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居

民居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民居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民居问题。

分享

浏览

98

文章

443

潼南杨氏民居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潼南杨氏民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民居,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目前西南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具规模、最具特色的清代民居建筑之一,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民族的瑰宝”。杨氏民宅从设计到建造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品位,是经典清代民居建筑,被誉为“清代民居博物馆”。

时代:清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区:重庆市潼南县

批次:第六批

田坝大院,又名杨氏民宅基地,位于双江镇正街85号,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南面北,有一大型过厅,51间房屋厅堂,108扇大门,300余堵式样多异,雕镶精美的大型槅扇漏窗,画栋雕梁,油漆如新。建筑面积2616平方米,房宅后院的两侧各辟有一小型花园,房周砌有高墙,墙外另辟占地3亩余的荷花池。总占地面积约10亩。因该宅基地原为大片良田,故俗称“田坝大院”。大院坐南面北,为单檐悬山顶木结构四合院式建筑,系双江首富杨守鲁的家宅,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历时12年于光绪庚寅年(1890)落成,距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以朵王氏民居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朵王氏民居为大方县文物保护单位。

以朵王氏民居位于牛场乡以朵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古建筑。

以朵村:以朵村位于牛场乡正东方,距离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县城50公里,有办公楼一栋,总面积600平方米,内设有农民文化家园活动室,图书室。坐落于本村六组。我村东与织金金龙乡相连,南接黑中村,西接乐公村,北与理化乡隔河相望,总面积9.13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2860亩,下辖十二个村民,共有住户380户,总人口3040人,民族主要为彝族、汉族、白族等民族,其。

展开阅读全文

姬氏民居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姬氏民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姬氏民居

姬氏民居(第四批国保)

时代:元

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8公里的陈塸镇

又称姬氏老宅,是迄今全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民居建筑。

坐北朝南,建在一高0.42米的砂岩台基上,平面呈矩形,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屋顶举折平缓。屋面覆以板瓦。明间辟门,内框向内收缩半架,横向与内柱列成一线,装板门,上有门钉五路,六枚。两次间于槛墙上置窗,窗棂为方格形。建筑除前檐四柱露明外,其余全置于墙内。露明柱及柱础皆为砂石质,柱础为素面覆盆式,柱子平面呈抹角方形,抹角处皆作外凸弧形。柱头无砍刹,收分、侧角明显。斗栱仅装于前檐,为四铺作单抄计心造,耍头作麻叶形。无补间铺作,泥道慢栱为隐刻,斗之欹幽十分明显。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四椽栿前压搭牵用三柱。加工粗糙,使用自然弯材制成,为典型元代手法。

左门砧上刻有“大元国至元三十一年岁次甲午仲口口口姬宅置口石匠天党郡冯口冯口口”字样,可知宅主姬姓,建造年代为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湾子街69、71、73号民居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湾子街69、71、73号民居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湾子街69、71、73号民居

清代民居。67号住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第一进面阔三间,第二进面阔四间,小瓦屋面,硬山顶。69号住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面阔三间,小瓦屋面,两侧防火墙。大门为磨砖门楼,有照壁;第一进前有轩廊,木构槅扇,后设屏门;住宅东有厨房,两间一厢,小瓦屋面,观音兜顶;71号住宅坐北朝南,大门为磨砖门楼,入内为火巷,火巷东、西分别为前后两进住宅,后院有水井一口。73号住宅大门南向,条砖勾缝门楼,内部建筑坐西朝东,南、北三间并列,前为天井,两侧厢房。

展开阅读全文

新仓巷62号民居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新仓巷62号民居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仓巷62号民居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陵区东关街道新仓巷社区新仓巷62号,系清代朱姓盐商住宅。该民居占地面积559平方米,建筑面积422.78平方米,大门南向,为简易八字磨砖门楼。连门房前后四进,硬山顶。第一进面北,面阔三楹9.3米,进深五檩3.6米;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楹9.3米,进深七檩米7.1米,前面及左右三面围以抄手廊,仪门为磨砖对缝门楼,在其东侧原有砖雕福祠,祠门上部为小砖磨制的筒瓦屋檐,中部为菱形图案,下部为变形凤凰图案。厅后有腰门与后两进各三间两厢串通。第三、四进均为三间两厢,大小相若,面阔三楹9.3米,进深七檩6.1米。住宅东面为火巷,并有八角门与巷东花园与花厅、附房等相连接。该住宅最后一进及东厢房为朱氏后裔居住使用,其余为民居居住使用权的公房。

新仓巷社区:新仓巷社区:位于扬州市东南部。南到南通东路;西以渡江路,渡江南路为界;北至广陵路;东以大武城巷、丁家湾、居士巷一线为界与何园社区接壤。辖区面积0.3平方公里,共有居民3298户,人口8340人;扬州邮政局、扬州市地方海事处等在本社区内。。

展开阅读全文

陶店何氏民居群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陶店何氏民居群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陶店何氏民居群,清代,包括何氏宗祠、慎修堂、继善堂、十三间

何氏宗祠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陶店村路北66号,又称小宗祠,坐西朝东,前面有小溪盘旋,似襟带绕流。建筑分前后两院,分三进五开间左右厢庑,建筑面积641平米,耗工4年完成,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何懋宰发起建造。道光十二年(1832),其子孙又对宗祠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现存青石门楼系道光时期建筑的原物,上面记载了落成的年代。清咸丰十一年(1861)被太平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修复。建筑采用木梁石柱,冬瓜月梁,彻上明造,梁架结体粗壮,木雕精美,门面的青石牌楼有很精美的石雕,曾办过私塾,义乌乡贤何菁曾就读于私塾,由其祖父任教。何氏宗祠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有准确的纪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何氏宗祠周围由慎修堂、继善堂、十三间等重要厅堂,构成一个宏大的建筑群。慎修堂俗成小份里或小房厅,位于路北52号,在何氏宗祠右侧,由何德斋建造,建筑落成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坐西朝东,总占地面积1038.6平方米,由前中后三进三开间、两厢二廊组成,分门厅、正厅、堂楼和左右厢房各10间,建筑布局规整,规模宏大。正厅梁架粗壮,中堂悬黑漆鎏金木牌匾一方,由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翰林院编修王品芳题写。正厅通往内宅的二门为典型的商字门,堂楼外檐装修采用落地槅扇,镂空双面雕八仙人物图案,工艺极精,有准确的纪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继善堂俗称大份里或大房厅,在路北16号,慎修堂西侧,之间有火巷相隔,建筑年代与建筑风格大体与慎修堂相仿。建筑分三进三开间左右厢房,建筑占地面积1076平方米,由二进四合式院落组成。十三间建于清末,位于路北33号,由正房5间,左右两厢两廊围合组成三合式院落,占地面积440平方米。整个民居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建筑年代明确,工艺精美,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陶店村:陶店村。

展开阅读全文

岭下村金三份头21号民居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岭下村金三份头21号民居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岭下村金三份头21号民居位于义乌市大陈镇红峰岭下村三份头21号,时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1年1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

大陈镇:中国衬衫之乡——大陈镇,地处义乌市北大门,与诸暨、浦江接壤,距义乌机场12公里,交通便利。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大陈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六届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经济持续稳定增。

展开阅读全文

永宁东街29号花厅民居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永宁东街29号花厅民居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永宁东街29号花厅民居位于义乌市上溪镇上溪二村永宁东街29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6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

上溪二村:上溪二村属镇政府所在地,离义乌国际商贸城15公里,03省道穿村而过。自南宋末年,由金华莲塘人氏迁居兰瓶塘西栖原名云溪,据《云溪张氏宗谱》记载,县亡西山明水秀,云雾缭绕日云溪。后因村落于缘水细流的溪滩上,水流让溪成滩,故称让溪后演变为上溪。上溪已有一千年历史。民风淳朴,人才辈出。。

展开阅读全文

前岙村卢氏民居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前岙村卢氏民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前岙村卢氏民居为三进两天井式合院式传统民居建筑。清道光年间贡生卢汉扬(1785—1866)所建。建筑坐西朝东,整体平面格局呈纵长方形,沿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正厅、后堂三进,两侧分列厢房,总占地面积约880平方米。门厅二层单檐,面阔三开间,明间梁架四柱七檩。雕刻图案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后部明间为廊轩,次间设天花,与正厅、厢房前廊构成室内回环通道。正厅三开间,明间四柱七檩带前后下檐,前设廊轩。后堂开阔三开间,明间七柱七檩带前下檐,前设穿廊带两侧夹屋。

前岙村卢氏民居整体格局完整,木雕及砖雕精致,体现了当代高超的传统工艺水平,颇具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

壶镇镇:缙云县壶镇镇,位于瓯江支流好溪上游,丽水最北面,地处丽水、金华、台州三市的交界处,位于缙云、永康、磐安、仙居四县市腹地,是浙南三大古镇之一。距离县城25公里,镇域总面积228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其中外来人口2万),辖130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党支部202个。地理位置优越。35省道、42省道纵横贯通,南距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出口仅20公里。台。

展开阅读全文

新河马家巷4弄11号民居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新河马家巷4弄11号民居为温岭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河马家巷4弄11号民居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新河镇西城居马家巷4弄—11号。俗称马家里,根据群众介绍与建筑形制判断建于民国。坐北朝南,原为二进院落,现残存台门、东西厢房、过厅及部分后屋。东西长26.03米,南北长42.04米,面积为1094.3平方米。八字形砖砌台门,门框嵌青石对联“陉接龙山青横北郭,门环雉蝶瑞启南薰”。门楣上有青石匾额书“西城别业”四字。台门上堆塑各种花卉、人物、海产等图案。东西厢房各为三开间重檐硬山楼屋。过厅为七开间单檐硬山顶,明次间为平屋,两翼间为楼屋,明次间抬梁与穿斗结合,为七架梁带前后廊用8柱,过厅的西面三间已改建。后院厢房、正屋大部分已改建。前院与后院各有水井一口。该民居中的台门保存最完好,也最具特色,是研究当地该时期建筑很好的实物佐证。

新河镇: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新河镇,位于温岭市东北部,是一个江南水乡城镇,辖89个村6个居,12万人,行政区域面积71.4平方公里,是未来温岭组合式中等城市的五大区块之一。 新河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属长江三角洲甬台温经济区“台州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距市区10公里,北距路桥机场12公里,省道横淋线、椒新线,一级石松公路,黄金水道金清大。

展开阅读全文

蟳埔蚵壳厝民居群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蟳埔是位于泉州湾内晋江出海口的一个小渔村,宋元时期,这里就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所在地,村子里随处可见蚵壳墙、红砖墙的闽南古民居,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60多栋。蚵壳厝曾是蟳埔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说蚵壳并非本地所产,它是宋元时期古商船从非洲东海岸运过来的,被当地人使用在建筑材料上而变成这样;住在这样的蚵壳厝里面通透舒适、冬暖夏凉,外墙美观粗犷。这里祖辈生活着因独特服饰与头饰被人们亲切称为“蟳埔阿姨”的蟳埔女,千百年来造就了别具风格的蟳埔女习俗,保留了蟳埔渔村原生态的闽南民居特色,形成了典型的蟳埔传统民俗文化村落。

展开阅读全文

冠县南街民居张梦庚故居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南街民居张梦庚故居)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冠县南街民居(张梦庚故居)位于冠县老城南北大街中段路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街民居始建于清末民初, “三·一八惨案”中壮烈牺牲的烈士张梦庚就出生在这里。南街民居为四合院式民居建筑,共三处院落。南街民居1、2号院落建于清代,1号院落是一周姓开的元兴成烟铺,2号院落是郭老紫的同和堂药铺,3号院建于民国初年,是聊城的任姓商人所建。民国元年(1911)郭老紫用2号院落的后院与张金针换了路东4间临街房。抗日战争后期,南街民居曾为冀南地委驻地,老一辈革命家宋任穷同志曾在此居住。现在开辟为鲁西特委纪念馆。

南街民居虽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建筑被拆除,但仍基本保留了原来的格局。目前,南街民居占地1500平方米 ,房屋40余间,均为青砖瓦房,座西朝东,风格古朴,结构严谨,带有典型的时代特点和地方民族特色,是鲁西地区清末民国时期民居的代表。

张梦庚(1909~1926),字效白,今梁堂乡张里村人。15岁离乡到北平大同中学读书,曾任校学生会主席。在校期间,不满军阀统治。孙中山到北平时,他亲聆了这位革命先行者的讲演,并常与革命先驱李大钊等人接触,产生了革命思想,遂于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春,8国公使干涉中国内政,他愤而上 书痛斥。3月18日,北平各校学。

展开阅读全文

新院子民居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院子民居为宜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院子民居位于茅坪场镇晓坪村五组,2011年入选宜昌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晓坪村:晓坪村,位于茅坪场镇东北部,东与晓秦村交界,南与龙河村为界,西与茅坪场镇福河村交界,北与长荣村交界。版图面积32.12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村民512户,1622人,劳动力1087人。村党总支下设1个党支部,现有党员60人。村委会成员5人,其中后备干部1人,村民代表25人,监督委员会成员5人。现有耕地1976亩,山林面积45588亩。2014年,全村人平。

展开阅读全文

新塘下古罗家民居群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新塘下古罗民居群为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塘下古罗家民居群

类型:古建筑

时代:清

地址:官岭镇新仓村

保护范围:以每栋建筑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60米处。

官岭镇:官岭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城15公里。东邻兰江乡,西交祁阳县,南连洋泉镇,北抵大堡乡、新河镇。1995年5月,撤区并乡时,由原官岭镇、富贵乡、麦园乡、鹅院乡合并组成新的官岭镇。境域总面积81平方公里。辖37个村、2个居委会、433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9030户,41546人。耕地面积29700亩,其中水田26280亩,旱土3420亩,农业以产粮为主。境内。

展开阅读全文

廖家上湾古民居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廖家上湾古民居位于常宁市宜阳街道-嵩宜居委会,占地面积约1200.00平方米、始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一纵两横中轴线排列格局。门前10米的晒坪前设有半月形水塘,鱼塘水光粼粼,景色优美。是至今常宁市区发现的唯一处清代晚期的民居群。保留有清代晚期正房、横屋、耳室等32间和50年代的土夯式民居2栋,天井6座。土、砖木结构,其做工考究、精美,为清代晚期民居建筑的代表。经历百年风雨,廖家民居群仍保持其古朴典雅之风貌,历经了风雨侵蚀、抗日战争的炮火和历史长河的变迁,除了三进主厅倒塌变为空地外,其他建筑保留原貌。

据廖氏后人廖生爱回忆:1944年抗日战争时期,-第37军60师驻守常宁,廖家湾场被征用军人医院。据0常宁党史研究室出版的《遭日寇蹂躏的常宁——县城沦陷》一书中记载:“1944年8月,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常宁保卫战打响。8月8日,衡阳城沦陷。是月下旬,日军发动洪桥(今祁东县洪桥镇)作战,并令其驻耒阳之第3师团渡过舂陵水,向常宁攻击前进。8月30日,日军大股进入常宁后,常宁已经入战争状态,31日,师长黄保德下令居民不得留城,日军为确保耒阳至祁阳这条交通线的安全,于9月间由居相行夫率部队进攻常宁。8月31日,日军第3师团前锋第68联队到达常宁以东3公里处的曲潭市附近,并分兵数路进攻常宁县城,但遭驻城我第37军第60师(37军主力师,师长黄保德以作战勇猛而被称为黄老虎)的猛烈阻击。9月29日,日军拉开了攻城战役的序幕。31日,分兵包围北门和西门,率主力向西门进攻,战争异常激烈,日军不断发起冲锋,都被我军一一击毙,直到晚上,由于我军守军松懈,火力疏落时,日军再次强攻,摧毁了我军工事,我军-撤离……

展开阅读全文

龙华镇清朝民居群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在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北面有一个200多年前的古民居群,至今保存完好。博罗县文化局原负责人认为,这个古民居群是研究明清时期建筑历史及村民生活习俗的实物资料,有保存价值和开发潜力。

该古民居群距离龙华镇政府约10分钟车程,现名五村,古名为龙华塱,但后者现在几乎不为人知。据了解,五村占地约10万平方米,距今已有300多年,整个村庄村民均姓陈。五村由蔚园、东园、南边、北边、大巷、梅花、大园7个小村子组成,全村约有600多处古房屋,都是砖瓦房结构,大多建于一两百年前,雕梁画栋。记者在探访中发现,蔚园和大巷村的房子保存得最完好,也最有特色,几乎是一色的“麻石半墙、青砖到栋”的瓦房。

蔚园是五村古民居群中的点睛之笔,它是清朝时该村首富陈瑞龙(又称陈百万)建造的。生于清雍正四年的陈百万通过经营糖坊、油榨作坊、酿酒作坊等发迹,积累了百万家财,他在村里建起大片房子,占地7000多平方米,共约90多间屋子,后把房屋围起来,名为“蔚园”。据介绍,蔚园人气最鼎盛时期住了20多户人家100多人,如今大多数都已迁出,只剩十几人住在里面。

从蔚园正门进去,有三进门,两边是各有11间房子的内院,据说分别为陈百万两个儿子所有。高高的围墙依然气势不减当年,屋顶都是青砖瓦面,有四五层厚,但据说在上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不少瓦面被扒掉了几层卖掉换了粮食。蔚园的建筑非常整齐,麻石天井、青砖圆门、红石门柱,大都保存完整,瓦檐的雕花也依然清晰,有的甚至还保留着“百子千孙”的字样。据陈氏第24孙陈根齐(陈百万的直系子孙)说,在蔚园里,还专门设有三间房子作接待洋人之用,名为“洋巷”。

大巷村的房子和蔚园建制几乎一样,保存得也非常好,据陈根齐说,这是陈百万的子孙照着蔚园的样子建造的。

五村如今还完好保存着5个祠堂和10余口古井,其中陈百万大儿子祠堂里的雕梁画栋依然保存完好,里面有两根金色的横梁,虽然堆满灰尘,但依然贵气。

展开阅读全文

红花场民居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红花场民居位于福善镇彭湾村8组,坐东北向西南。修建于清代末期,建筑占地面积552平方米。是当年彭姓地主所修建,建筑结构为木结构,四合院布局。

全院由门厅、正堂屋、仓库、花厅、厢房等组成,门厅建于2米高条石台基之上,前有十二级石台阶,小青瓦屋面,悬山复合式屋顶,穿斗式结构,八字形大门。横阔三间9米,进深4.18米。

门厅内是大平坝,左为仓库房,右为厢房和花厅。经平坝五级台阶是正堂屋,堂屋小青瓦屋面,悬山式屋顶穿斗结构,横阔三开间14.5米,进深8.8米。

整个建筑布局规整,其木雕裙板、花窗、撑弓数量众多,刻工精美。屋脊泥塑,花草纹饰自然流畅。

福善红花场民居是典型的川南民居风格,建筑精美且保存良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福善镇:福善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处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的西部。镇政府驻从善场,距富顺县县城34公里,东临李桥镇,南接宜宾市南溪区林丰乡、西连宜宾市翠屏区邱场镇、翠屏区王场镇 [1] ,北连板桥镇。G85渝昆高速(内宜高速路段)途经该镇7个村29个农业社。该镇幅员面积6851公顷,总户数1.01万户,总人口3.82万人,下辖。

展开阅读全文

周子古镇民居建筑群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周子古镇民居建筑群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周口镇又名舟口,与相如故城(今锦屏镇)隔江相望。意为船舟码头之意思。后为纪念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曾来此讲学又称周子镇,下河街位于该镇的嘉陵江岸,从龙角山俯瞰,青瓦民居掩映着的古街道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这条不足1000米的百年古街,上有新华街、盐店街(红军街),下有下河街、顺河街,沿龙角山山腰而下连嘉陵江边。这里的房屋、店铺多是具有明清风格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3000余套(间)民房沿着近千米长、四五米宽的石梯两侧布局,首尾相连,错落有致。

而今,沿坡而下的下河街,其座落的居民院落和濂溪祠、万寿宫、武圣宫、财神楼和洞仙观等古建遗迹,充分反映了相如古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生产力以发展水平,它对研究千百年来宗教、礼教在人们思想信仰中的影响程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周子古镇民居建筑群于二00七年六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子古镇古民居建筑群充分反映出了作为川东北商贸重镇的周子镇,当时的经济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真实情况,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因地势条件,周子镇民居布局因地制宜,傍山依次而建,整片建筑由低向高修建,错落有致、首尾相连。嘉陵江沿镇而过、山水相依、原生态环境良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体现。

从唐未开始,作为居民的聚散之地,至明清的商业重镇,特别是该镇曾因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讲学而得名,充分说明了周子古镇有着厚重的历史渊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红九军一部进驻周子镇后,在嘉陵江东岸建立了数十个苏维埃区乡村政权,周子镇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份,在周子镇古石牌坊上至今还留下了红军当年的宣传标语,在龙角山栽下了红军树,它们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场所.

保护范围:东至红军街与峥嵘路交界处,南至新华街与磨子街交界处,西至嘉陵江边,北至道子广场。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下河街社区:下河街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木头峪古民居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佳县木头峪村座落在县城南20公里的黄河岸边,依山傍水,林草丰茂,景色秀丽。民居建筑历史悠久,别具一格。古民居占地面积800多亩,现居260户1000多人。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古民居有24处,均为明、清建筑,此外还保存老祠堂、石堡、古戏楼、文昌庙、归云寺、鱼山古庙遗址各一处,两条街道南北贯穿,并与巷道网络相连,还有古路洞,戏楼布局其中。整体布局环抱黄河,与枣林相映,古色古香,别具特色,被誉为“典型民居”、“民俗文化村”。

它不象江南水乡民居,也不同于老北京胡同的四合院,更有别于黄土高原窑洞民居,其特点是:依山傍水,布局齐整。该村民居背倚大山,怀抱河水,建筑布局呈“井”字形,由前滩后滩组成,中间有戏楼广场相连,两条村街南北分布,村街东西皆有小巷相接,错落有致,排列整齐,体现了先辈们的精巧规划与建筑技艺;四合院落,方正对称。所有民居皆为四合院落,每院都以石窑为正,由左右厢房、下院过厅、大门、重门等组成。因当时贫富程度不同,院落又有规模大小、工艺繁简之别;石建为主,宽敞恢弘。

木头峪民居也可称为石头民居,石窑洞,石大门,石围墙,石板院,是一片石头的世界,这也是它不同于其它古民居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体现了沉稳、高大、宽敞之气,给居住者以踏实、舒心、快意之感;明柱抱厦,斗拱椽檩。四合院的檐头均为明柱抱厦,高约5米,宽约3米,方椽圆檩,怀抱石鼓,厦檐上方均为桶瓦滴水,五脊五兽;崇文尚德、底蕴深厚。古民居渗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每院的大门皆悬挂门匾,上刻代表主人身份和道德追求的文字,既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也记录着民居主人的人文修养。如大门牌匾有“积德乃昌”、“诗书门弟”、“荣业基所”、“慎修思永”等等。据统计,该村尚存古匾30余块。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木头峪村

乘车线路:佳县乘开往峪口乡的中巴车,到峪口乡后在换乘小巴或租车前往。

展开阅读全文

温宿高台民居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温宿高台民居位于温宿镇中心偏北老城区陡崖一带,老城区现仍遗留东西两残墙,残高2.5米,其余墙已荡然无存。城墙内至东西两端均坐落着依陡崖地势和峡谷而建的2300余座自清末民国时期以来的维吾尔民居。远望民居,层层叠叠、错落分布,直入崖顶,蔚为壮观。据史记载,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温宿被并入汉朝版图;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8年),更名为温肃州;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年),又将温宿定名为“阿克苏”;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修建新城,名随城移,新城称为阿克苏,设道署;老城沿用原名温宿,设巡检,19年后,升格为县制,当时辖区东至拜城,西达柯坪。温宿原为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城廓之国”。

展开阅读全文