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被贬潮汕的古代名人(实用20篇)

浏览

4616

文章

1000

篇1:10个古代奇术秘方

全文共 325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个先进大国,就连在古代也是一样的,有着非常多的秘方,比如瘦身、美容、祛斑、养生等,这些现在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却有很多是真实的。那么这些秘方都有哪些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10个古代奇术秘方吧。

10个古代奇术秘方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的传奇秘方,这些看起来让人匪夷所思,听也没有听过,看起来也非常奇怪的,却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你看到一些农村里面黄历或者一些古时候还比较旧的偏方书籍。今天小编也给大家整理了十个我国古代传奇的偏方秘方。

1半月美容法

将脸洗净,以鸡蛋四分之一的蛋白和蛋黄均涂脸上,动作要快,十五分钟内不说笑,让皮肤收敛,然后用温水洗净并擦上润肤液。20-30岁每周二次,三十岁以上每周三次,蛋白只用于皮肤中性,油性,有皱纹者,蛋黄适用于皮肤干性,干涩无光泽,有细小皱纹者。点评:这可能就是鸡蛋美容的最早版本,据查,埃及艳后是利用鸡蛋美容的,慈禧太后也是利用鸡蛋美容的,你也能利用鸡蛋使自己更加美丽。

2去面部黑斑法

用苦枥子树皮一块,配米汤一斤,加一个鸡蛋白煮开放冷,早上用药水洗黑斑,几天后自除。点评:苦枥子树皮你可能第一次听说,但是,其实很多人都在用这个方法去除黑斑,这种看似简陋的方法,或许比那些昂贵的化学药品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如果你去淘宝搜下苦枥子树皮,真的有人说这个超有效果哦。

3除脸上黑痣法

我们将适量的新鲜石灰、纯碱以及少量的酒精在一起调匀称,每天涂一次,一个星期之后脸上的黑痣就会没有了。不过,这个方法大家也不要去试,因为石灰也可能会伤到我们的皮肤。

4肥瘦如意法

妇女身体过瘦,动易致疾,过肥又殊致人厌恶,皆不宜也!现吾收其方可使肥瘦如意,迁瘦而欲其肥,可剥上好桂圆肉,鲜者为佳,每日约二钱,分三次食,一月之后,自然奏效!过肥而欲其瘦,日服荷叶灰3次,久而亦能落瘦!戴氏《证治要诀》云:“荷叶灰服之,令人瘦劣……”久服则体瘦腰细。”点评:桂圆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如果你干瘦如柴,真的不妨试试。至于荷叶灰减肥,其实荷叶灰是一个古方,减肥效果极佳,即使对顽固性肥胖都有不错的减肥效果。而且,湖北卫视生活帮栏目组也对荷叶灰减肥的效果做了实验研究,发现是众多减肥方法中唯一能减掉脂肪的药材。

5容貌嫩如娇花法

有人忧愁过度,未老先衰,有人劳累不堪,造成皱纹纵横,瘢痕点点,据《传家传》记载,有一秘方克令你青春长在,妖艳无比,用黑丑八两,皂角三两,天花粉,零陵香,基松,白芷各二两,磨成细末,洗脸或洗澡时擦于皮肤,皮肤即会变得润滑白净,增添无穷魅力。点评:这可能是比较靠谱的美容中药粉剂。有报纸也刊登过,而且,这个对人没有什么副作用。

6返老还童法

人老珠黄,面上无光,现有秘法,可返老还童,脸部肌肤嫩如脂,艳若桃花,用花柏皮,木瓜根,研磨后加枣仁一起捣成泥浆状,每日早上用来洗脸,肌肤自会变得鲜艳夺目,逗人喜爱。此法保持天然物性,不会破坏皮肤细胞组织,而商店里的各种香脂化学成分较早,往往有一定副作用。点评:花柏皮,木瓜根,枣仁他们都有清热解毒的效果,这个方子应该祛痘效果不错。

7国色天香法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美美的,能够吸引到大家的注意,尤其是女性,现在有一个方法能够让我们的容貌变得超凡脱俗,非比寻常,不但有漂亮的容颜,还会有长久的香气。

用甘松,山奈,香薷,白芨,白芷,防风,蒿本,白僵虫,白附子,天花粉,零陵香,绿豆粉一起捣成细末,每天洗脸或洗澡用来擦身,很快就有上述效果,此方出自《仙拈集》??点评:白芨,白芷,白僵虫,白附子这些均有美白效果,这个方子可以在中医指导下尝试。

8肌肤细腻法

经常参加室外活动,特别是参加体力劳动,皮肤很容易变得粗糙,现有一法,可使皮肤变细腻而又光泽,。每天洗脸后用鸡蛋白涂面部或其他部位的肌肤上,再用毛经擦净,坚持一个月,效果显着、或者每天把黄酒一升放入洗澡水中,连续洗两个星期,肌肤自然变得细腻无比,若能用美玉摩擦更妙。点评,爱美是一件辛苦麻烦的事情,这个方子里面,鸡蛋白涂于脸部,或其他身体部位,如果能长久坚持,皮肤一定会娇嫩细腻,,而用黄酒洗澡,虽然代价昂贵,但是肯定能滋润皮肤,效果堪比牛奶。更用美玉摩擦,让肌肤像玉一样白皙细嫩,真是皇宫后妃使用美容手法。

9巧除皱纹年轻法

男女婚后,皱纹很快就会爬上眼角,有的人额头或脸部也会有少许皱纹,徐娘半老,风韵大减,现有妙法,可以让你永葆青春。取木瓜去瓜皮和二两核仁,加杏仁一两,猪油一两,一起捣碎,每页擦脸,一星期之后,皱纹尽去,好似年轻几岁,另取老母猪猪蹄数只,洗净后,煮成膏,晚睡时擦脸,第二天造成洗去,半个月后即可消除皱纹。有人用丝瓜汁混合酒精及鲜蜜,把汁液涂于肌肤上,待干后,用清水抹净。此法效果亦佳。点评:猪油在古代是最常见的去除皱纹的原料,有另外一个方法,原理与此类似:取老母猪蹄数只,洗净后,煮成膏,晚睡时擦脸,每二天早晨洗去,半个月后即可消除皱纹。

10改头换面法

人生下来,相貌基本定型。现有一术,可让你随心所欲改头换面,或取悦于人,或令人生畏。初六日觅取啄木鸟一只,用丹砂大青拌粟或饭或米喂之,坚持一年,药不可间断,第二年,将鸟去毛捣烂,加雄黄一钱,作成药丸二三十颗,每日清晨,向旭日和水吞一丸。一段时间后,脸面就可以随时随意变形。欢笑时美如天仙,令人爱不忍去,怒则青面獠牙,令人惊畏异常。点评:此方闻所未闻,据说古代奸臣常修此道,在皇帝后妃面前百般奉承,在同僚及下级面前则阴险异常。又据说古代的优伶(演员)欲成就艺名,也常服此类药丸。

十大美容水果功效胜过护肤

如今很多护肤品都从天然的水果中提取珍贵成分,而且售价也不低,以其这样还不如多食用水果,让皮肤从直接天然的水果中获取美肤能量,养出粉嫩、白里透红的好肌肤。

木瓜

木瓜具有美白、丰胸等美容功效。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熟食。但如果你就是冲着木瓜丰胸而来的话,那熟食的效果会远远好于生食哦,可以用鲜木瓜炖汤或者是加蜂蜜的蒸木瓜都是不错的选择。

奇异果

奇异果含相当丰富的维他命、果胶、果酸等,可以给皮肤补充养分、预防黑斑,使皮肤更加白皙细腻,另外,奇异果还有降低胆固醇、帮助消化等功效。

西柚

西柚富含维生素C以及大量抗氧化元素,更难能可贵的是西柚所含的热量十分低,每个大约只有60卡,所以也是减肥的好帮手,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面,如果正常三餐都能吃上半个西柚,减肥效果会非常好。当然如果觉得一下子吃半个西柚实在不行的话,那喝西柚汁的效果也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柠檬

柠檬的美容功效也是颇为丰富的,可以抑制黑斑,美白肌肤,也可以紧致肌肤,使皮肤光洁润滑,当然,减肥的功效也很显着。

香蕉

香蕉润肠通便的功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坚持每天吃一两根香蕉,保证正常的排便,这样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焕发由内而外的健康美丽。另外,用香蕉和蜂蜜调制的面膜,拥有美白的功效。

苹果

苹果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水果了,它的保健功能非常出色,同时,它的美容功效也让我们欣喜不已,食用苹果可以帮助我们排出肠道中的铅、汞、锰、铍等毒素,另外,如果保有每天吃苹果的饮食习惯的话,可以使肌肤红润有光泽。

草莓

草莓富含维生素C,经常食用草莓能使皮肤细腻有弹性,此外,草莓所含有的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防癌抗癌作用。

枇杷

枇杷富含蛋白质、果酸、维生素、胡萝卜素等。枇杷具有明视的作用,使你的眼睛熠熠生辉,此外,枇杷可以保持肌肤健康。用棉签沾取枇杷汁涂在脸部斑点处,可以淡化斑点。

火龙果

火龙果的营养十分丰富,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的水果,因此深得减肥中人的喜爱,另外,火龙果对防治便秘也很有效果。

樱桃

樱桃含铁量丰富,因此具有促进血红蛋白再生的功能,可以防治缺铁性贫血,另外,樱桃还能使皮肤红润嫩白,消除黑斑。但十分要注意的是樱桃不能多吃,这是因为樱桃含铁量比较多,再加上含有一定量的氰甙,所以如果食用过多就会引起铁中毒或氢氧化物中毒。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10种古代流行的各种秘方,认真的看,发现其中有的却是在现代也被人们一直用的,比如用鸡蛋清敷面啊。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试试其中的一些吧,但是还是还注意安全的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安徽名人馆

全文共 1304 字

+ 加入清单

安徽名人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徽名人馆位于合肥市西郊蜀山风景区,是全国首家地方籍名人展馆、全国最大全息多媒体展厅、全国惟一声光电高科技场景。馆内收藏丰富,珍藏各类文物、标本、古籍21万余件,是全国有名的博物馆。

基本陈列主要有"安徽文明史"大型系列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分和县猿人、新石器文化、江淮汉画像石、文房四宝、古瓷集览、徽州古建、新安诗画、徽派版画、历代名人等10个专题。还有"古生物化石"陈列,面积200多平方多平方米,并独家收藏有中国"风尘女画家"潘张玉良作品4000余幅,根据该题材创作的影视作品《画魂》等已风靡世界。安徽名人馆一期工程选择展出史前至清朝之间的50位有影响的安徽历史名人。人物采用蜡像制作,形象逼真,并运用电影艺术手法和声、光、电、多媒体等最新高科技手段,展现名人风采和主要事迹。通过展出安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展现他们对安徽、中国乃至人类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体现安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好形象。

纵观历史,出生于安徽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层出不穷,群星灿烂。著名的有毕昇、大禹、涂山氏、皋陶、姜尚、管仲、鲍叔牙、蹇叔、管子、老子、庄子、甘罗、甘茂、鲍叔牙、周瑜、小乔、大乔、陶谦、桓范、曹洪、曹仁、鲁肃、吕蒙、曹真、曹丕、曹植、嵇康、王蕃、刘伶、桓温、桓伊、戴逵、夏侯渊、夏侯惇、许褚、薛综、蒋钦、陈武、丁奉、刘惔、桓玄、夏侯霸、夏侯玄、花木兰、文钦、何敬容、耿询、汪华、李绅、陈阿娇、陈婴、周景、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吴敬梓、梅尧臣、戴震、朱熹、张廷玉、程大位、程长庚、邓石如、黄宾虹、陈独秀、陈延年、胡适、陶行知、冯玉祥、张治中、王稼祥、邓稼先、严凤英等。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划时代的巨著《淮南子》就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和他的宾客们编撰的;东汉沛国谯郡(今亳州市)名医华佗及其发明的“麻沸散”则比欧洲发明的-剂“哥罗方”要早1000多年。北宋徽州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元代旌德县木活字印刷术和明代的套版印刷术,都对世界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安徽的桐城派、新安理学、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商、徽剧、黄梅戏以及劳动人民创造的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徽派建筑、徽雕(砖、石、木、竹雕)、芜湖铁画、龙舒贡席、阜阳剪纸、界首陶瓷等,在中国历史上光彩夺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艺术宝库。因此了解介绍安徽的历史与省情就须了解、介绍安徽的名人。为了宣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安徽,宣传不同历史时期曾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安徽名人,安徽名人馆应运而建。

地灵人杰的八皖大地,在历史的长河中群星璀璨。这里集中展示有从史前到现代有代表性的50位名人,如管仲、老子、庄子、范增、华佗、曹操、周瑜、朱熹、包拯、李公麟、朱元璋、吴敬梓、戚继光、王贞仪、李鸿章、刘铭传、王茂荫、詹天佑、邓石如、程长庚和桐城派诸大家等,全部以蜡像制作,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半的人物布置场景,融时代装饰与古风雅韵于一体,采用了声、光、电、多媒体、激光全息等高科技制作手段。

特色:整个展馆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人过春节玩什么?古人没有手机他们有什么娱乐活动?

全文共 5472 字

+ 加入清单

现如今的人们过春节回家之后,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是在玩手机了,在手机上收发红包,或者群发祝福,与朋友聊天,相比起来,很多人都觉得曾经的年味已经很淡了,越来越不像是过年,但其实过年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就是有不同的意义,每个时代都在变化。那么,在古代,你知道人们过年的时候都会玩些什么呢?古人过年有什么样的一些娱乐项目,他们是如何过年的呢?1.春节简介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年末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节日,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传统佳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春节传统习俗

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贴年红(挥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春联: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文学作品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窗花与“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一些地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压岁钱

压岁钱,年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多种的,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派发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可追溯的最早压岁钱文字记载在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

游神

游神,是传统贺岁习俗之一。游神,又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游春、行香、菩萨行乡、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它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主旨是酬神、消灾、祈福等。游神沿途伴随有锣鼓、唢呐、神偶、舞狮、舞龙、飘色、标旗、游灯、八音、杂技及乐队演奏等丰富多彩艺阵表演。是集拜神、祈祷、欢庆、宴客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

游神在潮汕地区又称为“游神赛会”、“营老爷”,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民俗活动;每年春节期间,按时间顺序,各村镇轮流举行民间游神活动,场面热闹非凡。在粤西地区又称为“游老爷”、“游菩萨”,或称“年例”;所谓年例,即“溯古例今、年年有例”。在北流一带亦是称为“年例”。在珠三角地区又称为“菩萨行乡”,众人抬神像巡游,绕村一周,接受祈福。在福州又称为“迎神”,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游神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热烈。

拜岁

拜岁,年俗活动之一。在岁首早上迎新岁,拜祭“岁神”。“岁”又名为“摄提”、“太岁”,上古纪元星名。太岁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如《三命通会》中所讲:“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拜岁是历史最悠久的过年传统风俗,这古俗如今在广东,尤其在吴川一带仍盛行。在新年初一辞旧迎新之际,迎新岁、拜祭岁神、接福,这一传统习俗自古以来代代相传。

庙会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之一。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中国两大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拜年

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新年好等话。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

派利是

派利是,是流传已久的年俗之一,“利是”亦有写作“利市”或“利事”。派利是,利是利是,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利市”一词古已有之,早在《易经》中便有记载,带有本少利多的意思。元代《俗谚考》亦提及“为了吉兆,要向主家讨个利市”的说法,由此可见,利市亦有好运的意义。根据《易杂注》所载:“营商利市,营达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情的意思。

烧炮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炮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爆竹”、“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逐鬼怪。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烧炮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3.古人过年玩什么

古代过年,好像是一场马拉松狂欢,从小年(腊月二十三)一直嗨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小年是为大年做准备的,主题是祭灶神、大扫除、买年货。每个朝代的灶神口味不同,羊肉、鱼肉、猪肉、酒糟、麦芽糖、豆子、糕点都曾被灶神享受过。

祭灶神是男人的活儿,大扫除是女人主管的事儿。《红楼梦》里,就是王夫人和王熙凤率领仆人进行年前大扫除。古代没有84消毒液,杀菌消毒全靠盐。尤其是宗祠,必须打扫得干干净净。

大扫除之后,就是女人们最嗨皮的活动—买买买,年货市场简直比双十一还火爆!

衣服、头花、春联、桃符、门神、年画、年酒、彩绸、糖果、炭火盆、扫帚、日历……只要跟过年沾边儿的全热销,快递小哥儿集体累到虚脱。

除夕前三五天,大家开始在同事、亲戚、朋友、邻居之间送年礼。普通人家就送点儿吃的,官宦之家的年礼五花八门。《红楼梦》里,乌庄头给贾家送的年礼价值2500两银子,相当于50万元人民币。

年礼往往也是职场的风向标:我看好你,年礼加三成;我认定你会衰,年礼减两成。

北宋大文豪王安石有一首诗是写过年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挂桃符、贴门神,是为了驱邪避鬼;贴春联,是为了迎春纳福。屠苏酒据说能够预防瘟疫,酒里居然有花椒,味道让人刻骨铭心。

南宋之前的古代人民过年放的不是鞭炮,而是爆竹。先在院子里燃起一个火堆,然后把竹子扔进火堆里,竹子被火烧后会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

大家不仅往火堆里扔竹子,还会扔用坏的扫帚、闲置的小物件之类,这不就是断舍离吗?

古代没有春节晚会,但更加精彩。比如唐朝时,除夕夜有驱傩活动,男女老少戴着面具组团上街跳大神,是不是很燃?

当然,吃年夜饭、守岁、吃饺子、拜年,这些常规项目必须有。另外,唐宋时,除夕夜还要打灰堆,用木棍竹杖敲打灰堆,祈求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古代的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事是祭祖。早上3点,家里男女老少换上新衣服,排好队祭拜祖先。祭拜完祖先,再向长辈磕头。天亮之后,组团给亲朋好友拜年,请客吃年酒。

初二,出嫁女回门,女婿给岳父岳母拜年。

初三,把祭祖供品撤掉。初四,接灶神。

初五,破五,送五穷。把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穷”送走,迎来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福”进门……

继续请客、拜年、吃年酒,人脉圈广的人家,年酒能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听起来累死了是不是?

其实,古代人的娱乐节目也不少呢。比如,电影《妖猫传》里令人震撼炫目的幻术,在汉朝大年初一的杂技演出中就可以看到哦!

另外,有钱人家还会请戏班子到家里唱戏,这可比看3D巨幕电影还爽,绝对私人定制。大家还可以一起说说笑笑打纸牌。

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张灯结彩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一直是未婚男女浪漫幽会的情人节。

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与薛绍就是在元宵灯节邂逅哦!在元宵节,男女老少一起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烟火、看舞狮、观猴戏……简直嗨翻天。

据说,宋朝还有元宵联欢晚会,节目单非常丰富,包括戏曲、杂技、脱口秀、评书、相扑、魔术、舞蹈、足球赛、影戏……好像比现代的元宵晚会还有趣呢!

吃饱喝足玩够之后,还可以约健身。

在元宵节的晚上,女人们结伴散步“走百病”,逢桥必走,好把百病都散掉,祈求身体健康,百病全消。嗯,这样能消耗不少卡路里,绝对健康!

看看,古代人过年是不是更有意思?我们这些现代人只能羡慕嫉妒恨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代王昭君的墓在哪里?王昭君的墓叫什么?

全文共 140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王昭君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王昭君是一位古代非常美丽的女子,也是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当然了,说到王昭君最为著名的就是昭君出塞了,王昭君出塞的目的就是为了缓和当时汉匈奴之间的关系,真的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公主,舍小家为大家的做法感动了很多人。那么,王昭君死后他的墓在哪里?王昭君的墓叫什么呢?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

昭君的墓在哪里?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青冢兀立、巍峨壮观,远远望去,显出一幅黛色朦胧、若泼浓墨的迷人景色,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成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昭君墓为什么又叫做青冢?“青冢”出自杜诗的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如茵,故名青冢”。文献记载中亦称为“青冢”。据民间传说,每到深秋时节,四野草木枯黄的时候,唯有昭君墓嫩黄黛绿,草青如菌。因此历代诗人常常好用“谁家青冢年年青”“到今冢上青草多”,“宿草青青没断碑”之类的诗句寓意。

由于没有进行考古发掘,还无法确定埋葬王昭君的具体地点。尽管唐代以后的史实记载确切无误,在青冢周围发现零星汉瓦残片。墓体的汉代夯土层清晰可见,但不是科学开掘出来的,据此有人推为汉代烽火台,到底真假与否,只有科学考古发掘才能做出定论。

有人以为,这里只是昭君的衣冠冢,甚到有人说这是昭君路过这里休息倒出鞋里的土堆成的。关于昭君墓的形成,比较流行以下一段传说:

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单于,来平息汉匈干戈。出塞时,和单于走到黑河边,只见朔风怒号,走石飞沙,他们只好停下来,昭君弹起她心爱的琵琶,顿时彩霞横空,白云缭绕,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不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青草,开满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黑水变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昭君和单于的马队头顶上飞翔和啼叫,于是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后来,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走到缺水草的地方,昭君的琵琶一划,地上就出现了一条玉带似的河流,一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美丽的锦囊里取出几粒种子,撒在地上,从此塞外便有了庄稼,她从袋里取出一把金剪子,用羊皮剪成犁、车、羊、马,放在地上,就成了铁犁和木车,木车周围还出现了成群结队的羊群和马群、骆驼群。

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

通过这些传说,我们感到昭君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永远怀念她的,正因如此,在呼市及周边地区出现了十几座昭君墓。

因此讨论昭君墓真伪已经是一个很资要的问题了,重要的是昭君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剪伯赞《内蒙访古》说得好:“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战车为什么被淘汰?为何会被骑兵所取代?

全文共 271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可以在很多影视剧里面看到不同的战争场面,而战争的场面也会因为时代的不同有所变化,比如在先秦时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战车在战场上跑来跑去,而且也会以战车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可以说那时候也是战车的辉煌时期,比如在兵马俑里面也有一些战车。但是在后期,却似乎很少再见到战车的踪迹了,我们知道任何事情一定是向着比之前更加有优势的情况发展的,这也就是说,后来战车必然是被其他的东西所取代了,而取代它的就是骑兵,究竟骑兵为何能够取代战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古代战车简介

战车在古代又称兵车。盛行于春秋、战国。每辆配有一定数量的将士,故往往用战车数量计算兵力。现泛指作战用的车辆。《管子·山国轨》:“国为师旅,战车敺就。”《战国策·秦策一》:“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陈毅《野营》诗:“恶风暴雨住无家,日日野营转战车。”

中国古代用于战斗的马车。一般为独辀(辕)、两轮、方形车舆(车箱),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负责驾车称为“御者”,左边一人负责远距离射击称为“射”或“多射”,右边一人负责近距离的短兵格斗称为“戎右”。

对于车的发明,我国的文化传说中常被提及,传世文献也不乏古代战车与车战的详细描述.先秦时期的考古特别是殷墟车马坑的发掘,证明了我国古代战车存在的真实性。

十种古代战车

1.流马:源自诸葛亮的运输车,根据推测绘制;

2.洞屋车:用于攻城的战车,侯景曾经用它和它的改进型尖头木驴攻克建康,上面抗矢石,下面可以挖掘破城;

3.偏箱车:戚继光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军队的战车,一侧的装甲可以作为初步的掩体;

4.春秋战车:中国古代最早的正式战车,成员包括一个使用长兵器的武士,一名射手和一名御手;

5.冲车:诸葛亮攻击陈仓的武器,也是历代进行攻城的时候使用的重要战车,在陈仓,被郝昭用链球式磨盘所破;

6.巢车:古代的装甲侦察车,用于窥伺城中动静,带有可以升降的牛皮车厢,大约出现于唐代;

7.正箱车:三面带有装甲,可以用于推出去进攻;

8.塞门车:守城的武器,一旦城门被撞开,这就是活动的城门;

9.云梯车:云梯可不是一般电影上那样一个简单的梯子,它带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多种专用攀城工具,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墨子·公输》一篇中有所记载;

10.塞门刀车:加以改进的塞门车,这样对方很难攀援,形成活动的壁垒。2、为何战车被骑兵取代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何时开始用驾马的车子参战,至今还不十分清楚。有人从夏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前所作《甘誓》说,军中有“左、右、御”之名,认为是指车上位于左侧(车左)、右侧(车右)和居中驾车(车御)的武士,推测当时已使用战车。每个时代都会发生军事变革,“战车”也在不断的演变,商朝时的战车是两匹马牵引,到了周朝是四匹马牵引,而到了秦汉时代“战车”成了一匹马,主要搭成两个人一个是驭手,另一个是指挥作战的统帅,车上的伞一来能遮风蔽日又能挡雨,二来能防御来自上方的攻击比如弓箭。

其实中国历史上,战车从来没有被彻底淘汰,凡是汉人政权,都是有使用战车作战的记载的。中国人使用战场作战,一直持续到明朝后期。满清因为是齐射打天下,所以就废除了战车。宋朝时期,就有专门的战场部队,只是不是那种马拉战车,而是用于战阵防御用的战车。明朝使用战车最著名的就是戚继光。

战车一直在用,南北朝双方都是战车为主,骑兵为辅,直到隋初杨素认为自己的骑兵与突厥相当要三光才抛弃步兵车阵玩骑马与砍杀,唐时的朔方军后勤保障就是玩战车,宋没钱,连铁甲都没有何况车,而且宋朝皇帝认为用人力取代畜力是像纸张取代竹简一样是技术的进步,那还用什么战车,明朝用战车就是一种倒退

古代由于科技能力的限制,战车过于笨重,不利于机动。赵武灵王引进的胡服骑射这种“高科技”战术形式,必然被各国广泛接受;而车战的形式退出主战场也就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了。而且进入战国时代后,“礼崩乐坏”,春秋时期“点到为止”的“贵族战争”演变成了赶尽杀绝!当火器加入战斗后,古代战车自然而然的就更加没有了回归“正面战场”的机会。不过“车”作为重要的后勤保障工具,还是活跃在军队的序列中。

骑兵的出现导致战车退出历史舞台,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坦克的出现,也让骑兵退出了历史舞台。3、战车的发展历史

战车的主要武器有两类,格斗兵器和远射兵器。

车战的主要格斗兵器为戈,戈是一种长柄的勾状兵器,有锋利的双面刃和前锋,战车所配备的戈一般长三米左右,由“戎右”使用在战车交错时用于勾击或啄击。到了春秋时期戈大量的为戟所取代。

车上的甲士一般配备有青铜剑用于防身,在战车毁坏或敌人跃上战车时作贴身战斗。

战车上的远射兵器主要为弓或弩,这些远射兵器由射手负责使用,主要在战车较远距离冲击时,进行射击。

战车上的人员防护主要靠皮制的甲胄和盾,(也有少量的铜制防具)战车的成员主要直立与车中战斗,所以甲士兵用的皮甲都有较长的甲身,并且根据人员分工的不同有不同侧重,如“戎右”需要挥动戈、戟等武器格斗所以他的“披膊”一般只到肩部,而“御者”则把“披膊”向下延伸到手手腕,并连有护手。战车上一般使用大型盾,多数为皮制,并在盾加缀青铜部件用于加固。

其种类很多,有轻车、冲车和戊车等。战车最早在夏王启指挥的甘之战中使用。以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战车成为战争的主力和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到春秋时出现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到了汉代,随着骑兵的兴起,战车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1980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西侧出土了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彩绘铜车。前面的一号车为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舆为横长方形,宽126厘米,进深70厘米,前面与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其名叫立车,又叫戎车、高车,乘车时立于车上。

中国春秋时期集中使用大量独辕马车搭载兵士作战的情况,在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古典战车运用的衰落,开始于春秋晚期,主要原因是争霸战争发展导致作战地域扩大,战场环境日益复杂化,只适于平原旷野驰骋的马拉战争越来越难以适应,于是步战复兴,步兵得到大发展。战国时期骑兵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战车的衰落。战国晚期秦、楚等大国的军力结构都是“车千乘,骑万匹,带甲(或持戟)百万”,军队的主体是带甲持戟的百万步兵,战车和骑兵都起辅助作用,其共同特点是机动性好、突击力强,但骑兵的适应性更好,所以当汉武帝大力发展了骑兵之后,古典战车就完全退出了战争舞台。与此同时,汉代兴起了双辕的畜力车,主要用于运输,在军中也有广泛使用,除了载运辎重,也用于防御设障,后人有时也称之为战车,但与古典战车已完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总角是指多少岁 古代总角是多大年龄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总角是古人对小孩童年时期的称谓,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古人对小孩幼年时期,不同年龄称呼也不同:

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后也代称生日。《离骚》中记载:“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赤子,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因为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始龀(chèn),指男孩8岁,女孩7岁。

黄口,指10岁以下的儿童。

幼学,指10岁。《礼记·曲礼上》中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虚假广告的处罚标准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广告越来越受到各类商家和企业的青睐。然而,广告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与和谐社会不协调的经济现象。大量名人虚假广告开始充斥人们的生活,使消费者等多方主体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那么名人虚假广告的处罚标准是什么呢?

我国特意针对名人虚假广告,在1997年刑法增设了虚假广告罪,将虚假广告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这对维护市场秩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虚假广告自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这一新增之罪在理论和实践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

虚假广告罪,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商品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遵循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的正当活动是受法律保护的。《广告法》第5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遵循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名人虚假广告处罚标准规定:如果作为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作为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代发生瘟疫怎么处理?古代人怎么应对瘟疫?

全文共 120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的武汉肺炎小编就不多说了,大家也知道的情况十分的糟糕,但是不要信谣言不传播谣言,肺炎很严重也没有找到特效药,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古代人面对瘟疫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呢?他们是怎么应对瘟疫的呢?这个还是值得我们来看看的!

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无数次,几乎成了常态。事实上,虽然战争中死人再正常不过,但是若遇到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瘟疫等,死亡的人数会远远比战争中死人多很多。比如14世纪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前后共有几千万人殒命,比战争多太多了。

中国历史上的传染病也不少,光是瘟疫,就曾让无数人因之丧命。据统计,从公元前674年至1949年,这2600多年的时间中,共记载有772年次程度不等的瘟疫,平均不到四年就有一次瘟疫。

比较有名的是公元217年的瘟疫,曹丕说过,当时北方死伤甚多,自家人和亲戚都有损伤,一些士族大家甚至因此而衰落。我们所知道的建安七子,当时有五人就死在了那年的瘟疫中。要知道他们可不是普通人,医疗条件相对较好,平民百姓可想而知了。

那么,古人面对瘟疫等传染病,会怎么处理呢?这里,我们可以看看秦朝人是怎么做的。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许多竹简,上面写满了字。经专家鉴定,这是战国到秦始皇时期,关于秦朝的法律、文书、医学、行政等的记录,对于研究秦朝具有重要的额价值。

睡虎地秦简中,就提到了当时人对传染病的处理方法,具体来说,分为三大步骤。

第一步:预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即便是今天,疾病也是要以预防为主,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国,人们就这么做了。《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某里公士甲等廿人诣里人士五丙,皆告曰:「丙有宁毒言,甲等难饮食焉,来告之。」……甲等及里人弟兄及它人智丙者,皆难与丙饮食。丙而不把毒,毋它坐。

大意是说:某里有二十人把同里的士伍丙送到官府,说丙口舌有“毒言”,大家不能和他一起饮食。后来官员审问了丙的年龄、籍贯、姓名、经历等状况,丙说自己外祖母当年有“毒言”,后来还论罪处理了。但是审定之后,官府认定丙并没有“毒言”以及其他过犯。

这个例子很明确,说明当时传染病“毒言”,大家发现疑似病例后,甚至会告知官府,可见当时人的预防意识很强。

第二步:确认

虽然传染病很可怕,但是秦人也不是“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他们也会根据标准,然后谨慎诊断。诊断之后,按照当时的法律,传染病患者被视同罪犯,还会迁到其他地方。上述案例中的丙,他外祖母因为患有“毒言”,就被认为罪犯。

第三步:隔离

为了防止传染更多人,秦朝设有专门的隔离地。上述案例中,丙的外祖母被确认后,认定为罪犯,流放其他地方。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有这样一句话:城旦,鬼薪疠,可论?迁疠迁所。“疠迁所”也称“疠所”,是专门隔离麻风病患者的地方。这种处理方法在当时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其目的就是防止传染,拯救更多的人。

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秦朝人就已经像今天一样,可谓是“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代青楼女子的最终归宿是什么 多半结局以不幸告终

全文共 1773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青楼女子是一种职业,不过这一行往往吃的都是青春饭,那到了晚年这些青楼女子的最终归宿会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好奇,这也是各个朝代史籍记载中所缺失的一部分内容,可能当时也没想着要去记录这些事情。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文人的作品中了解一二,令人遗憾的是,她们的结局多半是以不幸告终,而且这种命运似乎是一早就安排好的。青楼女子的悲哀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放在青楼女子的结局上也是一样的。幸福虽然千篇一律,但对她们来说,从来难求,各种各样的不幸才是常态。

女子的地位在古代向来是不高的,更何况是在青楼寄身的妓女。她们或是自愿或是被迫来到青楼,以出卖自己的身体换取钱财,谋生过活。

对于这样的生存方式,自然很少有人内心是心甘情愿的,她们不甘,她们痛苦,她们甚至厌恶这样的自己。但是她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她们无力改变这一切,也没有办法逃离这一切,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所有的苦都只能自己咽下。然而,外界的人却从来看不见她们的艰辛。

来青楼的男子们表面对她们好言好语,甚至一掷千金,装得一副情深不悔的模样,实际背地里只当她们是泄欲的工具,连人都不算,不过是个消遣的玩意罢了。青楼外的良家子女,也觉得她们自甘下贱,是女子的耻辱,不屑与之为伍。无论男女老少,对她们只有不屑、厌恶、辱骂。即便有同情她们的,理解她们的,终究不过是少数。

正是因为如此,她们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生存空间也十分狭窄。她们永远不可能像正常女子那样相夫教子,甚至连挺着脊梁出门都是一种奢望。也因此,当她们年老色衰以后,当她们失去了唯一可以谋生赚钱的资本以后,她们的结局往往都不太好。红消香断有谁怜

身在青楼的女子一般在自己还有姿色时,就会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谋划了。

大部分人都是想离开这里的,这也就意味着要赎身。有的人是靠攒钱自己替自己赎身,有的人则是依靠一些恩客,希望他们中的某人能为自己赎身。而离开青楼的她们,要么就因为受不了世俗眼光等种种原因,出家为尼。要么就是择人出嫁,不过大部分人都做不了正室,只能与人为妾。

原因无它,一方面,能为她们赎身的基本都是公子王孙,这类人怎么可能娶她们为妻呢?另一方面,因为她们自身的经历,寻常人家的男子一般也瞧不上她们。

而与人做妾,又哪里是那么好做的呢?正妻看不惯她们,公公婆婆也不会给她们什么好脸色,甚至她们的夫婿也会因为她们年老色衰而逐渐厌弃她们。就算生下孩子,也不是自己养,到时候孩子长大了,哪里会与她们亲近,又哪里会照拂她们呢?除此之外,妾的地位也高不到哪里去,还是奴籍,主人家是可以随意打发出卖了的。

比如《风月梦》这个小说中的妓女双林,她不幸沦落风尘,一心想要挣脱这个泥潭。好不容易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可以托付的良人袁猷,但袁猷家中已有一个凶悍的正妻,她只能做妾。然而没多久袁猷就去世了,双林的结局可想而知。最终,她选择了与袁猷一道赴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那些赎了身又没有嫁人的,要不就是出家为尼,青灯古佛地过一生;要不就是为后半辈子的生计发愁,终日劳累,甚至重操旧业,终究是一辈子都毁了。至于那些没有赎身的,则选择留下来带新人,在一日又一日的迎来送往中消磨余生。甚至还有一些,年纪轻轻就送了命。

比如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因为所遇非人,最后丧失生活希望的她投江自尽,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青楼女子的生命都是悲剧,也有找到良人,幸福一生的,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莘瑶琴就找到了那个真心爱她,平等对她的男子,成就了一段佳话。但像她这样的,毕竟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青楼女子的结局还是不幸的。叹悟

其实青楼女子的悲惨结局是注定了的。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那样一个重纲常礼教的时代,处于社会底层的她们,又是从事人们不齿职业的她们,哪里会有什么好结局呢?她们的不幸是很难改变的。

但难道她们就应该承受这样的悲剧吗?她们难道就活该有这样的命运吗?

肯定不是。她们曾经也是花季少女,曾经也是良家女孩,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沦落风尘,只能靠出卖自己的身体为生。不可否认,她们确实获得了钱财,但是这两者难道是等价的吗?有哪个人会甘愿过这样的日子呢?而承受了这些痛苦的她们还要被人指指点点,为人诟病,甚至一生不幸。

现在的我们也就只能同情、悲叹她们的遭遇与命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人的生日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数学故事:名人生日

众所周知,名人和伟人都有不同寻常的个性。如果你学习代数并计算他们的生日,你会发现所有名人和伟人的生日都有以下特点:例如,爱因斯坦的生日是1879年3月14日,一月的日期是1879年314日。随机排列这个号码,你可以得到另一个号码,例如:4187139。从大数字中减去小数字,得到一个差值:4187139-1879314=2307825。将差值的所有数字相加得到一个数,2+3+0+7+8+2+5=27,然后将这个数的数字相加,和为9。也就是说,最终获得最大的一位数9。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出数学家高斯的生日:高斯出生于1867年11月7日,因此可以得到一个数字1867117。例如,重新排列的数字是1167781,差值是1867117-1167781=669336。计算数字的和,数字的和是:6+9+9+3+3+6=36。然后计算数字的和,最后3+6=9。同样,我们最终得到最大的一位数9。

所有名人的生日都有这样的特点。这是成为名人的“必要条件”。孩子们,你们的生日是成为名人的“必要条件”吗?让我们快速计算一下!你知道为什么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有哪些 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

全文共 1518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时人们就有各种研究和发明,而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如今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有哪些呢?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

灵渠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发挥着功用。

灵渠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南北渠、秦堤、陡门等,完整精巧,设计巧妙,通三江、贯五岭,沟通南北水路运输,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奇观。

漓水源于广西兴安西北,与源于广西东北兴安海阳山之湘江相距不远,分水岭炮台山很低。秦始皇略取百粤,乃命史禄开筑湘水使通漓水,称为“灵渠”,故有“湘漓同源”之说。灵渠乃贯通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间重要水上交通孔道,今名“兴安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条运河。在近代铁公路未建设起来以前,灵渠是沟通中国南方与北方内河航运的孔道。如由广州乘船出发,溯珠江而上,经漓水,穿灵渠,沿湘江而下,接长江,转京杭大运河直上北行,最后可达北京。灵渠水位高出湘江,开凿工程极为艰巨,并利用“陡门”闸水,以通船运,使原属殊途的湘漓二水,连通一气,其所用的原理,与近世著名的巴拿马运河(连通太平洋与大西洋)完全相同,不过却早了二千余年。灵渠除航运外,亦有灌溉之利,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中较少人知的一项瑰宝。

都江堰

在四川成都西侧灌县境内。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领有蜀地。秦昭王在位后期( 公元前276~前256年),蜀郡守李冰(公元前四世纪时人)在蜀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于成都平原顶点,岷江刚出山口的江心中“造堋雍水”,叠砌分水鱼嘴,把岷江一分为二。“外江”为岷江正流(南江),泄洪排沙;“内江”为灌溉水渠(北江),导水灌田,使成都平原平畴万顷,沃野千里,成为我国著名的天府之地。内江乃傍玉垒山脚人工开凿之渠道,由凿开坚硬岩石所成“宝瓶口”引水,以供航运灌溉之用。宝瓶口上游内外江之间则有“飞沙堰”,可以将拦阻在宝瓶口外的过量洪水和沙石泄入外江。成都平原在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脉和龙泉山之间,乃由岷江、沱江及其它河流冲积而成。都江堰的建成,使外江成为洪水和沙石的排泄信道,使内江水系范围内的政经中心成都不仅解除了旱涝之害,同时又引进水源,满足了灌溉、通航和漂木的需求,是古代一个综合水资源开发最成功的典范。后魏郦道元《水经注》引南北朝《益州记》说:蜀郡“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时人称为“天府”。如今我们仍称四川为天府之国,那么都江堰恰是天府中的一道“银河”。

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前后历经二千二百多年,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稀世珍宝,有防洪、灌溉及航运三利。四川人民世世代代经营都江堰,不竭不休,使都江堰久而愈振,生机蓬勃,滴滴点点,润泽天府。都江堰不仅为我国水利史上的伟大成就,也是世界水利史上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的典范。

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由多条运河组而成,可由南方的杭州北上直通北平,全长174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一条大运河。

地之南北距离为“运”,《国语》“越上”“句践之地,……广运百里”,注“东西为广,南北为运”,所以大运河是以人工沟渠连通天然水系,结合人力与自然条件修凿的一条南北向巨大输运航道。大运河北起北平,南迄杭州,纵贯冀、鲁、苏、浙,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0公里。开山凿渠,引水通漕,贯通南北,有灌溉通运两利。大运河亦称京杭运河,其历史可上溯春秋末吴王夫差(公元前495至前476在位)始凿“邗沟”(公元前486年)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潮汕人的特点 十大特点看你中几个

全文共 1514 字

+ 加入清单

潮汕的历史悠久,古代的时候称之为潮州。潮汕是海西经济区、海上丝绸之路组成部分。小编对潮汕的印象是火锅十分的讲究,味道也很鲜美。那么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潮汕人有什么特点呢?本期的汕头文化,为你解析。

第一,潮汕人迷信。

在潮汕地区,每一小段路就可以看到一座寺庙,潮汕人很迷信,就连路边的石头都可以当做神来祭拜,就算你当着他们的面说这事假的,没有科学依据。他们也不会信,因为他们宁可信有。

第二,不愿从底层做起。

现潮汕人工作都不喜欢从底层做起(当然,也有特殊的人),潮汕人都喜欢去亲戚或者好友那里工作,因为可以得到一定行的照顾,不至于去做很底层的工作。

第三,潮汕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做同一行业。

潮汕人一般都不喜欢儿女做同一种行业,如果家中有两男,那么他们会安排一人读书,一人打工或者两人读不同专业的学校,但是也有极少数人会安排自己的儿女学同一种专业。

第四,接受事物的能力很高。

潮汕人在接受外来事物的时候,那么适应力极强。比如他们的迷信方面,他们可以拜来自不同宗教的神,一般只要有神明,他们都可以接受并祭拜。

第五,潮汕人很谦虚。

潮汕人被人赞美时,总喜欢说“哪里有”“你比我还厉害呢”“要是我厉害的话,那你不是无敌了”等等,有时候,潮汕人在某些时候,明明比人强,也会说对方比较强。

第六,潮汕人很孝顺。

众所周知,在潮汕地区,有很多祠堂,都是祭拜祖先的。有人曾经评价潮汕人“宁搭祠堂,不建学堂”的说法,如果有人出钱建学堂的话,老人们都会出来反对,而当有人出钱搭祠堂的时候,老人们不但不反对,还会很积极的帮忙。

第七,经商之脑。

潮汕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商业意识较强。潮帮已经已经兴旺了五百年而不绝。潮汕人认为只要不去偷不去枪,什么生意都能做。“饿死不打工”是专门针对潮汕人说的。潮汕人哪怕身上只有几十元,也要努力做老板,很多潮汕人都是十几岁帮助家里看店做生意,或在乡亲的店里帮忙,很早就学会了经商的本领。对潮汕的评价中最令潮汕人引以为荣的,莫过于恩格斯的评价。恩格斯在其巨着中指出,远东中国唯一具有商业意义的城市是汕头。

第八,潮汕人团结,讲义气,宗族观念很强。

潮汕人团结,讲义气,宗族观念很强。潮汕地区计划生育很差,可是一家有几个小孩却让潮汕的小孩从小学会与人分享。团结。注重亲戚朋友,宗族关系。尊老爱幼。一个众所周知的优势就是潮汕人的团结与他们特有的相互认同的人际关系,这个优势是其他地方的人无法比拟的。走到哪里,只要你说一句“胶己人”(潮汕话自己人的意思),没有不帮忙的。批发渠道很多是潮汕系,零售渠道大多也是潮汕系,他们彼此对潮汕人的认同感强,互相帮衬,互通有无,共同发财,总是能拿到最便宜的货源,开店赚钱比其他的地方人更容易一些。

第九,潮汕人不忘本。

潮汕人不忘本,潮汕人较团结,潮汕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的人生态度等等,这一切都令潮汕人在广东人里面独树一枝,让人刮目相看……而且他们大多心系家乡,很多人出去发了财但不忘本,还是讲潮汕话,回来支持家乡建设。这从小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潮汕年轻人。

第十,潮汕人很传统。

大家都说潮汕的男人大男人主义。这却被我看成是潮汕多富豪的一个原因。大男人主义,恰恰说明了潮汕男人像个男子汉,并不是说看不起女人或者三妻四妾(大家去调查,潮汕地区的离婚率几乎是全国最低的,潮汕男人是最传统的男人)而是说潮汕男人一肩挑起了一切,挑起了外面所有的压力。他挑起一个家,他孝敬老人,关爱小孩。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才会更像女人,没有热血男儿,那会有柔情似水的女人。要不上帝干吗要安排有男人又有女人。潮汕女人是最传统的女人,许多学者和外地人都说,潮汕地区的女人是最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女性,是东方女性的典型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校园关于安全的名人名言集锦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人为本的,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社会,没有了世界。也更不会有幸福、享受,有幸福的家。安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与生命息息相关,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呢?无论孩子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家长和教师都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和活动设施,如将药品、消毒水、杀虫剂等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打火机、蜡烛不要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及时将用过的电线插头收起。在带孩子外出时,给孩子换上舒适合脚的鞋子,不要让孩子在堆放砖头或满是石头瓦砾的场地玩耍,不要让孩子独自在水池或河边玩耍等等,下面一起来看看校园关于安全的名人名言集锦有哪些吧?

1、穿马路时左右看,用家电时看插头,用火电时要小心,做工作时要认真,平平安安过一生。

2、事故警钟时时敲,安全之弦紧紧绷。

3、安全谨记心安全永伴你。

4、用平安祝福校园的今天,用平安打造校园的未来。

5、隐患处处有,安全时时记。

6、校园校园我爱你,因为你给了我们一份安全感。

7、心中时刻有平安,平安永在我身边。

8、什么事都只有活着才能干,所以平安最重要。

9、平安校园我爱它,人人安全靠大家。

10、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都要珍惜生命,不能拿生命开玩笑,一定要随时随地都要安全意识。

11、过马路要像孙悟空——东张西望。遇到红灯要像老虎——耐心。骑车要像海龟——慢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潮汕特产 潮汕的特产有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潮汕特产有:牛肉丸、牛筋丸、潮汕牛肉火锅、糖葱薄饼、三角粿、墨斗蛋粿、蚝烙、菜头烙、益母草汤、猪血、香粥、粥店杂咸、猪肉丸、达濠鱼丸、墨斗丸、各种拼盘、粿类、咸菜尾饭、普宁竹蔗、汕头牛肉脯。

潮汕特产有:

1.凤凰单丛茶:凤凰单丛茶其制作过程为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6道工序。

2.汕头牛肉丸:汕头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其肉质细嫩,口感嫩滑,吃起来十分劲道。

3.潮汕橄榄菜:潮汕橄榄菜是潮汕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膳功效。

4.普宁豆干:用大豆作主要原料,掺以薯粉、石膏、卤水制成的豆制品。油炸豆干更是普宁的民俗风味。其皮酥脆、肉嫩滑、清中有香、蘸以辣椒醋,更觉可口。

5.新亨菜脯:菜脯,即萝卜干。因萝卜在潮汕俗称“菜头”,故称“菜脯”。色泽黄珀鲜艳,味道香甜,肉厚酥脆等。

6.汕头牛肉脯:菜品口感极佳,色泽棕红,食而不腻,别有风味。

7.普宁竹蔗:普宁竹蔗其皮薄,色嫩绿,肉质酥嫩,汁多渣少,清甜爽口,榨汁饮味极佳,咀嚼之味尤隽永。常食能清热润燥,下气生津,为果蔗珍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子时是几点到几点 古代时辰的介绍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子时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子时指一天中离太阳最远的时段,也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子时是几点到几点

子时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子时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又称为夜半。此时的天空,像婴儿的眼眸,黑得纯粹。人早已歇下,老鼠会悄悄出洞活动。现在睡觉,是为了补上一整天的能量。所以,请不要熬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古代对新星和超新星的记载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恒星中有一些亮度发生变化的恒星叫做变星。变星中有的原来比较暗,肉眼经常观测不到,但是在短短的几天内,它的亮度能够突然增加几万倍,人们不仅能在夜晚观测到,甚至在白天也能够看到,这类变星叫做新星超新星爆发的规模比新星还要大的多,释放的能量也是新星的上万倍。

中国古代将新星和超新星大多叫做客星,就像它们是天上的客人,突然出现之后又消失了。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新星记录出现在春秋时期。历史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大概要属《后汉书·天文志》中记载的“中平二年十月癸亥,客星出南门中,……至后年六月消”。这颗超新星自公元185年12月7日出现,到公元187年七、八月间才消失,总共持续了大约一年半左右。中国古代的新星和超新星记录不少于90次。

最令人瞩目的超新星要属《宋会要辑稿》中记载的1054年出现在天关星附近的那一颗。后来,人们在这个位置上发现了蟹状星云,并且发现它在不停地向外膨胀。1921年,天文学家根据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推算它的年龄只有一千多年。考虑到这个星云的年龄和位置,人们很自然就会推想蟹状星云可能是超新星爆发所射出的外部物质扩散形成的。1968年,天文学家又在星云的内核中发现了中子星。而这些发现都充分体现了中国超新星记录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国古代人为何写字那么好看?古代人写字有何技巧?

全文共 210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现存遗留下来的一些古代手写资料中,抛开其中的内容,就看古人所写色字,给任何人看都会觉得非常的好看,甚至还会跟人错觉就是这根本就不是手写出来的,更像是打印的。像这样的书法技巧,在现代人种已经很少人能够做到了。那么古人为何写字如此好看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经常有书友会问起这个问题:为啥今人写书法,虽然技法丰富而纯熟,却还是超不过古人?格调不如古人,也不如古人好看、耐看。这是为什么?

我们今人临帖,只能看到古人笔下的“结果”,却看不到古人是如何运笔、结字的。尤其是古人写字时,一笔一划、前后顾盼、精细入微是如何完成的,也难以得知。但无非与古人的执笔、用笔有关系。好在古代书画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

仔细观察古人图画,尤其是笔尖,古人写字之所以这么细致好看,是因为笔尖上有秘密:因为,古人写字时一般只用笔尖蘸墨。笔尖,是运笔核心。

笔豪尖细精短,确实更好控制笔锋笔势。但我们临习时发现并非如此,长毫写字,只要功夫、碗力用到,也能写出好看的字。那古人为啥只用笔尖蘸墨呢?有可能是画家在创作时失真了?估计可能不大,因为古代画家观察生活的功力可谓精到细致,不太可能画错的。

当代著名大书法家孙晓云《书法有法》对此有过专门论述。她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叫我只将笔毫泡开三分之一,仅用笔尖上的毫。我母亲说上辈人都是这样教的。

由此可见,如果是初学者,确实不妨可以笔尖只蘸一点磨,毛笔不要全部泡开。等到功夫到家后,再全部泡开,锻炼笔力、腕力。毕竟,古人的做法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写字古法,当以魏晋唐为基,因时期和技术发展,毛笔的形制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魏晋至隋唐时期,毛笔的形制以笔锋粗短而硬劲为主要特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鸡距笔。

晋人写字体式为伏案或持卷,这就要求毛笔矫健有力。其实任何时候,好的书法都应该是遒劲有力的。正是此类粗短刚硬的鸡距笔,写下无数遒美开张的精品力作。

古代多以繁体为主,结构紧凑,搭配合理,而且古代人从小的意识就是练习书法为主,先写后书,再文章,所以有很多的书法大家。再者你看到的书法作品、影视作品中的古人写字都是好的,也有登不得大雅之流,不为人知罢了。

现代社会讲求效率和实用,对于休养而言自然少了几分关注和认识。从小学习,以至于没有培养小孩子对字本身的理解,简体字方便易懂,却不容易把握字的结构,松松散散自然不好看。现代人的字风融入了很多现代的意识和元素,也不能说就不好看。字在人为,在于体会吧。

学习书法以来,可能都会有个问题:为啥古人写的字这么好看,感觉今人写字好像永远超不过古人?

这里面的道理,可能与古人的执笔或用笔技巧有关系。今人临帖只能看到碑帖上整个字是什么样的,却看不到古人是如何结体、构字的。古人写字时,一笔一划、前后顾盼、游丝引带是如何完成的,也是无法得知的。

不过,好在古代的书画给今人提供了线索。仔细观察古人绘制的图画,就会发现古人是如何执笔的。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曾有一位书法家说,古人写字之所以这么好看,是因为笔尖上有秘密。因为古人写字时一般只用笔尖蘸墨,笔毫的根部是没有墨汁的。

初步一想也对,笔豪短,可能更好控制笔势。但是临习时发现并非如此,长毫写字,只要功夫、腕力用到,也能写出好看的字。那古人为啥只用笔尖蘸墨呢?有可能是画家在创作时失真了?估计可能不大,因为古代画家观察生活的功力可谓精到细致,不太可能画错的。

后来,看到书法家孙晓云女士写的一本书,上面对此有过专门论述。孙晓云说,先秦至汉的笔毫皆为兔毫,是兔箭毫,是指秋季狡兔脊背上的两溜硬毛,也叫紫毫。毫硬则挺,挺则有弹性,有弹性才适合于转笔。

到了唐代,许多动物的毛都用来做毫,如麝、狸、马、鼠、狐、鸡以及人的胎发。尽管如此,兔毫仍然是首选,保持着正宗。宣州兔毫所制的紫毫笔,选料精细,制作讲究,当时价值如金,成为“贡品”,大受文人墨客赞扬。

宋代书家大抵仍用兔毫笔。黄山谷、苏东坡推崇的宣州“诸葛笔”,主要以兔毫中上乘者——紫毫为主。狼毫还是清代从朝鲜传入的,现在倒是普遍地在用。

孙晓云说,记得很小的时候,所用的“大楷笔”、“小楷笔”皆是羊毫。她母亲叫她只将笔毫泡开三分之一,仅用笔尖上的毫。她母亲小时就是这样用毛笔的,那时的上辈人都是这样教的。

孙晓云后来翻看明代董其昌、查士标以及明末清初的一大批书画家的墨迹时,总是见他们大约写四五个字墨就枯了,再蘸墨。这往往是由于小笔写大字之故,但见他们笔画圆润、饱满,完全不像是尖小的笔所书。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像她母亲教的那样,用较大的笔,只泡开笔尖用。

董、查的年代,羊毫笔已经十分走俏,由于没有硬笔心,笔毫完全泡开会瘫软无力,如若只泡开笔尖一点,上面三分之二的笔毫由于是用胶裹牢,实际上起了硬笔心的作用。因为是较大的笔,如若又是羊毫,所以笔画柔和、圆润。嘿,这正是纯羊毫的软笔当兼毫用的绝好办法。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转笔方便美观吗。

综上所述,如果是初学者,确实不妨可以笔尖只蘸一点墨,毛笔不要全部泡开。等到功夫到家后,再全部泡开,锻炼笔力、腕力。毕竟,古人的做法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又不能盲目照搬。因为古代书画中,也有不少显示,笔墨是浸满整个笔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代的耶律、完颜姓,现在都改成什么姓了?

全文共 229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类似于耶律、完颜这样的姓氏,在古代一般都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姓氏,而很多少数民族后来都是和汉族有一个融合的过程,也或许是出于其他的原因,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将自己的姓氏改为了汉族的姓氏,而原本的姓氏也就逐渐人数减少甚至是消失了。那么,古代的耶律姓、完颜姓这样的形式,现在都是些什么样的姓氏呢?1.耶律姓

现在还在姓“耶律”、“完颜”的,多是最近二三十年为了赶时髦,改回来的,大部分属于满族、锡伯族和达斡尔族。

因为,他们老祖先的那个年代,在亡国之际,为了躲避异族统治者的各种灭门式的追杀,早就把这些容易惹来“杀身之祸”的姓氏统统的改掉了。

咱们按时间顺序,先看“耶律”一家人。

这个大辽的“耶律”家族,比较悲催,被金朝的女真人和蒙古大汗的铁骑给灭了两轮。想当年,大辽在北宋“岁币”的“滋养”下,逐渐飘了起来,在专心享受生活,忽略秣马厉兵之时,东北的女真部落有了异动。

长期以来,契丹人视女真人为野蛮的贱民,欺压和各种歧视不说,还剥皮抽筋一般的向女真人征收大量“贡赋”,逼得女真人都活不下去了。

女真部落有个首领,叫完颜阿骨打,提出——把这个王朝直接端掉,干掉大辽皇帝,那么,咱们就不用再受气交税了吗?

于是,女真人一不做二不休,鼓起精神头,一路南下,没几年,联手大宋,就开进了大辽的南京(现在的北京),再往西走了几步,顺势又杀到了西京(山西大同),在西京郊区俘获了大辽的末代皇帝——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这个大辽的末代皇帝先是被解送到了金上京,软禁了一段时间,之后被杀死。更有传说认为,他死后,尸体还被马群踩成一摊肉泥。

当年,“耶律”家族的皇室男性直系成员基本被金人杀了个光,不少宗室男童被手术改造成了“公公”。宗室女性则被计入奴籍,供人玩乐践踏。

更没想到的是,没多久,战斗力超强的女真人又拎回了两个北宋皇帝,还把顺便大宋宗室带来给大辽宗室当“难友”。

据《大宋宣和遗事》则记载南宋绍兴年间,金朝皇帝完颜亮强迫57岁的宋钦宗和54岁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善骑术的耶律延禧,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后,让乱马踩成了肉泥。

不过,在大辽灭国之际,有个叫耶律大石(这个名字好接地气)的宗室,带着队伍和老百姓,过境西夏,一路向西,最终落脚在了我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王国。

然而,还不到一百年的光景,更具杀伤力的蒙古人大老远的赶了过来。西辽的王公贵族们,遭到了比金朝灭国时要猛烈的多的杀戮和各种物质性的破坏。这轮糟蹋,让西辽的相关史料古迹多不完整,一直困扰着后世的考古工作者。2.完颜姓

再看,“完颜”一家人。

在大金国时代,蒙古人长期受到女真人的欺压,民族之间接下了非常深的梁子。

加之,绝境之中,女真人的战斗力还是可以,统治者带头选择了死战,让蒙古人着实费了大劲。出于当年的蒙古人的行事风格、民族传统和作战成本,加上历史上血淋淋的怨仇,他们对金国皇室,采用了异常残暴甚至极端手段。

比如,蒙古人曾找到金哀宗自杀后没来得及烧干净的遗体,劈开,自己和南宋一边分一半。

成功灭金的窝阔台大汉直接除掉了金朝的皇室男丁和直系女性,差点就把完颜家族杀光光了,而剩下的完颜家旁系族宗室则被当成了奴隶,拉到草原上受苦遭罪去了。

这种情形下,遗落民间的金朝宗室,各个谈“完颜”变色,为了保命,争相恐后的改成了颜、王、符、汪、完、魏、顾、院等汉姓。

再回头看“耶律”。

整个蒙古—大元的时代,曾经的契丹族也已经跟汉族融合的差不多了。比如大名鼎鼎的汉化契丹人——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成为了把儒家思想引入到了草原民族的营帐内的第一人。

再往后,因为契丹族完全融入到了北方汉人之中,久而久之,大部分的“耶律”,都逐渐改用了汉姓,各类分支,已经非常不可考了。

这段岁月里,有部分留在东北的女真人,在白山黑水间,仍坚持着“完颜”姓氏。

随着大清国崛起,完颜们也迎来的“第二春”。此时,还出了一些“完颜”系列的名人。比如,治理黄河水患有功的完颜伟、完颜麟庆(下图)祖孙二人等等。3.耶律、完颜现在姓什么

只是,风水轮流转,到了大清国覆灭的时候,作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中的“鞑虏”,害怕被“革命群众”报复和“驱逐”的满族大户和他们的近亲达斡尔族、锡伯族,又都纷纷低调的改了汉姓。比如,叶赫那拉氏,就改成了“那”、富察化作了“富”、“纽祜禄氏”改为了“郎”、珍妃的那个他他拉氏,成了“唐”姓等等。

建国后,以爱新觉罗家族为代表的一堆前朝“皇亲国戚”,又掀起了一阵改姓热潮。

“爱新觉罗”在满文里,是金子的意思,于是,直接改姓“金”;其余的皇族,比如婉容的娘家,郭布罗氏(达斡尔族),简化成了“郭”姓;更有清末,末代皇后婉容的表妹——“最美格格”完颜童记(下图),他妈妈是乾隆五世直系嫡长孙女(爱新觉罗·恒慧),爸爸是完颜立贤贝勒。

这位格格和她的亲妹妹,直接把名和姓全改了——姐妹两人分别叫做了“王敏彤”和“王涵”(原名完颜碧琳)。

类似的还有溥仪的亲妹妹,爱新觉罗·韫欢(下图),也选择了很具时代特色的“响亮”姓名——金志坚,成了一名桃李满天下的人民教育家。

至今,真正的皇室贵族后人们,基本早都成了汉人姓氏了。

只是,现在出现个怪现象——有据可考的皇室后裔都很低调,踏踏实实的用着汉姓,积极的入团、入党。

反倒是一些前清宗人府大门都挨不上的“野生爱新觉罗”们,或是拿着各式“宫廷祖传秘方”专治疑难杂症,尤其是“不孕不育”(照说,大清国的最后三代帝王都没有子嗣,当年怎么没舍得自己用一下呢?);或是天天黄袍加身,一口一个阿玛、阿哥、额娘的叫着,还供奉了大清国的“列祖列宗”,每天坚持祭拜……也不知此情此景下,那些被供奉着的祖列宗们的在天之灵,情何以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潮汕的结婚习俗:注重“明媒正聘”

全文共 1276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多地方,结婚习俗在解放后革新,旧时的结婚习俗保留一些融入到新式婚礼当中,形成了更好的婚嫁习俗。在潮汕,当地的结婚习俗是有讲究的,虽然和其它地区也有所相同,有些差异性也比较少,但也注重“明媒正聘”。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潮汕的结婚习俗吧。

提亲

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八字

合八字(合婚),旧俗的合婚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帖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相克,婚事只好告吹。当代人崇尚自由恋爱,虽然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交换庚帖这一旧俗也已被废弃,但不少人还保留“合八字”这一环节

定亲

合“八字”择吉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也称“()定”。礼物通常是金耳环、金戒指、金项链等金银首饰,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订婚的信物。女方要有回礼。男女双方都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

送聘

定亲后便行聘礼。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潮汕话槟榔是指青橄榄)、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橄榄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这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当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备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衣服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也有招财进宝的意思;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事,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送给新娘礼物,这叫“送花粉”。

择日

择日。行聘礼后,男方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潮州人所选择的时辰大多在深夜里,潮俗保持深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在古时候,婚礼总是以昏为期,因此迎亲一定要在黄昏之后,甚至深夜。

迎亲

迎亲,这是新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旧俗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当代大多是新郎自己迎亲。在迎亲前前后后整个过程中,女方男方各自要举行一些习俗活动,包括以下几方面

洗花水

临嫁前,新娘要用仙草、石榴花等十二种花草泡水沐浴,浴后穿上“五裾齐”的上衣,也称“上轿衫”,意取五福齐全。有些地方的新娘在沐浴后,要坐在浴盆里吃下两颗熟鸡蛋,以祈婚后产育顺利。而且,新娘穿的衣服里里外外都不能缝上袋子,意在不把父母的幸运带走。

你可能也喜欢:

青海文化的一朵奇葩:青海结婚习俗

贵阳结婚习俗的特色风情

沈阳结婚习俗,你知多少?

济宁结婚习俗及传统礼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古代姓氏来源介绍

全文共 297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姓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因为当时女性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最早的一批姓氏很多都是女字旁,例如姬、姜、妫、姞等,周朝天子就是姬姓。等从母系制度过渡到父系制度后,氏就慢慢出行了。氏是姓的分支,同一祖先繁殖的后人过多,就会分散在各个地区,他们会保留自己的姓也要为自己起一个称号当做标志,这就是氏。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姓氏的来源,一起来看看吧。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很多人对《百家姓》都很熟悉。但今天,我们不聊百家姓,聊点关于姓氏文化少为人知的趣味知识。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一向喜欢寻根问祖,追根朔源。而姓氏,千百年来,一直深受重视。

前不久在国家图书馆看了“问祖寻根——姓氏文化主题展”,不仅了解到姓氏起源、发展的过程,还看到许多以往没注意,但很有趣的知识,带你一起看看呀。

01

“姓”和“氏”最初有别

“姓”产出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家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记;“氏”是从姓中衍生的分支,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

南宋郑樵《通志》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一般来说,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隶只有名,无姓氏。

随着历史发展,到了周代,姓和氏开始混淆;战国时,姓和氏走向融合;秦汉时期,姓氏合二为一,而且平民也开始有姓。

02

关于姓氏的9种来源

1.以动物为姓,如龙、凤、牛、马等。

2.以封国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等。

3.以官职为姓,如司马、上官、侯、帅、尉等。

4.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做买卖的姓“贾”等。

5.以出生地和居住地特征为姓氏,如东郭、西门、杨、柳,李等。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如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

7.以祖先爵位或谥号为姓,如庄、康、武、恒等。

8.以次第为姓氏,即家族中兄弟排行或亲属辈分等为姓,如家族叔孙、季孙、第二、第五等。

9.以母系氏族时的部落为姓,其姓多有“女”字部首,如姜、姬、姒等。

03

姓氏祖先是伏羲氏

相传中国第一位有姓氏的人是伏羲氏,据载他“因风而生,故为风姓”。伏羲氏被称作“三皇之首”,又是“人文始祖”。

上古时期,人们群居杂婚无法避免近亲结婚。伏羲氏早早发现这个问题,于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还规定了同姓不婚。

04

最早混言姓氏的人是司马迁

据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后人记述了,从上古至秦汉姓氏合一的演变过程,对先秦人物,书中清楚写着其何姓何氏,而对战国末期后的人物,则姓氏混称。如秦始皇为“姓赵氏”,汉高祖“姓刘氏”。

05

一入佛门本无姓

你可知“僧不言姓”为何故?原来是因为僧人从出家时起,便不再用俗家姓名,而用师父赐予的法名。姓则为“释迦牟尼佛”的“释”,统称“释氏”。

06

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姓

柴姓:源自江姓,山东、湖北等省尤多此姓。

米姓:源自芈姓,书法家米芾自称是先秦时楚国后裔,后改为同音字米,多分布在湖南、山西等。

油姓:起源不详,但唐代就有人以油为姓,山西、山东、台湾等有分布。

酱姓:这个真少见,据说如今台湾还有姓酱的人。

醋姓:源出不详,陕西和四川有这姓。

茶姓:这个源出多头,其一,炎帝葬于茶陵,有这姓;其二,齐太公之后有茶氏;其三,明清时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为茶氏,是彝族。如今云南、浙江等地有。

07

赤橙黄绿青蓝紫、东西南北还是姓

大家都知,颜色里的白、朱、碧等为姓氏,但彩虹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也是姓氏。

譬如,赤姓:是帝啻的老师赤松子的后代。

橙姓:得姓始祖是揭阳橙女。橙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群体。

黄姓:出自赢姓,陆终得后代,陆终受封于黄这个地方,子孙后代就以国为氏。

东西南北也一样,有史可循,都是姓氏。

08

叫错了的姜太公

战国之前,姓与氏都是贵族阶层专有的法权符号。氏用来别贵贱,姓用来别婚姻。于一整个大家族而言,宗族实在,姓族则虚,所以男子都要“称氏”,以表明自身血统;女子“称姓”,以防同行族群通婚。

而当时,男子很忌讳称姓,所以我们可称武王发、太子发,但“姬发”“姬昌”等是不符合规范的。

“姜太公”更是误称,他本叫吕尚,“吕”是他的氏,是他原先所处的封国名,也可以称他“师尚父”或“太师望”,这表示的是他的职位。

09

百家姓可不止百个

先秦时,古姓不过数十个,后来姓氏合一,也不过500个左右。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姓氏也增减变化不断,但总体是上涨的。

汉代王符《潜夫论·志氏姓》、应勋《风俗通·姓氏篇》各收姓氏500个;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收姓氏1404个;

宋代邓名士《古今姓氏辩证》收姓氏2101个,郑樵《通志·氏族略》收姓氏2288个,邵思《姓解》收姓氏2568个;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收姓氏3766个;

明代凌迪知《万姓统谱》收姓氏3557个、王圻《续文献通考》收姓氏657个;

清代张澍《姓氏五书》收姓氏5129个。

2010年,袁义达、邱家儒所著《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绝大多数汉字姓氏,数量达23813个。

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

很好奇,九字姓到底是啥,然后查了下,原来是: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蒙古族)

10

最长的姓氏

你以为九字姓就最长了吗?想多啦。还有10字姓、11字姓、12字姓、13字姓。

而目前已知中国最长的姓是:十七字姓,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彝族),绝无仅有,只有这一个。

11

姓氏万花筒

以天体气象为姓:天、日、月、星、风、云、雷、虹、霞、雪、霜、露、冰。

以地形地貌为姓:地、山、沙、野、岛、岸、坡、岭、江、河、洋、渠、泉、池、湖、海。

以人体器官为姓:头、耳、口、眼、鼻、舌、齿、眉、发、足、身、骨、心、胆、皮。

以家禽动物为姓:马、牛、羊、狗、猪、鸭、鹅、虎、熊、龙、蛇、鹿、猫、虫、鱼、鸟、雀、鸽、象。

以植物花卉为姓:桃、李、杨、柳、松、柏、桐、梅、兰、竹、菊、荷、花、果、叶、根。

以亲属称谓为姓:父、母、兄、弟、叔、伯、公、婆、姑、舅、娘、姥、哥、姐、夫、儿。

以文教器具为姓: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印、扇、鼓、管、萧、笙、号。

以军队编制为姓:军、师、旅、团、排、班、帅、将、校、尉、兵、卒、家。

以时空方位为姓:春、秋、夏、冬、晨、午、晚、夜、东、南、西、北、上、下、左、右。

以天干地支为姓: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辰、午、未、申、酉、戌、亥。

以数字符号为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兆。

以各处地名为姓:东阳、长兴(浙江)、涂山、缙云(重庆)、长沙(湖南)、唐山、邯郸(河北),当涂(安徽)、陈留、华阳、会稽(古地名)。

以诸种色彩为姓:朱、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褐、乌。

以朝代名称为姓:夏、商、周、秦、汉、魏、蜀、吴、晋、隋、唐、宋、金、元、明、清。

12

中国人口前十大姓氏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知目前人数最多的十大姓氏,按顺序排列如下:

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记得,班固在《白虎通》说:“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

姓氏于中国人而言,恰如一湾源泉,从涓涓细流到大江大河,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变迁,不曾停歇,流淌至今。

她刻进华夏儿女的血脉,成为生生世世都不变的印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