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吴国周瑜死后(精彩19篇)

浏览

2029

文章

84

如果孙策和周瑜还活着能击败曹操么?这几人才是三国里的大战略家

全文共 1449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里的大战略家和军事家一般都是首领或者谋士,曹操肯定算是其中非常厉害的人物,不过曹操早年也是尝到过几次失败的苦果。说起大战略家其实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人,就是东吴的奠基者孙策。孙策和周瑜才是占领江东最关键的人物,而且孙策不仅有战略自己还非常能打,如果孙策和周瑜还活着的话说不定还能与曹操一战,那三国的历史也就不好说了。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时期,动乱年代,却造就了一批乱世英雄,关云长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张飞长坂坡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二人都是“万人敌”,虽然都是威震三国的猛将,但是未免还是一勇之夫,距离孙子兵法上说的为将之道五条,即:“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还是差一点的,那么三国上具备这种能力的有谁啊?

第五位:. 张辽

张辽,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的领导下,归属曹操后随曹操四处征讨,曾劝降昌豨,攻袁氏,斩杀乌桓单于蹋顿,智平荆州新军,击灭陈兰、梅成。濡须之战后,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为历代推崇,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堪称三国最能打仗的将领,以后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第四位:.. 公孙瓒

提起公孙瓒,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都停留在刘备的师兄、赵云的旧主。其实在公孙瓒北抗夷狄、南争河朔的戎马生涯的这一年,28岁的议郎曹操触摸到了帝国腐朽的真相,屡谏无果之后选择了缄口不言;28岁的孙坚因为讨贼有功,多次调任地方县丞,仕途正蒸蒸日上;23岁的刘备大约完成了卢植的学业,或许回到涿县谋了个差事,继续当他的地头蛇,而名门之后的袁绍和袁术,一个在洛阳广交豪杰,一个则整日飞鹰走狗。这些日后左右天下的群雄,此时还都没有开启自己的霸业,而公孙瓒则成为了史书所见的第一个“白马将军,但是因此自己的性格问题最终导致失败困于高楼,引火自焚。

第三位:.诸葛亮,司马懿

把二人放在一起是因此二人可以说是宿敌,无论从人品,军事能力,政治能力来讲都是诸葛亮厉害。但是从战略角度上来讲最后司马懿战略胜了诸葛亮,他看出只要守住地盘蜀汉早晚会衰落,所以他只要以逸待劳就可以了。最后活活耗死武侯,可以说在后三国时代诸葛亮与司马懿是最强的代表。

第二位:曹操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曹操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在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所撰《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

第一位:.孙策与周瑜

孙策,孙策十七岁丧父,二十六卒,十余年间建立大业,为孙吴一会的开创基业,

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为孙权提出“两分天下论”,即吃掉刘备,与曹操划江而治,平分天下。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阳),时年三十六岁,成为了三国一件遗憾的事情,其实孙策早死也是一个遗二个都是英才,可惜都早死。

纵观三国的历史,各个势力都是牛人辈出,高潮迭起,曹刘孙三家没有绝对优势和劣势,天时地利人和大家各自拥有。但纵然是如此的三方势力,最终统一归晋,其实也是最大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周瑜怎么死的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一员大将,曾经在赤壁大败曹军,火烧连营300里。真的是一战成名。可惜他年纪轻轻,仅36岁就死去了。历史上究竟周瑜怎么死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操作方法

1

小说《三国演义》中说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在临死之前还喊出了一句流传千年的话:既生瑜、何生亮。但实际上查阅历史资料知道,周瑜出道的时候诸葛亮还是个小学生。双方资历,年龄、身份都不对等。说周瑜被诸葛亮气死,有点不靠谱。

2

有一种说法是建安十五年的时候,周瑜提出征伐益州,孙权批准后,没想到周瑜率军在征伐的途中竟然得了重病,自此一病不起,最终在湖南岳阳病死。这个也有可能,毕竟当时的医疗技术并不发达。

3

《三国志》记载: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意思是说周瑜亲自上阵,中了敌人的流矢,后来因伤势过重,行军打仗又无法养伤而死在行军途中,年仅36岁。

4

孙权听闻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皇帝亲自为大将穿丧服,这在古时候是绝无仅有的。

5

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朝廷支付。孙权称帝后,对各位大臣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说明孙权非常之器重周瑜。

特别提示

三国演义小说里面把周瑜形容成嫉妒小人,以此来烘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其实这是不尊重历史事实的,实际上周瑜的军事才能并不比诸葛亮低,周瑜的名气和官职都比诸葛亮要大,周瑜犯不着和诸葛亮斗气,所以说气死的说法不切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周瑜简介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也是一个很有才能,有勇有谋的人,能与诸葛亮相媲美。

周瑜年少时与孙策交好,二十一岁便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带兵赴丧,并留在孙权身边任中护军,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公元208年,黄祖的部将甘宁前来归降东吴,周瑜和吕蒙一起推荐他,因此受到了孙权的重用。同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向孙权进逼。周瑜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后来,周瑜和程普进军南郡,与曹仁隔江对峙。在两军交战中,周瑜在骑马督战时被飞箭射中,只得退兵回营,曹仁听到消息后,亲自督帅上阵攻击吴军,结果被周瑜击败。因此,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南郡太守,并屯兵江陵。公元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征伐益州的方案,在返回江陵途中,周瑜在巴丘病卒,年仅三十六岁。

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但却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周瑜是不是三国最厉害的将军?周瑜的才华连曹操都钦佩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三国里大家公认很厉害的人物并不是很多,但是周瑜绝对是其中一位。不管是在三国演义里还是三国志里,都把周瑜描述的非常完美,相貌英俊而且还精通音乐。赤壁之战虽然是吴蜀联手,但总指挥官还是大都督周瑜,依靠周瑜的计谋也是大败曹操,实现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最重要一场战役。对于周瑜来说能够愿意辅佐孙权已经是尽职本分了,当时周瑜的威望不比孙权差。

三国多名将,比如武圣关羽,完美赵云,威震逍遥津的张辽等。但这些名将,在此位将领面前都要逊色。

因为,无论关羽、赵云还是张辽等,最多让一位三国雄主害怕,而他却让三国双雄,奸雄曹操和枭雄刘备恐惧,他就是三国最牛的将军, “羽扇纶巾”的东吴周郎!

提起周瑜,先要澄清一个普遍误解,周瑜并非官至东吴大都督,他到死才得到一位偏将军的封号,还是在赤壁之战后才得到的,所以只能说周瑜是位将军。

周瑜最辉煌的时刻,是赤壁之战前后。据《江表传》载:赤壁之战后,曹操突然给孙权写来一封信: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即,赤壁之战时,因为我的百万大军闹疾病,我曹操为了安全撤走,就烧了自己的战船做掩护,可这一切咋就成了周瑜的功劳了?还让周瑜得了这么大的名声。

曹操的确烧过自己的战船,却是在兵败后为了阻挡东吴追兵,所以曹操这封给孙权的书信,潜台词就是:赤壁之战中,我根本据没被周瑜击败,是自己走的,所以周瑜有没有谎报军功?你可要注意。且如今周瑜名声这么响,完全压过你了,这个问题,实在不好说啊。

曹操这封书信,可以清楚看出,就是在挑拨孙权和周瑜的君臣关系,赌一把万一孙权犯浑,干掉周瑜呢?所以曹操是真被周瑜打怕了,不然无法解释,为何“打掉牙向肚内咽”的表示,我根本不是被周瑜打败的。

若说赤壁之战,周瑜打怕了曹操,那么赤壁之战后,周瑜同样也吓坏了刘备。孙权为巩固“孙刘联盟”,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还让刘备来到江东娶媳妇。

此刻,周瑜提议,不要放走刘备,但孙权没听。跟着周瑜又提出了,西取益州的大战略,可惜孙权也是没有听从。若以上两点能实现一个,估计后来刘备在益州称帝,就算泡汤了。

跟曹操一样,刘备也想借孙权之手除掉周瑜。于是趁着自己娶媳妇,对孙权当面说了这番话:“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即,周瑜这人太牛了,且更可怕的是,他还胸怀天下,腹藏大志,这样的人,恐怕不会总是在你手下当臣子啊。啥叫打肿脸充胖子?看看咱刘皇叔这句,本来是认识有周瑜在,自己难翻身,可却就是装出一副替孙权着想的样子来。

且真正不会久在人下当臣子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刘备,这是人尽皆知的,却如今刘备“肿着胖脸说别人”,也算没谁了。幸亏孙权清醒,没有被这两位,联手忽悠住。但从曹操和刘备如此处心积虑地想除掉周瑜来看,显然都对周瑜心怀恐惧。所以周瑜若不是三国最牛将领,还真找不出其他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吴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的吴国现在指哪里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吴国又称东吴,是三国时期政权之一,其疆土在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重庆市、上海市的部分地区,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东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东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孙权去世后,东吴国力日渐衰退。末代皇帝孙皓即位后,暴虐治国,骄奢淫逸,民怨沸腾。公元279年,晋武帝下令,分六路大举伐吴,并攻入建业城。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好脱掉衣服,命人将自己反绑起来,出城投降,东吴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为什么三国赫赫有名的周瑜的儿子却不出名?

全文共 161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时期的人物啊其实真的各个都是枭雄啊,各个都是英雄啊,最近小编有看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人说其实英雄的儿子们也非常的给力啊,但是也有人发现了周瑜的儿子好像都没有听说过啊,那么为什么周瑜的儿子这么不出名呢?下面跟随小编揭秘看看!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点出了遗传的重要性。单以三国时期的文臣武将为例,这一道理多次得到了验证。例如蜀将黄权,智勇双全,在汉中争夺战中,为黄忠阵斩夏侯渊出力良多,其子黄崇随诸葛瞻抵御邓艾,提出了有效的迎敌策略;诸葛亮则祖孙三人,皆忠义无双;江东名将陆逊,曾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其子陆抗也是一代军神;魏将文钦骁勇善战,其子文鸯,则能在司马师大军中七进七出,等等。可是汉末三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其后人却几乎不为人知。他是谁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孙吴四英杰”之首的周瑜。周瑜,字公瑾,是小霸王孙策的发小,也是孙策平定江东时的元老及大功臣。孙策去世之后,他又开始辅佐孙权,在军事上,他曾从征黄祖,也曾火烧赤壁;在战略方针上,他曾提出扣留刘备,与曹操两分天下,也曾提出进军西川,雄据巴蜀,再与曹操角逐。连孙权都曾感慨,“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在准备攻打益州的时候,亡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只是他不仅自己的结局令人唏嘘,其两个儿子的下场也让人难以接受——一人早夭,一人因罪被流放。

按理说,周瑜是江东重臣,就算他早逝,其后人也应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才对,可《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群臣请愿,孙权准备赦免他的时候)会胤病死。”他的后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周瑜没来得及教导

抛开早逝的周循不谈,单说周胤,他之所以获罪,是因为孙权授予他精兵,赐给他爵位之后,他不但不思为国效力,反而倚仗自己的权势,沉迷酒色不能自制,孙权数次警告也无济于事。这种情况一看便知是缺乏教育的问题,毕竟周瑜公元210年便已去世,这个时候其长子周循也才八九岁的样子,周胤的年龄则更小,再加上周瑜一直忙于战事,也没有时间教导子女,周胤长歪并不意外。再加上周瑜、周循相继早逝之后,他便能为了周瑜一脉唯一的传人,不管是他家庭,还是其他曾与周瑜交好的人,都乐意惯着他,他做出一些荒诞的事情,可能性则更大。

二、周循和周胤自己的原因

周循早逝,很可能是受周瑜遗传,或者本身存在什么疾病,他的早夭,任何人都只能唏嘘却无可奈何;至于周胤,则有自己不争气的缘故。毕们兄弟二人,同时丧父,周循“有瑜风”,他却成长为了这般模样,除了与缺乏与亲的教导有关,也有他自身的原因。毕竟汉末三国时期,幼年或少年丧父,却成为大才的人物并不少,例如刘备、黄盖、姜维、鲁肃等,都是在缺乏父亲教导的情况下长大的,可是这些人并没有长成他这般模样。

三、孙权故意为之

当然了,如今还有一种比较阴谋论的说法,那就是孙权故意为之。毕竟,孙权是一个非常小家子气的人,在权势方面比较严防死守,例如他称帝之后,只为自己的父亲孙坚追加了帝号,却只将为自己打下江东的哥哥孙策,追封为了长沙桓王;再如他一直重用自己提拔起来的人物,却对江东的世族,以及孙策时期的旧臣进行打压,等等。而周瑜出身名门,又是功劳不可抹杀的重臣,孙权忌惮他是难免的。毕竟周瑜不但出身好、功劳大,还是孙策的发小与连襟,他很可能害怕,如果自己一脉与孙策一脉,争夺江东控制权的时候,周瑜一族对战在孙策后人一方,即使周瑜早逝,他也不放心,所以对“有瑜风”的周瑜长子周循下了毒手,对长歪了的周胤进行了捧杀,甚至故意命人对其进行了错误的诱导。

仔细分析下来,这三种原因皆有可能,甚至三者兼而有之也说不定,只不过,这些事情史料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已不可考,不知道大家对于此事,有什么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周瑜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周瑜真正死因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你,关于三国时期的周瑜,还是一个比较熟悉的人。他在赤壁之战获胜之后就有了很多名气。后来当周瑜走到巴丘的时候,却生病去世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事情确实是非常的蹊跷,所以在历史上,周瑜的真正死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周瑜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关于周瑜的死并没有完整的记录,从史书和野史上来看,关于周瑜的死一共有四种说法。

一说,自然病死。这是最符合历史的说法,历史上,周瑜是在建安十五年的时候病逝于巴丘的,当时的他年仅36岁。

二说,被诸葛亮三气而死。关于这一段在《三国演义》中有记载。

三说,因战争受伤而死。

四说,在去蜀途中进退两难气急而死,这一段在《三国志平话》中有记载。

据了解,从正史上的记载来看,周瑜是一个富有雄才大略,胸怀天下的帅才,孙权曾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网友们之所以会对他产生误会,大都是因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太过于深入人心。

2、历史上的周瑜真正死因

一是周瑜受过重伤

赤壁之战后,周瑜准备夺取江陵城,渡江到北岸屯驻,约定日期与曹仁大战。很不幸,在交战过程中,周瑜被乱箭射中右肋,伤势很重。曹仁听说周瑜卧床不起,便率兵上阵。东吴士气受损,周瑜只能强打精神到军营巡行视察,激励提高官兵的士气,终于把曹仁逼退。周瑜受伤这件事情,应该是很严重,否则,周瑜不会强挨着起来巡营。这应该就是周瑜早逝的重要原因。古人寿命本来就不如现如今长,周瑜死时三十六岁,受这么重的伤,应该也能说得通。差不多的情况还有郭嘉,去世时三十八岁,还没有记载他受过很重的伤。同样的情况还有孙策,因为伤势过重(创甚),去世时二十六岁

二是这事如果存在,一定是瞒不住

三国时期的大将以及郡守刺史,都有自己的属官和亲兵,要想用阴谋弄死一个人,这事情肯定瞒不住。原因是,这不是在东吴宫中,周瑜是死于在外任内。周瑜作为将军,有自己的亲兵;作为南郡太守,还有自己的僚属,尤其是,这个南郡衙门,是从荆州刘表这儿继承过来的,如庞统就是原来的郡功曹。周瑜死后,庞统送丧到了东吴,等到丧事结束回到南郡,他又成了刘备的属下,如果东吴人因为压力不敢说出事情,庞统作为另一个阵营的人,是没有必要隐瞒真相的。再说了,南郡旧有班底,绝不是只有庞统一人。如果这事有那么一点风声,刘备是一定会问的,当年周瑜建议孙权扣留刘备于京,刘备就问过庞统。

三是会留下蛛丝马迹

如果真是阴谋,周瑜如果觉得事情不对头,他也会给家里人或者是身边的人暗示些什么,这样就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而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根据现有的资料,周瑜不是暴死,而是病情逐渐加重而死,因为他有时间上书给孙权交代后事,这就证明他知道自己是因病而死。《三国志•周瑜传》写的是“病卒”;《鲁肃传》写的也是周瑜“病困”期间给孙权推荐鲁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气周瑜是哪三气 三气周瑜是那三气啊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一气是《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一回,发生在赤壁之战之后,周瑜和诸葛亮有约定,但是被诸葛亮将计就计,既没有违背约定,也提前夺取了荆州。二气是周瑜设计,想在孙尚香嫁给刘备的时候杀掉刘备,但是又被诸葛亮识破,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是周瑜主动向刘备邀请,想要讨还荆州,但是,被诸葛亮识破,周瑜一怒,再加上原来的旧伤,最后气急身亡。

三气周瑜是哪三气

周瑜是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由于他长相英俊、精通音律,因此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三国演义》中将周瑜丑化了,实际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三气周瑜”是明代罗贯中所作《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周瑜三次用计都被诸葛亮识破。这个故事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虚构的,正史上并无此事。此外周瑜心胸也十分宽广,与《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完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使用了三个计谋分别是什么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赤壁之战中使用的三个计谋分别反间计,连环计以及苦肉计。反间计,周瑜利用蒋干杀蔡瑁、张允。连环计,庞统献连环计让曹操把战船都用铁链连在一起。苦肉计,黄盖用苦肉计向曹操诈降,采取火攻火烧赤壁。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周瑜简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人 。东汉末年军事家、谋略家、东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周瑜才能出众,为什么在孙策死后却得不到孙权的重用?

全文共 1416 字

+ 加入清单

孙策还在世的时候,他与周瑜不仅是非常好的朋友,孙策对他也是非常信任。孙策遭受袭击英年早逝,周瑜赶回来奔丧,他的心里一定也是十分痛苦的。然而后来,周瑜却总是得不到孙权重用,这不得不让人疑惑,周瑜的才能出众,少时的孙权也是虚心纳谏,但是为什么不肯重用周瑜呢?

周瑜有几个细节,或许他自己没有留意,但在孙权心中,却能够能引起其他想法。

当孙策身后,孙权受命继任。此刻,周瑜率军回吴奔丧。自古以来,带兵入城都是君主大忌,周瑜到底是想护卫孙权,还是要根除孙权呢?估量从孙权见到周瑜带兵的那刻起,两人的联系就有了裂缝。何况周瑜入吴之后,并没有赶快脱离,而是驻扎在吴地,和长史张昭一同办理各项业务。

的确,刚接位的孙权需求有周瑜的帮助,但若是放眼望去,整个吴郡都是周瑜的人马,放眼军队都是周瑜的心腹,作为主公的孙权会做何感想?所以,在几年之后,周瑜受命出吴,在柴桑练兵,一方面是应对荆州刘表,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孙权刻意为之吧。毕竟练兵之事,未必要大都督亲自出马。

当曹操大兵压境之时,孙权和臣下协商多日,难以决断。鲁肃劝说孙权召回周瑜协商,为何史书上说是“劝”?估量鲁肃也理解,孙权是有意把周瑜发配到鄱阳湖吧。当孙权迫于形势,不得不把周瑜召回来的时分,又发生了孙权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周瑜一到,文臣武将纷繁前去访问周瑜,问询周瑜的意思,周瑜却都没说。为什么不说?并非周瑜那架子,抖包袱,是因为不能说。群臣都去访问周瑜,简直就是把周瑜看成是江东命运的最终决议计划人,这对于没有他心的周瑜来说,是个非常风险的信号。

这件工作肯定会传到孙权耳中,孙权会怎么想?所以,周瑜是在第二天朝堂上揭露陈诉自己的观念,并恳求孙权做出最终的决议计划。周瑜以为自己现已很留意尺度了,可是,在孙权心中还是留下了很深的暗影。

赤壁之战后,周瑜从前主张孙权及时根除刘备,以为能够在京口把刘备供起来,给他美人美食,让关羽和张飞为自己所用。这个主张正本极好,可是孙权却以刘备一时难以控制,尤其是曹操在北方实力强壮,不能搞窝里斗为由,拒绝了周瑜的恳求。不但如此,孙权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想以此来巴结刘备。

刘备一直是周瑜心中的大敌,为何孙权还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增进两人的联系呢?当然,孙权是为了加强孙刘两家联盟的联系,可是,我们要知道,在其时,周瑜是孙刘盟军的盟主,具有军事指挥权,在实力上更处于肯定的优势。刘备尽管说夺取了荆州南部一些郡县,可是荆州的北部重镇却在周瑜的手中,在赤壁之战时,曹操大北,此刻端掉刘备并非没有可能。

就算是孙权顾及曹操的要挟,也彻底没有必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刘备在其时是要借势孙权的。最好的解释就是孙权想凭借刘备来控制周瑜,目的得到平衡,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周瑜说刘备有野心,刘备也说周瑜想自立。刘备勇于当面挑拨孙权和周瑜的联系,若说孙权周瑜之间没有问题谁也不会信。刘备是个多会察言观色,见缝插针的人!

还有一个证据。当周瑜临死时,从前给孙权上了一封奏折,在这封遗书中,周瑜着重自己终身最大的际遇就是受到孙策的特别恩遇,自己时间铭记在心,因此兢兢业业,不敢松懈。现在快要死了,主张让鲁肃接任,鲁肃怎么怎么不错等等。然后说了一句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永存矣!”

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分,我越读越觉得周瑜很冤枉,堂堂大都督,为何在遗书中着重自己“我快要死了,总会说一两句好心的话”?若非周瑜和孙权关系越到晚年越不好,周瑜也不会说这么惨痛、不幸的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在正史中几乎完美的周瑜,为何后世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全文共 2940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来说,我们看待古人,看他的事迹、人品,自然应当在正史中去寻找,虽然也不一定记录的一丝不差,但是相对来说还算是公正。然而三国历史却是一个例外,很多人拿演义的内容当正史,却把真正的正史放在一边,因此对于很多人事物都会产生偏见。就比如,在正史中接近完美周瑜,到了民间,却为何会被贬得一文不值呢?

在史书《三国志》里,陈寿对于周瑜的评价很高,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盛赞之,并评价其: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后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并称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袁术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正式投奔孙策,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己方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体现了一个军事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周瑜去世,孙权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东吴的王图霸业,随周瑜猝死化为泡影,自此从欲染指天下转为偏安一方。”可见周瑜在东吴所起的作用是无人可替代的。

《三国志》记载,周瑜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雅量高致,气度恢弘。孙策初亡,孙权“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诸将礼简时,周瑜对比自己年幼的孙权极为恭敬,因此有性度恢廓评语,仅与程普不和,但他折节下交,终令程普叹服。史载,“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与人相交时如饮醇酒,典故就出自程普与周瑜交往的感受。而陈寿提到的“曲有误,周郎顾”,则成为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一个常用的典故。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周瑜称得上是十分完美,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然而到了后世,周瑜的形象却开始不断地变异,甚至最后在民间变得面目全非了。

到了东晋,周瑜的厄运就来了。这个偏安江左、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大做文章。他们巧妙地选择了同样割据一方的蜀汉作为正统,开始认定,周瑜为“小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习凿齿的《汉晋春秋》。

此后数百年,蜀魏正统之争纷纷扬扬。到了唐朝,正统之争开始出现在唐诗中。首先是杜甫,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对于这位忧国忧民的名相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再就是杜牧,这位诗人在诗中不加掩饰地调侃周瑜,历史在文学中开始出现偏差,“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到了宋朝,宋人治史之风颇盛,常常明是治史实为思想政治观的较量,文人政客间的朋党之争更是惊心触目,三国正统之争也在争斗之列,宋文坛多位大家被卷入。最终朱熹的理学占据了历史的上风,帝蜀寇魏、尊刘贬曹渐成定局。随后的元明清三代,史家多承朱熹的“帝蜀寇魏”论。人物的善恶褒贬也随之潮起潮落,数度浮沉,最尴尬的当属身处其中的东吴。为了尊刘,自然就得贬曹贬孙,作为孙权集团的周瑜,其形象自然也难逃打压。

然而,在民间的话语权里,周瑜的身后命运更惨。

三国故事在三国时代结束之后不久便在民间有所流传。到了宋代,周瑜的形象已经彻底地扭曲了。如今所能找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资料,就是宋元之际出现的话本《三分事略》。在这部为适应市民娱乐需求而产生的话本中,周瑜的形象已经是一落千丈了:在政治上,他鼠目寸光,为一己私利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在军事上,他看似颇有才华,却又似乎人皆可败;在人格修养上,他好大喜功,心胸狭隘。史传文学中那个雅量高致、出众人之表的周公瑾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才智碌碌、妒贤嫉能的平庸之辈。

市井间“尊刘贬曹”的观念早已有之。在苏轼的小品《东坡志林》中,就曾对民间三国有过这样的描述,“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感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民间对人物的褒贬品评是有着自己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他们“尊刘”,拥“帝蜀”,而对于站在对立面的周瑜,自然不会有好感。

之后,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的出现,彻底把周瑜的形象钉在了自相矛盾的演义标准上。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结交孙策,开拓江东,定建霸业;举荐鲁肃,纳降甘宁,举贤任能;最后火攻破敌,建立不朽功勋。而另一面,当遇到刘备集团的中心人物,周瑜又不得不退一射之地。对于那些中心人物,周瑜只能是陪衬。

这一切,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中仿佛达到了极点。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正视听。

关于诸葛亮三气周瑜:正史记载,连刘备都评价周瑜“器量广大”,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关于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巧计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和周瑜的计谋根本没关系。

关于智激周瑜:纯粹子虚乌有。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孙权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关于借东风:虚构,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乃周瑜等东吴将领之功。

关于荆州问题:实乃周瑜死后,鲁肃为了“联刘抗曹”把周瑜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周瑜生前掌握江陵彝陵等入川水道,东吴攻打西蜀不存在和刘备借道的问题。周瑜死后,在鲁肃的主张下把南郡地区借了刘备,此后东吴派出孙瑜伐蜀被刘备挡道,演义中可能故意把孙瑜和周瑜搞混了。

正史的影响力,远远不及永远的畅销书、拥有亿万读者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明朝之后,人们对周瑜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回荡在几百年来的民间话语中。刘继兴认为,假如周瑜真地下有知,估计他会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三国演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周瑜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下场如何?孙权为何对他们很不好?

全文共 2385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作为汉末东吴的名将,因为与孙策是好友,后来也就一直在辅佐孙策,孙策死后又继续辅佐孙权。只是周瑜虽然厉害,奈何却英年早逝,早早的就离开了人世,还没有完成自己心中的大业。而很多人也想要知道,周瑜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周瑜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周循和周胤,女儿名字不详,后来嫁给了孙权长子,称为周妃。那么周循和周胤这两个周瑜的儿子,他们又是什么结局呢?为什么说孙权对他们很不好?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周瑜是怎么死的

周瑜又与程普进军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两军尚未交锋,周瑜先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马包围了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了吕蒙的计谋,留下凌统守卫后方,率军驰援夷陵,大破曹军于夷陵城下,所杀过半。曹军乘夜逃走,途经木柴堵塞的险路,无奈,骑马者皆弃马徒行。周瑜率兵追赶截击,获得战马三百匹,军威大振。

周瑜率兵屯驻北岸,约定日期大战曹仁。周瑜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胁,伤势严重,退兵回营。曹仁闻周瑜卧病在床,亲自督帅士兵上阵攻击吴兵。周瑜奋身而起,巡视各营,激励将士杀敌。

经过一年的交战,周瑜对曹仁“所杀伤甚众”,使得曹仁只好弃城而走。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州陵三个县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

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献计软禁刘备,直接管理刘备阵营的军队部属,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仍需牵制,又认为刘备恐怕难以控制,所以没有采纳。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驻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阳),突然病卒,年仅三十六岁。孙权听闻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承担。孙权称帝后,对公卿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2、周瑜两个儿子简介

周循,生卒年不详,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周循出身庐江周氏,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周循有当年父亲周瑜的遗风,被孙权厚爱,迎娶大帝长女鲁班。官至骑都尉,早卒。

周循,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很有周瑜的遗风,被孙权厚爱,迎娶大帝长女鲁班。周循早卒,死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前。因此以其弟周胤为都乡侯。

周胤,生卒年不详,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周胤出身庐江周氏,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次子。初任兴业都尉,娶宗室之女为妻,领亲兵一千,驻守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都乡侯。后因罪被免官为民,迁徙庐陵郡。

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替他求情,请求赦免其罪、发还他的兵马并恢复他的爵位。朱然和全琮又上书,孙权于是许可,诏书未发时恰逢周胤去世。孙权任命周胤为兴业都尉,又将宗室女嫁于他,领亲兵一千。周胤驻守公安时,因父亲的缘故受到孙权喜爱夸赞。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追录功臣。因周循已过世,于是封其弟周胤为都乡侯。周胤在功臣后代里爵位最高,然而却仗着父亲功劳居功自傲沉湎于酒色,后来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并迁徙到庐陵郡。

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联名上疏说请求看在其父周瑜的份上原谅周胤的过错。

孙权回复说他深深感念和周瑜的感情,看在两人的面子上,希望周胤能改过自新。这时朱然和全琮也上奏替周胤说情,于是孙权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正当这时周胤病死。3、周瑜死后孙权如何对待周瑜的儿子

我们都知道家中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孙权的哥哥,孙策给他创立下来了,而孙策起初只有18岁,因为父亲的死,手下也是一哄而散。是他的好友周瑜将他们家的祖宅让给了孙策家住,然后又带领了兵马支持孙策创立江东,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孙策创立天下的根本,可以说的是江东天下的创立有周瑜的功劳。

后来周瑜前去投奔孙策,但是他们两个人都是24岁,孙策给他授予官职,赏赐兵马,江南等地的人都把周瑜叫做周郎。而他们两个人娶了一对姐妹花,因为这层关系更近了一步,成为了连襟关系,可惜孙策死于刺客之手,江东的大权又落入了18岁的孙权手中。

因为孙权的年弱,政治局面又十分不稳定,周瑜又带领兵马前往都城,表明辅助孙权的决心,这样一个举措稳住了孙权的地位,让那些有二心的人不敢妄动。当时孙权年纪轻轻的上位,朝廷并没有授给他官职,他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将军,因此所有人对他没有礼数,是周瑜率先向孙权行君臣之礼,就是这样子形成了一个江东稳定的局面。

后来周瑜一直远镇外地,却赶上了曹操下江南,当时江东群臣所有人都支持投降,只有周瑜举荐的鲁肃和他自己坚决要求抵抗,并且力排众议说服了孙权抗击曹操。然后又亲自领军在赤壁之中将曹操大军击败,这才有了江东后来的江山。功劳之大,在整个东吴找不出第二个人,那么在他英年早逝之后,孙权对他的两个儿子又有什么做法呢?

周瑜的第一个儿子娶了孙权的女儿,史书上记载他有着周瑜的风范,但是很年轻就去世了。而他的第二个儿子很小的时候孙权就给他授予官职,后来又将自己家族的女儿嫁给了他,并且给他赐予了1000多的兵马,让他在地方驻守。后来因为孙权称帝,二儿子周胤被赐予了侯爵,可是不久之后就被判定有罪,而发配到南方去了。不觉让人有一点惋惜之情。

可是几年之后,孙权的大臣诸葛瑾等人连名给孙权上书说,我们曾经江东的元勋之子周胤,因为他父亲伟大的功劳,很小就被宠爱,所以他放纵自己给自己招来了祸患。但是我们作为臣子的认为,周瑜曾经在朝庭是国家的心腹重臣,在外面是名震天下的大将,每次亲自冒着枪林箭雨去做战,这才能打败曹操,保护了江东的平稳。

然而他刚死不久,就让他的儿子成为了平民,就让那些有功之臣看了不禁心寒呀,所以我们想替他向您求个情,饶过他的罪过吧。然而孙权在想念和赞扬了周瑜的功劳之后并没有答应,后来诸葛瑾等人连续上表,朱然和全综也上书求情,孙权这才答应,没想到现在这个时候周胤却因为病死了。让人唏嘘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草船借箭表现了周瑜的什么 草船借箭周瑜人特点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草船借箭》体现出周瑜是一个嫉妒贤人、心胸狭隘、为人阴险的人,而诸葛亮则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设计,善于利用敌我矛盾来处理关系的人。

周瑜简介

周瑜是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由于他长相英俊、精通音律,因此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三国演义》中将周瑜丑化了,实际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周瑜和诸葛亮关系好么?两人到底是敌人还是朋友

全文共 1626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诸葛亮两人唯一一次合作就是在赤壁之战上,不过当时要比名气还是周瑜更大一些,而且周瑜也是总指挥官算是击败曹魏的最大功臣。但是在演义里,周瑜和诸葛亮像是一对冤家,而且周瑜还说出了“既生瑜何生亮”这样的话。我们仔细想想,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完全是没有理由的一件事,当时诸葛亮也没战胜过周瑜,两人的关系可能也是相互尊重。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众所周知它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是由明朝的罗贯中在当时流行的话本的基础上收集改编而成的,全书大部分讲的是在东汉末年时期,三国鼎立,群雄争霸的现象,记录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故事。其中以蜀国是正统,小说中的正面形象是关羽和诸葛亮;反面形象是曹操;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人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心胸狭隘的周瑜;忠厚老实的鲁肃;英勇的张飞、许诸、典丰;还有因为行间而名流千古的蒋干,性格各异。

如果要我说令我记忆最深的那一定是蜀国的诸葛亮,他无疑是一个能文能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聪明能干、可以呼风唤雨的忠臣。他是朝堂的一个大英雄,作者用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斗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等多个事件来向读者展示了他的能力,真的令人叹服。

《三国演义》是章回体小说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同凡响,其中,许多故事情节都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包括:草船借箭、空城计、大意失荆州......。这里面我最感兴趣的那一定是三气周瑜了,一气周瑜,当时周瑜与刘备提前约好的,让周瑜攻打曹军占领的南群。周瑜遵守约定率兵出战了,曹仁见到周瑜,命令士兵们大骂周瑜,于是周瑜口中喷血回到营地。第二天,周瑜来到南群,听到赵云在城楼上大喊:我奉军师之命,已收复此城,周瑜盛怒,即将要率军攻打荆州和襄阳,哨兵来报告说:诸葛亮派人拿到了魏军的虎符,急忙连夜赶到荆州、襄阳,骗人说曹仁在等待救援,诱惑他的守城军出城救援,然后张飞、关羽轻而易举地拿下了两座城,周瑜听说后,被气得伤口复发昏了过去。

二气周瑜,周瑜好不容易缓过来后,痛批诸葛亮,还派鲁肃去劝刘备归还荆州,但刘备怎么可能答应,最后好不容易劝服诸葛亮答应为他攻下西川,然后还荆州。周瑜因此特别烦恼,听闻刘备突然丧妻,心生一计,将游泳主公的妹妹嫁给刘备,以此将将他骗过来,然后监禁他,用他换回荆州,不料却被赵云坏了好事,刘备准备带其妻逃到江边,此时,诸葛亮和周瑜率兵来到岸边,周瑜却在黄州遭到了关羽、黄忠、魏延的大力阻挠,失败而终,士兵们一起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一气,又大叫一声,旧伤复发,直接晕倒在了船上。

三气周瑜,此时周瑜终于当上南郡太守,报仇心急,要鲁肃为其做说客,告诉刘备:“孙权愿意出兵帮助,以攻取西川做为嫁妆,送给皇叔,然后你把荆州归还东吴,所以当吴军通过荆州的时候,希望你可以供给他们粮食”,诸葛亮听后拍手叫好,却在私下吩咐赵云悄悄行事,周瑜听后,连忙派兵赶到荆州,糜竺奉刘备之命告诉周瑜:“刘备方面已经准备就绪,守在城外了,周瑜天真的相信,根本不知道自己中计,赵云在城楼上大喊:“军师已经看懂了你的诡计,让我来守城,周瑜急忙之下退兵,而此时,张飞、关羽、黄忠、魏延已经从四面围攻而来,此时“活捉周瑜”的口号已经漫天飞舞,周瑜被气坏了,大呼一声,就伤崩裂,跌下了马,最终被众将救上船。

虽说诸葛亮费尽心思的气周瑜,但是周瑜死后,诸葛亮却也是很悲伤,因为他痛失了一个能力相当的敌人。三气周瑜这个故事给我以非常深的感悟,诸葛亮虽然很聪明地三气周瑜,但周瑜死后却颇多悲伤,诸葛亮还是蜀国的一个大英雄呢。

读完《三国演义》,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它的认识,它的文学精华非常之深厚,情节与情节之间非常连贯给人一种想一口气读完的感觉,作者用词精当,读来人物犹如跃然纸上,将读者和故事情节巧妙地黏合在了一起。细细品味,《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每读一次,感触就会越多,理解就更确切,自己的文学素养也会在无形中不断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周瑜死后小乔为什么消失了?小乔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的老婆小乔也算是三国时期的大美女了,只是可惜周瑜英年早逝,最终没能和小乔一起携手到老。不过周瑜死后好像小乔也跟着一起消失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三国里周瑜去世后,小乔也就没什么记载了,所以关于小乔后来的事情也都成了谜。这里我们也就帮大家做一个分析,看看小乔今后的结局有可能是怎样的。

三国时最有名的美女,是貂蝉。但要说三国最让人心痒痒的美女,莫过于大小乔这一对儿人妻了。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曹操曹阿瞒可是一直惦记着这对儿姐妹花,据说发兵东吴,就是为了抢女人去的。

毕竟貂蝉虽美,但男女关系太为混乱,倒了几手了,反倒让人欲望不那么大。倒是大小乔,一直是养在深闺,妾不如偷嘛。

大小乔两姐妹,一个嫁了孙权,一个嫁了周瑜。孙权就不说了,江东王。周瑜,说是三国第一美男也不为过。后世有一个成语叫“一时瑜亮”,讲的就是周瑜和诸葛亮。但和诸葛亮纯粹的文士形象不同,周瑜是个儒将,长得高大威猛英俊,而且还懂得音律,属于顶级的招女孩子喜欢的那种人。

但说起来这对儿姐妹花,也不是愿意就这么嫁了的。虽然在电影《赤壁》里面,周瑜和小乔情意绵绵的,但其实大小乔是孙权和周瑜破了宛城之后,俘获的。毕竟大军破城,奸淫掳掠那是少不了的。大小乔的家眷,想必死在东吴刀下的也不少,这样自然称不上什么情意绵绵。但在那个时代,一介弱女子,又能如何呢?

周瑜死后,小乔在江东靠着周瑜的余泽,一直安然无恙地活到了47岁,在那个年代也算是高寿了。但毕竟大都督不在,小乔过的肯定没有之前那么好,并且小乔没有和周瑜生孩子,一直在抚养周瑜和其他人生的孩子,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也就可想而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如果周瑜没有早死,是不是能实现"二分天下"?

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在三国时期的“三足鼎立”之前,周瑜曾经有过一个“二分天下”的设想,而且为了这个设想,他费尽心力才得到了孙权出兵的许可,然而却在途中不幸病逝,当真是可惜。那么,我们不妨来假设一下,如果当时周瑜很幸运,并没有因病去世,那么他这一个未竟的遗志,又是否能够被实现呢?

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二分天下之计是周公瑾未竟的遗志,我们在史书中可以得知的是,周瑜费尽千辛万苦才从孙权这里得到了出兵的许可,最终却因为旧伤的复发,不幸英年早逝。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这些历史艺术加工成了诸葛亮三气周瑜,对于略微可怜令人同情的周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那么,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周瑜身体健康,二分天下之计,是否能够成为其毕生的骄傲呢?笔者认为,这个计划的风险过大,能够完成的几率无限接近于零。

首先,我们来看东吴国内军力。赤壁之战后,吴军的士气是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可是,在荆州的消耗战中,东吴必须承认。在陆战方面,吴军的战斗力是十不存一,他们引以为傲的高昂士气,也在数次败仗中损失殆尽。之后,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士兵们拼命夺来的荆州就这样给孙权借了出去。别说周瑜,就是普通将士也是心有不甘。另外,从补给线角度来说,东吴依旧没有优势。

既然荆州已经借出去,那么,夺取西川的计划必须放弃荆州这个缓冲地带。从后来刘备取西川的战役来看,西川刘璋虽然暗弱,可是排外的川人并没有这么好对付,刘备是汉室宗亲身份高贵,也有正义的名号,尚且得到了誓死的抵抗,如果周瑜率领吴军到来,只怕所有兵马都会交代在这里。运气好的些的话,也就是持久战,这对东吴漫长的补给线来说真的是灭顶之灾。所以,从军事方面来说,周瑜想要越过荆州,直取西川的计划太过于不切实际了。

紧接着,不论军事的话,政治方面,周瑜真的有能力出征西川吗?我们大概估计一下,刘备当初取西川,调动了一大半他的主力部队,东吴要想取得同样的效果,至少也需要六成以上的主力精兵。这么多兵力不在江东,曹操趁机来犯怎么办?刘备撕毁盟约该如何?这还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孙权放心周瑜带着这么多人马远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功高震主,自古都是君王的大忌。凭借赤壁之功,孙权在江东已经找不到一个可以和周瑜相提并论的人,甚至包括他自己都不能。所以,本就忌讳周瑜领兵的孙权,你能指望他放心周瑜远征吗?到时候 就算他放任周瑜出兵,也会像蒋介石一样越级指挥,将战事搞得一团糟吧。

二分天下之计,是一个未能实现,甚至说连试都没有试过的大胆构想。笔者仅仅推测其会失败而已,究竟如何,只有平行时空中,没有去世的周瑜才知道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的形象 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的英雄形象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念奴娇·赤壁怀古》塑造了一个英姿勃发、年少风流、儒雅娴静,又取得丰功伟绩的英武的周瑜形象,作者借咏史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词的下阕从周郎引发,作者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作者借用小乔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周瑜打黄盖如何理解,它的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打黄盖的意思指的是两相情愿,泛指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般是用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它的出处是在《三国演义》中记载: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和、蔡中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和、蔡中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的赤壁之战惨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周瑜打黄盖的故事简述 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成功了吗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这个可是非常经典的一句歇后语了。而且也是经常被用在生活中。那么这个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呢?他们使用的这个苦肉计最后成功了吗?经过如何?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周瑜打黄盖的故事简述

在《三国演义》中演绎: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说的是赤壁之战,苦肉计只不过是用挨打的方式使我方武将假降于敌方。讲的是周瑜打黄盖,黄盖船带火油诈降驶向曹操战船,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操连船的故事,黄盖故意倚老卖老,和周瑜唱反调,周瑜忍心打三代老臣黄盖,就这样蒙蔽了很多的双眼。

然后黄盖再暗渡陈仓派心腹给曹操送反叛信,到后来借东风火烧曹操百万大军此一战三国形势基本形成黄盖也是赤壁之战不可缺少的人物。

2、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成功了吗

成功了。

其中在打黄盖时有一个很小的插曲:周瑜要将黄盖斩首时,鲁肃替黄盖求情,而且暗示一旁观看的诸葛亮一起求情,但是诸葛亮一点要求情的意思都没有。等到黄盖被打五十大板之后,鲁肃去营中找诸葛亮质问:“黄盖被打,我等都去求情,你是贵客,为什么见死不救?”诸葛亮听完脸色一变:“子敬(鲁肃的字)欺负我啊!”鲁肃就疑惑了:“我一直对待你都不错,哪来欺负你?"诸葛亮大笑着说:这是周瑜和黄盖在用苦肉计,利用假情报让蔡中蔡和传消息,我怎么可以随便说出?"鲁肃显得有点不相信,诸葛亮又说:"这事千万别告诉周瑜.要不他又要找我麻烦了,你只说我也埋怨他就行了。"鲁肃便答应了。回到周瑜营中,周瑜问鲁肃:”诸葛亮对此事有何看法?“鲁肃便按照诸葛亮教他的回答:”他说他也埋怨都督做法。“周瑜听完非常高兴:”这次瞒过他了。“鲁肃问怎么回事,周瑜回答:”这是我和黄盖为了麻痹曹操使的诈降计,看来诸葛亮完全不知道,这人未必是我对手。"鲁肃听完大吃一惊,心里暗暗佩服诸葛亮的先见之明。

可见苦肉计瞒得过曹操,瞒不过诸葛亮。要是曹操像诸葛亮一样谨慎,那么黄盖那五十杖不单白打,赤壁之战的历史也要改写了。

周瑜打黄盖后来演变成一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周瑜打黄盖是怎么回事?周瑜为什么要打黄盖?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身为东吴孙权的谋士,他的智慧除却几个对手,自然也是才智出众。我们都知道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前,曾经发生过一件事,就是周瑜下令鞭打黄盖。周瑜做事自然是有自己的道理,旁人可能一时之间想不明白。那么,周瑜为什么会对同一阵营的黄盖用刑?这中间有什么深意吗?

民间就有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我们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也可能只知道其表面现象,更深入点,知道其引申意义,但是其背后的故事,以及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你真的都知道吗?如果不知道,那就跟着我一起来看吧。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著名的将军,其长相十分的俊美,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美男子中还会带兵作战的。由于出生于贵族,在许多方面就比别人先成长一步,这也使得他在年轻时候就与吴国大将孙策交为知己,后孙策去世,孙权继位,周瑜与刘备联合击曹军。这时,便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周瑜为国家做过许多贡献,但无奈就是天妒英才,年仅36岁便去世了,死于公元210年。

周瑜的一生可谓是辉煌的一生,他不仅带兵作战非凡,而且长相俊美,官至都督的他,在位期间竟然发生了“周瑜打黄盖”的故事,那么此事的由来究竟是为何事呢?

那时候正值东汉末年带兵作战期间,周瑜坐在帐中,如有所思,神情严肃,这时黄盖悄悄的走了过来。周瑜见此,立马问道黄将军前来有事吗?黄盖也是一代忠臣,见到周瑜是这般模样,故进来询问一番。仔细一问,才知道周瑜是因为曹军来袭,却不知所措,恰好蔡氏兄弟又来诈降,这使得他有点犹豫。

经过后来的一番谈话,黄盖知道,周瑜此时正在想一个计谋,来骗过前来诈降的蔡氏兄弟,从而使得他们传话给曹操,使得曹操听了假的消息,进而周瑜这方才能够取得胜利。用而这个计谋恰哈是需要很残忍的“苦肉计”。

但忠心耿耿,一脸严肃的黄盖此时便毫不考虑的发出请求:他来出演。周瑜觉得这个“苦肉计”太残忍了,担心黄盖身板遭受不住。但是在黄盖说为了江东父老,为了国家的胜利的时候,毅然决然的要来出演这场“苦肉计”的时候,周瑜被黄盖的精神所感动,同意了这场“苦肉”。

于是在后来的军事会上,黄盖假装与周瑜不合闹矛盾,甚至还轻视周瑜等人的能力。这时黄盖就被周瑜下令斩首,但由于黄盖为老功臣,多位将军为之求情,就将斩首改为笞刑。黄盖放在地上鞭打,打了许久,直至血肉模糊。最后,被打得动弹不得的黄盖被人拖走,此后黄盖在床上不能够自理。

这恰恰是做给蔡氏兄弟看的,蔡氏兄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便将这一假情报传回曹营,曹操闻之,深信不疑。后来黄盖领军前来,由于没有防备,再加上曹操的战船都连在一起,故后世还有了周瑜“火攻”的典故。

至此,“周瑜打黄盖”就是这样了,幸得老将黄盖的配合,才使得这场计谋完美的演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正因为此,他们也取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至于这个“周瑜打黄盖”便也流传至今,成为了一段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