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725

文章

376

篇1:诸葛亮和法正为什么起争执?刘备最后战队诸葛亮

全文共 1551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在蜀国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而且蜀国的内斗也非常厉害,可能仅次于魏国。诸葛亮虽然是头戴光环出道,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服他。有一次诸葛亮就和法正争论了一起,双方谁也不让步,后来刘备还是选择了站在诸葛亮这边,双方才安定下来。刘备一直都很信任诸葛亮,自己死后甚至愿意把整个国家都交给他,只是当时的蜀国已经举步维艰了。

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闰五月,刘璋开城投降,刘备终于占领了益州,初步实现了“隆中对”战略构想的第一步——跨有荆益。刘备阵营一片欢腾,甚至发生进入成都之后哄抢住宅、物资等事件。不过,事态很快便被平息下来,毕竟守住江山比打下江山的难度更大,这一点对刘备而言也是深有体会的。刘备很快便做了三件大事。

首先是对有功人员进行嘉奖,其中诸葛亮被晋升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法正则被任命为扬武将军、蜀郡太守;其次是对投降或归顺的刘璋旧部进行任用,这其中最为有名的人物也算是刘巴,躲了刘备数年,最终还是成了刘备的属下。

刘备所做的第三件大事,便是制定和颁布益州的法令及制度,这便是著名的《蜀科》。据《三国志·伊籍传》载:“(伊籍),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这个班底可谓是精英荟萃,足见刘备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不过,在法令的制定、颁布及实施过程中,刘备集团内部却出现了较大的分歧,甚至引发了一场争执,对立的双面都是刘备集团的高层——诸葛亮和法正。这一事件被载入《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蜀记》之中,事件的本末大致是这样的:

《蜀科》颁布并实施后,部分豪强地主的既得受到损害,反弹之声很快响起,认为诸葛亮刑法峻急,没有度德量力,利用各种关系给诸葛亮施加压力。部分高级官员也开始为他们说话,带头的便是扬武将军、蜀郡太守的法正。法正认为:从前高祖刘邦入关,废除了秦朝的严酷法律,约法三章,宽禁省刑,关中的百姓们都非常怀念他的恩德。如今我们刚刚占领益州,没有垂恩于地方,就已经滥用权威,这种做法非常不妥,应该采取怀柔政策,放宽刑罚和禁令,这样才能安抚他们。

针对这一指责,诸葛亮的立场也非常坚决,甚至写了一封名为《答法正书》的公开信,对法正的观点进行驳斥。除了坚持认为“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之外,还在这封信的一开头写上“君知其一,未知其二”这个毫不客气的用语,足见双方矛盾分歧之激烈。

两大股肱之臣公开发生争执,刘备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史料中对此并无正面的介绍,但在《三国志·简雍传》中的一段记载却将刘备的立场及处理方式展现的淋漓尽致:

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

“天旱禁酒,酿者有刑”无疑是《蜀科》颁布后实行的法令,但官吏们却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生了矫枉过正的现象。老臣简雍只不过通过一个荤段子提出了这一严重现象,而刘备立即出手加以制止。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首先刘备是支持诸葛亮厉行法治这一立场的,并不赞同法正的怀柔政策。故此,《蜀科》得以顺利地颁布及实施。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这些制度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刘备亲自出手记忆纠正,这既是对诸葛亮的支持,也是对制度当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改和更正。由此也足见刘备对诸葛亮的关心与爱护。

刘备早年能在中原享有盛誉,靠的自然不是背主的恶名,而是出色的地方管理才能。担任平原相期间,“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见《三国志·先主传》注引《魏书》),可见是位地方管理的一把好手,管理经验丰富。故此,他才会对诸葛亮政策中的缺漏支持进行修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刘备为什么要打东吴?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据陈寿《三国志》所载,蜀汉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弱的,比不过曹魏的人才济济,也拼不过东吴的富庶,可即便如此,刘备却还是在称帝三个月后,举兵攻打东吴,这又是为何呢?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书中开篇第一章讲的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涿县桃园结为异姓兄弟的故事,而从头至尾,三人也一直都如亲兄弟一般,因此,极重义气的刘备得知关羽被孙权袭击斩首,失了荆州,心中自然是愤恨难平。因此,刘备于益州称帝后,同年便发兵东吴,意欲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

众人皆知,张飞性格暴躁,得知关羽的死讯,自是一刻也坐不住。刘备欲攻打东吴时,下令张飞先行。

有一种说法是,张飞在临行前,命令部下张达、范疆置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可这些东西短时间之内置办不齐,于是二人告诉张飞,白旗白甲一时之间办不齐,需要宽限时日。张飞恼怒不已,自己恨不得立刻斩杀孙权为关羽报仇,居然还有人敢违抗自己的命令,于是将二人绑在树上,每人鞭打五十下,还在打完之后要求他们第二天必须办齐,否则斩首。二人自觉无法忍受张飞一直以来的暴躁,再加上今日之事,于是趁着夜深,张飞醉酒,来到营帐将张飞杀了,之后带着他的首级,逃到了东吴。刘备得讯后,悲痛之余,也将这件事情一同算在了东吴的头上。

于是,公元221年7月,刚称帝不久的刘备亲率蜀汉军队,发起了对东吴的大规模战争。面对这番情景,孙权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一方面派遣陆逊等人开赴前线,另一方面向曹魏称臣修好,以免曹丕趁火打劫,自己两面作战。

不得不说,陆逊虽是张昭等人眼中的“书生孺子”,军事才能却是极高。他通过对蜀汉和东吴双方各方面的分析,劝说吴军坚守要地不出战,将蜀汉大军从公元222年正月一直耗到酷暑季节,完全破坏了刘备企图速战速决的意图,蜀军将士的斗志逐渐涣散,加之酷暑燥热,刘备只好转移军队到深山密林。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人都意识到,刘备恐没有胜算了。山地适宜的不正是火攻吗?

陆逊看到了时机,在反攻前夕,先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试探性攻击,也从中找到了歼灭蜀军的方法,正是火攻。盛夏时节,草木繁茂,气候燥热,蜀军营寨也大多是木制,火烧是最好的办法。果不其然,猛烈的大火烧得蜀军乱作一团,陆逊趁机发起大反击,截断蜀军的退路和长江两岸的联系。刘备见状,即便再是心有不甘,也不得不下令撤退,可陆逊怎么会放过他,一路下来,蜀军死伤无数,更有被逼无奈投降曹魏的,几乎算是全军覆没,最终刘备算是捡回了一条命,逃入白帝城。

之后,刘备聚集一些散兵及赵云的后援军,驻军白帝城,陆逊失去了机会,又担心曹魏偷袭,于是主动撤兵。同年九月,曹魏果然出兵,但陆逊早有防备,没让他们捞到便宜。次年,也就是公元223年4月,刘备因此战败北,一病不起,于白帝城中病故。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固然精彩,但实质仍是小说,且偏袒蜀汉,因此很多地方都会做出与史实有出入的改动。但无论怎么改动,刘备的败果也是不可抹去的。可以说,刘备重义气是个很好的优点,却也是他此次失败的最大原因。而他的对手孙权,有着陆逊这般军事才能极强的将领,知人善用,而陆逊,贾诩对他和诸葛亮的评价是,陆逊善军事,而诸葛亮善治国。加之诸葛亮并未阻止刘备出兵东吴,刘备一连失去两个兄弟,复仇心切,没有做好最坏的打算,这一次的失败,也算是他自己导致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曹操抓住刘备妻子竟没占为己有?刘备妻子长的好看么?

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是出了名的爱人妻,这点我们都是知道的,但是曹操曾抓住刘备妻子甘夫人,但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送还给了刘备,难道是曹操嫌弃刘备妻子的长相么?不过好像也并没有描写太多甘夫人的相貌之类的,当然刘备肯定也不是曹操那样的好色之徒,虽然刘备也有好几位老婆但是因为早期能力有限并不能照顾周全还是比较遗憾的。

三国这一时期的历史确实是精彩,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可以用各显神通来形容,然而无论你读的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应该都很难对刘备这个人物产生好感,这人就是个典型的伪君子,虽然他对待人才的确是非常爱惜,不过他在作秀方面真是令人感到恶心,为了赵云摔阿斗那事就足够恶心人的,然而你可别忘了,这人可是为了逃命能够抛弃妻子的,所以他能做出摔孩子的举动那是一点儿都不奇怪,而奇怪的是他的妻子曾经落入吕布和曹操之手,却总能回归到他手上,其实原因很简单,无外乎就是这3种!

甄宓剧照

首先咱们确定一点,这吕布和曹操可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吕布是为了一个貂蝉能和自己义父翻脸的人。而曹操就不用说了,看了甄宓就想据为己有,不过被曹丕捷足先登了。所以刘备的妻子落到他们手上应该是极其危险的,倒不是说生命危险,而是很有可能会被他们据为己有,然而他们却没这么做。

曹操剧照

先看看吕布是怎么做的,当时吕布趁刘备不备偷袭下邳,还把刘备的夫人俘虏了,他也没有将她们据为己有,甚至在后来谈合之后又原封不动的归还了,后来高顺又将这些夫人抢去,吕布还是没有动她们,在吕布被击败后,她们又安全回到了刘备身边。再看曹操这段吧,当时刘曹操攻荆州,刘备只能抛弃妻子逃亡,演义中是赵云救了甘夫人和阿斗,不够甘夫人跳井了,《三国志》则提到甘夫人也被安全护送归来,不过不管是哪一种,甘夫人很明显是没有被纳入曹操的后宫的。所以他们是没有动过刘备的夫人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无外乎就是以下三种。

赵云救阿斗和甘夫人剧照

原因一:即便是敌对的立场,也会默守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那就是在这敌人还活着的时候不对他的妻妾下手,不过这些女子丧夫的话,就不一定了。

原因二:刘备虽然说当时还没有多大的势力,但是曹操和吕布都能看得出他有夺取天下之志,也敬重他的为人,所以也算是英雄惜英雄,这才没有对他的夫人下手。

甘夫人剧照

原因三:这一点就比较直白了,三国时,但凡有些姿色的女子,无论是在《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都会着重描写,但你可曾见过有关于刘备几位夫人的容貌描述,而且当时的刘备也没得势,对夫人的长相也没啥资格挑剔,再加上他这动不动就抛弃妻子的行为来看,多半这些个夫人应该不会太美,也许就是普通长相,所以曹操和吕布怎么会为了一个长相平庸的女子去与刘备结下夺妻之仇呢?

当然,以上三点都不过是蠢哥的一家之言罢了,各位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是不打算出山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还会出山吗?

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肯定是不打算出山的。因为诸葛亮根本就没有想要建功立业的欲望,总会觉得每天在家里种菜钓鱼就是自己全部的生活。诸葛亮会非常的享受这种生活方式,而且诸葛亮也是一个极其聪慧的人,完全不想要卷入到这个乱世之中。

在三国时期能够占据一方的诸侯,全部都是非常了得的人物,手下也会拥有着一些非常出色的谋士,所以这些人完全不会缺人才。如果刘备不是因为徐庶不在的话,估计也不可能会选择去请诸葛亮,如果没有人来请诸葛亮,自然不可能会选择离开,毕竟自己的才能完全没有办法得到发挥,如果起点太低也没有办法满足自己的要求。

刘备一直都想要建功立业,所以就选择去请当时非常有知名度的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到底是怎么做的呢?当刘备第1次来找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马上就让门童告知自己不在家中这件事情,门童必然就会告诉他,第2次刘备来找的时候,诸葛亮还是选择出去,根本就没有选择一直在家里面等他。一直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下定决心出山,这主要是因为感觉到了被重视。

还有一个就在于诸葛亮自己的想法,诸葛亮所学的本身就是治世经世之道,可以说文韬武略,每样都是精通的,可是对于这种田园生活却非常的喜欢,完全不喜欢去打打杀杀。总会觉得这一种田园生活是一种非常享受的,难怪就会一直选择留在这里。如果诸葛亮真的可以洞悉天文地理,那么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活得更长一些。他并不是选择在战场上拼杀,因为刀剑无眼随时都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赤壁之战周瑜出了哪些计谋?周瑜本想连刘备一起除掉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让周瑜闻名天下,但是周瑜的野心实际上要更大一些,当时打赢曹操后周瑜本想连刘备也一锅端。最早江东这块地就是靠孙策和周瑜打下来的,只是后来孙策意外死亡,导致孙权继任。好在周瑜没有把孙权给整下来,不然可能就不会有孙吴了,但是刘备属于运气好没有被周瑜下狠手,而且还得到了一片荆州之地。

周瑜指挥的赤壁之战,对于汉末政治格局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数十年后当孙权称帝时,曾有个客观评价:“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可见在孙权的心中,如果不是周瑜在赤壁一役击败曹操、巩固江东,自己是根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的。

对于周瑜在东吴集团的作用和地位,曹操与刘备的看法显然与孙权是完全不同的。赤壁之败后,曹操曾写信给孙权,认为当时是自己军中疾病肆虐才导致兵败,不承认周瑜的指挥才能。

而刘备的表态则是后来前往江东拜会孙权时,利用单独与孙权交谈之时提出来的。这段话被记载在《江表传》当中,原文是这样的:“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周瑜这个人无论是文才武略,实在是独一无二的豪杰。我看周瑜器量宽广、志向高远,恐怕不会久为人臣吧?此言实乃居心叵测,是在挑拨孙权与周瑜的君臣关系。幸好孙权没有将刘备的话放在心上,否则东吴就将失去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不过,尽管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的关系越发密切,但周瑜却对刘备集团的迅猛发展充满了戒心和疑虑。周瑜认为应该限制刘备的发展,并提出利用刘备到访江东,为其建造豪华居所,多送美女和珍奇玩物,消磨刘备意志,并将其扣留在江东,然后再伺机消灭刘备集团。

不过,周瑜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孙权的认可。没过多久,孙权又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进一步巩固了孙刘联盟。在孙权看来,只有孙刘两家的合作才能抵御来自曹操集团的强大军事压力,仅靠孙刘当中的任何一家都无法达到这一目的。因此,在以周瑜为代表的强硬派及以鲁肃为代表的温和派当中,孙权最终选择了鲁肃。

最终,孙刘两家成了亲戚,曹操得知这个消息后,“方作书,落笔于地”在此后的数年间,曹操不再向刘备占据的荆州一带发动进攻,而是集中全力攻击东吴在长江下游一带的防线。刘备也得以乘虚向益州方向扩充势力,而在赤壁之战中贡献最大的东吴集团则是一无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刘表在荆州为什么不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

全文共 1502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从曹操手中出逃后来到了荆州,寻求刘表的庇护。当然刘备当时想的肯定还是要自己干出一番视野,不想寄于任何人之下,但是刘表对刘备也是多了几个心眼,生怕刘备会在背后捅他一刀,所以限制了刘备的活动范围。不过刘备刚好阴差阳错请到了诸葛亮帮自己,那为什么之前刘表不去请诸葛亮呢?其实刘表也请过,但时诸葛亮不愿意最终还是选择了更有诚意的刘备。

刘备被曹操赶到了荆州,刘表虽然将其收留,并安排其驻扎在荆州的北大门——新野,但对刘备非常忌惮。而刘备在新野期间不仅击败了以夏侯惇、李典、于禁这三位曹魏名将领衔的入侵军队,自己的力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故此《三国志•先主传》中称“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这种现象与当年刘备在徐州时的情况非常类似。当时吕布收留了刘备,刘备暗地里招兵买马,结果引发吕布不满,出兵将刘备赶出了徐州。如今刘备故技重施,但刘表并非采取如吕布一样的军事行动,而是将刘备从新野调回,命其在樊城驻扎。

樊城与荆州州治襄阳仅一水之隔,距离很近,便于加强对刘备的监视,这一招使得刘备的行动受到极大的限制。为摆脱禁锢,刘备想了不少的办法。

刘备的招数其实并不新鲜,基本都是照搬之前在徐州的经验。在徐州时期,他结交麋竺、陈登的徐州豪强,最终获得了徐州本地势力的认可,最终接任徐州牧。如今刘备想故技重施,于与伊籍等本地势力结交,企图冲破刘表对自己的束缚,但这一招显然并未成功。

刘表治下的荆州,以蔡瑁、蒯越、韩嵩等人的势力最大,而他们不仅极力主张限制刘备在荆州的发展,同时内心深处都希望最终能依附强大的曹操集团。虽然这一主张遭到刘表的拒绝,但在荆州政坛却得到绝大多数官员的赞同,且厌恶刘备也成了共识。

结交荆州本地势力的图谋失败,刘备完全被困住了手脚,有志难伸,心中非常烦闷,故此言语也有些失态。《九州春秋》中便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这个故事后来也成了一句成语——髀肉复生,说明了刘备当时的真实心态。不过,他的感伤并非让刘表放松对自己的警惕。于是,不久之后,刘备又提出了一个要求,这个故事见于《三国志•先主传》:“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

刘备这个要求的真实目的如何,历来被人忽略,仅仅认为这是刘备想利用刘表的力量打击曹操的一种手段,而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刘备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其实大有深意。

刘备的这个做法其实也不新鲜。当年袁术逃往冀州时,曹操打算派兵拦截,刘备主动请缨前去征讨,最终赖在徐州不走,并举兵对抗曹操;而在官渡之战期间,刘备又借口侧击曹操,向袁绍提出进军汝南,最后也是呆在了汝南。

如今刘备提出偷袭许昌,目的与之前两次其实是一样的。可以想象,一旦刘表答应了刘备的这个要求,刘备肯定会再度请缨挂帅,其真实目的并非要夺取许昌,而是想利用这个机会摆脱刘表,逃出荆州。

可惜刘表没有想明白刘备的真实目的,错过了这个让刘备离开机会的大好机会,而是继续将其控制在樊城。刘备的目的没有实现,只能另谋他法。在谋士徐庶的提醒下,刘备三顾茅庐,找到了与荆州本地势力关系密切的诸葛亮,不仅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同时通过诸葛亮分化了刘琦与刘琮,终于在荆州找到了自己的盟友,这也为后来荆州之战及赤壁之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当时刘表如果答应了刘备的要求,并让其挂帅出征,刘备虽然实现了摆脱刘表的目的,但面对曹操的强大军力,他是不可能在中原地区拥有一席之地的,难免覆灭的结局。作为诸葛亮而言,一旦刘备离开荆州,也就不会出现三顾茅庐的局面,他也只能终老隆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刘备为何得不到天下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为何得不到天下

很有朋友们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很感兴趣,想必大家在读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时候,也是有所疑惑,明明已经是有了当时最猛的五虎神将,又有着当时天下第一谋士诸葛亮的加持,可就是为何没有得到这天下呢,这一点让很多人都感到疑惑。

这其中其实有两大原因,一个内因一个外因,内因便是刘备此人的格局本来就不大,虽然刘备多年来一直打的口号是要兴复汉室,但实际上,刘备却是想要自己称王,因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刘备在拿下益州之后便是迫不及待地称自己为王。

外因便是因为当时庞统在落凤坡的意外死亡,这使得刘备身边的人手突然不够,于是便把诸葛亮从荆州调离,这也就间接导致了后面关羽的大意失荆州,然后被孙权斩杀,以及后面刘备为报仇发动夷陵之战,终导致了蜀汉的加速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刘备杀刘封是因为刘封不救关羽么?

全文共 1365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和关羽死有着最直接关系的人可能就是刘封了,关羽曾多次要求刘封派兵支援自己,但是刘封一直不肯出兵,这也是让关羽惨死吕蒙手下。至于说刘封为什么不肯救关羽的说法也是很多,但还是感觉这是刘封故意的,最后刘封也是被刘备赐死,要知道刘封可是刘备的养子。刘备也深知关羽的死会对蜀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刘封此番做法就是不想让蜀国好过。

英雄无敌是多么的寂寞,不过还有一句话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让英雄空留无尽遗憾,说到这句话,不少朋友会联想到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故事。公元223年,在蜀汉先主刘备病逝之后,匡扶汉室的任凭就落在了诸葛亮的肩上,在经过5年用余的恢复过后,蜀中势力渐渐恢复,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北伐。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曹魏也并不是想像的那么脆弱,武有五子良将,文有司马冢虎。论智力司马懿虽然敌不过诸葛亮,但是比起耐力,孔明先生就完全不足以和司马懿相比较了!众所周知,诸葛亮一向善于用兵,只不过,他是事必躬亲,就连粮草这样的小事,他都是亲力亲为,在五丈原数月的对峙之后,诸葛亮终于还是因为身体原因,败阵于司马懿,自己也身归尘土。

由于,诸葛亮的去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蜀汉方面是转攻为守!其实,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之时,就曾经提出,要以荆州为依据,如此一来,进可攻,退可守!不过荆州却丢在了关羽之手,不仅如此,关羽也因为兵败而死于东吴之手!倘若昔日荆州不失,诸葛亮出兵攻打曹魏,或许会大大节约粮草的运行时间。

武圣关羽,纵横天下数十年,少有对手!虽然到了老年,但武力值也并未大打折扣,加之身边更有关平,周仓这样的猛将,即使攻打樊城失利,再怎么也能冲出重围,即使是受到曹操与孙权的合击,关羽自保尚且有余的,倘若此时刘备派遣一路大军,关羽或许并不会被东吴所擒!而蜀中的结局,或许也将是另外一番天地。

暂且就以古代交通不便为由,刘备一时间未能及时收到消息,但此时坐镇上庸的刘封,是距离麦城最近的,若论关系关羽还是刘封二叔,于公于私刘封都应该倾尽兵力相救于关羽!不过令世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当廖化突围到达上庸,并且面见刘封向其求救之后,刘封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要说考虑,不久便直接宣称不会出兵,他找的借口是新占上庸不久,还未稳定,不敢轻易出兵。

对于刘封的托辞,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根本就是他不愿意出兵救关羽。不过在关羽败走麦城之时,心中仍然对刘封是抱有一定希望的,关羽突然方向正是刘封驻守方向!不过还未等到关羽到达益州地盘,就将潘璋活捉,最终被斩于临沮。关羽身死的消息传到蜀中,刘备耳中,刘备瞬间崩溃,在成都连哭数日,两个眼睛都哭出了血丝。当然了对于养子刘封的见死不救,刘备当然不会置之不理。

220年,刘封与孟达不和,之后孟达判蜀。当刘封回到成都之后,刘备便开罪于他,事前欺凌孟达,而且最要命的是没有及时派兵救援关羽,对于这一点,诸葛亮建议刘备将刘封处死,刘备考虑到刘封所犯罪过之大,于是下令让刘封自尽!刘封见局面无法扭转,于是叹息道:“悔不听孟子度的话”后悔没有听取孟达的建议,投降曹魏,可想而知,关羽求救刘封之时,在刘封内心之中,早已举棋不定,更是在孟达投降之后,非常后悔没有与孟达一起投降,如此反复不定,怎么可能营救关羽。估计就刘备听闻刘封之言时,都是呆若木鸡,自己英雄一世,为何会收有这样一个养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刘备要是统一天下 刘备会先对哪两个人下手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备要统一天下刘备会先对哪两个人下手

刘备如果一统天下,那么首先就会对两个人下手,一个就是关羽,一个就是诸葛亮。因为一旦在成为帝王之后,肯定就会选择消除自己身边的威胁。

关羽,永远无比,但是性格却极其的孤傲,会比较尊重刘备,但是却看不起一些和刘备一起打天下的同僚,比如马超,诸葛亮,黄忠等等。当时刘备三顾茅庐想要请出诸葛亮,关羽却经常性的和诸葛亮唱反调,这样的性格可以说除了刘备之外,其他根本就没有人能够驾驭。

关羽同样不识时务,虽然说和刘备是异性兄弟,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和一个想要当皇帝的人做兄弟也同样需要注重于分寸,有的时候关羽还会选择和刘备唱反调。所以如果等到刘备成为皇帝,任由关羽发展,这肯定就会影响到刘禅,所以刘备不会把这种威胁留下来,必然会选择为自己的儿子铺好路。

诸葛亮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历史上也会觉得他就是一个天下奇才,这种炙手可热的人物,如果刘备没有办法把握住,肯定就会毁于一旦。都说半君如半虎,诸葛亮每一个事情都做得很好,可以说在老百姓还有在群臣的心中,早就已经超过刘备,刘备难道是一个大肚量的人吗?其实根本就不是如此。

在打天下的过程中,诸葛亮确实非常的有用,但是一旦天下稳定,根本就不需要聪明人,所以我们就会想到白帝城托孤。在弥留之际,刘备也一直都会觉得从来都没有好好对待赵云,希望能够给赵云更多的实权。表面上是说如果刘禅不行,你可以完全取代,实际上这其实就是对于诸葛亮的敲打,如果诸葛亮想要反叛,那么必然就会受到所有人的谴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刘备最信任的人是谁?刘备用此人防备诸葛亮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愿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比也是非常敬重诸葛亮的能力。不过诸葛亮刚加入刘备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权利,而且地位也不高。更重要的是,刘备心里对诸葛亮是有些估计的,所以还专门请了法正来制约诸葛亮。只是后来诸葛亮活的时间最长,而且也算是元老级人物加上蜀国后期实在没有人才出现,所以诸葛亮也只能挑起这根重担了。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很多人印象里,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无人撼动,可谓权倾朝野,皇帝刘备的政事要务都要过问他之后才会放心,但陈寿告诉大家,诸葛亮在刘备心中并没有那么高大上,相反刘备对诸葛亮是有些隔阂的。

“我得诸葛亮,犹如鱼得水。”这话是刘备说的没错,但仅限于蜀汉起势前期。到了刘备真正坐稳了皇位,便开始考虑其他问题了。首当其冲的就是削弱诸葛亮在朝中的权力,但不可硬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人制约他。

这个人要想权衡诸葛亮,那就必须不能是他的朋友,诸葛亮是荆州派,那刘备就要找个其他组织的,于是他相中了西川派的法正。

法正是刘备的大恩人,当初刘备在荆州立足,北有曹操百万雄师,东有孙权精良水师,是法正将其引进了西川,刘备才能走到辉煌的今天。

那么是如何得出法正是用来牵制诸葛亮的结论的呢?那就首先要了解刘备有多宠信法正。

法正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论人品,他的口碑不怎么样,论治国,他的德才也不过硬。当初法正打开西川大门迎进刘备后,诸葛亮面对西川地区刘璋统治遗留的弊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强中央集权,提倡以全国之力对抗曹魏。

可法正却不懂时局变革,竟拿出汉高祖刘邦对西川“约法三章”的政策说事,反对诸葛亮的治国方案,提议以宽松法度治理西川。最后诸葛亮苦口婆心,将秦汉交替时期社会不同体制给法正讲了一遍,才将其说服。

就是这样一个德才都在诸葛亮之下的伪军师,刘备却委以重任,甚至有些纵容。比如法正因为被人嘲笑而恼羞成怒,杀了几个人,刘备没有问责,搪塞了事。

虽然法正的官职是尚书令,在丞相之下,但刘备对其主观的技能加强让诸葛亮很难受。刘备在朝堂之上,对法正的各种提案言听计从,帮助他在群臣中树立威信,有时候诸葛亮想干点什么,法正就反对,而诸葛亮也无可奈何,只能作罢。

刘备如此宠信法正,就因为西川相助的事情吗?当然不是。所以刘备重用法正的目的就在于牵制权力过大的诸葛亮。

这是刘备的惯用伎俩,庞统在时不也是和诸葛亮平起平坐的军师吗?再想白帝城托孤之时,刘备除了说给诸葛亮,还说给谁听了?没错,李严,李严也是刘备用来制约诸葛亮的棋子。

所以法正一直暗暗牵制着诸葛亮。对此,诸葛亮很无奈,他曾在刘备伐吴之时表露过心态。刘备执意讨伐孙权,诸葛亮等人怎么劝也劝不住,无奈的孔明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要是法正还在,一定能劝住刘备。”

这不是因为法正智慧多高,而是诸葛亮的吐槽,意思就是刘备只肯听法正的,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我诸葛亮无法相比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刘备的英雄之名是从哪里得来的?曹操为什么会认为刘备是英雄?

全文共 1872 字

+ 加入清单

英雄,不单单是影视剧里那种披着拉风的披风,站在高楼上俯瞰众生的“侠”,也不仅是仗剑天涯拔刀相助的“义士”,每个人都有对英雄不同的定义,就连三国时期的曹操也一样。他曾经对刘备说,天下只有两个英雄,一个是自己,另一个就是刘备。那么,曹操为什么会认为他是英雄?刘备这个英雄之名又是从何而来?

暮春时节,青梅正熟,决定着未来天下走势的曹操和刘备在后花园中青梅煮酒论英雄。在曹操的眼中,“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虽然巧言掩饰,但是曹操确实没有说错,刘备确实是一个英雄。

但是这有一个问题,从184年镇压黄巾起义算起,到青梅煮酒的199年,刘备出来已经混了整整15年,从一位28岁的青年才俊,已经变成43岁的大叔了。在东汉那个时代,超过40岁已经算是步入老年了。而刘备还是没有混出什么名堂,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且还要过寄人篱下的生活很多年。

但是刘备虽然一事无成,英雄之名却早已鹊起,那么,刘备的英雄之名是如何得来的呢?为什么连不把袁绍袁术刘表都不放在眼里的曹操,会认为刘备是一个英雄呢?

在东汉末年,想要出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但自己的要足够的实力,更需要有贵人帮助。汝南许氏兄弟就组织一个叫“月旦评”的活动,不管你是什么人,只有被许氏兄弟点评一番,立刻就是鱼跃龙门,身价倍增。这简直就是成名的终南捷径啊。

就连曹操籍籍无名的时候,也找到许氏兄弟,让许氏兄弟点评自己。于是曹操就得到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点评,不管好坏,曹操也是出名了。

其实并非许氏兄弟有知人之明,而许家在汝南是大家族,是非常有名的门阀,在官场的影响力非常大。许氏兄弟愿意给你点评,其实就等于你得到了许氏门阀的认可,当然就受到了很多门阀的认可,官运亨通,有一番事业也就容易多了。

而像刘备这样的小人物,尽管有皇叔的招牌,也是没有资格高攀许氏门阀的,自然也得不到“月旦评”的点评了。

但是刘备也有刘备的优势,那就是刘备曾经拜大儒卢植为师。虽然跟从卢植学习的时间很短,但是刘备也是一辈子受用。特别是到了徐州,因为卢植的关系,刘备在徐州混得风生水起,刘备的英雄之名也是从徐州开始传播出去的。

从青州救孔融到徐州救陶谦,刘备登上了青徐的舞台,从此开始崭露头角。青徐是个特殊的舞台。这是一个由孔融、郑玄、陶谦及陈登等徐州大族所主导的舞台。刘备因为卢植的师承渊源,帮助他步上这个舞台,并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得如鱼得水。

在青州,还有另一位当世大儒郑玄。孔融为北海相时,郑玄隐居在故乡北海国高密县。郑玄与卢植一同师事关中马融,刘备便算是郑玄师侄辈的弟子。孔融对郑玄也非常敬重。而避难徐州的周边州郡的士人中,有后来成为曹魏名臣的陈群及其父亲陈纪。

就这样,在陶谦死前的一段时间里,刘备与孔融、郑玄、陈纪、陈群等关东硕儒名士一道,成了徐州牧陶谦的座上宾。而且刘备还得到了出身徐州士家大族的陈登大力支持。

刘备从一个依附于人的带兵的部属,登上徐州这个舞台,便厕身于陶谦座上的这样一个硕儒名士组成的群体间,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治乱兴衰之道。这自然会影响到陶谦、徐州的士人以及流寓在徐州的其他州郡的士人对刘备的印象。

有了这么多硕儒名士、世家大族的支持和用户,刘备的英雄之名也就开始扬名海内了。这也是刘备能够被推举为徐州牧的原因。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如此推许刘备也是有原因的。虽然截至此时为止,刘备并没有显赫的战功,但是,曹操、刘备与袁绍三人至少有一件事是可以比较的。他们三人都曾被推领州牧。

董卓之乱后的关东诸州,有的州牧是由天子授命的,如陶谦之为徐州牧,刘表之为荆州牧;有的则是以武力夺取,如袁术之据扬州,公孙瓒之据幽州,吕布之据徐州。而袁、曹、刘三人则都被推领州牧。

袁绍在初平二年(191年)以韩馥让州而被推领为冀州牧;曹操在初平三年(192年)被东郡陈宫等推领为兖州刺史;刘备则在兴平元年(194年)由陶谦遗命而被州人推举为徐州刺史。

但三人被推领州牧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袁绍领冀州,毕竟使用了胁迫的手段;曹操被推领兗州刺史两年后,因杀陈留名士边让,致使“兖州士大夫皆恐怯”,从而引发陈宫等人谋迎吕布据兗州而叛曹操,兗州一度仅有三城为曹操所守。这跟刘备被徐州的士民所推服相比,究是美中不足。

而且,三人的凭资也完全不同。袁绍主要凭借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门第资望,曹操的出身虽不及袁绍,但其父曹嵩也曾官拜太尉;刘备则是从底层起家,完全无凭无恃。刘备却赢得了徐州士民的推服。这些不可能不影响到曹操对刘备的认识。

刘备跟曹操的合作,令他策名于汉廷,也令他的英雄之名,经由许昌这个政治中心而获得全局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刘备为什么叫大耳贼 为什么说刘备是大耳贼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刘备其实大家都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个人好像真的很弱啊,感觉都是手下的人厉害,武力武力拼不过五虎上将,智谋智谋搞不赢诸葛亮,感觉这个大哥是躺赢的啊,但是有细心的网友或许有听说过一件事情,那就是刘备好像被人叫做是大耳贼,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刘备为什么被叫做事大二贼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我们再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的网友说了,这个问题真的很简单,因为刘备耳朵大呗,其实问题到底蛮简单的,那么刘备的耳朵真的很大吗?而且大耳贼又是谁喊的呢?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

在《三国志》中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刘备的:“身长七尺五寸,捶手下膝,顾自见其耳”,看到这个地方大家也知道了,意思就是说刘备身子有七尺五寸长,换算成现在的身高就是177.7厘米了,这个身高在现在这个社会也真的算是高个子了,可以去打篮球了。“捶手下膝”的意思就是指的,把手垂下能超过膝盖,最后的“顾自见其耳”就是指的自己能看见自己的耳朵,说到这大家自己感觉感觉看看自己的耳朵,好像都不能吧,所以刘备的耳朵到底有多大才能自己看见自己的耳朵啊,所以由此可证明刘备的耳朵真的超大。

在《三国演义》中其实也是有说刘备的耳朵很大的,那就是吕布在白门楼被斩的时候,让刘备给求情,但是刘备拒绝了,那么于是吕布就骂了刘备是“大耳贼”,这也是刘备大耳贼的电视原形了,也是大耳贼这个称谓的来历了。

所以说这三国时期的人物还真的就是个个极具特色啊,不是耳朵大就是脸红脖子粗的,有点儿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诸葛亮和刘备在后期战略上有哪些冲突?刘备情商比诸葛亮更高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刘备的关系其实并不是一直都很好,两人也曾因为意见不合闹过矛盾,特别是在关羽死后,刘备急于为关羽报仇,诸葛亮并不同意刘备伐吴所以两人关系也是一度闹僵。说起来刘备很少会出现失控的场面,毕竟刘备就是靠一手高情商才能留住这些人。最后刘备也是忍了一年才伐吴,如果当时刘备就和诸葛亮撕破脸的话,大家就都不好下台了。

无论是史书还是民间传说,诸葛亮都是智慧的化身,他正直廉洁,一心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民间已经被神话,但是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缺点,诸葛亮也不例外。

实话实说诸葛亮的确很聪明,智商不是一般的高,但从性格上来说,他过于谨慎了,事必躬亲,把自己搞的太累,最后把自己给累死了。事必躬亲的后果除了自己累,还锻炼不出来人才,将领出征时,诸葛亮安排的很周密,还常常搞锦囊妙计,将领不能自由发挥,能力得不到锻炼,这也导致了属国后期无人才可用。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专政、任人唯贤,不能做到唯才是用,不选拔比自己才能高的人,不喜欢有主见的人。从他提拔人里面可以看出来,比如说蒋琬、杨洪等人,这些人的性格比诸葛亮还谨慎,并且唯诸葛亮马首是瞻,除了拍马屁还是拍马屁,整个蜀国上下都听诸葛亮的,但是有两个人除外,这两个人就是关羽和魏延,所以诸葛亮内心非常讨厌这两个人。

魏延能文能武、有勇有谋,是一个帅才,并且非常有主见,深得刘备信任,刘备让他镇守汉中这点就能看出来。而诸葛亮却非常讨厌魏延,说他有反骨,日后必反,处处打压魏延,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也被诸葛亮给否决了。魏延有主见,会经常提出自己的想法,这违背了诸葛亮的用人之道,诸葛亮只喜欢听话的人,对于那些刺头,诸葛亮当然要处处打压了。

刘备死后魏延还是忠心为蜀国办事,并没有表现出谋反的心思,诸葛亮号称神机妙算,他说过魏延日后必反,结果到自己快死的时候也没见他谋反,所以死前利用魏延的性格设下了计谋。诸葛亮死后杨仪诬陷魏延谋反被诛杀,而诸葛亮也保住了一世英名。

关羽性格骄傲自大,除了刘备谁也不服,当然也不服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后,关羽处处瞧不起诸葛亮,这也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他,关羽有气。但是关羽有瞧不起诸葛亮的资本,他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诸葛亮拿他没辙,还得处处捧着他,比如说给他按了个美髯公的名号,所以说就算诸葛亮讨厌关羽,也不敢动他。

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被杀,诸葛亮也只能惆怅的说:荆州不该失,而没有说出责怪关羽的话,这源于关羽死了,刘备正在气头上,二是既然已经死了就没必要在计较了。后来刘备执意伐吴为关羽报仇,诸葛亮明知不可为,但劝不住刘备。关羽生前诸葛亮不敢动,死后还是不敢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刘备墓在哪里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诸葛亮扶灵柩回成都下葬。葬在今天的四川成都市武侯祠诸葛亮殿的西南侧,它与主体建筑相平行,是三国时期唯一保存完好的帝陵。

刘备的陵墓又称为三国惠陵,是一座夫妻三人合葬墓,刘备的甘夫人和吴夫人也葬在此地。惠陵四周红砖垣墙环绕, 苍松翠柏掩映。古冢的弧形碑帽上刻双龙戏珠浮雕,碑身刻“汉昭烈之陵”五个大字,看上去庄典肃穆。

虽说《三国志》等历史文献记载,刘备的墓就是在成都,但是学术界仍有争议。因为刘备是在农历四月去世,当时交通很不方便,天气炎热,从白帝城到成都逆水而上至少也要30多天时间,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尸体早就已经腐坏。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刘备墓可能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或奉节。而成都的“刘备墓”只是刘备的“衣冠冢”,不过,这些也只是猜测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刘备和乔国老是什么关系?吴国太和乔国老是谁?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有很多人总以为刘备取的是乔国老的女儿,实际上刘备取的是吴国太的女儿孙尚香。但正史上有没有吴国太这个人还不知道,孙尚香其实是孙权老婆的女儿,所以刘备和乔国老并没有什么关系,乔国老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吴国。不过这里我们还是按照小说里面给出的关系分析,吴国太和刘备就是丈母娘和女婿的关系了。

乔国老两个女儿大乔小乔。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乔老是孙权哥哥孙策的老丈人。

吴国太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孙坚正妻吴夫人妹妹。孙权,孙策为吴夫人所生。孙尚香为吴国太所生。孙尚香嫁给了刘备。刘备孙权是连襟关系。

正史并无吴国太这个人的记载。《三国志》孙尚香为孙坚正妻吴夫人的女儿。

京剧《甘露寺》乔国老被评价为第一蜀吹,节选其中几句感受一下:

刘备本是靖王的后

汉帝玄孙一脉留

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

青龙偃月神鬼皆愁

白马坡前诛文丑

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

他三弟翼德威风有

丈八蛇矛惯取咽喉

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

虎牢关前战温侯

当阳桥前一声吼

喝断了桥梁水倒流

他四弟子龙常山将

盖世英雄冠九州

长坂坡救阿斗

杀得曹兵个个愁

这班武将哪国有

还有诸葛用计谋

三国演义中刘备娶的是吴国太的女儿,也就是孙权的妹妹,不是娶的乔国老的女儿。

乔国老和孙权没有直接关系,但孙权的哥哥孙策,还有周瑜,这俩都娶了乔国老的女儿,也就是大乔小乔。

按三国演义,孙权和孙策都是吴太夫人也就是吴国太姐姐生的,吴国太并非孙权和孙策的生母,而是继母兼姨母,但也可以算母亲。

所以:

刘备和孙权是妹夫与大舅哥关系。

刘备和吴国太是女婿和丈母娘关系。

吴国太和乔国老是亲家关系。

乔国老和孙权没有直接关系,一个是哥哥的岳父,一个是女婿的弟弟。

刘备和乔国老没有直接关系,一个是舅子的岳父,一个是女婿的妹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刘备杀刘封到底是因为诸葛亮的建议还是自己的私心?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诸葛亮建议决定杀刘封的?

这里面不仅是刘备的私心,也同样有诸葛亮的建议,诸葛亮根本就不希望刘封在接下来能够位居高位,这就会影响到自己执掌的权利。而且这只不过是刘备的养子,但是在朝中因为豪爽的性格,早就已经拥有了比较高的威望,如果不是刘备有私心,相信诸葛亮也不可能会提出这一个建议。

刘备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平定黄巾起义,在这一个阶段还娶了妻子,只是很可惜,一直都没有子嗣,后来董卓之乱爆发,刘备在战败之后就选择来到荆州。在这一个路上就收养了这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当时早就已经10多岁孩子在逐渐成长之后进入到成年的阶段,倒也是英勇善战。

为创建蜀汉也早就已经立下悍马功劳,后来就和孟达一起驻守,关羽在北伐的时候也同样一直邀请他出兵,不过全部都被拒绝。刘封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最终就会选择狼狈的逃回成都,在那个时候诸葛亮就认为这完全就是见死不救,如果不是他选择独自逃回,根本就不可能会有这样的结果,所以就要求赶紧杀掉他。

刘封这种没有办法马上就选择自杀,其实这也是蜀汉后期非常有作为的一位大将军,原本就应该大放光芒,可没有想到居然死在自家人的手中。当时的刘备其实年龄已经逐渐的增长,必然就应该为自己的儿子铺路,希望能够传位给刘禅,但是刘封怎么说也是长子在军中也同样会拥有着一定的威望,所以为了能够为刘禅扫平所有的障碍,自然就会接受诸葛亮的请求。

刘封这一个人是非常有主见的,无论是变成狂野又或者是继承宝座,全部都会导致诸葛亮的权利受到影响,诸葛亮为了能够有效完成宏图伟业,自然就不能够容许出现任何的一个意外,所以就决定杀掉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刘备的阵容堪称豪华 为何没有一统三国 有2个致命的缺点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虽有才华和合法性,但他的志大才疏和感情用事的问题,以及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错误决策,最终导致了他未能一统三国,反而陷入被动局面,最终落得白帝城托孤的下场。与刘备相比,刘邦在政治智慧和冷静头脑方面更具优势,这也是刘备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有着雄才和受众人拥戴的优势。他拥有了张飞、关羽这样的卓越武将,以及诸葛亮等谋士,看似具备一统三国的潜力。刘备最终未能实现统一,其失败有其内在原因。

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拥有刘姓皇族的名分,尽管从未有确凿证据证明其确切血统。他追随曹操一段时间,但在与汉献帝接触后,获得了“刘氏子孙”的名谱,从而获得了合法性。于是,刘备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并逐渐在荆州、巴蜀等地扩展势力,成为一方霸主。

刘备的失败主要归结为两大致命缺点

1.志大才疏和感情用事

尽管他雄心勃勃,但智谋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局势。刘备常常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听取身边谋士的建议,这在夷陵之战等事件中表现明显。相比之下,刘备的对手曹操更善于听取谋士的意见,灵活应对局势,因此更具战略头脑。

2.感情用事也是刘备的致命弱点

他常常被感情冲昏头脑,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左右,从而做出决策错误。例如,在关羽丧失荆州和火烧赤壁后,刘备在东吴的攻击下陷入被动,这源于他追求个人报仇的情感决策,而忽视了整体利益。相反,刘邦能够在大局上看得更清楚,不受情感束缚,保持冷静头脑。

刘备的失败也与他在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问题有关。他在与孙权的联合中,被孙权拖入孙刘之争,进一步削弱了自己的势力。而庞统之死和荆州丧失,都与刘备对庞统的亲信和关羽的偏袒有关,导致了后勤和战略上的失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为什么说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他到底有多爱哭?

全文共 1291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有人对三国时期不同的君主打天下做了一个精辟的总结,当然了,这是对《三国演义》的总结,并不是对正史的。总结到刘备的时候,就一个字“哭”,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话乍一听起来似乎很好笑,可是仔细一想,可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那么,刘备这一生,到底是有多爱哭呢?

刘备是一个布衣皇帝。无论刘备怎么说他祖宗是中山靖王,这事儿也不好落实。我们想啊,在那样一个乱哄哄的世道,他如果不找一个体面些的祖宗说事儿,谁跟着他干啊。跟中山靖王爷的后代是哥们儿,这样说着多气势啊.这牛皮吹到最后,刘备也就真的收不住了,先是在一些权贵们面前吹,权贵们相信了,就拿刘备这个卖草鞋的当回事儿了。

刘备这皇叔就这么当上了。但光有皇叔的招牌还不行,他还得有一套经销策略。刘备在大的经销策划上,就是一个字:哭。有细心人统计过,一部《三国演义》,白纸黑字记录着刘备一共哭过好几十次。爱哭,成了刘备的一大特征。

中国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儿: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这话听着有理儿,说得明白,算是说到了刘备的要害处了。

用现代话说,刘备的哭,是一种企业形象建设,是一种企业营销策略。咱们拣几回他哭的是地方的事儿说说。那一次曹操要收拾他,他就带着老百姓逃难,明知跑不了,可他还是硬带着这些人逃跑。曹操的追兵越来越近,真是十万火急啊。手下人都劝他扔了老百姓赶快走人,别让曹操给追上了,那麻烦可就大了去了。刘备哭着说,天啊.这怎么行呢?老百姓们可都是死心塌地愿意跟着我,我能忍心扔下他们自己逃跑吗?这话听着好感人啊。刘备这不是演戏吗?可老百姓感动啊,乡亲们啊,刘皇叔可是好人啊。下回选举咱们都得投他的票啊。得,这人心算是收上了。

又一哭,赵云费了好大劲好不容易才把他儿子救了出来,送到了他怀里,他则把孩子一扔,哭着骂,小兔崽子啊,为了你,差点儿牺牲了我一个好干部。

赵云能不感激吗?就算是赵云知道刘领导是玩儿虚的,可是这也不容易啊。领导能当着你的面摔孩子,就算不是独生子女,这也了不起啊。赵云能不感动得五体投地吗!刘老板啊,您别哭了,您放心吧,我是铁了心跟您干一辈子了。

再一哭,他将错就错娶了孙权的妹妹,孙权软禁了他,他回不去荆州。他哭着对孙尚香说:夫人,您得救我啊。咱们可是恩爱夫妻啊,我不是不想走,我真是舍不得你啊,我可是真爱你啊。

孙尚香感动了,也顾不得孙权的什么国家大事了,也顾不得刘备是她哥哥的天敌了。老公啊,我知道你爱我,我也爱你啊。我嫁给你了,就是你刘家的人了。行了,我跟着你回荆州。得,她带着刘备跑了。不一一说了,这种哭,刘备熟练得很,那眼泪也来得痛快,跟自来水管子似的,什么时候拧,什么时候有。还不计水表。

刘备就是这么一路哭下去了,哭吧,不哭诸葛亮能那么容易出山吗?不哭,鲁肃能三番五次讨不回荆州吗?就连动用阴谋之术取了成都之后,他都好意思大着一张脸对刘璋哭道:“哥们儿,我也是不得已啊。”这叫什么话?

刘备最后一哭,对诸葛亮说:“哥们儿啊,我真是快不行了,刘禅这孩子没经过什么大事儿,年纪轻轻的,工作经验肯定不行,你可得好好帮着他啊。如果他实在干不了,你就把他踢一边去,你自己干吧。”这一哭,就哭出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名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蜀国是三国里最弱的国家么?刘备靠什么能称霸一方

全文共 138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认为蜀国三国里最弱的一个国家,其实早期的确如此,但是在赤壁之战以后蜀国也逐渐强大起来。其实刘备能做到称霸一方已经算是个奇迹了,而且刘备这一路上运气也是很好,几次都躲过了杀身之祸,从曹操的手底下都能溜走。而且刘备一路上的贵人也很多,而且也都是很关键的人物,只是蜀国显得有些后气不足,等刘备这一批元老人物不行了,蜀国也跟着不行了。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豪杰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将多兵广,如果不是赤壁之战中了周瑜诸葛亮的连环计,统一南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孙权独占东吴,是三国前期抵抗曹操的主要生力军,被人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唯独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却家道衰落,刘备快到30岁时,还只能靠织竹席、卖草鞋为生。

桃园三结义时,刘备还只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黄巾军起义、东汉一片混乱之中,刘备司机而起,却又不能快速崛起,往往依附别人的势力而存在。早期和吕布对峙,三英战吕布的结果却是铩羽而归,只能投靠曹操,委曲求全,这才有了与曹操“煮酒论英雄”的一幕。不过,刘备投靠的人远不止曹操一人,炙手可热的有袁绍、孙权、公孙瓒,同宗的刘表、刘璋也是。

如果单纯地看军事实力,刘备的前半生堪称落魄,曾经还被曹操追得妻儿都在战场走丢了。可是,在另一方面,刘备又是很有影响力的人,不管他多落魄,哪怕寄人篱下,也从来没有被人看不起,接受他投靠的刘表甚至出城几十里相迎,而新野的普通老百姓更是愿意为了他全城逃难,誓死追随刘备的人太多了,也没谁介意过他曾经只是一个卖草鞋的人,怎么做到的呢?

刘备很会得人心,他与人相交,往往一心一意。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为了给死去的关羽、张飞报仇,而倾蜀国之全力进攻东吴孙权,随军出征的将领黄权在刘备的指挥下,领了一万精兵。他曾劝说刘备不要轻率进军,却被刘备置若罔闻,一心想着为两个结拜兄弟雪恨,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蜀军大败。而将领黄权却迫于形势,不得不带着一万精兵投靠了曹魏。这时候,很多人建议刘备杀掉黄权在蜀地的家属,可刘备却恍然大悟一般,说了句“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不但不准杀害黄权家属,甚至还好生厚待。而黄权虽然人在曹营,却打心底知道刘备会善待他的妻儿家属,君臣能有如此默契,古今难得。

在白帝城,刘备自知命不久矣,面对前来接应的诸葛亮,他临死前交代,对于刘禅,如果能辅佐则辅佐,不能的话,也可以取而代之。或许,可以相信,这是刘备的真心话。

刘备很能看穿人的短处,却又能善用人的长处。在刘备的身边,不乏人才,像卧龙雏凤都在他的帐下,五虎上将更是个个豪杰。不过,刘备的断人之高还在于他对魏延的任用,汉中之战结束后,为了挑选得力之人镇守,很多人都觉得肯定非张飞莫属,毕竟关羽镇守荆州重地,而汉中重地自然就该是三弟张飞了。可刘备却派了魏延去把守,大大出乎意料,而魏延也是兢兢业业,很有成绩。然而,我们都知道,魏延为人冒险,曾被诸葛亮视为后脑有反骨的人,甚至死后都要设计除掉。

另外就是马谡,在刘备看来,马谡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能说会道,但是不能重用,结果诸葛亮却没有遵从,北伐时让马谡去守街亭,结果北伐大业功亏一篑,若不是空城计,诸葛亮差点也被曹魏俘获了。

刘备没有架子,不管权位多高,依旧与民为乐。史书记载,当遇到荒年时,刘备十分注重善待老百姓,散财以救民,哪怕是最底层的人,刘备也不排斥,而是平起平坐,一起吃饭,因此,很受老百姓的拥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如果关羽能活到刘备驾崩,那么关羽到那时会听刘禅的话吗?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小编有看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有人问那就是关羽在荆州没有死,而且还活到了刘备死,这个时候就是刘禅上位了,那么这个时候的关羽会不会听刘禅的话呢?这个问题还是挺有意思的,那么下面就假设这个问题一起来解谜分析看看!

如果关羽还活着,当刘备驾崩后,关羽肯定会听刘禅的!而且还会帮着刘禅抵抗诸葛亮,不仅是因为刘禅是大哥刘备的儿子。在这个时候的关羽眼里,诸葛亮的一举一动都有谋朝篡位取代刘禅的嫌疑。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慢慢分析。

1、因为义气,关羽会听刘禅的

当刘备驾崩后,关羽绝对对听刘禅的,为什么呢?关羽一生以忠义著称,什么是关羽的忠义,对于大哥刘备,关羽是义气,只要是大哥刘备吩咐的,关羽没有不照听的。在关羽心里,大哥刘备就是天,这个我们可以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看得出。

而刘禅是大哥刘备的继承人,也就是自己的侄儿,所以在关羽心里,刘禅既有大哥的影子,又是自己从下看着长大的侄子,听刘禅的就是听刘备的。

2、因为忠心,关羽会听刘禅的

当刘备驾崩后,刘禅就是蜀汉之主,在这里要说明一点,关羽的忠心,始终是忠于汉室天下的。这个可以从曹操封他汉寿亭侯后,他便一直以此自居看出来。可以说,关羽的忠心,绝对是忠于汉朝的。

而这个时候的汉献帝刘协早就成了山阳公了,汉朝的天子只有一个,那就是刘禅,所以关羽绝对会听刘禅的。

3、关羽会帮助刘禅抵抗诸葛亮

其实在关羽的心里,一直都是没有真正把诸葛亮放在心里,听诸葛亮的调遣,只是因为诸葛亮是刘备拜的军师,而关羽张飞一直都怀疑诸葛亮的忠心。当刘备死了,关羽会更加担心诸葛亮的忠心,而此时的诸葛亮贵为相父,权利更加大,那么关羽绝对会帮助刘禅抵抗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