查,三成留守儿童有自我封闭、抑郁等倾向,一半以上的孩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容易误入歧途

有专家指出,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在青春叛逆期很容易在不规范引导下走入歧途,得不到矫治的后果则可能是恶性循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极易演变为社会问题。

3、自我封闭,性格孤僻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4、有被遗弃的感觉

在留守儿童的潜意识里,经常会拿自己和村里那些父母都在家的非留守儿童对比,而这种对比往往更让他们感觉到内心的孤单和寂寞。他们所感受到的,不光是日常生活照顾的不一样,别的儿童所得到的关爱以及其完整的家庭,也往往成为他们羡慕的对象和自卑的缘由。特别是有的孩子长久没与父母联系,生活学习没有得到妥善安置时,往往有种被父母遗弃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外籍留守儿童问题更要引起重视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城中媒体报道,如今不仅仅是中国的农村存在“留守儿童”,国际化大都市也同样造就了一批在异国翘首期盼家人的“洋留守儿童”。在广州,由于国际学校学费高、学位少,而本土学校收费虽便宜,学位也充足,但在语言和文化上可能并不适合这群“洋娃娃”,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外籍工薪阶层面临着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大多数受访的外籍家长表示,虽然自己暂时在广州工作,却不排除为了孩子有朝一日回国就业生活的可能性,他们盼望孩子在广州所受教育能与本国的学校接轨,所以说外籍留守儿童问题更要引起重视

广州外籍工薪人士孩子上学难:

在二十年前,广州就有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抱负。但其实,广州的对外开放早有历史,远可追溯至明清的对外商贸口岸,近可回望新中国头三十年作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的历史,而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全国性的对外开放进程,广州国际化的水平更是水涨船高。可是,开放的广州,至今仍然存在外籍工薪人士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其实来广州工作的外省籍人士也同样存在着留守儿童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的打工者把孩子留在了老家,这早已是延宕多年的老问题了。而外籍工薪族孩子入学难,除了经济原因以外,还有中国式教育在语言文化方面难以满足外籍儿童需要的问题。

你要说原因,恐怕就得说一说这二十年来广州的教育发展状况,如果给中小学教育打分,恐怕无论是外籍外省还是本地人士,都难以打出高分。户籍人口的孩子虽然能保证入学,但从收择校费到所谓电脑摇号,都把人给折腾得不轻;而在解决外来打工子弟入学问题方面,新债旧账也是怎么都算不清。在这个大背景下,媒体如果单提“洋留守儿童问题”,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教育主管部门,恐怕都会有“自家孩子都顾不上”的情绪。

客观地说,外籍工薪族孩子入学难,这个问题恐怕也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教育口,毕竟,有相当一部分外籍打工者并没有合法居留的身份。就拿黑人人数来说,民间流传的数据和官方数据存在着一个数量级的差别,而在广州这样一个素以包容著称,又有悠久的对外开放传统的城市,与外籍人士的关系居然有诸多隔阂猜忌,这不能不说,广州的城市性格正在转变。如此看来,这外籍工薪族孩子入学难的问题是不是个问题,还真是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哪些?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

另外,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农村留守儿童有哪些教育问题

全文共 1335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流动人口大规模出现,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迫于生计,纷纷涌入城市外出打工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存在教育问题。那么农村留守儿童有哪些教育问题?下面和了解下吧。

(一)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学校所持的态度。学生们对学校并没有什么批判,实际上,学生们也不知道用什么标准评判学校教育和教师,就目前来讲,学校征收的基础费用已经不是他们主要解决的问题了,因为靠父母辛勤的工作,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现在,对于他们来说,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教师的素质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和班主任的关系一般,只有极少数同学和班主任关系很好,而这些极少数的同学成绩通常很优异。还有一部分学生和代课老师的关系很好,衡量老师和同学关系的标准是同学的成绩是否够好。老师对待成绩好的学生态度很好,管理也很严,其他学生则一般,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和老师很少讨论学习方面的事情,老师关心他们的大部分是生活方面的事情。

(二)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首先,大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当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的时候,多数家长都对孩子进行打骂,实施粗暴消极的教育方式,最后发现,孩子通过打骂改过自新的概率很小,反而更加不听话,这些家长也认识到极端的教育方式是不当的,但通常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这么应对。采取鼓励教育的家长只占很小一部分。

其次,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内容过于片面。这些家长只看重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好坏,对孩子的其他方面毫不关心,比如,对于孩子兴趣爱好、交际等方面基本上不关心,关于兴趣爱好的培养,很多家长表示,孩子想学的兴趣课程,家长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资助,还有的表示,自己的孩子本来成绩很优秀,但同样也是没有足够的资金送孩子去教育条件好的学校学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三)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教育中的问题

经过调查,很多农村地区当地社区根本对留守儿童没有任何的关注,在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期间,留守儿童并没有受到社区或相关村镇部门的任何照顾和管理,这是由于乡镇干部对文化、教育关注太少,不给予重视造成的结果。另外,村干部并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会对留守儿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由此看来,当地政府就没有对留守儿童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是政府职能缺失的集中表现,在教育和文化职能这一块没有任何举措,更不会对留守儿童有什么管理的政策措施。

接下来看下留守儿童为什么会辍学?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外在环境,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辍学蔓延扩大趋势,从一定意义上讲,与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有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不劳而获等思想,也同样极大地冲击着农村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些农村留守儿童以往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一旦接触到网络世界,很快为之痴迷,难以自拔。由于农村留守学生缺乏监护人的监督、管教,而校园周围的一些非法网吧及其他不适合未成年人出入的娱乐场所,对缺少监管的留守学生来说是极大的诱惑,容易使他们一步步迷失方向,走上辍学的道路。

以上是农村留守儿童有哪些教育问题。想了解更多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请继续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跃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还是有很多地区没有摆脱“贫困”这个帽子,自然而然留守儿童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因为成年人还是需要外出打工来贴补家里,那么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

1、缺乏抚慰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2、监护不力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3、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

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

4、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爱最重要

全文共 1636 字

+ 加入清单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爱重要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一)、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二)、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三)、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四)、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

(五)、央视网消息:27日上午,李克强乘车深入位于秦巴山区的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小河镇金坡村看望贫困户和农村留守儿童,并与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的父亲杨秀峰通电话。

留守儿童,一个令无数人关注的字眼再次牵动人们的神经。初冬时节,网友纷纷发起关爱和帮助流浪儿童的倡议与行动,“中国网事”记者也走进青海省大通县,去看一看大山里的孩子,希望此时书声朗朗、笑容灿烂……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唐平说,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担当责任、勇于作为,就是为了孩子们的留守童年多一些温暖,不再荒芜。

补充亲情饥渴让留守童年不再荒芜

贵州毕节的5名男孩,用弱小的生命再一次让“留守儿童”这个带着酸楚的名称,狠狠地触碰了我们的内心。事发后,毕节市要求立即对全市范围内留守儿童进行逐一排查,设立留守儿童专项救助基金,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提供物质保障。专项救助、物质保障虽说是亡羊补牢,但毕竟也能体现对生命的敬畏。然而,对于这些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的孩子,他们缺乏的,恐怕不单是物质的保障。

奶奶说怕把学锋管不好,对不起孩子。

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乡村,这实在是一种痛苦和无奈的现实选择,即便被父母带入城市的孩子,在森严的城乡壁垒面前,也不得不面对与城市融合的困境。这一问题注定会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而如何解决好留守流动儿童问题,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机构能够完成的事情,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他们,渴望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

早晨6点,马圈里传来几声咴咴声,贵州大山里的天空还盖着一层朦胧的月色,11岁的熊守会已经摸黑起床准备上学。这个四面环山的苗族村落名叫劳动村,隶属毕节市东北部的八寨镇。村里两个组,100多户人家,有66个子女在村里的泥树小学读书,其余的孩子在镇上学校念书,来回需要两个小时。11岁的熊守会只有一件单薄棉袄,手都冻伤了..

2012年12月14日上午7点40分,意外发生,光山县文殊乡邹棚村村民闵拥军,拎着一把菜刀闯进陈棚村完全小学,砍伤23名学生。据了解,被砍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其中一个12岁的学生陈梅说她不怕疼,就是想妈妈。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马场村地处大山之中,全村有近400户人家。多数家庭中只有爷爷奶奶照顾着孙子孙女,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春节和种庄稼的时候才能回家过几天,和孩子短暂相处后又离开村子,走出大山去外面打工。新年来临之际,7名留守儿童写下他们的新年心愿。8岁的铁贵青和哥哥铁富青跟着外公外婆生活,“我想要一把玩具枪”,这是铁贵青的心愿;12岁的郑生秀和弟弟自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马上要到春节了,郑生秀说:“等爸爸妈妈回家,就把外婆接到我家来过年。”10岁的铁富青的爸爸妈妈一年有10个月在外打工,他把爸爸妈妈的照片放在书包里,“我想他们的时候,就可以看一下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留守儿童有哪些问题要关注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爱。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孩子身上很容易发生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留守儿童现象所产生的问题,将影响到孩子健康成长和后续融入社会学习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留守儿童有哪些问题要关注吧?

1.家庭条件并不好,却不勤俭

因为没有时间经常陪伴在孩子身旁,留守儿童父母就总想着要多赚点钱补偿孩子,给孩子买好吃的,好穿的,让孩子过着较好的物质生活,实际上家庭并不富裕,只是父母的一种错误的补偿方式。这种方式会导致孩子养成乱发钱的坏习惯,不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日后过于追求物质生活,造成孩子的畸形心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2.组织纪律性差,做事随性

对于长时间没有父母管教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是很差的,随意迟到、无故旷课经常性发生。不交作业更是小菜一碟,因为老师也没有办法请父母,拿他们没有办法,时间一长孩子就变成了一个目无组织性纪律性的孩子,这对孩子日后的成长起着很大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过早地离开学校在社会上混,结交一些不良小混混和年轻走上畸形的人生道路,家长们应该多加思考这个问题。

3.任性,脾气很大,很自卑

因为长时间缺乏父母的鼓励肯定,留守儿童的性格是倔强的、任性的、他们抱着反正也没有理我管我的心态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冲动的性格令他们脾气生大,动不动就对着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气,老人能管得了孩子吃饭穿衣就不错了,其实也就任其自然了。同时这样子的孩子也是自卑的,他们生怕被人瞧不起,生怕有人说他们没父母痛家,尤其是在家长会等需要父母出度的场合之下,孩子的内心很难受。

4.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态度不好

因为长时间没有和父母在一起,也就没有受到父母很好的约束和关爱,孩子对亲子之间的感情比较冷莫,家里的老人学习程度不高,也无法很好地辅导孩子的学习,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很不错了。孩子在学习态度上也就好不到哪儿去,觉得是在为父母读书,而不是为自己读书,学习成绩自然也就跟不上。很多留守儿童往往只读了一个初中就在社会上混了,原本和经济有一定的关系,但大多是缺少家庭温暖和关爱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对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有哪些政策

全文共 1467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引起了我国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今年“两会”期间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一个焦点。那么对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有哪些政策?下面和了解下吧。

1.父母应切实履行教育监护责任,临时监护人应提高教育监护质量

我国法律规定,养育孩子是每一对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务必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切实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切不可为了赚钱而误了孩子的终身,双方尽可能留一方在家教育和监护孩子。如果双方必须同时外出务工,应当通过电话、写信、回家等方式与子女进行经常性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亲情上多给孩子一些慰藉,多给孩子一些关爱,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时时提醒他们注意人身安全。与此同时,临时监护人应提高教育监护质量:一是要树立起角色意识,切实承担起教育监管留守儿童的责任,尽可能地教育和培养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尽量保护他们不受意外伤害;二是应改进教育方式,多与孩子谈心交流,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切忌溺爱迁就,多加教育引导;三是应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加强联系和沟通,随时告诉他们孩子在家和学校的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情况,与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避免此严彼宽现象的发生。

2.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实行寄宿制管理,举办家长培训班。

农村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应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一是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以此培育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防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并教给他们一些识别和应对诸如水火灾害、交通事故、房屋垮塌、山体滑坡、禽兽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常识与技能、技巧,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创造条件实行全日制寄宿制管理,让农村留守儿童统一在校园里吃饭和住宿,由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统一对他们的安全进行监护,减少安全隐患;三是举办家长培训班,在节假日,利用外出父(母)回家团聚之机,分期分批举办家长培训班,免费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及其临时监护人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祖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帮助家长们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和监护留守儿童的职责。

3.社会应净化环境,实施关爱工程,开展结队帮护活动

社会各方面应密切协作,共同为解决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出谋划策,多办实事,形成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一要净化环境,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为孩子提供健康向上的书籍和音像制品,使他们远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二要实施关爱工程。建议由关工委牵头,协调教育、共青团、妇联、公安、司法、财政、劳动、卫生、民政、工商、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联合实施。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国家有哪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

专家建议调动社区资源。社会力量方面,《意见》指出,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民政等部门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

建议调动社区资源,在农村设置专门的社工岗位。因为社工对当地的环境相对熟悉,比较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对儿童的关爱和照顾也更加方便。

为了孩子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留守儿童都有哪些心理健康问题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已经高达2300万,这个庞大的数据对社会的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重用,而他匀的心理健康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据某调研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其特点多表现为隐性,不易被发现,但却影响甚远甚广,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留守儿童都有哪些心理健康问题吧?

一、性格柔弱内向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是在幼年时就离开了父母,严重的缺失父母亲的关爱,尽管这些孩子得到的是一些爷爷奶奶或是直系亲属的一些照顾,但毕竟不是自已的父母,当遇到一些麻烦或是困难时,就会感觉自孤苦无依,无法找到依赖对象,长此以往下去就会变得不愿愿和他人交流,性格内向、自卑封闭,有着严重的逆反心理问题。

二、自卑心理障碍

由于父母亲的长期不在身边照顾,容易让孩子产生没有依靠,得不到保护的心理,当看到其他孩子的父母在身边时就会产生相当严重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障碍会让孩子自暴自弃,丧失生活的信心,学心也不示上进了。还有好多的孩子上网成瘾,没有受完义务教育就已经流落社会了。

三、寂寞无聊心理

父母的长期不在身边会让孩子独自面对这个空荡荡的家时,心里会感觉到空落和寂寞,继而首开心理学骚动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这种寂寞的心理极容易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心理都会有一种缺乏保护而总会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些许小事也会让他们当真,与他人交流也总是充满着警惕和敌意。对身边人的管教有着比较强的逆反心理。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无法理解父母的想法,认为家里穷困,父母无能,才会外出务工,因此会产生一此怨恨父母的情绪,有的孩子在盼望父母回来之后反而却疏远父母,和父母的情感产生了一首隔膜,甚至还会怨恨父母的无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苏凤杰:从教育户籍多层面解决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

全文共 2359 字

+ 加入清单

苏凤杰:从教育户籍层面解决留守儿童流动儿童问题

“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口流动现象将长期存在,农民工子女数量也将不断呈上升趋势。如何完善政策,创新制度,妥善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权利保护问题,是当前儿童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天,在“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问题研讨会”上,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苏凤杰指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

据了解,农民工子女这一群体既包括流动儿童也包括留守儿童。尽管他们所处的环境截然不同,但都面临着发展和权利保护的诸多问题。

苏凤杰认为流动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16岁以下流动儿童不办暂住证,没有纳入城市人口登记和管理体系,成为“看得见、数不清”的群体,不利于对他们的保护和管理。二是就学仍存在一定障碍。尽管国家在2003年就明确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其后又多次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流入地的公办学校仍不能满足流动儿童的就学需求。三是健康状况亟待改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明显偏低,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等疾病的患病率都显著高于所在地户籍儿童。

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由于父母监护缺位,致使一些留守儿童存在营养不良、学习习惯不良、成绩欠佳等问题。二是由于亲情缺失,使得一些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的发展受到负面影响,容易造成情感冷漠、内心封闭、缺乏自信、不相信他人等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三是留守儿童的安全面临较多问题,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苏凤杰指出,农民工子女的权利保护涉及“三农”、教育、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多个层面,需要从完善政策和管理措施、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要努力创设一种公平、公正对待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目前社会上和一些部门对农民工仍存在一些偏见和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落实,影响了农民工子女权利的保护。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充分表明:农民工同样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对城市繁荣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在无法享受城市人各项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以极低的成本为城市提供了利润和税收,因此城市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来解决农民工及其子女的问题,农民工及其子女应有分享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权利。

建立新型的人口管理模式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很难消除对农民工子女与户籍儿童的区别对待。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子女的问题,就应当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管理之中,建立以常住人口(不仅仅是户籍人口)为服务对象的管理模式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公平对待、搞好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服务功能,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信息指导、计划生育、卫生保健、子女就学等多种服务,实现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建立16周岁以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对流动儿童不进行人口登记,就难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因此,各地应将16岁以下流动人口纳入人口登记管理范踌,进而把流动儿童的教育、卫生、权利保护等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职责。目前,中山、无锡、石家庄、北京等地已将16岁以下流动儿童纳入登记管理系统,为流动儿童管理与服务提供了基础信息平台,此类经验应在全国进一步推广。

进一步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流入地政府应当积极承担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同时,应加强对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和指导,完善打工子弟学校的审批、管理制度。流出地政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要切实承担起相应的职责,逐步规范农民工子女的学籍管理工作,为他们的学籍转出、转入提供便利。近年来浙江、广东等地推行的“义务教育证书”或“随行卡”制度,对各地进行农民工子女就学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地方,应积极探索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办学模式。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尽量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建立跨部门、流入地与流出地互相衔接的农民工子女工作机制。解决农民工子女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规划、教育、卫生、公安、计生、农业、社会保障、司法、民政、财政、妇联等多个部门。因此,应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参与、社会各界共同支持,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行政法规,进一步明确管理流动人口的部门责任,强化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和权利保护的内容。

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面向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作用,以社区为依托,建立面向流动人口家庭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将流动儿童流动信息、服务和具体管理工作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卫生保健站、图书馆等机构应向流动儿童开放。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参与功能、教育功能、互助功能,增强流动人口作为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其参与能力,培育流动人口与社区居民互帮互助、共存发展、团结合作的社区精神,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生活。农村要积极构建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和监护能力。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的作用,帮助农村困难家庭的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徐州沛县河口镇一名4岁男童把治疗肠胃的药丸当成糖豆,一连吞下五六十粒,陷入昏迷。在送往医院的途中遭遇塞车,危急时刻,交警用执勤警车将男童送医救治。目前,由于病情不稳,男童已收入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应该引起重视。

留守儿童误食止泻药

男童的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当天早上7点左右,爷爷奶奶在吃早饭,男童独自一人在屋内玩耍。小家伙由于好奇,竟然踩着板凳将放在电视机上的药瓶拿了下来。打开看到里面一粒一粒的像糖豆,他很快把半瓶药都吃掉了。

爷爷回忆,当时他们听到哭声,赶紧跑过来,发现小孙子坐在地上,旁边一个药瓶,药丸撒了一地。“不好,恐怕孩子把药丸当糖豆偷吃了。”这是治疗肠胃的止泻药,外层包裹着糖衣,从地上散落的药丸数量来看,孩子吃了半瓶,有五六十粒。

意识到事态严重,他们赶紧把孩子送往当地医院。由于孩子误食大量处方药品,一度陷入昏迷,当地医院无法救治,叮嘱家长赶快送往徐州市儿童医院。爷爷请邻居帮忙,开车将孩子送往徐州。一路上,孩子昏昏沉沉。

当车行驶到市郊南岗卡口附近时,由于正值上班高峰,再加上修路,车辆十分拥堵,这可把孩子的爷爷奶奶急坏了。爷爷看到一旁疏导交通的交警,立刻上前寻求帮助。

医生

再晚送来一会,后果不堪设想

徐州南岗卡口中队的值勤交警正在疏导交通,忽然发现排队等候的一辆车内跑下来一名男子,哭喊着求救,“警察同志,快救救我的孙子。”交警一面向110指挥中心说明情况,一面安排爷爷抱着孩子坐上警车。警车拉响警报,闪着警灯从旁边的一条小路直奔儿童医院。

在赶往医院的途中,交警提前联系儿童医院做好急救准备。警车连闯5个红灯,原本需要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只用不到15分钟就到了。孩子被送往抢救室,实施洗胃等救治措施。

医生介绍,入院时,孩子已神志不清,嘴唇发紫,并有抽搐。孩子误食的止泻药丸,根据他的年龄段只能服用半粒的量。而孩子竟然吞下了五六十粒,如此大剂量可能导致孩子死亡。“如果再晚送来一会,药丸全部被吸收的话,后果真是难以想象。”在洗胃、吸氧后,孩子被收入重症监护室。医生表示,止泻药的药效可能要持续一两天,在吸收、反应的过程中,孩子有可能出现加重或反复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留守儿童犯罪是教育问题吗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时代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近年留守儿童犯罪时有发生。那么留守儿童犯罪是教育问题吗?下面会给您答案。

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多样化,有留守儿童因为教育犯罪的。学校教育偏差,使应该得到教育的“问题学生”过早流入社会。长期以来,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素质教育的应试教育理念任未根除。一是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学校片面强调智育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有也往往是方法简单、陈旧或是流于形式,而且内容空洞、脱离实际,对学生缺乏引力,没有让孩子成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法制教育效果不佳。普法的力度不够,学校法制教育落后,造成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因为“不学法、不懂法、不用法”而走上了犯罪道路的留守儿童依然存在。三是在学校地位有差异。为了不影响升学率,学校往往会劝“差生”、“问题学生”退学或者转校。由于在家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在校没有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他们本应该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年纪就过早地流入社会,幼小的心灵缺少了依托,自卑、叛逆心理油然而生,为了寻找自信与尊严,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惜代价,甚至采取极端手段,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下面给大家介绍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社会功能的弱化是留守儿童犯罪的外因

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电子游戏、书刊、光碟中渗入庸俗、暴力、色情等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相当的腐蚀性和诱惑力,受其影响,实施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违法犯罪行为而走上犯罪道路。同时,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有的留守儿童讲江湖义气、哥们感情,拉帮结派,不讲法律,不守公德,动辄打架滋事,导致留守儿童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留守儿童自身因素

1、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心理发展不健全,在信念和人生观方面,表现为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好逸恶劳,经受不住诱感,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2、自身法制观念淡薄,往往是犯罪以后还不知道自己行为触犯了国家的法律。

为了孩子安全,我们应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更应该引起重视

全文共 1563 字

+ 加入清单

本应无忧无虑的童年,却被陌生男子用数刀划破。广州番禺区南村镇坑头村南约街圩巷,带着弟弟玩耍的7岁女童小玲(化名)被一名陌生男子拦住,拿起折叠水果刀对着脸部和手部连划数刀,直到有街坊路过,男子才逃之夭夭。虽然男子在次日就被警方抓获,但小玲的脸却可能从此留下疤痕,而医疗费用也令她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所以说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离家不远处遭男子刀划脸部

今年7岁的小玲是一名留守儿童,平时同9岁的大姐在河南周口老家随姥姥生活。一个多月前,她和姐姐被接到在广州打工的父母身边,加上在广州读幼儿园的弟弟,一家人在暑假里团圆,其乐融融。

8月18日下午,天气晴热。小玲带着5岁的弟弟小军(化名),在离家不远的两棵小树下玩耍。下午4时许,两人手牵着手准备回家,在离家数十米的巷子里,一名陌生男子突然冲过来将他们拦住。

“他把我女儿抓住后也不说话,拿着一把小刀就往我女儿脸上和手上划。”小玲的父亲老彭说,小军见姐姐脸上被划破便赶紧跑回家喊人,可惜,家里只有9岁的大女儿在家。见到小军逃走,男子也没有追赶,而是继续用刀划小玲的脸,惊吓过度的小玲此时已忘记了呼救。“还好有个卖菜的阿姨经过,那个男的才跑了。”

脸部手臂多道刀口缝了近50针

男子逃跑后,满脸是血的小玲一路哭着跑回家,邻居见状忙把她送到卫生站包扎,并打电话通知正在上班的老彭。“邻居打电话给我说小孩摔伤了,我又赶紧打给她妈妈。”老彭说,妻子当时正在买菜,急匆匆跑回家后发现小玲并不是摔伤,又赶紧给他打电话,两人一起将孩子送到南村医院急救。

在医院里,医生在小玲脸部发现了5道刀口,其中两刀离小玲的右眼不到一厘米,一道从额头到鼻子的伤口长约10厘米,左手手臂也有一处刀伤,伤口较深。“孩子的上衣全被刀划破了,一道一道的碎布,幸好没划到胸口的皮肤。”小玲的妈妈说,女儿的伤口一共缝了四五十针,“当时如果没人经过的话,后果可能更严重。”

变故让这一家顿陷困境

今年31岁的老彭在广州打拼已经十多年,为方便照顾孩子,他和妻子在两年多前当了环卫工人,夫妇两人的工资每月加起来才3000多元,加上拾捡回收废品的收入,一家人勉强度日。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孩子每天都要去医院打消炎药,加上之前缝针的费用,已经花掉3000多了。”老彭说,他到现在都不知道嫌疑人住在哪,更别提向对方讨要医药费等赔偿了。

彭家租住在坑头村南约街圩巷一栋老旧的两层小房里,每月租金只需200元。昨日中午时分,新快报记者来到这里时,已有媒体记者在此采访。面对记者的镜头,小玲依旧活泼好动,但一提起事发一刻,小玲便低下头,不愿多说。“我本来打算这几天就送她回老家的,但现在这个情况只能在广州读书了,这又是一大笔费用。”老彭发愁地说。

记者采访时,广州一家美容整形机构闻讯前来替小玲检查。据介绍,由于小玲部分伤口较深,且医院此前处理时不够细致,小玲未来可能留下疤痕。不过,该机构愿意免费为小玲提供相关美容服务。

嫌犯与受害者家并不认识

在送女儿就医的同时,老彭拨打110报警,并在村中到处寻找肇事男子的下落。老彭说,警方调取监控录像后发现,男子面相较老,看上去足有三四十岁。事发次日,男子落网的消息传来时,老彭才从警方处了解到,男子年龄才二十多岁,肇事凶器也同时被找到。“我老婆去看过,就是一把普通的水果刀,折起来后大概10厘米长。”老彭说。

肇事男子是谁,为何做出此等残忍举动?经番禺警方初步调查,涉案嫌疑人为徐某(男,26岁,广东惠州人),其与受伤小孩及其家人并不认识。目前,犯罪嫌疑人徐某已被番禺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听说过那个人曾经偷过别人(女性)的内衣内裤,被派出所抓住过,但是因为那件事不是很严重的事情,所以他最后又被放出来了。”街坊杜先生说。另有知情街坊称,怀疑男子患有心理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留守儿童犯罪是心理问题吗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那么留守儿童犯罪是心理问题吗?下面和关注下吧。

有留守儿童犯罪是因为心理问题。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据前人的有关调查显示:65.9%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的研究,前人认为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在对“留守儿童”其他问题方面的研究,前人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

接下来看下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法律规范缺陷。我国尚未有法律法规对家庭教育予以规范,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在日本、中国香港、美国、法国等国家均有相关规定,如美国法律规定:单独将儿童留在家中或在车中、车上载有儿童时酒后驾车;孩子无人看管或者交由其他儿童看管;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危险地带等行为都被列入虐待儿童法律中,而法国的儿童法律强调儿童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权利,除非其父母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否则孩子必须和其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规定都有利于强化家长对儿童的保护和引导,对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留守儿童自身的弱点。一是留守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均不成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诱惑,从而发生犯罪行为。一是爱慕虚荣、逞强好胜、思维方式简单、自控能力弱。留守儿童社会阅历不丰富,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考虑问题不周全,不顾及后果。二是留守儿童受外界影响大,模仿能力强。留守儿童别出心裁的谋划犯罪较少,大多是模仿电视、网络中的情节来策划犯罪活动,或由其他犯罪成员言传身教实施犯罪。

为了孩子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会遇到问题

留守儿童可以说是属于一个社会问题,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父母的陪伴,总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但是生活所迫,有的时候不得不让孩子在独自家里和爷爷奶奶生活。所以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可能会出现很多种问题,比如孩子的性格不好,最真实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沟通特别少,不愿意说出心里面的感受。而且有的时候叛逆特别严重。

在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孩子和父母沟通的少,爷爷奶奶或者家里的其他长辈对孩子的管教不严格,导致孩子产生叛逆心理,有的甚至会出现厌学逃课等现象,而且大多数的抑郁症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没有办法辅导孩子学习,长此恶性循环下去,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这方面是很多留守儿童都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爸爸妈妈的陪伴,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性格可能会慢慢转变,大多数孩子都会比较任性,很难管教。有的父母出去工作,很长时间都没有和孩子好好沟通过,导致孩子出现叛逆心理,稍微有不顺就会大发脾气,而且由于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对孩子大多数都是特别偏爱,孩子提什么要求都会满足,就养成了孩子任性的性格,就让孩子产生了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心理,反正也没有人能管我。

在孩子童年的时候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孩子的性格都比较冷漠,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也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有的甚至不懂人情世故,不会尊重他人,没有考虑过做这件事情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也没有什么纪律性,他孩子大一点了更难管教,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哪怕日子苦一点,最好把孩子带在身边,或者是父母有一个人留下来陪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