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吴国周瑜死后(经典20篇)

浏览

2028

文章

84

草船借箭表现了周瑜的什么 草船借箭周瑜人特点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草船借箭》体现出周瑜是一个嫉妒贤人、心胸狭隘、为人阴险的人,而诸葛亮则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设计,善于利用敌我矛盾来处理关系的人。

周瑜简介

周瑜是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由于他长相英俊、精通音律,因此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三国演义》中将周瑜丑化了,实际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为什么三国赫赫有名的周瑜的儿子却不出名?

全文共 161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时期的人物啊其实真的各个都是枭雄啊,各个都是英雄啊,最近小编有看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人说其实英雄的儿子们也非常的给力啊,但是也有人发现了周瑜的儿子好像都没有听说过啊,那么为什么周瑜的儿子这么不出名呢?下面跟随小编揭秘看看!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点出了遗传的重要性。单以三国时期的文臣武将为例,这一道理多次得到了验证。例如蜀将黄权,智勇双全,在汉中争夺战中,为黄忠阵斩夏侯渊出力良多,其子黄崇随诸葛瞻抵御邓艾,提出了有效的迎敌策略;诸葛亮则祖孙三人,皆忠义无双;江东名将陆逊,曾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其子陆抗也是一代军神;魏将文钦骁勇善战,其子文鸯,则能在司马师大军中七进七出,等等。可是汉末三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其后人却几乎不为人知。他是谁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孙吴四英杰”之首的周瑜。周瑜,字公瑾,是小霸王孙策的发小,也是孙策平定江东时的元老及大功臣。孙策去世之后,他又开始辅佐孙权,在军事上,他曾从征黄祖,也曾火烧赤壁;在战略方针上,他曾提出扣留刘备,与曹操两分天下,也曾提出进军西川,雄据巴蜀,再与曹操角逐。连孙权都曾感慨,“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在准备攻打益州的时候,亡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只是他不仅自己的结局令人唏嘘,其两个儿子的下场也让人难以接受——一人早夭,一人因罪被流放。

按理说,周瑜是江东重臣,就算他早逝,其后人也应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才对,可《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群臣请愿,孙权准备赦免他的时候)会胤病死。”他的后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周瑜没来得及教导

抛开早逝的周循不谈,单说周胤,他之所以获罪,是因为孙权授予他精兵,赐给他爵位之后,他不但不思为国效力,反而倚仗自己的权势,沉迷酒色不能自制,孙权数次警告也无济于事。这种情况一看便知是缺乏教育的问题,毕竟周瑜公元210年便已去世,这个时候其长子周循也才八九岁的样子,周胤的年龄则更小,再加上周瑜一直忙于战事,也没有时间教导子女,周胤长歪并不意外。再加上周瑜、周循相继早逝之后,他便能为了周瑜一脉唯一的传人,不管是他家庭,还是其他曾与周瑜交好的人,都乐意惯着他,他做出一些荒诞的事情,可能性则更大。

二、周循和周胤自己的原因

周循早逝,很可能是受周瑜遗传,或者本身存在什么疾病,他的早夭,任何人都只能唏嘘却无可奈何;至于周胤,则有自己不争气的缘故。毕们兄弟二人,同时丧父,周循“有瑜风”,他却成长为了这般模样,除了与缺乏与亲的教导有关,也有他自身的原因。毕竟汉末三国时期,幼年或少年丧父,却成为大才的人物并不少,例如刘备、黄盖、姜维、鲁肃等,都是在缺乏父亲教导的情况下长大的,可是这些人并没有长成他这般模样。

三、孙权故意为之

当然了,如今还有一种比较阴谋论的说法,那就是孙权故意为之。毕竟,孙权是一个非常小家子气的人,在权势方面比较严防死守,例如他称帝之后,只为自己的父亲孙坚追加了帝号,却只将为自己打下江东的哥哥孙策,追封为了长沙桓王;再如他一直重用自己提拔起来的人物,却对江东的世族,以及孙策时期的旧臣进行打压,等等。而周瑜出身名门,又是功劳不可抹杀的重臣,孙权忌惮他是难免的。毕竟周瑜不但出身好、功劳大,还是孙策的发小与连襟,他很可能害怕,如果自己一脉与孙策一脉,争夺江东控制权的时候,周瑜一族对战在孙策后人一方,即使周瑜早逝,他也不放心,所以对“有瑜风”的周瑜长子周循下了毒手,对长歪了的周胤进行了捧杀,甚至故意命人对其进行了错误的诱导。

仔细分析下来,这三种原因皆有可能,甚至三者兼而有之也说不定,只不过,这些事情史料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已不可考,不知道大家对于此事,有什么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越国和吴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越国现在的现在的浙江省,灭亡吴国后,大致包括山东南部、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吴国大致是今天的江苏省和一半的安徽省,极盛时期还包括湖北省、一半的河南省。

吴国,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 ,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后期位于吴,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越国,处东南扬州之地,是中国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由华夏族在中国东南方建立的诸侯国。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越国封地处欧余山之南面,国君为姒姓。蹄开基为欧阳氏。越国主要以绍兴禹王陵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周瑜的特点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的周瑜性格特点是足智多谋,口才出众,他所阐述的内容,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侃侃而谈,意气风发,给人以清晰爽朗之感。更重要的是,周瑜还是一个心胸非常宽广的人,大公无私。对于身边的一些有才能的人,他都极力向上推荐,他觉得这些人都比自己优秀。他还是一个忠义之人,不管是对友情还是爱情都十分专注。

周瑜是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周瑜出身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朝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周瑜有没有后人?他们后来的情况如何?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不管是从《三国演义》中看到的那个小心眼,没有什么气度最终被气死的东吴都督,还是真实历史上精通音律,风度翩翩,也并没有小肚鸡肠反而很大气的周瑜,都有很多人喜欢。但是,似乎却很少有听说到周瑜后人的事情。那么,周瑜有没有孩子?周瑜的后人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汉末儒将周瑜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作为江东集团的顶梁柱,周瑜辅佐孙策、孙权两代主君,对东吴基业的肇建立功极多,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之人,也正是周瑜。可惜天不假年,在赤壁大战结束后不久,正当盛年的周瑜便突患重病离世,留下夫人小乔和两子一女。那么,周瑜的子女都是谁?他们都取得过哪些成就?最终的结局如何?

周瑜的长子名周循,生卒年、享寿均不详,史书称他有乃父遗风,想来也是一位能力卓越之人(“有瑜风,早卒。”见《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孙权深念周瑜在开拓江东、联刘破曹大事业中做出的贡献,所以对其子女倍加照顾,将最为宠爱的长女孙鲁班嫁与周循为妻。周循在江东官至骑都尉,可惜英年早逝,大概在孙权正式称帝(229年)前便已病故。

周循由于早卒,所以在历史上的影响力甚微,但他的妻子孙鲁班却是一位奇女子,在东吴的政坛上呼风唤雨,权倾一时。孙鲁班是孙权和步练师的长女,初嫁周循,在周循早逝后又改嫁卫将军全琮,因夫姓又称全公主。孙权在位期间,全公主因与太子孙和之母王夫人不和,便不断地在孙权面前谮毁王夫人与太子孙和,并暗助鲁王孙霸争储,给本已动荡的时局“增砖添瓦”。

随着朝廷内外大臣分为两派,孙权认为若以孙和或孙霸为储君,会造成国家大乱,于是决意改立太子。全公主揣测父皇的心思,“押宝”在深受孙权喜欢的幼子孙亮身上,不仅多次说孙亮的好话,还让全琮的侄孙女嫁与孙亮为妻,为将来提前布局。

最终孙和、孙霸果然或废或杀,孙亮被立为太子并最终登基,是为废帝。废帝在位期间,封全妃为皇后,并大封其家族五人为侯,全妃之父全尚总领朝政。尚家的兴盛,令全公主权倾朝野。

全公主生性不安分,在全琮去世后,竟与宗室大将孙峻私通,闹出了恁多丑闻。孙峻诛杀诸葛恪后执掌朝政,全公主的地位进一步稳固,然而等到孙峻一死、堂弟孙綝执政后,全公主的命运直转而下。

废帝孙亮厌恶孙綝专权,私下与全公主、全尚密谋铲除孙綝,但被孙綝得到消息。孙綝废黜孙亮,流杀全尚,并将全公主流放至豫章,时在东吴太平三年(258年)。不久,全琮之孙全祎、全仪携全公主及家族数十人渡江投降曹魏,全公主在魏朝的最终结局不明。

周瑜的次子名周胤,生卒年、享寿均不详,因父亲的原因深得孙权器重。周胤起初担任兴业都尉,并娶宗室之女为妻,不久又受命驻守公安。周胤驻守公安时,曾得到孙权的夸赞,想来当时的表现还算不错。孙权称帝后追录功臣,因周瑜的长子周循早逝,便封其弟周胤为都乡侯。周胤虽然在功臣后代中爵位最高,然而此时却仗着父亲的功劳居功自傲,每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导致名声越来越臭。

若干年后,周胤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并迁徙到庐陵居住,境况落魄、凄凉。东吴赤乌二年(239年),大臣诸葛瑾、步骘等联名上疏,请求孙权考虑到周瑜的功劳原谅周胤的过错,并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孙权同意他们的请求,打算再度起用周胤。然而就在此时,周胤病死,起复一事就此夭折。

周瑜之女本名不详,一说名为周彻,成年后嫁与孙权的长子孙登为妻。孙权称王称帝期间,立孙登为太子,周氏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妃。孙登孝友恭悌、礼贤下士,对朝政多有匡弼,深为朝野瞩望,可惜英年早逝,虚龄三十三岁便薨逝,时当东吴赤乌四年(241年)。孙登故去后,其弟孙和被立为太子,而周妃最终的结局不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周瑜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下场如何?孙权为何对他们很不好?

全文共 2385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作为汉末东吴的名将,因为与孙策是好友,后来也就一直在辅佐孙策,孙策死后又继续辅佐孙权。只是周瑜虽然厉害,奈何却英年早逝,早早的就离开了人世,还没有完成自己心中的大业。而很多人也想要知道,周瑜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周瑜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周循和周胤,女儿名字不详,后来嫁给了孙权长子,称为周妃。那么周循和周胤这两个周瑜的儿子,他们又是什么结局呢?为什么说孙权对他们很不好?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周瑜是怎么死的

周瑜又与程普进军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两军尚未交锋,周瑜先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马包围了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了吕蒙的计谋,留下凌统守卫后方,率军驰援夷陵,大破曹军于夷陵城下,所杀过半。曹军乘夜逃走,途经木柴堵塞的险路,无奈,骑马者皆弃马徒行。周瑜率兵追赶截击,获得战马三百匹,军威大振。

周瑜率兵屯驻北岸,约定日期大战曹仁。周瑜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胁,伤势严重,退兵回营。曹仁闻周瑜卧病在床,亲自督帅士兵上阵攻击吴兵。周瑜奋身而起,巡视各营,激励将士杀敌。

经过一年的交战,周瑜对曹仁“所杀伤甚众”,使得曹仁只好弃城而走。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州陵三个县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

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献计软禁刘备,直接管理刘备阵营的军队部属,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仍需牵制,又认为刘备恐怕难以控制,所以没有采纳。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驻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阳),突然病卒,年仅三十六岁。孙权听闻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承担。孙权称帝后,对公卿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2、周瑜两个儿子简介

周循,生卒年不详,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周循出身庐江周氏,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周循有当年父亲周瑜的遗风,被孙权厚爱,迎娶大帝长女鲁班。官至骑都尉,早卒。

周循,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很有周瑜的遗风,被孙权厚爱,迎娶大帝长女鲁班。周循早卒,死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前。因此以其弟周胤为都乡侯。

周胤,生卒年不详,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周胤出身庐江周氏,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次子。初任兴业都尉,娶宗室之女为妻,领亲兵一千,驻守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都乡侯。后因罪被免官为民,迁徙庐陵郡。

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替他求情,请求赦免其罪、发还他的兵马并恢复他的爵位。朱然和全琮又上书,孙权于是许可,诏书未发时恰逢周胤去世。孙权任命周胤为兴业都尉,又将宗室女嫁于他,领亲兵一千。周胤驻守公安时,因父亲的缘故受到孙权喜爱夸赞。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追录功臣。因周循已过世,于是封其弟周胤为都乡侯。周胤在功臣后代里爵位最高,然而却仗着父亲功劳居功自傲沉湎于酒色,后来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并迁徙到庐陵郡。

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联名上疏说请求看在其父周瑜的份上原谅周胤的过错。

孙权回复说他深深感念和周瑜的感情,看在两人的面子上,希望周胤能改过自新。这时朱然和全琮也上奏替周胤说情,于是孙权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正当这时周胤病死。3、周瑜死后孙权如何对待周瑜的儿子

我们都知道家中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孙权的哥哥,孙策给他创立下来了,而孙策起初只有18岁,因为父亲的死,手下也是一哄而散。是他的好友周瑜将他们家的祖宅让给了孙策家住,然后又带领了兵马支持孙策创立江东,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孙策创立天下的根本,可以说的是江东天下的创立有周瑜的功劳。

后来周瑜前去投奔孙策,但是他们两个人都是24岁,孙策给他授予官职,赏赐兵马,江南等地的人都把周瑜叫做周郎。而他们两个人娶了一对姐妹花,因为这层关系更近了一步,成为了连襟关系,可惜孙策死于刺客之手,江东的大权又落入了18岁的孙权手中。

因为孙权的年弱,政治局面又十分不稳定,周瑜又带领兵马前往都城,表明辅助孙权的决心,这样一个举措稳住了孙权的地位,让那些有二心的人不敢妄动。当时孙权年纪轻轻的上位,朝廷并没有授给他官职,他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将军,因此所有人对他没有礼数,是周瑜率先向孙权行君臣之礼,就是这样子形成了一个江东稳定的局面。

后来周瑜一直远镇外地,却赶上了曹操下江南,当时江东群臣所有人都支持投降,只有周瑜举荐的鲁肃和他自己坚决要求抵抗,并且力排众议说服了孙权抗击曹操。然后又亲自领军在赤壁之中将曹操大军击败,这才有了江东后来的江山。功劳之大,在整个东吴找不出第二个人,那么在他英年早逝之后,孙权对他的两个儿子又有什么做法呢?

周瑜的第一个儿子娶了孙权的女儿,史书上记载他有着周瑜的风范,但是很年轻就去世了。而他的第二个儿子很小的时候孙权就给他授予官职,后来又将自己家族的女儿嫁给了他,并且给他赐予了1000多的兵马,让他在地方驻守。后来因为孙权称帝,二儿子周胤被赐予了侯爵,可是不久之后就被判定有罪,而发配到南方去了。不觉让人有一点惋惜之情。

可是几年之后,孙权的大臣诸葛瑾等人连名给孙权上书说,我们曾经江东的元勋之子周胤,因为他父亲伟大的功劳,很小就被宠爱,所以他放纵自己给自己招来了祸患。但是我们作为臣子的认为,周瑜曾经在朝庭是国家的心腹重臣,在外面是名震天下的大将,每次亲自冒着枪林箭雨去做战,这才能打败曹操,保护了江东的平稳。

然而他刚死不久,就让他的儿子成为了平民,就让那些有功之臣看了不禁心寒呀,所以我们想替他向您求个情,饶过他的罪过吧。然而孙权在想念和赞扬了周瑜的功劳之后并没有答应,后来诸葛瑾等人连续上表,朱然和全综也上书求情,孙权这才答应,没想到现在这个时候周胤却因为病死了。让人唏嘘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周瑜之死到底是哪一些原因?患有疾病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的死亡是患有疾病而导致。因为常年的操劳、常年的奔波、常年没有好好的休息,已经留下病根,最终因为患有疾病而离开人世,给人留下了无数的遗憾。

周瑜受伤

赤壁之战之后,周瑜原本是希望能够有效夺取江陵城,然后约定日期,准备和对方大战。只是很可惜,在对战的过程中不小心被乱箭伤到,而且伤势非常的严重。周瑜受伤这件事情是非常严重的,否则并不可能会选择强挨着站起来去巡逻。这应该是一个即将要死亡的重要原因,古人的寿命基本上都比不上现在,周瑜死的时候大概是36岁,再加上受这么严重的伤,是能够理解的。

不是突然而死亡

周瑜如果觉得事情有一些异常,这会给身边的人或者是家里人留下一些暗示,起码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根本不可能会和当前的结果一样。根据历史的资料可以显示周瑜并不是突然的死亡,而是患有疾病之后逐渐的加重而死亡,有更多的时间选择给孙权交代。这证明因为患有疾病而死亡,在三国志周瑜传,还有鲁肃传中,全部都会有着相应的介绍。

周瑜个人简介

周瑜是东汉末年时期一位有知名度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谋略家,身材高大、容貌俊美,有着远大的志向。在历史的记载中,周瑜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文武兼备,更是拥有着雄才大略,是东吴能够有效获得军事成功的主要功臣,被人认为是人世间的豪杰英雄。孙坚的大儿子孙策和周瑜之间年龄是一样的,两人情趣相投,全部都是心怀大志的少年,关系非常的好,只是很可惜周瑜英年早逝,这真是让人觉得遗憾至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迅是周瑜的后人吗?周瑜后人现在还有吗?

全文共 1997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作为近代非常有名的一位文学家,他的很多作品至今还在影响着人们,而人们对于鲁迅也是非常好奇的,鲁迅之所以能够成为鲁迅,是因为他所经历过的一切造就了他,而鲁迅本名周树人,因此他是姓周的,很多人会对此感到非常好奇,鲁迅既然姓周,那他会是哪个周姓人的后代呢?鲁迅会不会是周瑜后人呢?周瑜作为汉末时期东吴名将,他的后人现在是否还存在呢?鲁迅究竟和周瑜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提起《三国演义》,人们就会想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亮。而说到诸葛亮,人们就会无可避免地想起那个处处与诸葛亮作比较,又小肚鸡肠,最后被活生生气死的周瑜。然而,历史上真正的周瑜可不是这样一个人。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记得当初我高中学这首词时,我的前桌就曾愤愤不平地为周公瑾正名,说《三国演义》纯粹是在瞎扯,就是在抹黑人家。公瑾其人,“性度恢廓”,是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

而周公瑾的后代也不是泛泛之辈,鲁迅先生和周恩来先生都是其后人。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三国周瑜的后代。1、公瑾的后辈

周公瑾与其妻子小乔一共孕育了二子一女。长子名为周循,次子名叫周胤,独女名为周妃,也有人说其独女名为周彻。

因为父亲的功绩,周循和周胤二人都很受主公孙权的重视。周循作为长子,尚了公主,娶了孙权的女儿孙鲁班。周胤作为次子,也娶了孙氏的宗室女。一时间,二人可谓是风光无限。

周循娶了公主,成了驸马,在当年他父亲周瑜操练水军的高淳固城湖一带定居。孙权为了纪念周瑜,也在此处修建了一座三元观,“以褒其功”。这一支周瑜的后人就在此开始繁衍生息,世代不绝,直到如今。从前的高淳固城湖一带,也就成了今天的南京市高淳县砖墙镇三和村。

而周瑜的次子周胤,则“因事免”,由于出言不逊,被孙权贬谪到了江西吉安,离开故土。根据《锡山周氏世谱》和《锡山周氏大统宗谱》记载,这一支周瑜后裔几经迁徙,先是被贬到江西,后来又迁徙到山东。因为后人做官被征调的原因,先后在湖南道州、南京和无锡辗转。直到民国年间,才在南京南湖安定下来。

近代以前,周瑜的后人中不乏有才名之人。

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写过《爱莲说》的周敦颐了。儒家理学思想的鼻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先生是周瑜的第二十九代孙。而在宋之前的唐,也有一个很出名的周瑜后人,即唐玄宗时期的镇南大元帅周如锡。周如锡不仅本人官居高位,他的十八个儿子和六个侄子都是进士出生,可谓满门都是有才之人。

到了近代,周瑜的后人们也是不遑多让。2、周瑜后人在南京的现状

就说南京南湖这一支,周瑜的第六十三代孙周柏泉,因为祖上曾在无锡辗转,所以当时的祖辈凭借该地的纺织和地理优势,发展起了纺织业,成了家喻户晓的实业家。

除了在经济上有所建树的实业家,周家还不乏在抗日战争中冲锋陷阵的英雄人物。江苏省卫生厅办公室原副主任周长峰的哥哥周长林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抗日烈士,英勇就义时才堪堪25岁,正值大好年华。

而安徽巢湖槐林大周村一支中,也有一位为民族解放而不懈奋斗的战士,他就是周自进。刚刚20岁的时候,他就参加了新四军,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人民,把自己的热血洒在战场。解放战争后,他便随部队留在了南京。

无论是实业家也好,还是烈士也罢,作为周瑜的子孙后代,他们都是心存大义,品格高洁之辈,没有堕祖辈之威名。如果说上面这些人大家还不是很熟悉,那么接下来这两位,恐怕没有人会不知道。那就是著名的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周恩来先生。3、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原名是周树人,他的祖父周福清在参加乡试时,亲手在履历一栏写下,“始祖元公,宋封汝南伯,元封道国公,学者称濂溪先生,从祀文庙。”而这个“始祖”“濂溪先生”就是前文我们提到过的周敦颐。据《周氏族谱》记载,鲁迅先生是周瑜的第六十一代孙,周敦颐的地三十二代孙。

周瑜“年少有美才”,《三国志》说他“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袁宏也称赞他“逸志不群”、“志未可量”、“朗心独见”。他辅佐孙策和孙权二人,帮助奠定了东吴的基业,为东吴鞠躬尽瘁,是个难得的有才有义之人。可惜天妒英才,这样一个集文韬武略于一身,又素有雅量的人,仅仅36岁就病逝了。

不过,周瑜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后辈们也不差劲,不乏惊才艳绝之人,从军的、从文的、从商的、从政的,个各领域都有,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更难得的是,他们都是心怀大义,哀民生疾苦的人。

一个家族能人辈出,凭借的不仅仅是后辈自身的勤奋与努力,还有这个家族传承百年、千年的底蕴和深厚的内涵。长辈的言传身教、先祖的光辉事迹与大志大德都在激励着、指引着子子孙孙,让他们铭记、学习。而不断成长起来的后辈又壮大发展着家族,也为以后的后辈提供榜样。

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不断发展,才有了今日这个传承不断、枝繁叶茂,出过大文豪,有过大政治家、大实业家的的周氏家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周瑜打黄盖是怎么回事?周瑜为什么要打黄盖?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身为东吴孙权的谋士,他的智慧除却几个对手,自然也是才智出众。我们都知道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前,曾经发生过一件事,就是周瑜下令鞭打黄盖。周瑜做事自然是有自己的道理,旁人可能一时之间想不明白。那么,周瑜为什么会对同一阵营的黄盖用刑?这中间有什么深意吗?

民间就有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我们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也可能只知道其表面现象,更深入点,知道其引申意义,但是其背后的故事,以及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你真的都知道吗?如果不知道,那就跟着我一起来看吧。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著名的将军,其长相十分的俊美,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美男子中还会带兵作战的。由于出生于贵族,在许多方面就比别人先成长一步,这也使得他在年轻时候就与吴国大将孙策交为知己,后孙策去世,孙权继位,周瑜与刘备联合击曹军。这时,便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周瑜为国家做过许多贡献,但无奈就是天妒英才,年仅36岁便去世了,死于公元210年。

周瑜的一生可谓是辉煌的一生,他不仅带兵作战非凡,而且长相俊美,官至都督的他,在位期间竟然发生了“周瑜打黄盖”的故事,那么此事的由来究竟是为何事呢?

那时候正值东汉末年带兵作战期间,周瑜坐在帐中,如有所思,神情严肃,这时黄盖悄悄的走了过来。周瑜见此,立马问道黄将军前来有事吗?黄盖也是一代忠臣,见到周瑜是这般模样,故进来询问一番。仔细一问,才知道周瑜是因为曹军来袭,却不知所措,恰好蔡氏兄弟又来诈降,这使得他有点犹豫。

经过后来的一番谈话,黄盖知道,周瑜此时正在想一个计谋,来骗过前来诈降的蔡氏兄弟,从而使得他们传话给曹操,使得曹操听了假的消息,进而周瑜这方才能够取得胜利。用而这个计谋恰哈是需要很残忍的“苦肉计”。

但忠心耿耿,一脸严肃的黄盖此时便毫不考虑的发出请求:他来出演。周瑜觉得这个“苦肉计”太残忍了,担心黄盖身板遭受不住。但是在黄盖说为了江东父老,为了国家的胜利的时候,毅然决然的要来出演这场“苦肉计”的时候,周瑜被黄盖的精神所感动,同意了这场“苦肉”。

于是在后来的军事会上,黄盖假装与周瑜不合闹矛盾,甚至还轻视周瑜等人的能力。这时黄盖就被周瑜下令斩首,但由于黄盖为老功臣,多位将军为之求情,就将斩首改为笞刑。黄盖放在地上鞭打,打了许久,直至血肉模糊。最后,被打得动弹不得的黄盖被人拖走,此后黄盖在床上不能够自理。

这恰恰是做给蔡氏兄弟看的,蔡氏兄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便将这一假情报传回曹营,曹操闻之,深信不疑。后来黄盖领军前来,由于没有防备,再加上曹操的战船都连在一起,故后世还有了周瑜“火攻”的典故。

至此,“周瑜打黄盖”就是这样了,幸得老将黄盖的配合,才使得这场计谋完美的演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正因为此,他们也取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至于这个“周瑜打黄盖”便也流传至今,成为了一段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郭嘉、庞统和周瑜都还活着的话天下还会是曹魏的么?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郭嘉庞统周瑜的死实在是非常令人惋惜,因为三人都是非常有才华而且有能力平定天下的人。但是似乎天妒英才,三人也都是英年早逝,不然说不定三国的走向还存在些许变数。如果单看这三人可能周瑜是最可惜的,毕竟能打赢赤壁之战周瑜肯定是最大功臣,如果郭嘉还在的话说不定曹操不会败这么惨,只是曹操也明白失去郭嘉对自己的损失有多大。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然而也是个英雄气短的年代,在三国有很多英雄人物都英年早逝,而说到最可惜的三位谋士,庞统、郭嘉和周瑜无不令人感到遗憾,同是三国数一数二的谋士,如果他们不英年早逝,三国或许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样子呢?

先说郭嘉,郭嘉的才能不必多说,因为算无遗策,郭嘉被人们称为“三国第一鬼才”,在民间更是有“郭嘉不死,诸葛不出”的言论,在曹操和袁绍决战之前,所有人都看衰曹操,然而郭嘉却提出了“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的论断,最终的结果也如郭嘉所言,官渡之战中,曹操一举击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地区,然而郭嘉却在37岁就去世了,郭嘉的去世令曹操失去了最得力的谋士,赤壁之战大败后,曹操曾言:“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见,如果赤壁之战郭嘉还在曹操身边,那么曹操也不会如此大败,说不定还有可能击败周瑜,那么如此一来,或许天下早就被曹操统一了。

再说庞统,庞统和诸葛亮出自同一师门,才能也不比诸葛亮逊色,司马徽曾言:“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这也是对庞统才能最大的认可,在刘备夺取益州的过程,庞统曾为刘备献上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如果刘备能采取庞统的上计,那么就能轻而易举攻下益州,而庞统也就不会死于落凤坡了,可惜的是刘备却采用了保守的中计,最终让庞统惨死,试想一下,如果庞统不死,诸葛亮也不用从荆州来助刘备,荆州也就不会丢失了,以诸葛亮和庞统的智谋,那么刘备统一三国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除了这两位谋士的死令人遗憾外,周瑜的早逝也令人感到十分惋惜,作为东吴第一谋士,周瑜之才足以安天下,赤壁之战中,周瑜仅用五万大军就击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可见其能力之强,不仅如此,周瑜的战略眼光和军事能力都是当时超一流的,如果他不死,那么刘备夺取益州的计划很可能破产,可惜的是周瑜年仅36岁便病逝,他的死也给了刘备发展的机会,倘若周瑜不英年早逝,那么以他的才能,东吴也很有可能击败刘备和曹操。

在你看来,如果这三人不死,那么魏蜀吴三国谁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气周瑜是虚构意外死亡才是真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三气周瑜虚构意外死亡才是真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绝非是气量狭小而被气死的。真正的周瑜为人豁达,从不嫉贤妒能。他是一个注意发现和提携有真正才能的人,程普在早年追随孙坚,是江东政权的元勋,一直看不起周瑜,也是曾多次欺辱他。周瑜处处谦让,从不和他计较。周瑜的宽忍,终于是让程普感动,越来越钦佩周瑜,成了忘年之交。

指挥赤壁之战时候的周瑜,更是运筹帷幄,胸怀全局,可谓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所以,在周瑜死后,孙权称赞他“公瑾雄烈,胆略兼人”,这绝非徒有虚名。三气周瑜之说没有任何依据。考虑到周瑜的年龄、时间和死亡的突发性,经过推测,周瑜很可能是死于疾病,也就是当时流行的传染病。

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是历史上疾病疫情发生最频繁、也是影响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小规模或地方性的疫情不断,大规模的疫情也是时有爆发。因此可推测,周瑜英年早逝,极有可能是死于建安年间的大规模流行疫情,这种疫情的名字,据当时张仲景的说法,便是伤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气周瑜是哪三气 三气周瑜是那三气啊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一气是《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一回,发生在赤壁之战之后,周瑜和诸葛亮有约定,但是被诸葛亮将计就计,既没有违背约定,也提前夺取了荆州。二气是周瑜设计,想在孙尚香嫁给刘备的时候杀掉刘备,但是又被诸葛亮识破,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是周瑜主动向刘备邀请,想要讨还荆州,但是,被诸葛亮识破,周瑜一怒,再加上原来的旧伤,最后气急身亡。

三气周瑜是哪三气

周瑜是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由于他长相英俊、精通音律,因此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三国演义》中将周瑜丑化了,实际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三气周瑜”是明代罗贯中所作《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周瑜三次用计都被诸葛亮识破。这个故事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虚构的,正史上并无此事。此外周瑜心胸也十分宽广,与《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完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周瑜的性格特点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性格特点

1.周瑜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他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军事形势的预测、临阵指挥、战略战术的运用以及博采众议、果断决策的胸怀,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2.周瑜是一个宽宏大度之人。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终于抛弃偏见,对周瑜非常敬服,并与他融洽相处。

3.周瑜是一个忠义之人,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会稽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又在孙策死后全力辅助孙权顽固东吴江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在蜀汉灭亡之后,吴国的高层是怎么想的?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到了三国的后期第一个灭亡的就是蜀汉了吧,其实也没坚持多久,那么这个事情小编想到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当蜀汉灭亡之后吴国这个时候的人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是不是非常的胆颤心惊的呢?会不会也想着马上也要灭亡了这件事情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从感情上讲,蜀汉和吴国自从“夷陵之战”后,进入长达几十年的合作抵抗魏国的深厚积淀。两个政权的密切合作,比如诸葛亮几次北伐,吴国都派出军队来配合。两国之间的重要大臣更迭,去世都会派出使者互相告知,以保持合作,即使是刻薄的孙峻,乱政的孙綝,也会如此。但是,两个合作是建立在保证自身国家的利益出发,一旦利益天平发生倾斜,反目成仇这是很自然的,政治不讲感情的。

蜀汉灭亡的时候,吴国正是孙休时期,吴景帝孙休是自孙权老来昏聩,孙亮被孙峻和孙綝架空以来,吴国难得的明主,吴国的治理也一度趋于平稳。永安六年(263),蜀汉因魏国五路讨伐而告急,孙休不会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派丁奉都督各军攻打魏国的寿春,吸引火力。又派丁封,孙异到达沔中,支援蜀汉,留平则被派到南郡,和“亲蜀”的施绩商议进军路线。可惜,蜀汉败亡太快了,吴国援军还没成行,刘禅已经投降。

这时候,吴国的态势也开始变得微妙,交址郡吕兴杀太守叛吴投魏,让吴国处在夹击的危险中。蜀汉投降后,魏国发生钟会和邓艾等人互相攻击的混乱中,蜀汉百座城相当于“无主之地”。这种情况下,孙休肯定要“趁火打劫”,尽量拿下原来蜀汉的地盘,来扩大吴国的实力。只是,没想到,遇到罗宪这个“硬骨头”,集合陆抗,留平等人就是拿不下吴国入蜀的门户,永安。最后,魏国派胡烈来支援罗宪,吴军只好撤退。

虽然在有关国家利益中,是不讲感情,义气的。但是,孙休为政的吴国高层还是想着“唇亡齿寒”,支援蜀汉,并做了大量的工作,这还是在交址郡叛乱的情况下。无奈,刘禅投降太快,眼看着益州都要姓“魏”了,孙吴方面肯定要抢夺蜀汉之地,来弥补失去“盟友”后,实力上的的损失。只是,随着统一的大势所趋,吴国也是徒劳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周瑜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周瑜死法存在四种说法:1、病死的;2、被气死的;3、因战争受伤去世;4、在去蜀途中进退两难气急而亡。

周瑜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才华出众,主要业绩就是辅助孙权拿下了江东地区。对于历史上周瑜是怎么死的呢?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下面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1

第一种说法:病死的,历史记载,周瑜在36岁时候,生了重病导致死亡。

2

第二种说法:被气死的,在《三国演义》中有记载,周瑜跟诸葛亮斗争,几次都吃亏,战败最终被活活气死了。

3

第三种说法:因战争受伤去世,对于周瑜死法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就是周瑜在战场大战,受伤致死。

4

第四种说法:在去蜀途中进退两难气急而亡,在去蜀途中,面对进退两难的环境,心里非常着急,最终心急攻火导致死亡。

5

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为东吴立下彪炳千古的赫赫战功,与曹操之间斗智斗勇,成为一段历史佳话,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风云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周瑜打黄盖的由来是什么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时,曹操率八十万雄师与孙刘联军对江而持。周瑜和诸葛亮商议后,决定让人诈降取得曹操信任,并乘机火攻曹军。正当周瑜对诈降人选一筹莫展时,老将黄盖来到帐中主动请缨,愿意受些皮肉之苦以报效东吴。于是,黄盖便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

认为如果一个月不能击溃曹军,倒不如束手就擒。 周瑜听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要将黄盖斩首示众,在诸将的苦苦哀求下才改为杖责50军棍。一阵痛打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消息传到曹营后,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就这样,黄盖乘着东风,成功火烧曹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郭嘉庞统周瑜如果没有早死,三国历史会不会被改写?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即便知道历史无法重来,我们也还是会对它做出一些假设,假如某个能够影响当时局势的人没有那么快死去,会不会对将来的走向产生影响?就比如三国时期几个英年早逝的人物,郭嘉庞统周瑜,试想,如果他们没有那么早就因为一些原因死了,又会对日后的三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然而也是个英雄气短的年代,在三国有很多英雄人物都英年早逝,而说到最可惜的三位谋士,庞统、郭嘉和周瑜无不令人感到遗憾,同是三国数一数二的谋士,如果他们不英年早逝,三国或许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样子呢?

先说郭嘉,郭嘉的才能不必多说,因为算无遗策,郭嘉被人们称为“三国第一鬼才”,在民间更是有“郭嘉不死,诸葛不出”的言论,在曹操和袁绍决战之前,所有人都看衰曹操,然而郭嘉却提出了“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的论断,最终的结果也如郭嘉所言,官渡之战中,曹操一举击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地区,然而郭嘉却在37岁就去世了,郭嘉的去世令曹操失去了最得力的谋士,赤壁之战大败后,曹操曾言:“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见,如果赤壁之战郭嘉还在曹操身边,那么曹操也不会如此大败,说不定还有可能击败周瑜,那么如此一来,或许天下早就被曹操统一了。

再说庞统,庞统和诸葛亮出自同一师门,才能也不比诸葛亮逊色,司马徽曾言:“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这也是对庞统才能最大的认可,在刘备夺取益州的过程,庞统曾为刘备献上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如果刘备能采取庞统的上计,那么就能轻而易举攻下益州,而庞统也就不会死于落凤坡了,可惜的是刘备却采用了保守的中计,最终让庞统惨死,试想一下,如果庞统不死,诸葛亮也不用从荆州来助刘备,荆州也就不会丢失了,以诸葛亮和庞统的智谋,那么刘备统一三国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除了这两位谋士的死令人遗憾外,周瑜的早逝也令人感到十分惋惜,作为东吴第一谋士,周瑜之才足以安天下,赤壁之战中,周瑜仅用五万大军就击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可见其能力之强,不仅如此,周瑜的战略眼光和军事能力都是当时超一流的,如果他不死,那么刘备夺取益州的计划很可能破产,可惜的是周瑜年仅36岁便病逝,他的死也给了刘备发展的机会,倘若周瑜不英年早逝,那么以他的才能,东吴也很有可能击败刘备和曹操。

在你看来,如果这三人不死,那么魏蜀吴三国谁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夏侯惇和周瑜是什么关系

全文共 196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夏侯惇和周瑜是对手关系,然而总有人硬要给他们掰成亲戚关系。话说是这样的,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周瑜,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且周瑜的老婆是小乔,小乔的姐姐又是大乔。

大乔嫁给了孙策,孙策又有个妹妹叫孙尚香,孙尚香又嫁给了刘备,生了个儿子叫刘禅(shàn),刘禅(shàn)的老婆叫张皇后,张皇后的母亲是夏侯涓,夏侯涓的父亲是夏侯渊,夏侯渊的哥哥叫夏侯惇,所以最后这个周瑜应该管夏侯惇叫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周瑜打黄盖下一句是什么?周瑜打黄盖的歇后语典故介绍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是三国时期东吴非常著名的军事家,很多人都把周瑜当做军师,其实周瑜不仅是军师而且还能担任上阵杀敌的将军,这是诸葛亮不能比拟的。周瑜也是东吴的大都督,也就是最高指挥官了,多亏周瑜吴蜀联盟才能在赤壁之战上战胜曹操。说到赤壁之战那就不得不提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就是黄盖上演的苦肉计,也是整个赤壁之战最为关键的地方。所以后来才会出现一个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下一句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东吴是赤壁之战的主力军,在演义当中其实很多精彩绝伦的计谋都是东吴那边想出来的,但是在书中有些却成了诸葛亮的功劳。草船借箭是孙权想出来的,而最为关键的一计就是黄盖和周瑜上演的苦肉计了。周瑜知道曹操最大的弱点就是士兵不善于打水仗,虽然曹操的兵力众多,但是只要攻破一条防线其他士兵的战斗力也会减半。所以就联合黄盖演了一出戏给曹操看,只能说黄盖和周瑜的演技实在太逼真,把黄盖这样的老臣打的血肉模糊,也不怕黄盖要是支持不住怎么办。随后黄盖就带兵叛逃,想要转投曹操。

刚好周瑜打黄盖这件事被曹操派去的卧底蔡和看到,所以对黄盖的投降也是深信不疑,而且曹操的战船还被绳子连到了一起,也是为东吴准备的火攻创造了绝佳的条件。就这样,黄盖在快要接近曹操的时候点燃了所有船上事先准备好的柴草,撞向曹操大军顺着东风把曹操的战船全给烧毁了。曹操这次也是放松了警惕,关键是黄盖实在被打的太惨了,还差点丢掉了性命,其实这样的诈降也是存在风险的。只是曹操本来就信心满满,认为蜀吴联盟也拿自己没办法,结果就被对方以少胜多完成了逆袭。

所以后来就有了这样的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现在就是用来形容双方都心甘情愿的事情。只能感叹古人的智慧是完全不输给现代人的,而且可能还更加的敬业,演技比现在的某些演员都要好多了。周瑜的才华在演义当中是被低估了,而且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被诸葛亮给气死的,这在正史当中都是不对的。周瑜也算是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而当时诸葛亮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估计周瑜都不会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如果两人正面对决的话周瑜应该会是完胜。

只是我们把诸葛亮神话的太厉害,正史中诸葛亮根本就没参加过赤壁之战,所以那些关于他在赤壁之战上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假的。这里也是顺便帮周瑜正个名,免得好要被大家一直冤枉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要是孙权能多活几年说不定三国的格局又要发生一些变动了。但是对于东吴来说人才也是不断的在出现,周瑜死后陆逊同样非常厉害,在夷陵之战上帮助东吴击败刘备,此后蜀国就开始走向衰亡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周瑜简介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也是一个很有才能,有勇有谋的人,能与诸葛亮相媲美。

周瑜年少时与孙策交好,二十一岁便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带兵赴丧,并留在孙权身边任中护军,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公元208年,黄祖的部将甘宁前来归降东吴,周瑜和吕蒙一起推荐他,因此受到了孙权的重用。同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向孙权进逼。周瑜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后来,周瑜和程普进军南郡,与曹仁隔江对峙。在两军交战中,周瑜在骑马督战时被飞箭射中,只得退兵回营,曹仁听到消息后,亲自督帅上阵攻击吴军,结果被周瑜击败。因此,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南郡太守,并屯兵江陵。公元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征伐益州的方案,在返回江陵途中,周瑜在巴丘病卒,年仅三十六岁。

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但却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诸葛亮气死周瑜是真的么?周瑜的气量可比诸葛亮大多了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的形象几乎快成神了,要不是后期北伐接连失败回归凡人路线,可能诸葛亮要成最后的统一者了。很多人都喜欢把诸葛亮还有周瑜放在一起做比较,而且在演义当中周瑜还是被诸葛亮气死的,难道这段历史是真的么?其实周瑜的气量要比诸葛亮大多了,而且诸葛亮并不是口才很好的人,可能还不如周瑜能说会道呢。

《三国演义》塑造了无数个鲜活的人物,但是里面也有一些硬伤,就是跟真实的历史有点偏差,小编个人感觉就是罗贯中老爷子有点过于偏爱蜀国了,相对的,对于魏国,吴国态度恶劣。导致蜀国的一些人物形象高大秒杀魏国,吴国的精英,小编如果挨个说起来,一篇文章是远远说不清楚的,因此只捡两个人物对比来谈谈,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一起讨论下。

诸葛亮

咱们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简直不是人,而是神,早在南阳当农民的时候,就已经制定好天下的方略,就等着刘备来请,结果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次访问才请出来,出来后就像开了外挂,个人感觉诸葛亮是火神下凡,因为他的好多谋略都跟火相关,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军,火山上方谷。另外呢,他曾经骂死王朗,三气周瑜,这就引出了咱们另一个人物周瑜。那么真实的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咱们看看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周瑜的吧。

疑似诸葛亮

周瑜在历史上是相当的牛,早年与孙策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史料记载: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从攻皖,拔之。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赤壁之战其实也是周瑜指挥,而诸葛亮呢,平时只是主内,打仗的事一般都是刘备带着法正,他当然也打过仗,5次北伐都没有取胜,最后挂了。从这上看,军事方面跟人家周瑜差一大截,诸葛亮能气着周瑜吗?

周瑜

另外从气度上看,三国志中赵普好多次凌辱怠慢周瑜,可人家始终宽容,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怎么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而诸葛亮呢,托孤大臣李严为何被贬黜,这不是明摆着吗?还有诸葛亮那么牛,为什么不告诫关羽,让他小心防范,不行的话,自己亲自去帮助关羽。

诸葛亮周瑜

从上面两点来看,周瑜无论从军事能力还是容人气量上都超过了诸葛亮,当然诸葛亮搞内政还是有一套的,但是像三气周瑜的桥段在正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能归结为罗贯中老先生的爱蜀情节。不过《三国演义》确实是一部难得的作品,但是不能全部当做事实依据,应该结合这正史一起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