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考前三个月家长该怎么做(经典20篇)

浏览

3614

文章

33

篇1:家长如何给高考复读生解压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在高考结束后,总会有一些考生,或是因为没有去到理想的学校,或是因为考试期间,失常的发挥,选择复读。复读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那么家长如何给高考复读生解压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心理篇

家长要理解:复读中最累的是学生,要保持适当的弹性,对学生提出超出能力范围的要求,就会变成不必要的压力,也会成为自暴自弃的原因。营造宽松、和睦、安静的家庭氛围。给孩子鼓励与支持,坚持不懈的学生,才会达到预期目的。

沟通篇

1、选择复读时,要重视与孩子多进行沟通,给孩子充分的信赖和鼓励。同时,和孩子共同分析合理可行的目标学校,否则,适得其反。

2、要信赖复读学校的教育系统。出现问题时与,要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在短期内解决。

学习篇

对复读的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要过分在意,第一学期是概念积累,整理阶段,分数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

健康习惯篇

1、不要让孩子经常学习到深夜。过度疲劳会使考生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对于薄弱学科,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在适当放松之余弥补。

2、复读的过程,其实也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最佳时机。由于高三生活的快节奏,使学生会对学习产生疲态。此时,就会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所以,如果孩子有迟到早退的现象,家长要及时提醒孩子。以免因小失大。

为了复读生更好的完成考试,家长们要鼓励孩子,要知道如何缓解高考学习压力。想要了解更多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请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学生高考家长过分关心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高考家长过分关心

考前该怎么关心孩子”、“平时该注意什么……”临近高考,不少家长寻求“助考经验”。记者昨天采访了部分往届考生,也总结了历年高考一些常见的“乌龙”事件,对临考前家长的言行举止“宜”与“忌”提些建议。

有些话请不要说

不少往届考生说,临考前,父母总希望鼓励孩子好好考试,但一些话说出来会适得其反。近来,某网站调查“考生最不愿意听到的话”,具体有:“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检验你复习好坏的时刻来了,你要好好把握”、“好好考,考上了是全家的光荣……”

考生们说,这些话在父母看来是鼓舞士气,可在临考前几天的紧张环境下,对自己反而会产生莫名的压力。与这些话相比,考生更愿意听到“路上注意安全”、“天气热,多喝些水”之类关心的话语。

有些“关心”适得其反

高考前,有些家长变得十分紧张,照顾孩子小心翼翼,没想到这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过来人”小李说,考试前,父母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苹果削好后切成块状,插上牙签,端到房间;本来热闹的家庭突然变得很安静,父母电视也不看了,甚至说话也很小声,这些“反常之举”让小李感觉恐慌。

教育界人士建议,考生父母不要刻意改变原有生活节奏,维持平常状态就好。心理专家还提醒家长,可根据孩子性格特点,创造适合孩子的复习环境。如性格开朗的孩子,不必刻意回避“考试”、“紧张”等词汇;而对心理负担较大的孩子,应多给他们独处的时间。

有些“功课”需提前做编辑推荐:高考两日考生膳食推荐

去年,有个考生中学考试,可开考前半小时,他和家长却赶到了模范中学,发现进错考场,好在碰上民警,一路绿灯将其送至考场,才没错过考试。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老师提醒:开考前几天,家长最好到考场“踩点”,估量路上用时,看看路况交通、考场周边环境等。今年,本市许多工地在开工,公交路线可能会有所改变,家长最好乘交通工具去一趟考点,计算送考时间,放弃过于拥堵的交通路线改乘地铁等。

以往高考,还有考生一时疏忽将手机带入考场并忘记关机,结果以作弊处理,带来无法挽回的遗憾。考试三天内,考生尽量不要把手机带出门,如果带了,进场前家长该提醒子女将手机交给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考前家长的10个行为准则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1.不要给孩子制订每科考试分数指标,不要规定孩子考上什么学校,否则会给孩子加压。

2.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吃饭时或休息时听听音乐。不要在孩子复习时轻手轻脚走进他房间,又送牛奶,又送水果。

3.坚决避免家庭纠纷,家长不要在考生面前争吵。

4.不要替孩子清理书桌、书包,以免孩子为找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而烦躁。保持平时的自然状态。

5.不要渲染考试的艰难和后果。中、高考与平时的模拟考试本质没有多大区别,只是这一次考试的成绩关系重大,不行再来一次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6.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对考生的考试用品、准考证等东西做必要的督促检查,对去考场的路线、赴考场时间做必要提示。多做少说,不要反复“强调”。

7.如果孩子不同意送考最好不要送。不让送你去送,伤孩子的自尊心;让送不送影响孩子的信心。一切必须因人而异,以满足孩子需要为准。

8.不要在考试期间打听孩子考试情况,否则易引起孩子情绪波动。

9.做好疾病预防。要格外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生感冒等方面的病症,要及时服药或就医,防止病情加重,影响高考。

10.保证孩子休息。要教育孩子该休息时就休息,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扎在习题堆里死打硬拼,甚至通宵达旦,造成疲倦不堪,这样反而无助于中、高考成绩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考三天家长言行举止须注意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考前该怎么关心孩子”、“平时该注意什么……”临近高考,不少家长寻求“助考经验”。记者昨天采访了部分往届考生,也总结了历年高考一些常见的“乌龙”事件,对临考前家长的言行举止“宜”与“忌”提些建议。

有些“关心”适得其反

高考前,有些家长变得十分紧张,照顾孩子小心翼翼,没想到这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过来人”小李说,考试前,父母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苹果削好后切成块状,插上牙签,端到房间;本来热闹的家庭突然变得很安静,父母电视也不看了,甚至说话也很小声,这些“反常之举”让小李感觉恐慌。

教育界人士建议,考生父母不要刻意改变原有生活节奏,维持平常状态就好。心理专家还提醒家长,可根据孩子性格特点,创造适合孩子的复习环境。如性格开朗的孩子,不必刻意回避“考试”、“紧张”等词汇;而对心理负担较大的孩子,应多给他们独处的时间。

有些话请不要说

不少往届考生说,临考前,父母总希望鼓励孩子好好考试,但一些话说出来会适得其反。近来,某网站调查“考生最不愿意听到的话”,具体有:“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检验你复习好坏的时刻来了,你要好好把握”、“好好考,考上了是全家的光荣……”

考生们说,这些话在父母看来是鼓舞士气,可在临考前几天的紧张环境下,对自己反而会产生莫名的压力。与这些话相比,考生更愿意听到“路上注意安全”、“天气热,多喝些水”之类关心的话语。

有些“功课”需提前做

去年,有个考生在南洋中学考试,可开考前半小时,他和家长却赶到了南洋模范中学,好在碰上民警,一路绿灯将其送至考场,才没错过考试。本市有很多学校校名相差一两字,家长和学生很容易混淆,比如格致中学和东格致中学;卢湾高级中学和卢湾中学;北郊中学和北郊学校等。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老师提醒,开考前几天,家长最好到考场“踩点”,估量路上用时,看看路况交通、考场周边环境等。今年,本市许多工地在开工,公交路线可能会有所改变,家长最好乘交通工具去一趟考点,计算送考时间,放弃过于拥堵的交通路线改乘地铁等。

以往高考,还有考生一时疏忽将手机带入考场并忘记关机,结果以作弊处理,带来无法挽回的遗憾。考试三天内,考生尽量不要把手机带出门,如果带了,进场前家长该提醒子女将手机交给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考注意事项 家长牢记三点减轻孩子压力

全文共 23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已经是高考的第二天了,高考有哪些注意事项各位家长们都了解了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一些高考注意事项,希望家长们能够了解一下,您不要给孩子们过大的精神压力

高考家长注意事项

记好带队教师联系方式

专家建议,对一些自理能力较差的考生,考前一天临睡前,家长要督促其准备文件袋,把身份证、准考证、文具等装好,并放在家中醒目位置,出门前可以方便拿取。

今年高考对于忘记带证件的考生,在带队教师证明下是允许进场考试的,但第二场开考时必须带来。建议考前一天,家长要和考生一起记录好考场带队教师的联系方式。>>>高考前一个月的三大饮食禁忌

另外,专家还提醒考生,不要携带小刀、涂改液、改正带、计算器等违规用品入内,尤其不要携带手机,家长在给考生准备手表时,请选择机械表,不要选择电子表。

午休时间半小时即可

专家说,应考时一定要提前出门,尽可能留足余地,最好有十分钟空闲让考生进考场后调整情绪,以更好地适应考场环境。

“如考点离家要30分钟车程的话,最好提前订个高考房,但最好只是午休。很多入住高考房的考生会因环境改变、噪音等问题而失眠,影响第二天高考。如果必须要住一晚,最好在6月5日晚就入住,提前适应。

专家建议,高考期间考生午休时间不必太长,半小时即可,给孩子一点清醒的时间,千万不要睡过头。>>>高考后需要解决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服装的选择上,专家建议,如果在本校参加考试的考生,最好穿着校服,更有利于增加熟悉感;外校考点考试的考生,最好穿纯棉衣裤,透气性、吸汗性、舒适感更佳。

考后只看表情别盘问

“考生考完,家长最好只看表情别盘问。”这是专家的经验之谈,“也别让孩子对答案。”

当考生遇到不佳“状况”时,闫宏伟建议,父母要多给孩子说“要难都难,别泄气”之类的话,还可以给孩子适当的肢体接触,抱抱他,搂搂他,轻拍他,只要孩子认真做好试卷,发挥出正常水平就好。

高考期间,家长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孩子搜集一些准确、权威的报考信息和资料,以备孩子报考志愿时参考。至于学科和应试指导,需要时可以寻求有经验老师的帮助。

高考家长应注意什么

心态平和快乐陪考

马上高考了,家长想帮孩子提高成绩已经不现实,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创造一个良好的临考环境。

过来人说:考试期间,家长首先要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如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考不好,整天愁眉苦脸少说话,其实,这种情绪或多或少会传染给孩子。此外,来自各方关于高考的动态,家长务必要冷静对待,更不能把一些小道消息随便传给孩子。>>>应考前五招减压让考生赢在考场

让孩子少喝碳酸饮料

高考前最忌讳的就是改变平日的饮食规律,特别是高考这几天,有的家长精心为考生准备丰盛的大餐,导致暴饮暴食,结果闹肠胃病进了医院,直接影响应考状态。

过来人说:一日三餐要注意荤素搭配,新鲜的水果蔬菜不能少,品种多样才能保证营养全面。另外,补充水分的最佳方式是喝白开水或矿泉水,碳酸饮料会增加肾脏负担,使人产生困倦感,尽量不喝或少喝。

切忌使用“激将法”

很多家长对学习差的孩子喜欢使用激将法,希望通过言语上的刺激收到特殊效果,但也很可能打击到孩子自信心。>>>考生们饮食需注意什么

过来人说: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树立信心,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呵斥。其次,通过暗示让孩子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优点,告诉孩子“你行”,教会孩子对自己说“我行”。

家里准备一个药箱

孩子备考期间身体可能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肠不适等。

过来人说:家里要准备一个小药箱,孩子一旦出现什么身体不适,服点药就可以解决了,能减少孩子心理上的波动。

高考家长时注意事项

午休时间不宜过长

考试期间,考生脑力和体力消耗很大,中午应进行短暂的午休。但午觉不宜睡得太长,特别是一些从前没有睡午觉习惯的考生,容易打乱生物钟,导致下午考试头脑不清、状态不佳,严重的会出现失眠。

过来人说:建议家离考场比较远的陪考家长,提前在考场附近订个钟点房让孩子午休,只要舒适安静就可以。孩子的午休时间也不必太长,半小时左右就行。>>>考生考后更需关怀

少会客多聊天谈心

安静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复习。在孩子考试阶段家长最好不会客,不得不会客的话最好在家庭以外进行。

过来人说:建议家长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但不要打扰孩子的备考情绪。比如可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心里话和苦恼说出来。

督促备好考试物品

前往考场前,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的物质准备,把橡皮、小刀、尺子等准备好,最好都放在一个口袋里。同时了解交通线路,算好路途时间,考虑好一旦在去考场的路上发生交通堵塞采取什么解决方案,做到心中有数。>>>高考来临教你消除夏打盹的三个方法

过来人说:考生证、身份证、考试用条形码是考生入场参加考试的必需凭证,家长应督促考生妥善保管好。钢笔、圆珠笔、填涂答题卡用的2B铅笔、橡皮、参加英语听力考试用的带耳机的收音机等考试用品要提前备好。

出考场不说“正确答案”

不少家长表示,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关心孩子,关键时刻应该陪在他们身边。然而高考期间,孩子很敏感,家长陪考需要事先和孩子商量好,若孩子不愿意,家长又不放心,可采取尾随方式陪同,以便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过来人说:切忌孩子一出考场就问他考得怎么样;不要告诉孩子你已在场外得到的正确答案,也不要对孩子说诸如“人家说那道题很容易”的话;注意聆听孩子的话,及时给予鼓励和劝慰。

结语: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陪考家长的注意事项大家都了解了吗?陪考的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哦,或许你们的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发挥。还有小编在这里要预祝所有的考生都能够考取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考后的孩子有些“失控”家长需及时疏导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有些孩子考得不理想,感到对不起父母和亲人,萎靡不振,心情烦躁,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家长如果再埋怨孩子,不理解、不关心、不开导,孩子极易干出傻事。

有的疯玩 有的狂睡 有的抑郁

高考(微博)后的孩子有些“失控

本报讯(记者毛茵)高考过后,孩子和家长都松了一口气。可昨天,众多妈妈却向本报心理会客室反映,考后空白期的孩子发泄有点过火,让人非常担忧。

从高考最后一天考完英语,小姚就到同学家疯玩,至今一周没有落家。妈妈打电话找他,他正在清江飘流。

与小姚相反的是:小希天天睡不醒,吃了睡,睡了吃,她说要把12年欠的觉都补回来。胡群的妈妈在网上求助,自己儿子没日没夜玩游戏,不晓得他是没考好犯抑郁还是要发泄什么,父母说什么他都不理……

华中师大一附中高级心理咨询师尹邓安老师说,孩子高考后,家长一定要把好两关:一是乐极生悲关,二是悲观失望关。有的孩子高考成绩比较好,家长和本人都较为满意,孩子想干嘛家长都同意,即使孩子做出些出位的事情,家长也不提醒制止。这些行为若不加过问,很容易出事。

有些孩子考得不理想,感到对不起父母和亲人,萎靡不振,心情烦躁,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家长如果再埋怨孩子,不理解、不关心、不开导,孩子极易干出傻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长如何调节高考落榜生心态

全文共 1349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考前的心理状态,殊不知考后的心理状态更应关心。孩子考前一般会有对预期目标能否实现的焦虑感,而考后若失利则需面对的则是巨大的心理落差,对于孩子高考失败后家长应该怎么做?通过的工作人员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家长如何调节高考落榜心态?

家长在这个阶段也要及时调整心态。孩子高考落榜的确令人惋惜,但不论家长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失利的结果都是无法改变的。后悔、抱怨于事无补,只能增加心理负担,致使一家人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之中,无力面对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这时,家长应明白孩子的身心健康比自己的面子更重要。还有,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自己的言行中体会到成败并非只此一举,尽量淡化落榜对父母产生的影响,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家里恢复健康向上的生活气息。

另外,还要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如果发现他有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的倾向和行为,要加强沟通和引导,让孩子认清和面对现实,正确对待暂时的失败,并尽可能利用自己或者亲友中的例子对孩子进行有目的的教育,让孩子尽快从失意和消沉中走出来。

正确面对落榜后产生的不良情绪,孩子在落榜后产生不良情绪是一种正常表现,高考落榜生首先要学会接受,并且坦然面对,让自己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高考:错失了上大学的机会,并不见得人生自此就是灰色的,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从此以后就是一个失败者。上大学不是唯一的成才之路,在今后的人生里,落榜生同样有很多的机会可以重新胜出。高考落榜,只能说明你不适合走“考试”这条路,人生中还有很多条路是可以选择的,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落榜生的心理调整最关键的在于平衡自己的心态和重塑自信心。其实,读书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读大学。读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学会思考的方式,学会如何处理事情,所以没有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你的寒窗苦读白费了。读完高中其实就是一种成长。”邓文英说。

还有一些考生担心不读大学就难以成功或者难以在事业上大展拳脚。一个人是否能成才,并不是单看学历有多高的,而是要看其能为社会做什么,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想成为人才就需要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三者的综合发展,而这些能力其实在社会中都可以获得,尤其是操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更容易在社会中得到发展与提高。可以说,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更快,也更有针对性。

一扇门关上,必然有另外一扇门向你打开。高考落榜后,仍然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可以自主创业;可以外出打工;可以参加成人高考;可以复读。

对于参加工作者,要认识到,刚刚高中毕业,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专业知识不够,社交沟通能力不强等等,但是没关系,关键在于能坚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只要坚持学习,就有机会获得成功。另外,不能上大学,并不意味着不能在大学中学习。现在很多大学的教材都可以买到,大学的课堂也是开放的。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某个专业的大学教材来学习,甚至可以去离工作或生活地点近的大学旁听。不仅如此,现在网络资源丰富,你还可以上网学习。

小编建议这个时候的家长不要埋怨和责怪孩子,孩子高考也尽力了,同时一次的高考失败不能决定自己的以后道路的发展,所以说要找到如何缓解高考学习压力的办法,同时高考失败后孩子有很多种人生道路上的选择,所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思想压力不要太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对于高考失利的孩子,家长能做什么?

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高考失利孩子家长能做什么?

高考成绩出来后,那些考生的家庭就上演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情况。高考生小林平日成绩中上,由于考前过于紧张,发挥失常,高考成绩没有上本科线,他自从知道自己成绩开始,就变得特别的沉默,觉得所有人都对自己不好,几天不说话,不出房间,甚至不吃饭……

对于高考失利的孩子,家长能做什么?

等待给孩子调整心情的时间

当知道自己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其实考生内心都是比较失落的,毕竟12年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只是有的表现了出来,有的则藏在心里。不管哪种情况,建议家长这时候不要指责挖苦讽刺考生,而是应该理解考生,在情绪上实现与考生共情,不仅在言语上,在表情和身体姿势上也要完全接受考生的现状,并表现出理解和支持。可以先给考生一个空间、一定的时间,甚至避开一些社交活动,让他自己与自己的挫折相处,调整自己的心情。疏导带孩子出去走走开阔视野心胸高考失利出现心理问题,大都是孩子的意识认知出现问题。

有的考生平日成绩本就不够上一本,却希望自己超常发挥能上北大清华。有的考生平日成绩都达不到本科线,却因为没有考上本科而郁郁寡欢。这些都是因为考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准确,思考的方式不对。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开阔孩子的视野。旅游,一方面通过运动,释放负面能量,一方面通过去一个新的陌生的地方,增长考生的见识和阅历,让其思维方式能得到改变,更容易从死胡同里走出来。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的考生,遇到高考失利,有时候会觉得这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从此自己就得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生活失去信心,殊不知,高考失利仅是人生这场马拉松长跑中的一次跌倒而已。

但是考生的生活环境单纯,阅历有限,因此,建议孩子多看看名人自传和一些励志的书籍,因为没有哪个成功的名人是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孩子能从这些名人身上学会怎样面对挫折。如居里于1906年因车祸而丧生,居里夫人悲痛万分,但她竭力控制自己,独撑家政,抚养孩子成才,并继承丈夫遗志,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一生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正值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却遭遇瘫痪、失眠。但他意志坚强地以口授或在特制的有框格的纸上写作,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但稿件寄出后却因战时邮政混乱而丢失,他竟又重写了一遍,最后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重铸帮孩子分析失败原因和新的可能高考在人的一生中,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小片段,即便上不了重点本科或上不了本科,也不意味着整个人生就是失败的。

在孩子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以及新的可能,并确定新的目标。其实高考一次失败,也仅是一次失败而已。也有人选择读专科,然后再专升本,也有在读专科的同时自考本科文凭,毕业后用双文凭找工作。几年前就有类似案例,这种比较上进又努力的学生,就业单位也是很欢迎的。不过,情况严重的或家长和自己都无法从失利阴影走出来的,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考来临时家长如何做到和孩子良好的沟通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孩子伤不起家长沟通六要诀

家长:儿子就要高考了,他现在成了“玻璃”做的,说不得,碰不得,我们随便说点什么,他马上就火了,总嫌我们唠叨,不信任他,乱说话影响了他的学习情绪。我们烦恼极了,请专家指点一下,我们到底该如何跟他沟通?

专家:想要缓和孩子们的情绪,还是要依靠家长沟通技巧的提高和改善。为避免磨擦、缓解矛盾,这里为家长们提出六条建议;

一、正确对待孩子缺点,切忌说话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学会留心静静聆听孩子说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受重视;

三、学会以平等身份交谈,这会让孩子感到轻松自在;

四、只做孩子的顾问、盟友,不做经理人,提出建议而不插手干预;

五、家长要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擅入他们房间,不问他们不想答的话;

六、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效果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前家长十条忌语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随着中、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数万成都学子在历经寒窗苦读后,即将走进考场;而对于家有考生的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度过这一时期,如何帮助孩子轻松自信地迎接中、高考?

忌语二:“祝你成功!”

点评:与其祝愿成功还不如换成“注意安全”、“一路小心”等关心考生安全的话语,因为这样传达的信息是“爸爸妈妈关心我,而不只关心我的成绩”。

忌语七:“再坚持一下,好好把试考完,你和爸妈就都解放了。”

点评:孩子听到这话,会感觉自己是家长的负担,好像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碰到倔强、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顶撞,以至于伤害双方感情。

忌语一:“加油!爸爸妈妈等你成功归来!”

点评:高考是一种能力考试,如果家长不切实际地乱嘱咐,反倒让孩子心里更没有底气。

忌语四:“我们家孩子模考成绩回回棒,老师说考清华北大没有问题!”

点评:模考毕竟不是真枪实弹的考场。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才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挥。

忌语八:“同样是人,我就不相信我家孩子比人家的差。”

点评:往往有一些家长喜欢拿孩子来相互攀比,其实,只要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就应该有所满足。

忌语六:“现在检验你复习好坏的时刻来了,你要好好把握。”

点评:如今的孩子都知道高考的重要性,家长说这样的话,多半会让孩子那本来就容易波动的情绪更加难以平静。

忌语五:“把题看仔细,认真答题,千万不要有任何大的疏漏,争取多拿分。”

点评:高考前老师已反复叮咛,这时家长就无需多说。因为考生都不愿在已掌握的知识点上丢分。

忌语十:“考不上爸爸妈妈也不会怪你,明年我们再重新复习。”

点评:很多家长希望用这样的话来给孩子减压,帮他们宽心。其实,大部分考生对这句话非常反感,他们觉得还没有高考就说这话,就是家长对他们能力的一种否定。

忌语三:“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

点评:如果过分强调高考在人生中的作用,认为孩子如果考不上好的大学,就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前途。

忌语九:“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争气,要有出息。”

点评:很多家长都认为,在孩子没有成人之前,孩子学习优秀、自觉、求上进就是对父母悉心栽培最好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学生高考前家长最好不要说这些话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高考家长最好不要说这些话

下面的几句话在考前最好不要对孩子说。

1、好好准备,争取来个超常发挥。

如果您这样说,孩子会想,如果我没有超常发挥,甚至是发挥失常了怎么办?反而会丧失信心,陷入抑郁的情绪中。

2、从小到大,学了十二年了,可得好好考啊。

这是一句大实话,孩子比家长更了解这十二年的艰苦历程,高考的残酷性也正是在此。用一次考试成绩来评判十二年的学习历程,这句话会令孩子陷入紧张的情绪,产生负面的影响。

3、去年谁家孩子考上某某大学,你也要努力啊,你也不比他差啊。

不要拿自己家的孩子同别人家的比较,在什么时候都是如此。这样不会激起孩子的斗志,往往是令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

4、复习到第几遍了,没问题吧?

对于学习方面的事情,在考前的一段时间最好不要过问,在这种询问的过程中,反而打乱孩子的思路,产生烦躁情绪。

真正到了高考的那一天,可以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1、考不好没关系,全力以赴就行了。

2、不管你成功与否,父母永远是最支持你的。

3、考出你的水平就可以了,我们会满意的。

4、加油,你没问题的,相信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考后考生和家长如何防止被骗?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又一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不管是考生还是考生的父母全部都松了一口气。只是对于高考生和其父母们来说,马上就要面临更“头疼”的问题了,那就是关于高考生选择更高学府的问题。不管高考生的分数是高还是低,这个选择可以说关乎着高考生一生的命运,一旦选择出现失误,那么就会直接影响高考生的未来。而骗子们恰恰就是利用高考生父母的这种心理,于是在高考结束后,开始对高考生以及其父母们进行诈骗。来吧各位,咱们今天一起聊一聊,高考后考生和家长如何防止被骗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操作方法

1

谨防分数较低学生的“指标费”

这是高考之后家长以及高考生受骗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都是那些高考分数不太理想的高考生们,家长们虽然知道孩子的成绩很不理想,但是还是希望能够花点钱让孩子去好的大学,于是有些骗子就会私下里联系这些家长以及考生,表示只要家长拿出一定的指标费,就能够帮助考生进入这些好的大学,这样一来,很多父母就会心动的。所以说一定要记住了,任何一所大学的招生工作,都是集体性实行的,不会单独委托个人进行招生办理的。

2

警惕“助学金”办理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两年前震惊全国的“徐玉玉被骗案”?就因为接到骗子的电话,称其有一笔不到三千块钱的助学金要发放,徐玉玉按照骗子的指引,将准备用来做学费的将近一万块钱转给了骗子,而最终发现被骗之后,徐玉玉在报案回来的晕倒失去生命,年仅十八岁。那么这一点就要引起高考生以及父母们的注意了,助学金的发放不可能是简单的打个电话就能够发放给你的,所以说,一旦遇到这样的来电或者信息之类,切莫相信。

3

谨防查询考生成绩的链接

在高考结束后,会有网上查询成绩的官网给考生们查询自己的成绩,那么考生和父母就可以通过官网进行成绩查询。可是如果在高考结束后,你要是收到一些查血考生成绩的链接,千万不要打开,尤其是手机捆绑银行卡的人群,很多钓鱼网站会利用考生以及家族迫切想知道分数的心理,一旦你打开这些链接,那么病毒就会侵袭你的手机,从而将你银行卡的钱转走。

4

警惕“高校招生”定金

这也是骗子行骗的一个手段,这些骗子的“装备”会非常的齐全,各种印章、以及“招生学院”的文件等等都有,还会设立一个报名处,会未造成一个很正规的招生报名咨询处,只要家长交纳部分定金,那么不管考生的分数如何,都能够上一些相关的大学。那么对于这样的“招生学院”,家长们就要警惕了。

5

军校骗局

这也是高考之后骗子们经过会用的欺骗手段,对于高考生以及父母来说, 上军校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觉得上了军校之后的孩子前途是无限量的,而就是这种思想让骗子钻了空子,有些骗子声称只要花钱,孩子不管分数如何就能够上军校,还会出示一些所谓的军校红头文件之类。所以说这一点父母更要注意了,军校不可能随随便便招生的。

6

不交钱就退档的艺术类学校骗局

这也是骗子的一种惯用手段,声称只要交一部分钱,不管考试成绩如何都可以上艺术学校,如果家长不交钱的话,那么学校就会对高考生进行退档之类 行为,这样一来,高考生以及父母就会担忧不已,情急之下就顾不得辨别真伪了,而只要你交钱,那么必定会受骗的。如果高考生以及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冷静,切莫随意相信骗子的话。

7

定向招生“定向费”

这也是骗子们用到的一个手段,对于我们“局外人”来说,国家的定向招生和自主招生确实有些迷糊,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而骗子恰恰就是利用我们的这个知识盲点进行诈骗,一般都是声称只要交上定向费,那么就可以不看分数而让高考生上比较好的大学。所以当高考生以及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辨别这种诈骗手段,在我们国家不可能有“交了定向费就能上好大学”的说法。

8

注意交钱换“通知书”

对于高考生的父母来说,孩子能够考取一所好一点的大学,不管自己付出多少都是愿意的,而可恨的骗子就会利用家长的这种心理,伪造一些大学通知书,只要你交上“学费”,那么就能够拿到某所大学的通知书。这一点家长们也要注意,上大学的手续不可能简单到交钱就发放通知书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考前厌学家长怎么办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的,但是有的学生即将高考的时候会出现厌学的现象,那么高考前厌学家长怎么办呢?为大家介绍一下。

1、高三学生应该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有没有提高和进步的空间。盲目的追求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只会让自己觉得学习无望;

2、要明白平时的考试只是一种训练和发现自己缺点弱点的过程。平时考得不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要知道这比在高考时才发现问题要好的多吧,高考的分数才是最终的目标;

3、学习成绩只是体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而已,不能以学习成绩和高考成绩来断定一个人的能力,并且高考并不是惟一的出路;

4、家长应该明白,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和愿望强加给孩子,学习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不是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的。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安慰,成功了有家人一起分享喜悦,即使失败了还有家人的理解和安慰。

面对高考前厌学的学生,我们不要着急,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来引导,要知道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怎么办,要知道哪种教育方法合适,要让学生健康的成长。更多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考后考生易焦虑 家长应引导孩子情绪变化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考生焦虑家长引导孩子情绪变化

高考刚刚结束,在漫长的等待成绩中,考生既要承受前途未卜的心理煎熬,还要面对来自家长及周围人关于考试的各种询问,这令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他们又进入另一个压力环境。每年高考结束后,心理门诊都会遇到一些因担心高考结果而焦虑的学生。

高考刚结束,由于分数以及录取结果还未确定,这种不确定性容易使考生的心理产生焦虑,一些考生可能会变得焦虑不安、心情烦躁,有的可能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有的甚至自怨自艾、灰心绝望,这些不良情绪若得不到及时疏导会发展成心理疾患。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爱好范围狭窄、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学生,他们除了学习外,缓解压力的方式少,难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因此更容易出现心理偏差,看问题容易消极,甚至会做出一些轻生的极端举动。

走出这些心理焦虑,考生首先要明白考试结果是不可变的,担心都是无谓的,只能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考完后好好休息,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可以听听音乐,与同学聚会,唱歌跳舞等,这些都有助于从高考状态进入放松状态;考生要正确认识高考,高考不是人生唯一道路。考不好的考生也不要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要相信自己,没有必要与别人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条条道路通罗马,不能因为一次失误,就放弃了其他许多条道路。另外,要正视自己的情绪,当出现负面情绪时,也不要害怕,及时进行调节。如找家长或好朋友沟通倾诉,或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来转移不良情绪,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作为家长,要成为孩子的避风港。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对于那些考不好或平时学习成绩就不好的孩子更不要过多指责。高考完后最好坐下来与孩子进行一次有效的沟通,问问孩子考试时的心态,对自己未来的想法,目前有何需要,在生活中有无迷惑,总之要贴着孩子的感觉走,如果孩子身心很轻松,家长没有必要担心。但如果孩子对成绩有顾虑,作为家长则要鼓励安慰孩子,告诉他们已经考完了就不要去管它了,即便考不好也没关系,机会还有很多,年轻最大的资本就是有时间去尝试。特别提出,家长在做这些沟通时一定是要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光嘴上说说,否则,自己对于分数的过度关注,即便是细微的表现也会传染给孩子,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另外,要注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或者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将孩子从高考的紧张状态中走出来,还有利于增进亲情。

家长一定注意观察孩子在情绪语言行为方面有无变化,比如平时爱说爱笑的孩子,忽然不怎么讲话不爱搭理人,也不爱出门了;或者平时很稳重寡言的孩子,最近话特多,活动频繁,甚至到了不知疲倦的程度,而且语言控制能力差,说话不恰当,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这些变化可以很明显,也可以很微小。若出现以上情况家长就要警觉了,多与孩子交流。如果交流之后效果还是不明显,则要及时看心理医生,寻求专业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考在即孩子心态受家长影响最反感十句话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临近,不少家长着急上火、整夜失眠,想方设法地勉励孩子、宽慰孩子,希望孩子能在“人生紧要关头”超常发挥。据宁夏部分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对银川部分中学上千名学生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孩子最反感家长说以下十句话——

奖励型:“如果你这次考好了,就送你个笔记本/送你出国旅游”;

备战型:“12年的努力,全看这次考试了”;

埋怨型:“唉,你一点都不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

减压型:“没关系的,今年考不上咱明年重读”;

威胁型:“你要好好重视,要是考不上好大学,你这一辈子就完了”;

包办型:“你什么都不用做,安心复习就可以了”;

目标型:“以你的模拟成绩,一定能考上北大”;

运气型:“你一定会超常发挥的”;

鼓励型:“你是咱们家族的骄傲”;

宽慰型:“别紧张”。

记者随机采访了银川部分备考学生,他们均表示或多或少地听过父母唠叨这其中的几句。银川市兴庆区高三女生郭某表示,最受不了的就是为了这次高考,母亲离职做自己的全职陪考,这让她非常担心高考失败,“那就太对不起我妈了,想起来就头大”;以礼物做奖励的形式,更是孩子所抵触的:“难道我是为了笔记本才要考出好成绩吗?”孩子听得最多的是“别紧张”,可孩子认为,听家长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别紧张”时,自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而让孩子负担很重的,则是那句“考不上大学,这辈子就算完了”。

心理咨询师表示,孩子的心态会受家长的影响,因此高考前家长更要调整好心态。孩子在备考期间,家长不要打扰和干涉孩子的生活,不管是关心、督促、监视或者是激励,都会给孩子造成焦虑,形成更大的压力。所以,家长要摆脱各种外界干扰,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为孩子创造一个平和的应考情绪,同时相信孩子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长该如何做好高考学生心理辅导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在接近高考的季节里,需要努力的不仅仅是学生本人,其家长以及老师也要注意做好高考生靠前心理辅导工作,这样才能促使孩子超长发挥,取得好的成绩。那到底家长该如何做好高考学生心理辅导呢?下面就一起跟随的小编就这类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问题了解下吧。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辅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高考观以及世界观

对于需要接受高考的学子们而言,家长在其考试之前进行好心理辅导工作很重要。因此,家长在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之前,要从思想着手,正确对待考试成功与失败,当内心烦恼时,要积极开导,给予一定的鼓励与安慰,让他们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在考前一周左右,家长要注意帮助其养成好的作息时间,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规律饮食,适当补充营养,但不可变化太大;课余时间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以便促使机体处于一种比较好的状态。

3、指导学生搞好复习,寻找适宜的学习方法

在高考前若是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总结和复习,对于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具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在这个阶段,家长最好是可以给予比较好的复习,总结参考方法,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考试前更好的把握时间,提高考试技能和水平,取得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考考生家长要注意什么呢

全文共 2370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同学在复习的重压之下,会慢慢打乱自己的复习步骤,甚至可能会进入“熬夜努力刷题却提高不了成绩”的怪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考生家长注意什么呢,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高考意义

1.高考是检验每个人寒窗苦读学习成果的权威平台,也是回报父母与亲人的好机会;

从小父母、亲人、老师都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在高考中考上好的大学。身边的人对我们寄予厚望,而我们自己也经历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高考是全国高等学校的统一招生考试最权威的考试,高考当中是绝对不允许存在作弊现象的,对每一个孩子都是最公平的。所以高考正式检验我们每个人学习成果的最权威的平台,也是通过优秀的成绩回报父母与亲人最好的机会。

2.高考是每个人生命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意味着人生的机遇与更广阔的天地;

每个人义务阶段的教育都是一样的,而经历了高考才正式分出差别,可以说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出身平凡的孩子如果考上了名牌大学,那么就意味着他的人生已经跨入了更广阔的平台,有着更多的机遇,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好机会。

3.高考对人的影响是一生的,努力与拼搏才是生命的真谛。

高考对人的影响毫不夸张是用一生来形容的,只有真正经历了高考的人,才能体会到命运的竞争与价值,优胜劣汰,只有更加优秀的人才能接受到更高等的教育,从而我们也知道了努力与拼搏才是生命的真谛。

高考备考技巧

一、“蝗虫式”扫荡

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二、穿“珍珠项链”

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需要把每章每节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尝试。

三、做题练能力

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勤找“细渣子”

即查漏补缺。通过反复的复习,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以求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烙饼多翻面”

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次面才能熟透,不然就会变成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

六、基础是根本

复习的根本就是基础。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目的。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需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

七、要理解记忆

比如历史学科,有很多需要背诵的东西,人物、事件、年代等,需要多次反复强化记忆。但是在考试时,却要把记往的材料灵活运用,这就不仅要记得牢、记得死,还要理解透彻。不单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以至学物理、化学、生物都应该这样。

高考考生家长要注意什么呢?

创造安静的复习环境

安静的复习环境有助于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在这里小编特别提示家长,在孩子高考阶段尽量少会客,最好不会客,如果实在不得不会客则最好在家庭以外进行,不要在家里进行。

督促孩子娱乐与运动

高考前夕孩子在家复习大都是非常用功的,一做题就是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或是一个晚上,有时搞得精疲力竭,头昏脑涨,不仅影响心情,也影响复习效率。

在这种时候,家长就要适当地提醒孩子做必要的轻度运动,例如,做俯卧撑,跳跳绳,打打羽毛球等,有助于孩子消除疲劳,焕发精力。也可以提醒孩子听听轻音乐,看看电视里轻松的节目,也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消除疲劳。在高考前夕提示孩子不要看武打片,不要看那些电视连续剧,分散孩子的精力。

防止对孩子的过分关注

高考前,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孩子在那复习功课时一会儿过去给孩子冲杯热牛奶,再一会儿过去给孩子送块西瓜,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旁边陪读。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产生压力,心想,一旦考不好,怎么对得起父母对我的关心。

准备一个小药箱

高考前,孩子在家备课期间有可能身体上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肠的不适等。孩子复习很忙,这些小毛病他顾不得上医院去看。其实,只要家里准备一个小药箱,孩子一旦出现什么身体上的不适,服点药就可以解决了,没有必要往医院里跑。

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物质准备

高考前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的物质准备,把橡皮、小刀、格尺等准备好,把准考证等准备好,最好都放在一个口袋里。而且要督促孩子看看考场,讨论一下一旦在去考场的路上发生交通堵塞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家长情绪力求稳定

在高考前,家长要摆脱各种外界的干扰,经常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能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是很有意义的。高考前,家长也会对高考的各种动态有所反应,但是,要冷静对待,要有分析地对待,更不能把一些小道消息随便传给孩子。

家长心情要愉快

高考前,家长心情好,家里气氛好,就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备考是很有好处的。

有些家长在高考前担心孩子考不好,整天愁眉苦脸很少说话,其实,孩子一看就知道父母紧张,父母害怕,而这种情绪或多或少会传染给孩子。因此,高考前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因为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温馨的心理气氛将融化孩子心中的抑郁、苦闷、焦虑,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对孩子高考复习是有帮助的。

只要尽力就行了

经过调查,被问到在高考前是如何要求他们的,很多高考状元的父母都只说了一句话:只要尽力就行了。

父母说了这句话自己感觉有定心丸,自己肯定会尽力的,这样减少了不少心理压力,就会从容地应对高考。高考前,孩子和父母发生口角对情绪的稳定会起很大的破坏作用,这对考试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小编建议在高考前家长经常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心里的话、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做好心理调节成功的一半。不过聊天的内容不要过多涉及高考,找些比较轻松的话题去谈,这样,有助于放松孩子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考家长最容易陷入的十大志愿填报误区

全文共 427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有些孩子考得不理想,感到对不起父母和亲人,萎靡不振,心情烦躁,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家长如果再埋怨孩子,不理解、不关心、不开导,孩子极易干出傻事。

误区七: 盲目随从,不切实际

家长和考生填报志愿时,根据估分或高考分数认真分析即可,切莫三心二意、左右摇摆。2007年,河南省一位考了632分的同学想报武大,老师觉得可行,志愿草表上填的也是武大,可交正式表那一刻他却听从家长意见改报前几年较冷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果孩子分数高出武大录取线2分却低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2分,未能如愿。为此,家长后悔,孩子流泪,不得不再复习一年。还有一些家长填报志愿没自己的主心骨,看人家孩子报什么,也就跟着报什么。孩子的成绩不一样,志趣不一样,人家填报的学校、专业能被录取,而盲目跟着人家走,不一定就能被录取。

圈主点拨:填报高考志愿是一种个人行为,应该完全由个人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所掌握的信息做出最佳选择,别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切忌填报志愿时不根据自己的情况,盲目跟风。

误区二:好高骛远,冒险填报

这是高分考生家长易犯的错误。《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然而,很多家长并不能真正掌握孩子自身的真实水平,盲目追高,结果导致志愿失误,影响了孩子的前程。

2007年家长圈里有一河南李姓家长,孩子考后估分超过640分,欲填报中国人民大学。向我征求意见时,我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建议他“提前批”填报北京师范大学,“一本”第一志愿在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任选一所填报,因为这些学校以往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较中国人大要稍微低一些,考生选择这些学校更有把握,而且还可能上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专业。可他并未采纳,没有填报“提前批”,“一本”第一志愿只填报中国人民大学。分数出来后,孩子考了643分,比河南当年理科一本省控线高出54分。有关高校2007年的录取情况如下:中国人民大学648分、北京师范大学630分、北京理工大学636分、哈尔滨工业大学632分、武汉大学631分、厦门大学639分,孩子虽然估分很准,考分高达643分,但志愿失败了,本能上一所名牌大学,最后却不得不走进“高四”的教室。

圈主点拨:考生选择院校时有两点必须要注意:一是准确定位。充分了解自己所在中学历年的上线、录取情况和有关院校近三年来的招生情况(包括招生计划、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录取平均分,以及第一志愿投档分与相应批次省控线之差),并根据当年考题的难易程度及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层次的大学。二是合理设置“地域梯度”。填报志愿时应将眼界放宽,不要死盯住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将选择的范围放大,不但能减少落榜发生的几率,而且能提高志愿的“质量”。

误区五:草率从事,马虎填报

如果孩子估分不准,家长在帮助填报志愿时更要三思后行,且不可草率应付,否则追悔莫及。2008年高考,家长圈里有一江西家长的孩子学习成绩极不稳定,平时月考在班上的名次时上时下。高考后填报“提前批志愿”时,孩子分都没估,就说:“考砸了,上‘二本’都成问题。”家长便信手为孩子填报了两所普通院校。高考分数和分数线公布,2008年江西省理科一本线为512分,而孩子的成绩为532分,高出一本线20分,完全可以被很多一本大学录取的他,却不得不“高分低就”,就读一所二本院校。

2009年,河南一考生估分570分,实际考了590分,本来可以读一所名牌大学,家长却在一批一志愿里帮她报考了南方一所普通大学,孩子被录取后后悔得要命,最后选择了复读。

圈主点拨:估分不准无疑给填报志愿增加了难度,这对填报志愿要求更加严格,倘若再草率填报志愿,更容易失误而后悔。对一些应届生来说,放弃录取,选择复读,或许是条以退为进的上策,但是复读的不确定性太大,谁又能保证复读一年后还能考出原来甚至更好的成绩呢?而对大多数家长和考生来说,只能吞下“马虎”带来的苦果。

误区六:服从调剂,就会吃亏

2008年高考,高三家长圈里一甘肃家长的孩子考了560分,超过一本线2分,因为志愿填报失误,她与重点大学擦肩而过。这位家长填报志愿前反复比较一本高校在本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后,在一本志愿栏里填报了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但在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时都填了“不服从”,结果与一本无缘。后来得知,孩子成绩高出苏州大学最低录取分数(558分)2分,未被录取完全是“不服从”给害的。

圈主点拨:如果“服从专业调剂”,考生档案被投进某所大学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有可能被调剂到该校未录取满额的专业。对于不具备分数优势,又不愿复读的考生,最好服从专业调剂。特别是对孩子心仪的大学,如果它的所有专业孩子都能够接受的话,应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但对于专业倾向很明显的孩子,或者所报的学校里有孩子不能接受的专业,还是不服从调剂为好,否则一旦调剂到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孩子学习起来如同嚼蜡,可能年年“挂科”、年年补考,四年下来只是混了张文凭,也就失去了意义。

误区四:缺乏分析,不知规则

在知分知线的情况下,填报志愿同样要慎重,如果不加分析地填报,也容易报错志愿。2007年江西省一本和二本志愿首次知分填报,并且在第二志愿里实行平行志愿。家长圈里一家长得知孩子考了561分时,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个分数高出二本线40分。在知分、知线的情况下,这位家长采取“对号入座”的办法为孩子选择学校。

误区八:提前批一定要填

提前批录取的院校越来越多,提前批虽然增加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但它还具有拦截功能,把握不好就会带来损失。2004年,一名女生考了开封市文科状元,本来可以读北大等名校,但估分填报志愿时,家长却因为求稳,在提前批报了东北师大而最终与北大无缘。这几年听到太多孩子本可以上北大、清华,却因报了提前批院校被录取,而无法再去自己填报的一本志愿院校。为此,广大家长在为孩子填报提前批志愿时,最好要填报略高于自己孩子实力的高校,即便录不了也不吃亏,对于在全省排名靠前的顶尖高手,报提前批更要慎重。

圈主点拨:“提前批志愿”是把“双刃剑”,它既能增加一次被录取的机会,也能阻止考生进入下一批次的录取,所以要舞好这把剑需慎之又慎。若估分不准,特别是平时成绩忽高忽低的考生,“提前批志愿”尤其要慎重,因为一本及二本的招生计划多,考生选择余地会更大。

误区一:越俎代庖,大包大揽

填报志愿时,最紧张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说实话,大多数高三孩子对目前我国大学专业设置不是十分了解,对于想报考的专业既不了解其培养目标,也不知道相应课程,对就业方向和前景更不清楚。要想详实了解这些信息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正在紧张学习的高三考生难以有较多精力顾及,这时作为家长,不妨代做资料搜集的功课,但又万万不能在孩子选择专业方向上越俎代庖。

一些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最终造成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好事演变成坏事。家长圈里有一位山东家长,他孩子是复读生,2007年高考成绩不理想,复读一年后上了重点线,孩子因为喜欢熟悉的环境想在山东省内一所普通大学找一个好专业就读,但是他觉得孩子不上重点学校可惜了。为保证孩子能被重点院校录取,硬是让孩子报考了西部一所“985”高校,还在专业调剂上填写了“服从”,结果孩子被那所“985”高校的冷门专业录取了。从填报志愿到踏上西去的火车,孩子心中的喜悦一点点地熄灭。到了学校后,孩子不适应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经常生病,对所学专业也毫无兴趣,渐渐地开始旷课、不参加考试、和同学吵架。这位家长千里迢迢几次探望和开导均没有结果,最后,孩子甚至产生了心理问题,不得不退学回家。

圈主点拨:家长对考生选择志愿加以正确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忽视考生的主体作用,任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考生做出某种选择,就难免出现偏颇。建议家长和考生尽量都站在彼此的立场折中处理,家长在孩子填报志愿时在给出中肯建议的同时,最好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主。

误区九:目光狭隘,故土难离

不少地方,特别是直辖市和东部沿海一些城市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到外地上学,宁可躲在“家里”读二本,也不愿到外地读一本。2009年高考,北京一位家长的孩子考了542分,比北京文科一本线高出8分。家长一心只想把孩子留在身边,本科一批次全部填了北京高校,一志愿报了北京语言大学,二志愿报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结果没被录取。

圈主点拨:应当看到,各地都不乏部属重点以及特色鲜明的普通高校,与北京高校相比,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当考生竞争北京的大学实力不足时,可以主动把眼界放宽,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其他地方的大学。填报志愿要以上学为目的,特别是要找到适合个人兴趣的学校和专业,如果仅仅以地域加以区分就会舍本逐末,失去好的录取机会。

误区三:不明就里,望“名”填报

不少家长易感性判断,认为“信息化”就是学计算机,“新闻学”就是当记者等等。而一些高校为了吸引生源,刻意把专业与“贸易”“信息”等联系起来,一些考生不掌握真实内情,纷纷报考,结果并未如愿。前几年计算机专业大热的时候,河南一家长的孩子高分考取了某高校“会计信息化”专业。这个家长认为信息化大概就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会计信息化”又是会计又是计算机,热门专业大联手,毅然决然地让孩子报考了会计信息化。可是孩子到了学校后发现,原来的想法太傻了,会计信息化专业其实还是会计专业,只不过把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和会计应用的新平台。孩子本来对计算机专业一往情深,原本想成为以计算机专业为主要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将来做个IT精英,无奈选错了专业。

圈主点拨:今天的家长可能很少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要提醒家长朋友的是,碰到许多名字好听但是不了解专业内涵的,一定要多请教志愿填报方面的专业人士,最好能登陆相关网站,查看该专业的介绍及课程设置,甚至到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贴吧里发帖求教等,这样就能避免望文生义给报志愿带来的负效应。

误区十:专业选择只追热门

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数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家长圈里江西一位家长朋友的孩子2006年高考志愿里报了厦门大学最热门的会计学、财政学等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分数出来后,孩子虽然超过厦大投档线2分,却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落榜,最终走上了复读之路。

圈主点拨:志愿的选择并不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特别是偏文的汉语言文学、法学、新闻学等专业,将来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有关的约为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孩子报志愿时,最好以走为上策。既要选报“热门”专业也不要忽视“冷门”专业,要综合分析填报,慎重从容。

其实,绕过以上误区并非难事。填报志愿时,对比评估各高校、专业的录取情况,充分利用相关数据、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大胆填报,做到情况熟悉、目标明确、选择慎重、信心充足、有后路可走,这样自然会取得合情合理、令人如意的战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长对高考生心里辅导的方法与策略

全文共 2805 字

+ 加入清单

家长高考生心里辅导方法策略

在这关键时期,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家长如何对考生进行心里辅导和考前解压呢?现在高考专家帮助家长理理思路,找找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切记莫施压,谨防“考试焦虑症”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情绪是影响考试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考试焦虑是一种负性情感状态,能给人带来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过度的焦虑会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记忆力的减退,严重干扰逻辑思维的过程,影响水平的发挥。

症状1:当前很多考生会出现“平时感觉学得还不错,没有感到多大压力,可一旦上考场就莫名紧张。”尤其是每当快要考试的时候,前两天都会显得很不安,有点紧张,情绪波动也会非常明显。

症状2:“在考场上做题,时间总是不够用,最后考试快结束的时候,就会越来越紧张,反而把原先会的题目也做错了。一位同学懊恼地告诉记者,每次考试后,他都会自责。其实知识点基本掌握了,可总是因为时间不够用,导致乱了阵脚,后面会做的题目也会失分了,总是让他感到遗憾不已。

症状3:就如我刚才开题讲到的那个家长问题,开始很自信,当看到别同学同步提升时,开始不自信,严重时会出现破罐子破摔情绪。

综合诊断:这就是典型考试焦虑症

原因分析:要调节考试心理,关键在于减少考试焦虑。而要减少考试焦虑,首先必须分析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是考生心理压力过大。考生往往把考试同命运联系起来,把考试的成败与人生的成败等同起来,过于看重考试的结果,产生对未来前途的担忧。

2、是对考试成绩的期望值过高,以及同学之间的无形竞争导致的压力。考生唯恐考试失利,无颜面对父母、同学,把考试成绩与自我能力混淆起来,担心他人的评价,怕丢人,产生对自我形象的担忧。

3、是长期以来因考试失败所形成的对考试的恐惧与消极态度深入到潜意识内,而引发自我暗示,对自己的智力、能力持自卑、怀疑态度。

4、是对自己考试前的复习、准备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没有其他同学准备得充分。

解决办法:要克服考试焦虑,关键在于面对现实,进行自我分析,把内心的担忧、恐惧、焦虑逐条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就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焦虑情绪的症结,然后逐步消除这些消极情绪。这里最重要的在于家长帮助考生打破原有的心理定势,改变认知,重新分析、评价原有的想法。

其一、家长帮助考生重新认识考试的功能。考试只是对自己学习状况的一种检测。人的一生中要经历无数次各种形式的考试,有无数次的机遇,一次考试的成败怎能决定命运呢?

其二、家长帮助考生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与他人的评价。每个人的能力固然有高低,肯定有些人的能力比你强,但也有许多人的能力不如你,只要你已竭尽全力,便应问心无愧,完全不必去过分计较他人的评价。

其三、家长帮助考生重新认识考前的准备工作。临考前,不少考生开夜车,搞题海战术,这不是复习的好办法。不要为自己没有人家复习的时间多而焦虑,因为考试主要体现知识掌握的系统性与运用,而这些不是临时突击所能解决的。因此,面临考试应充分相信自己平时的积累,放松精神,复习安排要劳逸结合,睡眠要充足;考试时,充分自信,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才能有最佳发挥。而过于担忧自己的复习准备,则会使大脑负荷过重,导致考试时大脑兴奋与抑制失调,影响正常的水平发挥。

其四、家长帮助考生重新认识考试失败。考试失败怎么办?事实上这不是考试前所思考的问题。考试之前,谁也不能预料结果,先担心失败,这是无谓地分散精力,是不明智的。面对考试要有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和“敢于亮剑”的气概,即使考试真的失败了,也不必悲观绝望,你可以从失利中总结原因,通盘考虑,一切可以重新开始。

其五、家长帮助考生学会放松和休息。如:每晚静坐10分钟,排除杂念,进行肌肉紧张和放松学习。进考场前作深呼吸,使情绪放松等。同时帮助考生进行心理暗示,经常去联想与考场有关的事物,如考场的设置,座位的安排等,并可以对考试进行多次的模拟练习,计算考试时间,让自己去熟悉考试的流程和气氛,缓解慌乱的情绪。在平常的休息时段可以多听一些令人感到松弛的音乐,试着想想使自己开心的事情,注意劳逸结合。

当家长用新的视角去分析困扰考生的问题时就会发现,许多使考生担忧、烦躁、焦虑的因素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可怕,有许多问题根本是庸人自扰。因此,只要改变观念,你就会充满信心,把考试作为对自己的挑战,对自己的超越,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考试,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二、切记莫唠叨,考前巧说三句话

例如1:我们对你要求不高,你自己好好考试就行了。

点评:对大部分考生不太合适,考生会从反面去理解,对有信心的考生会有负面影响。

建议改为:“你只要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我们都可以接受。”

例如2:这几天你什么事都不用管,只管专心考试。

点评:会从侧面加大对考生的压力,实际上是在提醒考生,考试是盖过一切最重要的事情。建议考生也做一些考试之外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缓解紧张和对考试的过度注意;有事可做比空着急更好。

建议改为:“你主要负责考试,其他事情交给父母,我们各负其责。”

例如3:赶紧睡觉,好好休息才能好好考试。

点评:睡眠对考试很重要,但是不能要求学生提早上床休息,还是应该按照原有的作息规律,否则会影响考生的睡眠。

建议改为:“昨天你是这个时间睡觉的,今天也可以去睡觉了。

三、切记莫多问,做好家长分内事

1、总是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作为孩子家长一般面对高考辅导总显得爱莫能助,如果自己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及教会孩子更好的学习方法?因为你每问一次,唯一的作用就是再揭一次孩子的伤疤,加重孩子的不自信。那么就请你做好孩子的“后勤部长”,对孩子的学习事情做一个“甩手掌柜”。

2、总是呈现对孩子的过分关心。

对孩子的过分关心,其效果是增加孩子的压力。如果是高一高二,对有些孩子来说,增加点压力或许是好事;但是对于临近高考的孩子来说,再给其增加压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坏事,会增加孩子的焦虑情绪,更有甚至害怕回家,害怕直面你们的过分关心。真正做到哪怕是到了高考的时候,对孩子的关心也要和平时一样。

3、总是爱对比对孩子的优劣势。

回想一下你小的时候最反感父母的事情有哪些?拿别的“好孩子”给你做“榜样”恐怕会是很多人的选择之一吧?家长的初衷是好的,希望拿“榜样”作为你学习的动力,但效果是悲惨的——让孩子对父母徒增反感而已。临近高考,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朋友的孩子对比,重要是肯定孩子的每一次进步,但更要是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考,犹如一朵朵姹紫嫣红的玫瑰花,开在每个高三学子的心里。尽管不是每朵花儿都美丽得惊天动地,更不是每朵花儿都香艳得惊世骇俗,但那些花儿却真真实实为能夺目绽放而努力、拼搏、奋斗了一回,那绝对是他们人生最最宝贵的财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相信丰收的喜悦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绽放在每个高三孩子久违的脸上,那是对家长辛苦付出最好的褒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考前家长做什么,协助孩子进入高考状态

全文共 1566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很快就要来了,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讲,调整心态,注意细节,才是最重要的。而在这个时候,家长的作用似乎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有许多工作都必须由家长来完成,协助孩子一同进入最后状态

操作方法

1

睡: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

对有“挑灯夜战”习惯的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前一周一定要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因为如果睡眠时间太短,反应敏感度、记忆力、思维能力就会随之受影响。更严重的是,由于习惯了现有的作息时间,前夜许多考生会失眠,直接影响到第二天考试的正常发挥。所以,考前家长要帮助考生调整好睡眠时间,保证8个小时睡眠。

温馨小贴士:为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考试前一天不要参加动作较为剧烈、体能消耗比较大的体育活动,同时不要到离家太远的地方。还要进行适当的放松和休息。

2

食:饮食均衡最适合考生

“要考试了,得给孩子做点好吃的。”这是家长的普遍想法,而且在高考的冲刺阶段,考生们的用脑强度是平时的6~10倍,这时候,如何调配营养,也成了家长关心的问题。于是,有家长到超市和市场买来大鱼大肉,结果发现反而容易引起考生食欲不振。也有不少家长希望通过补品、营养品等方式,赶紧给考生“加塞”一些营养,殊不知,这种“关爱”很有可能会害了考生。

清淡饮食、规律饮食是几乎所有营养专家对高三考生开出的良方,按照均衡营养的要求,每天要保证考生摄取适量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记住千万不要贸然打乱孩子原有的饮食习惯!家离考场较远的考生,家长要事先安排好高考期间的午餐和午休地点。

3

行:与孩子一起散步锻炼

考前的一味苦读会使大脑产生自我抑制,容易导致学习疲劳,降低学习效率,对考试非常不利。所以,这段时间不要再沿用以往高强度、长时间学习的作息表。适量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同时要注意节制,尽量远离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剧烈的体育活动等,以免过度消耗精力。

所以每年高考前,专家都推荐考生和家长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减压放松。家长可以在起床后陪考生到附近的公园或小区内运动半小时。慢跑、散步都是不错的锻炼方式,运动量要依据考生的身体素质,不宜运动过量。

4

陪孩子提前熟悉考场与准备考试用品

1.提前踩点,熟悉考点环境

准考证发下来后,明确孩子考点的具体位置,制定出去考点的最佳路线。也可以陪孩子提前去踩点,熟悉一下考点儿环境。

和孩子一起计算好去考点的时间,要考虑堵车因素,预留出足够的时间。确保每科开考前至少提前半小时到达考点。如果是开车送孩子去考场,可以准备两张“送考生”的车贴,放在车前和车后。赶考当天注意收听、收看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公告和路况信息。

2.备齐考试用品

考试前两天,家长可督促孩子把考试用品(一般学校会发一套,学生最好多备一套)、准考证、身份证等准备好,统一放入透明的塑料夹中。考试期间(6月7日—8日)每天去考场前都要检查一遍,看准考证、身份证、2B铅笔、黑色字迹的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眼镜等是否携带齐全。(可按照《准考证》背面所列的考试用具逐一检查,以防遗漏。)特别提醒考生不要带手机入考场,还要留意考试时要用的铅笔是否合乎要求,一旦机读卡不能识别的话,就会让孩子因为完全可以避免的小失误高考失利。

另外,家长最好和考生一起仔细阅读准考证正反面的信息、《考生须知》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按规定参加考试,避免出现失误和违规等现象。

近几年来,在高考考点外,都有家长们殷切期盼的身影。对于要不要陪考问题,家长可以提前征求和尊重孩子的意见。有些孩子不愿意父母陪考,家长也不要勉强。

看到这里,考生家长们应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阶段,家长们一定要做好这几件事,为孩子的高考助力。

总之,在孩子备考的最后几天里,家长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同时,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对他们的言行多理解、多包容。这样才能让孩子卸下包袱、坚定信心、轻装上阵,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高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