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国5大渣男【最新20篇】

民国是我国的一个时期,按摩你们知道民国的婚宴是怎样的吗?跟现代有什么不同?下面是问学吧为大家准备的民国5大渣男,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浏览

1029

文章

102

篇1:他是民国军事奇才 曾当众开枪自杀 女儿是歌唱家 女婿众所周知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蒋百里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军事家,被誉为中国军事界的奇才。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坎坷,但他依然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蒋百里的父亲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家境并不富裕。但是他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学习,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军事奇才。

他先后在日本和德国留学,学习了先进的军事知识,毕业后还担任了陆军连长。回国之后,他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担任过著名的军阀的军事参谋,军事理论深厚,著作众多,其中《国防论》更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

除了钻研军事,他还是一位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他为了保住国之根基,积极倡导军事教育,担任过保定军校的校长。他深谙教育之道,不仅整顿了军纪,而且还革新了教学,为培养优秀的军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是他的改革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挫折。虽然他看到他的学生前途渺茫,但仍然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当他的改革受到阻挠时,他决定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幸好他逃过了一劫,并遇到了温柔漂亮的护士佐藤屋子,两人后来结为连理。他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很多坎坷,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努力为中国军事现代化发展做出一份力量。他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

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38号,距离市中心约0.8公里,是研究、展示韩国独立运动史的专题型博物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是一个在中国长期坚持反日独立运动的-政府。1919年4月成立于上海,3月迁来重庆,为二战时在中国境内惟一的外国-政府。该馆现馆址,是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时期的最高权利机构所在地,占地约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70平方米,五幢复原陈列楼房,以砖木为主要建材,在保留原建筑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按原貌恢复了当年韩国临时政府办公遗址风貌。馆内现有陈列展厅284平方米,复原陈列房间21间,陈列实物468件,文物资料150件。

韩国临时政府是一个在中国长期坚持反日独立运动的-政府。1919年4月在上海正式成立,并制定了《大韩民国临时章程》。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长期在中国艰苦从事着反日独立斗争的朝鲜革命者认为,"朝鲜民族空前绝后的独立更生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在中国全民抗战的感召下,为了实现朝鲜独立的目标,他们纷纷投身于中国的抗战事业之中。韩国临时政府也在镇江恢复了公开的活动。

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韩国临时政府派驻重庆的代表和部分家属,于1938年春到达重庆。1939年2月,韩国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金九等抵达重庆。次月,临时政府领导机构的全体成员从镇江,经长沙、广州、柳州等地辗转到达重庆远郊的綦江县沱湾镇,于1940年9月,又移住巴县土桥乡屏都镇。韩国临时政府在屏都住了长达四年之久,除租用部分办公用房外,还自己修建了礼堂和宿舍。

由于屏都离市中心较远,韩国临时政府极感工作不便,便在市中区七星岗莲花池街租了一处行馆(现为莲花池38号),稍加修建后,于1945年初迁往该处办公,直到临时政府离开重庆。该处行馆为四幢楼房,有防空设备。

以韩国临时政府迁渝为标志,重庆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朝鲜-志士从事反日独立运动的中心,他们认为:"中国的抗战首都--重庆,是目前我们朝鲜独立运动的政治中心,因为在这里有临时政府、光复军司令部以及各党派的最高领导机关。"抗战期间,先后在重庆活动过的有10余个朝鲜党派团体。由于有一个公开而安全的环境,并得到国民政府多方面的支持,韩国临时政府在这里从事了大量的重要活动:朝鲜各党派合作的局面初步形成,韩国光复军的正式组建,争取国际承认的重大努力等等。这些活动成为朝鲜反日独立运动和中朝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5年9月9日,在汉城总督府举行了日本投降仪式。10月下旬,陪都各界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欢送韩国临时政府成员回国。11月5日上午9时,韩国临时政府部长以上人员及秘书侍卫29人分乘两架专机离开重庆,经上海回国。为感谢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金九在起飞前发表了《致中华民国朝野人士告别书》,称:"抗战八年来,敝国临时政府随国府迁渝,举凡借拨政舍,供应军备,以及维持侨民生活,均荷于经济百度艰窘之秋,慨为河润"。

位于莲花池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已于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也是韩国光复50周年之际,辟为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常年吸引着许多韩国人来此瞻仰,成为中韩友谊的历史见证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000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黄清沅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怎么评价民国土匪“川北土皇帝”

全文共 126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黄清沅其实这个人也是挺有意思的,话说他好像真的挺给力的,话说他被誉为是民国时期的川北土皇帝,但是他其实还是一位土匪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人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民国时期川北土皇帝黄清沅,其家族是标准的土豪劣绅,把持一方,贩卖烟土,拉帮结派,炫耀武力,欺凌底层民众。

土匪黄清沅家族在当地根深蒂固,虽然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财富,但是有文化真可怕,坏起来没深浅,加上平日为富不仁,劣迹斑斑,最终被历史所抛弃。

1、家族往事

自清代中期开始,黄氏宗族在川北梓潼县重华场一带,世代经营百多年,逐步成为数一数二的大家族。虽然少有族人做大官,基本上是低功名出身,但是借助身份功名,危害一方却是足够了。

民国时期,秩序混乱,军阀割据斗争不休,地方治理成为空白期,天高皇帝远,黄氏家族开启了土匪化进程,美丽的川北蒙上了暴力的阴霾。

2、父子同恶

黄清沅的父亲黄德斋,清末秀才出身,民国初年当上了梓潼县的参议员,却是一个十足的败家子。起初,黄德斋联合晚清四川的地方衙门,虽然不学无术,但是包揽诉讼,善于欺压乡民。这个时候,日子勉强过得去,是真正的黄老爷。

但是,由于他吃喝嫖赌,肆意挥霍,还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祖上留传下来的60多亩田地,为抽烟卖了40多亩,家产很快就成了镜花水月。老百姓骂他为骚土地,烂秀才。

3、纵横川北

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黄德斋的四个儿子都是狠角色,趁乱而起。

老大黄清沅、老二黄庸如、老三黄复初、老四黄燎如,依靠家族势力,联合地方袍哥,拜袍哥大爷敬俊卿为师,继续占据地方资源,发展自己的势力,被称为“黄门四虎”。民间俗称,

黄门四虎,虎虎吃人,躲过初一躲不过初二。

尤其是老大黄清沅,有勇有谋,心狠手辣,做事果断,八面玲珑,很快成为周边数一数二的大哥,枪法也是一绝。

4、欺压民众

黄清沅纠集了一帮亡命之徒,给予一点好处,替自己卖命,利用江油、梓潼、剑阁交界处的重华作为老巢,榜上大土匪谢宴富,呼风唤雨,很快纵横周边200余里,没人敢惹。

黄清沅不满足于蜗居家乡,逐步的扩展范围。在1940年代,一度活跃于江油、彰明、平武、青川、梓潼、旺苍、剑阁、广元八个县城,号称“八县联军”,拥有2000多支枪,百姓敢怒不敢言,生怕引火上身,黄清沅成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不仅如此,黄清沅长袖善舞,在国民党以匪治匪的政策下,他摇身一变,又成了地方剿匪督练长。自此,黄清沅组成国民党官僚、土豪、土匪、哥老会合一的封建势力,杀人越货,敲诈剥削,民众无不“谈虎色变”。

据一些人回忆,他们的行为极其恶劣和霸道,老四黄燎如人称“脚猪子”,仗着哥哥的势力,甚至要求当地未婚女子的“初夜权”,可以说是罪大恶极。

5、走向末路

1911年,大清的真皇帝都不得不下台了,更何况一个所谓土皇帝。最终,这一难缠的恶霸势力得到了应有的惩罚。1951年初,黄清沅在江油雁门坝一带被活捉。

大概4月份,在黄清沅的老家重华镇麻柳树河坝,他被公审后处决。这一带其他的大小股土匪也基本被清剿,川北地区终于回归到安宁承平和美好生活之中,民众一片欢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旧址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旧址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旧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紫阳社区荣军医院子城垣内。民国三年(1914),子城垣内建筑被改建为浙军第二十一团营房,俗称“西大营”。1937年,日军占领嘉兴,“西大营”毁于炮火。1938年,伪国民政府在此建“绥靖司令部”,大小营房20多幢,均为日式建筑,现保存四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此驻扎军队,复称“西大营”,后国民党裁军,蒋经国为笼络复员军人,将此处改建为青年中学,继续训练青年军。西北侧两间二层楼房(现荣军医院住院部1号、2号楼),为日军占领嘉兴时建;东南侧两间平房(靠南1间29号楼现为理发店,靠东1间27号楼现为伤残军人宿舍),为日军投降后建。总建筑占地面积3831.5平方米,均为砖混结构,屋顶为硬山顶,墙体为青砖砌筑。其中29号楼还保留有一排取暖用壁炉烟囱。这批营房见证了抗日战争及嘉兴各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是日军侵华的有力物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1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紫阳社区:建设街道紫阳社区位于嘉兴市中心,是集商贸,金融,医疗,居住为一体的开放式老社区。东至建国路,南至环城河,西至禾兴路,北至中山路,社区占地面积为0.7平方公里,社区居民住户2621户,总人口8384人,其中外来人口2308人。在册党员308人,下设8个支部,其中一个两新青春支部,居民小组28个,60以上1594人,80岁以上320人,辖区共建单位12家,有74。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国邮票值钱的有哪些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集邮爱好者们都知道,中华民国时期发行的邮票,不仅集老、精、稀于一身,也是百年之久的文物邮票,至今存世量非常少,历史价值高。那么民国邮票值钱的有哪些?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我国在民国时期,陆续发行了各种邮票几百套,其中涌现了一些较为珍贵的邮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民国五大珍邮”:

《帆船叁分暂作贰分改值倒盖》

《宫门倒印牌坊》

《帆船肆分暂作叁分倒盖》

《孙中山像边饰倒印》

《歪头新省》

民国邮政1913年5月发行的伦敦版帆船邮票,全套19枚,市场参考价:7800元。

面值1/2分(即半分)的邮票是该套邮票中的第一枚,单枚新票市场参考价:200元,信销票根据品相市场参考价:20元至15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国是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国一般是指1912年到1949年。

中华民国主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也就是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政府时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为民国的建立创造了一定的条件。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于南京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灾难,先进的国人纷纷探求救亡图存的办法,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兴起。

1949年4月21日,共产党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在23日的时候,成功的解放了南京。

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于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民国在大陆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国算不算一个朝代?民国为什么不算一个历史朝代?

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而言,清朝结束之后,也就意味着我国古代的结束,封建王朝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中华民国。而中华民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很重要的过渡意义的时期,在历史上是相当重要的。那么,民国时期又算不算是一个朝代呢?民国与从传统意义上的“朝代”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民国并不能算作是一个历史朝代?一起来看看,民国时期在历史上究竟有着怎么样的历史含义。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朝代歌。很多人疑问,为什么他没有中华民国呢?中国史学家对朝代的定义是:建立国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

中华民国取消了帝制,所以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朝代,包括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只是一个国家,而不是一个朝代。所以我们的朝代歌也只到清而已,但是抛去这一条件,中国民国和之前的朝代相比,并无本质区别。

首先,中华民国是有法理依据的合法政府。新政权的建立往往是通过暴力革命取得,但为了安抚百姓,笼络人心,新的统治者往往很在意政权的合法性。禅让制就是中国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发明的一种创造性制度,尽管他的背后充满了虚伪与血腥。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风雨飘摇的大清终于走到了尽头。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清帝溥仪不得不宣布支持共和,退位以自保。新的政权以中华民国为国号,寓意还政于民。民国的建立,意义不仅在于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更在于他是通过和平演变完成的,避免了百姓的的生灵涂炭。中华民国也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第二,对内的统一。1912年袁世凯被选举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开始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华民国有自己的国歌,国旗,国体以及权力架构,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体制,所以在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

袁世凯死后,军阀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虽然出现过权力真空,但是中央政府却只有一个。到了1928年,张学良的东北易帜,更是标志着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第三,对外的独立。即使内部派系林立,军阀混战,但对外都只有一个中国,行使独立自主的外交权。尤其是二战时,联合国推举蒋介石为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至少在名义上,中国已与美、英、苏平起平坐。日本投降后,中国更是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四,中华民国的意义非凡。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民国常常被脸谱化为中国最黑暗的时代。其实,中华民国时期,不管是文化还是科技都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民国仅存了38年,但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成为了一个在国际事务上拥有一定主导权的大国,这项功绩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

中华民国虽然称不上严格意义的朝代,但却给我留下了太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民国的自由之风令人向往,但是军阀的连年混战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我们不禁会想,既然清朝被推翻了,为何中国未能像美国那样走上民主之路,非要走半个多世纪的弯路。

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动乱,第一次是春秋战国,第二次是魏晋南北朝,第三次是清末民初。每一次从大乱到大治无不是经历上百年的动荡与杀戮,特别的是在二者之间都会有一个过渡王朝,如春秋战国与汉之间的秦,魏晋南北朝与唐之间的隋,清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民国。

过渡王朝对下一个盛世起到开创的作用,但其本身却是短命的。这不仅仅是个巧合,或许中国的历史早已注定了,所有的辉煌之花都是要盛开在鲜血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国上海县府旧址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上海县府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上海县府旧址

位于沪闵路2550号部队院内(里面有日军杀人塘遗址)。主体建筑为中西结合式楼房,1932年竣工。1933年1月9日入住。1937年11月被日军侵占。1949年上海县人民政府在此建立。1954年迁出后,由部队使用。

1927年7月7日,设上海特别市,上海县治所在的南市地区划归上海特别市,成立之初上海县治未迁移,上海县府寄居上海市。1931年6月,上海县决定县政府迁至北桥(位于现沪闵公路北松公路口),并开始在北桥进行新的县政府各机关的场所建设,1933年1月建设完毕,正式迁入。

1945年抗战胜利,8月17日重庆派来的接受上海县的人员到达上海县三林乡(现属于浦东新区三林镇),上海县政府组成人员马上借三林镇南行街26号康姓私宅办公,后考察北桥原县府诸建筑损坏严重,需要重修,故决定先暂驻闵行镇待北桥县府建筑修复后再迁回。

2014.4.4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代人用什么办法制冰?民国时期普通百姓才能用上冰块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已经进入到炎热的夏天,空调、冷饮和冰淇淋几乎是我们无法离开的东西,而且我们想获得也是非常的容易。不过在古代,当时的人们用什么办法来制冰呢?在唐朝以前还没有制冰的技术,就只能靠大自然造冰了,所以当时的人们只用想怎么能把冰保存下来就行。我们在三国时期的影视剧里就看到过存冰的工具冰窖,不过也只有达官贵族能使用,普通百姓就没这份福气了。可能大家还不知道,一直到民国时期百姓才能使用上冰块,想想古代人过夏天也太难受了。

现在这个季节,天气炎热,常常使人闷的发晕,这时候如果能来两口冰凉的冷饮,会使人觉得非常的爽快。我们现在的科技,使我们可以轻易的度过炎热的酷暑,可以喝冰镇汽水,吃雪糕,炒酸奶,或者在家自制冷饮,都可以。那么,没有这些先进科技的古代人,又是怎么获得冰块的呢?

不要小瞧了古代人的智慧,从周代开始,就有了储存冰块的传统。当时宫廷中就挖有冰窖,这时候叫冰井,还有专门负责进行储存冰块的官员。在取冰块前还要进行一定的祭祀行动,然后选择就近的河流,在冬天最冷的时候,等河里的冰已经能够承受人体的重量,就会开始取冰。为了使冰不容易融化,古人在挖“冰井”的时候,往往挖的很深,一般都建在极为阴凉的地方。并且在地上铺有厚厚的稻草,每层冰块之间更是有严密的隔热措施。当一个冰井装满之后,就会密封起来,开始装下一个,直到装满所有的冰井。到了夏天,古代的那些贵族就可以在炎热的天气下,饮用冰酒水来降暑。不过这个时候,能用的起冰块的也只有贵族阶层。

到了唐朝末年,随着道教大量的炼丹,火药开始出现,而终于有人发现硝石除了炼火药还有着其他的特性,就是溶解于水之后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最终形成冰块,一直到了这时候,夏天的市面上才开始出现冰镇饮料,也就是冰糖水。一直到了饮食文化极为繁荣的宋代,冷饮才真正的做到可以被普通的市民享受。这时候的市面上不但出现了果汁饮料,还用刨子将冰刨碎之后加入各种水果的甜品,可以说是刨冰的老祖宗。人们也开始用冰块来储存来自海边的鱼虾,运往内陆地区。而元朝的人们开始在碎冰中加入牛奶、果酱和蜜饯等物品,这应该是最早起的冰激凌了。

而到了明清时期,一直延续着冬季储冰的传统。因为储存冰块极为不易,当时对官员发放的各种福利中就包含有冰票,按照官职的高低可以在夏天领取数量不同的冰块。清朝甚至规定只有官方可以挖掘冰窖储存冰块,因此民间用冰极为不易。一直到了民国时期,才出现了民办冰窖,为普通有钱人在夏天提供冰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厚墙路41号民国民居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厚墙路41号民国民居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街道杨家厂社区厚强路41号,坐标为北纬28°4100.9",东经115°5303.2",海拔38米。西有胜利路步行街,东有象山北路,南有民德路,北有杨家厂路。西邻胜利大厦,东靠南昌市第一医院,北面有象山宾馆,南面是南昌市三中。建于二十世纪40年代,坐北朝南,面宽9米,进深13米,高5.7米,占地面积约为117平方米,一层,砖木结构,青砖外墙,坡顶,对研究了解我市民国期间民居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意义。

现在是29号(原为41号)。储物间宽3.14米。进门有一厅堂,左右各有一房间,后面即南面为堂屋(储藏间),北卧室长3.95米,宽2.79米。屋内墙面为竹纤墙,房屋现无人居住,基本保持了原貌。据房主反映,为其父亲在1949年花16两金子购买获得,原主人不详。其父为熊和扬,原为三泰商城的股东之一。经房东介绍,房屋-原来有雕刻花纹的门脸和过道,西边原有一栋同时期的房子,但东南角上的房子还在,西南角原有水井一口。

信息来源:区文广新旅局

杨家厂社区:杨家厂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国政府第十一兵工厂凤凰山防御工事旧址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政府第十一兵工厂凤凰山防御工事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36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在芦淞区董家塅选址征地5481亩建炮弹厂,由炮厂、炮弹厂、枪弹厂和动力厂组成,统称株洲兵工厂。在建造兵工厂的同时,在董家塅的大小山头修筑了碉堡、防御工事及弹药库等配套设施。

防御工事,现在已对外开放,有8个炮位、8个地下掩体位。掩体之间相通,且与厂区地下防空洞相连接。市博物馆副馆长肖劲介绍,弹药库位于凤凰山山脚,混凝土浇筑,长89米、宽67米。弹药库四个角均有引洞,每个洞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

董家塅街道:五里墩乡与董家塅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董家塅街道 董家塅街道位于株洲市东南角,东邻浙赣铁路,西接京广线及1815线,四周与龙泉街道、枫溪街道、五里墩乡接界。辖有欣月、幸福、友好、中心、劳动、南苑、南华、新泉、新立、南沿10个社区居委会,30多个自然村落,辖区范围内有南方公司、608所等大型企事业单位,有合(独)资企业3家、中小学校4所,二级甲等医院1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袁大头民国三年目前市场价值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在收藏领域里,袁大头银币一直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币种,也是目前收藏领域中热度最大的一个银元品种,被人们奉为“银元之宝”。

操作方法

1

在市面上,该银币虽然有多种版本,但其正面的图案基本类似,都是袁世凯的侧面头像,只是在细节的雕工方面略有不同,因而人们将它们统称为袁世凯钱币。

就目前而言,袁大头钱币首铸于民国三年,又有由来已久的别称“民三者”。作为民国军阀银币中的领头羊,袁大头钱币的诞生,不仅是特定历史时期和政治环境下银币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袁世凯为了解决军费开支,提高个人政治地位所采取的措施之一。

2

再看这枚民国三年袁大头钱币的背面:嘉禾图的中央是“壹圆”两个大字,外圈仍以一圈圆点作为配饰,整个币面显得既简洁大方又完整清晰,虽历经了百年的战争洗礼,仍旧绽放出熠熠生辉的光芒,难怪民国年间的袁大头银币被奉为百世以来的钱币经典,不仅因为其流传面广、存世品种最多,也是因为它集文物欣赏价值、历史考据价值以及钱币收藏价值于一体,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探究此钱币,都是市面上不可多得的精品。

3

2019年在北京拍场亮相出来的一枚普通版壹圆面值的袁大头银币,最终以150万元的天价进行现场成交。而那枚面值为五角的袁大头钱币,则在北京春季拍卖会上标出了更让人不敢想象的价格——180万元。民国三年的袁大头钱币到底是头版,究竟有多大的市场增值潜力,相信只要我们想一想,恐怕就不得而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杨虎城,民国陕军成就最高的将领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有着文武官,也在考状元的时候分着文状元和武状元,而拥有着高超的功夫还有着聪明头脑的人是十分优秀的。在民国时期也有着有名的将军。本期渭南文化就带你去了解一下将领杨虎城

杨虎城,号虎臣,幼名长久,被称为“久娃”,原名虎东,参加革命活动后,自己起名为忠祥,着名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陆军上将。1910年在家乡组织以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

1911年,他投身于辛亥革命运动,1915年,率众参加陈树藩的陕西护国军,参加国反对袁世凯的革命活动。1915年率众参加陕西护国军,在华县、华阴等地截击袁世凯军。

次年所部被编为陕西陆军第3混成团第1营,任营长。他特别伟大处,是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西安事变“的领导者之一。1949年9月6日,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享年五十六岁。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着名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陆军上将。号虎臣。1910年在家乡组织以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率会众参加陕西民军与清军作战。1912年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

1915年率众参加陕西护国军,在华县、华阴等地截击袁世凯军。次年所部被编为陕西陆军第3混成团第1营,任营长。因与张学良发动“双十二事变”,后被蒋介石迫害致死。

你可能也喜欢: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江苏盐城结婚习俗有什么?

解析:昆明为什么称为春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岩前民国建筑群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岩前民国建筑群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岩前民国建筑群位于常山县新昌乡,年代为民国。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昌乡:新昌乡位于常山县城东北,乡政府驻地在新昌,距县城20.5公里,东连芙蓉乡,南接芳村镇,西和东鲁毗邻,北与开化县交界。区域面积68.06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3772户,13983人。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6.5----17.1度,年降雨量1730---1830毫米。全乡地处山地丘陵,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叶问真的打过洋人吗?咏春拳为何在民国时期被看不起?

全文共 237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近代历史上的清末民初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屈辱历史,西方洋人祸害这华夏大地,民族矛盾非常尖锐。于是当年像霍元甲、黄飞鸿、陈真以及杨露等民国时期的武术家们都纷纷驱除鞑虏,扬我华夏神威为以己任。他们在武馆里传授国民健体强身之术,在舞台上打的美国拳手,俄国大力士,日本武术家们晕头转向……

但随着国际交流的进展,陈真娶了日本老婆、黄飞鸿开始跟十三姨学英语、作为日本武术宗师嘉纳治五郎徒弟的鲁迅先是从武,后学医,最后弃医从文。大家都在思考所谓强大,真的是靠拳脚展现么;所谓弱小,真的是因为打架不行么?不过时至今日,还有一部靠打洋人为卖点的电影,那就是叶问。既然如此,就不得不问问,叶问真的打过洋人么?

叶问,得益于《叶问》和《一代宗师》系列,特别是其徒弟李小龙巨大的国际声誉和国民知名度,使得作为南派拳师,咏春拳宗师的叶问名声大噪,国人皆知。不过作为一个武术大国,咏春在国内众多的武术流派中并不显赫,它既没有获得过代表全国最高水平武术竞赛的全国武术锦标赛冠军,甚至直到今年11月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由福建省福州市申报的。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咏春",而是相对于我国的其他武术流派来说,咏春拳实属小众。只是随着近年香港武术电影的热捧,让"咏春拳"开始火遍大江南北。既然如此问题那就来了,为什么咏春拳比不上太极、形意、八卦、少林等呢?是因为打不过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武术实际上从来不以强弱论大小,而是格局、传承以及历史为主。咏春的起源和文化,就注定了它只是非常小派和偏门的一支。根据目前世面上所流传的咏春拳起源来看,可追溯的最早创派师祖是清朝泉州南少林派弟子兼福建永春白鹤拳高手五枚师太。

根据传闻记载,清乾隆二十八年南少林因反清复明遭清政府烧毁,弟子们纷纷逃往各地避难,其中五枚师太避世隐居在大凉山中。后偶然一次见蛇鹤相争的场景,五枚师太依动物之形态结合女性特点创出一套以快速制服对手、正当防卫为主(降低对手伤害)的拳法,取名咏春。随后五枚师太把拳法传给了自己的弟子严咏春,严咏春又传给丈夫梁博俦。

梁博俦本是大凉山脚下人士,娶妻严咏春后夫妻俩到广东韶关南雄县开馆授拳,先是传给侄子梁兰桂,后又传给当时在佛山的红船艺人,也就是唱粤剧的武生黄华宝、船工梁二娣、大花面陆锦等人。其中黄华宝和梁二娣再传徒弟吴仲素、梁赞;梁赞传陈华顺、梁璧;而叶问就是陈华顺的封门弟子,其继传李小龙,梁挺。

李小龙虽然使用的截拳道,但李小龙用舞蹈和叶问换咏春的佳话却是人人皆知。不过对咏春传播贡献最大的还是梁挺,他终生致力咏春的研究、教授和传播,创立梁挺咏春,外国徒弟遍及全球,不仅得到了全球武术界的高度认可,同时亦为我国武术文化的发扬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从这一份所公认的传承来看,咏春至少也算是出自少林,虽说比不上武当太极、少林拳法等头牌武术,也算是来自名门正派,怎么可以说传承起源不行呢?但问题是这只是咏春起源的其中一个说法,在众多起源中还有严咏春创立咏春拳;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尘庵主根据"天地会"搏斗技创立咏春拳;福建莆田九莲山少林寺弟子至善禅师创立咏春拳以及永春白鹤拳弟子颜咏春创立咏春拳之说。

由于咏春拳在梁挺手中名声渐显,信徒们将其完美化、传奇化甚至神话化是比较好理解的一件事情,再加上人工加工和创造,最终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版本肯定和真实的历史已经相去甚远。例如五枚师太、至善禅师和一尘庵人实际上就出自清末小说《乾隆游江南》,并不是真实历史人物;甚至就众所周知的清廷火烧南少林一事,也仅存在戏说和民间故事中,在真实历史中尚未被证实。也就是说咏春来源于少林寺或者严咏春,迄今为止不仅无法佐证,更有可能就虚构的。

而目前最为可靠的咏春拳来源,且可证实的,可追踪的,就是来源于红船上的黄华宝、梁二娣和李文茂等人。原来1854年夏天广东爆发了"天地会"武装起义,广西天地会领袖黄华宝、梁二娣、李文茂等人随即响应,作为太平天国起义的延续力量反抗清朝统治。由于天地会多数都是粤剧演员,这导致了从公元1854年到1869年粤剧被满清政府禁断15年事件。

粤剧被禁了,会馆也被解散,那天地会成员总得找事儿干,加上作为粤剧武生出身的黄、梁本身师从洪拳梁兰桂,拥有武术在身,于是这段期间他们就在红船上结合当时两广(广西和广东)武术创出了咏春拳。有资料显示当时黄华宝在红船期间,其船上安装有木人桩供练舞所用,再加上船身狭义颠簸,这正适合咏春二字钳羊马和寸劲的诞生。

然而咏春拳真正的转折来源于晚清武术家梁赞。梁赞本是洪门中人,后受梁二娣教授咏春。梁赞得拳法之后,才正式将咏春一技看成单独的拳法,以毕生所学整理归纳,由此被推崇为咏春一代祖师。而叶问的师父陈华顺和梁壁,分别就是梁赞入室弟子和其长子。

虽然香港电影可以把咏春拳吹的天花乱坠,但从实际来说咏春拳就是清末年间天地会成员结合了洪拳、白鹤拳、壮拳等南方拳种的一种小拳,况且其创派祖师在当时来看不仅是起义分子,还是在古代没什么地位的戏子,这更加导致了咏春拳的历史传承别说跟武当、少林这种大宗大派比,甚至比起其余名门正派也逊色不少。这也是咏春拳信徒要在将其附会到少林门下的原因了。

当然最搞笑的还是本应该是土生土长的广东拳,由于广东人好面子附会到南少林,结果导致被福建拿去申遗了,真心令人哭笑不得。

不过说了这么多,还没回答开头的叶问到底有没有打过洋人?答案很简单,当然是没有啊。

叶问于1949年抛弃妻子和三个孩子从澳门辗转来到香港,并改名叶溢,完全不向他人提及在大陆的生活和隐瞒大陆身份。接着由于生计问题逐在九龙的饭店公会公开收徒授拳,后迁至九龙利达街开设武馆。到了1955年,叶问又娶了一上海女子,并向其隐瞒本有家世之事,迁到了李郑屋邨和她同居,并生下一子叶少华。

直到1972年叶问去世之时,没人任何报道和记载可以证明叶问曾打过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国时期中统和军统的区别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里我们通常能够接触到中统军统一类的机构,很多人就疑惑两者有什么区别。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民国时期的中统和军统机构的区别,欢迎大家阅读。

民国时期中统和军统的区别?

中统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党中央的情报机构,军统是当时军事委员会的情报机构!

“中统”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 简称,是国民党系(“中央俱乐部”(有的称“组织派”))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中统的前身是由系分子所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 调查处。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由系分子徐恩曾任处长。1938年3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经蒋介石提议,以 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为基础,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由此正式形成。

中统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活动基地,在省市党部设调查统计室,在省以下党部设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重点中学广泛建立了“党员调查网”,进行各种反革命特务破坏活动。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维护其统治而设立的特务组织。1938年8月成立。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 (1927年建)、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建)。主要负责人为戴笠。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 一所;外勤组织在各大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设“特别班”。其基本组织为“组”及直属情报人员。

特工人员最多时近五万名,分布到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反人民的特务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民国是哪一年开始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是从1912年开始的。

民国又称中华民国,其位于亚洲东部、东部濒临太平洋,是以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中国的国家名称和年号,是由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政权。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不同于之前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孙中山先生说“民国”和“共和国”的本质是一致的。他认为应该创造性地学习西方,要避免欧美诸国的弊端,还表明中华民国政府的设立,完全是为了代表全国各族人民一同管理国家,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应该属于全体国民,而在国号之中以“民”字直接表示和强调了民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国时期铁路客车乘车购票流程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1948年,沪宁豪华专列的头等车箱,座椅舒适,内部装潢雅致

1948年,沪宁豪华专列的二等车箱,也是相当舒适的

曾经,“有座”并非必需品,而是一种特殊享受;如今,“有座”成为常态,无座票票价饱受争议,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

无座火车票不是今时今日的产物,更不是中国的特有产物。那么,无座火车票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在国际上又是怎样的呢?

买票、检票、上车三次杀出血路

民国时期铁路客车车厢主要有三种:头等车、二等车、三等车。这是法定车厢,一般每趟车都会加挂。比如张作霖被炸死时所乘那趟车,就加挂了头等车8节、二等车3节、三等车5节。

头等车一般是政府要员、外国人、大商人、社会名流坐的。座位为软座,铺着地毯,化妆室、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并且一般带有卧铺车。

二等车的乘客主要是政府低级职员、白领和小商人等。座位也是软座,设备较头等车略差。有单纯的座车,也有附带卧铺功能的座车。后者白天是座位,晚上长椅为下铺,靠背支起当上铺。

三等车的乘客更加广泛,全是硬座车,车座为木质硬座。

如果您能有幸穿越到民国,买张车票,您会发现,以上三种车厢,全都是“无座”的:车票票面上只有发到站、票价、车厢等级等信息,没有座位号。所有乘客都是上车找座位,没有对号入座的说法。

头等、二等车的车票很贵,且有身份限制,普通百姓不但坐不起,也坐不上。大多时候,这两种车厢比较空荡,上车不愁找不到位置。最痛苦的是三等车的乘客。

那时候,乘车顺序一般是这样的:买票、候车、检票、上车找座。因为没有对号入座制度,整个过程都是争先恐后,纷纷攘攘的场景。那时也没有预售票制度,火车票都是现买。大站开车前两小时开始售票,小站1小时。

买票要排大队。三种车厢的售票窗口是分开的,一般头等、二等售票窗口人不多,三等车售票窗口则是人山人海。大火车站周围,一年四季都活跃着替人买票赚钱的黄牛党。

检票上车的时候,还要懂“潜规则”。当您排着长队等待检票,快轮到您时,突然听到检票员大喊:“客满了,停止检票”。此时常出门的旅客并不慌张,只要上前递上车票时顺便递上一张钞票,检票员立即放行。无票乘客私下塞点钱给检票员,也能进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剧剧评:千门江湖之诡面疑云豆瓣7.1民国揭秘剧中翘楚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不知道大家都在看什么剧呢,最近小编又发现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的,写得是民国时期的事情,当然了剧讲的是当时社会上三教九流的故事了,那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讲的千门这个行当了,当然了看完剧你会发现,其实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千门有非常大的区别的,所有到底讲的是什么,还需要自己去看了。千门江湖之诡面疑云简介

相传“千门”由伏羲氏创立,在历史中不断演化发展,形成各门各派,涵盖赌术、骗局、易容术、催眠术、中国戏法等等,民国时期最为鼎盛。“千门”技艺概不外传,直到门中一少年为报杀父之仇,开始揭秘各中因果,世人才恍然大悟。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一个“三不管”的地界,这里三教九流汇集,俨然是一个暗潮汹涌的小江湖。因一场离奇的案件,三个身份各异的年轻人走到一起,开始“组团”破案的历程。此后一桩桩超自然离奇案件接踵而至,各色光怪陆离的江湖奇人悉数登场,隐藏在所有案件背后的神秘力量慢慢浮出水面。千门江湖之诡面疑云剧评

没有知名大IP,四个非流量年轻演员,民国悬疑题材,都让人在看之前怀疑这部网剧的质量究竟如何。不过前几集看起来,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惊喜的。

首先,本剧的节奏很快。第一集就交代了几位主要的人物,各自鲜明的性格也表现了出来。本来以为女主只是个不谙世事的有钱大小姐,就像男主说的“傻白甜”,但她不仅没有被骗到,反而将了男主一军,这点倒是让人小小的意外,不过毕竟她掌管那么大的唐氏企业,这与她的管理者身份是十分吻合的。忠犬全能的管家、负责搞笑和智商的侦探、江湖气息十足的女掌柜,还有打探情报的老麻雀、糊涂又好说话的警察局长,构成了老上海的一片“三不管”江湖。

故事缘起于女主想要为昏迷三年的哥哥治病,慕名找到了神医苏子全。结果哥哥意外失踪,正好此神医也是个神探,便顺势请他查案。雨夜是罪恶最好的隐藏,魔术之下是重重障眼法。推理的外壳下,其实犯人魔术师已自动上门前来挑衅。

苏子全的一系列推理过程,其实是为观众解密,介绍了这些江湖人士、三教九流的作案手法,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手段和工具,比如利用鱼胶攀爬墙壁。这种心理就像我们现在看魔术表演一样,我们都知道魔术是假的,靠着道具和手法来迷惑观众,但我们依然想知道魔术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去网络上寻找各种魔术解密、魔术小教学。本片就把这些江湖人士玄之又玄的手法揭露给观众,让我们置身于本来相距遥远的江湖,体验他们的义气与情仇。

片中还有一些小设计让人印象深刻。老麻雀的能力可以想见是利用城中走街串巷的孩子来搜集情报。这种方式像极了古代丐帮,乞丐和孩子到处都有,人们是不会防范的,他们联系起来,构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信息网。苏子全找老麻雀要情报,让我想起了《神探夏洛克》里夏洛克从伦敦的流浪汉手里购买情报的桥段。果然不管对于哪国的侦探,来自地下江湖的第一手信息都是很有必要的(笑)。

还有片中一众角色的财迷形象真是让人十分有代入感了。见钱眼看的老板娘,被五百根大黄鱼气势震慑到的朱探长,夺钱财犹如杀父母的黄天师……很想问问女主,你还缺朋友吗,或者你们唐公馆还缺保洁吗,上过大学懂洋文有知识的那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国时期四大家族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时期大家族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即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四大家族利用战争时期的新情况,极力加强官僚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大发国难财,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和垄断地位的加强。是依靠政治特权和经济掠夺来实现的。它掠夺的对象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阶级。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一说最早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瞿秋白在1920年代提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