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文明的冲撞与交融答案(合集20篇)

浏览

1067

文章

252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全文共 1651 字

+ 加入清单

一、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受一战影响,俄国受到沉重打击。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917年4月,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使革命有了方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继续帝国主义战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2、时间:1917年11月7日;领导人:列宁;地点:彼得格勒;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3、经过:列宁到彼得格勒指挥起义,11月7日起义取得胜利,历史上称为"十月革命"。

4、结果: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5、意义:⑴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⑵影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一)列宁时期:

1、内战时期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原因:随着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够适应形势发展。

(2)目的: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3)时间:1921-1924年;领导人:列宁

(4)措施: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6)作用:促进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7)评价:列宁探索用商品经济手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说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能从实际出发,纠正错误,调整国家政策。

3、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成立:(考试不作要求)

(二)斯大林时期:1924-1953年

1、经济成就

(1)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2)到1937年,苏联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与此同时加快实现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2、政治方面: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苏联新宪法的制定。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特点:总体上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具体表现如下:

A、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B、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所有的决策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到斯大林个人手中,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性:在当时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一定历史条件下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作出伟大贡献,它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同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显示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2)消极性:A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C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D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4、启示(建议):

(1)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机制,这都打了斯大林模式的烙印。改革开放后,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伟大成就。

(2)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效的途径,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3)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要坚持改革开放,重视工农业协调发展,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第三次科技革命

1、定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

3、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它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工艺、新产品,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2)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希望上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历史复习资料的学习,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上面知识的巩固学习,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鲁尔区交通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

水运

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从莱茵河口上溯的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的顶推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从杜伊斯堡到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年均运输量达1亿吨,并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区内还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个,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联系。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铁路及公路

铁路运输与河运同样发达。区内铁路密度非常大,营运里程达9850公里,占全国近1/5,多东西走向,从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区内及其它工业区联系的纽带,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鲁尔区公路汽车行驶的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倍,达每公里55辆。

总结:东北、南面又邻近本国下萨克森的经济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全文共 2080 字

+ 加入清单

注:以下三次资产阶级革命均发生于大西洋沿岸。

一、资产阶级统治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1课)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人:克伦威尔。

3、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4、开始的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5、简单过程:(1)开始: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2)内战:国王查理一世发动内战,议会军打败王军;(3)共和国成立: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权;(4)王朝复辟:查理二世复辟;

(5)革命胜利:1688年宫廷政变。(6)巩固: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6、文献:《权利法案》:(1)背景:1688年宫廷政变后,英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2)制定机构:英国议会。(3)目的: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4)内容: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也不能随意废止法律。(5)作用:为限制国王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7、历史意义(影响):(1)国内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2)国际意义: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二)美国独立战争(第12课)

1、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性质:它具有双重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独立战争。

3、领导:

4、(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2)领导人:华盛顿。(3)领导机构:大陆会议。

5、时间:1775-1783年。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6、简单过程:⑴开始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⑵建军: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⑶建国: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诞生。⑷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之后获得法国等国的支持。⑸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革命取得成功。

7、文献:《独立宣言》:⑴时间:1776年7月4日。⑵制定机构:大陆会议。⑶基本内容:宣布人人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⑷意义:标志着美国的诞生。7月4日被定为美国的国庆日。

8、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国际意义: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9、巩固:1787年颁布宪法,确立总统制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政体。

(1)内容: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的一种),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立法和司法大权。

(2)意义:巩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

10、评价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赢得了民族独立;独立后,他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又开创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政治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三)法国大革命(第13课)

1、原因:法国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领导:⑴领导阶级:资产阶级。⑵领导机构:三级会议。⑶领导人代表:罗伯斯庇尔。

3、时间:1789年7月14日开始

4、简单过程:

开始:⑴导火线:1789年三级会议召开。⑵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日)

发展:颁布《人权宣言》。

进一步发展:⑴成立共和国: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⑵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高潮: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雅各宾派开始上台,罗伯斯庇尔掌权。⑵政变:1794年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革命高潮结束。

后续:⑴1799年,拿破仑通过政变掌权,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⑵封建王朝复辟。

5、成果巩固:革命成功后拿破仑颁布《法典》。

6、文献:《人权宣言》:⑴时间:1789年。⑵制定机构:制宪会议。⑶基本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⑷意义: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被称为法国"新社会的出生证书"。⑸评价:①积极性:宣传了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精神。②局限性: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7、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评价拿破仑:他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1799年通过政变夺取政权,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典》(最大的贡献),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成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典范。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沉重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捍卫并传播法国革命成果。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也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国的联合抵抗。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滑铁卢战役后,拿破仑帝国覆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海陆变迁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海陆变迁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

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为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

总结:现在关陕以西,水在低于地面的峡谷中流动,最深处不下百余尺,所携带的泥沙每年向东流,都成为造大陆的泥土,大陆由此造成也就是必然之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大洋洲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大洋洲

(一)概述

1.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角及太平洋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2.面积:陆地总面积900多万平方千米,世界最小一洲3.居民:大部分欧洲白人后裔。3.成因不同的三类岛屿: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

(二)澳大利亚

1.大洋洲最大国家(1)大洋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人口密度很小国家(2)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一些小岛(33)位置:印度洋、大西洋之间(4)居民:英国人后裔为主,通用英语。

2.三大地形:东部大分水岭,西部:低矮高原,约占全国面积一半,中部:平原3.特有动物:种类:有古老而独特的袋鼠、鸸鹋、鸭嘴兽。成因:与大陆长期分离进化慢。4.人口分布: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4.经济发达特点: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服务业迅速发展,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支柱。出口产品:煤、铁、羊毛、小麦等。

5.主要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港口、工业中心—悉尼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人被发现的时代—文艺复兴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1、时间:14-16世纪。地点:欧洲(开始于14世纪,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2、背景:(1)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手工工场;(这是根本原因)(2)资产阶级产生;(3)欧洲天主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控制。

3、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的先决条件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大利发展起来。意大利是东西贸易的枢纽,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已有较发达的手工业、商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产生了新的社会阶级--资产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制度束缚,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要求必然在思想领域里有所反映,因而在意大利首先出现文艺复兴运动。

4、文艺复兴的阶级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

5、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它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要求以人为中心,不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6、方式:通过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方式宣传人文主义思想。(原因:天主教势力大)

7、性质:一场崭新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8、主要代表人物:

(1)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代表作品《神曲》,他被誉为"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2)意大利画家达o芬奇,代表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3)英国莎士比亚,代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9、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文艺复兴是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它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圆珍814—891年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佛教天台宗寺门派创始人。俗姓和气,字远尘。赞岐国(今香川县)人。空海俗甥。15岁师事延历寺义真,受菩萨戒,安居比睿山12年。因通达显密,博鉴他宗,被推为“一山真言学头”。853年入唐,于福州开元寺就存式学《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俱舍论》,又从般若怛罗学梵语和密教。继至天台山国清寺,研习天台章疏。唐大中九年(855)至长安青龙寺,从法全受瑜伽密旨,受传阿阇黎位灌顶;又向大兴善寺智慧轮学胎藏、金刚两部秘法。翌年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开元寺,谒良。复上天台,于国清寺止观院建立一堂,题名“天台山国清寺日本国大德僧院”,请清观住持。大中十二年携带经疏千余卷回国。依敕命住比睿山山王院,并屡次受请入宫讲经修法。越年移住山下三井园城寺,奏请为天台的别院;又创立唐院,收藏由中国带回的典籍。868年敕许以园城寺为传法灌顶道场,形成后来的寺门派。同年任天台宗第五代座主,职位僧教。教义上不同意圆仁所说圆密两者教理相同只是“事相”(仪轨等)不同的观点,认为密教比圆教(天台宗)优越。卒后追谥智证大师。主要著作有《法华论记》、《法华玄义略要》、《大日经指归》、《讲演法华仪》等。所著《授决集》2集,后成日本天台宗寺门派教学的根本圣典。

圆珍(814—891年),俗姓和气,系日本弘法大师空海的外甥,赞岐国(今香川县)那珂郡人。十五岁入比睿山,师事日本天台宗二祖义真,受天台之学。二十岁得道受戒,其后住山十二年,任内供奉十禅师之一。唐大中七年(853年)入唐求法,回国后为日本天台宗第五代座主,又为寺门派开祖。圆珍大中七年(853年)入唐后,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临海,当日即上临海龙兴寺(开元寺),并“安置道真杜陀房中”。就行满和尚的弟子季皋、僧正清翰的弟子知建等学天台教法,知建“乍见喜欢,宛如骨肉。舍与《维摩》、《因明》二部义疏”。直至十二月九日离开临海。圆珍一生著述甚多,所著游唐日记《行历抄》虽仅存札要,但其中保留的一些内容,对研究临海龙兴寺的历史沿革和对日本传灯大师圆载的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古代两河流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认真学习,对于古代河流域、希腊、和中国的传说的共同特点,我们做下面的复习。

古代两河流

古代两河流域、希腊、和中国的传说有什么共同特点:

①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大致都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②从内容来看,多是英雄人物的故事,反映了早期民众的英雄史观倾向;

③从历史资料的形式来看,都属于口述资料;

④从它们的意义或价值来看,传说故事中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上面对古代两河流域、希腊、和中国的传说的共同特点做了四个方面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很好的掌握,并做好迎接考试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亚非拉的奋起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亚非拉奋起

一、印度独立

1.背景:二战后初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再次高涨。

2.时间:1947年,英国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3.领导人:尼赫鲁

4.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埃及独立(1952年,纳赛尔领导),收回苏伊士运河(1956年)。

2.非洲独立年(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3.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也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亲美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人民通过不懈斗争,从美国手里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199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好望角气候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这段文字是经常航行在这段航程中的一位海员对那里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描述:“乌云密蔽,连绵不断,很少见到蓝天和星月,终日西风劲吹,一个个涡旋状云系向东飞驰,海面上奔腾咆哮的巨浪不时与船舷碰撞,发出的阵阵吼声,震撼着每个海员的心灵。”

形成这种景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转对气流的方向起了重要作用。使西风变得强烈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纬度的温差大。

向极地或向赤道航行一天,就会明显感到冷暖的差异,这是由于低纬度的能量在向两极输送中,相当大的部分要消耗在中纬度地区,同时极地冷空气不停地向南侵袭,在这两股冷暖差别较大的气流夹击下,中纬度地带就成了温差较大的地区,冷暖气流不断交汇运动,极易导致风暴频发。

好望角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巨浪呢?水文气象学家探索了多年,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好望角巨浪的生成除了与大气环流特征有关外,还与当地海况及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好望角正处在盛行西风带上,西风带的特点是西风的风力很强,11级大风可谓家常便饭,这样的气象条件是形成好望角巨浪的外部原因。南半球是一个陆地小而水域辽阔的半球,自古就有“水半球”之称;好望角接近南纬40度,而南纬40度至南极圈是一个围绕地球一周的大水圈,广阔的海区无疑是好望角巨浪生成的另一个原因。

总结:此外,在辽阔的海域,海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作用,也是巨浪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西方国家常把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称为“咆哮西风带”,而把好望角的航线比作“鬼门关”。

编辑推荐: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好望角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血腥的资本积累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血腥的资本积累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最早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的国家: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

2“三角贸易”的原因:美洲缺乏劳动力,贩卖黑奴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3“三角贸易”的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4“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英国人。(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

5“三角贸易”持续时间:三百多年

6“三角贸易”的影响:

(1)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的贫穷、落后。

(2)欧洲奴隶贩子把赚来的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英国走上殖民争夺道路的时间:17世纪

2.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间: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3.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4.英国在印度最有名的殖民头目:克莱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和地图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地图

1、地球是球体(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麦哲伦环球航行;登高望远;月食;卫星图片)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

产生的地理现象:a、昼夜交替;b、产生地方时差异(例如后半夜起来看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赛):

3、地球的公转周期:一年(约365天)方向:自西向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变化(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b)任何地点,春秋二分均昼夜平分。(c)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昼越长。(D)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c、五带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变化)

4、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A: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无指向标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纬网纬线代表东西方向,经线代表南北方向

B:(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5、海拔: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6、相对高度:把两个海拔相减。

7、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

8、地形部位识别:山顶(画有黑色三角形▲)、山脊(凸低为高)、山谷(凸高为低)、鞍部、陡崖(等高线重合)、盆地

9、地形类型有5种:地形区是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一片区域!

平原:地面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没海拔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俄国革命的先驱——12月党人

全文共 2026 字

+ 加入清单

1818年9月的一天,在彼得堡皇家近卫军营地,几名年轻的军官在上尉雷列耶夫的房间里正低声而热烈地议论着什么。这时,从外面走进一个高大而英俊的青年人,房间里的人一见他进来,马上一起欢呼:"你终于回来,我们正谈论着呢!"看来,他们彼此都很熟。

进来的人姓恰达耶夫,也是一名近卫军军官,他刚从法国旅行回来。

"你们谈论些什么?"恰达耶夫问。

"那还有什么?当然是你和你的法国之行。怎么样?你带回些什么?"年轻的军官们迫不及待地问。

"我带回了你们最需要的东西,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著作,凡是我能弄到的都带回来了,他们的著作在法国是禁书。贵族们每天都在担心哪一天会再来一次革命,所以他们禁止出版这些人的书。"

"伏尔泰在《老实人》中不是说过吗,要紧的是耕种自己的园地。这话说得真精彩,我们要做的,不就是耕种俄国这块土地吗?俄国需要的是象法国那样的革命!"雷列耶夫激动地说。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宣传,俄国到处都是黑暗、愚昧、落后,我们要象法国人那样搞思想启蒙。所以,在俄国出版伏尔泰等人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雷列耶夫说。

"我认为,在俄国,我们要先推翻沙皇,消灭野蛮的农奴制。你们还记得普希金的《自由颂》吗?"一名军官说。"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

专制的暴君和魔王,

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

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有诗人气质的雷列耶夫和几名军官一齐大声背诵普希金《自由颂》的最后一节。普希金和这些人是亲密的朋友,对于普希金的诗,他们都非常喜欢,也非常熟悉。

"说到普希金,他的勇气我们都比不上,虽然还不到20岁,诗写得却非常有力量。有自由思想的青年人都会喜欢他的诗。我去法国之前,他为我送行,还送我一首诗,你们看吧,看最后一节,写得多么好!"恰达耶夫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本子递给雷列耶夫。

雷列耶夫一看,诗的题目是《致恰达耶夫》最后一节写道:

"朋友,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晨辰

就要上升,射出光芒,

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

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

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

"太好了!"

"真棒!"

"好极了!"

年轻的军官们激动地纷纷称赞。他们是一些有头脑的贵族青年,在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他们追击拿破仑的法军,一直打到巴黎。在那里,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看到了大革命给法国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由、民主、平等这些字眼,让这些年轻人热血沸腾。是啊,英国、法国都发生了革命,日益强大起来,而俄国呢,还是落后反动的专制农奴制。他们决心改变这种黑暗现实。

恰达耶夫,雷列耶夫是年轻军官们的领袖,他们成立了秘密的革命团体和小组,在俄国各地从事宣传鼓动工作,等待时机,准备先在彼得堡发动一次起义。

转眼1825年底。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死了。他没有子女,谁来继位呢?俄国枢密院大臣和大主教最后决定由沙皇的二弟康斯坦丁继承皇位。于是,他们派信使去迎接远在华沙的康斯坦丁回国。

但是,康斯坦丁从华沙写信回来,表示自己不愿当沙皇,声明放弃继承权。

这时,沙皇的三弟尼古拉趁机写信给二哥康斯坦丁,表示自己想当沙皇。康斯坦丁马上同意了。于是,枢密院通告全国臣民,决定在12月14日举行正式的登基仪式。

12月14日清晨,全副武装的3000多名近卫军突然开进彼得堡的元老院广场,围绕着彼得大帝的铜像排成一个战斗的方阵,领头的军官正是雷列耶夫,恰达耶夫等人。

"打倒专制暴君沙皇!"

"制定宪法!"

"要求民主!"

"要求自由!"

"废除农奴制!"

近卫军突然高呼口号,洪亮的口号声惊醒了彼得堡市民,他们兴奋地打开窗子,注视着近卫军官兵,为他们呐喊助威。口号声传到了皇宫,正在试穿登基新衣的尼古拉大为惊恐,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时候会有人反对他。他恼羞成怒,大声吼道:"马上集合军队,消灭这群叛党!"

"是"。

"是"。

大臣和将军们急忙出了皇宫去调集军队。一队骑兵向起义者冲去,他们高举雪亮的马刀,气势汹汹,"砰!""砰!"突然一阵枪响,沙皇的骑兵纷纷落马,后边的又冲上来,起义者还以密集的射击,沙皇的人马自相践踏,混乱一片。

勇敢的起义者鼓舞了广大的市民。中午时分,彼得堡的穷苦工人、手工业者、贫民纷纷涌向广场,用砖头瓦块袭击政府军。起义的队伍迅速扩大了。

这时,彼得堡城外的炮兵开了进来,尼古拉命令大炮对准广场袭击。一颗颗炮弹在广场中央爆炸,起义的人群很挤,不一会儿广场上就血流成河,起义队伍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出广场。沙皇的骑兵又猛冲过来,雷列耶夫指挥士兵顽强抵抗,但因寡不敌众,起义队伍很快溃散了。恰达耶夫和雷列耶夫被沙皇抓住,关进监狱。

半个月以后,即在12月29日,俄国南部的乌春兰士兵发动起义,结果也被残酷镇压下去。

因为彼得堡和乌克兰起义正好是在俄历12月,他们又是相同组织发起的,所以历史书上把领导这次起义的成员称为"12月党人"。

起义失败之后,12月党人的五位领袖雷列耶夫,恰达耶夫等人被绞死,100多人被流放西伯利亚,600多人受到牵连被判刑。

12月党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英勇无畏反抗暴政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来的俄国革命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1.英国对印度的侵略

(1)时间、机构、头目:17世纪机构:东印度公司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头目:克莱武

(2)影响:(对印度)印度成为英国巨大的海外市场,加剧了印度的贫穷;(对英国)英国在印度掠夺了无数的财富,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2.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1)时间:1857-1859年领导阶层:封建王公贵族杰出女英雄:章西女王。

(2)结果:斗争失败,印度沦为英国的直属殖民地

3.罪恶的"三角贸易"(实质:是贩卖黑奴,一本万利的殖民掠夺。)

(1)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

(2)"三角贸易"的路线:欧洲-(出程)-非洲-(中程)-美洲-(归程)-欧洲。

(3)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最主要的经营者。

(4)殖民主义的罪恶主要包括:殖民掠夺、屠杀当地居民、贩卖黑人奴隶。

(5)三角贸易影响:(对非洲)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对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美洲)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发展。

4.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拉美人民在玻利瓦尔的带领下,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他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葡萄牙殖民地巴西宣布独立。

5.拉美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余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印度反英大起义和拉美独立运动启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东欧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一、匈牙利的改革

1、匈牙利事件:(发生原因)匈牙利人民要求克服个人崇拜,扩大民主,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与当时政府发生暴力冲突。后来新成立的政府邀请苏军来平息暴乱,史称"匈牙利事件"。

2、匈牙利的改革:

(1)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政府总结了匈牙利事件的原因和教训,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改革,改革内容:①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局;②在经济上,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取消指令性计划;在工业上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2)改革的影响:使匈牙利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下来。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陷入困境,经济形势日益恶化。

3、"布拉格之春":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实行全面的改革,被称为"布拉格之春"。但很快遭到苏联的镇压,改革被迫中断。(这说明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迫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也就是说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4、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共8个)

二、东欧剧变

1、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剧变

(1)剧变原因:①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②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2)剧变情况:原来的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的国家分裂,有的国家则走向统一。其中,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2、东欧剧变--说明了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产生的影响

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三、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人类的形成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

人类(human):人的总称。人类是地球出现最高级动物与智慧的结晶,目前处于所有物种统治者的地位。

人也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来定义,或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人科、人属、人种,是一种高级动物。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

人:“能制造精致的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有丰富的思维能力,有判断跟实际情况没有冲突和跟实际情况有冲突的能力,有呵护、爱护地球的能力,有创造能力和控制修复能力”。“进化论”认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DNA与化石证明,人类大约于200万年前起源于东非。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复杂的抽象思维、语言、自我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类直立的身体构造使得人类的前肢可以自由活动,这让富有智慧的人类得以掌握远超出其它任何物种的工具使用能力,并最终发展出强大的劳动能力和创造性。

四大人种:亚洲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人种的形成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在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世界上的人类可分为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种族无优劣。

此外,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在人类进化史上,直立行走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1.特点: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未定型。

2.“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集团,它们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实力。

二、科索沃战争

1.时间:1999年3-6月

2.概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在此期间,中国驻南使馆也遭到北约导弹袭击,三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3.影响: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思想力量

一、法国启蒙思想

1.出现的时间:18世纪

2.背景:法国的旧制度衰败。

3.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

4.主要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5.性质: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6.作用: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在启蒙思想影响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美国爆发独立战争。也促进了亚洲的中国、日本的思想解放。

二、科学的革命——自然科学的大发展

1.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牛顿的贡献

(1)天文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数学:创建微积分

(3)力学: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贡献

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3.爱因期坦的贡献

他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其最重要的贡献是20世纪初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比较德意志意大利统一异同

相同点:

历史背景相同:统一前资本主义都已有了显著的发展。由于国家的分裂割据状态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所以迫切要求实现统一。

统一都有一个中心:意大利是以撒丁王国为中心;德意志是以普鲁士为中心。

都有中心人物:意大利是加富尔;德意志是俾斯麦。

有共同的敌人:都要求排除阻碍统一的奥地利的干扰。

统一的方式相同: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的。

都达到了最后的目的:走上了统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但都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不同点:

德意志: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推行“铁血政策”,对内加强局势的严格控制,大力发展经济、军事实力;对外一方面依靠强硬的军事,武力解决问题,一方面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

意大利:在统一战争中除内因外,更多地借助于外国的帮助,主要是法国的援助,借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最后完成统一。人民起义在战争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东亚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东亚

(一)概述

1.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2.国家: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

3.地形特征: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半岛、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主要大河向东注入太平洋

4.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成因:海陆热力差异类型: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3)东西部气候差异:东部气候海洋性明显,向西大陆性增强。

5.人口和居民: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居民:大多数为黄色人种民族6.经济:东西部差异显著,东部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达,西部气候干旱,牧业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