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题型写作教学法(实用20篇)

如果具备了有趣的人物角色和冲突,你就有了基本的故事情节。我们已经看到,有些作家不赞成提前安排好情节,但通常他们都是功成名就的作家,充足的经验和极好的直觉能让他们有效地架构一个故事。下面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1849

文章

458

篇1:郑板桥的竹石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郑板桥的竹石运用的写作手法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郑板桥的《竹石》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全诗描绘了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劲竹不管风吹雨打,依旧能够傲然挺立,从而表现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赞美了劲竹的刚毅性格。作者通过对劲竹的赞颂,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形象化地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作方法:学会保留创作中的隐私

全文共 1277 字

+ 加入清单

当你有了一个绝佳的创意,并且迫不及待地告诉了别人。手舞足蹈地讲述完之后,你将想法付诸实践的动力也消耗差不多了。你要做的是打败体内的“讲述者”,把创意付诸实践,完成作品之后再告诉众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谈到讲述者,这个敌人就是没办法闭嘴。

你已经为你的剧本或文章构思成熟,或者是你为你的主角做了一个新的尝试,这为你的小说拓展出一个亟须的新维度。然后那个讲述者就接管下来。

他必须要把这些主意告诉给你写作圈子里的所有人。她告诉了你的同伴,或者是你的妈妈,或者是任何在工作时想听听闲话的人。

讲述者是一个专家,擅长打破尚未破壳而出的创意之蛋。到那时,你想要坐下来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的动力已经耗光了,至少不会像几天前看起来那般灿烂。

讲述者需要的是关注。他还需要验证。讲述者宁愿去谈一个创意,也不愿意谈论如何面对它的复杂性,以及它所面临的困境。

讲述者只想要荣耀,而不想要任何艰苦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却基于内心的创造性努力。讲述者是一个有点懦弱的、自恋的外行。

如果你想要拓展你的创意并使它发挥所有潜力,而且想要看到一个作品的完成,那么就要控制那个讲述者。

当作家们告诉我说,他们也没法搞定它,或者他们需要先理顺这一切,我的建议还是很简单: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讨论没有完成的作品,只要闭嘴就好了!这是真的,你正在写的故事是一个秘密。

安妮·泰勒采取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方法:他们让我感觉如此不舒服。如果他们正在讨论一个关于情节的想法,我感觉到那个想法很可能会蒸发。我的身体几乎会自发地捂住讲述者的嘴巴,并且说道:“如果你不小心的话,你就要失去它。”

写作是一项私人活动。它是一种和我们的想象力、潜意识、私密生活取得沟通的渠道。引入第三方几乎总是一个坏主意,那种亲密和启示的感觉都将丧失掉,都将在闲聊中结束。

通过保持创作过程中的隐私,你将保留亲密感所带来的兴奋。回到那种亲密感能让你变得欢喜,让你保持高度的紧张感。创意将会激励更多的创意,你会发现你自己,也会发现你的大作,你将在正确的路上向前滚动。

小说家杰·麦金纳尼这样描述他想要的私人生活:我发现它会尽可能地帮助我与世俗世界的日常生活琐事保持距离。生活在纽约市,你很难阻挡它的喧嚣。所以我离得远远的。我试图找到一个树屋,一旦我开始相信那个虚构的我可以选择的宇宙,在那里我可以来去自由,我就会抽掉身后的梯子躲起来。

但它在开始时,还只是一种脆弱的状态。有些作家干脆认为谈论正在写的东西是不祥的。我认识的一个作家已经为他的小说工作了好几个月,也仍然拒绝提及他所做的项目是“一本小说”。他只会说“这是我正在做的事情”。直到大概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完成了她的作品。他小心翼翼地避免让讲述者知道很多,从而让他连一只脚趾都伸不出门外。

如何打败讲述者

记下那些一开始看起来非常伟大,但却一直搁置着或是无法完成的写作项目。把没有完成它们的原因写下来。

你有对别人讲过关于它的任何事吗?提醒你自己,最好保持安静——当你在讨论正在写的故事或者是还没有付诸实践的创意时。告诉自己你将会在写完下一个场景后再谈论它,这之后试着等待那个场景之后的另一个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爱莲说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爱莲说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爱莲说》中,作者主要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写作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其中作者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歌颂莲花的高贵品质,同时也是对自己洁身自爱人品的表达。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现的内容却是丰富的。这里有爱花史的概述,有对莲花的描绘,有对诸花的品评,有自己感情的抒发。而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突出“爱莲”的主旨,宜接写莲,约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详略得当,而无文意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说大纲怎么写,有什么写作技巧?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新作者,包括有些老作者,开文的时候一腔热情,灵感迸发不可收拾,足以洋洋洒洒千万字。但是写了几千字以后,就发现没激情了,写不到几万,卡文了。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只有灵感,没有大纲。说白了,其实你根本就没构思好这是个什么故事,只不过是突然间灵光一闪,觉得这个人物很有爱,这个异能很特别,这个元素很新鲜,但实际上灵感只是一个创意,创意只是一个点,不足以支撑整个文;只有将创意拉长为线,扩展成面,用发展性的情节来丰富它,才能形成故事的基础。那么怎么写大纲呢?

背景架构是指主要故事场景的相关设定,包括朝代政治、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家族家规、利益集团等,如果是有升级感的文,还包括升级体系、升级方法等。人物设定是指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爱好、外貌特征、人物关系等。当然一般写新文的时候,估计作者都还不知道最终会出现多少个人物,但是主角和重要配角的设定是应该要有的。故事主线就是主要的故事发展路线,根据情节先后顺序概括介绍,先发生什么,后发生什么,结局是什么。

小说大纲的话,要写出小说的背景架构、人物设定和故事主线这三大要素,这样大纲就写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润物细无声是描写春雨的吗?写作背景是什么?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描写的是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情景。原文如下:

《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于来到成都定居。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写作技巧,用搬迁怎么造句?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搬迁”的意思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用搬迁造句

1、市里决定把一家化工厂搬迁到郊外。

2、因为改造老城区,这一带的居民都需要搬迁。

3、春节前夕,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迁进了新居。

4、由于公司搬迁,服装厂有60名工人面临裁员。

5、由于村庄被淹,人们就都搬迁到了这里。

6、我们的学校将要搬迁到新的校园去了。

7、这个城中村即将拆迁,这里的大部分商铺已经搬迁了。

8、建筑工程逐步推进,移民搬迁工作迫在眉睫。

9、机械厂的地块位于市中心,搬迁后用地将作为城市居住用地。

10、因为租的房子到期了,所以要在租约期满前搬迁。

11、因为我父亲被调到外地工作,所以我们要举家搬迁了。

12、公司新换了个仓库,所有的货物都需要搬迁到新的仓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写作技巧:警惕写作结构的六大误区

全文共 3677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的结构是你整个文章的基础,也是决定你文章好与不好的重要因素。编辑在审稿的时候,也会着重看你的结构是否合理和巧妙。但大多数作者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无法正视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大多数作者对自己的稿子都缺乏辨别力。当我们写完一部手稿,通常看不出页面上的错字,尤其分析不出结构上的大问题。已经有合约的作者有代理人和编辑帮他们查找书稿中的错误和问题,但还没有签约的作者就得不到这方面的协助了。

知道了这种劣势,下面就让我们谈谈与书稿内容相关的投稿禁忌,尤其是那些会直接导致被退稿的结构上的大禁忌。

幕后故事

我曾经读过一个稿件,它的高潮部分——飞机正飞在4 000英尺的高空,机舱里发生了一场肉搏——居然发生在幕后!我的意思是,这位作者居然没有详细描述当时的场景,而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回顾总结了一下。(不是我爱吹毛求疵,作者后来安排主人公从飞机上直接跳下去了——这可是一架客机啊。我不是航空专家,可是如果舱门被打开的话,其他乘客不是都会被吸出去吗?)当我读完这篇稿子的最后一页,要是你当时正跟我坐在同一个房间里,我保证你会听到我绝望得仰天长啸。

不过那并不是我唯一一次遇到重要场景被莫名其妙地安排在幕后发生,然后在后文简要讨论或总结一下的情况。关键是,不要概括描写那些包含冲突的场景。在你完成写作之后,不妨把故事中发生的关键事件按照重要程度排个序。确保排序靠前的那些场景充满戏剧性,而且这些场景写完就完了,不要再回头复述。概述或总结只能作为过渡,或者传递不那么重要的信息。

片段化

我也读过很多极度片段化的故事——就是一件事接着另一件事,但彼此之间关联甚少。人物贯穿故事但显得蜻蜓点水,行动缺乏动机,即使在最绝望的情境下也能全身而退、毫发无损。这个问题在悬疑小说中表现得最突出。侦探追查线索,虽然逐个约谈目击证人并深入挖掘,但所有这些行动并没有联结在一起形成连贯的故事。如果要写小说或者回忆录,在安排结构的阶段就要记住因果相依的原则。每一个场景需要遵循故事走向并影响接下来的场景,每一个行动需要唤起人物的内在情感并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施加影响。小说中的人物总是会遭受惩戒,而读者需要看到这种惩戒的逐渐累积,以及如何演化出接下来的反应、糟糕的选择和两难困境。

模糊晦涩

有些稿子的故事太弱,一张便笺就能写下,或者故事的大部分都模糊不清。还有些稿子情节凌乱,子情节的走向未知,或者有太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我曾经改过一个稿子,作者压根儿没有解释清楚犯罪团伙里面的坏人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知道犯罪团伙是否跟东部的黑社会家族有关联,是否独立作案;也不知道他们是否从墨西哥走私毒品或其他违禁物,还是真的在守法经营。除了不清楚恶棍是什么来头,读者也搞不清他们为什么要把主人公(一个业余侦探爱好者)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我曾经读过大量不知道该归于哪种体裁的稿件,不过肯定不是主流或纯文学小说。好多稿件刻画了忧郁多思、面容清秀的人物,喃喃自语着生活为何如此冷酷和无意义,然而整个故事里没有一个场景解释过他的生活怎么就冷酷,怎么就无意义了。还有一个稿子写的是霍比特人来到了今天的世界,他讨厌自己是个小矮人,而且很不适应当今的科技社会。问题是,我们根本无从得知他是怎么来到今日美国,又是如何生存的。

你完全可以认为我就是喜欢挖苦人,不过要我猜,我敢打赌这类稿件多半会被盖上一个大大的“退稿”戳。

松垮的主体

有充足的理由表明:文章主体是整个故事中最难写好的部分。通常在写完开头之后,作者的热情和兴奋劲已经消失了,然而在主体部分还要面对一大堆人物选择和情节发展,这难免令人泄气。尤其是,如果这时你还不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或者整个故事要如何结尾就去写文章主体的话,那实在是很折磨人。

新手作家们可能会犯的主要错误,就是没能在故事的主体部分将情节以一个新的角度发散出去,这个新角度需要引起后续严重的、令人不快的挫折。还有就是没有包含足够多的、能在不经意间俘获读者的惊喜、曲折和困难;没能赋予故事新的力量和趣味;没能将整个故事推向一个新阶段。与此相反,新手作家们所写的主体段落往往纠缠于背景故事,或是人物们开始聚在一起扯东扯西。对于主体段落而言,重要的任务是提升读者的好奇心和参与感,并将这种感觉一直保持到故事结尾。主体段落的情境设定要充满机巧。在大部分情节中,读者要能目睹主人公的动机变得更加强烈和个人化,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难以应对。

故事面临的另一种危险是转向了太多不同的方向,这是因为作者想要发展支线情节或者引入全新的人物。要避免这种危险的办法是,确保新添加的这些内容与结尾直接相关,以及试着在高潮到来之前结束某些支线情节。新手作家们往往习惯在结尾解决所有的事,要知道,有些子情节也可以选择在中间部分解决掉。

徒有其表

这类稿件的典型表现是讲不清楚故事的关键问题。(谁杀了伯纳德?哪一方会赢得竞选或者战争?丽贝卡的童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在第一幕就被搬了出来,然而这时的故事还没有坚实的基础,而只是一些生活片段,还有一系列掺杂不清的事件。我还见过另外一种情况,开头开得干净漂亮,接下去却凌乱不堪,仿佛作者还没打定主意要怎么把一系列片段组织成一个连续的故事。

故事的关键问题总是会淹没在那些过度的、多余的描述和曝光之中。曾经有一个稿件,故事的90%由冗长的、无穷无尽的对话构成。人物聚在一块儿闲谈,互相恭维对方有多么聪明,有多么酷,以及打趣和重讲那些故事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最要命的是,这些机智的即兴重复和无休止的扯闲篇看起来像是来源于作者的日常生活见闻,而非那些能将故事向前推动的必要障碍和潜在的麻烦。

有的稿件像变戏法一样弄出十个子情节,把故事的主线淹没不见了,还有的弄出来上百个人物。我发现惊悚小说的作者都很喜欢制造重重的阻碍和众多的反面角色,以致大部分的这类故事都会包含四个坏蛋,以及他们一个又一个的跟班或帮凶,我简直得为此发明一套人物小卡片来搞清楚角色和他们的走向。除非你要写的是下一部《战争风云》(Winds of War)那样的史诗或者家族长篇小说,否则,数量如此庞大的人物群和子情节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都太难掌握了。让你的故事更通俗易懂的办法是,选择尽可能少的人物,并且只聚焦最重要的瞬间。

如果你的故事中已经有了太多的人物,那么解决办法之一就是,问问自己他们中的哪些是会经历重大转变的,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人的身上。对于第二梯队的那些人物们,他们最好能引发故事中的事件,但是并没有必要亲自经历重大转变。如果你的配角们也都有各自的人物弧线,也就是说他们也都经历成长和改变,那么就相当于他们从主角和主要冲突那里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

过度叙述有时也源于作者照搬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想着怎么写才能让故事可信。有一个稿件的主人公总是在不停地烤蛋糕,因为作者是一个烘焙爱好者;还有的作品中,读者总是被迫参加枯燥的公司战略会议,那些商业术语看得人头皮发麻,而这是因为作者按照自己所在的行业设定了故事背景。要避免这类“徒有其表”的情况发生,你需要衡量每一出戏和每一个事件,问问自己,它们究竟是让主人公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如果是更远了,赶紧删掉。

沉溺于背景故事

除了三幕剧结构,我们还需要了解故事的两个主要部分:背景故事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故事。背景故事指的是在故事开始之前的所有事件、余波和主要人物与背景设置的历史;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故事指的是发生在引发性事件之后,且一步步发展到高潮的事件。知道何时引入以及何时退出背景故事,是架构小说阶段最大的挑战之一。大部分作者的错误在于引入太早,一股脑引入了大量信息,或者把本应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故事淹没在了过多的背景故事中。

我曾经改过一个情节复杂的稿子,它的背景故事和情节一样复杂——17世纪的秘密社团、埋藏的宝藏、政治阴谋。故事热热闹闹地开始:一个衣着诡异的男子在午夜现身,用刀顶着主人公,逼他交出宝藏的钥匙。然而写完这个开头,后文却没再提及这次夜袭的结果,接下来的四十页,大部分都在描写背景故事。作者交稿了,剩下我唉声叹气,摸不着头脑。

没有比在读者想要发问之前就把所有问题都解释清楚更能消灭悬念的了。不要解释所有的事,不要提前回答每个问题,更不要把事情完全写透,因为这些做法都会破坏悬念。相反,要让你的故事充满戏剧性地展开,并且相信一切最终会水落石出。技巧在于,直到拖得不能再拖时,才告诉读者背景故事,或者只告诉他们那些至关重要的以及能引起不安和疑问的小道消息。我希望你记住的是:如果你花了很多工夫才进入人物或者故事的话,可能结尾的时候都用不完你提前想好的那些。事实上你会发现,有很多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不必要的。

关于到底需要写多少背景故事,并没有一个简洁的公式,毕竟每个故事都是独特的。基本的原则就是:在第一幕,只介绍必须介绍的背景;在第二幕,多加一些背景故事来揭示动机并维持故事的紧张感;在第三幕,如有可能,再透露一些背景,因为你需要继续保持热度,并把故事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美国名校最爱文书该怎么写? 常见问题+写作建议

全文共 2279 字

+ 加入清单

2017申请季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同学们有没有最好自己院校申请工作呢?特别是申请院校的重要材料之一申请文书,如果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准备的话就来看看小编为你们准备的最新申请文书书写指导。

美国名校最爱文书该怎么写

1

大部分同学会选择Common Application System,该系统申请文书主要分为两种:主要文书+补充文书。那么主要文书常见问题有哪些呢?如下:

1、A time when you challenge a belief or idea

学生选择率:4%

重点:不要把believe或者idea想的过于宏大,你可以把它写得比较小,但是同样反映了你是怎么从最先的不敢挑战慢慢开始挑战,整个的过程以及你自己在当中学到了什么东西,还是一样的,体现了你的什么特质?什么成长?为什么这个学校要录用你?你和别人的区别在哪?你的特色在哪?都是这篇文书要去写的。如果大家感兴趣,越是别人写得少的话题,你写得越好越能体现你的优势。

2、A problem you ve solved or event that marked your transition

学生选择率:10%

重点:不要单纯的记叙一个故事或者经历,要思考这个故事的主题在哪,总有比较大的话题和主题是你想要突出的,如何将一个小的故事上升到突出你个人特质的层面是需要考量的。

3、An accomplishment or event that marked your transition

学生选择率:22%

重点:这个成就不见得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可以是很小的事情,但是要体现出你的成长,故事一定要真实并且注意细节。

4、A background, identity, interest, or talent

学生选择率:47%

重点:切记不要去罗列,把重点放在你的兴趣爱好或者对你比较重要的事情,它对你的意义在哪里,它和你的生活其他方面的联系在哪里,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一定要表现出自己对它的热情,自己不同于别人的一些亮点。

5、The lesson from failure

学生选择率:17%

重点:不要只是单纯的记叙,如同流水账一般,这样是没有吸引力的,要利用这个故事去反映自己身上的某一个特质,一个成长,这两方面如何在这个故事中体现的,怎么通过这个失败使自己更加成熟,这一点是一定要进行主题升华的。

主要文书Common Application Essay怎么写?

1

大部分同学会选择Common Application System,该系统申请文书主要分为两种:主要文书+补充文书。那么主要文书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呢?如下:

1、A time when you challenge a belief or idea

学生选择率:4%

重点:不要把believe或者idea想的过于宏大,你可以把它写得比较小,但是同样反映了你是怎么从最先的不敢挑战慢慢开始挑战,整个的过程以及你自己在当中学到了什么东西,还是一样的,体现了你的什么特质?什么成长?为什么这个学校要录用你?你和别人的区别在哪?你的特色在哪?都是这篇文书要去写的。如果大家感兴趣,越是别人写得少的话题,你写得越好越能体现你的优势。

2、A problem you ve solved or event that marked your transition

学生选择率:10%

重点:不要单纯的记叙一个故事或者经历,要思考这个故事的主题在哪,总有比较大的话题和主题是你想要突出的,如何将一个小的故事上升到突出你个人特质的层面是需要考量的。

3、An accomplishment or event that marked your transition

学生选择率:22%

重点:这个成就不见得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可以是很小的事情,但是要体现出你的成长,故事一定要真实并且注意细节。

4、A background, identity, interest, or talent

学生选择率:47%

重点:切记不要去罗列,把重点放在你的兴趣爱好或者对你比较重要的事情,它对你的意义在哪里,它和你的生活其他方面的联系在哪里,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一定要表现出自己对它的热情,自己不同于别人的一些亮点。

5、The lesson from failure

学生选择率:17%

重点:不要只是单纯的记叙,如同流水账一般,这样是没有吸引力的,要利用这个故事去反映自己身上的某一个特质,一个成长,这两方面如何在这个故事中体现的,怎么通过这个失败使自己更加成熟,这一点是一定要进行主题升华的。

文书写作的重要建议

1

1.Answer the question.(确切地回答问题)

2.Write about your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something you are truly passionate about.(写个人的真实经历、写你真正觉得特别感兴趣并且有热情的事情)

3.Don t try to include everything.(不要试图包括所有的东西)

4.Tell something about you that they won t get to see anywher else in the application.(尽量去展示自己的特别之处,注意:authentic and truly inspired details)

5.Write naturally.(文章词句用的自然,注意:不要过分追求高级词汇和句式)

【小编总结】:看完了上面的书写要义同学们是不是对文书写作有眉目了呢?在写文书之前,除了要熟悉这些文书的书写技巧和禁忌之外,要多看看成功申请名校的文书范文及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石潭记第二段写作手法 小石潭记第二段写作手法好处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小石潭记》第二段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用鱼的生动活泼衬托出潭水的清和净。

《小石潭记》第二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赏析

第二段主要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作者采用了“定点特写”的方法,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潭水和游鱼的美景。作者将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了鱼儿身上,似乎鱼儿也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字面上看,作者似乎是在写鱼,实际却是让读者透过鱼,对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琥珀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琥珀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琥珀》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全文内容首先推测了琥珀里动物的由来,紧接着叙述了琥珀形成的过程 ,最后叙述了琥珀存在的意义。

《琥珀》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将这篇课文收录在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第六篇以及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篇中。

这篇文章属于说明文,是根据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从文章整体来看,该文章属于科普小品。

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这本书一共由15个故事组成,可读性极强,虽然内容是关于自然科学的,但写作笔调却是运用的童话笔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写作技巧:6大核心要素让你的故事拥有生命般的意义

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故事有多种情绪,时阴时晴,所以,必须要好好培养以免引起故事情绪的恶化。故事如人,它们也有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能决定自己的感知方式。其实,如果把一个好故事比作一个健康的人,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身体的活动、发育、成长,依靠化学和生物学构建的微妙平衡,故事创作也是如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没有心脏,或者没有肺、大脑,没有这些发挥作用的器官,这个人就没法存活。这些器官是生命的必需品,肝脏、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复杂的网状结构对生命存续至关重要。这些至关重要的器官一旦失去作用,生命就会终结,就必须要进行器官移植。联想到故事创作,就意味着要进行重写。其他的身体器官或许可以失去,或许功能会衰退,但生命依旧在,只不过这样的生命已被改变,必须以其他的方式进行补偿。

故事也是如此。需要一些必要的元素让其发挥效力,这些元素不可或缺。如果它们功能受损,失去效力,整个故事就会不堪卒读。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文学元素可以成就好故事,但是这些元素可有可无,并非不可或缺,只是对故事起到一些辅助作用。

如人一样,有些故事会快速成长,有些故事只是静止不动。如果我们把故事出版比作参加一场职业联赛,为此,你需要调动所有的身体器官,让自己达到活力充沛、强健有力的最佳精神和身体状态。如果你的力气只够喘气吃饭,只能维持这些生命的基本活动,那么你将无法达到专业水准。

故事创作也不例外。故事不能人云亦云、流于俗套。如果你想让故事出版,就必须让故事像专业运动员一样强壮有力、肌肉发达、步履迅捷且技艺高超。这样故事就能比同样优秀的对手更有竞争力。

当然,平庸的故事也一直在出版,但别忘了,这样的故事往往在封皮上写着一个如雷贯耳的大名。因为读者拥有不同的期望值,这是那些名作家的一种营销手段,既无公平可言,也难以避免。

有些作家不理解一个故事的某些基本元素是必要的,就像心、肺和血液一起维持身体的运转一样,因此他们创作的故事,以艺术或无知的名义,对应赋予生命的部分偷工减料,其结果必将是收到一封又一封的退稿信。

哪些必要元素通常被忽略?

情节、冲突、氛围、方向感、节奏、意义

故事没有戏剧性场面、没有冲突,就没有人喝彩。故事没有氛围、没有方向感、没有鲜明的节奏,就没有心脏。故事没有灵魂、没有意义、没有目的,就只能沦为模仿与敷衍。写这样故事的作家不知道他们需要用一系列必要的、基本的元素赋予一个故事以生命,这就好比让一个冒牌医生主刀手术一样,这样的医生没有受过任何训练,没有掌握必要的技能,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那么病人很可能命丧手术刀下。

把身体各个器官以合适的方式组装起来,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想象一下电影里的怪物,是魔法为其带来了生命。如果你不相信魔法,也可以想象成是某种电解的能量加上科学无法解释的好运带来了生命。我们始终需要生命的火花,因此涉及故事创作时,我们也应该探索出构成故事生命的公式。

诚然,文学的火花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将情感、灵魂和意义注入故事中去。只有当人们完全理解了六大核心技能(无论你怎样称呼它们),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它们时,文学的火花才会迸发出来。

没有这些核心技能,故事就不成其为故事,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写作方法:怎样让你的句法如音乐一样灵动?

全文共 2368 字

+ 加入清单

句法影响思维方式……并决定了我们对自身的思考。如果这些词语被重新排列,那么大脑的活动也会被修改。”但是,句法如何达到这一效果呢?仅仅更改句子结构怎么能够更改我们的思考和感受方式?答案是,句法不仅仅意味着句子的结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句法可以像音乐一样灵动

与其说是句法,还不如说是句法中的文字顺序产生效果——即感受——改变了我们的意识。当我们谈论流畅时,我们谈论的问题之一也就是是“句法顺序”和引发并控制读者的情感反应的方法。

假如那样的句法不仅仅指结构,还指一种引起“情感的动力”的语序——一种流畅性,那么很显然,句法变化的目标之一是有节奏地把情感传递给读者,让它们按照我们的期待在读者心中落地生根。如果我们没有创造出恰当的节奏,我们极有可能因此而不能充分地传递恰当的情感——并且对整个故事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不管是借助于直觉还是借助于有意识的努力最伟大的作家会通过巧妙地调节他们的句法的语序来调节他们的读者的情感。劳伦斯肯定是掌握了这种技能的作家之一,正如莫里斯说的,在他的行文中,“情感和句法似乎是同一种物质”。

但是,句法有时还不限于传递恰当的情感,它有时也能原原本本地把它描述的经验有节奏地模仿出来,就像贝多芬在他的《田园交响曲》中模拟一场暴风雨或者艾灵顿公爵在他的《黎明快车》里模拟一辆火车时所做的那样。《菊花的清香》中第四句话的开头就是小说中这一类“节奏的模拟”不错的例子,让我们仔细看一看。(为了传达出这一句话中包含的节奏,至少是我听出来的那个节奏,我用大写字母把里面的重读音节标了出来,并且把那些最强烈的重读音节改为黑体。)

The TRUCKS THUMPED HEAVily PAST,ONE by ONE,with SLOW inEVitable MOVEment,as she STOOD INsigNIFicantly TRAPPED beTWEEN the JOLTing BLACK WAGons and the HEDGE; then they CURVED aWAY towards the COPpice where the WITHered OAK LEAVES dropped NOISElessly,while the BIRDS,PULLING at the SCARlet HIPS beSIDE the TRACK,made OFF into the DUSK that had alREADY CREPT into the SPINney?

敞篷货运火车沉重地撞击着铁轨,一节一节地、以缓慢而不可阻挡之势行进着,她就这样毫不起眼地被夹在颠簸的黑色车厢和树篱之间;然后,火车划出一道弧线,驶向那片灌木丛,林中枯黄的橡树叶无声无息地落下来,正在铁轨边啄食鲜红的野蔷薇果的鸟儿马上逃之夭夭,飞进已经悄然潜入小树林的暮色中。

这一句话在分号的位置上几乎是被均匀地切成了两半,前后两部分的结构和节奏都迥然有别。在前半句话里,所用的词语有节奏地模仿正在经过的火车车厢那种颠簸的节奏。前面的12个音节中有7个音节和这辆敞篷货运火车一样发出沉重的“撞击”声,而且这7个重读音节中有5个与其他的重读音节毗邻,使我们在朗读这一句的开头时语速不得不十分缓慢,由此强化了我们对火车缓慢的行进速度的感觉。更有甚者,大量的重音营造出一种令人压抑的气氛,有助于传达那名身陷火车和树篱之间不能动弹的女子当时的心情。不过,随着货运火车慢慢远去,撞击的节奏也消失了:在这句话的后半部分,重读的音节要么不再如此沉重,要么不再如此扎堆,因而它的节奏模仿出减弱的火车的喧嚣声,仿佛它一点一点地离开了人们的视野,同时也能感觉到那名女子因为不再被卡在那里而大松一口气。福特赞美劳伦斯的行文拥有“恰当的节奏”,我想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它在节奏上的模拟现象。

我相信节奏的模拟是我们在谈论流畅时需要谈到的内容之一,与此同时,还必须承认的是,它并不等于流畅。产生它的冲动与创造流畅的冲动是相同的,这是一种创造出某种句法的冲动,这种句法在序列设置上可成为与故事的内容丝丝入扣的“音轨”。因此,写出那种流畅的作品是它们的共性。然而,我们只有在避免使用花样百出的流畅的句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节奏的模拟。

艾兹拉·庞德不会赞同这个观点。在他的论文《漩涡主义》中,他认为“每一种情绪和情绪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某些……可表现它的有节奏的措辞”,作家的职责是找到这些词句。但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因为相同的节奏不可能也不会去表达相反的意义。正如D.W.哈丁在他的研究成果《词语转化为节奏》中说过的:

如果我们认为节奏具有表现价值的观点意味着一个特定的节奏只独独适用于表现这一种情绪而不是另外一种,那将很容易受到质疑:“我爱慕她”“我厌恶她”“这让人震惊”“这很迷人”……所有这些带着形形色色的情感判断的短语分享着同一种节奏形式。

接下来哈丁继续提议道,尽管节奏与观点或情感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节奏还是能够为建立一个句子的意义作出“明显的贡献”。也就是说,虽然不是每一个句子的意义都通过节奏反映出来,但某些句子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塔夫特持同样的观点,她说,一般而言,在一个好的句子中,节奏和意义不仅仅是彼此“矛盾”的关系。不过她还补充说,有时候“节奏和句法的序列开始体现出它自己的意义”“意义的戏剧效果与句法的戏剧效果完全吻合”。我把这种句法与意义完全吻合的现象称为“节奏的模拟”,庞德把它称为“绝对的节奏”,哈丁则称之为“句法的象征主义”。

无论我们如何称呼,它都是出于使文字流畅的冲动、出于想要把句法的序列转化为故事的一段音轨的冲动带来的结果,因此它经常成为我们在谈论流畅时会谈到的一部分。一旦句法的节奏既流畅又完全与意义相契合,行文就接近于诗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写作技巧分享:如何把心中的感觉变成文字中的细节?

全文共 4192 字

+ 加入清单

1、如何恰当的使用隐喻

学员:我读了很多作品,也认识一些写作的人,我感觉隐喻使用过多有卖弄的嫌疑,怎么样去把控这个度,不让大家觉得很晦涩、很卖弄呢?

老师:不是越多隐喻越好,应该在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隐喻。写作就是把正确的词语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有时候我们写东西会觉得写得很糟,即使是这样,我把错误的词语用错误的顺序排列起来也是一种尝试,起码我知道,我下次修改的时候,可以把这种错误避免掉。

学员:我们有时候会发现一些隐喻很牵强,如何用一个比较专业的方式来判断这个隐喻是好的还是糟糕的,或者不合适的?

老师:你需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努力,直到有一天,你拥有了这种能力。其实朋友之间或者写作小组之间可以帮助你形成这样的氛围,我在纽约有一个七个人的写作小组。作家会懂得比较多,而朋友则会更友好地提出建议。组成写作小组吧,互相给予有益的建议。

注:本文根据珍妮特·伯罗薇在2018创意写作国际论坛上的写作工坊内容整理而成。

细致、确切、具体的细节是小说的生命。细节就是某个物品独特而“奇怪”的品质,是对于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闻到的味道、看到的东西、摸到的物品和尝到的滋味的非常具体的五感印象。下面是小编想和大家分享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一、细节是小说的生命,意象即感官呈现之吻

并不是说一个作者永远不能表达笼统的看法和特征,或进行评判,而是说为了充分传递小说的情感,这些抽象的概括必须通过读者的感官来实现。

细节可以体现个人色彩。比如说,我手上这瓶水,瓶子外观看起来有红色和白色两种颜色,这是一种细节,但如果我认为它更像是酒而不是水,那这就是更具体、更个人化的重要的细节。通过对这个细节的选取,你们可能会看出我是爱偷偷喝酒的酒鬼。

如果一个细节能调动某种感官,那么它就是“具体”的;如果它还能传递作者的某种思想或评判,那么它就是“有意义”的。“窗台是绿色的”,这句话是具体的,因为我们可以看见它的颜色。“窗台上霉绿色的漆开始剥落”,这句话既具体,也有意义,因为它既向读者传递了“油漆很旧”的意思,还暗示了作者认为窗台的颜色很难看。而且,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更加生动。

3、“脑的三位一体”假设与写作的关系

爬行动物脑:不断地重复对外界的应激反应

古哺乳动物脑:调解本能和情感行为

新哺乳动物脑:抽象思维,快速分类、产生记忆并做出预测

我们知道左脑更多地控制着人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右脑更多地控制着空间思维和想象思维。除了这种左右脑的区分之外,还有一种区分方式,就是美国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提出的“脑的三位一体”假设。

最先出现的脑结构是“爬行动物脑”,这一部分脑结构调控维持个体生命的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功能,从外界吸收信息之后,“爬行动物脑”就会作出反应,比如说心跳加快、出冷汗或肌肉紧张等。

第二部分脑结构叫作“古哺乳动物脑”,也称为“边缘系统”,这一部分脑结构与大部分尤其是进化早期的哺乳动物大脑类似,参与调解本能和情感行为,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维持自身生存和物种延续。所以,“古哺乳动物脑”也有类似于“爬行动物脑”的应激反应,但跟“爬行动物脑”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有更多选择性的功能,如它会选择什么样的异性比较好。

第三部分脑结构叫作“新哺乳动物脑”,又称为“新皮层”,其实就是人类脑,新皮层首次出现于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人类大脑中,新皮层占据了整个脑容量的三分之二,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左右脑。在人类脑的阶段,我们才有了抽象的功能,可以快速分类、产生记忆并做出预测。而“古哺乳动物脑”是我们情感来源的地方。

我们来举个例子解释这三部分脑是怎么运作的。比如说,我磕了一个鸡蛋,发现这个鸡蛋是臭的。人类脑就会想:卖鸡蛋的人卖了臭鸡蛋给我,我再也不会买这个人的鸡蛋了,我要把鸡蛋退回去,把钱要回来;与此同时,前两部分脑也在处理信息,我们闻到鸡蛋是臭的,古哺乳动物脑就会发生呕吐的反应,这就是我们情感产生的地方。

所以,我们在写小说的时候,有一些矛盾就来自于我们大脑运作的时候三部分脑的运作方式的不同。举个例子,有一天你过马路的时候,遇到了你的前任。人类脑的第一反应就会说出类似这样的话:好久不见,你最近还好吗?与此同时,你的心狂跳,手心也在出汗,可能身体还在发抖。所以,我们写小说里面很多冲突其实就来源于我们理性脑教我们应该怎么做,但是我们的感性脑同时产生一种不一样的反应。这种理性脑和感性脑之间的冲突就会形成丰富的写小说的资源。

除了理性脑(新哺乳动物脑)和感性脑(古哺乳动物脑)之外,我们还有爬行动物脑,它会让人想要发动一场战争,把失去的领土、失去的爱人和失去的巢穴抢回来。那种仪式化的、不断地重复着想要延续我们的后代的想法,就来源于爬行动物脑。而这也会形成写作永恒的主题:爱、恨、死亡等等。

开车也是这样一个例子,我们人类脑会记忆很多开车的步骤,做很多行驶的判断,但是当我们开得越来越熟之后,这个过程慢慢就变为重复的过程,不再需要我们强行去记忆。小说技巧也和开车一样,很熟悉之后就变成“爬行动物脑”的一部分,变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不再需要去有意识地想起技巧这个东西。

三、灵活运用细节,将抽象变具体

我们来做一个练习:

题目:汤姆是一个非常容易相处并且很放松的小男孩,即使他的姐妹对他非常不友好,他也觉得无所谓,别人欺负他,他也没有反应,他的性格让父亲感到很担忧,因为父亲觉得一个男孩子应该更有野心一些比较好。

老师:这里的一整段话都非常抽象,我们什么都看不出来。如果我们要让大家觉得汤姆是一个非常容易相处又很放松的孩子,我们要用什么细节让别人感受到他是这样一个孩子呢?

学员:讲一些细节,比如说他的姐妹抢他的东西,好吃的食物或者玩具,他都无所谓。

老师:有什么样的细节可以让文字更具象一些呢?

学员:别人打了他一拳,他没有还击也没有哭闹。

老师:还是很抽象。比如说别人打了他,而他只是在笑。我们可以看见他在笑,这是细节。“他的个性让他父亲感到很担忧”怎么变得更细节化呢?

学员:把孩子送到童子军训练营。

老师:这句话就不像之前那么抽象了。现在新版本是这样子的:

汤姆从来不会跟自己的姐妹抢棒棒糖,即使他姐姐一拳打在他脸上,他也只是对着姐姐傻笑,为此汤姆的爸爸整日以泪洗面,并且决定送他去参加童子军训练营。

这就是写作中最难的部分,难就难在怎么把感觉到的东西变成文字,变成有意义的细节。我们要努力的地方也在于此。

当你觉得自己写不下去的时候,可以试着做一下这个练习:

刚开始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概念:动物,然后往下想一想更具体的细节的东西。

老师:什么样的动物?

学员:哺乳动物。

老师:名字呢?

学员:Noodles.

老师:品种呢?

学员:吉娃娃。

老师:什么颜色?

学员:咖啡色。

老师:Noodles有什么特点呢?

学员:喜欢吃绿色的面条,喜欢睡觉,然后睡觉时候会打呼噜,经常会放臭屁,还喜欢到处拉屎。

老师:拉屎的地方在哪里呢?

学员:后院的向日葵下。

老师:一个叫Noodles的咖啡色的吉娃娃,喜欢吃绿色的面条,经常在后院的向日葵下面拉屎。

虽然这个故事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好故事,但是我们眼前是可以看到画面的,它有很具体的东西。

四、灵活运用隐喻,学会发现没有关联的事物间关系

在所有重要的具体的细节里面,最有趣、最有创意的一种,就是隐喻。小孩子认知“黑色”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会告诉他,这个东西是黑色的,那个东西是黑色的,各种各样的黑色东西接触多了以后,他自己就会抽象出来,这就是隐喻的过程。

在这个抽象的过程中,就是把两件没有关联的事物拿来作比较。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些没有任何关联的隐喻,就是两个事物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尝试去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到。比如说天花板是我的妈妈,这两件事物看起来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你可以想办法把关系找出来:小时候我妈妈看起来很高,她惩罚我的时候或说一些规则的时候是高高在上的,在这一点上她就像天花板一样。

两件事物有像的地方也有不像的地方,而像与不像之间产生的张力就是我们能够产生创意的地方。我的星座是处女座,别人会觉得处女座比较完美主义,这也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联。虽然说星座学上我是这样的性格,但回到房间的时候,我会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的,所以这里面其实有两面性。

我们来做一个练习:

题目:指着一个事物,用另外的名字给它命名,并把它们的联系找出来。写两分钟。

学员:我的手机是小狗,它跟着我到处走,它可以陪伴我,也很听话,如果它不在我身边,我会很焦虑。

老师:这是熟悉度的相同。

学员:这支笔是我的初恋情人,它和我的初恋情人一样纤瘦,都可以在纸上写出爱情的忧伤诗句。

这些练习都是我们平时自由生产出来的,不要有发表的压力。

我们现在做下一个练习。

题目:画一个房子的结构图,这个房子是你记忆当中所住的第一个房子。想象你回到自己的童年,在这个结构图上找到你记忆中印象很深的事情发生的地方,然后在那里画一个X。接下来你要从做了记号的地方选一个,写下在那个地方发生了什么,写的时候要注意有重要的、具体的细节,并且要体现出当时你作为一个小孩的感受。

学员:一个炎热的夏日,夜间狂风骤雨,我家的四只鹅从圈里跑出来,我母亲把他们赶进羊圈,结果鹅被掩埋在一堆瓦砾当中,鹅对这件事应该是有预感的,母亲处在自责当中,而我很悲伤,因为鹅是我的朋友。

老师:这个写得很好,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学员:我家办了很多年家庭补习班,很多学生跑到家里上课,我觉得很吵闹,看电视不能看,写作业也感觉很受影响,更不要说出去玩,一天到晚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下课了。然后我想写的一个隐喻就是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困居巢穴的幼小的动物,只能等着母兽回巢。

老师:大家分享的两个故事都是很好的短篇故事开头的材料,里面已经有很多情感上的可能性了,你们可以发展成为短篇故事。为什么我会让大家选择童年居住的房子来写?因为在你童年居住的房子里面,一定有很多和你情感记忆有关的东西在那里发生的,这是写小说很丰富的材料。

学员:我选择的是我童年阳台上的一扇窗户,我那天放学回家没带钥匙,爸妈也不在家,我非常害怕地站在走廊里,当时没有手机,所以也不能联系到他们。我敲响了邻居家的门,她让我进去了,商量了一会儿之后我们决定从她的窗户爬到我家的窗户,当时我非常害怕,因为我们住在六楼,但我还是决定爬,邻居也鼓励我,还给我喝茶水,这个茶水让我觉得很温暖。我最后成功爬到我家窗户上,当时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情。现在我已经记不起邻居的名字,但她的形象永远在我眼前。对我来说,她就像拿着茶壶的天使,又像《美女与野兽》里的茶壶太太。

老师:这个短故事里面最精彩、最有张力的部分,就在于你要爬过窗台的过程,所以你可以在那个地方找细节,把你身体的反应以及你当时感受到的恐惧,全部用细节表示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五步教学法是哪五步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是什么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1、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2、帮助儿童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3、让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4、让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5、引导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

“教学五步”是从“思维五步”出发而来的: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调换的。

五步教学法

1、给孩子创设一个情境:通过这个情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问题刺激:在这个情境中能产生一些问题,引导孩子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以及主动思考。

3、提出假设:教师通过提供一些材料,帮助学生提出创造性的假设。

4、推断假设是否合理:杜威认为,在这个阶段,儿童应该把自己提出的假设,即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加以整理和排列,使其秩序井然不紊。但儿童必须自己去做,才体验到创造性思维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5、验证推断是否有效: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为孩子提供验证的机会,使得学生亲自得出结论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作素材:自学成才--一个保安的故事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8月底,驻清华大学[微博]保安员贾作胜收拾好行李,踌躇满志地去山东师范大学报到。贾作胜今年27岁,来自山东菏泽农村,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等原因,未能如愿继续就读,只得辍学打工。在打工的几年里,他一直坚持自学,从来没有放弃梦想。2009年12月份,他到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当保安员,有了一个博览群书的良好环境。业余时间,他一直刻苦学习,还常到教室旁听各种课程和名家讲座,今年参加高考考取了山东师范大学。在离开清华大学保安队时,他激动地说:“我要感谢保安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为我提供学习的机会,今后我要加倍努力,刻苦学习,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在三年之内争取考上北京名校的研究生,早日实现当一名老师的夙愿!”

素材运用】保持对教育的敬畏,对知识的尊重,就是尊敬自己,尊敬未来!自立自强,靠踏实努力求取知识才是走向成才的正确途径。

【适用话题】尊师重教敬畏知识自学成才自立自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英语写作提高分数的句子有哪些

全文共 1585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写作的时候能加几句谚语,能够给自己的作文再提高一点分数;还能减少字数的思考,何乐而不为?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谚语

笨鸟先飞早入林

Clumsy birds have to start flying early。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It takes more than one cold day for the river to freeze threefeet deep。

OR:

The ground is frozen three feet deep --a rather longprocess。

长江后浪推前浪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waves behind drive on thosebefore。

滴水穿石

Constant dripping wears away a stone。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Light travels like an arrow, and time like a shuttle。

老马识途

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The sparrow may be small but it has all the vital organs。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Indigo blue is estracted from the indigo plant, but is bluer thanthe plant it comes from。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There are mountains beyond mountains, and heavens beyondheavens。

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 sudden glimpse of hope in the dark mist of bewilderment,it`s a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万事开头难

The first step is always difficult。

万丈高楼平地起

High buildings rise from the ground。

有利必有弊

Everything has its advantages as well as disadvantages。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on`t lose a golden opportunity, it is never foud again。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人逢喜事精神爽

People are in high spirits when involved in happy events。

人生如梦

Life is but like a passing dream。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A true man loves the mountains, a wise man loves the sea。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All men but saints are apt to make mistakes。

失败是成功之母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一失足成千古恨

A single slip can cause a lasting sorrow。

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

You must be able to refrain yourself in some matters in order toaccomplish others。

饮水不忘挖井人

Don`t forget the well – diggers when you drink from thiswell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on`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n`t want others to do to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比猎豹速度更快》的写作背景是:罗伯特·E·韦尔斯一直以来坚持儿童画作创作,日常的工作包括标志画创作、贺卡设计和漫画创作等。通过画笔,罗伯特·E·韦尔斯让孩子们了解到宇宙的辽阔。罗伯特·E·韦尔斯一直在他的工作室里坚持创作,《妙想科学》等图画书自此诞生。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文章的的主要内容介绍了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等事情物,展示了一个奇妙的科学世界。本文为我们介绍了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事物,由动物到飞机、火箭、流星体再到光,速度一个比一个快,最终得出结论: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猎豹腿长,身体瘦,脊椎骨十分柔软,容易弯曲,像一根大弹簧一样,跑起来的时候前肢和后肢都在用力,而且身体也在奔跑中间一起一伏;在急转弯时,大尾巴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不至于摔倒。身体的特殊结构使得猎豹奔跑速度极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写作技巧:多读多写都知道,那到底是要读多少?究竟是要写什么?

全文共 210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每天都在写,发微信、回邮件、写方案……但我们并未因此而写得更好。可以说,泛泛而谈的“多写”,其实是个伪命题。那么问题来了,都知道要多读多写,那究竟要写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一、创作的真相

我们对作家的工作有着太深的误解和美好的想象。总以为他们天赋异禀,前一天被苍蝇撞了头,第二天就决定写本大部头,于是刷牙洗脸,坐下来,手放在键盘上,第一句有了: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

如果你也这么认为,小心身后的书架,作家们正在封皮上气得发抖。

我们和作家之间,除了作品,其他尽是黑匣子,觉得他们从来如此。但是,朋友,这不是创作的真相。才华横溢如E·B·怀特,也有被憋成内伤的时候,那些举笔艰难的日子,他这样描述——“写作的想法像一团不祥的云朵笼罩着大脑,让我们像夏季时暴风雨到来之前一样忧虑、低落,因此我们常常在早饭后就歇着,或者随便到那些乱糟糟的什么地方去,比如去最近的一个动物园,或者去某个邮局买几张带邮票的信封。我们的职业生活一直就是这种没羞没臊的逃避……”

放到当下,症状是一样的。我尝试翻译一下:Idea满脑子飞,却写不出一个字。我整天无所事事,葛优瘫、刷手机、逗娃、撩狗子……全都不行,还作家咧,想想就觉得挺不要脸的。

可见,哪来那么多的行云流水,都是死磕的结果。如果我们坐在书桌前,脑袋空空,双手悬浮,不知所措,就此断定自己不是写作的料,用木心的话说,实在“太聪明,太谦逊,太识相了”。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说到:天才是什么呢?至少每天得写,写上十年,才能知道你是不是文学的天才。写个九年半,还不能判断呢。司汤达没写《红与黑》时,如果问我:“木心先生,你看我有没有文学天才?”我就说:“谁知道,还得好好努力吧。”

二、作家每天在写什么?

既然每天都要写,还要写上十年八年才能论长短,那作家每天都在写什么呢?

如果你细心搜集下名人轶事,有几位是值得说道说道的。毛姆从18岁开始,随手记创作素材,50年记了15大本;莫里哀也差不多,袖筒里藏个笔记本,偷偷记下人们的谈话;易卜生常去咖啡厅,假装看报,暗地里却观察路人;杰克·伦敦想到啥就写小纸条上,然后贴满房间。

这几位里面,毛姆的示范最为详细,因为他把笔记出了书。在《作家笔记》里,他回忆一生,觉得多亏了当年的烂笔头。

看到让你眼前一亮的东西,你就把它记录下来;原本你心中意识流延绵不断,阻塞了脑海,这个记录过程就能让你把这个事物分离出来,或许还能让你牢牢地记住它。我们都有过不错的想法,有过真切的感受,本觉得将来应该能用得上,但我们太懒了,不做记录,最终把它们忘了个精光。——毛姆,《作家笔记》

1920年代,毛姆去中国,原本打算写本游记,结果笔记记得极详细,后来放弃写书,直接出版笔记,就是后来的《在中国屏风上》。

毛姆的笔记是如此详细,成了他日后众多小说情节的源泉。作品大多是作家与时间相伴的结果,靠的是经年累月,而非冲动和急智。

而我们的彷徨、痛苦、沮丧和放弃,大多来源于过高的目标和对过程的误解。除了极少数的天选之子,我等庸人,谁都是开局一条狗,装备全靠打。

正确的“写”,是日拱一卒,以时间换空间,而非总幻想一击即中、一劳永逸。

三、五个阶段,五个建议

究竟写什么?从易到难,我有如下建议:

一、随手记

这是最灵活、门槛最低的一种,一个本子或一部手机就够了。无论何时何地,一个好想法,一个有趣的场景,一句动人的话或一段精彩的阅读摘要,都记下来,过段时间一看,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早就为你建了一座如此丰富的素材库。

随手记又可分“泛记”和“有主题地记”,后者是你知道当下要写什么,例如一本科幻小说、游记或健身指南,从而有针对性地积累;前者是你不确定未来还会写什么,把生活的馈赠先存照。

二、日记

流水账即可,想到什么写什么,除了能让你重温人生,更重要是知道时间花在什么地方了。

三、逻辑自洽的想法、道理或片段

比起前两者,这一类是更深思熟虑的产出,代表你对某件事、某个现象、某个道理、某个观念的看法,它是你思想或思考过程的投射。维特根斯坦说过:“我语言的界限就是我世界的界限。”一个东西能言简意赅说透了,才是你的。你可以给自己设任务,每天写一条并发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

四、回答擅长的问题

以上是碎片写作,灵活自由,相当于小步快跑,缺点是不成体系。烤翅凤爪虽各有滋味,终究不如独吃一只烧鸡那样有型有款。到此阶段,我建议你可以尝试写千字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

如果你仍觉难以驾驭,可以借助回答问题来倒推,这一点我曾有文详述过:《只用碎片时间,如何一年读200本书、写50多篇文章?》

其精髓就是以问题来引导思路,以干货来为文字增值,同时获得粉丝、即时反馈和创作动力。更重要的是,这些答案改一改,就是一篇主题明确、条理清晰的文章了。

问题倒推法尤其适用于有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的写作者,例如工程师、医生、探险者、心理咨询师、营养专家等,对于领域特征不明显的泛写作者,也可以回答一些分享故事类的问题,以情节或哲思动人,当然,这个难度和随机性会大不少。

五、作品

滑翔、翼装、跳伞玩得再多,终究是要开把飞机的。当你写到一定程度,你可能会挑战大文章甚至出书,这是一个更漫长,更耗心力,更需要自律的征途了。很多作家对写作生涯都有回忆,像奥威尔、萨特、村上春树等,他们也痛苦过,只是最终仍留在书桌旁。

最后要说的就是:

不同阶段做不同事,循序渐进;

写比不写好;

先写完,再写好;

坚持,已经赢了许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从军行的写作背景 古从军行写作背景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盛唐时期,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将士们都渴望在这个时代可以立下战功,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于是王昌龄便作了《从军行》来表达边塞将士的宏伟壮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人,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后人称他为“七绝圣手”。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闺怨》等。

1、《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从军行·其二》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说明文写作特点有哪些

全文共 130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的目的是给人知识,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澄清事实;说,具有一定的知识和严格的科学性;根据描述对象和写作目的选择最佳解释方法;虽然说明文主要是解释,但需要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讨论、描述等)的适当配合,才能成功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实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